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论述

2024-10-04

重要论述(共12篇)

重要论述 篇1

摘要:城市园林是城市的一张名片, 跟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强化养护管理, 能够让园林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发挥美化城市的作用。在本文中, 笔者首先深入分析了园林养护管理的重要意义, 并介绍了园林养护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最后提出相关措施, 希望对提升园林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园林,养护,重要性,管理漏洞,措施

引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拥有更高质量且健康的生存环境俨然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在这种状况下, 能够在建筑密集、交通拥堵的城市中创造生态环境、并且拥有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园林景观建设, 逐渐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 加强园林养护管理的重要意义

园林做为一件公众看得见的艺术作品, 其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有益价值。因此, 在现代社会里, 城市里的人们格外关注园林的养护管理工作, 加强园林养护管理工作, 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契合了公众的内心愿望。鉴于此, 我们有必要对园林养护管理的重要意义予以明确。

1.1 从生态价值上看, 加强园林养护管理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 需要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 这种环境不仅仅是室内环境这种狭隘的概念, 更包括其所处城市的外部生活环境。园林做为城市中常见的场所, 必然具备一定品位的环境优势。所以, 加强园林养护管理符合城市公众生活方面的真实要求。人们只有处于良好的生活环境, 才会与自然实现和谐相处, 园林养护管理为保障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这样, 良好环境所代表的生态价值就能够得到体现和实现, 因此可见, 加强园林养护管理体现了这项工作所追求的生态价值目标。

1.2 从人文价值上看, 加强园林养护管理有利于实现优质的景观效果

从本质上看, 园林是一件包含劳动者心血的庞大艺术作品。毕竟, 这件作品的基本作用就是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景观, 供人们欣赏, 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因此, 全面加强园林养护管理才能使园林永久保持自身展现出的美。相反, 如果园林无法实现良好的养护管理, 就会在很多程度上影响自身的美, 从而使园林这件艺术作品的美无法完满展现, 如此, 就会影响人们的欣赏水准, 影响愉悦的心情, 反而有可能加以抱怨, 对城市产生反感情绪。所以, 加强园林养护管理, 有利于提升园林的景观效果, 让公众在园林中拥有赏心悦目的好心情, 实现园林所具备的人文价值。

1.3 从社会价值上看, 加强园林养护管理有利于推动城市发展的步伐

从某种意义上讲, 园林领域的成绩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因此, 加强园林养护管理对于园林的整体利益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加强园林养护管理, 才能使养护管理所需的材料得以销售, 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毕竟, 园林养护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去。同时, 加强园林养护管理也避免了园林事业更大更多的损失, 使损失出现时, 得到及时的弥补, 这样, 城市的发展水平才能更好的通过园林作品来体现。可见, 园林养护管理确实为城市的不断发展提供了绿色的养分, 促进了城市的和谐发展。

1.4 从宣传价值上看, 加强园林养护管理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对外形象

很多城市是典型的园林城市, 比如苏州, 这些城市把园林做为谋求自身长远发展的一根重要命脉。因此, 从城市对外形象角度上考虑, 就更应当加强园林养护管理工作, 继而为提升城市的对外影响力尽一份力, 使城市保持永久的新鲜感和美丽形象, 这样, 才能有更多的人和国家了解园林城市, 促进中国对外声誉的提升。

2 园林养护管理方面的漏洞

在城市发展中, 除了那些著名景区景点外, 园林也是城市美化的主要代表。因此, 若想使园林的整体美感毫无遗漏的呈现给公众, 就必须深度挖掘园林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锁住问题, 才能更好的调整方向, 使养护管理各种更好的开展下去。

2.1 思想意识有失偏颇, 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园林施工管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样, 园林养护管理也不是一件易事。园林养护管理需要集合人力、财物等诸多方面的力量, 才能及时全面的完成。因此, 有不少施工企业为了赢取施工机会, 在招标过程中, 以承诺免费养护管理为宣传点。但实际上, 工程施工完成后, 并没有做好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 同样, 建设单位也忽视了养护管理, 导致滑槽苗木的存活率低, 寿命短, 无法实现预期的景观效果。

2.2 园林养护管理经费紧张, 影响管护质量

每个领域的运转都需要一定的经费做支撑, 园林养护管理也是同样如此。但是, 目前多个地区的园林养护管理经费无法满足需求, 经费紧张, 园林养护设备设施十分落后, 阻碍了园林养护管理工作, 园林养护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也就无法实现园林景观多方面的价值。

2.3 绿色环境被无端破坏, 增加了养护管理的难度

当前, 我国还欠缺有关园林养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多数地区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都会出现侵占绿地, 毁坏绿地的现象, 甚至还会出现, 市民侵占绿地开店、在树木上晾晒衣物、毁坏绿地种菜、垃圾堆积在绿地上、折断花草树木等恶劣行为, 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给园林养护工作带来不便。

2.4 园林养护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不达标

当前, 多数地区的园林的养护管理工作是由养护企业来完成的, 这些养护企业多为临时公司, 不具备相关建设部门的标准要求, 缺乏固定的工作场地, 经营水平和养护质量不高。另外, 园林养护企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对于养护工作的原理了解甚少, 仅仅会简单的进行养护处理, 导致花草树木不能实现最优化的养护管理, 外型修剪也无法实现最佳状态, 导致景观效果不理想。

3 填补园林养护管理工作漏洞的可行性措施

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 园林养护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不能随意的进行维护, 而是要认准方向, 全面铺开各种有效措施, 提升聚集各种力量, 实现园林景观效果的最优化。

3.1 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摆正园林养护管理的位置

园林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在一定意义上跟政府部门及建设单位的重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园林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必须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结合经济发展进行建设。如果仅仅注重发展, 忽视城市园林建设养护, 导致园林景观寿命短, 有损城市的良好形象。因此, 政府及建设单位应重视园林养护工作, 摆正园林养护管理工作的位置。

3.2 加大经费的投资力度, 从资金上给予养护工作

资金是园林养护管理工作运转的关键, 针对当前园林养护管理工作资金短缺的现象, 相应主管部门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政府部门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使节省下来的资金有所去向, 为城市的兴起发展增添力量。获得足够的资金后, 园林养护管理部门就可以购置先进的养护管理设备, 提高养护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确保景观效果的最优化。

3.3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形成爱护园林的良好风气

良好社会公德是园林养护管理工作的前提, 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 使广大市民充分了解园林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明确园林养护管理工作与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 明白那些折花断木、占地毁绿、破坏良好环境的行为是违反社会道德的, 只有提高了公民的社会道德水平, 是他们从自身做起, 才有利于园林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

