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论述

2024-10-03

技术论述(精选12篇)

技术论述 篇1

0 引言

在传统的燃烧控制方式中, 加热炉的加热一般是通过调节燃料和空气的流量使它们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达到充分燃烧的。在燃料热值较高的情况下, 使用少量的燃料就可以满足加热工艺的需要, 燃料和空气的流量均比较小, 输送燃料的管路的截面也较小, 采用传统的连续控制方式, 控制燃料和空气的蝶阀就要做得较小, 导致蝶阀工作在非线性死区。而采用数字化的燃烧技术—脉冲燃烧控制技术进行加热炉的燃烧控制, 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1 脉冲燃烧控制技术

1.1 脉冲燃烧控制技术简述

脉冲燃烧控制技术是通过控制烧嘴的燃烧时序和燃烧的时间来控制炉子的温度, 并且每个烧嘴可以进行单独的调节和控制。烧嘴何时点燃是由脉冲控制器控制的, 而烧嘴的燃烧时间是由设定温度和炉子实际温度的偏差值决定的。

1.2 脉冲燃烧控制技术的优点

不需要燃气、空气流量控制回路、克服流量调节的局限性、简化了空、燃气的管路设计、增强了炉子的灵活性、减少维护的工作量、操作容易、自动化程度高。

2 应用实例

脉冲燃烧控制技术在大连发动机配件有限公司台车式热处理炉控制系统上的得到很好的应用。

2.1 主要控制功能及实现手段

该炉的自动化系统包括燃烧自动化和电气自动化两部分, 其控制功能设置围绕炉温控制而展开, 辅以燃烧控制、炉压控制、机械运动控制、PLG、供风总管压力调节。

2.1.1 炉温控制

根据每个温区的温度情况, 每区用一个脉冲控制器按照加热工艺要求设定统一的升温曲线来控制每个烧嘴的工作状态, 这种燃烧方式在开/闭交替切换的过程中既调节了炉内局部热负荷, 又增加炉气循环的扰动, 能进一步消除炉内局部温差。

其炉温具体设定方式分为三种:

①手动设定方式:根据仪表盘温控器的温度显示, 通过仪表盘上的脉冲控制器改变相应的空气阀门执行器的开启和开度的频率。②手动设定方式:在CRT上, 手动改变温度调节器的设定值 (SP) , 对各段炉温进行设定。③程序设定方式:对于不同规格和材质的坯料, 有不同的工艺曲线, 因此亦对应不同的各供热区炉膛温度。工艺人员可将对应于上述不同规格和材质的理想炉温设定值以数据库的形式, 保存在PLC内, 并在CRT的“钢种选择画面”上“按组”显示。工作人员可根据需要, 通过“一触式”按键, 对各供热区的炉温进行批量设定。

2.1.2 燃烧控制

燃烧控制系统由“本机”和“手控”2种控制模式, 在“本机”工作状态下, 由控制器实现自控, 并根据设定的燃烧器开/闭自动交替。如果本机出现故障, 还可以采用手动应急控制。

2.1.3 炉膛压力控制

炉压控制对于本炉操作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本应用中借助于烟道闸板阀实现炉压调节, 将炉压控制在微正压;炉顶设微差压变送器监测;炉膛压力高、低报警;计算机显示记录, 仪表盘显示。

2.1.4 紧急停炉保护联锁

为保证燃烧系统的安全运行, 系统设置紧急停炉保护联锁功能。在冷风压力过低、风机故障信号、电气停炉信号、紧急手动停炉情况下, 发生自动停炉。当发生自动停炉时, 系统完成总管燃气切断动作, 提示操作员进行管道内煤气排放吹扫等操作。

2.1.5 电气控制

电气控制系统含炉区范围内的电气控制和低压配电。炉区全部采用低压 (380 V/220 VAC) 供电。控制范围包括:①台车驱动控制:采用点动控制, 设台车限位开关, 前进、后退、前到位、后到位报警并指示。②炉门升降控制:采用点动控制, 设炉门限位开关, 上升、下降、上到位、下到位报警并指示。③气动密封装置控制:采用点动控制, 设密封限位开关。④助燃风机启/停控制。⑤掺冷风风机。

2.2 控制系统的结构及硬件配置

该系统由人机接口、PLC、现场仪表、温控器、脉冲控制器等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

下位机:炉区自动化控制系统、燃烧控制系统、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由1套西门子PLC组成。主要完成通讯、数据的采集、重要的逻辑控制等, 例如:切断、吹扫、点火正常/故障等。

上位机:采用工控机作为该系统的工作站, 以WINDOWS2000作为系统软件, 监控软件采用编程软件和开发版组态软件。可在线对整个系统进行组态、参数修改、开发等;可通过软件实时监视系统工艺参数变化、设备运行、故障发生等情况, 并进行多种模式操作, 同时负责日常报表、事故和数据的记录等。

2.3 控制系统功能

该控制系统是一个集监视、操作、管理的综合性系统,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键盘和鼠标在CRT上的监控画面进行操作和监视, 进行历史数据的查询, 报表的自动定时和手动打印, 报警的确认及查询等。上位机故障时, 控制系统仍能进行正常工作;系统配置UPS电源, 在外部电源故障时, 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安全联锁工作, 确保加热炉和设备的安全。

3 结语

在脉冲燃烧控制技术中, 烧嘴频繁地点燃和熄灭, 这就要求烧嘴控制器和烧嘴有快速的反应能力, 所以对设备也有较高的要求, 例如要求烧嘴能满足频繁开闭或频繁大小火的特点;要求控制设备需有快速的反应能力;点火、火焰监测设备需有较高的可靠性等。

技术论述 篇2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青年员工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有生力量,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人才现状及发展的需要也使得培养青年技术人才成为当务之急。高素质的青年技术人才队伍既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希望,也是企业安全稳定长周期生产的基础和保证。作为基层生产车间,我们充分认识到青年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为此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本文尝试就如何促进青年技术人才成长进行浅显的总结和探讨。

一、高度重视,把青年技术人才培养作为队伍素质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

围绕公司“素质工程”建设要求,结合车间实际,我们认真分析目前青年员工组成和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现状,班子成员统一思想认识,结合青年员工思想现状和车间人员结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青年技术人才成长活动”。车间高度重视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我们认为,既要抓好日常生产组织,也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两手都要抓。我们在干部员工中积极灌输“学习是进步的前提、技能是有为的基础”的思想,特别是帮助青年员工理解“学习和工作、技能和业绩、成才和进步”的关系,营造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氛围,引导青年员工积极投入“青年技术人才成长活动”中。

通过在青年员工中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培训、技能大赛、矩阵培训、导师带徒等活动,既发挥传统培训方式的优势,又赋予“青年技术人才成长活动”以新的活力,创新培训方式,充实培训内容。在加强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车间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并参与班组员工学习,经常听取员工群众的意见,了解大家的需求,带头学习和讨论,引领和激发员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帮助青年员工立足本职岗位学技成才,促进青年技术人才的较快发展,为车间安全稳定生产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二、强化培训,使一线青年员工技术技能培养的具体工作责任明确,落实到位。

为了给车间培养技术过硬、素质过硬的青年岗位能手及青年技术人才,提高青年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车间制定了青年技术人才成长培训计划,明确了班子分工,宣传“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和“今天培训教育,明天收获效益”的理念,帮助青年员工理解“学习是进步的前提”、“岗位靠竞争,有为才有位”的深刻含义。

一是注重培训计划的针对性。根据员工队伍实际,车间严格制定培训计划和组织具体实施,计划做到针对性强,明确车间培训工作职责和责任。在实施培训中,对每项培训任务均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安排培训场地、选拔优秀技术人员授课,确保培训内容落实。

二是注重培训方式的可行性。拓宽培训方式,通过开展信息交流与沟通,导师与学员知识互动,学员讨论等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倡导能者为师,互相为师,培训方式做到不拘泥于课堂,不拘泥于形式,尽量多渠道、多模式开展教育培训。加强员工培训需求调查,认真梳理分析员工反馈的信息,调整完善培训方法,尽量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员工自学相结合,有的放矢、注重成效的开展培训。集中培训,即强化培训。通过集中进行理论讲课和现场实践,强化培训内容的落实。在岗培训,即实时培训。强调班长和老师傅的作用,把每次上班都当做一次培训的机会,在岗进行系统培训,更具体,更可视,更有效。特别是当装置发生问题或工艺产生波动时,处理的过程和处理的总结都是难得的培训机会。

三是注重过程的具体落实。开展“师带徒”活动。进一步完善师徒合同内容,注重进行双向考核,师傅要传授到位,徒弟要积极学习,车间定期对师徒合同执行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开展技能竞赛。鼓励青年员工参与技能竞赛,车间青年员工在公司技能竞赛中取得技术状元等优异成绩,经过竞赛的洗礼,营造了氛围、锻炼了队伍、选拔了人才、积累了经验,在员工中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抓学习、练技术的风气变的得浓厚起来,为车间锻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突出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培训。根据员工事故应急处理能力较薄弱的现实,加强员工事故案例学习,剖析事故原因,立足岗位,引以为诫,强化应急预案演练,切实提高员工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开展班组岗位练兵。车间每月按要求进行各类练兵活动,练兵主要围绕车间工艺、设备、安全知识,在平时工作中注重操作人员的技术更新,使操作人员时刻记住安全,并进行模拟操作,以保证安全平稳的生产运行。细化培训需求矩阵模块。将模块中的知识点梳理分类,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思路将划分后的知识点划分至专业组和班组,由各专业组技术人员搭建题库框架,由班组人员对知识点进行细化,结合操作规程及日常操作技能,进行题库的编写,经过验证审核,形成员工培训需求矩阵题库,作为员工上岗考核、技能鉴定、日常岗位练兵的题库。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车间采取适时重点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加大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指导力度,按要求做好鉴定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每一位员工达到岗位要求,实现全员持证上岗。

