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时代的变革思考

2024-11-16

3G时代的变革思考(精选8篇)

3G时代的变革思考 篇1

一直以来, 作为最新研究成果和知识信息主要载体的学术期刊, 由于存在范围局限、时效性不强、出版周期长和竞争性差等问题, 使得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传播、经营管理等一系列运作受到巨大冲击, 迫使其进行变革和创新, 寻求顺应网络时代需要的发展道路。

1. 全面认识网络时代对于学术期刊的新特点

网络时代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和方式, 学术期刊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1.1 多样性

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期刊载体形式的多样性, 二是期刊信息形式的多样性。近年来, 以数字光盘为信息媒介的、利用互联网资源的网络型等多种电子型期刊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 期刊的资源组成结构, 已经由过去的单一纸质期刊结构转变为纸质、数据碟片和网络型的多元组成结构;期刊的馆藏结构也由单一的实体馆藏形式向实体馆藏加虚拟馆藏转变, 可以预计, 随着网络型期刊已成为期刊发展趋势, 虚拟馆藏文献的比例会不断提高。

1.2 快速的传播和检索

高速互联网络技术支持数字信息远距离实时传送且不受数据量限制, 使人们可以快速获取任何地方的信息, 同时信息检索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无需亲自筛查海量纸质文献即可获取想要的信息, 而且包括期刊名称、要甚至全文任意词等在内的极为丰富的检索途径, 使读者即使只掌握部分资料, 也能逐步查全查准所需信息。发挥互联网和检索技术的优势, 大幅缩短编辑、出版、发行的时间周期, 便于读者阅读和获取有用信息, 是网络时代对于学术期刊的又一特点。

1.3 可共享

高速的互联网络为共建与共享包括学术期刊在内的各种期刊资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共享的效益大大提高了。以电子信息等形式保存的期刊可以依托网络的服务器存放, 读者即使不到现场也可阅读, 既可有效缓解保存场地紧张的问题, 也可解决阅览空间不足的问题, 大大降低了管理工作量, 节约了管理成本。

1.4 可交互

传统的纸质期刊, 作者、编辑、读者等需要借助邮政等物流系统才能实现交流, 而依托高速互联网, 在期刊编辑、论文作者和读者三者之间, 可以在线方式, 利用各种聊天工具、音频和视频软件, 实现便捷的多方实时交流, 使编辑的意见反馈、作者的文章修改、期刊的排版审校等, 都能非常方便地实现即时更新, 这种依托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技术优势, 是传统出版技术无法做到的。

2. 网络时代学术期刊变革与创新的思考

虽然高速互联网络时代下, 学术期刊从编辑、出版到发行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但必须指出的是, 学术期刊是学术生产成果的发布环节, 对于学术研究具有评价作用、引导功能, 对于端正学术风气, 促进成果发布质量的提高, 促进研究水平提高, 学术期刊的作用都不可缺, 所以科学、严谨、创新、质量等学术期刊的办刊宗旨不能改变。只有在不断提高办刊人员的学术背景与专业眼光才能提升刊物的学术水平;只有不断提高办刊人员的职业道德、渊博知识, 才能保证刊物的质量不断提高;只有不断提高办刊人员的个性特征才能使刊物办出特色;只有不断用先进的技术改造办刊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条件, 充分发挥网络时代的各种技术优势, 跟上时代潮流, 才能更快地熟悉、掌握和了解期刊所在的专业领域内的新信息, 使作者乐于在本期刊发表学术成果, 吸引更多的读者和作者的关注。

2.1 用现代网络技术改造传统期刊出版流程

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改造组稿、编辑、出版发行、日常管理、营销等项工作, 实现各项工作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 实现稿件在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 跨越相关各方的空间距离, 将作者、编辑与审稿人沟通时间缩至最短, 大大方便作者、编者和审稿专家的交流, 提高期刊编辑出版的总体效率。

2.2 提高期刊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升期刊工作的整体水平

网络时代, 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必须不断树立和更新理念, 时刻跟随IT技术的发展脚步, 通过培养和引进满足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等新型出版需求的, 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管理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不断调整优化人才结构, 尽快适应网络时代的竞争环境。[1]加强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的培训工作, 为编辑提供更多的业务学习和计算机技术普及的机会, 使他们熟悉编辑基本业务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 熟悉编辑业务流程的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和操作使用基本技能, 实现编辑技术的现代化。[2]

2.3 依托网络平台, 占领学术期刊细分市场

在网络上, 一篇文章就是一个独立的单位, 而不再是以一期杂志作为一个阅读单位, 作为信息传播工具, 这种形式是任何其他形式无可比拟的。通过建立公共、开放的电子期刊网络平台, 使获取、发布信息以及多方沟通联系更加方便。[3]

3. 结语

今天, 高速互联网已走入学术期刊出版发行的各个环节, 成为学术期刊新时期发展的支持技术。在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背景下, 高速互联网为我国的学术期刊迈出国门、参与国际期刊市场的竞争, 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技术支持和途径, 势将对我国学术期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学术期刊杂志社或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高速互联网时代出版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充分利用和发挥高速互联网的优势, 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才能使传统的学术期刊焕发新的活力, 再造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李靖波.网络时代学术期刊变革与创新的思考[J].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学版) , 2008, 22 (5) :142-145.

[2]董瑾.试论网络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变革与要求[J].现代情报, 2005 (7) :135-137.

[3]李雪.浅析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协调发展[J].中国报业, 2010 (6) :11-12.

3G时代的变革思考 篇2

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进入全民化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渗透无处不在。有人说“在移动互联网冲击之下,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其实,“变”与“不变”是一组辩证对立的存在。本文将从“变”与“不变”的视角,分别探析移动互联网对于呼叫中心行业的影响,以及对呼叫中心未来展望的一些思考。

一、移动互联网对于传统产业的影响

现在普遍流行“移动互联网将颠覆传统产业”的说法,处处在谈“互联网思维”,貌似“互联网思维”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从理性角度思考,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还是要看清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及发展趋势。

在11月刚结束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提到腾讯的定位是做连接器,不仅希望把人连接起来,还要把服务和设备连接起来;马云要通过打造淘宝C2C、天猫B2C的平台模式,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刘强东豪言京东要解决的是中国社会的商业成本和效率问题。

从“变”的视角看,究其实质而言,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极大地减少人、物、信息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易成本,提高效率。由于打破信息之间不对称的格局,资源利用效率可以最大化提升,缩短了从企业到客户之间的距离(去中心化),因此,凡涉及人、物、信息相互之间沟通/交易的传统行业均正在或即将以裂变的速度接受新一轮移动互联网大浪淘沙的冲击。

