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放大器教学

2024-08-25

功率放大器教学(共12篇)

功率放大器教学 篇1

在电子线路功率一章的教学中, 书上有些内容只是一提而过, 使学生对于放大器的认识模糊, 因此有必要对它作以详细的介绍。

电器电路中放大电路的末级在输出大幅度信号电压的同时, 还必须输出大幅度的电流, 即向负载提供足够的功率, 这种放大器就称为功率放大器。一个功率放大器的直流电源提供的功率, 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转换成交流输出功率, 关键要看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和如何选择元器件了。

一、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

功率放大器按工作状态的不同, 可分为甲类、乙类和甲乙类三种。

(1) 甲类放大器的特点是工作点选在输出特性曲线线性区的中间位置, 信号电流在整个周期内都流通, 失真小但效率低, 输出功率也小。实际效率为30%左右, 常用做功率放大器的推动级。

(2) 乙类放大器工作点选在基极电流等于零的那条输出特性曲线上, 信号电流只在半周期内流通, 效率高, 输出功率大, 但失真严重。常见电路就是乙类双管推挽功率放大器, 它利用两只型号相同、主要参数相同的晶体管, 采用变压器耦合组成工作在乙类状态的推挽功率放大器, 可以获得高效率、低失真的功率放大。效率一般可达50%~70%。常见电路有OTL和OCL。

(3) 第三类放大器的工作点既不像乙类放大选得那样低, 也不像甲类那样高, 电流截止的时间小于半周期, 工作性能介于甲类和乙类之间。推挽放大器如果采用甲乙类放大方式, 就可以大大减小交越失真。所以一般的实用电路, 在静态时都要给晶体管加上一定的正向偏压。保证晶体管在信号电压较低时, 仍处于良好导通状态。

二、功率放大器对元件的要求

功率放大器通常工作在大电压、大电流的情况下, 这就要求放大器的元件要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 电阻器的选用。功放器输出电流一般比较大。输出管的发射极电阻要选用功率比较大的电阻。互补对称电路PNP和NPN复合管的偏置电阻, 最好数值相等, 误差不能太大。特别是OCL电路中的电阻器要选用稳定性高的碳膜或金属膜电阻。半可变电阻要质量好, 接触牢靠。OCL、OTL电路中做复合管基极偏置电阻的可调电阻器一旦接触不良, 功率管就很容易因电流剧增而损坏, 最好还是调好后用固定电阻代替。

(2) 电容器的选用。声频功放电路中使用最多的是电解电容, 要选用漏电小, 耐压高的优质电容器。

(3) 对晶体管的主要要求。功率放大器为了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 在输出信号不失真的前题下, 要求功放管的动态集电极电压和电流有最大的幅度。一般功率管都运用在极限状态。晶体管的主要极限多数是: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 反向击穿电压BVceo, 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Pcm等。使用时, 这三项参数都不能超过晶体管手册绘出的数值, 否则将引起晶体管损坏。在高保真声频放大器中, 还要考虑管子的频率特性。因为硅管的截止频率比低频锗管高得多, 一般OCL电路中功率管大都使用硅管。硅管饱和压降大, 电源电压应考虑用得高一些。三极管工作在极限状态, 因此散热措施也很重要。散热片最好使用铜质或铝质的。

功率放大器教学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与速度、密度和压强的定义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教学中通过人上楼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做相同的功,用时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问题,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铺垫。类比速度是表征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决于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来完成,它的大小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磅秤、秒表、刻度尺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问题: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上楼需要1.5min,一次他跑步上楼只用了40s,请问:(1)小明在两种情况下,做的功是否相同?

(2)你认为这两种上楼做功方法,从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么不同?

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与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需要引进一个新的物理量──功率。

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所举事例可能有:

人上高楼(如16层楼)时,乘电梯比走路要快得多;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挖土机与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务,人花的时间要长得多;从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机比人工要快得多。

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增强了生活与物理的联系。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30分钟)

一、功率概念的引入

回忆以前我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启发同学们思考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用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来类比,讲述功率的定义:

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功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公式:功率=功/时间

如果用W表示功,t表示时间,P表示功率,则可以把上式写成P=W/t(板书)思考:类比速度的单位,功率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J/s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用字母w表示,是为了纪念英国的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1W=1J/s 在工程技术中,功率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瓦(kW)、兆瓦(MW),它们与瓦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

换算关系:1kW=103W 1MW=106W 练习:结合速度的定义、计算和单位,完成下列表格 物理量

速度

功率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定义

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计算公式

单位

m/s km/h

介绍一些常见物体的功率,记住人平时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60~80W。例题: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D.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速度单位是距离单位与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是m/s。功率的单位应该是功的单位与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应该是J/s。学生积极思考,完成表格。

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功和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物体做的功多,但做功用的时间较长,功率不一定大,A错。物体做功时间短,但做的功太小,功率也不一定大,B错。物体做功越快,其含义是做相等的功用的时间短,或相等时间内做的功多,所以功率越大,C正确。物体做功时间长,而做的功如果太少,功率反而越小。

运用类比,从科学方法角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对类比法和比值定义法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研究类似问题提供方法上的帮助。

让学生区别做功快慢与做功多少,明白功和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功率的测量 上课铃响了,你和你的同伴都从一楼爬到了四楼,你们俩的功率谁的大?如何测量你们爬楼的功率? 思考:(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才能测出人的功率?(在学校里,人爬楼的高度通常可以利用一阶台阶的高度×台阶数进行测量)。(2)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是什么?(3)计算功率的表达式是怎样的?(4)设计出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

重力G/N 台阶数n

一级台阶高度h/m 时间t/s 功率P/W

与同学合作,测量在不同情况下人的功率。

想一想:还有哪些简便的方法可以测出人的功率?(如跳绳、俯卧撑等)。指导学生推导计算功率的另一公式: 由和可得

指出对解决车、船的速度、功率、牵引力的问题较为方便。计算时注意“F”的单位是N,“v”的单位是m/s,此时“P”的单位才是W。

公式说明,当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当需要较大的牵引力时,要减小其行进的速度。汽车爬坡时,司机采取的换挡减速的办法,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例题:一辆小轿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隧道,若该小轿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6000N,求:(1)小轿车发动机的功率为多少?(2)5秒内发动机所做的功为多少?

练习:一辆功率为45kW的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30km,求汽车受到的阻力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需要测量人的重力或质量G、一级台阶的高度h、跳过的台阶数n、所用的时间t。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磅秤、秒表、刻度尺。计算功率的表达式是。

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于表格中。学生听讲并练习。

通过估测人体登楼的功率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电功和电功率”的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电功 电功率

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如果我们把整个电学看成是一个整体的话,那么“电路”一章是开头,“电流强度”“电压”“电阻”三章就是发展,“欧姆定律”则是高潮,而“电功和电功率”则是高潮中的封顶部分。

二、本节内容的结构

一个概念的建立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必须要经过逐步深化和不断完善。电功和电功率概念的建立是:①从电流通过电力机车的电动机可以使电力机车行走、电流通过电风扇的电动机可以使电风扇转动等物理现象中提出电功的概念的,为了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而引入了电功率的概念,同时得出电功率的定义;②从功率定义式P=W/t导出电功率计算式P=UI,并导出1瓦=1伏·安=1焦/秒,同时给出千瓦时单位;③以含电动机电路为例,阐述了非纯电阻电路中的电功和电功率;④通过例题巩固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单位和公式,使学生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

三、本节内容的个性特点

本节的内容包括:概念部分——“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测定部分——“测定小灯泡的功率”;计算部分——“关于电功率的计算”。这三部分内容概括起来有这样的特点——“三多一高”,它们是:

1.用到的电学概念多

这部分内容用到电流、电阻、电量、电压、电功和电功率等电学主要概念。

2.涉及的公式多

公式有:①欧姆定律I=U/R;②串联电路中:I1=I2;U=U1+U2;R=R1+R2;③并联电路中:I=I1+I2;U1=U2;1/R=1/R1+1/R2;④电功:W=UIt;电功率:P=W/t;P=UI。

3.联系日常生活多

本部分内容安排了很多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内容,它们有:①电能表读数与作用;②灯泡标志的识别;③灯亮暗的判断;④用电能表测家用电器的功率。

4.实验技能要求高

课本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电路、选器材、画表格,实验过程中能自己分析、排除故障,对学生动手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所谓重点就是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般是要求学生要掌握的重要知识。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电功、电功率、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等概念、单位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这节内容的难点主要在学生对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关系缺乏感性认识,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五、本节的教学目的

