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放大器试验报告

2024-06-12

功率放大器试验报告(共10篇)

功率放大器试验报告 篇1

浅谈变频电机试验的功率测量

徐伟专,董行健,方宏

(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73;湖南银河电气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410073 ;2.西南交通大

学电气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1)

摘要:本文首先对三表法和二表法在电机试验中的测量方式进行了比较,其次分析了电容电流存在时的电机功率测量方法及误差,并对两表法测量进行了改进,最后讨论了电容电流对功率测量的影响以及消除方法。

关键词: 电机试验,功率测量,二表法,三表法,电容电流

1,21,3

A Brief Talk on Power Measurement of Variable Frequency Electrical Machine

Xu Wei-zhuan,DONG Xing-jian

(1.HuNan Yinhe Electric Co..Ltd, Changsha Hunan 410073, China 2.Department of Electric Engin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31, China;)

21,2Abstract: The comparison between double meter method and three meter method on Electrical Machine test is firstly introduced.Then the power measurement method and its error with capacitor current existing are analyzed.Next, a method to improve the double meter method is proposed.Finally, the influence and its eliminations are discussed.Key words: Electrical machine test, Power measurement, Double meter method, Three meter method, Capacitor current 0 引言

随着变频调速技术的高速发展。变频电源作为电机试验电源,存在诸多的优势,但是,与区别于机组电源相比,变频电源存在一些机组电源所未遇到的问题。比如功率测试,《变频器供电三相笼型感应电动机试验方法》[1]报批稿指出,“脉冲频率高的场合不宜使用两表法(Aron接法)。这是因有电容电流存在,输入电流相量之和可能不为零。因此,应采用每相用一个功率表的测量方法”。

本文首先分析了三表法和二表法的功率测量原理,随后就电容电流存在时的功率测量方法和误差,对三表法和二表法进行了对比,最后讨论了实际应用中如何处理电容电流对功率测量的影响。

iAANBCiBiC 图1 Y型三相电路

式中,iA(t)、iB(t)、iC(t)为三相瞬时电流,uAN(t)、uBN(t)、uCN(t)为三相瞬时电压。

式(1),(2)即为三表法测量功率的原理,图2为三表法的测量电路。

*A*1 三表法和两表法功率测量原理 WW* 三相电路有功功率的测量方法有二种:三表法,两表法 [2,3,4]。图1为Y型接法的三相电路。

三相瞬时功率:

p(t)uAN(t)iA(t)uBN(t)iB(t)uCN(t)iC(t)

(1)

B*CN*W*平均功率:

图2 三表法测量电路

PUANIAcosAUBNIBcosBUCNICcosC

PAPBPC

(2)

由图(2)知,三表法测量功率的前提是三相

四线制,只有三相绕组为Y型连接,才能接成三相四线制。对于Y连接的三相负载,若中线N未引出,则有 iAiBiC0

(3)另外 UABUANUBN,UCBUCNUBN

(4)将上述式(3),(4)代入式(1),有

p(t)uAB(t)iA(t)uCB(t)iC(t)

(5)PUABIAcos1UCBICcos2P1P

2(6)式中,1为UAB与IA的相位差,2为UCB与IC的相位差。式(5)、(6)即为两表法的测量原理,图3为两表法的测量电路。

*A*WBC*W* 图3 两表法测量电路

△连接时,有同样的结论。图3中,两个功率表的公共端接在B相,显然,两表法的接线方式共有3种,分别以A、B、C相为公共点。由两表法的推导过程可知,两表法的应用前提是iAiBiC0,故两表法适用于中线未引出的Y连接或△连接的三相电路,即适用三相三线制的三相电路功率测量,与负载是否对称无关。相反,三表法由于需要将中性点作为电压的参考点,只能用于三相四线制电路的功率测量,不能用于三相三线制电路的功率测量。可见,两表法和三表法的用途不同,一般而言,两者不能兼容,对于确定的电路,能采用两表法测量的,就不能采用三表法测量,反之,能用三表法测量的,就不能用两表法测量。有一种特殊情况,在三相四线制电路中,若中线无电流(例如,电源对称,负载对称的情况下)既可用三表法,也可用两表法。这也许就是部分人认为两表法只适合三相对称电路测量的原因。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首先,对称电路,只在电路分析时有意义,对于测量来讲,并无实际意义。因为测量

是人类认知或检验的一个过程,而对称与否,是测量的结果,测量之前,我们并不知道其是否对称。其次,对于对称电路来说,只需用一个功率表,读数乘以三即可,无需采用两表法或三表法。存在电容电流时的电机功率测量

2.1 测量方法

对于变频器供电的三相系统中,当载波频率较高时,这些高频电压信号经过传输电缆时,会通过周围的杂散电容形成电容电流,在电机内部,包括轴承电容在内的各种分布电容也会形成电容电流,造成三相电流和不等于零,按照两表法的原理,此时采用两表法测量会造成误差。为此,国家标准《变频器供电三相笼型感应电动机试验方法》报批稿指出,“脉冲频率高的场合不宜使用两表法(Aron接法)。这是因有电容电流存在,输入电流相量之和可能不为零。因此,应采用每相用一个功率表的测量方法”,标准中,未明确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下述问题:

1. 多高的脉冲频率下,不宜使用两表法?

2.用一个功率表测量每一相是否就是三表法?

3.采用三表法,对于中线未引出的电机,如何测量?

4.采用三表法,是否可以忽略电容电流的影响?

杂散电容根据对功率测量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其电流最终回到电源,无中线系统,仍然有iAiBiC0;第二种,其电流通过地回路等泄漏,不再回到电源,可能导致无中线系统

iAiBiC0。本文主要考虑第二种杂散电容的影响,并以电容的对地电流影响为例,图4为存在对地电容电流的三相电路。

iiA1AAiA0iGiBiB1BB0iNiCiC1CC0

图4存在对地电容电流的三相电路

图4中。iA1,iB1,iC1为杂散电容引起的泄漏电流。iA0,iB0,iC0为电机绕组实际相电流,iA,iB,iC为总电流,有:

iAiA0iA1 iBiB0iB(6)iCiC0iC1

T(7)P((uANiA0uBNiB0uCNiC0)dt0T(uAGiA1uBGiB1uCGiC1)dt)/T0 由于电容不消耗功率,式(7)的第二项为零,即: TP(uANiA0uBNiB0uCNiC0)dt /T

(8)0 式(8)说明了两个问题,首先,功率与电容电流无关,其次,从测量角度看,除非电机三相绕组的始端和末端均引出,否则,iA0、iB0、iC0不易直接通过测量获得。为了方便测量,我们对P进行下述变换: TTP((uANiA0uBNiB0uCNiC0)dt(uAGiA1uBGiB1uCGiC1)dt)/T00TT((uANiAuBNiBuCNiC)dt(uANiA1uBNiB1uCNiC1)dt)/T00TT((uANiA1uBNiB1uCNiC1)dt(uNGiA1uNGiB1uNGiC1)dt)/T00 TT(uANiAuBNiBuCNiC)dt/TuNG(iA1iB1i)dt/T

