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飞舞的蝴蝶 教案

2024-11-02

第12课 飞舞的蝴蝶 教案(共8篇)

第12课 飞舞的蝴蝶 教案 篇1

第12课 飞舞的蝴蝶——图像运动动画

教学目标

1.导入并调整蝴蝶图片。

2.制作蝴蝶飞舞动画;改变蝴蝶飞舞速度;制作蝴蝶连续飞舞动画。3学习swish动画的制作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蝴蝶飞舞动画;改变蝴蝶飞舞速度;制作蝴蝶连续飞舞动画。

教学难点 学习swish动画的制作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蝴蝶飞舞动画,师:你知道蝴蝶飞舞动画是怎样做成的吗?需要使用哪些菜单工具和素材?

学生观察老师的课件,并谈论自己的想法 教师演示法为主

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知识点:任务一:导入并调整蝴蝶图片

在swish中导入图片的方法与在《wps文字》中插入图片的方法相似,单击插入----导入图像---选择图片----打开,然后调整大小和位置。

三、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任务二:制作蝴蝶飞舞动画

我们需要规定蝴蝶的运动时间,在开始关键帧设定蝴蝶的起始位置,在结束关键帧设定蝴蝶飞舞的目标位置。这样swish就会自动生成蝴蝶飞舞的动画。

任务三:改变蝴蝶飞舞速度

要降低蝴蝶的移动速度,既可以让蝴蝶图片的运动时间变长,也可以让它的运动距离变短。任务四:制作蝴蝶连续飞舞动画

要想让蝴蝶按照设定的路线“翩翩起舞”,我们要在时间线上继续插入关键帧,并拖动蝴蝶至目标位置。学生尝试完成任务,小组内合作,相互帮助 学生尝试完成

四、小组合作实践创作

1.展示评价 制作蝴蝶连续不断飞舞的动画。

2.调整每一段动画的运行时间,使动画运行流畅自然。

3.将动画发布导出成swf和exe格式的文件,并以“蝴蝶飞舞.swi”为名保存动画源文件。

学生探究电子排版的用法,完善自己的程序。学生展示作品 其他学生给与评价

自主创作,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五、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提问:

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第12课完整教案 篇2

一、导入

经过4年楚汉之争,刘邦最终击败项羽,于前202年建立西汉,史称汉高祖。但由于长期的战乱,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城镇荒凉,人民生活极度困苦,史料上记载当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① 饥馑(jin):指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②醇驷(chun si):四匹毛色一样的马. 可见当时社会经济的衰落,那汉高祖是如何应对这一困难局面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二、文景之治

汉高祖刘邦为了恢复经济,促进社会发展,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的继任者汉文帝刘恒继承并扩大了这一政策。

汉文帝刘桓,高祖中子,母薄姬。前一九六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桓为代王。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桓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文帝以俭约节欲自持,是个谦逊克己的君主。他好“黄老之学”,在位二十三年,对稳定汉初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利发展经济,起了重要作用。文帝与其子景帝的两代统治,历来被视为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农民发展生产。他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常颁布减省租赋诏令。文帝对秦代的苛刑峻法在高祖、吕后改革的基础上,又作了重大改革。文帝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友好的政策,不轻易动兵,尽力维持相安的关系。这种做法既起到了“御胡”的目的,也起了开发边境的作用,为汉代屯田之先河。

在生活方面,文帝崇尚省俭克奢,他在位二十三年,史称其“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前一五七年,文帝去世,终年四十六岁,葬霸陵。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前141)字开,是汉文帝的长子。在位时采用窦皇后的黄老治术,实行无为政治,节俭爱民。后因采用晁错的主张,削夺诸侯王封地,引起七国之乱,幸赖太尉周亚夫平定,自此中央权力巩固,诸王毫无实力。在位十六年崩。

汉初至汉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文,景二帝仁慈恭俭,笃信黄老,以清静不扰民为政策,海内富庶,国力强盛,世称为文景之治。为武帝的文治武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汉文帝希望克制自己的欲望,引导人民走向善良,通过使西汉王朝的统治在人们心目中高度合理化,所以文景之治得以实现,从这个角度看,汉景帝的确是一代明君。文帝时期一些宽松的法律被取消了,所以汉景帝阳陵附近发现了大批的殉葬,所以他所重用的大臣几乎个个不得善终,但是他的统治是比较清明的,社会是安定的。不过他太累了,统治了十六年,他四十八岁时就去世了。

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1、措施(1)奖励农桑(2)提倡节俭(3)以德化民

2历史意义:“文景之治”使西汉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雄厚基础,使中国出现第一盛世局面

三、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是西汉第五位皇帝。他七岁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为帝,到七十岁驾崩,历五十四年,是第三个在位最长时间的皇帝。与另外两位即位最长的皇帝康熙和乾隆一樣,汉武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他继承了文景之治遗留下來的富強基础,即位后便励精图治,对內揽人才、兴文教、振经济,对外伐四夷、通西域、显国威,把西汉王朝推向极盛。这位富创造力的皇帝曾创立多项制度及纪录,影响延及后世逾千年。

中央加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这就是“大一统”。“大一统”是中华民族民族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1.原因

客观:景帝后期经济繁荣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2.措施

a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力,封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 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 b经济:统一五铢钱、兴修水利

c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道家: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儒家:施行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严刑律法,以法治国

儒术:以儒家学说为主,又加入某些法、道二家主张的混杂思想。从此,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主要内容:废除诸子百家的主张,惟独尊重儒家的学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d 军事: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开拓了西北边疆 物质基础:汉初统治者恢复经济的措施及文景之治 主观条件: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3、意义: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四、东汉的统治

时间:公元25年~220年。西汉后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阶级矛盾也不断激化,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但王莽政权很快又被农民起义军推翻。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南阳蔡阳人,西汉宗室后代。王莽篡汉后,刘秀兄弟在家乡组织民众发动起义,在战斗中刘秀的势力逐步壮大,并先后平定了各地的割据势力,于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称光武帝,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史称“光武中兴”。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

第12课《倾力奉献社会》教案 篇3

第一站

个人命运紧系国家

教师给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命运决定个人命运,社会理想指引个人理想,我们只有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我们应以满腔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之中,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

、理解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2、知道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3、体会理想的确立必须立足于社会的需要,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学习重、难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2、在服务社会中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搜集处理材料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能行)

.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总是与国家的

联系在一起。

2.只有在服务社会中才能实现我们的。

3.个人利益的实现,不能以

和 的利益为前提。我们应以 的利益为重,不能目光短浅,只看到。

4.在我国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自主学习:、有人说:“个人的前途是自己奋斗的结果,与祖国的命运没有什么关系。”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2、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3、什么是共同理想?