(1)掌握知识方面:①知道电功是指电场力对自由电荷所做的功,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②理解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及表达式的物理意义并能用电功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③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意义。

(2)能力培养方面: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利用实验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②通过灯泡实际功率的演示,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③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思想品德方面:通过电能和其他能的转化和守恒规律的讲解,进一步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节约能源、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六、本节的主要内容

“电功和电功率”一节主要讲了四个问题:①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②焦耳定律——电流热效应;③非纯电阻电路中的电功和电功率(以含电动机电路为例);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七、本节内容的处理

(1)从教材到教案是一项创造性工作,教材只有一本,而学生人数很多,情况各异,所以就要很好地处理教材,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

(2)本节在说明用电器两端所加电压不同而功率也不同来引入额定功率概念时,通过实验从三次灯的亮暗不同说明灯的功率有变化。尽管灯的亮度变化比较直观,但学生很难想出这就是功率变化的原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以引导、点拨。

(3)仅凭课本上介绍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还远远不够,所以还要适当地对教材进行拓展。据此可以补充:①串联时P1/P2=R1/R2;②并联时P1/P2=R2/R1。

功率放大器教学 篇4

关键词:单相功率表,测量,三相电动机,有功功率

测量电气负载的功率, 是电气工作中经常要做的工作, 一般情况下, 在测量单相功率时应用单相功率表, 测量三相功率时应用三相功率表。但有些时候, 在测量三相功率时手边如果没有三相功率表, 只有单相功率表, 也一样可以进行功率测量。下面笔者试分析单相功率表在三相功率测量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 单相功率表有两个线圈, 即电流线圈和电压线圈, 在测量时, 将电流线圈与被测负载相串联, 将电压线圈与被测负载相并联, 但需注意两个线圈的极性不能接反 (如图1中a所示) 。单相功率在结构上保证了其测量结果正比于电压、电流和其夹角余弦的乘积, 即P=U·I·cosφ

用单相功率表测量单相功率很方便, 但如果用来测量三相对称负载 (如三相异步电动机) 应如何测量呢?下面分析几种测量方法的特点:

传统的测量方法与原理在传统的使用单相功率表测量三相电动机功率时, 根据电动机绕组的接法不同, 有两种接线方法, 下面介绍其接线方法、原理和存在的问题。

1. 接线方法

三相电动机为星形接法时, 其接线方法如图2中a所示。

三相电动机为三角形接法时, 其按线方法如图3中a所示。

2. 原理分析

通过分析接线图发现, 其接法与单相负载测量相同, 即将电流线圈与其中的一相负载串联、电压线圈与该相负载并联, 其电流线圈流过的是该相负载的相电流、电压线圈测量的是该相负载的相电压, 其相量图如图2和图3中b所示。

这样功率表测得的结果为其中一相的有功功率PU=UUIUcosφ, 根据对称性可知, 只要将表的读数乘以3, 既为电动机的三相功率, 即:

3.用此法测量存在的问题

三相电动机不论是星形接法还是三角形接法, 一般在使用之前就已经接好, 有些电动机甚至只有三个出端, 采用图2、图3的接法是不可能完成测量的, 也就不可能使用单相功率表来测量三相电动机的有功功率。即使有六个引出端, 按照此种接法也是非常麻烦的。下面笔者介绍另外一种测量方法。

新的测量方法与原理

1.接线方法 (见图4)

如图4所示, 由图可知, 其接线方法与电动机的三相绕组的接线方法无关, 也就不需要知道电动机绕组的连接方法。由图4可知, 功率表电流线圈流过的是电动机的线电流, 而电压线圈测量的却是电路的相电压, 其测量结果是否正确呢?下面分析其测量原理。

2. 测量原理分析

星形接法时的接线原理图如图5中a所示:

因三相负载对称, O点的电位即为N线电位, 此时电压线圈测得的电压UUN是U相绕组的相电压UUφ的值, 即UUφ=UUN。电流线圈虽流过的是线电路IUL, 但星形接法时, IUL=IUφ实际流过的仍为U相绕组相电流, 夹角φ即为相电压和相电流的夹角, 其相量图分析如图五所示, 故其测量结果与图二接法完全一样, 是U相负载的有功功率, 即有:

通过分析可知, 此接法可测星形接法电动机的三相功率。

三角形接法时的接线原理如图6a所示。

由图6a可知, 单相功率表电流线圈流过的为U相的线电流, 电压线圈测得的是U相的相电压, 下面通过相量图来分析其原理。

以相电压UUN为参考相量, 先分析电压关系, 对于三角形接法则有U相绕组的电压UUφ为U、V两相的线电压即UUφ=UUV, 而线电压UUV为相电压UUN的倍, 且相位超前UUN30°, 即 UUN·ej30°, 反过来说, 功率表测得的电压, 即测得电压大小为电机绕组电压的 倍。

先看电流关系, 对于三角形接法, 电动机的线电流IUL是电动机绕组电流IUφ的 倍, 但相位滞后其30°, 即 , 即功率表测得的电流大小为电机绕组电流的 倍。

再看相位关系, 通过相量图, 我们可以看出, UUφ与IUφ之间的夹角才是需要的功率因数角, 但因UUV与UUφ同相, 但超前UUV30°, 而IUL滞后IUφ30°, 则UUN与IUL之间的相位差角恰好是UUφ与IUφ之间的夹角φ, 如此则功率表的测量数值为:

正是U相绕组的有功功率, 所以, 此种接法也适用于三角形接法的电动机。

3. 此种接法的特点

此种接法的优点为:按线简单, 不需要知道电动机内部的具体接法;缺点是:需要具有零线的三相四线制 (或三相五线制) 供电系统才能使用, 专供动力电的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则不能采用此种接法, 仍需采用传统的单表接法。但因大部分企业均采用三相四线制的供电方式, 故完全可以用低廉的单相功率表代替较贵的三相功率表, 且接线也较简单, 此种接线方法还可用于功率因数表的测量接线, 读者可自行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惠群.电工仪表与测量[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2007.

[2]刘晨号.电工仪表与测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周起龙, 等.电工仪表与测量[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

[4]张建霞.电工仪表与测量[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功率教学反思 篇5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功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功率教学反思1

在上周,我有幸参加农三师举办的同课异构大赛,在这次比赛中听多为老师精心准备的实验课《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以及五位评委的点评受益匪浅。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是电学中第二个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进行定量测量综合实验,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完成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听农三师中学一位女老师的课。听完她的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很舒服,上课就是一种享受。语言简练是她最大的特点,每一句话都精雕细琢,而且感情丰富。从教学的角度看,本节课有几大亮点:1、投影和实物演示仪运用充分。通过投影演示实物图连接非常直观,而且通过实物演示仪展示学生的实验报告,调动学生去纠错。2、注重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协作学习。3、注意实验数据记录表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的设计可以说是这节课的亮点,这充分体现了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把握

42团肖桂凌老师的课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实验前的讲解,排除学生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然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实验前的详细讲解可能可以让学生实验进行得更顺利,但是我觉得这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不利。而且在评估交流环节,我觉得应该让学生自己交流,让他们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解决方法表达出来会更好。

从这几课我真正理解到什么是探究实验课,怎样去组织探究实验课。在我以前的探究实验课中,我把它上成一节简单的动手实验课,学生没有重视数据记录,怎样去处理数据得出结论,不知道要交流什么。通过这节课,我找到了方法。我觉得我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注意引导,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对探究实验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相信在以后的实验课中,我会有更大的进步。

在这次赛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很多学生的实验失误出现在对电表的使用上,包括电表的连接、量程的选取、数值的读出等,所以练习对电表的使用,仍是实验的关键。

对电路故障的排除,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只提供可能的位置和方法,让学生学会根据现象排除故障,进一步加深对电路方面通路、短路和断路的体会。

导学时间过长,重点应该放在实验操作中以便保证学生的实验时间。所有的问题应该来源于学生,本节是做实验不是话实验,课程时间设置要明确,小组分工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少讲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主人。

功率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重点是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分类和应用。难点是对瞬时功率的理解。

以前讲课的时候就是照本宣科,书上怎么说就怎么讲,由功和力、位移的关系,由位移和速度、时间的关系,来得到功率和速度的关系,感觉还挺顺畅。现在细细想来,那样太浅显,只是纯粹的理论推导,缺乏从理解其含义的层面上去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学生会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就说平均功率对应一段时间间隔,粗略地描述做功的快慢;而瞬时功率对应某个时刻,能精确地描述做功的快慢。