(9)C100 电机试验中,对于较大功率的电机,往往只引出三根线,式(9)中,第一项可直接测量,第二项不易测量,其值取决于电容电流和负载中性点电位。在电容电流不能忽略的情况下,如何准确测量三相电机的功率,尤其是如何采用两表法准确测量功率,对电机试验功率测量具有现实指导意义。2.2存在电容电流时的三表法测量误差

采用三表法测量的功率为:

T P3(uANiAuBNiBuCNiC)dt/T0

(10)TPuNG(iA1iB1iC1)dt/T0可见,三表法测量功率,并不能完全消除电容电流的影响,假设电容电流带来的附加误差为EP3,则有:

TEP3uNG(iA1iB1iC1)dt/T

(11)

0当中性点接地时,uNG0,P3P。

2.3 存在电容电流时的两表法测量误差

以B相为公共端,采用两表法测量的功率为:

TP2B(uABiAuCBiC)dt/T0T

(uANiAuBNiAuCNiCuBNiC)dt/T

0TT(uANiAuBNiBuCNiC)dt/T0uBN(iAiBiC)dt/T0T(uANiAuBNiBuCNiC)dt/T0TuNG(iAiBiC)dt/T0TuBG(iAiBiC)dt/T0

TPu

(12)

BG(iAiBiC)dt/T

0 TEPuBG(iAiBiC)dt/T

(13)0由于 iA0iB0iC00,所以 iAiBiCiA1iB1iC1。

TEPuBG(iA1iB1iC1)dt/T

(14)

0同理,有:

TP2APuAG(iA1iB1iC1)dt/T

(15)0

T

(16)

P2CPuCG(iA1iB1iC1)dt/T0 对于电机试验,一般而言,电机的三相绕组基

本对称,分布电容也存在一定的对称性。即:uNGuAG,uNGuBG,uNGuCG。故三表法测量结果较为准确。两表法测量的改进

电机试验中,中线通常没有引出,导致无法采

用三表法进行测量。如何提高两表法的测量精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将分别以A、B、C为同名端的三次两表法测量结果进行平均

PP2BP2C2P2A(17)TPAGuBGuCG)(iA1iB1iC1)dt/3T0(uTP(uANuBNuCN3uNG)(iA1iB1iC1)dt/3T0 由于电机试验时,试验电源一般具有较好的对称性,当电源完全对称时,有uANuBNuCN0,即 TP

(18)2PuNG(iA1iB1iC1)dt/T

0 此时,测量结果与三表法测量结果相等,图5为测量原理图,图中采用能测量瞬时值的两个电压表和三个电流表,由于uCAuCBuAB,功率可按照式(17)求取。改进后的两表法的优点是适合三相三线制的功率测量。

AAVBAVCA 图5:改进后两表法测量原理图 分析与探讨

4.1电容电流对功率测量的影响

不论是三表法、两表法还是改进后的两表法,功率测量结果均受漏电流大小的影响。且其附加的绝对误差均与iA1iB1iC1成正比,iA1iB1iC1与电源电压有关,电压越高,尤其是高次谐波电压越高,iA1iB1iC1越大。其相对误差与功率P有关,当P越小,相对误差越大。即:电源电压固定时,负载电流越小,相对误差越大;功率因素越低,相对误差越大。就电机试验而言,同样的变频器,对于同一台电机而言,负载试验时,误差较小;空载试验时,误差较大。

4.2 分离负载电流与电容电流

不论是三表法、两表法还是改进后的三表法,功率测量结果均受电容电流大小的影响。在了解测

量方法和误差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分离负载电流和电容电流,实现用两表法或三表法准确测量功率。

不论是三表法还是两表法,测量到的线电流为负载电流与电容电流之和,我们称为总电流。电容电流的大小与载波频率有关,载波频率越高,电容电流越大,由于分布电容的容量较小,电容电流主要由高次谐波构成。由于电机负载呈感性,负载电流主要由基波和低次谐波构成。

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对总电流的谐波成分进行分析估计电容电流的大小,较高次的谐波电流,主要是电容电流,基波电流及较低次的谐波电流,主要是负载电流。而实际上,不同特性的电机,对谐波的截止频率不同,我们很难用一个通用的,确切的频率值来衡量这个界限,从而不能有效地指导实际测量。实际测量时,更有效的办法应该是尽量减小电容电流。首先,对于线路电容电流,其大小与载波频率,脉冲上升时间,电缆长度有关,实际测量时,只要将测试设备尽可能靠近电机端,完全可以忽略电容电流的影响,还可减小线路电压降对功率测试的影响。其次,电容电流由高次电压谐波造成,而高次电压谐波除了增加功率测量误差外,还有诸多的危害,如:

1.在电缆传输环节,高次谐波会造成过冲电压,损

坏电机绝缘。2.在电机内部,高次谐波导致的轴承电流会损害电

机轴承。

3.高次谐波产生很强的电磁干扰,影响其它设备运

行。

因此,不论是电机试验还是工业运行的变频电源,都应该尽可能减小这种高次谐波。对于变频电机试验而言,若要求试验电源是正谐波电源,需要在变频器的输出加装正谐波滤波器。若要求模拟用户运行环境,可采用诸如dv/dt滤波器等低通滤波器以保护电机。只要采取了上述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均可大大减小电容电流,提高功率测试精度。

对于载波频率较高,而输出又未加装任何滤波器的变频器,可通过下述方法判断电容电流的大小。不引出中线或将中线悬空,采用三个宽频带的电流传感器,由于iAiBiCiA1iB1iC1,通过对三相电流的高速采样,运算其向量和,该向量和即为电容电流的向量和。结论

电容电流存在,输入电流向量和可能不为零,对两表法或三表法测量均会造成附加误差。改进后的两表法测试误差与三表法基本相当。就电机试验而言,可通过就近测量和附加滤波器等方式减小电容电流,提高测试精度。

【参考文献】

[1]GB/T 22670-2008 变频器供电三相笼型感应电动机试验

方法[ S].[2].邱关源.《电路(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6.[3] 龚立娇,吴延祥,李玲.三相功率的测量方法[J],石河子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2).[4] 刘丽君,伍斌.三相电功率两表测量接线方法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

功率放大器试验报告 篇2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煤炭和石油等能源是有限且不可再生的,所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风能以其固有的优势,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2,3]。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一般采用双馈电机或直驱电机,直驱式风力发电以其自身的优点成为未来风力发电发展的方向。在实验室建立直驱式风力发电的试验平台,研究变流器以及并网的控制策略,对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要。在对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原理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小功率直驱式风力发电试验平台的设计是工作的重点。