4、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5、谈谈你对奉献的理解

合作探究:(比一比,看哪组完的又快又好)

展示讲解:(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巩固提升

单选题:

.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个人的成功

B.对家庭的贡献

c.对社会的贡献

D.个人的能力

2.“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一句谚语告诉我们()

A.大河怕没水,小河不怕没水

B.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c.没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也就没有个人利益

D.我们不应该考虑个人利益

3.某记者对即将出国留学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听到这样一些谚语:“中国太穷了,留在国内没有前途。”“中国的学习、工作条件太差,个人的发展机会少。”这些言语()

①是缺乏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

②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③只强调无法实现的个人理想④违背了担负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4.热心公益事业、服务社会是()

A.志愿者的责任

B.为了让更多的人关心你

c.为了承担社会责任、帮助他人、提升自身价值

D.别人对我的希望

5.少年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终于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这表明()

A.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的共同理想之中,是实现个人理想的重要保证

B.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是相矛盾的

c.个人理想的实现是个人奋斗的结果,与社会共同理想没有关联

D.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就会有强烈的自信心

6.XX“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会授予沈好的颁奖辞:“两任村官,六在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的匆忙,放不下村里的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沈好的感人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B.要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c.在奉献他人和社会的过程中,可以延伸自己的生命价值

D.生命的意义在于时间的长短

7.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蒙受巨大的屈辱,列强入侵,政治黑暗,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国家频临灭亡的边缘,个人的生存都难以保障,前途更无从谈起。这说明()

A.个人前途决定国家前途

B.国家命运决定个人命运

c.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无关

D.个人利益先于国家利益

8.大学毕业生周倍良怀着建设新农村的梦想,到农村担任了一名村官,用自己的知识和双手尽心尽力,踏踏实实为村民做事,带领村民向更加富裕文明的生活迈进。周倍良的行为对我们的启示是()

A.建设新农村是大学生的首要选择

B.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理想

c.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D.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理想就能实现

9.俄国作家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大,对社会的贡献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高远的志向能够引导人生沿着健康高尚的方向发展,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B.每个人都有远的志向,对社会的作用较大

c.仁人志士以爱国为志,报效为任,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D.个人的自由和发展依靠国家的发展

0.材料分析题:

鲁迅在日被留学期间,有一次看电影,电影里面显示:一个中国人给沙皇军队当侦探被日本军处决,而围观的中国人却精神麻木,表情冷漠。鲁迅被深深触动了:中国人需治疗的不仅仅是身体,更重要的是灵魂。为了报效祖国、鲁迅弃医从文。回国后,他就拿起这个武器,用笔呐喊,力求唤醒亿万人民,振作起来和黑暗势力作斗争……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鲁迅先生的志愿说明了什么?

(2)鲁迅先生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3)请列举历史上把个人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荣辱兴衰联系在一起的几个人物和具体事例

教学改进建议

第二站

报效祖国

奉献社会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的意识,从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实践做起,为社会奉献力量。

教学重点:

如何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教学难点:

树立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理念。

学法指导:(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材料分析、归类整理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能行)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每个公民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2、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的变化与我们的成长息息相关,要奉献社会,就必须()。

3、要奉献社会,就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对于我们来说,首要的是(),()。

4、(),是我们了解社会、磨砺意志、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

自主学习.、青少年为什么要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2、青少年为什么要努力学习,提高素质?

3、青少年为什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4、我们要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应从哪些方面做起?(我们应当如何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呢)

5、有的同学认为:我们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校园里面,没有机会了解社会,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等我们走上社会以后再去了解社会也不迟。

也有同学认为:社会非常复杂,参加社会实践有一定的危险。

你同意这些说法吗?为什么?

合作探究:(比一比,看哪组完的又快又好)

展示讲解:(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巩固提升、右边漫画《情系灾区 万众一心》告诉我们()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则”;②抗震救灾,只是成年人的责任和义务,与未成年人无关;③当国家处在危难时,要勇担社会责任;④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是每个公民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换一只节能灯,参与一次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少坐私家车、出租车……这是海宁小朋友周湘漪于XX年7月中旬写给浙江省长的倡议信的内容。收到信后,省长吕祖善于日前作出批示:“周湘漪小朋友有这样的节能环保意识,值得大家学习。她所提建议也很好,请省教育厅、团省委研究采纳!”。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有()

A、作为青少年要向周湘漪小朋友学习,要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B、青少年要知国情,关注社会的变化,培养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c、青少年学生的主要职责是保护环境,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D、要奉献社会,就必须关注和了解社会,关心国家的发展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这启示我们()

①要关注和了解社会,把握社会的发展方向;②青少年不能做温室里的花草,闭门读书,要走出家门,服务社会;③要关注社会的变化,把握社会的脉搏;④青少年要一心向学,两耳不闻窗外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XX年8月25日,在渑池县城区西关街道西关大街,一群学生正在清扫垃圾。在该社区活跃着一支“暑期志愿服务社区小队”。小队是由该社区的10多名中学生自发组成。他们开展清洁卫生、帮扶贫困老人等公益活动。对此认识错误的有()

A、中学生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会影响学习

B、中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应该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c、通过参加公益活动,中学生会学到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D、中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知识和创造价值的本领

5、青少年要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①需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②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奉献社会打下坚实基础;③就要关起门来一心学习文化课,才能具备报国之才,④就要把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热情转化为我们今天学习的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要不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九年级二班的同学对此分歧很大,你认为下列观点错误的有()

A、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了解社会,磨砺意志,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要积极参加

B、要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太浪费时间

c、要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D、要积极参与,因为在社会实践中,自己的各方面素质都会得到提高[

7、XX年1月,寒假即将开始,某地各中小学、各级团组织在团县委、各学校的统一部署下,纷纷组织青少年学生利用假期休息时间,走进乡村,走入社会,参与健康向上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你所在的班级也积极响应,决定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设计几个活动形式

(2)请你为本次次社会实践活动写两幅宣传标语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何意义?

