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共8篇)
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篇1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发布实施
2004-11-25 | 作者: | 来源: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发布实施
规定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必须同时符合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
生活服务设施用地四项控制指标
近日,国土资源部下发通知,发布并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以下简称《指标》)。
《指标》是国土资源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所出台的配套文件之一,其目的是加强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管理,促进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该指标适用于新建工业项目,改建、扩建工业项目可参照执行。
控制指标是对一个工业项目(或单项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在土地利用上进行控制的标准,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用地预审和审批阶段核定工业项目用地规模的重要标准,是工业企业和设计单位编制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的重要依据。
控制指标由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四项指标构成。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必须同时符合这四项指标。投资强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因城市和行业不同而略有差别,而工业项目的建筑系数则严格要求不得低于30%。
《指标》中明确规定,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指标》中还要求,对适合多层标准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应进入多层标准厂房,原则上不单独供地。工业项目建设要严格控制厂区绿化率,在工业开发区(园区)或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不得建造“花园式工厂”。通知强调,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指标》和相关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从严控制供地。不符合《指标》要求的工业项目不予供地或对项目用地面积予以核减。对因工艺流程、生产安全、环境保护等有特殊要求确需突破的,在申请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用地报批时应提供有关论证材料,确属合理的,方可通过预审或批准用地,并将项目用地的批准文件、土地使用合同等供地法律文书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通知中还要求,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供应土地时,必须依据该指标体系的规定,在土地使用合同或《划拨用地决定书》等供地法律文书中明确指标要求及违约责任。不能履行约定条件的用地者,应承担违约责任。
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篇2
2010年9月1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联合批准的《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火电厂、核电厂、变电站和换流站)》正式发布实施。该指标为全国统一建设项目用地指标,适用于单机容量为50万~100万kW燃煤发电厂,E级与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新建或按规划容量扩建的发电厂,单机容量为60万kW级、100万kW级新建或按规划容量扩建的核电厂,电压等级为110~1 000 kV交流变电站,±500 kV直流换流站(300万kW)的新建或扩建工程,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生物质能以及超过原规划容量扩建或改建的发电厂,±660 kV、±800 kV直流换流站可参照执行。
(信息来源:中国电力信息网)
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篇3
关键词:控规;容积率;基值—阀值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作为规划实施与管理的核心层次和重要依据是政府调控市场机制与实现建设目标的直接手段。容积率作为控规强制性内容的核心控制指标,肩负着落实城市整体强度分区平衡、体现政府政策导向和维护社会公平的重任。目前,影响容积率的因素众多,确定方法也多种多样,但在控规编制中对于容积率仅仅单一赋值,使规划缺乏一定的弹性,导致控规频繁修改丧失权威性、科学性。因此,在控规编制中容积率引入基准值和阀值双指标的赋值方式,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
1、研究背景
1.1发展背景
控规产生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背景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應用过程中,控规出现了“刚性”逐渐丧失的问题。在控规的编制到完成的过程中,中央或地方政策的微小变动都会对其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着影响,其指标确定的依据存在着不确定性;在后续的规划管理中,为了协调土地开发主体、公众和政府的需求,在相互博弈之中控规成果被频频调整,而局部地块指标的调整最终将会带来整体功能的失衡。
1.2政策背景
200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强化了控规的“权威性”和“刚性”,以遏制当前“控而不严”和“频频失控”的尴尬局面,控规指标的编制和管理必须及时作出调整。同时《物权法》的出台也表明公众利益已成为未来规划编制的重点和难点,控规作为实际规划管理的依据,其权威性、效益性和公平性应并重。
1.3实践背景
容积率是土地资源配置的核心内容和微观强度控制的核心指标。通过相关资料显示,各地容积率指标赋值大多会根据地块所处的区位进行不同的控制,其指标控制形式仍以上限控制为主。
各地控规的成果中容积率指标赋值形式和方法解决了实践中的很多问题,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1)上位规划引导不足
作为法定文件的总体规划注重的是宏观调控与公共政策属性等大的战略方针问题,在落实上需控规的具体指导,若控规的前期研究不足,将很容易导致其编制的依据不足,且控规的表达方式要求简单规范,很难检验其前期的研究深度。
(2)指标变更随意,无调整幅度限制
指标的频繁变更,使规划地块承受着总量失控的风险,缺乏动态控制优势,再加上规划管理中相关程序的保障存在缺陷,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使控规指标出现“控而不严”和“频频失控”的现象,导致规划权威性逐渐丧失。
在规划调整过程中,没有明确容积率可调整的幅度。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赋予了市人民政府或城市规划委员会足够大的自由裁量权,却没有对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加以限制。
2、“基值—阀值”的提出
2.1确定思路
在分析影响容积率取值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方法求出地块的容积率基准值;利用环境容量和开发最高收益率限额求出地块的容积率阀值;阀值与基值之差为控规的弹性值,根据审查级别(如局审会或者市审会)确定容积率调整的幅度。
2.2基本内涵与特征
容积率基值是依经济要素测算的强度准入条件,经多种方法校核,结合编制时的国家政策和规划发展目标导向并考虑地块所处的交通、服务、环境等区位因素而确定的地块开发基础强度。该值应小于阀值,是地块开发较为合理的强度值。
容积率阀值是以地块所能承受的环境容量为阀极,最大程度地限制其开发,保障地块内的环境质量,对地块的开发起约束作用。
“基值—阀值”的容积率赋值方式存在如下特征:
(1)在保证整体建设发展平衡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局部地块的开发容量。
(2)切实加强定量经济分析,强调多种方法应用。
(3)明确容积率调整的最大幅度,引入双因子控制指标,利于规划调整控制,加强控规“弹性”。
2.3提出目的
(1)增加指标的弹性变化,弱化“单值”概念。传统控规的上限控制往往会导致对定值的强调,而导致控规指标失去弹性。一旦政策发生微小变化或开发项目的局部变更都会导致控规的修改。而通过“基值—阀值”加双因子调整幅度控制,则可增加指标的科学性和控规的合理性。
(2)强调指标阀值的控制作用。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虽然规定了控规修改的前提条件和程序,却未涉及指标修改的幅度限制,致使相关主管部门的自由裁量权限过大,易滋生腐败问题。而通过“基值—阀值”加双因子调控的赋值方式,则可较好的解决此类问题,相关部门的调控权限被局限在阀值之内,调整的幅度依据表一进行,增加控规“弹性”,使管理清晰明了。
(3)加强对公众利益的考虑。以往开发企业只关注自身经济价值,易忽视公众利益。由于缺乏相关的控制措施,使开发企业不注重自身信誉等级的积累,很难形成较有名气的地产企业。本次研究通过企业对社会公众所做的贡献划分为三个等级,以此提出不同的控规调整的准入条件和幅度,引导开发企业关注公众利益,进而促进政府、民众、开发企业三方的利益平衡。
3、结语
控规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方便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若开发地块的控制指标编制得不合理,则很容易在土地招租前后出现变更的局面,导致规划权威性、刚性和弹性丧失。
本次研究提出的“基值—阀值”加双因子调控方式以制定具有较合理弹性的土地开发强度指标体系为初衷,充分考虑与上位规划的衔接,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相融合,确定合理的基值、阀值及调整幅度,使指标更具技术性和灵活性,利于后期的规划管理。当然,如何合理把握这种“弹性”幅度是一项长期、繁琐的工作。同时,确定的结果对于开发项目而言只是一种控制手段,控制容积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规划,关注到更多的利益方,对城市整体开发容量进行适度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黄晓华,黄汝钦.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商业性开发项目容积率“值域化”研究[J].规划师,2010(10):28-33.
