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精选9篇)
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 篇1
摘要:据业界预测, 2010年将是云计算腾飞之年。研究者把握云计算的低技术、低设备要求、低价格等优势, 充分发挥其在群体协作方面的作用, 探索云计算辅助教学。本文从什么是云计算谈起, 分析其教育影响和应用现状, 并用实例说明云计算在教学中的应用, 展现了云计算的特点。
网络时代由Web1.0时代, 到强调互动、参与的Web2.0时代, 再到以服务为主要内容, 强调主动性 (Initiative) 、多维化 (Multi-dimension) 的第三代互联网系统。教育也紧随时代的变化, 由20世纪90年代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倡导的“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 是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到后来的“建网, 建库, 建队伍”, 再到当前新兴的以云计算为特征的社会化网络学习。网络学习也从关注内容到关注个体到关注群体学习一步步演变。
●云计算概述
1. 云计算的含义
所谓云计算, 是指把大量的计算机应用迁移到互联网上, 通过服务提供商的大规模服务器集群的海量存储和处理能力, 来存储用户数据和运行应用程序, 而用户端只需通过浏览器随时随地访问这些应用服务。从用户的角度来说, 云计算是一种以服务方式提供给用户的计算机能力, 允许用户在不了解提供服务的技术、没有相关知识以及设备管理能力的情况下, 通过因特网获取需要的服务。譬如, 目前经常使用的信息搜索、收发E-mail、使用网络硬盘、上传并在线编辑照片、编写在线文档等, 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可以上网的计算机上使用这些服务, 无需软件或平台的下载、安装、维护、升级。
2.云计算的特点
(1) 价格优势。不论是普通个人用户还是企业机构, 无需为购买软件、服务器而耗费资金, 极大缩减了用户的成本。例如, Google公司的一系列云计算服务 (Google文档、Google协作平台、Google论坛等) 为学校提供了费用低廉的办公系统, 为教师提供了免费软件。
(2) 时、空、机优势。所有的网络服务几乎都不受时空限制, 但云计算较以往的网络服务还有个优势:在任何时间、任何计算机上使用是无差异性的, 不会因为计算机硬件条件或所装软件的差异导致不能使用;而且所有资源都可以存储在“云端”, 可以进行随时更新, 无需携带优盘等移动存储工具。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硬件要求很低,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可以同经济发达地区人们享受同样的服务, 消减了地区差异。可以说, 云计算是不受时间、空间、机器影响的新一代服务。
(3) 简单易用。云计算为用户提供了安全、可靠、经济、方便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目前而言, 众多云计算平台提供的服务, 技术操作简便, 并且不需要下载安装任何软件就可享用最新的服务, 对有技术障碍的普通用户来说无疑解决了大难题。
●云计算对教育的影响及其应用现状
云计算在国内发展十分迅速。在商家点燃云计算应用的火焰之后, 其他领域也将目光聚集到了新型网络时代的发展上。云计算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云计算有助于降低数字校园建设的成本
鉴于云计算的种种优势以及越来越多的IT服务提供商向用户提供云服务, 正在开展数字校园建设的学校可以积极采用云服务, 以减少购买服务器、防火墙、存储设备等硬件的高额费用;减少对这些硬件产品的日常维护费用。同时, 大型的云服务提供商还可以为学校提供企业级的优质软件环境, 所以学校也可以直接定制这些软件系统, 而不用自己重新提出需求, 进而完成相关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这些举措将大大降低学校建设数字校园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而且学校无需担心软件系统的维护问题, 因为供应商通常都有优秀的团队去维护产品品质, 并且不断增加相应业务模块以满足用户不断增加的需求。虽然云服务对大型用户不完全是免费服务, 不过在同样费用的情况下, 云计算服务将为学校提供最合适的性价比。
2. 云计算为远程教育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支持
云计算通常会依托大型高速计算机集群、大容量存储设备、高速带宽等硬件设备的支持, 这些设备远远高于一般学校的硬件设备。因此, 如果将远程教育系统部署在云服务环境上, 将最大限度利用远程教育系统的并发性和交互性, 使师生之间的交互更加实时、流媒体播放更加流畅、访问速度更加快捷。云服务完全部署在互联网上, 用户只要能够访问到Internet就能够完全访问远程教育系统, 因此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加远程教育的物理距离, 简化远程教育的获取方式, 提高远程教育的传输质量。
3. 云计算有助于学生开展移动学习
云计算无需用户拥有较高的客户端配置, 就能够获得很强的多媒体能力。这一特点使得学生通过手机、PDA、便携上网本等设备就能够访问网络, 进入相应的应用系统, 进而获得想要了解的知识或技能。云计算提供的云服务降低了移动学习的费用, 增加了移动学习的多样性, 为学生进行移动非正式学习奠定了技术基础。
4.云计算有助于教师创建在线群体协作学习环境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并不陌生, 然而过去由于网络环境的限制, 无法充分调动学习者积极性, 技术实现的难关也阻碍了教师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云计算低技术、低设备要求、低消费的特点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一线教师可以利用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免费平台或者软件, 建立在线协作平台, 为学生创建资源丰富、协作互动的学习空间。例如, Google协作平台、百会笔记本等, 教师不仅可以在平台上呈现资料, 还可以邀请学生参与讨论互动, 甚至共同建设学习环境, 充分体现群体协作学习特点。而且平台的创建不再是复杂的代码编写, 而是简单易懂的窗口编辑形式。
云计算的影响推动着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探索。2008年12月, 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年会上,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首次提出“云计算辅助教学” (CCAI) 及“云计算辅助教育” (CCBE) 概念, 其含义是指学校和教师使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辅助教育教学。随着专家学者在各地的应用推广, 全国掀起了云计算辅助教学热潮。云计算在教学应用中的众多优势深受教师欢迎, 尤其是中西部城市的教师, 普遍认为云计算将为当地信息化教学的改善做出贡献。
目前, 国内已经有很多教师在尝试云计算辅助教学。2009年年末,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面向全国一线教师及教研人员征集“云计算辅助教学”案例, 提倡在教育技术“云服务”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中, 教师根据本地教学的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云计算提供的软件、存储、安全等要素, 构建个性化教学的信息化环境, 支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群体智慧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
●基于云计算的群体协作学习环境的应用实例
云计算辅助教学 (CCAI) 重视学习的协作性。开展基于云计算的群体协作学习旨在通过协作发展“群体智慧”, 而不仅是提升个体智慧。充分发挥云计算的优势和特点创建群体协作学习环境, 促使教师从关注内容转而关注学习者, 从关注个体转而关注群体协作。下面是面向实习生学习而创建的云计算群体协作学习环境案例, 供一线教师参考。
1.背景介绍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大四本科生将进行为期2个月的实习。按照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 每个小组配备一个实习老师, 每个学生在实习学校有一名实习指导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分散状态, 学生和实习老师是单线联系。由于实习老师工作原因, 并不能全程跟踪学生实习过程, 给实习老师对学生情况的掌握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于是研究小组计划利用云计算平台, 创建协作学习环境, 解决交流协作的障碍。
2.环境构建
根据对成本及技术门槛考虑, 研究小组决定使用Google提供的免费的云服务——Google论坛, (Google Group) 、Google在线文档 (Google Docs) 、设计实习论坛, 名称为“上师大06教育技术实习论坛”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06shnu) 。Google论坛的一个突出优点就是论坛的最新更新会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论坛中的所有成员, 成员只需要查收自己的邮件并在邮箱内回复即可, 所有回复自动发送到论坛。这极大提高了论坛的互动性。Google在线文档的突出优点是一份文档可以支持十人左右同时在线编辑, 并且是即改即存, 还可以恢复到以前版本, 非常有利于小组协作学习 (如图1) 。
该学习环境支持任何学生、任何地点、使用任何计算机都可以进行无差别的学习, 如学生只需要一个账号就可以在任何机器上完成工作;支持多人在线协作, 如几个人可以同时修改教案, 并能给予及时的反馈;支持完全的共享和独立, 也就是一个人的资源可以共享成所有人的资源或者小组的资源。
3. 栏目设置
在论坛中, 研究者设置了“实习最新公告”, 用于给学生发出最新的通知;“实习简报”由小组共同协作创建, 每周一期由小组轮流完成, 充分体现了小组成员的在线协作能力;“实习新闻”是共享大家在实习单位发生的最新的事件, 由学生自己发表, 这是一个学生之间互相了解的信息之窗;“常见问题答疑”由教师及管理者就学生常见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汇总和更新, 不断为学生答疑解惑;“实习评价标准”是根据当前高校师范实习存在问题和本校实习中在评价方面遇到的困惑制定的一个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该标准得到了专家及领导的认可。