(4)在社会实践活动宣誓大会上,你作为代表发言,你的发言将包括哪些内容?

教学改进建议

第三站

脚踏实地拥抱明天

教学目标:

为学生选择人生道路、规划未来发展预设思考的平台,培养学生依据自身特点进行选择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面对将来面对的各种压力。

教学重点: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进行合理的人生规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容面对压力,培养挫折意识。

学法指导:(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材料分析、归类整理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能行)、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我们的人生规划要();我们的人生规划要(),不能模糊不清;人生规划还要()。

2、只要我们找准人生方向,提高自身素质,踏实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成功的路就在()。

3、生活中有压力是()的,由于压力而出现一些心理上,生理上的反应也是()的。

4、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和(),使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上表现出()。

5、过度的压力会带来()而影响学习效率,有时还会给工作()。

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要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就要(),(),()。

自主学习.、“一个人一旦做出选择,就不能随意改变。”

“原来的想法不切实际,就要及时修改。”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理由。

2、自己的人生选择要符合哪些条件。

3、如何正确的面对压力?

4、缓解压力的方法有哪些?

5、如何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

6、现代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有哪些?

合作探究:(比一比,看哪组完的又快又好)

展示讲解:(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巩固提升、对右边漫画的理解,错误的有()

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们要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B、理想的实现关键在于其是否远大

c、只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D、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

2、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撒贝宁在中学时,就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节目主持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每天挤出时间练习朗诵,经过努力在大学期间当上了节目主持人。这时其又面临新的挑战,要完成学业,还要完成节目制作,他又重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挤掉许多休息时间,终于完成了学业,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节目主持人。这个事例告诉我们()

①实现理想要付出艰辛的努力;②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③只要理想正确就能实现;④人生规划要具体分成若干个阶段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付出努力,就有可能实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右边漫画“压力”告诉我们()

①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压力;②要学会自我调整,缓解压力,不要让过度的压力压跨自己;③过度的压力不利于身心健康;④适度的压力可以为我们增添动力[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小军所在的是一所省重点高中,同班同学学习成绩都非常好,让他感觉压力很大,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脾气越来越暴躁。同学们给出的下列建议中不正确的有()

A、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把压力变为动力

B、可以多参加一些对抗性的户外活动,如打篮球、羽毛球等,来放松自己的心情。

c、要解开心结,学会取舍,轻装上阵

D、要无视压力,得过且过

5、就业难,难就业”是很多大学生的直接感受。今年更是如此,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一方面在大学毕业生深受就业困扰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同时,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却是许多用人单位抱怨,招不到有能力的人才,许多企业处于缺人待补状态。你认为现代人才应具备()

①终身学习的能力;②有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既抗挫折能力;③单打独斗的能力;④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情景在线:面对下列情形时该怎么办?

(1)考前烦躁不安,看不进书怎么办?

(2)一想快考试了,就害怕、紧张出汗、失眠,该怎么办?

(3)一到考试就觉得身体某部位不对劲儿怎么办?

(4)考试是在所难免的,可是每当考试失败的时候,我都非常的痛苦,非常的难过,我该怎么办呢?

7、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考试,同学们的反映各不相同:

小辉同学:“我终于解放了,不用再同“X、y”打交道了,再上就上所压力小的学校,考试60分就行。”

小惠同学:唉,马上就要毕业考试了,父母期望我能考上高中。我也想克制自己,但上课还是走神,学习效率不高,万一落榜了,我怎么面对父母啊。”

小凯同学:“考试到了,时间紧,任务重,我要制定个学习计划,系统地复习,相信我一定能行的。”

(1)面对毕业考试,以上三位同学的态度各是怎样的?

(2)假如你也面对一次重要考试,请谈谈你的态度。

(3)根据上述经历和说法,谈谈你对“学习压力”的认识。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篇4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制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

2.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回顾旧知,讨论回答问题: 一、二次革命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三、护国战争

四、军阀割据

【过渡】

虽然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他的一些反革命举措,特别是公然的复辟帝制,遭到一批爱国知识分子的反对。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机勃勃的新文化运动。

阮桥镇中心学校

情景导入

【展示图片】去趟民国 民国印象

(一)民初政治掠影 民国印象

(二)民初思想掠影 内容探究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局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7年初,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社也迁往北京。

3.《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是新文化运动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他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4.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过渡】

《讲坛上的教授》 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你认识图片中人物吗?这场由众多学者参加的运动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 ,胡适

,陈独秀 ,鲁迅 ,李大钊 ,蔡元培

阮桥镇中心学校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结论:(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4)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探究二】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进步作用。

结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地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进步作用: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巩固小结】

按照“背景→标志→基本内容→代表人物→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它的局限性”的线索梳理本课知识。

阮桥镇中心学校

板书设计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背景: 时间: 开始标志: 主要阵地: 主要代表人物:

内容与意义 内容: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②提倡民主与科学③文学革命 意义: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堂训练】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敬告青年》 B、《每周评论》 C、《新青年》 D、《民报》

2.我们纪念新文化运动,是因为它大力提倡()A.自强、求富 B、自由平等 C.民主、科学 D、民族、民权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任务是()

①李大钊 ②陈独秀 ③鲁迅 ④胡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4.下列是一位同学默写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正确的是()①提倡民主 ②提倡新道德 ③提倡科学 ④提倡新文学

阮桥镇中心学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2课 篇5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画五颜六色的花,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培养学生对画画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如何通过观察,引导学生画五颜六色的花,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美丽的花朵。

2、授新课:

(1)教师拿出两幅图片,提出问题: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样子?怎样表现你最喜欢的花?

