怎样经营一所学校

2024-06-01

怎样经营一所学校(共8篇)

怎样经营一所学校 篇1

当管理学校时,身在其中,往往模糊了教育者的视线;当经营学校时,身在其外,能够审视学校和教育者的地位和角色。只有去“经营”学校,才能更好地管理学校。

上一次Flinders University的安东尼奥教授来为我们讲授《国际销售与投资》。在讨论一个专题时,他逐个询问学生的职业背景。我们那个班绝大部分同学来自财经、金融系统和政府经济部门。当问到我,他感到很奇怪,学经贸关系专业的硕士里头居然有位校长?他说:“你是做教育工作的,为什么研究国际经贸关系?”我说:“譬如我们学习的市场营销,主要研究消费者、竞争者和联合者的关系。教育也一样,需要研究学校的消费者即家长和学生,竞争者即同类学校,联合者即先进教育品牌相互之间的关系。”

学校传统的做法是管理学校。学校是卖方,无论办得怎样,家长总要把孩子送到学校上学,我们面对的规则是“家长向学校买账”。在社会、家庭、学生和学校的圈子里,这种游戏规则造就了学校是中心,是主导,是上帝。所以,学校并不考虑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更漠视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当我们去“经营”学校时,我们变成了买方,必须考虑的两个因素是:一、我们为顾客――家长打造什么样的教育品牌,供他们来选择购买;二、我们为顾客――孩子们提供什么样的优质服务,让他们成人成才。在这里,学校和家长的位置发生了对换,学校不再是中心、是主导、是上帝,而家长和学生构成了我们办学的服务对象。我们办学,就是为他们而办、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服务。

于是,我们改变了学校管理的传统做法,重构教育理念,用经营的视角去转变办学思路:从打造优质教育入手,生产出自己的优质教育产品。我们从美国引进MEY鄄SEN英语,把形成学生英语思维作为培养目标,实行双语教学;实施小班化教育,进行学生个案研究,保证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性;开办“小餐桌”和“放心驿站”,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其实,家长对学校的所做所为非常敏感,你给予了孩子什么,他马上就能感受到。第一个学期下来,学校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一年下来,一所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第二年,学生人数爆满,成为社会瞩目的一个亮点。

让校园如家

只有像收拾家庭一样去整理校园,才能把校园收拾得更像校园。

去年冬天,我去参观昆明的一所学校。这所小学在一个不起眼的居民小区里,像一所居民院落。及至进去,真是别有洞天:校园里,亭榭楼台,小桥流水,春和景怡;教学楼内,一台一阶、一廊一舍、一墙一壁……处处展示着悦人的景色和温馨的氛围。在每个楼梯拐弯、走廊尽头都摆着盆花,或鲜花、或人工,锦簇艳丽、香气宜人。所及之处,精雕细刻、匠心独运:地面清洁如明镜、墙壁装饰如铜鉴、宿舍收拾如家室……拾阶而上,不忍践踏。来到音乐教室,第一次见如此典雅气派之所在,孩子们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在走廊里换鞋套,正准备上音乐课。到了校长办公室,更令我辈汗颜:门口放着鞋柜,办公用具虽不豪华,却也井井有条、摆设大气,地面如茵,桌上一盆鲜花娇艳欲滴,真以为进入了谁家的客厅……校长看上去是一位50多岁的老太太,衣着简单,但举止彬彬,气质高雅典庄。临走之际,我请教她的治校之道,她说:“把学校当家一样去收拾就是了。”

其实,到一所学校,看看校园的环境,瞧瞧孩子的风貌,就知道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如何了。我所供职的学校,就环境来说,与人家相比,相去甚远。我们的学校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公共场所,与机关、医院、商场,一个色调。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进入一所高级宾馆,从厚厚的地毯上穿过,不忍乱吐痰、乱弹烟灰、乱扔垃圾;可是到了荒野之地,没有人烟,就成了“方便”的去处。学校与公共场所的不同,就在于具有育人的功能。孩子们天长日久地生活在这里,你给他一个什么环境,他就拥有一个什么习惯、一身什么气质、一种什么追求……

于是,我回到学校,首先从校长办公室、老师办公室、教室、厕所开始,号召师生像收拾家一样收拾我们的学校。有人说,我们这儿气候不好,大风,盐碱地,寒冷,无法与人家媲美。但这并不是我们可以搪塞的理由:我们的春天呢?夏日呢?

校长文摘

校长不应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而是不断引导、影响、滋润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思想。

我在学校办了一份《校长文摘》。我在创刊号上这样告诉我的“读者”:

《校长文摘》是校长在读书、读报过程中读到、品到的好文章而摘录奉献给诸位老师和家长的。如果您耐住性子读懂、读透它,也许会对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您如果收集起来装订成册,不失为一本资料;闲暇时把玩品味,可能会悟出一些生活的道理。

当校长两年,我已经编了70期。这里面有摘取报刊的文章,有校长和老师的文章,还有家长的文章,不能说篇篇珍珠,却很实用。上级举办一项教师风范大赛,我校一位老师参加,苦于写不出一篇新颖、不同凡响的演讲稿,翻了翻《校长文摘》,幡然,急就《我叛逆,我的教育》,获得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首先是一个思想的领导者。”统一和引领老师和家长的思想,是校长办学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一环。校长与教师、家长沟通和交流,必须有一个平台,《校长文摘》逢时而生。选取的文章或校长或老师或家长或外选,篇篇经过了校长的深思熟虑,当然体现了校长的思想。这些文章不能说陶冶了人们多少情操,起码对于做好教育工作有一些启迪。

校长的角色意识

付出了热情、激情和爱情的人,才具备一个当校长的角色意识。

同样一所学校,不同的人去当校长,会有不同的经营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说,校长的经营水平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要经营好一所学校,需要做校长的付出更多的热情、激情和爱情。

热情就是事业心和责任感。苏霍姆林斯基潜心农村教育30年才成为苏霍姆林斯基。杜威从乡村教师而创办实验学校到执教大学积60年教育经历才成为杜威。两位大师靠的就是那份事业心和责任感。上级信任你,希望你经营好一所学校;家长期盼着你,希望你给予孩子一种优质的教育;老师瞩目着你,希望你提供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激情就是创作、创业、创新、创造。古今中外所有成事者,无论大小,无一不是“创”出来的,而不是“守”出来的。学校需要不停地创新,万紫千红。否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育又是事业,延续着人类的文明和智慧,需要我们去创造。

爱情就是博爱和奉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没有爱,就没有资格当校长。经营好一所学校,需要去爱孩子、爱老师、爱家长、爱所有支持学校发展的人们,当然还要去爱自己的家人,因为他们在背后为你做出了牺牲。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人来说,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付出了热情、激情和爱情的人,才具备一个当校长的角色意识。

让学校增值

企业没有效益,或者效益不高,就会破产。学校没有效益,或者效益不高,又会怎样?