在Google在线文档中的栏目主要有实习周记、实习成果、实习科研论文 (如图2) 。所有这些都是在线完成且全部共享的, 在论坛中都有链接通道实现Google文档和论文的连接。
4. 成果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06级教育技术实习从2009年10月9号~12月9号, 共八周。在实习结束后, 对本次教育实习项目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38份, 有效问卷35份。
在论坛对学生合作与交流的作用方面, 有8位学生认为论坛和邮件绑定回复形式提高了参与程度;17位学生认为一个账号集成了所有服务方便学习;20位学生认为只需要一个账号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交流, 具有简便快捷性;5位学生有其他意见。
在论坛是否促进同伴合作和学习交流方面, 77%的学生认为本次教育实习所采用的论坛有效促进了同伴合作和学习交流;23%的学生认为没有促进。
本次教育实习论坛中共发帖1513篇, 约合每天200条帖子及回复。学生在使用过程中表现了极高的热情,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该种形式的交流学习比较满意。
5. 案例小结
学生通过Google云平台达到了很好的协作效果, 并且真正做到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工作, 也解决了学生分散、不容易管理的难题。指导教师通过这个平台不仅了解了学生平时的工作学习情况, 还能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反思和动态。平台为学生创建了一个群体协作环境, 初步满足了教师的需求, 但是如何促进学生群体协作的机制策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技术始终是为人服务的, 使用的成效如何不在于技术的高低, 而在于如何应用。
●小结
上述的研究案例在云计算支持的群体协作学习环境上做了初步的探索。鉴于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多方面优势,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采用合适的平台。譬如, 利用Google的文档、Gtalk通讯工具、Google论坛组合创建协作交流环境, 延伸课堂教学, 开展丰富的课外学习;使用“百会项目”平台设计学生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 指导学生自行管理项目进程;利用好看簿的图片共享平台, 发起师生间、校际间的活动, 充分交流共享, 共建资源库等。
云计算正在不断的发展中, 技术的不断更新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灵活创新地组建适合的学习环境, 促进信息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还有待更多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
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 篇2
关键字: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分组;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4;G712
中等職业院校的立足根本在于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计算机教学也应当贯彻这一目标,努力帮助学生锻炼以就业为目标的实践能力,提高技能的应用水平。这也是现代社会在计算机不断深入生活时,对当下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值得各中职院校引起高度重视。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握对于教学模式的应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在改善传统教学方式不足的基础,加快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优势融合,激发学生求知欲,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加强对于“分组协作式学习”等一系列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分组协作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完成对课程内容的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是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水平,实现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宗旨的必然要求。
一、协调分组
为了完成分组协作学习教学的目标,首先就要从小组学生配置合理做起。这一步骤要求教师以学生必要的信息作为分组依据,这类信息主要包括了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不同掌握程度,以及对于该项技术的兴趣、应用程度以及理论知识体系等不同方面的差异。甚至还需要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一定的思考,并将这类信息数据作为后续分组教学开展的基础。这类信息的整理也是为了保障教师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在后续小组活动和学习中防止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出现自身求知欲难以满足,以及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学步伐的问题,更加高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成效。这类信息收集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是问卷调查,因为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信息收集和归纳,保障小组学生划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制定教学计划
当完成分组协作学习的基础工作之后,就需要进入分组学习成效保障的核心环节,即分组学习的内容选择和方式确定。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教师的当期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再根据之前的分组情况进行相应的小组合作目标选择。因为协作式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教学内容推动下进行的,而且教师教授计算机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在完善该模块内容之后再进入下一个步骤。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术操作的示范完成之后,就可以进入到学生操作阶段,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对于操作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应让学生自行解决。假如问题难度大,就应用小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加以分析并尽可能的解决。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唯有问题难度较大在小组集体分析也不能取得进步之后,才能进行指导和帮助,通过部分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跨越障碍,保障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竞赛,并对表现出现的小组或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在进行 word 的教学时,学生不仅要学会用 word进行文档编辑,还要学会在文档中插入图画、文本框、艺术字以及页眉、页脚等。但是在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会显得比较枯燥,因此,学生在听了讲解部分后的操作就显得特别重要。
三、评估总结
在小组学习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分组协作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以及指导。虽然现代的教育模式要求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但教师的引导职能也是不可忽视的,需要其帮助学生正确实现教学目标,并且对目标完成后的反馈阶段进行总结和评估。这主要体现在分组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流动指导,给学生一定的计算机实践建议,纠正其不合理的部分操作,并且引导学生正确完成教学目标。此外,还要求教师在学生完成合作学习的目标之后,对其合作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与之相当的评价,帮助学生不断改进,不断提升自己对计算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能力。
结束语:
总体说来,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院校的应用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科目在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通过对学生特点和个性的分析进行分组,以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目标,以期逐步完善中职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维以及技能实践等能力的培养。逐步完善中职学校中计算机教学模式的转变过程,满足社会和经济建设对我国职校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燕.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分组协作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02:247-248.
