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郑成功教学设计

2024-05-13

2郑成功教学设计(通用8篇)

2郑成功教学设计 篇1

《郑成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基于网络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研究、模式开发日指导趋深入,网络对教学的作用与潜能愈加凸现出来。在建构主义理论下,将带网络功能的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语文课堂,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将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教学设计就是以小学语文第九册26课《郑成功》为例,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在整个教学中我力求做到:

1、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和《郑成功》这一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郑成功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4、教学结果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6课教时:第二教时

一、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学大纲、教学对象、教学基本内容的分析,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以及他建设台湾的功绩。B、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网上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的能力。B、培养学生获取、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A、通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以及建设台湾的丰功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B、培养学生的合作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郑成功》一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胜利收复台湾的经过,突出了战斗的激烈及官兵的英勇顽强。二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大力发展生产、开办学校。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但课文涉及的历史背景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因此学生仅仅依据课文中描述很难形成对新知的意义建构,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个困难,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网络辅助教学的方式,利用超媒体组织教学内容,把课文涉及到的历史、地理等相关学科内容整合其中,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自主地开展学习,形成对新知的意义建构,从而克服本课教学的最大障碍。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他是怎么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从而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土的传统,郑成功是一个杰出代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对象分析:

参加本课学习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考虑到他们对文章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了解甚少,而且他们现在所生活的时代与文章介绍的内容又相差甚远,课前老师也不可能带着学生去寻找古迹,因此学生缺少建构的旧知,也就很难仅仅从文章本身的叙述中产生对郑成功的理解。怎样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呢?联系到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但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易被具体生动的内容所吸引;爱发表见解,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且已掌握了上网浏览、搜索信息的能力。针对以上特点我认为可以采用网络教学的形式,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课文涉及的相关知识,创设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网络环境,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形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网络媒体设计:

考虑到学生缺乏对课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的了解,让他们仅仅凭借课文的叙述很难形成对新知的意义建构,因此我课前利用Dreamweaver建立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网站——《郑成功》,在网站中我整合了与课文有关的台湾历史、台湾概貌、郑成功生平等知识,其中包括文字、图片、录像资料等多种信息。共分以下几个栏目:

“英雄故事”主要介绍郑成功的生平故事,使学生对郑成功有全面的了解。“话说台湾”介绍了台湾的相关信息。

“影视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课文中描述场景的视频信息,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读议议”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的舞台,为协作、创新提供了保障。

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我还在网站中设计制作了三套检测题:a课前自测;b课堂测试;c课后延伸。其中a和b置于“信息资源库”中,并附答案,分别供学生课前预习自查和课堂学习效果自测之用。c是学生在学习本课后收集资料,完成介绍名人的电子小报作品,以此展现创造性思维成果。这样的网络学习资源的设置,拓展了学生眼界,为学生形成对新知的意义建构提供多方面的保障。

五、教学策略: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通过语言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为主线,辅以讨论、协作和个别辅导等方法组织教学过程,体验获得成功后的欢乐,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郑成功教学设计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1:患者男性, 37岁, 因车祸致伤喉部疼痛、呼吸困难半小时入院。患者诉喉部疼痛、声嘶, 有血痰及轻度呼吸困难, 无不省人事, 无胸痛。即行喉部及胸部CT检查, 结果:右侧甲状软骨骨折, 双侧声带水肿, 声门狭窄;胸部未见异常。虽经吸氧, 对症治疗, 患者呼吸困难加重, 冒汗, 口唇紫绀, 出现吸气性三凹症, 不能平卧。

病例2:患者男性, 84岁, 因声嘶伴气促约2周入院, 患者讲话声嘶, 间觉气促, 无呼吸困难, 间咳嗽、痰中带血丝, 无吞咽疼痛、吞咽困难, 无发热, 无午后低热、盗汗。体查:右侧声带有菜花样肿物, 大小约1cm×0.4cm, 双侧声带运动尚好, 对合欠佳。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喉部CT检查提示:全喉癌。入院后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支撑喉镜下喉肿物活检术以明确诊断, 麻醉师施全身麻醉后, 因插管困难, 喉头水肿、梗阻, 无法经鼻腔、口腔供氧, 患者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

1.2 方法

2 例患者均行紧急气管切开术抢救, 例1即于病床行紧急气管切开术, 患者取仰卧、垫肩、头后仰, 并保持正中位。以利多卡因作颈前局部浸润麻醉, 固定甲状软骨二侧翼板, 并将颈部重要血管推向两侧, 沿中线自甲状软骨切迹至胸骨上切迹处切开皮肤及气管前软组织, 尽快达到气管前壁[1], 确认气管后, 以刀尖向上挑开3、4气管环, 用弯血管钳分开气管切口, 插入适合的一次性气管套管, 并固定牢固, 给氧, 此时患者呼吸平顺, 口唇转红润, 即行切口止血、缝合处理, 吸净气管套管内痰液, 术毕。吸氧对症治疗。例2即由麻醉师对症处理, 由本人行紧急气管切开术抢救, 当切开3、4气管环、置入气管套管、从气管套管供氧时, 患者血氧饱和度不升, 反而下降, 一度下降至30%左右, 考虑气管套管未进入气管, 立刻拔出套管, 将气管插管经气管切开口插入、供氧, 患者血氧饱和度很快上升至100%, 于是切除部分气管环软骨, 扩大气管切口, 拔出气管插管, 重新置入气管套管, 并确认套管在气管内, 此时患者血氧饱和度为100%, 各项生命体征正常, 予固定气管套管, 伤口止血, 分层缝合伤口。继续按原方案行支撑喉镜下喉肿物活检术。