好多人做了校长,舍不得离开这个位置,好像学校成了自己家的“自留地”。我曾经见到一位马上到点的老校长,向领导恳求:“局长,再让我干最后一年,就一年,我就退下来。”实际上,这所学校办得一塌糊涂,家长意见已经很大。局长正为此事发愁,干了近的校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啊。

其实,学校是一份持续永恒的事业。在学校的发展史上,任何一任校长,无论任职几年,仅仅是一位过客。但是,既然你到过这所学校,你就应该让学校的这段历程在你的手中增值。

在总结我到学校任职两年工作的时候,我对老师们说,无论让我在学校做几年校长,我的梦想就是让学校不断增值。让我们回顾一下吧,看看我们是否增值了、更值钱了:这两年,学校增值了――投入有形资产接近300万元,信誉度高了;老师增值了――经过校本培训,教学理念改变了、教学艺术娴熟了、综合素质提高了;孩子们增值了――我们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给了孩子学业,也给了做人的原则和生活的能力。

让学校不断增值,让老师们不断增值,让孩子们不断增值――这是一位校长的经营观和价值观。

小学校长“对接”高中校长

不了解和研究高中教学的小学校长,将会失去前进的航标。

一般认为,小学与高中是两类教学目标不同的教育。我不这样认为。如果一位小学校长不了解高中的情况,一位高中校长不了解大学和社会就业情况,办学的目标就不明确。

高考的重要职责是为国家选拔人才,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教育评价的“三个有利于”使高考的走向越来越清晰――不再选拔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而是有思想、思维活、智力强的创新人才。这些能力和素质不是高中3年能够培养出来的,而是从小学就开始了。

杜威说,“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如果将来让孩子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创业能力,在小学,最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多少知识点,而是通过传授这些知识点给予孩子一些本质的东西。

给予孩子学科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保持终生。兴趣是成就任何事情的动力和源泉。如果孩子在小学对学科失去了兴趣,就意味着人生的痛苦和煎熬,也不能指望他的学业有所发展和将来有所创造。

形成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他转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一辈子也用不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孩子的思维、智力以及能力。

怎样经营一所学校 篇2

用先进思想统领学校文化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 首先是思想的领导。校长思想的高度决定学校发展的高度, 也决定学校文化的高度, 校长要用先进的思想统领学校的文化。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魏书生的“科学民主”;从外国的“儿童中心”到我国的“以人为本”;从古代的“因材施教”到现代的“多元智能”;校长都要吸收借鉴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 确定本校可行的发展目标, 实施有效的教育主张。校长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是人才”的人才观, “全面发展、凸显特长”的质量观。然后再根据这些理念恰当定位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发展目标和治校方略。如, 北京十一学校把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作为办学宗旨就是“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最好诠释;洋思中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是对“有教无类”“科学民主”思想的真正践行。这些学校所具有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统领学校文化, 统领学校发展。

用一训三风浓缩学校文化

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治校方略确定并达成共识之后, 要运用集体智慧提炼出能够表述学校特色和育人目标的校训来。校训是校长意志的客体, 是学校文化的高度浓缩, 体现了文化在育人中的深刻性和前瞻性。校训可以从古今中外所积淀下来的经典文化中去提取, 也可以从学校的发展历史以及校长的办学主张中去凝练。如,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取自《周易》“天行健, 君子以厚德载物;地势坤, 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校训塑造了清华人厚德、包容、坚韧、自强的品格。南开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就是首任校长张伯苓先生办学主张的高度概括, 体现了南开人天下为公、与时俱进的情怀。好的校训具有完善人格、激励成长的作用。

学校文化最终还要显现在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 它既是学校精神风貌的表现, 也是社会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预期, 对师生具有熏染和导向作用。校风的提炼要体现校长的思想和学校的特色, 切忌抄袭使用千篇一律的雷同用语。如, 一所学校的校风为求善、求美;教风为求精、求新;学风为求实、求是。这三句话正好概括了“三种素养”的具体要求, 即人文素养要做到求善、求美;技能素养要做到求精、求新;科学素养要做到求实、求是。长期在这样“三风一训”环境的熏陶下, 必将构建出人本与科学相融的学校文化, 师德与师风并行、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教师文化, 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积极向上的学生文化。

用丰富载体诠释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无处不在, 每个人、每件物、每件事都是文化元素, 都可以赋予其文化内涵, 赋予文化内涵的形式灵活多样, 载体丰富多彩。诠释学校文化主要体现在教育环境上的静态文化与动态文化。静态文化包括校徽、校旗、校歌、文化石、文化柱、文化墙和以文化冠名的楼宇、道路、房舍以及悬挂或张贴在廊道、墙壁上的名言警语、艺术画作、名人画像等。校徽、校旗、校歌, 是学校的标识、旗帜和旋律, 是学校精神的象征, 是用艺术语言对学校办学追求、办学特色的诠释, 要体现一所学校全体成员的愿望和意志, 要由全体成员参与创作设计确定, 必须体现它的艺术性和文化性, 一旦确定, 永不更改, 要经久传唱。文化墙、文化柱、文化石以及楼宇、道路、廊道上隽刻或悬挂的名言警句是办学宗旨和校风校训的进一步解释, 要围绕着一个核心分层次展示。

静态的校园文化具有潜在的渗透性和感染性, 能够净化心灵, 提升品格, 从而激发出崇高的情感。动态文化是指定期更换的校园板报、学习园地、校刊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站以及学校组织的一切文化活动, 动态文化是学校为追求办学目标、凸显办学特色、达到育人目标而进行的实践活动, 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要不断创新载体, 通过那些文化品位高、育人效果好、精神营养丰富的活动, 让师生在实践中发展能力, 提升境界, 提高素质。动态文化旨在学生素质提升中用校园文化跟进社会, 用文化方式把握时代的脉动, 以实现文化育人在提高学生素质中的时代性和审美性。