通过以上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力争锻造一支会工作、能吃苦、善创新、能创造的高素质青年技术人才队伍。

三、干中培养,让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尽快成长成熟,成为车间生产管理的主力军。

管理的核心在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是车间生产管理工作的中坚,是车间安全生产具体工作落实的主要力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车间专业技术人员年轻人居多,他们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但实践经验不足,作风比较浮躁。培养他们,是车间领导和班子全体成员的职责;培养他们,是车间生产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车间目前人员结构和人才急需的现状也要求我们,培养他们就必须要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在干中学,在实践中快速进步、快速成长,以满足车间生产管理的需要。

一是要重视思想作风培养,做好传帮带。青年员工最需要的是良好的思想作风和职业素质,这是作为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更是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具有良好思想作风和职业素质的人,才会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得到良好的发展,也才能为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此,车间领导带头学习公司文化,带头践行职业规范,提高综合素质,以自己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影响青年员工,做好传帮带。车间领导根据日常生产和管理情况,做到带头深入现场,深入一线,在装置出现故障,工艺出现异常时,主动快速到达现场,并有意识地引领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其中,现场分析,现场讲解,判断故障,剖析原因,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在车间党支部开展的破解难题活动中,积极吸收和鼓励他们参与,针对立项难题,明确具体要求,发动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利用技术攻关会分析,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实;利用装置检修的大好时机,鼓励他们盯在现场,大胆实践,要求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交代任务督促他们参与,实时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在实践中提升职业素质。

论述建筑给水管道的连接技术 篇3

关键词:给水管;连接技术;多元化;供水

前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不断进步,使人们对于给水要求逐渐增加,无论在质量方面还是在供水量方面,都需要给水管道的有效处理;目前,在给水管连接中,出现多元化、多样化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技术、热熔连接等等。其中,法兰连接、沟槽式连接、卡套式连接和冷挤压连接;而金属管的焊接和塑料管的热熔连接和电熔连接属于熔焊连接。经过对多种连接技术的探讨,总结了其在实际应用情况,给水管道随着科技的发展带动连接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为人类提供了安全的供水技术。

1建筑给水管道的连接方式

1.1螺纹连接螺纹连接也称丝扣连接,主要是通过内外螺纹把管子与管件连接起来,连接时在内外螺纹之间加上适当的填料进行密封,填料一般用油麻和白厚漆(俗称铅油)或聚四氟乙烯生料带。

1.2焊接

1)手工电弧焊,是熔焊中最基本的一种,它是利用局部加热使连接处的金属熔化再加入填充金属(或不加入)而结合的方法,适用于各种钢材的焊接,工程中主要用于钢管与钢管的焊接、钢管与钢制法兰的焊接。

2)气体保护焊,在焊接过程中,为获得性能良好的焊缝,必须设法保护焊接区,防止空气中有害气体(氧、氮等)侵入,气体保护焊根据保护气体不同可分为氩弧焊、氦弧焊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在工程中氩弧焊接常用于薄壁不锈钢管的连接。

3)钎焊,是用比母材(焊件)熔点低的钎料和焊件一同加热,使钎料熔化(焊件不熔化)后润湿并填满母材连接的间隙,钎料与母材相互扩散形成牢固连接的方法。工程中钎焊连接常用于薄壁铜管的连接。管道焊接具有接头牢固紧密,不易渗漏的优点,但操作工艺复杂,需要专门焊接设备,对操作工人要求较高,要求工人具有焊工操作技能方能保证焊接质量,施工中易引起火灾和环境污染。

1.3法兰连接法兰连接是把固定在两个管口上的一对法兰,中间加入垫片(如橡胶垫片、塑料垫片),然后用螺栓拉紧,使其成为一个严密整体的一种可拆卸接头。法兰按材质分为钢法兰、铸铁法兰、塑料法兰等,钢法兰与管子连接方式有螺纹、平焊、对焊等,塑料法兰与管子连接和管材有关,有粘接、热熔连接等。法兰连接施工方便,连接简单,是一种可拆卸连接方式,一般用于较大管径钢管、球墨铸铁管、PVC-U塑料管的连接。

1.4沟槽式连接沟槽式连接是卡箍连接的一种,属于柔性连接,并可拆卸。它的接头由卡箍件、垫圈和紧固件组成,安装前先用滚槽机在管子端口分别滚上一圈宽约8mm,深约2mm沟槽,然后套上密封垫圈,再将卡箍件卡在管子的沟槽上,拧紧螺栓、螺母等紧固件即可。沟槽式连接具有操作简单,省工省力和良好的自密封的优点,需要有专用滚槽机、专用开孔机等机具,工程中常用于消防给水系统中DN\100mm钢管的连接。

1.5粘接连接粘接连接是在管子和管件承口表面涂抹胶粘剂,使二者表面的分子之间产生相互扩散溶解产生粘连作用,固化后成一整体。粘接连接主要用于塑料管,如硬聚氯乙烯管(PVC-U)、氯化聚乙烯管(CPVC)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管(ABS)的连接。它不需要专门的连接机具,安装简便。

1.6热熔连接与电熔连接热熔连接与电熔连接都是通过加热使管子与管件相互熔融并连为一体,热熔连接是用专用加热工具加热,电熔连接是用内埋电阻丝的专用电熔管件与管子或管件的连接部位紧密接触通电,通过内埋的电阻丝来加热。

1.7卡套式连接卡套式连接的连接件由具有阳螺纹和倒牙管芯的主体、金属紧箍环和锁紧螺帽组成。管芯插入管道后,拧动锁紧螺母,将预先套在管道外的金属紧箍环束紧,使管内壁与管芯密封,起到连接作用。卡套式连接具有安装快捷、方便、可拆卸的优点,但管件一般用高强度黄铜镀镍或不锈钢材料制成,价格高,管件的内径变小,水流局部水头损失大。

1.8冷挤压连接冷挤压连接是一种新型的连接方式,实质上是利用金属材料自身的有效刚性,通过专用工具对管接头施加一定的压力,使管接头产生塑性变形,密封材料(橡胶密封圈)填满接头与连接管道之间的缝隙,从而实现管道的连接。冷挤压连接主要用于薄壁金属管道的连接,如薄壁不锈钢管、铝塑复合管等。冷挤压连接包括卡压式、双挤压式、内卡压式、卡环式、环压式、锁扩式、卡凸式等等。它具有安装快捷方便的优点,但安装时需专用紧压工具,密封材料的使用寿命决定管道连接的寿命。

2建筑给水管道的连接机理

熔焊连接熔焊连接包括金属管的焊接和塑料管的热熔连接和电熔连接。这类连接技术的特点是管材与管件熔(焊)为一体,接头严密性高,能保证管道的使用寿命。熔焊连接需要专门设备,操作工艺较复杂,对操作工人要求较高,金属管的焊接更是要求操作工人具有焊工技能。塑料管粘接连接的连接机理与熔焊连接相似,通过粘胶剂使管子与管件粘成一体。

3各种连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3.1PVC-U给水管作为最早出现的替代镀锌钢管的塑料管材,以其施工简便,造价低廉等优点,曾被广泛使用。PP-R给水管作为一种环保型管材,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及较高强度的优良性能,而且生产成本较低。

3.2消防给水管钢管目前仍是作为建筑内消防给水管唯一的管材,小管径的一般采用螺纹连接,较大管径的采用沟槽式连接。

3.3热水管热水管不但要求管材具有耐热性,管道接口材料也要具有耐热性,工程中热水管的连接技术有PP-R的热熔连接,薄壁铜管的钎焊连接、薄壁不锈钢管的承插氩弧焊连接和冷挤压连接等。

4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给水管道的连接技术中仍然存在问题,经过薄壁不锈钢管的使用,超越了金属管道容易被腐蚀性,超越了塑料管的不坚硬性;但是,薄壁不锈钢管具有的材料价格高、炒作复杂、安装方式困难等问题的存在。薄壁不锈钢管在之前大多使用在引水管中,这种成本高、材料优质的钢随着科技的进步渐渐变薄,使成本降低,利于在给水管中使用。虽然解决了成本的问题,但是在给水管道操作中,应用薄壁不锈钢管道及其复杂,每种管道对应相应的连接方式,极难分辨。而奇瑞在施工中一旦出现问题,会给给水管道带来严重的影响。

总结

通过以上对给水管道中的各种连接方式的介绍与解析,分析了各种连接方式对应的给水管道;在生产生活中,由于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给水质量安全问题逐渐提高,人们需要安全放心的水资源。给水利单位给水管管道的建筑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面对各种连接方式的产生,推动给水管道的发展;但是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市政府在处理给水问题时,应该注意将管理放在第一位,在成本、材料质量、操作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出最优质、最适合操作的连接方式。使给水管道有效供水,增加供水的安全性,促进国家水利管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聂会良,肖绍生.建筑给水系统施工方案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2(04)

污泥处理技术论述 篇4

关键词:污泥处理,无害化,节能环保

污泥根据其成分不同可以分为污泥和沉渣。其中, 污泥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 而沉渣的主要成分则是无机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泥量也在不断增加, 当前污泥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了阻碍城市发展的重要难题, 据估算, 如果城市污水得到全部处理, 则产生污泥量的干重约为840×104t[1]。污泥成分复杂, 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物质, 污泥处置不当还会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 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1 污泥处理方法