[2]张涛.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应用浅探[J].电子测试,2015,12:62-64.
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 篇3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学习者随时随地开展在线协作学习已成为可能。近两年发展起来的在线协作工具为学习者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在线协作平台, Worktile作为一款面向中小团队的协作云平台,以其操作简单、功能丰富、完美协同、即时通知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任务之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而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要对任务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研究问题解决的方案,最后经过实践达到最终目标。[1]
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2]
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是指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开展协作学习,将所要学的知识隐含在任务中,通过让学生对任务进行探索,协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最终达到学习目标,完成知识的迁移与利用。
二、Worktile及其功能简介
Worktile是一款通过简单的协作、沟通和分享,实现团队交互与任务管理的团队协作工具。目前,Worktile除了网页版外,还提供i OS和Android客户端,真正做到让协作无处不在。Worktile以其丰富的功能,实现项目和任务的分类管理与长期追踪,为团队提供完善的沟通与协作环境,并可长久保存文件、文档,随时随地可用。
Worktile的主要功能包括: 简介方便的看板式任务管理功能, 无容量限制、可下载历史版本的文件共享功能,随时随地参与、畅通无阻的在线讨论功能,多人实时在线编辑文档功能,灵活快捷可共享的日历功能,以及可直观展示项目进度的简报功能等。
三、Worktile的优势
作为一个支持中小团队进行在线协作的平台,Worktile主要有以下优势:
1、操作简单,使用方便。Worktile以其独特的拖拽操作,使用户的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对项目和任务的管理以及任务的分配都可以通过拖拽来完成。除了在电脑上使用外,用户还可以下载安装手机端或者绑定微信账号,在智能手机上来管理事务。
2、完美协同,实时追踪。Worktile的任务管理、文件共享、在线讨论等功能,为团队协作提供了完美的功能支持。文件共享让用户的团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协作,在线文档编辑还可助力团队的知识沉积。日历和简报的相互配合,使团队成员对任务的管理更有效,对项目进度的把握更直观。
3、看板式任务管理,项目组织事务。看板是最符合人们对信息的梳理方式的。Worktile看板就像一个电子便签,简明、直观, 一目了然。GTD式的看板列表,将任务分为已完成和未完成的,便于用户管理个人任务。以项目为单元管理事务,让复杂无序的事务变得简单清晰。
4、即时通知提醒,快捷在线交流。当有新的事件发生时,用户无需刷新页面,就能第一时间在 “消息中心”收到提醒通知。通过绑定微信,用户还可以直接在微信上接收Worktile中的提醒通知。 手机客户端的应用,使用户随时随地都能参与到讨论中去。
四、Worktile在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中的应用
在Worktile平台上开展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组建学习团队。团队是Worktile中最顶级的组织单元,用团队来组织不同的项目和成员。首先由教师组建学习团队,将与协作学习活动相关的学生加入到团队中,根据协作学习任务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合理划分协作小组,将各组组长设置为管理员,辅助教师管理项目和团队成员。
2、创建项目。在Worktile中,项目是一个最主要的组织单元, 所有的基础资源: 任务、文件、文档、话题、人员等都是以项目为单元进行组织,每个成员只有加入到一个项目,才能对该项目可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一个相对较大的目标作为学生要完成的一个项目,如一门课或一个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或知识。各小组组长负责创建相应的项目,并将小组成员和教师添加到项目中。
3、分配任务。Worktile围绕任务整合了文件、话题、文档等团队协作的基本内容,并对任务执行状态分析产生项目简报,方便教师和组长监督项目进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定具体可实施的任务,将具体的任务分配给每位成员,团队成员可在个人账户的工作台中查看分配给他们的任务,并对他们的任务进行管理。
4、在线讨论。话题是团队针对一个主题性问题进行沟通的有效方式,各协作小组可根据任务需要创建话题进行讨论。同时项目中的任务以及日历中设置的日程都支持评论功能。
5、共享资料。“文件” 是项目中所有文件的存储和共享中心。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与任务相关的资料共享到 “文件” 中,同时还可以创建文档,实现多人在线编辑。
6、任务归档。Worktile为任务实现了归档机制,将已经完成的任务归档。既保持了项目的简洁,又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的总结与巩固。
五、结束语
目前,通过在线协作工具进行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将Worktile这类在线协作工具应用于教学中,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Worktile虽然是为协同工作而开发,但随着其功能的不断强大,相信Worktile一定会在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惠莲.信息技术课程中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 篇4
【关键词】分组协作式学习;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已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备计算机相应操作技能已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性是计算机教学的最大特点,这对中职计算机教学目标实现,培养更多更高素质能力的专业能力,加强计算机教学创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在各级学校教学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其建立在老师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学生科学合理地组成相应小组,以小组的模式开展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分组协作式学习不仅丰富了教学方法,还成为管理学生的有效方式,分工融合合作,有竞争有帮助,给计算机教学增添更多生机与活力,显著增强了中职计算机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组协作式学习内容概述
分组协作式学习为围绕一个个学习团队或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实现教学任务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分组作为管理手段及组织形式,是该模式的组织基础,科学地依据学生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组织能力等有序地组合成团队或小组;协作式学习则通过各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协作与配合,共同朝既定学习目标进步,彼此间相互帮助,各组间相互竞争,使学生均能参与到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在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培养的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计算机教学是中职重点教学研究课题,目的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技术人才。中职计算机教学课程,主要方向是使计算机实用性需求得到满足,肩负学生基础计算机知识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及计算机理论知识应用于操作能力培养的重任,其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增强一直是中职教学的重点关注内容。相比于高中及大学教育,中职教育有着更加明显的特点,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相当高,加上计算机课程本身就非常注重实践性,迫切需要有创新、实用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加快帮助学生具备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操作能力,而分组协作式学习则是当前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丰富了学生对于计算机操作问题寻求解答的渠道,充实了计算机理论知识应用的沟通平台,让学生能更好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一起进步。
