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学习兴趣论

2024-06-24

计算机与学习兴趣论(共12篇)

计算机与学习兴趣论 篇1

物理学习相对来说比较难,如果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成绩就能逐步提高。

一、利用有趣的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对你的第一次见面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第一堂物理课上好,使学生听得专注,觉得听老师讲物理课能够听得懂、有意思,并认为物理好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产生一种认真学习物理的信念,这样就慢慢产生了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学生的兴趣培养,是建立在教师对物理专业知识基础上的,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大胆地假设物理情境,根据教材可以提出一些与课本有关的思考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问题之中,这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愿望,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风扇上的旋钮时,扇叶旋转的速度快慢不一样,风力的大小也不一样。这些现象生活中都是可以看到的,但是要让学生自己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物理学科特点,通过恰当的设置情景可以起到组织物理教学的作用,还可以使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会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把握学生喜欢动手、追求新知识、喜欢有趣的事情的心理特点,认真准备和设计课堂上课内容和课堂演示内容,把生活实际的一些现象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上课时讲到物体做圆周运动,判断线速度方向时,我们可以对排球比赛中运动员将排球平平地打出去的过程进行分析,并准备好排球进行演示实验,一定会吸引学生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调动起来。扔排球的时候,排球和接排球同学之间的连线是球在这个瞬间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排球,而这个方向就是排球在这个瞬间的线速度方向。经过这个演示实验,学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新知识点了,还会掌握得很牢固。通过有趣的实验,使本来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而有趣味,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探究平抛物体运动规律的过程,体验新的知识产生的过程,就能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究不知道问题的欲望,学习如何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如何把不知道的问题化为已知问题。

三、充分发挥实验作用,调动学生课堂的注意力

物理学是与平时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基础学科,高中物理教学大都与实验有关。在做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经过学生自己观察,才能够透过实验现象来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实验中的规律。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高中物理教材上的“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探究实验”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顺利完成相关实验,并鼓励他们制作一些小发明,如做针孔照相机、水果电池、指南针、电动机等。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去,要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起学习好物理的强烈兴趣,并从中获得新知识。高中物理还具备学生可操作性的学科特点,是教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紧密相关的一门学科。高中生比较容易好动,对课本上的实验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兴趣,而物理学科可以通过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观认识。

四、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通过现象理解分析其中的物理意义

上完课之后教师可以主动提出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和生活中的现象,课后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查阅相关资料。上课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比如汽车轮胎为什么有很多不规则的花纹呢?下雨天,为什么有时天空可以看到彩虹呢?什么是海市蜃楼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会从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与物理相关的现象。例如,在讲摩擦力时,可以提出“若生活中摩擦力突然消失了,我们的生活会出现什么现象”之类的问题可以多让学生去图书馆查阅一些资料,我们还可以播放这几年的航空与航天发展的一些视频短片,让同学们感觉物理就在我们周围,感觉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力量,从而更进一步地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做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你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在某种层面上和学生是平等的。要关心尊重学生,可以在学生面前充当一个听众的角色,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和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句话:沟通很重要。教师要善于和学生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方面能力不亚于业务能力。

总之,如何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感兴趣,如何使兴趣更持久,在平时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多钻研,多交流。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充满好奇心,努力学习新知识,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计算机与学习兴趣论 篇2

如何提高中职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作者/陈雪粉

摘 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已经充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是计算机对于广大中职生来说,90%的计算机都没有发挥更好的用途。现在的中职生基础知识差,自控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让计算机在中职生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并在将来的就业中谋得一席之位,这就要求中职教师结合社会的现实来正确引导中职生。

关键词:中职生;动手能手;兴趣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在众人眼中已是再普通不过的字眼,但是计算机在广大中职生眼里无非就是游戏、电影和聊天的代名词,90%的计算机都没有发挥更大的用途。现在的中职生基础知识差,自控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让计算机在中职生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并在将来的就业中谋得一席之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结合社会的现实来正确引导中职生。

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以下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的方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课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按照不同的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操作中发挥学生各自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大胆动手操作,尽情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根据不同的专业给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像防建和机电专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利用计算机来做图,幼师专业的学生,让他们对歌曲的精华部分进行剪辑。

二、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兴趣小组与技能比赛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一些实用的兴趣小组,吸引学生参加,比如汉字录入、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平面设计、Autocad、影视后期制作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

省、市里每一年都举行中职生技能大赛,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也会根据不同专业举行一些比赛,让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这些活动还可以在学生当中树立一些学习目标,让他们你追我赶,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中职生都比较前卫,有个性。希望有无拘无束的课堂、希望老师像朋友,所以师生关系也显得很重要。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完成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挖掘学生的潜能。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还会把学生对教师的爱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来。所以让他们由爱上教师从而爱上学习。

总之,在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特别是当今社会,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级技工人才的严重欠缺,努力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景义。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J].中小学电脑报,.

