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学

2024-07-26

成功教学(共12篇)

成功教学 篇1

《师说》教学的个人见解

韩愈的《师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 是一篇精典的议论文。可是, 这篇文章有没有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什么, 语文界一直争论不休。论之者说有, 辩之者说无, 争论双方, 各执一端。殊不知受苦的却是教学一线的执教者, 家父聂正才便是其中之一。

记得去年上半年, 我和父亲谈起关于《师说》的中心论点和结构提纲时, 父亲一脸的困惑。他说, 至今为止, 《师说》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尚无定论, 也没有合乎事理、合乎逻辑的结构提纲的表述。我留心查阅了有关资料, 现行的《教师教学用书》虽说有中心论点, 但没有版书设计, 即没有课文结构提纲的表述, 可能是因为找不出中心论点与全文各段的必然联系。书店里热销的南方出版社出版的《优秀教案》虽有版书设计, 但只是对课文的重点文句、重点材料作了些摘录, 没有对材料进行加工提炼, 缺乏条理, 看不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与全文各段的必然联系, 没有找出中心论点在文中的支撑点。在《优秀教案》的作者看来, 这篇文章似乎没有中心论点。《师说》作为传统教材的基本篇目, 经过了千千万万语文老师的手, 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然而迄今为止, 对文章的中心论点, 对文章结构层次的表述尚无定论, 这的确令人费解。语文界只有研究课题, 没有研究难题, 如果设置研究难题, 家父说, 这恐怕可以算得上国家级难题了。

家父今年退休, 离开了从教四十年之久的教坛, 口里虽说可以清闲了, 但心里总有些不安。听说县城某校招聘老师, 顾不得与我们商量便报了名。招聘学校规定, 进人必考, 哪怕是工作几十年的老教师也要“说课”。家父接受了招考条件。说课后回家那天, 我见父亲心情很好, 便问起说课的情况。父亲告诉我, 他说的是《师说》一文的教学简案, 重点陈述了两个方面:一是课文的结构提纲, 一是重点难点的突破。结果受到了在场评委的一致好评。父亲自信地告诉我, 他的说课“简案”可以说为突破《师说》有无中心论点这一难题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尝试。

听了父亲的介绍, 我当然十分高兴, 以好奇的心理急切地翻阅了他的“说课简案”。当读到“课文结构”和“重点难点分析”的表述时, 不觉眼前一亮。“简案”中对文章结构的勾勒, 对“有师”的“有”的分析和对文章开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二句中的两个“师”字的解释, 的确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俗话说,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家父的“说课简案”虽谈不上奇文, 但释疑解惑, 的确有可读之处。现将家父的《<师说>说课简案》附后, 以期得到编缉、行家的斧正与关注。

另外, 对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提一点建议:课本再版印刷时, 在《师说》的文段上可作点调整, 由现在的四个自然段改为五个自然段, 将“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一句从第一自然段中分离出来, 让其单独成段, 以突出其在全文中的统领地位。这样一来, 文章的层次结构更明朗, 免得教师们为寻找中心论点劳神费力, 也无须让后学者在中心论点的有无上劳唇费舌。

《师说》说课简案

《师说》是统编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下面从七个方面说说自己的教学设想和程序安排。

一、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诵读, 课文分析至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课文分析全文结束, 重点难点回扣, 课堂练习。

二、导语煽情, 交待写作背景

同学们, 为了早日成才, 报效祖国和人民, 我们正刻苦努力地学习着。然而韩愈生活的年代, 在门阀制度的影响下, 贵族子弟大多不学无术,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 都有官做。因此, 他们不仅耻学于师, 而且“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在这种情况下, 唐代散文家韩愈为了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 以敢于反潮流的精神写就了千古佳作《师说》。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三、反复诵读课文, 让学生进入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

1、听朗诵带, 初知课文, 正音断句, 疏通文句。

2、老师范读, 强化情感交流, 让学生在了解文体基础上, 把握重点文句、字词。

3、学生自读, 带着问题读, 为品析课文作准备, 能翻译、能背诵重点文句。

如果考虑节省时间, 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时间, 老师可只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四、题解, 课文结构分析

本文是议论文, 按议论文的文体特征, 文章的题目可以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也可以是论题, 让学生明白:“师说”是文章的论题, “说”是文体标志, 题目的意思是“说说从师而学的道理”。

那么, 文章的中心论点呢?