二、移动互联网对于呼叫中心的影响

呼叫中心作为传统服务产业中的关键一环,同样也在面临来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新技术新渠道的冲击。有一种观点认为,呼叫中心热线人工座席甚至会逐渐消亡,主要基于几个依据判断:一是语音识别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机交互沟通奠定良好基础;二是沟通渠道日趋多元化,类似微信、APP等轻渠道都可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智能型知识库以及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将大大降低操作门槛,满足客户自助办理的期望„„

回归到第一点,移动互联网对于呼叫中心行业的影响本质也是一样的,越发成熟的新技术新渠道可以极大地降低沟通交易的成本,最终热线人工座席就像其他中介那样被“去中心化”,客户可以通过“客户端”对“服务端”直线沟通。这就是移动互联网对于呼叫中心可能带来的“变”。

三、辩证看待互联网带来的变与不变

著名媒体人梁冬先生,之前曾担任全球最大中文搜索百度公司副总裁,辞职后又创办太美科技公司与正安中医,可以说一方面关注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前沿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却在从事着最传统的行业。这一点也在启发我们,移动互联网的确是在改变着传统产业,但回归到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中最本质的需求,传统文化所沉淀下来的东西往往是稳定甚至不变的。科技变革即使日新月异,人始终离不开吃穿住行,产业生存的根本依旧是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对于呼叫中心而言,其生产运营的核心也是万变不离其宗,“不变”的是对于客户需求的把握以及对于服务质量的永恒追求。

四、呼叫中心未来的展望与思考

基于移动互联网对行业以及呼叫中心“变”的影响,可以预见未来的呼叫中心智能化技术日趋成熟,电子服务渠道更加多元,这些也将带来人工服务职能定位的改变。而从“不变”的视角来看,为了最大适应和满足客户的沟通需求,对于人工服务仍需加强精细化运营以持续提升服务质量,由此也引申出对于呼叫中心未来关于全渠道协同体验、热线人工定位的一些思考。

(一)全渠道客户体验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和社交媒体参与度的大大提高,客户与企业之间的“触点”也日益丰富,多元化的全渠道客户体验正铺天盖地袭来。这对于呼叫中心而言,意味着过去客户主要通过电话进来接入语音或者热线人工服务逐渐演变成为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微信、APP客户端、ASR智能语音等进行自助服务,而且在客户整个服务交互过程中,可能多种渠道都会不同程度地参与进来。

前面提到互联网对于传统产业的“变”在于极大地降低沟通交易的成本,而“不变”的始终是客户对于服务体验的要求。如何以“不变”应“万变”的生存法则在于能否给客户打造全渠道优质服务体验,影响这种体验的两大问题点在于:一是全渠道一致性,二是全渠道互联性。客户可能接触的是热线、IVR、网站、APP、微信等任一渠道,在不同渠道触点如果获知的信息不一致或者不同步,将导致客户感知明显下降和对企业品牌的不信任。而更大的考验在于跨渠道的互联性,客户可能会经历网站浏览-终端下单-热线咨询-微信查询进度等不同的交互环节,如果不同渠道之间信息是割裂的,全渠道之间不能做到无缝转移的话,将会增加客户使用的费力度,使客户体验大打折扣。风云变幻的互联网江湖,跨界竞争越演越烈,未来的呼叫中心要逆流生存,必然要求强化渠道之间的互联性,为客户创造全渠道无缝衔接的服务体验。

(二)高价值人工服务

如今,德国人又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其核心就是人、设备与产品之间高度智能的相互识别和有效交流。从1.0的机械化-2.0电气化-3.0的自动化一直演变至今,可以预见未来的产品设备将越来越智能化,呼叫中心的语音识别、人机交互和自助服务也日趋成熟,因此有人预言未来的呼叫中心热线座席将逐渐消亡,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变”的大势所趋之下,并非要摧毁原有的一切,而是带来服务的转型和升级,毕竟客户对于服务体验的本质需求还是“不变”的。

那么,未来呼叫中心的人工座席将何去何从?不管是逆流而上还是顺势而行,总的方向应该趋向于人工规模减少(因为大量简单执行的工作将由机器取代),但是人工不会消亡,而是转向于从事更高价值的服务,成为全渠道界面的统领。

高价值服务,主要包括为VIP等高端客户提供专享服务、开展中高端客户关怀维系,或者专门处理疑难投诉案例。根据消费者行为研究得知,越是VIP客户,往往依赖人工的黏性更高,而人工服务更能彰显尊贵的服务体验。至于疑难投诉案例因为复杂程度高、个性化要求更多,机器设备的智能程度在短期内仍很难达到人工服务的灵活。

另一方面是,人工将作为全渠道的统领。客户在各个渠道之间的穿越就像一次与企业亲密接触的旅程,而人工服务将成为这趟旅程的完美向导。目前,运营商的呼叫中心也在逐步弱化客户品牌的区隔,要求人工加载全技能,掌握全面的业务知识。而不久的将来,人工客服的全技能有可能是覆盖全渠道,即人工需要掌握包括热线、网站、微信等跨渠道的业务知识,在系统实现支撑的情况下同步看管全渠道界面,实时掌握客户在不同渠道的接触轨迹,真正有能力提供一站式、最优化的解决方案。

3G时代的变革思考 篇3

金融危机中会计责任主要源于会计准则的缺陷及监管的缺位弱化,采用适当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制度,有助于降低交易风险。笔者认为金融危机至少对会计治理提供了以下参考:

(一)完善会计准则,保持会计与金融创新协同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中会计之所以饱受指责,是由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非有序市场之中运用失灵这一缺陷。完善规范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制度是会计的基础性要求,也是会计界履行与免除责任的保证。保持会计与金融创新协同发展与研究,完善会计准则,并保障其实施是会计治理的第一步。

(二)改进财务报告的披露方式,实施在线披露。

传统会计信息定期披露方式的滞后效应,使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大大降低,尤其是对市场波动非常敏感的衍生工具而言。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披露环境已大为改观,实施实时财务报告披露模式可大大缩短会计信息披露的间隔,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如针对上市公司目前的季度报告披露模式,可以把披露周期缩短到月度、半月、旬甚至更短。金融危机中,若金融机构的信息能以实时方式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情况,则无论是监管者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将会有不同的作为,金融风险也将会在相当时间内得以分散,而不是集中爆发导致全球危机。

(三)重视会计信息披露治理制度的建设,避免被管理层操纵。

管理层作为财务报告的生产者与供应者,由于利益关系的矛盾及信息的不对称,需要对其实施严格的审核监控,而且审核监控的授权必须置于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一般应为股东大会或股东会。即会计信息的生产、审核监督、签证披露必须有一套严格的程序,避免受管理层的人为操纵。尤其金融创新的衍生品交易往往隐蔽性较大,应从公司内部强化对会计报表的审核控制制度,并将这一制度置于最高管理层的控制之下。