二、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坚持原则,推进分组协作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要较好落实分组协作式学习应用,取得较好成效,就必须坚持相应的组织原则。一是开展分组协作式学习要坚持主体性的原则,中职计算机教学工作,同样存在着教学活动开展主体,在组织分组协作式学习实践课程中,中职计算机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角色,按照公平民主思路,摒弃照本宣读的传统教学方式,对于编程类的重点课程内容,在分组协作式学习中教师要以引导者与参考者的角色加入,给学生相应的指导、安排和充足的时间、空间去学习C语言等基础性强但操作要求高的知识内容。二是要坚持公平性的原则,中职学生在接触计算机上存在学习时间长短、基础强弱的差异,导致对计算机的学习能力、组织操作能力有非常大的不同,需要教师以公平公正的态度、从全局角度组织安排,对学生个性特征有效兼顾,因材施教,让学生能从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2)明确地位,突出教师在分组协作式中的指导作用。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分组协作式学习,教师很关键,需要教师提升增强创新教育认识,深入了解分组协作式学习组织方式、注意事项等相关策略措施,进一步与之结合深度研究中职计算机教学大纲要求,使分组协作式学习更加符合教学要求。如在《计算机网络》关于时分多路复用和频分多路复用教学中,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该部分课程内容目标分解,制订分组协作式学习任务,根据学习难度、强度与容量层层推进,通过小组加强对频分与时分两种多路复用的概念理解,并借助内部讨论增强异同点的掌握程度。教师要在计算机教学应用分组协作式学习中加强对其学习内容必要性与时机、课程安排的把握,课程比例合理安排,课程设置科学权衡,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科学设置,完善计算机分组协作式学习考核标准。要建立科学家的中职计算机分组协作式学习考核模式,以达到全面、真实、客观考察学生学习成果目的。一方面,在开课前摸底测试学生计算机能力,了解学生之间能力差异,为因材施教、因材考核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在进行考试的时候,增强题目的多样化,包括设计类与综合理论类的计算机课程知识题目,鼓励学生计算机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完善笔试与机试,重点针对应用操作能力,以更深度获知分组协作式综合学习状况。
三、结束语
作为发展迅速,需要创新性强的学科,中职计算机教学需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加强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应用,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完善课程设置,明确考核标准,强化师资建设等措施,更大程度提升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作用,为培养新时期所需复合应用型人才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王春国.探究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8:175.
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 篇5
一、协作学习
1. 协作学习与协作学习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 而是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协作学习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的习得成果, 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
在协作学习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 共同就某个问题开展讨论和协商。学习可以将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发现的信息和资源与小组中其他成员共享。成员与成员间可以通过对话、商讨、辩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的论证, 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通过这样的学习, 学生完成对知识主动的意义建构。
2. blog环境下的协作学习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在各种网络技术支持下的协作学习方式。其主要的特点就是能将处在不同地方的学习者组织起来, 为了同一学习目标而建立起一个学习群体, 并在这个群体内共享学习资源, 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基于blog的协作学习是指在blog技术支持下的协作学习方式。在这种模式下,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blog相联系。教师作为资源设计者、指导者、教学评价者通过blog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也通过blog共享学习资源、讨论、协商学习问题, 以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
二、bl og (博客)
1. Blog简介
Blog是Weblog的简称, 即网络日志, 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互方式。Blog是围绕某一主题, 以时间条目构建的非正式的个人网站, 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感受到的、听到的、看到的东西记载下来和他人分享。
Blog是未来信息化教育和知识管理的强大但简单易用的工具。每个学习者都可以利用Blog轻松地建立互动的网上学习社区, 除了对网上一般资源的评论, 还可以对其他学习者的Blog发表个人意见。
2. Blog的特点
Tag (标签) 和RSS (聚合内容) 作为web2.0元素嵌入blog中, 令blog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Tag是一种灵活、有趣的日志分类方式, 可以利用它按一定的原则对自己提供的内容进行分类, 从而有利于管理和分类共享。
RSS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方式。它会将你订阅的网站更新内容第一时间送到你的面前。
3. Blog对协作学习的支持
Blog作为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将学习者组织起来, 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交流和协商。中职学校学生和普高学生不同, 对于他们来说, 升学的机会比较少, 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就业问题, 我们应该把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摆在首位。另外, 结合中等职业学校一般不设晚自修, 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等情况, 开展基于blog的协作学习不仅可将学习空间突破校园围墙的局限, 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三、协作学习活动设计
基于blog的协作学习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 学生的学习自控能力也不如普通高中学生, 所以在设计学习活动时, 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提出难度适中、趣味性大的问题或任务, 在学生的协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也必须参与到其中, 监控学习进程, 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下面, 笔者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常用的“问题讨论”活动和”作品设计“活动。
1.“问题讨论”活动
“问题讨论”活动是教师或学生在blog上提出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 其他学生可以发言、回复、争辩的形式参与讨论, 每个学生的发言或评论都即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同学浏览。整个讨论的过程由教师监控, 防止讨论偏离当前的学习问题。“问题讨论”活动的设计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如下图所示。
在课程的学习阶段, “问题讨论”活动开展的比较多。教师可就课程内容提出某个具体的问题, 学生也可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疑问。通过blog, 将问题发布, 协作小组的同学围绕该问题收集资料, 交换意见, 最终解决问题。
