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理论课

2024-07-26

如何上好一堂理论课(共12篇)

如何上好一堂理论课 篇1

作为一名中年教师, 参加工作二十年来, 一直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 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同时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我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首先要熟悉每一位学生。只有熟悉学生, 才能准确地把握这个学生的优点, 以及存在的不足, 才能够备好课, 才能够组织好教学, 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的教育理论、教育法提倡以人为本,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

其次, 还要学会倾听。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 当他们做错事的时候, 不能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 而要去倾听。倾听是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 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 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 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学会调解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做学生的表率。特别是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 心情不好时, 就必须控制好自己, 不能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 不能把坏情绪带进课堂, 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 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 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

教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要把自己对人生、对生活深沉的爱和理解传授给学生, 要把自己最真实、最健康、最阳光、最富有激情的东西展现给学生, 感染他们, 激起他们内心深处对生活、对学习的热爱和激情, 从而转化为学习动力。

在课堂教学方面, 首先, 要认真钻研教材, 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因为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只有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 才能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 才能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 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教学思想, 才能体会教材所蕴含的教学理念, 最终上好每一堂课。

课堂教学活动还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教师良好的教学素质, 对课堂的掌握, 都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新课标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 因此教师要转变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到了上课的时候, 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 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 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

一定要重视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与能力, 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过程中, 要体现充分教师的主导地位, 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中来获取知识, 进而通过实践和运用转化成能力。

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 对教案的熟悉, 也是必不可少的。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 将教材所设置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简笔画、实物、模型、动作、表情、小表演等多种直观手段, 化静为动, 化无声为有声, 化难为易,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将其引入特定的情境, 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故事性、探索性、竞争性等各种活动中获得乐趣, 增长知识。

教学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是教师进行兴趣培养的重要策略。心理学者告诉我们,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 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愿望, 在课堂教学中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 努力做到根据自己和学生实际, 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使教学设计更具形象性, 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抓住了学生认知的特点, 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达到理想的教学的效果。

我能做到有计划、有意识地设计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 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进步, 对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个人教学水平, 我更要认真学习, 努力做好工作, 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把学生放在首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使自己具有高尚师德, 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与水平而加紧学习, 继续努力。

如何上好一堂理论课 篇2

2、加强评讲课的思想性,方法性和老师的示范性

评讲课的作用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应用知识处理问题,但解决问题的关键固然是学生的学科思想观念和习惯,所以老师在评证明一个题时应引导学生怎样阅读题目,怎样抓住关键状态和关键条件审题,并用图示、简图辅助分析情景,弄清题目涉及哪几部分知识内容 ,并寻找各部分知识的结合点,从而找到正确的关系和过程,将一个复杂的大的过程,分解成一个个小过程,再用方程关系式将小过程联结成一个大的过程,通过这些示范帮且学生建立正确的学科思想和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分析习惯和分析方法。

如何上好一堂课 篇3

可见,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它对于教学工作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学校领导抓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吸收率。因此,教师必须精心上好每一节好课,向每节课要质量。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课呢?究竟怎样科学地、综合地评价一堂课呢?明确对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任何课目、任何类型的课都必须符合下列要求。首先,要实现教学目的。因为教学目的的实现是课堂教学头等重要的任务。其次,要符合教学原则,正确运用教学方法,灵活掌握一堂课的教学结构,使课堂各个环节之间做到紧密联系,过度自然,不能在它们之间划出一道鸿沟,这样才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只有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以后,教学目的才能达到。因此,怎样启发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和关键所在。

在教学中,保证学生有高度的注意力,使他们遵守课堂纪律,这是进行积极思维的重要条件。唤起学生课堂注意的方法很多,例如正确运用直观教具和演示实验。经常变换作业,对不专心听讲的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谈话使学生进行思考并解答启发性的问题等,都是集中注意的有效方法。凡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新鲜事物以及熟悉的教学技巧,教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经验证明,这样得来的知识,会被学生掌握得更加牢固,甚至终身难忘,因此,如何丰富教材内容,如何讲得生动有趣,也是集中学生注意的有效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不能让学生单纯把教师的讲课当作有趣事物来接受,而是要他们把学习看成是必须执行的义务,对完成学习任务,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帮助学生明白所学功课的意义和所要达到的目的。

有的教师常常埋怨学生上课不注意遵守纪律,其实能否克服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能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经验证明:有些学校课堂秩序不好,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之一,往往是学生的求知欲不能满足。如学生已经知道了教师还不断重复:教师抓不住关键,讲不透,学生听不懂;教师不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味呆板地压制学生维持秩序。当然对无故不遵守纪律的个别学生的行为加以制止,也是不可忽视的工作,但是,这种制止应该是显得很自然的,很亲切的,尽量不妨碍课的进行。例如学生不举手就发言,可用不赞成的眼色反对,或者是摇头,或是置之不理;学生相互小声谈话或做小动作,可点其中一名起来回答问题;学生上课走神或做其他事,可接近他,以手示意,使其改正等。

上课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举止,使用正确的语言。教师的教学态度,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于教学都会发生很大影响,教师态度要和蔼可亲,处处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使学生乐意接受。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服装要整洁,不穿奇装异服进课堂,要朴素大方,时刻保持精神饱满状态。教师应该站着讲课,以便照顾全班。讲课不易频繁走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但在课间做业时,则应巡视指导。

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要求教师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而有趣味,不太快,也不太慢,富用表情语调要坚决而有自信力。教学活动是由几个相互衔接的教学环节构成的系统,从教师施教的工作系统来说,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评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这五个环节组成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备好课,所以只要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信心、有热忱、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就能够克服困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个教师如果对学生只严不爱,就根本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如果只严而不明理,就会使学生心理不通,产生负面效应;如果严中有度,严中有活,严中包含着师爱,严中有信任,学生则会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教学才能轻松进行。