3.4 规范养护企业经营, 强化园林养护的精细化管理

(1) 为了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养护企业需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 找寻正确的发展方向。因此, 需要知道养护企业做好运营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工作标准及相关规章制度, 为养护管理工作提供规范的环境。 (2) 应实行精细化的管理工作:a.要提高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 在进行园林植物的养护过程中, 要依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特点进行管理, 不能盲目进行, 只有这样, 才能最有利的促进植物的生长, 另外, 在不同的季节, 应采取不同的养护管理措施, 避免错过植物的生长时令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 一般在春季植物的生长速度比较快, 对植物进行修剪, 可以剪掉多余的枝叶, 有利于养分的吸收, 促进植物生长, 冬季应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了解园林养护的相关知识, 提高对园林养护和精细化管理效果的认识;b.要提高园林养护人员的素质, 作为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的工作, 园林养护工作要求养护人员具有很高的素质, 养护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的形式, 提高工作人员的养护管理技能, 及时进行必要的修剪, 保持移栽植物水分的充足, 例如, 可以讲平面形状的矮树丛修剪成火炬形状, 还可以修剪成花瓣的形状, 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和明媚灿烂的感受。对于病虫害的防治, 需要对症下药, 防治花草树木受病虫害的危害, 另外, 还要健全激励机制, 对于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人员, 应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c.完善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制度, 作为一项系统的工作, 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技术性强, 内容复杂, 精细化管理可以使园林养护工作能够科学顺利的开展, 完善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制度, 为园林养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保证园林植物的安全、健康生长, 使园林养护实现全面的管理。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科学的处理方法, 明确园林养护工作的内容及程序, 实现全面的养护管理。建立完善的养护监督机制, 提高养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效果的实现;d.明确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技术。在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工作中, 应做好植物的修剪工作, 春季可以重修剪, 夏季适合轻剪, 使植物的枝干能够合理布局, 保证园林的整体景观效果。可以通过短剪、抽剪、缩剪等方式进行枝干的修剪, 不同的植物需要采取不同的修剪方式。例如, 球型树要以短剪为主, 保证修剪树木的美观;修剪粗枝时要将枝条下的1/3锯掉, 再将枝条的上面锯断, 避免树皮的拉伤。使用科学的修剪技术, 能够为绿色植物提高通风、透光空间, 使其快速生长, 避免出现病虫害、枯枝等现象, 提高景观效果。此外, 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需求是不同的, 在园林养护时, 需要做好土壤的施肥工作, 调节土壤的酸碱度, 保证土壤的肥力, 根据植物的不同来科学施肥。而在对草坪施肥时, 需要根据草坪的习性把握好施肥时间, 提高园林养护效益。

4 结束语

园林工程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因此, 其在自身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宣传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后, 园林养护管理的重要意义已经不言自明, 自然得到了公众的普遍认可, 人们也更加热心关注园林养护管理问题。园林需要养护管理, 这也是园林工程继续发挥重要价值的必经途径, 所以, 如何加强园林养护管理工作就成为园林绿化事业的出路。当然, 园林养护管理光靠一些措施还不够, 还应当在城市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社会风气, 最大限度的推动园林养护管理全面铺开, 确保其管理质量和效率, 为园林景观的美感书写更为秀美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吕雄君.风景园林施工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J].现代园艺, 2016 (10) .

[2]殷艳蓉.园林景观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5 (07) .

[3]陈伟.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J].现代园艺, 2014 (12) .

重要论述 篇2

二、毛泽东重要论述

1、“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经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不但不悔,我仍然坚持没有调查是不可能有发言权的。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

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1941年3月、4月),《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1页

2、“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3、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毛泽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节选)》(1942年12月),《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页

4、实事求是,力戒空谈。

毛泽东:《为<七大纪念册>的题词》,《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49页

5、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

论述园林施工技术重要性 篇3

【关键词】园林施工;技术难点;重要性 0.前言

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觉悟的提高, 城市建设进入生态环境建设阶段, 园林绿化行业逐渐成为热门行业, 绿化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 广场绿地、景观大道、小游园、花园小区......层出不穷, 而且其规模日趋大型化。但是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工程实践, 发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园林绿化工程包括整理山水、改造地形、辟筑道路、铺装场地、营造建筑、构筑工程设施、绿化栽植等多项内容。它从设计到施工阶段, 都着眼于完工后的景观效果, 总目标是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创造园林式的绿化空间。

1.施工前的准备

应熟练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意图、图纸及质量的要求,并由设计人员向施工人员进行设计交底。现场勘查,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意图及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勘查,一般包括:现场周围环境、施工条件、电源、水源、土源、道路交通、堆料场地、生活设施的位置,以及市政、电讯应配合的部门和定点放线的依据。组建项目经理部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前提。首先应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健全管理网络,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主管组成的生产指挥系统对工程质量负全责,并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系统,推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谁的目标谁负责、谁的问题追究谁的责任。由项目经理负责制落实到各个岗位,组成一个现场质保体系网络,明确责任,层层进行质量把关,保持管理人员的稳定,并且常驻现场。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明确工程质量责任制,各有关职能人员都要明确自己在保证工程质量中的责任,各负其职,各尽其责,以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园林绿化工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工程。搞好施工之前的组织设计是搞好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关键,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工程项目、工程量、工程特点、工程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施工方法、确定采用人工施工或者机械施工,劳动力的来源,是否有社会义务劳动参加,编制施工程序和进度计划;组织施工:指挥系统、部门分工、职责范围、施工队伍的建立和任务的分工等;制定安全措施、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成活率指标;现场平面布置图:包括水源、电源、道路交通、料场、库房、生活设施等具体位置图。施工方案应附有计划表格,包括用电、用水、劳动力、进度、苗木、材料机械运输、防尘降尘措施等。

2.园林施工技术对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园林施工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一个很好的景观设计。因此,园林施工实际是景观设计的具体实践,是把理论设计变为具体实践的过程。园林施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景观设计的质量。园林施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风景绿化。风景的绿化与施工密切相关,因此,施工对绿化的结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施工做的好,有利于城郊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有利于建立接近自然环境的人工园林绿地,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有利条件。

(2)做好园林施工,有利于保护园林植物的生物综合功能,能够实现整个园林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的生态效益,通过园林的植物景观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提供休憩空间的社会经济效益。

(3)做好园林施工,可以实现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更好的推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既做到优化人类居住环境,又为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提高人们精神境界,提升人们道德修养和艺术审美,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因此,我们的园林施工技术不仅关系到施工过程的进度,也关系到工程竣工之后的一系列连锁效应。做好施工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实现建筑环境和居住环境的和谐统一,充分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精华,才是园林施工的最佳表现。

3.园林施工中的技术难点

3.1园林工程施工图纸的绘制

园林设计一般包括:(1)街道绿化设计;(2)工厂、学校、医院等专用场所设计;宾馆、饭店、建筑的绿化设计;街头绿地、小花园设计以及各种类型的公园、风景区的园林设计等内容。 而园林设计图则是园林设计人员的语言,它能够将设计者的思想和要求通过图纸直观地表达出来,人们可以形象地理解到其中的设计意图和艺术效果,并按照图纸去施工,从而创造优美的环境。 因此,园林图纸的绘制是园林设计工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园林设计图应能表现出园林设计的内容和意图。

3.2园林中植被的选择

由于地理环境等的限制使得很多的植物在某些地域是不适宜种植的,所以园林管理者在选择植被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同时对于园林土壤污染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选择植被时,要尽量先选择本地已存活植物。所以当地苗圃培育者可以事先进行苗圃的培育。对不同的植被选择最适宜的种植时间,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植被成活率。当然还必须对所种植的植被进行必要的设计,形成各种不一样的图案或标志。城市的土壤污染主要是土壤的酸化和碱化以及大量建筑石块含在土壤之中,当然土壤的酸化和碱化和城市的建筑垃圾是分不开的,所以要保护园林土壤就必须禁止建筑垃圾进入园林,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杜绝污染,当然对已经污染的土壤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化学方法进行脱酸和脱碱。

