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重要论述

2024-06-27

安全重要论述(通用8篇)

安全重要论述 篇1

习近平关于国家安全的一些重要论述。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要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2016年,在4月15日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

我们已经将核安全纳入国家总体安全体系,写入国家安全法,明确了对核安全的战略定位。我们不断完善核安全国家法律框架,正在研究颁布原子能法、核安全法。我们制定实施了核安全中长期工作规划,不断健全监管和执法机制,全面开展从业人员能力建设,组织各类型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2016年4月1日,习近平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全国政法机关要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履行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

——2016年1月22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就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血的教训警示我们,公共安全绝非小事,必须坚持安全发展,扎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堵塞各类安全漏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16年1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陆军是党最早建立和领导的武装力量,历史悠久,敢打善战,战功卓著,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陆军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战略支援部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是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

——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在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习近平向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严格落实政治家办报要求,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对党忠诚可靠的人手中。

——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视察解放军报社

维护网络安全不应有双重标准,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以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

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单丝不线,孤掌难鸣。”亚洲各国人民要践行亚洲安全观,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共同担当和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坚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友好协商解决矛盾分歧,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共谋互尊互信、聚同化异、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邻国相处之道。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题为《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的重要演讲

要推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领域、新兴领域、周边区域合作等方面的新机制新规则,推动建设和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周边区域合作,加强国际社会应对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防范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战的能力。

——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主持学习并发表讲话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弱肉强食是丛林法则,不是国与国相处之道。穷兵黩武是霸道做法,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我们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我们要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止战维和方面的核心作用,通过和平解决争端和强制性行动双轨并举,化干戈为玉帛。我们要推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国际合作齐头并进,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防战争祸患于未然。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我们要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研究应对举措,共同维护各成员国政权、制度、社会安全和稳定。

我们要强有力推进反恐、禁毒、防务合作,提高本组织安全行动能力,形成更严密健全的执法合作网络。

——2015年7月10日,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发表题为《团结互助 共迎挑战 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实现新跨越》的重要讲话

当今世界,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时空领域更加宽广,各种因素更加错综复杂。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唇齿相依。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我们要摒弃冷战思维,创新安全理念,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在海南博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2015年1月,习近平就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

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持信息主导、体系建设,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快构建适应履行使命要求的装备体系,为实现强军梦提供强大物质技术支撑。

——2014年12月3日至4日,全军装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对外工作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要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支持,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要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国家统一,妥善处理好领土岛屿争端问题。要维护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通过广泛开展经贸技术互利合作,努力形成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要提升我国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

——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面对国家安全稳定遇到的严峻挑战,面对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需要我们的思想观念有一个大的解放,勇于改变机械化战争的思维定势,树立信息化战争的思想观念;改变维护传统安全的思维定势,树立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和战略利益拓展的思想观念;改变单一军种作战的思维定势,树立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思想观念;改变固守部门利益的思维定势,树立全军一盘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观念。

——2014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推进我军军事创新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主持学习并发表讲话

中国坚定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也支持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国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即使再强大也永远不称霸。中国真诚希望其他国家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大家携手把这条路走稳走好。

——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各地区各部门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各项工作。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反恐怖斗争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是一场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斗争,必须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嚣张气焰打下去。

——2014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主持学习并发表讲话

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目的就是更好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我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

——2013年10月24日至25日,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实施这一重大部署,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3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主持学习并发表讲话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2013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主持学习并发表讲话

要坚决完成担负的各项军事斗争任务,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真抓实备、常备不懈,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要大力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和导弹专业技术人才,为完成军事斗争任务提供坚强人才保证。

——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会见第二炮兵第八次党代表大会代表

总书记谈公共安全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自觉把维护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来认识,扎实做好公共安全工作,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1、要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防控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公共安全立法、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这些决策部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公共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同时,我们要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高度警觉。维护公共安全,要坚持问题导向,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公共安全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着力抓重点、抓关键、抓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公共安全水平。

2、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习近平强调,要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手抓专项打击整治,一手抓源头性、基础性工作,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优化公共安全治理社会环境,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安定的深层次问题。

要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更大力度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把确保质量安全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环节,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放心。

要切实增强抵御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全面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防范、监督、检查、奖惩措施的落实,细化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责任、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

要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3、把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习近平指出,维护公共安全,必须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入手,加快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明确并严格落实责任制。要坚持标本兼治,坚持关口前移,加强日常防范,加强源头治理、前端处理,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形势分析制度,及时清除公共安全隐患。

习近平强调,维护公共安全体系,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公共安全的主战场,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实现城乡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网格化、一体化。要提高公共安全体系精细化水平,每一个环节都要深入考虑和谋划。要构建公共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网络,实现人员素质、设施保障、技术应用的整体协调。要认真汲取各类公共安全事件的教训,推广基层一线维护公共安全的好办法、好经验。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要把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加强安全公益宣传,健全公共安全社会心理干预体系,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情绪,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维护公共安全。据新华社