1 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基本原理

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采用风力机和永磁同步发电机直接耦合,与双馈式风力发电系统相比较省去了故障率较高的齿轮箱[4]。永磁同步发电机转子为永磁式,无需外部提供励磁。永磁同步发电机发出频率变化的交流电,经整流器整流成直流电后,再经过逆变器变换为频率恒定的交流电并入电网。发电机组所产生的电能都要经过变流器送入电网,变流器的容量和永磁同步发电机的容量相同。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如图1所示。

风力发电系统各部分的组成及功能如下:

(1) 发电系统

由风力机带动永磁同步发电机发出频率变化的交流电,并送入整流器进行整流,是整个系统能量的来源。

(2) 变流器

采用IPM智能功率模块构成AC/DC和DC/AC变流器,采用一定的控制方法控制发电机侧变流器,将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控制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为正弦交流电;控制网侧变流器工作在有源逆变状态,把直流电变换为三相正弦交流电并能进行单位功率因数并网。IPM模块将功率开关器件和驱动电路集成在一起,并有过电压、过电流以及桥臂互锁等保护电路。

(3) 中间直流环节

采用大电容作为中间直流环节,其主要作用是缓冲变流器交流侧和直流负载之间的能量交换,并能稳定直流侧电压,抑制直流侧谐波电压。

2 试验平台方案设计

2.1 试验平台的硬件设计

试验平台系统主要包括风力机模拟装置、永磁同步发电机,背靠背双PWM变换器、电压电流检测装置、并网变压器以及主控DSP芯片以及相应的驱动和保护电路。

(1) 直驱式风力发电试验平台采用变频器拖动三相异步电动机模拟风力机,带动永磁同步发电机运行,异步电动机和永磁同步发机均采用容量为500 W的电机,异步电机和永磁同步发电机安装在同一个底座上,并用联轴器连接,采用光电编码器测量电机的实时转速。异步电机的控制采用变频器调速来控制电机的转速,用来模拟风速的变化。

(2) 发电机侧变流器和并网变流器可以采用IPM模块和IGBT封装模块构建,试验平台采用 IPM智能功率模块,总共需要2片IPM模块构造机侧变流器和并网变流器。由于试验平台的设计是基于容量为500 W的永磁同步发电机,而变流器的容量选择与电机相同或略大一些,所以IGBT单管的耐压值应选取1 200 V以上,电流值选取40 A,中间直流环节采用两只220 uF的电解电容串联,以提高耐压值。

(3) 根据永磁同步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并留取一定的安全裕量,并网变压器的容量选取为0.8 kW。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经并网变压器直接与电网连接运行。

(4) 试验平台中的机侧变流器和网侧变流器分别采用两块DSP开发板控制,两片控制芯片通过串口进行通讯。两套DSP控制电路均采用TI公司生产的TMS320LF2812芯片负责AD采样、完成控制算法以及生成SVPWM驱动波。

(5) 在试验平台系统中需要分别采样机侧变流器和网侧变流器的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以及中间直流环节的电压值,该系统采样使用LEM公司生产的电压和电流传感器,发电机的转速和转子位置通过光电编码器检测得到。传感器参数根据系统的容量选择安装。试验平台硬件结构图如图2所示:

2.2 试验平台的控制方案设计

在试验平台系统中发电机侧变流器和并网变流器分别采用一套DSP芯片单独控制,两片DSP之间通过串口交换数据。发电机侧变流器和网侧变流器均采用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双闭环控制结构。

2.2.1 发电机侧变流器控制

发电机侧变流器的控制基于转子磁链定向[5],电流内环使用直接电流控制,完成实际电流对指令电流的跟踪。直接电流控制提高了变流器交流侧的动、静态性能,同时弱化了电流对控制系统参数的敏感度,从而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通过传感器检测得到机侧变流器交流侧电压、电流值,经过调理电路调理后送入主控DSP芯片,通过坐标变换得到有功电流分量id和无功电流分量iq。电压外环的输出作为电流环的有功给定输入,无功电流给定值设定为0,使变流器运行在单位功率因数状态。电流内环控制采用前馈解耦的控制方式以消除系统内的耦合[6],从而实现了dq轴电流的独立控制。

2.2.2 网侧变流器控制

网侧变流器控制采用电网电压定向,控制方式与发电机侧变流器控制方式基本一致,也是电压电流双闭环的控制方式。整个控制系统采用SVPWM波调制,提高了系统直流侧电压的利用率和系统的控制性能,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试验平台系统整体控制方案如图3所示:

3 实验结果分析

基于风力发电试验平台原理的研究,根据系统的硬件元器件选型和控制方案设计,构造了试验系统,永磁同步电机为500 W,1 000 r/min,滤波电感为6 mH,通过并网变压器直接并入三相电网,对系统在额定功率下进行了调试,其实验结果如下:

图4是发电机侧变流器整流实验波形,实验结果表明永磁同步发电机定子电压、电流是近似的正弦波,电压电流同相位,变流器工作在单位功率因数整流状态。

图5是网侧逆变器输出并网电流波形,实验结果表明网侧逆变器输出的并网电流是正弦波,谐波干扰较小,能够满足电网对电流的要求。由图6可以看出电压和电流相位相反,逆变器工作在单位功率因数状态。

4 结束语

在分析了直驱式风力发电试验平台系统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成的基础上,通过对试验平台的硬件设计、元器件选型以及软件设计,最后在实验室搭建了试验平台, 并在试验平台上进行了发电机侧变流器和网侧变流器的控制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证明了试验平台硬件设计以及控制方案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该平台为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各种控制算法提供了实现的平台,并能完成最大风能跟踪和并网实验。

参考文献

[1]王承煦.风力发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周维来.基于双PWM控制永磁直驱风电变流器的研究[J].节能与新能源,2010,20(10):60-63.

[3]Tomonobu Senjyua,Yasutaka,Yasuaki Kikunagaa,etal Tokudone.Sensorless Maximum Power Point Ttacking Control for Wind Generation System with Squirrel Cage Induction Generator[J].Renewable Energy,2009,34(4):994-999.

[4]陈毅东,杨育林.基于30KW直驱式风力发电试验平台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0,44(8):5-8.

[5]赵林峰,程郎.1.5MW风力发电机组全功率试验平台设计方案[J].能源技术,2010,31(4):210-212.

