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一堂教学活动

2024-08-12

设计一堂教学活动(精选8篇)

设计一堂教学活动 篇1

作文课教学设计

岷县麻子川学区引大希望学校

六年级语文

王小琴

知识与技能

1、学生学写下雪前天气变化的片断;

2、学生自由发挥下雪时的情景。

3、学生学写下雪后景物描写的片断;

4、学生联系课文《荷塘旧事》孩子们相互击水那段,描写雪中打雪仗的情景;

5、由下雪时的玩闹进行的联想;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引导与学生自由写作相结合;

2、教师和学生对学生的描写进行点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雪中玩闹,让学生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教学重难点

教学生联系《荷塘旧事》课文中孩子们相互击水的情景,从而仿写打雪仗的情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的学习

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很多的客人,将和同学们一起 度过愉快的40分钟,同学们愿意吗?好,我们一起来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同时,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上好好表现,发挥我们最好的水平好吗?

二、与学生共同探讨下雪前的天气情况

1、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这个季节对于我们北方来说,会有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呢?

2、雪,是我们一到冬天就常见到的现象,但无风不起浪,同学们能不能描写一下下雪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吗?

3、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学生作品,教师适当的作以点评,也可以叫学生们点评。

三、与学生共同探讨下雪时的情景

1、终于盼来了雪,那么,你们能不能说说雪花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什么东西很像呢?(学生自由说)

2、雪纷纷扬扬的越下越大,现在,请同学们闭着眼睛,假如我们现在就处在雪中,我们会用什么来形容这漫天飞舞的雪呢?

3、引导学生说,教师适当指导

四、与学生共同探讨雪后的景色

1、雪终于停了,我们一个个穿的像棉花包似的走出家门,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2、引导学生们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描写景物。

3、雪后的景色好美啊!现在,就请同学们把刚才所说的写下来吧!

4、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学生读自己作品

6、师生互相点评。

五、与学生共同探讨雪后打雪仗的情景

1、课间活动好不容易来临了,同学们一窝蜂似的冲出教室来到操场上,大家该会干什么呢?

2、引导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挥)

3、同学们刚才说的好热闹啊!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把它写出来呢?但操场上有那么多的同学在玩闹,我们不可能把它们都写出来吧,怎么做呢!在这儿我给同学们教一个好方法: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也就是我们要详写的内容;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也就是略写的内容。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4、让学生写打雪仗的情景。

5、教师对个别学生巡回指导。

6、学生读自己的作品。

7、教师与学生进行点评

8、出示《荷塘旧事》这篇文章中孩子们相互击水这一段。简单讲解之后可以让同学们与自己的作品相对照,看看自己该学些什么。

9、与学生谈话:其实,作文并不难写,关键是我们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平时认真观察事物,学习课文时,经常地去想一想,如果让我们也写类似的文章,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呢?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们也可以试着写写类似的文章。

9、谈论《第一场雪》这篇课文(这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11册中的一篇课文,现在选入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2单元)。这篇课文对下雪前天气的描写,雪后景物的描写都特别的好,同学们下去之后把这篇课文找出来好好的看一下,写作时,课文中能用的句子、段落可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成为自己的东西。

六、扩展引申

1、同学们,当我们在雪中快乐的玩闹时,我们会想到什么呢?曾经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她冻死在了雪中,而且是在大年夜,谁也不曾真正的了解,她死前都经历过什么,想想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那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2、学生自由说。

3、教师总结。

七、板书设计

下雪前天气变化 下雪时的景象 下雪后的景色

雪中玩闹——打雪仗(点面结合)

八、布置作业

以《雪》为题写一篇作文。

设计一堂教学活动 篇2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方案1: 通过书本所说的, 有物理的简谐运动中单摆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来体现y =Asin ( ωx +φ) 图象特征.

优点: 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联系;

不足: 学术性太强了, 物理学, 本身就是很多学生害怕的科目.

方案2: ( 1) 播放视频, 寻找数学图形:

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唱唱跳跳, 抓住这一特性, 吸引学生眼球, 让他们发现数学与平时生活的联系, 发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无味了, 只是缺少发现数学的美,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由此做引导, 学生很自然去联想生活中类似的事例.

2, 生活中的事例:

有学生自己去猜想, 蛇爬行的轨迹, 蜿蜒的山路, 蝶泳的姿势等等.

优点:贴近生活, 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 不足: 数学的严密性可能欠缺.

二、教授新课, 层次分明

方案1: 师: 首先我们来看形如y = Asinx, x∈R的简图如何来画?

例1画出函数y =2sinx, x∈R, y =1/2sinx, x∈R的简图.

解: 列表:

描点画图: 如图3, 然后利用周期性, 把它们在[0, 2π]上的简图向左、右分别扩展, 便可得到它们的简图.

师: 请同学们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 同学们是否可看出,

( 1) y =2sinx, x∈R的值域是[-2, 2].

图象可看作把y = sinx, x∈R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而得 ( 横坐标不变) .

( 2) y =1/2sinx, x∈R的值域是[-1/2, 1/2].

图象可看作把y = sinx, x∈R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而得 ( 横坐标不变) .

一般地, 函数y =Asinx, x∈R ( 其中A >0且A≠1) 的图象, 可以看作把正弦曲线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 ( 当A >1时) 或缩短 ( 当0

函数y =Asinx, x∈R的值域是[-A, A]

师: A称为振幅, 这一变换称为振幅变换.

例2画出函数y =sin2x, x∈R, y =sin1/2x, x∈R的简图.

解: 函数y =sin2x, x∈R的周期T =2π/2= π.

我们先画在[0, π]上的简图, 令X = 2x, 那么sinx = sin2x列表.

描点画图4.

函数y = sin1/2x, x∈R的周期T =2π/ (1 /2) = 4π.

我们画[0, 4π]上的简图, 令x =1/2x列表:

描点画图 ( 如图5) .

利用它们各自的周期, 把它们分别向左、右扩展得到它们的简图.

函数y = sin2x, x∈R的图象, 可看作把y = sinx, x∈R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 ( 纵坐标不变) 而得到.

函数y =sin1/2x, x∈R的图象, 可看作把y = sinx, x∈R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 ( 纵坐标不变) 而得到的.

