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总结(精选8篇)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总结 篇1
计算机网络技术(面向应用型人才)教师在线培训学习心得 连日来集中在线学习了施晓秋老师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面向应用型人才)》的培训课程,受益匪浅,感触颇深。既学到了施老师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也看到了自己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之处。同时,也收获了一些思考。
在培训课程里,施晓秋老师与我们分享了教学改革的思路、《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案例、场景、任务驱动教学的经验、以及专业科研课题申报的注意事项。
施老师对如何定位课程,课程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关系等内容做了详细解说,最后具体到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我理解这种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联想到我校《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的定位,现在感觉是有些高了。我们学校是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但课程一直选用的是大本的教材,这一点上,对培养目标的定位偏高了。纯理论的知识学生学起来有困难,而且今后工作中这些知识也不知该用在哪。因此针对该课程的改革,首先要定位准确。
在学习了施晓秋老师《以“网络层”教学为例的教学设计》一讲后,触动颇深。网络层的课程内容原来可以讲得如此生动、又结合工作实际。过去自己在讲这部分内容时,基本是从理论到理论,老师、学生都感觉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听了施晓秋老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深深感觉: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直以来认为网络课程没法进行场景、案例教学改革,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理论确实很多,仅各种概念、定义就得讲很久,学生才能了解。在听了施老师的课程设计之后,才明白还是任课教师现场工作经验稀缺,不知道我们的学生将来会接触怎样的工作,将要处理怎样的问题,面对怎样的困难。因此,也就不会把工作中可能遇见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设计到课程中。而施老师在介绍他们的课程设计时,就能大量地引用了他们在现场调研、实习、工作指导时的各种案例作为场景,特别是在介绍IP地址规划与子网划分时,施老师引用的案例很具有代表性,环环相扣、恰到好处。这与他们有着丰富的现场经验密不可分。因此,我以为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学校教师,应该争取更多的机会到现场去工作、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课程改革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培训课程结束了,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我们学校的网络课程应该如何改革?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如何关注学校今后发展方向、教改热点等问题?很多问题我会在工作中认真地去思考,争取能有所改进,有利于师生的共同进步。
感谢施晓秋老师的精彩讲授,感谢学校给了我一次向名师学习的机会。
2014-3-19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总结 篇2
1 协同化学习模式
协作化学习理论来源于前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社会学习理论。根据他的观点, 学生在协作交互活动中获得的能力能够被内化, 而变成他们的独立发展成果。也就是说, 学生通过协作学习能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长足的进展。协作学习 (Co11aborative Learning) 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 (学生) 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 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 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 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 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此外, 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与学校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2 RSS技术
真正简易聚合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RSS) 是一种用于发布和获取网络内容 (例如头条新闻) 的XML格式。使用RSS阅读器来阅读, 可以不用一个个去开页面, 也能够很快地知道关注网络内容是否有更新内容。所谓“聚合”, 就是指RSS将互联网上很多不同源的信息以订阅的方式集中到同一点的模式。这样使用者就可以通过支持RSS解析规范的阅读器将多个网站的信息聚合到一起, 在桌面上打造出自己的个人信息门户。这项技术可以数倍提升网民获取Web信息的效率, 可以大幅提升内容资讯站点的流量 (PV值) , 赋予每个网民个体成为信息发布中心的能力, 这项技术将在今后3~5年内彻底改变互联网产业格局。
3 Web Service技术
D IC将与Web Service相关的专业服务定义为:基于Web Service架构理念的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咨询、应用开发以及系统集成服务等。其中系统集成服务的表现形式包括:虚拟企业、企业门户、全球BTB商务集成、企业应用集成等。Web Service是一种新的web应用程序分支, 他们是自包含、自描述、模块化的应用, 可以发布、定位、通过web调用。Web Service可以执行从简单的请求到复杂商务处理的任何功能。一旦部署以后, 其他Web Service应用程序可以发现并调用它部署的服务。Web Service是一种应用程序, 它可以使用标准的互联网协议, 像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 和XML, 将功能纲领性地体现在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上。可将Web服务视作Web上的组件编程。Web service描述语言 (WSDL) 就是这样一个基于XML的语言, 用于描述Web service及其函数、参数和返回值。因为是基于XML的, 所以WSDL既是机器可阅读的, 又是人可阅读的, 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好处。一些最新的开发工具既能根据你的Web service生成WSDL文档, 又能导入WSDL文档, 生成调用相应Web service的代码。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总结 篇3
【关键词】激发兴趣;动手实践;避免盲目;记忆规律;学习手段