学生会发现, 课文的首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接着要求学生对这句话进行翻译, 作解释。

在学生解释的基础上, 老师要特别强调, “有师”的“有”不仅仅是表存现的动词, 难道古之学者还有无老师的吗?这个“有”还有一个特殊的含义, 即含有“选择”或“认从”的意思。

有了这个认识, 全文的脉络层次就非常清楚了。

指导学生读课文, 列提纲:

五、小结

主要从文章的写作方法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 找特点。

明确: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接着从正面提出择师的标准, 再用对比的手法剖析择师的必要, 重在反面陈述利害, 继而以孔子为例提出择师的方法与态度, 正面论述, 最后以交待写作缘由回扣中心论点, 代作结论。

六、重点难点

1、重点。

“有师”的“有”不仅表存现, 还表心理认知, 有“挑选”、“认从”之义, 这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中的核心词, 是文眼, 这个词盘活了, 全文的脉络层次就清晰了。否则, 文章各段的意思就连贯不起来。现行《教师教学用书》、《优秀教案》上对这篇课文层次脉络只有分析, 没有归纳, 权威的资料上之所以没有最具权威的表述, 就是因为对“有师”的“有”缺乏恰当的解释。

2、难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文章开头这两句中的“师”, 究竟作何解释, 他们的含义相同还是不同, 这是个难点。

现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是这样解释的:第一个“师”是老师, 但“含义独特, 既不是指各级官府学校的老师, 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 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 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教师教学用书》第162页) 第二个“师”是“教师”, 即学校教书者。而课文中讲“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难道他们这些启蒙教师不是教师吗?难道能“传道授业解惑”的在校教师不能被“古之学者”称作老师?

为了消除误会, 避免矛盾, 我曾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撰文, 指出:《师说》开头二“师”不仅字面意义相同, 实际含义也相同, 都是当老师讲。这个老师, 可以是学校的老师, 也可以是学有所成的社会人士。 (见2006年7月《语文教学与研究》第51页)

七、练习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2—4题。

成功教学 篇2

石庄初中

石晓琴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旁征博引、有理有据的论证方法。2.体味温和委婉与诚恳坚定并举的语言风格。3.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在勤奋中走向成功。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活动】

导入语: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成功》。跟在老师后面读一下课题——成功,再齐读三遍。你们读得令老师也心潮澎湃。是啊,谁不期待成功?谁不追求成功?那怎样才能成功呢?一起来读课文。活动一:初读课文,知其意。

大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认为构成成功的条件有哪些?他对这些条件分别有怎样的看法。(提醒:拿起你的笔,边读边圈画)

生个别展示。

提问:三个条件中,作者认为哪个最重要,为什么?

(过渡语)对于天资和机遇,作者用同一个词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哪个词?(无能为力)只有勤奋是我们能把握的,勤奋最重要。勤奋促成功,许多成功人士的经历都向我们诠释了这个道理。我们来了解这样几个人。(出示图片,分组齐读图片旁文字。)活动二:细读课文,辨其法。

导入活动二,成功需要勤奋,这是一个人人都懂得的道理。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你们能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勤奋是最重要的,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说一说。(屏显)

跳读课文论述勤奋的段落,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勤奋是最重要的,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说一说。(小组交流→合作展示)

师:现在老师把你们读的这些句子投影出来,你们能不能说出他们的论证方法呢? 请同学到前面来连线。(屏显)连线:

1.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引用论证 2.还是先举韩文公。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举例论证 3.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正反对比论证 4.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 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总结:真聪明,你看,议论文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论证方法使观点更有说服力。活动三:品读课文,析其言。

(过渡)作者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地告诉我们做学问、干事业都需要勤奋。其实从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文中有些句子语气比较委婉,有些句子语气比较坚定。先请大家辨析以下词语哪些词表达比较委婉,哪些词表达比较坚定。

(屏显)一生在白板上将这些关键词拉到相应的位置。

委婉 : 坚定 :(不敢 我看,还是„„一点好 毫无 只有 完全 必须 狠下功夫 我不敢说 似更为全面)真棒!你们能不能把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找出来再读一读呢?读出这种委婉或坚定。生读(先自由朗读,再齐读)。

(过渡)很好,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了作者评价别人时的委婉,谈论勤奋时的坚定,这种语气的强烈对比突出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生齐:成功必需勤奋!(板书:勤奋)活动四:精读课文,明其理。

(过渡)不同的人,对成功的条件有不同的看法。王国维用三种境界来诠释了成功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屏显)

你们认为三句话中的哪一句话与作者的观点是一致的? 预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齐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提示:“衣带渐宽”是什么意思?“伊”是什么意思?“伊”在这里就是指成功,意思是说,为了追求成功,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

(过渡)是啊,成功从来都不是唾手可得的。其实,作者的成功又何尝不是如此?让我们请季老现身说法。(看视频)

(总结)古人闻鸡起舞,作者却是鸡闻他起舞,季老的勤奋远远超过了古人。他的勤奋带给自己成功,带给后人启迪。

同学们,天资就像微暖的春风,机遇就像润泽的及时雨。有了他们,花儿就能得到有益的滋养。但有时,春风不可得,春雨不可求。唯有勤奋像花茎一样,稳稳地托起了成功的花朵。(完成板书)

(过渡)季老集自己七八十年经验,将成功之道告诉了我们,你一定有过通过勤奋获得成功的经历,把它写下来,小组交流,选出组内最好的展示给全班,让我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喜悦。

(屏显)

你有过通过勤奋获得成功的经历吗?

提示:先讲故事,再用一句话谈谈这件事给你的启示。生展示。

(过渡)同学们,季老希望大家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我也送给大家一首歌,希望同学们乘着勤奋的风帆一路向前!请听《追风少年》!

