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

2024-05-16

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共10篇)

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 篇1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过渡: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古诗?(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二、设疑自探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解疑合探 〈1〉理解诗句的意思

指引读,思考:通过自学,你明白了哪些词语,诗句的意思了。指名“说一说”—“议一议”—“再说一说”。读诗句,想画面。

同桌俩用自已的话说诗句的意思。〈2〉体会思想感情

同桌交流自已的体会。

引导学生抓关键字词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带着自已的体会朗读古诗或表演或朗诵古诗。

教师小结。

四、质疑再探

朗读古诗。

古诗读到这里,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学生质疑,相机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五、知识达标题

1.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2.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如:(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3.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4.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想想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我这里位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李白《关山月》

白居易《江楼月》……

同学们,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美美得读一读,也试着为明月写一写诗。

5.我当小老师,学了本诗,请你设计一道测试题

第二课时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课件演示:游子吟,早发白帝城,清明,望庐山瀑布—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设疑自探

预设:“暮”是什么时间?

“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它的意思是什么? “暮江吟”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三、解疑合探

1.自读,要求大声朗读。2.小组讨论前面提出的问题。3.班级交流。

四、质疑再探

大家在自学中,还存在什么问题?提出来议一议。预设:

为什么了现“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又是怎样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

五、运用拓展

请你设计一道和本课有关的测试题 如今诗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谓物是人非。欣赏着江边美景,我们也来当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阳美景让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诗一首……(指名大声朗读)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暮江吟江边

残阳

美 静4

鸟鸣涧

山中月夜

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 篇2

课前,让学生收集的有关于李白的资料,课堂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来学习。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并充分利用诗歌琅琅上口的特点,让学生读中感悟。

(一)以旧知导入,创设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

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学生对课文本身感兴趣才愿意学,才有可能学好。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学生已经读过了很多他的诗歌,对诗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学生旧积累的知识入手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学习。以词的理解带动对诗歌的体会很快地启迪了学生的思路,成功构建了交流时畅快讨论、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交流而架桥铺路。

(二)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参与

1、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进来。

2、生生互动。小组轮流介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可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人代表小组进一步进行组间交流,最后是更为自由的全班交流。这样的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想说、爱说的可喜状态。尤其是组间的竞争,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 篇3

yè sù shān sì

夜 宿 山 寺

táng lǐ bái

[唐] 李 白

wēi lóu gāo bǎi chǐ

危 楼 高 百 尺,

shǒu kě zhāi xīng chén

手 可 摘 星 辰。

bù gǎn gāo shēng yǔ

不 敢 高 声 语,

kǒng jīng tiān shàng rén

恐 惊 天 上 人。

chì lè gē

敕 勒 歌

běi cháo mín gē

北 朝 民 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 阴 山 下,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笼 盖 四 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野 茫 茫,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 吹 草 低 见① 牛 羊。

《古诗二首》语文教案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理解)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古诗内容)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

(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请学生质疑,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老师加以引导。)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2.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尊重学生,以学生评析为主,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三、练习

1.齐读古诗,加强记忆。

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播放音乐,全体学生起立,根据诗意加上动作背诵古诗。

2.利用课外资料,请同学们把已经查找好的李白的其他诗,读给大家听听。

四、总结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站在楼山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我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

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五、作业

回家后请你把这首古诗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也可以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

六、板书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上课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创造一个宁静的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梦景。

2、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教师在黑板上板题目:敕勒歌。

二、初读全诗,字词释义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三、分步解读,把握诗境

1、解题意。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2)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3)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四、再读本诗品悟诗意

1、让学生再读课文,由诗入画。

这是一幅图画,远远的是雄伟的阴山,向天空看蓝天白云,美丽的草原无边无际,天地相接,轻风一来,牛壮羊肥,若隐若现,这是多么自然的和谐图呀,我们经常讲,要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那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生活吗?