2 结果

二例患者均抢救成功, 例1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 经对症治疗患者恢复良好, 转上级医院行甲状软骨复位手术治疗。例2患者因年龄大, 术中血氧饱和度曾下降至较低水平, 术后送ICU治疗, 患者很快苏醒, 1天后生命体征平稳, 转回病房治疗;患者病理回复:喉鳞状细胞癌。经对症治疗, 患者生命体征正常, 患者及家属拒绝治疗喉癌, 戴气管套管出院。

3 讨论

喉头水肿梗阻可引起窒息, 不及时抢救就会有生命危险, 须即行气管切开术开放气道以抢救患者。本组2例患者均及时行气管切开, 并抢救成功, 术后无文献报道的皮下气肿、脱管或管堵、出血等[2]并发症。经总结我们认为须吸取以下教训:

3.1 例1是喉外伤呼吸困难患者, 已意识到其有呼吸困难加重可能,

并对症治疗, 但患者病情发展, 导致喉头梗阻, 须即行气管切开以解除喉头梗阻。而例2是怀疑喉癌的患者, 其喉部狭窄梗阻是刚性的, 无法用药物来消除水肿以减轻梗阻, 必须行气管切开以解除梗阻, 故预先行气管切开以开放气道较安全。若能预见到此二例患者会发生气道阻塞, 可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会使发生气道阻塞的危险性大大降低, 而无须行紧急气管切开术抢救。所以喉外伤及喉恶性肿瘤患者, 呼吸困难时须作好气管切开准备, 预防发生喉梗阻窒息、死亡。

3.2 例2在手术室中拟行全麻下喉肿物活检, 由麻醉师施全麻插管, 由于多次插管不成功, 患者喉部水肿、梗阻, 出现窒息, 血氧饱和度

下降, 由麻醉科副主任主持抢救, 可能其处理此类事件较少, 较紧张。当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套管时, 未确认套管在气管中, 麻醉师就急忙从套管给患者供氧, 结果患者血氧不升反降, 以致差点导致抢救失败, 幸及时拔出套管, 重新插入气管插管供氧, 使患者血氧回复正常, 故抢救患者时须紧急而不忙乱, 关键步骤不能遗漏。

3.3 例2是一位瘦小老人且其颈部无淋巴结转移, 颈前皮下组织、脂肪

少, 手术中可以很快暴露气管。本例患者气管切开时间不过几分钟, 是本患者抢救成功的一个因素。另一因素是本次抢救是在手术室中, 有多名麻醉师及护士参加, 且通力协调合作, 按部就班的进行抢救工作, 使抢救中各项操作顺利进行, 虽然有一点错漏, 但及时矫正, 故能及时、有质量的完成气管切开, 取得抢救成功。

3.4 如果采取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法, 以一次性经皮气管切开导管套

件, 以穿刺针尖向剑突方向倾斜, 确定穿刺成功后置入导丝, 依次用扩管器及扩张钳将气管开口扩至适当大小, 沿导丝送入气管导管, 吸氧、吸痰, 固定气管套管, 手术时间平均约4.5min[3]。也许能更快解除气道梗阻, 抢救患者, 只是本科未开展此项手术, 以后要开展急救技能培训, 加强急救技术, 更好地抢救患者。

3.5 气管切开术既是一种急救治疗方法, 也是某些疾病的重要辅助治

疗手段, 一些喉、气管病变患者在气管切开术后需长期甚至终生戴管以维持其呼吸功能, 如例2, 这就需要注意术后人工气道管理的问题, 主要包括体位管理、切口管理、环境管理、湿化管理、吸痰管理等, 而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的关键环节[4], 湿化方法有雾化吸入, 气管内滴液, 人工鼻湿化, 湿纱布覆盖湿化等, 通过湿化管理, 使患者气道和肺内的空气含有适量的水分, 达到湿化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纤毛运动和廓清的功能。

关键词:紧急气管切开,喉梗阻,抢救

参考文献

[1]萧玉峰.耳鼻咽喉科手术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297-298.

[2]杨卫真.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及防治[J].浙江临床医学, 2005, 7 (4) :413-414.

[3]杜秀玉, 殷尚炯, 刘洪泉, 等.经皮微创气管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0, 10 (6) :570-571.

2郑成功教学设计 篇3

(Soundbite of film, “Back to the Future 2”.)

Christopher Lloyd: (as Dr. Emmett Brown) Marty, you’ve got to come back with me.

Michael J. Fox: (as Marty McFly) Where?

Lloyd: Back to the future.

Garcia-Navarro: “Back to the Future 2,” part of the ’80s 1)sci-fi 2)trilogy starring Michael J. Fox, finds the characters Doc and Marty McFly traveling in a flying car to the year 2015.

(Soundbite of film, “Back to the Future 2”.)

Lloyd: At 4:29 p.m. on Wednesday, October 21, 2015.

Fox: 2015? We were in the future.

Robert Siegel (Host): Well, that exact date is still in the future, but we thought it would be fun to take a look at how much the movie got right in its version of 2015.

Garcia-Navarro: And what was a little off. First, flying cars...

(Soundbite of film, “Back to the Future 2”.)

Lloyd: Where we’re going we don’t need roads. Garcia-Navarro: Not quite standard issue, as predicted, but the idea may not be so far off. A company called AeroMobile successfully tested a two-seater car-airplane 3)hybrid last year.