(总结)同学们,将勤奋注入我们的灵魂肝胆,我们便拥有强硬的铁骨脊梁,中华民族必能亿万斯年,富强文明的中国梦便成功在望!

让我们一起勉励自己!(起立)

优化教学 体验成功 篇3

一、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一)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计算机教育,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技能之一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位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2.信息能力;3.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4.信息道德。

(三)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涉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四)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灵活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一)“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设计“任务”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

(二)“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任务”,是用非计算机手段难以实现的。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的理想教学环境是人手一机,学生上课的最佳过程是边听讲(或边看书)边操作。

(三)“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第一,“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第二,“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第三,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第四,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四)“任务”设计要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状态的时刻。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快乐教学, 感受成功快乐 篇4

一、如何开展快乐学习教学

1. 兴趣是快乐学习的基础。

要让孩子快乐地学习英语, 首先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孩子觉得这种学习不是负担。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途径就是将学习融入各种轻松的活动中, 给孩子设置学习情景, 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并参与到实践中, 达到训练目标。在活动中, 使他们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发现知识要点, 并轻松学到语言知识。通常, 小学英语有外教和助教, 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语言环境中与外教和助教自由沟通, 快乐练习, 这就是一种兴趣培养。幼儿学习英语, 不能仅仅从知识入手, 还需要依据学生个性等多层次给予刺激和引导, 达到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目的。

2. 师生情感互动。

爱是教育的情感工具, 也是最好的沟通方式。爱是具有相互感染力的, 爱可以增进学生产生学习情感, 掌握语言, 形成能力。作为小学英语教师, 要把更多的爱投入到教学之中, 通过目光、肢体、表情语言传递给学生。首先老师要细心, 要善于关心、爱护学生, 了解他们的基本状况和学习需求。在课堂上要多激励, 少批评, 让他们大胆发言。要善于与学生交流, 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当然, 当学生出现不良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不对时, 教师不能听之任之, 要讲究方式地给他们提出来, 让它们感到表扬是出于爱护他们。

3. 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小学阶段,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但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不是很高, 其实, 这是孩子的现实情况, 千万不能打击。遇到这种情况, 不论学生答对答错都要及时表扬, 再更正答案。因为老师的表扬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让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 体验到成就感。深刻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自由发挥, 体现语言的自然性, 敢用英语互相交流, 积极发言, 大胆思维, 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 而且还能增强学生性格健康成长, 获益终生。

二、快乐教学的实施方式

1. 利用游戏, 寓教于乐。

兴趣是学生认识的需要, 也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只有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学好英语, 相反, 产生厌烦情绪, 学生就很难进入好的状态了。玩是小学生的天性, 教师要在教学中添加游戏环节, 让学生以玩为学, 学中有玩。新教材的编排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游戏活动, 比如少儿歌曲、才艺、猜谜、演讲等, 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此外, 教师也可以随机利用一些很简单但实用的游戏项目。比如, 在教学中让同桌之间配合记忆单词, 模仿动作, 等等。还可以进行一些群体活动, 如捉迷藏、击鼓传花、猜单词等, 既可以提高兴趣度, 又能生动传授知识。

2. 展示个性, 激发学习热情。

人人都有表现欲望, 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这种心理, 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比如, 背单词, 教师可以让背诵熟练的学生先背, 这样的学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能激励其继续保持好的状态, 对其他学生也是一个鞭策。还有, 游戏时不要打断学生的即兴发挥, 这样可以保持学生的兴趣度, 也能让学生对创新有信心。另外, 教师可以专门创建一个学生发挥个性的“阵地”, 比如, 学生作品展览、作业展示台, 等等。

3. 利用多媒体, 搭建快乐教学的平台。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多媒体的采用已经很普遍,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幻灯机、录像机等辅助工具, 创设情境, 营造学习氛围。但如何利用好多媒体, 也是很科学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情况下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 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打破这种僵局, 让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如可以把抽象的单词、句型设计成情景, 通过图片、视频进行组合, 使学习过程图文并茂。例如可以通过播放动画, 模拟情景对话,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 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语言, 提高学习效果。

4. 以活动课形式强化快乐教学内容。

语言注重练习, 尤其是生活中的实践, 如果把学习完全禁锢在课堂, 这样的英语教学注定是失败的, 更无兴趣可言。小学生天性活泼, 从生理和心理角度都支持小学英语课要多搞活动。活动课的形式可以是课堂专题, 在教室里就能进行, 只是学习内容要紧扣一个主题, 形式要灵活, 主题要有趣, 也可以拓展到教室外面, 比如搞一次公益活动、一次郊游、一次参观, 等等。不管是哪种形式, 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课的主旨思想和有效控制活动课的局面。首先, 活动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英语, 决不能变成一次开心活动, 因为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 很容易偏离主题。

成功教学设计 篇5

1、熟悉文本,找出作者的基本观点,理清写作层次

2、积累三首词。

3、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论据来证明(完善)观点

4、合作辨析,对课文观点进行探究,拓展思路,形成自己的看法。

教材分析:

《成功》这篇以个人经历说道理,分析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指出无论是治学或是干事业,都不能依赖天资和机遇,指出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

本文所讲道理是通俗易懂的,如果只是干巴巴就课文讲课文,学生因为无新鲜感而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教者必须占有大量材料,才能讲得有血有肉,生动感人。教者还要结合作者季羡林的经历来讲成功的公式。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体会来感悟、体会所阐明的道理。只有建立在大量事实材料上的感悟才是真正的感悟。

教学设想:

通过反复阅读、讨论,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从而深刻明白作者对于成功的见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演讲同学说一说“我所了解的季羡林”。

二、阅读指导

1、培养速读能力,整体感知内容,同时要求书面写出大意,将速读落在实处。

(一)速读课文,我知道的观点是 (书面写出)

(二)细读课文,列出结构提纲

2、训练归纳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引用的内容培养质疑习惯

3、培养替换补充材料说明观点的能力,同时深化理解。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分组交流收集的论据:

A成功需要天资B成功需要机遇C 成功需要勤奋D成功的关键要素在于勤奋。

4、培养质疑精神,鼓励形成自己的看法。比较阅读,拓展理解

比较阅读《成功是一种感受》,解决两个问题

附:《成功是一种感受》

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的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的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常伴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也应该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该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需旁人认可,更不许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划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了一步,对人生的感悟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不也应该感到快乐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大胆而自豪的承认成功吧,认认真真的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A、假如你是编者,你会选择哪篇入选初中教材?B、编者认为季先生的《成功》“贵在有独特见解”,“ 见解独到而深刻”,你同意吗?

与学生共同分享阅读结果,言传身教。教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开学第一课”,学生交流关成功的名言。

课后作业:

当堂背诵王国维的“境界说”

情感教学助我成功 篇6

一、从教学方法入手,激发学生的情感

搞好教研活动,研讨合理的教学方法。四年级学生不像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已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再加上知识越来越难,因此教研活动非常重要。一是教研导备法。根据学校提出的大力提高研究意识的精神,在分析期末试卷和单元试卷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材,合理科学地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考定教、整合教材,确定那些内容详讲,那些内容略讲,采用导备法把课后的习题与随堂检测上的题渗透课堂教学之中。二是将“三环节备课”落到实处。教研活动时,进行说课交流,集思广益,找出每位教师个性教案中的闪光点、可行之处,达成共识,兼容吸收。然后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共性教案的基础上精心修改,突出个性化,再根据教学内容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难点分散;遇到教学中的难题就在组内讨论教研或向其他教师请教。三是教研研讨课。挖掘课堂中的无效教学,来扬长避短。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对问题进行预设,做到每节“有备而来”,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合理探究学习,因而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

注意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了使数学教学富有情趣,也是为了向学生揭示数学的美,我常结合教材将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发生在身边的相关数学常识讲给学生听,使学生知道数学对人类生活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美,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真正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在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不断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千万不可以讽刺他们,挖苦他们,防止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这时候要针对他们的特点找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也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从而使学生真正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朋友。我认为教师只有真正去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让学生愿意与你交心,愿意把你当成朋友,这样才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才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前提。

为学生提供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机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要不断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中成功的机遇,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不断产生兴奋感和信赖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分成三类: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同时把问题也分成三类:偏难题、中等题、简单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实施分层教学。这样的安排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捕捉到成功的机遇,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随后就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了。

三、用爱去关心学困生的成长

十根手指还有长短,更别说是来自各个家庭的性格迥异的学生了,他们在学习能力、方法、态度上都是不同的,有自觉的、有懒惰的,有聪明的也有比较愚笨的,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分层教学,在课中与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代老师、家长学的,是为自己学的。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有些是基础差,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还有一些是因为一直以来学习习惯差,加上家长由于工作等各种原因对孩子缺少必要的监督和指导,使孩子长期以来自由懒散惯了,形成了不良的习惯。如我教的小辉同学,他就经常不写作业,老师追得紧了,他不管填空题还是计算题,答案都是1~10这10个数字,我找到他的妈妈给她说明原因,这样不但影响老师更重要的是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他妈妈说:“老师我学问不高,也辅导不了,若他考试不好,你就多给他写几分”。听了后我感觉非常好笑,同办公室的老师也哈哈大笑,我就给他妈妈做工作,告诉她学习的重要性,并说老师的分数不值钱,一千分、一万分我都能给你孩子,但是考高中、大学时,你用一万块钱、十万块钱也不能给你孩子买来一分,经过我细心的说服教育使他家长转变了思想。于是我又经常找小辉同学谈心,帮助他分析原因,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有时间就给他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跟他讲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提高他的兴趣,还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辅导,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经过一个学期教育和疏导,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期末考试考了92分的好成绩。在班内我还狠抓学风,进行比、学、敢、帮、超活动,正是由于同学们的进步和提高,我班才取得优异成绩,继续成为我校四年级数学的排头兵。