【中图分类号】TP39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042-02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培养网络技术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同时它又是计算机专业对口高考的必考科目,但从平时教学过程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对这门课程有一种恐惧心理,感觉这门课程不好学,操作内容多,知识点抽象,概念难理解、难记忆,而且从近几年学生的高考成绩来看,学生在这门课上的失分率较高,很难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这门课的教学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它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决定着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如何引发学生兴趣呢?我先是通过网络查找一些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就业前景,讲给学生听,强调《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通过身边的实例,如我们学校的网络、银行系统、公安系统以及网吧的网络等,说明网络管理的重要性及网络管理的可行性,让学生感受到:网络管理这么重要,我们身边的人都可以做到,我们也一样能做到。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力。同时我们还通过开展技能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开展网线制作比赛、对等网组建比赛等。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积极向上,克服困难,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大进步。
2 让学生多动手实践,加深印象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因此,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让学生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有更多的实践。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证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知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样牢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讲的就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很难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大实践力度,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既减少了学习中的困难,又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基本操作的认知。尤其是一些操作步骤,光凭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造成的结果就是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一节课下来,教师累得蔫头耷脑,学生学得一头雾水。这种课如果上成操作课,让学生自己动手,反倒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使学生了解了操作过程,学得既轻松成效又好,何乐而不为呢?
3 及时了解学习结果,避免盲目学习
学习成果的及时反馈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包括每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比如当堂练习)、作业的正误、成绩的好坏(比如章节测试),都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了目标,知道对在哪里,错在哪里,避免盲目。通过结果,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求知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强化,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看到自己的缺点,会激起上进心,树立克服缺点的决心,继续前进。
4 合理运用记忆规律
人的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学生能够合理地运用记忆规律,并能恰当运用,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1 要积极思考,力求理解。这门课中有许多概念非常抽象,直接去背效果肯定不好,那么就要多用脑子去想,多琢磨,争取先理解,后背诵。
4.2 重点记忆法。学习的内容并不一定要求全部记住,只要记住重点都可以了。这样就能把书本越读越薄,越读越精。
4.3 过度学习法。当对知识点的记忆达到能够勉强背诵的程度时,趁热打铁再学习几遍,例如背一个基本概念要5遍可以基本背下来,如果再增加两遍,则效果更好。
4.4 利用最佳的记忆时间。一般来说,早晨和临睡前是记忆效果最好的时间,因为这两个时间排除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识记难记的知识点效果要好很多。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我们知道,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为了防止遗忘,一定要及时进行复习。
5 采用多种学习手段,巩固学习效果
让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不仅要眼看、耳听,还要口读、手写。手写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一是学生自己独自背写,还可以互相听写,有些知识点需要画图,这就更需要动手,而不能只是简单地看。这门课知识点多而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着后一章,忘了前一章。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大脑中是一盘散沙,而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每学完一章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总结的方式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比如这一章包含几节,每节的标题是什么,每节里面又包含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又有什么联系。通过分析总结,对知识进行再次回笼,学生对这一章知识就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理清了思路,学过的知识就不易忘掉。当整本书学完的时候,再对整本书的知识进行类似的处理。这样,整本教材的内容就在学生的大脑中扎下根来,拔也拔不掉。
任何一门课的教学过程都充满着艰辛,也充满着喜悦,因为在滴滴晶莹的汗水中我们看到了如金子般闪光的东西,那就是一点成功,一点失败,一点经验,一点教训。正是它,推动着学生的成长,推动着教师的发展,推动着教育巨轮滚滚向前。
参考文献
[1] 王极盛著.《青年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计算机网络技术》.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3] 万云英编.《学校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培训学习总结 篇4