多载波放大器试验工作原理与案例 篇3

[关键词] 多载波放大器 系统组成 工作原理 试点情况

一、简介

多载波放大器是近年来新推出的设备,下行输出功率为150W(GSM)或120W(WCDMA),上行配备低噪放大器,增益可调(0-15dB)。它适合在地形平坦的区域改善广覆盖问题,例如平原、近海;或者在房屋较密集的区域改善深度覆盖问题,例如集镇、城中村。多载波放大器的示意图如下(注:多载波放大器可采用馈线耦合、光纤拉远、直接耦合的方式使用):

图2多载波放大器系统结构图

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多载波放大器主要由断电旁通器、双工器、合路器、功放(下行)、低噪放大器(上行)5大部分组成,主要特点是:内部集成低噪放大器(LNA),放大上行信号,达到双向放大的效果。室外型的多载波放大器可安装在塔顶/楼顶,可以补偿馈线损耗。由于多载波放大器从馈线取信号,所以能同时放大一个小区的所有载波信号,且小区扩容载波时多载波放大器不需扩容模块设备(图2)。

上行工作过程:来自移动台的上行无线信号通过天线接收经过多载波放大器内置的高增益低噪放大后,经过双工器将信号送到基站接收端口。

下行工作过程:基站输出的信号直接送到MCPA放大,放大后的大功率信号再经过发射天线发射至所需的电波覆盖区域供移动台接收。

控制单元工作过程:当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时,控制单元会立即启动旁路系统,使设备退出服务,同时恢复基站原有射频通道,维持基站正常工作。

在同等的网络质量要求下,多载波放大器能提高基站的上下行增益,增大基站覆盖半径。

三、珠海试点情况

珠海金湾区有一个偏远村庄,由于村庄的房屋比较密,GSM信号较弱,经常被村民投诉。本次试点采用新型的多载波放大器,将其安装在约40米高的塔顶平台上面,减少馈线的损耗,提高基站的上下行增益。

随后做了细致的DT和CQT测试工作(手机锁定基站的BCCH频点),测试对比结果如下:

(1)在DT测试中,RxLevel(下行信号强度)有明显提升。从工作中结出,手机平均接收电平由-72.05 dBm提升到-59.99dBm,大于-75dBm的采样点由57.13%提高到89.52%。

(2)在DT测试中,RxQual(下行信号质量)有明显提升。从工作中结出,通话质量由平均1.32级提高到平均0.46级,其中最好通话点(0级)占比由关闭BMB时的68.76%提高到打开BMB时87.88%。

(3)在DT测试中,TxPower(上行信号强度,间接反映上行信号质量)有明显改善。从工作中结出,手机的平均发射功率从9.02级变为11.81级,即手机平均发射功率大约从25dBm降至19dBm,降低了6dB。这个结果也符合理论计算值。

(4)在CQT测试中,RxLevel(下行信号强度)有明显提升。从工作中结出,手机平均接收电平由-85.67dBm提升到-76.37dBm。

(5)在CQT测试中,RxQual(下行信号质量)有明显提升。从工作中结出,通话质量由平均1.43级提高到平均0.67级。

(6)在CQT测试中,TxPower(上行信号强度,间接反映上行信号质量)有明显改善。从工作中结出,手机的平均发射功率从6.4级变为7.51级,即手机平均发射功率大约降低了2.2dB。

(7)话务统计对比:对该基站作GSM多载波放大器开通前与开通后性能指标比较分析,开通前与开通后一周的忙时平均值列于下表10。从工作中结出,开通后话务量增加了2 ERL左右,其它各项性能指标变化不大。

四、结论

从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看,多载波放大器同时具有上行和下行的放大功能。加上采用全双工和分集接收技术,所覆盖的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基本一致(上下行链路平衡),提高了网络的通话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多载波放大器需要安装在塔顶、楼顶等最靠近天线的位置上时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多载波放大器和原来的单载波放大器相比,主要区别是功放的带宽不同:多载波放大器可在整个GSM频段上放大信号,而原来的单载波放大器只能在某一个GSM频点上放大信号。因此在现网基站上使用时,由于一个单载波放大器只支持放大一个载波,若需放大二个载波时,则需要增加合路器(损耗约3.5dB),若放大四个载波时,则需要增加两级合路器(损耗约7dB),信号衰减过大;基站扩容载波后需要相应扩容单载波放大器(或增加模块),施工比较复杂、成本有所提高。此外,厂家还提出多载波放大器采用了线性功放、预失真补偿处理、前馈式处理等新技术,但新款的单载波放大器也可以采用这些新技术,不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从珠海试点情况看:加装了多载波放大器之后,基站上行、下行信号的强度和质量均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其中上行约有2~6dB的提高,下行约有9~12dB的提高。由于覆盖范围增大,话务量提升了约2 ERL,其它性能指标变化不大。

若网络质量要求不变,多载波放大器能增大基站覆盖半径,从而减少新建站的数量,节约基站设备及配套设备的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若基站覆盖半径不变,多载波放大器能改善边缘地带的覆盖效果,提高接通率、降低掉话率,提供更好的通话质量。

从应用角度看,鉴于上述作用,多载波放大器可用于对基站容量要求不高,但急需扩大基站覆盖面积、加强网络覆盖效果的以下几种场合:

(1)新建基站难以租赁、选点的场景。例如硬骨头站点附近的现网基站,例如覆盖近海区域的现网基站。

(2)施工周期要求短,来不及建设新基站或传输引电不能到位的场景。例如在新建开发区附近的现网基站。

(3)有深度覆盖要求的场景。例如覆盖城中村、密集乡镇的现网基站。

大功率电器自查整改报告 篇4

根据学校要求,我班对各个寝室的大功率电器使用情况进行了彻查整改,现将自查整改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隐患排查内容

1.对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进行全方位检查,及时整改

2.对私拉电线的情况予以整顿,消除安全隐患

二、隐患排查结论

班级进行为期一天的自查整改工作,总的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没有发现使用大功率电器的情况。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比如部分寝室私自拉电线到床边,存在安全隐患。

三、隐患整改措施

1、班级对此次自查情况在班会上予以通报,对部分寝室予

以教育。

2、班委将定期对寝室使用大功率电器等安全问题予以检

功率放大器试验报告 篇5

在本次研修学习中,我认真观看了三位老师的教学视频,受益颇丰。尤其是朱老师《测量小灯泡的功率》这节课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一节课的亮点比较多,说明朱老师在这节课上下足了功夫。

一、语言注重技巧技巧。教师在引导和提问时,十分注意问题的目的性和语言的技巧性;对于学生的看法和观点,更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设计合理:

(1)导入设计,由浅入深:利用简单串联电路归纳特点,再与更多生活实例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轻松获取知识。

(2)线索明晰,环环相扣:作为一节新课,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学习零星知识后,将知识提纲挈领,明晰线索,灵活运用。朱老师的课,这一点做的淋漓尽致。

(3)物理实验与教学课件结合,有骨有肉。让学生经历如何保护电路与如何判定小灯泡正常发光的情景与概念生成的过程,让学生在一般情形下测量小灯泡电功率,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思维的碰撞与联系,体验发现的惊奇与乐趣。