用激励教学法寻找教学的成功 篇7

成长需要激励,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 都期待着肯定和赞誉。赞赏式激励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 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 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诱发其学习兴趣, 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法。课堂上用赞美的语言、激励的话语、恰当的动作、赞许的目光, 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打消其完成动作的恐惧心理, 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 我们不要吝啬表扬赞赏之语、鼓动激励之词, 不管学生动作优美不优美, 动作的质量怎么样, 我们都要先找闪光点加以赞赏, 再进一步提出要求。正确运用好赞赏教育的方法, 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还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榜样具有导向作用、教育作用、感染作用和矫正作用, 是最好的激励。榜样激励无论是对于较先进的、一般的或落后的学生都会产生激励效应。同时, 对榜样本身由于受到了表彰, 其在满足精神需要的同时, 也会产生一定的动力, 因而在今后练习中会更好地发挥榜样的作用。最好的榜样莫过于学生身边的人物。让学生树立自己的榜样, 明确自己的目标, 在练习中始终向“目标”进军, 同时激励“榜样”们发挥自己更大的能力, 帮助自己的同伴, 会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这样, 成绩好的同学有用“武”之地, 水平差的同学也能得到帮助,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运用竞赛式激励, 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竞赛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体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竞赛性。运用竞赛式激励法教学, 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定向催化作用, 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上进心。例如在篮球教学中经常用到竞赛法, 同等水平的小组可以在一起比赛, 不同组别的小组也可以进行比赛, 这些都能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 巩固教学内容。

安插阅读教学的成功路标 篇8

一、在阅读教学中, 要肯定教师的主导性,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1. 教师的主导性不可缺少

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一味地要求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导作用, 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 在个性化阅读中学生不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 甚至是荒谬的地方, 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 教师要多一些尊重, 多一些交流, 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机会, 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水平, 并给予引导纠正,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例如, 在学习《爱迪生》时, 有学生认为爱迪生很傻, 在火车上做实验, 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 硫酸又差点烧伤了他的眼睛。这里, 教师就要发挥其主导作用, 让学生明白爱迪生为什么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下还坚持做实验,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此外, 教师在阅读活动中, 还可以引导学生勇于质疑, 不迷信阅读文本和教师, 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 利于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质量。

2. 学生的主体地位尤为关键

传统的填鸭式阅读教学, 学生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现成结论, 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要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利, 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阅读主体地位, 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读书的主人, 让他们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者, 而不是教师活动的追随者。

(1) 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度”。新课改的课堂上, 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是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 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体验快乐, 形成独到见解, 发展阅读个性, 提高阅读水平。例如, 《美丽的小兴安岭》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描写某一季节的自然段来学, 这样长课文就变成了短课文, 学生更容易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学起来就不会感到吃力, 更愿意学。

(2)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的不同, 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 他们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 把学习当做一种享受, 而不是痛苦和无奈。

(3) 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 那么他们必然希望和别人交流, 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 体验成功。教师要规避单一的师生交流,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 让学生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 找好伙伴交流, 也可以回家和家长交流等。学生在不同的交流中, 观点相互碰撞, 增进理解, 实现了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二、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在当前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创设个性化阅读的条件和氛围, 打造个性化阅读的课堂, 建立个性化阅读的评价机制。尤其是新课标理论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必须为学生个性的积极、自由发展服务, 既要做书面测评, 又要有口头测评;既要评价学习的结果, 又要评价学习思维的过程;既要看一时的成绩, 又要看长远的发展前景;既要测评答题的准确性, 更要测评学习的创造性;既要指出学生的不足, 更要提出激励。因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评价中做到“三重三轻”。传统的阅读课上, 教师喜欢喋喋不休地讲述课文背景、介绍作者、分析课文等, 把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 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 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 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现在, 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 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 在深入阅读时, 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 读出感觉, 读出味道, 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 才能积极思考, 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 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 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 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三、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 尊重学生体验, 适时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交流

传统阅读教学过分强调“同一性”, 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要求班级所有学生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进行交流, 并主观地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学生的答案要符合教师的答案, 不符合的便被无情地否定。这样, 学生被引入教师自己的语言思维陷阱, 严重钝化了学生的个性。

进行个性化阅读, 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互动。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角度入手,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营造良好的阅读与交流的氛围,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建构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识, 使学生在一种自由而和谐的氛围中深入体验, 畅所欲言, 发表见解, 张扬个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或朗读, 或争论, 或动手操作, 或进行游戏表演, 调动多种感官, 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含义, 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 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比如, 教学《海上日出》时, 引导学生感受海上奇特而壮观的景象, 如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景象, 学生虽能流畅地表达自己所想的, 表达的效果可能并不佳。那么, 我们换成别的交流方式试试呢?如口述、朗读, 或者根据海上日出的录像资料, 设置一个游览情景, 让学生当一回导游, 写一首稚嫩的小诗, 画一幅海上日出图……这些不都可以吗?这些个性化的交流激活了学生各具色彩的智慧, 他们选择其一, 自由演绎, 尽情展现个性, 从容释放潜能。

总之, 只要在教学中执行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 学生会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 强化阅读体验, 感悟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水平。让孩子们充分享受语文, 享受阅读, 阅读课堂就一定会成为快乐的天地。