声音

要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

——习近平

安全重要论述 篇2

1 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的安全工作是从上个世纪才开始受到人们重视的, 但是当时, 人们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全面的准确的认识, 当时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最为重视的就是利润, 在安全工作的过程中, 只是将其停留在口头上, 并没有将其真正的落实在实际的工作中, 而且当时人们生活水平并不是很高, 出现安全事故之后, 所获得的经济赔偿也比较低, 工程建设的管理者并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实际上安全和经济利益也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保证人们的经济利益, 建筑的安全性会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最近几年, 工程建设的管理者思想也在不断的更新, 以人为本的思想也逐渐深入到建筑工程的建设管理者思想中, 国家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也越来越重视, 安全事故赔偿的金额也逐渐提高。甚至赔偿款就要超过100万, 在这样的情况下, 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工程就有可能要承担巨大的损失, 也根本无法得到经济利益, 而这也是安全与利益相互联系的体现, 安全问题关系到一个企业职工自身的生命安全, 同时它和企业的经济利益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 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建筑企业在保证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 安全管理过程中体现出的效益也逐渐的被人们认同。

2 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对安全管理的影响

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完成对建筑的建设, 创造出更多的建筑产品, 建筑产品有一些非常显著的特点, 一个是固定性, 一个是多样性, 一个是体积大, 而且生产的过程中还需要非常久的时间, 也正是因为建筑产品自己的特点, 生产的过程中也会显示出流动性, 建筑生产的过程中要体现出连续性, 而且建设的过程中也会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

建筑工程施工中会受到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建筑产品在创造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完成建筑施工。建筑施工的过程中, 施工的安全问题也成了一个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 很多高空作业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而当前建筑施工中很多都是临时的施工人员, 施工人员自身的流动性也非常强。施工中, 很多人对安全问题都不是非常的重视, 只是注重工作量和经济利益, 但是对施工安全却一直都处在非常忽视的状态, 企业负责人只要有了安全考核的A级证书就可以, 但是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会对一些安全管理细节不是非常注意, 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的不足, 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在保证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 也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安全, 减少施工中出现的安全事故, 给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利益。

3 如何实现建筑安全管理的目标

3.1 建筑安全管理的目标是工程项目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不出安全事故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如何实现期望效益。为了实现项目的期望效益, 建筑安全管理尤其重要, 如果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出了安全事故, 损失的是纯利。因此,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以企业法人挂帅, 项目经理负责,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 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有计划、有组织, 做到协调和控制, 确保达到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同时, 为实现项目建设的期望效益, 应做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合理配置, 保证施工生产与安全的均衡性。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在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的同时, 工程的安全工作得到保障。建筑安全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安全检查标准》、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规定、业内安全管理规范标准和企业安全管理条例等来进行管理, 以实现工程项目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不出安全事故。

3.2 实现建筑安全管理的措施

进人21世纪后, 以人为本放到很高的位置, 实现工程的安全开展, 是体现以人为本和企业的社会价值。从而要求企业把安全管理工作按系统工程来进行管理, 从观念、理论和方法上, 使管理具有科学性、安全性、高效性。实现建筑安全的管理, 必须建立可靠的安全保证体系, 主要有以下注意事项。

一是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工程开工前应制定总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如伤亡事故指标、安全达标和采取的安全措施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公司、项目部、施工班组及职工必须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 以责任书的形式把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目标按各自职责逐级分解, 做到责任到人, 责任明确。

二是严格检查所有安全工具的可靠性, 施工的所有人员进人施工现场都必须做好保护措施, 如施工操作必须戴安全帽等。

三是现场专职的安全员, 严格按施工的安全操作规程监督落实, 认真履行职责。仔细检查, 并做好安全记录, 如有安全隐患, 及时整改。

四是坚持安全生产以预防为主, 奖惩兑现, 给予精神安慰和鼓励。

3.3 实现建筑安全管理还必须注重教育培训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企业和施工现场必须要进行安全的培训, 要落实教育人员、内容及岗位, 要有学时安排。做到全员安全生产培训。特别是新进人人员要公司培训巧学时、项目部培训15学时、班组培训20学时, 形成三级培训教育, 同时各级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执法, 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进行监督, 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才能确保建筑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才能够实现安全生产。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 施工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 一定要对那些比较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 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 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这样既保证了工程的进度, 更重要的是它还能确保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 因此在施工中, 必须要对安全管理工作予以重视, 同时也应该在这一过程中更好的进行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郑梅.浅议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0 (4) .

《论人才——重要论述摘编》等 篇3

本书由人才的重要性、坚持人才工作的方针、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使用青年人才、吸收人才引进人才、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等八个方面组成,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基本精神,清晰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发展脉络。认真抓好本书的学习宣传和使用,对于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领会党的人才思想,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全面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著

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

定价:28.00元

《你在为谁工作》

本书深刻阐释了世界500强企业推崇的优秀员工思维理念。提出了每一位员工需要自我反思的人生问题,“我们到底是在为谁工作呢?”如果不尽快弄清这个问题,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今生我们很可能与成功无缘。在当今这个浮躁的年代,我们需要用什么去重新点燃工作激情,实现自我价值?是耳提面命的空洞口号,还是触动心底的反思?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样一个朴素的人生理念,责任、忠诚、敬业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这本书是提升企业凝聚力、建设企业文化的完美指导手册和员工培训读本。