(四)丰富和增加表外信息的披露应成为一种强制性的规定。

表内信息往往具有局限性,而表外信息能增加披露经营管理层对价格的走向判断及依据信息,使企业利益关系人充分了解交易背景及隐含的风险。信息披露的不充分致使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监督职能降低,丰富表外信息的披露应成为一种强制性的规定,这是在复杂的会计业务环境里为更好地履行会计责任的一种重要补充。这一点已为FASB、IASB及欧盟等所认识,并采取了措施强化表外信息披露的要求。表内反映与表外信息披露相结合应是未来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方向与要求。

二、会计职业教育的适应与思考

金融创新使会计环境日益复杂,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会计的信息化则是另一大对会计职业造成重大冲击的因素。会计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能适应未来职业生涯的需要,并且根据需要来设计教学方法和安排教学内容,这在西方会计教育界已达成共识。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普遍缺乏具体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滞后,面临着变革的压力。

(一)明确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转变教学理念。

目标是会计人才培养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然这一目标表述笼统,没有对会计人才素质的培养做出具体要求,正因为如此,高校目前普遍缺乏一个科学明确的培养目标。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关于会计教育目标的论述:“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美国会计教育目标在表述上着眼未来,强调培养学生的素质以便能够适应未来环境的要求,包括学习能力、思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及掌握相关职业的专业知识体系。因此,会计教育赋予学生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思辩、创新等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其在面临业务环境变化时能作出恰当的决策,并且帮助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继续提高专业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在传授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过程中,要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既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求知其所以然。教师要有目的地训练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包括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概括和总结能力、学习能力、灵活地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等,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则将影响其后续教育、甚至终身教育。

(二)课程体系的调整与再设置。

金融创新使会计环境更加复杂,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会计信息化使财会人员的职能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大量会计岗位的消失要求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必须调整,适应基于信息化环境的财会职业工作,除了掌握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与应用会计准则及基本信息应用技术外,更要重视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如能编制财务预算,能对信息系统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能设计管理决策所用的各种内部报表,审查管理方案,能构建财务模型进行预测、决策和分析以解决程序、流程化处理以外的问题,能提供内外部用户所需的各种信息报告及解析和挖掘系统输出的信息,为企业各级尤其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各种信息咨询与决策支持等。为此,高校财会专业的教学课程与内容应进行调整,如要增加或强调管理学、管理理论与方法、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高级财务管理与高级会计学等课程的设置与学习,加强学生管理角色与成分的塑造,对于高校因为教学课时的限制,可通过设置选修课,由教师引导学生选修的方法加以解决,使财会人员真正实现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三)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

金融创新与信息化使会计、财务及管理理论方法持续地变革与发展,相关准则及知识量越来越大,课堂教学承载着巨大的压力。教师角色应该适应环境的变化,由传统的“教”变为“导”。因为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量与信息量,学习者往往不知怎样筛选阅读对象、正确分辨哪些是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筛选阅读对象、如何寻找信息、处理信息、理解信息、利用信息,并转化为自己所需的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去创造和引导学生课外有针对性地学习无疑是明智的、有益的。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除了指导、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外,还要重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体现在教学互动上,有代表性互动类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讨论式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基础之上,将会计案例引用到会计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分析、讨论对案例中的会计问题或困惑找出解决方案并要求形成书面报告,最后由教师进行评述和归纳总结。而讨论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设置若干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借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并促进教学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概念、理论问题的理解,增强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其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完善教学条件,拓宽学习渠道。

要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校实施的“读、写、议”教学模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1“读”是基础,读的内容由主讲教师推荐和指定,一般包括学科前沿动态、本课程的热点与难点的扩充性资料及其他一些相关知识。为顺利实现读这一环节,学校相应予以大力支持与配合,如图书馆提供大量资源,包括书、期刊及电子信息资源库等。2“写”,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深度并形成一定的研究创新能力,这其中离不开“写”这一关键环节。“写”包括两部分:一是做读书笔记,二是写论文。教师对完成的论文要认真评阅,并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予以支持。3.“议”是读后的必然结果,读而后思,“思”需要表达和交流。表达和交流可以使师生相互启发,学生间相互启发。“议”是无界的,但教师与学校仍然要重视创造良好的“议”环境,如由教师组织进行课堂上议;结合校园网建设,开通学生网上学术交流的新渠道等。

3G时代的变革思考 篇4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接受一次思想与技术上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调动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创造力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企业相关人员应该审时度势,基于大数据环境,采取措施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变革,促进工作效果的不断提升。

一、大数据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影响

当今时代是经济时代,是知识时代,也是信息化的时代。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企业不得不将企业生产运营的各类数据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信息技术,将企业内部的各类数据转变成为可以应用的数据知识,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优化。

大数据时代,给企业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给予企业管理工作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大数据具有较大的技术价值,不仅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创新变革,还会对企业管理模式的更新、企业发展战略决策的制定产生一定影响。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应用大数据去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数据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导,有利于企业生产与人力资源信息的数据化管理。但与此同时,企业与职工的信息面临着被泄密的风险。

大数据具有流动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会因为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产生变化。在大数据背景下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企业内部明确数据管理的责任,重视数据的过滤与选择,寻找最有效的管理策略。

二、大数据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足

(一)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影响较大。

在许多企业中,企业领导者过于相信传统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大数据时代的新特点很难与企业当下的管理工作整合在一起。管理人员固守传统的管理理念,建立了十分严格的员工管理机制。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中,职工就是生产设备与机械的操作者,换言之,职工就是设备与机械的辅助者。传统企业管理理念影响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少人性化特点,无法做到以人为本,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理念时代性不强。

大数据时代,改变了企业的发展环境与条件,更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要更新人力资源管理形式,就要在管理工作上加以创新。在一个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与形式受到管理者企业管理理念的影响,只有转变管理者的理念,才有希望转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目前来看,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没有接受时代性的管理理念,对大数据时代缺少必要的认知。这些管理者往往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职工管理,就是企业内部的一项常规管理工作,没有创新的必要。

(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更新难度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革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得到了较为丰富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挑战。培养人才,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应当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各行各业的竞争力度加大,人才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对于当代企业来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更新,势必要建立强大的人才队伍,这就使得短时间内完成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更新目标的难度大大提高。