Siegel: And speaking of flying, yes, we do have 4)hoverboards. They cost $10,000, but the Hendo hoverboard company has created a working model that looks surprisingly similar to the one in the movie, minus the bright pink paint.

Garcia-Navarro: Speaking of, we can’t seem to escape the’80s neon fashion craze. Even that’s still around today. But this trend hasn’t caught on.

(Soundbite of film, “Back to the Future 2”.)

Lloyd: All kids in the future wear their pants inside-out.

Siegel: No, the kids don’t wear their pants inside-out, at least not on purpose. But there was another thing Marty McFly put on in the movie that will apparently be a reality this year.

(Soundbite of film, “Back to the Future 2”.)

Fox: Power laces, all right.

Siegel: Power shoelaces—it’s not clear exactly when they’ll be ready, but Nike is working on the concept.

Garcia-Navarro: And while the film did forecast a 5)clunkier version of Google Glass, there are no smartphones to be seen. But the movie shows fax machines, which are still a thing—well, kind of.

Siegel: The McFly kitchen of the future features a food 6)rehydrator to instantly prepare a pizza.

nlc202309041249

(Soundbite of film, “Back to the Future 2”.)

Unidentified actress: (as food rehydrator) 7)Lithium mode on.

Siegel: But in the real 2015, there is 3D-printed pizza technology. This native New Yorker has yet to try it though.(Soundbite of film, “Back to the Future 2”.)

Lloyd: Great Scott!

Garcia-Navarro: And Robert, thankfully in the real 2015, we’re not on our 19th 8)sequel of the 9)hologram “Jaws.”But “Back to the Future 2” did do well with its prediction of 10)drones. They didn’t call them that in the movie, but in the film, a little flying robot walks a dog and also takes photos for “USA Today”.

(Soundbite of film, “Back to the Future 2”.)

Fox: Oh, this is heavy.

Siegel: Wait Lulu, there were still newspapers in that version of the future and gladly there still are. And one more thing, the real 2015 is only a couple of days old. And with Jon Lester recently traded to Chicago, what seemed like a low-blow gag in the movie...

(Soundbite of film, “Back to the Future 2”.)

Fox: Wait a minute—Cubs win World Series.

Siegel: Hey, it could happen.

(Soundbite of film, “Back to the Future 2”.)

Fox: Against Miami?

Garcia-Navarro: Who knows what the future holds?

(Soundbite of “Back to the Future” theme song.)

罗德丝·加西亚·纳瓦罗(主持人):我们到了。这就是未来——或者说是1989年想象的一个未来的版本。

(影片《回到未来2》原声片段。)

克里斯托弗·劳埃德:(饰演埃米特·布朗博士)马蒂,你必须跟我一起回去。

迈克尔·J.福克斯:(饰演马蒂·麦福来)去哪里?劳埃德:回到未来。

加西亚·纳瓦罗:上世纪80年代由迈克尔·J.福克斯主演的科幻电影三部曲之一——《回到未来2》,讲到片中角色博士和马蒂·麦福来乘坐一辆飞行汽车(穿越)到2015年。

(影片《回到未来2》原声片段。)

劳埃德:现在是2015年10月21日,星期三,下午4点29分。

福克斯:2015年?我们回到了未来。

罗伯特·希格尔(主持人):嗯,这个确切的日期还没有到来,但是我们觉得,看看影片中对于2015年的描述有多少是符合现实的,这会很有趣。

加西亚·纳瓦罗:还有多少是与现实不符的。首先,飞行汽车……

(影片《回到未来2》原声片段。)

劳埃德:我们要去的地方不需要公路。

加西亚·纳瓦罗:不是很符合预言的情况,但是这个想法离现实不远了。去年,一家名为AeroMobile的公司成功测试了一部双人座飞行汽车结合体。

希格尔:说到飞行,是的,我们已经拥有了磁悬浮滑板。它们造价一万美元,但是Hendo磁悬浮滑板公司研发的工作模型与影片中的(飞行汽车)惊人地相似,除了亮粉色的外壳之外。

加西亚·纳瓦罗:提起这个,我们似乎不可避免地会谈到上世纪80年代的霓虹潮流热,甚至今天仍可以见到,但是这种流行趋势并没有延续。

(影片《回到未来2》原声片段。)

劳埃德:未来的所有孩子们都将他们的内裤外穿。

希格尔:这个不对,孩子们并没有将他们的内裤外穿,至少不会故意这么穿。但是马蒂·麦福来在影片中所穿的另一样东西显然今年将会成为现实。

(影片《回到未来2》原声片段。)

福克斯:自动系带鞋,太棒了。

希格尔:自动系带鞋——还不能明确清楚什么时候会面世,但是耐克公司正在努力把这个概念变成现实。

加西亚·纳瓦罗:尽管影片预言了谷歌智能眼镜的笨重版本,它却没有预言到智能手机的出现。但是影片里还有传真机,现在依然有——嗯,有点类似。

希格尔:(影片中)麦福来未来的厨房有一种食物水合器可以马上做好一个披萨。

(影片《回到未来2》原声片段。)

不知名女演员:(饰演食物水合器)锂模式启动。

希格尔:但是现实中的2015年,有披萨的3D打印技术。而这个当地的纽约客仍在对披萨进行尝试中。

(影片《回到未来2》原声片段。)

劳埃德:天啊!