用共同语言传承学校文化

通过思想的引领、三风一训的凝练、动静态文化的熏陶, 能够初步形成学校组织成员价值取向, 这时还要继续提炼学校的共同语言, 来巩固文化成果。共同语言是学校每个成员做人做事的标准, 也是学校内隐的规章规范;共同语言是学校每个组织成员的共同誓言, 也是学校组织的共同约言。学校每个成员用语言方式向公众做出承诺, 接受公众的监督, 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论语》就是孔子及其弟子学习和生活的语录, 就是师生的共同语言, 儒家思想也正是靠着这些共同话语才得以传承至今。校长要效仿先贤, 敢于立言立说, 提炼共同话语, 让师生铭记。山东省一所名校的共同语言是:校长十记:在其位, 谋其政;以人为本, 以诚待人, 与人为善;博爱;钱财身外物, 功名乃浮云;每日学习、思考;三人行必有我师;智圆行方;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自信、坚毅、豁达, 头脑清醒, 宠辱不惊;自我完善, 自我超越。教师十记:今天, 如果我不生活在未来, 那么明天我将生活在过去;在未来, 我所拥有的唯一的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我的竞争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智高为师, 身正为范;尊重和激励是最好的教育;我是学生的老师, 也是父母、兄姊和朋友。人皆可为尧舜,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向学生学习, 走进学生心灵, 关注学生一生发展;把灵性交给学生, 把时间交给学生;成功是成功之母。教育的价值, 我的价值:培养全人。学生十记:责任、民族、国家;战胜自我, 超越失败;天将降大任于我, 必先苦我心志, 劳我筋骨;为了终身发展;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大成者在德;我能行;知识是力量, 诚信更是力量;永不放弃;书山有路智为径, 学海无涯乐作舟。这些话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必将传承学校的文化。

用自觉行动践行学校文化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身教胜于言教, 校长要用自觉行动实践自己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 培树学校文化。校长要用文化管理营造管理文化。文化不是战略, 却决定着战略的根本思考;文化不是管理, 却决定着管理的根本思想;文化不是人力, 却决定着人力的根本精神;文化不是目标, 却决定着目标的根本方向。因此, 文化管理应该成为校长的核心管理理念。校长要转变管理方式, 努力由经验管理、制度管理转变为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学校以人为本的具体化, 它以人为中心, 狠抓组织统一的价值、统一的愿景、统一的宗旨、统一的思维方式和根本精神, 从塑造学校灵魂着手抓管理的管理方式。实施文化管理的最佳方式就是让全体成员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 让他们参与学校决策、参与学校发展, 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体验学校发展的历程、分享成功的喜悦, 使每一个人都融入到学校的大文化当中去, 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学校文化, 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

校长要用自己的行动带动老师的行动践行学校文化。校长要身体力行模范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推行素质教育。校长要踏地而行, 深入到课堂探究教育规律, 指导教育教学, 营造课程文化;要深入到教师和学生中间, 解决师生的困难, 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 营造服务文化;要带领班子成员深入到管理的各个环节, 持续跟进每一个细节,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营造执行文化。校长要雷厉风行, 成为自己教育思想和办学主张的先行者, 把嘴上说的变成手上做的, 说到做到, 表里如一, 营造诚信文化;校长要带头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要求老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要求老师不去做的, 自己首先不去做, 做到令行禁止, 营造制度文化。只有这样才会让所有组织成员将学校的文化追求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从而使优秀的文化得以发扬。

用学校精神升华学校文化

多办一所学校,就少办一所监狱 篇3

作家雨果:“多办一所学校,就少办一所监狱”。

“多办一所学校就少办一所监狱”;无独有偶,马克 吐温也说过“你每关闭一所学校,就必须开设一座监狱”。其实他们两所指涵义都是一样的,突出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那么为什么学校教育有这种功效,可以使人远离犯罪,远离监狱;其实我们可以从教育的功能这个视角来讨论下这个问题。首先从教育的本体功能来看,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教育活动作为人类世代创造积累起来的知识、文化的一种传递、传播的工具和手段,是直接以人类的个体为对象的。这样,教育所传递、传播的社会知识、文化必然首先作用于社会的个人。个人是基于社会而存在的,个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求得与社会的适应,也就是社会化。如何社会化,或者说怎样才算是达到社会化,这就是教育的功能所在。教育对个体由于进行了文化传递,这就保证了人的社会化。可以用卢梭的一段话来很好的诠释教育对人个体成为人及社会化的重要作用。他说,“植物由于栽培而成长,人由于教育而成为人,我们生而软弱,因而需要力量;生而无能,因而需要他人帮助;生而无知,因而需要理性。所有我们生而缺乏的东西,所有我们赖以成为人的东西,都是教育的赐予。”只有通过接受教育,让人们更好的社会化,社会才能够更加的和谐;这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教育社会功能中的人口功能这一层面看出,教育能够优化人的素质,提高人口质量。教育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而且能够通过教育的造就和培养,以及自觉地进行文化内化而具有谋生的本领、以自身具有的内在素质为条件去创造、发展社会生活;发展成为一个可以推进社会生活进步发展的有用之才。

假如我有一所学校 篇4

假如我有一所学校,我会永远用合格理念来办学

现在的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包括许多民办学校,能以合格理念来办学的很少。查阅近十多年的各大教育期刊的封面彩页上的学校介绍,可以说很难找到哪所学校有着“合格”的办学思维。其宣传用语大都是一流的学校、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升学率、获奖人数、名牌学校……看到这些词语,你就能明白学校工具性的存在。

为什么笔者要提出用这一理念来办学?我觉得下面的一段文字或许能够说明:

铃木上小学时,日本的升学竞争很激烈,所有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但铃木的爸爸对他成绩要求却不高,每门功课只要考60分就行了。

“60分怎么行?”儿子不解地问。分数像座大山一样压得他有点喘不过气。

“60分怎么不行?”爸爸反问道。“60分就代表及格了,及格了就表示合格。你想想,工厂的产品合格就出厂了,既然你已经合格了,儿子,你没有必要把全部的精力耗费在争名夺利上。考第二名非要争第一名,考九十多分非要争一百分,一次一百分不够,非要次次一百分。儿子啊,儿子啊,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如果你成天想到的只是考试分数,那,求知不就变成一种无尽的苦难吗?”

铃木父亲一语道破了求学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儿子陡然觉得身轻如燕,兴奋起来了。但转念一想,不对,忍不住问道:“爸爸,这样学习太轻松了,空闲时间做什么?”