目前, 较为常见的污泥处理方案有六种见表1。

在上述六种方案中, a、c、f三种处理方案是以消化为主体, 经过消化后能够产生大量的沼气, 可以作为能源进行二次再利用。其中, b、e两种方案则主要是以堆肥为主, 经过堆肥方案处理后, 所产生的堆肥符合农用肥料要求时, 可以作为农作物肥料或蔬菜的种植基地进行再次利用;d方案, 主要是以焚烧为主, 在污泥既不适宜消化处理, 又不适合堆肥处理时, 可以采取第四种处理方法, 即对污泥进行干燥焚烧, 在焚烧过程中通过合理措施把焚烧时释放出的热量进行再次利用。

2 三种常见污泥处理技术

2.1 厌氧消化

厌氧消化是指在厌氧环境下对污泥进行消化处理, 并产生可以再次利用的甲烷气体, 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 实现可回收生物能源。污泥厌氧消化是目前国家上常用的污泥生物处理技术, 也是一种应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中最为经济的处理技术。

污泥厌氧消化处理分为多个过程阶段, 首先是水解发酵, 即污泥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被水解并在酸化阶段由不同的兼性菌群降解为短链状有机酸、醇、H2、CO2和醋酸;第二阶段是有机酸、醇进一步分解为乙酸;第三阶段是生成沼气阶段。由此, 污泥达到了稳定化和无害化, 并实现了可回收生物能源, 该方法产气率高, 运行管理简单, 基建面积小, 经济实用。污泥厌氧消化处理过程及反应量如图1。

2.2 堆肥处理

污泥堆肥技术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物处理技术[2]。由于污泥中常常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钾以及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其他营养物质, 在现实应用中较为广泛。英国、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对其应用研究较早, 日本还专门成立了污泥利用指导委员会, 专门指导污泥的合理利用。

污泥堆肥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原理把秸秆、稻草、锯末及生活垃圾等膨松剂和调理剂加入到污泥当中, 把污泥分解转化为类腐殖质类产物。污泥堆肥处理具有建设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用土广泛等诸多优势, 尤其是近年来, 随着污泥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巨大的市场需求, 污泥堆肥技术备受青睐。但, 总体来说, 由于污泥的高含水率的性质, 使得病原体容易复活, 导致堆肥产品的安全性较差, 也抑制了发酵的升温过程, 因此, 污泥堆肥的条件难以短时间达到, 在推广应用时也受到诸多限制。

2.3 焚烧处理法

污泥中含有许多有机物和纤维素、木质素, 也含有许多的病原菌、寄生虫 (卵) 以及铜、汞等重金属元素和多氯联苯、二恶英等有毒有害物质, 一般来说, 只有将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之后才能进行二次利用。这时, 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是焚烧处理, 污泥的焚烧处理是在焚烧炉过量空气条件下实现污泥完全燃烧, 通过焚烧, 能够将污泥中的病原微生物, 以及虫卵等有害物质杀死, 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对污泥成分中的重金属起到固化作用。此外, 污泥中的二恶英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危害, 通常需要将焚烧炉里的温度控制在850℃以上, 对于污泥焚烧的烟气处理要达到《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18485-2001) 标准。此外, 污泥焚烧时脱水泥饼含水率较高, 消耗很多热能。因此, 高能耗、高成本、投资大的特点也使得污泥焚烧技术推广受到了限制。

3 结语

近年来, 虽然污泥的产生量逐年增加, 国家加大了环境治理的力度, 污泥处理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目前污泥处理中的许多技术缺点和不足还没有完全解决, 可以在应用中多借鉴国际较为成熟的经验, 用以指导实践。要结合不同污泥处理的技术特点, 合理选择处理工艺, 为环境保护作出应有努力。

参考文献

[1]杭世臖, 刘旭东, 梁鹏.污泥处理处置的认识误区与控制对策.中国给排水, 2004, 12.

关于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的论述 篇5

摘要:雷电灾害危害严重,需要给予高度重视。我们需要加强对气象防雷技术的研究,完善信息网络,加强防护,加大投入,提高雷电的预测能力,发挥出气象防雷技术的优势,降低雷电事故发生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雷电灾害作为切入点,就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进行分析,希望对读者以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

前言:

气象站防雷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直击雷防护、公共接地以及防护雷感应。直击雷防护是在受到雷电直击时,凭借气象观测传感器,对直接雷击时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了解直击雷的特点,并要把此作为依据,对防雷参数进行修改,最终使信号线的防雷能力大幅度提升;公共接地主要是指公共接地的一种设施,设置该设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在气象观测中其他金属性设备受到雷击影响的程度,从而确保气象防雷工作安全、有效开展;防雷感应则是指对一些敏感设备进行防护,防止其受到雷击影响,而不能正常运作。

1.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

1.1规范防雷工作

在开展防雷工作时,需要制定出严格的防雷工作的规章制度,并要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能够有效实施。通过相关制度的约束,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约束,提高其工作执行力,增强其责任心。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来开展工作,可以防止由于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防雷检测数据失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1.2加大投入

防雷工作中离不开相关设备的支持,为了提高防雷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认识到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设备进行更换对技术进行升级,保证各项数据的真实准确性,促进防雷工作的顺利开展。

1.3完善信息网络

在现代化的气象防雷工作中,信息网络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对各种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加大高端仪器的使用频率,同时还要重视信息网络建设。通过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可以增加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效分享,对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处理,提高工作效率使多个部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推动气象防雷技术的发展。

1.4雷电预警系统。

我国雷达防雷系统正在进入转型和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存在市场潜力很大,供求不符的特点,在不久的将来,在防雷工作中雷达系统的覆盖将扩大,此技术也带动了与此相关的业务本,亟待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一个新的产业链即将形成。正是基于这样良好的背景下,不断开展气象防雷技术研究工作,解决防灾减灾和应对极端气候,研究雷达系统在防雷业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可行性。建立健全雷达防雷预警信息发布时效和覆盖率,增强极端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灾害防御服务能力通过对雷达系统在防雷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从雷达系统探测原理、功能、特点等方面分析,确定常用的气象雷达扫描方式,并简要列出了当前雷达系统的主要产品,包括: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通过对当前雷达系统防雷效能的调查,初步确定立的雷达防雷系统的设计方案。首先进行该系统的需求性分析,结合雷达系统建设的特殊环境,确定雷达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设计内容。并在初步设计方案中,提出雷达防雷系统组成,包括数据处理系统、雷电潜势预报系统、雷电临近预警系统等。确定系统防雷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直击雷防护、感雷防护、球形雷防护等,并且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确定了雷达站的防护等级和防护区等工作要点。

2如何有效加强自动气象站防雷工作

2.1承载风传感器和避雷针的安装

一般的话,我们可以采用风向感应区装载到风塔上,这样就可以在风塔中处于一个观测最高的位置,而风塔则可以承担着风力及风向力度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一个充当现场的直击雷击闪器,从更为通俗的意义上看,这是相当于一根避雷针。只有通过设置一系列的独立避雷针支柱,并能够将承接接地装置和被保护的自动气象站。如果是风传感器在遭到雷击之后,这就必须要能够将承载风传感器与避雷针进行组合。

2.2等电位进行连接

我们可以进行避雷针和金属管等电位的链接,并能够将其固定在避雷针的螺杆和金属管电气上,同时去掉相互之间的绝缘材料,让其形成同等的电位连接,进而可以有效防止避雷针的反击风向的传感器。

2.3设置合理的信号线

在每个的传感器当中,我们一定要灵活地处理各个传感器当中的信号电缆,同时必须要能够及时放置已经接地的金属管,或者是可以带有金属管的PVC套管中,切实做好相应的接闪器的设置,将避雷针设置上引下线和信号线以及电源线分管穿行,进而能够有效防止线上雷电反击信号线,以及影响电源线影响信号线。

2.4设置科学有效的接地网

为了能够更好地避雷,这就必须要设置合理有效的接地网,合理使用以及制作接地网,在地网的接入中,应依照自动气象站的布局状况及管道走向按照相关工程要求,将地网绕着整个观测场一圈,同时沿着管道的走向完成接地体的安装,以此达到全面观测气象站系统设备及金属管运行状况的目的。如果是有必要,可以摘除掉之前信息采集箱上的静电线,以及接地铜线,在另外一方面,可以使得信息采集箱上的金属固定件和采集箱金属管三者科学有效地连接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形成等电位连接,并能够使得金属管座和地网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防雷措施。或者是可以安装电源避雷器,这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在处理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电源避雷器,有效防止其他电子设备的损坏,进而可以确保自动气象站的正常运行。

3气象防雷技术的发展趋势

3.1防雷技术具有智能化

未来气象防雷技术,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防雷措施会更加具体与全面。建筑物防雷工作,通常分为外部防雷、内部防雷和综合防雷三个部分。外部防雷设置,主要是对雷电发生时的电流产生分散作用。由于雷电电流的产生能量具有不可控制性,因而在外部防雷设置中,主要是对电流进行最大程度的削减,从而降低危害;建筑物的内部防雷装置,主要作用是降低雷电击穿所带来的损害,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而导致二次伤害事故的发生;在应用综合防雷措施时,通常采用对直击雷具有拦截作用的装置。尽管避雷针在高层建筑的防雷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避雷针会对电子设备产生干扰作用,因而可以应用屏蔽设施装置,避免表面产生的电磁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而采用分流指引下线装置,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分流而产生的影响,建筑物的减压电感也不会受到影响,同时对反击电影还能起到不同程度的削弱作用。