2、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课件展示草原风景,教师配乐朗读)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五、学生背诵本诗。

1、给学生读背时间。

2、全班学生齐背本诗。

3、观察课件展示风景,配乐背诵。

六、总结

《敕勒歌》把草原的清新、辽阔,把敕勒川所散发的山野草地的特殊气息尽收诗中,宛如一幅草原放牧的美丽画卷,可谓“诗中有画”。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宋代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这首民歌风格奔放、雄健质朴,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内蒙古独特的壮丽景色,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这不正是人们向往的人类生活的天堂。

七、用课件播放《天堂》这首歌,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草原美景

背景:阴山下

全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特写:风吹草地见牛羊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优点之处:

1.抓关键字词,体会情感。在设计中我抓住诗句中的动态词“开、出、回、来”,体会作者把景写活,在体会中,我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像,每一句诗即是一幅画,引导学生抓好这些关键字词,想像画面读出情感,感悟诗人的喜爱之情。

2.学习生字时,由于是二年级的学生不用像一年级那样,我适当放手让学生从己有的知识想出识记的办法,注意了低中年级的对接,而且我还运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辅助学生识字,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和积累。

3.注意语文课“听说读写练”相结合,实现学生的“双基”训练。在设计中,我将这五要素融入到课堂中。古诗以诵读为主,我在指导读时,则结合自己参加语文朗读培训班时学到的古诗朗读技巧来指导,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注意“横看三字尾,竖看起承转合”,教师范读指导,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

4.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差异,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在课堂中,问题简单的给后进生回答,难的,同桌互助,如有自学后两句时,这方面的关注会更突出一些。

不足之处:

1.教学时间的安排不适当,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在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把握不是很好,这还需不断地进。

2.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进,方法“增换调补”没有落实到位,出现学生在回答理解诗句时,还是停在按字解释上,只有几个尖子生可以用,这个方法有一定的难度,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使用。

3.在指导朗读时,由于时间的分配不妥,所以在“悟情”环节中,没能更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所以学生在读时,诗人味没读出来。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改进措施:

1.上课时间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时间,每到一个环节都有意识的去看看时间,严格按照备课教案来上课。

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 篇4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生词; 2.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学会并运用生字生词。教学难点:

了解白鲸能够得救是个“奇迹”,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思想情感和探索生物奥妙的兴趣。教学准备:

视频短片、地图、课件、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使用趣味引导法,通过播放视频短片、查北极地图、分享相关信息,引出本课教学内容。板书文章题目《喜爱音乐的白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并且让学生自学生字生词。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放声读课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自己查字典或用别的办法解决。

三、同学间交流自学成果,并通过书写练习和造句加以巩固。哪位同学来吧银幕上的生字生词读一读?好,请坐。

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这位同学哪里读的好、哪里不太准确?谢谢,请坐。请同学拿出纸笔把新学的字词写一写。

谁来用“召唤”造一个句子?嗯,说的真好,请坐。

三、播放音乐《蓝色多瑙河》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并归纳段落大意,对课文进行分层。第一个问题:白鲸和这首乐曲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总结归纳全文,板书文章的体系: 起因:白鲸被冰层封住 经过:(1)发现——报信

(2)送食物——凿冰——破冰船开道

(3)放音乐——奇迹发生 结果:白鲸得救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白鲸的就是个奇迹?第六自然段:“白鲸却一动不动地挤在一起,它们害怕这艘高大的破冰船。”到“啊!奇迹发生了,白鲸成群结队地跟着破冰船游动起来。(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谈这“奇迹”发生的原因,体会自然界的神奇,以及人们想方设法救白鲸的心情。(2)引导学生结合这段的内容说说什么叫“奇迹”?

第三个问题:从那些词句可以看出人们对白鲸的关爱?找出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正巧发现”、“马上报信”、“纷纷凿冰”、“发电求助”等词语来体会白鲸的最终得救这一奇迹,是与人们想方设法及时救白鲸密切相关的,并指导学生换位体会人们的心情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个问题:同学们曾做过哪些关爱动物的事情?和大家分享一下。引申本课主题“关爱动物”。

四、自由阅读课文,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师生讨论解决。

五、本课小结

本文讲了关爱动物的人们运用各种办法和自己的聪明才智解救被困白鲸并最终成功的故事。我们应当向文章里的人们学习,向我们班爱护动物的同学学习,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关爱动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