如何上好一堂课 篇4

一、课前准备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课前的备课是十分重要的。教员在备课过程中主要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2个W, 1个H) :

(一) Why——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的确定。教学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 与此同时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将教学目标作为主要导向的。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 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以此来培养学生更加优秀的学习效果。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目标设计上, 以适应学员长远发展, 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着眼点, 在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 What——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要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以后进行确定的内容。内容分析主要指的是, 在开始一堂课的教学之前, 要先对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进行学习和理解, 并且按照教师对这一内容的理解进行生产出的分析, 以此来制定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活动与教学措施。

在教学内容编排上, 主要遵循以满足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的原则, 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实行“纵向分层”, 根据学员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不同进行筛选, 划分为A、B两个层次。对于我们A层次的学员在教学内容上应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认知, 侧重学习潜能的挖掘, 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和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对于B层次的学员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 提高综合应用的能力。

(三) How——明确如何使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指的是, 教师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完成而采取的具体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对教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教学资料的准备安排。教学设计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必要准备。

1. 精心设计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不单单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排列, 更是对教学过程的一个精心设计与精心安排。在一节课当中教师可能会讲到多个相关的问题, 那么每一个问题时间会以什么样的顺序罗列呢?又会怎样衔接这些问题呢?又是能如何体现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呢?诸如此类问题还有很多内容, 只有通过对教学设计进行精心的准备才能联系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 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不单单是教学内容而且是一门艺术, 教师如何能够上好一堂课, 如何能够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都在教学方法中体现出来。因此,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 要对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不断完善, 不断发展。

教学方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大学教学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反对注入式, 提倡启发式。“授人以鱼, 二餐之需;授人以渔, 终身之用。”教员的教学要由简单地传授、灌输知识转化为对学员学习的指导和启发, 由教“书”向教“学”转变, 使学员的学习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坚持以人为本、以学为主, 加强教与学的互动, 培养学员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注重对于不同层次的学员因材施教, 根据学员特点在教法的选用方面也要有所区别。对于A层次的学员着重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适当采用授课角色转换的教学方法。

3. 有效设计教学手段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 不单单要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还要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帮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时代, 在课堂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了必然要求。针对当前众多教学方法来看, 比较常见的是多媒体教学,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文字、图片以及声音等多种多媒体方式来向学生们呈现出教学信息, 帮助学生们增强课堂学习的兴趣爱好。

4. 灵活实施课堂教学

在一堂课中教案就相当于课堂的剧本, 是否能够上好一堂课直接需要教学教案的设计合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单单是课堂的主导者而且还是教学的配合者。之所以这样说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教师主要起到的是引导与激发的作用。在教学设计完成以后, 要根据教学效果的好坏情况来制定具体的教学行动, 教师应当在这个过程中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技能, 将课堂时间合理安排, 并且在另外一方面要积极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

二、课上引导

(一) 精彩的导入可以引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说要想上好一堂课就需要激发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兴趣。在一堂课中良好的道路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学习过程中来, 以此来促进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在对新课程进行导入的过程中有许多方法可以利用, 主要是通过复习旧课来引入新课的方法, 还可以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理解掌握到新课, 还有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法来引入新课,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熟练应用。

(二) 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员主动地参与学习

要想评判一堂课是不是成功的课程, 评判标准不单单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 或者是学生学到多少知识, 而是应当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多种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那么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根据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来制定自主学习的学习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加强学生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如果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应当及时地给予纠正和帮助。在课堂中教师应当及时地鼓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努力地发表自身的观点, 并且能够对其他人的观点会提出相关的评价。

三、情感鼓励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作为教师, 还应当作为学生的朋友。如果一个教师能够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 那么自身的力量也是无限的, 这样一来能够使得教师在教学方面发挥自身的优势, 他的课程还有可能变为一堂很成功的课程。与之相反的是, 如果教师没有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那么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消极抵触的情绪, 并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和优化。

(一) 调整情绪, 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踏上讲台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课堂效果, 就要求教师们在上课的过程中拥有饱满的热情、愉快的情绪, 通过这样的情绪来打动学生让学生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可以在一个轻松而又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

(二) 恰当地运用教员的语言激发学员参与的积极性

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够帮助课堂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所以活跃的教学氛围, 这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正是当前教师应当努力学习的内容。

(三) 及时恰当地鼓励学员的进步

要想取得成功的教学效果, 教师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和鼓励。教师不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求过于严格, 应当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对他们的优点进行一定的鼓励和表扬, 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才会极大地促进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兴趣与信心, 就算是一点进步也应当让学生们意识到, 并且以此来作为他们日后努力学习的重要动力。

四、课后反思

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 教员也要认真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 提出改进方法, 为下次授课做好准备。学员要通过课堂中对问题的思考可以延伸到课外, 让学员自己去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培养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探索的精神。课后要有反思, “好课”应该令人回味无穷, 促使教员、学员养成反思的习惯, 以求不断进步。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采用“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如果没有采用小组教学法, 也可以采用“同学评价”与“教员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这样可以避免教员的主观喜好, 全面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在众多高校中教师的教学是教和学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参与的活动。要想上好一堂课, 教学并不单单是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简单的讲授, 还需要教室学生进行有机的互动。做一名高校教师, 应当意识到教学不单单是一项工作, 更是一门艺术,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积累和探索, 以此来为日后的高效课堂效率的提高优化打下坚实基础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 (修订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 (修订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3]马伟.让课堂绽放光芒[J].科教导刊, 2010 (06) .