“问题讨论”活动大致分为协作小组建立、问题提出、协作学习、得出结论、评价5个阶段。在VB课程循环结构的学习中, 笔者就采用了这种活动形式。提出了三个问题: (1) 循环结构有多少种形式?各种形式有什么区别? (2) 求1+2+3+4+…+N? (3) 求1+2+3+4+…+N大于500时N的最小值?在活动过程中, 以平常的学习小组分组, 让学生在blog上建立本小组的回答贴, 其他成员根据问题收集资料, 通过回复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 与小组其他成员共享自己的想法, 最终得出结论。最后, 由小组长发布本组的讨论结果, 其他小组成员通过浏览各小组长发布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在活动中, 教师既是问题的提出者, 也是讨论的参与者, 在整个讨论学习过程中, 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其中,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
2.“作品设计”活动
“作品设计”活动一般是由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目标, 给定作品的设计任务和要求, 学生利用网络收集相关资料,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制作作品。“作品设计”活动的设计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告一段落时, 多采用“作品设计”活动。一般由教师根据课程阶段学习的目标, 给出设计目标。各小组从blog上了解设计目标, 进行分工合作。通过网络收集资料, 在blog上通过发言、回复、讨论等形式对作品的设计提出建议, 并设计制作。最后将作品在blog上发布, 各小组进行评价讨论。
“作品设计”活动大致分为协作小组的建立、给出设计任务、分工合作完成设计任务、作品展示、评价5个阶段。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 在学习了WORD知识后, 笔者在教学用的blog上布置了这样一个设计任务: (1) 完成个人名片的设计。 (2) 完成电子贺卡的设计。 (3) 完成杂志封面的设计。 (4) 完成班报的设计。请各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分组, 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任务。分组后, 要求各小组长在blog上发言, 其他成员以回复的形式参与作品的讨论和资源共享, 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作品的最终设计。最后, 各小组长将本组完成的作品以图片的形式上传到blog, 各小组就作品进行评价。
在活动中, 教师给出作品设计任务, 并对作品完成的进程加以控制, 对作品的设计给出自己的意见。并在同学们的设计过程中, 给与指导和帮助。最后, 参与到作品评价过程中, 对各小组的作品给与评价。
总之, 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利用网络进行协作学习成为热点, 而利用blog进行协作学习是其中重要的形式。对利用blog进行协作学习的讨论和反思将对我们的教学提供操作方面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黄荣怀, 张玉洁“.基于网络的协作型教学系统模型”.99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1999, 6 (澳门) .
[2]黄荣怀.CSCL的理论与方法.电化教育研究[J].1999 (6) .
[3]何克抗, 武法提.网络多媒体开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4]陶李.网络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5]Rikki Ashley.Cooperative Learning.http://members.home.net/riketa/index.htm.
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 篇6
一、概述分组协作式学习
分组协作式学习, 一般是指教师以小组或团体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分组既是一种组织形式, 也是一种表现方法, 更是一种管理方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分组也不例外, 也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以学生为主体而组成的小组或团体。小组和团体是分组协作式学习之根本所在, 协作式学习则是教学方式的重要载体。协作式学习是有小组或团队成员之间协同工作、共同配合进而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用分组协作式学习的方式教学,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还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内容的探索与发现中去,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团结协作, 一起实现学习目标。分组协作式学习是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平等性、发展新和创造性,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此可见, 分组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方式具有合作性、自主性、交互性、高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让学生在协作式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应用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应用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分组策略
分组协作式学习首先强调的是分组, 再就是协作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分组之前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整体情况, 再根据情况对学生整体进行分析, 最后根据得到的结论进行分组。在摸排学生计算机学习情况时应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摸排调查, 掌握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了解程度、学习兴趣、应用能力及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待掌握基本情况之后, 根据这些情况将计算机应能力有高低之差的学生进行交叉组合, 同时还应尽可能的考虑将自制力高于低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让他们互相监督、相互学习。例如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时, 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并将教学目标作为基础以了解和分析学生。待掌握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情况和学习兴趣后, 进行细致分析, 并将学生分为四到五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 确定一个小组长。确定组长的时候应注意:确保该生计算机基础牢固、学习能力强, 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能力且善于乐意帮助同学等优点。这就能给每个小组中学习能力和自制力相对较低的学生提供学习榜样和求助对象。
虽然分组只是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才能体现协作式学习, 但能否正确的分组直接决定着分组协作式学习效果的高低, 所以, 分组是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前提。此外, 还应对每个小组的成员和组长根据实际应用去、效果进行合理调整, 最大程度的确保分组的有效性。
2、协作式学习方式在小组中的应用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 除了确保分组的有效性外, 还应联系教学内容应用分组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应全面分析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 再按照上述分组策略进行分组。分组是根本所在, 只有把学生分成小组方能将协作式学习应用在教学之中。协作式学习随着教师上课内容的讲述而进行, 教师在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进行讲解时, 应把教学内容分为几个小部分, 并将每一小部分的内容进行讲解, 并让学生根据老师所述进行操作, 待学生能够自主操作之后, 再进行下一小部分内容的讲解。学生在动手操作时, 应以小组为单位。对于操作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 教师应让学生自行解决, 假如问题难度大就应用小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加以分析并尽可能的解决。教师只是个引导者, 只有所遇到的问题比较困难且经过小组分析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就应针对此类问题进行详细讲解。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竞赛, 并对表现出现的小组或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例如, 在进行word的教学时, 学生不仅要学会用word进行文档编辑, 还要学会在文档中插入图画、文本框、艺术字以及页眉、页脚等。