3.2注重预测预警

气象防雷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向预测预警方向发展。无论事后、事中的控制工作有多完善,都不如在气象雷击发生之前,做出准确的预测和规避意义重大。从本质上分析,气象防雷技术是一门事前预测和防控的技术,因而在今后的发展中,对于气象雷电的测报以及对于气象雷电事前的预测是气象防雷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高监测预防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须以及必然趋势。为了提高气象防雷技术,使其发挥出更大功效,要突破创新,打破原有思想和观念的束缚。气象防雷技术工作不能仅限制于当前取得的成果,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向前发展,并要对既往成果和经验进行借鉴,认真总结分析,才能更好的推动防雷技术的发展,提升气象防雷技术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探索出未来工作发展的新道路。

结束语:总的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动气象站的防雷工作,这就必须要不断加强对自动气象站防雷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仔细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或者是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好自动气象站的防雷工作,同时,还应该要能不断提高自动气象站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培养出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的防雷人员,更好的推动我国自动气象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进一步推动我国天气预测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霞,梁晶.关于气象防雷工作的几点反思[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9):123-128

[2]刘淑龙.新时期防雷工作的新思考[J].科技与创新.2014(04):56-78

[3]鲍晶.浅析如何做好防雷工作[J].科技与企业.2013(16):34-37

煤矿工程采矿技术的相关论述 篇6

关键词:煤矿工程;采矿;技术;应用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都对煤炭资源的开采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的形势下,如何提高煤矿工程的开采效率和质量成为煤矿企业发展的重点内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煤矿企业应充分认识到采矿技术的重要性,并将其有效地应用到煤矿的开采过程中,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求。

1 我国煤矿采矿技术的应用现状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采矿技术包括空场采矿技术、充填采矿技术及崩落采矿技术等。其中,充填采矿法可以分为“一采一充”或“两采一充”的形式,在条件相对复杂的矿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矿石稳固而围岩不稳固的矿床;有效较高回采率及贫化率要求的富矿区;崩落采矿技术由于具有较大的贫化率,因此在使用前必须确定采矿点的地表不存在重要建筑物、河流、流砂、溶洞及自然性矿床等情况,以保障煤矿开采的安全性。

2 我国主要的采矿技术分析

2.1 综采放顶煤技术

综采放顶煤开采是一种煤炭回采技术,针对厚煤层实施应用。综采放顶煤开采的煤厚度应该保持在6~10m。如果煤层厚度超过10m,则可选用分段放煤的开采方式。煤炭的硬度系数方面应该保持在0.5~0.6。经过实践证明得知,綜采放顶煤能在缓倾斜煤层中满足4~20m的煤层厚度变化。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的优势主要有:①煤层掘进量小,掘进成本低,有效节约了综采面设备安装、移动等所消耗的费用;②极大地提高了采煤的生产效率与块炭率;③能够提升井下作业的集中控制管理水平,减少金属、电能等多方面的资源消耗。

在煤层底部工作面上使用采煤机切割煤层,同时液压支架支护与工作面一起移动,将工作面上段的刮板输送机移动至煤壁,将后部刮板输送机前移至相应位置,在完成上述步骤后采煤机可执行1-3刀切割。这样,采过1到3刀后,按规定的放煤工艺要求,打开放煤窗口,放出已松碎的煤炭,直至所释放煤炭含研石量达到一定标准后及时关闭放煤口。完成上述采放全部工序为一个采煤工艺循环。另外,工作面使用的输送机可分为单输送机与双输送机两种,以放煤口高度分类可分为高位、中位、低位放顶煤三种类别。

2.2 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矿技术

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的工作面呈直线伪倾斜布置,沿走向推进,并用柔性掩护支架隔离采空区,工人在掩护支架下进行采煤作业。此采煤法的巷道布置有单翼与双翼两种布置方式,通常采用双翼布置形式,采区一翼走向长度为200-300m,甚至更长,阶段垂高一般为100-120m,采区内延倾斜可划分为区段高为18-40m的若干区段,在采区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时可达到40-60m(详见图1)。

1采区回风石门;2采区运输石门;3运料眼;4溜煤眼;5行人眼;6区段回风巷;7区段运输巷;8初采斜巷;9收作眼;10架尾移动轨迹线;11架头移动轨迹线;12采煤工作面;13溜煤小眼;14永久封闭墙;15小眼临时封闭

伪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的回采工作主要分为准备工作、正常回采以及收尾3个阶段,下面将作具体分析。

①准备回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将回风巷扩宽到煤层顶底板,并从初采巷外5m出开挖梯形断面地沟,在扩宽的回风巷里安掩护支架,在掩护支架安装长度超过15m,在护架上形成煤矸垫层后进行掩护支架的初次下放,调放支架形成25°~30°夹角的伪斜工作面后开始正常的回采工作。②正常回采阶段在掩护支架下采煤的工序包括打眼、装药、放炮、铺溜槽触媒及调整支架等。打眼、放炮过程中要在区段运输巷内沿走向每隔5~6m掘进溜煤小眼来保证工作面的运煤和通风;爆破出煤时采用全采面一次爆破或分段爆破形式,全采面一次爆破出煤后能够将全采面掩护支架同步下移,保护掩护支架不会受拉变形;分段爆破的优点主要是使工作面的工时利用率较高;爆破完成后要自上而下敷设溜煤槽,将煤输送到运输巷中,在此过程中的溜煤眼应不少于3个,以确保溜煤、通风与行人互不干扰;调整支架是将支架落到预定的位置上,通常采用点柱来控制掩护支架的平直。另外还要接长掩护支架,并在工作面下端支架放平位置拆除一端支架。③收尾阶段。当工作面推进到采区上山眼附近时逐渐开掘收尾面,在停采线一侧开掘两条面宽为8~10m的收尾面并每隔5m用联络巷联通。掩护支架安装到收尾上山处不再接长,并随着采煤逐渐下放前段支架,将掩护支架下放至水平位置后全部回收。

3 结束语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采矿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保障开采作业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伴随煤矿需求量的加大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采矿技术势必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结合我国煤矿开采的实际情况,积极研发并试用新型的采矿技术,进一步推动煤矿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强大的煤炭能源基础。

参考文献:

[1]肖金刚.关于煤矿工程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5:52.

[2]李文君.煤矿工程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3:87.

[3]李世栋.关于煤矿工程采矿新技术的要点初探[J].技术与市场,2014,09:237.

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论述 篇7

关键词: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应用

0引言

转炉煤气的除尘技术可以分成干法和湿法两种,其中,干法除尘技术具有降低新水消耗、提高能源回收率,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作用。所以,在转炉煤气除尘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干法除尘系统设备的技术要求高,过程控制比较复杂,因而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后来通过对系统的改进,降低了除尘过程中故障的发生,也为系统的改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的顺利应用,对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煤气回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1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概述

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两种方法,分别是鲁齐的LT法和奥钢联的DDS法。其中,LT法是由德国的鲁齐和蒂森于20世纪60年代末联合开发的转炉煤气干湿除尘方法。后来,西门子———奥钢联公司在这个基础上开发了DDS法。目前,我国国内的公司也开发出了国产干法除尘系统。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系统主要包含了煤气冷却系统、除尘系统和回收系统。在这个过程中,1 400℃~1 600℃的转炉煤气经过活动烟罩、气化冷却烟道回收蒸汽之后,温度降为1 000℃左右。然后进入蒸发冷却器进行冷却、粗除尘、增湿调质,最后温度将为150℃~500℃,粉尘浓度由80~150 g/m2减小到40~55 g/m2。煤气经过静电除尘器之后,粉尘浓度进一步为10mg/m2。对于整个系统而言,影响除尘效果的主要有两个器件,分别是蒸发冷却器和静电除尘器。

1.1蒸发冷却器

蒸发冷却器顾名思义是利用水蒸气的蒸发冷却原理来工作的。和湿法除尘技术相比,这种冷却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冷却所需要的水量,达到节约水的目的。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双流体外混式喷枪,冷却水从喷嘴中心孔喷出,被加热的蒸汽从中心孔的环形间隙喷出,而且在喷嘴口处形成雾化水。其喷水量是由计算机根据蒸发冷却器的进出口温度流量来控制的,同时,蒸汽可以用氮气来代替,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1.2静电除尘器

静电除尘器是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系统的核心,它是防止爆炸和控制出口烟气浓度的关键设施。转炉煤气中常常含有70%的一氧化碳气体,这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一旦遇到空气很容易发生爆炸。所以,将静电除尘器设计成为圆筒型,同时在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安装有自动开启和关闭的防爆阀,一方面可以使不同成分的气体被分开,另一方面在发生爆炸时,能够进行卸压,保障设备安全。静电除尘器的电极材料和极配形式对于除尘效果来说非常重要,采用合理的极配形式以及质量合格的电极材料,才能更好的达到除尘效果。

2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应用现状

2.1技术应用效果

通过实践表明,利用干法除尘技术进行转炉煤气的除尘处理之后,烟气中的粉尘浓度可以控制在30 mg/m3之下。而回收煤气的粉尘浓度可以稳定的控制在10 mg/m3以下。其除尘效果要远远好于湿法除尘技术。但是目前,我国有90%的转炉任然在使用湿法除尘,干法除尘虽然有所应用和推广,但依旧远远没有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2能耗状况