作者:(英)戴维·汤普森(David Thompson) 著 徐建萍 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定价:16.80元

《人才盘点:创建人才驱动型组织》

在未来的数十年中,中国必须完成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大国的转型,这场转型深刻而艰难,却是中国能否取得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中国企业能否取得全球竞争优势的核心。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企业仅仅建立人力资源体系已经不能支撑新的转型,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本书在咨询实践的基础上,对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既吸收西方先进的人才管理理念,又兼顾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从支撑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角度,本书完整地阐述了人才管理的重要工具——人才盘点的理念、方法、步骤,并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咨询实践,剖析了5家优秀企业在人才盘点领域的最佳实践。

作者:李常仓,赵实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安全重要论述 篇4

邓小平,四川广安人,1904年8月22日出生,1997年逝世,是我国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在其功勋卓著的一生中,他“三落三起”的传奇式经历却更加引人注目,下面我就以其一生中“三落三起”的时代背景为线索展开“邓小平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导读”。

第一次:1933年-1935年。是在30年代初期中央苏区时,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被撤职并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并一度被关进监狱,这一年邓小平只有29岁,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次“落起”才画上句号。

●1950年2月22日,任西南军区政治委员,领导西南地区的土地改革、剿匪、政权建设、恢复和发展生产。

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必须符合人民的利益,对于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就应该加以反对,加以纠正;对于人民的困难就必须毫不犹豫地采取办法,有步骤、有方法地加以解决。

邓小平:《当前西南工作的五个问题》(1950年7月31日),《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第216页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当选为中央委员。随后,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本身就要求党的领导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骄傲,专横,鲁莽,自作聪明,不同群众商量,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为了自己的威信而坚持错误,是同党的群众路线根本不相容的。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1956年9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9页

●1957年-1958年:到山西、陕西、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视察工作,宣传贯彻中共“八大”精神,作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决议的说明。

凡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事情,应当和群众商量,不能凭主观愿望办事。

邓小平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对《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草案)》所作的说明(1958年12月9日),《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473页

第二次:1968年-1973年。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被剥夺一切职务,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他于1973年复出,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

●1975年1月,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开始全面整顿,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

第三次:1976年-1977年。邓小平因“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直到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才获得第三次解放。

●邓小平再度恢复工作后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进行拨乱反正,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支持和领导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当然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自由和纪律的关系,都是很重要的。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

邓小平:《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5页

●1979年11月2日,邓小平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上做了《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报告。当时,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开过,我们党从指导思想上摆脱了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的羁绊,提出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在各条战线上展开了全面的梭乱反正,实行伟大的转折,开始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但是,林彪、“四人帮” 的破坏和影响还远未肃清,党内存在着作风不正,官僚主义,班子老化,少数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生活特殊化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党的威信和群众情绪,不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阻碍着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这篇文章,就是针对于部中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存在的某些生活特殊化等问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殷切的希望。

我们脱离群众,干部特殊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干部搞特殊化必然脱离群众。我们的同志如果对个人的、家庭的利益关心得太多了,就没有多大的心思和精力去关心群众了。

邓小平:《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1979年11月2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8页

●1980年1月16日,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作《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报告,强调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4月至5月,多次谈话指出,要充分研究如何搞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强调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

打仗的时候我们总是说,一个连队有百分之三十的党员,这个连队一定好,战斗力强。为什么?就是党员打仗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生活上吃苦在先,享受在后。这样他们就成了群众的模范,群众的核心。就是这么个简单的道理。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8页

●1980年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报告时指出,对现行制度存在的官僚主义、家长制作风、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特权现象和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等弊端,必须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提出要建立退休制度,干部队伍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至今还有一些高级干部,所到之处,或则迎送吃喝,或则封锁交通,或则大肆宣扬,很不妥当。以上种种严重脱离群众的事情,从中央到各级不许再做了。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0页

●1985年9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讲话,强调改革中要始终坚持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理论学习。

群众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时事政策问题,各级领导一定要经常据实讲解,告诉大家客观的情况以及党和政府所作的努力,并且对群众所反映的不合理现象及时纠正。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1986年1月1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讲话,强调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指出,不能不讲专政,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有力地对付那些破坏建设的人和事。

高级干部在对待家属、子女违法犯罪的问题上必须有坚决、明确、毫不含糊的态度,坚决支持查办部门。不管牵涉到谁,都要按照党纪、国法查处。要真正抓紧实干,不能手软。

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1986年1月17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2页

●1989年2月26日,会见美国总统布什。谈话时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离开国家的稳定就谈不上改革开放和搞经济建设。3月4日,同中共中央负责人谈话,指出中国不允许乱。十年来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4月,针对北京发生的**,两次发表谈话,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关于平息**、稳定局势的决定,表示完全赞同和支持。主张旗帜鲜明地反对**。5月至6月,在平息**前后提出,中国共产党要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新的领导集体要以江泽民为核心。在谈到当务之急时强调,要在更大胆地改革开放和惩治腐败方面做几件使人民满意的事情,常委会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

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新的领导要首先抓这个问题,这也是整党的一个重要内容。

邓小平:《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1989年6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3—314页

●1991年1月至2月,视察上海。同上海市负责人谈话时提出,抓紧开发浦东,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1992年1月至2月,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重要谈话,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最后,用邓小平的一句名言来结束我的导读: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以上是我关于“邓小平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导读”,谢谢大家!

