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与训练教学反思(精选12篇)
成功与训练教学反思 篇1
通过反思我总结出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设计要有针对性。
成功训练学科教学针对学生的成功人生所必须发展的素质而设计的,设计教学必须以适合学生发展目标、管理意识、时间管理意识、合作意识、感恩意识、学力、意志力、沟通技能、竞争和双赢意识等能力发展的多重方面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教学。
2、教师引导要适时适度。
教学中合理地教师引导,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分配活动时间,化解学生在活动中不必要的时间消耗,让教师的引导起到以点带面、抛砖引玉的功效,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体验。
3、创设情境体验探究。
事物的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感兴因素,只有让学生感到有兴趣、有欲望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探究实践事物发展的结果,自主获取成功的乐趣。
4、沟通与交流注意方式方法。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合理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来解决发现的问题,可以是小组之间相互沟通,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只要符合活动的`发展要求,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5、反思活动要有实效。
反思是为了促进活动更有效地开展,教师要结合活动进程情况,合理地引领学生反思,要让学生在反思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策略,为下一次的活动奠定基础,向成功的目标迈进。
其次,反思学生的活动。反思活动过程中学生发展如何,学生是否在创设的教学环节中提升能力,在教学中出现了哪些与教学设计发生冲突的事件,及时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总之,成功训练教学一定要抓住课的重、难点,认真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从学生的不同发展角度出发,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中动“脑”、动“嘴”、动“身”。
在积极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实践能力,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沟通交流、反思体会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就一定会使地方课程成功训练学科与时俱进,收到科学育人的实效。
成功与训练教学反思 篇2
1、中美篮球教学训练理论存在的不同
曾经中国也是世界篮球运动的先锋国家, 但是近年来, 由于理论实践上的差异, 我国的篮球运动能力每况愈下, 实力大幅度的下降, 而美国成为了现代篮球运动强国, NBA赛事中聚集了众多的篮球运动强将, 在世界篮球赛事上都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总的来说这与平时的篮球训练理论方面存在着很大的联系, 中美篮球教学训练理论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篮球训练理论文献的撰写者不同。
从理论撰写者的实践水平来看, 美国篮球理论文献的撰写者都有一个共性, 就是他们大多都具有着多年的篮球教学经验和训练经验, 同时还“身经百战”, 具有着丰富的篮球实战经验, 众多作者撰写的理论素材以他们的切身经历为蓝本, 这使编撰出的书籍能够得到普遍的赞同。如美国现在还在畅行的《实用现代篮球》一书, 它是美国著名的传奇教练约翰·伍登撰写的, 他在NCAA篮球联赛中曾多次打破世纪记录, 而这是近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 还有现在的赫伯·布朗的《论篮球防守》, 他曾担任NBA波特兰开拓者和活塞对助理教练等等。而我国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主要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著名教练和篮球工作者所撰写的, 如刘天锡的《最新篮球运动》、陈文彬的《篮球技术、战术运用》等等, 而自70年代以来, 尤其是近10年的时间, 我国虽然也涌现出了一批著作, 但这些作者大多是体育学院的教师, 极少是篮球队的教练员所写, 体育教师在教学上具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在缺乏实战的经验, 所以所撰写的教材多是从单一、微观的课题入手, 缺乏对我国篮球运动训练的指导实效, 这反映了我国的篮球理论有脱离实践的弊病。
1.2、对篮球运动的理念理解存在不同。
理念不仅正在篮球运动中常常被人提起, 而且在其他的体育竞技项目中也多次出现, 像是比赛理念、管理理念及训练理念等等, 所谓理念就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在理性领域内的概念认识, 篮球理论中也会涉及到很多的理念问题。在美国, 篮球教练员或教师的篮球哲学主要包括了篮球的教育作用、队员的训练态度及获胜信心和如何组建篮球队等方面, 教育是美国教练员的首要考虑因素。而在中国, 每一时期篮球教练员的训练理念都是不同的, 50年代是“积极、主动、快速”, 60年代是“三从一大”的训练指导思想, 到了八九十年代就发展成为了“积极主动、勇猛顽强、快速灵活、全面准确”及“打好基础、强化体能, 全面、创新, 百花齐放”的训练指导思想。可以说我们的理念方向一直是正确的, 但是在比赛训练的实际中确往往有让人抓不住边际的感觉, 这主要就在于我们缺乏对训练动机的正确把握, 将利益放在了首要的位置, 采用过度训练的方式对青少年过早的进行专项训练, 影响了他们成年后的进一步发展的潜能, 因此我们必须要正确的进行把握。
1.3、篮球教材的写作风格和内容层次存在不同。
中美篮球教材在编写的风格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美国的教材更加注重形式, 讲求多样性和灵活性,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 简练明了的表达需要表达的内容, 具有着很强的逻辑性, 而国内的大多数教材多偏重于对学科知识的系统阐释, 教材的编写拘于主流思想, 形式单一遵循固定的形式, 缺乏鲜明的灵活性, 也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因此翻开国内的教材总会让人有种千篇一律的感觉, 失去了理论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而从教材的内容层次上来看, 国内的教材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国内的篮球教材的内容大多是大而全, 虽然讲究循序渐进、条理清晰, 但是却存在着详略不当、实践结合较少的缺陷, 这使学员对战略战术及运动技术的理解与实际的比赛产生脱节, 导致实践与理论无法达到真正的统一。
2、正确理解篮球理论对对教学训练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篮球教材一般是将教学理论与训练理论分之而讲的, 但这种教学方式明显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缺陷在里面, 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对实际的比赛造成很重的影响,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正确的理解篮球训练理论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训练:
篮球训练理论与教学实际是密不可分的也是不应该分开的, 他们二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曾对我国篮球界的几位前辈进行了访谈, 他们一致认为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导致我国篮球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2006年全国高级篮球教练员的培训班上, 韩国的著名教练方烈先生也就这一问题给出明确的回答, 他肯定了教学与训练是一本同源的两项任务, 这二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分, 都是为促进篮球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我们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坚决不能将教学与训练进行完全的分离, 毕竟篮球活动是一项具有着重要实践性的运动项目, 它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训练, 没有人可以仅仅通过几本书、几个理论就学会了如何打篮球, 我们必须要加强实践, 要将篮球的技术战术教学与实际训练进行有效的整合。
3、新时期促进我国篮球教学训练理论发展的有效途径
3.1、加强训练理论教材的编写, 提高教材的水平
训练理论教材与实际的脱节是妨碍我国篮球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今后的编写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对理论教材编写的监督, 不断的采纳美国等国家的先进理论知识, 丰富完善我国现有的训练理论, 使其与训练实际紧密的相联系, 从而真正的成为训练的指导思想。