除尘系统的能耗主要包含水耗和电耗两个方面。经过实践研究表明,干法除尘技术能够明显降低除尘系统的能耗水平。干法除尘系统中,采用蒸汽冷却装置对转炉煤气进行冷却,大大降低了冷却水的消耗量,而且提高了冷却效率,研究发现,干法水循环的用水量是湿法的1/4,而耗水量是湿法的15。由于干法除尘系统的阻力相对较小,只为湿法的1/3,所以干法除尘所要求的风机功率也相对较小,消耗的电功率也就要小一些。

3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改进措施

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虽然具有良好的环保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转炉操作和系统控制要求高,使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说除尘器的泄爆问题、蒸发冷却器内壁积灰问题、以及高成本的输灰压块系统问题。

3.1关于静电除尘器泄爆的技术改进

静电除尘器是利用高压电场使得烟气发生电离,使带电粉尘在电场的作用下和气体分离,进而达到除尘的目的。煤气爆炸的极限通常有两个:一是一氧化碳的体积含量大于9%,并且氧气含量大于6%;二是氢气体积含量大于3%,且氧气含量大于4%。当烟气中的成分超过了爆炸极限,就会被电场中的电弧点燃发生爆炸,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一旦超过泄爆阀自身的压力设定值,就会发生泄爆现象。如果泄爆现象严重,会造成除尘系统内设备的损坏。即使是小型的泄爆现象,也会造成静电除尘内部极板和极线的损坏。所以,在控制静电除尘器泄爆方面,首先,应该控制烟气中一氧化碳、氧气和氢气的含量,使其保持在爆炸极限之下;其次,要优化转炉控制和设备结构;最后,达到防爆的目的。

3.1.1转炉操作的控制

首先,在转炉开吹阶段,要采用阶段供氧的方式,在钢铁冶炼最开始的阶段,碳、氧反应比较缓慢,所消耗的氧气量比较小,这时应该减少氧气的供应量,防止多余的氧气进入静电除尘器中;其次,加料的控制,铁水、废钢、氧化铁皮等入炉原材料的不稳定性,增加了泄爆的可能性,所以有效控制所加原料,也是控制泄爆的重要手段;最后,为了控制煤气中氢气的含量,应该尽量保证加入的废钢、冷却剂等干燥,避免带入水分,被还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3.1.2优化设备结构

首先,可以利用掺入惰性气体的方式来降低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使其不超过爆炸极限值。目前,多采用掺入氮气的方式来稀释烟气中三种气体含量比;其次,优化静电除尘器内部的装置。静电除尘器内部,有极板、极线、刮灰振打装置等;最后,合理的配置极配形式,能够有效延长静电除尘器的使用寿命,提高除尘器的除尘效果,加强极板厚度以及材料强度,也能够有效的防止泄爆造成的破坏。

3.2蒸发冷却器内壁积灰问题解决措施

蒸发冷却器是除尘系统中主要设备之一,它具有冷却烟气、粗除尘和调节烟气电阻比的作用,冷却器的温度控制是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由于喷水控制的影响,会造成内壁积灰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清灰难度也比较大,对冷却器的冷却效果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解决蒸发冷却器内壁积灰的问题,(1)应该增加蒸汽压力,利用转炉自身蒸汽和外部供气联动的方式,保障蒸汽压力的稳定性。(2)可以将蒸汽雾化改为氮气雾化,并且要喷嘴处的氮气压力不低于0.75 MPa,从而减小内壁积灰延长喷枪使用寿命。

3.3粉尘回收系统问题的解决措施

早期的粉尘回收中,常常采用热压快的形式,将粉尘在回转窑中加热到500℃~600℃之间,然后通过高压压成块状,在氮气密封状态下冷却后送回转炉,代替废钢和矿石的使用。这种方法,往往成本较高,而且对于热压工艺和设备操作要求也比较高,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鉴于此,可以采用冷压技术,相较于热压,其设备操作要求较低,占地面积小,并且不需要进行回炉加热,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4结语

蒸发冷却器和静电除尘器是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系统中最重要的两套设备,在技术应用过程中,系统故障也主要出现在这两种设备之上。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对干法除尘技术进行改进,一方面对烟气中氧气、一氧化碳和氢气体积比和冶炼原材料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可改进设备,增加设备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盖东兴,胡建亮.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系统安全性探索[J].冶金能源,2013,32(3):61-64.

[2]胡建亮.转炉煤气除尘技术比较和新干法除尘技术探析[J].冶金动力,2015(4):13-15.

我国通信管线技术发展论述 篇8

关键词:通信管线,管线路由,技术发展

我国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对于基础建设之一的通信管线非常的重视, 这主要是因为通信管线在我国现阶段通信传输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现代通信主要的传输途径及设备, 通信管线可以被认为是现代通信的一种媒介。我国通信管线技术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通信管线在发展的过程中, 也是经历了很多的过程和形式。现阶段最常见的通信管线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电缆通信管线;第二种是光纤通信管线。上述两种通信管线在我国现阶段也是最有代表性的通信管线。

1 我国通信管线的分类

关于我国通信管线的分类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电缆通信的主要内容。第二个方面是光纤电缆管线的主要内容。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1.1 电缆通信的主要内容

关于电缆通信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第一个方面是我国电缆通信的主要用途。第二个方面是我国电缆通信的未来发展。

1.1.1 我国电缆通信的主要用途。根据通信电缆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可分为三大系列, 即市内通信电缆 (包括纸绝缘市内话缆、聚烯烃绝缘聚烯烃护套市内话缆) 、长途对称电缆 (包括纸绝缘高低频长途对称电缆、铜芯泡沫聚乙烯高低频长途对称电缆) 以及数字传输长途对称电缆。

1.1.2 我国电缆通信的未来发展。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平稳飞速增长, 电缆通信也在逐渐的变化和发展中。市场经济促进了电缆的发展, 为电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强大的发展目标。随着中国电力工业、数据通信业、城市轨道交通业、汽车业以及造船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对电线电缆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 未来电线电缆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2 光纤电缆管线的主要内容

关于光纤电缆管线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我国光纤通信的主要特点。第二个方面是我国光纤通信管线的主要发展。

1.2.1 我国光纤通信的主要特点。管线同心度额过程中由于光纤本身的性质使得其在通信传输中信号容量大、传输距离远, 各种其他物质对信号的干扰性能小, 保密性强, 更能够抗拒电磁对信号的干扰过程。由于其尺寸的限制, 重量轻便, 在施工过程中降低了施工的要求。

1.2.2 我国光纤通信管线的主要发展。光纤通信是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是通信网络的主要传输,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为载波进行信息传递, 是以光纤为传输媒介的传输过程, 是当前信息传递中的一次新型革命。

2 我国通信管线主要发展

关于我国通信管线主要发展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我国通信管线提出的相关社会背景。第二个方面是我国通信管线路由。第三个方面是我国通信管线中的管孔形式和管控容量。第四个方面是我国通信管线设计中使用的管材。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2.1 我国通信管线提出的相关社会背景

关于我国通信管线提出的相关社会背景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我国通信管线的发展是由于我国精确化管理的迫切需要。第二个方面是我国通信管线的发展也是我国通信未来发展的一项工作需要。

2.1.1 我国通信管线的发展是由于我国精确化管理的迫切需要。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伴随着我国城市中基础建设正在不断的增多,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电缆通信管线建设就随之发展起来。我国对于通信管线的建设投资属于一种战略性投资, 因此每年花费在通信管线中的费用非常巨大。通信管线的资金投资主要有两个主要用途。第一个用途是用于城市新建设城区的通信管线建设;第二个用途是用于我国老旧城区的通信管线的改造。伴随着上述两项发展速度的增快, 我国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增多,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城镇基础建设的资源和技术非常有限。例如我国的地下管道, 我国的地下管道就有着非常有限的资源, 同时由于我国行政方面的存在, 很多通信管线在布置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和行政管线的搭接和交汇。因此我国在建设通信管线的过程中, 一定要向着精确化方向来管理。一定要保障通信用户的使用需求。

2.1.2 我国通信管线的发展也是我国通信未来发展的一项工作需要。我国现阶段在通信传输的方式上只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有线通信传输;第二种是无线通信创术。但是由于无线通信传输受到的制约因素有很多, 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限制。基于此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通信方式还是有线通信传输。根据我国通信的发展趋势, 光纤电缆通信一定会在未来取代铜线电缆, 因此我国的传统通信也要在一定的时间进行相应的改变和创新。我国在很多的城市中使用的还是铜线管道, 根据通信领域的相关经验可以发现, 我国光纤通信只是铜线通信的一种附加服务, 并没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我国未来的通信发展工作主要是通信管线的发展上, 由铜线通信逐渐的转变成为光纤通信。

2.2 我国通信管线路由

在我国的通信管线中, 通信管线的路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通信管线的发展过程中也是较为容易被忽视的。在确定通信主干线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分支管线和主管线之间的关系。在建设的过程中, 文章建议最好是主干线和分支干线同时进行施工, 这样可以保障整个设计管线的跨距。

2.3 我国通信管线中的管孔形式和管控容量

我国通信管线的管孔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优质水泥管和PE七孔梅花管, 这种形式的配合主要是用在通信管线建设时间不紧张的情况下;第二种是PVC材质的实壁管和PE七孔梅花管, 这种形式的配合主要是用在了旧线路改造或者是建设周期较为紧张的状况下。关于通信管线中的管控容量, 城区的管控容量和城市周边的管控容量有一定的差距, 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城市扩容。

2.4 我国通信管线设计中使用的管材

现阶段我国铜线管线在设计过程中使用的管线材质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水泥管线;第二种是钢管线;第三种是塑料管线。水泥管线中最常用的是六孔水泥管线;钢管线中较为常用的是镀锌钢管;塑料管线常用的有很多, 例如五孔盘管和实壁管等。基于综合因素, 在主通信管线的建设过程中, 应该使用水泥管线。

参考文献

[1]陶秀伟.浅谈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J].硅谷, 2010, 24 (9) :21-22.