怎样教学生走“成功”之路 篇9

2、设定明确可行的目标。

有专家将成功定义设定目标达到目标。根据成功学理念, 在新生进入学校的时候, 我先让每个学生设定自己可行的目标, 并把目标以座右铭的形式写下来放在课桌一角, 每日随时可见, 随时提醒自己, 发挥潜意识的力量;在学生自己朝着目标前进的时候, 通过学习前人的事例, 引导学生认识达到目标同样需要方法,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寻求最佳策略, 学生找到确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后, 督促学生无论怎么困难, 必须全力以赴向目标前进, 预防他们功亏一篑, 最后, 当学生完成了一个短期目标后, 给予他们最高的奖赏, 让其享受到成功的无限幸福, 在此巅峰之时马上要设定下一个目标, 接着付诸行动, 直至终极目标的达成。实践表明, 当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时, 这个兴奋点会成为他设定下个目标的催化剂, 并且实现下一个目标的速度会加快几倍。通过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实现, 学生会欣然发现自己身上的变化, 就能有足够的勇气最终取得胜利。

3、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成功学理念之一为“习惯决定命运”, 要成功就一定要改变坏习惯, 拥有成功的习惯对于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起决定作用。具体说, 成功者应具有四大习惯: (1) 赞美的习惯。莎土比亚曾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 我们就不能生长。”养成赞美的习惯, 是改变自己的第一步, 是积极的表现。从初中到职校的孩子, 都有被别人轻视的经历, 自己的努力不被周围的人认可。我尽最大的努力发现学生每一天的进步, 然后在班里赞美他们, 同时教育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对于好的表现要真心赞美, 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2) 倾听的习惯。上帝为什么赐给我们两个耳朵一张嘴, 就是要我们少说多听。倾听是对人的尊重, 不会倾听的人没有进步, 倾听越多, 自己就会越聪明。 (3) 执行的习惯。成功不是等待, 等待只会导致失败。行动不一定成功, 但不行动一定失败。要让执行成为习惯。 (4) 珍惜时间的习惯。富兰克林说过:“你珍惜生命吗?那么就请珍惜时间吧!因为生命是由时间累积起来的。”如果你想成功, 必须先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认识到时间的价值。

4、高扬自信的旗帜。

拥有自信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只有坚信自己会成功, 你才能成功。”这就是成功理念中所再三强调的自信。自信是困难的“解药”, 是克服自卑的法宝, 自卑是成功的大敌。引导学生建立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基石。于是我引导学生每天都给自己的潜意识输入成功的信念:“假如我不能, 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 我就一定能。”如果坚持这样, 成功就会离你不远了。

概括而言, 这种探索是以开发利用学生的潜能为中心, 围绕着心态、目标、习惯和自信四个方面进行。成功学认为:一切成功者成功的根本原因都是开发了人的巨大无比的潜能, 只要你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开发你的潜能, 你就会有用不完的能量, 你的能力就会越用越强。当你把这些成功学理念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 发挥学生的潜能, 保证四个方面平衡协调, 合力发展, 就一定会享受到管理班级的成功。

分层教学的成功案例 篇10

设计思想: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存在很大的不同。统一的教学目标对一些学生来说, 要实现很难。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 有利于因材施教, 有利于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功, 即分层成功,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实现《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

分组:全班分成三组。

A组:水平和能力最一般。

B组:水平和能力中。

C组:水平和能力最好。

教学目标:

A组

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工业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 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B组

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学会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工业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 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C组

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学会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工业形成与发展的调查;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工业信息, 尝试运用所学工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和技能对工业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并运用于学习过程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 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传统工业区衰弱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2.难点: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及知识的迁移。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传统工业区)

一、引入新课

1.由学生说出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提出问题:如果给一个工业区的实例, 你能否分析它形成的优势条件? 下面我们就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学习工业区位条件和发展的特点的分析方法。

2.课件展示, 请学生读“世界工业分布图”, 找出世界工业 的分布地区。

3.学生读图回答 (答题顺序:A组先答, B组、C组补充) :

(1) 亚洲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

(2) 欧洲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

(3) 北美洲的工业主要集中哪一个国家?

二、德国鲁尔区

1.课件展示, 指导学生读“世界工业区分布图”和“德国鲁 尔工业区图”。

(1) 在图中找出鲁尔区的位置。 (2) 说出鲁尔区有哪些工业部门, 它们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 (3) 这些工业是集聚分布还是分散分布? (A组回答) (4) 这些工业在生产规模、资源消耗、运输量上有什么特点? (B组回答)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地理环境产生了什么影响? (C组回答)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传统工业的主要部门: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纺织工业等。

传统工业的特点:生产规模大、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3.师生探讨。

(1) 课件展示 , 结合课文和图4.9说一说鲁尔区的主要矿产是什么? (A组回答)

(2) 鲁尔区没有铁矿, 它邻近的其他国家有没有铁矿? (A组回答)

(3) 找出流经鲁尔区和其附近的河流 , 有没有运河?这能说明什么问题?鲁尔区的水上交通便利, 陆上交通如何? (B组回答)