(4)处理难点,方法巧妙。这节课中物理概念很多,其中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概念又是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概念,认识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区别,根据学生理解能力设置一连串的问题,由浅入深,边实验边探究,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又巩固了知识,激发了他们的灵活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5)师生互动,讲练结合。许多老师把知识按照线索归纳整理,交代给学生,往往一言堂。但朱老师这节课体现的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投入到学习中,积极踊跃的发言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朱老师在最后的环节设计了课后检测,真正做到讲练结合,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实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解决问题、运用知识贯穿整个课堂,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路基试验段试验技术总结报告 篇6

试验段路基位于DK590+630~DK590+740段,在2008年3月3日根据设计标准及《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验收暂行标准》进行地基复核

一:复核的项目有:1.静力触探Ps值≥1.8Mpa、2.地基承载力[σ] ≥200Kpa、3.采用钻探或试坑进行地下水位测试,4.在试坑和有代表性地方取土做天然含水量,孔隙比,天然然密度,液、塑限等指标地质复核合格后尚进行基底七遍压实。

二:压实后做Ev2、Evd、K30、n值、试验。规范要求Ev2≥60 Mpa、Ev2/Ev1≤2.5、Evd≥40Mpa、K30≥130Mpa/m、n值≤28%。

EVd检测3点,检测结果为40.11 Mpa、46.20 Mpa、52.69Mpa之间,最小值为40.11Mpa,满足EVd≥40 Mpa的要求;

EV2检测1点,检测结果为92.2 Mpa,满足EV2≥60 Mpa的要求; K30检测2点,检测结果为195Mpa/m、160Mpa/m。满足K30≥130 MPa/m的要求;

EV2/EV1检测1点,检测结果为1.98,满足EV2/EV1≤2.5的要求。附:原地面试验检测报告

三:路基B类填料的来源及技术指标

本段路基B组填料源位于本工地红线附近,位于DK590+800(大养德)取土场,为强风化的花岗斑岩。储量约8万m3。室内试验结果为B组的级配不良的圆砾土,最大粒径为10mm,满足A、B组填料粒径的要求。其中小于0.075mm的颗粒为2.6%,最大干密度为2.18gcm3,最佳含水量为6.6%,不均匀系数为Cu=10.61(>5),曲率系数Cc=0.09(≠1~3)。

综合以上的的试验技术参数,进行试验段填筑,但是设计指标部分没有达到。

四:经过路基基底压实处理与各项试验检测完毕达到了设计要求,2008年3月5日到2008年3月6日进行路基填筑试验。

五:B料的正式摊铺与碾压,再检测

1、进行摊铺前做含水量试验,第一层摊铺前含水量试验,分别为3.8%、4.0%,由于填料含水量过小,经过充分洒水后检测,分别为6.0%、6.1%接近最优含水率要求。

2、摊铺层度为36cm,再整平。首先清理路基填筑试验段的场地,然后要 求测量班测量放线。在路基两侧及试验段中心钉出边线,以控制填料松铺及压实后高程。画网格控制松铺厚度。按自卸汽车的方量和36cm 松铺厚度计算方格尺寸,每车填料松方约11方,5m×6m网格可满足松铺厚度要求。

3、碾压采用徐工集团(25T)压路机碾压9遍,最后压实厚度保持在30cm左右,满足设计要求的压实厚度,测定该填料的松铺系数为1.20。

4、碾压后做Ev2、Evd、K30、K值、n值试验检测。

5、根据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要求检测点的布置为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抽检压实系数K值与孔隙率n值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在试验段中Evd、Ev2、K30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各检测4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Ev2一个点。

6、根据设计要求基床底层实标准砂类土及细砾土的Ev2≥60 Mpa、Ev2/Ev1≤2.5、Evd≥40 Mpa、K30≥130Mpa/m、K值≥0.95、n≤28%。

7、第一层碾压七遍后最终检测结果统计如下:

EVd检测4点,检测结果分别是36.95 Mpa、27.31 Mpa、32.23 Mpa和28.99 Mpa,最大值为36.95 Mpa,不满足EVd≥40 Mpa的要求;EV2检测4点,检测结果85.9Mpa、132.8Mpa、75.4Mpa、77.8 Mpa之间,满足EV2≥60 Mpa的要求;K30检测4点,检测结果为110Mpa/m、110 Mpa/m、100 Mpa/m、112 Mpa/m,不满足K30≥130Mpa/m。

K值检测6点,检测结果在0.82~0.84之间,最大值为0.84,最小值为0.82,不满足K≥0.95的要求。

EV2/EV1检测4点,检测结果在2.98、2.59、1.83、1.81,不满足EV2/EV1≤2.5的要求。

n值每层检测6点,每层碾压遍数时n的平均值分别为34%、32%、30%、29%、29%、30%,不满足n≤28%的要求。

该种填料经过工艺试验碾压组合的碾压检测数据内每层做检测得出碾压遍数与孔隙率的曲线关系(4遍后开始检测),如下图示:

后附:压实度试验检测记录

且EV2/EV1有大于2.5的情况,EVd试验检测始终只能在35Mpa左右。经数据分析该填料的Ev2/Ev1、Evd、K30、n值达不到规范要求。我们认定该填料不能直接作为路基填筑用料,需要经过改良后进行路基填筑。

京沪高速铁路土建Ⅲ标八工区二分部

功率放大器试验报告 篇7

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不断推进,我国交流传动机车和动车组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其中采用交—直—交传动系统的电力机车和动车组是此次发展中重要的标志,完全符合客运的高速、快速以及货运快捷、重载对牵引系统的要求。交—直—交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就是牵引变流器,它主要分为网侧变流器和电机侧逆变器。网侧变流器作为整个交—直—交传动系统变流器的输入环节,它一侧通过变压器与供电接触网相连,另一侧则通过中间直流环节与电机侧逆变器相连,因此其性能直接影响供电接触网的利用率和电机侧逆变器的工作性能。通常网侧变流器采用四象限整流器,其主要原因在于它较好地解决了电力牵引设备对于功率因数、等效干扰电流和再生制动能力等方面的特殊而苛刻的要求。

变流器的功率试验是交—直—交传动系统开发和检验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对四象限整流器的功率试验方法进行了介绍,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采用直流能量互馈的方法进行四象限整流器功率试验的方法。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采用互馈方法进行四象限整流器功率试验是可行的,整个试验系统性能良好。