毛泽东的重要论述 篇5

一、主要内容

(一)人民群众是主人,共产党干部是勤务员。

一是热爱人民,同群众打成一片。毛泽东:“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哪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二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甘当群众的小学生。

三是又红又专,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极端负责任。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五)一般号召和个人指导相结合,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

(六)干部的权力来自人民,要对人民群众负责

(七)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前进

(八)坚持两个原则,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九)调查研究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

二、重大决策与活动

(一)从两个历史时期来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二)从不同领域来看

1.经济领域

发展经济,要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在保证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力改善群众生活,不可与民争利。

2.政治领域

旧中国社会缺少的东西主要是“独立和民主”。

3.文化领域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二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社会领域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要兼顾国家、生产单位、生产者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毛泽东特别强调统筹兼顾的战略方针。

5.军事领域人民战争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 篇6

通过阅读科学发展观相关书籍、聆听多位专家讲座等,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清晰更深入地认识。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的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机制、教育机制、成长机制。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一个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的重大国策。第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

第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首先,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要满足人民的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

其次,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最后,注重以人为本,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第三、制度建设是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最近我根据“四学”要求,阅读了一些论述“科学发展观”的文章.通过学习,我对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及其重大指导意义有了一定认识.下面就是我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它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是发展观的与时,是党执政理念的一大飞跃.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这样一些令人痛心不已的事,如:哪个地方出于地方保护主义,默许和纵容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哪里发生了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死伤的人间惨剧;哪里的工厂非法向江河湖泊排放废水,致使江湖鱼虾不生,老百姓有水喝不得.就在最近,新闻媒体还报道了违规上马,预计投资上百亿,实际投资已超二十亿的江苏铁本项目被中央紧急喊停的事件.当人们痛心疾首于国家财产被惊人浪费,人民生命被无情剥夺,子孙后代的利益被严重透支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这样的一些事情的发生,我国能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吗 通过学习,我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下面我就谈谈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教师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

经过紧张的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我首先领悟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了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懂得了学习的意义所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的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机制、教育机制、成长机制。

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调整教育教学策略,用爱心感化每一个学生。实施赏识教育,多角度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

“多鼓励、多抚摸”,耐心细致的进行指导,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现在已经明显的见到成效:三班的李龙、陈辉、刘丽雪;四班的朱博、金旭、陈聪聪等已经有明显的进步,学习的积极性,成绩等各方面已经有很大的改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所提高。

2、教师从事的是良心活,应该用心研究,确保班级“没有被遗忘的角落,”,即对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之家还是出生于贫民百姓之家,无论他是品学兼有的好学生还是文化学习的差生,均一视同仁,爱的公正。“让每名学生都有发展,让每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让每名学生都充满理想追求”的理念是我努力追求的方向。

3、勤于沟通,及时了解孩子们的苦恼和欢乐等,以自己的宽容走进学生,成为学生心目可亲可敬的人。要抱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态度,平时多关心学生,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不仅关心优生,更要关心后进生,做学生的好朋友,4、积极与家长沟通,极大限度的争取家长的支持。要求每一个家长及时给孩子的作业签字。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的情况,并能够及时准确的进行鼓励、更正。

5、进行规范性教育,强化养成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重视思想教育。

6、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挖掘课堂人文资源,让学生完善自我。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好:“语言文字里有民族的情结,我们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精华积淀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因此,这样一个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我们老同志退下来了,应该是休息,这是千真万确的。人可以休息,但是我们的思想不能休息。周总理曾经讲过,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人的思想一天不学就要落后,刀一天不磨就要生锈。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就要解决实际问题。本来上面规定,领导干部要写几篇调研课题的文章至少不能少于三篇,写心得体会做笔记不能少于一万五千字。我认为这就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不有搞一刀切。我们离退休人员,本来就是老弱病残,是一个弱势力。有的同志连字都不认识,叫他怎么记笔记写心得体会呢?这是不可能的。像付新洲、邹崇宽等这些人就不行。所以我们说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这也叫人性化的实施方案。任何事情都不能作硬行规定,要从实际出发。但有同志是可以做笔记,也可以写文章的,但也不能不写,这也是一个对待学习态度问题。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我们党的宗旨。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得民心者兴,失民心者衰。作为领导干部就要千方百计想办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每个人的首创精神,保障他们的各项权益,做任何事情都要统筹兼顾,一碗水端平。缩小差距,达到思想上的平衡。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来把学校办好。这就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做任何事都要树立目标,下定决心,才能成功。胡书记在学校科学发展观的动员会上讲:群策群力,攻坚克难,为把实验高中打造成湖北名校而努力奋斗。目标有了,决心下了,这就要看我们是不是以人为本,是不是从实际出发,解决学校存在的热点、难点。知不知道广大群众在想什么?他们中有那些困难和要求需要解决。这就要看我们的领导艺术和方法。领导的责任主要是出主意、使用人。一个单位的好坏、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关键在领导。一个领导干部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想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通过不断学习,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得到解放。不仅要学政治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更为关键的是还要学习工作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将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解放思想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认识随着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敢于实践、勇于探索。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感触颇深,深受鼓舞,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内涵的当代阐释,是超越后发展国家的发展困境并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今天,我们认真学习、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的系统性,对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核心,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 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 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了 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同时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是对人类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一般规律的深刻 认识和理论升华。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协调。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要在发展中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经济社 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努力实现 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觉得更应该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敢于解放自己的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解放思想并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要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上来,联系我们目前的实际工作,我觉得解放思想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要勤于学习。正所谓“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首先要树立正确学习的观念,时刻不忘学习,利用休息时间、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其次要会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并且要坚持学,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要深入系统地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精神,时时关注国家新的政策方针,刻苦钻研工作业务,以及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在学习中要向领导学,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同志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刻思想,更新工作观念,掌握人才交流服务技巧,从而创新工作思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需要。