[4]黄蓉生.关于高等教育质量基本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12 (04) .

[5]李加梅.如何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J].课程创新, 2014 (08) .

[6]吐尔逊·库尔班.怎样上好一堂课[J].教育研究, 2014 (10) .

[7]田丽平, 沈利伟.如何上好一堂课[J].现代阅读, 2012 (12) .

如何上好一堂复习课 篇5

回忆环节。它是复习课不可少的环节,它就是要让学生自主的不断提取、再现本部分所学的内容,或者是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学了些什么。“忆”应该让学生独立的完成,回忆是个有序的过程,通过回忆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同时作为老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比如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网络图、表格、树状图等形式再现,这样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印象。

梳理环节。复习应该有个梳理的过程,先在学生复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由师生共同串讲梳理,从而建构既以本章为主线又广涉有关各章的知识网络系统,其次让学生进行客观性题目的练习,再讲练主观性题目。系统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纵向、横向知识链,从知识的联系和整体上把握基础知识。这样的做法可以在更广阔的知识空间里自由驰骋,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驾驭知识的能力。

应用环节。复习课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构建认知结构,通过应用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要有一定的层次,从夯实基础到综合运用,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在综合运用中体会数学是联系在一起的。

拓展环节。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有新的收获,站在更高层次思考问题,让学生做到查漏补缺,有新的发现。

回忆、梳理、应用、拓展四个环节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形成系列,做好计划,题目或情景的设计要注意连成线、形成串,便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识结构。

复习课要上出复习课的味道,制订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根据前一段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复习计划。复习计划的制订要抓好两条线索:教师和学生。

(1)教师:教师要对备考复习设计好自己的复习计划,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该详讲,哪些该精练;什么时间做什么工作等等。计划订好之后,如果是期末复习,最好向学生宣布计划。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起到进行复习动员的作用,一方面还可以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使计划更为完善。让学生知道这样复习的重要性、复习内容和进程,调动他们积极地与教师配合,使复习发挥最好的效果。

(2)学生:即每位学生还应当有自己的辅助计划。需仔细清理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的弱点,通过与数学教师交流,制订一个符合自己情况的复习计划,计划可大致与老师所讲内容同步,对自己学得不扎实的章节应予以更多关注。对老师强调的知识应予以巩固,对作业与测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应进行及时思考和解决。

其次确定好复习的内容。确定复习的内容、深难度的因素主要是学生的基础和本次复习的阶段目的。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如何上好一堂好课 篇6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评价

一、一堂好课是教育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教育性。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追求“整体效应”,重多元,重综合,重在“立人”。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21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竞争已经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仅仅是为了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而是贯穿于学习者的一生。语文应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从功利性的角度来讲,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当中,学生在学校要生存,今后在社会上要生存,就要考高分,读好学校,找“好”工作,这一切都必须通过考试这一关,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但是一个人能在社会上持续生存发展下去,并且“持续”得很好,就不应仅靠考高分,还应拥有较强的能力,在语文上表现为读写听说能力、交际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能迅速、准确地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应通过学习语文懂得一点生活的情趣,建构一个精神家园,培养一种高尚的人品,形成健康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些便构成了现代人发展的许多内涵。

二、一堂好课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要姓“语”姓“文”,体现它本身的个性,就必须体现出师生是在进行语言学习,应有语言积累、语言诵读、思维训练。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现实,是其外在表现形式。所以语文教学就要围绕着语言去做文章,大力提倡范读、诵读、赛读、析读、理读、比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这样语文学科本身的科学性才能体现出来。有人说“教育是人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所以教学方法又要体现人文性,充满着人性的关怀,尤其是在教学评价上,更要突出这一点。对于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我们要贯彻“及时、客观、丰富、有情”八字原则。

1.及时——“趁热打铁”,知晓“学情”。及时评价,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有利于学习反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持续学习。

2.客观——求真务实,追求“真”理。正误要分明,不能误导学生,以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坚持科学的品质。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3.丰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学情不同,个性也有差异,对待不同的学生,我们要用不同的策略。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又找不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宜“激将”就多“激将”,宜表扬就多表扬。评价时的方式也应丰富多彩,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语言本领,可根据学生学习行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朗读方面可侧重于语速,可侧重于重音,可侧重于变调;写作方面可侧重于开头,可侧重于结尾,可侧重于表达方式,可侧重于语言表述。

4.有情——熱情鼓励,增加动力。学生毕竟是学生,他是为“学”而来的。对正确的学习行为与结果要肯定表扬,对不正确的学习行为的评价要讲究策略,可变直为曲,变灌为导,变批评为启发,变严肃为幽默。一切旨在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三、一堂好课是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学手段就要改革,这是必然的。手段要为教学服务,要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不能总是“一支粉笔一本书打天下”。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调动一切可用因素为教学服务。所以,语文课从其学科本身角度来看是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四、一堂好课是多样性与充分性的统一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堂活动就是一种语文实践,所谓活动的多样性是指课堂活动形式多样。目前,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升学的压力、教学方法的呆板、教学内容的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厌学语文的现象比较普遍。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要求,组织不同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语文学习的真谛,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的充分性是指我们开展活动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不是表面上的“哗众取宠”,而是让活动达到一定的层次和深度,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活动充分的最主要的标志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浮出课面。这里所说的“浮出课面”,不是说学生不需要教师的作用。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对学生的关注不是包办,不是“替蝶破茧”,而是要让“蝶”自己尝试着努力挣扎,自己独立破“茧”。这是对学习主体的尊重,也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不断实践。