但是在对这一部分的内容的讲解就会显得比较枯燥, 因此, 学生在听了讲解部分后的操作就显得特别重要。基于此, 笔者建议:学生在操作的时候老师可以发给他们一些资料, 让学生根据资料设计海报。因为在设计海报的时候不仅会涉及到文档的编辑, 也同时将上面所说到的插入内容也包括在内了, 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在发下资料后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 要求小组中每个人都必须设计一份, 然后将自己在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小组讨论时提出来, 在小组之间进行解决。若是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其交给老师, 老师在最后进行统一讲解。最后老师应收集学生设计作品, 并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分析, 看看是否还有需要自己讲解的问题。另外, 在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分析后应该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结束语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分组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方式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个别学生在小组中抱着“吃大锅饭”的思想, 不进行实际操作, 但这还是弥补了是整体教学中班级授课制度的不足,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 加深了所学知识的印象,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团节协作的精神。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发挥其优势, 做到扬长避短, 就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培养更多的新型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慧明:《“分层、分组”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辽宁高职学报》2008 (10) 。
[2]冯敬益:《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教育信息化同》, 2010 (12) 。
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 篇7
一、实施协作学习的困境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 实施协作学习是必需的, 也是可行的。协作式学习尤其适用于初学者。当今, 中职计算机教育在各省、各地、各校的教材内容、学习进度不太一致, 从不同初中升入的中专生, 计算机基础差距也较大, 采用协作式学习不仅是现代教育对学生人格培养的要求, 也是中职学校实际教学情况的需要。由于计算机学科知识点比较分散, 相对独立, 即使一个基本文字都不会处理的学生, 他的电脑图片处理的水平也可能比较高, 这样在协作学习中, 一个人遇到的问题也许正是其他伙伴很容易解决的问题。
在实施协作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中职生相对高中生而言不容易被调动。一方面虚荣心强, 不轻易向同学低头询问, 害怕别人不愿帮忙伤了面子;另一方面不爱表现自己, 既不想为帮助别人耽误自己的时间, 又怕热情主动地帮助别人被认为“逞能”, 遇到问题要么轻易放过, 要么暂停学习, 等待教师指导。中职生较为活跃, 为了自己的小组获胜, 水平高的学生会悄悄地替水平较低者包办, 使协作学习流于形式。协作学习欲获得理想效果, 组织策略尤其重要。
二、实施协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1. 注重协作精神的培养
我们不能希望学生起初就主动参与协作学习, 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 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向学生说明协作学习的目的, 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 反复劝说、鼓励, 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实施协作学习, 第一, 能接近彼此距离, 付出的是真诚, 收获的是友谊;第二, 能学习协作技能, 学会交流, 学会合作, 共享成功喜悦;第三, 帮助他人的过程是一个知识重构的过程;第四, 能将教师从简单知识的重复解答中解放出来, 使教师有精力传授其他知识。
2. 抓住学生心理, 明确权利和义务
中职生从表面上看不爱表现, 但其内心的责任感日趋增强, 被尊重、被欣赏的心理需求更为强烈。抓住这种心理特点, 不管教师是指定还是自由组合, 小组成员应该相对固定下来, 实践证明一个小组三人最适宜。技术水平高、责任感强的成员担任组长, 明确成员之间询问和帮助的义务, 有问题须先向本组成员请教, 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由小组长负责向其他小组或教师求助。明确了学习伙伴之间询问和帮助的义务, 向别人请教的同学询问时不再胆怯, 解答问题的同学帮助伙伴义不容辞, 从而在三人之间形成协作学习的氛围。
3. 以各小组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
这种激励机制可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从而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己所能, 相互配合, 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经常开展小组竞赛, 根据课堂上的综合表现评选优胜组, 以组为单位给予集体奖励, 通过语言激励、作品展示、满足爱好等方式, 使学生对团体产生参与感、认同感,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协作学习的积极性。
4. 教师引导, 适时监控
作为整个教学活动设计者、组织者的教师, 是学生协作学习中特殊的学习伙伴, 在协作学习中起到引导和监控的作用。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中的共性问题,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好思路、好方法, 引导学生勇于创新;批评不公平竞争, 避免不负责任的帮倒忙;及时制止与学习内容无关的活动, 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协作学习。
三、实施协作学习的具体案例
1. 协作学习适用于基本操作
在网络教室上课, 受病毒侵袭和网络瓶颈影响, 乱码、死机、网络不通等意外情况时有发生。计算机上装有保护卡, 重启即可还原至正常。每学期的第一节课, 笔者总是向学生详细说明解决问题的步骤:第一步注销计算机重新登陆, 解决不了进行第二步重新启动 (热启动) , 仍然解决不了则采用第三步强制关机 (冷启动) 。但遗憾的是, 在接下来的一学期甚至全学年的计算机课堂上, 总有计算机临时出现故障的学生因同样的问题中断学习, 等待老师指导。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当教师向全体学生讲授的时候, 绝大多数学生的计算机处于正常状态, 这些知识不能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 等到问题偶然出现时, 则茫然失措。实施协作学习后, 基础知识, 操作步骤之类的问题, 学生不再单纯依靠教师指导, 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2. 协作学习适用于主题活动
我国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胜利返回。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以“航天科技”为主题的网页设计活动。如果学生各自为战, 两节课很难完成。利用协作学习, 小组成员协商分工后, 第一节分工查资料, 三人分别查找有关“神州五号”的图片、最新新闻、幕后的英雄事迹、航天科普知识;第二节课分别制作不同页面, 然后汇总修改。这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设计任务, 形式和布局算不上精致, 资料却比较丰富, 一个小小的科普网站颇具雏形。在主题活动中, 协作小组首先围绕主题规划任务, 分工查找资料, 然后将其汇总, 这种分工负责的协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四、实施协作学习的展望
协作学习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培养他们的集体协作精神。协作学习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可适当地使用。如今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协作式学习已成共识, 协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或学习方法, 正不断显现它特有的作用和优势。
摘要: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采用协作学习教法,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此教法进行了思考与总结, 以供中职计算机教师参考。
关键词:协作式学习,困境,有效策略,案例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呼唤有效的“合作学习”[N].中国教育报, 2006.9.