“你永远记住爸爸的话,其他时间用来博览群书,把求知的欢乐还给自己。”

老爸的话深深地印在铃木的脑海里,铃木就按照老爸的教导,在功课上花的时间不多,学习成绩中等,而读过的课外书是全班同学的十几倍。从中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他在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后,感觉到应该还要读天理:读每个生命----这本无字的天书;读大自然----这本无字的百科全书。

最后铃木成功了,比班级中的任何一个好学生都成功,获得的财富也最多。

什么是合格?合格其实就是达到标准。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实验区搞了近三年了,全国实施新课程近在咫尺。“课程标准”应该说是每所学校应该遵守的。课程标准是什么?就是要求我们的学校育出合格的人。我还没有听说哪所学校挑起了这面合格的大旗。

学校有了合格教育的理念,其实也是给教师、学生包括校长共同减轻负担。合格教育应该说是简单、轻松、快乐的教育,是节省时间、科学利用时间的教育。只有实施了合格教育,学生才能成为一个读书人,才能有读书的时间。谈到这一问题,自然想到了现在学生的读书。我们的学生读完高中,十二年间读了多少书?有200多本吗?看看现在的课程标准你就会发现,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读课外书总量是550万字,一本书按照10万字算,十二年才读55本。可以这么说,就是这55本,我们的学生也难以100%达到。与其他国家的阅读对比,就可以看出我们的读书问题很严重。犹太人每人每年平均读64本书,前苏联55本,美国自克林顿总统开始启动了全民阅读计划,每人每年平均要读50本书。上海市对九年义务教育时期的阅读量调整为4000万,平均每个学生每年读书近50本。面对这些数据,笔者认为,我们的学校管理者应该有一种压力。一个学生在读书时代读不了几百本书,那能算合格的学生吗?

假如我有一所学校,我会用心去发现每位学生的兴趣

在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期间,因为学校经常举办校长培训班。在培训课上,我常问校长:“你知道全体学生的兴趣吗?你学校的每位老师知道学生的兴趣吗?学生的家长知道自己孩子的兴趣吗?”没有一位校长能说出全体学生的兴趣。我认为,一所学校的校长没有建立起全体学生的兴趣档案,不知道全体学生的兴趣,不去与老师、学生父母共同为了孩子的兴趣而去教育,这所学校的学生肯定不会有大的发展。也许这是我的极端。有人会说,世界上有这样的例子吗?其实这样的例子是有的,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发现他熟知学生的兴趣,读马卡连柯你也能发现他熟知学生的兴趣。如果大家对美国的道尔顿学校的教育有所了解的话,应该知道这所学校的校长、老师是如何对待学生兴趣的。

道尔顿学校是美国著名的学校,近二十年来,该校几乎100%的学生被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录取,这是为什么?关键是这所学校的校长、老师从孩子一入学起就熟知他们的兴趣,校长、老师、学生父母能共同坐在一起讨论孩子的兴趣,并为其兴趣发展设计好思路,在教育教学中严格按照这条思路走下去。这些兴趣是怎么获得的?方法很简单,他们主要利用了英国的一句谚语:“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能滚多远”。即孩子一入学,学校领导与班主任、任课老师一起倾听孩子的父母介绍的孩子兴趣,并一起为孩子的兴趣设计未来。

许多学校建得非常漂亮,现代化设备非常好。为孩子建立起兴趣并非一件难事,但我们的教育教学只是口头上强调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领导并没有与教师、学生父母共同探讨培养的思路,而是一味地想尽办法去考试,考个皆大欢喜的分数,升入皆大欢喜的学校。

道尔顿学校还特别重视每位学生的自信心。该校自创办之日起,要求每位学生每天(甚至终生)熟记这样一首诗:

如果你认为自己被打败,不错,/你一定会被打败。/如果你认为自己未被打败,你就不会失败。/如果你希望胜利,却又胜不了,/可以肯定的,你一定不会胜利。/生活的战斗并不一定/由强壮或速度快的人获胜;/但最后获胜的/一定是自信必然胜利的人。

这不就是给予一个人永恒的`信心吗?这不就是引导学生懂得可持续性努力的价值吗?学校的特色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学校的文化底蕴是怎么形成的?我觉得从这里也许能找到答案。

假如我有一所学校,我会永远与教师一起讨论问题

《论语.宪问》中有这样一段话:“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中国的教育管理者首先应该学会运用讨论。遗憾的是,不少管理者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自以为是。

运用讨论能够创造出世界教育奇迹,这一奇迹就是意大利的“瑞吉欧教育理论体系”,有名的学校就是迪亚纳学校。这所学校原是三流的学校、三流的学生、三流的教师。十年期间,他们每天坚持一个小时的讨论,校长、教师们共同讨论每天的教学得失,明天的课怎样教得的最好,将传统的备课放弃掉,结果产生了这一理论体系。

没有全体老师参与讨论的学校,肯定不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学校。虽然老师也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但那是按部就班,是一种无奈。这一点,我们的管理者应该理解才是。学校应该是最适宜讨论的地方,这里是安静的、文明的场所。没有讨论怎么能培育出优秀者?任何一所一流的学校,都不会反对讨论的。但现在许多学校就是讨论不起来,原因就是学校管理者没有给全体教师创设一种讨论的环境。

与老师讨论起来,这是平等。但一些校长认为自己是官,是高于老师的官,所以把自己自然定位在高于老师上。我认为这是非常落后的教育管理思维。我在校长培训课上经常说:学校没有永远的校长,却有永远的老师。学校没有校长,老师照样可以引领学生学习,学校没有老师肯定就不是一所学校。

讨论是校长、老师、学生甚至包括学生父母共同成长必须有的思想。有些校长走上领导岗位后,只是管理了,不再思考自己还需要成长,用着自己原有的思维管理着,自然也就放弃了成长。没有继续成长思维(也可称为可持续性发展思维)的校长会影响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天天讨论,其实就是校长与老师天天在成长,校长与老师天天都在成长,我们的学生能不科学、健康地成长吗?

假如我有一所学校,我会永远告别无聊、浮躁、虚假

用“无聊、浮躁、虚假”来定义一些学校并不过分。什么是无聊、浮躁、虚假的事?我觉得从下面的一些现象可以看出:

目前,我国中小学中被评为国家、省、市等实验学校、示范学校、重点学校的应该说很多很多。只要是建筑稍微不错的学校,门口肯定会挂许多铜牌。这所学校是名副其实的吗?12月,江苏省举行了全省高中评比综合考试,许多学生来自国家、省重点高中、示范高中,结果有近一半的学生综合成绩不合格,可想而知这些学校会是什么样子。为了拥有这些称号,造假情况司空见惯。牌子一挂,学校仍是老样子。为什么我国这么多的学校,出不来世界一流学校,这也是一个致命的原因。

我的家面对着一所省重点高中,每年高考之后,学校会把当年考取的重点大学学生的相片做成大牌子挂在校门口,年年如是。这多么无聊呀!这样做,有多少意义?

