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变革的论述

2024-05-28

新闻变革的论述(共11篇)

新闻变革的论述 篇1

1 新闻含义及新闻的重要组成因素

新闻主要是对现在进行的事件和群众所在意的事件进行报道和分析。在一般的新闻分类中主要是分为显性新闻、隐性新闻和预见性新闻。显性新闻是指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突发性新闻和会议性的新闻都属于显性新闻;隐形新闻是指已经发生但是时间性不是很强,还未被人知道的新闻,如人物新闻、经验性新闻等;预见性新闻主要是未来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必须的材料。新闻起初有5要素: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因,即发生新闻的主要是谁、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what、when、where、why,所以又简称新闻的五个w。好比人有五官才能构成一张完整的脸,新闻要有五要素才能构成一条完成的新闻。明确新闻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两大作用,第一个作用是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的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第二个作用使记着在写作新闻导语中可以快速的抓住重点。

真实是新闻的重要的评判标准,是新闻纪录的最重要的基础,是新闻事件必须遵循的原则。在进行新闻报道和新闻事件原因分析时,要以新闻事件的最原始的事实为依性的特点,使人们在第一时间了解政府的政策、政务信息,以及有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更有利于新闻时效性的加强,能够更好地报道。那么,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如何才能使新闻真实呢?除了有许多要求外,获取可靠的消息源是很重要的一点,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权威性的消息来源。

2 新闻工作者对报道新闻的重要性

报道新闻要独特全面。例如,成都某医院的女医生在众压下,选择使用百草枯结束生命。针对这一事件新闻媒体进行了关注和报道,但有些新闻媒体仅局限于表面的新闻现象,认为是女医生是因为评职称受挫而轻生,有的新闻媒体认为是由于当事人因为工作被批评而选择自杀。但如何呈现资源共有的“百草枯新闻”,并在同题竞争中出彩,这就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其一,在首发报道之前,“百草枯新闻”没有任何媒体介入,就意味着存在独家新闻的可能性,最起码有新闻共有、独家呈现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值得竞争的前提,也存在值得竞争的预期。其二,“百草枯新闻”当事人的离世,意味着新闻的后续空间较小以及后续过程较短。这就表明“百草枯新闻”是一次性报道,追踪报道的价值不充分。其三,正因为“百草枯新闻”是一次性报道,就揭示了“百草枯新闻”的竞争必然集中在深度和广度上,即对新闻要素的一次性完成,把新闻做深,把点位做全,既确保同题竞争的胜出,也减少跟进媒体的机会。但比较同城几家都市类报纸的同题操作,新闻表现却相差甚远。

对新闻事件的解读不能只是单纯从事件的外表和事件的某一角度进行剖析,而是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解读,才会得出更加合理的和更加接近事实的结果。在案例中,有些媒体只是单纯的从当事人因为职称问题来解读自杀现象是片面的。《成都商报》是多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当事人的家庭、自身心理、个人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的,才会更全面分析出事情的真相。

3 敏感性和责任感是新闻工作者的两大因素

敏感性和责任感是从事新闻的工作人员所必备的两大素质。敏感性主要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有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尖锐的观察力,敏感性是对一个新闻工作者外在素质的重要考察因素。责任感不仅是说的新闻工作者对新闻本身工作的富有责任心,也要对新闻事实和对新闻当事人的负责。责任感主要是看新闻者对工作内在的一个表现的重要因素。新闻工作者只有同时具备了对新闻的敏感性和责任感,才能不断的提升自身对新闻报道的新意,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4 结语

要想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新闻工作者,就要用专业的新闻知识和正确的报道方法,将自身的价值观融合到新闻的报道中;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思路开阔,头脑敏捷;要有扎实的知识支撑,深入分析问题的视角,才能还原新闻事件的真相。

摘要:新闻理论和案例是构成新闻的内容要件,是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一基本要求的具体化。新闻的理论和案例是新闻写作在内容表述上应遵循的原则,在进行新闻案例分析和报道时不仅要有深度和广度,更重要的是遵循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本文主要对新闻论述及新闻案例的结合对新闻工作的作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闻理论,案例,新闻报道

新闻变革的论述 篇2

一.如何看待隐性采访(论述题)

1.隐性采访既可分为广义的隐性采访和狭义的隐性采访,广义的隐性采访是指没有征得被采访的当事人同意以至是在他不觉察时采访的,如果这是在公开场所对于人们公开活动的采访,那就十分常见。我们媒体上每天都在发表这样的照片、录像和各种相关的资料。有的新闻照片和艺术照片,就是要当事人不觉察时才拍得好。这是合法的。狭义的偷拍偷录,是指明知或者估计当事人不会同意,因而拍摄者故意隐瞒甚至伪装身份、意图,偷偷进行的拍摄、录音。这种做法就比较复杂,有合法的,也有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就可以确定是非法的,即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

按照记者介入新闻事件的程度和方法,隐性采访又可分为观察式和介入式两种方式,观察式隐性采访是记者以一个旁观者、记录者的身份,在暗地里不动声色地进行观察、采制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介入式则是记者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一种参与者的身份“介入”所要采访的事件。

2.隐性采访起因是因为采访到真实性材料越来越难、正常的采访受到各种盘根错节的关系的阻挠。社会与公众赞成、认可隐性采访,新闻媒体受利益的驱使。

3.从新闻发展的角度来看,隐性采访是一种正常现象。一是因为被揭露的事情维护了多数人的利益、二是公众的法律意识还不太强。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下,隐性采访被广泛地运用。隐性采访能够最大限度地逼近事实真相,突破显性采访环境的封闭性和事实本身的隐蔽性,一针见血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通过隐性采访可以获取其他采访手段难以获取的新闻事实,从而更好地实行舆论监督。

4.然而,随着隐性采访使用频率的不断增加,由其引发的争议也在不断增多。

其一,媒体与采访对象的地位不对等,媒体处于强势地位;其二,隐性采访是一种主动欺骗,采访者是有预谋的;其三,媒体经常在采访对象不知情或不同意的情况下公开采访内容。而就其产生的效果来看,隐性采访常常引发新闻侵权和新闻诉讼。公众对记者和媒体职业道德素质的评判也成为隐性采访不得不面对的尴尬。

5.面对隐性采访的种种纠纷,我们应该注意,首先,隐性采访的工具应符合法律的规定。出于对国家安全和公民权利的保护,严禁使用《国家安全法》所禁止持有、使用的特殊器材进行偷拍偷录。其次,国家机密不受隐性采访的伤害。第三隐性采访不能泄露商业机密。第四、公民的隐私权不受隐性采访的伤害。第五、要必须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第六、隐性采访应遵循公共利益原则/、公正原则、善意原则、真实原则、适度原则、隐性采访在现代传媒中通常是对社会存在的问题和阴暗面进行揭露,这就要求记者应注意介入的限度,充分把握好法律和伦理的界限,扬长避短。

二、记者应该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1.留心异常现象和先兆。如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特大洪水,事前有关部门根据种种迹象发出了警告,由于受厄尔尼诺的营先锋,长江中下游气候反常,出现大雨和暴雨,长江中下游干流和两湖出现异常水位,新华社指出了这些迹象,体醒各省市做好了各项防汛工作。犹如2008年的西藏**集团藏独分子蓄意制造的打造抢烧事件,事前也有僧人大三的聚集呼喊反动口号的先兆。

2.对突发事件严重程度等级的认定

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等级

3.要有紧迫感。要求记者要有紧迫感,打破常规,迅速奔赴现场,突击进行采访。如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发生以后,最早个照片报道的是中国的摄影记者郭建设。他从简讯中获得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信号,迅速奔赴灾区然后千方百计的寻找交通工具,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当一时不能到达活在第一线时,便迅速返回,争取第一见报,正是这种紧迫感使他在报道中赢得了时间。

4.沉着应对,稳而不乱。1986年9月,亚运会在韩国汉城举行,即将开幕之际,汉城候机楼发生爆炸,中国记者谢一宁正好目睹这次爆炸的过程,便迅速投入采访,这条消息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原因在于记者的素质,首先他有备无患,带好了记者工作所要的东西,又能及时调整任务投入采访,临场发挥好,机智沉着,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5.既要勇于赴汤蹈火又要善于保护自己

1993年,深圳安贸危险物品储运公司的清水河仓库发生特大爆炸,记者赵青在听到爆炸声后火速赶到现场,因随即而来的第二次爆炸受伤被送往医院,记者的赴汤蹈火的敬业精神塑造了中国记者的高大形象,但记者仍要注意适当的保护自己的生命。

6.对于灾情的报道要如实的反映公开报道灾情,媒体有责任满足人民的知情权,在报道时要从积极处着眼,既报道破坏情况,又要报道党和政府领导人民战胜困难,恢复经济,重建家园的情况。对于连续报道要要有始有终,要有长期的作战准备。报道新闻时,即使错过了第一时间,也要有“后来居上”的思想,通过转换独特的视角或进行深层次的报道来弥补。,对于重大的突发事件要进行精心策划。

三结合走转改谈谈记者的采访路线

1.“走转改”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它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

2.“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们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长期的新闻实践证明,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是记者用脚在基层走出来的。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老百姓所关心的问题,为老百姓服务,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不怕困难和挫折。

3.记者要深入发生的现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老的第一手材料才更加的真实,才能写出真实生动有头有尾的报道,才能将观众带到现场,给观众强烈的现场感。如果记者不到基层去,总隔着玻璃窗,眼睛就看不清楚;不到基层去,从材料到材料,思考就不够深入;不到基层去,通篇干巴话,表达就不够到位;不到基层去,冷暖不相知,感情就不够投入。

切实开展“改文风”活动,规范对外报道使用语言,杜绝官话报道、空话报道、大话报道。善于用百姓的视角观察问题,用群众乐意接受方式阐述观点,用群众语言来改进文风,让人们爱听爱读爱看,务求最佳的宣传报道效果。

4.要正确处理好采访领导机关和深入基层的关系,采访领导机关是为了更好的深入基层,深入基层可以更好的检验领导工作,全面认识事物。“报道要上去,记者要下去”要重视记者下基层,了解民情,关注基层的活动。如中国日报计划在报纸重要版面、网站重要位置推出“一线报道”“百姓故事”“新闻聚焦”等专题专栏,鼓励记者走边疆、进哨所,访老区、赴灾区,到厂矿,进农家。

5.要正确处理好形体深入和思想深入的关系,深入事物内部,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征。走基层不能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花架子。“脚底板下出新闻”是新闻界的一句老话,无论现在科技多么发达,传输多么方便,这种“走”出新闻来的精神不能丢弃。“走基层”不仅要用脚走更要用心“走”。不用心,新闻就没有价值,就听不到百姓心里话看不到真实情。新闻报道套话多空话多,原因就是没有走进基层而是浮在基层上。

6.要正确处理好报道实际工作和关心实际工作的关系。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参加一些实际工作,便工作边报道。

四,如何看待“无冕之王”

1.“无冕之王”出自19世纪英国《泰晤士报》三大主笔时期,当时,《泰晤士报》是英国舆论领袖,主笔辞职后,常被吸收为内阁阁员,地位很高,人们称他们为“无冕之王”。

2.后来,西方新闻界也自诩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以,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是为垄断资本的利益服务的,记者不能摆脱这种格局。所以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是不可能的。如日本记者标榜绝对的自由,称自己是无冕之王,称舆论是独立于政治和法院之外的第三势力,可实际上并非如此,日本记者对皇室是不敢冒犯的,受到政府的压制和影响,即使是自由撰稿人也有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约束着他,所以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是不可能的。

新闻变革的论述 篇3

【关键词】新闻思潮 新闻报道 方式

思想意识决定了行为的方式和手段。新闻事业也不例外。我国的新闻事业起步较晚,在经过了古代的口语传播和近代的官报发展,在当代,新闻事业才真正走上了正规发展的道路。但是,无论是哪个时期的新闻事业,其发展都是在一定的新闻理念指导之下成长起来的。当时的新闻意识决定了其必然的新闻报道方式。

新闻实用主义下的无结构写作

近代报纸诞生之初,在报道上都有一个不成熟的幼稚阶段。这个时期的报道,从版面上看,各类新闻杂然排列,缺少章法,从内容上看,大多以转载刊登外国新闻为主。中国的近代报纸主要是转载官报的消息和宫廷内皇上的诏旨和起居及官僚的奏章及任免等。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新闻内容,而且,大多不具有太强的时效性。由于大多数的新闻机构隶属于国家,是政权的一部分,所以受到严格限制,尤其是对国内的报道。在这种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还存在着一部分的“政党报纸”。由于报纸在经济上难以独立,所以难免会沦为其所依靠政党的舆论工具和政治演讲话筒。由于过分的关注于社会政治言论,忙于与对立报纸的政治论战,因而,缺少新闻意识,不够重视新闻的报道,报道模式也多以时间为序,没有通常的倒金字塔结构。