计算机与学习兴趣论 篇3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兴趣;操作

如何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调控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精彩引入,激发兴趣

要将学生思维吸引到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上,设计一个好的开头非常重要。讲课伊始,老师如果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动画引入、讲一个小故事、做一个小游戏等方法导入新课,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精彩案例,提高兴趣

利用每节课所授知识,制作精美案例,既能让学生看到知识运用的真实效果,还能让学生发现所学的知识点得以拓展,令他们对计算机知识充满兴趣、好奇与向往。

三、引导发现计算机知识亮点,培养兴趣

如果我们能够将纯理论的知识点进行多媒体加工,制作成各种精美化、可视化、操作化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发现每堂课中的亮点,即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

四、精心设计计算机操作课,体会探索乐趣

在教学中,引入计算机操作实践,将项目教学内容改为探索性操作课,让学生自己动手、积极参与包括发现探索知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体会到自己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产生浓厚强烈的求知欲望。

五、课外制作,增强学习兴趣

教师可引导学生制作各种电子小报、摄影、微电影①等作品,学校可定期组织一些相关的比赛活动、作品展示活动,为学生营造这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产生更加美好的兴趣爱好。

总之,教师必须抓住课堂这一主渠道,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激发、诱导、培养,以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张树静.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J].新课程,2013(9).

计算机与学习兴趣论 篇4

1 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 可以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目标, 采用教学生活化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知, 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数学思维与能力, 这也弥补了传统数学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

(2) 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表达。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所引用的教学情境大都来源于现实的生活模型, 所求解的答案的并不一定是唯一的, 教师可以以此开展启发性的教育, 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小组的交流讨论并提出不同的见解,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沟通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3) 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激发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生活化教学方式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 它可以将语文、地理、政治、美术等其它学科寓于数学之中, 这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与思维, 也使得数学学科呈现出海纳百川的特点。这种教学方式真正地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知识, 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2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现途径

本文将小学教学生活化的实现途径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教师的教育意识要生活化。

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授课中, 要有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进行联系, 合理安排教学的课程设计, 使教学活动回归实践。在这种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潜移默化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思维可以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 同时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在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讲课的时候,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比较传统的简单机械的数学验算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2) 采用生活问题导向型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内容中要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 可以采用生活问题导向型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这种方法要求学生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比如:有一家商场在搞促销活动, 打出全场七折和满200送50的横幅, 问学生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怎样选取何种的购买方式更划算, 这是考察学生对数学中分情况讨论知识的掌握。学生之间的争议很大, 有的学生说打折的合算, 有的学生说满200送50的合算, 这时老师可以将学生进行随机的分组讨论, 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要用数学的方法得出结论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老师给出总结的意见, 对于学生的观点正确的部分给予表扬, 不正确的地方及时进行改正。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 学生不但掌握了数学知识, 同时也学会了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这也会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 运用数学语言阐述生活事件。

数学也是一种可以存储信息的语言, 在信息化时代数学的语言功能更为突出。数学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兴趣爱好, 在不影响讲授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 灵活巧妙地运用生活化、趣味化的数学语言感染学生, 在充满情趣的数学语言中进行学习和交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运用数学语言来阐述一个生活问题可以使数学知识更加生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扩展讲课的素材, 提供有时代特色的生活情境。

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当下, 教材的更新速度落仍然与新形势下发展不同步, 所以, 教师在立足于这些教材的同时不断扩展讲课的素材, 可以吸收并引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时代性或者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 以此作为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新的材料。

3 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实现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1)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匹配。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的实际知识水平想适应, 所设计的数学问题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并且要使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感到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当学生在学过相关的数学知识以后, 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这样的问题:我们所学的这些内容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请你举出一个与课堂学到的数学知识有关的生活实例, 并说明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