关于学生在校时间及现在的课程设置暴露出的问题更让人不可思议。学生在校时间可以说是一言难尽!初高中从六点上到二十二点的有之。试想,学生们在如此时间下,他们会构建出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又会有多少有利于终身发展的素质。

关于课程设置,学校仍然没有放弃主副课。我国中小学就那么一二十门课,我们没有像美国等国家那样必修课是语言课(母语与第二语言)、数学课、科学课、艺术课,选修课(一所学校多是百种以上的选修课程),但还被人为区分成主副课。好多学校发奖金也有着主副课的差异。为了研究主副课的存在,我查找过许多教育学、教学法方面的书,阅读了数种版本的中外教育史书,但没有找到“主副课”是谁所创,最终的答案就是源自考试,即以中、高考的考试科目为主,不考者为副。看来这也成了人们广泛的认识。

有了主副课的分化,就会产生不公平的竞争,学生发展自然畸形,这也是人为导致营养不良。某所名校每年有几十名甚至数百名学生被名牌大学录取,参加全国、国际的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几乎都有大奖拿来,你知道这所学校是怎么教的吗?这些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只学自己参加比赛的那一门,高一时把高中全部学完,高二时把大学的学了,高三时甚至学了硕士的内容,所以就有了社会许多人不知道的辉煌,不知道自己原本健康的孩子已经成为了“残疾”,已经结束了自己的创造、创新。现在,小学及幼儿园也有了主副课意识,幼儿园早已把小学的数学、语文、英语作为主课了,并且运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训练,好多学前班已经完成了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任务。

学校应该成为学生积累智慧与洞察力的场所,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舞台,学校应该成为丰富人生体验的历程。

假如我有一所学校,我会永远让孩子告别现在的竞争

有人说,在学校中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因为我们整个社会充满着竞争,不懂得竞争的人在21世纪是无法生存的。这是事实。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竞争的意义和特征,其内在的残酷性特点是任何人也无法避免的。哪个人参与竞争不想获得第一或优秀?但从我们所开设的课程来看,学校教育不可能让他们都成功,因此很可能会使一些学生的心理难以健康发展。

我们应该培养每位学生真正面对大社会竞争的素质,引导中小学生“学会合作、共同地解决问题”。

首先,这能真正改变学生,转化差生,让每个学生的优点尽可能地发挥出来,让全体学生认识21世纪的生存之道,懂得自己的价值所在。其次,能使学生养成一种团队精神,因为在21世纪,让一个人独立面对社会上的竞争,来解决社会上的问题,那是不可能的。此外,还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可以从美国的一些中小学、大学看出这种机制在创新方面的优越性。在美国,许多中小学不让孩子接受模拟社会竞争的训练,有些大学也是如此。因为从小把孩子抛到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会泯灭他们美好的天性,会过早地输给孩子分裂的思想,不懂得合作,不懂得共同来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全美富有的州,但这个州的考试成绩在全美却是倒数的。该州教育总监认为,分数并不重要,关键是从小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这比什么都重要。他们给学生的共同目标是“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上非常用功,但不要求他们互相竞争,应该树立不是你与你的同学竞争,是你与你的同学共同努力解决问题,不应利用不公平的手段占其他任何人的便宜。”拉杰尔德.L.金凯德对未来教育的目标曾这样描述:“有理由认为应该向青年一代提出新目标和新‘神话’,这种目标和神话与作为当今行为与实践基础的目标和神话截然不同,它们提倡提高人的而不是物的价值,重视质量而不是数量,主张合作而不是竞争,突出多样性而不是专门化等等”,从这段话中我们自然也可以读到合作的价值所在。

办好一所学校 校长是灵魂 篇5

办好一所学校 校长是灵魂

前不久,在北京市宣武区教委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上,当北京15中学分校校长吴丙寅和北京小学校长吴国通介绍了他们的办学思想和实践后,人们对这一概括的精辟和深刻多了一次图解式的认识。而中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为两位校长写来的贺信,又一次强调了这种“灵魂”之说:“一所学校因为有一位好的校长而迅速崛起,也因一位庸庸之辈而日落千丈。校长之于学校,犹如灵魂之于躯体。”顾明远教授进一步指出,校长是教坛的指挥,校园之旗手。有了他,整个教师队伍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乐队,每个教师恪守岗位,共同演奏出最动听的乐曲;有了他,整个学校就像一支精锐的部队,目标明确,纪律严明,勇往直前去夺取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的一个个胜利。 在当前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过程中,校长的“灵魂”作用更加凸显出来:多一位好校长,多办好一所学校,多满足一分群众对优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需求,就多实现一点“三个代表”的要求。 于是,我们试着记录下两位成功的吴校长的`成功。 在北京小学的教师中,有一句流行语:“学习即工作”。这是吴国通校长的“学习化管理”的具体体现。 已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管理经验的吴国通,1994年调任北京小学校长时是49岁。“一刻也不敢懈怠学习”的他,强迫自己报考了北京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院的管理本科。那三年里,当学生的吴国通把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院各学科的教授几乎请了个遍――请到自己的学校来给教师们进行一本书或是一个学科的、系统学习指导。所以,北京小学的教师们都跟着校长“上了回学”。这个举动让这个团队积淀了持续发展的底蕴,在后来的课题研究中显示了能量。 科研现在已经在中小学成为时尚。吴国通校长坚持科研课题的选择必须适合学校的发展实际,先弄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他想的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科研的关键是要将其转化为校长、教师的办学实践;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科研的目标是要建设一支有思想、有独立精神、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以科研凝聚队伍,以科研提高质量”,才是他要做的科研。 吴国通参加过“七五”、“八五”直到“九五”科研课题,经历了从专家“给思想”,充当学者的实验田,到向专家“要思想”,独而不立,再到自己“有思想”,独立组合成科研群体的过程。他深知在科研中的特殊学习对提升一个教师整体水平的意义。因而当北京市“九五”科研规划下达时,吴国通认定这是促进学校再发展的难得机遇。针对学校“双基扎实、发展全面”的优良传统,北京小学确立了“发展主体性”的课题,并且进入了全国主体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大课题组。课题开始实施后,作为校长,他努力把干部、教师推向前沿,用“人人必须有子课题研究”的方式迫使他们全员进入科研、学习状态。当时全校有40多位教师申报了有关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子课题。到课题结题时,有2/3的教学人员承担了具体的试验项目,8本共100多万字的研究成果集、两万多字的结题报告体现了教师群体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每人拿出了一节课题汇报课。紧接着,学校为“十五”课题做准备的“发挥主体性、落实质量标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校级课题又跟了上来。这次,全校90%的教师申报了子课题,而且每一个子课题都经过教学处与申报人的共同论证,使研究符合教师本人的实际水平。教师们人人肩负课题,日常教学工作科研化、课题化。到此,人们理解了“学习就是工作,工作也是学习”。科研立校、科研治校真的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 与吴国通校长比起来,另一位吴校长――吴丙寅的特点在于,他是位地地道道的老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年近七旬,已经当了36年校长。退休后,上级领导看重他宝贵的办学经验,请他“出山”创办体制改革试点校――15中学分校。如果这样一位老资格的校长光凭自己的经验办学,人们似乎也会无可厚非。但令人尊教的吴丙寅却偏偏执著地与时俱进,不迷信已有的经验而确信科研治校。多年的管理经验给了他这样的忠告:校长不搞科研,办学就没有思路;校长没有思路,学校就没有出路。 于是,这位老校长更加注意“跳”出学校,站到一定高