一般地, 函数y =sinωx, x∈R ( 其中ω >0, 且ω≠1) 的图象, 可以看作把y =sinx, x∈R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 ( 当ω >1时) 或伸长 ( 当0 < ω < 1时) 到原来的倍 ( 纵坐标不变) 而得到.

师: ω决定了函数的周期, 这一变换称为周期变换.

例3画出函数y =sin ( x +π/6) 与y =sin ( x -π/6) 的简图

体现的是左右平移的图象变化.

方案2:

知识回顾:1. 五点法作正弦函数y =sinx图象; 2. 五点法作y = 3sin ( 2x +π/3) 图象.

问题1: 观察它们的图象与正弦曲线有什么关系?

问题2: 你认为怎样讨论参数A、ω、φ对函数y = Asin ( ωx +φ) 的图象的影响?

探究1: 探索φ对y =sin ( x +φ) , x∈R的图象的影响.

思考: 函数y =f ( x +k) 的图象与函数y =f ( x) 的图象有什么样的关系?

1. 将函数y = sinx的图象向____平移____个单位, 可以得到函数y =sin ( x +π/6) 的图象.

2. 将函数y = sin ( x +π/3) 的图象向____平移____个单位, 可以得到函数y =sinx的图象.

探究2: 探索ω ( ω >0) 对y =sin ( ωx +φ) , x∈R的图象的影响.

例2 y =sin ( x +π/3) 与 y =sin (2x +π/3) .

结论: ( 1) 将函数y = sinx的图象上每一个点____坐标不变, ____坐标_____ , 可得到函数y =sinx/2的图象.

( 2) 将函数y =sin (2x/3) 的图象上每一个点____坐标不变, ____坐标____ , 可得到函数y =sinx的图象.

探究3: 探索A ( A >0) 对y = Asin ( ωx + φ) , x∈R的图象的影响.

例3 y =sin (2x +π/3) 与 y =3sin (2x +π/3)

结论: ( 1) 将函数y = sinx的图象上每一个点_____坐标不变, ____坐标____ , 可得到函数y =2/3sinx的图象.

( 2) 将函数y =5sin (2x/3) 的图象上每一个点_____坐标不变, _____坐标_____ , 可得到函数y =sin (2x/3) 的图象.

得出规律: 怎样由函数y = sinx到y = Asin ( ωx + φ) 的图象?

思考探索: 变化参数A, ω, φ的变换顺序, 有什么影响?

方案1, 传统模式是将分别讨论参数Α、ω、φ对y = sinx的图象的影响, 然后再整合, 但基于时间的限制很难完成这个目标, 只能把参数Α、ω、φ对y =sinx的图象的影响分析完. 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 因此我做了大胆的改变, 直接体现三个参数Α、ω、φ对y =Asin ( ωx + φ) 的图象过程中的影响. 设计了方案2.

这两方案, 如同组装机器, 方案一是把各个零件先学习好, 然后再组装, 而方案二是把机器拆给大家看, 让大家去认识每个零件的作用. 俗话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两种方案, 哪种方案好, 估计也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三、范例分析, 巩固知识

例1已知函数y =sinx的图象, 请用图象变换作出下列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简图

例2画出函数y =2sin (1/3x -π/6) 的简图.

课堂练习:

1. 已知函数 y = 3sin ( x +π/5) 的图象为 C

( 1) 为了得到函数y =3sin ( x -π/5) 的图象, 只要把C上所有的点 ( )

( A) 向右平行移动π/5个单位长度

( B) 向左平行移动π/5个单位长度

( C) 向右平行移动2π/5个单位长度

( D) 向左平行移动2π/5个单位长度

( 2) 为了得到函数y =3sin ( 3x +π/5) 的图象, 只要把C上所有的点 ( )

( A) 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 纵坐标不变

( B) 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 纵坐标不变

( C) 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 横坐标不变

( D) 纵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 横坐标不变

范例的选择上, 没有太多的不同, 主要的作用就是对新知识的巩固, 通过练习, 层层深入, 突破知识的难点. 归纳总结上, 由学生整理陈述, 最后由老师突破数学思想的深化,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老师的主导性.

四. 教学反思, 提升教学

通过这节课的讲授, 我认为在这节课的处理上我有以下的优缺点:

优点: ( 1) 我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不是独立单个的体现三个参数A、ω、φ对图象的变换, 而是直接拆解出三个参数A、ω、φ对图象y = sinx到y = Asin ( ωx + φ) 每一步的变换.

( 2) 本节课的引入很是新颖, 脱离了书本的简谐运动, 而是从生活出发, 从学生比较喜爱的舞蹈出发, 还有许多生活的人或物, 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去发现数学的美.

( 3) 在上课的过程中, 在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引领下, 以问题串的形式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 问题的引导上, 给学生很大的空间, 不是让学生单纯的回答是与否, 而是层层递进, 由浅入深, 确实需要他们去思考问题, 才能解决问题. 有目标地解决各个难题, 突破各个难点. 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实践, 效果不错, 学生思维很活跃.

( 4) 本节课还通过学生熟悉的平移的知识, 来教学生去分析, 如何寻找已知与未知的差异, 如何将未知的知识转化到已学的知识, 如何突破难点.

( 5) 本节课充分给了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探讨的时间, 让学生动笔自己画图, 去发现问题, 而不是老套的满堂灌, 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引导的课堂画面.

( 6) 本节课从细节渗透了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 有数形结合, 类比思想, 转化的思想, 归纳的思想.