如何上好一堂地理课 篇7

一、导入是基础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要求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唱独角戏的“演员”角色回复到“导演”的角色,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对整节课的成败至关重要, 尤其是每节课的“导语” (或序幕或开场白) 尤为重要, 犹如一场演出前的音乐渲染, 道具使用一般。导入的内容、形式既是教师的教学水平、风格特色的反映, 也是承上启下使学科内容形成系统、完整体系的一个“链节”, 恰入其分地导入,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的活动更广泛更深入的展开, 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更深刻, 为开拓思路, 提高能力做好了铺垫, 也是营造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调控要适时

教师就要适时进行调控。 (一) 情绪调控。一方面教师应当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控, 不温不恼, 对出现的问题表现出歉意, 并对学生寄予充分的尊重与信任, 相信学生们能与自己共同克服困难, 打破僵局。另一方面, 应通过改变互动方式或讲授方式, 以观看课件、讲故事等方式来重新营造气氛。 (二) 情境转换。根据学习的内容和教学的实际进行情境转换, 如进行实物模型实验演示, 形象地再现地理现象及其演变过程, 形成观察研究的环境, 从而激发学生感知, 体验、观察、研究、发现的兴趣;图像演示再现, 尤其是以形声俱备、交互性强等为特点的多媒体,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应作为此时此景的首选。 (三) 角色转换。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对抗竞答, 教师可参与其中或作为裁判, 将教师讲授困难的内容或学生理解困难的内容设立若干个问题交由学生归纳并作出解答, 教师就具体问题给予补充总结, 让学生以他们理解的程度互相促进而达到全面理解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用图是关键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 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图文并茂, 要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并从地图获取信息, 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这也是新教材增加大量地图的出发点。所以,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会使用地图, 让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 从而逐渐树立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如在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这一节内容时, 我设计了几个活动。第一, 读图抢答: (1) 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2) 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哪此大洲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3) 赤道穿过哪些大洲的大陆?第二, 分组拼图抢答。学生自制各大洲轮廓图, 开展拼图游戏, 看哪一组拼的又快又好。第三, 分组要求同学们分别找出七大洲之间、四大洋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分界线, 看哪一组找的又多又准, 最后由教师给予总结归纳。

通过学生阅读地图, 可以让学生学会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要新颖

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 离不开教师课前对该节课的教学设计, 严格地讲, 导入新课、课堂中各种情形的随机处置等都包涵在教学设计中, 但任何设计均不可能穷尽课堂教学中的一切, 如何在教学课堂中启发学生抓住关键“字眼”, 做出准确判断, 让学生自己找出每一节课“基本、根本、最、标志、基础”等关键字眼, 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对涉及这类关键“字眼”的内容设计出一套新颖的方法。 (一) 讨论、辩论法。在教学过程中, 适当采用讨论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地球的运动”一节, 我引导学生讨论“坐地日行八万里”与“神舟六号”飞船绕地飞行航天员每90分钟经历一次日出日落的充分, 以及为什么有朝夕之分和四季变化等。通过讨论、辩论学生们不但学到了知识, 而且提高了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 动手操作法。有些知识点, 教师讲解多次不如学生亲自做一次理解的逶彻、记忆的牢固, 教师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在做中悟”。在讲授“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内容时, 我指导学生用球体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 绘出主要的经纬线并标出世界几大著名城市“北京、伦敦、莫斯科”等及我们的家乡的大致位置, 对于没有学习立体几何、物理等知识, 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的初一学生来说, 像这种让他们亲自制作中手脑并用的方法, 有助于强化他们的理解和认识, 这种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手脑并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过程, 也是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过程。 (三) 登台表演法。让学生轻松走上讲台, 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 是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在学习“多变的天气”一节时, 让学生上讲台画出简易的天气符号 (晴, 中雨, △冰雹等) 并模仿中央电视台气象播音员的神态, 声音并茂的播报了北京、广州、上海、拉萨等城市及我们家乡的天气预报。它们模范的绘声绘色, 兴趣高昂。这种形式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而且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很大的高。

五、设疑有深度

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 篇8

一、调整心态, 理清认识

我们清楚地知道, 教师怕上公开课, 是因为在上课教师的心里, 总认为听课者是来挑刺的, 如果被他们挑出些毛病, 便会“死”在他们手里。教师一旦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 就会变得瞻前顾后、心神不定, 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要解决这个问题, 上课教师应该转变观念, 主动把听课者看成是同行, 是来交流切磋的, 而不是来挑毛病的。必要时, 教师可以在上课时, 用眼神与听课者对视交流, 以获得他们的“暗中”支持。这样, 上课教师就能接受听课者, 在心理上获得对他们的亲近感, 不良心理因素也会大大消减。上公开课时, 教师一般很容易出现心理因素不稳定、难以进入状态的情况。如果教师能以学习、研究的心态来上课, 改变这种心境, 就比较容易进入上课状态。既然是学习, 就说明上课教师本身就存在不足, 有提高的必要。这样想, 也就不怕听课者对自己的课“说三道四”;既然是研究, 就不怕课堂上出现种种问题, 因为没有问题, 也就谈不上研究。如果教师把这些问题想通了, 那就不会在乎听课者“不客气”的评价, 教师只要想着怎么上课、怎样上好课, 这样就能逐渐进入状态, 非常有利于教学水平的发挥, 也很容易上出精彩的课。