六、课后作业

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 篇5

知识与技能: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背诵两首古诗。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古诗的意思,结合课文展开想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重点:学习生字、读背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两首古诗豪迈的意境。难点:根据古诗的内容展开想像,并把想像的画面表达清楚。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夜宿山寺》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背诵出《静夜思》?指生背诵。2.你知道这首诗是哪位诗人写的吗?(唐代著名诗人李白)3.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4.出示课题:夜宿山寺,生齐读课题,随课题教学生字“宿、寺”。

二、初读感知,识字学文。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及时在书中圈出不认识的字。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多读几遍。3.同桌互相检查正音。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诗中生字:危、辰、恐、惊。

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去掉拼音读——齐读。(师生及时评议)5.交流古诗朗读。(1)指生读诗,他生评价。

(2)指生读词: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3)自由朗读全诗。

三、图文结合,了解诗意。1.出示课件,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出示前两行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引导学生想像画面,理解诗意。

(1)理解“危楼、星辰”的意思,感受楼的高。

(2)说说: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体会楼的险。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想像到的画面。3.指导朗读。(1)老师配乐范读。(2)学生试读。(3)指名读。(4)全班配乐齐读。

4.课件出示后两行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引导理解诗意。

(1)理解“高声语、恐惊”的意思。

(2)站在这高楼上,我们觉得很危险,诗人是怎么想的?(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2)指名配乐读。(3)教师配乐范读。(4)全班配乐齐读。

四、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像画面。2.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3.师生配乐合作读。

五、生字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危、敢、惊”,生读准音,观字形结构。2.师范写,生临写。3.展示作品,生生评议。

第二课时 《敕勒歌》

一、歌曲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腾格尔的《天堂》,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人对草原的热爱。2.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画(教师出示教材中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敕勒歌》。

二、课件出示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三、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读古诗,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及古诗的朗读。3.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似、庐、笼、苍、茫”,指名读字,他生评议。(2)开火车读——男女生分读——同桌赛读——齐读。(3)交流识字方法:这些生字,你怎样又快又好的记牢呢? 4.开火车抽读词语卡片。

四、再读古诗,感悟意境。1.师范读后,指名朗读。2.班级开展古诗朗读比赛。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的意思。(1)自己朗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地方。

(2)小组内质疑,他生合作解答,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派代表结合自己的想像,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4.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描绘出的草原风光,让学生再说说后一句画面。

五、在意境中朗读古诗。

1.自由朗读——配乐读——展示读。2.小组展开竞赛,试着背诵古诗。

3.小结:这是一首草原的赞歌,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草原的无限热爱之情。

六、生字书写。

1.出示生字“阴、似、野、苍、茫”,生读准音,观字形结构。2.师范写,生临写。重点指导:“野”和“茫”。3.展示作品,生生评议。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敕勒歌

高百尺 摘星辰(高)天苍苍(天大)野茫茫(地广)不敢 恐惊(怕)风吹草低见牛羊(牛羊成群)景象壮观

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 篇6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用具:挂图、幻灯、小黑板。课件

四、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是播种的季节,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板书课题——植树 ㈡、探索新知,讨论算法

出示课件图片(书本P10)

师: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生1:看到有36个小朋友 生2:小朋友们在植树

生3:提出问题: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

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每组3人,分成几组可以用除法,列式36÷3 师:怎么计算呢

生1:因为12×3=36,所以36÷3=12 生2:30÷3=10 6÷3=2 10+2=12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时,出现了很多口算方法,只要方法正确都给鼓励和表扬。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有选择性地板书,并引导学生关注几种有代表性的计算方法,问学生哪种算法最简便,最喜欢用哪种方法。㈢、基础练习,应用新知

试一试第1题,第2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㈣拓展练习,应用新知 1、46÷1 48÷4 630÷9 96÷3 99÷3 100÷5 720÷8 86÷2 练一练第2题,第3题

2、在()里填上“>”“<”或“=”。

48÷4()84÷4 720÷8()720÷9 24×3()24×2 26÷2()26×

2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中整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数的个位数,然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如果有道理,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来计算。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 篇7