21世纪信息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媒体技术相结合,给类信息交流式带深刻变革。随着我基础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使教育技术面临着全新机遇挑战。计算机媒体网络技术引入教各环节,引起教模式,教,教手段教工具重革新。所构造计算机辅助教(CAI)环境,能真改变教师位置:师间,间实现双向交流,习者真习主体,自由浏览,查询信息,利用网络发现,探究,解决问题,领教优秀教师指导,同别习者展讨论。教师则负责提供服务,答疑,提供网址,甚至师角色互换。种模式克服传统远程教反映迟滞,非双向交流,交互性差等缺点,给终身教育,别化教注入新力。实现主体教师主导现代教思想。
一,网络媒体教环境建设内容
网络媒体校教育教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协同工作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环境。网络媒体教环境包括:物理网络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管理员队伍建设等。更具体化,作非形象比喻:物理网络像路,应用系统像车,管理员比作驾驶员。路,车,驾驶者实现运输。“路”整建设基础设施,包括四面:结构化布线,网络连通(网络设备选择),服务器选择,终端选择。“车”运行于网络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教育通信服务系统。“驾驶员”网络维护管理员。
二,何建设具自身特点网络媒体教环境;
建设具自身特点网络媒体教环境,关键于握校需求实际,处理“路”“车”“驾驶员”三者关系,基础进行整体设计,确定期实施内容近期目标,完整工程建设。
“路”物理网络系统,整网络媒体环境建设基础设施,特别结构化综合布线。比栋建筑物基,要建百层高厦,基定要建适应十层楼基,即使目前经费够建十层楼,基必需按百层楼打,再往加层。布线应该整环境5—10发展考虑,能现200台机器布200点,增加10台机器,拉10根线,建网络容易现混乱。于网络设备服务器,交换机,终端机等设备台数,根据实际情况期购买。
建设网络应用系统非重要,“路”坏直接影响“车”或快快或现阻塞瘫痪。反讲,条“高速公路”没“车”,再宽“路”没用,“路”“车”服务。
网络系统手段,应用才目。建网重视应用,修路跑车,使网络发挥作用。网络应用系统,且基础数据,没使用,高速公路,满载货车,没驾驶员,货仍能达目,运用网络媒体教服务仍句空,让建网络投入报更谈起。
内些校教环境建设,往往网络系统本身作重点,网络系统本身入手,首先考虑主干网类型,选ATM,选千兆网,FDDI,快速太网等,容易忽视应用系统,基础数据使用员队伍建设。或者几者,先建网,考虑应用系统基础数据,再考虑使用员队伍建设。结购置先进网络设备,缺乏相应应用系统,要花间做软件,应用系统基础数据,再进行员培训,结整程拖太。由于网络技术发展快,候网络设备落。使校园网巨投资,短间内难发挥效益,些均错误建设式。合理妥善处理几者关系,校园网投资报。
目前内网络建设情况看,建设校园网络系统本身并困难,快建,建设网应用系统,基础数据使用员队伍则期艰巨任务。没规划,几者结合起,能走弯路。
三,网络媒体教环境建设实践与探索
我校作福建省计算机教育实验校,建设校园网,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营造现代化计算机辅助教环境。
计算机专业个人学习总结 篇5
其实在你认为计算机学习的全部就只是听听讲课、看看课件的同时,你也犯下了计算机学习之大忌 多学少练 。学习计算机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只看演示记下步骤,却疏于自己动手练习;或是只照猫画虎地重复别人的操作,都不能达到学习目的。学习计算机,必须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创意、动手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才能使自己牢固掌握住所学知识。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计算机是一门工具学科,所以在计算机的学习中 学以致用 最重要。如果不能把学会的东西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是空洞没有实效的。比如说在学习EXCEL时,有些学员只满足于把书上的例子练会、练熟。这种学习应付考试还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就不行了。要想真正学会它,使之成为自己得心应手的工具,还应该主动试着自己编制一些综合性的实例,例如用其强大的函数和公式功能解决生活中水、电、工资等重复性的表单计算,个人投资理财管理,数据计算、管理、分析等等实际问题。相信你会从中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再比如在学习诸如Photoshop、网页制作这类视觉艺术创造和运用技巧的课程之后,应该也试着模仿别人的作品,创意出有自己个性、风格和内容的网页。
大学计算机课程学习总结 篇6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短短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表明,信息处理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和应用最广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今天,计算机已进入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文字、电子表格处理到数据库管理,从科学计算到多媒体应用,从局域网到远程通信,从办公自动化到信息高速公路,计算机的应用无处不在。社会的信息化与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产生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
1946年第一台全自动电子计算机ENIAC研制成功,自它诞生以来计算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
1.1946年-1957年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的基本逻辑元器件是电子管(ElectronicTube),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或磁鼓,外存储器采用磁带等。其特点是:速度慢,可靠性差,体积庞大,功耗高,价格昂贵。编程语言主要采用机器语言,稍后有了汇编语言。编程调试工作十分繁琐,其用途局限于军事研究的科学计算中。
2.1958年-1964年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第二代计算机增加了浮点运算,使数据的绝对值可达到2的几十次方或几百次方,使电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实现了一次飞跃。同时,用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使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的体积大大减小,寿命延长,价格降低,为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计算机软件技术与有了较大发展,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编程语言除了汇编语言外,还开发了FORTRAN,COBO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使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3.1964年4月IMB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著名代表,第三代电子计算机是使用了集成电路的计算机。1958年,世界上第一个集成电路诞生时,只包括一个晶体管,两个电阻和一个电阻-电容网络。后来集成电路工艺日趋完善,集成电路所包含的元件数量以每年1-2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部分电路元件都已经以集成电路的形式出现。甚至,在小拇指甲那样大的约1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就可以集成上百万个电子元件。因为它看起来只是一块小小的硅片,因此人们常把它称为芯片。与晶体管相比,集成电路的体积更小,功耗更低,而可靠性高,造价更低廉,因此得到迅速发展。