(2) 教师要熟悉学生的生活背景。

教师如果不能熟悉初中学生的生活环境, 在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中便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都是不一而同的, 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哪些, 在课堂授课中的生活素材便可以来源于这些兴趣爱好。比如:教师可以多留意学生丰富的校园活动;同时, 教师要多留心学生在社会中的生活, 可以让学生就生活中的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最后将这些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搬进课堂, 让学生需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时老师充当指导者的角色。这样的教学方式, 对学生比较有吸引力, 也使得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轻松和愉快。

(3) 教师要重视利用教材中的有效资源。

教师在挖掘各种学习资源的同时, 不能忽略了现行教材中有效资源的利用。要善于结合教材本身, 使学生联想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数学知识, 而在教材中的生活实例也又都是经过课程专家精心筛选的, 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4) 教师要注重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选取学生身边的数学生活模型, 采取调查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课内与课外的综合学习, 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4 结语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 存在于现实, 并且应用于现实, 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实践证明,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 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学习记忆,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能力, 最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兰.引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七种方法[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6.

[2]吕世虎, 王积建.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05.

[3]陈景任.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气氛的营造[J].科技信息, 2008.

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篇5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个难点。文言文教学故事化、文言文教学趣味化,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初一学生,特别是语文基础差的学生,一说到学文言文头就大,认为学文言文跟学英语一样难,对学习文言文没兴趣。于是遇到学文言文就没精打采,更甚的就干脆学其他的科目,大大影响了文言文的学习,更不用说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了。为此,设计初一浅易文言文教学时,应着重于兴趣的培养,力求让学生在掌握语汇的同时,消除对文言文的畏惧感,将文言文与白话文等同看待,同样从中获得独特的.感悟和审美。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点滴经验:

一、章回故事式教学法

文言文本故事性强,大多文章都叙述一些比较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是英雄故事,如《木兰诗》叙述的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或是人物传奇故事,如《口技》叙述的是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或是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叙述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渴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或是聊斋志异,如《狼》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张曲折,或是名人轶事等,故事性强,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在讲授这类课文时,可以采用章回故事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能有效的讲授文言文。

所谓章回故事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几回来讲,象古代小说那样分章分回讲述,学生较感兴趣,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教学目的。如我在讲授《伤仲永》一课时,是这样来设计教学的:

(一)设置悬念,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想不想天生来就很聪明呢?天生聪明是否意味着以后不用学习也一样聪明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这个问题的故事,欲知故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板书课题《伤仲永》。

(二)解题

引导学生结合注解理解标题,提问,导入学习正文。仲咏是一个聪明的人,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叹惜他呢?请听下回分解。

(三)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三遍(范读、齐读、自由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导学:通过朗读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这个故事,请听下回分解。

引导学生结合注解疏通第一段,重点理解下列字词:世隶耕 尝 书具 异焉 旁近自为其名 收族 自是 文理 邑人 稍稍 宾客 乞

利其然 扳 环谒

概述第一段的内容,导入下文。通过学习第一段,同学们知道伤仲永小时候很聪明,五岁能做诗,指物做诗立就,且纹理皆有可观者。这么聪明的人父亲却不让他学习,那么他后来怎样了呢?请听下回分解。

引导学生结合注解疏通第二段,重点理解下列字词:先人 称 泯然众人矣

概述第二段的内容,导入下文。第一段讲的是仲永十二三岁时,才能不如前时之闻,到了二十岁左右时,泯然众人矣。仲永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普通人呢?请听下回分解。

引导学生学习最后一段。范读,学生结合课下注解疏通文意,重点理解下列字词:通悟 受之天 贤于才人 受于人 不至 彼其

小结,点明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

初一学生大都爱听故事,且百听不厌,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轻松地学到了文言文,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趣味教学法

对于故事性不强的文言文,如《咏雪》,教学时可加进一些有趣的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学生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不动声色地讲因断句不当而闹的笑话,这样学生们就深刻体会到断句在朗读中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停顿不当,不仅影响对句义的理解,还会闹笑话,学生就会有兴趣听,达到了培养学生断句的意识和增强断句的能力,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成果作品展示教学法

对于学生理解有难度的内容,教师要因势利导,运用灵活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快乐之中学习文言文。如,备《核舟记》时,考虑到直接讲解,学生理解内容的效果不好,可设计: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制作核舟的模型并在课堂上展示作品,然后组织学生评选出最佳的作品,之后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样,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就会专心地听讲,认真地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个难点。文言文教学故事化、文言文教学趣味化、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计算机与学习兴趣论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习兴趣;教学方式;多媒体;赏识性教育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当学生对某一学习科目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他们便会自觉地将自身的全部注意力及思维活动都有效地集中到该科目的学习活动之中,并确保最终的良好学习效果。相反,假设学生对某一学习科目兴致泛泛,他们便很难真正集中注意力从事与之相关的学习效果,自然也难以保证最终的学习效果。从这一层意义来讲,一线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正视学习兴趣重要性的同时,灵活采取多种能显著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以此作为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质量的有效途径。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有效激发与调动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展开分析与归纳总结。