宣传主义下的报纸言论

我国的新闻宣传主义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由于新中国百废待兴,新闻业也是重头开始,中国当代新闻事业是以中共的机关报刊、国家通讯社、国家广播电视事业为主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人民日报》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报纸,其社论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向国内传播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党在新时期的建设工作和政策方向,介绍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和国外的国际形势。在政治生活中,发挥巨大的舆论指导作用,并且在1956年元旦,改为横版排版,在报纸的排版模式上向现代报纸迈进了一大步。这一时期的报业,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主要刊登一些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主题的军事报道及相关评论超过了战争年代的任何一个时期的军事报道水平。由此,造成了“新闻观念”的偏差,把政治生活当做全部社会生活。并且在报道形势上广泛运用评述的形势,党的宣传部门直接领导下的全部新闻事业,充分诠释了宣传的作用。在发挥宣传向导方向,起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报业的一系列的评述文章,掀起了三次文化领域的评述,进而为接下来的文化大革命埋下伏笔。

新新闻主义下的文学化报道

新新闻主义,又译“新吉纳主义”,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新新闻主义报道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文学写作的手法应用于新闻报道,重视对话、场景和心理描写,不遗余力的刻画细节。新新闻主义受文学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对文学体裁进行了大胆的借鉴,但仍讲究“和而不同”,即对文学要素的借鉴要符合新闻媒介自身运作的规律和原则。新新闻主义可以看作是新闻学向文学传统的一个回归。

在新闻写作中,新新闻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文学写作的手法运用于新闻报道,这种新闻报道方式里,洋溢着浓郁的小说化气息和主观性色彩,甚至走着由事实转向虚构的道路。因此,李良荣教授在论及西方新新闻主义理论及其实践时指出:“新新闻主义其实为新闻特写与通讯体裁的写作提供了全新的借鉴范式,甚至可以说提供了变异的可能性。”后来,西方的记者们不再使用“新新闻主义”这个字眼,而改用“文学性新闻”这样一些名词。在新闻写作中充分运用文学手法,调动文学手法为新闻写作服务,据称是为了满足社会变革、人们观念更新、审美情趣变化的需要。他们看到近年来读者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在自主性、联想能力更强了,思想更活跃了,普遍文化层次提高了。

文学式新闻的特点是语言流畅,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夹叙夹议,回味隽永。

如获奖好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2]。

受众本位思潮下的现场短新闻

受众本位的传播观就是把大多数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放在首位,受众急切希望了解的,传媒就不惜代价地去挖掘、去报道,受众不感兴趣的就少报甚至是不报。不同于以往的新闻报道,记者在采访时,想的是受众最想了解什么?他们最关注什么?那么这些就是记者所要关心和关注的,站在受众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替他们寻找问题的答案。由此,对新闻报道方式的影响就是,现场短新闻的出现。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耳闻目睹,用第一手材料向受众报道新闻事实发生与变化情况。现场短新闻的三个要素就是:现场、新闻价值、短。这种用事实说话的新闻报道形式最能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是剔除了固有模式后,有利于受众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事实的报道形式。尤其是报道技术的发展,更是为了这种快捷的新闻报道方式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深度报道的崛起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改革不断深入,社会逐步走上正轨。社会的民主程度不断提高,社会信息的流动加快,并且呈双向流动趋势。政治、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出现了不少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而单一,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无法进行深入的报道,容易使报道流于表面和缺乏对事实本质的揭露。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受众的整体素质普遍提高,仅仅对新闻现象的简单描述和报道,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因而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深度报道得以崛起。各种传媒都开始注重新闻的内视化功能,即在报道的深度上下功夫,努力的挖掘新闻背后的深度。

深度报道的崛起和广泛应用,不仅仅是激烈的媒介竞争所带来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新闻思潮发展成熟的必经之路。是受众本位思潮的进一步延伸。

深度报道方式形成文体分为两大类:一是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即解释性报道(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它是一种用相关事实来解释或分析最新新闻事件的报道方式),以《焦点访谈》为代表、调查性报道(它注重挖掘新闻事件的内在的、隐蔽的关系,并向公众分析这些内在联系的重大意义,以《新闻调查》为代表)、预测性报道(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推理,典型表现是,雅典奥运会中,比赛前对运动员的夺金希望进行预测)。二是组合文体的深度报道,即整合报道(将某一类新闻事件或新闻事件的某一侧面的报道整合在一起)、系列报道(以《新闻联播》为例,每隔一段时间均会推出某类主题的系列报道,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经典中国”、“骄傲中国”)。以上报道方式是深度报道文体的典型范式,进行深度操作时,应结合选题的特点,报道规模的需要,选择最佳报道方式。

传播者服务意识凸显下的网络化新闻模式

网络新闻以整个互联网作为背景资料库,相关链接的信息可以帮助读者快速建立起对某一事件立体的认识。由于网络媒体的传播速度快捷,信息来源广泛,制作发布信息也更加简便。因此,网络媒体几乎可以随时随地发布新闻。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在注重时效性这个新闻根本的基础上,凸显受众的自我选择,彻底打破了传者本位的思想观念,把传播者树立在一个服务者的角度上。通过超链接的运用,将文字、声音、影像、图片等不同的特点的素材相互链接或在同一新闻中进行层层链接,使新闻的内容得到有效地丰富和拓展,使新闻的信息量向本体之外延伸,将传统新闻编辑的平面式结构变成了立体网状结构的编辑,经过新闻与新闻、新闻与资料、新闻与网站等的相关链接,加之在新闻写作中的所建立的人名、地名、国家及相关背景等的超文本链接,再加上在某一链接对象中再创建下一级的链接,从而构成一种网状式的新闻构架和多维立体式的大容量的新闻。有助于读者对于新闻事件的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正是超链接超文本的建立,使海量的新闻信息呈现在受众面前,充分满足了受众自主性的选择,加上RSS定制新闻等多种手段,网络新闻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需求,从而达到有效的传播。此外,网络传播条件下的信息往往是共享、流动、自由的。

结语

新闻的报道方式和新闻报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传播者所树立的意识和报道方式又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理清这样一个理论脉络的前提下,就不难发现,其实每一次的报道方式的变革都是在特定思潮影响下而产生的,也是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面对日趋激烈的媒体间的竞争和融合,在新闻资源占有率不相上下的情况下,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通史纲要》[M],白润生2004年 中央民大

【2】刘明华,《新闻作品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p171

【3】王彩娜:《受众本位vs传播者本位》[v],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年04期

【4】刘建明:《现代新闻理论》,[M],民族出版社,1999年。

【5】陆学明:《西方典型理论的发展史》[M],商务出版社

【6】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商务出版社

【7】刘民华:《西方新闻采访与写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8】李 强:《深度报道的整体涌现性浅析》[M],武汉大学出版社

【9】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辞典》,[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10】丁淦林等著:《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作者为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新闻线索的深入挖掘策略研究论述 篇4

一、新闻工作者要提高重视程度, 解析民生新闻线索的本质

众所周知, 大多数民生新闻都与市民生活、生计有关, 它作为一种形式独特的新闻存在于缤纷的社会大环境中。对于有些邻里小事的新闻线索, 有的记者认为它们和那些与民生有关的时政新闻相比意义微乎其微, 有些记者甚至将这类新闻线索置之度外, 不予理睬。其实任何新闻线索都富有一定的价值, 记者应从现象挖掘本质, [1]完成对新闻线索的探究工作。

例如, 中国十佳民生新闻栏目江西省的《都市现场》接到来自某小区居民这样的举报电话“小区门前早上经常出现快餐摊位, 每次经商者离开后就会残留下一些垃圾, 风刮过时, 各种杂物满天飞舞。”但是很多的新闻工作者对于这样的信息不够重视, 有的甚至不予理睬。对于这样的新闻, 接收者不应该对居民表现出轻率的态度, 草草应付了事。应该指派记者对该小区的“快餐事件”进行跟踪调查, 拍摄下快餐经营现场, 并对经商者进行正确的引导, 这是对新闻线索提供者最基本的尊重。接下来, 新闻编辑对记者采集的资料进行编制, 使其呈现在《都市现场》民生新闻栏目中, 该播报必然会引起当地政府的关注, 此时政府职能才能发挥出来, 对“快餐事件”采取惩治措施。此时我们可以肯定的是, 民生新闻线索的深层价值被有效地挖掘出来了, 它维护了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 与此同时维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践行了我国“中国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提高民生新闻的时效性, 突显新闻线索的价值

在新闻线索鱼目混珠的时代, 有些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渐渐地偏离正轨, 有很多质量粗糙过时的新闻线索被使用, 所以就必须要求民生新闻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时效性是新闻要素之一, 指的是呈现在地方群众眼前的新闻资源应, 不应该出现延缓播报的不良现象。

例如, 有市民向当地民生新闻栏目提供这样的新闻线索 “某街道自来水管道爆裂, 路面积水严重, 市民过街犹如渡河一般”。当该新闻线索被提供以后, 新闻工作者前往现场体验民生疾苦, 对当地自来水公司进行采访, 向他们询问致使管道爆裂的原因, 与此同时记者还需要采访管道维修技术人员, 了解并采集他们维修破损管道的措施以及施工期限, 当然也应该明晰他们施工的制约条件以及需要补充的资源。当上述工作做到位以后, 新闻编辑将其设置为当日民生新闻的头条, 此时就体现出了新闻的时效性, 加强了地方政府对该事件的重视程度, 投放资金去辅助管道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种情况下, 新闻线索的价值被进一步挖掘出来, 此时自来水管道得到了及时的维修, 同时技术人员也积极地对其他管道进行检查工作, 以防爆裂事件再次发生。那么该新闻线索的价值体现在, 首先它保证了市民的正常生活, 其次它维护了交通秩序, 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综合事态发展的方向, 深入挖掘新闻线索的价值

任何一个新闻线索总会与其他事件产生关联, 所以新闻线索总会有一个延伸、发展的过程。因此, 我们不能静止、单一地看待某一新闻线索, 应该具有先见的意识, 结合现实情况, 考虑事态发展的趋向, 这样新闻线索的深层价值就会被有效地挖掘出来。例如, 某小区居民向当地电视台提供这样的新闻线索, 自从小区换装了新电表以后, 自己家的电费成倍增长。记者实地采访以后, 意识到这不是个别现象, 并提出检测电表的方案。当新闻播出后, 许多居民打来电话说自己家的电费情况异常。基于这种情况, 《10006新闻热线》对该小区电费异常事件进行追踪报道, 得到社会上的支持, 取得了良好的效应。总之, 结合事态发展的走向, 能将新闻线索的价值进一步深化, 提高其认可度。另外, 综合事态发展的趋向, 能够把握新闻内容的全局, 促进新闻工作取得更大的效益, 获得更好的社会声望, 推动新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新闻线索是新闻事件播出的开端, 它也是新闻记者采集资料的出发点, 它验证了新闻事实的真实度与时效性, 总之新闻线索在新闻工作中存在的意义是不同凡响的。深入挖掘新闻线索的策略有很多, 除了本文论述的对策以外, 记者还可以通过相关会议, 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去深入探究线索存在的新闻价值, [2]还可以通过宣传的渠道扩大新闻线索的影响力度, 此时新闻线索的潜在价值被挖掘出来是毋庸置疑的。当新闻线索的价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时, 它能够切实地播报民生、民情, 让政府以及国家更加关注人民的生活状况, 并采取政策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总之对新闻线索进行深入挖掘, 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 它保证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提高了国民的素质水平;另一方面, 它维护了社会这个大家庭的稳定发展, 进一步强化了我国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王尚奎.记者如何去发现并获取新闻线索[J].活力, 2010 (11) :59.