一堂触电急救课教学设计 篇3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但一直以来,对学生的安全自救教育相对滞后。自从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安全自救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社会宣传、网络教育、学校单位开展形形色色的防范自救教育和演练。时值汶川大地震三周年之际,来谈谈中职电工电子专业的安全自救教育。

对于中职电工电子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与“电”打交道的频率非常高。在学习和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用电安全教育,反复强调并采取了很多防范和保护措施。但对触电急救常识教育很少,掌握急救技能的更是凤毛麟角。再看看现在中职的电工学教材,理论课教材中安全用电部分内容很简洁,在电工技能与训练中安全用电常识虽有一定篇幅,一般教学过程中也不会太重视,往往注重实践操作技能,如安装接线、仪表使用、维修排故等。笔者认为中职学生不仅要有高度的用电安全意识,更应学会一些触电急救的常识和技能。为此,笔者作了以下课程设计。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除了教师对教材内容是否自如地运用之外,还与教师是否充分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密切相关。

如何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学会触电急救的技能,笔者在上本堂课前收集了大量图片、视频资料,精心制作了一节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同时笔者准备了模拟人,在分析讲解的过程为学生演示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操作技能,也可通过学生体验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既能达到直观、形象、明了的目的,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也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实践过程

1.复习导入。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精彩点,就是教师领导学生为新的学习活动做好认知方面的准备,促进新旧认知的衔接。笔者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一段触电场景的视频。

问题有:①触电时,电流对人体有什么伤害?②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③常见的触电方式有哪几种?通过观看这段视频,学生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同时通过思考和提问,回忆前一堂课的内容,检查了学生的掌握情况,为新课作铺垫。虽然在日常生活扣电气操作中,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使触电事故大幅下降,但不可能绝对避免。我们必须做好触电急救的思想和技术准备。

2.讲授新课。对与每一个教师而言,怎么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具有吸引力是一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课题。对学生而言,他们非常喜欢生动活泼、有趣、民主、高效的课堂,也就是说上课时很轻松,在不经意间就能够将一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和应该拥有的能力获得而且没有任何负担的教学是他们所热切盼望的。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自己的课堂鲜活起来,吸引学生跟着教师的引导轻松地解决一个又一个知识点,使他们很扎实地拥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教学法、归纳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

首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问题是“有人触电时,你该怎么办?”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关电、拔掉插头、拨打110等等。大家都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但没人系统地完整地回答。笔者告诉学生当发生触电事故时,切不可惊慌失措,应立即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根据情况进行自救和向医院求救。然后着重阐述如何脱离电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救。

1.迅速脱离电源。让学生意识到迅速脱离电源是最关键的,越快越好。引导学生们思考脱离电源的方法有哪些?

经提问总结出不同情况下的四种处理方法:①关闭电源;②斩断电路;③挑开电线;④将触电者剥离触电处。万不得已的时候还可以用绝缘导线,使该相电源对地短路,迫使短路跳闸或站于干燥木板上,用衣物包裹,拉触电者,切忌拉带电人皮肤。从中让学生意识到解救他人时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了救援的方法并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2.现场诊断。救援者应短时间内(10秒左右)诊断触电者是否有意识、是否有呼吸心跳。

(1)在讲述有无意识的判断时,笔者一个“拍案叫好”,使全班同学顿时一惊,个个聚精会神地关注笔者的一举一动,这样就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笔者走到模拟人跟前边演示边解释:“拍”:拍肩,可边拍边呼叫;“按”:按压人中,位置为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叫”:呼叫姓名或喂;“好”:摆好体位,使触电者仰卧平躺,双手放于两侧,打开气道。

(2)在讲述有无呼吸心跳时,笔者将其归纳为“看、听、试”三个字,向同学们展示了操作图片并在现场用模拟人演示操作过程。“看”:看伤员的胸部有无起伏动作;“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在演示过程中请同学们伸手感觉一下自己呼吸的气流,摸一摸自己的颈动脉,能快速地找到并感觉它的脉动。

然后请几个学生上台体验如何判断有无意识、如何判断有无呼吸心跳。通过形象生动地讲述、现场演示、学生体验同学们很快掌握现场诊断的方法,并且课堂气氛很活跃。

3.对症处理。据统计,4分钟以内抢救有效率达50%以上,4-6分钟抢救有效率下降为10%,6-10分钟抢救有效率只有4%,10分钟以上则希望渺小。如果一味地等待医生救治,则为时过晚,应救援者及时对症处理。

(1)对于轻型触电者,如果神志清醒,呼吸心跳尚存,但感到头昏乏力、四肢麻木、恶心呕吐的。应将其就近移至通风、干燥的地方,使其仰卧平躺,解开衣扣,畅通气道,严密观察,等待医生诊治,切匆让患者走动站立,以免情况加重。

(2)对于重型触电者,如果神志不清,出现“假死”状态的,即无呼吸,无心跳、呼吸心跳均无。关键是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因为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是触电后4分以内。接着笔者重点介绍了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动作要领。笔者分别引入了两段口诀:“清口捏鼻手抬额(打开气道方法),深吸缓吹口对紧,张口困难吹鼻孔,五秒一次不放松(捏鼻吹气2S,放手呼气3S),”“掌根下压不冲击,突然放松手不离,手腕略弯压一寸(3-5cm),一秒一秒较适宜(80-100次/分)”然后逐句分析同时在模拟人给同学们演示,如掌形,两手交叉,垂直向下;压区,颈部凹陷下缘向下一掌或肋弓末端,上移两指等。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均停止者,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要同时进行,单人操作以2:15的比例进行,两人操作以1:5的比例进行。

笔者将动作要领归纳为四句口诀,不仅方便于学生记忆,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没等老师详细分析演示完,同学们已念开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图片,边分析边演示,学生边听讲边模仿。然后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再请同学上台体验,个个跃跃欲试。相继请了几位同学上台体验,对操作不到位或有错误的同学,笔者一一纠正,从学生体验看同学们已基本掌握了动作要领。

(三)课堂小结

课后小结是回顾、总结这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笔者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触电急救的视频作为本堂课的总结。一段几分钟的视频小结完整地再现了整个触电急救过程,对学生来说这段视频对课堂教学进行归纳梳理,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并告诉同学们触电急救的原则在于迅速、就地、准确、坚持。

三、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运用了互动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演示体验教学法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启发了他们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并利用口诀、图片、视频,结合现场演示、学生体验等环节,使学生理解触电自救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掌握触电急救的基本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救动手能力,教学效果很好。但由于教学条件的局限,教学道具模拟人的不足,在课堂上只能局限于部分学生有体验的机会。如果能满足每5-6人一个模拟人,那将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弥补不足笔者将安排分组进行触电急救的心肺复苏训练。

本堂课笔者结合当前安全主题教育,挖掘本学科中有关安全教育的内容,渗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自救意识。

(作者单位:浙江诸暨市实验职业中学)

一堂机器人课的教学设计 篇4

机器人技术是我校新开的一门校本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程序编写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本课教材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总结的,从学生的知识状态、需求程度来编写。机器人接力赛是一节课,采用实践课的形式,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们非常喜欢机器人实践课的形式,他们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自己编写程序然后实践来完成任务,比赛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和节奏。本节课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法,本着德育渗透原则,结合本学科特点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声音、碰撞、红外等模块的使用。