3.2、强化训练理论应用,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便准, 训练理论的好与坏都要通过具体的训练实际来进行检验, 我们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将训练的理论知识与训练的实际进行有效的联系, 按照训练理论的指导进行训练, 提高整体队伍的训练素质, 从而通过实践的需求不断的完善我们已有的理论知识, 大大的促进我国篮球训练理论的进步。
3.3、注重人才培养, 建立优秀的理论撰写队伍
理论撰写的水平也是影响训练效果的重要的因素, 我们在平时就要注重这一方面人才的培养, 不断要训练学员的战术技巧, 还要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 让他们将自我的比赛训练经历进行有效的整理总结, 从而使形成的最总理论更加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 能够真正的对训练事项起到促进作用。
4、结语
没有对比就不会有提高, 通过与美国篮球训练理论的综观对比, 我们知道了我国的篮球理论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我们要向在世界篮球界中崛起, 就必须要进行改革, 将篮球教学的理论与训练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 不断的优化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先进训练理论, 以为训练实践提供有效的思想战术指导, 从而大大地促进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卫东, 宋君毅, 李明达, 张成龙.中美篮球教学、训练理论对比与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 05.
[2]李治.浅析美国篮球的成功因素及对中国篮球的影响[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8, 09.
[3]马金凤, 师永斌.中美篮球著作中接球技术分析的比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 01.
成功与训练教学反思 篇3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师教育中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日益受到重视,并正从多方面探索新的途径。在我国,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虽然还未形成系统,但在教学法课中一直把这项工作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录音机、录像机等现代教学设备运用于教学之后,探索利用电教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改的突破口,其中微格教学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电化教学辅助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运用微格教学有效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水平的可行性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始创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它的基本思想是把教师的工作当成一种职业,强调教师同医生、律师等一样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训练才能获得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微格教学对传统的模拟教学进行了技术上、方式上和理论上的改革。在技术上利用现代视听技术于模拟教学,让模拟教学主体同时成为教学的客观评价者;在方式上把学科课堂教学的综合技能分解成无数单项技能的“格”进行更扎实具体的训练;在理论上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对教学技能训练进行有效控制,运用还原论将复杂的教学技能还原为单项技能,分项达标后又实施系统化综合,从而形成整体的教学技能。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教学的科学和艺术是建立在教师具有广博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基础之上的。一个教师如果只有广博的知识而没有过硬的教学技能,也就谈不上教学的艺术,更不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技能的研究已成为热门话题。
盖奇(美国)在微格教学的研究中就曾经指出:“教学研究的全盘宏观方法已遭失败,因而教育家应采用科学家剖析微分子的方法来作为理解复杂现象的手段。”
过去,由于传统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手段的局限,高等师范院校对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始终是薄弱环节,微格教学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三一教学模式”,即仅凭一根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开展教学活动,尤其是音像摄录设备的运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
作为一种教学训练方式,微格教学为师范生的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包头师范学院作为内蒙古西北部的一所本科师范院校,它承担着为西部培养合格教师的重任,如何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提高师范生专业教学技能,一直是我校探索教改的课题。为此,近年来,学校建立了微格教室,并配置了相应的教学录像软件,这对学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物质条件。因此,笔者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设备,在语文教学法课中开展微格教学的研究和尝试。实践证明,微格教学方式的引入,带来了师范生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普遍提高。
二、微格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的实践
微格教学一般遵循“理论——实践——评价”的训练模式,笔者在实践中,参照斯坦福大学的训练方式,并依据语文教学的特点,确立了自己的微格教学模式如下:
第一阶段: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微格训练前的准备:
1.相关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任何教学行为都是教师教学理念支配下的产物。微格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培训的实践活动。因此,训练前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至关重要,否则缺少理论指导的实践会走弯路。实践前的理论知识储备有:教学目标的分类,教材分析,课堂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课堂教学观察的方法及教学评价,《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
2.确定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微格
微格教学把复杂的综合的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进行科学分格,使各格技能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把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分解成若干具体的“格”,它包括:①导入技能;②讲解技能;③提问技能;④板书技能;⑤朗读技能;⑥演示技能;⑦反馈技能;⑧结束技能;⑨调控技能;⑩辅导技能。然后对每一格进行逐项训练,降低难度,讲求收效。每次只训练1-2格技能,多次训练后实现总的学科技能训练目标。
3.编制微格训练计划
微格训练的计划性很强,可以分层次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10个微格中,第①、②、③、④、⑤、⑧格是基础教学技能,称为“前置格”,必须放在前边训练,另外4格属提高性教学技能, 称为“后置格”,可放在后边训练。
第二阶段: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微格训练的尝试。
在掌握语文教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展开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微格实践,具体操作如下:
1.明确微格训练的目标。明确所训练的“格”以及这个“格”在语文教学技能系统中的地位和功用。
2.提供示范。教师可利用文字材料、录像或实际角色的扮演的方法对所要训练的技能进行示范,给学生树立样板。
3.微格备课。微格教学必须预先编制微格教案,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在5-10分钟之内。