[2]吴浩军,李怡婉.我国现行容积率调整程序的缺陷及优化设计[J].规划师,2010(9):84-87.
[3]于一丁,黄宁,万昆.控规编制的新思路——在北京通州07,08片区控规中的实践[J].城市规划学刊,2006(3):94-98.
福建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篇4
一、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和优化配置,提高我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管理水平,制定本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以下简称“控制指标”)。
二、本控制指标是对单个工业项目(或单项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在土地利用上进行控制的标准。
本控制指标适用于新建工业项目,改建、扩建工业项目可参照执行。
三、本控制指标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用地预审和审批阶段核定工业项目用地规模的重要标准,是工业企业和设计单位编制工业项目申请(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的重要依据,是对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违约责任追究的重要尺度。
工业项目所属行业已有国家颁布的有关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定额指标的,应同时满足本控制指标和有关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要求。
四、本控制指标由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生产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等五项指标构成。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必须同时符合五项指标。具体如下:
(一)工业项目投资强度控制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三)工业项目的建筑系数应不低于30%;
(四)工业项目所需生产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
(五)工业项目绿地率一般不超过20%,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的工业项目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五、投资强度按地区、行业确定,在具体应用本控制指标时,应首先根据表3确定项目所在城市的土地等别,再根据表1确定各行业分类工业用地的投资强度控制指标。土地等别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的规定执行;工业行业分类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GB/T4754--2002)执行。
六、工业项目建设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缩短工艺流程,节约使用土地。对适合多层标准通用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应建设或购买(租赁)多层标准通用厂房,原则上不单独供地。除特殊工艺流程的项目以外,工业建设项目必须建设3层以上建筑物(不含地下层)。
七、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不得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不得建造商品房进行出售、出租。对违反规定的,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责令拆除交还土地,并处以罚款。违规建造上述非生产性配套设施的,市、县房产管理部门不得办理房屋产权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办理土地使用证。
八、不符合本控制指标要求的工业项目,不予供地或对项目用 地面积予以核减。对因生产安全等有特殊要求确需突破控制指标的,应根据有关规定,结合项目实际进行充分论证,确属合理的,方可批准供地。
九、编制工业项目供地文件和签订用地合同时,必须明确约定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生产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等土地利用控制性指标要求及相关违约责任。
十、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没有达到本控制指标要求,以及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违规建造非生产性配套设施的,应依照合同约定及有关规定追究违约责任。
十一、指标含义与计算方法:
(一)投资强度:项目用地范围内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计算公式:投资强度=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总用地面积。式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厂房、设备和地价款等。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办理供地审批手续时,按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中确定的投资额计算投资强度;在批后监管和项目用地复核验收时,按实际投资额计算投资强度。
(二)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计算公式: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米,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 算。
(三)生产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项目用地范围生产服务设
施占用土地面积(或分摊土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计算公式:生产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生产服务设施占用土地面积÷项目总用地面积×100%。
当无法单独计算生产服务设施占用土地面积时,可以采用生产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重计算得出的分摊土地面积代替。
(四)建筑系数:项目用地范围内各种建筑物、用于生产和直接为生产服务的构筑物占地面积总和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计算公式:建筑系数=(建筑物占地面积+构筑物占地面积+堆场用地面积)÷项目总用地面积×100%。
(五)绿地率:绿地率是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用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计算公式:绿地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用地面积÷项目总用地面积×100%。
绿地率所指绿地面积包括厂区内公共绿地、建(构)筑物周边绿地等。
十二、本控制指标由正文、《福建省工业建设项目投资强度控制指标》(表1)、《福建省工业建设项目用地容积率控制指标》(表2)和《福建省土地等别划分》(表3)等四部分组成。土地等别划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发生调整的,按调整后的标准执行。
十三、本控制指标由福建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土地供应政策和本省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适时会同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省建设厅修订《福建省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表1 福建省工业建设项目投资强度控制指标
单位:万元/公顷
行业代码
市县等别 一类 第四等
二类 第五、三类 第七、四类
五类
六类
七类
第九、第十一、十二等 第十三、十第十五等
行业名称 农副食品加工业 14 食品制造业 15 饮料制造业 16 烟草加工业 17 纺织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19 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21 家具制造业 22 造纸及纸制品业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23 制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5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26 制造业 27 医药制造业 28 化学纤维制造业 29 橡胶制品业 30 塑料制品业 3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33 加工业