有学生问到,力做功要有位移,而发生一段位移必须要经历一段时间,而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某个时刻,哪来做功,那就更谈不上做功快慢了。细细想来,是因为讲瞬时功率时没有渗透极限思想。由可知,当很短时,求出来的功率就是瞬时功率。而很短时,就是瞬时速度,此时,其中v为瞬时速度时,求出来的功率即为瞬时功率。瞬时速度能精确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那么瞬时功率也能精确的描述做功快慢。

功率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这部分公式多,物理知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忆不住易混淆,尤其是计算多,数又不好计算,把学生弄得是云里雾里,对于部分学生甚至是感到无从下手。

教学中如何比较消耗电能的快慢,我采用直观的方法利用电能表直接演示不同用电器接入电能表上,学生观察其铝盘转动的快慢,使学生更直观认识电能表的铝盘转动的快慢跟用电器的关系。并引导学生类比小学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去比较消耗电能的快慢,从而克服了学生只能从书上找到的两种方法,更易于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意义。

由于新版教材中对电功没有很好地进行处理,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学生对电功和电功率常会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很的比较,并让学生辨别。叶恒同学表现很好把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剖析,学生最后都听懂了。

对于中下等学生对计算感到有些困难,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各量找不准,公式记不住,不会用还乱用。在教学预习时强调学生重视书中的例题,通过例题加深对各量的理解,按照例题的做法写出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单位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清每一个物理量和单位,加深识记和理解。同时在每天上课前对公式进行一下默写,还有对基本公式进行变形处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总之这节课通过了以上的反复学习,我班的学生基本学会了。

功率教学反思4

功率的概念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功率的知识是机械功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应用的例子很多很广,而且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又是联系实际生活和科学实践的纽带,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利用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p=f·v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例题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理解;机动车起动问题的分析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新的物理概念,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通过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以及联系生活中实例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功率教学反思5

《功率》教学通过复习用比值方法,比较运动快慢——速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起比较做功快慢——功率的概念;同时,教学所举例子——人骑自行车运动时所做功的功卒,缘于学生有切身体会的日常生活,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整节课遵循课标导向,完成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目标。

功率知识学生在初中虽有涉及,可惜设计教学内容过于深奥,学生理解较难。

功率教学反思6

电功率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内容较多,计算较复杂,我们学校的教学时间又很紧,只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使学生达到对电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这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混淆不清,解题中需把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反复运用,更加造成了困难。解决这一困难,一是要把有标记的灯泡接入不同电压的演示实验做好,二是解题中要分步计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么求什么讲清楚,练习应以直接用公式的简单计算为主。

我感到我们洋浦的学生对于电学题,一直比较“束手无策”,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难题。学生对于P=U2/R、P=I2R公式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认真考虑了一下,我觉得主要是方法的问题。学生的逻辑思维基本能够满足目前的要求,主要是不懂得方法,确切地说是教师的方法不当。以前,往往是一下子给了学生一大堆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消化,教师落了个眼前的清闲。现在看来,这为以后带来了麻烦。方法虽多,并不是都重要,学生需要学会最基本的,这就是为什么专家未必就比一线教师的教学成绩好的原因所在。以前我讲到这里往往急于引入P=U2/R、P=I2R两个公式,本意虽好,却让学生感到有些混乱。这里我采取了最基本的方法,先要求学生画电路图,让其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在图上标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结果呢,标着标着,学生把未知也变成了已知,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学生学会一种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基本方法掌握了,回过头来把那些题目再做一遍,用P=U2/R、P=I2R解题,告诉学生还有更好的方法,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功率教学反思7

《功和功率》这一知识点在中考中是个重点,而且与其它知识的混合考查较为灵活,所以复习的时候也尽量以贴近中考为主,为中考铺路。一节课下来,感觉自己的预期目标已达到,但还有不足。

第一框题的讲解是第二框题的基础,所以耗时偏长了些,致使后面的课堂小测时间偏紧了些。

在内容的讲解上,本人认为知识点的讲解过细了,因为毕竟是复习课,这也是后面做题时间紧的原因之一。 另外就是在题目的讲解上虽然归了类,但还不够集中和典型,还需要再多精练,对题进行拓展、变形,归纳总结方法性的东西欠缺。

今后,我一定更加认真地钻研教材,在平时的工作中多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投入到下一站工作中去。

功率教学反思8

“电功率”的复习,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本节的内容理解困难,并且和学生的某些潜意识容易混淆。比如,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往往认为用电器的瓦数越大越费电,这就是将消耗电能的快慢与消耗电能的多少相混淆。所以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做好P41图8.2-1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直接比较出在相同的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即用电器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了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电功率的含义。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以,最好通过实验再现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几次的亮度是在用电器的各自实际功率下所显示的亮度,从而额定电压、实际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实际含义,一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只有一个,只有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灯泡的亮度是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本节还有电功率的计算这也是教学难点,要引导学生怎样分析题意,弄清解题的方法和步骤,真正弄懂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含义,从而能正确计算两种功率。同时还应强调解题的步骤和规范性。

功率教学反思9

电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掌握电功率的概念,会利用电功率的公式解题.

(2)理解什么是额定电压﹑额定功率.

(3)通过“测量小电灯的电功率”,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了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之间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2)锻炼学生根据公式P=UI设计试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教学内容:

电功率的概念,电功率的公式,理解什么是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测量小电灯的电功率。

课前准备:

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标有“2.5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重点难点:

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之间的关系.

设计实验测量小电灯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学法指导:

观察体验电能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通过科学探究电功率

与用电器中电流的关系(或与用电器电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电功率概念的教学

播放一段动画

电路中单独接入电灯和电炉,观察电能表的转动的快慢情况怎样?

讨论:电灯和电炉的家用灯泡谁消耗电能更快?你认为应该怎样衡量消耗电能的快慢?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

生:接入不同的用电器,电能表的转速不一样。

师: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生:不同的用电器,电流做功有快有慢。

师:在物理学中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用电器中电流做功的快慢,这就是——电功率

(板题)电功率

师:我们把电流做的功用W表示,所用的时间是t,单

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怎么求?

生:P=W/t(师板书)

师:前面我们又学习了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把这两

个公式结合起来,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指名学生上黑板推导,其他学生在纸上推导。

P=W/t=UIt/t=UI

师:今后计算电功率大小,我们可以有几种方法?公式?

生:P=W/t 和 P=UI。

【单位】瓦特 简称: 符号:

还有那些其他单位?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阅读小资料,找出空调、电冰箱、计算器的功率是多少?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下面我们来看一道例题:(投影)

一个小灯泡接在2.5V的电路中,通过的电流为0.3A,问小灯泡的电功率是多少瓦特?若通电一分钟,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焦耳?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纸上完成,师巡视,收集下面的学生存在的问题。

注:1千瓦时指的是 。 请你算一算:1千瓦时= J

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的教学

师出示一只灯泡,指名学生上台观察上面的铭牌汇报,生板书。

【额定功率】

额定功率指的是什么?

【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指的是什么?

“PZ220 15”的含义“220V 400W ”

指名回答:额定电压

220V,额定功率15W

什么是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呢?

生答后出示投影:

额定电压是指用电器或电学仪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是用电器在额定电压时正常工作的功率。

【合作探究】STS:收集下列电器的铭牌,了解它们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再出示几个常见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的值。(PPT)

三、活动15.2 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你想过吗,在用电高峰时,电压较低,灯较暗,夜间开灯,灯较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法呢?

猜想:

你认为当电压变化(变大或变小)时电功率如何变化呢?你的依据是什么?(请写在下方)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如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请同学们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从铭牌上可以知道一些常见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我们能不能测量某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呢?

生:能。

师:依据什么来测?

生答后板书。P=UI(若有学生回答P=W/t,教师则追问方法,作适当引导) 师:那我们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生:小电灯两端的电压和小电灯中的电流

师:需要哪些器材?

电流表、电压表等(生答不全师作适当补充,特别是滑动变阻器)

师:同学们能不能设计出实验的电路图啊?