3.3园林日常养护

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完成以后,要巩固其成果,发挥其功能,主要取决于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人们常说“三分建、七分管”、表明了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养护工作包括除草松土、浇水、施肥、整形修剪、防治虫害等工作。植物生长离不开水,但各种植物对水的需要量又不同,不同的季节对水的需求量也不一样,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做好浇水工作。 根据小区所选定的植物品种来决定浇水量。花木品种不同,水分的要求也各异。抗旱性的植物需要的水分少,荫生植物需求水分多,浅根性植物不耐旱,要多浇水。养护的质量管理是园林建设不同于一般基本建设的方面。由于园林中必含植物,而植物的生长和成型时期通常大于土木建设的工期,再加上植物栽植常需在土木建设基本完成之后进行,因此园林建设的质量常要在竣工后相当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定型。这一特点使得养护质量的管理成为园林建设质量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园林养护的质量管理包括确立规程、执行规程、检查执行情况、纠正违规或修订规程四个一级程序环节。不同之处在于“养护”不仅涉及技术行为,而且涉及文化行为。应制定有关季节性灌排水、施肥除草、修剪除虫以及及时更换病枯植株的规程;在护的方面,应以“法规”为基础来制定相应的规程。

4.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管理是全行业面临的共同目标和任务。它的发展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并将随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日益完善。我们相信通过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和施工方四方的共同努力, 未来的园林绿化事业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福章,吴媛,叶丹.园林绿化养护的安全生产管理初探[J].山西建筑,2009.

[2]王金凤,侯建生,李淑梅,齐志茹.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及施工的思考[J].河北林业科技,2005.

论述大学英语小组学习的重要性 篇4

小组学习是一种近年来流行在各大高校并逐渐渗透到小学中学的一种典型的上课模式, 现阶段的教学改革重点就是要求教师组织小组学习, 教师在小组学习中不再是决策者, 而是学习小组学习中的一员。小组学习顾名思义, 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或者学生之间自由组合, 形成一个团体的学习模式。当然在英语教学中, 小组学习就会显得格外重要, 小组学习将老师单独讲课的模式与学生集体学习的模式有机结合起来, 让课堂学习更加活跃。

2 大学英语学习呈现出来的几个问题

(1) 大学生运用英语能力差, 哑巴英语普遍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 各大院校要求其水平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大部分学生还是能达到此水平, 但是国家对高校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 并不是在于一个大学生有没有达到四级的水平, 而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培养中国大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要求即使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也要掌握基本的表达, 可是综观现状, 很多大学生学的就是哑巴英语, 做试卷可谓得心应手, 可如果要求他们说的时候, 却支支吾吾说不出来。这就是现在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基于这一社会现实很多学者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 总结出了一个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语言能力的方法, 那就是小组学习的方法。

(2) 教师的引导能力不强或不愿引导学生

在实际的大学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虽然了解小组学习的内容, 但老师们却不会去精心准备一些小组学习的活动, 也没有很用心地去策划组织学生, 以至于倡导的小组学习也就是走走形式而已, 根本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3) 小组学习时氛围比较混论

现在大学生很多都上课比较懒散, 或懒于参加活动。即使参加活动, 其主要目的也在于玩, 根本就没搞清楚活动的真正目的, 致使课堂小组学习乱套, 老师正常教学工作无法展开, 所要求的教学效果根本不会达标。

(4) 老师对待小组学习的成果比较冷淡

一般教师就是给个任务, 学生之间进行互相学习, 对于学习的结果评价往往比较抽象, 没有进行系统的归纳。

3 针对这些现状笔者行提出几条简要的建议

(1) 让小组学习成为教师教学过程设计的主流, 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断地突破自己, 突破哑巴英语, 敢说, 敢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2) 教师作为传播知识的中心任务, 应该严格地做好备课工作, 组织好小组学习工作并要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学习当中。

(3) 教师应该对小组学习定期地进行检查, 并给与自己的建议, 让小组学习更加完善。

4 大学英语小组学习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1) 小组学习有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 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单单是掌握大量的单词, 而应该是在听说读写方面样样精通。经济的发展, 文化水平的提高, 客观上要求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作为一名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 或者还在努力奋斗的大学生, 更应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小组学习从根本上说不仅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社会的发展并不要书呆子, 也并不是仅仅只需要一些具备专业能力的人才, 而是需要团队合作能力比较强的精英。

(2) 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在小组学习中, 教师也会加入进来, 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 老师不再是严肃的代表, 而应该是活泼可爱的朋友, 老师与学生一起交流, 一起学习, 大大增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3) 小组学习还可以解决一个实际性的问题, 那就是现在大学里面, 大班授课, 对于学语言的学习者来说, 没有一定的氛围是很难学好一门外语的, 当然外语学习的好坏也是需要检验的, 在小组学习中, 老师就可以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当遇到小组成员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时, 老师就会有多余的时间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让学生不带着疑问离开教室。同时, 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 课下面听课的学生却寥寥无几的情况也会慢慢减少。

(4) 让学生可以独立思考, 体会语言的魅力

在小组学习中, 每个成员都会有机会好好发挥自己的才能, 例如, 可以规定小组每个成员做一个自我介绍, 然后互相点评, 再让表现好的学生去帮助稍弱的学生, 其实在组织语言的时候就是同学独立思考的过程, 语言如果组织得好, 就越展现出了语言的魅力。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发言的机会, 都可以大胆地说出英语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准, 这样做, 当然可以调动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热情。

5 结语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平时的锻炼, 大学英语也一样, 只有建立小组学习才能调动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分很多个层次, 其中最有效最高效的方法, 莫过于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小组学习的模式。小组中成员的相互磨合就是一个学生挑战自己心里恐惧的过程, 大胆地说出英语的人才可以说是一个好的英语学习者。小组学习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 慢慢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逐渐摆脱以往单纯的教师授课的模式。以下笔者将重点谈论一下大学英语小组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英语,小组学习,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 2003 (2) .

重要论述 篇5

编者按: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配合这项工作,《党建》杂志摘编了论群众路线的有关重要论述,收入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关于唯物史观和群众路线的论述,特别是为民务实清廉方面的论述,供党员干部学习。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节选)》(1844年9—11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页

*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节选)》(1844年9—11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0页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1页

*共产党人同全体无产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

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页

*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

运动的未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34页

*没有千百万觉悟群众的革命行动,没有群众汹涌澎湃的英勇气概,没有马克思在谈到巴黎工人在公社时期的表现时所说的那种“冲天”的决心和本领,是不可能消灭专制制度的。

列宁:《社会民主党在俄国革命中的土地纲领》(1908年7月18日),《列宁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51页

*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

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

列宁:《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文献》(1917年11月上旬),《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47页

*社会主义不是按上面的命令创立的。它和官场中的官僚机械主义根本不能相容;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

列宁:《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文献》(1917年11月17日),《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3页

*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

保持政权。

列宁:《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文献》(1917年11月17日),《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7页

*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选集》第4卷,人

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95页

*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

毛泽东:《抗战十五个月的总结》(1938年10月12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81页

*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1941年11月6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页

*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

1年版,第812页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031页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们的同志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要把和群众的关系搞好,要

关心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7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第1162页

*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本身就要求党的领导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骄傲,专横,鲁莽,自作聪明,不同群众商量,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为了自己的威信而坚持错误,是

同党的群众路线根本不相容的。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1956年9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9页