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 篇8
目前计算机本科教学中经典的讲授模式依然是主流,以教师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一些老师只注重课堂内容的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意识和情感,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网络平台[1]大环境的出现,没有“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面对的是机器,可以不断尝试新的学习模式。随着网络教育的日益发展,很多新的理论、新的学说也应运而生。基于网络平台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就是当前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热点之一。
自主学习[2]是指由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对自主学习的实质、机制、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认知学派的Zimmerman[3]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研究框架。Corn和Mandinachl[4]对自主学习的产生、保持以及其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做了说明。温内和巴特勒[5]认为,自主学习是个体的认知系统,与学习任务、行为表现、外部反馈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陈顺立[6]从师生角色转变、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设计、网络自主学习情境设计和网络自主学习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谈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自主学习是基于人本主义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念,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协作学习[7]又称合作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探究性学习,共同努力完成所安排的学习任务。协作学习的前提[8]是协作过程包括讨论、争论和对学习任务的反思,可以得到更加深刻和丰富的信息。Kirschner[8]开展了个体学习与分组协作的比较研究,对于简单的任务,分组协作学习稍逊于个体学习,但是对于复杂的学习任务,分组协作学习胜过个体学习。协作学习在专业文献上得到了广泛地研究,香港大学的罗陆慧英[9]总结了2011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国际会议成果。
尽管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模式都有了较好的研究,但是如何利用两者的长处,在网络平台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计算机专业的两种混合学习模式研究还比较少。计算机专业是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研究范畴十分广泛,探索高效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方法
网络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和互动的工具,为学习者提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开放学习环境。同时,当计算机专业课程需要解决一些复杂的任务时,采用协作学习模式更有效果。本文以《Web系统与技术》课程进行示范,采用常熟理工学院购买的毕博教学网络平台进行研究试验。
2.1 基于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
《Web系统与技术》的网络平台包含课程介绍、教学课件、教案和教学设计工具、课程网站搜索引擎、BBS讨论区、内部电子邮件、FTP服务、学习自测管理、作业管理系统等功能。师生或学生之间利用Email、BBS实现网络的交互及答疑辅导,通过Java、Flash等实现交互式教学,利用数据库对学习资源及学习者信息进行数据管理,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网络blog或网络空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反思学习和积累学习心得体会等。网络教学平台能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可以在线学习、在线自测、网上提交作业、在线讨论和教师实时在线答疑,这为课程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灵活的教学环境。在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中,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从学生认知活动的基本规律出发,基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特征,经过不断地探索,构建了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专业自主学习模式如图1所示。
此外,利用网络辅助工具系统帮助学习,主要包括网络写作工具、检索工具、在线笔记本、学习日志、在线词典、书签等,如图2所示。这些辅助认知工具能够支持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使学习者更有效的构筑自身的知识体系。
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了HTML基本标记,网页表单设计,CSS,XML,DHTML,DOM与Window对象,脚本与对象事件处理,VBScript,JavaScript,ASP及其工作原理,web内置对象,web数据库编程,Ajax程序设计技术等基本知识。
2.2 基于网络平台的协作学习
通过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每个学生都有了相关主题的基本知识,为了更加灵活的掌握知识以解决复杂的任务,设计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协作学习模式,其流程如图3所示。
首先,形成协作学习的小组。根据学生以前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分数,按照高分学生带低分学生的原则,男女组合,每组有5名学生。学习的主题是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的开发工具,SQL Sever2005为数据库,设计一个关于某一门课程的网站。
其次,给每个组员进行分工。1人负责界面设计,对网站的颜色、字体、控件的大小和样式,菜单和对话框进行统一设计,并制作成CSS供其它同学使用;其余4人各分得2-3个模块,进行数据库设计、功能实现和测试。
然后负责进行需求分析、收集课程网站的材料和资料,并进行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编码与测试。
为了创造协作学习的氛围,要求每个分组在全班面前陈述各自的项目的准备情况、开题、期中检查等报告。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对陈述的内容进行评价和提出意见。组员之间要经常进行讨论和协作,以共同完成这些任务。
最后,对每个分组的成果进行展示和项目总结。各个分组进行系统演示和项目总结,师生根据界面设计、使用的技术和设计的内容进行共同打分。
教师在整个协作学习过程中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管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提出的新问题要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还需要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协调。同时,教师还要积极支持小组的合作,帮助学习小组成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以促进他们协作学习的开展。
3 结果
为了验证基于网络平台的综合自主学习和协作模式的有效性,与自主学习模式、协作模式和“填鸭式”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对选上《Web系统与技术》课程的本校09级4个教学班的学生,1班、2班、3班和4班分别采用我们的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协作模式和“填鸭式”模式教学。使用Hart和Staveland[10]设计的任务负荷指数(NASA-TLX)的评价方法,由脑力负荷、体力负荷、时间压力、努力程度、业绩水平以及受挫程度6个项目组成,每项指标的最大值为10,最小为0。当课程结束后,学生填写NASA-TLX量表,对六个项目的学习效果分别进行评估。课程学习前对4个班级的web技术测试分数的均值成绩如表1所示,可见差别不大。
根据4个教学模式对应的4个班级填写的6个项目数据,统计其平均值如表2所示。从表2可知,单独采用自主学习模式的2班其努力程度比较高且时间压力比较大,因为自主学习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加倍的努力。采用协同模式学习的3班的脑力符合和体力负荷比较高,主要是协同要考虑多方的因素,但相互学习和鼓励,所以受挫程度比较低。采用“填鸭式”学习模式的4班,时间压力和努力程度比较低,所以业绩水平比较低,效果比较差。而采用我们学习模式的1班,其压力小,受挫程度低,但业绩水平最高。
综上所述,在网络平台的基础上,综合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更有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霍红颖,湛邵斌.基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2010,121(9):8-9.