指名一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在纸上设计。

投影电路图。

功率教学反思10

《电功和电功率》在中考中非常重要,占有重要的比例,但是学生在这方面又经常学不好,失分较严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本块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对本知识的掌握,也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开了这节公开课,为了这节公开课,我除了和平常一样之外,还做了各方面充分的准备。。开完课后,我作了认真的反思,并且认真听取了各位听课老师指出的优点与不足,现在,我把上完这节课之后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写下来,以便能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本节课是中考物理电学专题复习部分,《电学实验及电功、电功率综合计算》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非常重要,占有重要的比例,主要涉及到电学实验复习归纳总结,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公式、规律的总结和综合应用电学知识的整合提高。提高学生解电学实验题的能力和掌握综合应用电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基础知识,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但对于学生来说,本章知识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是在中考较常失分的地方。为了突破本章的重难点,在本节的复习课中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精美、充实、形象、逼真的课件来辅助本节课的教学。这节课上完之后,基本上达到了预想的复习目标和任务,本人认为这节课比较可取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制作了精美、充实、形象、逼真的课件来辅助本节课的教学。

因为本块知识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知识点多,比如电学实验很多同学经常会弄错,例如连接线路及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最容易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利用flash格式的电学画板现场操作演示电学实验(如伏安法测电阻)的全过程,同时让学生当场思考并参与分析如何更好的做好这个实验,这样起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在教学中归纳了所有初中电学实验,使学生更完整更系统的掌握整个初中物理电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象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图象法这一直观、有效的数学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复杂的物理问题。学会利用图象对图像本身所表达的信息推理分析,形成科学结论。

二、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复习物理知识点,使学生学会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例子,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达到复习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本节课堂容量大,但能把握中考复习的重难点,知识点复习条理清晰,知识点复习全面,讲解到位。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本人也意识到教学中还有许多方面不足,均有待于提高。比如在分析电学中的电路故障时,例子较少,可多增加一些例子,还有如课堂教学语速偏快,如果时间允许,可放慢速度,多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效果会更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改进不足的地方,努力坚持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及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奠定基础。

功率教学反思11

功率的概念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功率的知识是机械功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应用的例子很多很广,而且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又是联系实际生活和科学实践的纽带,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

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设计如何引入课题方面,我从学生的思维结构入手,举了三个例子,层层递进,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而自然而然过渡到这节课的主题;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接着在提到功率的物理意义以及它的公式及概念时,我通过与速度的类比法引入,来加深功率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例题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机动车起动问题的分析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新的物理概念,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通过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以及联系生活中实例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功率教学反思12

功率的概念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功率的知识是机械功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应用的例子很多很广,而且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又是联系实际生活和科学实践的纽带,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利用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P=F·v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例题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理解;机动车起动问题的分析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新的物理概念,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通过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以及联系生活中实例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

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功率教学反思1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是电学中第二个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进行定量测量综合实验,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完成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一定的难度。本节重点: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实际功率的方法,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电路和实验步骤。本节实验与前面做过的探究实验相比较,更突出了实验探究过程及实验过程中应思考的问题。通过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实际功率的理解,从实验角度使学生了解电流、电压如何影响用电器的实际功率。

由于试验器材缺乏,学生试验没开展好;学生没有连接过电路,对电路图的设计也很欠缺;而且教学进度上,学生还没有学习前一节电功率,学生不知道用伏安法测量用电器电功率的方法,还没有建立起公式P=UI的认识,这就给教学增添了很大的难度。要让本节实验探究顺利展开,在与学生见面时,我大略地介绍了电功率的定义及公式;并让学生接触试验器材,知道看电路图连接电路的顺序。在课堂教学中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新课引入从学生生活经验中创设问题情景,从学生思维冲突中引出本课题。让学生看灯泡,说出它们的瓦数并用生活体验判断60w的灯泡与25w的相比较,哪个会更亮?并出示两个台灯,通过让学生对比两灯泡的亮度,质疑: 60w的灯泡一定比25w的灯泡亮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电功率。

2.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情,在引导学生设计试验时,我先给学生回顾了电阻的公式R=U/I,再复习了电功率的公式P=UI,分析了两个公式的相同点是都有U与I;不同点是计算方式的不同。测量灯泡的电阻可用伏安法,那么测量电功率也可用伏安法。它们的试验器材,电路图,连接方式都是一样的。这样通过对测量灯泡电阻试验的回顾来展开测量电功率试验教学。

3.理顺了实验原理、计算电功率的公式、实验器材、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连接电路图时应注意的事项、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的选择、表格的设计后,为学生探究实验清理了障碍。

4.通过对比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能更好的使学生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5.由功率的大小联系到生活中用电器的耗电.让学生意识到节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将试验中出现的电路故障以投影的方式展现,让学生讨论分析解决,教师只提供可能的位置和方法,让学生学会根据现象排除故障,进一步加深对电路方面通路、短路和断路的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因为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由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前置知识铺垫,逐步深入,层层梯进地展开试验探究活动;使得原本没有做过分组试验的学生们很顺利地设计了电路,连接电路,并测出数据,最后还分析数据,总结得出结论。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本课还有做得不足的地方:

1.有些小组仪器使用不太熟练耽误了实验时间;而有的小组在做实验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去做,损坏了小灯泡,以至没有得出实验数据。很多学生的实验失误出现在对电表的使用上,包括电表的连接、量程的选取、数值的读出等,所以练习对电表的使用,仍是实验的关键。

2.因为学生的基础薄弱,要展开探究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过多,学生沿着老师的思路去探究,具有一定得局限性;如何给学生多些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尝试、发现、创新”地过程中来?如何多渠道、多方位让学生进行探究,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度?这是我课后反思的最多的问题。

功率教学反思14

“电功率”这一节课的引入非常重要。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率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们来说“电功率”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的物理名词,它代表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的表达式又是什么,这是老师在引入时特别注意的。

关于“电功率”的教学,一直都是难点,因为这个地方公式多,物理知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不住易混淆,尤其是计算多,在教学时我注意两点:一是在学生做计算题时,要先按照例题的做法写出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相当于过去的已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清每个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久而久之就会记清,事[内容来于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的媒体资料支持、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以及生生探讨,基本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即学生掌握了电功率的概念,物理含义,公式及相应的适用范围,知道了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的区别,以及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不同,并能通过动手实验体会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其实际功率,直接的表征就是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发生改变所致。围绕生活中的“更换合适规格的灯泡”、“如何节约用电”等实际问题进行了师生互动,学生学有所得,较好地实现将物理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的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过多的考虑有时并不一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我认为还需要改进:

1、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过程中,板书内容和媒体内容的交互上还需要进一步做取舍,避免因出现了比较多的重复而耗费过多的时间,致使课堂容量无形之中受压缩。

2、教师作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导者,主要是“引导”,而不是“代替”,让学生“想到的说出来,说出的写下来,写出的做出来”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物理学科的特色——实验,可以穿插于课程之中,用于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也可以作为整堂课的开始,作为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线索贯穿始终,各有优势,教学中可以大胆重组,尝试变换,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

和正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一样,在教学技艺方面我也是学无止境的,用那句实在话来说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群体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学手段也要因人而异,以后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我将不断摸索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大的进步,令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

功率教学反思15

要上好公开课不容易,所以在开公开课《功率》之前,我在设计教学方案方面作了充分准备,如准确制定教学目标、找准重点、找对难点;科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问题;应用恰当的导课形式,每个环节导语连接好。完善课堂小结、练习及课后记等教学各环节。

比如说:在设计如何引入课题方面,我从学生的思维结构入手,举了三个例子,层层递进,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而自然而然过渡到这节课的主题;接着在提到功率的物理意义以及它的公式及概念时,我通过与速度的类比法引入,从而加深了功率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在“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理解和运用,在两个公式:P=W/T和P=FV的应用上,学生还不够灵活。特别是在分析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的情况,有部分学生还不是很理解,所以在理论分析后,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演示以帮助他们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遵循学生的逻辑思维结构的特点,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环环相扣,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整堂课的气氛较好,学生也能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虽说整堂课氛围还好,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也达到了,但由于教学经验等方面的种种不足,仍存在许多的缺点。

(1)整堂的理论性太强,新课改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还体现的不够。

新课改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则提高了要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强一些实践性的内容,而不是单一的知识本身的教授。以往我们评价一位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高低往往是看这堂课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有没有做小动作、走神、打磕睡,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不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一堂课下来,学生是否能掌握这堂课的知识。而现在我们要看的是学生是否通过这些知识的研究和学习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