[2]姚志丹.现代通信行业技术发展与更新[J].当代通信技术, 2009, 33 (14) :78-80.

[3]张伟.浅谈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河北企业, 2009 (4) :25-27.

[4]凌金波.浅议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发展的应用技术[J].科技向导, 2004 (5) .

论述我国森林培育技术现状 篇9

1 森林培育技术的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后, 标准编制渐渐融入国际社会, 林业部组织制定了90余种森林培育技术标准, 其中以国家标准为主。由于农业部动作较慢, 有39种森林土壤样品测定标准在没有争议的情况下, 顺理成章成为国家标准。这期间制定技术标准基本是在国家技术监督局的统一规划与组织管理下进行的, 林业部的技术监督部门处于学习期, 性质类似于技术监督局的派出机构, 独立性与主观能动性较差。是近几年森林培育技术标准编制工作有了新的提升, 新制定了不少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土壤样品测定标准为农业部制定的相似标准所取代, 降级为行业标准。另有一些标准, 如油桐丰产林、油茶丰产林、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板栗丰产林、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种子园造林技术、立木材积表等因用户仅局限于林业部门, 失去了作为国家标准存在的必要性, 修订后也改为林业行业标准。

2 林业站应做好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工作

2.1 做好宣传工作

1998年洪水之后, 国家开始进行天然林保护工作的试点, 2000年正式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 随着工程的实施, 初步显现出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但在工程实施之初, 部分群众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目的, 意义不太了解。为了保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 尽快提高林区群众对该工程的认识, 使广大干部群众准确掌握国家及有关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政策, 我们要紧紧围绕“保护天然林, 维护生命线”这一主题, 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会议、宣传车等群众欢迎的形式, 用群众能理解的语言和群众可以接受的方式, 深入扎实地宣传, 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2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林业站要认真贯彻“严管林”的要求, 切实把天保工程区的森林资源管好, 一是狠抓采伐限额管理, 林业站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把限额采伐管理当作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头等重要工作来抓, 尤其是要严格按照采伐审批程度, 积极配合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抓好农民自用材, 培植林用材的烧材的采伐管理, 坚决杜绝无证采伐和超限额采伐。二是要切实强化林地保护管理, 林业站要严格执行征、占有林地管理制度, 发现非法征、占用工程区内林地行为的, 要及时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 并协助查处, 防止林地非法流失和林地逆转。三是要强化林权管理, 林业站要协助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林权证发放情况进行清理登记, 明确和稳定森林资源的权属关系, 同时积极协助调处林权纠纷, 保证集体林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

3 森林培育技术精准化研究现状

3.1 育种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林木育种项目都不超过3个世代, 在林木育种发达的西方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芬兰、瑞典等, 一些重要用材树种的育种项目都进入第2或第3个世代, 美国的火炬松育种已进入第3个育种周期。中国多数树种的育种项目仍保持在第1个世代的水平, 仅少数进入第2个世代, 如湿地松、杉木等, 许多树种的育种项目停留在种源、家系、无性系水平上, 没有进入高世代育种, 育种进程比较缓慢。

日本对林木育种工作非常重视, 已对主要29种针叶树和18种阔叶树进行了选择育种工作。据日本林木育种学会在《日本林木育种40年》中的统计及日本林木育种中心研究报告, 到上世纪末共选出各树种优树9127株, 在全国各地已建立采种园568处, 共1435hm2, 采穗圃242处, 共368 hm2。同时, 为了解各优树无性系的遗传特性及环境适应等性状, 还建立了子代测定林, 定期进行调查。日本无扭曲落叶松木材的育种, 目的是培育无扭曲落叶松木材品种。通过候选植株选择、纤维倾斜度检定、制材后扭曲、翘曲测定等过程, 现已经选出4696株候选木, 并在材质检定后, 确定249株材质优良植株资源。

3.2 育苗程序

3.2.1 育苗程序。

美国在容器苗的培育上有一整套育苗程序, 明尼苏达州公司在脂松容器育苗的控制上就是参考了这一育苗程序, 并经过多年实践和生产研究, 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育苗程序和技术。他们将脂松容器苗分为幼苗建成期、高生长时期和木质化期3个生长时期。在种子催芽, 育苗基质制备, 容器的选择, 播种与覆盖, 浇水与施肥, 基质p H值及盐渍化控制, 苗木封顶控制, 炼苗, 育苗环境控制, 出圃或再培养等环节上都做得非常细致, 获得了理想的育苗效果, 培育的脂松苗木规格整齐, 活力旺盛。

3.2.2 种子处理技术。

近年来国外推出了一项农场式的林地经营政策, 在低海拔地区耕地以外低产的农田上经营以阔叶树为主的森林, 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环境质量, 增加休闲用地面积, 同时能够生产更多的木材。许多学者对欧洲白蜡、英国栎、欧洲甜樱桃等乡土树种种子的发育特征, 休眠特性, 贮藏特性, 萌发特性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针对不同的树种制定出了适宜的种子处理技术体系, 从种子采收时间, 贮藏条件, 处理时间和方法, 种子处理环境控制, 播种时间, 萌发环境控制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准确而又规范的技术。

3.2.3 体胚苗生产技术。

美国惠好公司具有完整、系统的针叶树体胚苗生产技术, 他们利用优良品种的针叶树种子为材料, 通过成熟的体胚发生系统产生体胚, 经严格筛选后采用包衣技术将规格基本一致的体胚制成人工种子, 便可以在温室内或大田上进行播种育苗, 我国对林木体胚苗的研究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但大部分树种还处于体胚发生系统的建立过程中, 少数树种虽然初步建立了体胚苗生产体系, 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要在实践中利用种子包衣技术大规模生产种子或苗木还尚需时间。

3.2.4 苗木施肥技术。

据美国爱达荷大学苗圃技术人员介绍, 他们对容器苗的施肥采取精准的苗木鲜重控制机制, 经过多年的分析测定, 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苗木生长状况与营养供应关系的数据, 这样可以通过定期测定某种苗木的鲜重, 根据不同时期该种苗木的增重情况确定是否采取施肥措施以及施肥的种类和数量。

3.2.5 灌溉水质控制。

美国的林业苗圃灌溉用水的水质控制做到了精准化, 他们会定期对灌溉水的p H值, 主要金属离子的含量, 杂草种子及藻类的情况进行分析测定, 并根据苗圃灌溉用水需要对水质进行过滤和相应处理, 我国林业苗圃对于灌溉用水水质缺乏了解, 绝大多数苗圃对灌溉用水的p H值, 主要金属离子的含量, 杂草种子及藻类的情况一无所知, 更谈不上采取措施来调节灌溉用水的质量。

4 结语

我国对林木体胚苗的研究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但大部分树种还处于体胚发生系统的建立过程中, 少数树种虽然初步建立了体胚苗生产体系, 但仍需进一步完善。要在实践中利用种子包衣技术大规模生产种子或苗木还尚需时日。

参考文献

[1]俞新妥.中国杉木研究进展 (2000-2005) Ⅱ.杉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经营、计测、木材加工利用的研究综述[J].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6

论述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的创新 篇10

关键词:找矿技术,地质勘查,实例分析

专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 地质勘察不单指勘察工作, 包括地质勘察一系列的工作。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对这一概念进行剖析。广义来说, 地质勘察工作也叫地质工作, 以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教文卫事业发展为目的, 对特定区域的矿产、岩石、地形地貌和岩层构造等目标进行勘探。狭义角度上, 地质勘察重视勘查技术的运用:地质遥感、坑探钻探、探矿测绘等。地质找矿勘查技术推动了地质勘察工作的创新, 为我国矿产开采拓展了新的领域。

1 地质勘查技术原则

1.1 遵循规律, 合理布局。

地质矿产资源的形成有其特定的自然条件和演进规律, 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性, 不同省份间的矿产资源储量相差好几倍。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分布状况和经济条件, 要对地质勘察进行合理布局, 结合现代化城市和小城镇建设目标, 统筹规划地质勘察的区域和时间, 优化人力和物力的资源配置, 切实保证地质勘察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1.2 统筹规划, 适度超前。

地质勘察工作是我国打造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要在纵向上和横向上对地质勘察工作合理规划, 协调统一。纵向上, 由中央财政拨付专项资金, 指挥督导地方的地质勘察工作;横向上, 各区域加强协调配合, 实现资源共享, 打造矿产资源勘察、开采、运输的高速通道。另外还要注意矿产资源的商业价值和公益价值, 对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要提前部署, 并做好应急预案。

1.3 立足国内, 扩大合作。

地质勘察技术的第三个原则是要强化合作意识, 矿产资源的最大用途在于为工业企业的市场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所以国内拥有地质勘察资格和先进勘查技术的工业企业应加强合作, 立足国内市场, 将地质勘查工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促进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 使矿产资源的使用率达到最高。