新闻变革的论述 篇5

2014传播学考研真题-传播实务(823)

三、论述题

1、结合当下媒体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谈一谈中国传统出版业如何转型并拓展生存空间。(15ˊ)

2、在你看来,治理网络谣言的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请结合当前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谈谈你自己的观点。(15ˊ)

3、结合当前“中国梦”的宣传,论述我国对外传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最有效的对策或建议。(20ˊ)

四、综合题(50ˊ)阅读下列短文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2013 年11 月19 日在参加“创业家传媒”5 周年庆典仪式上发表了题为“在改变的时代改变自己”的演讲。他说“我们面临一个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控制和权威都失去了意义,权威和控制权被消减其实是件特别好的事情,因为在权威和控制的社会里,创新和发展都是扯淡。我喜欢微信,不是因为它好用,而是它消减了移动、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让它们失去垄断市场,让中国人民在一年省下来接你千亿费用。”“前天,新东方在人民大会堂召开20 周年庆典,因为我知道未来二十年新东方不好走,过去的成功跟未来的成功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当天晚上,我就把新东方150 个重要管理干部拉到北京郊区,封闭思考,讨论未来二十年发展步骤,重建新的商业模式。到昨天为止,百度、阿里、腾讯全部上了教育平台,三家公司创始人都是我的朋友,却毫不犹豫地冲进了我的领域,他们很不地道,也不和我商量一下,我从来不对朋友做这样的事情,但这就是商业,只要看到有机会就去抢,恰恰在抢的过程中新的模式出来了,在你死我活中间这个社会就进步了,所以我不反对这个东西。”“下一步我也去抢,新东方培训教育 到底是面授教育还是线上教育?地面体验还是线上便捷?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我和我的团队必须认真思考。方向稍微一错几个亿就下去了,回都回不来,而且我的背后有三万人的团队,如果我愿意走到,那三万人愿意跟我一起去吗?这可能意味着一半人会失业,社会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变不行,所以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需要不断改变自己。”“这个世界不断在变,但有些东西却不能变,做一件事情,你必须考虑是否热爱这件事,我从来没有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就是为了赚钱,最后还能够做得特别成功的。你做的事情一定要从心底认可,有信念的人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不会太容易放弃。”

——摘自“俞敏洪——百度、阿里、腾讯全冲进我的领域” 南方网2013 年11 月20 日

在当下的网络媒体环境下,E-Learning(英文全称Electronic Learning,指数字化学习)及E-School(英文全称Electronic School,指开展数字化学习的学校)等通过应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内容传播和快速学习的方法或课堂应运而生,并改变着教学者的作用和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请结合上述短文,运用教育学及新媒体传播学等相关理论,谈谈E-Learning 和E-School 是否能够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假如你是传统教学方法的经营者,会怎样改变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新媒体或网络学习的浪潮中获得利益或给应用者带来更大的价值?具体要求:

1、标题自命2、2000 字以内 2014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1、什么是软实力?什么国家形象?结合近年来我国国际传播的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2、什么是媒介间议程设置?谈谈在新媒介环境下媒介议程设置的特点,试举例说明。

3、简述邹韬奋的新闻工作生涯…… 2014新闻与传播基础能力

1、用传媒业改革角度分析"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合并为"上海日报报业集团"。

2、从梁启超的政党报刊,到1942年、1956年新闻改革,为什么一百年以来新闻的文风问题都很重要?

3、结合新闻传播理论,论述当代中国网络传播的特点和管理。2014MJC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三、论述题

30分

1、结合整合营销传播及相关原理,评析如何改善政府的危机传播管理

四、新闻写作

25分

背景资料:2个表格展示(都是数据),显示2003-2012中国人口养老金缴纳情况,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消息 五、评论写作 30分

背景资料:天安门广场国庆升旗仪式结束后,广场上堆满了遗留的垃圾,对此各方各有看法。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评论 2013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1.结合实例阐述1978年以来中国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2.什么是刻板印象?早年哪位知名传播学者对此有过评述? 请结合媒体报道中的某些社会群体的再现,来谈谈相关争议,并阐释你如何看待此类文本的传播效果。

3、试比较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和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异同

2012传播学实务 三、论述 50分

1、结合实例,论述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优势、不足及其未来走向(20分)

2、根据东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传播现状,论述互联网发展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30分)

四、综合 50分

运用传播学原理,分析所给材料,给当地政府制订一份公关危机处理方案,题目自拟,字数控制在2000以内。材料是关于日本核辐射,某地居民疯抢食盐(“盐情”的人际传播)2012新闻传播基础

1、试述《新青年》的发展历程

2、试论述赫伯特。奥斯楚尔归纳的三种报业模式及其区别与联系

3、试以温州动车追尾事故、“郭美美”等热点事件中的报道和舆论为例,论述中共<国>社会中舆论监督的特点

2011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专硕(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1、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时说,“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 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请从新闻与传播学的视角来分析胡锦涛总书记的而这段讲话。

2、媒介社会责任的内容及意义 3、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对现代党报理论发展的意义。2011年传播实务试题

三、论述题(50)

1、根据近来新媒体的发展情况,探讨我国政府公关关系的创新发展途径。(30)

2、SNS网站如Fackbook、人人网等(又称社会化网络,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快速兴起,对于使用者个人和社会的影响。(20)

四、综合题(50)

1、给出网络删帖、网络打手等网络公关的资料,如三鹿公司的三聚氰胺时间、蒙牛和毅力两家公司的网络公关站

2、要求:柑橘网络传播和公共关系的相关原理,对网络公关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看法。题目自拟,2000字以内 2011新闻实务

二、论述题:

1、结合实际或实例,谈谈在采访过程中如何运用互联网

2、结合实际或实例,谈谈调查性报告的特征及其功能

3、结合实际或实例,谈谈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

三、操作题:

1、近一年来,微博发展迅速,谈谈微博的特点 给了三大段材料,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什么解释三的内容,分别关于夫妻结婚的不动产问题、夫妻一方出轨补偿问题、妇女自主决定生育与否。将这些材料写成140字以内的微博。

2、一段新闻,大意是浙江某技校把校内优秀学生照片印在灯箱上,放在学校主干道上,鼓励其余同学努力,然后很多同学都和灯箱上的同学打招呼、向校长咨询如何才能上灯箱,校长表示还会举办第二届类似的活动。针对这则新闻写个评论,自拟题目。2011年新闻传播基础

1、以网络推手为例子,论述新闻炒作的原因、危害和如何防止炒作泛滥.。

2、根据现在中国新闻媒介的新闻报道实际,谈谈你对拉斯维尔和赖特媒介功能理论的理解。3、1942年《解放日报》和1956年《人民日报》都发表了《致读者》社论,分析两篇社论的时代背景,内容和异同 2010传播实务

三、论述题

1、结合近期国内的实例,论述传播媒体与危机管理的关系。

2、结合近期中外的实例,阐述公共关系与国际形象传播的关系。

四、综合题 给了一断关于周久耕的材料,要求写一篇文章(1、题目自拟;

2、不超过2000字)。

请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舆论的形成规律、公民的政治参与谈谈你的看法。

2010年新闻实务试题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

2009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在视察《南方日报》社时指出:省委要鼓励批评性报道。请结合实际,论述批评性报道的意义和作用。

三、实务操作题(每题40分,共40分)

(材料是国家表彰长江大学救人大学生的决定,请结合这个决定和大学生救人事迹,写一篇500字的评论,并配制标题。)2010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1、什么是公民新闻?怎样理解公民新闻对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的修正和延续? 2、1956年新闻工作改革的经过和意义。

3、请阅读下列文字,阐述网络和舆论的关系。公众最愿意用什么渠道参与反腐?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网络曝光”,75.5%的人选择此项。接下来依次是:“举报”(58.2%)、“媒体曝光”(53.8%)、“信息公开”(48.0%)、“信访”(30.6%)、“审计”(30.1%)。“惩治已经很严厉了,为什么有人不怕?” 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发现,现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腐败官员中被抓的比例太小,让贪腐分子抱着侥幸心理。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必需公众参与,而且必须要有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与监督。

2009年传播实务

三、论述题

1、在网络时代,人际传播的新趋势

2、新媒体环境下,公司内部雇员的沟通方式和趋势

四、综合: 关于网络时代和公共关系的关系为题,自拟题目,1000字 以内。基于网络虚假信息和传言的恶劣影响的例子。

2009新闻实务

1.封口费的评论。

2.分析我国媒体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特色

2009基础理论试题

1、用“积极的受众”分析新媒介环境下,受众的媒介使用状况

2、新闻媒介对现代民主的影响 3、1942年整风运动后,延安《解放日报》的重大改革

2008年传播实务

三、论述题(20分+20分+20分)

1.以传媒业案例,说说有效竞争克服市场权利过大弊端

2.用事例说说公关从业人员和新闻媒介的”对手”关系

3,进入web2。0时代,为什么要注重信息的有效性

四、材料分析(45分)

由超女说开,列举快男,好男儿等一系列如此选秀活动的材料,选秀成了时代之风,广电总局的监督和制定法律法规,例如“第一次心动”的取消,最终经济效益为诱因,导致主办方、制作者如此操作。。。

要利用传媒经济学理论,你是如何看待,说说自己的想法。2008年新闻业务

二、论述题 根据“纸馅包子”事件,谈谈其对新闻真实性的看法

三、实践题 胡锦涛同志十七大报告引起与会者40次的掌声,请据此写一篇600字的新闻评论并拟题 2008年新闻传播理论

1.从传播技术层面分析大众媒体对文化的影响

2.论新闻宣传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与国民党统治时期新闻法制的异同 2007复旦传播实务试题

三、论述题(20*3)

1、从公共关系的实践出发,谈谈对传播扩散理论的分析,理解

2、谈谈你对网络报纸的前景的理解

3、政府应该在什么情况下对市场失灵的现象进行干预,以及在干预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综合题(45`)默多克于2006年11月12日离开其全资公司星空卫视设在上海的办事处,前往北京拜见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刘琪,刘云山.接着与中国移动董事长(谁谁不重要)一起举办新闻发布会,表示一起合作开发无线增殖服务.不单此,默多克还将自己的凤凰卫视的19%股权交于中国移动,自己则退居第三位.另外他高聘了前微软大中华去总裁高耀群担任默的什么什么公司的总裁,与前任CEO不同的是高耀群没有媒体管理的经验,但却有IT和投资界的背景 默多克以美元5.6亿收购了美国最大的交友网 MY SPACE ,并打算打造中文版的MY SPACE 请根据扩张优势理论谈谈默多克的战略的动因,内容,前景? 2007年新闻实务

三、论述题(30分)

试论述新闻报道“三贴近”原则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的作用。

四、分析题(30分)1,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分析下面消息的优缺点 上海新增财政支出70%用于民生《人民日报》上海2月20日电 新年伊始,61岁的上海农民吴仁德格外开心。他家住松江区泖港镇腰泾村,去年底参加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次月便拿到了370元养老金,以后月月领取,“这下真的和城里人差不多了”。高兴的不仅是农民。大年初五,上海各区劳动局为就业困难对象上门送岗位。数百位失业人员走上了社区助老、交通协管等新岗位。近日上海还有不少新变化。坐落在卢湾区新天地附近的吉安菜场,被改造为青色砖墙、金属石库门框架的标准化菜场。春节前后,又有多家标准化菜场开门迎客,整洁漂亮的环境,让“马大嫂”(“买、汰、烧”沪语谐音)们称心满意。今年上海将建成100家标准化菜场,彻底告别“脏乱差”。无论是“镇保”、新岗位还是标准化菜场,其主要资金来源都是政府财政。近日,上海市政府明确表示,今后上海市公共财政的重点将不搞城市形象,而是重点向民生倾斜。2005年上海市用于社会事业支出的财政,其增量的70%将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去年以来,上海推进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最新统计表明,全市参保人数达到58.7万人,有4700多人开始领取“镇保”养老金并享受相关待遇。由于“镇保”具有“低平台、有弹性、广覆盖”的特点,适应郊区农民的保障需求,因此一推出就受到农民的欢迎。今年,上海计划新增5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包括了“万人就业项目”的10万人。截至去年底,上海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7.43万人,比年初减少2.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实现了近10年来的首次下降。据悉,今后上海的公共财政将重点投入四个方面以改善民生:一是重点支持小城镇建设,推进郊区离土农民的社会保障,促进郊区与中心城区协调发展;二是支持就业,鼓励创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镇保、完善农保,加大农村医疗合作力度;三是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四是整体提高上海的生态环境质量。