(4) 鲁尔工业区分布于欧洲的哪一部分?这里的经济状况如何? 对鲁尔区的工业产品销售有何影响? (C组回答)

4.学生读图 、读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案例 , 思考并回答问 题, 教师总结。

5.学生读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联系图。

(1) 回答鲁尔区基础工业是什么? 主导工业是什么? 与这两大工业部门相关的工业是什么? 这些工业都是重工业, 说明鲁尔区生产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答题顺序:A组先答, B组、C组补充)

(2) 教师讲解五大工业部门是相互联系的, 如果一个工业部门的生产衰落, 将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6.课件展示, 读4.11鲁尔区煤炭产量的变化图思考回答问 题, 教师总结。 (答题顺序:A组先答, B组、C组补充)

(1) 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有什么变化? 原因是什么?

(2) 煤炭工业衰退对钢铁工业有什么影响? 钢铁工业衰落还有其他什么原因?

(3) 鲁尔区的工业集聚会产生什么问题? 这些问题对当地的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

7.师生探讨: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对症下药 , 开始了综合整治。从图4.13可以看出针对工业结构单一、工业分布过于集中、经济的单一化、环境污染等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答题顺序:A组先答, B组、C组补充)

三、联系实际

1.“辽中南 ”老工业区 , 注意比较与鲁尔区有哪些相似之 处和不同之处? (答题顺序:A组先答, B组、C组补充)

2.我国东北的一些老工业区从中应得到什么的启发 ? 鲁

尔区的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答题顺序:A组先答, B组、C组补充)

3.分组展开讨论 ,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当“某东北老工业区的领导”, 并做好记录, 振兴东北, 应采取哪些措施?鲁尔区的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答题顺序:A组先答, B组、C组补充。 )

四、课后作业

1.鲁尔区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B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冲击

C.煤炭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

D.煤炭、钢铁产量过剩, 用地紧张

2.鲁尔区主要的整治措施是 ( )

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调整工业结构

B.美化环境, 消除污染, 开拓市场

C.拓展交通, 完善交通网, 发展科技, 美化环境

尊重学生——教学成功的秘诀 篇11

一、尊重学生的需要

教师要真正进入学生的世界,用学生的目光看世界,用学生的心灵体会喜悦、悲伤;从学生的实际着想,设计教育教学内容、方法,以适应学生、尊重学生。英语老师在课堂上寓教于乐,允许学生出差错,不要认为学生能自觉、顽强地克服困难,纠正错误。当学生作业忘了做、回答不完整、理解不透彻、上课不专心时,教师要多点宽容,给予理解、信任、期待和挚爱。要让学生有重做、重说、再问、再议、再辨的机会,不要轻易地指责批评、打叉画零,冷酷无情,要多一点“试一试”“你能行”“下次再打分”“再努力”“别着急”的安慰,要多看到孩子的努力,用情感保护孩子敏锐的自尊心。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给予每位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机会。课堂提问、对话训练经常采用oneby one, pair by pair, row by row, group by group的形式,给予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做主的机会;给予学生和老师谈心的机会,支持学生向老师提意见、建议、虚心接受学生的批评,诚恳采纳学生的看法。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

学生是社会的一员,受不同的社会坏境、家庭因素的影响,形成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看法;尊重学生的差异,必须利用一切可能创造条件适应差异,促进差异内化,促进个性发展。“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发现、发展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处,塑造他们的心理优势,寻找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有的学生歌唱的好,但记忆单词有困难,教师首先让他多次在课堂独唱中文歌曲,引导他唱好“hello”“The Number song”等英文歌曲。学生在掌声中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并鼓起学习的勇气,有了动力,乘胜而上。有的学生听说能力强,读写却跟不上,老师让他上台当听力反馈练习的示范者、对话练习的表演者,免去其听说作业要求,这位学生理解老师的苦心,发现自己的差距,发奋图强,迎头赶上。因材施教要与全体活动结合,分层要求要与统一目标结合。个体活动适应孩子的不同需要,是为全面参与打基础的;全体活动以统一性、标准性要求逐步使个体行为上轨道,逐步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面和质量效应。

三、尊重学生的发展

爱因斯坦说:“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接受。”发展依靠热情,热情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志、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理解能力、记忆水平、学习效果经常在改变,要注意观察,有的放矢地改变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要求、教学方法,不要用老眼光、旧办法抑制学生的思维,消弱学生的信心,影响学生的进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多说话中解放出来。”不要满足学生学会了,要鼓励学生在自习、听课中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要允许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答案、争论结论、想象猜测、标新立异,不要满足学生静静地注意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观察、对比、寻找、体会,自悟学习语言的规律。如学了cake、name、plane,会总结字母a在开音节的发音规则及开音节的构词特点。让学生听听、想想、猜猜,学会主动获取知识。“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为今后的再学习、再创新打好基础。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先学后教。让学生大胆尝试将老师未教就能听懂、说好、读准、写对的知识告诉同学。这样自己的知识理解的深、记忆的牢。同伴自学水平的提高极大地震动学生的灵感,纷纷效仿,潜能得到挖掘。学生们查字典、看课外读物成了自觉行动,还纷纷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成绩喜人。