加西亚·纳瓦罗:还有罗伯特,谢天谢地,现实中的2015年,我们没有迎来全息立体的惊悚电影《大白鲨》的第19集。但是《回到未来2》预言了无人飞行器。它们在影片中并不是这个名字,但是影片里有一个会飞的机器人既能遛狗又能给《今日美国》拍照。

(影片《回到未来2》原声片段。)

福克斯:哦,这太重了。

希格尔:等等,露露(主持人罗德丝·加西亚·纳瓦罗的昵称),影片中的未来里仍然有报纸,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现在也有。还有一件事,现实中,2015年才过了没几天。乔恩·莱斯特最近加盟了芝加哥(小熊队),这和影片中一个胡诌的恶作剧情节有点相似……

(影片《回到未来2》原声片段。)

福克斯:等等——小熊队赢了棒球联盟世界大赛。

希格尔:嘿,这可能会发生的。

(影片《回到未来2》原声片段。)

福克斯:与迈阿密对战吗?

加西亚·纳瓦罗:谁知道未来会是怎么样的呢?

(《回到未来2》主题曲片段。)

2、郑成功(精选)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重点)教学过程:

一、激活情趣 建构话题

1.揭题。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板书课题:郑成功)

2.听说过郑成功吗?学生交流。

二、放手试读

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

2、自己喜欢哪一段就多读几遍,准备读给同学听。

3、交流指读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理由,让同学评议读书情况,师相机正音。

4、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圈划文中的好句子,找出读不懂的句子或有疑问的句子准备质疑。对自己理解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准备交流汇报,5、指生答,师相机补充。

三、反复朗读 正确流利

1、指名读课文,帮助正音和读的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让生采用多种方法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海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大力发展生产,建设台湾的历史事件。

3、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

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第七至八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是怎么建设台湾的。)

四 强化生字认练

1、指生再读生字。

2、观察生字字形,认准生字的字形,找找易错的字,说一说怎样识记生字。提醒一下班里的同学。注意“慨”与“概”、“犁”与“梨”的区别。

3、指生读生词。

五、课堂写字练习

1、让学生读贴,观察田字格内生字的笔画及结构

2、提醒注意“蔽”(14画)“敝”字左边部分笔顺

第一笔:点

第二笔:撇

第三笔:〔左〕竖

第四笔:横折钩

第五笔:〔中〕竖(向上出头)

第六、七笔:〔里边〕撇、点。

3、学生描红并临帖,教师巡视指导。

4、抄写本课的生词及好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重点)2.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本课生字词。奴役 驻军 慷慨 隐蔽 兽肉 犁地 镰刀 融洽

2、思考《郑成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二、围绕重点

读中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1-3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2.默读,思考:那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那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允许)

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了,想象一下郑成功“慷慨激昂”说话的样子,有感情朗读郑成功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第1-3小节。(二)学习课文第4-6小节。

过渡: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呢?他为什么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1.自由读课文第4-6小节,找找他们胜利的原因,划出相关语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后板书。

准备工作充分: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

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庞大舰队绵延几十里风帆蔽日战旗招展纪律严明军容整肃

官兵的勇猛善战:冒着驾着团团围住钩住敌舰跳了上去

3.胜利属于正义之师,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侵略者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的?(负隅顽抗 惊恐万状 乱作一团举手投降)

4.有感情地朗读第第4-5小节,要读出郑军的威武气势。

5.指名读课文第6小节。

①郑成功的军队受到了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找出描写台湾同胞的喜悦心情词句。(喜出望外 送来 慰劳 也送来 街头巷尾 鞭炮之声不绝 载歌载舞 欢庆胜利)

②生自由练读。

③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7-8小节

1.默读,思考: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

学生交流后概括: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

2.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9小节

1.齐读。

2.说说人们为什么永远也不会忘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

三、反复朗读,正确流利

(一)再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二)练习复述课文。

1.根据段意,抓住重点词语,练习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

3.教师小结。

四、课堂练习

说说它们的感情色彩,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语造句。

慷慨激昂

横行霸道 负隅顽抗 惊恐万状 载歌载舞 喜出望外

板书设计:

收复台湾

2、郑成功

发展生产

建设台湾

兴办学校

教学反思:

小学作文:成功的喜悦 2 篇5

去年一个夏天,我爸爸妈妈和姐姐都出去了。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拿着姐姐最喜爱的布娃娃在楼上的小屋的窗子旁玩,由于窗户是开着的,我一不小心把布娃娃用手碰出了窗外。落在了房顶上。

这下我的心里,六神无主、有如15只水桶——七上八下。这时,我抬头一看,楼下有几个人正拿着鱼杆从我眼前走过,我的眼珠一转,灵机一动,有了,做个钩子像掉鱼一样把它钩上来。说干就干我从楼下拿来了。针、线、打火机和老虎钳。我先用老虎钳把针夹住,用打火机把针加热,这样针就好折弯了。做好这步,下一步上穿线,听着简单做着难。我穿了一遍又遍这下好了,穿上了。我高兴极了,那股六神无主的劲早已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我把线放长。好,钩子落在了房上,我小心翼翼地移动,可钩子好像不听使唤,就是钩不着我想,是不是前面太轻了呢?我决定加重东西,我把钩子拿上来,加了一个长约4厘米的铁棒,我又把它放了下去,这下,比上次好用多了,第一次没有钩到,第二次也没有钩到,第三次没有钩到,我想:失败是成功之母。只到用心做,总能有好的时候,谁没有失败过呢。我试了一次又一次,真是黄天不负苦心人,我终于把布娃娃钩了上来。