二要善于思考。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思考是一种能力,要根据手中的掌握现有资料,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加工,去粕留精,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工作中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要正确认清形势,把握好大局,妥善处理好矛盾。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开动脑筋,要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根据岗位的工作职责,积极思考如何打开工作局面。

三要勇于实践。要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要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促进工作发展。

四要敢于转变。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面临着各种考验,通过学习,认真总结,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工作中既要把握好原则性,又要灵活多变,热情周到地做好工作。

只要我们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转变,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所学所思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服务,我们建设人才事业一定能够得到持续、快速、跨越式的发展。

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要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上来,联系科室目前的实际工作,我觉得解放思想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要勤于学习。应时刻不忘学习,正所谓“学海无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其次要会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最后要坚持学,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要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精神,时时关注国家新的政策方针,刻苦钻研自己的业务知识,以及科技、管理、哲学、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在学习中要向领导学,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同志、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刻思想,更新经济工作观念,掌握招商服务技巧,从而创新工作思路,以更好地满足客商需求,适应新时期经济工作的需要。

二要善于思考。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思考是一种能力,要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加工,去粕留精,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工作中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要正确认清形势,把握好大局,妥善处理好矛盾。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开动脑筋,要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根据岗位工作职责,积极思考如何打开工作局面。

三要勇于实践。就是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要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目的是要促进我校跨越式发展。

四要敢于转变。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面临着各种考验,通过学习,认真总结,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工作中既要把握好原则性,又要灵活多变,同时,要能够放下身段,破除旧观念,热情周到地为学生做好服务。

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只要我们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转变,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所学所思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服务,我们城建事业一定能够得到持续、快速、跨越式的发展。

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王晓萍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动我们的教育工作迈向新台阶具有重大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同毛泽东和邓小平和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树立科学人才观,对于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努力开创新时期的用人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千秋大业,关键在人”、“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单位要腾飞,都离不开人才工作的发展。以科学人才观的要求确立新的人才标准,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为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强、业务优秀、廉洁干事,为党的宗旨去坚强奋斗的干部队伍做好组织和政治保障。

对于教育部门,学习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就是要把科学人才观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标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努力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一个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党的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发展和进步的水平。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步骤和各项举措相适应。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党务和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中去;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风气,以良好的作风、踏实的工作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在教育局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把我教育工作推向前进。

学校教师科学发展观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江泽民同志早在《关于

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就指出“要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基础教育存在着“五育”之间、师生之间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不和谐的现象,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教育的“畸形儿”,严重影响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构建和谐校园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坚持社会发展教育为本,构建和谐的教育社会氛围。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取决于教育、科学。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首先要国兴科教。大力发展教育,必须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需要构建和谐的教育社会氛围。《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说:“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的事,家庭、社会各全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

1、政府的重视是基础。

重视教育的政府才是有远见的,大力发展教育才能使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泉港区的成立使本区的教育事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区委区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举全区之力发展教育事业,建成了示范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区镇村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中小学危房改造,教育的硬环境焕然一新;大力抓好“两基”“双高普九”,抓好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实施扶贫助学,提高教师待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等等,教育的软环境大有发展。但是,学校的装备还很不足,很多学校达不到十配套,尚需投入大量资金;各所学校发展还不均衡,农村薄弱校还不少:各种教育还欠平衡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占的比例还太少;辍学现象还很普遍等等。这些方面还需政府进一步大力抓好。

2、社会的关心是关键。

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十分显着。几年来,社会各行各业对教育工作普遍十分重视,很多单位、部门十分关心教育,与各所学校开展“共建”活动,村、老协会、退休干部协会为各校排忧解难;很多社会有识之士大力支持教育事业,设立了很多“奖教、奖学、助学”基金会,很多同志主动到各校担任校外辅导员,共同为教育工作献计献策。但社会毕竟还存在很多阴暗面,很多孩子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有的沉溺于网吧、游戏机而不可自拨,有的存在很强的拜金主义思想,有的参与赌博打架斗外面的斗欧,有的像成人一样吃喝玩乐,这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