2 四象限整流器功率试验方法

目前可进行四象限整流器功率试验的方法主要有系统试验法、电阻消耗法、直流环节逆变法和直流回馈法,下面对各种方法的实现和特点进行说明。

2.1 系统试验法

所谓系统试验法就是将整个交—直—交传动系统运转起来,当电机功率达到满功率时,四象限整流器的功率自然会相应达到满功率。如图1所示。

采用该方法进行四象限整流器功率试验会导致占用设备较多,交流传动系统的逆变部分亦需要起动,试验系统复杂。尤其当电机工作时会发出巨大的噪声,并且系统由于逆变器、电机的投入使得试验时的损耗增加。仅进行四象限的试验采用该方法显然是不合适的。另外如果电机的负载部分不能工作在牵引状态则无法对四象限整流器的再生工况进行试验。

2.2 电阻消耗法

电阻消耗法是在四象限整流器的输出环节,即中间直流环节,接入电阻,从而使能量消耗在电阻上,通过改变电阻的投切可以调节四象限整流器的功率。如图2所示为电阻消耗法原理图。

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可靠,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由于电阻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该能量完全转换为热能,必须考虑如何对阻性负载进行散热处理,会增加设备以及所占用试验室的面积。最主要的是,对于牵引传动这种大功率系统该方法的能量浪费极其严重,并且无法对四象限整流器的再生制动工况进行试验。

2.3 直流环节逆变法

该方法是在四象限整流器的中间直流环节接入直流电源,在其输入端接入电抗器,使四象限工作的逆变状态,只要电抗器的参数合适,通过对开关器件的控制即可使四象限整流器工作在额定功率下。如图3所示为直流环节变法原理图。

这种方法的优点同样是简单、可靠,但是显然四象限整流器并非工作在实际应用的状态,对于四象限整流器控制方法的研究是无法实现的。该方法仅适用于产品已经定型、批量生产时的出厂例行试验。

2.4 直流互馈法

直流能量互馈是将两个四象限整流器的输出直接连在一起,其中一个四象限按照正常运行模式工作,另外一个四象限通过修改控制方法强行使其工作在牵引或再生工况,从而对前面的四象限进行性能测试。如图4所示为直流互馈法原理图。

该方法可以克服其它方法的不足,相比于系统试验法和电阻消耗法,该试验台具有总体效率高、能耗少、设备占用少、控制环节少等优越性。而相比于直流环节逆变法,可对四象限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满足研发要求。另外该方法可以采用两组相同的四象限整流器进行试验,不需要单独的陪试负载设备,其区别主要在于两个整流器的控制方法不同。本文主要对该方法的四象限整流器功率试验进行研究。

3 四象限整流器互馈控制

如图4所示的互馈系统,其目的就是通过调节整流器B的工作状态并模拟整流器A所需要的负载。因此整流器A的控制方法为四象限正常工作时所采用的控制方法,即通过中间电压调节器保证中间直流电压的稳定,通过输入电流调节器保证网压与网流相位相同。而整流器B则不需要对中间直流环节电压进行调整,只需保证网压与网流相位相同即可,因此其控制系统不包括电压调节器。如图5所示为两个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具体四象限整流器的控制方法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本文采用的控制方法为预测电流控制。

4 系统仿真

4.1 仿真系统概述

计算机仿真采用软件Saber。如图6所示,整个仿真系统由两个四象限整流器构成,采用理想电压源模拟实际接触网的25 kV供电,通过变压器降压之后接入网侧的四象限整流器,其中上面为被试整流器A,下面为陪试整流器B。与图4不同的是仿真中将两个整流器的输入接在同一个变压器上,由于两个四象限工作在相反的状态,因此变压器原边的输入功率仅提供系统的损耗,本文的试验系统具有能耗少的优点,下面的仿真结果将证明这一点。主电路中的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源等均采用SABER提供的模型。仿真的控制电路部分在图6中没有标出,详细构成可参考文献[5],控制模块基本使用MAST语言建立。

4.2 仿真参数及方法

仿真系统采用的参数如下:

(1)电网电压:25 k V;(2)变压器二次侧输出电压:1800 V;(3)开关器件的开关频率:750 Hz;(4)直流中间电压给定值Ud:3600 V;(5)系统最大传递功率:900 kW。

在仿真过程中,通过改变陪试整流器控制系统中整流器输入电流幅值给定来模拟被试整流器负载状态,使得被试整流器与陪试整流器在中间直流回路进行能量的互馈。该给定值共变化三次:第一次使被试整流器再生功率达到450 kW;第二次使被试整流器再生功率达到900 kW;第三次则使被试整流器从再生工况转换为牵引工况,即由再生满功率转换为牵引满功率。通过这些操作,可以观察四象限整流器互馈系统的动态响应和整个互馈系统的工作状态,从而进行相关的分析。

4.3 仿真结果

4.3.1 负载变化过程

如图7所示为整个仿真过程中四象限整流器中间直流电压Ud和被试牵引整流器A输入电流的变化波形。从图7中可以看出中间直流电压能随陪试四象限整流器调节,被试整流器可对中间电压进行调节并保持其稳定,由于对陪试整流器的电流给定值变化进行了限制,因此电压的波动范围不大,这与实际整流器的应用相符,因为作为整流器负载的电机逆变器,其输出功率变化同样受到限制,另外本文主要对整体的试验系统进行考察,没有过多考虑中间电压的动态调节特性。

4.3.2 四象限整流器输入电流

图8为被试整流器再生工况下满载时两个四象限整流器输入电流波形,图9为被试整流器牵引工况下满载时两个四象限整流器输入电流波形,其中第一个波形为网压,第二个为被试整流器A输入电流,第三个为陪试整流器B输入电流。从图9中可以看出,无论牵引工况还是再生工况整流器的输入电流波形幅值均较大,基波分量增大。另外可以看出两个整流器输入电流的相位恰好相反,说明一个是工作在牵引工况,另一个工作在再生制动工况,而且两者的电流幅值有一定差别,这主要是考虑到整个试验系统的损耗,实际回馈电网的功率不可能与从电网吸收的能量相同,也就是说电网需要提供整个试验系统所需要的损耗能量。

4.3.3 变压器原边电流

图10为互馈试验系统陪试整流器牵引满功率时变压器原边电流波形,从图10中可以看出电流最大峰值未超过25 A。图11为满功率时电阻消耗法变压器原边电流波形,从图11中可以看出峰值达到70 A左右。从两个波形的对比可以看出互馈系统的电流幅值要小得多,而电阻消耗法则需要电网提供网侧变流器所需要的满载功率导致电流幅值要高很多。说明从节能角度出发,采用互馈系统可以显著减少试验系统的能量消耗。

5 结论

交流传动试验系统是交流传动系统研究、开发和验证的重要平台。随着我国铁路技术不断深入,机车车辆交流传动技术也将逐步发展成熟,有必要对牵引传动系统的各个部件进行各种全面的试验、检验和检测。本文提出了四象限整流器互馈功率试验方法,并采用计算机仿真对互馈系统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试验系统完全可行,可以满足四象限整流器开发的需要和功率试验的要求,采用四象限整流器作为负载具有很好的动、静态特性。另外通过变压器进行能量互馈可以减少试验系统的能量消耗。

摘要:简要介绍了四象限整流器功率试验的各种方法及特点,提出直流能量互馈方法。对互馈系统电气结构、实现原理和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对采用该方法的四象限整流器互馈系统进行了实际工况的模拟。仿真结果表明互馈方法能够满足功率试验的要求,性能良好,仿真结果表明四象限整流器互馈试验方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交流传动,四象限整流器,能量互馈,计算机仿真

参考文献

[1]黄济荣.电力牵引交流传动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2]高铭新.大功率交流试验台新方案探讨[J].铁道机车车辆,1999,(2).