2郑成功教学设计 篇6

肯德基中国前业务发展副总裁、肯德基母公司百胜餐饮集团的前身Tricon公司的中国执行委员会委员刘国栋指出:肯德基在中国取得空前成功,秘诀在于几个主要元素:市场环境、人才、市场策略及执行。

在他的新书《肯德基在中国:成功的秘诀》中,刘国栋指出,肯德基的成功首先归功于特殊的市场环境。“战略取决于环境,一个适用于成熟稳定的市场经济体的战略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因为中国拥有多元民族、复杂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中国的商业环境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就迅速地发展变化。”

举个例子:1973年肯德基进入香港,次年急速发展到11家餐厅。但因错估市场情况,未能开发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结果到1975年时已相继关闭所有餐厅,并撤出香港。后,带着从失败中吸取的教训,肯德基卷土重来,通过特许授权的方式,将香港的经营权交给一个由本地投资者组成的公司,叫Birdland。

肯德基早期在亚洲积累的经验为它1987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提供了无价的参考与借鉴。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外企除了和本地企业合资经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选择。在这个时代背境下,肯德基选择与有政府背景的当地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其有形和无形的当地资源。而当合资经营不再是硬性条规时,肯德基开始转向独资,以避免与合作伙伴出现意见分歧那种僵局。

一、“台湾帮”

肯德基中国的另一个成功要素是其领导团队,特别是其被称为“台湾帮”的先锋领导层--大多来自台湾,但也不乏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华人。刘国栋说,这批肯德基中国的领导团队来中国之前大多具备了快餐行业至少10年,甚至是到20年的经验。虽然他们大多受西方教育,但身为华人,他们更容易了解中国国情;有的还有麦当劳工作经验。

此一因素使管理层对中国市场具有直觉和深度的理解,这是肯德基中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刘国栋在接受INSEAD智库网采访时说:“对外国公司或非本地公司而言,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了解当地市场环境。而了解有时靠直觉。所谓的‘直觉’就是不用做市场调研,不用召开无数次会议,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设想出某种战略方向。”

“省下的资源和时间将增添你未来取得成功的概率,因为在这瞬息万变的动态市场环境下,速度是一个致胜因素。快速地想出点子、做出决定和执行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积月累,最终有助于你在市场取得相对成功。”

二、本土化

直觉有助于推动产品本土化,这绝对是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刘国栋说,肯德基中国比其他同行更快速引进新产品。同时,肯德基以鸡肉为主要食品这一点使它在中国市场占尽优势。毕竟,中国人最偏爱猪肉,其次就是鸡肉了,而牛肉和羊肉受欢迎的程度则差得多,这令肯德基占了绝对优势。

肯德基从一开始就努力开发更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在中国,肯德基连锁店数量是麦当劳的两倍,而在中国以外正好相反。

虽然肯德基的传统美式炸鸡已广为中国消费者接受,肯德基并没有松懈发展新产品。为更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肯德基推出具有中国风格的早餐粥品,老北京鸡肉卷配海鲜沙拉以及辣鸡串等,最近还推出中国式的油条。

尽管肯德基尽量做到产品中西结合并富有中国本土特色,它的竞争同行已经不仅仅是汉堡王或是麦当劳了,中国本土快餐行业也在抢攻市场。打响品牌的有遍及各大城市的日式连锁快餐店“味千拉面”,还有来势汹汹的本土品牌“真功夫”。

此外还有高科技的竞争。“我听说现在有一种中国政府资助开发的机器人,能够运用专家的技能快捷地制作几十几道中国美食。”

三、新时代的开始?

这应该是肯德基中国最新推出中式快餐品牌的原因。刘国栋说:“我想百胜餐饮集团大张旗鼓推出‘东方既白’中式快餐连锁店既为巩固也为拓展市场…因为他们要迎战新兴的本地中式快餐业竞争者。”

然而,刘国栋认为肯德基中国应该重新定位‘东方既白’,把其市场重心及资源转向中国以外的地区。而在中国市场,应该继续专注于肯德基、必胜客欢乐餐厅以及必胜客宅急送业务。毕竟,肯德基中国是百胜餐饮集团全球业务扩张的亮点。

话虽如此,刘国栋认为,肯德基应该更注重新产品的口味、质量及价格,而不是一味追求新产品的数量,因为这可能会分散了消费者对其主要产品的注意力。

他也建议公司提拔中国本土人才,以便几年后他们能够胜任全国性、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领导职位。

他在书中写道:“虽然‘台湾帮’对肯德基在中国的创立及发展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现在是把领导棒子交给本地人的时候了;这绝不是利己主义,而是因为本地人对市场的了解会比‘台湾帮’更加透彻。”

不过,过往的成就并不能保证未来的成功。因此,“本地帮”会不会像“台湾帮”那样优秀甚至比“台湾帮”更加优秀?刘国栋称,这还有待观察。“这很多取决于本地领导班子的成长以及未来中国市场的演变。”

企业经营的成败系于战略的执行。而在中国,成功的战略执行不仅需要适合的本土化产品、人才、制度及程序,而且还需要根据新的政策、市场机会或危机灵活地调整方向。

2郑成功教学设计 篇7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12例SCD患者, 男8例, 女4例, 年龄19~22岁2例, 23~50岁8例, 50岁以上2例。平均年龄 (42±4) 岁。既往有冠心病病史7例, 急性心梗8例, 脑出血1例;电击除颤, 10例, 药物除颤11例。高压氧仓治疗2例。