*我们脱离群众,干部特殊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干部搞特殊化必然脱离群众。我们的同志如果对个人的、家庭的利益关心得太多了,就没有多大心思和精力去关心群众了。

邓小平:《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1979年11月2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8页

*要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党员同群众的联系,要把国家的形势和困难、党的工作和政策经常真实地告诉群众。要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

*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页

*只要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地做工作,把道理向群众讲清楚,就能得到群众的同情

和谅解,再大的困难也是能够克服的。

邓小平:《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1979年11月2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9页

*各级干部一定要牢记,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力量和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取胜之道。

江泽民:《以人民群众为本》(1994年1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第364页

*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江泽民:《深入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教育》(1995年12月5日),《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93—194页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

治、文化利益。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页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

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2页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69页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6月30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年版,第535页

*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

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胡锦涛:《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大力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2009年1月13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51页

*群众工作是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领域各方面的经常性工作,采取临时抱佛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是做不好的,必须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执行制度,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水

平。

胡锦涛:《继续抓好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2010年10月18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014—1015页

*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2012年11月15日),《求是》杂志2013年第1期,第6页

*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月2

2日)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

*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全部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习近平:《对照检查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讨论研究深化改进作风举措》,《人民日报》

2013年6月26日●

论述加强电气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篇6

关键词:电气工程管理 电气要求 工程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建设工程已不满足于结构牢固,外表美观,建设工程需要装备大量的现代化电气设备,因此,基本建设工程管理中的电气工程管理,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意义。

1.电气工程的重要性

现代建筑的电气部分已不只是埋管穿线,电通灯亮的简单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量现代化电气设备和装置的安装使用,已是建筑物现代化水平和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普通住宅建设必须包括电话,有线电视;高层住宅的高层供水,消防报警及其控制系统;现代办公楼的空调、防盗,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系统;各种生产,科研教育用房的自动化系统及设备;文化娱乐场所的音响,灯光设备,各类建筑的现代化照明灯光装饰,代步工具的电梯、电动扶梯等等,无一不是电气工程的组成部分,成为建筑物必须具有的使用功能的重要内容,还有正待或正在开发的新技术,高新技术在生产、科研和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机网络系统,高科技通讯系统等的推广应用,使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电气工程如发生质量事故,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质量事故造成无法消防灭火,中性线断开,三相不平衡时,会烧毁电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究其原因不外是对图纸和设备的技术要求未能深刻理解,布线错误或是一个焊点不牢造成的,因此,加强对电气工程的管理是必需的。

2.加强电气工程管理的主要工作

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方案论证、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直到最后竣工验收各项工作中都会含有电气工程部分,如需建设单位参加研究的讨论会,也应对电气部分给以足够的重视,以便提供必要的资料。

2.1 做好设计委托书的电气要求

篇章设计委托书应包括电气要求篇章,如果设计委托书不能详尽地有效地表达出建设单位对拟建工程的各项电气使用的具体要求,设计单位完成的施工图将是不完整的。委托书应明确施工图设计对电气的要求、功能,应包括各项技术指标,主要设备的情况和建设位置提供电源的位置方式,各相关专业与其他建筑物电气连接的要求和条件以及使用性质,并包括工作制和工作时间,决定供配电设计的级别及设备用电计算利用系数等。设计委托书特别应对影响保障系统设备起重要作用的参数明确指出,对可燃气体报警器,如不告知气体元素名称,就无法知道它的特性、比重,无法选用合适的探测器,也不能确定探测器安装高度。所以委托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设计图纸的电气工程质量,作为电气主管人员应该认真参与委托书的起草工作。

2.2 把好审图关

设计单位提交设计图纸后,建设单位电气部门主管人员应审核电气设计指标、设备布置、强电、弱电电路布线等。第一阶段的审图应着眼于总体性、方案性等重大原则问题。在完成第一阶段的审图后,第二阶段的审图即为技术交底和开工前的准备,设计单位整理提供向施工单位做一次较全面的图纸说明,这期间电气部分的审图主要包括:1) 管线布局走向是否合理和可行;2) 各設备位置是否合理;3) 施工图大样、做法和施工图说明是否齐全;4) 配管线是否合理;5) 设备型号规格说明是否清楚。

2.3 施工阶段加强管理

加强施工阶段管理,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检查施工人员是否按图纸施工、规范施工。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常出现图方便,省材料,而不按图和规范施工。如焦渣层的电线管不给予水泥砂浆保护,布管时该留间距的未留,平行布管给予重叠,不按规范弯管等。施工中还往往忽略按系统图接线,设计回路的安排是有一定原则的,是进行了“相”平衡的,如不按图纸回路编号接线,一是可能造成接线错误,也可能造成“相”不平衡,使开关保护措施失去作用或线路烧毁。施工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检查。2) 加强隐检纪录。电气施工是随结构施工分段、分层进行的,所以质量检查必须分段分层进行,认真填写检查记录表格,不能事后集中补填表格,甲方管理人员在阶段检查质量时,同时复核检验记录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并应对照图纸检查是否有遗漏。

2.4 做好设备选型、选厂

一般情况下工艺设备由使用单位提供,保障系统由建设单位按图纸要求定货,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控制质量,严格选择供货单位。现代建筑灯具不只有照明作用,其装饰性、艺术性在建筑物内起着重要作用,灯具选择要特别注意其电气性能指标,使其具有安全、实用、美观的综合性能,灯具必须看样定货,以选择合适的产品。

2.5 了解电气设备

电气工程管理人员应对工艺设备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对其安装的环境条件的要求,在施工阶段电气工程管理人员要和使用单位人员密切配合,及时发现设计时未考虑到、审图时没有发现的一些不符合使用要求的现象,及时纠正修改。

2.6 进行设备调试、保证使用功能

调试,是对前述大量工作的一次检查。电通灯亮是调试的第一项工作,配电箱柜要做好标签明确控制对象,设备调试要按产品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要求,对其性能指标逐项进行,如空调机制冷、温度控制范围、安全保护等指标需逐项检查、试验,特别是有关安全的各种控制、操作设备,一定要反复实验,使其达到设计要求,设备调试过程是电气专业人员和各专业管理及使用单位密切配合对本项工程进行最后检验的关键性工作,决不能仅由调试单位进行,要请使用部门的有关人员参加调试,一方面可以监督检查设备的安装质量和设备的内在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参加调试为今后的使用管理打下基础,调试完成后还要经过时效考验,稳定可靠后,才能交付使用单位。

论述电气设备安装和调试的重要性 篇7

1 电气设备安装和高度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电气设备是在各个行业领域中均有所应用, 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也非常的广泛, 其安装质量的好坏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和现象意义。电子气设备在安装和调试过程中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如管理因素、施工因素、原材料因素等等, 只有达到诸多因素的共同配合, 才能高质量的完成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在电气设备的使用过程中, 如果接入电气线路的设备是高压强电流的设备, 那么对电气设备的质量要求也就更高, 如果电气设备的安装及调试不达标, 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那么一旦发生故障那么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也可能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要加强电气设备安装和调试的质量控制, 确保其运行顺畅和使用安全。

2 电气设备安装和调试质量的影响因素

2.1 电气材料及设备自身的问题。

由于开发商或生产企业在进行电气设备及材料采购时, 工作人员的疏忽或过大的追求低成本, 从而导致所购进的电气设备及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或未达到使用的设计标准。这些未达标的原材料在安装和调试便显现出质量问题, 投入使用后, 达不到预期的使用效果, 无法正常运行或存在各种运行问题, 导致事故频发, 严重影响了生产和生活。