行业代 码 市县等别
行业名称
金属制品业 35 通用设备制造业 36 专用设备制造业 3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六等
≥1995 ≥1710 ≥1995 ≥1710 ≥1995 ≥1710 ≥1995 ≥1710 ≥1995 ≥1710 ≥1995 ≥1710 ≥1995 ≥1710 ≥1590 ≥1350 ≥1845 ≥1605 ≥1995 ≥1710 ≥2625 ≥2220 ≥1995 ≥1710 ≥2625 ≥2220 ≥2625 ≥2220 ≥3975 ≥3405 ≥3975 ≥3405 ≥2625 ≥2220 ≥2100 ≥1890 ≥1590 ≥1350 ≥3150 ≥2670 ≥3150
≥2670
一类 二类 第四等
第五、六等
≥2625 ≥2220 ≥3150 ≥2670 ≥3150 ≥2670 ≥3975
≥3405
八等
十等
≥1350 ≥1185 ≥1350 ≥1185 ≥1350 ≥1185 ≥1350 ≥1185 ≥1350 ≥1185 ≥1350 ≥1185 ≥1350 ≥1185 ≥1110 ≥1035 ≥1215 ≥1125 ≥1350 ≥1185 ≥1680 ≥1485 ≥1350 ≥1185 ≥1680 ≥1485 ≥1680 ≥1485 ≥2490 ≥2235 ≥2490 ≥2235 ≥1680 ≥1485 ≥1335 ≥1230 ≥1110 ≥1035 ≥1995 ≥1755 ≥1995
≥1755
三类 四类 第七、第九、八等
十等
≥1680 ≥1485 ≥1995 ≥1755 ≥1995 ≥1755 ≥2490
≥2235
四等
≥1080 ≥975 ≥900 ≥1080 ≥975 ≥900 ≥1080 ≥975 ≥900 ≥1080 ≥975 ≥900 ≥1080 ≥975 ≥900 ≥1080 ≥975 ≥900 ≥1080 ≥975 ≥900 ≥975 ≥870 ≥780 ≥1035 ≥945 ≥870 ≥1080 ≥975 ≥900 ≥1365 ≥1230 ≥1050 ≥1080 ≥975 ≥900 ≥1365 ≥1230 ≥1050 ≥1365 ≥1230 ≥1050 ≥2040 ≥1860 ≥1575 ≥2040 ≥1860 ≥1575 ≥1365 ≥1230 ≥1050 ≥1125 ≥1035 ≥945 ≥975 ≥870 ≥780 ≥1620 ≥1485 ≥1275 ≥1620
≥1485
≥1275
五类
六类 七类
第十一、十二等 第十三、十第十五等
四等
≥1365 ≥1230 ≥1050 ≥1620 ≥1485 ≥1275 ≥1620 ≥1485 ≥1275 ≥2040
≥1460
≥1575 39 40 41 42 4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3150 ≥4500 ≥3150 ≥1590 ≥1590
≥2670 ≥3720 ≥2670 ≥1350 ≥1350
≥1995 ≥2835 ≥1995 ≥1110 ≥1110
≥1755 ≥2535 ≥1755 ≥1035 ≥1035
≥1620 ≥2295 ≥1620 ≥975 ≥975
≥1485 ≥2070 ≥1485 ≥870 ≥870
≥1275 ≥1785 ≥1275 ≥780 ≥780
表2 福建省工业建设项目用地容积率控制指标
行 业 分 类 代码 名 称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 烟草加工业 纺织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制造业 塑料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容积率 ≥1.0 ≥1.0 ≥1.0 ≥1.0 ≥0.8 ≥1.0 ≥1.0 ≥0.8 ≥0.8 ≥0.8 ≥0.8 ≥1.0 ≥0.5 ≥0.7 ≥0.8 ≥0.9 ≥0.9 ≥1.0 ≥0.7 ≥0.6 ≥0.6 ≥0.7 ≥0.7 ≥0.7 37 39 40 41 42 4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0.7 ≥0.7 ≥1.0 ≥1.0 ≥1.0 ≥0.7
备注:本表中的行业分类及代码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GB/T4754--2002)的规定表述。
表3 福建省土地等别划分
类别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五类 等级 四等 六等 七等 八等 九等 十等 十一等 十二等 十三等 十四等 十五等
市、县(区)
福州市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晋安区,厦门市思明区、海沧区、湖里区、集美区 福州市马尾区
厦门市同安区、翔安区,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漳州市芗城区 福清市、泉州市洛江区、石狮市、晋江市、漳州市龙文区
三明市梅列区、三元区,莆田市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龙岩市新罗区 长乐市、南平市延平区、永安市、泉州市泉港区、南安市、龙海市 闽侯县、连江县、莆田市秀屿区、惠安县、宁德市蕉城区
罗源县、闽清县、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沙县、云霄县、漳浦县、诏安县、南靖县、漳平市、福安市、福鼎市
永泰县、平潭县、建阳市、顺昌县、尤溪县、将乐县、仙游县、安溪县、永春县、长泰县、东山县、永定县、上杭县、霞浦县、古田县
浦城县、大田县、泰宁县、德化县、平和县、华安县、连城县
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建宁县、长汀县、武平县、寿宁县、柘荣县、屏南县、周宁县 六类
七类
备注:本表中土地等别划分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确定。土地等别发生调整的,按调整后的等别执行。
主题词:国土资源 工业 建设用地 控制指标 通知
抄送: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人民政府,本厅
领导,存档。
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篇5
2008-07-09 | 作者: | 来源: 国土资源部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 矿井、选煤厂、筛选厂部分
关于批准发布 《 煤炭工业工程项目 建设用地指标 ― 矿井、选煤厂、筛选厂部分 》 的通知
建标 〔1996 〕630 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委(计经委)、土地(国土)管理局(厅),计划单列市建委、计委、土地(国土)管理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
根据国家计委、国家土地管理局 《 关于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的几点意见)((1987)国土 〔 建 〕 字第1 料号)和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 《 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暂行办法 》(〔1989 〕 国土 〔 建 〕 字第169 号)的要求,按照国家计委 《 一九八八年建设工期定额、建设用地指标制订修订计划 》(计综(1987 〕2390 号)的安排,由煤炭工业部负责编制的 《 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 矿井、选煤厂、筛选厂部分 》,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予以发布,自1997 年2 月1 日起施行。
本建设用地指标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其具体解释工作,由煤炭工业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土地管理局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六日
编制说明
《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 矿井、选煤厂、筛选厂部分 》 是根据国家计委、国家土地管理局 《 关于印发(关于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的几点意见)的通知)(〔1987 〕 国土 〔 建 〕 字第144 号)和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 《 关于印发(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1989 〕 国土[建 〕 字第169 号)的要求,按照国家计委 《 一九八八年建设工期定额、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制订修订计划 》(计综 〔1987 〕2390 号附件十六之二)的安排,由我部负责主编,具体由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会同煤炭工业部沈阳、南京、武汉、选煤、重庆、西安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