1.2 方法

1.2.1 立即心肺复苏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 其治疗原则大致相同。首先必须争分夺秒地建立有效氧合血液循环, 提高心排血量, 保障心, 脑, 肾等重要脏器的血供, 并积极治疗导致心脏骤停的原发病和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各种并发症。

(1) 一期复苏, 基础复苏 (BLS) , 此期的主要目标是采取有效措施, 建立有效氧合血液循环, 使心肌及全身重要脏器维持供血, 供氧, 以支持基础生命活动, 并为进一步的复苏创造条件。此期的关键是争分夺秒进行规范化的畅通气道, 人工呼吸, 人工循环3个步骤的操作。鉴于大多数心脏骤停者往往发生在医院外 (约占70%) 。因此必须就地, 就近立即组织抢救, 切忌观察等待或远距离转运, 以免耽误抢救时机。复苏开始越早, 存活率就越高。基于此期多在事件现场, 由目击者首先进行心肺复苏, 因此在广大群众中普及徒手心肺复苏方法, 建立心肺复苏队伍, 意义深远, 对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也至关重要。

(2) 二期复苏:二期复苏;即 (ALS) 此期一般在医院内。进一步支持生命活动, 恢复自主心跳。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 进一步实行决定性的诊疗措施。包括进一步明确诊断, 进一步维持有效的换气和人工循环, 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复苏药物的应用, 心电监护和心律失常治疗 (除颤) , 增加心排血量和维持血压。此期多在院内进行抢救。有机会应用辅助设备, 特殊技术和复苏器械, 施行各项复苏措施。

<1>:进一步明确诊断:首先迅速地进行心电监护和必要的血液动力学监测 (有条件者) , 尽可能明确引起心脏骤停的病因和心律失常类型, 以便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2>:进一步维持有效的换气和人工循环, 有条件者可利用面罩或气管插管供氧, 接人工球囊挤压或人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最好尽早采用气管插管以保证气道通畅以及提供高浓度的氧进入肺组织, 此为首要的复苏措施。但操作要熟练, 宜在30s内完成, 以免使按压, 换气暂停时间过长, 同时仍需坚持人工胸外按压。若备有自动心肺复苏器, 可以使用, 其可提供均匀, 持续的压力, 均等地按压和通气, 并减少心脏的损伤的肋骨骨折等并发症。

<3>: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目的是为了给予必要的药物和液体而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心脏骤停后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药物均不能凑效, 又因周围静脉塌陷, 静脉穿刺难于成功, 而在循环停顿情况下, 从肢端静脉注射药物, 难于汇入循环中心而发挥药效, 但此时上腔静脉的血液未停止, 故宜从上腔静脉如颈外静脉, 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给药。

<4>:药物的应用: (a) 给药途径:分为心内, 静脉及气管内给药3种途径。心内注射因可能引起气胸, 心肌损伤, 心包填塞等, 不宜作为首选, 只有在静脉通道和气管插管未能建立的情况下作为应急措施。目前认为首选静脉给药, 可避免上述缺点, 只要使用恰当, 完全能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其次是气管内给药 (限用肾上腺素, 利多卡因, 阿托品) , 其优点是不必通过缓慢的静脉血流并稀释, 药物注人后在小气管内暂时储存, 逐渐吸收和稀释, 但需要剂量比静脉给药量大2~2.5倍。

(b) 不常规使用心脏三联针, 四联针; (即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各1 mg。四联在三联基础上加阿托品1 mg) 。其理由是此几种药物均属拟交感药, 药物作用重复。若心腔内注射, 可引起心肌坏死或心内膜下出血, 心肌过度强烈收缩加剧心肌缺血, 也易引起所谓“石头心”。本组病例未进行心内注射。

(c) 肾上腺素;是目前公认的心肺复苏的首选药, 特别是特性可增加主动脉舒张压, 冠状动脉灌注压和外周血管阻力, 其可增强心肌收缩力与变时性效应的功能, 兴奋心脏传导系统, 可直接兴奋心脏高, 低位起搏点, 能扩张冠状动脉而增加心肌供氧, 其能使心跳停止的患者心脏复跳, 使细小的室颤波变为粗大的室颤波, 增加电击除颤的成功率, 故其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心脏骤停。常用量为1 mg静脉注射, 每隔3~5 min可重复1次。近年报道采用加倍递增剂量或每次用5~10 mg静脉注射, 而获得较好的心肺复苏成功率。

(d) 碳酸氢钠:心脏骤停后, 由于无氧代谢增加导致乳酸性和代谢性酸中毒, 加上呼吸停止后的呼吸性酸中毒, 使机体处于严重酸中毒状态, 可引起微血管痉挛, 心肌收缩无力, 室颤阈值降低, 加剧脑水肿。故应尽早静脉注射或快速静脉滴注NaHco3, 一般先静脉注射5%NaHco3100 ml, 以后200 ml静脉滴注, 总量不超过300 ml。

(e) 利多卡因:其具有降低心脏应激性, 对顽固性室颤和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常用量为50~100 mg, 缓慢静脉注射, 必要时每隔5~10 min重复1次, 凑效后改为静脉滴注维持, 一般每小时总量不超过400 mg。

(f) 电击除颤 (电复律) :非创伤性心跳骤停的原因是心室颤动, 对这些患者除颤时间的早晚是决定患者能否存活的关键[4]。本组的患者, 成功2例的经验就是对患者能够尽早除颤。室颤发生后每延迟电除颤1 min, 其病死率会增加7%~10%, 迟到10 min后, 除颤很难凑效。除颤的能量一般从200焦耳开始, 无效时增至300焦耳, 甚至360焦耳。如果一次电击无效, 可在1~3 min, 后再以同样或增大能量再次电击。洋地黄中毒患者如需电击除颤, 宜用低能量, 电击前最好用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