2.2 设计上的不足造成的问题。

所有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中, 施工人员要依据相关的设计方案开展工作。如果设计上存在问题, 如孔洞预留位置错误、尺寸不匹配等, 给安装和调试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甚至是无法进行下去, 进而会严重的影响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以及未来的使用。

2.3 施工管理不严格造成的问题。

对安装和调试施工过程的严格管理和监督, 是施工质量得以保证的必要条件。如果管理脱节就会造成操作人员工作懈怠, 工作失误频发。如实际电缆孔洞与设计方案不一致, 而需要重新打孔, 线路铺设计错误, 线路保护未做到未容易造成腐蚀等等, 严重的影响了安装和高度的工作质量。

2.4 施工技术不成熟造成的问题。

施工技术的科学合理性及熟练程度也直接影响着电气设备安装和调试的质量。现阶段我国电气设备施工领域的作业人员结构复杂, 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同时存在, 很多时候因为工期要求或工作量较大, 往往随地招募一些非电气专业操作人员, 他们欠缺相关的专业知识, 也没有进行培训便直接参与到电气设备的安装及调试工作中, 同时再缺乏相关的现场监督机制, 会严重影响到电气设备的安装及高度质量。

3 电气设备安装质量控制

3.1 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

对现代电气设备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现代管理和生产理念的树立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施工安装企业的关键, 也是现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设备的安全质量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 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要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为基础, 施工人员正确使用, 技术人员正确指导和维护, 安装人员重视质量等, 对于保证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3.2 通过技术交底制和图纸验较等制度保障电气安装质量。

在电气安装环节实行技术交底制, 交底中, 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工程概况、要求、质量控制等要求要详细了解;对电气安装图纸的质量要求和调试步骤进行了解, 确保发挥其指导性作用, 保证设备安装和运行的正常。

3.3 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安装配电箱时要严格进行控制, 由于配电箱是电力负荷的现场直接控制器, 所以要使电气工程中的动力、照明负荷能正常工作必须要让配电箱内元器件整场的工作。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及场地内搬运过程中, 现场技术人员必须时刻注意几点注意事项, 同时通过企业对于操作人员的质量、技术培训, 贯彻施工注意事项, 保障施工质量。安装过程中不应使用重锤直接敲打电气设备, 以免造成设备变形甚至损害, 电气设备安装后应牢固、平正。对于线路管路的安装与链接必须在穿线前对其进行管理吹扫, 避免管理内异物。

4 电气设备的调试中的质量控制

电气设备的调试包含电气试验和上电调试两个环节。电气试验是检验安装后电气设备的各项电气性能指标是否符合交接试验规范。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及监理工程师现场见证。要求如实记录试验数据, 妥善整理和保管好试验数据作为交工资料并存档。在上电调试前, 需要制定符合安全规范、符合电气设备设计要求的调试程序。调试前, 核对接线的正确性, 检查设备的绝缘性能, 检查接地是否完好。调试要求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到场确认调试程序和相关技术措施无误后签字。调试过程由施工方主持, 由监理方和业主方监督是否按照调试程序进行。调试中碰到问题, 应及时通气, 通过讨论确定方案后实施。调试工作结束后, 由施工方出具调试结果报告, 由三方签字确认作为交工资料进行保存。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现代化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做好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是电气设备得以正常使用及运行的必备基础, 因此做为电气设备施工企业或部门应加大对电子气设备安装和高度技术的重视度, 加强相关操作规章制定的建设力度, 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并加强操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他们从思想上对该工作加以重视, 积极的开展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从而使安装人员的专业素养从整体上得以提高, 此外, 相应的管理部门也要出台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及质量监督管理标准, 最终实现电气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保证电子气设备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陈金亮.浅谈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8) .

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论述 篇8

1 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的安全工作是从上个世纪才开始受到人们重视的, 但是当时, 人们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全面的准确的认识, 当时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最为重视的就是利润, 在安全工作的过程中, 只是将其停留在口头上, 并没有将其真正的落实在实际的工作中, 而且当时人们生活水平并不是很高, 出现安全事故之后, 所获得的经济赔偿也比较低, 工程建设的管理者并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实际上安全和经济利益也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保证人们的经济利益, 建筑的安全性会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最近几年, 工程建设的管理者思想也在不断的更新, 以人为本的思想也逐渐深入到建筑工程的建设管理者思想中, 国家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也越来越重视, 安全事故赔偿的金额也逐渐提高。甚至赔偿款就要超过100万, 在这样的情况下, 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工程就有可能要承担巨大的损失, 也根本无法得到经济利益, 而这也是安全与利益相互联系的体现, 安全问题关系到一个企业职工自身的生命安全, 同时它和企业的经济利益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 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建筑企业在保证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 安全管理过程中体现出的效益也逐渐的被人们认同。

2 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对安全管理的影响

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完成对建筑的建设, 创造出更多的建筑产品, 建筑产品有一些非常显著的特点, 一个是固定性, 一个是多样性, 一个是体积大, 而且生产的过程中还需要非常久的时间, 也正是因为建筑产品自己的特点, 生产的过程中也会显示出流动性, 建筑生产的过程中要体现出连续性, 而且建设的过程中也会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

建筑工程施工中会受到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建筑产品在创造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完成建筑施工。建筑施工的过程中, 施工的安全问题也成了一个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 很多高空作业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而当前建筑施工中很多都是临时的施工人员, 施工人员自身的流动性也非常强。施工中, 很多人对安全问题都不是非常的重视, 只是注重工作量和经济利益, 但是对施工安全却一直都处在非常忽视的状态, 企业负责人只要有了安全考核的A级证书就可以, 但是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会对一些安全管理细节不是非常注意, 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的不足, 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在保证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 也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安全, 减少施工中出现的安全事故, 给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利益。

3 如何实现建筑安全管理的目标

3.1 建筑安全管理的目标是工程项目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不出安全事故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如何实现期望效益。为了实现项目的期望效益, 建筑安全管理尤其重要, 如果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出了安全事故, 损失的是纯利。因此,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以企业法人挂帅, 项目经理负责,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 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有计划、有组织, 做到协调和控制, 确保达到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同时, 为实现项目建设的期望效益, 应做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合理配置, 保证施工生产与安全的均衡性。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在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的同时, 工程的安全工作得到保障。建筑安全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安全检查标准》、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规定、业内安全管理规范标准和企业安全管理条例等来进行管理, 以实现工程项目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不出安全事故。

3.2 实现建筑安全管理的措施

进人21世纪后, 以人为本放到很高的位置, 实现工程的安全开展, 是体现以人为本和企业的社会价值。从而要求企业把安全管理工作按系统工程来进行管理, 从观念、理论和方法上, 使管理具有科学性、安全性、高效性。实现建筑安全的管理, 必须建立可靠的安全保证体系, 主要有以下注意事项。

一是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工程开工前应制定总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如伤亡事故指标、安全达标和采取的安全措施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公司、项目部、施工班组及职工必须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 以责任书的形式把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目标按各自职责逐级分解, 做到责任到人, 责任明确。

二是严格检查所有安全工具的可靠性, 施工的所有人员进人施工现场都必须做好保护措施, 如施工操作必须戴安全帽等。

三是现场专职的安全员, 严格按施工的安全操作规程监督落实, 认真履行职责。仔细检查, 并做好安全记录, 如有安全隐患, 及时整改。

四是坚持安全生产以预防为主, 奖惩兑现, 给予精神安慰和鼓励。

3.3 实现建筑安全管理还必须注重教育培训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企业和施工现场必须要进行安全的培训, 要落实教育人员、内容及岗位, 要有学时安排。做到全员安全生产培训。特别是新进人人员要公司培训巧学时、项目部培训15学时、班组培训20学时, 形成三级培训教育, 同时各级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执法, 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进行监督, 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才能确保建筑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才能够实现安全生产。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 施工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 一定要对那些比较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 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 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这样既保证了工程的进度, 更重要的是它还能确保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 因此在施工中, 必须要对安全管理工作予以重视, 同时也应该在这一过程中更好的进行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郑梅.浅议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0 (4) .