4.微格试讲,同步录像。学生模拟教师角色进行试讲;操作人员可同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行为进行实况录像,以便能及时准确地进行反馈。
第三阶段: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微格实践后的评价与反馈。
能否对被培训者的角色扮演过程给予准确,及时的反馈和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被培训者通过微格教学能否得到提高的关键。这一阶段的教学包括如下环节:
1.重放录像。被培训者亲眼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与事先的设计相对照找出不足。
2.自我与他人一起来评价实践过程。总结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努力的方向。
3.结束和修改教案。本次教学技能训练如顺利达到训练目的,则此微格训练结束;如未达到要求,被培训者可根据自我分析和他人的讨论评价中所指出的问题修改教案,再次训练,直到达到训练目的为止。
三、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微格教学实践后的收获与反思
现代视听技术的发明,带来了人们处理传播信息方式的变革,与此同时,现代视听技术可以作为一个教育工具使用的思想也随之产生,其中微格教学就是这种先进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媒体、教学模式的樊篱,有效地实现了个别化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具体表现如下:
1.目的明确,可操作性强
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指出:“设计者开始任何教学、设计之前必须能回答的问题是:‘经过教学之后,学习者将能做那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或者‘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很显然,这里“必须能回答的问题”,就是指教学目标。微格教学的教学目标要求用行为目标来表述,明确具体,能较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再加上,由于所用时间短和教学内容少,每次只集中训练某一教学技能,训练目标很明确。同时,练习的环境条件容易控制,为培训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经过微格的技能训练,每项教学技能的掌握相对以前的训练扎实熟练。
2.反馈及时,便于自省
在微格课上,被培训者讲授方式和交流方式的优劣,一般由学生的反应可直接观察到。为了使被培训者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当微格课完成后,及时组织讨论和评价,指导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意见能现场获知,反馈明确具体。而且,通过重放录像,被培训者可以亲眼观察到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与事先的设计相对照,找出不足,而且,录像带的放映可使用暂停、慢放、重放、特写等方法,可把讲课者所有的缺点暴露无疑,这种方法所产生的强烈刺激,被培训者看后印象深刻,对缺点的改正会更强烈,更快速。
3.有利改进,便于创新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教育是知识传播和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摇篮。最好的教育必须是有利于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微格教学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发挥创新能力的平台。
微格教学中,被培训者根据观看录像的自我分析和听取讨论的建议,集思广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重新修改自己的教学程序和策略;或另辟新的途径,进行新的实践,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某种教学技能的应用会逐渐趋于完善。因此,微格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创新教学的机会。
通过几轮的实践,我们感觉到:微格教学的引入,确实给沉闷的教学法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很好地实现了知与行的良好统一。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反思微格教学实践过程,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于今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
1.要树立把具体的“微格”进行有效整合的意识
微格教学要求在理论上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对教学技能进行有效控制,运用还原论将复杂的教学技能还原为单向技能,分项达标后又实施系统化综合。而目前,微格教学中过多的注意单一“格”的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将多种“格”进行科学整合的能力训练。实际上,一节语文课,需要教师多种教学技能的综合运用。因此,对微格进行整合的能力,才是微格教学最终的归宿。
2.要完善微格教学的评估标准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家泰勒就曾指出:“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克龙巴赫(美国)认为“评价能完成的最大贡献是确定教程需要改进的地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下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这种评价观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评价的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
微格教学在科学地解决了教师专业技能的微格分解之后,又以目前先进的方式,解决了教学过程的全面反馈问题。通过对模拟课堂的超前反馈,同步实录的适时反馈,观察录像后的后续反馈,使得师生能及时获得直观的、生动的、完备的反馈资料,并对每一教学细节进行反复的检查、分析,这样,不论是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来看,还是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来说,微格教学中的反馈机制都在客观上提供了很好的评估条件。
但是,在现实的微格教学中,虽有着完备的反馈机制,但大多落实不到位,以致流于形式,为微格而微格。其主要表现为:或者只重视外部反馈,不注意内部反馈;或者只重视结果的评价,忽略对训练过程的分析。这样的教学,虽使用了现代化媒体,然而由于保证微格教学顺利进行的反馈机制没有真的落到实处,因而不仅不会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会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3.正确处理微格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定位问题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强调师生平等交往、平等对话,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于平等对话,定位于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对话,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师生平等交往的教学行为,这种交往具有互动性和互惠性,师生平等交流,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人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某种意义上,这又要由老师来帮助完成。
微格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学生做主角进行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现代教学媒体本身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能独立地传递教育内容,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有人认为,微格教学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也能发挥其主体作用。事实上,现代化教学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教师的部分活动,但不能替代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调控作用。相反,微格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活动控制的要求更高。如果教师放弃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控制,必然会导致教学活动的失控,更不用说学生主体的发挥了。实践证明:在微格教学中,要想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依靠教师的指导。所以,教师在整个微格教学中,只有事先周密组织,其间严格控制,并随时进行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才能使学生在微格教学有限的时空中自主、充分地进行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展现,从而发挥其主体作用。