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人的调查研究,对煤炭工业矿井、选煤厂和筛选厂建设用地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论证了大量资料,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多次征求各有关部门、单位及专家的意见,最后由我部召开了全国审查会议,会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审查定稿。
本建设用地指标共分五章:总则、合理和节约用地的基本规定,矿井建设用地指标,选煤厂、筛选厂建设用地指标,标准轨距铁路装(卸)车站建设用地指标。
本建设用地指标系初次编制,在施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德外安德路67 号,邮政编码:100011)和国家土地管理局建设用地司(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外大柳树路21 号,邮政编码:100008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八日
第一章 总则
第1.0.1 条为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科学管理,适应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需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制定本建设用地指标。
第1.0.2 条本建设用地指标是编制和审批煤炭工业工程项目矿井、选煤厂、筛选厂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项目建设用地规模的依据;是编审初步设计文件,核定和审批建设项目用地面积的尺度。
第1.0.3 条本建设用地指标适用于煤炭工业新建矿井、选煤厂、筛选厂工程项目;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1 , 0.4 条本建设用地指标包括下列用地:
一、矿井建设用地指标包括:矿井工业场地、风井场地、研石排弃场、爆破器材库、防火灌浆站、瓦斯抽放站、场内准轨铁路装(卸)车站等的用地。
二、选煤厂、筛选厂建设用地指标包括:选煤厂、筛选厂工业场地,歼石排弃场,场内准轨铁路装(卸)车站等的用地。
第1.0.5 条本建设用地指标未包括标准轨距铁路专用线,场外道路、水运码头、其他场外运输、防洪、排涝工程、场外送、配电工程,研石发电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区等项目的用地。
第1.0.6 条煤炭工业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和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用地的关系,切实做到科学、合理、节约用地。
第1.0.7 条矿井、选煤厂、筛选厂工程项目用地,除执行本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合理和节约用地的基本规定
第2.0.1 条矿井、选煤厂、筛选厂工程项目建设,应根据煤炭工业发展需要,综合考虑资源、动
力、市场等条件,确定经济合理的建设规模。
第2.0.2 条矿井、选煤厂、筛选厂的工业场地场址选择应坚持合理利用和节约用地原则,在满足井田开拓、铁路运输、工程地质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荒地、劣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和经济效益高的用地。
第2.0.3 条矿井、选煤厂、筛选厂的总平面布置,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贯彻煤炭工业 《 关于煤矿地面总体布置改革的若干规定 》(试行),生产、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设施应按三条线安排,集中设置辅助企业和生活区,改革机修和材料供应体制,简化工业场地设施,减少重复建设。
第2.0.4 条矿井、选煤厂、筛选厂工业场地的总平面布置,应结合生产工艺要求,进行多方案比较,从技术经济及节约用地方面选择最佳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按照建(构)筑物不同功能,因地制宜地分区布置。
二、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建筑物在满足生产使用、防火、环保、卫生、安全等要求的前提下应设计多层和联合建筑。矿井设计宜采用以主、副井为中心的联合建筑体系。
三、分期建设工程应便于前后期衔接。预留场地宜布置在场地边缘。
四、改建、扩建企业应充分利用已有场地、建(构)筑物和设施,尽量减少新征用地面积。
五、矿井及群矿选煤厂、筛选厂的辅助生产和仓储运输设施建(构)筑物、行政管理和生活服务设施应与矿井联合设置。
六、场地建(构)筑物及管线布置,应整齐、紧凑、建筑体形简洁。
第2.0.5 条矿井、选煤厂、筛选厂的研石应综合利用,充填塌陷区,或选择荒地、劣地、洼地、山沟地进行排弃,不应设永久性排弃场,周转场应进行土地复垦。
第2.0.6 条矿井、选煤厂、筛选厂建设项目的具体构成,应根据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
第2.0.7 条矿井、选煤厂、筛选厂建设用地不得先征待用,多征少用。严禁征而不用、违法占用或改变用途。
第2.0.8 条矿井、选煤厂、筛选厂工程项目施工期间,材料堆放场地、施工道路以及其它临时设施的建设用地,应尽量在批准的项目用地范围内安排。
第三章矿井建设用地指标
第一节矿井工业场地
第3.1.1 条矿井工业场地建设用地指标,系按下列条件编制:
一、建设规模矿井建设规模按不同设计生产能力划分为:
大型井120、150、180、240、300、400、500、600万t / a 及以上;
中型井45、60、90 万t / a;
小型井6、9、15、21、30 万t / a。
二、开拓方式平铜、立井、斜井三种开拓方式,各种开拓方式均为一个主井和一个副井。
三、地面生产工艺有选煤生产工艺和无选煤生产工艺。
四、运输方式场内主要为窄轨铁路、带式输送机运输,场外主要为标准轨距铁路运输。
五、场地条件一个工业场地;地形平坦、自然地形平均坡度不大于4 %,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第3.1.2 条矿井工业场地建设用地,由下列工程设施的用地组成:
一、生产设施包括主、副井提升系统、地面生产系统和有选煤厂时的选煤系统等;
二、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动力和机修设施等;
三、公用工程设施包括给、排水和供热、供气系统等;
四、仓储运输设施包括材料仓库、支护材料加工和储运设施、储煤设施,不包括围墙内标准轨距铁路装车站及其附属设施等;
五、行政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包括矿办公室、采区办公室等。工业场地建(构)筑物及设施组成宜符合附录一表1 的规定。
第3.1.3 条矿井工业场地建设用地指标不宜超过表3.1.3 规定。
第二节矿井其它场地
第3.2.1 条风井场地一般包括通风机房、配电室、值班室以及场内道路、排水等建(构)筑物。专作排风用时,其场地围墙内用地面积小型井宜为0.3 hm?,中型井宜为 0.4 hm?,大型井宜为 0.5 hm?。兼作其他用途时,可按其使用情况另行增加。
第3.2.2 条防火灌浆站采取地面钻孔下浆,紧靠钻孔布置有关建(构)筑物,独立形成场地时,其用地面积宜为0.6 hm?(未包括取土场用地)。采取靠近某一井口或场地,合用一个场地布置有关建(构)筑物时,中、小型井用地面积宜为0.2 hm?(未包括取土场用地),大型井宜为0.4 hm?(未包括取土场用地)。取土场用地面积均应按3a 用土量另行计算。当有采暖设施时,可另行增加用地面积 0.2hm?。
第3.2.3 条瓦斯抽放站的用地面积宜为0.4 hm?(不包括储气罐用地)。当有储气罐时可另行增加储气罐用地面积。
第3.2.4 条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研石的排弃,应设置周转场。其用地面积不分何种排弃和堆置方式,均应根据矿井建设规模大小按不大于7a 的排研量计算用地。当矿井带有选煤厂时,应另加选煤厂排研用地,选煤厂排研用地大小应根据其建设规模大小按不大于7a 选研量进行计算。当砰石外运排弃时,应另加外运线路用地面积。
第3.2.5 条矿井地面爆破器材库场地包括库房区和库前区,各区建(构)筑物组成宜符合附录一表4 的规定。其用地面积不宜超过表3.2.5 规定。
第四章选煤厂、筛选厂建设用地指标
第一节选煤厂
第4.1.1 条选煤厂可分为矿井型、群矿型、矿区型和用户型四种。
第4.1.2 条选煤厂工业场地建设用地指标,系按下列条件编制:
一、建设规模选煤厂建设规模按设计生产能力划分为三类厂型:
大型厂120、150、180、240、300、400、500、600 万t / a 及以上;
中型厂45、60、90 万t / a;
小型厂30 万t / a。
二、产品方案精煤、中煤、煤泥。
三、工艺和主要设备选煤工艺:跳汰、浮选、重介。主要设备:跳汰机、浮选机、斜(主)轮重介分选机。
四、厂房结构型式主要厂房采用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钢结构,其它建筑采用砖混结构。
五、运输方式原煤主要采用标准轨距铁路、窄轨铁路和带式输送机运输,产品煤主要采用标准轨距铁路运输。
六、场地条件地形平坦,自然地形平均坡度不大于4 %,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第4.1.3 条选煤厂工业场地建设用地,由下列工程设施的用地组成:
一、生产设施包括受煤和选煤系统等;
二、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动力和机修设施等;
三、公用工程设施包括给、排水系统、供热、供气系统等;
四、仓储运输设施包括材料仓库、药剂库、原煤、精、中煤储运设施、煤泥处理系统等,不包括围墙内标准轨距铁路装(卸)车站及其附属设施。
五、行政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包括厂办公室等。选煤厂工业场地建(构)筑物及设施组成宜符合附录一表2 的规定。
第4.1.4 条矿井型选煤厂建设用地指标与矿井工业场地建设用地指标合并考虑,不宜超过本建设用地指标第3.1.3 条、表3.1.3 规定。
第4.1.5 条群矿型选煤厂建设用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Ao= A1+A2×N
式中:Ao ― 群矿型选煤厂建设用地面积,(hm?);
A1 ― 所在矿井带选煤厂建设用地面积,(hm?);
A2 ― 与群矿型选煤厂同规模的矿井型选煤厂用地面积与同规模的矿井建设用地面积万t 用地指标之差,(hm?/万t);
N ― 外来煤数量,(万t);
第4.1.6 条矿区型选煤厂工业场地建设用地指标不宜超过表4.1.6 规定。
第4.1.7 条矿区型选煤厂工业场地建筑系数宜为30 %一37 %。
第4.1.8 条矿区型选煤厂选研排弃场的用地面积应按本建设用地指标第3.2.4 条规定执行。
第二节筛选厂
第4.2.1 条筛选厂可分为矿井型及独立型两种。其工业场地用地面积系按下列条件编制:
一、建设规模筛选厂建设规模按不同设计生产能力划分为:90、60、45、30、21 万t / a 五种。
二、产品方案不同粒度的分级煤。
三、工艺和主要设备工艺:选研和筛分。主要设备:振动筛、滚轴筛等。
四、运输方式场内主要为道路、窄轨铁路和带式输送机,场外主要为标准轨距铁路运输。
五、场地条件地形平坦,自然地形平均坡度不大于4 %,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第4.2.2 条筛选厂工业场地用地面积,由下列工程设施的用地组成:
一、生产设施包括受煤和筛分系统等;
二、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动力和机修设施等;
三、公用工程设施包括给、排水、供热、供气系统等;
四、仓储运输设施包括材料仓库、原煤和产品煤储运系统等;
五、行政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包括厂办公室等。筛选厂工业场地建(构)筑物及设施组成宜符合附录一表3 的规定。
第4.2.3 条独立型筛选厂工业场地建设用地指标不宜超过表4.2.3 规定。
第4.2.4 条独立型筛选厂建筑系数宜为30 %一37 %。
第4.2.5条独立型筛选厂选研排弃场的用地面积应按本建设用地指标第3.2.4 条规定执行。
第五章标准轨距铁路装(卸)车站建设用地指标
第5.0.1 条标准轨距铁路装(卸)车站(以下简称为车站)建设用地界线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当车站设有货运站台时,车站与矿井、选煤厂工业场地的分界线应以站台边线为界;无货运站台地段,当设有水沟时,以靠近工业场地一侧的水沟边线为界;当无水沟时,应以铁路路基与工业场地地坪相交边线为界。
二、车站与区间线路的分界,应以车站咽喉区最外进站道岔基本轨接缝外50m 处为界。
三、车站未与工业场地相邻地段,应按工业企业铁路用地的现行规定执行。
第5.0.2 条矿井装车站建设用地指标,系按下列条件编制:
一、津设规樟根据矿井设计牛产能力分为60 万t / a 及以下、90~180 万t / a、240 ~400 万t/a 三种。
二、装车站为终端站型并分为横列式和纵列式两种。
三、装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分为850、750、650m 三种。对于60 万t / a 及以下的矿井,采用半列装车,其装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分为450、400、350m 三种。
四、装车站的布置能满足煤车送空取重和材料车卸车作业;无客运;采用9 号道岔;装车时间每列不超过2h。
五、地形平坦,地面横坡不大于4 %,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路基平均填挖高度为 2m。
第5.0.3 条矿井装车站建设用地指标,不宜超过表5.0.3 规定。
第5.0.4 条当矿井设有选煤厂时,其装车站的用地指标,除应符合本建设用地指标表5.0.3 的规定外,尚需增加煤泥线和油脂线的用地,其增加用地面积,不宜超过表5.0.4 规定。
第5.0.5 条矿区型和群矿型选煤厂装(卸)车站建设用地指标,系按下列条件编制:
一、建设规模根据选煤厂设计生产能力分为60 万t / a 及以下、90 ~ 150 万t / a、180 ~ 240 万t / a、300 ~ 400 万t / a 四种。
二、其他编制条件与本建设用地指标第5.0.2 条第二至第五款相同。
第5.0.6 条矿区型及群矿型选煤厂装(卸)车站建设用地指标,不宜超过表5.0.6 规定。
第5.0.7 条装(卸)车站生产房屋建设用地指标,应按其建筑系数为20 %计算确定。
第5.0.8 条装(卸)车站建设用地指标的调整,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当装(卸)车站路基平均填、挖高度不等于 2m时,其用地面积可根据实际平均填、挖高度与 2m之差值乘以本建设用地指标表5.0.3 或表5.0.6 中“每米填挖高度调整值”所得的调整数进行调整。
二、当装(卸)车站为通过式站型时,可按增加1 股正线进行调整。
三、当装(卸)车站位于地面横坡大于4 %的地段时,其用地面积可按表5.0.8 规定进行调整。
四、当装(卸)车站位于风沙、雪害、多年冻土以及其他特殊条件的地区,其建设用地面积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增加。
附录一:
工业场地组成、矿井工业场地建(构)筑物及设施组成、选煤厂工业场地建(构)筑物及设施组成.筛选厂工业场地建(构)筑物及设施组成 .爆破器材库场地建(构)筑物组成
附录二:
调整系数 1 .地形调整系数
当工业场地位于自然地形平均坡度大于4 %影响场地总平面布置时,其用地面积可按表1 进行调整。、湿陷性黄土调整系数
当工业场地位于 Ⅱ、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时,其用地面积可按表2 进行调整。、当工业场地位于受洪涝威胁地区,需作防洪排涝工程设施时,其用地面积按具体情况确定。.由于地形和煤层赋存条件限制,矿井采取多场地开拓布置时,包括主井与副井分别位于二个工业场地或主、副井口与装车站分为两个工业场地,以及一个矿井多坑口出煤等,其工业场地建设用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确定。.当工业场地位于多年性冻土、膨胀土、溶洞、滑坡等不良工程地质以及因地震影响需增加用地面积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确定。、凡同时有两个以上(含两个)调整系数,其用地面积按下列公式计算。
Ao= A 〔1 +(Kl 一1)+(K 2一1)+ „ „(K n一1)〕
式中:Ao ― 调整后的用地面积,(hm?);
A ― 规定的用地面积,(hm?);
K 1K2 „Kn ― 调整系数。
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篇6
【摘要】 当前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较少,本文从财政支出角度出发,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评价、项目综合效益评价和财政支出评价三个方面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该类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及政府提供相关政策参考。
【关键词】 财政支出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一、研究背景
2006年以来,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各地陆续开展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对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护耕地资源、统筹城乡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国务院对各地开展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专门的财税政策,保障试点项目的顺利开展实施。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已有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办法,但针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甚少,本文拟从财政支出视角,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二、基于财政支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1、相关概念