三、大数据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优化的方法

(一)积极更新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要让企业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企业管理者要主动去审视当前的企业发展新环境,从正反两个角度去分析大数据时代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一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应当跟上大数据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改变企业管理的思维,用全新的思维去思考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从全局角度去配置企业人力资源,了解人才市场的具体情况,分析行业内的人才需求变化。二是企业的管理者与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从传统的管理思想中走出来。管理者应当提高个人的管理工作敏感性,用更加开放的心态去落实管理工作。在自己全面认知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之后,应将大数据的相关理念传递给员工。三是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细化的重要性。要利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去推进企业的发展,应当将人力资源信息采集、整合与分析作为了解职工信息的重要方法,统计职工的工作绩效,运用大数据理念去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建立大数据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让新的业态快速产生。做好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互动,是给企业发展提供动力的重要手段,而此项互动工作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去完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利用全新的思维去发挥部门管理工作的功能,结合自身特点去构建个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一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重视职工的聘请与培训。在管理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者要积极去观察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状态与实际质量,了解职工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表扬和有针对性地培训,能够让员工认识到自己在企业发展中的个人价值,有利于职工将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结合在一起。二是人力资源管理者要重视员工信息的搜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不仅为企业服务,更要为员工本身服务。通过收集员工的个人信息,了解员工的生活,与员工进行真实性强的沟通,能够提高人力资源工作的人性化水平。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员工信息进行分类,评测员工,厘清人力资源管理思路。三是重视新职位的开发。大数据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全新的职位与专业的工作者。

(三)主动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静态信息管理,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无法对职工的信息碎片进行收集,也不能整合单线信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要革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一是对人力信息数据管理流程进行优化。能力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人力资源管理者要衡量每一位职工能力与其岗位需求之间的关系,将岗位与能力需求结合在一起,培养与开发企业需要的人才。二是明确人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企业的发展需要知识与技术的支持,企业要想实现顺利发展的目标,就需要培养出色专业的员工。重视人才的地位,考虑到企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为人才发挥个人能力创造必要的环境与条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之处。通过满足企业人才的合理需求提高其工作热情,能够促进企业职工整体专业素养与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让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企业的战略决策制定与实施要重新进行统筹。认可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积极去革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让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才能让企业成为现代化与时代性企业。跟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步伐,接受全新的挑战,是企业发展的必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姗姗.大数据时代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4

[2]张小鑫,李雷.大数据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2

[3]李越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于大数据的“挖掘”[J].人力资源管理,2015,2

3G时代的变革思考 篇5

一、新媒体时代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变革带来的机遇

(一) 丰富了电视民生新闻的信息来源

现阶段,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 让越来越多的受众成为了新闻信息的发现者与传播者。广大受众通过手机拍摄或录像等方式将身边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新闻记录下来, 并利用网络技术上传到互联网。这不仅能为新闻记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来源, 让新闻记者可以从网络上选取真实准确的新闻内容进行报道, 还能有效地节约新闻记者寻找新闻信息的时间, 从而降低新闻记者工作的难度。如今, 一些突发性、重大的民生新闻, 往往是处在第一现场, 作为自媒体的网友首先发布在网络上的。民生新闻记者可以通过网络, 获取第一手信息, 再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查、鉴别, 继而进行专业化的报道。

(二) 丰富了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渠道

为了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各大电视台甚至电视栏目都纷纷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网友交流信息平台。网友通过这些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新闻信息, 并且在查询观看后, 能及时在交流平台上互动, 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能有效地避免受众因为特殊原因而错过观看某些时段重要新闻情况的出现, 极大地方便了受众对电视民生新闻的长期关注, 同时锁住了这部分从传统电视流失到新媒体的观众群体。

(三) 有效提高了电视民生新闻的收视率

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 一方面能够促使着民生新闻信息可以结合网络媒体技术, 从而获得及时有效传播;另一方面对促进民生新闻观看受众的增加以及提高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收视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 当一条重要信息被网友普遍关注并上传至网上, 且受到不同地域的诸多网友持续转载, 这就会让更多的人更快地知道该新闻的相关内容, 并促使新闻工作者对该新闻进行深入挖掘报道, 从而引起更多受众的关注,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视民生新闻收视率的提高。

二、新媒体时代促进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策略

(一) 电视民生新闻要突出新媒体的特点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经过多年的发展, 栏目长期使用千篇一律的报道形式, 极大程度上会给观众造成审美疲劳, 并使得民生新闻的受欢迎程度以及社会影响度会随着观众的减少、流失而降低, 从而不利于新闻在群众之间的传播。新媒体传播速度快、新闻覆盖面广以及与受众的互动性强是新媒体的突出特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制作应当有效结合新媒体的特点, 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一切资源和设备, 并适当运用一些网络时代口语化、吸引人的标题或引子吸引受众, 丰富民生新闻的传播形式, 增强受众的好奇心与参与度, 给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从而获得广大群众长期的重点关注。

(二) 电视民生新闻应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度报道

在新媒体时代,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对新闻信息进行报道时, 不仅要使用广大受众易于接受的形式, 还做针对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有效做好新闻信息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的使用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 还能给观众留有自己理性思考的空间, 从而让观众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不再被周围其他人或网友片面的言语所影响, 进而有助于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形成。

(三) 电视民生新闻应促进民众的积极参与

一个好的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仅仅依靠新闻工作者的努力是完全不够的, 应在新闻工作者努力工作的同时, 加强广大观众的参与, 增强观众对新闻的认可和接受。因此, 在新媒体时代下, 新闻工作者可以利用手机短信、热线平台以及微博、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手段来搜集观众的意见和建议, 站在观众的角度了解观众对新闻的看法与期待, 让民生新闻被更多的群众所接受。另外, 群众利用新媒体积极参与到民生新闻的互动中, 不仅能够给民生新闻节目注入新鲜的血液, 还能为民生新闻节目的成功奠定牢固的基础, 让节目获得广泛的群众力量, 促进电视民生新闻的进步与发展。

(四) 电视民生新闻应做到不断创新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电视民生新闻不仅要做到传播媒介的创新, 还要做好新闻形式的创新工作。电视民生新闻的工作者要在充分了解受众对民生类新闻需求以及喜好的基础上, 结合相关的新闻信息进行大胆创新, 从而促进新闻节目形式的创新。同时,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应当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对当代热点民生问题进行报道, 以此吸引有关部门对社会问题的重视, 最终促进问题的解决, 从而有效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使节目更受到群众的支持和喜爱。

三、结束语

电视民生新闻在为广大群众传递信息、加强受众与媒体之间的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 要有效促进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 就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结合新媒体全民互动、快速、便捷等突出特点, 实现新闻传播形式的创新, 促进新闻传播速度的提高, 实现民生新闻节目的健康持续发展, 从而让电视民生新闻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摘要:随着数字媒体与移动互联网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新媒体时代应运而生。新媒体的出现, 对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同时也给电视新闻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新媒体时代, 如何对电视民生新闻进行变革与发展, 使其更能顺应当前发展形势, 是现阶段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变革所带来的机遇, 并提出了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促进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策略的思考, 以期发挥新媒体的重要优势, 促进电视民生新闻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徐娟.数字电视时代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简析[J].东南传播, 2011 (08) .