四、结论
总之,在语文教学法课中引入微格教学对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科学训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为解决高等师范院校“教学理论下不来,教学实践上不去”的问题,提供了合理而有效的中介,因而,它对于推动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现代化工程,必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魏传献.语文教学概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2]秦训刚,晏渝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郭友等.教师教学技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成功与不足 篇4
1、通过多种形式读文,理解重点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能说出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小组合作、品味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从细节描写中感受母亲浓烈而深沉的爱子之情。
3、联系生活,思考我们要怎样“好好儿活”。
我根据学习目标,预设了四个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2、整体感知。(学习字词、了解内容)
3、赏析句子、解读亲情――“好好儿活”
4、感悟课文、思考人生――“好好儿活”
整体上,我完成了学习目标。现在我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反思我这节课的教学:
一、成功之举
1、就是作者材料的引入,我并不是在整体感知时一股脑儿的把作者介绍完了事。而是在两处插入。一是抓住文眼“好好儿活”这句话后,出示史铁生不幸的遭遇。让学生结合他悲惨的遭遇去理解文章中作者当时的心情――暴怒无常。二是在结尾,出示他取得的成就,来理解他明白了母亲的话,自己“好好儿活”。两处材料的引入,让学生有助于理解“好好儿活”的含义。
2、我在抓住核心“好好儿活”这句之后,通过几个渐进的问题来研读课文:
当时“我”好好儿活了吗?
母亲活的好吗?母亲如何对待病中的“我”?
一个人究竟应该怎样“好好儿活”?
二、教学机智(课堂生成吧)
在理解最后一段话时,我让学生先读,看看能想到什么,学生说到作者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提问:“我为什么现在懂得了母亲的话?我是怎么懂得的?”我引导学生再读此段联系前句体会,有了效果。主要是有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参与发言,我立刻请他起来,他说:“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都能开得那么绚烂,母亲也想让儿子知道我们人也多种多样,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我听他说到这,我马上提出表扬:“说实话我都没想到这儿,说得太好了。”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三、败笔之处
通过对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描写来刻画形象的。我引导学生体会“扑”“抓”“忍”动作背后母亲的心情,让学生感受到母亲对作者那种深沉的爱。抓住“央求”“喜出望外”“高兴”“敏感”等词语,让学生反复品读,分析母亲心情变化的原因。分析之后我指导学生读时。我没读好,但也感到学生读的不是太到位。
五年级成功训练教学计划 篇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萌芽阶段、动手能力有待培养,也是小学生人格素质的养成阶段。对于和同学们团结合作认识的还不够,有一小部分学生团结协、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这就需要我们从学生的基本特点出发,通过小组的团结协作等活动,对学生的思维智力,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性格的养成等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教材共十五个单元,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团结协作的意义与重要性,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集体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懂得理解和信任的作用。成功训练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自我的活动中进行人格塑造,性格的培养,以及多种综合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引发学生换位思考,能够理解和信任他人,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活动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团结协作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地方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记录表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学校的认识和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1.重视自我认知、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良好思维学习习惯和综合素质的养成,科学学习方法的选择。
2.了解集体学习生活中的规则,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我们成功了》教学反思 篇6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胜出后,历史的瞬间成了欢乐的永恒,中国人终于圆了一个世纪的奥运梦。作家肖复兴也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及激动,写了这篇《向往奥运》,全文表达作者申奥成功后的兴奋与激动,也表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文章语言晓畅,情感真挚,耐人寻味,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操和爱国教育的好教材。
2001年夏天的那个夜晚对于十几亿华夏儿女来说是一个沸腾的夜晚。电视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着‚我们成功了‛这句话,我们的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着自豪感和成功感。而对于2001年还就读幼儿园的孩子们说,也许早就没有印象了,更不用说那种深刻的感悟了。对于‚申奥‛,孩子们究竟了解多少,对于课文中的‚激动‛,孩子们能从心底感受到吗?毕竟,申奥的艰辛,申奥的曾经失败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还仅仅是一个会读的词和句子。对于奥运会,五环旗,或许孩子们还能联想到冠军,奖牌,而对于申奥,那可真是陌生啊。而对于申奥背景的了解,关系到孩子们能否匆匆文本中真正的感悟。
一、抓住重点字词,鼓励发现
就像我想到的一样,尽管请学生事先预习了课文,查找有关的资料。在课堂上还是没有一个孩子能说清楚‚申奥‛,看着他们迷茫的眼睛,我庆幸,我做足了准备。就从文本的字词出发,鼓励孩子们探究文本,发现问题。出示‚2001年的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了‛。请孩子们找出关键词‚申办‛,既学习了生字‚申‛又引出‚申请‛这个词,‚申请’是孩子们已有的积累的词汇,比如‚我申请假如少先队‛,‚我申请免考语文‛,这样充分挖掘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去体会,理解词语的意思,真是一个捷径啊。知道了‚申‛的含义,下面就好办多了。‚申办‛就是申请举办,聪明的孩子都为自己的正确见解感到兴奋。老师在不失时机地讲一讲申奥的经历以及申奥的结果,对于理解文本,理解后面的好词好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师备教材的时候,除了充分挖掘那些关键字词,好字词的同时,还应该不忘记备好‚学生‛这本教材,挖掘课文中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的,或理解不到位的词语。
二、变换朗读方式,深层品味
巧用音乐课中的音乐演唱形式,在适当的时机,过渡到朗读形式的多样化,对于深层品味文本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文中第2段有这样一句话:‚人们挥舞着国旗,在欢庆的锣鼓声中一遍遍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