(2)学生讨论,并派代表进行回答

(3)教师小结:花儿的颜色各有不同,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出来的画面效果是不一样的。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四、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保持教室卫生。

五、课后拓展:

想象一下,还可以怎样来画美丽的花

课题:各式各样的鞋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欣赏并发现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特征及民族特色。

2、通过观察讨论,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学会用各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尝试用各种不同材料做鞋子的运用。教学重难点:

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造型的鞋子。

教具学具:草、棉质布、剪子、线、其它自己需要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各式各样的鞋。

2、教师拿出几双材质不同的鞋子,让学生们观察,并提出问题:这几双鞋是用什么材质做成的?

(1)学生欣赏教师带来的各种鞋子,引导学生通过“看”,“想”,“说”,了解不同造型的鞋子的共同特点及组成部分。

(2)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种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讨论,分析,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联想,找出根据各种材料制作鞋子,注重在质地,图形或色彩上产生不同效果。

(3)老师小结:绘画制作鞋子时要注意鞋子的不同造型,制作效果的协调,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象的图形,可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感受,通过直觉进行大胆随意的创作。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制作方法。使用彩色广告纸,彩泥里,可以利用其鲜艳,强烈的色彩感觉,突出表现鞋子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四、教学拓展

1、可以使用各种广告纸,旧画报,采用碎纸粘贴的形式,产生马塞克式的效果来制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

2、寻找各种不同颜色,图案的小布片,采用“剪”,“贴”,“缝”等方法,完成鞋子的创作。

3、用折纸制作立体的鞋子造型,再用水粉颜料添加花纹,颜色。

4、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组鞋子的设计制作作品,并粘贴在废旧的纸板上,同时为版面确定主题,美化设计,进行展示,评比。

课题:团包纸工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利用皱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皱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纸团粘接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艺术品。

3.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进行立体造型。

4、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

1、熟练的运用“团”“包”的方法,制作一件立体的纸作品。

2、艺术设计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理解能力。教具学具:皱纸,彩色手工纸的边角料,废料,剪刀,胶水,小镊子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通过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或照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立体造型艺术,了解立体造型艺术基本的构建原理。

2、发展阶段

学生大胆想象,创造,用皱纸团包各种简单的造型,选择几个造型进行粘贴组合,采用“团”,“包”,的方法,每人制作一个纸立体造型或小组集体创作一组纸立体作品。

(1)组织小组讨论,尝试,将皱纸揉,团,包各种造型的方法。游戏:比一比,赛一赛,哪组团包的造型最多。

(2)利用皱纸团包各种造型时,引导注重抓住各种物体的外形特征,要求学生所选择的造型的外形应以简洁,形象为主。(3)利用制作好的各种皱纸团造型组合立体造型时,着重讲解粘贴:各个皱纸团包造型间的大小变化。粘贴接触面的大小,整个立体造型的重心位置以及细部的刻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教学拓展

1、集体采用皱纸团包的方法与彩泥设计组合成一组立体造型的作品,展示在自己的班级或专用教室内。

第12课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教案 篇6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设镜亮标】

1.知道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2.了解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的分歧与分歧的根源。【自主研读】

一、拉马克和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

1、背景:

(1)历史:基督教会宣扬神学创世说,致使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2)思想:

后,受到极大冲击。

(3)政治、经济:

发生,人们视野不断拓展,思想更加开放(4)理论:

的确立,为生命科学奠定基础

2、内容:

(1)生物从低级向高级进化

(2)肯定

对物种变化的影响,提出“

”;“

”两原则

3、意义:为达尔文进化论奠定基础

二、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一)创立标志:1859年,国科学家

发表《

(二)主要观点(内容)

(1)一切生物都是

而来,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2)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

”的结果;(3)

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4)

是生物进化论基础。

后人归纳为“

、、”

(三)意义

1、挑战了 说,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 基础上。

2、促进欧洲思想解放,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3、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了巨大震动。(严复 《天演论》)

讲解与探究

一、背景和条件

1.神创说:信仰至高无上的创世神,世界的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神 创造的。

2.文艺复兴以后,基督教神学受到极大的冲击。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3.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4.19世纪前期,细胞学说的确立为进化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探究1:为什么中世纪教会的垄断人们的思想?

生产力水平低下,神学世界观垄断,人们思想愚昧落后,而这样的愚昧又更有利于教会神学的垄断。

二、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1.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标志着生物进化论诞生。2.观点:

(1)生物是进化的,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 向高级、由简单

到复杂的发展过程。(2)生物不是不变的,而是会发生变异,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生存竞争 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探究2:宗教与进化论关于人的起源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宗教认为人起源与神,而进化论认为人起源猿,是猿猴进化结果。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

探究(3):达尔文认为物种进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变异、自然选择。

三、生物进化论的意义

1.思想方面: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被称为

“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2.政治方面:进化论思想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探究(4):达尔文的主要成就及意义(1)内容: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建立起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理论,说明一切动植物,包括人类,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物种不断地变异,新种产生,旧种消灭;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彼此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自然界的规律)(2)意义:生物进化论的建立使生物学领域掀起划时代的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他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了巨大震动。

【巩固练习】

1.欧洲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神学宣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根源是()A.生产力落后 B.生物知识缺乏 C.科学地解释人类起源 D.维护统治的需要

答案:A 解析:宗教是人类愚昧、无知的产物,社会生产力低下和科学的落后是产生宗教迷信的总根源。

2.“生物由于繁殖过剩,不可避免地存在种内和种间的生存竞争。生物经常发生微小变异,在生存竞争中有利于个体生存和后代繁殖的变异被保留,不利于个体生存和后代繁殖的变异被淘汰„„”上述言论认为新物种起源的主要因素有()

