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与自我管理学习心得(精选8篇)
职业规划与自我管理学习心得 篇1
职业规划与自我管理学习心得
通过了公司“职业规划与自我管理”课程的学习,开拓了本人的人生规划思路,明确了职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要是想取得成绩,都必须为自己规划出一个目标,在一生短暂的时间里,根据自己目标做出的种种选择,将决定自己目标能否实现和取得的成绩;所以人需要妥善的自我管理,来树立起正确的目标,正确的选择。真正的人生目标,要秉承“跳一跳,够得着”原则,同时又要切合实际,而且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这才是最现实的。而空想则是不切实际的,不具备现实性。
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要实现目标,就需要持之以恒的自我规划和管理,要制定并写下自己的目标,并且把它记录下来,一段时间以后再做一个反思与检讨,来看有没有实现自己阶段性的目标和阶段性的工作计划。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效率,和实现目标的成功率。
在职业发展道路中,作为一个年轻人,要定位好自己在社会、在公司中的角色,头脑要清醒,不能昏昏庸庸地过日子,不能稀里糊涂地把时间浪费掉,你选择的事件影响今后生活的质量,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每一个人一定要确立自己不同阶段的人生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规划出来,写出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每一个人走向成功,都必须具备很多条件,成功的决定因素不全在于客观条件,而更在于自己的态度。要取得自身职业生涯的成功,就要在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中都给自己分阶段地设定了一个个新的目标,需要勇敢的从目前这个位置走到目标中定下的那个位置,不能因为安于现状而裹足不前,要勇于创新和变革,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
还要改变原有的思维,要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工作、完成工作到主动发现工作、完成工作、做好工作,改变自己错误的思维观念,树立正确的思维习惯。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机会只会眷顾有准备的人,只有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自我的妥善管理,变得积极,变得主动,变得进取,才能使自己目标实现,才能让自己走向成功。
王金珂
金华邮政速递项目
职业规划与自我管理学习心得 篇2
职业倦怠又名工作倦怠, 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 它是指在职业环境中, 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 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 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或是一种心理枯竭的现象。所谓教师职业倦怠, 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教师在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感、态度、行为的衰竭状态。
二、压力管理与自我调适
压力管理是指个体用有效的方法应对在压力情况下的生理、心理唤起。压力管理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将作用于个体或组织的压力的负面效应最小化, 而最大化地发展其正面效应的过程。即是说压力管理是将作用于个体或组织的压力调节到适宜的水平, 而不是将压力完全消除掉, 如果生活或工作中没有了压力, 那么也会产生没有压力的压力。自我调适指在出现了一些心理的压力和心理障碍时, 能够主动运用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来调节自我、缓解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 达到心理健康的过程。
三、压力管理与自我调适的实际运用
1.幼儿教师压力管理方法。
(1) 自我压力管理。
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最重要的是管理好压力。首先要求幼儿教师正确看待压力, 从而能妥善进行压力管理。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 通过科学的预防、干预手段, 压力是可以获得解决的。常见对压力的认知有三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过于忧虑, 承受了过多不必要的压力。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造成压力的事件中, 有40%永远不会发生, 如世界末日;有30%的担忧是过去所做决定的结果, 是无法改变的;有12%是因为感到自卑而做出的批判;10%的担忧与健康有关, 越是担心就越严重;只有8%是合理的。第二个误区是认为那些没有产生冲击性负面影响的细小压力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事实上, 如果长期处于持续性压力笼罩下, 即便这些压力比较细微, 时间长了也会对人造成伤害。第三个误区是所有压力都必须消除。这种误解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并非所有的压力都可以消除, 能消除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次, 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坏的。压力是把双刃剑, 有消极的一面, 也有积极的一面, 适度的压力可以让我们对周围的环境更加警觉, 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自我的认识, 帮助我们设立更现实的目标, 使我们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面对压力不恐惧或无视。其次, 进行有效的压力管理可以通过控制压力源, 消除有必要消除的压力。如因为平时教学工作无计划带来的压力、工作任务因为个人习惯不能完成、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不足带来的压力等。另外, 有一些压力不仅对人们没有负面作用, 反而可以激发人们的成就动机和潜在能量, 推动人们去追求成功, 如追求成功的压力、发明创造的压力等, 这一类压力不管可不可以消除都应该保留。第三种压力是很难消除或者不可消除的压力, 如任务期限的压力、工作量的压力等, 这种压力的管理重点应该放在通过采取措施, 降低或消除压力感受。总的来说, 幼儿教师压力管理的方式主要可以采用:
①控制式应对方式。控制式应对方式以问题为中心, 指积极主动地针对不同压力做出反应, 如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等, 是最优的压力应对方式。这种应对方式主要通过改变人的行为或改善周围环境, 进而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与个人、环境的关系。管理者在应对压力时, 可以尝试用客观、理智的方法处理事情、有效地分配时间、预先做好计划、选择性地把精力集中在某些具体问题上等。
②支持式应对方式。一般指利用个人或社会的资源支持来对压力做出反应, 如寻求压力的释放或进行压力的宣泄等。支持式的应对行为主要有:借助兴趣及消遣, 如运动、画画、散步等;向理解自己的亲人、朋友倾诉等。这种应对方式的不足之处是过于依赖环境和资源, 一旦支持的资源发生匮乏就会导致压力适应紊乱。
③回避式应对方式。这种应对方式是消极地忽略或回避压力, 甚至否认压力的存在, 当压力慢慢累积超过一定界限后, 就会造成个人的突然崩溃。回避式应对是一种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 它并不改变人与环境的客观关系, 而是调节由压力引起的情感上的不适。它最基本的策略就是转移注意的焦点, 避免思考引起压力的原因。当个体认为自己对所处环境不能做任何事时, 情绪为中心的应对将占主要位置。常见的回避式应对行为主要有:不去考虑它、不相信那是真的、把问题先放一段时间再说等。
(2) 环境与组织压力管理。
①幼儿园管理者的支持。幼儿教师进行压力管理时, 通常不是孤军作战, 在个人压力管理的同时, 周围的团队可以作为资源使用。幼儿园的管理者一般是压力的消化者和传递者, 幼儿园管理者管理好压力能很好地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有的幼儿园管理者被动地接受来自上级和外界的压力, 然后不再向下传递, 而是把所有的压力截留在手中自己消化;有的管理者则是将来自上级和外界的压力不加过滤, 全部传递给下属, 这两种方式都很不恰当, 前一种做法会让自己累得精疲力竭, 压力重重, 事情却未必做得最好, 后一种做法看似自己已经没有压力, 但当下属不能承受、工作效率大大降低时, 则会造成反噬, 这就会造成管理者本身的倦怠, 也同时影响着幼儿教师。正确的做法是充分考虑自己和下属的压力承受能力, 合理适度地传递压力, 让下属成为自己减压的资源。