二、认真准备, 注意选题

公开课一定要恰当选题, 课型不同, 选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同。公开课有竞赛课、示范课、研究课三种类型, 在选题时要从各种类型加以考虑。竞赛课目的明确, 即充分展示个人教学水平。竞赛课通常为异地课, 要面对陌生的学生、陌生的教学环境, 所以选题要符合当地学情, 对当地的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内容深度、教材版本, 以及学生以前学过什么和学习程度等信息作充分调研, 然后根据调研信息, 结合个人优势选择课题。示范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选题一般应注意几点:第一, 从内容上讲是教学中的重点、难度, 具有普遍性, 是广大教师普遍感到困惑、需要引领的问题;第二, 要体现出创新性、先进性和成熟性。通过示范课, 能真正反映出讲课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策略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和独到之处, 有利于帮助其他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研究课重在“研究”二字, 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选题范围比较广, 可以是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困惑, 也可以是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探索, 还可以是新理念的实施等。

三、全面思考, 构建框架

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设计应主要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要素;正确评价教学效果。同样的教材, 同样的学生, 同样的40分钟, 同样的教师, 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 课堂教学效果会大不相同。如在示范课“百分数的认识”中, 我首先让学生玩“丢乒乓球”的游戏, 让大家在玩中体验命中率;在学习百分率之后, 让学生不断在“谁是谁的百分之几”中学习认识百分数;最后, 让学生看成语说百分数, 玩石头剪子布算百分数, 读有关百分数名言掌握百分数。一节课下来, 学生意犹未尽, 我也很轻松。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才能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活动的余地, 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 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 让学生自始自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 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四、反复试讲, 不断修改

要想上好一堂公开课, 试讲是非常有必要的。试讲的目的, 是通过试讲发现教学设计中的问题, 不断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每一次试讲, 试讲也并非越多越好, 我个人认为五遍即可。第一遍, 自己讲, 主要是熟悉教学环节和教案, 检查各个环节有没有大的纰漏, 主讲教师不必过于在乎教学的效果怎样。第二遍, 邀请两到三位教师旁听, 教师要努力完成整个教学过程。随后, 请这几位教师评课, 对于不同教师的意见, 要虚心听取, 没有必要进行多余的争辩, 对于相差很大的观点, 可以尝试接受并加予检验。经过第二遍的修改后, 第三遍可以邀请骨干教师及其学校领导参与听课, 这样做能使教师站在更高的理论角度去思考这堂课, 同时也可以检验原来修改的效果。此时, 主讲教师对于听课教师、领导评课的意见, 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有问题不能解决, 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授课教师针对这些意见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取舍。第四遍, 关门自己讲, 因为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基本成型, 可以有小的改动尝试, 建议不作大的改动, 同时仍要熟悉教学环节。第五遍, 邀请部分教师和领导再听一次, 主讲教师必须完成整个教学环节, 相当于正式课的模拟, 并仔细检查各个环节还有什么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五、临场发挥, 升华课堂

首先, 克服紧张情绪。有的教师在讲课之前很紧张,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克服紧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准备、准备、再准备!准备好了, 进课堂还紧张, 那就需要进教室之前自我调节一下, 通常可以进行深呼吸或是和学生交流一下, 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以稳定自己紧张的情绪。其次, 要有课前调动。我讲公开课, 从来不去提前熟悉学生, 但是上课之前一定要有课前调动, 要找机会和学生套套近乎, 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如果时间允许, 可以和学生做个小游戏、讲个笑话等, 这样可以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奠定基础, 更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 在授课过程中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教师除了要有激情, 还要注重手势等肢体语言的运用, 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能够轻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 就是临场高效发挥, 争取课堂的升华。

六、课后反思, 总结提升

新课程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 更是反思的实践者。”课后反思, 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拓展。课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因为, 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课后反思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思“情景设计”;二思“上课效果”;三思“教学策略”;四思“精彩片断”;五思“评价手段”;六思“疏漏之处”。因此, 一节课下来, 主讲教师应认真从每一位学生的上课表情、上课反应、课堂作业、回答问题、临场应变以及课堂操作等环节, 反思本节课的实际效果, 做到心中有数。效果好的课要有经验积累, 效果差的课要找出原因, 并在教案上的“课后反思”栏内作好详细的记载以便及时修正。总之, 写课后反思追求“短、平、快”, 定位要准确, 思考有深度。

如何上好一堂化学课 篇9

一堂好课, 不是演出来的, 不是做出来的, 而是一个老师用真心教出来和全体学生学出来的, 里面除了凝聚了智慧的传递, 更重要的是还凝聚了一股师生情的传递。

一堂好的精彩的化学课, 就像在写一篇作文: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 一个环环相扣, 步步深入的情节, 新颖又精彩, 最后再加上画龙点睛之笔作为收尾。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

一、 导入学情要潜入情境, 扣人心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相当于是一场电影的“序幕”, 起着点明主题、渗透重点、潜入情境的重要作用;就像写一篇小说, 一个好的开始才能引人入胜, 化学教师走上讲台若能以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幽默的言语表述和熟练的实验操作组织教学, 定能扣人心弦,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达到引其兴, 激其趣的奇效。实践证明, 不同的定向导入对学习效果有不同的影响, “善导”的教师, 在教学之始, 就能诱发出学生渴望获得知识, 不断追求真理的意向。