①自然选择 ②人工选择 ③遗传 ④变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上述言论指出了因为繁殖过剩而存在的生存竞争。为了适应竞争,有利的变异被保留,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伽利略

答案:C 解析:爱因斯坦的贡献主要在20世纪,伽利略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人物,牛顿生活在17世纪,达尔文生活在19世纪。

4.达尔文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主要是因为()A.达尔文和牛顿分别在生物领域和物理学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B.达尔文和牛顿对科学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 C.达尔文和牛顿的学说是一脉相承

D.达尔文和牛顿的学说都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答案:D 解析: 关键是明白“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主要考查的是二者的共同之处,很明显C项不对,而A、B两项不符合题干,故选D项。5.(2010江苏启东中学期中,16)“达尔文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并且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说服了全球的科学家,因此他取得了成功。”下列有关达尔文进化论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继承发展了普朗克早期进化论思想 ②揭示了自然界进化的基本规则 ③论证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④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万物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解析: 拉马克提出的早期生物进化论思想,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当时并没有延伸到人类社会领域。

6.(2010山东淄博高二期中,15)下列科学家都为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作出过重大贡献,其理论对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家是()

A.Max Planck B.Darwin C.Albert Einstein D.Newton 答案:B 解析:本题首先要有基本的英语常识,A项普朗克,B项是达尔文,C项是爱因斯坦,D项是牛顿。其次抓住题干中有效信息“对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维新变法时期,严复借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自己的戊戌变法主张。

7.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宗教人士的强烈反对。右图是当时讽刺达尔文的漫画,该漫画能够说明()①科学战胜愚昧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②进化论的价值被人们广泛认识

③达尔文学说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根基 ④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 漫画中把达尔文画成猿的样子,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遭到一些人反对,排除②;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排除④。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所产生的每一物种的个体比可能生存的多得多,遂各生物间便经常不断地发生生存斗争,所以,任何生物如果能以任何方式发生纵然微小但有利于自己的变异,它在复杂的而且时常变化的生活条件下,将会获得较好的生存机会,因而它就自然地被选择了。

一一达尔文《物种起源》

材料二

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在一次辩论中说:“达尔文简直不让我们相信神的意志的干预是存在的,我们能够背叛正宗的传统宗教吗? ……从达尔文先生的理论当中,我们只能得出两种结论:要么是人类缺少一个不朽的灵魂,或者相反,每个动物、每种植物都有一个不朽的灵魂。每只虾、每个土豆……甚至一条低级的蚯蚓都有不朽的灵魂。如果是这么回事,我想,今天晚上我们回家以后,就谁也别打算能吃下一份烤牛肉了!”

一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础是什么?(2)据材料二,归纳宗教界强烈反对达尔文学说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反对达尔文学说的真正原因。

第12课 飞舞的蝴蝶 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毛主席教导两位小八路要好好学字的故事,反映了反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下一代的关怀。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描写,围绕“学字”这条线索,安排故事情节。【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个偏旁。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干革命需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教学难点】

懂得干革命需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理解毛主席、革命有很大难度,虽然通过书籍、影视有些了解,但是真正和文本中的人物对话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他们对主席教两个小八路识字的良苦用心体较难体会。【教学准备】多媒体 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整篇课文,并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学会规范、端正地书写生字:席、延、遇、道,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本课的新偏旁“建字底” 【教学方法】

借助课文中的插图促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教学流程】

一、导入由插图入手

1、教师放录音欣赏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 课前你搜集了很多有关毛主席的资料,谁愿意说一说。

2、毛主席不仅是军事家,革命家,还是书法家呢!而且字也是潇洒如云啊!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用毛笔写的,称为狂草,这样的字是小时候一笔一画练出来的,他一生酷爱书法,毛泽东读书期间,经常说这样的一句话:“字要写得好,就要起得早;字要写得美,必须勤磨练”他不但自己习字,还非常关心孩子们的读书学习,你们想知道他这方面的事情吗?

3、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课文,(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一起写)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2 要好好学字 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1.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2.是啊,我也想知道,那该怎么办呢?请带着问题并且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不会读或者是难读的句子多读两遍。读完以后标出自然段。

3.读得真认真,这些词语你能借助拼音读一读吗?(指名读)4.去掉拼音帽子你还能读吗?读给同位听(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读)

5字音读准了,词语的意思你明白吗?交流汇报,(席,这个字用分解字义来理解,延安,可以通过图片来理解。参加,用换词的方式理解。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那个是安定宝,那个是刘长贵(生介绍)).5.现在我们把词语读的有情有味了,请同学们快速再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完以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或者是读懂了什么?

6.汇报,出示填空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三.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十个生字,读一读,按结构分类。

2复习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如何写的美观。3今天重点讨论半包围结构的字。

4观察“延”的三个字,说说你喜欢哪个字?为什么? 5总结写半包围结构的字需要注意什么? 6生观字,师范写。

7提醒坐姿,生描一写一。师生共评修改。8你们还想写哪个字?

小组讨论“道”这个字,比较建字底和走之儿的区别。先写字心后写框,字心写在格中央。

9师范写,生描一写一,板演展示。四总结激励

伟大领袖毛主席不仅建立了我们闻名中外的中国共产党,对两个小八路提出了希望,同时也对我们所有的少年儿童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让我们放声地深情地一起读一读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好好写字,走向成功大道。

教学反思:

第12课 飞舞的蝴蝶 教案 篇8

教学依据:

本文节选自刘绍棠的小说《蒲柳人家》,虽然只是节选,但篇幅仍然很长,仅仅只是从头到尾阅读一遍就需要很长时间,在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面开花,所以更适合选点进行突破,突出一两个适合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进行语文学习实践的重点进行教学,其他内容就大胆放弃。

这篇课文的学习突破点,经过考虑,我选择了感受人物形象。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总目标第一条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新课标同时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是语文教育的特点决定的。”而由感受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出发,了解、吸收属于民族文化的积淀,有助于让学生接受民族优秀精神和文化传统的熏陶,引发学生思考──以怎样的方式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施加良好的影响,进而帮助他们树立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祖国的健康高尚的情操,实现新课标中提出的课程目标。