3G时代的家庭网关 篇6

家庭生活在人的一生中占据大量时间, 在现代信息社会, 高质量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丰富多彩的信息通信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用户关注的焦点已经从过去的书房应用向客厅、睡房、厨房等全屋应用扩展;应用设备从过去的PC机扩展到笔记本电脑、上网本、PDA、可视电话、智能家电等;应用范围从以知识获取为主变为以娱乐、舒适为主;用户群体从PC用户扩展到几乎每位家庭成员。那如何对如此多的终端和多种业务进行管理?

随着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 3G的实际部署也面临覆盖、容量和离网等因素的挑战。2 GHz频段的无线信号的传输损耗和空间损耗较大, 对建筑物墙体的穿透能力较弱, 室内覆盖质量往往不尽人意。而大量的高速数据与多媒体业务, 如视频电话、流媒体、游戏等一般都发生在室内环境, 这些业务都需要较大的系统容量和良好的网络质量。据日本NTT DoCoMo公司的调查发现, 3G业务的室内使用量占70%, 因此如何改进室内移动信号的质量?

用户也可能希望自己的移动设备可以在运营商提供的3G无线信号和自己家里的Wi-Fi网络之间无缝切换, 因为这样用户既可以利用高速的宽带网络使用数据业务, 又可以使用到Wi-Fi所不能提供的语音业务。这一切如何实现?

答案或许就是家庭网关, 他将是融合了宽带接入, IPTV, Wi-Fi热点, 乃至Femtocell CPE的新型家庭接入设备。

二、什么是家庭网关

简单的说, 家庭网关就是连接运营商网络和用户家庭网络的枢纽。从物理形态来将, 家庭网关下行必须提供多接口, 连接不同的业务终端。而由于运营商接入网络接口的多样化, 家庭网关需要能够支持不同的上行接口, 以跟进宽带网络的变化。另外, 家庭网关需要能支持多业务, 以及业务的并发。作为业务转发的核心, 必须保证同一时刻、同一网络内, 不同类型业务的流畅运转。不能因为家里有人看IPTV, 上网业务就受到影响。也就是对业务要有QOS保证。

从运营商的角度看, 家庭网关是接入网的向下延伸, 利用家庭网关可以加强运营商对用户业务的精细化管理, 使得运营商能够对网络资源精耕细作, 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能力。

目前, 家庭业务的发展正处于萌芽期, 尚未形成统一规范与业务模型, 运营商应该抓住机遇, 从单纯提供Internet接入向基于宽带的综合业务提供商转型, 由家庭网关、IPTV机顶盒、一体化宽带智能终端、Wi-Fi手机、可视电话等宽带网络终端设备组成家庭网络, 为用户提供合适、易用、方便、快捷的综合业务, 其中家庭网关是关键。

三、家庭网关的功能

家庭网关具有网络接入、用户接口、业务扩展等功能。它可以提供丰富的网络接口, 包括以太网、xDSL、无线局域网、WiMAX、无源光网络等;提供家庭内部网互联接口, 包括以太网、Home-PAN、无线局域网、PLC、蓝牙等;支持多种接入认证手段, 完成认证的汇聚功能, 如PPPo E、DHCP等;具有网络路由功能, 包括NAT、DHCP Proxy、QoS策略、VPN等;具有自维护功能, 如故障检测、自诊断、自动升级、性能监测、日志告警、远程维护等;具有防火墙等安全特性。一个典型的家庭网关的架构如图1所示。

一般说来, 家庭网关包括3个基本且重要的功能模块。

(1) 接入功能模块。接入网功能模块负责完成由家庭网关所提供的家庭网络 (包括有线宽带和Wi-Fi网络) 到服务供应商网络之间的连接。

(2) 核心功能模块。核心功能包括地址功能、QoS功能、安全功能、远程管理功能、本地管理功能。地址功能主要实现家庭网关自身IP地址获得以及支持家庭内部终端获得IP地址, QoS功能主要实现多业务流的分级处理及转发, 安全功能主要防止外部网络对家庭网络的非法访问以及内部网络的非法接入, 远程管理主要实现运营商对家庭网关的远程管理与控制, 本地管理主要实现家庭网关的本地登录管理与控制。

(3) 业务功能模块。业务功能模块与公共电信网络的业务实现相关, 由于业务的种类很多, 所以具备业务功能的家庭网关有很多类型, 其具备的功能也与特定的业务相关。

由上可以看出, 现阶段的家庭网关还不具备为用户提供2G或3G手机信号的功能。

四、Femtocell与家庭网关

Femtocell是近年来根据3G发展和移动宽带化趋势推出的超小型化移动基站, 主要用来解决3G网络在家庭室内覆盖的问题。随着3G浪潮风靡全球, Femtocell的出现也引起了电信运营商的青睐, 它将成为电信运营商在3G及网络融合驱使下战略部署重点。

Femtocell又称家庭基站, 是放置在家庭 (或SOHO) 环境中的无线接入设备, 工作于授权频段。其发射功率较小, 一般为毫瓦级, 因此覆盖半径也较小, 一般为20-50米。一个Femtocell的接人设备一般最多支持4-6个移动用户, 其空中接口符合3GPP 2标准, 因此适用于任何现有的移动终端。Femtocell借助于固定宽带接入作为其回程网络, 由网络侧的Femtocell网关汇聚并提供标准的面向移动核心网的接口。图2为WCDMA Femtocell的网络架构。

设备制造商推出Femtocell解决方案是家庭网关在2G移动通信中应用实践的典型代表解决方案。通过这一解决方案, GSM和WCDMA用户将可以在家中以固定线路和互联网电话的价格优势使用他们的移动电话。Femtocell解决方案包括一个家庭接入点, 这是全球最小的GSM无线基站, 可以与GSM及WCDMA电话兼容, 同时还支持Wi-Fi和ADSL。Femtocell解决方案使运营商可以向家庭中的所有成员提供“家庭域”资费标准。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技术突破。

Femtocell解决方案使移动运营商可以为客户提供极具竞争力的价格, 和创新、安全的业务。Femtocell解决方案可以帮助运营商加强与用户的关系, 激励家中的所有用户都选择同一家移动运营商, 以享受到家庭域资费标准和专项服务。Femtocell的家庭接入点即插即用, 可连接到任何现有的基于IP的传送网络 (IP-based networks) 。当用户走进家门时, 他们的移动电话会自动切换到室内无线基站。