4.进入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采用标志着第四代计算机的开始。1971年开始,计算机的基本逻辑元器件逐渐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LargeScaleIntegration)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VeryLargeScaleIntegration)。内存储器采用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外存储器使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制造出的大容量磁盘和光盘,计算机的速度达到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学习 篇7
一、云计算的含义与特点
(一) 云计算的含义。
云计算是在分布式系统、网格计算等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型, 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 它面对的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环境, 核心是提供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云计算借用了量子物理中的“电子云”思想, 强调说明计算的弥漫性、无所不在的分布性和社会性特征。在云计算中, 用户所处理的数据并不存储在本地, 而是保存在互联网上的数据中心, 用户所需的应用程序并不运行在用户的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 而是运行在互联网上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中。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负责管理和维护这些数据中心的正常运作, 为用户提供足够强大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用户只需能够接入互联网, 就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 在任何地点方便快捷地使用数据和服务, 而不需关心存储或计算发生在哪朵“云”上。可见, 云计算将改变传统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模式, Web将成为交往聚合与设备聚合的中枢, 最终改变人们获取信息、分享内容和互相沟通的方式。
(二) 云计算相关技术
1、云计算与网格计算。
云计算技术是网格技术的发展, 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都希望利用大量计算机, 构建出强大的计算能力。云计算环境可通过快速提供运行网格应用的物理和虚拟服务器来支持网格计算。同时, 云计算也支持非网格环境, 比如标准的三层Web架构或Web2.0应用。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从服务角度来看, 网格计算一般更重视异质资源整合, 而云计算更重视提供基础服务。为了方便管理, 并充分运用服务器的效能, 云计算使用了虚拟化技术;网格运算通常只使用专属的应用协议和数据格式, 而云计算当前则存在多种技术架构。
2、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是云计算最强调的特点。在计算机领域, 虚拟化通常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 是把物理资源转变为逻辑上可以管理的资源。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 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在云计算环境下, 虚拟技术将网络中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虚拟成一个资源池, 统一灵活调配。每一个应用部署的环境和物理平台无关, 通过虚拟平台进行管理实现对应用的扩展、迁移和备份。
3、云计算与SaaS。
SaaS (软件即服务) 是通过互联网以服务形式交付和使用软件的业务模式。据Gartner公司估计, 到2011年, 25%的软件将通过服务模式发布, SaaS将会逐渐成为软件行业主流的应用模式。但是, 随着SaaS软件客户的增长, 网络存储和带宽等基础资源逐步成为发展的瓶颈。云计算为SaaS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服务商可以选择云计算平台, 使用云计算基础架构, 通过低廉的价格, 为海量的用户群提供更为稳定、快速、安全的应用和服务。
(三) 云计算的特点
1、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
云计算提供了最为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 数据 (如文档和媒体) 将会自动同步, 通过Web可在所有的设备上使用。这样避免了用户将数据存放在个人电脑上可能造成的数据丢失或病毒等问题。同时, 云计算通过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支持数据的共享。
2、方便、快捷的云服务。
云计算时代, 用户将不需要安装和升级电脑上的各种应用软件, 只需要具有网络浏览器, 就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云计算提供的各种服务。这将有效地降低技术应用的难度曲线, 进一步推动Web服务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3、强大的计算能力。
云计算为网络应用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 可以为普通用户提供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 完成用户的各种业务要求。这种超级运算能力在普通计算环境下是难以达到的。
4、经济效益。
据预计, 相对于机构自身运营数据中心而言, 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存储成本一般只有其1/10, 而带宽成本只有1/2, 计算处理能力成本只有1/3。这将帮助一些机构以低廉的架构成本进行运作。
二、云计算对网络学习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 2007年10月, Google和IBM联合宣布推广“云计算”的计划, 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内的多所高校都参加了该项计划, 我国的清华大学也于2008年3月加入了此项计划。通过这项计划, 高校的研究者能够更方便地利用Google和IBM的云计算资源, 搭建出各种创新性的应用。
传媒学家麦克卢汉认为“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云计算模式将为教育领域拓展出一个崭新的学习空间, 也为信息共享、信息协作和学习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随着云计算模式的逐渐发展和普及, 学校、教育机构和个人的信息处理会逐渐迁移到“云”上, 这将对网络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学习者可以通过云计算提供的服务, 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和服务;另一方面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科研工作者能更好地管理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对于我们教育技术工作者来说, 掌握云计算技术的思想和应用模式, 并在网络学习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进行应用, 将对网络学习带来新的推动。