能力目标:学会使机器人通过碰撞完成交接棒;通过红外或碰撞探测将第2个机器人停止。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乐观向上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2个机器人任务不同时如何编写不同的程序;2个机器人之间如何接力。

教学难点:机器人接力后各自的动作。

教学准备

地点:机器人实验室。

教学设备:教学课件、机器人、计算机、白板、哨、秒表。

参考资料:能力风暴机器人使用手册。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以机器人进行接力比赛为核心。学生在听教师叙述任务后先思考再设计完成任务的方法。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及时间,学生每4人1组,2组为1小队。

本节课将围绕机器人接力这个任务来进行。在引课时利用运动会的实际比赛来引出此课并让学生和现实生活作联想。通过任务介绍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内容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以达到团结协作的目的。在引言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比如“运动会上最让人激动的要属接力赛了,因为它不仅表现了个人水平,更体现了一个团队整体的实力。作为小组成员,你们每个人都能完成机器人特定的任务,那么老师就要看看每个小组的整体水平了。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机器人接力赛。要求每小组派2个机器人参赛。”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本节课的任务,并知晓本节课需要2台机器人,程序也需要2种,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完成机器人的接力比赛。

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要让学生们思考机器人之间应该如何接力。这一过程是启发学生如何为机器人编写程序的过程,让学生通过现实接力赛跑的情况来思考机器人如何完成接力赛。比如提问学生:“机器人如何才算接棒了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得出结果。最终引出机器人接力赛的接触式和非接触式2种方法。

配合展示课件让学生得出接力方案

播放课件中的动画,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教师意图,同时收集学生的想法,归纳总结,得出一致的接力方案。

第1棒:机器人通过声音传感器感知哨音后起跑,然后与第2台机器人碰撞,由碰撞传感器获得的信息使第1台机器人关闭轮子电机,停止。

第2棒:第2台机器人通过碰撞传感器获得信息后起跑,然后再通过碰撞传感器获得的碰撞终点的信息使轮子电机关闭。

流程分析得出最终算法(重点、难点)

本部分内容为整节课的重、难点,需要学生在了解接力方法的情况下写出具体算法。这部分要让学生先思考,自己分析,体现自主学习过程。在分析过程中,学生比较容易得到一个清晰的思路,但是程序和实践会有一定的差距,这点学生在上机过程中会有体现。

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列出部分学生算法(预先准备的flash课件)。

学生对接力过程可能会设想出碰撞、红外2种方案,教师在课件中应预先准备好2种方案的流程图。

上机调试程序,为实际展示作准备(关键部分)

所有的算法最后都是通过程序的方式体现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调试,所以在这一部分需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而且由于小组各成员的分工不同,每个成员所编写的程序也会不一样,教师应多了解各组情况,解决出现的问题。

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机器人不停、接力时各模块条件设置不正确等,要让学生在机器上运行编写的程序,导入到机器人中去实际运行,并不断完善程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知识上的困难,比如机器人接力问题、机器起跑的声音设置等,教师以引导为主,主要靠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共同探讨解决。

比赛(实践部分)

这是学生最为兴奋的阶段,教师要掌握好整个场面。比赛会有输有赢,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比赛前交代好比赛规则,分好每个学生的任务,并以视频进行演示,宣布比赛开始。

比赛是学生知识的最后检验,也是学生兴奋程度最高的时候。学生往往只注重比赛结果而忽略比赛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在这方面多引导学生在比赛中注意知识的应用。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不光要注意学生的任务完成度,更要关注到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紧张愉快的过程中完成本节课。

比赛结束后为学生设立部分奖项,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

全课总结

布置思考问题

如果3个机器人在环型跑道上参加比赛应该如何编写程序?

如果是往返的场地应该怎样编写程序?

评价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给予评价,表扬团结合作的精神,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保持下去。如有不足,也需要指出。

清理实验室

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印象;做事情有始有终,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反思

学生在机器人的碰撞条件设置方面可能会有问题,因为计算机模拟与实际运行有所不同,这点需要注意。

通过比赛环节加强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如知识掌握不牢,比赛过程中出现算法和实际不符等。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学生特点,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必要时也可以有教师参与。

设计一堂教学活动 篇5

殷洁

A、教学设计 活动课题:我能行

活动目标: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许多闪光点,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形式:

1、小组式

2、谈话式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怎样呢?

2、谁愿意自我评价一下?

3、学生汇报:

我是王雨薇,是中心校的学生,我有很多兴趣与爱好。我每天都很自信,笑容常挂在脸上。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一直是班上的班长,我的成绩名列前矛。每天,我都是过得那么开心。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我是无忧无虑的天使……

二、学生自我评价

1、引入

同学们,听完演讲,你会发现这位同学对自己充满信心的原因是她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其实,我们同学自己身上也有许多讨人喜欢的地方,请说给大家。

2、学生各抒己见。

3、教师巡堂了解,加以指导。

三、“优点轰炸”

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自己的闪光点:(1)对学习:上课专注、成绩有进步;

(2)对劳动、对集体、对教师、对父母、对同学:我可以做得很好,别人表扬了我;

(3)、我有很多兴趣爱好、特长;(4)其他。

四、教师总结

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自信是使得自己成功的动力。同学们,让我们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就让我们把这些优点作为自己努力的动力,作到自信、自强,成为优秀的学生。

五、活动结束 齐唱《少年当自强》 B、活动感受:

在活动中,我记住:“我微笑、乐观、自信、坚强;我轻松、积极、不卑、不亢;我健康、豁达、心胸宽广;我将百折不挠,去实现理想;我要不断超越,走向辉煌!”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学生有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健全的人格,这样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就会自我调节,而且非常利于班级的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今社会的孩子们正过着“皇帝”“公主”般的生活。“捧在手里怕化了,含在嘴里怕烫了„„”面对大人们的种种呵护,不良的行为、各种心理障碍等便有了滋生的温床。怎样对问题孩子进行教育呢?足球明星贝利少年时染上了抽烟的习气。父亲知道后,平静地说:“你踢球有些天分,但如果你抽烟喝酒,到时候没有足够的体力坚持在90分钟内保持理想的水平,这事你自己决定吧。”说完,父亲还掏出仅有的几张钞票给贝利,让他自己拿钱去买烟,不要找别人要烟抽。父亲的几句话,让贝利深感惭愧,从此,贝利再没抽过烟。