[1][2]

怎样经营一所学校 篇6

为彻底改变这种状态,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沈北新区区委区政府于2007年投资3000万异地重建道义中学, 又于2008年异地重建了道义小学, 并于2011年3月将道义小学按计划并入道义中学, 组建成道义地区唯一的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

五年来, 这所根基薄弱的学校发愤图强, 砥砺奋进, 在沈北大地上谱写了一曲强劲夯歌

一一、五年规划, 大展宏图

2008年8月26日, 学校首先接手道义中学。其时, 道义中学刚刚从平房搬入楼房, 四壁俱空, 百事待举, 500多名学生学风涣散, 66名教师教风慵懒。面对这样的实际, 我们分析现状, 研究策略, 反复论证, 最后为学校制定出五年发展规划:用五年的时间, 不仅要把这所薄弱校引向正轨, 还要全力打造现代化、城市化、平民化、特色化的新型品牌学校。其具体规划为:

第一年, 抓常规;第二年, 呈特色;第三年, 见成效;第四年, 成体系;第五年, 塑品牌。学校基本教育理念为:全面实施阳光教育。

学校依此确立了以阳光文化为内涵, 以“道义”文化为底蕴, 以大学文化为引领的三维立体的文化建构。在此基础上, 具体拟定了以“阳光、健康、和谐、发展”的校训, 以“尚新、尚善、尚美、尚进”为校风, 以“求真、求实、求新、求优”为教风, 以“自尊、自信、自主、自立”为学风的系列文化定位。

在目标实施策略上, 学校确立了双向的正方体模式, 即“点线面体的整体建构”和“体面线点的分解落实”, 即:一个中心, 六大层面, 四大支柱, 八个特色点。

一个中心即:以“全面实施阳光教育”为中心;

六大层面即:施行阳光管理, 创建阳光环境, 培训阳光队伍, 开展阳光德育, 打造阳光课堂, 运行阳光评价;

四大支柱即:创新活校, 科研兴校, 特色立校, 质量强校;

八个特色点即:管理特色、文化特色、环境特色、课堂特色、班级特色、评价特色、队伍建设特色、特长培养特色。

1. 从四个层面入手, 推进“阳光队伍”建设。

第一, 抓领导队伍建设——施行阳光管理;第二, 抓教师队伍建设——培训阳光教师;第三, 抓学生队伍建设——培养阳光学生;第四, 抓家长队伍的建设——培训阳光家长。

在所有目标的具体落实上, 学校力求结合本土特点, 简洁、通俗。比如在教师的培养目标上, 学校提出了“五讲、四好、三及时”的目标。

五讲即:讲道、讲义、讲礼、讲智、讲信;四好即: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三及时即:及时行善、及时行孝、及时行乐。

2. 从四个角度入手, 推进“阳光德育”构建。

第一, 抓环境建设——创建阳光氛围;第二, 抓班级建设——创建阳光班级;第三, 抓心灵建设——倡导阳光心态;第四, 抓合力建设——构建阳光体系。

比如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 我们力求用“大视觉、大画面、大创意、大气魄”的校园环境来熏陶和滋养学生的“大德、大志、大行、大才”。从一楼正厅浮雕隐含的理念和校训, 到各楼层缓步台的人文提示, 再到各楼梯口的励志促学功能, 以及各楼层东西两侧休闲角、艺术角、科学角、读书角……学校都以“有主题、有内涵、精构思、巧天工”为原则, 力求做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充分发挥其隐形课程的育人功能, 于无声处沐心灵, 极力打造幽雅、和谐、天人合一的校园环境。

在德育引领上, 学校从强化管理到规范管理, 再到自主管理, 以“导”为主, 导情、导理、导行、导向;以“管”为辅, 引领老师具备“三心二艺”, 做到“三从四得”。小步伐、小角度、小细节、小尺度, 耐心细致地引导这些刚刚从平房过渡到楼房、被大家笑称为“散养”的孩子们逐步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3.从三个维度入手, 推进“阳光课堂”实验。

第一, 抓思维方式的变化——培训多维的阳光思维;第二, 抓课堂状态的变化——打造多彩的阳光课堂;第三, 抓评价机制的变化——开展多元的阳光评价。

在备课上, 除大量的校本培训外, 适时地调整了备课形式。每日, 个人备课;每周, 学科备课;双周, 班级备课;每月, 联合备课。对备课组提出了五点要求, 即:抓住一个中心, 坚持两个原则, 做到三个追问, 抓住四个基本点, 实现五个统一。

在课堂进程中, 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 结合学校的校本实际, 进行了以“导学--交流—汇报—释疑—检测”五大基本环节为核心的阳光课堂的探索。课堂通过减少“讲与听”, 增加“说与做”, 尝试“教与评”, 较好地实现了课堂高效、回归、学习力提升、素质培养、彰显个性等目标。

二二、五年耕耘, 硕果累累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来, 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 全校教职员工群策群力, 排除万难, 勇于创新, 大胆实践,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扩大办学规模。

学校由原来16个教学班、500名学生的初中扩大到现在拥有62个教学班, 3200多名学生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由原来的66人扩大到现在的186人, 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者32人、硕士生导师3人, 百分之百的教师拥有本科以上学历。