3、家庭的支持是保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手一投足往往是无言的规范,对孩子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培养越来越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很多家长希望把子女送到好的学校就读,希望子女就读的学校会办好、子女会读好书。但是,家长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还不能经常关注孩子,还不懂如何教育孩子。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要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提供有关教育资讯,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环境。

二、坚持学校发展教师为本,构建和谐的教师工作氛围。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校的工作的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要坚持教师为本,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教师工作氛围。

1、将柔性的人文建设与刚性的制度管理相结合

以前很多管理者只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做到以人为本,而没有对教师做到以人为本。其实教师是作为知识分子,职业上要求其须有更高的道德修养,但教师也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需求,更需要关怀、理解。这就要求教育的管理者要对教师进行人性化管理,就是在保证制度落实的前提下,尽力为教师开创一种淡化行政手段进而以尊重人、爱护人、激发人为出发点的校园人际管理。这样的管理,能更好地调动和发挥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沟通和融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确保既定办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关注教师对人格尊重的需求,对平等竞争的需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对情感鼓励的需求,对探索科学知识的需求。营造尊重、沟通、宽容、互助、欣赏的人际和谐氛围,柔性的人文管理与刚性的制度化管理相结合,会使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

2、用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美好前景凝聚教师人心

目标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共同的目标

,共同的事业,可以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合理的发展目标最能激励人心、凝聚人心。学校的管理者要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在教师面前不断展现新的前景,使大家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永远处于新的追求之中,促进学校工作层层推进。学校的目标要自上而下,层层展开,形成一个目标系统,被广大教师接受并内化,做到人人明确目标,个个清楚责任。每一学年要进行总结评价,让教师体验达到目标的成就感。

3、用行政人员的人格力量感染教师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学校行政人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感染教师。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精通业务,对教师的工作能起指导作用,让教师从内心里佩服行政,自觉服从领导。

三、坚持培育人才学生为本,构建和谐的学生成长氛围。

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1、校园环境的和谐

一所环境幽美的学校,就是一片育人的沃土。创造条件,进一步实施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工程。加强校园广播站、图书室、音乐室、文化橱窗、学报、板报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大合唱、书画比赛、赛诗会、艺术节、文化节、运动会等各种文艺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层次。让每一位同学随时都感到亲切、温馨、随和、自然。学校的每一间教室、每一堵墙壁、每一个角落,甚至每一处细节的设计都要处处浸润平等、宽容、理解和鼓励;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该以微笑、激情、博爱去接受和欣赏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力争把学校变成现代文化、时代文明的发源地,创设美化、绿化、知识化、健康化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

2、“五育”的和谐发展

我国教育方针历来强调受教育者应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的和谐发展是改变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单一追求智育的现状,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五育”的和谐发展就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体现。有专家指出,所谓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五育”的和谐发展并不意味着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而是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教育的整体效应。在增长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劳技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能和谐共进,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奠基。

3、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安全重要论述 篇7

从本质上讲, 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目的, 是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 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 加快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和谐发展应成为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根源。

第一, 企业“以人为本”加快环境的发展, 优化员工成长空间。而思想政治工作所要构建的和谐环境, 就是为了谋求最大的效应, 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作用, 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 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企业只有通过加速发展, 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员工群体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而用发展的环境凝聚人心无疑是最佳的途径, 才能破解各种难题, 缩小员工渴望成才与现实条件下的差异, 才能满足员工展示自我价值、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 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和员工的同步发展中发挥最大效应。

第二, “企业为本”本质用协调和谐发展的环境, 磁化员工不懈进取。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表明, 员工身处讲政治的环境, 政治意识就会明显增强;身处公平竞争环境, 就会主动挖掘自身潜力;身处团结和睦环境, 就会感到心情舒畅身处企业持续发展的环境;就会越干越有劲头。针对当前企业体制改革, 企业本身以企业文化, 以企业大发展, 以企业经营理念, 以企业自身实力走出国门, 不少员工既盼改革, 又怕丢了位子;既盼薪酬改革, 又怕降了工资, 既盼公平竞争, 又怕风气不正, 既盼走向市场, 又怕难以存活。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握员工的这些矛盾心理, 注重员工个体素质和企业群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这样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对此, 一方面要协调好人员培训、人才开发中的矛盾, 防止过去那种“重眼前使用, 轻长远培育”、“重少数人‘充电’、轻多数人‘充值’”以及“优不送学”等现象的回归, 构建和谐的人才培养、人才储备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协调好社会矛盾和利益, 针对员工由社会利益, 尤其是体制改革后的利益落差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和对企业发展的诉求, 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理顺员工的思想情绪, 解释认识上的疑惑, 使员工对改革中的新情况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不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从而促进企业的协调运行和均衡发展。

第三, 企业以“科学为本”全面发展的和谐环境, 强化员工素质立身。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这个“人”既指个体又指群体, 既涵盖人的数量, 也涵盖人的素质。随着我国国企改革进程不断深入、企业岗位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愈加显现, 员工队伍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成才意识普遍得到增强, 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构建员工全面发展的环境中有所作为, 应充分发挥“三大激励”的效能, 为员工素质立身提供持续进取的动力。一是用真理的力量激励员工, 努力增强说服力。通过理论武装、政治导向、思想免疫等, 使员工在物质、精神追求中得到同化, 成为一支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员工队伍。二是用目标的力量激励员工。要使员工充分认识到, 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就不能追求单一的目标。要积极推动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的立体化, 职业技能的市场化, 从偏重当前的岗位能力, 向注重提升创新能力和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方向转变。三是用典型的力量激励员工,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对岗位成才、发展有功、爱企敬业的人, 不仅在精神上宣传到位, 还要在物质上奖励到位, 以此促进员工队伍在理论修养、思想道德、职业能力等诸方面得以全面发展。