2、阅读下面消息,为其配写一篇600字以内的短评。3.5万救命钱留给 病友(《长沙晚报》)本报讯 前日19时许,当彭敦辉送走病友欧阳志成回到病房后,看到了欧阳志成留给他的3.5万元现金和两封信。读罢信件,捧着救命钱,彭敦辉顿时泪雨滂沱。家住浏阳市文家市镇伍神岭村的彭敦辉,1999年高中毕业后苦学食品加工技术,2000年在老家开办了食品加工厂,直到今年1月生意才稍有起色。去年底,他感觉到身体有些不舒服,经医生仔细检查,被确诊为白血病。今年3月,他来到湘雅医院住院治疗。不到半年时间,家里便负债20多万元。而接下来的干细胞移植手术,还需要数十万元费用。现年29岁、在隆回山区当中学教师的欧阳志成,前年下半年也不幸患了白血病。今年8月9日,他再次来到湘雅医院治疗。恰好住在彭敦辉邻床。欧阳志成和彭敦辉的身材、脸型非常相像,而且两人都戴着帽子和眼镜。医护人员和病友都说他俩酷似亲兄弟。由于相同的命运和际遇,他俩成了一对无所不谈的好朋友,经常来到楼下散步,相约共同战胜病魔。前不久,欧阳志成和彭敦辉的骨髓都配上了型,只待完成干细胞移植手术,便有望完全康复。为了筹集这笔手术费用,欧阳志成和年仅23岁的妻子四处奔走,尽管有关部门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但仍有10多万元不能到位。在这种情况下,欧阳志成决定放弃治疗。而彭敦辉的手术费用也差一大截,由于一时借不到这么多钱,他和家人同样心急如焚。前日傍晚,欧阳志成不顾医护人员和彭敦辉的强烈反对,执意办理了出院手续。彭敦辉将欧阳志成送到楼梯口后,欧阳志成马上催他回去,说给他留下了一件礼物放在病床旁的抽屉里面。彭敦辉打开抽屉一看,里面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3.5万元现金,以及分别写给他和医院院长的两封信。在写给院长的信中,欧阳志成表示,他已留下遗嘱,让家人在其去世后将遗体捐赠给医院作解剖研究之用,为攻克白血病尽自己最后的微薄之力。彭敦辉立即跑下楼,但早已不见了欧阳志成的身影。他马上拨通了欧阳志成的手机。欧阳志成说完“我走了,兄弟保重”几个字后,便匆匆挂断电话。

2007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1、简要叙述《申报》的发展史,并评述它在新闻史上的地位?

2、什么是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说说新闻传媒业的资本运作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2006年传播实务考试题

三、论述题:(2×25=50)

1、试从传播学角度,阐述当代发达国家传媒所有权集中的问题。

2、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应如何与媒介建立良好关系?试结合实例论述。

四、综合题:(1×50=50)

请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公安部等部委开展手机违法短信息治理工作 据新华社日前报道,公安部、信息产业部、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2005年11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手机违法短信息治理工作。这次手机违法短信息治理工作的重点是广大人民群众接触多、影响大、反映强烈的违法发送手机短信息的行为,具体包括假冒银行或银联名义发送手机违法短信息进行诈骗或者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散步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内容或者教唆犯罪、传授犯罪方法的;非法销售枪支、弹药、爆炸物、走私车、毒品、迷魂药、淫秽物品、假钞、假发票或者明知是犯罪所得脏物的;发布假中奖、假婚介、假招聘,或者引诱、介绍他人卖淫嫖娼的;多次发送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以及含有其他违法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规定的内容的。公安部、信息产业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举报电话喝举报网站,积极发动群众,即使获取利用手机违法短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线索。由公安机关110报警服务台直接受理群众对手机违法短信息的举报,对其中涉嫌违法犯罪的线索要坚决依法查处,并根据情况通过有关部门对涉案手机停止服务;对涉案银行帐户予以冻结,同时依据违法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及造成的社会危害程度,依法追究有关涉案人员的责任。(摘自新华网)

问题一:你认为整治违法短信的难点在哪里?对于如何整理有害短信,你有什么建议?(20分)

问题二:结合我国当前实际,以网络及多媒体时代的传播伦理建设为主题,撰写一篇评论。(不少于800字)(30分)2006年新闻实务

三、论述题(每题30分)

请联系实际论述对新闻通俗化的要求。

四、分析题(每题20分)

请从采访写作角度评析下列新闻优缺点: 胆大劫匪当街抢 神警瓮中抓现行 长汀警方一小时破获一起现行抢夺案 本报讯 5名胆大妄为的湖南、四川籍青年,为获钱财竟结伙当街行抢。7月22日,长汀县公安局快速反应,仅用不到1小时的围追堵截,成功将该抢夺团伙一网打尽,当场缴获作案的3辆摩托车,追回被抢金链1条。7月22日早晨,长汀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城郊大同镇红卫村村民王长妹的报警称:在红卫桥头附近遭同骑一辆摩托车的两名歹徒抢走金项链1条(价值2500元),该车的车牌尾数为K272。接报后,鉴于歹徒光天化日之下,疯狂飞车抢夺,县公安局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布控堵截机制,一面组织警力在4个出城口搜捕追捕犯罪嫌疑人,加大街面巡逻力度;一面向出省、出县的319国道古城、南山两个报警点通报案情,要求设卡拦截力抓现行。当日上午 8时许,古城治安报警点民警当场抓获欲潜逃江西省瑞金市的杨某等5名抢夺犯罪嫌疑人,经审讯,5名犯罪嫌疑人对抢夺金项链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杨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均被警方刑拘,案件人在进一步深挖审理中。记者几乎与警方同时接报并感到现场,参与抓捕行动的全过程。

五、评论题(每题30分)根据下列素材,配写一篇500字以内的短评,并做标题。昨日凌晨5时08分,武汉市青山区公安分局接到青山公园报警:公园动物岛内一只母狮跑出,不知下落。5时13分,公园内一位种 蘑菇的员工报警,称在青山公园泥鳅山后一处住有民工的平房内发现狮子踪迹。赶到平房大院的民警,从虚掩的大门处发现,一只灰色母狮正半躺在大院里打盹。6时许,警方对整个公园实行戒严。6时30分,上千名晨练者全部被疏散。此时,在青山公园泥鳅山后一处住有民工的平房院内则险象环生,因为17名修路民工住在平房院内,而狮子正卧在院内唯一的大门口,堵住了民工的出路。民警只能将该大院的后窗砸破,将困在里面的17名民工逐一救出。随后,民警将该院大门用铁丝锁上。公园外车水马龙,院内饿狮跳跃欲出。早晨7时10分,饿狮狂躁不安,欲跳越围墙。围墙高度2.5米,而雄狮的跳跃高度可大到4米,狮子随时可能跳出来,后果不堪设想。青山警方获上级命令,为保障群众安全,可以开枪毙狮。7时13分,青山公安分局局长现场指挥,两名神枪手手持微型冲锋枪,当狂狮试图跃出围墙时,一阵枪声响起,6发子弹全部击中母狮头部,母狮倒地而亡。这只母狮2岁多,重约100多公斤。这是青山公园从洛阳市鸿运动物展览团非法引进的,同时非法引进的还有狼等动物。当在公园岛转接动物时,发生了饿狮出逃事件。事发后,业主董洪波已带着狼与狐狸等动物逃走。警方称,公园动物岛存在安全隐患,一年前发生过一起鳄鱼咬伤人事件。这只狮子不能击毙?市森林公安分局副局长杜元胜介绍说,这是一头非洲狮子,属外来物种,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杜副局长解释不用麻醉枪的道理:麻醉枪的有效射击距离在3米以内,而该头狮子困于院内,有很大的活动空间,随时可能对人进行攻击,只能采用击毙方式。2006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1、“食品安全”是近年来的报道热点,比如金华毒火腿事件、阜阳婴儿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啤酒甲醛事件等等。请选择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个案,运用新闻传播学理论对媒介报道做对比分析,并阐述你对大众媒介的社会角色、社会责任的认识。

2、试述中国近代报业(自1815年至1911年)发展的基本脉络,并举出各个发展阶段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报刊。2005传播实务

三.论述题

1.我国为什么要建立传媒集团?传媒集体化建设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组织和公关从业人员应如何建立健全与媒体的关系?

3.网络传播给国际传播带来什么问题?

四.综合题

给中国电影直面好莱坞写一篇800字评论。2005年新闻业务

四、根据一篇杂乱的文字(约1600字)写一篇600字以下的消息稿。20‟

深圳市民警被杀害,警方36小时破案

五、为上面的消息拟一个主体性标题 10‟

六、写一篇评论 20‟

24日进行的两场足球赛,因为裁判的判决引起争议,导致一场中断比赛30余分钟,一场有一方提前退场。23日还发生观众向边裁丢水瓶,导致头部砸破的事件。

2005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1、论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

2、阅读以下材料,以《论媒体》为题作文。

我国首次全国国民阅读倾向调查显示,从闲暇时间对媒介的利用看,人数最多的是电视,其次是报纸、杂志、图书和广播,对录音制品、录像制品及计算机的利用,也有相当多的人。休息日人们对各种媒介的接触 机会小于工作日,但长时间利用媒介的人增多。虽然上网的人数不多,但是上网的时间却远远高于对书报刊的使用时间。绝大多数人认为,在当代社会中,读书的作用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从读书的目的看,男性偏重实用性和开阔眼界、满足兴趣爱好,女性偏重提高个人修养、满足与人交往和应付考试。此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各阶层人员对各种媒体的购买、使用情况和趋势。

3、试述梁启超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2004传播实务

三.论述题

1.言语传播在公共关系中有何运用?有哪些长处和短处?

2.作为网络媒体的“把关人”,除了遵守传统媒体的原则之外,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3.从经验管理的角度看中国传媒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四.综合题

为衡阳大火写个危机传播方案和一则评论。2004年新闻实务

二、操作题 《华盛顿邮报》一位名叫库克的记者因写一条关于一个8岁小男孩吸毒成瘾的故事而获普利策新闻奖,然后在公众强烈要求公开小男孩真实身份的时候才发现这是一条编造的新闻。给的材料是在丑闻发生后,记者了解假新闻产生的原因时同库克小姐的对话。先将材料改为不超过500字的消息,并制作主体类标题,然后根据材料写一篇不超过1000字的评论。

2004年新闻传播实务(单考生)

一、请评析以下报道(30分): 《毕业生求职是否应坚持诚信南邮学子BBS上大打“舌战”》(略)

二、请为下面的报道配发一篇评论,500-600字之间(60分)

《成都一商场首发禁售令封杀“不受欢迎的顾客”》

三、请将下面的通讯改写成消息,600-700字;同时,为消息制作一个标题(共60分)。

《生命告急 血库告急》

2004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单考生)

1、结合中国新闻传媒发展现状,阐述竞争对新闻传媒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2、经过1942-1945年的党报整风与改革,中共确立了党报工作的优良作风是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扬光大这些优良作风。

2004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1、论述效果研究的三大阶段。2、1942年整风运动后,《解放日报》做了哪些改革?

3、阅读下面的材料,以“论新闻”为题作文。

材料一是《南周》原来报道过的 “金元宝”事件,2000年山西一地区金矿爆炸,负责人为防事情暴露,给记者行贿,从而导致11名记者被处分,四名新华社记者,为此,新华社着重强调记者职业道德。

材料二是今年5月《纽约时报》的4个版的因为虚假新闻的道歉,一记者在四年任期内造30多篇假新闻,《时报》声誉降至历史最低点,从而导致正负总编同时辞职。根据材料写一篇“论新闻”的评论。2003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1.利用新闻媒体的社会角色和运行机制分析香港《东周刊》刊登女星裸照事件并发表看法。

2.论述新闻把关人理论。材料提供俄国家杜马禁止发表有关车臣战争等反恐新闻和莫斯科人质劫持事件的新闻。

3.论述五四时期《新青年》的发展过程。(2)2002年中外新闻事业史试题

1、试论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舆论宣传上的历史功绩。

2、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刊的衍变过程。2002年新闻与传播理论试题、何谓受众的细分?当前我国的新闻媒介该如何应对受众的分层化趋向?、关于信息流程的研究有哪些主要成果?试联系新闻媒介工作实际,简述其启迪意义。2001年新闻实务

一、论述题

1. 加强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分析,阐述新闻事件的意义,对改进传统的报道牧师有何积极的意义?