重要论述 篇9

关键词: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工程管理,重要意义

1 对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流程分析

工作流程是指企业内部发生的某项业务从起始到完成, 由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经多个环节协调及顺序工作共同完成的完整过程。简单地讲, 工作流程就是一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工作流程是工作效率的源泉。管理界认为:流程决定效率, 流程影响效益。好的工作流程能够使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工作良性开展, 从而保证企业的高效运转, 相反, 差的工作流程则会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 如部门间、人员间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等现象, 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因此, 建立科学严谨的工作流程并保持这些流程得到有效执行、控制和管理, 对一个企业、一个单位或部门来讲至关重要。对建筑工程来讲, 为了保证其工程的质量, 就需要对其中最重要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的时候, 需要加强各部门的管理工作, 全方位的进行检查和控制, 包括事前的控制, 事中的调控以及事后的管理和定期检查工作, 三步工作互相联系互相牵制密不可分, 做好上述的三大环节, 就可以保证各种工作的有效进行。

2 控制好施工阶段的质量

我们可以把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分到三个阶段进行掌控, 主要包括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这三个点。

2.1 对事前控制的分析工作

事前控制, 就是在工程工作前对其进行工作, 在实施战略之前, 要设计好正确有效的战略计划, 该计划要得到企业高层领导人的批准后才能执行, 其中有关重大的经营活动必须经过企业领导人的批准同意才能开始实施, 他所批准的内容往往就成为考核经营活动绩效的控制标准, 这种控制多用于重大问题的控制, 如任命重要的人员, 重大合同的签订, 购置大型设备等。对工程的控制要做到下面几点。

2.1.1 对工程来讲, 其工作地点以及自然环境等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开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比如工程的坐落地点, 占地面积以及各种自然特定地点的盘查与监测。除此之外, 还要事先对施工的方案技术等进行执行实施, 制定相应的临时应急方案以备出现紧急情况可以有解决方案, 提高效率。

2.1.2 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质量控制的基础就是对项目所需的

原材料质量进行控制, 这就要求企业在对工程施工之前对人员进行有效地分配、管理。并且做好每个环节的检测工作, 制定相应的方法和手段, 确定相应的质量要求和标准, 加强对原材料控制的同时要着重在乎对关键材料的运用, 比如:钢材和水泥等等。对关键材料进行控制的时候要仔细检查其出厂的质量检验报告, 生产质量等, 进口材料还要注重其化学成分, 使用认证, 注意是否合格, 禁用不合格原材料。

2.1.3 对图纸的设计进行审查工作。

在对工程进行施工开始之前, 需要做好相应的审查工作, 审查内容主要保罗对图纸的审查以及辨别, 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做好相应的工作, 对图纸进行仔细的检查, 不错出一点纰漏, 保证正确进行, 从一定的角度对工程提出改进意见。

2.1.4 明确国家的或者当地部门相应的法律法规, 知道对工程的

要求是怎样的一种验收标准, 质量是怎么样的, 除此之外, 有关部门还赋予了怎样的责任以及义务, 作为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 对体系建设的博I啊哦准和质量问题等等也是需要明确和事前进行控制解决的。

2.2 对事中控制的分析工作

对事中控制就是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控制的内容, 应做到下面几点。

2.2.1 施工单位自身要有一定的控制。

要在保证完整正确的基础上晚上更好的工作状态, 完善步骤, 以求能更好的对每道工序进行完美控制, 其中如若发现影响或者破坏因素则需要及时解决, 不能给质量留下一点纰漏。

2.2.2 如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要对工程预先设定的方案或者图

纸进行修改等工作, 就必须经过讨论, 然后严格审查就方案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是的解决措施, 严格审定后才能进行修正和调整。

2.2.3 严格检查验收。

第一, 每个工序产品的检查和验收, 应当按照规定进行相应的自检, 在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质量验收通知单, 监理工程师在收到通知后, 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检查其工序质量, 在确认其质量合格后, 签发质量验收单, 此时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第二, 重要的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及设备应进行现场验收, 凡涉及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 应按各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进行复验, 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2.2.4 项目质量控制应实行样板房制。

2.2.5 项目经理部应建立项目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项目经理

应对项目质量控制负责, 过程质量控制应由每道工序和岗位的责任人负责。

2.2.6 应特别重视开工前的检查, 工序 (相关工种之间) 交接检查、隐蔽工程检查、停工复工后的检查。

及时处理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 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2.2.7 采购质量控制

采购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采购产品及其供方的控制, 制订采购要求和验证采购产品。建设项目中的工程分包, 也应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

2.3 对事后进行控制的分析工作

事后控制即施工过程所形成的产品质量控制,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2.3.1 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

第一, 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中期验收。第二, 根据合同要求, 对完成之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中期验收的同时, 还应当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性质, 按照有关行业的工程质量标准, 评定相应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

2.3.2 组织单项工程或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

在一个单项工程完工或者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完成后, 首先施工单位应进行竣工预验收。在预验收合格后, 向监理方提出最终的竣工验收申请。

2.3.3 当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 应按照要求及时整改。

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 仍达不到设计要求时, 应会同设计单位制定技术处理方案。

2.3.4 质量教育与培训。

通过教育培训和其他措施提高员工的能力, 增强质量和顾客意识, 使员工满足所从事的质量工作对能力的要求。

3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途径与方法

3.1 在进行每道工序施工前, 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班组长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

3.2 质量检验员进行跟班实时质量监督, 及时处理发现的质量问

题, 对不符合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及要求的施工, 要求其立即停工并限期整改, 采取质量一票否决制度。

3.3 做好上下工序和交叉工序的交接验收。如果前一道工序不符合质量要求, 下一道工序不能施工作业。

3.4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的交叉。明确交叉单位的责任, 做好相关的交接和验收工作, 加强对施工产品的保护。

3.5 各个施工工序要坚持自检、互检以及专检的质量检查制度, 要做到逐级检查, 层层把关。

要求所有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或业主验收, 做好隐蔽记录, 在业主或者监理签字后才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4 结束语