②积极运用周边关系。倾诉是一种廉价而有效的减压方法, 倾诉的对象可以是领导、同事、朋友、家人。倾诉的对象根据工作性质会有不同, 如对象是幼儿园管理者, 倾诉就不可能像一般员工那样具有可选择性。压力管理专家研究发现, 上级可以帮助自己控制压力源, 配偶则可以给自己情感上的理解和安抚。因此, 有效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 赢得直接上级和配偶的支持对管理者减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③运用环境自我减压技巧。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时可以在清静的环境, 或自己喜欢的地方冥想放松, 通过调节呼吸来进行减压, 深呼吸后再去处理工作。压力缓解下来后, 思路也会变得更加清晰, 或许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处理方法。另外, 感觉压力大时, 利用运动场所进行出汗减压也是一种不错的减压方式。
2.幼儿教师自我调适的方法。
(1) 人际关系调试。倦怠的部分原因来自周围的人际关系, 调试好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可以很好地缓解职业倦怠感。处理人际关系时, 关键是对自己心理和思维方式进行调试, 如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学会做自我否定、换位思考等。
(2) 增强信心, 排除负面情绪。有时之所以觉得受到打击、挫折, 是因为对问题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准备。排除负面情绪要学会宽容, 允许别人对任何事物、事件有独立的看法和判断, 或者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看法和行动。
(3) 学会回避, 善于转移注意力, 尽可能躲开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 人的大脑里往往会形成较强的兴奋灶, 回避相关的外部刺激, 可以使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 从而产生新的兴奋灶, 兴奋中心转移了, 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
(4) 心理升华。人的心理问题长期不能解决, 往往与他们的消极心理固着有关。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心理位移, 即选择一种新的、高层次的、积极的、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心理认知固着代替旧有的心理认知固着, 从而改变消极的心理状态。“失败乃成功之母”“化悲痛为力量”就是从失败的消极因素中认识其中蕴涵着的积极因素, 使之成为个体奋发图强, 取得成功的动力和契机。
(5) 心理补偿。心理补偿不是通俗的“自我安慰”, 补偿是在目标实现受挫时, 通过更替原来的行动目标, 求得长远价值目标实现的一种心理调适方式。幼儿教师难免会由于一些内在的缺陷或外在的障碍以及其他种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最佳目标动机受挫, 这时, 可以采取种种方式来进行弥补, 以减轻、消除心理上的困扰。
职业规划与自我管理学习心得 篇3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学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20-0011-03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它严重威胁着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效率以及教师队伍的稳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体验到职业倦怠的教师,常表现出疲乏、失眠、头痛和胃肠功能紊乱、胸痛等身体问题,及自尊水平下降、抑郁、易怒、焦虑和无助感等心理问题。
国外对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研究发现,教师体验到职业倦怠之后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降低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影响到教育效果的发挥。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也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有些教师的心理压力已经对教学和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
基于此,我们必须关注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寻求调适教师职业倦怠的途径。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动机、人格、行为四个方面分析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心理学原因并提出教师的自我应对策略。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学分析
1. 教师自我效能感低
教师效能感指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自我效能感是在“教学”这一特殊情境中构建的,因此也称“教学效能感”。Chwalisz、Altmaiwer与Russell发现,低教学效能感的教师比高教学效能感的教师有着更高水平的职业倦怠。Fricdman和Farbcr的研究表明,那些认为自己在课堂纪律、管理中能力较差的教师比那些自认为能力较高的教师报告出更高水平的倦怠。刘晓明关于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越低,则其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的程度越严重。李义安、勇键的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随着教师教学效能水平的不断增强,其职业倦怠程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
具体来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遭遇过强的教学压力、过于紧张的人际关系或者过高的考试压力时,容易出现严重的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状态。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越低,特别是一般教学效能感越低,其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程度就会越严重。具体表现:教师长期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对生活、工作悲观、冷漠;逃避现实,面对教学中的失败往往归因于外界因素,而忽视自身的能力。反之,当教师拥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时,在面对外界压力时,能够很好地评价压力,能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作出正确的认知判断,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信念,能积极面对教学中的挫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学效能感是教师的一种认知动机机制,是职业压力影响职业倦怠的中介因素。
2. 教师成就动机缺失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个体向某一目标行进,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内部动力。动机具有唤起、调节、维持和激化行为的作用,它的形成和人的需要、兴趣、价值观及抱负水平密切关联。当一个人动机丧失,相应的行为就会受到影响。当教师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可能引发心理挫折,势必影响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动机。当教师执教动机缺失,而又不得不从事教育工作时,会产生倦乏、压抑、焦虑、不满、失落、上进心迟滞等不良情绪,这种心理状态就是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
教师成就动机缺失一方面可能由于教师长时间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工作热情丧失,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和消除,职业期待与现实的落差使得教师在情感上受挫;另一方面可能由于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出现高原现象,具体表现为教学水平停止不前,教学中容易产生挫折感,工作满意度持续下降,只求无过,不求有功,缺乏上进心,缺乏成就感和职业认同感。这两方面都可能引起教师教学动机的缺失。当教师不再追求教学的价值意义,不再追求自我实现,在教学活动中就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3. 教师不良的个性因素
性格类型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密切的联系。Mills和Huebner运用MBI和NEO的调查研究表明,教师的人格特质得分和七个月后的职业倦怠得分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具有追求完美、固执、理想化、A型行为、神经质和自我抑制等人格特质的教师更容易感受到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一般而言,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大部分性格都属于依赖型、偏执型、抑郁型、攻击型、强迫型等。个体对压力的反应是其所面临的压力和人格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这四种性格类型的教师在遇到挫折和压力时,往往采取逃避的办法,使自己长时间处于焦虑、恐惧、无助中,不能及时调适自己的心理,对自己缺乏准确的认识和客观评价,理想和期望不切实际,因此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4. 教师职业承诺水平低