(1)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指出“挂钩是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成果,以规划合理布局城乡建设用地,充分挖掘闲置土地为主要目的,将一些有条件通过整治转变成耕地的农村居民住宅用地以及其他废弃的没有利用价值的建设用地(称为拆旧区)和用于城镇新增建设川地区(称为建新区)构成挂钩项目区。然后通过拆旧与土地复垦等工程,以项目区各地类面积动态平衡为基础,实现项目区内有效耕地面积不减少,耕地等级质量不降低的要求。”项目是社会活动得以实现的载体,是具有目标性、时限性、任务性及效益性的活动。而挂钩项目是挂钩政策得以实施的手段和载体。挂钩项目是以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以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差距,合理布局城乡用地结果为目标;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则。政府组织实施并对项目区域产生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公共性活动。因此,挂钩项目具有公共性、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
(2)财政支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
财政支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将绩效理念融入从财政资金的申请开始,到资金的拨付、使用过程,一直到支出完成后的审核验收,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加强公共服务保障、提升行政效能、实施行政问责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1)项目资金来源与管理
第一,资金来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涉及到建新区建设,拆迁农户和集体的补偿,拆旧区土地复垦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目前各地试点情况来看,项目所需资金的来源主要有政府独资、依托用地企业投资、政府部门事业机构以项目区内整理的耕地指标作抵押向金融单位贷款筹集资金、或是企业、个人、市、县(市、区)、乡镇政府、项目所在地村、社等共同投资等方式。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需资金最终是由拆旧区整理增加的耕地指标中除了用于农民安置部分后多余的建设用地指标收益来补充,如将其中多余指标中经营性用地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出让获得的出让金。
第二,资金的管理。对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资金的管理,一般会设立财政专户,以保证专款专用。目前,各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大多是由政府主导的,因此资金一般都是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2)基于财政支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的意义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开展以来,在保护耕地资源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盘活了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进而促进城乡建设用地的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同时,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目前,学术界针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情况、项目实施绩效评价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探讨,但还未涉猎从财政支出角度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绩效评价。
从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产生的综合效益、项目资金运行对项目实施的影响等考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情况,为今后该类项目经费筹集、财政管理提供政策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三、基于财政支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基于财政支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内容
基于财政支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管理及运行情况的评价;一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项目内容之间具有不可拆分的联系,项目资金投入是项目正常运行,按时保质完成的基础;项目实施后综合效益情况,则是投资是否有效的重要体现,因此,笔者拟从上述两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2、指标选取原则
(1)系统性原则。财政支出本身是一个大系统,一项财政支出涉及到的单位、人员非常多,因此财政支出绩效微观评价也是一个工作量大、耗费时间长、牵涉人员多的系统性工程,这就需要整个评价体系要具有系统性,能从整体上、全局上宏观的反映财政支出的绩效水平。
(2)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要尽可能选用现有的统计数据和易于收集的资料,对难以统计和收集的数据暂时不列入指标体系。
(3)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体系内各指标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财政支出的实际情况。客观性原则就要求在设计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除必须采用定性描述的指标之外,尽可能的使用定量化的方法去描述指标,避免使用过多定性指标去衡量绩效水平,目的是让绩效微观评价更加客观,尽可能的减少主观性评价。
(4)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要科学,设置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合理,收集的材料数据要详实、充分可靠,构建的指标体系要既能揭示实施过程情况,又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5)可比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应具有可比性,即确定的指标含义明确、计算口径一致、核算方法统一,以保证比较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6)综合性原则。建立的评价体系不能只选择对经济有利的因子,而忽略社会与生态因子;不能只考察项目产生的正面效益,不考察项目产生的负面效益;不能只重视结果,也要监管实施过程。
3、指标选取
为全面反映基于财政支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内容,按照指标选取原则,本文从项目实施评价、项目综合效益评价和项目财政支出评价三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
(1)项目实施评价指标的选取
该类指标的选取主要针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从指标的综合性和客观性角度出发,具体设置了民意调查、合法性审查和项目完成情况3项考察内容,共选取村民对项目实施支持率、村民对安置补偿方案满意度、土地权属关系是否明晰、各类用地用途变更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关政策、能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是否按计划归还指标、整理开发复垦工程是否按计划实施、安置区是否如期开工建设9个评价指标。9个指标均可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方案及档案中查询获取。
(2)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的选取
该类指标的选取主要考虑项目实施后对项目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影响,从可比性和可量化的角度出发,设置了项目单位投资额、农民年纯收入增加率、农地单产增加率、静态投资收益率、新增耕地比例、单位投资就业增加率、居民点基础设施配套率、道路密度变化率、绿色植被覆盖率、农地灌溉保证率和景观破碎度等共11个指标。
(3)项目财政支出评价指标的选取
针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国家已有一套较为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具体情况,从资金管理和资金运行两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共选取资金到位率、资金到位时效、是否具有完备的资金管理制度、资金使用率和资金是否按规划预期使用等5个评价指标。