重要论述 篇10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将兴, 必贵师而重傅!2006年8月29日, 胡锦涛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进一步培养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精神,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切实帮助教师特别是农村基层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大力发展我国教育事业, 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今天,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 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关于新时期教师的重要论述, 我们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党中央的重托和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倍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时代要求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不断创新、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都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手段。2006年6月5日,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 关键在人才, 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而要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创新型人才, 教师是关键。教师富有创新精神, 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面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新任务, 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使广大教师更好地肩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 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 职业教育取得较大发展, 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 必须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师这支队伍。当前我们要着力完成好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大重点工作任务。而要完成这三大任务, 教师是动力之源, 是关键所在。比如, 当前备受社会关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择校热”问题, 其实是择教师、择好教师, 突出反映了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 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教师质量和水平有关;再比如,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 人民群众更加关注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也需要既有较高理论基础又具有较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解决这些矛盾, 根本的举措还是要培养出更多优质教师, 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坚定不移地建设好人民教师队伍。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近些年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 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涌现出许多模范教师, 他们的生动事迹感人至深, 但教师队伍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办学思想有待进一步端正, 师范教育出现了被弱化的倾向, 一些教师的素质不能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目前, 虽然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数量基本上是满足的, 但结构性的缺员仍然不少, 比如高中教师、中西部地区教师、农村地区教师还是不够的, 甚至短缺现象还比较严重。同时, 现在社会上对教育的指责比较多, 社会上不尊重教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使得教师感到压力很大, 这也影响到很多优秀青年不愿意报考师范院校, 不愿意从事教师这个职业,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但是, 如果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素质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科学, 就会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同时培养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 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还是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感恩教师, 尊师重教, 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胡锦涛同志深切关怀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 为全社会树立了尊师重教的模范。

2004年9月10日, 胡锦涛同志在会见出席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暨全国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代表时强调指出:“人民教师是无尚光荣的神圣职业。长期以来,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 呕心沥血, 默默耕耘, 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赢得了全社会的普遍尊重。”

2006年6月, 胡锦涛同志在给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孟二冬之女孟菲的回信中, 高度评价了孟二冬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称赞他“不愧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 不愧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2006年9月10日, 胡锦涛同志在新疆考察时, 到乌鲁木齐第66中学祝贺第22个教师节, 并在初二年级三班黑板上写了“培育之恩, 终生不忘”八个大字, 感谢教师们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付出的劳动和心血。

2007年4月, 胡锦涛同志看望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方永刚教授。他赞扬方永刚教授长期在军队院校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 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 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优异成绩。号召广大共产党员、全军官兵要向方永刚同志学习。体现了胡锦涛同志对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的关心和爱护, 昭示了党的理论工作者和人民教师的光荣。

2007年8月31日,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 突出强调了必须坚持好、落实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深刻阐述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重大方针政策, 对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弘扬尊师重教风尚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胡锦涛同志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重要作用的高度评价、充分肯定和深情尊重, 是对广大教师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当前, 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关心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在各种媒体中, 要经常报道广大教师献身讲坛的事迹, 宣传广大教师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的美好品德, 让更多的人感知为师者的艰辛与崇高, 全力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

三、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胡锦涛同志强调:“要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和培训, 加大对师范教育支持力度, 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此,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积极创新教师培养和补充机制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注重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 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到边远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建功立业。从2007年开始, 北京师范大学等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率先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 吸引优秀学生读师范专业。省属师范院校也要创造条件跟进, 逐步做到免费培养师范生。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推进, 正是现代教育制度的理性回归。高师院校要把最优秀的学生招进来, 积极探索“培养怎样的教师、怎样培养教师”这个事关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不断改进师范生培养模式, 加强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践环节建设, 创新教师教育体系, 不断激发学生终身从教的荣誉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坚定职业信念, 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其他重点大学和普通高校也要培养好教师人才, 支持教育发展, 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认真搞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 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1999年, 教育部启动了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并把它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课程改革从2001年的38个国家级实验区到今天义务教育新课程在全国的实施;从2004年的4个省级高中新课程实验区到今天15个省级实验区, 如此广泛的教育变革经历了充满激情的探索与创新, 基本上做到了平稳健康发展, 为中国基础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但是, 教师队伍结构和数量、思想观念和专业素质的不适应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搞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 切实提高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能力。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 建立教师学习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继续教育制度、课题培训制度、课堂观摩制度、教师论坛制度等, 努力形成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 促进教师相互包融、相互合作, 不断拓展专业发展视野, 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 提升教师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努力实现教育家办学。

3. 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形成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必须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要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 严格掌握教师资格标准, 把住入口关, 将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调整出教师队伍, 严格控制非教学人员调入, 加强教师管理。坚持并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努力提高学历层次, 积极培养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校长, 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积极推行教师聘用制度, 建立和完善教师流动制度, 改革校长选拔任用制度, 建立竞争上岗机制, 做好教师队伍人才流动和调整优化工作, 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事管理体制和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4. 强化教师职业自觉意识, 着力塑造教师“立德树人”的优秀形象

全社会尊重教师, 教师要增强职业自觉意识, 自尊自励, 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率先垂范的言行教育学生, 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为此, 胡锦涛同志要求广大教师, 一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 做爱岗敬业的模范。要关爱每一名学生, 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 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影响学生, 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要崇尚科学精神,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 拓宽知识视野, 更新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 恪守学术道德, 发扬优良学风。三要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四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 努力做受学生爱戴, 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5. 努力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 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胡锦涛同志强调:“教师是神圣的职业, 应该受到全党全社会的尊敬。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 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目前来看, 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 经济收入也不是很稳定。特别是那些偏远山区、经济贫困地区的教师很难维持生计, 往往是靠自己对祖国花朵的高度责任感和对教育的一腔热情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些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但是, 令人肃然起敬的是这些教师仍然战斗在教育的第一线, 勤勤恳恳, 无怨无悔, 令人潸然动情。因此, 我们要将解决广大教师实际的困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 积极开展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的活动。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从广大教师的根本利益出发, 关心教师的生活、关心教师的工作、关心教师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依法维护教师权益;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激发教师爱教乐教、教书育人的热情;提高教师待遇, 建立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教学、科研环境, 在评优、分配、疗养、培训、住房等方面实行向教师倾斜, 向教学一线倾斜的政策, 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

重要论述 篇11

关键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个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我们的先人们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一)“中国梦”全景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变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长时间走在世界的前列,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英国发生鸦片战争的时候尖船利炮敲响了中国这个大门,从而使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双半社会,主权开始沦丧,西方列强瓜分中国,中国社会各阶级做出了各自不同的努力,都没有能够取得成功,中国仍然处于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的斗争,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一个新的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是走向民族复兴的第一步也是一个国家实现复兴的重要标志性的事件。

(二)中国梦照亮了人们奋斗进取的宏伟蓝图,具有极强的号召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行,创造了人间奇迹,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接近10%,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从国内生产总值来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被称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就,使人们看到实现中国梦的美好前途,习主席讲,“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版,通过用中国梦这样一个概念不断激发人们奋发进取的宏伟蓝图。

(三)“中国梦”为深化改革攻坚克难树立了精神旗帜。当前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以何种精神状态推动改革,直接决定着国家的未来。习主席也指出:“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通过“中国梦”的提出,让我们全体人民,特别是部分安于现状的人们,意识到我们现实的不尽人意和未来的美好,给人们提供一种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的动力和勇气。