美国社会学家Becker认为“承诺”是促使人类持续职业行为的心理机制。Mowday等人指出,态度和行为之间相互作用,一方面,态度导致某种行为;另一方面,行为强化一定的态度。因此,我们可以把职业承诺理解为继续从事某一职业的原因。教师职业承诺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为教师对教育的投入程度,是教师是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内驱力。徐富明、朱从书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承诺与其职业倦怠存在显著负相关,随着教师职业承诺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倦怠程度不断下降。对教师职业承诺的研究有助于从非认知因素上把握教师职业对教师心理行为的影响,为教师职业心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总体上来看,职业承诺水平较高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较高,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积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高责任心与强义务感往往会使教师将工作中的压力看作动力和挑战,积极主动地面对和解决。同时,较强的职业承诺能增加教师对其能量水平的感知,降低对职业倦怠的感知。而职业承诺水平较低的教师对工作不愿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不愿继续从事现有的职业,容易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心理干预
1. 培养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
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能够促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面对挫折,正确评估压力,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因此,中小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重视培养自身良好的效能感:首先,应该为自己制定合理而具体的教学目标,使自己能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教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发掘自身的巨大潜力;其次,加强归因和指导训练,使自己学会积极的自我归因方式;最后,培养良好的性格,乐观、积极地面对挫折。良好的教学效能感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会大大降低职业倦怠的产生。
2. 增强成就动机
教师的成就动机是其从事并完成教学工作的重要动力基础。具有高成就欲望的教师一般表现为事业心强,有理想抱负,责任心强,愿意承担责任,甘冒风险,喜欢挑战性的工作;有高而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注意工作反馈,重成就,能从工作的成功中得到乐趣。教师成就动机的高低,对于其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表明,出现职业倦怠的教师往往成就动机低。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将教学作为一种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和人际交往能力,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
3. 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中的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人格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水平、心态修养等的综合体现,只有拥有健全人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
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教师会创造性地工作,并享受工作带来的无限乐趣。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首先,在认知方面,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的认知进行不断更新;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确定合理的目标,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能够及时调整。其次,在情感方面,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满怀爱心,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最后,在行为方面,在工作中应该认真负责,当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时要沉着果断地处理,不急不躁,同时能够虚心求教。
4. 提高职业承诺水平
“如果一名教师不能形成高水平的职业承诺,他就难以具备热爱教育事业之心,也难以在劳动中产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不会从职业生涯中获得快乐和满足。”Rosenholtz等研究者发现,提高承诺可以导致更加努力地工作。当教师选择了教育这一行业,就意味着教师作出了职业承诺。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遵守自己的职业承诺,充分发挥自己的心理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对教师这一行业的职业认同,增加工作投入。当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知与自己的期望相符时,就会表现出更高的职业承诺。同时,当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承诺水平时,就会对所从事的工作尽职尽责,乐观面对困难与挫折,职业倦怠感自然就会下降。
主要参考文献:
[1] Cllristina Maslach,Wilmar B Schaufdi,Michael P Leiter.Job burnou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52.
[2]卢秋玲.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J].赣南师院学报,2001,(4):81-84.
[3]Zable,R H.,&Zable,M.K.Factors in among teachers of exceptional children.Exceptiona 1982,49:261~263.
[4]Schwab,R L.,&Iwanicki,E.F.Perceived conflict,role ambiguity,and teacher burnout.Educational dministration quarterly,1982,18(1):60~74.
[5] Chwalisz K, Altmaier EM, &Russell D W. Causal attributions, self-efficacy cognitions, and coping with stress,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92, 11(4), 377-400.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封,475004)
生产与运作管理学习心得 篇4
这学期的《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已经结束了,大一时林老师教过我的《管理学》课程,老师上课时很认真,上课前都会复习一遍上节课所讲的知识点,以保证同学们能够很好的掌握。所以对于这学期的《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我也很认真的听课,其实上这门课是比较累的,因为要集中精力认真听讲,一开小差就可能听不懂后面的知识点了。这门课学到了很多知识,重要的是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知识可能用不上但将来一定会用上,下面我结合章节来分点总结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