二、过程环节新颖又精彩, 引人入胜

这部分的教学就像是小说里面的高潮, 是一部小说的主题内容, 力求做到情节波澜起伏, 过程可能疑无路, 结果是柳暗花明。课程的教学目的:从理论和观念上引导学生“入门”, 从教学技能培养“上路”、“上手”, 从教学研究思路上能“开阔眼界”以达到使学生理解、掌握有关内容中包含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不仅要懂得“是什么”, 而且要懂得“为什么是这样” “怎样做”以及“有什么用”, 而怎样才能有效地表达出这些呢?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 是课堂教学永远的追求 。那么化学课的这一部分是传递知识的过程, 在这一个过程里面, 要注意教学的设计, 知识点列出要环环相扣, 再由学生层层拨开, 教师则过渡引导, 有序提出问题, 由学生进行一一解答, 最后使问题能迎刃而解。学生愉快和轻松地认知——从不懂到懂, 从少知到多知, 从不会到会;教师能享受到学生从不喜欢到喜欢, 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达到了一个双赢的效果。我清楚地记得在那年的优质课比赛中, 各位老师在这部分中做得可谓是完美无缺, 其中一位南宁的选手把生活中的一些幽默的事情带到了课堂中, 赢得了所有学生的喜欢;柳州的选手更是不简单, 她像一个策划的幕后者, 整个环节里学生都起到了一个主导作用, 而又能引导学生走到知识点, 又走入下一个知识点。结果学生都能自由地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一番。

三、 梳理知识, 总结归纳, 形成或拓展, 完善知识结构

在完成主要学习任务后, 引导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进行回忆、分析、整合, 能扩展学习结果, 强化学生对学习结果的体验, 使学生对学习逻辑的体验从朦胧状态变成自觉状态, 更加清晰, 更加深刻, 更加主动地学习, 并在适当阶段进一步升华。有时, 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视野, 或者渗透后续学习内容。整合的结果是形成新的、更充实的认知结构、能力结构等等, 它实际上是一种后建构活动。

四、 重视课堂的回顾反思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是知识的先行者, 更是学习的先行者, 改进教学方法是教师的职责之所在。通过教学反思, 回顾教学, 留自己之长, 取他人之长, 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 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 使自己不断成长, 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在一节课的整个过程中, 我认为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 注重讲话的艺术。语言的包装也是尤为重要的。“激励之言”意在催人奋进, “机智之言”妙在令人叫绝, “幽默之言”趣在耐人寻味。

第二, 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与学生的互助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提问。师生间沟通可以是言语的, 也可以是非言语的,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言语与体态语言是沟通师生双方信息、情感的重要手段。例如, 在讲授原电池和电解池反应时, 我们可以通过当堂提问、随堂练习以及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等。

第三, 对所教的学科要有激情。热爱所教的学科, 要找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找一种与学生分享快乐的感觉;“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康丽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反思[J].新农民·农村教育, 2009 (3) .

如何上好一堂英语课 篇10

我们平时在教学工作中都知道备课的重要性, 但往往在实际操作时就会以种种理由忽略了备课, 导致课前备课马马虎虎。其实, 每一堂课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它将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因此,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在上课前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

一、要精心备好课堂上要教授的内容

要熟知每一课中的课文、词汇、注释、练习等几个部分。还要考虑在课堂上怎样合理安排这几个部分, 才有助于学生及时掌握该节课中所学的基本语言知识, 才能培养学生交际语言的运用能力。这对我们教师来讲,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就单词教学这一项而言, 就有必要认真考虑。

究竟生词如何讲解效果好, 是单独讲解效果好, 还是放在课文里效果好。我认为不要过于生搬硬套。应该就生词数量和难度来决定。在备课当中精心安排这些词如何在课文内容里结合课文讲。有的时候, 当我们遇到一些课文中过多的单词时候, 适当地分开讲。比如, 我在教初一英语第一、二学期课文时, 文中生词较多, 而且难度较大。为了使学生能了解和掌握这些单词, 我把词汇分解到课文的每一句中, 但又不是着重去分析句子的语法。通过形象的实物演示和图片的展示, 让学生在观摩和静听的情况下, 理解这些词的意义和读音, 反复朗读直至掌握为止。

2、我们在课前备课时, 还要考虑到如何恰如其分地处理好语法、语言点、练习在课文中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般中学生对英语出现的各种时态掌握都比较差。要他们迅速、准确地确定句子的时态有时也是比较困难的。无论是作动词时态填空题还是单项选择题, 掌握好动词时态的几种基本用法对于学好英语至关重要。如能对所学的几种时态运用自如, 则可以迅速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错误大多都与时态有关。学好动词的时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要靠我们教师平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渐积累语法知识, 细心体会。我们在备课中可以根据英语语法的一般规律, 使自己清楚知道每堂课的教学如何保持联系性和统一性;如何弄清楚哪些内容是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堂上采取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等等, 诸如上述种种情况, 都要精心准备, 细心策划。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发挥其才艺和授课技能, 才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课前要备学生

我们目前所接触的学生, 一般来讲学习的基础和习惯较差, 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热情也不尽相同。这给我们教学带来许多麻烦。因此, 课前必须要备学生。

1、我们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

在课前备课时要针对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 从激发学生学英语的愿望和热情出发, 以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为出发点,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并实施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2、与此同时, 还要针对学生的基础, 确定每堂课的讲解进度和难度。

课堂上我们的老师不仅要照顾到班级上大多数的学生, 而且还要照顾到班上较差学生和较优的学生。但是要做到这一点, 对老师来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备课前要掌握好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且做到潜心研究, 诸如, 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每天花费在英语上的时间、学英语当中遇到的困难等等。

3、要达到上述水平, 教师就得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为什么呢?