小说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学习内容,学生非常愿意阅读小说,而就学生的阅读经验而言,这篇小说和他们以前所读的大部分小说都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小说所传达出的属于特定时期的民族文化气息和氛围,而这种气息和氛围,对于从小就生活在现代化都市中的现代中学生们而言,无疑是隔了一条大大的鸿沟。另一方面,就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也许部分学生有农村生活的经历,但他们现在的农村生活经历与课文中所描述的农村生活又有很大的不同,况且不同地方的农村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课文中描述的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和长命锁、洗三和百家衣,还有“娇哥儿”、“心尖子”、“肺叶子”、“老生儿”,这些乡土风俗和语言在深深吸引着他们的同时,也极容易让他们只感觉到可笑,极容易只停留在课文的文字表面,忽略了课文传达出来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这种时间造成的文化的鸿沟正是学生学习课文的最大障碍。

考虑到这一因素,教师在选点突破时,先要照顾到学生的生活和阅读经验,并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点入手进行突破。从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身上,学生就能找到熟悉的生活经验。在小说中,何满子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长大,而现在很多孩子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也是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爷爷非常重视何满子的学业,不惜以“一个字一个铜板”的代价为孙子请来一位前清的老秀才,“每天三顿净米净面外加一壶酒”供着,而且当何满子不听老秀才的话而挨打时,“非但不怪罪老秀才学规森严,而且还从旁给老秀才呐喊助威”,这和今天的父母对孩子学业的重视和严格如出一辙。无论是何满子的爷爷还是奶奶,在当地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能镇八方”,可是到了何满子身上,经常也拿他没辙,尤其是何满子的奶奶,而在现在许多孩子的家庭中,爷爷奶奶也是孙儿孙女的“保护伞”,有的孩子与爷爷奶奶之间的感情甚至超过了父母,这种祖孙之间的亲情,很容易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此外,初三的学生才十四五岁,他们思维方式是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对于容易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的小说人物自然会投入更多的目光。所以选择小 1 说中的人物作为突破点,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情境,进而体会当时的生活习惯、风俗人情,避免了只停留在课文的文字表面。

正是因为无论是从学生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还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小说的人物形象都是他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最能引起他们共鸣的因素,所以人物形象不仅仅只是教学的突破点,而且也成为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线索。

当学生将目光投注到人物身上以后,既可以通过概括人物的优点和不足锻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能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经验:了解要想使人物形象可亲、可信,就必须完整地表现出人物身上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感受人物形象,学生就不会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仅仅只是为小说中一些与今天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地方感到好笑,而会把目光投注到小说中人物的生存状态:简单的、宁静的,没有太多物质方面的欲望和要求。可以这样说:生活是贫困的,精神却是富足的;物质是匮乏的,感情却是丰满的。这一切都与今天这个时代的生活节奏截然不同,这种生活状态正是生活在今天的人们的追求。学生一旦感悟到这一点,就已经进入到小说阅读最有魅力、最有吸引力的高度和层次了,已经调动学生进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的目标维度。

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生动的语言与精彩的人物形象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了描写生动的句子和段落,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人物就远没有这样生动形象,通过体会语言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形象,进而体会小说的魅力所在。小说的语言充满了乡土气息,这也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来源于民间活生生的语言,为小说增色不少,而且把书面语和口语有机结合在一起,雅俗同赏,使语言面貌更丰富,色彩更绚丽。

此外,这也是一篇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小说。它就像一幅幅风俗画,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无论是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还是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长命锁;无论洗

三、百家衣,还是何大学问的走西口,都别具魅力,强烈地吸引着读者的兴趣,可以说,大量的乡土风俗已经成为这部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这种民族特色的坚持让这部小说在众多的作品中显得与众不同,如果失去了这种坚持,小说也就随之失去了特色,失去了吸引读者的魅力。对今天的中学生来说,这种坚持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一批九十年代出生的初中生们对民族的、传统的文化知道得越来越少,对西方的、流行的文化知道得越来越多,由此可以进行课内外衔接,拓展学生的关注视野,引导学生大量关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正确对待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小说塑造人物性格时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从主要人物“爷爷”、“奶奶”的形象分析入手,学习课文通过肖像、动作、语言描写甚至是外号来塑造人物的方法;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他们的优点,也要写出他们的缺点,要写出有血有肉的“立体”人物,而不是为了写作文而虚构出来的“平面”人物。体会课文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调动学生的生活和阅读经验,仔细阅读课文,从中提取信息,概括人物性格,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通过反复阅读、比较,体会课文语言的乡土气息;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探讨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小说中营造出的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活状态,感受没有遭受物质欲望污染的健康纯净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这种健康纯净的生活中属于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思考应当以怎样的方式生活。这种思考应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有话可说。

二 教学方式

根据学生的生活和阅读经验,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小说的人物形象为学习的突破点和线索,串起各个教学环节。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在完成各个教学环节时,反复进行课文的阅读,力求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全面的理解。

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完成以学生的实践为主,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越俎代庖。注重合作和探究,发挥集体的力量,在相互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培养积极探究的学习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融入课文的学习和学生相互的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我教育。

三 教学构思

1.联系生活,重点切入:

第一遍阅读课文,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学习和课堂主体的地位,把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文内容进行解读。由于学生阅读和生活经验有限,他们更多地将目光集中在了与自己的生活相类似的经历上,更多地关注的是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何满子、爷爷、奶奶。

2.阅读课文,走近人物:

学生将目光集中在三个主要人物身上以后,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发掘人物身上的性格特点,并结合课题“蒲柳人家”感受人物身上纯朴的气息。此外,从阅读中获取写作经验,学习如何把人物塑造得更真实,更可信。

3.品味语言,体会风情:

这一环节主要依靠学生进行合作和探究来完成,指导学生通过有选择地阅读课文,再进行讨论,提炼和概括出文章的语言特色。

4.关注现实,思考生活:

将话题引入现实生活,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相互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教育。

5.内引外联,拓宽视野:

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坚持了属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引导学生大量关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正确对待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课内可与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俗单元相衔接。课外可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现象:奥运会闭幕式上八分钟的表演中,从茉莉花到红灯笼,都充满了民族的特色;女子十二乐坊坚持传播和发展民乐,所以才有在日本的大红大紫。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些现象,值得每一个中学生关注和思考。

课堂实录:

一 联系生活,重点切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篇小说《蒲柳人家》的节选,《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曾获得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这篇小说能够在24年之后被选入我们的教材,可见这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常说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篇课文的哪个或哪些方面能够激发你的阅读兴趣?请你先仔细地阅读课文,然后向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巡视)(阅读完成后,学生发言)

开头设置的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的实施做好了铺垫。(专家点评)

生1:阅读课文让我感兴趣的是文中有趣的人物故事。如“一丈青”大娘打纤夫一段,一个老大不小的老太太抽着柳条将几个光着身子的大汉打成落水狗,而且堂堂男子汉居然向老太太拼命求饶,谁看了都会觉得可笑。而何满子的爷爷,“身穿长衫,却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挂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也不得不令人忍俊不禁。正因为课文中有了如此有趣味的一面,所以我才会乐于读课文,读得越多,乐趣越多。

生2:读完这篇课文后,我发现作者将文章里的人物,刻画得非常生动而具体,比如,当我读到何满子六岁,剃了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时,我的脑中好像浮现出何满子既可爱又调皮的样子;而当我读到何满子的奶奶,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时,我的脑中顿时清楚地呈现出何满子奶奶威严却不乏亲切的面庞。这些部分都能激发我的阅读兴趣。

生3:这篇课文中写何满子平日学习、生活的情景最能激发我的阅读兴趣。读到这些段落时,就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我们和何满子一样,也需要学习;和何满子一样,也有长辈总是牢牢地盯住我们,督促我们抓紧时间学习。我还盼望知道在当时的社会中和我们一样的普通孩子的生活情景,想了解他们的生活乐趣。

学生潜力无穷,只要教师为他们提供了可以发挥的舞台,他们就能展示出万般风采!(专家点评)

生4:文章开头就能抓住读者的眼球,为什么才六岁的何满子就要“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而且“系的是挂贼扣儿”?直到第一部分末尾才一步步地揭开谜底。这就 让读者一接触文章就想继续读下去,知道结果,调动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生5:文章的语言平实却充满生活趣味,文章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偶尔还用上了乡野土语,但当你看下去以后仔细回味,你会突然发现它是多么地生动,仿佛你就站在这些纯朴的村民们中间。

生6:读这篇课文,我仿佛身临其境地走进了京东北运河畔那古朴纯真的民俗风情线,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长命锁,洗

三、百家衣,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引起我强烈的好奇心。

师:看来,这部小说的确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激发了同学们极大的阅读热情,对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小说的语言、写作手法、小说中所描绘的民俗风情画大家都很感兴趣,我发现其中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这篇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认识他们。

老师的话语巧妙地将教学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专家点评)二 阅读课文,走近人物:

师:大家说一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生7:何满子,他的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师:何满子奶奶和爷爷为什么叫“一丈青”和“何大学问”?

生8:(纷纷抢答)何满子的奶奶特别泼辣,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找不到敌手,而且很能打架,一个人就把一群年轻的纤夫教训得服服帖帖,所以把她比作《水浒》中武艺高强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何满子的爷爷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每次从口外赶马回来,都要请知音相好们来聚会,吹一吹他沿途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所以开玩笑地给他取了这么一个外号。

借由这个问题让学生熟悉课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专家点评)师:啊,原来还有这样一番来历!那么在这三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又为什么?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认真看一看,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每组请一位说得最好的同学说给全班同学听。

进一步熟悉课文,着重于学生概括能力的锻炼。(专家点评)(学生分小组交流,并推出讲得最好的人,教师巡回指导)(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生9:小说中的几个人物,我最喜欢一丈青大娘。她拥有农家人的多情重义,豪放开朗的个性,“一双大脚”也是纯朴的农家人的特有象征,虽然有点大大咧咧,但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她用长满老茧的“妙手”,为人们解决疑难杂症,成了真正的“布衣大夫”。她的质朴踏实、开朗热情成为农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生10:我也是最喜欢一丈青大娘,在我眼里,她既有“贤妻良母”的风范,又不乏 “女中豪杰”的气势。一方面,她的孙子何满子是她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呵护备至,百般迁就。另一方面,她的性格粗犷、豪爽,充满正义,当看到几个纤夫“赤身露体”的,一丈青大娘为了“不能叫你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而狠狠地教训了这几个纤夫,直到请来了当地几位有头有脸的人物说和了两三个时辰才放过他们,的确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也体现了她总能为别人考虑的热心肠和一身的正气。不难看出,这是个与众不同的大娘。生11:我喜欢毫不遮掩、率真的人,一丈青大娘就是这样的人。虽然她不如城市人那样讲究,也不如他们有学问,讲礼貌,但却真实、率性,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情绪动作,表现着淳朴的那一面。尤其是见到纤夫们赤身露体时,毫不犹豫就教训了那几个纤夫。

“巾帼不让须眉”,好!能将俗语恰到好处地进行使用,可见平时积累之功!(专家点评)

生12:我最喜欢的是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他年轻时闹过义和团,会耍拳脚,耍大刀,打得一手好鞭花,人生阅历非常丰富,而且为朋友是“两肋插刀”,谁都敢得罪,也不缺乏同情心,所以我最喜欢他。

生13:在这几个人物中,我最欣赏何满子的爷爷,因为他老得有个性。师:“老得有个性”──说得很有创意,为什么这样说? 教师鼓励,激发学生热情。(专家点评)