1.4 创新科技, 增强能力。

地质找矿勘察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应是信息化勘察,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地质勘察工作中。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地质勘察过程中, 不忘理论研究和科研创新, 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加大对地质勘察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力度, 使我国的地质区位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逐步缩小与国际发达国家的距离。

1.5 突出找矿重点, 拓宽整个工作领域。

我国地质矿产分布呈现出“小范围集中, 大范围分散”的特点, 针对不同区域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当地人口状况、经济基础, 对地质找矿勘查工作要有的放矢, 集中优势力量对矿产丰富区域先行开采, 注意保护偏远地区的矿产资源, 在重点采矿的区域, 尽量拓展开采的深度和精度, 提高开采效率和采矿质量。努力拓展地质矿产资源的科研领域和应用领域。

2 实现地质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为创新布局的整体部署

我国目前的地质工作面临着诸多困境:风险很大、资金不足、人员和设备配置不到位、找矿勘察技术更新慢、管理机制不健全、地形环境复杂等。对地质找矿的勘察工作没有形成统一部署, 导致各勘察单位一盘散沙, 各自为战。所以, 加强地质找矿勘察的部署工作是发展矿产业的前提和首要任务。

创新勘察队伍找矿的整体部署和整体计划, 一是统一全国地质勘察工作, 保持国家公益性地质勘察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勘察工作的一致性, 大力调整找矿布局的整体结构。二则是突出重要矿种以及重点成矿区域, 发布同时甄选出重点的勘察项目和勘察区域, 调控并引导整个区域的勘察布局, 对部分具有潜力和发展的成矿区域, 建设重大项目及工程, 多工种、多方法、多学科进行作业;三是强化动态监测以及探矿权、采矿权和等级发证, 对具有成矿区域合理开采。四是完善并改进地质勘察工作中具有的标准规范, 促进监督管理与业务指导, 合理部署找矿过程中的勘探、勘查、普查、地质调查以及区域物化探等。

3 地质勘查实例分析

我国某个地区曾进行过一项勘察规模较大的地质勘察工作, 此次勘察工作只验证了区域内的浅部矿体, 深部矿体的资料比较少见, 以下将这类区域的地质特征归类出来:

3.1 构造。

区域内的构造通常是以断裂为主, 这类构造多次发展与集成, 为北东向, 构造的符合位置, 通常是岩浆岩入侵的通道。

3.2 岩浆岩。

区域当中生代燕山期岩浆分布较为广泛, 而且活动也非常强烈, 岩性主要是中性岩, 根据目前已有资料, 能够确定岩浆岩呈多分枝的岩床状, 形态非常复杂。

3.3 磁异常。

磁异常呈现出的邢台与等轴状椭圆形态相似, 且边缘曲线圆滑而规整, 由此可见, 发生异常的规模与体积较大。

3.4 成矿条件分析。

通过以上资料显示, 本区具备基本的成矿条件, 矿区北东断层构造控制了矿田的分布和岩浆的入侵, 矿区内浅部是煤系底层, 其下是奥陶系底层, 深部为磁铁矿与接触带, 由此可见, 此区域具备接触交代的所有条件。

3.5 勘查结果。

参照以上勘察地磁情况的结论分析, 认为是一块岩石引起的地质异常, 但是根据以往取得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也有可能是深部矿体引发的地质异常, 推测此矿体规模较大, 而且埋深也比较大, 那么究竟是岩体异常还是矿体异常引发的异常呢?专家们经过不同的试验也很难确定到底是哪种情况引发的异常, 结果难以定论, 因为除了磁异常与浅部钻资料异常之外, 并没有其他相关的资料可以辅助勘察工作, 专家们经过反复研讨, 决定验证一个钻孔来判定此项异常究竟是磁异常还是岩体异常。

3.6 在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 只因为一个验证孔最终否定了异常的决定, 这种决定方式未免太过草率, 首先应把此项异常发生状况进行详细的勘察, 在整个异常的中心地带布置一个验证孔, 因为异常具有局限性, 可以利用激电中梯测量技术或者是重力电磁测探技术对其进行分析解释, 同时结合以上资料, 将更具有准确性。不同类型方法勘测出来的异常情况结果均不相同, 但是都具有良好的地质交互印证性和解读性以及可比性等等。

结束语

地质找矿勘察技术是整个地质勘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 为地质找矿勘查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国家为能源产业链建设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措施, 在制度层面上为地质找矿勘查技术保驾护航。我国矿产资源由于“黑煤窑”的存在, 滥采、偷采现象严重, 矿产的质量和数量正在急剧下降。因此我们要学习、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地质找矿勘察技术和实践经验, 用技术手段弥补矿产资源的枯竭, 在保护地质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开采, 以满足社会大众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阚绪岩.淮北煤田地质与勘探技术浅析[J].科技资讯, 2010 (4) .

论述房屋住宅采暖通风工程技术 篇11

【关键词】采暖通风工程;施工技术;房屋住宅

1.采暖通风工程概况

采暖通风工程简称暖通,包括室内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三个方面,在房屋住宅建筑工程施工中采暖通风工程一般是在主体工程完工后与装饰装修工程同步交叉进行的,根据工程处于建筑物中的高度,采暖系统分为高区系统和低区系统,其中低区系统为一层至十三层,而高区系统是十四层以上,地下室无采暖系统,但需要设置通风、换气系统。工程中,用PP-R管作为回水管,而地热系统的管道采用PE-RT管,通风管道采用聚氨酯环保通风管道。采暖通风工程的施工主要任务是对各种管线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并对相关的供暖、空调或其他动力设备进行安装,使建筑的采暖和通风系统得以正常运行。采暖通风工程涉及到的工种有很多,因此施工过程较为复杂,再加上新材料、新工艺不断的应用,对施工人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使施工企业在未来的工程施工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的提高房屋住宅采暖通风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

2.采暖通风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在按图纸施工在进行采暖通风工程施工之前,要首先对施工图纸进行认真的研究,严格按照图纸中规定的管路坡向、管径大小、预留封口以及卡架位置等内容进行施工,杜绝自作主张修改图纸的情况,如发现实际情况与图纸不符以及按图纸施工会降低工程质量或技术不可行等情况要向建设单位汇报,应由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协商对图纸的修改工作,以确保实现采暖通风工程按图纸施工的质量目标,并使技术上的可行。同时在采暖通风工程技术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照施工图纸及相关的施工规范进行严格操作,以确保其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的健全。

2.1管道的安装要点

管道是采暖通风工程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是水或气体介质输送的主要途径,在采暖通风工程施工中各种管道的安装是工作量最大的一项,一般工期较长,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部分,这是由于管道设置较为复杂,并且管道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处以及阀门处容易出现连接不严密等问题,如果控制不好就容易在投入使用后产生渗漏,而导致管道安装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管线自身的质量不良、 施工的技术落后以及技术参数掌控不好,人员的责任心缺失等。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优选选择质量优良的管道,要通过培训、 奖惩机制以及有效的监督等促进操作人员工作的规范性,并且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缩短安装的工期,并提高管道安装的质量。对于管道的施工技术要点有:对立管的安装,要按照事先编制好的顺序编号进行运送到需要安装的地点,按编号顺序依次进行安装。安装支管之前要先设置一个管卡,并且检查散热器的位置,检查其是否准确。 管道穿过内墙时应设置铁皮套管,管道穿越楼板时应设置钢套管,套管环缝应均匀,中间填塞石棉绳或其它非易燃物,套管应卡牢塞紧,不得随管道窜动,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此外,采暖管道不得穿过烟道、风道。

2.2通风系统技术控制要点

首先,要优选通风系统的管路材料,一般情况下排风系统在竖向上的风道是直接采用建筑风道,此外的其他风道采用镀锌钢板或者玻璃钢、聚氨酯等材料,风管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法兰连接。其次,空气通风以及排烟的管道上都应设置防火阀,以便当管内温度超过温度限值时能够及时报警,并同时自动关闭防火阀,风机停止工作,以免发生火灾等。

2.3对风口的安装要点

风口是通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空调功能的基础,在对风口进行安装直到对施工设计和图纸会审结束前,要注意使风口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待会审结束后才打开风口。由于风口的施工过程常常与其他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同时或交叉进行,免不了互相之间的干扰,因此一定要根据设计图纸的安排,充分协调好施工顺序,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位置进行施工,严禁为了美观而私自改动风口位置,从而影响通风系统运行的情况发生。

3.房屋采暖通风工程施工时注意事项

(1)在安装工作开始之前,首先应该认真研究图纸,并且根据工程预测的进度开始安装,最好达到一致状态。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内容进行操作施工,比如开始预算或者设定的:坡向、管径大小、预留口及卡架位置等,要在施工时做到和预算大小相同或所差无几。

(2)对散热器进行安装施工。散热器是住宅采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在于热量释放的一种装置, 对于整个采暖系统来说, 散热器是其中最切近人们生活的一个部件,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采暖设备对室内温度供暖的效果。它的工作原理是将供热管道中热水的热量通过自身进行传导,从而对周围空气进行加热,再有室内空气的流动把热量传递到住宅的每一处。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升高,散热器的形式也不断推新,既可以悬挂在室内墙面上,又可以隐藏在衣柜和地板当中。散热器这种采暖形式与以往传统的采暖形式存在着很大区别,传统采暖的形式由铁质管道对家庭自制供热器所产生的热量进行传输和发散,不仅效率低而且对使用的年限也有限制。对于散热器的型号、规格、使用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要有出厂合格证,并按规范要求进行外观的检查。散热器的供暖形式是以现代人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为基础的,以满足现代人对采暖通风的需求的同时,还为环境的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在房屋住宅采暖通风工程技术施工中,我们还应注意通过采暖通风工程通风系统材料使用要求。通风部分排风系统竖向均为建筑风道,其它采用镀锌钢板制作:排烟兼排风系统钢板制作。所有通风、空调、排烟管道上设置的防烟防火阀、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处均设置单独支架固定。另外,所有排烟风机的入口处均设防火阀,当烟气温度超高时,防火阀自动关闭,同时该防烟分区风机、送风机也将停止工作运行。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房屋住宅采暖通风工程技术论述及应注意要点的研究,不难发现在建筑工程中,采暖通风工程的施工技术是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要有耐心更要细心,有时在设备换管道的安装中,很小的疏忽就可能对整个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房屋住宅采暖通风工程是提高房屋住宅使用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建筑的采暖通风工程对于建筑工程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其主要目的是更好的保障住宅用户的生活质量,但从根本上说,它是住宅建筑完成自身使命中的一个基本保障。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对系统产生严重的后果,对施工企业來说,除了要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之外,还会损坏企业的形象,因此必须严格控制采暖通风工程的施工技术,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技术方案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刘连国.采暖通风空调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资讯,2010(08).