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老师需要同学生接触和沟通, 需要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热情等心理变化, 同时又要定期做好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 听取学生的意见, 尤其是他们的批评意见和建议, 通过辩证的分析和判断, 及时总结经验。而这一切工作对我们的老师要求又十分高。总之, 课前备学生, 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自身的整个教学环节中去, 注意观察和总结, 经过长期的实践方能有度有节地备好学生。

三、课前要材料

我们现在有许多青年教师在平时备课中, 往往只重视课本上和书的一些知识, 认为只要对这些内容的掌握就足够能应付课堂上的教学了。其实, 一个好的教师不但要能熟练掌握课本知识, 而且要善于在平时多阅读、多收集一些课外知识, 以此来弥补课文中的不足。我们可以通过报刊收集一些新闻资料, 在课堂的上进行简单的描述, 以此来激励学生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通过动画片、电影来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 弥补课堂上听力训练不足的问题;我们还可以通过广告、说明书等英语注释来补充教参中的缺陷, 充实自己对各方面知识的了解。

如何上好一堂历史导言课 篇11

一、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培养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老师上第一节课,大部分学生怀着好奇、热切的心情。如,新的历史教师长什么样?男教师还是女教师?教学水平如何?对学生厉害否?可以说,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盼望着教师走进课堂的。针对此,教师进入教室大可不必板着脸,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而应面带笑容,说一声:“同学们好!欢迎大家听我的历史课。”或“很荣幸教你们的历史课。”然后尽量用幽默语言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也不妨展现一下自己的才华,甚至可以适当地聊一聊题外话等。这样,无形当中,就从感情上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创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培养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为以后历史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这也正是目前提倡的“尊重教育”的需要。

二、以趣激学,突出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历史是否感兴趣,能否热爱历史课,从心灵深处想上历史课,与第一节的导言课是密不可分的。而一堂优秀的导言课首先就应当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正如一部好的电视剧,一般都有一个精彩的开头,紧扣观者的心弦,使观者欲罢不能。讲课其理亦然。开学第一堂课,老师可以这样说:

同学们在平时可能看过不少历史题材影片,如,《林则徐》《开国元勋毛泽东》《列宁在十月》等。有的同学可能只是看热闹,对一些重要情节可能不太明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不能怪大家,因为你们不了解其历史背景或历史原因,无法真正看懂它們。学习高中历史之后,大家就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又比如,毛泽东为何能成为伟人、一代开国之勋?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大家就明白了。再比如,美国为什么能成为当代超级帝国主义国家?不学习世界史、不学美国史能行吗?

因此,通过导言课的精心设计,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兴趣就能产生学习动机,就能使学生积极思考,明白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正如著名学者杨振宁所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三、讲清教材前言的说明

无论是初、高中历史课本,都有详细的前言说明。这些说明主要是讲解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和编写体例,尤以编写体例极为重要。它包括课时的分配、教材编写目录、引言、字体、图表、注释等说明,文献资料的讲解,练习题的利用,活动课、阅读课的处理等。教师在导言课上均要对此作认真讲解。除了让学生仔细阅读前言外,教师还要进一步给学生理清关系,分清主次。向学生讲清,历史教科书是由目录、课文、插图、注释、作业及大事年表等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目录是课本的纲目。掌握它就是掌握课本内容的纲要,也就是掌握历史发展过程的轮廓,心中有个整体观,便于理清记忆。(2)目录与课文是骨与肉的关系。目录是骨架,课文是血肉,互相组成。(3)插图是课文内容的必要补充,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注释是帮助理解。(4)大事年表是对课文中重要历史事件的提示,便于搜索记忆。(5)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并达到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经过自我阅读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历史教材就能够作出总体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学习的目标就更清晰了。

四、指导学习历史的方法

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历史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最终有效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历史导言课上,一定要讲解一下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教师指出正确的学习方法,贯穿于预习、上课、复习和课外活动的全过程。学历史首先要做好预习,能提高自学能力和上课质量。历史复习的有效办法,可概括为:趁热打铁,纠错补漏;循序渐进,集腋成裘,做好课后复习、单元复习、期中复习和总复习;最后,同学们要认识到,学习历史,课堂为主渠道,但不应该忽视课外活动这条辅助渠道。有益的课外活动,能增长见闻,开阔眼界。这些活动包括课外阅读历史读物、搜集资料、参观游览历史古迹、文化名城等、访问调查等。

以上是笔者对如何上好一节高质量导言课的四点认识和看法。在导言课上如果能够遵循上述原则,就能提高教和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当然,如何上好导言课,无一定之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在导言课上打马虎。因为,一堂“导言课”可能会影响一个学期和一个学年的教学效果。可见,上好一节高质量的导言课是多么重要!

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篇12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语文素养,备课,驾驭课堂,价值观

曾经有人说:“一节成功的语文课, 就该是一曲余音绕梁的歌, 是一首涵义隽永的诗, 是一幅意境悠远的画。”语文课可以冷静含蓄, 也可以热烈奔放;有时如小溪淙淙, 有时如大河滔滔。

在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的今天, 广大一线语文教学工作者们越来越迫切地意识到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并大胆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对此进行探索和总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如何成为称职优秀的尤其是受学生们喜欢的语文教师, 如何上好语文课, 这是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深思的大问题。

我结合这些年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依据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 简单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语文教师储备于平时, 不断提高个人魅力, 尤其是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是上好语文课的基本前提。想要上好语文课, 让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 首先就要让他们喜欢你。

“给人一碗水, 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在我看来, “一桶水”恐怕还是不够的, 我们要把自己当成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流。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大“杂家”。仅仅只是掌握教学所用的语文专业知识, 如语言学、文字学、修辞学、文章学, 还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对其他各门类的知识也有所涉猎, 最起码要懂得皮毛。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 才能不被学生淘汰。叶圣陶、夏丏尊、于漪这些语文大家是我们这些后来者精神世界里永恒的指引。魏书生、李镇西、韩军、李海林这些当代优秀的语文教师是我们学习模仿的榜样。语文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 不仅要阅读有档次的语文专业杂志, 比如《语文学习》《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 随时掌握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 还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 了解天下时事。教师要努力寻找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和焦点。这不是迎合学生, 而是教学实践的需要。一旦在教学中有适用之处即可信手拈来, 让知识服务于教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库。你的语文课要有时代感、要有新鲜感, 学生才能觉得亲切、有感觉。另外, 师生之间也要注重情感的交流。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 也是彼此情感交流与升华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来面对学习。教师要放下架子, 把学生放在心上, 努力成为学生喜欢的良师益友。更进一步, 学生对老师充满信赖和崇拜, 故“亲其师, 信其道”。