(2)整堂课学生主动研究较少。

在课堂通过例子地分析,总结得出规律后,才要求学生进行验证性研究。这样不足在于,这样的研究是教师布置下去的任务,学生的研究是被动的。其实教师只应起着引导、帮助的作用,引导仅仅是提示、帮助,说穿了教师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引导是当学生迷惑时教师引导他怎样去辩明方向,而不是轻易去告知他方向。

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应该重新定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主动地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把自己放在主导的位置。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新课标要求下的探究式教学是传统意义上教学的深化和提高,要做好“主导”比做好“主演”更难。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在教学中会不自觉地沿着老路去走,所以要彻底转变,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认识、实践的过程才能达到。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帮助他检视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营造和维持积极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3)在教学过程中的及时反思做得还不够到位。

其实教学过程中的及时反思在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尤其重要。因此在教学前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熟悉教材,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提高教

学效率,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学结束后的反思能帮助我们及时积累经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践水平提供条件。

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找到了自己很多地方的不足,比如说教学经验、教学方式、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等等都存在不足,发现了与新课改之间的差距,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学习教学理论,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备课,备课时要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不断的向周围的人学习和请教,多听听有经验教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

功率放大器教学 篇6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无锡市陶研会2015年度立项课题“翻转课堂在电子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5-12-16)。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69-01

本文基于翻转课堂学习理念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一个章节《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制作》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专业系列课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专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

1.所授内容在整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教学内容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对放大电路知识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

2.所授内容中重点和难点的分析:重点是功放的特点及主要技术指标,OCL电路特点及工作原理,甲乙类OTL功放电路结构与原理。难点是OCL电路工作原理及甲乙类OTL功放的电路调试。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功率放大器和电压放大器的区别,掌握功率放大器的特点,理解OCL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效率的估算,掌握甲乙类OTL功放静态工作点的调节方法和中点电位的调节方法。

2.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采用互联网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学习,通过合作学会使用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通过电路制作能识别与检测元器件,正确安装电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电子专业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安全操作的意识,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上为中等偏难,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的入学成绩较低,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与此同时,电子技术课它的涉及面非常广,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方法比较多,因此学生在学习中,总是觉得很吃力,致使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学质量不理想。学生虽已接触了一些电子专业的基础知识,但基础相当薄弱,且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不够理想,没有较好的学习基础,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

1.教学环境设计:电子实验室、多媒体、万用表、焊接工具、功放电路套件、导线等。

2.教学策略设计:在教学中以课前准备明确要求——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收集资料——课内相关知识学习——任务实践师生互动——释疑解惑点评分析——课后练习巩固新知为主线,综合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其主体地位,通过互联网学习,使学生学习更具开放性和主动性。由于学生学习能力较弱,且对于图解分析法掌握得很差,所以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我做了处理:一笔带过。而是重点强调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仿真软件讲解交越失真。

3.教学过程设计:首先,教师向学生发送上课要求,包括上课课题、时间、地点、需要准备的知识、学习工具等。同时学生进行分组,每4人为1小组,并选取一人作为组长,学生通过视频自主学习,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搜索关于功率放大器的实际应用例子,并把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上传给教师。

其次,创设情境质疑引新。先通过投影仪投影展示预习结果,并进行新课预习评价,表扬优秀的学习小组。接着以两段实验视频(视频一:MP3输出的音频信号直接给扬声器;视频二:MP3输出的音频信号先输入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再把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给扬声器)来引入新课。

再次,讲授新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问、练习贯穿全程,结合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例如:教师演示功率放大和电压放大两个实验,让学生比较它们的输出功率。根据甲类功放的功能及性能指标提问:如何提高其性能指标?学生通过电路仿真验证甲乙类功放能消除交越失真等。

第四,使用焊接工具制作OTL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式教学的方法,学生按小组以团队方式进行制作,教师在旁指导,通过制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实践分析、验证相关知识,化解了难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探究答疑贯穿始终,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配合,观察与动手操作兼容并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的视频学习中,就可以自主学习,遇到困难,可以跟同学进行合作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激发了团队合作精神。这样,在课堂上就会节约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索学习中的疑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互学、互练、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过程中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另外,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动手制作功放电路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突破了重难点,学生们亲身体验并测量了信号,能更好地理解功放的特点。但是如果多媒体在这节课中师生交互性方面的功能再强一点会更好。还有在教学中也出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教学活动,对活动缺乏兴趣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总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在计算机技术广泛普及的社会形势下而产生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一种手段,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时间;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是为了让教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而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的学习;是学生虽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的学习;是课堂的内容得以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的学习;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更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的学习。[2]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它作为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负反馈放大器之教学探讨 篇7

1934年H.S.Black发表第一篇关于反馈的论文, 阐明负反馈可以改善放大器的性能, 至此反馈受到极高的重视;而实际的放大电路, 各种反馈作为改善放大器性能的重要手段, 无处不在;负反馈放大器章节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因此, 如何进行负反馈章节的讲授, 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至关重要。

1激发动机, 为课程内容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

动机是引发学习的原因。教师应从负反馈广泛应用的角度, 使学生从心理上认知负反馈知识的学习是应用的必须, 专业的必须, 以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唤起主体意识, 激发兴趣, 强化意向, 把被动的课堂教学变成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另外, 把归因理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根据韦纳的理论, 当学生相信加强努力将带来成功, 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保持长久而持续的努力[1], 这对于学生专业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2课堂教学科学化, 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

控制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实现, 不是凯洛夫“五环节”的简单实施。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多因素构成的整体,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多种因素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 构成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结构形态[2]。

2.1吃透教材, 教材活用

教师的备课及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关乎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 教师必须: (1) 依据大纲, 研读、吃透教材, 理清知识脉络, 准确把握相关知识点、关键点、重点、难点, 弄清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层次。另外, 根据教学实际, 可以调整教材各知识点的先后顺序, 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力争掌握更多的相关资料, 拓展宽度, 把握专业知识的最新应用动态, 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搭设平台。

2.2纲举目张, 事半功倍

反馈放大电路章节的重点是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反馈类型的判断等。那么, 怎样科学而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才能使重点更突出, 难点更易突破呢?传统的教学方法中, 先具体后归纳的方法居多, 笔者在教学实际中发现, 这种方法不尽完善, 采用纲举目张的方式会事半功倍。即:先亮出本质、特点、结论的东西, 然后, 再具体释疑, 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发现学习, 效果更佳。例如, 负反馈四种组态的判断是反馈章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首先, 强调亮出判断电路的结论性方法, 为了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可以编成上口、易记的顺口溜:正负反馈瞬时法;串并联看输入, 连接方式来区分;电压、电流看输出, 取谁就是稳定谁。三句话抓住了反馈判断的元素 (正负反馈元素, 串并联反馈元素, 电压电流反馈元素) 。然后具体实例分析, 强化练习, 再归纳总结, 效果很好, 事半功倍。

2.3负反馈四种组态判断的课堂教学组织, 如下图。

3充分利用实验教学, 巩固记忆, 促进思维

实验教学使巴班斯基的直观法、实践法、复现法三种教学方法并存。实验教学的直观特点[3], 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 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注意, 产生正确的感知、表象。实践特点加强了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复现特点, 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课堂所授知识, 巩固了记忆, 促进了思维, 使实验教学成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学们通过直观波形观测到负反馈改善了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 通过数据测量验证了负反馈使放大器降低增益、展宽通频带、改变输入输出电阻。大大强化了课堂教学知识点, 同时实验教学直观、感性的形式特点也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小结

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 对负反馈放大器的教学处理有一点粗浅的思考及体会, 并在教学实施中,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各位同行面临的情况也许不尽相同, 因此, 如何更好地完善负反馈教学, 还需进一步探讨。笔者愿同各位同仁一道, 在探索中积累, 在实践中完善, 在改革中创新, 以求得教学过程的最优。

参考文献

[1]邵瑞珍, 皮连生, 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4

[2]裴若冰.课堂教学导论.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6, 3

功率放大器教学 篇8

一、形象勾勒法

形象勾勒法, 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过程中, 通过教师语言、课堂图形展示, 在学生头脑中将专业理论知识勾勒成一系列动静结合的形象, 从而完成对知识的感悟与实践。一般要经过四步:勾靳形象、语言描述、呈现状态、鲜明逼真。学习运算放大器的用途,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五种感官感受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如寒、暖、强风、微风、明、暗、喧哗、寂静等, 在各种控制中, 用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测量这些现象。物理上测量炎热、寒冷可采用双金属片, 如电饭锅中的温度控制等 (如图1所示) ,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放映家庭生活的情景, 让学生感觉到这种控制对温度的调节特点是过于粗糙, 如果进行空调就必须要很有精密的控制。要想进行精密正确的温度控制必须正确测量温度变化, 将它转变为电信号, 而这些信号很微弱, 需要集成运算放大器放大微弱信号。以此类推, 不仅是温度, 许多物理量均可以通过传感器变化成电信号, 这些信号都很微弱, 因而需要运算放大信号对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 (如图2所示) 。