二、坚持以“企业文化”以稳定企业和谐

第一, 企业以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 要把营造和谐企业作为价值取向, 必须在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要多点人文素养, 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提升文明、体现员工智慧和素质的创造性活动, 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营造鼓励干事业、支持员工干成事业的企业环境。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与员工的“零距离”, 达到员工人生修养的“零缺陷”, 有效实现个人与群体、员工与企业发展需求的最佳结合, 使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融洽和谐的企业工作环境、人际环境。

第二, 河南神火集团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维护社会和企业的稳定, 防范与及时化解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发生, 既是当前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对此, 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其特殊的功能, 一方面, 注意引导员工在确立个人愿景时, 要充分看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是一体的, 个人与企业是联系在一起的, 各种因素都处于互动之中, 只有把个人的愿景融进企业的共同愿景, 才能通过组织的力量来增强自身的力量, 最终实现自己个人的愿景。另一方面, 企业在确定共同愿景时, 必须充分关注员工的个人愿景, 鼓励员工发展个人的愿景, 将组织的愿景化为个人愿景的延伸, 通过坚持服务于员工, 坚持全过程融入, 使员工在实现企业共同愿景的同时, 更好地实现自我愿景, 从而为营造更加和谐的企业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 创建和谐企业的目标任务, 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实事求是。面对改革发展的实际, 坚持讲真话不回避、办实事不畏惧、求实效不搞空中楼阁, 从重实际、求实效中, 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地把企业建成政通人和的精神家园。

三、坚持以企业创新、自我创新, 把企业文化孕育和谐

第一, 企业的和谐、文化和谐、服务和谐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科学地整合文化资源, 努力培育与时代相适应与企业发展相吻合的企业文化。当竞争无处不在, 员工更加期盼有一个温馨的和谐企业。无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以人为本”, 还是企业文化推崇的“人性化”管理、情感式管理和“人际关系”的管理, 都要求以诚信为原则, 妥善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 通过互相尊重, 换位理解, 使上下级关系更加融洽, 在和谐企业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通过相互学习、互相帮助, 不断强化团队精神, 促进员工把管理规范从“束缚”变为自然, 从“他律”变为“自律”的一种养成教育, 保证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动纪律的有效落实。三是企业及员工与社会和服务对象的关系, 加强“企业对社会和环境必须承担责任和义务”、“员工就是企业形象”等行业道德教育。

第二, 企业在培育“三大文化”方面狠下功夫。一要精心培育“学习文化”氛围, 把员工的文化素质作为企业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视作企业决胜的法宝, 积极倡导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工作态度和劳动方式, 努力提高企业各方面工作的技术构成和知识含金量, 为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二要精心培育执行文化, 教育员工充分认识事业成功的艰巨性和市场竞争的残酷性。要获得成功, 就必须超越以往的模式、超越现成的经验, 把工作任务的接受视作承诺, 在兑现自己的承诺中,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决不找任何借口。三要精心培育创新文化, 打破旧模式、构建企业新思维, 通过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任务而异的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等, 使企业文化既充满科学精神的理性, 又洋溢着人文关怀的温情, 既富有历史的积淀, 又不失时代的特色, 使全体员工都成为和谐企业的营造者和受益人。

第三, 企业文化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一个新天地, 企业文化建设使思想下政治工作的内涵更深刻、外延更扩展, 使思想政治工作更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更便于与经济工作融合在一起去做, 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力量。

第四, 企业市场经济体制中, 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正是在于它的内涵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创造出能够团结和凝聚职工的, 能够增强企业向心力和竞争力的新形式、新方法, 能够克服思想政治工作某些弊端, 改变在旧体制下形成的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旧观念、旧模式、旧方法, 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更加有机地融为一体, 落到实处。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 仅停留在理论灌输, 口头说服上, 形式比较单一, 载体东西少。企业文化建设所倡导的企业精神, 由企业员工群众所共同价值观念, 是企业之魂, 把思想政治工作所注重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具体化了、企业化了。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的大局出发,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只有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才能解决好价值观这一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以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论述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 篇8

关键词:舞蹈;基本功;表演

我们在平时练习时,经常会听到说:都练了几年了还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举个例子,一个普通的舞步,让一个初学者去做,一个星期就可学会,三个月就可滚瓜烂熟,但是这个舞步的韵味三年怎么也学不会,只能用膝盖作动力完成,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摸索基本舞步的运用原理,把它带到舞蹈中,才会有进步。 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十分必要的。现在好多学生不重视舞蹈基本功的训练,认为舞蹈感觉好就行了,要基本功干吗?殊不知如果不经过系统的、专业的训练,只片面追求舞蹈感觉,学生必定跳不好舞蹈。这正如一个不懂语法也不会写字的人,必定写不好文章、正如没有一砖一瓦就没有高楼大厦一样。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实践却与之背道而驰。因为基本功的训练枯燥、乏味、又苦又累。