如何设计一堂精彩的公开课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接受新理念研究所领导的邀请,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工作经验。我将就《如何设计一堂精彩的公开课》,在此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

看到这个题目,作为作文老师我想请大家审审题,谁愿意告诉我,我们今天的话题是什么?在这个题目中,你认为关键词是什么?哈,大家分析得非常正确。为什么设置这样两个问题?就是希望大家要抓住听课的重点,把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带回去,不枉此行。“设计”就是这次分享的重点,我讲的这些都来自我们实践过的课例,有一定可操作性和实效。

相信自己今天能够收获的各位同仁,用你给力的掌声,为我加油吧!公开课这个词,应该是针对常规课而言的,同样是课,那就说明它们有共性,但既然是不同的说法,那么肯定有其不同。常规课,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老师教,学生学。而公开课却不同,它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还有着非常明显的功利性,因为它可能是应对检查、推广教法、招募学员、升级续费。显然,我们民办学校的公开课,更多的情况下是为了招生和续费。所以,我们在设计公开课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自己的目的,但又要巧妙。下面,我就把自己多年积攒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可能有许多不成熟的东西,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筛选吧。

一、巧妙地将招生的目的隐含期间

在民办学校里,公开课展示一般为两种目的,一是开辟新的项目,招募新学员,二是展示教学成果,巩固生源。今天我们主要讲一下为新生设计的公开课。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设计这样的公开课就是为了宣传教材、宣传项目、展示教师的魅力。这些决定着我们的可信度,同时也决定着接下来的招生数量。所以在内容的选择和环节的设计上,要特别用心。下面和大家分享一堂《少年口才艺术课》招生公开课的情况——

《少儿口才艺术》课的整个教学环节

课前热身:和孩子们一起聊自己喜欢的电视主持人,然后让孩子们拿着麦克风感受自己声音的变化和魅力。(目的是告诉家长和孩子,学习口才的必要性,它可以成为一种生存技能,让自己的未来很风光、很体面)教学内容:我们当时并没有选择教程的某一课,而是综合整个教程内容,设计出“语言艺术的六大元素”,孩子们和老师一起体验尝试,非常快乐。(目的是告诉家长和孩子,整个学程下来,孩子们将获得哪些技能。即投资的价值)

教学小结:老师应用课堂展现的口才技术,生动演绎一个小故事。(目的是体现这种培训的最终效果和老师个人的魅力和实力)

这节课的设计是应为我们的市一所比较大的英语学校邀请,当时这个学校想开设少年口才这一新项目,它们选择了我们的教程。这轮公开课下来之后,它们招上来100多个孩子,全程一百节课,一次性收费是5000元,大家想一想,一百多孩子让他们一次性就收进多少钱呀!

二、设计好教学内容的难易度

新科目的开设,对孩子们来说是陌生的,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度,如果我们的课设计不好,让孩子们感觉累,感觉难,招生的希望也就不大了。我有过这样的经验,公开课下来,家长一定会问孩子,你喜欢不喜欢呀?你想不想上?那如果孩子感觉难,感觉累,感觉不好玩,那他就会抵触,那后果就可想而知了。下面的课例分析,就说说今天这节课的设计吧!

“呵护地球”这一话题对六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虽然不陌生,但也不是十分了解,可能也就是个只知大概,不知详情。如果我们直接把命题给孩子们,按传统作文教学的方法,简单说说要求,让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完成五六百字的作文,是相当有难度的。积累好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完成我们的字数,但不会有什么高质量的文章在课堂上出现;那么积累不好的,可能就会咬着笔杆子,“等”上一节课,会“憋”得抓耳挠腮,时间就白白地浪费掉了。

我们都应该知道,写好一篇文章,它需要素材的积累,更需要文法的体现。那么如何化解这个难度的呢?十六个字的总结就是化大为小,分头行动,共享彼此,一同进步。挖掘素材时,我们在视频文件的提醒下,唤醒孩子们过去的积累,每个人的积累不同,角度也会不同,最后大家一起说出来,你发现这个命题的素材就全都挖掘出来了。再看落笔成文这一部分的设计,我们将主体部分的内容分解,让孩子分头去写片段,任务不重,自然愿意完成,最后综合在一起,按思维导图,联合起来共享,顺利地完成了一篇五六百字的作文。这堂课下来,孩子即对环境保护有了整体的印象,又轻松地感受到了共享的快乐,自然会喜欢上我们的作文课的。而做这家长,会在孩子浓郁的兴趣上,会在课 堂实际效果上提升对我们的信誉度,这样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掏钱买单”。

但在此提醒大家的是,没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并不等于没有高度。难度需要我们去化解,怎么化解就是大家的设计水平了。还有,要想我们的孩子在课堂有所收获,让家长朋友的投入物有所值,或物超所值,一定要引领孩子学会共享,要共享中积累,力求在付费的时段中的人人有进步,人人的收获。

三、教学成果的即时呈现不容忽视

家长和孩子走进我们的课堂,目的十分明确,他要学到并习得某些知识。特别是我们的课堂,提供的是有偿服务,我们必须让家长和孩子看到课堂的收获。看到过许多作文公开课,课堂的花样很多,形式也挺吸引人,却看不见孩子动笔,却看不到课堂成文。人家是来学作文,你课堂都不给孩子动笔的机会,哪个家长敢相信这样的课堂?看不见真货,人家会为孩子掏这笔学费吗?但课堂成文这个环节的确需要你的精心设计,你必须准确把握好孩子的认知水平,这样你设计的命题,才不会因为难了,偏了吓跑了孩子和大人。我们的经验是,作文公开课的命题一定是孩子熟悉的,感兴趣的。那么写作技巧的训练也要体现小而易操作,这样你才有可能当堂看到习作,这就是家长希望看到的教学成果,所以,我们必须即时呈现,否则就是对你的否定。