几家欧洲移动运营商正在调查将UMTS基站组件整合进通过ADSL连接的家庭网关的可能性。这个想法, 通过将家庭网关转型为简化了的3G微微基站, 扩大了3G网络, 并且为DSL接入在家庭及运营商的核心网络之间提供了空载传输。这个网络的扩大将为任何类型的蜂窝业务, 如语音、互联网浏览、内容下载以及电视视频等, 通过WCDMA或HSDPA提供专门的3G接入。

这一业务能够在家庭中以固定的速率为任何3G设备提供专门的连接, 这将使得使用3G业务的用户能在家里享受高质量的服务——没有网络拥堵, 没有来自其他用户的干扰, 也没有来自其他无线电技术的干扰。

五、3G时代的家庭网关

将上文提到的Femtocell整合到现有的家庭网关中, 我们提出了3G时代的新型家庭网关的概念。其网络架构如图3所示。

在3G通信网络中, 基于家庭网关的各种业务必须是可运营, 可管理的, 因此对于可运营可管理的家庭网关与家庭网络需要具有多方面的能力, 以便支持各种电信级业务, 将应用延伸到家庭。为满足这种要求, 家庭网关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 与电信业务网络的连接能力

家庭网络可以采用各种接入方式与电信业务网络连接。

(2) 家庭内部设备之间的联网能力

家庭内部设备之间的联网技术应适应业务的发展, 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家庭内部设备之间的联网技术的选择要考虑业务对带宽、QoS以及传输距离的需求。

(3) 设备管理能力

家庭网络设备的管理包括本地管理和远程管理。家庭网络设备应具有本地管理界面以支持本地登录以及管理与控制, 该管理界面应仅限于本地使用, 不能从家庭外部访问该界面。家庭网络相关设备 (例如家庭网关、机顶盒等) 应支持运营商对其远程管理, 管理方式可以是运营商对设备的直接管理或通过家庭网关代理进行管理。家庭网络设备支持远程管理, 应具有安全机制以避免非法的远程管理。远程管理的协议应该采用TR069系列协议。

(4) QoS能力

家庭网络中使用的QoS保证技术应可以对家庭网络中的业务和应用划分不同的优先级, 应能根据业务需求提供满足业务网络要求的端到端传输能力, 业务和应用的带宽和优先级可以根据用户或管理系统的要求进行调整;应能够与电信网络中使用的QoS保证技术互联, 协调工作;应能兼容不同的家庭接入技术和家庭内部联网技术;应具有QoS监测和统计能力。

(5) 安全能力

家庭网关应能保证家庭网络中的设备安全、信息传送安全。

(6) 设备自动发现能力

家庭网络内部的设备之间应当采用规范化的方式, 完成设备之间的自动发现和自动配置。

(7) 业务处理能力

家庭网络不仅仅是业务的承载网络, 同时还要具有业务处理能力。例如IP语音 (VoIP) 的业务处理能力、IPTV的业务处理能力等。

(8) 业务提供能力

家庭网关应提供远程用户的外部访问, 并提供如视频监控、信息家电远程控制、家庭网站等业务能力。

(9) 扩展能力

家庭网关将不断地引入新业务, 必须具有可扩展能力以支持新的业务。业务扩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网关的硬件必须支持扩展, 软件必须具有业务加载能力, 以及相关的业务平台必须具备业务扩展能力。

家庭网关与家庭网络将会是3G运营商开拓宽带业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家庭业务将成为运营商的下一个重要业务增长点, 依托家庭网关拓展家庭业务对于固网运营来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G时代无法忽视的手机媒体 篇7

回忆媒体贫乏时代的苦与乐

1983年深秋时节,笔者随着新华社黑龙江分社社长李惠民、老记者王来喜深入北大荒腹地采访已经一个多月,辗转来到东北最东端的边境小城抚远。那时东北农村刚实行“大包干”,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我写了一篇反映种粮大户的人物通讯,老李作了一些修改就算定稿。

可是,身在祖国东北边境,这篇通讯怎样才能发到分社所在地哈尔滨,再传到北京总社播发呢?一路上老李带着我们写了几篇报道,时效都不算太强,就送到邮局邮寄到分社,再由秘书录入传真到北京。这篇人物则不同,正是秋收时节,如果邮寄要好几天才能送达,再到编辑手中发出来就太迟了。老李果断决定:拍发电报。

王来喜带着我在仅有的一条街上找到了县邮局,我们把稿子一个字一个字抄到电文纸上,记得每个字大约5分钱,看到邮局的工作人员把我们的电报稿收好,我们才高高兴兴放心地离去……

在那个通讯极不发达的时代,这篇稿件的“旅行”才刚刚开始,电报发到哈尔滨,分社录入抄写后再用一种速度极慢的传真机一行一行地向总社扫描传真发送,稿子传到总社还要由秘书分选给有关编辑室,再由编辑处理。

稿子发走了,我每天早晨都守在收音机前听广播,等待稿件被媒体采用。那个年代,电视还是奢侈品,广播是唯一即时的媒体,报纸要好几天才能送到边陲小县,尽管日报变成周报,我仍然如饥似渴地阅读每一篇文章。在今天一些年轻人看来,那个年代的故事如同天方夜谭,但那时为了等到一份报纸,我们常常望眼欲穿,每天都盼着邮递员送报。

30多年前的广播、报纸是中国舆论的主宰,四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还记得“两报一刊”社论的巨大威力,只有经历了那个时代,才能感受到新媒体的可爱。如今新媒体成为时代的骄子,在高新技术的催生下,新兴媒体正以耀眼的光辉照亮着这个世界。

手机媒体的新突破

从形态上看,目前的媒体形式主要有四种类型:纸媒,其中包括报纸、杂志等,其传播方式是在纸上传播文字和图片;广播,它是用电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电视,可以传播图、文、声音和影像,不过由于它画面移动的特点,用电视传播图和文的效果并不好,传播声音和影像的效果却非常好;互联网,它是个综合性的多媒体平台,用它来传播文、图、声音和影像效果都不错。

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与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手机的出现为媒体家族增添了新成员,人们都还记得手机刚刚进入生活之中的情景,但只几年的工夫,人们就开始嘲笑拿着砖头手机的“土老冒”。现在的手机不仅精致小巧且无所不能。有人预言,第五媒体即是手机。对此《通信世界》社长项立刚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他认为,作为一个新的媒体形式,手机与其他媒体相比已经有了很多根本性、革命性的改变:手机发展的历史只有十几年,但中国手机用户已经突破6亿,不仅传播成本低廉,还可以最方便地把人们的零碎时间利用起来,并且能够极为快捷地传播信息。同时,手机媒体传播信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其他媒体本身不具有强制性,都需要读者主动去获得信息,而一个拥有手机的人不可能总不开手机或者总不随身携带,因此手机可以通过短信息等形式将信息强制性地传播给受众。