[3]郑琼林,林飞.现代轨道交通与交流传动互馈试验台[J].电工技术学报,2005,(1).

[4]梁裕国.机车交流传动试验系统研究[J].机车电传动,2003,(6).

联合排水试验报告 篇8

联合排水试验报告

2013年 3 月 5 日

纳雍县中井煤矿联合排水试验报告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煤矿的采掘过程中,都会有涌水渗出。为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不致使涌水淹没矿井,需及时把水排到地面。煤矿每年都要对生产矿井的井下主排水泵进行性能测试,以获得水泵的实际运行工况和实际运转性能曲线。由此鉴定排水设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排水设备的容量配置是否合理;水泵的检修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及准确掌握排水设备的性能变化,以便及时调节工况,使其高效运转。对煤矿排水设备的技术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013年为了检验煤矿排水设备的总能力,保证排水设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要求在每年雨季前对矿区生产矿井全部的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不仅进行性能测试,还要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的测试,以便能发现并及时处理排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煤矿于2013年 3 月 5 日上午9时到上午8时进行主排水系统联合排水验。

一、组织机构

为了更准确科学的进行本次试验,我矿成立试验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

长:岳春 副组长:吴明强

成员:赵江

林学令 杨明富

杨明奎

彭华

庞建国

左江

二、准备工作

1、水泵工、维修工、管道工、井下电工、变电工等相关人员全部在各自规定岗位待命。

2、制定安全措施、在试验前进行贯彻。

3、试运转前要对矿井排水系统的工作水泵、备用水泵进行全面检查维修,水泵、管路、电控等设备要保持完好,备品配件充足。

4、水仓,要进行彻底清理,保证有效容积。

5、排水管道要进行彻底清理,确保疏水畅通。

6、上、下排水沟要进行彻底清挖。

7、备齐各种测量仪表及工具。

三、试验方案

水泵的联合运行有并联和串联两种方式,并联工作是两台或多台泵通过一条(或多条)管道排水,其主要目的是增加管路中的排水量;同时我矿在同一水平基本采用同型号的水泵。同型号的水泵并联工作,没有极限工况点的问题,操作管理方便,并联效果好。故我矿水泵联合运转多采取并联的方式运行。泵房中有3台水泵,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确定该泵房内1台为工作水泵、1台为备用水泵、1台为检修水泵。确定3号水泵为检修水泵。测试时先测量管路I内两台泵联合运转时每台泵的流量,再测试管路Ⅱ两台泵联合运转时每台泵的流量,两条管路的流量之和,就是该泵房的总排水流量。

四、试验原理

水泵的流量测试有多种方法,如标准节流装置法、差压式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等方法。我矿经比较现在实验采用差压式流量计法,采用

DN80mm校验合格流量计进行测量。测试时先测量管路I内两台泵联合运转时的流量,再测试管路Ⅱ联合运转时的流量,两条管路的流量之和,就是该泵房的总排水流量。

五、试验记录

1、打开1#、1#闸阀,打开联络闸阀,启动1#、2#水泵。

2、待水泵运行正常,排水流量正常后,开始计时。

3、试验结果如下:

实际联合运行时间:3小时30分; 1#排水管流量:214.515 m³; 2#排水管流量:221.935 m³; 联合运行总流量:436.45m³; 每小时联合排水量:124.7m³;

1#水泵电机电压:最大值668V,最小值657V; 2#水泵电机电压:最大值671V,最小值6587V; 1#水泵电机电流:最大值79.5A,最小值71.3A; 2#水泵电机电流:最大值81.4A,最小值73A; 1#水泵电机温度:最大值 44摄氏度; 2#水泵电机温度:最大值 49摄氏度;

六、试验结果分析

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能在20 h内排出矿井24 h的最大涌水量。因为我矿的水泵在同一泵房的水泵为同型号的水泵,相同性能的两台水泵可以共用一条管路并联工作,管道

中的总流量为两台水泵流量之和,即QI=Q1+Q2,则该水平泵房的总的流量为:

QH= QHI+QHⅡ=Ql+Q2

式中 Q —— 联合排水总流量; QI,QⅡ—— 管路I,Ⅱ的流量; Q1,Q2:—— 1#、2#水泵的流量。

该排水系统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20 h的联合排水能力为: Q =20QH=20*124.7m=2494m³;

试验室整改报告 篇9

工地试验室整改报告

济南至乐陵高速公路LQSG6标工地试验室

二○一一年八月十九日

第一项需整改问题:

1、不符合项内容:检测师刘登峰,检测员刘华植、陈岩、姜艳、李金菊、田磊、孙敬欣、王茜、未进行岗位登记

2、原因分析:项目部及试验室负责人对已签署劳动合同但尚未在母体检测机构注册的试验检测人员审查不够细致,以致刘登峰、刘华植、陈岩、姜艳、李金菊、田磊、孙敬欣、王茜等人被派遣到工地试验室

3、整改措施:

4、整改结果:

第二项需整改问题:

1、不符合项内容:集料室摇筛机未固定,样品室杂乱

2、原因分析:

3、整改措施:

4、整改结果:

第三项需整改问题:

1、不符合项内容:未按母体质量体系运行,未对设备安装、工作环境等方面验收

2、原因分析:

3、整改措施:

4、整改结果:

第四需整改问题:

1、不符合项内容:无自校仪器设备方法,桥涵规程已作废,未及时更新

2、原因分析:

3、整改措施:

4、整改结果:

第五需整改问题:

1、不符合项内容:部分设备无设备档案(60cm游标卡尺,30cm深度尺)

2、原因分析:

3、整改措施:

4、整改结果:

第六项需整改问题:

1、不符合项内容:设备自校记录不规范,存在虚假记录(0-300℃温度计,60cm游标卡尺未提供)

2、原因分析:

3、整改措施:

4、整改结果:

整改报告应由以下内容组成:

1、不符合项目表复印件及整改实施方案。整改方案内容包括:不符合项内容、整改时限要求、整改责任人等;