四、结语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我国保护土地资源、控制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存量土地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政策,试点项目是政策良好实施的载体,对挂钩项目实施综合评价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适时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是针对目前挂钩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根据不断完善的政策进行修正和改善,以期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篇7
本文仅针对目前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指标分解常见方法、特点及局限性作一阐述,提出一种解决方法和思路,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为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指标分解提供一种参考和借鉴,以便提高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1 现有建设用地指标分解方法及其局限性
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对建设用地指标分解的研究,多是在分析建设用地和其他关联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多年已有数据,构建其之间的数学模拟关系模型。
现有建设用地指标分解方法适用于较大区域、宏观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指标分解,比如国家级、省级建设用地指标的分解。但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预测性因子(如发展方向、政策等不可量化因子)的考虑不足。
2)因子权重确定随意性较大。
由于以上原因,基于数学模型的指标分解方法不适用于受现状影响不大,而受项目布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和政策影响较大的土地利用规划中(如县、乡镇级)。
2 建设用地指标分解需考虑的因素
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分解工作中,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因素:
1)指标供需矛盾。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指标受到上一级规划的严格限制,不允许超指标用地。而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十分旺盛,规划指标不能全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2)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一般来说,某些县乡级规划中涉及到的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较多,从类型上看有交通类、能源类、工矿类,从级别上说有国家级、省级等。这些建设项目中,有许多属于已经确定甚至已经开工建设的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县级规划中必须予以落实。
3)影响因子权重。
4)基础数据。作为县级规划中分解指标依据的各乡镇现状数据、历史数据收集比较困难,往往缺乏部分关键数据,同时有些数据因统计难度或其他因素影响,准确性不高。
基于上述原因和特点,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标分解工作中,纯粹的数学模型方法存在以下不足:乡镇规划指标受政策和项目影响较大;因子权重难以确定;基础数据不齐全,影响数学模型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3 项目主导型指标分解方法
针对县级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分解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一种县级规划中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方法,称为“项目主导型”指标分解方法。
3.1 主要思路
“项目主导型”指标分解方法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对县级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实行分类管理,以满足规划期间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的用地。
将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分为两类管理使用:第一类用地指标是指用于必须保障用地的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和重点城镇建设的指标,由县级规划直接掌握。第二类用地指标是指用于自行安排的建设项目和小集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所使用的指标,由县级规划根据一定方法分解到乡镇。
3.2 工作流程
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指标分解工作,可以参考以下工作流程,见图1。
首先分析州市级规划下达各本县(市、区)的指标,确定可用的新增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新增交通水利及特殊用地面积、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等指标。
然后整理分析规划期间建设项目表,按照项目重要程度、紧迫程度进行筛选确定规划期间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接着确定规划期内重点建设城镇的用地规模,并将以上两者确定的用地规模作为第一类用地指标,将本县(市、区)指标中扣除第一类指标后的部分作为第二类用地指标,两类指标比例应根据各县(市、区)不同情况确定。
3.3 方法的优缺点
“项目主导型”指标分解方法合理、科学地解决了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指标分解存在的问题。其优点主要有:
1)有效弥补了数学模型类指标分解方法中现状因子比重较大,规划预期因子比重不足的问题,使指标分解的针对性更强。
2)以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和重点城镇建设用地为依据,可操作性较好,解决了乡镇指标受政策和项目影响较大,难以进行量化计算的问题。
3)建设用地指标使用重点突出,有利于解决县域内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矛盾最突出区域的用地矛盾。
4)对统计数据依赖较少,适应于贫信息县市区。
4 结语
“项目主导型”指标分解方法优点突出,有效弥补了数学模型类指标分解方法的不足。通过在云南省多个县区的实践应用,得到基层土地部门认可,能够满足指标分解的需要,为本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建设用地指标分解工作提供一种参考和借鉴。
摘要:分析了目前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指标常用分解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针对县级规划指标分解特点和需求因素,结合实际应用经验,提出了“项目主导型”方法,讨论了其优缺点,为建设用地指标分解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分解
参考文献
[1]尧德明,陈玉福,张富刚.层次分析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指标分解中的应用——以海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75-176,178.
[2]麻战洪,申志军.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乡镇建设用地规模增量分解方法探讨——以湖南省望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J].广东土地科学,2005,4(3):11-15.
[3]刘超,王翠欣,李强.新一轮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非农业建设用地指标分解[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00-6201.
[4]大理市人民政府.大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Z].