二、图形表示法

通过教师进行通俗、形象、趣味的构图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专业知识, 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同时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 在教师提供的图形与自己创造性地语言表述中, 构建起独特的教学形象, 从而完成专业理论的实践。

集成运算放大器电压增益高, 与分立元件构成的放大电路相比具有体积小、功耗小、可靠性高等特点。教师在讲解内容时, 可以通过多样化的Flash动画图形, 形象生动的运用实验加以深化理解。“猫戏老虎”、“猫举大象”就表现为油压趣味实验, 形象的表现出小猫虽然力气很小, 但可以戏弄老虎, 举起大象 (如图3所示) , 这自然要借助于相关装置 (如油压、杠杆装置等) , 才能将作用“放大”到足以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 表现出“放大装置”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改变方向 (同向与反向) , 这就同样说明集成放大器在放大电信号的同时, 可以改变输出与输入的相位关系 (即同相位与反相位关系) 。

三、语言描述法

通过具体教者描述的声音, 鲜明形象的比喻, 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将文字叙述转换为形象表现, 为学生提供“领悟”语言的间接形象。这种形象构筑法其目的就是通过教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形象的创造, 为学生架起语言形象与学生再创造形象的桥梁, 让学生构建起语言形象, 通过形象的构建达到对语言领悟实践之目的。因此, 教师的整个引导过程要始终具有可示性。这样, 学生才能够在连续的动感的形象感知中, 完成对语言的领悟。AC/DC变换是信号变换的常见电路, 借助教师富有情趣的语言, 用提问的方法, 回顾二极管整流和检波电路的工作原理。由于二极管存在死区电压 (门限电压) (图4) , 这个电压对小信号的处理有很大的影响, 产生失真 (图5) 。之后在学生头脑中构成改善电路特性的趋向, 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可靠的途径就是利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有源检波电路, 改善电路的特性, 消除失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用示波器结合实物投影, 将两种电路分别通过实验在屏幕上进行演示比较, 达到语言和实物的结合 (图6) 。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将头脑中已图构成的形象与理想波形比较, 通过整个形象构建过程使学生领悟不同的结果, 鉴定学生对波形 (形象) 的感悟以及语言表述与图形演示能力的强弱, 从而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就创造具体可感形象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谈了一点粗略的想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诸如:设计问题争论、模拟实验、口述场景, 制作比赛等, 都是锻炼学生的最佳途径。总之, 理论与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为社会生活提供了最好的服务, 是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的最终目的。

摘要: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要在教学中得到提高, 教师就要运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 选择最佳教学手段,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形象教学,形象构筑法,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检波电路

参考文献

[1]陈其纯.电子线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3-5.

[2] (日) 内山明治村野靖著, 陈镜超译.图解运算放大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25, 108-109, 114-115.

功率放大器教学 篇9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于1969 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首创, 最早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提出并开始实施[5],PBL教学法主张学生主动性学习,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6]。 为了帮助护理学生尽快掌握鼻胃管置入技能,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引入PBL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解决置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并形成小组团队进行协作性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 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5 年6 月选择我校2012、2013 级11 个班的护理专业学生共542 名,其中男39 名,女503 名,年龄18~22 岁,平均(20.3±2.15)岁。 将其分为实验组272 名与对照组270 名,实验组采用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示教教学授课法。 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和前期护理学相关基础课程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方法

1.2.1 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

1.2.1.1病例准备

理论授课和模拟示教完成后,基于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带教老师根据鼻胃管置入失败的常见原因设计不同情况下置管失败的病例,制订PBL教学专用教案,并向护生提出如何解决不同患者置管失败的问题[14],如:患者有鼻部畸形或炎症等疾病时,使用较粗胃管导致置管失败,此时应选用何种型号胃管?当胃管通过咽部时出现恶心、呕吐,是否因刺激喉上神经所致,采用何种方法解决[15]?面对患者消极不配合或重复置管失败拒绝,导致置管无法进行,如何给予心理疏导[16]?在给患者置管约30 cm时出现呼吸困难、面色紫红、呛咳,是否为误入气管[18,19]?患者侧卧位置管时出现心率加快、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症状,是否与体位有关[19,20]?提前5 d将病例及置管相关资料发放给学生,使学生有充足时间进行思考并熟悉相关资料,然后在实践课上展示各组的准备情况。

1.2.1.2学生分组和讨论

采用团队协作性学习讨论形式,将学生8名分为1个团队,每个团队分为A、B两个小组,每组指定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实践,小组成员轮流承担提问者,回答者,记录者的角色。A组提问者提出病例中的问题,B组先进行讨论,然后回答者进行作答,A组提问者随时就不同意见进行反驳或补充,然后两组轮替向对方提出问题,记录者随时记录作答情况。带教老师根据理论授课及学生讨论过程中的情况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正确认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并对置管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及最新改进操作方法进行阐述,最后通过小组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进行归纳、总结、评定各小组讨论成绩。

1.2.1.3实践操作

根据小组讨论成绩,每个团队中得分低的小组优先置管,小组4名分为2组相互置管实践,得分高的小组从旁协助,带教老师对置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和纠正,并记录置管成功、失败及放弃等情况。

1.2.2 传统授课法

采用带教老师边讲解边用模具示范鼻胃管置入的操作方法和步骤,然后由学生相互实践,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操作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并记录置管成功、失败及放弃等情况。

1.2.3 评价方法

1实验组、对照组护理学生置管成功率;2学习兴趣调查针对实验组、对照组护理学生在进行鼻胃管置入授课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利用自制问卷进行全面调查,要求学生客观真实地填写。 内容涵盖该种教学方法是否能够产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置管操作的熟练掌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沟通及表达能力、增强逻辑缜密思维能力、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的协助互帮精神、拓展置管相关知识面,加深对置管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促进理论学习向实践操作的快速转换,有助于减轻置管焦虑和是否支持该项教学方式。 共发放问卷542 份,收回有效问卷542 份,有效发放率、有效回收率及有效回答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 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置管情况比较

结果提示,实验组护生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实验组置管失败及放弃置管率也明显低于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见表2。

2.2 两组学习兴趣比较

结果提示,实验组护生在产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置管操作的熟练掌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逻辑缜密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的协助互帮精神、拓展置管相关知识面,巩固对置管操作的理解与应用,有助于减轻置管焦虑和支持该项教学方式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实验组护生在提升沟通及表达能力方面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在促进理论学习向实践操作的快速转换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3。

3 讨论

鼻胃管置入是指经任何一侧鼻孔置管进于胃内,通过导管为不能正常经口进食的患者供给流食,以满足患者身体所需的丰富营养[3]。 该项技能是护理操作中的基础技术,但在实践教学中时常出现护生置管失败,不能熟练掌握鼻胃管的正确置入步骤,此时如果带教老师局限于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会影响护理学生毕业后的服务质量和工作能力,引发护患之间的不信任,由此降低护理学生就业后的工作满意度[17]。而目前带教老师大多以“满堂灌”的讲授方式为主,再加上护理学生的依赖性较高、主动性不够、动手能力较差和创新性思维不强,因而护生普遍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和操作压力, 而这些不足又正好能够被PBL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所弥补[7], 因此, 我校将PBL教学模式引入鼻胃管置入授课的过程中,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置管的信心和成功率。

本研究选择护理学专业学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对照组沿用传统授课方法,结果显示,对照组教学效果极差,护生置管成功率仅为47%,而实验组护生置管成功率达到97.4%,远高于对照组。 同时对照组置管失败率(41.5%)及放弃率(11.5%)也显著高于实验组(分别为1.8%和0.7%)。 以上数据表明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是创新性改良实践教学的成功范例,为了更进一步了解该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便于在置管教学过程中大力推广应用,本研究制作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相关数据分析。