(3) 三期复苏:心脏复苏成功是心, 肺, 脑复苏的关键。心脏复苏成功后, 脑复苏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防止脑水肿, 阻断再灌注损伤脑细胞功能恢复是脑复苏重点[5]。头置冰帽, 渗透性利尿剂的应用, 提高了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 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后减少了氧自由基清除剂的消耗, 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 促进了缺氧的神经组织脑细胞临床的修复, 保护和改善了神经系统功能, 有效降低神经系统病残率。国内作者应用人工低温术和高压氧治疗, 配合一般支持疗法, 疗效甚佳, 措施越早越好。

2 结果

共对12例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 均实行心肺复苏, 电除颤10例, 药物除颤11例, 气管插管11例, 高压氧仓治疗2例, 院外复苏1例, 院内复苏11例, 死亡10例, 抢救成功2例, 脑死亡1例。

3 讨论

SCD 救治的关键:①院外的救治;②院内的救治;③各种并发症的防治, 特别是脑死亡的防治是至关重要的。

3.1 院外的救治

强调加强宣传和教育第一现场及家庭急救措施的重要性, SCD的患者复苏开始越早, 存活率就越高, 本组病例院外复苏 (CPR) 1例, 经过院内的后期治疗, 患者康复出院。

3.2 院内的救治

SCD发生时是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 其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室颤或室速) , 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较少见的为无脉性电活动, 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的突然中断, 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 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心脏骤停刚发生时脑中尚存少量含氧的血液, 可短暂刺激呼吸中枢, 出现呼吸断续呈叹息样或短促痉挛性呼吸, 随后停止。如经及时抢救可获存活, 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 (CPR) 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当患者意外发生意识丧失时, 首先要判断是否因心脏骤停引起的。如突发意识丧失, 伴大动脉搏动消失, 特别是心音消失, 呼吸停止, 是心脏骤停的主要诊断标准[6]。发现心脏骤停大多数伴有心律失常-心室颤动, 12组病例中1例进院前已经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及时送到我院, 为抢救成功赢得了时间。11例患者到达医院时, 8例患者为室颤, 及时的药物除颤, 同时配合电击除颤复律, 是最有效的方法。时间是治疗心肺复苏成功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每延迟除颤一分钟, 复苏的成功率下降7%~10%[7]。一旦心电监护显示心室颤动, 应立即用150~300焦耳能量进行直流电除颤, 并连续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 并同时给予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和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利多卡因, 胺碘酮等) , 在抢救过程中 (CPR) 期间, 准确快速匀速按压 (100次/min) , 确保胸壁充分回弹, 尽量缩短中断胸外按压时间, 1个 (CPR) 循环按压30次, 人工呼吸2次, 即30:2[8]。在抢救过程中, 避免过度通气, 高级气道建立后, 应不间断连续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应及时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保障氧气的供应, 为心脑复苏创造了有利条件。

3.3 并发症的防治

在 (CPR) 过程中, 一定注意各个脏器的功能, 防止 (CPR) 成功后脏器的衰竭。特别是脑衰竭, 脑死亡的发生。在抢救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防止脑水肿, 因脑乏氧脑缺血而引起脑细胞坏死, 所以阻断再灌注损伤进行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是脑复苏重点。

4 体会

①强调加强宣传和教育第一现场及家庭急救措施的重要性;②各级医务人员都要正确掌握急救技术知识;③抢救SCD心肺复苏需安照心血管急救指南流程进行;④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 胸外按压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⑤确保复苏后有效循环和呼吸维持, 正确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预防再次心脏骤停和治疗并发症;⑥脑复苏治疗, 高压氧治疗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有药有不可取代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张守荣, 尹传贵.新编冠心病防治.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00.

[2]齐志伟, 刘亚成, 徐军, 等.急诊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11, (5) :1608-1609.

[3]高扬, 同黎, 齐海妮.心脏性猝死院外急救探讨.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31) :7669.

[4]潘云莉, 刘忠剑.心脏颤动患者15例临床分析.中国临床研究, 2011, 10, -893-02.

[5]杨坤, 陈寿权, 李辛平.心肺复苏中脑损伤保护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国全科医学, 2010, (3) :331-333.

[6]刘卫红, 徐永春, 吕政.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心跳骤停20分钟复苏成功例报道.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0, (1) :16-54.

[7]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26.

2郑成功教学设计 篇8

不出所料,这样的盛况在慢慢瓦解,歌迷对于“张惠妹”和“阿密特”的文字游戏渐渐厌倦。2014年发行专辑《偏执面》时,这样的舆论困惑达到了顶峰——明明是一张以“张惠妹”为名的唱片,却杂糅了许多“阿密特式”的硬派风格,音乐品质确实不差,但名字的混乱与概念的影响,使整张唱片风格传统非传统,前卫非前卫,处境十分尴尬。前半张专辑神秘诡异,后半张又装满电子舞曲,直让人想问:这到底是属于哪边的唱片?