2. 评析目前流行的“新闻策划”的利弊得失。

二、实务操作题

是一篇关于玉山一中不补课的通讯,要求改为500字以内的消息,并重新加标题,再配写一篇500字以内的评论。2001年新闻传播理论试题

1、新闻媒介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媒介在影响舆论中的作用

2、试述因特网的兴起对传统传播学理论的冲击和影响,如何面对因此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2000年新闻传播业务

三、作品分析(12分)

羊年第一“羔” 附:除夕之夜,在人们辞旧迎新欢度新春佳节之际,你--羊年的第一个小“羊羔”,在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产房呱呱坠地。听这响彻津门的爆竹,看那流光溢彩的花炮,一起迎接你的降临,真比欢迎国宾元首,还要热烈、红火!你应该记住这一时刻:辛未年正月初一零点十五分,你诞生了。可你更应该记住并感谢这些为你接生的白衣天使。除夕之夜,当人们举杯把盏阖家欢聚的时候,他们却守护在你的身旁,让你尝到了人世间最初的爱。你比预产期提前9天就诞生了。你那急促而响亮的第一声啼哭,也许正是想告诉人们,你那么渴望尽早来到这温馨的人间;或许你是要说,你知道你父亲从前一天中午便守候在产房门口,迫切地期盼着你的到来,而你是不忍心让他过久地等待。可我要说,这哭声对你母亲和在场的每一位医护人员来说,无疑是新春的第一声问好。刚刚降临人世间的你,胖乎乎的脸蛋,乌黑的头发,躺在中心妇产科医院产房的热射床上,眯着还不习惯光亮的双眼,不时地晃动着小手和小腿,安详地听从医生对你的身体进行检查。“女孩,体重2950克,身长50厘米,发育正常。”医务人员的报告,使你那因生产极度疲劳的母亲脸上露出了微笑。孩子的母亲是一位工人,父亲是汽车司机。当记者问到他们喜欢男孩还是女孩时,母亲说:“我无所谓,都喜欢。可奶奶盼的是孙女,因为他一共生了两个儿子,没有女孩。”当父亲的则只是嘿嘿地乐,喜得说不出话来。真是无巧不成书。当我和医务人员获知你的父母今年同时24岁、也是属羊时,大家异口同声地向你那笑得嘴也合不上的父母表示衷心地祝贺,这可谓是三羊开泰,大吉大利。古人以羊为祥,大自然中的羊,给人一种安祥、温顺和圣洁的印象,我猜你长大后定是一个 温顺而漂亮的姑娘。

五、实践题(28分)

结合下列新闻报道,配写一篇500字以内的短评,并制标题。(见《报刊文摘》1999年10月28日)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强调要当开明书记 他鲜明地提出,报纸安排版面让总编辑自主,各级领导不得干预 据《新闻出版报》10月20日报道,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日前会见全国13家省市党报总编辑时,鲜明地提出:要当开明书记。报纸安排版面让总编辑自主,各级领导不得干预他说,党报是党的重要宣传阵地,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实践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党报在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是:党委、政府部门干预过多。每个部门会部署工作,有关领导出席会议讲话或检查工作,都要求党报刊登,而且要放在突出位置。这样一来,千篇一律,新闻不新,重点一般不分。长此以往,不但总编辑承受不了,而且使读者逐渐远离党报。因此,市委在“三讲”整改方案中写了一条“各级领导及其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得给党报总编辑打电话,干预报纸版面的安排。要遵循办报规律,”让总编辑自己作主“。一席话博得与会总编辑们的称道。在谈到发挥党报舆论监督功能时,张立昌表示,党委一定要为党报撑腰壮胆,让其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一次,天津日报刊发读者来信批评一个单位开拓创新不力,这个单位的领导多次找报社。我在大会上批评了这种”老虎屁股摸不得“的不良作风,后来,这个单位领导向报社写了检讨,提出了整改的措施。张立昌认为,党报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党委一要支持二要放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编辑、记者的积极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报纸的热情。2000年中外新闻事业史

1、”建立国际新闻新秩序“的口号怎样提出来的?它有何重要意义?发展中国家为此进行了哪些斗争?

2、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党报理论有哪些重要发展? 2000年新闻传播理论试题

1、现代报纸进入市场展开竞争,对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有无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如果有,是什么?

2、论述从自由主义传播理论发展到社会责任理论的过程,这一过程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无积极意义?如果有,请说明。1999年新闻传播业务

三、综合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复旦大学新闻学院95、96级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实习,深感有偿新闻问题严重,回校后提出要倡导”绿色新闻“,中央及上海许多媒体都对此作了报道,请配合此报道写一篇300字以内的评论并拟标题。

2、请从采访写作的角度分析下列通讯的特色。让下岗纺织工第二次就业徐国英在近5年中,本市纺织系统的职工要从目前的51万人中压缩掉10万人。其中除了已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自然减员部分,绝大部分的下岗人员是40多岁的纺织女工。这种做法也是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常规。40多岁的纺织女工大多数是经历过”上山下乡“的”老三届“,各方面的素质都比较好。目前她们虽然知道自己下岗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但内心仍有一种无所适从的失落感;她们想得到第二次就业的机会,但大多数人较难做到自谋出路;其他缺员行业,则认为这批女工年龄太大,难以录用;从家庭责任来讲,这批纺织女工原是家庭经济收入的”半边天“,不实现第二次就业,对家庭的正常生活也会带来一定困难。尽管纺织系统自身也在大办”三产“,但也只能”消化“其中一小部分。如何解决40多岁下岗纺织女工的第二次就业的问题,记者最近与劳动人事部门的一些同志探讨了这一问题,他们认为,只要这些下岗女工自身和社会各方面都能广开思路,拓宽门路,实现第二次就业并不太难,因为社会上还有许多事情没人做或做的人太少。比如,目前上海”老、小入托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即双职工的小孩入托难,双职工家中无自理能力的老人较难找 到托管,护理的人员和部门。40多岁纺织女工大多有带孩子和服侍老人的经验,再请有关部门对她们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培训,加上她们具有不怕吃苦的精神,是一批很好的创办”托儿所“、”托老所“的人才。各方能否开动脑筋,创办起集体、街道、个体的托儿所、托老所,既能解决两个”入托难“的社会问题,也能为这批纺织女工第二次就业多开辟一条路子。再如,现在服装厂商所聘售货员兼模特儿,都要年轻美貌的女子。其实不应”一刀切“。如销售中年职业妇女的时装,由40多岁的下岗纺织女工担任售货员兼模特儿,效果一定不错。又如刚开业的饭店、酒楼,贴出的服务员招聘广告,又是清一色只要25岁以下的女青年。就饭店、酒楼而言,也应分分层次,中低档的社会消费量还是很大的。在香港,就有很多中档偏低的饭店,聘请了许多上了年龄的男性或女性当服务员;开设在市区的一家”乡村饭店“,一律由”大妈掌勺“、”老伯招待“,使顾客感受到一种家庭的温馨。如果上海的餐饮业也能这样分层次,下岗纺织女工的第二次就业面也就更广了。上海”钟点保姆“供不应求,消费要求多种多样。要让下岗女工在这个领域中”个体作战“,有较大的心理障碍。能否组织起来,成立各种家庭服务公司,经过专业培训的下岗女工作为公司成员派出,服务者和被服务者都有安全感,这也是下岗纺织女工第二次就业的一种途径。在全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棉花产地和边远地区已开出许多新纺织厂。上海有部分技术素质很好的40多岁的纺织女工,经过培训,完全可去这些新开厂当操作教练和领班。她们可以驾轻就熟地前去第二次上岗。事在人为。只要大家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下岗纺织女工和其他行业的下岗女工中的大多数,都可培训成其他专业人才,实现第二次就业。1999年新闻与传播理论试题 简述人类社会新闻传播媒介的演变过程,阐明现在新闻事业产生的重大意义 结合中国当前社会现实,论述受众在新闻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3 美国有关传播效果的研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举例说明其主要成果对中国当前大众传媒时间的启迪意义.1999年中外新闻事业史试题

1、试述五四时期《新青年》的发展历程。(3)

2、评论1956年新闻工作改革的经过,重点和收获。1998年新闻业务

四、评析题(10分)请从采访写作的角度,评析下列新闻的特色: 欠税者,且慢走出国门!沈阳一欠税企业厂长欲了国被拦阻 【新华社沈阳11月18日电】看着手中的机票和护照,正准备出国考察的辽宁精密仪器厂王厂长万万没想到,”欠税“将此行化成了泡影。11月10日,沈阳沈河国税局分局稽查人员得知,辽宁精密仪器厂累计欠税已达846万元,而企业法人代表王某次日将赴北京转美国考察。他们当即约定王某到税务机关落实还欠计划,但王某不肯执行还清税计划,又不同意办理纳税担保,沈阳国税局果断决定:采取边控措施,阻止其出境。当晚7时半,一份由税务和公安机关联合签批的《边控对象通知书》,以明传电报的形式从沈阳发往了北京。此时,距王某赴飞机起飞还差1小时。据悉,辽宁精密仪器厂是当地的一个欠税大户。被阻止出境的第二天,很少光顾税务局的王某来到沈阳国税分局,主动递交了还欠税计划,并表示”卖车、借钱,也得交税“。沈阳国税分局局长穆洪来告诉记者,国家对阻止欠税人出境早已有明文规定,但真正这样做,我们还是第一次。它对欠税人特别对一些欠税企业的法人代表产生了震动,有力地维护了税法的尊严。

五、改写题:(20分)请将下列新闻改写成200字以内的消息,并制作标题。三大战役胜利后,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军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一个震惊世界的壮举即将发生。1949年4月20日午夜,在长北岸的芜湖、安庆之间,江上风平浪静,忽然,银光四射的发光弹升起,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炽热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从各个港口涌出的数 万艘大小船只散布江面,象箭一般地向南岸飞驰而去,伟大的渡江战役就此拉开序幕。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南岸的夜空升起了登陆的信号。国民党反对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自称固若金汤的海陆空立体防线,遇着英勇无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不堪一击,军无斗志,闻风丧胆,纷纷抱头鼠窜。仅仅用了不到二十四个小时的时间,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就已登陆突破敌阵,占领了南岸广大地区,喊杀声、欢呼声连续不断。我军斗志昂扬,乘胜追击,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诸城进击。中国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向全世界展示我军所向无敌的风貌。

1998年新闻传播基础

1. 结合当前新闻实践,阐述新闻媒介在现代中国应有的社会角色

2. 论述《新青年》从民主主义刊物发展为社会主义刊物的过程(4)1998年新闻理论与中国新闻史试题

1、谈谈社会条件对新闻事业的影响,并结合实际阐述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2、试述1815年至1911年间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轨迹。1997年新闻业务

四、实践题(共30分)

配合下列新闻报道,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评,并制标题。

本报讯 前些天,驻山东肥城某炮团传出一个好消息,指挥连排长王武群和一位昔日同班同学同是爱上一个姑娘后,通过三件小事,王武群赢得了姑娘的芳心。王武群的同学叫刘明,是河南邓州市一酒楼的老板。两人在上高中时是同班同学,后来又同时爱上了本班姑娘赵素贞。高中毕业后,刘明开了家饭店,王武群则报名参了军。1995年王武群提干后,便给姑娘写信表明心意。谁知,开饭店发了财的刘明捷足先登,早他两个月向姑娘写了求爱信,面对一穷一富,姑娘左右为难。今年8月初,王武群回到河南邓州探家。三个昔日同学不斯而遇,姑娘也想借机考验两人。公共汽车上,刘明殷勤地为姑娘抢了座,而王武群则替乘客提行李、抱小孩。下车后,王武群买了三杯一毛钱的白开水为两人解渴,刘明则为姑娘买了一条千元的金项链,并付10元小费。回来的路上,一位老农村老汉不小心踩了刘明一脚,他大骂老汉”瞎眼“,抬脚踹了老汉一个趔趄,王武群赶紧上前制止,替刘明向老汉赔不是。王武群和刘明不同的言行,姑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没过几天,刘明收到一条项链和一封信,”即使你有家财万贯,但军人会帮助人、关心人、会过日子,这是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王武群假期结束时,姑娘毅然把红绣球抛给了他。

1997 新闻理论与中外新闻史

1、结合当前新闻实践,阐述新闻媒介在现代中国应有的社会角色。

2、论述《新青年》从民主主义刊物发展为社会主义刊物的过程。(5)1996年新闻理论与中国新闻史试题

1、关于新闻的定义,说法甚多,归纳各家的说法,主要可分哪几类?你认为哪类较为科学,较为符合下定义的要求?而被你认为不宜做新闻定义的那些提法,其不妥之处又在哪里?