生14: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来。第一,从他给人家拉马车而不在乎钱的多少,只在乎主人的人品,在乎主人是否能礼遇他,这一点中就让一个倔强但一身正气的老头形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第二,他宁愿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不愿意回到家丢了面子,从这件事中也能看出他的固执跟倔强,而且还有不小的虚荣心。第三,因为自己没有学问,他也常在夜深人静时感到悲凉,于是“他无论如何也要把何满子给培养出来”,甚至于不顾家里的经济情况,花大价钱请了一位前清的老秀才,当何满子因为不听话挨了老秀才的打时,他也坚决地站在老秀才一边。对于孙子的前程,他也是非常固执和倔强的。

条理清晰,精彩!(专家点评)

生15:我最喜欢何满子,他是个名副其实的野小子,在他身上我发现了许多现在我已寻觅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童心”。或许何满子太调皮了一点儿,但他是快乐的、自由的、不受约束的,他的童年没有留下遗憾。纵然他是个调皮的捣蛋鬼,他仍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看见爷爷受了气,很沮丧,就希望自己能使爷爷开心,可见他是多么有爱心。如今的孙子孙女们被爷爷奶奶宠得找不着北,说归说,骂归骂,根本就不在乎,而何满子却懂得孝顺爷爷,这是非常难得的。

师:老师相信你也一定是个孝顺的孩子。

生16:我也是最喜欢何满子,因为作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聪明机灵、顽皮可爱的孩子。他讨厌从早到晚关在家中,在上课时会走神,听见外面的莺啼,就念书跑了调儿;他会与爷爷生气,但听说爷爷差点丢命后又十分心疼。我有时候也像何满子一样,上 6 课会走神;和爸爸妈妈呕气也呕不了太久。所以觉得他好像就是我的朋友,很亲切。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以后,老师觉得小说中的这一家子,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很多可爱的地方,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喜爱,我们如果非要找一个最喜爱的也许太难,那么我们来找一找,这一家子的三个人身上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17:他们三个人都各有特点,但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有着农民淳朴、重情义和爽朗豪放的优点。

生18: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同为一家人,正如课题“蒲柳人家”所言,都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过着平平凡凡的生活,纯朴、善良、率真,并无城里人那么重的心机,反而有了憨厚的可爱之态。

生19:我觉得他们都很要面子,比如何满子不愿穿那件花兜肚,一丈青大娘不愿与儿子媳妇分家,何大学问“出一趟口外,本来挣不了多少钱,而且到家之前已经花得不剩分文,但是回到村来,却要装得好像腰缠万贯;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

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作技巧。(专家点评)

师:最后一位同学的视角非常独特,她在三个人物的优点之外,还看到了人物身上的不足,现在,当我们发现人物身上还有这些不足之后,不知道大家对这三个人物的看法有没有什么变化,有没有觉得有些失望?

生20:我觉得这三个人物身上的不足并不影响我对他们的印象,我还是很喜欢这一家人。我认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没有任何缺点的人,他们身上有缺点,反而让人觉得很真实,很亲切,仿佛他们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和我们一样,也有一些让人觉得可笑的地方。

师:说得真好!看来我们今后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也要尽量塑造真实可信的人物,让大家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的同时,也要让大家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这样的人才会让人觉得亲切可信,才会有感染力,你的文章才能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三 关注现实,思考生活:

师:既然大家对这一家人如此厚爱,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请同学们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如果像他们一家这样的人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他们会生活得怎么样?并且说一说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推测?

生21:如果何满子生活在现代,那么他在班上一定很淘气,但学习成绩一定不差,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玩中学吧!因为何满子是一个虽有天赋却很顽皮的人,所以我这样想。一丈青大娘与邻里之间可能会相处得很好,也可能会相处得很差,这要看她遇到的是什么样的邻居。因为一丈青大娘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所以也许有的邻居明白她的个性,有的也许不明白。何大学问和一丈青大娘一样,要看碰到什么样的人,他对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而对他瞧不起的人是不屑一顾的,看不起他的人也许会成为他的敌人。生22:现代的时代,变成了追赶时尚、充满竞争的时代,人们在这个复杂的时代生活,会变得善于掩饰,和他人一家三口率直、无拘无束、毫不遮掩的性格是截然不同的。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他们会显得太过单纯,所以他们并不适合生活在这个现实而复杂的时代。

师:看来你对我们周围的社会不太有信心啊!

生23:在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里,人们处处小心,谨慎地为人处事。尔虞我诈、阿谀奉承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摒弃了自己真实的情感,仅仅为了自己那么一点点微薄的利益,那小小的所谓的“尊严”。他们活在这世界上太累了,心里背着很多的包袱。而像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这些真性情的人物,反而会活得很轻松,哪怕他们并不富裕,可他们的心灵是富有的。他们直爽、风风火火,就像是莲花一样,反而会令人尊敬与喜爱。师:从大家的回答来看,同学们对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都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尤其喜爱在现代人身上越来越少的真诚与纯朴,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像他们那样真诚而纯朴的人,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当然,有的同学也表达了对目前的社会状况的忧虑,这说明同学们也在观察生活,并且认真地思考生活,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也是“事事关心”,也许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不足,你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还很稚嫩,但老师希望你们永远保持住这份热情,继续关注周围的生活,继续关注我们身边的一切真诚与纯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老师对你们最大的期望。

以想象的方式引入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心重的心理特点,学生反应热烈。(专家点评)

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对如何做人这个人生难题有了正确的方向,文学作品的魅力无穷啊!同时这比老师的政治课更有效果,因为这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会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一笔精神财富!

教学反思: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注意了充分贯彻三个不同层次的维度的整合。首先,学生通过概括人物性格锻炼了提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从阅读中学到了写作经验,贯彻了知识和能力维度的目标。其次,把运用了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并与反复地阅读相结合,注重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第三,在感受人物形象之后,以此为契机,巧妙地将时空进行转换,把现实生活引入学生的思考视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选择怎样的方式生活?潜移默化地进行人生观的积极正面引导;在向课外拓展部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些设计无不充分考虑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实施。

上一篇:2023年师生元旦文艺汇演开幕词闭幕词下一篇:大学班主任个人年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