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篇8
关键词: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验收
把保护18亿亩耕地定为“红线”,土地资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了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0年底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要求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笔者认为,必须把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验收关,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
1 贵州省及毕节地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情况
1.1 贵州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情况
2009年7月,国土资源部批复同意贵州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并下达增减挂钩周转指标16000亩,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及时选择了积极性较高的毕节、赤水等27个县(市、区)作为增减挂钩试点。2010年11月,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重新调整分配周转,将国家下达的16000亩周转指标全部分解到9个市(州、地)国土资源局,由其统筹安排使用。目前,全省共批准68个县(市、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每个县周转指标规模控制在300亩以内。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首轮增减挂钩项目区共涉及拆迁农户5936户,面积16206亩,已复垦整理耕地3361.4亩,建新区使用土地4051.2亩, 1186户搬入新居。同时,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相继印发了《贵州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县(市、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规划》和《县(市、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实施规划》参照格式文本,以及《贵州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1.2 毕节地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情况
自2009年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以来,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先后下达(调剂)毕节地区周转指标2300亩。除赫章县外,其余8县(市、区)各分解指标300亩(黔西县200亩)。目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实施规划逐步获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批复,项目实施进展顺利。除金沙县外,其余8县(市、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规划已经地区局组织评审并获原则通过,正在根据专家意见作进一步修改完善。目前,毕节地区国土资源局正在会同地区农委、住建局、规划局、财政局、审计局,对辖区内的增减挂钩项目进行验收。
2 增减挂钩项目验收的组织方式
根据《贵州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增减挂钩项目验收实行县级初验、地区验收、省级核准(抽查)、报部备案。结合贵州省毕节地区的工作实际,增减挂钩项目竣工验收工作主要由毕节地区国土资源局会同地区农委、住建、规划、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并下设拆旧区复垦验收小组和建新区(含安置区和留用区)验收小组分别进行验收,根据验收情况经联合验收组汇总后给予反馈,并形成正式的书面验收意见。
3 增减挂钩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
3.1 拆旧复垦实施情况
(1)复垦主要工程完成情况:现场查看并将实施规划确定的工程量与实际完成的工程量(竣工图及测量技术报告)进行对比、分析、核对。
(2)复垦地块及新增耕地面积认定:以实测面积为准,并与项目区复垦前不小于1∶10000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校核。复垦耕地面积不得小于项目区折旧复垦面积,新增耕地面积等于拆旧区复垦后的耕地面积减去建新区(含安置区和留用区)占用耕地面积。
(3)复垦地块耕地质量认定:参照《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对地块平整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质量进行实地查验。
(4)复垦地块管护措施落实情况:是否建立健全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主体,签订管护协议或合同。
3.2 建新安置区实施情况
(1)建新安置区建设情况:根据实施规划和工作计划相关规定,按要求完成,验收组到现场进行对照查验。
(2)建新安置区的安置情况:建新安置区选址是否符合实施规划,搬迁农户的房屋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的面积,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建筑行业的相关标准,配套设施是否按照规划设计建设完成,运行是否正常,农民是否入住;农民自行修建的房屋选址是否符合实施规划,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实施规划确定的补、赔偿标准是否补偿到位;采用货币补偿安置的农民,是否按照实施规划确定的补、赔偿标准和协议足额领取了安置费用等。
3.3 建新留用区情况
建新留用区的建新总规模和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是否与实施规划确定的一致,以及开发利用方向是否发生改变。
3.4 土地权属调整情况
项目实施前后土地权属明晰,界址清楚,对土地权属的调整合理、合法,无争议,并签署土地权属界线认可书和土地经营权承包证书。
3.5 资金使用监管情况
是否建立项目资金专户,并做到专款专用、专项管理,是否进行工程招投标,项目资金是否按项目进度足额拨付,是否按规定范围内开支,是否进行资金审计等。
3.6 档案管理情况
是否建立日常档案管理制度,从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的有关文件、图表、影像及图片等资料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妥善保管。
4 增减挂钩项目验收的关键步骤
(1)听取项目实施及任务完成情况汇报,项目承担单位、实施单位、监理单位等接受验收组对有关情况的质询。
(2)实地查验项目区实施完成情况,对拆旧复垦、建新安置的范围、面积、质量进行认定,对建新留用区的建新总规模和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以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认定,听取项目区干部群众等方面的意见。
(3)查阅项目有关档案资料。
(4)验收人员填写项目竣工验收审查表,并按审查项目内容逐项签字确认。
(5)验收组汇总有关检查验收意见后,反馈验收情况。验收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项目实施单位完成整改任务。整改结束后,重新进行复查。仍不合格的,收回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取消资格。
(6)验收合格后,形成书面的验收意见,县(市)级人民政府按要求向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申请核准,省级评审通过并下达核准通知后,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检查验收过程中,验收组对验收意见的真实性负责,若出现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必须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负责人的责任。
5 增减挂钩项目验收的必备资料
5.1 文字资料
(1)项目竣工验收申请表;
(2)项目实施批准的相关文件;
(3)项目竣工报告(项目挂钩周转指标使用归还情况;拆旧区整理复垦任务完成情况,新增农用地面积、地类及质量情况;拆迁补偿安置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情况;建新安置区用地及建新留用区供地情况;建新安置区和建新留用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实施挂钩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度、档案管理情况等);
(4)县(市、区)对项目区的竣工初验报告;
(5)拆旧地块复垦实施方案;
(6)拆旧地块复垦施工协议或合同;
(7)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或证明文件;
(8)拆旧地块竣工测量技术报告(含新增耕地分析);
(9)拆旧地块复垦耕地质量报告(农业部门认定意见),符合条件的补划为基本农田的文件及图件;
(10)复垦地块管护措施和土地权属调整方案落实情况报告;
(11)建新安置区实施方案及完成情况报告(附安置合同、协议、面积统计表及农民意见等);
(12)建新安置区工程质量的有关证明文件;
(13)建新留用区供地及开发利用情况报告;
(14)资金使用结算报告和资金审计报告;
(15)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使用管理台账;
(16)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规划。
5.2 图件资料
(1)拆旧区、建新安置区和留用区实施前后的勘测定界图(标注每个拆旧地块拐点坐标,拆旧地块可单独成图,相邻的拆旧地块也可在同一张图上体现),比例尺1∶500~1∶1000;
(2)项目区位置图(示意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3)项目区竣工验收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
(4)项目实施前、中、后的相关图片、影像资料等。
6 结束语
笔者通过参与贵州省毕节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验收工作,深刻地体会到虽然增减挂钩取得阶段性成效,耕地得到有效保护,用地更加节约集约,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但由于贵州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试点工作起步较晚,无论规模、力度和效益均与周边先进省市相比差距较大。问题主要是认识不到位、思想不解放、责任不明确、措施不有力等原因,突出表现在:一是部分地方对增减挂钩缺乏足够重视,认为前期投入大,拆迁复垦困难多,运作周期长;二是有的地方仅仅把开展挂钩当作增加指标的手段之一,而不是把它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节约集约用地、改善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用地保障的一项重大举措,选点草率、布局失衡,甚至急功近利,影响滚动运行和持续发展;三是一些地方把增减挂钩视为部门职能,国土资源部门一肩担当,结果是推进不力、四处掣肘、难有建树。面对当前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两难”的局面,必须充分用好增减挂钩政策,趋利避害、乘势而上,科学编制增减挂钩专项规划和实施规划,严把项目立项、监督、验收等关键环节,规范推进增减挂钩工作,切实解决耕地保护“缺动力”、工业化城镇化“缺土地”、农民增收“缺渠道”、新农村建设“缺资金”、城乡统筹“缺抓手”、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缺平台”等一系列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http://www.gov.cn/zwgk/2011-04/02/content_1837370.htm,2010-12.
[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
[3] 贵州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黔国土资发[2010]125号).
[4] 贵州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黔国土资发[2011]44号).
[5] 王丽英.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思考,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7(6):154,155-158.
【项目用地控制指标】推荐阅读:
福建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01-07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10-28
物流仓储用地控制指标09-21
项目建设用地申请08-28
项目向政府申请用地11-21
项目用地报批工作简报08-11
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财务论文09-30
关于建设项目用地问题的调研对策05-19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建设项目用地预审10-06
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管理规定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