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一)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内涵。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深情阐述“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再次系统论述“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其他场合,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及和论述中国梦,中国梦浓缩概括了新一代领导人的执政理念,寄托了13亿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梦的时代特征。第一,中国梦是一种易为人民群众接受的表述,确立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昭示了党和国家的美好前景。很多人讲到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版,通过用中国梦这样一个概念这样的表述让老百姓是接地气、聚人气,长志气,壮底气,这是一个鲜明的特征表述的形象化、易于接受。第二,中国梦这个概念主体上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中国梦是作为一个政治理念提出来的,任何一个政治理念的背后都有它所代表的主体问题,包容的主体越大越多越能得到更多的认同,更能够凝聚民族复兴的蓬勃力量。第三个是历史的延续性,习主席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这是从历史的时空方面,习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时用了三句话来阐述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他讲中华民族的昨天是可谓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可谓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回顾昨天的时候可以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面对今天我们可以增强责任担当,展望明天我们可以激发磅礴的力量。第四个世界的相通性,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他与包括美国梦在内世界人民共同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有助于打消国际社会的顾虑,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

三、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13年两会期间习近平面向与会代表,系统阐述“中国梦”时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方向,没有正确的道路,就无法汇聚各方的力量,再美好的梦想也无法实现,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成败第一位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要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一个是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其内核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强大的动力,习主席曾经讲过,生活从来不眷顾满足现状者,从不待不思进取者,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这段话不仅仅是对青年人讲的,也是对我们整个民族讲的,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精神已经成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重要论述 篇12

加强与沿线国家工作对接

习近平同志指出, “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 将带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结合起来, 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 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 增强各国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素禀赋差异明显, 经济发展水平不一,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愿望强烈, 普遍制定了面向未来的发展规划, 以开放谋发展、以合作促繁荣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可以将“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与沿线国家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推动各自市场、产业、项目有效对接, 充分发挥各方比较优势, 培育合作新支柱, 打造合作新亮点, 构筑合作新平台, 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我国与大多数沿线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双边经贸联 (混) 委会等合作机制。应充分利用好这些机制, 加强与沿线国家沟通协商, 与有意愿的国家共同编制双边经贸合作规划和产业合作专项规划。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宜加强与沿线各国贸易投资促进机构、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的交流合作, 建立健全合作机制, 为双方企业创造更多合作机会。我国驻沿线国家使领馆经济商务机构在协助做好政府间沟通协商的同时, 应加大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力度, 及时解决“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提升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

习近平同志指出, “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 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各方应该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适当安排, 消除贸易壁垒, 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丝绸之路首先是贸易之路。近年来,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贸易领域逐步拓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但也面临通关、运输、物流“通而不畅”、壁垒较多等问题。我们将与沿线国家一道, 加强海关、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方面的合作和政策交流, 改善口岸通关设施条件, 深化区域通关一体化合作, 增强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 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开展贸易投资促进活动, 发挥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广交会、厦门投洽会等综合性展会的作用, 为沿线国家企业参展提供更多便利, 促进更多沿线国家企业来华参展。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在沿线国家举办的各类国际或区域性展会。鼓励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型外贸企业向沿线国家拓展业务范围。优化贸易结构, 在提升货物贸易档次的同时,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 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宜把沿线国家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点方向, 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及一系列自贸区谈判, 与沿线更多国家和地区发展自由贸易关系, 逐步形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提升双向投资水平

贸易与投资密不可分。投资作为一种经济合作形式愈来愈重要, 对于东道国经济的带动作用愈来愈明显。当前我国已进入走出去快速发展阶段, 与“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欢迎外来投资、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高度契合。沿线一些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潜力较大, 宜引导我国轻工、纺织、服装、建材等企业到这些国家投资设厂, 实现本土化生产, 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 帮助相关国家增加就业和税收、提升工业化水平。我国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宜引导企业通过承包工程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建立物流基地、售后服务和维修中心。加强与沿线国家能源资源和农业合作开发, 扩大深加工合作, 延伸产业链。在有条件、有意愿的沿线国家共建一批经贸合作园区, 吸引各国企业入园投资, 形成各国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产业集聚区。积极推进海上合作和共同开发, 以农业渔业、互联互通、海洋环保、航道安全、海上搜救、防灾减灾等领域为重点, 合作建立一批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合作园和海洋人才培训基地。在引进来方面, 应发挥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平台作用, 吸引沿线国家企业到我国投资兴业。推动与沿线国家商签或修订双边投资协定, 加快与有关国家签订或修订签证、领事保护、司法协助、人员往来便利化等政府间条约和协定, 为企业境外投资创造有利环境。共建一批技术研发中心、先进技术示范与推广基地, 帮助提升相关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基础设施网络

习近平同志指出, 要同有关国家共同努力,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总体来说,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比较滞后, 多数骨干通道存在缺失路段, 不少通道等级低、路况差、安全隐患大, 一些国家之间铁路技术标准不统一, 运输周转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 海上航道安全问题频发, 海上运输信息合作水平不高。这种滞后状态既是“一带一路”发展的瓶颈, 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和重要内容。宜抓住关键通道、关键节点, 打通缺失路段, 畅通瓶颈路段, 提升道路通达水平, 加快构建紧密衔接、通畅便捷、安全高效的互联互通网络, 促进“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加强与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交通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 共同推进跨区域骨干通道建设。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 改善口岸基础设施条件, 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畅通陆水联运通道, 推进港口合作建设, 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 提高海上航运信息化水平。

发挥金融助推作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 扩大金融合作是促进区域经济融合的重要内容。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不断扩大, 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势必进一步增长。宜鼓励符合条件的中资金融机构到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 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等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宜积极探索以境外股权、资产等为抵押提供贷款, 加大对沿线国家投资的贷款支持力度。发展多种形式的境外股权投资基金, 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用于沿线国家项目投资。推动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加大对境外投资的支持力度。中外金融机构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加强全方位金融合作大有空间。深化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务实合作, 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 扩大与沿线国家货币互换、本币结算的规模和范围。加强与沿线国家金融监管合作, 逐步建立区域内高效监管协调机制, 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形成地方参与建设的合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 着力点之一就是以更完善、更具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全方位、多层次发展国际合作, 扩大同各国各地区的利益汇合、互利共赢。当前, 国内各省区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热情甚高, 纷纷提出了各有特点的思路。地方宜结合自身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 发挥各自优势, 实现错位发展、良性竞争。沿边地区与周边国家地理相邻, 语言文字相通, 民间交往频繁, 宜积极建设辐射周边的出口加工基地、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中心,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跨境旅游业, 扩大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领域和规模,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好门户作用。内陆地区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 产业体系比较完备, 工业开发承载能力较强, 宜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 加强与沿海、沿边省区市口岸通关合作, 建设沟通内外、连接东中西的物流运输体系,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好腹地支撑作用。沿海地区开放程度高, 经济实力强, 辐射带动作用大, 要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 加快向沿线国家走出去步伐, 率先形成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发挥好早期收获成果的示范带动作用

习近平同志强调, “一带一路”建设越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就越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发挥引领和示范效应。我们既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以点带面、从线到片, 也要找准重点、集中突破, 取得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早期收获成果。认真梳理正在实施的项目, 抓紧推进实施, 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已签署合作协议的项目和已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 分析项目实施条件, 研究项目实施方式和途径, 落实资金来源, 为尽快启动实施创造条件。加强与相关国家沟通协商, 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合作、园区和产业投资合作、贸易及成套设备出口、自贸区建设等领域, 遴选一批各方有需求、有共识、基础好、见效快的项目, 列入双方合作项目储备库, 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 推动签订合作意向、协议, 形成项目合作梯队。

促进沿线国家的民间交流合作

上一篇:建筑工程中的索赔问题下一篇:开放直肠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