2. 提升办学质量。

五年来, 学校教学成绩节节攀升, 各年级各学科的“一分三率”都分别由原来的倒数二、三名, 上升到六、七名, 再上升到三、四名, 甚至个别学科已经上升到第一名、第二名。从升学考试进段人数来看, 各年级总分进入省重点高中分数段的由原来的几人、十几人上升为二三十人、四五十人, 近年甚至高达六七十人……连续五年的中考成绩一年一个台阶地实现着跨越式进步。升入省市重点高中的人数由原来的几人到现在的六七十人, 翻了几倍。中考总平均成绩一跃进入全区前三名, 在沈北新区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3. 增强学校影响力。

五年来, 学校结束了彻底告别了六年未得到过一张奖状的历史, 先后获得了辽宁省义务教育先进单位、辽宁省校本教研先进单位、辽宁省控辍保学先进单位、辽宁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沈阳市德育示范校、德育特色校、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沈北新区质量再提升先进单位等三十多块奖牌。同时, 学校先后承办了“质量提升”“德育示范”“分层教学”“精细化管理”等省、市、区各级各类现场会和研讨会26次;接待来自厦门、长春、青海、大连、丹东、本溪、锦州等省内外兄弟学校到校参观听课6000多人次。

值得强调的是, 所有来访人员对学校别具匠心的“阳光文化”、对富有特色的“阳光课堂”、对卓有成效的“阳光德育”、对师生自然流露的“阳光状态”给予了高度的赞誉和好评。

4. 塑造学校新形象。

五年的不懈努力, 使学校彻底摆脱了原本落后的局面, 摘下了薄弱校“五朵金花”的帽子, 实现了“管理规范、校风纯正、声誉良好、办学有特色”的沈北名校目标。

五年中, 学校代表全区中小学承担了沈北新区全运会开幕式的表演任务, 700人的学生方队的成功表演成为全场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

五年中, 学校代表全市出席了“东北亚和平论坛”的剪彩仪式, 400人的迎宾队伍赢得了多方媒体和国际友人的赞誉和好评;

五年中, 学校的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艺术节的表演获奖, 队列广播操比赛获奖, 科技发明获奖, 篮球比赛获奖了, 棋艺比赛获奖了, 轮滑比赛获奖……

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让学校原本大量外流的学苗出现了大量返流的现象;2011年秋季至今, 更是出现了“学苗过剩”、“人满为患”的情景。

五年中, 学生还是原来的学生, 老师还是原来的老师, 然而师生的精神面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课堂高效了, 我们的教师勤勉了, 我们的学生阳光了……目前, 学校初中、小学各为一部, 人心向善, 政通人和, 一支能战能胜、凝聚力极强的领导团队已经形成, 一支乐于奉献、锐意进取的教师团队初步形成……

三三、五年回望, 寄意未来

面向未来, 学校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转型阶段。

五年来, 从硬环境上来看, 依靠区政府、区教育局的重视与支持, 学校在完成了中学校区体育馆建设、小学校区幼儿园建设以及地理馆、历史馆等多个项目的完善和建设之外, 整体环境和配套设施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正向着优质学校的标准迈进。

从软环境上来看, 学校实施的阳光教育历经五年多的探索实践, 已经逐步趋于成熟。目前, 学校已经把它立项为两项国家级科研课题、两项省级科研课题, 全校教师都是课题的操作者和践行者, 都在努力的探索和研究。无论是阳光课堂的实效, 还是阳光德育的构建以及阳光评价的创新, 都初步形成了体系。尤其是在阳光教师的培养方面, 得益于沈阳师范大学的引领, 依赖区教育局务实求真的培训, 再加上学校切合实际、经常性的校本教研, 全体教师已经初步完成了新课改背景下应有的角色转变, 并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体系。今后, 学校将一如既往, 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而努力奋斗。

如何考察一所学校的章程建设 篇7

3.如何考察一所学校的章程建设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回答: 1.考察章程内容是否全面。

2.考察章程制定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3.考察章程能否发挥指导学校发展,决策学校重大问题的功能。

一、进一步认识学校章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校章程是学校基于法定的权限和职责,就学校重大问题作出规定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发展的总纲。推进中小学校章程建设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时代要求,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办学行为、健全管理制度、开展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将推进学校章程建设作为深化教育治理和改革、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

二、学校章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学校章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涵盖章程的制定修改、核准备案、学习宣传和组织实施等方面。

制定学校章程原则上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学校名称、办学地点、学校性质(有官方网站的需注明学校官方网址);

(二)办学宗旨和理念等(包括校风、校训、校歌、校徽、校旗、校庆日等),以及办学特色、主要任务、发展定位;

(三)学制、办学规模、隶属关系;

(四)学校内部治理的基本组织架构、机构职责、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

(五)教师队伍建设及专业发展,课程建设;

(六)教育教学工作管理;

(七)教职工管理(含教职工聘任或解聘、奖励或处分等权利与义务等);

(八)学生管理(含学生入学及学籍管理、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九)校产和财务管理制度(明确校产权属、办学经费使用和管理机构、使用程序和原则等);

(十)学校与家长、社区的关系,学校与举办者的关系;

(十一)校企合作办学制度、工学结合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专指职业学校);

(十二)章程修改程序、审议、发布、解释权限等;

(十三)其他必要事项。

适应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民主法治要求,学校章程应当明确校长作为学校法定代表人和行政责任人的职权范围,明确学校党组织、内设各类行政机构、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统称教代会)、家长委员会、学生代表大会以及工会、共青团等组织的职责、议事规则与运行机制,明确涉及学校重大事项(如发展规划的研制及实施、招生方案的制定及实施、人员选聘与考核、经费获得与使用等)的决策程序与监督机制,确立符合法治原则的校内救济制度,明确学校受理教师、学生校内申诉的机构与程序,明确学校开展社会服务、获得社会支持、接受社会监督的原则与办法,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学校章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学校章程建设应当以宪法、法律法规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章程规定的办学自主权不得超越本校职权或法律、法规及主管部门的授权范围。

(二)基础性原则。学校章程建设应当基于学校发展实际,对学校重大和基本事宜做出规定。涉及学校具体的、局部性的、发展中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应当坚持以学校章程为基础和依据,形成合法、规范、科学、衔接一致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三)发展性原则。学校章程建设应着眼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将校情、发展愿景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求相结合,促进学校创新创优、主动发展。