二、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充分备好课是上好语文课的保障。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教学活动也是如此。课前充分的备课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犹如枕木之如铁轨, 基石之于大厦。充分备课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这是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保障。当然, 备课的内容是很宽泛的, 它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备课是需要教师花费一定时间好好去钻研的。

教师首先是要备好教材、学生用书、教师用书。文本教学, 要求我们一定要参透文本。每次上课前, 我们对于所要教学的内容都要做到熟稔于胸, 绝不打无准备的仗。我总是在课前反复诵读所要教授的知识或文章, 仔细揣摩, 尽可能多地发现知识点, 结合编者的选篇意图, 提炼出最主要的导学目标, 确定自己导课的方向, 设计切实可行的导学方案。此外, 大量阅读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图片、背景知识及其他介绍, 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教师备课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一点上, 语文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尝试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以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对所要学习的文本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做猜想。学生们的生活经历若是对所授内容产生共鸣将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在职业类学校中, 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而言普遍不高, 教师们采用做游戏、竞赛、分组、才艺比拼等方式也许比传统的讲授法更能使学生们接受。面对知识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要思考怎样分层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因材施教, 让学生更好地步入文本去欣赏, 去感悟。总之, 只有在课前全面地、深层次地站在学生的出发点上对所学内容进行预设思考, 教师才能成竹在胸, 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三、游刃有余, 从容不迫

灵活地驾驭课堂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语文教师每节课面对的都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个体。在大力倡导平等、民主、和谐、尊重的师生关系的今天, 在努力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的今天, 教师是没有办法预料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结果的, 也是没有办法预知在课堂教学互动中会产生怎样的变化的。这就要求每一个老师, 无论在面临什么样的新问题时都要以学生为中心, 尊重并了解学生, 运用我们的教学智慧, 冷静面对, 正确引导, 巧妙处理,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们不同的阅历和个性, 对课文内容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就经常提醒自己, 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观点, 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进行多向的理解, 努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因为我深信“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苏霍姆林斯基语) 。当学生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到师长的肯定时, 他们就会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无穷乐趣, 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 从而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这将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僵死模式。

在教学中, 教师通过由浅入深式的缓缓行进, 带领学生进入文本,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领他们主动地进入到文本情景中去品位、去感受。教师通过逐步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探究答案, 并达到学习目的。下面我以经典篇目《项链》的教学为例来谈一谈。

正式授课前, 我先让学生做好预习。上课开始后让几名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介绍, 比一比谁知道得多, 记得准确。接着我提出较易的问题: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然后提出深层次的问题:玛蒂尔德是个怎样的人?小说的高潮在哪里?文中的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你怎样看待当时的社会现实?作者的局限性体现在哪里?由浅入深地逐一提出问题, 让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 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在导学过程中, 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因势利导,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去, 教师进行巧妙的点拨, 从而营造民主的课堂。

四、温故而知新, 巩固于课后

语文学习必须掌握知识, 语文教师要准确而科学地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课后时间。

教师依据教材上的练习题及其他相关的资料, 设计精当的作业, 这是为巩固知识而做的努力。写作类的习题有两种巩固模式, 一种是片段练笔, 另一种是根据所学的文本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命题写作练习。从文本出发,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鼓励学生多读书,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的指导, 也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下面以经典小说《项链》为例来谈一谈作业的设置。学习完本文后, 我布置了两个课后作业:第一, 查找阅读莫泊桑的作品, 课下去图书馆或者上网寻找相关的作品, 对莫泊桑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第二, 布置一篇命题日记:“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展开丰富的想象, 进行续写, 尤其要注意人物心理描写。

五、教育育人, 育人在前, 教书在后

重视塑造学生价值观是上好语文课的内在要求。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 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灿烂的中华文明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曾经诞生那样多伟大的先哲, 孔子、孟子、荀子、屈原、司马迁、曹雪芹……在《论语》里, 我给学生们讲什么是“安贫乐道”;在《劝学》里, 我给学生们讲什么是“学不可以已”;在《送东阳马生序》里, 我给学生们讲什么是刻苦学习……今时今日、此地此刻, 教授知识似乎已抵不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得更重要了。这些熠熠生辉的灵魂穿越了时空的隧道, 将永远照亮人类的精神家园。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 唤醒, 鼓舞。”

语文教师们, 我们所做的是多么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事。当我们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文本中去研读, 去探索, 去发现, 去把这种收获和体会延伸拓展在学生们身上时, 是多么令人惬意。语文课堂就应该是一个能够张扬个性、交流情感, 充满智慧与灵性、充满活力与艺术的场所, 是动态的、双方的、发展的过程。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培养我们的学生具有真、善、美的健康人格, 既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 又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

特级教师王菘舟曾感慨:一堂好的语文课, 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 课在人中, 这是第一种境界;人如其课, 课如其人, 这是第二种境界;人即是课, 课即是人, 这是第三种境界。境界越高, 课的痕迹越淡, 终至无痕。看来, 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无课, 也就是感觉不到自己在上课。在课堂中, 师生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 也许在上课, 也许当时的课堂就是真实的生活, 忘了时空, 忘了身份, 课即是人, 是现实……

上一篇:江西赣南采茶戏下一篇:止痛药物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