2、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指什么?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的功能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哪些变化?所谓新闻事业的负功能(尤其是有关电视的负面影响),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3、试论《大公报》的”四不“方针、业务特色及其是非功过。(”四不“"包括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4、什么形势下出现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何改版没有再进行下去? 1995年新闻理论与中国新闻史试题

1.概述我国新闻工作中贯彻战斗性原则的主要要求,并就其意义必要性作一说明。中央报刊近年来在这方面的实践也请做一评述。

2.试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竞争的实质与利弊,并就当前我国新闻竞争的特点及对策做一说明。

3.试述上海“孤岛”时期的“洋旗报”(挂洋商招牌的抗日报纸)及其进步意义。

4.《申报》《新闻报》等演变为企业化大报的历史原因和对新闻事业发展的贡献。1994

1、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新闻变革的论述 篇6

【关键词】媒介融合 高校新闻学 教育变革 现状 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成为了我国媒体发展的必然道路。“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初在美国被提出,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媒介融合,成为了当前世界媒介发展的主流。媒介融合并不是简单的不同媒介的相加,而是不同媒介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相互融合,相互吸收,取长补短,成为当前不可违背的必然趋势。

一、高校新闻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较为单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新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逐渐细化,课程设置细化有利于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更为深入。然而,课程设置过于细化,也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如学生所学习的内容较为单一,如传播学中,被分为网络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不同的学科,而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新闻专业、广告专业的知识获取得较少,不利于学生在未来进入社会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课程设置细化的另一个不良影响则是导致课程设置单一,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学习综合性的知识,仅仅了解了一个或几个领域的知识,不利于学生对于新闻专业的全面发展。

2、跨媒体教育尚待加强

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成为了新闻学发展的主流,而我国高校对于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跨媒体的教育尚待加强。跨媒体新闻教育与传统媒体的新闻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学生不能通过简单的理论学习而了解相关的知识,而应当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真正感受到媒介融合所带来的新的变化。

我国高校新闻学教学可能基于学校资源的限制、教师对媒介融合的认知等原因,在跨媒体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需要提高的地方。

3、新闻业务流程一体化教学尚待加强

随着社会对新闻工作者要求的不断提高,当前,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应当具备新闻业务流程一体化的能力。而我国高校在对于学生业务流程一体化能力的培养上,尚待加强。这主要表现在我国高校新闻学教学较少从学生新闻业务流程一体化方面进行培训,而是注重学生对于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新闻的编辑、写作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技术能力的操作。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高校对于新闻学学生的培养,仍然遵循传统的培养目标,没有结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将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具有更好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生作为新的培养目标。

二、实现高校新闻学教育变革的新视角

1、科学设置新闻学课程

为了使新闻学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在进行新闻学教学课程设置上,应当结合当前融合背景下媒介发展的趋势与现状,对当前的课程设置进行相应的调整。

对于现有课程,涉及到新闻学核心内容的,应当增加课程内容与课时的设置,如对于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对学生提高要求,使得学生把握了基本的新闻学理论基础,才能进行进一步的课程学习。其次,整合不同院系之间的资源。新闻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的学科,如经济专业中的经济新闻学科、法学专业中的法制新闻学科等,通过与不同院系之间相互合作,使得新闻专业课程设置更为丰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加强跨媒体教育

要加强跨媒体教育,作为新闻学的教师,应当认识到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发展的趋势与发展的方向,以此作为其教学的方向。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校内与校外的跨媒体实践,加强跨媒体教育,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校内,可以通过校园报刊、广播电视、学校广播台等不同方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接触到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的不同特点与发展方式。在校外,应当加强与不同的单位、 的合作,如通过与电视台、广告公司等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学习,感受媒介融合所带来的便利,并自主地解决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3、全面提高专业知识

作为新闻学学生,专业知识不仅仅包括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还有许多相近专业的知识,也是其在具体工作中所必备的。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综合性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如当前新闻编辑中十分重要的图片处理能力、音频处理能力,在实践中,作为新闻工作者,往往需要具备这些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新闻业务一体化,使得自己成为综合性的新闻人才。

4、培育新闻思辨能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要具备新闻思辨能力。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使得信息每天呈指数增长,新闻工作者需要在浩瀚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将其融合成為一篇逻辑思维较强的新闻稿,需要新闻工作者具有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与新闻思辨能力。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新闻思辨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考试、实践考察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于信息的捕获能力以及对于信息的思考能力。只有不断地进行训练,才能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新闻,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将其形成一篇具有价值的新闻文稿,向社会展示。

三、小结

媒介融合给高校新闻学教学带来了挑战,也给新闻学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视角。为了适应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高校新闻学教学应当将培育综合能力强的新闻学学生作为培育目标,通过不同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得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涂雨秋.媒介融合下地方高校新闻学教育的探讨[J].国际新闻界,2015(14)

[2]汤天甜.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5(6)

[3]姜卫玲.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教育改革研究[J].新闻界,2014(2)

新闻变革的论述 篇7

新闻出镜记者需要具备较强的播音主持技巧, 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 同时加强对播音主持技巧的锻炼与学习。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新闻报道的效果, 吸引更多的观众, 引导观众了解报道事件的真相, 体现新闻本身的实效性。现阶段,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加强对新闻出镜记者播音主持技巧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新闻出镜记者掌握播音主持技巧的重要性

新闻报道讲究真实感, 而现场新闻报道能提升真实感, 同时也能够体现新闻报道的实效性、感染性等。现场直播能将事件更加直观地报道出来。在此过程中, 需要出镜记者的配合, 这对新闻出镜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闻出镜记者在社会责任感方面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必须具备极高的思想政治水平, 热爱本职工作, 敬岗敬业。同时, 出镜记者需要用语言将事件表述出来, 因此要求其语言功底较高。而播音主持技巧正好包括了以上素质要求, 可见, 播音主持技巧是新闻出镜记者必备的技能, 也是提高新闻报道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推动我国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三、新闻出镜记者需要掌握的播音主持技巧

(一) 新闻出镜记者需要具备即兴口语表达能力

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下, 记者在完成一篇新闻稿后, 还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 为报道做好准备工作。但是, 现场报道模式下, 记者要对现场环境迅速作出反应, 敏锐地思考, 快速组织语言, 并传达给观众。

播音主持人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播音技巧, 同时也要有丰富的写作经验与超强的写作能力。同样的, 新闻出镜记者不仅要具备文字撰稿能力, 同时也需要具备即兴口语表达能力, 掌握丰富的播音主持技巧。口语表述相对于书面表达语言来说, 对记者思维敏捷度的要求更高, 颇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味道。出镜记者在描述新闻现场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对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构设, 确定好中心思想以及主体词语, 之后逐渐形成阶段性的语言, 然后经过迅速的思维转化过程, 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

在现场直播的过程中, 由于新闻现场不断发生变化, 记者和现场之间有了迅速而多次的信息互动, 现场的变化也刺激记者不断产生新的思维, 记者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语言、思路等。这种过程正是即兴口语表达的过程。在刺激与反刺激中, 即兴口语的魅力体现出来, 给出镜记者带来了第一时间的思维冲击。

(二) 新闻出镜记者需要准确地描绘现场

出镜记者要通过自身的报道为观众展现一个真实的事件, 就必须注重报道的事实性。一方面, 在推送新闻信息的过程中, 记者必须保证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 现场直播方式以及媒体放大效应的存在, 将记者推向了新闻报道的风口浪尖, 使其成为报道的主体与焦点。

新闻出镜记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能够将现场准确地描述给观众。第一, 普通话作为我国流传最广的语言, 是我国的通用语, 我国的对外交流也主要以普通话为主。出镜记者需要采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报道, 让更多人能够听得懂, 能够接收到新闻信息, 也为新闻信息的二次传播提供方便。第二, 普通话是否标准是新闻记者综合素质的直观体现。观众心中对出镜记者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预期, 抛去新闻事件本身以外, 记者的普通话是否标准, 会影响观众对新闻报道的评价。可以说, 普通话是否标准已经成了评价一个出镜记者综合素质的指标之一。

(三) 新闻出镜记者要有镜头感

电视传播具有直观性的特点, 出镜记者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播出的效果, 观众对出镜记者的屏幕形象十分关注。良好的形象能够给观众营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吸引更多的观众接收新闻信息。因此, 出镜记者必须加强对自身屏幕形象的注重, 增强自身的镜头感。所谓的镜头感, 也是平常所说的表现力, 但这种表现力表现在镜头前。为了提升自己的镜头前表现力, 记者不仅需要建立在镜头前的信心, 对报道有十分强烈的欲望, 保证自身肌肉的松弛, 也要在平时对着镜子进行面部表情训练, 选择自己舒服并且适合屏幕的动作与表情。在现场报道中, 出镜记者以正面中近景镜头出现的次数最多。因此, 出镜记者的眼神也是至关重要的表情达意的手段。成熟的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会把摄像机镜头当成是家人、朋友的眼睛, 出镜记者也可以把摄像机想象成自己熟悉的人, 并像对朋友说话那样注视着对方的眼睛——镜头来表述。出镜记者只有真正地与观众“面对面”地交流信息, 目光才可能专注, 眼中才可能有神采。此外, 出镜记者应了解自己面对镜头的视向, 找准镜头上最适合自己的视点部位, 避免眼神偏高或者偏低。

另外, 服装也是出镜记者需要重视的因素, 它是塑造记者屏幕形象重要的一方面。新闻出镜记者的服装必须与报道的主题相符, 同时贴近新闻报道的内容与现场。出镜记者选择合适的服装, 不仅能够增强节目的效果, 塑造良好的屏幕形象, 同时也是对观众的一种尊重, 体现了自身的职业素质。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新闻出镜记者不仅需要具备传统记者的新闻编辑能力, 同时还必须掌握播音主持人的主持技巧。具体来说, 其不仅需要有较强的即兴语言表达能力, 能够准确地用普通话将新闻现场描述出来, 同时还需要具备镜头感。这就要求新闻出镜记者加强自身的锻炼, 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保证新闻现场直播的效果, 为我国电视广播事业的发展增砖添瓦。

摘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电视广播事业得到改善, 新闻报道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现场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 这种方式能够给观众更加真实的感受, 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可。新闻出镜记者掌握了播音主持技巧, 能够让新闻报道更具感染力, 能够增强新闻的效果。本文首先对新闻出镜记者掌握播音主持技巧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然后探讨新闻出镜记者需要掌握的播音主持技巧, 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闻出镜,记者,播音主持,技巧

参考文献

[1]尹珊珊.关于新闻出镜记者播音主持技巧的若干思考[J].科技视界, 2015, 26 (08) :99-100.

[2]张敬涛.对新闻出镜记者借鉴播音主持技巧的几点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15 (09) :65-66.

论述平民视角下的时政新闻采编 篇8

1. 时政新闻采编民生化的重大意义

1.1 为时政新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时政新闻采编主要面对的是信息的选取问题, 对信息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纸质媒体的吸引力。时政新闻采编要追随事件发展的脚步, 及时的真实记录事件的信息。而新闻报道的民生化, 能够真实地反映发生在人民群众身上的新闻事件。通过实时记录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等, 使新闻素材真实的源于群众, 使新闻报道与老百姓紧密相连②。除此之外, 时政新闻对百姓的生活状况、幸福指数的真实反映有助于国家领导人对百姓的关切, 同样也有益于百姓对国家政治方针的理解, 对国家行政工作的支持。这样一来, 时政新闻就能深入党和人民群众的心里, 为其持续长远的发展奠定坚硬的基石。

1.2 为时政新闻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时政新闻是国家意志的扩音器, 也是真实事件的曝光台。时政新闻的民生化为时政新闻的报道提供了新的素材, 这素材让汲取时政新闻的你我他倍感亲切, 因为素材的内容、场景甚至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时政新闻的民生化为时政新闻的报导增添了更多的吸引力、人情味儿、还有趣味性, 使平民们感受到了关注, 感受到了来自于社会的关怀。因此, 以平民视角进行时政新闻采编, 不仅仅为时政新闻指明了方向, 还增强了时政新闻的传播效应。所以, 对于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人员来说, 挖掘更有深度更能引起共鸣的民生化的时政新闻题材是非常重要的。

2. 平民视角下的时政新闻采编的途径

2.1 坚守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

新闻传播媒介的价值取向和从事该行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原则是新闻报道理念所反映出来的。坚守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就是将报道的关注点放在人身上。充分体现出对人权的维护, 对生命个体的尊重, 对人性的理解。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保持不片面、不讽刺、不取笑、不诽谤的态度, 保持同理心、同情心和关切的心理, 引领人民群众建立正面的舆论思想①。