实践证明把学生当孩子看,就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无知、天真、亲近、爱护、关心孩子,助其成长。把学生当人看,就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看,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商量、体谅、信任的方式,给学生自主认识自己、完善自我的机会;以讨论、民主、亲善的氛围,让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满足师师、生生的亲善。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看,就是把学生当学习的好伙伴,要尊重学生参与学习和实践的欲望,提供学生主动参与认知和创新的时空。

学生得到尊重,学习心理轻松,信心十足,思维活跃,积极主动;教师尊重学生,师生关系融洽、民主,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的思想品质、身心健康、文化科学等人为素养得到愉快地发展,这就是初中英语教学成功的秘诀。

成功教学 篇12

一、注重成功的积累效应, 避免无谓失败

“积小成功为大成功”的教学策略是尽量避免无谓的失败, 即“莫名其炒的失败”, 利用不断的小成功的积累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一次排球课上, 在两个标准的排球场学习排球的下手发球, 但靠近场地底线的地方划着相隔一米的四条线 (其中两条线在底线的后面) , 有一块排球场是标准的网高, 有一块球场已经不是标准的网高, 而是降低了不少, 学生们用的排球既有成人用的排球, 也有软式排球。在讲解了下手发球的技术要求和动作顺序后, 就让学生开始了发球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网高、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排球, 如果在某个自己认为合适的位置连发三个好球就可以换成难发的球或是难发的位置, 继续挑战.如果在新的位置上失败了就回到原来的难度上继续练习;如果在新的位置上又成功了, 就向新的难度继续前进, 直到最后达到用正式的排球、在离底线2米处可以准确发球到对方球场, 即达成了学习目标。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由易到难地进行学习, 积小成功为大成功, 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依据中职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 设计让所有人都可以成功的教学

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 根据需要、合理的时机和频数, 回避绝对标准的比赛和评价方法, 突出相对标准的比赛和评价方法, 使一些在特定的运动竞赛和练习中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学生也获得胜利, 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以克服比赛承认胜利者而否认弱者的缺陷。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体验胜利,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并产生对运动的好感,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这个方法反过来也可以让那些很少失败的学生重新获得挑战的环境, 促进他们不断地刻苦练习。在这类方法中, 学生面临着无尽的挑战, 因为他们的对手就是他们自己。

在我们常规学校体育比赛和练习中, 只有一个第一名, 这似乎是一个正常的体育竞赛现象, 但却不是一个正确的体育教育现象, 因为我们体育教育的目标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体育学习的成功感, 而这种只有”唯一胜利者”的体育竞赛体系的确让很多身体条件差的学生在不断的失败体验中丧失了对体育的兴趣。那些从来没有在体育中获得成功的学生是不可能在未来的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的。

当我们改变了常规的体育比赛思维以后, 体育教学也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取得胜利的机会,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感受。例如, 在“反50米跑”的比赛中, 当第一位学生到达终点的那一时刻, 把其他学生的位置记下, 作为各自的起点, 向反方向跑, 于是, 每个人的可能胜利的机会是完全一样的, 也就是说, 每个学生在这场比赛中部有可能取得胜利。这样, 每个学生都被唤起了取得胜利的欲望, 都会积极地参与竞争, 包括总是获得第一的那位学生。需要注意的是, 让位跑、让距离跳远、反50米跑、自我挑战跑等也不能滥用, 要选择合适的时机适当地运用。

三、利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团队力量获得成功

利用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集体团结合作, 帮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 促进运动能力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更好地投入体育运动中去, 这是中职体育教学促进运动参与的另一个策略。如“跳远教学”, 在传统意义上的跳远教学中, 只有跳得绝对距离够远的学生才能获得胜利和成就感, 而改变了思维和改变了规则的“目标跳远”则完全打破了这种定式。“目标跳远”是采取自己向自己的最远距离挑战, 并把挑战的成绩以组为单位加起来进行小组间比赛的方法。具体方法为:在沙坑中间放置一条红线作为大家挑战的目标, 将学生随机分成几个比赛小组, 学生各自按照自己的最好跳远成绩 (事先测好) 量出自己的起跳地点, 然后进行跳远比赛, 每人跳三次, 没有达到目标者不得分, 超过目标者得5分, 超过目标较多者再多得2分, 每人跳完三次后, 将小组的分数相加, 与其他小组相比后得出比赛成绩。

“目标跳远”是自我挑战的方略, 也是典型的利用集体和团体赛的形成进行的教学, 可以消除技能差的学生的自卑感, 使他们也可以参与集体比赛而不受到歧视, 还能同技能好的学生一样为集体争光。同时, 学生在积极的比赛中不断挑战自我, 不断提高自己的跳远成绩, 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总之, 成功体育强调的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而建立自信, 提高中职学生学习体育的意识和兴趣, 快乐、轻松地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付杰.人本原理与中小学体育管理[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 (4)

上一篇:情感体现下一篇:结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