一、生产与运作管理该书系统地阐述了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两大任务是:生产运作活动的计划、组织与控制;生产运作系统地设计、改造与升级。运作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环节,企业的运作职能占用了组织的绝大部分财力,设备和人力资源。二、一个企业想要壮大、维持现状就必须有强大的竞争力,竞争力是企业在自由和公平的市场条件下生产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产品和提高优质服务,创造附加价值,从而维持和增加企业实际收入的能力。竞争力不是决定企业能否活下去,而是决定它能否获得更好。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可以从价格、差异性、渠道和柔性四个方面去分析。学习了对企业竞争力的分析,我觉得在校大学生的处境和市场上的企业相类似,大学生毕业想要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就必须有足够的竞争力,从而得到企业招聘人员的亲睐。大学生的竞争力从这四方面来分析,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差异性和柔性。因而我们在校期间应当更多的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技能。
三、对生产系统设施的选址与布置这一章的学习对我们以后应该是有很大用处的。对于一个特定的组织,选址决策目标取决于该组织的类型。制造业和服务业所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制造业组织选址决策主要是为了追求成本最小化,而服务业组织选址一般追求收益最大化。因而,倘若我们今后在建厂或建立服务设施时,便可以运用到这一章的知识。这一章讲的布置方法中,我对作业相关图法掌握比较好,它适用于定性的布置分析,同时也在这次的小组作业中有很好的运用。作业相关图法是通过图解,判明组织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关系的密切程度加以布置,从而得出较优的总平面布置方案。它的整个步骤分为:作图、看图、整理图、逻辑图、布置图。
四、对流水生产线的组织这一章,第一个学会的是流水线的英文表达方式:assembly line,然后是记住了老师说不要去流水线工作,因为机械化程度高,对我们的技能提高毫无帮助,由于林老师上课是不怎么讲闲话的,所以我也对这些“闲话”格外感兴趣,最后才是学习了组织工序同期化以及对节拍的计算和对最小工作地的计算,对节拍的计算和最小工作地的计算的掌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流水线的组织设计掌握得不是很好,听的时候有点掉链子了,因为流水线这一章真的是太枯燥了,希望老师偶尔也能穿插一点“闲话”,不然太容易走神了。
五、在工作研究这一章中主要是学习了过程程序图、流程图、物流图以及人机程序图,这些图表能够简明扼要地记录整个过程。这些方法研究可以应用到实际中的作业流程优化,这个知识点在生活中适用范围很广。在寝室生活中是深有体会的,早晨寝室4人同时起床,都要使用洗漱池,而洗漱池的大小只适于两个人同时使用,此时另外两个人如果等待的话,就会导致出门时间更晚,因而她们此时可以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比如可以先收拾书包,这样就不用等待,可以提前出发去教室了。将方法研究运用到生活中就可以消除不必要的动作,减少体力消耗,缩短操作时间,并拟定更简单、更易行、更有效的工作方法。
六、在生产与运作计划章节中,学到了用图表法制定生产计划,老师用这个表格分析大学四年应有的学习计划,对它的体会便是大学过去了一半,的确是没有规划好应有的学习计划,剩下的两年应当用这个图表法将学习计划规划好。除此之外,能够对学习曲线很好的掌握,它表示的是单位产品的成本或直接劳动时间与累计产量之间的关系。学习曲线主要是人们提高了熟练程度之后而产生的,在学习上,我觉得学习曲线是数学方面的学习是很有效的。
七、制造资源计划(MRPII):MRP,也称物料需求计划,其基本原理是,将企业产品中的各种物料分为独立 物料和相关物料,并按时间段确定不同时期的物料需求,从而解决库存物料订货 与组织生产问题;MPRII系统,是把企业制造中的销售、制造、财务等三大业务功能紧密地有机集成在一起,其所发生的业务数据都来源于同一个数据库,以确保企业的各个部门在统一的共享数据环境下进行业务活动;而ERP系统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上就是我对 MPRII着知识点的一些认识。
突发公共事件与应急管理学习心得 篇5
12月5日上午,在街道的组织安排下,我参加了苏州市大学生村官培训,观看了省委党校副教授韩丹《突发公共事件与应急管理》的专题学习讲座视频。韩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旁征博引各方事件,深入浅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看完视频我感到受益匪浅,同时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基层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如何正确处置好群众工作中的突发事件,任务重、责任大,需要不断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自身依法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性和紧迫性,同时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妥善解决。
在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非常规状态下,政府同样必须依法行政。依法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是政府的法定职责。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应当遵循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职权法定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和比例原则等依法行政原则,这些原则在抗击汶川地震过程中得到了切实的贯彻。应当将非常规状态下的依法行政与常规状态下的依法行政结合起来。重视非常规突发事件在常规状态下的依法管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认真学习,努力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关键是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的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准备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第一,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必须依法行政,公正文明执法,坚决防止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发生。
第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第三,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政府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第四,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第五,以人为本,居安思危。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又不失人性化。
应对突发事件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政府与公众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充分做好了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建立健全了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了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加平安幸福,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大学生社区工作者更要积极发挥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与水平。
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 篇6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
一、职涯发展=职位晋升?
我觉得职涯发展不等同于职位晋升,职涯发展是一种包含健康、家庭、学习、工作、交际等等诸多因素的集合体,是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沉淀积累过程,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是目标自我实现的过程,而职位晋升可能只是职涯发展进程中的某一个目标而已,虽然说职位晋升未必就需要一个完美的职涯发展规划,但却必须基于职涯发展的根本出发,这样就会有一个大致的方向,然后不断的努力缔造自己,由此得来的职位晋升才显得更有底气,更加踏实,才有说服力。
职涯发展的根本,我觉得应该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当然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职业目标,但我们却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不是任何人都能成为领导者的,实现工作的价值,或者说人生的成就,可以在职涯发展进程的各个阶段,可以在人生的方方面面,但首先要放低自己,而且不可消极的应对,这样职位晋升才能成为职涯发展的必然。
二、职业自我规划
马克思在其17岁所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说过: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