一、分享目标:

1、通过与学生交流《课程纲要》,了解本学期数学学习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评价。2.通过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二、分享重点:

了解本学期学习内容和评价方法。

三、分享难点:

通过分享《课程纲要》明确学习目标。

四、分享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堂上老师要带领大家认识一个新朋友,它就像一幅地图一样,能够指引大家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找准学习目标,理清学习内容,了解学习安排,便我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它就是《课程纲要》。

(二)、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a、了解一册书有八个单元,及每单元内容的主题。

师:这学期的数学课,将由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这本书陪伴我们共同度过。这本书有六个单元内容。我们大概要用四个月的时间学习完这些内容,下面就是让我们走进书中看看吧!b、了解每单元的内容(学生们先看,通过翻阅找出每一单元的重点,老师总结适当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如下)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乘除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2.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第四单元“乘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4.第六单元“除法”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学习乘除混合两步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5.第七单元“年、月、日”

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第五单元“周长”

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可能性”。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

(一)”“时间与数学

(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c、了解课程目标(因为学生对整个了解不够,需要老师多加说明和解释)(1)、数与代数

乘除法:掌握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千克、克、吨: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乘法: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除法: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年、月、日: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

(2)、空间与图形

观察物体: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

周长: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3)统计与概率

可能性: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三)、交流方法,轻松学习

师:为了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大家共同来想想办法,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法来帮助我们有效的达成目标呢?

提出学习建议:(1)、课前预习。

预习的方法:看一看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哪里有困难„„(2)、课后整理。

要养成先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再做作业,最后,把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3)、课堂听讲。

一要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三要积极思考、联想;四要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应发问,敢于质疑。(4)、检查验算。

要养成做完每道题都能及时认真检查验算的好习惯。

(四)、交流评价方法,促进学习信心

为了让大家在日常学习中即使发现自己的进步,老师专门制定了一套评价方案来评价同学们的学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由平时学习和测试成绩两项构成。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评价方式:

a、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成绩等构成。

1、学习态度包括:(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在此过程中看是否有家长的签字以及预习的效果如何。)(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是否专心;参与:是否积极;回答:是否严谨;讨论:是否符合老师要求;合作:态度是否端正)

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2、作业情况构成。

(一)、课堂作业:(1)是否上交(2)是否独立完成(3)是否及时纠错。

(二)、课堂练习作业:是否及时完成。家庭作业:(1)是否上交(2)是否独立完成(3)是否及时纠错。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3、帮带评价。

一个后进生都配备一个小老师,负责教他,对于学习任务完成好的也进行奖励制度。b、测试评价

形式:卷面测试

满分的盖3个“数学之星” ;90分以上的盖2个“数学之星”,对于成绩有进步的,同样可以盖1个“数学之星”。

(五)、加油鼓励、树立信心

请同学们对自己说一句鼓励的话来 为自己打打气吧!

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 篇8

Wèi lán xuānyán kǒng jù yóu yù gū dān

líng lóng dàng yàng zāo gāo pī tóu gài liǎn

二、按要求重新排列生字。

富 污 借 呵 逃 召

1、按音序排列:

2、按笔画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

3、读四声的汉字是:

三、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充数 漫不()()()()作势

斩()()铁 目不()()()耳()聋

四、按要求写词语。

1、写近义词。清楚()熟悉()精致()

2、写反义词。热情()新鲜()犹豫()

3、写象声词。()()()

五、句子大观园。

(一)、在括号里填上关联词。

1、()下功夫,你的字()能练好。

2、()我们热爱和平,()不希望发生战争。

(二)、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3、()西北风()刮过树梢。

4、我们()坐在()田野上,()望着()夜空。

(三)、修改病句。

5、绿色的柔柳,在春风的吹拂中。

6、听了他的话,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四)、补充诗句。

7、,映日荷花别样红。

8、王师北定中原日。

六、畅所欲言。

1、噪音的危害很大,很道的有

2、最近,我从电视里知道的国家大事有:

3、面对战争,我想说:

七、快乐阅读。《金色的秋天》

金色的秋天

秋天到了,晴空万里,一片碧蓝。太阳好像更亮了,金灿灿的光辉,照耀()着锦绣大地,照耀着丰收的原野。

丰收,使田野更加壮丽。那绽蕾吐絮的棉花,那沉甸甸的谷穗,那红似火焰的高粱,还有那棒槌模样的玉米,都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看,打谷场上,谷堆仿佛()闪光的金山;高垒的棉垛,更似耀眼的雪岭,脱粒机在欢唱,谷子正如飞溅的瀑布;运粮棉的拖拉机,恰像一匹匹撒欢的骏马,把农民的欢乐,送往祖国的四面八方。

果园了,硕果累累。橘子、苹果、雪梨、柿子‥‥‥挂起了五颜六色的小灯笼。人们穿梭在果树下,摘()下了一颗颗希望的果实,他们要把这些果实,送往祖国东南西北,让远方的人们也一同分享他们的幸福。

蔚蓝的晴空,如浩瀚辽阔的海洋。啊,北方飞来了一群大雁,它们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又连成“人”字。它们鼓起了强劲的翅膀,边飞边“嘎嘎”地大声呼叫,似乎()在向田野中的人们报告:“秋天来了,秋天来了!”

啊,金色的秋天,令人陶醉的秋天!

1、在扩号里给加点字填上合适的读音。

2、说说秋天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3、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翅膀()的果实()的雪岭

()的光辉()的谷穗()的骏马

4蔚蓝的晴空,如浩瀚辽阔的海洋。

这个比喻句用()比喻()。

5请在文中再找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来。

在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用“~~~~~~~~”画出来。

6文章的中心句是什么?请抄写下来。

八、妙笔生花。

生活中一定有许许多多让你难忘的人,比如老师、父母、同学……请以“令我难忘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书写工整,卷面干净,语句通顺。

(2)通过一件事或两件事来突出人物特征。

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 篇9

第一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28页例题及“试一试“,课本第29页”练一练1-4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立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主题。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每间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或课本第28页“购物”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300×2=20×5=23×3=4×200=

23×3=4×15=24×2=12×4=

2、引入课题。

前面我们学过了口算乘法,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节课我们学习(不进位)的乘法。(板书)

二、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课件出示第28页“购物”情境“图)

213元42元12元

一个书柜一张桌子一把椅子

2、理解图意。(提出: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提出问题:

①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钱?

② 买两个书柜需要多少元?

3、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以上每一种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4的方法,指出这是用竖式计算乘法,这是今后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同时掌握用竖式计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如下:12强调:写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号书写

×4要适当,先用4乘12中个位的2得8,积的个位

上写8;再用4乘12中十位的1得4。积的十位上写4。

(1)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钱?(看书自学)

三、巩固、应用。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29页“练一练“第1-4题。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30页例题及“试一试“,课本每31页”练一练第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

1、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进位乘法的算理。(哪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具准备】

1、课本第30页“去游乐场”的情境挂图。

2、每个学生准备小棒4捆(每捆10根)24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5×3+7=2×9+5=2×3+4=

6×8+3=4×7+5=6×5+8=

2、用竖式计算:(板演)

23×342×2123×3

二、探索新知

1、去游乐场。

(1)理解图意

(2)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①操作感知

学生列出:16×4这个算式后,师指出:现在用1根小棒代表1个人,引导学生进行操作。

先进行摆1捆(每捆10根),另摆6根,再摆同样的三行小棒,每行都是16根。

提问:每行有多少根小棒?有几行?要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订算。

学生发现:要算4个16根?可先算4个6根是24根。

把其中的20根捆成2捆(每捆10根)方在4行小棒下面,另外4根放在这两捆小棒的右边,再算4捆是4捆,一共是6捆又4根,所以16×4=64。

(2)直观演示

(3)竖式计算:强调书写格式: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16号的书写位置要正确。

×44乘16个位上的6得24,向十位上进2,在积

的个位上写4,4乘16十位上的1

64

加上进上来的2,得6(即60)。

3、练习

课本第30页试一试中的第1、2题。

三、巩固、应用。

四、布置作业。

五、小结。

第三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32页例题及试一试和练一练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重点】

1、掌握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2、理解连续进位乘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

课本第32页乘火车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指名回答)

4×8+5=6×9+7=5×4+9=6×4+6=9×7+8=4×4+9=

2、竖式计算(板演)

16×315×6143×3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①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②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

③这列火车一共可乘多少人?