(一) 学习者。
云计算是学习者方便快速地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有效手段, 将支持并推动个人学习环境和非正式学习的发展。
1、构建网络学习环境。
Web2.0环境下,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人学习环境将是网络学习的发展趋势, 非正式学习将在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网络学习已不再被局限在学校机构的范围中, 而是更广泛的、学习者可自行创建和管理的空间, 学习活动也更多地由学习者自己而不是学校机构来控制。学习者控制和管理个人学习, 选择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不同的学习者会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工具来创建其个人学习环境。在云计算支持下, 个人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如文本、音视频、培训等都可以由云服务实现控制和管理。学习者只需要通过浏览器即可获取构建学习环境所需的数据和服务, 而不需再掌握复杂的软件操作, 这样极大地降低了网络学习环境构建的门槛。
2、提高生产力。
云计算增强了网络学习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能够实现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按需而用、即需即用、快速聚合”, 降低Web学习资源与服务的成本与难度, 创建灵活敏捷的学习方式, 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 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生产力, 最终提高学习效果。
(二) 学校管理机构。
云计算模式能极大地降低教育信息系统建设的成本。对于学校来讲, 通过投资建立计算中心成本较大, 并且难以与教育信息系统的快速成长和服务多元化要求相匹配。云计算模式为学校提供了合适的借鉴方案, 教育机构数据中心、网算提供的IT基础架构, 可以节约成本, 不用再投资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 负担频繁的维护与升级。同时, 云计算也将有效地消除教育信息系统中的“孤岛”现象。网格技术给出了消除信息孤岛的解决方案, 作为网格运算模式的发展和改进, 云计算提供了更强的管理机制、自动化部署和高层次的虚拟化, 将实现网络虚拟环境上的最大化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Gartner研究机构的分析家称, 尽管云计算的全面实际应用依然有一定距离, 但是需要及早进行规划。在教育领域, 学校管理机构在现阶段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和资源建设时应该考虑到这一因素, 一方面避免将来采用云计算时造成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浪费;另一方面能使现有的信息系统和资源能在将来更好地与云计算环境缝合。
(三) 教学系统开发人员。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总结 篇8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计算机信息技术 英语教学
研究性学习指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思想而开展的新型综合性学习方式。广大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多种渠道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或以协作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目前的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已成为一个亮点,而信息技术应用下多媒体课件和网络的使用更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那么,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有什么好处呢?实施过程中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呢?笔者将结合切身体会进行初探。
一、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手段
目前,英语课堂上的信息技术运用主要指多媒体课件和互联网的使用, 下面就这两点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1.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利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方式
研究性学习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在于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方式,使英语学习既有利于学生打好英语基础,又有利于学生探索、创新。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方式呢?最重要的是要有“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即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份尝试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要努力将“一言堂”变成“群言堂”,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讨论、合作,自己去感受、理解知识,比如:英语课堂上开头几分钟的值日生报告是学生听说训练的很好方式。传统课堂上,值日报告多由同学陈述,如若陈述的内容过难,老师就要加以说明甚至代以陈述,学生又变成了听众,而现在有了多媒体课件,值日报告的形式可以图文并茂、情景交融、有声有色。这样一来,很好地避免了这一问题的发生,不仅让作报告的学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也让其他同学一起参与配合,学生成了整个课堂的主体。
2.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拓展了课堂上学生收集、接受、处理、分析信息的空间
多媒体课件的大容量使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信息;它的图、文、声、像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更容易接近教学情景,信息接受更为便利。另外,课件人机频繁地多种交互控制,方便辅助教学,让学生顺畅地处理分析信息。如课件中的动画可以将抽象的事物真实化、形象化;图片、文字旁白、视频的使用使学生们更直观了解教学内容;音乐的加入使得课堂气氛更有情趣,这些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我就曾在volcano (火山)一课导入环节中,介绍新单词volcano时采用了一张火山的图片,并在屏幕中央显示出volcano一词,使得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况下直观地进入到课程的主题中。紧接着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火山的知识,我下载了一段火山爆发的视频使学生在生动的形象当中拓展了视野。这种教学模式其实也是英语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尝试,因为它突出了学生与信息这两个重要层面。