又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虽说我们绝对多数的人,不能成为如马克思一样的伟人,但其择业的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这对于社会职场人士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只有设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当然这种目标应该是善意的,并为之规划自己,才可能少走一些弯路,同时也势必拥有向目标行进的动力。
那么应该如何拟定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呢?我想这需要一个比较系统的论证。
1、自我分析
我出生在东北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是父母为了争口气,为了兑现曾经对去世的爷爷所做的宣战,为了子女告别那面朝黑土背朝天的劳累,他们靠着这份执拗的想法支撑着几个孩子相继大学毕业,不负父母期望,目前基本能自力更生。
到目前为止虽说有了多年的工作经验,但还欠缺太多的职业内涵,如:知识的容量、工作的能力、兴趣爱好和特长等诸多方面,这也是我应该着重改进的地方,我喜欢有适当规则约束的工作,不善辞令,不适合担任领导角色,不喜欢抽象的思考,大脑记忆力、反应力、分析力较差,但比较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做事比较踏实,注重时效性,倾向于追求工作中的安全和稳定感。
我是属于比较宅的那种人,不喜欢和陌生人接触,也许是因为内涵的欠缺,所以缺少一种自信,我经常和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要具有一种生存的霸气,而这恰恰是我缺少的。
2、专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我学的是财务专业,而财务会计是属于相对稳定的职业,大多数人对财务会计的认知可能还是处在“做帐”的水平,但即便是单纯的做帐,也是需要一定技术的,实际上一个优秀的财务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业务素质。事实是我国的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专业起步相对比较晚,与国际财务管理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而自从我国加入WTO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狭义上讲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成为了必然,广义上说财务管理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资金筹集、成本控制、外汇管理、机制建设、企业兼并、商务谈判、风险规避、、、等等方面均离不财务管理,更离不开优秀的财务人员,当然针对这些方面普通的财务人员还存在距离,这需要更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沉淀,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否则也只能望尘莫及。外在的职业环境虽然影响职业本身,但内在的职业修养却是立业根本。
3、需要提高的能力
现代企业如果把持续发展作为自身的追求,那么任何一个部门的管理者都应该了解财务管理,作为财务人员更不应该止步不前,在纵向发展并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可以考虑横向探求和丰富自己,但无论做怎样的选择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
3.1、丰富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无论做哪一行,都得懂这一行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拥有一定的理论和知识是不可或缺的职业要求,懂得多了,内涵便自然变得丰富。
3.2、掌握科学的财务分析方式方法
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行分析,以得出对经营发展有用的数据信息,以支持最终的战略决策,财务分析是一种相对实在的管理手段,也是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一种体现方式。
3.3、了解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做任何事情都是要遵守既定的规则的,没有规则约束,所从事的行为是好是坏,所造成的结果是利是弊,则无法判定,所以人类有自己的道德约束,社会有自己的法律规范,这是一种原则,是人们行使社会行为必须遵守的底线。
3.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
无论作为财务人员有多么优秀,但若没有能力表达出来,那么必然是一种遗憾,工作中所面对的很多事情,都是需要通过语言沟通的,都是需要通过文字呈现的,比如:谈判、汇报等,所要阐述的内容要让听的人明白,这也是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需要必备的基本素质。
3.5、其他能力
当然,财务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很多,并不局限于本专业,怎样丰盈自己的内涵还是需要深思的。
4、职业规划
以上写了那么多,无非是想给自己做个简单的职业规划,但作为我来讲,我并不会想的那么长远,几十年之后的事情无论怎么讲都显得太遥远了,不太实际,结合自身情况,我觉得还是做好当下最为重要,这样才踏实。
4.1、短期规划(3年内)
我会通过进一步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逐渐丰盈自己的职业内涵,计划在短期内多涉猎一些专业内外的书籍,多做一些新的切实可行的工作,最好能通过注册税务师的考试,成为一个合格的经理人员,使自己看待问题更加清晰,心态更加成熟。
4.2、中长期规划(3-10年)
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体面的工作是我一直以来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将更加具备这样的能力,可能届时我会考虑更加全面的发展,毕竟不到退休的年纪,应该持续的奋斗下去,以体验更加多味的幸福人生。
总之,职业规划是一种系统性的、综合性的行为艺术,它应该是较具体的、可度量的、可实现的、相关性的、有时限的特点,我的理解也只有一个字:“实”,实在、踏实、务实、诚实、真实、、、而并非“浮”,浮浅、浮躁、浮漂、浮滑、浮夸、、、规划要脚踏实地,勿好高骛远。
附摘录,以共勉:
摘自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如果我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能够胜任经过周密考虑而选定的职业,那么这种错误将使我们受到惩罚。即使不受到外界指责,我们也会感到比外界指责更为可怕的痛苦。
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能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
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
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种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居地位是高尚的,他也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保持高尚。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文章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大学生自我认知与职业规划 篇7
(一)自我认知的概述
1.自我认知的内涵
“自我”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多方面知觉的总和。包括个人的一系列认识和评价:对自己性格、能力、兴趣、欲望的了解,与别人以及环境的关系,对处理事务的经验,对生活的目标。自我认知是职业规划的终极意义。
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与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在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在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判断与评估。自我认知是进行清晰自我定位的基础,是个人职业与事业生涯的起点。其包括:认知价值观、人生方向和目标,认知性格特征,认清优势和劣势,觉察情绪变化、原因等。
2.自我认知的原理
个体对自我的觉察来源于对外界环境刺激经由记忆和思想的反应。个体在形成记忆之前是不会有自我意识的。记忆是思想的基础,自我认知是个人在思想上对于环境的反应。当一个人的记忆和思想达到一定程度后,比如出现了完全来自大脑的思维和想象力,个体的自我意识会更加强烈。
3.自我认知的作用
(1)自我认知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个体如果不能客观清醒地认识自己,就不可能准确地认识外界客观事物。(2)自我认知是个体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起推动作用。(3)自我认知是个体改造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自我认知能力对于教育程度低,智力程度低的人,很难具备自我的认知;而对于有些人,则能够超越这种心理认知。