究其原因,主要是多基本功的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学生学习舞蹈比较晚,为追求高考成绩不得不拔苗助长,还没有练好基本功打好舞蹈基础,就开始了成品舞的练习,遇到稍微有点难度的动作往往就会力不从心。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它的客观规律,逐渐由量变达到质变。舞蹈的训练更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良好的基础训练、把上把下的练习、没有软开度、没有良好的柔韧性,其舞姿是不会达到要求的。

舞蹈是讲究美的,基本功训练的目的之一就是克服自然形态,掌握舞蹈技巧。初学舞蹈的人,往往缺乏藝术需要的“力量”、“柔韧性”、“稳定性和协调性”跳起舞来呆板、松懈、不协调。因此必须通过系统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使之克服自然形态的各种毛病,掌握正确的姿态,训练其肢体的柔韧度,形成其个部分肌肉的紧张、松弛的控制能力和个关节的力度;培养其音乐感觉和伴随音乐灵活自如的运用眼、耳、身、步各种动作的风格律动。

舞蹈基本功训练的目的之二是开发智力 、表现美。学生掌握把上把下的各种舞蹈动作技巧,是必需的,但不是唯一的。在学生掌握形体动作的同时,应当渗透充满感情和想象的舞蹈艺术语言,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发展形象思维,自由的、创造性地表演舞蹈。

作为舞蹈者,应该紧紧抓住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抓住舞蹈的灵魂和情感。摘 要:舞蹈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基本功的重要性,在舞蹈的基础训练中把技术训练运用到有目的的表演组合或具体的作品中时,进入了某种轻松活泼的状态之中,成为满足实际需要的有目的的技术训练。在学生掌握动作的同时,应当渗透充满感情和想象的舞蹈艺术语言,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发展形象思维、自由地、创造性地表演舞蹈。

从事舞蹈教学以来,笔者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舞蹈学生都不够重视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不论是芭蕾基础训练还是古典舞基础训练,学生上课的状态并不是很投入,基本功训练的兴趣也不是很高,没有意识到基础功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性,而是很被动地当作是老师授予的技术,没有全身心的感受它。

舞蹈基础训练是对人的骨骼和肌肉的复杂结构去进行严格训练的开始,这些动作构成了整个身体处于无休止的多种变化形态之中。芭蕾训练主要训练腿部的肌肉能力,包括开度、柔软度、直立以及身体、头、手的配合和动作的协调性。通过练习可达到身体的直立感和稳定性,以及较准确地移动重心的能力。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主要目的是为了舞蹈的表现创造以物质为前提的身体条件,以培养技术技能为主要功能,强化身体韵律与动作技能的有机结合,创造具有高水平专业舞蹈艺术所需要的身体表现语言与手段。

初学舞蹈的学生,往往缺乏艺术需要的“力度”、“柔韧性”、“干净”、“稳定性和协调性”,跳起舞来呆板、松懈、不协调。因此必须通过系统的舞蹈基本功训练才能克服自然形态的各种毛病,掌握正确的姿态,训练肢体的柔韧性,能很自由控制能力和关节的力度。很多学生不重视基本功,觉得“只要表现能力好就行,基本功没有多大的用处。”不少学生为了追求高考成绩不得不拔苗助长,还没有开始把基本功练扎实就开始了成品舞的练习。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它的客观规律,要由浅入深、有量变才能达到质变。舞蹈训练更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把上把下的练习,没有良好的柔韧性和软开度,舞姿是不会达到要求,跳起舞来也就不会有流畅性和优美性。例如控制(控腿)。如果自身的训练能力达到了把腿抬的很高,超过头部,并长时间地控制在保持的高度上,那就会唤起观众们的热烈掌声,这是因为训练的效果达到了超出常人的承受范围,他的技能受到了观众的赞赏和肯定。而基本功没有练扎实的话,就会起反效果。整个舞姿被破坏,摇摇晃晃,腿部也发抖,那就形成了丑态,反而让观众倒胃口。

一代代舞者正因为熟练掌握了让人惊叹和钦佩的舞蹈技艺而成为舞蹈艺术家。舞蹈演员对基本功的长期的艰苦训练视为保持舞蹈艺术生命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而他们在训练中所获得的超人技艺不仅是舞蹈家可以炫耀和观赏者叹为观止的资本,在惊叹、钦佩中更孕育了技艺本身的文化因素和审美价值。所以,舞蹈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基本功的重要性,在舞蹈的基础训练中把技术训练运用到有目的的表演组合或具体的作品中时,进入了某种轻松活泼的状态之中,成为满足实际需要的有目的的技术训练。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基础训练得到和谐的运用和强而有力的展示。

舞蹈是借用人体动作、手势、姿态等人体语言作为艺术表达的工具,其灵魂是情感,以展现人的思想情感、展现时代文化背景为最终目的。

上一篇:2劳动纪律管理制度下一篇:年国庆节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