(1) 坚持平民化的视角。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过程中, 要站在平民的立场上, 重新认识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且保持同理心, 以平民化的口吻增强报道内容的真实性。要想提高时政新闻的平民化水平, 就要做到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多与群众交流, 熟悉群众的真实想法, 使时政新闻报道能透露更多源自群众内心的声音。所以, 以平民化的视角采编时政新闻, 就要求采编人员具有亲和力, 还要求在写时政新闻篇章时必须要能够以一个平民的视角进入主题, 能够用朴实的文字生动地描绘出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 当然最关键的是故事的高潮以及人物的形象。当然, 时政新闻要求的是事件的真实性而不是故事的吸引程度, 所以采编人员应该坚守本位职责, 以平民化的视角, 报道出最及时真切的新闻信息, 不能为了个人利益或者某些私利而黑白颠倒, 以自己局外人的视角来描绘事件, 这样久而久之就失去民心了。

(2) 维护人权。人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独立的个体按其本质和尊严都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这就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新闻报道理念的核心依据。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赋予人们一定的自由和平等, 是重视与尊重个体生命价值的体现。只有做到始终尊重与保障人权, 才能够在时政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在面对天灾人祸的时候, 始终将个体的生命放在最高位置。当工作人员真正融入了群众, 视群众的生命和利益高于一切, 也就能够真正地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拥护与大力支持, 这是更多优秀新闻采编作品的基础。

(3) 突出真实的人性。相信很多人喜欢古龙的作品, 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在古龙的作品里, 我们看到了真实的人性, 就好像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将话题转移到百姓的生活上来也是这样的。百姓的生活不像偶像剧那样浪漫无暇, 而是在平淡的似水年华中满载着对生活的希冀。在现实的生活中, 不仅有细微的快乐, 也会有一时的艰辛, 会出现争权夺利的时候, 也会出现自私自利的时候。所以, 在报道的时候, 如果将做过一点点贡献的人物视为英雄, 或者将因为一时糊涂做错事的人批评为十恶不赦, 这就有失报道的真实性, 而且会对民众造成压力, 继而失去民心。所以, 在对时政新闻进行报道的时候, 不能夸大其词, 也不能一言蔽之。要全面的看待事情, 公正合理的报道出事件的真相, 增强可信度的同时达到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③。

(4) 表现出真实的感情。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笑脸或哭脸, 笑声或哭声, 一句话或一个词而产生情绪上的波动。所以, 在报道时政新闻时, 将真实贴切的情感融入到字里行间能够有效的传递事件的信息。这不仅仅是使得新闻传播的效果有所增强的问题, 还能够使报道具有人情味。就像一个事件当事人一样描述整个事件, 就减少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嫌疑, 这样才能更加深入民心④。为以后与群众有联系的工作铺平道路。同时, 在报道的过程中, 只有将深刻去感受事发当事人的心情才能够在报道的时候得心应手。使所有的表露与描述都随心而发, 减少矫揉造作之感。

3. 挖掘能产生共鸣的新闻素材

在时政新闻的采编过程中, 需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 深入事件的核心, 看能否寻找到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产生共鸣的要点, 这对于时政新闻的采编是十分关键的。若是仅仅以平民的视角对个别特殊的案例进行生动细腻的报道, 即使报道得再生动感人, 许多人没有类似的体验和经历, 一样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新闻事件中真实的情感在某些时候是新闻致胜的关键。只要能够引起共鸣就能握住民心。那么, 做到引起共鸣就需要抓住群众当下最关注的热点, 并且从各个细节之处来佐证这个热点, 让它变得更有说服力, 增强新闻的感染性和可看性。这就从侧面提高了时政新闻的平民化水平。与此同时, 从多个领域来挖掘能产生共鸣的新闻素材是必要的, 这样就拓宽了新闻报道的范围, 使各个领域的人群都感受到关注。同样的这些人群也就会开始关注到时政新闻, 从而加速时政新闻事业的发展进程。

结语

报纸等纸质媒体对新闻的报道之所以会不及电视新闻类节目。是因为纸质媒体缺乏趣味性。并不是老百姓不爱看报, 也并不是报纸的报道点不吸引人, 而是长篇大论的缺少感情色彩的套话让人自觉的与之保持距离。如果时政新闻能以平民的视角, 在新闻事件贴近百姓的生活与情感, 多用群众的生活语言, 使新闻报道更具有人情味儿。相信会有更多的群众会关注时政新闻, 实现时政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近几年来, 新闻事业的发展方向已经逐渐倾向于时政新闻的民生化。时政新闻采编的内容热切关乎于人民群众, 负责采编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站在群众的视角上看待问题、描述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本文论述了平民视角下的时政新闻采编的方法途径。以鼓励更多的从业人员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捕捉到更具有民生化的真实信号, 促进时政新闻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平民视角,时政新闻,采编论述

注释

1 彭国芳.基于平民化视角下新闻人情味的挖掘与表现[M].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1.2 (09) :2

2 郭健.论地域特色文化下的地方新闻采编[M].实务探讨, 2012.9 (12) :68

3 周欢.端正民生新闻的平民视角[M].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5 (5) :10

新闻变革的论述 篇9

媒体及其报道既能对宏观和集体决策产生影响, 也能对微观和个体决策产生作用。媒体报道的宏观作用在公共政治和公共选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考察。例如, Erfle and Mc Millan的研究表明,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过后, 媒体报道改变了民用燃油与电厂燃油的相对价格, 原因是石油公司为了防范媒体报道可能引发的公众抵制及政府规制而主动约束价格的上涨。而Stromberg的研究则表明, 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随着广播听众的不断增加, 更多的救济金被

老师给小朋友讲故事一样。我们要有一个好的开始, 这样才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增加新闻报道的趣味性。那么, 怎么才能让电视新闻报道以故事化的开端开始呢?电视新闻报道的故事化, 它的定义就是报道者采用的是对话的形式或者是场景的设置的形式来详细的展示想要报道的新闻事件的重要的细节和生动的情节。富有戏剧性的开始, 才能让广大的受众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电视新闻报道有更强烈的兴奋度。所以, 简而言之, 电视新闻报道者就是要竭尽能力的挖掘电视新闻中的故事性的相关的因素, 然后电视新闻报道者通过故事化的表现形式呈现给广大的观众。以故事化的表现形式报道的新闻可以更好的激发观众的内心的情感, 让观众随着新闻报道的发展而融入其中, 这样就很好的做到了吸引广大的观众, 提高了新闻报道分配到了广播听众较多的地区。

政治代理模型是考察媒体报道作用的重要方面, 这些研究重点关注在职公务员和能够从媒体获取信息的选民之间的关系。比如, 在Besley and Burgess的模型中, 媒体报道可以向选民提供政府绩效信息, 这导致政府更加关注公众利益。他们利用印度的数据进行了检验, 发现报纸的发行量越大, 则邦政府对公众利益的反映就越灵敏。而Besley and Pratt的研究则聚焦于政府俘获媒体的机会, 并发现这种俘获导致了无效率以及渎职。在他们的模型中, 政府是媒体信息的来源, 因此可以操纵信息。

的感染力。

以故事化的表现形式做节目的栏目也不少。例如, 山东电视台的一个栏目《拉呱》还有就是海南电视台的节目《热带播报——话题空间》, 这两个节目在播出不久后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收视率也大大的提高了。再加上这两个节目都是以当前最热的草根为主要的内容, 并且在表现形式上也进行了创新。所以使得这两个节目的趣味性大大的得到了提高。

想要更好的引起观众的兴趣, 增加电视新闻报道的趣味性, 那么就应该满足广大观众的需要, 在满足观众需要的同时也是让观众接受节目的过程。而且对于以故事化表现形式报道的新闻也迎合了观众的需求, 引起了观众的深度的关注与好奇心, 对于整个的电视新闻报道处在一种高度关注的状态, 进而全

此外, 新闻媒体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获得了初步的证据。陈志武的研究表明, 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人均GDP、政府办事效率与新闻媒体自由度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腐败程度与新闻自由度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2 新闻媒体报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

相比之下, 媒体报道对个体行为和决策的影响得到了更少的关注。在个体政治领域, Dyck and Zingales研究了新闻媒体对于企业高管处理“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 得出结论媒体对于企业的环境政策以及企业治理具有重要影响。

身心的投入。而且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 一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 而故事化的新闻报道就是在观众换频道时抓紧观众眼球的利器, 然后让观众耐心的听故事。

提升电视新闻报道的趣味性, 有利于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有利于激发电视新闻报道者的报道热情。所以电视新闻报道者要努力的从各个方面提升电视新闻报道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徐岩, 李永昱.新闻的趣味性之我见[J].新闻传播.2007. (06) .

[2]赵凤远.[J].青年记者.2009.

(福建省建瓯市广播电视台, 福建建瓯353100)

我们认为, Dyck and Zingales的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同时对于本文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意义, 因此将在下面进行单独的介绍和评论。

陈志武初步考察了财经媒体报道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督作用, 得出结论财经媒体报道确实对上市公司起到了一定的监管作用。陈志武认为, 新闻媒体发挥作用有两条途径:首先, 媒体的报道监督会令被报道者进行自我约束, “阳光是最好的杀虫剂”, 曝光能够令监督对象主动思考并重新调整其行为, 本身就把问题解决了一半。第二, 新闻报道能够对现有信息 (比如企业主动披露的信息) 进行质疑、调查和验证, 从而降低市场混浊, 让买方和消费者更好的判断商品和证券的质量和价值。

Baron则同时考虑了新闻媒体对公共决策以及对个体决策的影响。Baron研究了利益集团和企业以媒体报道为平台开展的信息竞争对公共行为的影响。在他的模型中, 利益集团和企业都试图通过向新闻媒体提供信息、影响新闻报道来影响公众舆情 (public sentiment) 并表达自己立场。作为个体的社会公众在模型里既扮演了公民型消费者的角色, 又属于公务员 (public officeholders) 中的一员, 他们基于媒体报道进行决策, 因此新闻报道同时影响他们的个体消费决策以及是否对企业的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实施规制的集体决策。利益团体和产业具有负外部性的信息比较优势, 都倾向于发布有利信息隐藏不利信息。新闻媒体能够组织记者进行实际调查以获取一手信息, 也可以从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 并基于这些信息向公众提供新闻报道。而媒体出于自身服务公众的社会角色的考虑, 往往会有动机去偏见化其报道, 倾向于对企业实施管制的方向。这样, 利益集团就有动机去隐藏对其自身不理的信息, 而企业则由动机去披露全面的信息。

上述经济学背景的研究都遵循了商品的传统定义, 媒体只是一种纯粹信息的来源, 报道作为纯粹的信息商品只具有精确性 (accuracy) 一种质量。也正是因此, 如果媒体报道偏离了“准确”或“精确”标准, 则被称为媒体偏见 (media bias) 。

3 新闻媒体报道对媒体偏见及其影响

媒体偏见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可能是媒体所有者偏好或价值观的反映, 可能来源于受众的娱乐或认知需求, 比如受众偏好与其政治或社会观点相一致的报道, 这就促使具有“要赢得受众好感”偏好的媒体做出偏见化报道以迎合受众需求。偏见还可能来源于媒体报道的供给行为, 比如编辑、记者等媒体成员可能认为媒体具有服务公众的责任, 出于职业责任以及影响公众的个人偏好, 记者们愿意牺牲工资去实践其偏好。Bovitz、Druckman和Lupia建立了一个媒体组织的科层模型来解释偏见的来源及其控制力量。他们认为, 媒体精英阶层的意识形态取向是偏见的来源。如果没有这些价值取向对公共舆论的影响, 编辑必须接受记者基于自身意识形态的报道, 或者必须将一篇报道加以偏见化以迎合媒体机构所有者的意识形态取向。

Stromberg建立了一个规模报酬递增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与小型低收入群体相比, 广告激励将促使媒体向大型高收入群体提供更多的信息, 而这些激励造成了媒体偏见, 能够影响公共政策。Baron认为, 媒体主动供给的报道偏见产生了两个效果:在社会经济效率方面, 媒体偏见同时减缓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在个体行为方面, 偏见将间接促使利益团体和企业采取最有利于自身的信息披露方式。

Baron进一步表明, 竞争比垄断导致了更多的媒体偏见。然而, 在假定偏见来源于需求方面之后, Mullainathan and Shleifer得出结论认为, 读者异质性要比竞争本身更能影响媒体偏见。如果受众对于某个话题拥有共同或相近的信念, 那么即使是完全竞争的媒体也不能提供精确的报道, 因为竞争导致了低价格以及共同的向受众偏见的倾斜;但是, 对于那些分歧明显的受众话题 (比如候选人的政见性议题) 新闻媒体会分割市场, 并向自己的受众倾斜。这样, 与一元化偏见相比, 在出现多元化的报道偏见后, 博览众家可以更好地保证信息的确切性。也就是说, 读者异质性要比竞争本身更能影响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4 结语

研究表明, 作为专业的信息提供者, 媒体报道及媒体偏见对行为主体的决策能够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影响既存在于公共政治领域和集体决策方面, 也存在于组织行为领域和个体决策方面。但是总体来看, 媒体报道对个体行为和决策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特别是媒体报道对企业决策的影响方面。

媒体报道之所以对经济主体的行为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是因为媒体报道能够向社会公众发送信息 (Signaling) 并影响受众的信息决策。在本文中, 这种信息传递能力也构成了媒体报道参与企业社会治理的能力基础。但是在上述这些研究中, 媒体报道的信息传递能力都是给定的, 是被预先设定好的;并且这些研究都将媒体报道视为纯粹的信息商品, 只有精确性一种质量。实际上, 媒体报道是通过一定的行为来传递信息的, 并且所传递的远不仅仅是纯粹的精确信息。因此, 对于媒体报道如何实现这种信息传递能力,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孙旭培, 吴麟.新闻媒体与&quot;决策气球&quot;.新闻爱好者 (上半月) , 2010 (3) :18-19.