(2)选择问题。

1、选择问题①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①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

②全班交流。

学生出现以下两种算法:

生:70×5=350生:72

2×5=10×5

350+10=360360

(2)比较归纳,选择喜欢的算法。

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课本第33页练一练1--4题。

四、小结。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页例题及试一试第1、2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

5个盘子、115个苹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指名口答)

14×3=42×2=25+0=0+28=

32-0=28-28=17×5=21×5=

2、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113314224346

×3×5×3×2

二、探索新知

1、0×5=?

(情境引入)。

教师摆出5个盘子。每盘放3个苹果,提问:这里有几盘苹果?每盘几个?要求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算?用乘法怎么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3+3+3+3=153×5=15

3×5表示几个向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个盘中拿去1个苹

果,继续提问?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要求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或乘法怎么算?

板书:2+2+2+2+2=102×5=10

2×5表赤,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个盘中拿出1个苹果,问:现在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要求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或乘法怎样列式?

学生答后,教师板书:1+1+1+1+1=51×5=5

1×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问现在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0个或1个也没有)要求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或乘法怎样列式?

(2)列式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0+0+0+0+0与0×5两个算式,提问5个0相加得多少?

(即0+0+0+0+0=0)0×5表示什么意思?(5个零相加是什么?)应等于几?(等于0)

(3)推理归纳

根据0×5=0,想一想:0×60×70×8

学生回答后,完成课本第34页,算一算3道小题,然后让学生回答口算结果。

提问: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是0,的结论。

(3)小结,深化。

引导学生认识:0乘以几和几乘以0都是0,0乘0也得0,所以0乘任何数都江堰市得0。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4页试一试第1、2题。

三、巩固练习。

1、竖式补充题,计算。

240×3150×4320×4105×8

603×2330×5807×9505×4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

406×5350×6520×8555×4

四、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认为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连乘

【教学内容】

课本第36页例题及试一试第1、2页。

【教学目标】

1、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过程,探索连乘式题的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第36页,“买矿泉水“教学情境图,及数学问题,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共花了多少钱?

1、理解图意。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大约花了多少钱?“

2、引导估算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2)展示估算方法多样化,全班交流。

以下几种方法:

生:把24瓶看成25瓶,25×2×3=150元,所以150元够花了。

生:把24瓶看成20瓶,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

生:一箱矿泉水大约70元,两箱矿泉水大约140元。

生:一箱矿泉水超过60元,两箱矿泉水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1)引导精算

教师把情境中的问题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学生独阐思考)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验法方法多样化。

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生:24×3=72元72×2=144元

生:24×2=48元48×3=144元

生:24×3×2生:3×(2×24)生:3×(24×2)

=72×2=3×48=3×48

=144(元)=144(元)=144(元)

三、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讲本第36页试一试第1、2题。

四、小结。

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 篇10

搭一搭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重点: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

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这里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

4、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用正方体学具示范书中第二个搭建活动,即先搭好一个立体图形,再通过提问搭出同样的图形。边示范边讲解。

2﹑让学生分组进行搭建,并提示:看哪组同学能通过尽量少的问题快速搭出正确的图形。

3﹑引导学生如何在搭建过程中学会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4﹑在刚刚的搭建过程中,同学们是怎样进行提问的?都提了哪些问题?在听清回答之后又是怎样根据回答来搭建立体图形的呢?请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5﹑讲解如何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6﹑让学生用刚刚学到的描述方法,再练几次搭建活动,可以试着搭建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三、学习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第16页第一题。

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右面画“△”)

2﹑课本第16页第二题。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板书设计

搭一搭

一﹑用正方体搭建立体图形。

二﹑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上一篇:伤害事故赔偿协议书下一篇:小班科学活动《好吃的脐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