京!’‘祖国万岁!’‛通常的处理是抓一抓‚挥舞‛这个词,请同学们激动地大声地朗读‚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仅仅这样够吗?天安门前聚集着几十万群众。如何让孩子们进入情境,体会到当时群众们那种近乎疯狂地庆祝盛况呢。看到‚一遍遍‛,我灵机一动,可以让孩子们多读几遍,充分朗读,在演唱形式中的‚一领众和‛何不把它变为朗诵形式呢?他可以让孩子们深切地体会到当时热闹的情形,对于领会后面的‚人如海,歌如潮‛以及‚几十万群众‛的句子所描绘的真实情况。确实,在课堂中,起伏的含口号,‚一领众和‛的朗诵形式令孩子们激情高昂,一遍遍地朗读再现,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这时,再顺势问一问我们班有几个人,孩子们答道‚30人‛,那么天安门广场呢?‚几十万群众‛,孩子们懂了,那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那是多么欢欣雀跃的时刻啊!就在这朗诵中,孩子们进入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进入了2001年的那个夜晚。我相信,现在,那个夜晚也属于学过这篇课文的孩子们。
三、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内化
在课堂中,我们把学生看作是独立的阅读个体,鼓励他们主动地阅读,积极地思考,尽情地展示,感悟真情,感悟文化,使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感受。文中有这样一句‚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启发孩子们从对应的画面,‚任‛激动的
泪水尽情流淌的深刻含义。有的孩子说:‚任就是让的意思,让泪水自动地流下来,不停地流。‛‚是啊,这跟平时的流眼泪一样吗?‛‚不一样,这是激动的泪水,是高兴的泪水‛‚不一样,平常流点眼泪就不好意思了,这时候,太激动了,流了眼泪还是再流。‛‚对啊,平常我们说有泪不轻弹,而在这非同一般的时刻,我们是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为什么呢?这激动里包含着什么?‛‚包含着希望‛‚包含着喜悦‛‚包含着信心‛‚包含着幸福‛‚是啊,也包含着艰辛啊,正是我们不断地努力,始终坚持,才盼来这成功的时刻。
(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假如你那时也在天安门广场,你会激动地做些什么?你会以什么来庆祝呢?‛(写话:我们成功了,我激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候的写话练习无疑使学生们的思维更活跃了,他们写下了心中的所想,把对课文的理解内化为心灵深处的语言,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融入作者的真情实感之中。有的小朋友写道:我激动地一蹦老高;我激动地手舞足蹈;我激动地大声喊叫;我激动地跟着一起欢呼;我激动地敲起锣,打起鼓…… 读心中所读,想心中所想,写心中所写,这是我们希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做到的。却需要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多维
课前反思,成功教学的序幕 篇7
一、课前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不能仅满足于“顾后”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所以, 随着新课改的步步深入, 课前反思越来越彰显其作用。
1. 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 只有非常重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 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前进行反思, 充分了解并关注学生已有的新知识的切入点, 使教学在可预见性的前提下, 向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向去发展。课前反思, 可加强备课的预见性。如果没有教师在课前对自己教学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的话, 我们就不能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充分预设, 课堂教学就如同空中楼阁, 好看但不中用, 对学生对教师都没有益处, 最终要轰然倒塌。可见、课前反思具有前瞻性, 使我们的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并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新的建构, 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
2. 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波斯那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学反思犹如一位向导, 带领我们从经验迷宫走向智慧殿堂。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 而不是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 不将经验升华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那么, 这些经验水远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3. 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
教师养成课前反思意识, 形成课前反思习惯, 不断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本身就是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自己负责的表现。这样的教师总是兢兢业业,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要求。它有助于教师形成爱岗敬业、虚心好学、严格要求自我、追求完美等优良职业品质, 从而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师德, 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前反思的内容
课前反思, 包括对课程教学计划安排, 教材内容取舍、补充与延伸, 教学策略选择, 对教学重难点思考, 内容组织, 过程设计教学方法确定, 媒体的使用, 学生参与预测, 教学效果初评, 等等。下面我就其中的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做法。
1. 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和完善。
反思自己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 有没有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目标三个维度来思考。
例如一开始我制定《我爱我家》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能力目标:学生列举自己的家庭生活经历说明父母履行对子女的教育抚养义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会珍惜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备好课后我再度审视这一目标, 反思农村孩子的家庭特点, 认真反思后觉得这样的设计不能体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 觉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现不具体。于是, 我对目标进行了认真修改, 修改后我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百分之百的学生知道说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能够说出父母对子女的义务。能力目标:百分之百的学生能够通过小时候父母家庭奉献的事例, 感知父母对我们的爱, 说明父母履行了对子女的教育抚养义务, 并且能够从中感受家庭亲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从心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庭, 热爱父母, 珍惜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交流, 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决心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而这一目标的更改就是课前反思的结果。通过课前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的分析结合农村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现状才最终形成了我的教学目标。
2、反思自己在备课中对教材资源的把握、提炼和整合是否恰当, 问题情境设计是否典型, 具有层次性。