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PBL是基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旨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来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11], 从而有效激发学习的动力[12],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和自由[13],减少被动学习带来的死板和依赖[8],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能力。 实验组采用了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事先为学生准备置管失败的病例,让学生自己寻找置管失败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促使学生主动查阅并熟悉相关知识, 后采用小组间相互讨论和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竞争力。 在讨论结束后,小组间相互帮扶实践置管,减少了学生的压力,学生之间的协助及时纠正了错误的置管方法[21,22]。 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讨论和相互提问过程中,增强了逻辑缜密思维能力,提升了沟通和表达技能,这些优势远大于对照组学生。

3.2 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技能的理解和记忆

实验组旨在促使学生学会如何对置管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和应用,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通过自己查阅教材或文献,探寻问题答案并将置管最新研究进展融入解决问题之中,从而适应通过各种途径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 在后续的小组讨论和提问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的知识更新,这些不但增长了学生课堂及书本外的知识面, 加深了对置管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更为重要的是,为熟练掌握置管操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3 培养了团队的协作精神,增强了置管操作的自信心

团队协作能力, 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10]。 以团队协作为主的PBL教学方法[9],主张小组内学生相互配合,共同解决置管中遇到问题,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换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构建组内学生合作、组间学生竞争的新局面。 每个小组学生都有各自的分工,解决问题不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小组集体的任务,通过以团队协作为主的PBL学习方式,护生能充分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从而能够指导护生工作后如何树立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而在团队协作过程中,组内学生相互帮扶,组间学生竞争,便于激发对相关知识的充分掌握,这样也就减少了因知识不熟悉而导致的置管焦虑,增强了置管的自信心。

中功率放大器研究 篇10

1 电路类型选择与作用

本文对2.1声道进行研究, 它指的是放大器本身拥有另个独立的相同的声道, 另外还需要加一个超重的低音通道。

从两方面的音源出来的音频信号, 通过两点相互独立的音调这个网络之后, 在流入低通与高通的电路, 高通的电路具备的作用为去除高音频的成分, 向高音功率专门的放大器输送, 对自身拥有的高音负责进行推动, 它属于两种标准独立声道。处在低音频道中的音源是从两个声道中具备的低音频的成分加以选取, 通过低通的电路之后, 向低频功率的放大器加以输送。因为人的耳朵对于低音具备惰性, 低音的频道一般采取的为提高功率这样的措施, 使它能够在低音的喇叭上将超重音这一的效果复原出来, 因此这一类型的电路又被称呼为低音炮, 很明显, 它属于与两高音通道区分出来的另一个处于独立状态的声道, 这个电路也称作2.1声道。

在对整机电路嘉怡选择使, 为确保得到丰满的低音, 有清晰高音这一效果产生, 在功率上有需要可以使普通听音提出的要求获得满足, 另外对综合工程试验自身特殊性加以考虑, 较少对外围的元件作出选择, 具备强大功能的集成电路, 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放大超重低音与高音具备的功率。而在另外一个方面。能够让学生于比较短的实践里得到成功感, 在电路具备的复杂性不变的情况下, 在供电的方式方面选择双电源这一方式, 这不仅仅可以确保电路比较简单, 又可以确保实现电路要求的技术指标。

2 主要的工作原理

这一公放使用的是双电源的供电, 这么做的目的为提升输出的功率, 以BTL的方式连接输出端, 是输出最大功率这一要求获得满足, 在此之中2030只具备5个脚, 分布是正相、反向、负电源、功率、正电源方面的输入。为更优质的改善低音产生的效果, 通常选择的滤波电容要高于1000μF, 因此在此对2200μF规格滤波电容加以选择与使用。此电容的工作效率并不随着电容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如果对太大的滤波电容进行选择, 是不存在什么原因的, 相反会导致关机、开机、短路的冲击需要的电路变得很大, 导致元件被损伤, 进而使配件寿命缩短。

3 安装及调试

在安装的过程上, 需要注意下面的一些事项。

首先在安装跳线与电阻时, 需要采用与印刷版紧贴着的卧式安装方式, 具备高度的统一性;其次, 在安装二极管与电容时, 都需要采取立式的安装方式, 和印刷版之间的距离在1至2毫米, 在插入二极管和电容时需要注意, 各个引脚具备的极性, 注意对号入座;第三, 在焊接的过程上需要注意防止出现元件烫坏、虚焊与接线方面的错误出现。

在调试方面, 对安装好之后的电路是不是存在短路的情况进行检测之后, 进行通电调试。使用万用的电表, 使电表被设置在R*1k档, 使黑表和地相接。红表分别对2030与4558每一个脚进行测量, 看是不是存在短路的情况。

在装配好电路板之前, 使用一个灯泡对负载的电路加以取代, 通过测试获得的指标有:

电路板按照完成后, 连接到电源处, 使变压器处在通电状态。将输入和输出音箱及音频的信号接好, 将高音与低音调好, 在此运用万用表进行测试, 得到所需要而对参数:

通过测试获得的数据可知:采用灯泡代替负载, 直接连接到音频信号上, 所获得的测试参数存在区别。这是因为在特定条件下, 灯泡的阻值是不变的, 而输进去的音频信号确实持续改变。另外在调试的时候, 需要关注散热片本身的温度, 如果这一温度过高会烧毁器件。在进行试验时, 我们选择使用的散热片很小, 不具备优质的散热效果, 这就需要在实验时, 尽可能快的测出参数值。

4 常见问题及处理方式

在电路通电之后, 出现发光的二极管存在闪烁不定的情况。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一般有两个, 其一是不稳定的电源电压, 它会致使二极管出现轻度闪烁;其二为过低的±VCC, 它导致二极管不具备正常工作的电压, 出现这个故障需要仔细的更新或检查调试的过程上的变压器, 进而实现对电源电压加以稳定的效果。

其次, 通电之后喇叭发出较高的音, 存在着杂音。这时需要对电路上是不是有虚焊存在加以检查, 看是否存在漏焊之处, 或是检查晶体管, 在焊接的过程之上是不是存在, 因为过高的温度或过长的焊接时间, 致使零配件出现损坏情况存在。假如存在这个情况, 就需要对坏掉的配件进行更换。假如检查下来全部正常, 在通电之后依旧由杂音存在, 就能够确定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声音是因为不稳定的低音输出导致的。不稳定的电源电压也会导致高音的部分无法正常的实施工作。

本文通过陈述研究的问题, 由学生学习这一角度出发, 延伸与发展单个的电子技术试验, 构成工程技术方面的应用, 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的兴趣, 开拓学生社会生存的能力, 使学生走上社会之后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

摘要:在物理专业中“模拟电路实验”课程教学上, 将学生的学以致用这一能力培养起来, 为现代化的教学活动上不能缺失的目标。中功率的放大器属于一类具备较高普及度的高保真的放大器, 在选择这一类放大器电路设计类型方面, 组装与调试, 对这一功率放大器所具备的高保真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关键词:中功率,PCB,放大器

参考文献

[1]邓艳秋, 李勤.模拟电子技术《功率放大器》教学探索[J].科技风, 2013 (12) .

功率放大器教学 篇11

关键词:IEEE 802.16;功率放大器;自动化测试;WiMax

WiMax简介

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微波接入全球互通)是基于IEEE 802.16标准的一种无线传输技术。作为连接用户“最后一公里”的技术,WiMax被开发用于取代诸如DSL等宽带有线网络,并支持移动宽带无线接入,它采用OFDM传输技术来进行非视距(NLOS)连接,可提供高达75 Mbit/s的数据率。其中,IEEE 802.16-2004物理层又分为两种模式:OFDM和OFDMA(正交频分复用)。在OFDM模式中,使用所有载波(200个)以TDD或FDD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在OFDMA模式中,载波个数显著增加,并分为若干自频道(subchannelization),为每个用户指定一个或多个子频道,同时为多个用户提供服务。IEEE 802.16e主要为WiMax的移动应用而提出,其载波个数可根据使用的FFT基底(128,512,1024,2048)而显著变化,韩国标准WlBRO即是802.16e的一个特例。与WLAN不同,WiMax信号的带宽不是固定的,而是在1.25MHz和28MHz之间可变。

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测试参数

对于通用的功率放大器,主要关注以下测试参数:

(1)功率增益,反映放大器对信号的放大能力;

(2)1dB压缩点,反映放大器的线性度,也即放大器放大大信号的能力;