[2]徐小红.西方国家新闻媒体同外交决策的关系.外交学院学报, 2011 (4) :52-57.

微信带给广播新闻的变革 篇10

1 微信平台的优势

微信这一移动即时通信软件的横空出世,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媒体。微信平台所具备的潜力是无限的,无论是在传播范围上,还是在传播方式上,都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微信平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传播范围广,辐射力度大

虽然微信诞生只有3年,但微信的用户量已高达3亿人之多,仅江苏新闻广播的微信用户就有7万多户。这主要是因为微信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且操作便捷。此外,微信“0”收费的现实,让微信大门向所有用户敞开。因此,基于“微信+广播”的广播新模式,既契合了时代的发展需求,又拓展了广播新闻的发展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即时通讯拓展了广播的听众群体

目前,手机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在中国,超过11亿人的手机用量足以说明了移动终端的用户群之庞大。微信基于网络终端,可实现信息的发送,因此,广播与微信在本质上存在相似之处,有助于广播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3“互动性“突出,符合现代听众的需求

传统的广播新闻方式已不太受现代人所喜欢,人们转而热衷于“你说、我听”的广播服务模式。一旦听众听到感兴趣的话题,不用再通过“热线电话”建立互动,而是通过微信便可快捷实现,解决了听众“怕隐私泄露、怕暴露声音”的心理顾虑。

2 微信带给广播新闻的变革

微信平台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且微信带给广播新闻的变革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广播新闻的内容,还是广播新闻的辐射广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与优化。具体而言,微信带给广播新闻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微信丰富了广播新闻内容,实现了广播节目多元化的发展追求。听众通过微信参与节目,让广播内容中有了听众的声音,这是丰富广播新闻内容的表现。例如,在《中国之声》节目中,不仅有主持人向菲的声音,还有不少听众通过微信发表评论,让看似枯燥的广播新闻有了活力,不至于让听众在收听中产生听觉疲劳。此外,广播新闻内容的丰富,将广播新闻的视角进一步扩大,彰显出广播节目“多元化”发展的形态,在追求发展中实现媒体价值。例如,江苏新闻广播每天都有一条有分量的独家新闻放在微信的显著位置上,与听众进行互动;同时,还有当天热点讨论题,或者服务信息小贴士,大大扩展了用户群。再如,青奥会在南京举行期间,开设“青奥猜猜乐”;巴西世界杯期间开辟“巴西世界杯一一今日之星”等,参与的用户踊跃。

其二,微信转变了广播新闻的播出形式,改变了广播主持人的工作形态。微信平台在广播新闻中的植入,转变了传统广播新闻的播出形式,实现了高效率的广播新闻。并且,基于微信操作简单、即时通信的特点,实现了主持人“一对多”的交流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广播的互动性,让广播新闻播出的灵活性更大。

其三,微信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提高广播新闻报道的效果。微信强大的通信力量在广播特大突发新闻的时候,表现的尤为突出。例如,在2013年4月20日的芦山地震报道中,央广新闻就通过微信平台推出第一条微信:四川雅安发生5.9级地震,随后又陆续推送多条微信,进一步广播雅安地震的详细情况。江苏新闻广播在昆山“8.2”特大爆炸事故中,快速反应,及时推送一线记者发回的资讯,让听众全面了解事故的进展和真相。从这点可以看出,微信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且让广播新闻的推送更加精准化、细分化,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与需求。

3 微信在广播新闻中的发展前景

“全民广播”是微信植根广播新闻的重要发展前景,也是提高广播发展潜力的必然选择。微信在广播新闻中的发展前景,首先突出了主流价值观的导向;其次,增进了广播新闻所创造的媒体价值。只有兼顾好这两点,才能真正推动广播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微信在广播新闻中的导向符合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微信带给广播新闻的不仅是方式方法的转变,而更多的是与主流价值观的契合。试问,广播新闻的听众在哪里,可能在车上,可能在路上,也有可能在街上。那么,听众到底需要何种消息,是堵车的烦人信息,还是轻松愉悦的信息?广播作为群众身边的媒体,微信回答了这些问题。因为微信让听众所想随即而发,让广播人更能够有指向性的传播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新闻信息。

第二,微信让广播新闻的互动性“无死角”,激活广播在新媒体时代的活力。在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既面临机遇,但也承受着发展的挑战。微信在广播新闻中的发展,应进一步提升广播新闻的互动性,让广播新闻“无死角”。广播新闻的活力不再是张张嘴、打打电话,而在于激活广播在新媒体中的活力,呈现出独有的媒体价值,这才是广播新闻发展的重要出路。

4 结语

综上所述,微信在广播新闻领域的应用,拓展了广播新闻事业发展的“新天地”。当前,广播新闻正处于改革发展的转型期,如何抓住微信平台的优势,做好广播新闻,直接关系到广播新闻的未来发展。所以,应以创新为导向,借力时代信息的平台,为“谋发展、求共存”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慧娴,张允.对广播类型化转变的思考[J].新闻世界,2010,(10).

[2]马振贵.微信:超越短信和IM的存在?[J].软件工程师,2012,(Z1).

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新闻生产变革 篇11

手机不再只是一部电话, 它已成为集成通信和多媒体功能的个人移动设备, 有学者将手机报誉为“第五媒体”。那么, 相较于传统媒体, 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新闻生产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否促进了社会平等和公民参与?

1 新闻生产周期缩短注重用户反馈

传统媒体的新闻是较为单向性和一维度的, 但到了互联网时代, 随着各种移动客户端的推出,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媒体就必须注重满足用户的需求。

据统计, 截至2015年3月, 主流新闻资讯App的月均使用次数都已达到上亿级别, 新闻客户端的竞争焦点正在从绝对的用户数量转向相对的用户质量。那么, 相较于传统媒体, 移动新闻的生产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它的信源如何?是怎样一种运营体制?

1.1 采写周期缩短

研究者发现, 超过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一致地认为:操作简单方便是他们的首选因素, 其次是更新及时, 再次是界面美观。可见, 新闻时效性成了用户关注的重点。目前, 包括腾讯、网易新闻客户端等在内的媒体, 都把24小时推送新闻作为卖点。

基于全天推送新闻的要求, 相较于过去, 记者的单篇新闻的采写周期缩短, 但工作时间却延长了。为了能抓住新媒体提供的机会, 一些记者调整了日常工作安排, 除了在上班时要完成报道任务, 在非上班时段还可能为新媒体客户端物色选题和写稿。

1.2 公民新闻崛起

在信源方面, 研究揭示了记者的非精英信源的增多, 公民参加新闻制作过程成为大趋势。首先, 不断增长、多样化的网络资源为记者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资源, 记者可以通过微博、热搜榜等寻找热点和线索。在加拿大, 博客世界显得越来越重要:“加拿大记者信赖的很多博客就像是一个记者内部的通讯社”。

另外, 手机普及的最重大成果是“用户生成内容” (User-generated content, UGC) 的出现。用户生成内容指网站或其他开放性媒介的内容由其用户贡献生成。在某些情况下, UGC提供了不同于“官方视角”的观点, 这些观点被精心制作好提供给媒体, 这实际上反转了传统的新闻流, 并强迫新闻机构把素材分发给其他的新闻媒体。

1.3 注重与用户的互动和信息再生产

基于手机新闻客户端互动性的要求, 采编人员在编辑新闻和对新闻进行二次加工时, 会更注重用户反馈和信息的整合、再利用。“无跟帖, 不新闻”是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口号, 一方面, 网易根据各种跟帖, 打造了“跟贴封神榜”、“轻松一刻”等几大招牌栏目;另一方面, 为营造更好的跟帖氛围, 编辑们会参考网友意见, 在新闻内容的选择、加工、整理方面做适当的调整。

1.4 新闻采写和发送分离

由于受限于媒介体制和报业操作理念, 国内手机新闻客户端均未拥有独立新闻采编权, 其在内容采编和制作中受制于传统媒体, 因而各家客户端的内容继续着“高大全”的综合报模式, 读者定位和内容构成较缺乏针对性。

目前, 我国手机报的运行通常采用合作的方式获得合法的新闻资讯。新闻内容的提供和向手机终端发送这两大部分很大程度上是脱离的。例如, 2012年11月, 网易宣布与东方网等地方媒体合作组建移动媒体联盟, 与网易签约的媒体, 将会成为所在地手机客户端中本地新闻的唯一提供者, 而网易则扮演着提供整合、传播平台的角色。

2 促进社会平等提升民众参与

在《做新闻》一书中, 盖伊.塔奇曼说到:“新闻是人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因为新媒体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 “打开大门”可以让更多非记者的公民的声音更加频繁的出现和突出。新媒体在增加了“抱怨的声音和准确性”的同时, 也提高了公众问责。

2.1 公民的个人影响力提高

手机新媒体的出现, 使公民个人更有能力和资源去参与公民生活。首先, 公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大为拓宽。研究表明, 使用新媒体对公共事务进行监督在公民社会起到了一个积极的作用, 因为它提供了能让个体思考公民和政治问题的信息。

其次, 相较于传统一维的、独角戏的新闻, 现在的新闻是公民权利的巨大资源, 并能通过新技术和人们互动, 带来多种声音和观点。对芬兰的研究表明, 一些年轻的芬兰人使用交互式客户端的动机恰恰在于, 新媒体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产生影响。这表明, 新媒体在提高公众讨论和市民参与方面的潜能已经成为现实。

2.2促进社会平等, 缩小“知识沟”

关于新媒体是否促进了社会平等, 基本的观点是如果新的通信技术增强了公民的意愿和参与能力, 那么精英和民众之间的距离应越来越短。目前, 中国手机用户总数在2013年首次超过10亿, 普及率已经很高, 所以笔者认为, 新媒体在当下的中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缩短了贫富之间的“知识沟”。

2.3媒体责任提高

西方研究者通过对加拿大、英国的八个主要新闻机构的新闻编辑室的观察, 及对其40个记者的访谈, 发现在新媒体时代, 媒体的责任加强了。高层的监管和公众监督, 以及对手的竞争, 都使新闻机构更加意识到自己对于受众的责任, 至少更加愿意通过公共论坛比如“采编部博客”来解决潜在有问题的内容。

尽管有这些变化, 但新闻机构内在仍保持着坚固的传统权力结构, 所有权控制和精英政治权力限制了容许争论的问题的界限, 并维护狭窄的新闻议程。

3结论

总的来说, 移动新闻并没有构建社会现实, 而是根据读者的娱乐性和消遣的需求, 利用传统媒体提供的新闻内容, 及网络上易得的视频、博客等多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加工, 构建出一个以娱乐类软性新闻为主导、浅阅读的信息快餐超市。

另外, 在今天中国政治环境和媒体管制之下, 即使是国有的媒介集团的手机报也没有采编权, 更何况是商业网站下属的新闻客户端。受制于此, 其移动新闻只能在用户体验、后期编辑、新闻再生产上下功夫吸引用户, 但是在内容上却缺乏独特的核心内容和独家新闻。因而, 我们应对此进行反思, 以为用户提供内容更客观、更能全面理解这个世界的新闻。

参考文献

[1]张永芹, 王诗根.新媒体新闻客户端特点比较研究——以新华社新闻栏目&lt;中国网事&gt;与网易新闻移动客户端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 2012.

[2]王永欣.手机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09.

上一篇:cage下一篇:员工工作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