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果做不到用教材去教, 课堂上则会出现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 学科特有的价值得不到充分挖掘。仔细研读教材, 透彻理解教材, 学会整合教材资源, 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我知我师我爱我师》的备课中, 我一开始对“对老师的访谈”、“我爱我的老师”的讨论, “夸夸我们的老师”三个活动是分开来设计的, 后来发现这种设计使课堂教学太松散, 太浪费时间了。于是我对教材内容又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思考。觉得这三个活动之间是延伸关系的, 它们之间具有紧密地联系, 这是一个从知到情到行的学习体验过程。可以将三个活动设计成主题活动, 分步进行。第一步, 引导学生课前分小组开展对教师的访谈活动, 第二步, 课堂上, 各小组汇报访谈结果, 夸夸我们的老师, 畅谈教师对于我们成长的意义, 第三步, 课后, 组织学生开展尊师行动。经过修改后的主题活动, 更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 也节省了时间, 后来的课堂教学证明这样做有助于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3. 反思学生主体性有没有实现, 教学设计能否体现教学主体的丰富多彩的个性差异。
这是我们反思的重点和难点。因此, 我们在教学设计时, 应立足于在经验、教训和教学理念、策略、条件, 以及学生、班级的基础之上反思。设计教学方案时, 还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本课与上节课的联系多大?”“是否与学生的兴趣与生活实际相适应”, “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得到健康地发展”, 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 只有非常重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 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徐学华, 宋广文:《论反思性教学的条件》,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6 (12)
初中英语听力训练教学反思 篇8
1.音标教学是听力教学的基础
只有先学会音标,才能产生基本的语感。有了基本的语感,听力才有了可靠的基础。关于音标,不同的教师对音标的学习时机看法不同。笔者认为在七年级上学期逐步渗透音标教学更为合理。因为经过小学六年的英语学习之后,每个学生各自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与方式,这时增加音标的教学,以进一步提高他们自学英语的能力,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此外,音标教学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利用音标自学单词,从学到用必须有一定的过程,所以不要急着在两三节课里专门进行音标教学,笔者比较赞成利用渗透教学,每节课学习七八个音标,一个月内逐渐地让学生认识大部分的音标。接下来主要是反复练习利用音标拼读单词,在每个模块学习新单词之前,都要让学生自己先尝试拼读单词音标,一开始可能很困难,不过熟能生巧,学生在之后的英语学习中,会越来越熟练。掌握了音标,语感有了,听力也就有了基础。
2.单词的掌握是听力学习的关键
对于提高听力来说,单词的熟练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把单词、读音、汉语意思三项串联起来,一般遵循三步走的步骤:(1)跟读。让学生学会自己根据音标拼读单词,做到看到单词,读音就能够脱口而出。(2)记住汉语意思。教师报中文解释,学生读出英文单词;反之教师读英语,学生报汉语解释。在课堂句型操练中,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单词的读音和中文意思的联合掌握及运用。(3)最后反复串连单词拼读、读音、汉语意思,教师快速读每一个英语单词,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下单词,最后为单词注汉语意思,看谁记得最快、最全、最正确。
值得注意的是,在初学阶段,教师对单词识记的听写检查方面,最好是能因生而异,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掌握新学习方法的速度不同,只要有进步,教师就要多鼓励,少批评。
3.听力教学
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日积月累。
(1)平时熏陶。教师课堂上尽量用英语授课,加强听说教学的力度,彻底改变用汉语翻译的教学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尽量用英语表达思想、展开讨论、传递信息、回答问题,从而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英语语言环境。
(2)课堂听力练习。利用录音磁带开展听力训练教学。提前将听力材料抄在后面的黑板上,让学生翻译预习。在听力训练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为学生设计适当的任务要求,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上通过跟读、听写、听述、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多层听力训练。
(3)补充课外听力材料。除了课本的听力训练外,笔者还大量补充课外听力材料。在听力训练的选材上,选择诸如《英语听力入门》(Step by step)《新概念英语》《走遍美国》等课外材料,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早发一份听力材料,让学生进行预习。在大课间时,每天用十分钟组织学生集体听课外材料,并且当时就对答案。学生在得到充分的听力训练的同时,也对本阶段所学词汇、语言知识、语法等内容做了很好的复习。
值得注意的是,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切忌内容太难,这样学生会不感兴趣,应选择内容浅显、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资料,其中影视节目、英文歌曲为最佳。
二、听力测试教学反思
各级各类的英语考试都有听力测试内容,分值约为30分,学生因此倍加看重听力测试。笔者认为,与其说学生看重听力测试,不如说学生看重的是听力测试的分值。教师可针对学生的这种重视程度,将听力测试内容作为精听内容,以弥补目前专门供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使用的材料不足的缺陷。
1.适当讲解
对每一套听力题的讲解,一定要边放录音边进行。先把整套听力题听一遍,然后倒回来再放音讲解。放音讲解时一定要求学生逐字逐句重复。如遇到较长的句子,可在意群或从句处“暂停”,待学生重复完前半句后再放后半句,让学生再跟着重复。可采取学生单独重复,两人对话重复,甚至小组、全班重复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看谁,看哪个组重复得更清晰、准确、完整。当遇到听不清的词语或较难懂的句子时,可多放几遍录音,甚至写在黑板上适当讲解,直到学生完全明白为止。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答案的选择上,应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录音内容上,心里跟着录音重复默念。虽然只放一遍,但此时学生已是心领神会,眼睛看着答案加深印象。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教师形成性评价中逐渐培养起学习英语的兴趣,自信心也相应提高。
2.教给学生听力测试的答题技巧
学生听力测试成绩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和答题技巧有关。涉及数字、时间、人物区别的听力测试,要记录这些最重要的信息,一句话的问题往往是关键词最重要(what、when、who、where等)。另外,先阅读答案,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答题技巧。试卷发下来后,快速将所有听力答案看一遍,做到放录音时有的放矢,有备而“听”。答案选错了,也不要费时费力地擦了重写,这样往往错过下一句的听力内容。直接划掉选错的答案,在前面写上正确的,全做完之后再一起整理。无论发生什么,做题的速度一定要跟上放音速度,这样才不至于丢题、漏题,不能为了写一个答案、一个单词而漏掉了后面的两道或三道题。
《郑成功》教学反思 篇9
《郑成功》这篇课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课文的最后一小节——“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部分内容中的“收复台湾、建设台湾”就点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以此为线索组织教学,条理就显得十分清楚。在学生弄清文章结构之后,引导学生阅读2至6自然段,思考两个大问题: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在处理第一个问题时,学生通过自读,很快就能找到郑成功说的那段慷慨激昂的话语,以及台湾人民受荷兰侵略者残酷奴役那部分。针对文中的这些语句来引导学生感悟体会,第一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处理第二个问题时,围绕“在郑成功收复台湾那部分描写中,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这个问题来展开,学生阅读时概括得比较到位。而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在战斗胜利后,作为郑军官兵,你的心情如何?作为台湾当地的老百姓,你最想对郑军官兵说些什么?感觉这一环节处理得还是比较合理,学生的发言也很积极,思维得到了拓展。