那么如何把握这个梯度,设计好当堂的命题,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设计:低年级我们可以通过填空的方式。比如:学会描写动作,我们的命题是《我学会了包饺子》,在课堂上,我们激活孩子的积累,挖掘出近二十个动词,然后让学生按着包饺子的顺序分别填在空里,最后连缀成文。中段的孩子可以采取片段习作,按照老师的提示,共同完成一个中心段,或一个小短文。例如今天的公开课,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要看到作文,就将书信的主体部分分成三个部分,然后分别完成,最后连缀成文。那么高年级,我们可以通过扩写或仿写的形式,比如:我们设计的一堂课,对象是初中生,我们要求孩子当堂学会细节描写,我们的命题是《爷爷生气了》,老师出示一个基本的故事情节,然后引导孩子们挖掘生活和阅读中的积累,在原情节的基础上一起补充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孩子们很快就完成的习作,而且这样精写出来的东西更加具备说服力。

四、公开课要有强烈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在初次的接触中,让孩子和家长喜欢你,并生成强烈的吸引力,做到这一 点确实不易,但如果你不去做,你就没有吸引力,没有吸引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永远地和某些家长,某些孩子“拜拜”了,一堂下来,我们只是一次“擦肩而过”,期待再次的“回眸一笑”就没有机会了。生成强烈的吸引力,不排除我们老师的个人魅力和实力,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想办法拉近与孩子的心灵距离,用你的亲和力去“赚”得吸引力。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本身就是高高在上的,那么陌生的老师对孩子来说,又多了一层神秘感,那就更加高不可攀了。这种距离可能会让孩子怕你,不喜欢你,躲着你,这样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校,甚至是我们的行业就会“孤独”和“寂寞”了。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个教学环节,2007年,一个品牌作文在年会上搞示范课,目的就是推广教材。当时请的是北京芳草地小学的孩子们,那是三年级的一节看图写话课。当时安排我的课是在一个阅读课的后面,上课的老师是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孩子,因为本身没有教学经验,更谈不上课堂的操控和驾驭。孩子们是在一种莫名其妙的状态下,耐着性子上完了这节课。等我上课的时候,孩子们明显地感觉疲沓、没兴趣了,懒洋洋的。所以,我一上场就在在组织教学这一环节上用了点心。我开场就对孩子们宣布,要领他们做大脑的保健操,因为第一次听说,孩子一下子精神了,然后我又告诉他们,大脑保健操就是和老师聊天,一听是聊天,孩子的兴趣一下子窜高了,兴奋点再次提升,接下来,我开始对孩子们介绍自己,同时神秘地告诉他们我会说错话,让他们给我挑出来,这一下,孩子们的兴奋点达到高峰,全都伸长了脖子,树起了耳朵,准备给我挑错,当我的“错误”真的出现时,整个课堂沸腾了,大家七嘴八舌争着发言。当然所谓的错误,是老师精心设计的导课技巧,并非真的错误。

记得当时有位听课的老师做了统计,我仅用了五分多钟,就将五十多个,我从未见过面的孩子的情绪和精力统率起来,而且一直延续了四十五分钟,并且当堂写出作文。这堂课的设计原则,就是力求把课堂变得轻松些,把自己的身价降低一些,在“装疯卖萌”过程中,缩短了与孩子的心里距离。迅速地和孩子们融洽在一起,消除陌生感,防止抵触,从而让孩子产生浓郁的兴趣,这是公开课设计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公开课的一些细节设计

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孩子和家长的心,引起兴趣,这需要在组织教学这一环节中实现,但更多的精力我们要放在完成教学任务上,那么如何保证学生兴 趣的持久和稳定,还离不开我们的一些细节设计,这些细节恰恰能让孩子们找到一种心理上的支撑,并且心甘情愿地被我们牵引着一步一步向前,和老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体现教学效果。

细节一:课堂的激励机制。别以为是一堂课,不去设计表奖的环节。为了吸引孩子,许多学校的公开课都会发放奖品,但这个奖品的发放一定与课堂表现结合起来。比如,我们在低年级的公开课上,都会设计一个“淘宝箱”,并在上课前告诉孩子们,在今天的课堂上积攒够老师规定的星数,就可以在“淘宝箱”里“淘”到自己的小礼物。这样孩子的课堂表现特别积极,在孩子们热情的配合下,我们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让家长看到了实效,特别是孩子浓郁的兴趣,这个直接决定着孩子们能否课后续学。

细节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其实许多家长要选择培训科目时,也会对学校寄予另一个希望,即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的公开堂前都一个情绪的管理,我们会首先要求学生进入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我们规定的一种外在的行为,我们要求孩子挺胸抬头,眼睛明亮,笑容灿烂,并且通过相应的奖励要求孩子们不仅达到,而且要保持在整节课上。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时不在状态,如果我们暗示给家长,我们同样规范孩子的一种习惯,那种积极向上的“范儿”会让家长朋友从心里信服你,这份希望的满足会让他们选择我们。

细节

三、即时的信息收集和发散。有了孩子们的信息,我们接下来对新生的继续宣传、或者是流失生的回访都十分方便。信息的收集方法很多,可以通过课前的签到,可以通过答题卡上的信息采集。这一点可能许多学校都能做到,但对于学校信息、任课教师的信息发散,不一定考虑到。因为,我们有过经历,有些家长和孩子可能会因为暂时的原因来不了,但一旦决定来,还是会先考虑我们的。这时,如果家长手上有我们的联系方式,有我们的宣传资料,就会很方便地找到我们。如今天课后联系卡的发放就是这个设计的体现。

细节

四、设置一点小悬念。中国人都喜欢观望,总是先看看别人怎么做,然后再决定自己怎么做。做的人多了,就开始从众,这样不方便我们编班和缴费。所以,我们可以在公开课之后,制造一些小悬念。比如爆满信息、限定人数、优惠政策的起止时间。通过这样一些消息的传播,形成紧迫感,督促家长尽快做出明智的选择。

细节

五、趁热打铁成好事。公开课后,可即时公布现场报名的缴费政策。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场缴费享受折扣,另一种是现场报名即可得到礼品。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公开课产生的热度,让家长在公开课的兴奋点和认可度还没有下降的时候,达成交易,如果家长钱没带够,预交定金也可以。有的家长会为折扣而动心,现场交费会有一种较强的感染力,可迅速形成一种“从众”事态。上个月初,我们为一个幼儿口才班举办了一次公开课,课后我们马上宣布现场报名的优惠政策,30多位预约听课的人,现场报名达到90%以上。