(3)最大输出功率,实际上,前两个指标即可反映放大器实际可用的最大输出功率。它们用CW信号来测试,只要信号源射频指标优异,具备功率扫描能力即可。

对于WiMax功率放大器,为了全面衡量放大器的性能,往往还关注以下测试参数。

(4)“突发”输出功率:分为最小RMS“突发”输出功率,平均RMS“突发”输出功率和最大RMS“突发”输出功率。

(5)频率误差:频率误差可以用相对于频谱仪中心频率的载波频率误差来描述。收发信机间的频率误差将引起各个子载波频谱相对于接收机FFT频率的移动,产生载波间干扰(ICI)。

(6)符号时钟误差:指相对于系统采样时钟的参考符号时钟与实际测量的符号时钟之差。如果符号时钟比参考时钟低会使OFDM信号比所要求的长,引起子载波间距减小;反之则引起子载波间距增加。两种情况都产生载波间干扰,使信号的EVM性能恶化。

(7)EVM(误差矢量幅度):这是最重要的测试参数之一,以保证放大器在输出足够功率的同时获得良好的信号质量。EVM结果可以是对所有载波、数据载波和导频载波。

(8)ACPR(邻信道功率比):ACPR指相邻信道测得的功率与主信道功率之比,反映放大器失真对邻信道的干扰。

(9)频谱平坦度:反映WiMax信号子载波的功率变化,它测量每个子载波的平均功率对所有子载波平均功率的偏离。

(10)频谱差(spectrum difference):测量突发前导部分相邻子载波的功率差异。

(11)频谱模板(spectrum mask):测量发信机发射频谱的“轮廓”,以保证主信道外没有过多的功率发射。

对于上述的(5)、(8)、(9)、(10)、(11),虽然通用R&S标准信号源的多载波连续波功能可以模拟一个WiMax信号来进行测量,但这样往往调节麻烦而且不够准确;而对于(4)、(6)、(7)则需要真正的WiMax信号才能进行测量,尤其是EVM。因此,一台能产生WiMax信号的信号源对WiMax功放测试是必不可少的。

R&S WiMax功放出测试解决方案

R&S公司为WIMAX功放测试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解决方案。测试设置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3部分。

(1)信号源:使用SMU200A及选件SMU-K49,或者SMJl00A及选件SMJ-K49,都可以方便地产生802.16-2004-OFDM、WiMAX 802.16e OFDMA和WIBRO信号。其中SMU200A除具有极佳的射频及基带性能外,还带有强大的衰落模拟功能,更适合研发使用。

(2)频谱仪:FSQ系列频谱仪及选件R&SFSQ-K92支持802.16-2004-OFDM信号分析;或者使用FSQ及选件FSQ—K93支持WiMax802.16e OFDMA和WlBRO信号的分析;也可选择FSL系列频谱仪及选件FSL-K92支持802.16-2004-OFDM信号的分析。

(3)外部PC软件DemoMeas-WiMax:通过GPIB或LAN控制信号源(SMU200和SMJl00)和频谱仪(FSQ和FSL)。用户只需在左边栏目选择待测的参数,软件可自动完成测试所需的设置,而且同时生成测试报告。

此外,对于OFDM、OFDMA和WIBRO三种标准,要求的测试参数有所不同,因此DemoMeas,WiMax为用户提供的选择也有所差异,它包括一系列的设置文件分别对应于这三种标准,用户可选择对上行(up—link)或者下行(downlink)进行测量,并可按需要编辑这些设置文件。

简单功率放大器电路分析 篇12

一般视听电路中的功率放大 (简称功放) 电路是在电压放大器之后, 把低频信号再进一步放大, 以得到较大的输出功率, 最终用来推动扬声器放音或在电视机中提供偏转电流。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功率放大电路。

1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对功率放大电路主要重点讨论的便是输出功率、效率和失真这三方面。为得到需要的输出功率, 电路须选集电极功耗足够大的三极管, 功放管的工作电流和集电极电压也较高。电路设计使用中首先要考虑怎样充分发挥三极管功能而又不损坏三极管。由于电路中功放管工作状态常接近极限值, 所以功放电流调整和使用时要小心, 不宜超限用。从能耗方面考虑, 功放输出的功率最终是由电源提供的, 例如收音机中功放耗电要占整机的2/3, 因此要十分注意提高电路效率, 即输出功率与耗电功率的比值。功放电路的输入信号已经几级放大, 有足够强度, 这会使功放管工作点大幅度移动, 所以要求功放电路有较大的动态范围。功放管的工作点选择不当, 输出会有严重失真。

2常用功率放大电路的原理

单只三极管输出的功放电路输出小、效率低, 日用电器中已很少见。目前常采用的是推挽电路形式。图1中a图是用耦合变压器的推挽电路原理图。它的特点是三极管静态工作电流接近于零, 放大器耗电及少。有信号输入时, 电路工作电流虽大, 但大部分功率都输出到负载上, 本身损耗却不大, 所以电源利用率较高。这个电路中每只三极管只在信号的半个周期内导通工作, 为避免失真, 所以采用两只三极管协调工作的方式。图中输入变压器B1的次级有一个接地的中心抽头。在音频信号输入时, B1次级两个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信号分别送到BG1和BG2的发射结。在输入信号的正半周时间里, BG1管因加的是反向偏压而截止, 只有BG2能将信号放大, 从集电极输出;而在信号负半周, BG1得到正高偏压, 能将这半个周期的信号放大输出, 而BG2却截止。电路中的两只三极管虽然各自放大了信号的半个同期, 但它们的输出电流是分先后通过输出变压器B2的, 所以在B2的次级得到的感应电流又能全成一个完整的输出信号。

这类功放电路中, 为了解决阻抗匝配和信号相位等问题, 输入与输出变压器是不可少的。但是, 优质变压器的制作在材料和工艺上都比较困难, 它本身总还要消耗一部分能量, 降低电路的效率, 而且变压器的频率特性不好, 使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输出很不均匀, 会造成失真, 所以为了提高功放质量, 人们更多地使用无变压器 (OTL) 功率放大电路。

图1中b图是互补对称推挽功放电路原理图。这里用了两只放大性能相同, 而导电极性相反的三极管 (称为互补管) 。图中BG1是NPN管。放大器输入交流信号的正半周时, 对BG1管来说, 基极电压为正极性, 发射极为负极性, 发射结有正向偏压, 三极管能够工作。但BG2却因发射结加了反向偏压而截止。因此, 信号的正半周由BG1管放大。在信号负半周时, 情形正相反, BG2管能够工作, 将信号的负半周放大。放大后的信号由两只三极管轮流送出, 在扬声器上重新合成完整的信号。

3实际电路分析

图2为减小和克服交越失真, 在两基极间加上补偿二极管及相应电路, 以供给T1和T2两管一定的正向偏压, 构成甲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再作瞬态分析, 观察输出Vo交越失真是否消除。由电路分析, 可得电路的瞬态波形和传输特性分别如图3中a, b所示, 可看出Vo无交越失真。电压源Vi的扫描范围为-10V~+10V。得电压传输特性如图3中c所示, 由图中看出, 最大输出电压范围约为-5V~+5V。

4结语

甲类放大器的工作点Q设定在负载线的中点附近, 晶体管在输入信号的整个周期内均导通。放大器可单管工作, 也可以推挽工作。由于放大器工作在特性曲线的线性范围内, 所以瞬态失真和交替失真较小。电路简单, 调试方便。但效率较低, 晶体管功耗大, 功率的理论最大值仅有25%, 且有较大的非线性失真。由于效率比较低, 现在设计基本上不在再使用。乙类放大器的静态点在 (VCC, 0) 处, 当没有信号输入时, 输出端几乎不消耗功率。在Vi的正半周期内, Q1导通Q2截止, 输出端正半周正弦波;同理, 当Vi为负半波正弦波, 所以必须用两管推挽工作。其特点是效率较高 (78%) , 但是因放大器有一段工作在非线性区域内, 故其缺点是“交越失真”较大。即当信号在-0.6V~0.6V之间时, Q1和Q2都无法导通而引起的。甲乙类放大器的晶体管的导通时间稍大于半周期, 必须用两管推挽工作。可以避免交越失真。交替失真较大, 可以抵消偶次谐波失真。有效率较高, 晶体管功耗较小的特点。

摘要:分析探讨了一般视听电路中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 并阐述了一典型应用实例及其特点。

关键词:功放,低频信号,功率,偏转电流

参考文献

[1]王朱劳.模拟电子技术及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李源生.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营销理念创新下一篇: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