项立刚举了个例子。

某人定制了重大国际新闻内容,每天的重大国际新闻先是以一句话新闻的形式,以短信提醒的方式强制性地发送到此人的手机上。当他接收到这条短信并查看之后,他可以不再进一步了解详情,也可以选择点开短信后由所附的相关链接转至WAP网,了解更详细的信息。进入相关网页,他首先会看到有一段很精确、很简练的文字,将这一事件的主要内容完整地表达出来,其所包含的信息远比一句话新闻丰富得多。

在看完这段文字之后,在屏幕下方将出现两个小图标,分别代表图片和影像。如果对这件事情感兴趣,希望看到图片,就点开其中的图片图标,很快就能看到相关新闻图片的缩略图,这些图片记载了事件发生的完整过程,如果需要,可以将图片点开放大,受众能够清晰地看到图片的内容。如果对这个事件的影像资料非常感兴趣,还可以点开代表影像资料的另一个图标,就能够欣赏到记录这一事件完整过程的一段影像资料了,多媒体的影像能够把简捷的信息转化为更为生动、更有影响力的内容传达给受众。

受众可以选择不看文字、图片或者影像,或者只选择看其中的一部分。而在受众看完这条新闻之后,还可以发表评论或者参与调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可以参加抽奖等互动活动。

在融合中发展的手机媒体

当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当网络在传媒中显示出无比强大的魔力,许多报纸经营者悲观地认为报纸已经走到了没落的边缘。但也有人持不同观点,他们举例说,广播激活了唱片业,电视推动了电影业,手机媒体的出现也有可能会带来一场报业的复兴。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了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同年12月,重庆各大报纸联手推出《重庆晨报》《重庆晚报》和《热报》WAP手机上网版,跃跃欲试者摩拳擦掌;2005年5月,浙江手机报正式开通,引发杭城报业上网热……手机报热潮迅速席卷全国,被许多人视为报纸复兴的希望。

手机报对读者而言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定制服务。传统的报纸是读者被动接受信息,而手机报可以由读者根据喜好定制内容,甚至可以定制阅读的时间和形式。对报纸而言,这是手机媒体带来的一场革命,也是报纸发展的新机遇。

电视媒体也不甘落后,也将手机用作增强互动性的手段。2002年短信初上春晚,此后短信成了春晚与全国观众互动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

地方各个电视台也都看准了手机媒体的巨大发展空间。2004年夏天,《超级女声》横空出世。超女高明之处在于抬升了观众短信投票在比赛中的地位,观众从来没有这么自主,这么受到重视。几十场决选下来,光短信收益这块就让湖南卫视赚得盆满钵满。在形成2005年风靡中国的“超女现象”的过程中,手机短信的功劳可谓是“大大的”。

新兴媒体的介入为老百姓提供了一个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平台。两会期间,各大网站、论坛网民参与十分踊跃,有的开设“我有问题问总理”,有的代表委员直接开博与网民沟通,网民们对代表委员的博文在第一时间跟帖,许多网民通过网络新兴媒体为两会献计献策,对一些涉及民生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微博客的主要发展运用平台以手机用户为主,让手机媒体有了巨大的应用空间。

微博客之所以要限定140个字,就是源于从手机发短信最多的字符是140个。可见微博客从诞生之初就同手机应用密不可分,更是其在互联网形态中最大的亮点。微博客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建立手机和互联网应用的无缝,培养手机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习惯,增强手机端同互联网端的互动,从而使手机用户顺利过渡到无线互联网用户。

随着手机名声远扬海内外,手机媒体开始不满足于沦为电视节目与观众的互动工具而自立门户。手机电视业务的出现使人们“随时随地看电视”的梦想变成现实。2005年,当时唯一拥有手机电视牌照的上海文广与中国移动合作开通手机电视“梦视界”业务,向手机用户提供下载点播和直播等形式的手机电视业务;中国联通与央视新闻频道等12个电视频道也联手推出“视讯新干线”手机视频服务。

手机媒体带给我们的惊喜与思考

有人说,缺少受众信息源与反馈通道是传统媒体的先天不足,传统媒体的政治和资本性质,也决定了很大一部分消费能力不足的弱势群体会被遗忘。手机媒体因其广泛的受众基础和其赋予的参与和反馈功能为大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媒体通道,只有当弱势群体的声音在社会中能发表出来时,媒体才不会让大多数人“失语”,中国的民主进程才会更进一步。从这个层面上说手机媒体的发展和壮大,将带来弱势群体话语权的嬗变,对我们的社会进程和民主建设都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同时要看到,手机媒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使舆论实时交锋主战场被放大。手机作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互动平台,用户将可以通过手机论坛、博客、播客、社区等载体实时互动、实时播送,用户既是受众,又是内容信息的提供者。这种媒体业态将使意识形态、网上突发事件等管理难度进一步增大。敏感群体和阶层参与度也随之放大,将给手机媒体的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手机的神奇还刚刚开始,毫无悬念的是,手机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携,这已经成为业界人士的共识,在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的背景下,手机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3G时代的传媒业研究 篇8

3G是“3rd Generation”的英文缩写,ITU(国际电信联盟)将3G定义为便于成长、拓展带宽和支持多样化应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一代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第二代手机新增了接收数据的功能。而第三代手机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起来,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表1对2G、2.5G和3G网络的技术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简单来说,相对于前两代的手机,3G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数据传输速度大大提升了,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其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环境中支持144kbps,步行慢速移动环境中支持384kbps,静止状态下支持2Mb/s (以上指标国际电联对第三代移动通讯的最低指标)。

3G技术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分别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G牌照,标志着我国将进入3G时代。在当今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通讯领域的技术革新会对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与互联网相比,手机媒体的迅速普及对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将更为直接,而且完全是实质性的。

对传统报业而言,所受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侵蚀报纸的读者市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08年底,我国手机网民数达1.137亿。随着3G网正式商用,以及手机终端的不断完善,手机网民的比例仍将不断提高。在一个人有限的时间里,接触传统媒体的时间必将呈减少趋势。

冲击报纸的广告营销

目前,手机终端作为第五种媒介,其个性化、分众化、定向化和互动性的特点很好地满足了广告传播的特性。首先,庞大的手机用户群带来的广告受众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其次,手机广告的可计算、可管理的高送达率是传统媒体很难做到的;最后,运营商强大的经营分析系统可对用户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有助于达到最佳的广告投放效果。