(四)人本性原则。学校章程建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核心价值引领,凝聚共同愿景,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各方价值的共同实现。

四、学校章程的制定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

(一)成立起草机构。学校应当按照民主、公开的原则,成立专门起草小组开展章程起草工作。学校章程起草小组应当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相关专家等组成,可以邀请学校举办者或者主管部门的代表、社会相关方面

五、章程要具有发挥指导学校发展,决策学校重大问题的功能。1.通过学校章程的制定,自觉梳理优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各项规章制度,逐渐形成依章办学的科学体制和依法办学的良好社会形象,深化学校办学内涵发展。

2.通过学校章程的制定,推动学校的自主发展,建立科学发展的运行机制,提炼和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管理特色,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权利和义务,提升师德素养和专业素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通过学校章程的制定,进一步明确社会、学校、家庭各自的职责和功能,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和育人机制,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好校长带出一所好学校 篇8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大江小学校 张永东

【摘要】 一个优秀校长会告诉我们不要做守摊保业的“维持会长”;要主动谋划学校的长远发展;要办出富有自身特色的、老百姓满意的学校。

【关键词】优秀校长;成长;领路者

作为一校之长的掌舵人,把一所学校带向何方,有人认为这并不是校长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上有国家教育方针,下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规定,校长只需认真执行就可以了,似乎用不着校长来思考学校发展方向性的问题。这类型的校长就是人们常说的守摊保业的“维持会长”型校长。但一个优秀校长会告诉我们不要做守摊保业的“维持会长”;要主动谋划学校的长远发展;要办出富有自身特色的、老百姓满意的学校。

一、做学校蓝图的规划者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的把握者,也是学校未来发展规划、办学思路的制定者。一个思路清,方向明的校长在制定学校规划、描绘学校发展蓝图时需要带领自己的团队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既要继承本校办学历史过程中积淀的优秀学校文化和科学管理经验,又要考虑符合本地域、本校实际的各类具体情况,更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从培养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的角度,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来给学校定位,来谋划自我学校的发展蓝图。大江小学在“激发生命活力,促成快乐成长”办学理念引领下追求的“快乐教育”办学特色就是学校建校来一直追求的目标,就是基于对少年儿童天性的尊重,是基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而提炼出来。

二、做人格魅力的树立者

影响一所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作为一校之长、一校之魂的校长本身的魅力,具有人格魅力的校长是全校师生的“精神领袖”。现代校长,不仅要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更要加强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

1.大公无私,坦率真诚

校长管理学校必须公正,出于公心,办事才能公平、公道。古时《三十六字官箴》中所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大公无私这个品德是一个校长的威信所在,对人对事,一切从工作出发,从学校的大局出发,抛开个人得失恩怨的私心杂念,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时才能不偏不倚,一视同仁。

校长待人还必须真诚。要通过与教师、家长真诚的沟通,真心的交流,赢得师生的信任与尊重,赢得社会的理解与包容,才能把学校真正办成社会需要、家长欢迎、学生喜爱的学校。

2.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校长作为学校领导者,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各具特点的人,单靠组织手段进行管理还远远不够,必须塑造好校长自身良好形象,以良好的精神风貌,高尚的道德情操,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高效的办事魄力来面对全体员工,使教师们感受到来自校长强大的人格力量的驱动与激励,()从而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当校长,要有样子,但不能有架子。”有样子就要求校长要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另外,校长也要有自知之明,对同事、对下属要尊重关心,理解包容,成为教职员工的贴心人。因此,模范遵守学校各项制度、纪律,主动捡拾校园里的垃圾,轻轻地将孩子的红领巾系好等细小的动作好像在校园里吹响了无声的号角,润物于无声。

3.加强修养,自我磨砺

首先,校长要把准学校的办学方向。校长要加强自身政治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把握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只有这样,校长才能把握好学校办学的方向盘。

其次,校长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蓄满自己的“一桶活水”。校长作为“师者之师”,必须读更多的`书,储备更丰富的知识能量,了解更多的前沿知识信息,给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

校长独特的人格魅力会在教职员工中树起无形的榜样,吹响无声的号角,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无限的力量。

三、做一名智慧的管理者

1.让学校管理更加“人性化”

学校管理,归结起来其实是对“人”的管理,因此学校管理需要“人性化”。人性化的管理让一所学校充满温馨、充满活力。

校长要激发和调动班子成员的工作潜能,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工作中做到大事集体商定,小事加强沟通,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决策讲民主,执行讲服从和纪律,使班子成员成为工作中的战友,生活中的朋友。

校长要尊重、关心、爱护教职员工,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放下校长的架子,主动走近教师,推门进入课堂,走进教师办公室,传递校长的管理理念,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听取教师对学校工作的建议,融洽干群关系,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校长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在国旗下讲话”、全校学生会、各种活动、每天的校园巡视机会走近孩子,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彰显“一切为了孩子”的情怀。

2.“制度化”的管理给学校带来规范与严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的建设是学校依法治校、依法行政的基础。目前,许多学校都能拿出厚厚的一本关于学校的管理制度汇编,但是否按照这个管理制度汇编来进行管理,是否发挥这个管理制度的积极作用则不得而知。

首先,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科学、民主、与时俱进。校长要在继承学校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时代进步、学校发展的新形势提出新要求,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使管理制度着眼长远,体现宏观,而又具有现实性。

其次,执行力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再科学、再完备的制度都离不开制度的实施。如何公平公正的执行管理制度,既是校长管理理念的反映,更是管理能力、管理魄力的体现。大公无私、一视同仁是执行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校长营造公平公正、团结和谐校风的最佳解读。

3.学校管理需要“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也是一种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的管理方式。把教师们平时天天都在做的常规工作做到极致,就会产生不平凡的意义和作用,就能达到非同一般的效果,就会成为学校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每个人掌握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都能提高自己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精细化管理要做到让所有教职员工明确岗位职责、明确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流程、明确工作标准,要做到布置到位、执行到位、指导到位、检查到位、评价到位,要做到及时反馈、及时通报、及时改进、及时总结。实施精细化管理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全体员工齐心协力、上下联动。

四、做师生走向成功的领路者

一个好校长,会带出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会成就一批好教师;一批好教师,会培养一代好学生。

一所好学校,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教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教师会在工作过程中找到自己的职业幸福感。正如我校一位中年教师所说:虽然在大江小学的事情很多,身体非常累,但是心情却非常好,累并快乐着!

上一篇:精进演讲下一篇:简妙审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