[2]郭峥春.试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77(4):15-16.
[3]Zimmerman B J.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8,25(1):3-17.
[4]Corno.Mandinach E B.The role of cognitive engagement in classroom learning and motivation[J].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3,7(1):169-182.
[5]Winner P H,Butler D L.Feedback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J].A theoretical synthesis,1995.3(1):32-61.
[6]陈顺立.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计算机教育,2010.10(21):62-64.
[7]颜红.基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8]Kirschner,F.,Paas,F.,&Kirschner,P.A.Individual and group-based learning from complex cognitive tasks:Effects on re tention and transfer efficiency[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9(25):306–314.
[9]罗陆,慧英,程介明.学习科学与教育政策[J].开放教育研究,2011,17(5):10-14.
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 篇9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与分组协作式学习
中职计算机教学在现今发展处于“蒸蒸日上”状态,简单来说,就是计算机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急剧上升,中职计算机教学就是培养该方面人才的重要形式。但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较为不理想,发展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其的具体要求,主要原因就是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师资力量以及生源较为有限,该现象会使我国该方面人才的缺口无法得到填补,抑制网络化时代成熟化的实现。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实际的调查以及实际的研究发现,其中作用极为凸显以及有相应的发展前景的教学方式就是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的引进。
1. 中职计算机教学
中职计算机教学发展时间较为有限,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以及存在的不合理不科学之处较多,需要进行的改进方向以及改进内容较多,所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就是逐步进行,由主到次,由杂到简,简单的来说就是抓住影响中职计算机教学进展缓慢的主要因素以及主要问题,从该方面入手,大体上调整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方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起色之后,进行细节性的内容改进,进而完善化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职计算机教学发展的主要意义就是适应时事,适应社会,发挥存在价值,实现存在意义,不被社会所淘汰,被社会所认可,并且能够在险象环生的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能够实际的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向国家输送人才,让社会的发展更为稳定以及社会的发展更为快速。
2. 分组协作式学习
分组协作式学习就是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各小组之间进行相互的协作,帮助,在竞争的环境中相互促进,相互完善,自我发展,分组协作式学习所需要掌握的主要原则就是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合作,理性竞争等,分组协作式学习能够有效的快速的稳定的提升整体学生的能力,提升整体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减轻教师负担,和谐化师生以及生生关系有实际的效果,分组协作式学习过程中教师所占据的位置以及教师所占据的比重较为有限,教师主要起到的作用就是指导以及引导作用。因此,从一个层次上来说,就是分组协作式学习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学生的合作学习。
二、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 分组协作式学习应用表面化
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应用,需要建立在教师的配合以及教师的引导鼓励之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这一条件并没有达成。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的独立性以及给予学生的空间较为有限,课堂上采取的仍旧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小组形式只是给教师的随机性提问提供方便,小组之间的协作也因为该种形式而出现名存实亡的现象,反而出现竞争激化的情况,如教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问答比赛,以最终成绩确定最佳小组,给予一定奖励,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形式化的表面化的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无法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以及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无法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下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升,以及阻碍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创新意识培养。
2. 分组协作式学习与中职计算机教学结合不合理
分组协作式学习与中职计算机教学结合不合理,体现在分组协作式学习只是针对特定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没有大范围的采取,并且教师在分组协作式学习应用中所结合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较为不重要,所给与的时间以及所给与的空间较为有限,没有给学生一定的示范以及一定的提示,导致学生由于对此不了解而出现探讨质量较低,协作与竞争关系调节不合理等现象,学生因而对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失去兴趣,产生反感情绪,教师也因为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没有达到预期要求而坚定自我的理解,认为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无法起到促进效果。
3. 分组协作式学习应用方式存在问题
分组协作式学习存在的另一个无法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就是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存在应用方式不妥当,具体表现为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具体应用方式为学生自主组队,学生在课堂上根据组队形式进行排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随机讨论,导致的现象就是课堂秩序紊乱,学生所谈论的话题杂糅,无法控制学生的讨论中心,导致课堂沦为学生闲聊的场所,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就是教师的不合理调整以及控制,教师把握的度存在问题以及学生的自控能力有待提高。
三、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1. 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探讨
通过以上对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相应的针对性解决措施,针对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应用表面化,所提出的针对性问题就是对教师提出明确性要求。以分组协作式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通过监控方式以及随机调查方式进行强制性要求,使得教师在该环境中逐渐形成习惯,并且能够快速有效的适应该种教学模式。同时通过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效果的展现让教师对此更为重视,进而促进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的发展;针对两者结合不合理提出的措施就是教师进行课程内容的全面分析,以理性的视角确定需要进行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内容,以其中较为简单的篇章作为例子向学生阐述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具体形式以及进展方式;针对分组协作式学习应用方式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通过对成功例子探究以及通过对先进课堂管理方式的分析,确定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的具体开展形式以及应用方式。
2. 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分析
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就是教师根据班级的成绩、学生的能力、学生的特长以及班级的座位等信息进行小组分配,而后教师给出一个探讨主题以及学习主要范围,让小组以此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小组需要将自主学习的过程以及自主学习的结论进行记录,并能够保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小组之间需要保证互相协作,对于小组之间的协作内容也需要进行记录,在此之后,小组进行调换式课堂讨论,以达到协作的最大化,在课堂上没有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只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时间,由教师指定调换组中的任意一名学生进行操作以及进行讲述。
3. 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前景,就是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较为全面的掌握具体计算机操作技术以及具体计算机知识,能够较为平衡地促进班级学生的共同进步发展,能够有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发展学生对于知识的利用能力以及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创新能力。
综上,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明显,有实际的发展价值以及进步空间。
摘要:主要研究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应用的方向为中职计算机教学,通过对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所生产的具体促进作用,来确定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应用的价值以及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分组协作式学习,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韩云凤.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187.
[2]冯敬益.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