在学习”建设台湾”这一部分时,我以学生自读感悟为主,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郑成功是如何建设台湾的,主要做了哪些事,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相关的语句。
《我们成功了》教学反思 篇10
1、课前,我先寻找了一段北京申奥时的视频,边观看边讲解,孩子们对于北京申奥成功的背景和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申奥的意义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2、本文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字字句句浸透着、流动着作者的爱国情、自豪感。在教学中,我逐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感情朗读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
3、播放奥运会开闭模式及精彩的比赛画面,让学生重温奥运会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幕,再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
漫谈《成功训练》课程 篇11
关键词:小学:成功训练:课程见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03-01
引言
成功是人生追求的一个结果,而“训练”则是追求这个果子中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教育者要发挥好一个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行列之中。在活动、游戏中为小学生们营造出和谐宽松的氛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的心理上带来一定的安全感。在训练当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不要急于批评,要多用鼓励、激励的语言激发孩子们积极自主学习,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此外,也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宽容他们的误见,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提出不同的看法。
一、行为有所规范
一节成功的训练课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奋斗的目标,当目标明确后,在展开行为训练,能够取得可喜的效果。例如,在探讨《照镜子》一课时,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矫正或者预防学生一些初期的攻击性行为。上课后让学生反思体验时,有过这样行为的学生则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说出原因,很多学生则说那时候还没学过这个单元,以后会改正,以后遇到其他同学这样做时,我会劝他们不要这样做。在探讨《模仿大转盘》第一单元时,也能让学生及时明白用一个手指指向别人是一种不礼貌的粗野行为。在分析《师生换位》的内容时,让学生真正去体验老师工作的辛苦,这样,他们会努力做一名好学生……,这样的教学也会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时远离桎梏与苦恼,多一些自由和自信。
二、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和团结友爱教育
成功训练课很多单元教学中,有很多游戏都需要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的。比如,五年级的“渡河”“组合”、六年级的“破案”“青蛙跳”等游戏。集体主义教育理念始终贯穿其中,这样的教育理念有助于让学生学会如何合作。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众志成城方可铸造辉煌!由此可见,团结友爱教育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契机,教育每一位学生都要团结,团结的力量是伟大的,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才能帮助集体共同进步。举个例子,在“专家会诊”教学中,让学生互相帮助找各自的缺点,然后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同时也要教育学生评价别人时态度要诚恳、全面,要尽可能地用别人能接受的语言去评价。在实践中,经常渗透这样的教育,肯定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使学生个体和团体都能取得进步。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让他们都能愉快地学习,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好习惯
要让学生知道我国历来都是礼仪之邦,我们有义务发扬讲文明、懂礼貌的光荣传统,要严格杜绝骂人、打架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要讲文明、懂礼仪。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遵循着育人规律。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这个阶段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阶段。
在抓学生行为规范的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再让学生养成好习惯时,教师也要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养成教育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每一位孩子。比如,教师一进教室就捡废纸,清扫垃圾,再和学生交谈时使用文明用语,主动帮助别人解疑答难等。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受到感染,逐渐养成好的习惯。
四、将成功心理训练巧妙地贯穿到学生工作中
塑造学生成功心理的具体环节则是学生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学生要能够正确看待自己、认识自身,要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要知晓自身的长处所在。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多鼓励、多表扬、多建议为主,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犯错误并不可怕,要及时克服怕犯错误的心理才是最重要的。教师也要多给学生提供能够实现自我目标、挑战自我成功的平台、机会,在公开场合表扬所有同学都比较优秀,交给学生的任务要确信他们能够按要求出色地完成。在训练的过程中,要科学管理,授权要彻底。比如,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多鼓励学生主动发言。主动发言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以及挑战自我的机会。此外,教师在分配工作任务时,也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教师同时也要强化成功心理弥补学生自身的不足。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生的引导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一言一行中要做出表率,充分发挥模范的引导作用。
五、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创设活动空间
要想上好一堂成功训练课,不单单是完成本节课的一项或者几项活动就可以了,更主要的是通过活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为此,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注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积极参与的主体能动性调动起来,师生一起参与到活动之中,互动学习、共同提高,为探究知识创建一个愉快的课堂活动空间。通过有效互动,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对训练课的认知,有助于提高学生探究实践的能力,加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促使学生对成功训练课产生自己的独特认识。
总而言之,成功训练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形式多种多样,成功训练课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而且还有助于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认识到自己力量的渺小,进而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些对学生立足将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燕雯.打开学生心扉激励学生成功——心理案例分析[J].新课程·上旬,2013(9):150-150.