(二)自我认知的意识
1.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其基础上对个体作出的判断。自我认识在其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到个体的诸多方面。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能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能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是自我认识的精髓。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个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个体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个体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
3.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是个体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即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进行自我认知的目的是进行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三)自我认知的途径
1.全面自我拷问
(1)从观察和内省的途径认识自我。只有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反思、审视、鉴定、评估,才能不漏死角全方位透彻地观察审视自己内部世界中存在着的“本能”、“现实”和“理想”的自我,才能从时空的纵横轴上定位自我,才能评判自我认知的好坏。
(2)从专业和职业的途径认识自我。只有冷静分析专业学习的兴趣、准确判断对某个职业的喜欢程度、客观评价以前的学习经历和深刻剖析职业岗位与职业梦想的关系,才能“盘点”自我认知的损溢。
(3)从强项和弱项的途径认识自我。只有明确强项是什么、弱项在何方、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失败的教训有哪些、兴趣是否发展成了爱好、爱好是否成了职业,才能考量自我认知的长短。
(4)从传统和科学的途径认识自我。只有了解身体处于什么状态、心理品质究竟如何、古代邹忌为什么“不自信”、现代心理测验为什么有效,才能反思自我认知的得失。
2.关注他人态度
(1)关注自我与环境的关系。自我认知是对自己与周围事物诸多社会环境因素及其关系进行的认知。自我与大千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事情景物理、上下左右内外无不相通相连。自我应该在与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及其关系的联系中确定认知的“坐标”。
(2)关注自我与组织的关系。生活是“网”。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组织是你的社会属性最充分展示的地方。组织对自我的态度与评价是帮助我们认识、了解自己的重要途径。
(3)关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他人是你的参照系。要善于在他人的评价中认知自己。有一定代表性的个人更了解你,征求其代表性意见是自我认知的重要路径。
(4)关注自我与家庭的关系。你在家里得到怎样评价,你的父母亲怎么看你,邻居怎么看你,通过对照这些镜子,可以判断自己是一个什么角色,在家庭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3.顾及社会交往
(1)社会交往的正相呈现情况。当你在社会交往中正相呈现即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地显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如对人推心置腹,忠诚老实,作风正派,不夸大自己的能力,也不掩饰自己的不足,即所谓“君子坦荡荡”时,注意他人对你的评价。
(2)社会交往的反相呈现情况。当你在社会交往中反相呈现即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地显现自我,内心活动与外部行为不一致,如言不由衷,或正话反说时,注意他人对你的议论。
(3)社会交往的放大呈现情况。当你在社会交往中放大呈现即在一定情况下,将自我的某些信号进行放大,以强化对别人的刺激,如取得一点成绩,炫耀自己的能力时,注意他人对你的看法。
(4)社会交往的单向呈现情况。当你在社会交往中单向呈现即有目的的表现出某一特长或某一方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展示除专业角色外,书法、音乐、美术、舞蹈、体育、剪裁、烹任等方面的特长,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时,注意他人对你的反应。
(5)社会交往的无意呈现情况。当你在社会交往中无意呈现即未经仔细考虑,把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想法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时,如原形毕露、情不自禁等,注意他人对你的态度。
总之,顾及社会交往即照顾或注意到在社会交往互动中所呈现的各种情况及其研判,是自己认知的途径之一。
4.依托实践检验
(1)社会实践是主客观沟通的条件。实践作为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表现为认知主体对认知客体的实际的交互作用,社会实践是自我认知的前提、依托和先决条件,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纽带”和“交错点”。
(2)在社会实践的检验中认知自我。只有在社会实践的检验中才能认识自己,发现“自我”。歌德曾说:“一个人怎么能认识自己呢?通过观察是不可能的,必须通过行动。”“通过行动”是在社会实践检验中实现认知自我的最好注脚。
(3)克服盲目性、模糊性和片面性。要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目的、视角、视域和标准,就要克服主体自我认知存在着的盲目性、模糊性和片面性,就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只有明确清晰全面地自我认知,才能发现自己的能力、长处与优势。
(四)自我认知的方法
1.自我评价方法
(1)自我评价注意事项。自我评价方法又称自我测试法。测试的题目经过精心研究设定,如实回答,不参照他人的看法,就可以对个人素质、职业价值观、综合能力等给出结果。如果以不真实的自测结果为基础去规划人生,只能起误导的作用。因此,自测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凭第一感觉回答问题,按照自己的认识、习惯去答,这是自我测试特别要注意的。
(2)自我评价难点把握。(1)(情商高低决定人生的成败。(2)智商其地位并非突出,但必须要了解它。(3)逆商反映的是面对挫折的应变能力。(4)社交商决定着人际关系的好坏。(5)思维方式影响人生,编织命运之网。(6)性格深刻影响人生,它决定命运。(7)心理极大影响着能力的发挥。(8)血型里隐藏着你性格的密码。(9)星座是了解自己的一把秘钥。
(3)自我评价要点陈述。(1)个人性格:如本人性格温和、稳重,喜欢控制他人。(2)兴趣爱好:如会不定期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见解。(3)思维方式:如做事条理性强,但往往想象力不足。(4)身心情况:如身体正常,心理健康,没有不良爱好。(5)社会关系:如人际关系正常,但缺少商界的人脉。(6)实践技能:如能写格式规范的调查报告。(7)处世态度:如厌恶社会上的不公平事件,但常采取冷漠态度。
2.电脑评价方法
(1)电脑评价方法概述。电脑评价方法又称计算机测试法,是衡量和估计认知主体活动过程的有效方法。它利用计算机测评软件进行自我认知测评,是现代常用的测试手段。许多测评软件,能比较科学准确地进行职业测评。如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可以帮助自我进行职业兴趣测评,其结果对于明确职业兴趣,从事有兴趣的职业,协助职业选择、拓展职业范围等具有重要作用。
(2)电脑评价使用现状。(1)测评前途广。电脑测评之所以被广泛重视,是因为其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提供其潜力、不足及发展建议的指导。(2)测评效果好。目前开发出来的测评产品信度、效度都比较高,也积累了足够多的常模,从使用反馈情况看令人满意,受到各方面的认可。(3)测评用户少。在国外,职业测评是作为高校就业中心必备的指导手段来使用的,而在我国目前只有10%左右的高校使用了这一手段。
(3)电脑评价主要优点。(1)利用电脑进行自我评价,能客观地了解自我,有助于明确职业目标,可以为职业决策和行动提供可靠依据。(2)利用电脑对自我素质进行职业测评和进行科学、客观、标准的系统评价,能为组织和个体两个层面的职业管理提供参考依据。(3)利用电脑还可以对认知自我的其他各方面情况进行评价。
3.他人评价方法
(1)他人评定你的价值。评价是泛指衡量人物与事物的价值,是“决定价值”的过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这些按照发生时间先后次序排列的评价方法,就是他人“决定你的价值”。你说你行你不行,他说你行你才行。
(2)他人评价包括对象。包括:父母、亲戚、老师、上司、下属、同学,朋友、邻居等。包括:认识你的人,和你见过面打过交道的人。所有认识你的情绪状况,对你的情绪管理产生看法和意见的人,都是评价你的对象。
(3)他人评价调查问卷。自我认知需要借助外力,需要收集他人、身边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这是一个通过外部来进行自我认知的模式。这个模式可以通过自己设计调查问卷,让他人来填写,然后进行客观地分析并以此定位自己。回答调查问卷与其他职业测评方法一起,构筑一个正面的自我评价体系。