[2]袁丽,王婧,王晋生,缪小平,耿世彬.给排水和采暖通风专业“供暖工程”课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0(29).

论述我国煤炭开采技术现状及展望 篇12

关键词:煤炭,开采技术,现状,展望

引言

采煤生产中采用的技术与设备水平直接影响整个矿井的生产能力, 选用先进的采煤工艺可以实现矿井的高产高效。随着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煤矿机电自动化在矿上的应用日益增多。我国煤炭开采方法和工艺已经达到先进水平, 出现多样化的采煤工艺, 比如长壁采煤方法的成熟, 放顶煤采煤的应用和发展, 推动了企业安全高效、又好又快发展。但是在面对倾斜、不稳定、复杂地质构造等难采煤层时, 采煤方法和工艺应需进一步发展, 其主要方向是改善作业条件, 提高单产和机械化水平。下面就煤炭开采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详细的分析。

1 我国煤炭开采技术的现状

1.1 煤炭开采技术结构多元化

在我国国有经济为主题多种经济制度结合的影响下, 我国煤矿企业的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主要由国有企业, 地方企业以及个体私营企业等, 受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这些煤矿企业在使用开采技术方面同样是多元化的, 主要分为机械化, 半机械化和手工生产等多种技术结构。

1.2 煤炭开采技术发展迅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国煤炭开采技术发展迅速, 在自动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促进之下, 煤矿机电自动化采煤方法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推广, 出现了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 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法, 刀柱式采煤法, 放顶煤采煤法等多种采煤方法, 煤矿开采设备越来越先进。另外, 由于煤矿的开发会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新型的环保采煤技术也开始不断出现。

2 我国煤炭开采技术发展趋势

2.1 采煤工艺的完善和发展

高产、高效、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是现代采煤工艺的生产目标。达成这一目标, 要求开采者能够结合现代高新技术, 对采煤设备进行完善和更新, 掌握并熟练使用新型开采机械和开采方法。目前, 我国许多采煤工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 某些不稳定, 特殊地貌的采煤工艺也得到改善。其主要体现为矿井开发技术的提高和浅埋深、硬顶板、硬煤层技术的提高。其次, 针对倾斜薄煤层长壁开采技术, 合理的配套技术, 完善采煤设备保障系统是关键。随着开采能力不断提高, 开采深度会不断增加, 煤层开采的矿压控制、冲击地压防治、瓦斯和热害治理及深井通风、井巷布置等都属于深矿井开采的关键技术。针对深矿井开采技术, 需要不断地采取技术的进步和更新, 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包括煤炭资源的减少, 深矿井开采会成为煤炭开采的必然趋势。

2.2 采煤技术的发展

未来煤矿开采的发展方向主要在于“三下一上”煤炭的开采, 所谓三下一上, 是指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承压水体上。在以往的煤炭开采工作中, 为了保证开采的安全, 对于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保留煤柱通常不予以开采。但是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 煤矿开采强度和范围的增加, 三下采煤问题越来越突出, 不但导致矿井不能合理进行开采, 而且也造成了大量煤炭资源的积压。这就要求人们对三下采煤技术不断更新, 在开采三下压煤的同时减少矿区废弃物, 从而保护矿区的环境, 煤炭开采者对煤炭所在地区的地势地貌加以研究, 从而采取最适合的开采技术来节约煤炭资源和提高煤炭产量。采煤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设备和技术的发展, 改进煤矿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也是其中的一项, 不断优化巷道布置, 减少岩石排放是煤炭企业获得好的经济效益的前提, 因此, 煤矿开采布置在未来煤炭开采发展过程中应得到高度重视, 将开采方案与开采布置有机结合在一起, 实现开采的合理化和高效率, 同时对于特殊地区的煤矿采集, 要重点研究其巷道布置, 确保其简单实用, 优化采区及工作而参数, 研究单一煤层集中开拓, 集中准备、集中回采的关键技术, 大幅度降低岩巷掘进率, 多开煤巷, 实现开采效益最大化。

2.3 采煤技术的创新

新的合理的采煤技术是采煤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径, 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的开发是关键, 围岩控制一直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近年来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 全煤巷道及软岩巷道的数量越来越多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就是一种特殊的开采技术, 它可以通过煤的热作用和化学作用产生可燃气体, 从而实现对新能源的开发, 尤其是地质特殊地区, 难开采地区, 一定要力争技术的革新, 不循规蹈矩, 找到最适合其开采的方法, 当然, 前提是保证安全。研制开发新的采煤设备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随着采煤技术的发展, 采煤深度、广度的扩大, 对采煤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未来, 我国采煤设备的创新也是采煤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 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实现措施

3.1 集成化、系统化、信息化和自动化发展

对矿区进行技术改造, 针对性地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设备, 适当关闭小型煤矿, 扩大生产规模, 提高生产效率。引入信息自动化系统, 对生产环节和生产工艺进行简化, 优化巷道布置和机械设备以提高煤矿生产的系统性。大量引进和开发新型采煤设备, 应用自动化技术控制煤矿的矿井运输、通风及瓦斯等的监测, 实现综合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

3.2 采场围岩控制技术的发展

采场围岩是确保采煤过程安全的重要手段,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大, 开采范围的增大, 围岩极易产生松动等情况, 严重影响采煤安全。因此, 在设计围岩时, 要充分考虑其强度, 控制其变形的几率等, 不断开发高科技低成本的围岩控制技术, 确保煤炭工作者人身安全, 在兼顾安全的同时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3 深度矿井开采技术的发展

目前, 煤矿开采的矿井深度不断增加, 范围不断扩大, 深井采煤环境的多变, 瓦斯和热害问题严重, 煤层开采的矿压控制, 冲击地压防治, 巷道布置以及深井通风等技术难度系数大。因此需要开采人员针对深井围岩状态和应力场及分布状态, 设计和开发更高效的配套技术。

3.4 三下矿井采煤技术的发展

三下矿井的开采最大的危害就是对地下水的污染, 和对建筑物的破坏, 因此, 要求开采人员熟悉岩层运动规律和地表沉陷规律, 在对三下矿井进行开采时, 研究人员要对地表、建筑物以及地下水资源进行保护, 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煤矿水源保护开采技术、充分分析地表的特点, 改善煤矿充填减沉开采技术、煤炭瓦斯综合共采等技术, 加固地表建筑等。这是未来三下矿井采煤技术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3.5 岩石排放和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优化

岩石是污染和占用现有矿源周围土地的主要因素, 目前,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 经常产生的大量岩石固体废弃物。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实行全煤巷布置单一煤层开采, 岩石不需要运出地面, 而是将其充填到煤层采空区内, 综采与综掘同步发展。同时, 对岩石进行综合开发, 用来发电供热、制造建筑煤矿岩石废弃物的再利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煤炭资源的一种整体性的新型绿色开采工艺。它是运用高科技手段直接将埋藏在地下深层的煤炭资源进行有控制地燃烧, 促使煤炭发生热化学作用, 并产生可燃性气体, 转化成为气态能源, 通过管道把气体输送出地面, 使煤矿井下固体开采变成采气作业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技术优势, 尤其适于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劣质煤比例高的工况, 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4 结语

综上所述,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资源,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 煤炭开采逐渐向科技化转型, 应用先进开采技术, 掌握科学开采的方法, 提高煤炭开采水平是每个煤矿工作者的职责所在。采场围岩控制技术, 深度矿井开采技术, 三下矿井采煤技术的发展都应该成为人类关注的问题, 煤炭行业的发展要时刻考虑安全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 我国煤炭企业开始呈现多元化多层次技术结构。

参考文献

[1]申宝宏, 雷毅, 郭玉辉.中国煤炭科学技术新进展[J].煤炭学报, 2011 (11) .

[2]任艳芳, 齐庆新.浅埋煤层长壁开采围岩应力场特征研究[J].煤炭学报, 2011 (10) .

[3]孙春东, 杨本生, 刘超.1.0m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矿压规律[J].煤炭学报, 2011 (09) .

[4]李冲, 徐金海, 吴锐.深井软岩巷道锚索-网壳衬砌耦合支护机理与实践[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1 (02) .

[5]缪协兴, 茅献彪, 钱鸣高.采动覆岩中关键层的复合效应分析[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1999 (Z1) .

上一篇:液压阻尼下一篇:水质氨氮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