3.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学习效率的提高无疑也与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和知识内容的特点引起的,对自己希望看到的、喜欢看的,就有直接兴趣,就能较好地理解和记忆,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较少。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得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其关键是教学内容——教材。因此,心理学家强调,最好是抓住学习者对教材的兴趣来促进学习。然而,传统的教材就是教科书,它只提供静止的文字和图片,没有可感的声音,对引导学生的直接兴趣有一定的制约性。如果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特性,运用大量的图片、图表、视频,这样就能做到教学的直观性,从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调动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交互的方式有很多种,如网络平台上大多提供多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互工具如公告栏、聊天室,课程专用主题论坛等。记得在一次课堂教学当中,我利用视频播放了空手道、功夫、瑜珈三段运动的片段,接着告诉学生假如你是学校领导,你会选择其中哪一项引入我校体育课堂,请把观点及理由发表到学校论坛上。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4.网络的共享性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协作式学习
所谓协作式学习,即多个学习个体之间通过多种渠道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并以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协作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在发扬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方面是一脉相承的。如初三英语environment(环境)单元,我在预习环节中,布置了全班同学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关于环境的主题,并搜集相关的资料。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能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学生思路更开阔,分析更透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准确。
5.网络的共享性有利于增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老师,可通过教师机随时监控学生讨论的进度,并可做适当的指导,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充分展现了研究性学习中的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人的理念。如在进行阅读部分的讲解时,传统课堂上只是老师对个别同学提问,所了解的也是个别同学的掌握情况,而现在可以把握全班的整体情况,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在结束了课本的讲解与扩充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个assessment环节,通过填写这个表格,每位同学可以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自评,将结果和理由在网络论坛上发表。又因为同学可以通过网络看到其他同学的表现,这就实现了互评,老师更是可以通过此手段对同学的表现加以点评。这又是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尝试。
6.网络的开放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众所周知,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它的开放性使得学生有了自由选择素材的机会,这为它们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客观条件。例如,在《The puffer fish》这一节中,我只讲了十分种,然后让学生浏览,学生们都很兴奋,迫不及待地浏览我提供的课件及网站。在浏览的过程中,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同学们连忙下载到自己的文件夹内,遇到问题和不认识的生词,不是马上就问老师,而是查阅网上字典。自己解决不了的,则先通过小组的讨论获得答案,实在不能解决的,才向教师请教。这就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二、信息技术应用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就目前而言,现在信息技术应用中多基于windows平台。这就要求学生对windows的基本操作较为熟悉。倘若学生总是在计算机操作上遇到难题,学习兴趣必打折扣,更别谈什么其他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了。如果老师总是在课堂上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影响整堂课的质量。因此,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是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课件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
课件的练习应从易到难,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来设计。课件的主题要突出,应对所学内容形成体系。课件中应该有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测试。
3.不能把信息技术应用与英语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视为简单的“人—机”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意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也不要认为网络资料在英语教学当中只起一个幻灯片的作用,而应当充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辩、演”能力,使之与英语教学真正相融合,否则将会本末倒置,完全背离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初衷。
【参考文献】
[1]张欣.《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评价策略》.《中小学管理》.2005.
[2]解月光.《网络化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方法》.《中国电化教育》2005.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总结】推荐阅读:
自学考试心得分享——自考学习总结篇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专业08-26
计算机高手之路---大型网络学习计划06-18
计算机网络安全学习方法08-20
计算机专业发展前沿学习总结06-12
计算机网络安全总结11-07
计算机网络基础--个人总结08-13
计算机技术员年终总结08-28
计算机网络知识总结及试题11-10
新 计算机控制技术知识点总结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