[2]任春阳.成功心理训练——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途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7):89-90.
[3]余祁高.成功心理:课堂教学的氧化剂[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06(4):57-58.
成功与训练教学反思 篇12
中职院校是实行就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 因此, 加强对中职生法律素质的培养与教育, 使其树立法律意识, 且时刻站在法律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 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然而, 在实际的中职法律课堂教学中, 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显得尤为重要。
1.劳动法案例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自案例教学法用于劳动法教学以来, 获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与欢迎,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学生在利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然较差, 劳动维权意识也较为淡薄。由此可以发现, 在中职劳动法教学课堂中, 案例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具体表现为:
1.1 案例质量不一, 功能简单
由于我国是沿袭大陆法系的传统, 并未把判例当作真正的法律渊源, 因此, 并没有对司法裁判进行高效、合理的整理。在中职劳动法教学课堂中, 虽然十分注重案例的运用, 然而在收集案例、整理案例上, 依然无法达到与其他先进国家法律课堂上任意使用案例的程度。我国法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案例, 其来源极为复杂, 大部分是源自于各种辅导书、报纸以及杂志等, 亦或者是教师以自身所代理的案件作为教学案例, 有的甚至是闭门造车, 上述种种情况造成教学案例的质量不一, 一些教学案例生硬、老旧, 缺少真实性, 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劳动合同法”时, 给出一个案例, 即:工人王某在上班期间乱扔烟头, 进而导致工厂起火, 给工厂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提问, 工厂有权单方面解除和王某之间的劳动合同吗?学生会回答:“有权利”。这种类型的案例生硬、老旧, 没有新意, 对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极为不利。
1.2 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作用两极分化
在中职劳动法案例教学课堂中, 教师占据主导地位, 由教师选择案例, 提出问题, 并且对问题进行分析, 最终得出教学结论。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受教师的控制。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与中职生的实际水平相符, 中职生因为缺乏社会实践, 对比如劳动保护、薪资待遇等内容缺少认识, 因此难以针对案例提出问题。但是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 也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学生依据案例提问的机会, 使其丧失了对问题探究的兴趣。
2.中职劳动法案例教学的反思
2.1 选择典型教学案例
好的教学案例, 不但是一个让师生展开分析与学习的重要工具, 还能够将部分现实的生活融入于教学课堂中, 引人深思。这对劳动法课堂教学中, 培养中职生的法律意识,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以, 教师应当对教学案例进行严格的选择。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应当将依据理论所“制造”出来的案例抛弃掉, 这种案例无法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法律学习氛围, 其所能得到的教学效果也极为有限。因此, 教师应当从实际生活中取材, 同时还应当及时对自身的案例内容进行更新, 以确保案例的“新鲜度”。在平时, 教师应当注重对有关案例的收集, 例如从《今日说法》等节目中收集一些典型案例用于实际的教学。
2.2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
要想真正达到提升中职生法律意识与利用法律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 那么单一的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当组织学生对典型的案例进行讨论与辩论, 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学生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在中职劳动法教学课堂中, 教师可以选择百度公司“裁员门”作为教学案例, 要求学生对这一典型案例进行辩论, 进而使其可以准确的了解并掌握“劳动合同解除”该法律制度;又如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最低工资制度”, 教师可以选择“北京和合谷餐饮公司海龙分店小时工最低工资案”, 要求学生对其展开充分的讨论。在整个讨论过程中, 教师可以不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掌握课堂氛围, 并且在讨论后进行总结。利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提升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结束语
综上, 虽然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劳动法教学中存在较为明显的优势, 但是并非是完美无瑕的, 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 例如案例过于生硬、老旧。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观念, 展开教学反思, 凸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优化典型案例, 改善教学方式, 以便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劳动法有关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有效提升中职法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的成长, 具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意义, 强化教学反思, 不但有助于教师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完善, 同时对优化教学目标设计, 改善教学手段, 都极为有利。在实际的中职劳动法教学过程中, 采用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行为, 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劳动法的教学效率, 那么对劳动法案例教学法进行反思是必要的。基于此, 文章将对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劳动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阐述, 并展开反思, 提出改进措施, 进而使中职法律课堂焕发活动, 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案例教学法,劳动法
参考文献
[1]李旭.如何提高中职法律教学的实效性[J].电子制作, 2013, (16) :164-164.
[2]李洁春.对中职学校法律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17 (6) :16-18.
【成功与训练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成功心理素质训练论文11-05
作文在生活中体验 成功在于训练蕴育07-03
敢于尝试就是成功的开始拓展训练心得体会07-04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05-20
篮球队训练有效教学反思08-26
中长跑训练课教学反思07-13
排球教学与训练09-07
田径教学与训练10-31
体育训练与写作教学10-19
钢琴教学与听觉训练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