4.其他评价方法
(1)内环境评价法。其优势因素和弱点因素是个人在其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属主动因素。一般归类为管理的、组织的、经营的、财务的、人力资源的等不同范畴。找出那些对个人成长与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同时找出那些对个人成长与发展有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才能对自己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个人背景、童年背景、学校背景(学历背景)、生活背景有一个准确认识,才能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
(2)外环境评价法。其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是外部环境对个人的发展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一般归属为社会的、市场的、家庭的、学校的、能力的、竞争的等不同范畴。只有通过对自己的外部环境的准确认识、综合分析和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准确地研判,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出相应的职业规划。
(3)态势分析方法。又称SWOT分析法,也称优劣势分析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Qpportunity)、威胁(Threat)。所谓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二.职业规划
(一)职业规划的概念
1.职业规划的内涵
职业规划就是对个体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职业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规划"。在学术界人们喜欢叫"生涯规划",有的称其为"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是针对职业困惑、面向职业发展的一系列服务的统称。
2.职业规划的意义
职业规划对个体的认识和定位是重要的。"知己"与"知彼"同等重要。职业规划会给个体以清晰的发展目标。个体的人生不仅与收入有关,还与职业规划有关。有目标的个体才能抗拒短期的诱惑,才会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有目标的个体才会感觉充实。个体只有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最容易成功。很多时候失败的个体不代表没有能力,而是角色定位的失败。职业规划正是对个人角色的有效定位的方式。
3.职业规划的对象
(1)在校生或者已经工作,需要谋划出清晰的未来;(2)正在求职或将要求职,却没有清晰而精准的求职目标;(3)对未来感到迷茫,搞不清楚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4)不喜欢当下在做的工作,对工作提不起劲来;(5)每天忙碌,但成果有限;(6)感觉职业发展不顺、徘徊不前,看不到前途;(7)对是否跳槽犹豫不决;希望工作稳定,收入更高,职业生涯发展顺利;(8)想创业,但不知道是否适合创业;(9)希望能学些专业的方法、理念,从而有效掌控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职业规划的原则
1.喜好原则
职业规划确定的目标是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在碰到强大对手的时候仍然坚持;在遇到极其困难情况时不会放弃;在有巨大诱惑的时候也不会动摇。
2.擅长原则
只有做你擅长的,才有能力做好;有能力做好,才能解决具体的问题。只有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才能做得比别人好,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价值原则
有价值的东西才值得你“上下而求索”,“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件事够重要,值得你做,你就有能耐把它开心地做好。
4.发展原则
有足够多的机会,有足够大的市场,有足够宽阔的成长空间,这样的职业才有奔头。
如果一个人做自己最喜欢的同时也是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而且觉得这件事最有价值,那么做成的概率会很大;如果这件事情还很有发展前途,那么就可以获得更长久的成功。
(三)职业规划的方法
职业规划方法包括"镜子和尺子"、"方法与视角"、"信息支持"和"确定性"。
1.牢记"职业方向定位"。要记住它是"最重要的",它是你职业生涯的"镜子和尺子",用于看清你的职业特质,指导你5至10年的职业积累和发展。
如果说它具有灯塔、航标等设施的照亮和引导作用,丝毫都不过分。职业方向为你聚拢心力和有限的资源,揭示出关键特质的程度差异。对职业方向与职业特质的坚定把握,是从战略高度对职业成功的把握,是最有效的把握方式。
2.进行"职业核心能力测评"。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大学学习不那么顺利或成功,或者你有很高的职业发展期望,就有必要通过"职业核心能力测评"进行胜任力评估,用以支持你制定的职业目标并树立一个能力提升的方向与标准。"职业核心能力测评"是另一把尺子。
3.做好"职业成熟度测评"。组织环境对职业发展巨大影响。使得"职业成熟度测评"变成了"第二重要"的服务环节。
如果你并不掌握资源、权力,就不要试图去改造组织环境,因为个人并不具备这样的力量,这个想法过于理想化了。主动适应环境是个聪明的选择,不假他人之手,凭借自身努力就可以把握。
组织原则、职场规则、人际策略、方法视角、自我管理等等都标志着你的"职业成熟度"水准,决定着你的回报速度。对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仍然得不到认可、经常归罪于环境恶劣、不断忍气吞声或动辄冲冠一怒的人来说,"职业成熟度测评"是你经验丰富、老谋深算的良师益友。
4.依托“职业规划信息库”。“心中无数点子多,头脑糊涂决心大”。缺乏信息支撑的决策是可怕的。
职业规划最终必须体现为"职业决策",而"职业规划信息库"恰恰要依托信息支撑。没有"信息支持"的"职业决策"注定是短命的。
(四)职业规划的测试
1.埃德加·H·施恩的职业锚测试
锚,是使船只停泊定位用的铁制器具。职业锚,又称职业系留点,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指个体在做出选择时,一定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些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职业锚强调个人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整合。职业锚是个人同工作环境互动作用的产物,在实际工作中是不断调整的。
职业锚问卷是国外职业测评运用最广泛、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是一种职业生涯规划咨询、自我了解的工具。它能有效协助组织或个人进行更理想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职业锚倾向没有好坏,根据第一感觉,不假思索迅速地答题就OK了。
2.WVI职业价值观澄清测量表
WVI职业价值观测试量表是美国心理学家舒伯于1970年编制的,用来衡量价值观———工作中和工作以外的———以及激励人们工作目标。量表将职业价值分为三个维度:一是内在价值观,即与职业本身性质有关的因素;二是外在价值观,即与职业性质有关的外部因素;三是外在报酬,共计13个因素。
量表指导语告诉你下面有52道题目,每个题目都有5个备选答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想法,在题目后面选出相应字母,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通过测验,你可以从得分最高和最低的三项中,大致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念倾向,在选择职业时予以考虑。
参考文献
(1)杨婧编著《认识自我的5种方法》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1月.ISBN:978-7-5112-1890-2
(2)陈宜、洪壤.编著《职业定位DIY》广东广州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ISBN9787806557594
(3)桑伟林著.《大学生职业定位的SWOT分析方法初探》2008年第12期第24卷(总204期)
(4)职业价值观测试量表(整理版)http://wenku.baidu.com/view/bc4968d3195f312b3169a55e.htmlre=view
教师职业倦怠与自我调试 篇8
[关键词]职业倦怠 消极影响 自我调试
职业倦怠通常指心理能量在工作中枯竭,耗尽。随之而来的是身体疲劳,对工作失去热情,情感衰竭,成就降低。倦怠是人类原始本能的反映。职场人士倦怠,影响的是个体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教师倦怠情绪积蓄,则逐渐会渗透到教师的行为细节中,将不自主地影响到学生知识传授和人格塑造上,并使学生感受不到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将起到消极的影响。
一、探究心理,分析原因