2、对应不符合项目表,实验室需逐条对整改情况作出详细的文字说明,包括采取的措施、落实部门、达到效果、完成时间,并须附相关证据材料。

3、证据材料包括:

①涉及软件的,应提供修订完善的软件文本(最好把过期的文本也附上,这样容易比较);

②涉及硬件设施设备的,应提供设施设备仪器采购合同及结款收据,需计量校验的需提供校验合格证书复印件,并须提供安装位置图;

③涉及实验室房屋改造、布局调整、设施设备调整位置的,应在提供文字说明的同时,提供实验室改造效果图和布局图、设施设备安装位置图等;

④涉及人员、机构调整的,提供相应文件和人员资质证明复印件;

⑤涉及标识的,应提供整改后反映标识状况的照片;

⑥涉及人员培训的,应提供修订后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时间、参加人员、考核方式及考核记录等;

功率放大器试验报告 篇10

关键词: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等效研究

0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电力事业在近几年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然而一旦大跳闸等故障发生,就会导致调度员的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并且延缓了工作进度,令预定的工作目标难以完成,为了使得整个电力系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电力部门对电力系统试验中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等效研究,为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做出了有力的帮助,这一研究模型在进行生产、制造以及其他工业的作业时,提高了生产力的持续稳定性,建设完善大功率电力电子等效装置的电力系统,能够有效地对指挥台的指挥处理故障以及及时发现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进行提升,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得电力系统能够在正常或者故障的条件下依旧能够将预定的工作顺利完成。

1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等效研究的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给电力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由于电力系统技术特点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在生产工作运行中依旧还会遇到相当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基于这种现象,只有不断对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进行等效研究,并且适当的强化电力系统的设备和技术高度,才能保证电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进而提升我国国民企业的经济效益。

其次,在我国整个经济运行体系当中,电力企业所占的配额是相当大的,然而,由于电力系统运行的方式与其他行业系统运行的方式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就导致了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系统故障,如果不及时的对这些故障进行处理,那么,就会为电力企业的效益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基于这种现象的发生,一些研究学者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研究,并最终得到了相关的结论,那就是在电力系统中引入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只有这样,才能在电力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2电力系统试验中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等效研究

2.1确定试验的层次与目标

对试验的层次与目标的确定基础是对电力电子装置运行工况的实际分析。因为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自身的运行范围具有多层次性,所以确定试验的目标的时候也要根据不同的层次进行划分,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四个层级 :第一个层级,单元层级,对于单元层级进行考察的时候,主要是审核的各元件是否满足每个单元的具体运行要求 ;第二个层级,元件层级,在对元件层级进行试验考察的时候,主要观察的是各元件在恶劣或者正常的工作环境下的使用期限以及承受能力的大小 ;第三个层级,系统层级,由于系统层级相比较其他层级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对于系统层级主要观察的是电力电子装置整体在系统不同工况下的不同工作状态,以及其是否满足整个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需求 ;第四层级,装置层级,如果想要对装置层级进行试验,就要了解装置层次上的各单元的应用效果,观察各单元能否满足装置运行的基本需求。

因为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本身的技术还存在着一些缺陷,运行经验并不成熟,因此对试验目标的选取与确定显得更为重要,不仅不能拘泥于局部而忽略试验的核心内容,还要保证追求细节与全面且减少试验的难度,不仅如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电力电子装置的试验一定要满足自身所处发展阶段的特点,尽量考虑到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做到真实、可靠试验审查与操作,这样才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试验数据与结果。

2.2大功率电力电子组件试验的特点

大部分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都具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工程应用技术以及装置研制的不够深度、缺乏实际的电力系统运行经验。另一个是大功率电力电子组件的复杂性比较高,与传统的电力装置相比较,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控制系统具有独立性,并且其核心更加精密,还带有更多附属的电力电子相关的元件设备,不仅如此,大功率的电力电子装置还要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能够承受电力系统中多变型电压得影响。由于我国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研究与应用依旧处于起始阶段,导致了在大功率电力电子的运行经验相比别的国家来说,还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特点间接或者直接的影响到了大功率电力电子组件试验研究的高难度和特殊性。

2.3大功率电力电子试验中的系统方法论

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本身的系统构建较为完整,但是要在另一个电力系统中运行的同时,试验方法和试验装置又构成了另外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独立于前两个系统之外的系统,在进行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试验的时候,被试验品与试验系统共同组建了一个新的独立系统,这就加大了研究的难度,所以,我们只有应用系统方法论来进行试验,并且用系统分析法展开讨论研究,才能准确的掌握整个大功率电力电子试验这一综合系统的方法特征,进而达到所要求的试验目的。

2.4进行必要的可靠性试验

产品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将规定内容完成的能力叫做产品的可靠性,为了验证、分析与定量评价产品可靠性的试验被称为可靠性试验。通过可靠性试验的展开,我们可以界定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之中不同工况下的可靠性指标,能够将大功率电力电子的平均寿命和失效率以及可靠度定量的分析出来,深层次的对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进行了解,所以对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进行必要的可靠性试验也是整个电力系统试验中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等效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只有进行可靠性试验才能确保大功率电力电子的技术进步以及设计经验的积累,虽然目前的电力电子装置的仍旧还处在发展的初期,但其实验的根本出发点正是为了保证电力电子装置的运行可靠性,因此在试验进行的过程当中,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必须在可能的情况下和工程经验指导下结合成熟的技术理论,提出适合大功率电力电子特点的可靠性试验方法。

2.5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等效试验的试验评估

对于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等效试验的评估着重研究的是社会与试验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限制于技术内部诸因素的范围。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对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等效试验的评估属于科学政策的范畴。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等效试验的评估应该是整个电力系统的,要研究试验未能实现的或未能满足电力系统运行部分的影响,在问题中寻找相关的答案,不要一味的注重试验带来的利益,而是主要注意那些高级的、不可逆的和潜在的消极影响,因为这些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到了试验的结果,令试验产生了误差。

3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发展前景

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下,现今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形式试验方法以及出厂试验方法都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尽管一些具体问题仍旧存在,但是对于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发展已经大势已成,无论是基于企业的需要,还是国家的需要,这一装置以及技术的发展都呈现出一片较好的光景,或许在几年或者几十年后,这种技术会得到更为完善的改进与应用。

相对来说,电力局必须要对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有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才能有所发展。首先需要重视的就是保证工作效率,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的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修复,并且不影响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这就是对于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提。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将会逐渐的应用在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电力系统之中,使得其更加的完善和更加优质化,这就使得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电力系统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另外,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电力系统,对于故障的影响以及损害都是相当的有一定的避免性,这样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电力系统在电力局运行后一定会收到一个良好的结果,这也为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电力系统的发展铺垫了良好的开端。

4结论

上一篇:果壳中的宇宙读后感下一篇:财务部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