弱化纸媒的服务功能

时下的一些手机增值业务融合了互联网快速响应,互动性强的特点,可以随时了解受众的需求变化和信息反馈,而手机便携性特点又是传统的固定网络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进一步把服务功能发挥到极致。这势必弱化传统媒体的服务功能,减少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依赖心理。

3G技术的兴起对于传统报业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如何利用3G技术拓展传播渠道,谋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将成为报业传媒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传统报业媒体正积极与手机媒体联姻,希望借助这些平台蓬勃发展的优势,传播自己的内容。

以下因素决定了3G技术可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优良平台:

1.传统媒体可以利用3G技术更加及时、大量地传送信息。3G实施后,传统报业媒体就可以摆脱彩信手机报的单一模式,在3G平台上建立自己的新闻网站,传播新闻信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网随时随地地获取最新最快的新闻资讯。

2.3G实施后,将促进广告盈利模式的发展,大大降低用户承担的费用,进而促进手机报的普及。由于承载量的限制,目前的彩信手机报无法容纳大量广告信息,而一些手机媒体PUSH型的广告模式也让大众对手机广告产生排斥的心理。而3G实施后,手机报的信息容量增大,其广告空间也随之大大扩展。

3.3G数字媒体是一条高效低廉的发行渠道。我国目前手机用户量有6亿多,这就为3G数字媒体造就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和现有的报刊印刷成本发行成本相比,3G数字媒体的通信成本显得更加低廉,而且无线网络的数据承载量是纸张所无法比拟的。随着3G网络的完善,通信成本仍然有不断下调的空间。

3G时代传媒业商业模式的探讨

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电信企业的转型,通信网络业与新闻传媒业的外延空间开始产生越来越大的交集,两者之间的融合也渐渐成为一种趋势。3G网络的正式商用也将对两者的融合起到一种促进作用。而传统媒体在经营模式方面需要适应这一趋势。

通过对一些国内外新媒体案例的归类分析,我们可以初步窥探到3G时代传媒业几种主要的商业模式:

广告营销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让用户用手机以免费的方式获取内容,从而扩大用户群体,通过手机广告获得收益。该模式关键在于推广和普及,形成一定数量的用户群体,广告营销就会随人流而增加。该模式的产业链条包括用户,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广告主,广告商,电信运营商等多个环节。

手机广告把广告和手机结合了起来,形成商家和运营商同时受益的双赢局面。一方面,手机终端普及率高,信息直达并即时反馈,信息发布有效率高,针对性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经营方式和促销手段;另一方面,对于运营商来说,移动广告业务使网络承载的业务量大增,在获得丰厚业务收入的同时还提高了网络利用率。

信息收费模式:

与广告模式不同,该模式允许用户以付费方式阅读信息。传统媒体只有利用自身强大的新闻内容优势,致力于提高信息内容的质量,打造多品位多层次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新闻信息产品,才能充分满足受众的需要,并取得相应的收益。该模式的产业链条包括用户,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这几个环节。

增值服务模式

3G时代的传媒业收入来源不应该局限于单纯地提供新闻信息从中获取收益,还可以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分类资讯服务或者其他增值服务。例如:财经、房产、饮食信息查询业务等等。传统媒体需要开阔思路,从自身优势出发,充分考虑更多的可能性。

选择哪种经营模式由媒体自身的特点而定,而且经营模式不一定是单一的,可以采取多种模式混合的做法。下面列举了一些传媒业进入手机领域的成功案例,对我们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1999年日本电信运营商NTTDoCoMo公司推出了I-Mode无线互联网服务,随后就推出了手机报增值业务,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手机报成为了日本报社新的利润增长点。日本手机报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因素:I-Mode技术降低了用户上网的资费;内容提供商可以从手机报业务中获得更多的分成,就刺激了内容提供商花更多的精力去采写适合手机报的内容信息;在广告营销方面,NTTDoCoMo采取的是“少而精”的战略,高效的广告备受企业和用户的青睐。手机报也成为日本报社全新的利润增长点。

《读卖新闻》的手机报市场开发就相当成功。《读卖新闻》在日本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服务网络的订户最多的时候曾达28万,订户每月要向《读卖新闻》缴纳200日元接入费,其中9%是电信运营商的分成。许多订户订阅不止一种服务,加上基本通信费用,用户人均花费近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700元)。《读卖新闻》成功地实现了新闻信息的二次利用,在移动发行业务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绩,公司负责移动业务的人员只有五六名,但每年所创造的利润可达1亿日元。

日本手机报的成功模式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还与该地区的现实情况有关。日本传媒业相当发达,几乎每人每天要看一份报纸,同时日本又是世界上手机使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手机是日本年轻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这就为手机报的发展提供了优良土壤。

2、Sprint模式手机电视业务是由美国电信运营商Sprint Nextel和手机电视服务提供商MobiTV公司联合推出的。这种手机电视依托于Sprint的CDMA 2000 IX EV-DO网络,使用流媒体的方式实现视频数据的无线传输。该业务采用“固定包月费+点播频道费用”的模式包月费每月9.99美元,频道点播费用每月为4.95美元。截至2005年10月,美国有约50万用户订购了手机电视服务。

Sprint模式为典型的“电信运营商+服务提供商”模式:

电信运营商Sprint主要负责无线网络的优化建设,数据传送以及用户认证和服务计费等工作。Sprint还以手机终端补贴的方式解决了3G手机终端价格偏高问题。这对手机电视业务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服务提供商Mobi TV公司建立一个手机电视业务平台,把电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终端制造商整合在一起,拉动了整个手机电视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在节目制作方面,推出了各种适合短时间观看的休闲节目和资讯类节目。Mobi TV公司还通过对传统电视节目的重新编辑,开发出个性化的定制节目,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结语

有业界人士认为,我国的传统媒体错过了互联网最初发展的时机,不能再错过手机媒体兴起的这一时机。但传统媒体在手机媒体上可做的事情相当有限,以往传统媒体掌控着内容传播渠道和作为其收入主要来源的广告营销渠道。但是作为手机媒体,发行、费用结算、统计分析等环节都离不开电信运营商。在手机媒体领域,传统媒体摆正,作为参与者成为新的产业链中的普通一环,积极主动地探索实际的合作模式。

传统媒体在3G时代的前景依然是乐观的。尼尔森公司的研究表明,在英国,移动Web用户最喜欢登录的站点是BBC新闻网站,显然用户喜欢通过手机直接登录新闻网站获取新闻信息。传统媒体完全有机会在3G平台上大展拳脚,关键还是要适应市场需要,做好自己的内容和服务。对于一些经营较好的传统媒体,除了核心的新闻业务外,也可以从手机媒体中寻找新的商机,如票务、旅游、电子商务等经营业务。

上一篇:智能电子下一篇:建筑设计中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