经过反复聆听与思考,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张惠妹经过第一次“阿密特”的自我突破,寻找到了新的自己,把握了新的音乐方向。而经过如此激烈的“化学变化”,从前经典的张惠妹,已经水到渠成进化为现在的样子。眼下的张惠妹并不是“阿密特的对立面”或“从前的主流歌手”,而是融合了阿密特之血液的“新张惠妹”。在这个2015年,张惠妹又以“阿密特”为概念发行新专辑,但这次大家心里都有了数——这不再是阿密特的第二张,而应该是张惠妹之《阿密特2》,两者主次分明,却又不可分割。这里的文字游戏依然有趣,但含义却清晰多了,意义也深刻多了。

比起2009年的《阿密特》,《阿密特2》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还原了张惠妹经典时代的高音唱法。第一部《阿密特》专辑为了追求另类的黑暗效果,将心力全放在如何表达作品的冷酷、新异上,几乎弃唱法、唱功于不顾,怀念《姊妹》《Bad Boy》的守旧派歌迷对它完全提不起兴趣。华语歌坛好不容易有一位能飙高音的女伶,却偏偏跑去玩什么“概念”,这种相对弱势的做法令他们无法容忍,但《阿密特2》终结了这样的困惑。它不但有《阿密特》的血雨腥风,又有20世纪90年代《Bad Boy》高亢、彻骨的深情。张惠妹确实绕了一个圈子,但她围绕这个圈子一边走,一边又把自己每一面的优势拉了回来,最终成就了这张《阿密特2》。这个拗口的故事也终于得到了圆满,也是歌迷都愿意看到的结果。

《阿密特2》中展示高音的作品有:《战之祭》《怪胎秀》《母系社会》,以及《血腥爱情故事》。而聆听这些高音时又会发觉,它们无一不是延续了“阿密特”式犀利怪诞的作品。《战之祭》中大量攻击性的和音令人发颤,《怪胎秀》挑战《美国恐怖故事》一般的诡秘猎奇,《母系社会》强烈抨击对女权的压迫与暴力,《血腥爱情故事》将情情爱爱的老调唱得惊悚而深沉——歌曲既有深度,又有卖相,市场答应,听众买账,都是周全而双赢的作品。当然,《阿密特2》还有一半力争曲风突破的歌曲——《牙买加的槟榔》有节奏强劲的黑人雷鬼风,《放了那个作品》融合了古典与电子的细密架构,《冲突得很》将英伦摇滚与合成器效果完美搭配,《难搞》在钢琴灰暗哀伤的氛围下延伸了编曲张力,《你想干什么》挑战肾上腺素浓烈的粗口电子摇滚,而陈珊妮包揽制作、慢热的主打歌《不睡》则以渐进式、多层次的画面感表现,赢在无微不至的密集细节。十首新歌、十种颜色、十个危险的故事,都展示了毫无停滞的自我进化。《阿密特2》的音乐已经超越了“阿密特”这一所谓概念的噱头与造化,成为了完成音乐使命的代表性作品,在这一刻,到底是张惠妹还是阿密特,终于不再重要了。

不过,我们依然能从中得到一点启发。只有“张惠妹”的确不行,但一味做“阿密特”更加不行;而对于歌迷来说,“张惠妹”最初打动我们的高音、给予我们的感动与记忆,是独一无二、无可模仿的。我们能在网上找到一万种另类的音乐,却只能找到一个打动心灵、陪伴寂寞夜晚、原始纯粹的张惠妹。《阿密特2》是完美的总集,是迄今为止最令人满足的篇章。其实想想,不论哪个决定,都是她自己努力去做的,她每一刻都为自己骄傲,也甘愿为自己的跌撞负责任。每一次,她都在寻找进步的方向。我们要如何去否认一个人证实自我的过程呢?说她失败,太不公平。但她真的没有在追求成功——因为我们的张惠妹,一直都是成功的啊。

回顾:张惠妹音乐的三次跳跃

1998年《牵手》:自缚蜕变

这一年恩师张雨生离去,张惠妹的音乐风格发生了微妙变化,就像一个唱着山歌的女孩,忽然走向了霓虹闪烁的摩登都市,不但外形、歌路都走向了成熟路线,还减弱了原住民直白、狂野的感情抒发方式。这样的改变也许太早,她还没有将淳朴的美丽颂尽,但长远看来,这又是主流歌手必经的成长之路。于是,《牵手》这张专辑就处在了一个微妙的过渡色泽中:既有原始风格的晕染,又有都市女人内心的凄苦表达。她没有在痛苦中畏首不前,亦没有彻底放弃已有的一切。

2007年《Star》:自由释放

这是“后张惠妹时代”的开山之作——与历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音乐精神上。她变得无畏无惧、超然豁达,不再纠结曾经的事业波折,将乐观的思想传达于音乐当中。经过这样的内在变化,一样风格的音乐就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感染力、影响力都有了质的不同。她开始支持同志群体,热爱新异的电子舞曲,如《维多利亚的秘密》《夏天的浪花》等作品的复古Disco风格,都为后来的快歌指引了新方向。《Star》以内在力量、前瞻性为存在价值,虽然没有市场的巅峰,但意义颇为深远。

2009年《阿密特》:自我分裂

如前文所述,2009年的《阿密特》是张惠妹为自我分裂而创作的唱片。在不变的基础上升华已经不够,曲风被限制了最大界限,本质的蜕变无从谈起,所以才需要一个可以不顾一切尝试各种出路的分身。“阿密特”的音乐也确实充满实验性、创新性,一个个前卫造型狂野不羁,只是缺少了一点感动与深沉。歌迷彻底体验到曾经的张惠妹所不能登造的境界,在那一年,一切确实都是崭新的。

上一篇:怎样教育不听话的孩子下一篇:商务礼仪的心得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