职业倦怠源于人类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映。2008年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显示,100万上班族数据库为基础的调查中,61%的上班族感到压力较大,近2/3的人对工作兴趣索然。职业倦怠似乎成了现代社会职场人事的通病,在人们身边蔓延。同时渗透到了教师群体中。
(一)原始动力机制的承载
倦怠,是人性原始部分遗传下来的动物本能,是原始动力机制,是人类内部本能的驱动。然而,人类又是理性的,是意识主动的承载体,人类能够控制,并根据外部社会的需求采取人为活动方式,并转移被社会所接受的主动机制过程,也就是说,虽然倦怠,源于原始动力的本能,但还是能用人为社会因素驾双而改变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倦怠概括为三种症状,即情感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降低。这是现阶段知识群体出现的普遍现象,在我们教师的群体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往往易出现压力增大,逐渐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不自主的冷漠忽视态度,对工作越来越失去兴趣,甚至对工作的意义持怀疑态度。导致身心的极度疲劳。教师在每天重复劳动,备课,管理,授课等体力加脑力的劳动后,信号传导到大脑皮层区域,近而使该区域的域值逐渐下降,身心不自主的慢性疲劳,逐渐导致个人成就感降低,消极评价自己,最终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
(二)情感衰竭导致职业的倦怠
由于对工作产生倦怠,往往引起身体,情感的疲劳。当我们对自己的工作不自主的产生忽视时,人的内心就滋生出不悦,继而产生不悦感,引起心理的疲劳现象,这种情绪上的态度比生理上的操劳更易使人产生职业疲劳。试想,如果你对钓鱼不感兴趣的话,让你面对几小时的等待,你内心的感觉会是怎样?因此,教师在每日的工作中,要随时调整审视自己,反省和纠正内心的偏差,使自己在工作中处于积极的,旺盛的精神状态。这样,才会尽量避免厌倦感出现。情感倦怠是导致降低工作能力的原因之一,因此,要使自己避免情感上的疲劳,就要始终保持情绪上精神上的旺盛,避免职业倦怠的出现。
(三)社会环境因素
教师的安逸,重复的劳动,使得教师在岗位上逐渐的失去激情。如果抛开人性本我的因素导致倦怠现象的话,那客观人文因素也是导致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其中也包含以下方面:其一;与社会整体的氛围有关。在当今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教师当然也是社会人的一分子,具有人性的全部需求。使教师永远赋予理智是不太现实的,再加上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工作压力,教师很快会出现身心疲惫。其二;教师的精英群体中,对自己的职业方向并不是很明确,在他们本科学习阶段,期望值过高,当期望值和现实不匹配时,就容易产生倦怠感。日益教学的压力增大,精力更易耗竭,工作辛苦程度和回抱(包括情感回抱,薪水回报等)不成正比;再者,就是追求完美的优秀个体,对自我满意度枯竭,总感到自我价值得不到释放,也容易倦怠。
二、倦怠以无自主意识信息传递给学生
教师意识不到自己倦怠情绪,是潜在的最大危险,倦怠给学生造成的危害是不能够量化的。这种潜在的伤害往往会伴随学生很长时间。
(一)潜在的影响
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消极情绪逐渐会渗透到教师意识探测不到的地方,以自主无意识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充斥着双方精神和思想,当倦怠情绪积蓄到一定程度,教师无自制力的频出忌语,释放出中度,或重度的倦怠语言。造成消极影响,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JohnBargh)指出“我们的意识想当然地以为,是自己的意图和选择控制着我们的生活,但意识往往高估了自己的控制力“也就是说。倦怠大部分时间都足以自动驾驭的方式表现出来,影响到学生,教师要经常通过自醒来获得联想,用自动感觉的形式知道和判断自己职业情绪,避免使学生接受教师倦怠信息的传递。让我们教师与学生之间呈现出外显与内隐思维之间相互积极的作用,使自我人格形成完整的综合体系。
(二)直接影响
倦怠,一方面是对教师个人形象和人格魅力的影响,反映出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修养与个人的品位,气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人的品德情操,由于对职业的消极,倦怠,使得个人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降低。另一方面,直接影响教育最终结果,阻碍了教育的正常运行,学生的身心会留下很多负面影响后,对学业产生直接厌恶和反感,甚至厌学、弃学。给学生的印象常常是具体、形象的,这种负面的伤害是强劲,深刻和直观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在知识领域,完成专业文化的传授,自身也要不断的完善,甚至这种意识应该上升到道德层面,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感受到高素质的人文文化环境,这对他们将来的人生道路,人格的塑造都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对学生世界观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学生,思想和世界观还没有固定形成,也就是说,还没有完整的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语言,环境影响。如果由于教师个人的行为的不理智,无视自身的个人社会价值,会深深感染到每位学生的世界观,不能激活他们的人生态度和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必须承认,有些影响,有时会伴随他们的一生。然而,我们必须当心教师深蕴在内心这一潜在的职业倦怠暗伤对本能内心的承载,(本我)有意识的,循环成理性的,自我的调节过程(自我),用个人的魅力感染学生的世界观。
三、倦怠的自我调试
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创造一个淨化的环境,减少和抵制不良环境对学生心灵上的污染。那么,教师的言行品质、职业态度、职业表现反映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职业精神、职业感觉都会内化成学生自觉个体需求的榜样力量,激发他们的内动力,而完成培养综合素质的合格型人才,与世界同步。
(一)教师的道德感和使命感
教师的使命感来源与自身的自醒,
自检,不断的灵魂升华和完善。在自身灵魂意识中不能总沉浸在本我的状态,用非理性的意识结构来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必须始终保持教师的使命感,也就是说,当我们思想内部本能地充满了非理性因素时,就要用职业理性控制个人内部的能动性,将职业的兴奋释放到外部的结构中,将外界社会更好的协调,并展现出的职业责任。从本能的自身控制中,来调节倦怠的方法。当一个人把社会,世界看得比自己大的时候,就是他,的品德提升到了最高的境界的时候,教师要随时,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道德感和世界观,当你在职业中感到倦怠时,你要放大社会的道德意识来救赎自己,奉献出你灵魂光辉的一面。
(二)提升幸福感和职业态度
当人类无法温饱时,确实很难思考精神层面的事情。但不缺温饱的人,就有机会思考精神层面的追求,本能的追求生命中的幸福感,提高自己的快乐指数,来达到精神的满足。人的幸福指数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幸福指数高的人,往往面对任何事物都采取积极的心态,内心总是充满着光明。教师幸福感的产生,来源于大脑某些功能依赖的潜意识。然而人类的大部分信息处理都是在人类意识探测不到的地方进行的。假如你的内心总是充斥着情感衰竭、倦怠、失望等消极潜意识贮藏,那你个体意识,就会选择控制你的生活,控制你的自制力,降低你个体的幸福指数。因此,教师要养成原始幸福意识的培养,这来自于整体生活的综合获得。这样,就会自觉通过感觉的形式显示出来,以自主意识的形式抑制情感倦怠,职业倦怠等消极情绪,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升华我们的职业态度。
四、自我调试的几点建议
首先,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工作一段时间后的人,往往容易出现生活满意度降低,成就感缺失,职业前景不自信,甚至出现人际空落等自身价值降低的感觉,所以,教师的职业素养、形象、业务水平,以及道德观念,涉及的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灵魂的传承。这就是你教师重要的社会价值。提高自身的生活满意度:做自己喜欢的事,算算你拥有的幸福。你的职业受整社会所尊重,受家人的拥爱。你有中产阶级的薪水和带薪休假。
【职业规划与自我管理学习心得】推荐阅读:
学习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05-25
《职业生涯规划和自我管理》课程学习心得09-10
自我认识与职业规划11-02
大学生自我认知与职业规划论文07-29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09-22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08-08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名词解释最终)09-10
读销售人员自我管理与规划06-25
职业规划自我监控例文08-29
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心得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