六、公开课后的分支设计

我们的新生公开课,设置一般为90分钟。课堂展示只有45分钟,而另外的45分钟,我们是分别针对家长和孩子,设置成分支课。课堂展示时,我们会选择大一点的教室,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光临,孩子参与学习,家长在后面观摩。我们也会在课堂上兼顾家长,设计一些小问题、小练习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与。而课堂展示之后,我们会把家长和孩子分开,家长留下来开家长会,而孩子们则由助教带到另一个教室进行游戏竞赛活动。

把家长留下来,是梳理他们的印象,给他们一些更坚实的心理支撑。比如作文公开课后,我们可以引导家长认识中考高的政策,可以分析公立学校作文教学的状况,这些都将在家长的心里形成一种紧迫感和压力。接下来针对学生自身的能力和习惯,指明作文能力形成的特点,以及我们的教学手段,教材优势和师资力量,增强我们的可信度,这本身就是一种承诺,让家长放心地掏钱。同时,我们还会把整个学程所需的时间,以及最后达到的效果,也提前告诉家长,这样,让家长早有思想准备。比如,在我们学校,所有的学科,都是在学程内自然升级,有的孩子一学就是四五年,或者是六七年。一批学生招进来,就是几年的稳定生源,家长们会在升级的时候主动交钱。那么,流失的是少数,这样也减轻了我们续学时的一些压力和工作。

而孩子们的活动,主要是通过游戏竞赛,发一些小奖品,这是继续提升孩子对学校印象的手段,这里的老师真好,来到这个学校很快乐,这些都成了他们最初对学校和老师的印象。于是,他们会在家长的探问中,坚定来这里学习的决心。由于行业竞争的激烈,培训学校的宣传手段也是五花八门,如果我们能够组织到家长和孩子,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无论是家长会,还是公开课,我们一定要通过我们的精心设计,在短时间内,给他们留下最好的印象。这种印象也会形成口碑,一传十,十传百。我们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堂公开课下 来,来的留下了,没报名的也在下一周来了,因为一节精彩的公开课不仅给听课的家长留下印象,也会成为家长朋友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样就在口头重现中,影响了更多的人。希望我们所有的公开课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是我送给大家最真诚的祝福。

“精彩”需要用心去设计,如果你用心了,我相信精彩一定会出现。在此感谢新理念研究所的各位领导,给了我和大家这样分享的机会。

设计一堂教学活动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新课改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新课标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教师以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同时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和热情,把培养人、发展人作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教学设计的内容则涵盖了以上的课改理念和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是每位教师在上课之前必做,并且必须做得好的事情,教师将依据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教学设计必须在上课之前由教师进行认真、充分的准备, 既得考虑教材教法、还得具体分析学习者的相关情况,教师既是编剧、导演,还是演员,要将教学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到位,才能达成预期目标,实现有效课堂。那一次是我的一堂公开课,引发了我对教学设计的重新思考。

1课前准备

精心完成教学设计是上课的前提。 校长告诉我,下周教育局组织一次优质课展示活动,点名要听我一节课,我既兴奋又紧张。既然是公开课就得必须使用多媒体,我选的教学内容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我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也借鉴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精心制作了课件, 无论是课件的精美程度还是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都考虑的非常细致,经过一周的准备终于“杀青”,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具体实施

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要通过课堂效果来验证。我任教的班有两个,在教育局领导和兄弟学校的教师们听课之前,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我先在一个班进行试教,看一下效果是否像想象的那样完美?我信心百倍的走上讲台,按照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几个教学环节下来都非常顺利,可是正当我要安排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练习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起,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怎么会这样,我百思不得其解。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我才发现,虽然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但是犯了新课改一个大忌,就是只考虑了教师如何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在前面的试教课堂上教师上演了精彩的 “演讲”,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情况和练习效果,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一个个听客,三维目标落实相差较远。

3打磨修改

教学设计要兼顾教师的“教”,更要注重学生的“学”。发现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我马上找到教学经验丰富的张老师给我出谋划策,对先前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教学设计的主方向是减少教师的讲解,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减少幻灯片的数量,精心设计了导学案和学生活动,放手发动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相遇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情景状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已知甲、乙的速度和相遇的时间, 求距离 ;二是已知甲、乙的速度和距离, 求相遇的时间 ;三是已知距离,相遇时间和甲 ( 或者乙 ) 速度,求乙 ( 或者甲 ) 速度。以上三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在导学案和学生活动中做了精心设计,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之后,通过一段录音,创设生活中的场景,作为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来解决,不明白之处可以邀请教师参与讨论,教师趁机引导学生走出误区,这样的方式方法比教师反复讲解要好得多。讨论的过程也是对新知识练习和理解加深印象的过程,学生们通过教师精心制作的Flash课件和小组讨论,整理、展示,再加上之后的课堂练习,课堂效果肯定大好于上节课。

4公开展示

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保证。 我信心十足的走上讲台,按照修改后的教学设计逐步展开每个教学环节,整堂课下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导学案的安排和我的引导下积极行动起来,在小组讨论活动中按照平时惯例,小组成员之间组织、记录、总结、汇报、展示各有分工,学生讨论问题非常积极,思维灵感的火花不断绽放,在进行课堂练习的时候,学生们个个凝神静气,奋笔疾书,可以看得出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关键所在。课后面对教育局的领导和兄弟学校的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我恳请他们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5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公开课,我对教学设计又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撰写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不但要照顾到教师怎样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照顾到学生怎样有效的学好基础知识,增加基本技能,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更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

一堂好课的教学设计宜简不宜繁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好课标准;历史教学设计

如今,新课程改革已深入课堂,通过几年来的改革实践,笔者对好课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对课改的认识由抽象、粗浅逐渐到具体、深入。新课程改革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推动历史教学不断改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及本校历史教研组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设计一堂好课的切身体会。

一、一堂课,学生说好才好

什么是一堂好的历史课?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来说,首先要看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这本来无可非议,但是常常会出现令人尴尬的情形,即往往是专家们说好的课,学生却不认可。其实,原因很简单,专家评课时忽视了授课主体的作用。课上得好坏,应先由学生评价,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评课的指导思想应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终身发展来考量,而不是以知识点为本。那么,学生认可怎样的课呢?笔者曾就此向学生做过问卷调查,总结如下:

1.一堂好的历史课给人的感觉应充满个性化色彩

现在的中学生接触的生活面广,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充满了创造的欲望,对于循规蹈矩、整齐划一的课堂模式不感兴趣。我们总是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性的人才,但是,学生的榜样在哪里?教师每天的授课其实就是对学生最好的示范。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受到文化熏陶,领悟文化内涵。

2.评价一堂课的好坏,还要向学生了解这堂课前面的课是怎么上的,向授课教师了解后面的课要怎么上

历史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网络工程,一堂课只是一个“点”,这个点在整个教学网络中所处的位置恰到好处,且达到预期目的,才算好课。若这一堂课只是教师为评课而精心排演的一出戏,那么,即使再精彩,也不能算好。正如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中提到的要上“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有相互的讨论和思维的碰撞。当然,这样的课也不可能十全十美,还有待于师生共同反思,共同完善,也促使了课堂的延伸,促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欲望。

3.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生动活泼

特级教师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一书中提到:提供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课就是好课。讲授学习与接受学习虽然不能完全摒弃,但这只应占课堂教学的极少一部分,教师应该让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获取,这样获取的知识才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长久的记忆并在需要时被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课堂学生情感培养的最佳途径有两个:一是个体表现,二是成功体验。一堂好课,应该有意识地多安排部分学生个体表现的机会,尽量多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所以,一堂好课,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设计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情境中会发现一些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些问题产生兴趣,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进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生永远是自主的学习者。

4.在课程实施中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又要兼顾考试、升学

否定考试、不要考试是不现实的。我们曾经发现,在一些研究课上,学生积极性很高,思维很活跃,课堂气氛很令人鼓舞。但是,考试过后的作业、测验表明,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并不如人意,有些教学并没有达到预计目标。一堂好课应该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比如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通过哪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等,这些都要在教学中体现并显示效果,课要上得真实而扎实,真正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所以,一堂好课还要看会考、高考的目标能否得到落实,能否把新课程教学跟应考准备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对一堂课的评价标准应全面、整体地看,把学生的反映当作评价的重要砝码,这样才能给教师以相对广阔的个性展示空间,出现更多让专家和学生都说好的历史课。笔者认为一堂历史好课最重要的评价标准:(1)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参与并获积极体验;(2)历史资料的有效运用,学科能力的提升;(3)会考、高考的目标得到落实。

二、教学设计宜简不宜繁

有效的课堂教学,其有效性不仅体现在教学效果上,而且体现在教学效率上,要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学生最大化的发展,即“取得了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很多,如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做到目标简明、内容简约、方法简便。

1.目标简明,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最远的终点

教学目标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具体化,是引领学生发展的起点、基准点,它对课堂教学起着统帅和整合的作用。当前很多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都存在诸多问题:

(1)或照抄教参,或凭感觉随意而定,教学目标成了装点教案门面的摆设。(2)教学目标内容过于笼统、模糊,脱离学生实际,对学生缺乏明确的指导。(3)过于注重共同目标,忽略个性化目标;过于注重预设的确定性目标,忽略创造性的生成性的不确定性目标。(4)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充斥着“让学生……”“使学生……”“培养学生……”等体现教师行为主体的词语。这表面教学目标设计的主体只有教师,没有学生,容易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有效的课堂教学,在目标的设计上应该简明、清晰、具体,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态,又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做到课堂达成目标与课后发展目标结合、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相结合、确定性目标与不确定性目标结合。教师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教学目标不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描述,而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能够达到的基本目标的描述。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应该用“感受”“体验”“学习”“认识”等体现学生行为主体的动词。如人教版教材必修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

(1)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始皇帝”的来历,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的主要表现和作用),认识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学生模拟秦朝中央大臣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探究历史事件发生以后对当时社会乃至整个中国历史所产生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代赞颂秦始皇的诗歌和秦朝“兵马俑”等历史图片感受秦朝初步实现统一的宏大气象,通过秦朝始创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内容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难点:秦代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和影响。

2.内容简约,以最主要的问题拉动最丰富的学习信息

教学内容既包括教材的文本内容,也包括教师对教材的加工内容。其中,教师对教材的加工应当建立在正确理解教学目标和准确把握学生状态的基础上,而不是随意、盲目地增、删教学内容。

要设计好教学的逻辑线索,通过反复地由少到多、由多到少谋划、提炼的过程,力求使课堂教学既做到内容丰富、充实,又做到思路简洁、扼要、主次分明,既符合整体逻辑又给学生留有适当的空间。笔者提倡用精、少、活的“主问题”呈现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拉动丰富的学习信息,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探究的内核。“主问题”是教材内容的关键点,也是最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中心问题。它具有以下3个显著特点:(1)在文本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学生进行整体感悟、探究的牵引力。(2)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形成一个教学板块的支撑力。(3)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

“主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在多角度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提炼出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确立的主题:列举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每一专题或每一课确立一个主题或提出一问答题,围绕这个问答题,把本单元的知识理清,并在此过程中建构历史的思维模式,提高思维能力。抓住主干线索,把握阶段特征,理解重要概念,宏观与微观结合,力求为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等找到到更准确的定位。学生应做到熟读课本,达到能够复述,完成相应的配套练习,掌握相关知识,并形成能力。

3.方法简便,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

一些教师为了营造精彩的课堂,把十八般武艺样样搬上,精彩的音像资料、热闹的合作探究、逼真的师生表演……笔者以为,无论是自主式、合作式,还是探究式,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因材(教学内容与学生)施教。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尽量简化头绪,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时间,从而提升师生对话的质量,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例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可从课文中的史料《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及几张外交图片引入,让学生理解新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外交成就。

高中历史课改工作正在深入,对好课评价标准的探讨和教学设计的探索还在进行,面对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让所有学生都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和教师在新课程中教学相长,还需要继续探索。教师要进行反思性教学,不断总结;应加强备课组、教研组的交流合作,收获更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章长玉.把课堂交给学生——人教版高中必修2《专题四》课堂教学例探历史活动探究课[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8):102-103.

[2]李闽东.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项原则[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1):126-127.

[3]关娴娴.新课程体系下历史教师教学行为的思考[J].历史教学问题,2007(4):107-108.

上一篇:文化集团员工手册下一篇:新娘父母婚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