一、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倾向于在课堂上采用注入式、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并美其名曰此种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却忽视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主观情感及态度,不仅严重制约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英语学习效率的提升。鉴于此,笔者认为,新形式下,初中英语教师应当积极顺应新课改的历史发展潮流趋势,尽量在初中英语课堂上采用多种新鲜、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形式,相信这对于调动学生初中英语学习科目的兴趣及热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1.灵活采用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即是将课堂游戏同特定的学习内容有效结合在一起,并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教学法。教育实践表明,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灵活采用游戏教学法能极大地唤起学生对于该科目的学习兴趣及热忱。

对此,我有着非常深刻的教学体会。例如,在学习了形容词原形、比较级及最高级的相关内容之后,我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你说原形,我对比较级”的课堂游戏,即学生三人为一学习小组,其中一名学生说出形容词原形之后,剩余的两名学生要快速抢答该形容词的比较级及最高级,并要进行正确的英文发音及拼写。(tall—taller—tallest)此游戏形式极大地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很显然,这对于他们对形容词原形、比较级及最高级这部分英语知识的学习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同时,借助游戏教学法这一载体,学生还对形容词原形、比较级及最高级相关的英语知识进行了夯实与巩固,有利于其学习效率的提升,真正实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2.恰当运用情景教学法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存在着一定的隔阂与距离,这就对他们的英语学习活动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具体表现为: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针对此情况,笔者认为,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情景教学法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其英语学习质量的目的。

例如,在Unit 3 Finding your way这章内容的学习活动中,我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英语学习情境,即:首先为学生提供一张反应我校图书馆、教学楼、操场等显著建筑物的地图,随后便要求学生两两为一学习小组,在分别扮演问路者及指路者的角色基础之上反复进行问路、指路的英语口语对话。如此,就巧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英语运用情景,在轻松带给他们亲切感与熟悉感的同时,大大调动了他们对本章英语学习内容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而这一情感态度又促使学生以更加努力、更加认真的态度投入到后续的学习活动中,最终良好学习效果的获得自然是易如反掌。

二、借助多媒体教辅设备,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辅设备被诸多教育工作者广泛地应用在了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通过对多媒体教辅设备直观性、形象性特点的深刻认识,笔者认为,其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恰当运用,也能起到调动学生持续英语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Great people 这章内容的具体知识点之前,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组对人类产生深刻影响的历史名人信息幻灯片,并辅助以其具体的重要历史事迹(Gandhi fought for India to be free from the UK in a peaceful way;Armstrong to be the first man landed on the moon in 1969;Nelson Mandela fought for the black people and help the black people to get the same rights as the white people...)随后,引导学生依据上述幻灯片中的信息尝试归纳这些伟人身上的共同性格特征。多媒体教辅设备所呈现出的幻灯片具备较强的视觉、听觉感官冲击,与初中阶段学生追求新鲜事物、享受刺激的心理特征形成了高度的契合,如此,借助其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就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保持了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得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接下来详细知识点的相关学习活动之中,自然也对良好学习效果的获得起到了充足的保障作用。

三、对学生进行赏识性教育,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赏识性教育即是指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优点与长处,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激励与鼓舞,并促使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教育形式之一。通过对教育实践的分析与总结,笔者认为,适度对学生进行赏识性教育,也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

对此,我感受颇深。如,班上的一名学生原本英语学习基础薄弱,英语水平更是惨不忍睹。如何对该学生实施转化工作,帮助他实现英语修养及素质的显著提高呢?我进行了苦苦思索,并最终决定采取赏识性的教育方式。每当他在课堂上正确回答出问题时,我都会给予他一定的语言鼓励:“Youre great!”“Well done”“very good”……有时,还会引导其他学生对他的进步表示以热烈的掌声。同预期中的效果一样,该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得到来自外界的肯定与鼓励后,他对英语科目的学习积极性由以往的严重缺乏逐渐发展成为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更愿意主动地投入到英语相关的学习活动之中。随后,他的英语成绩越来越好,并在多次英语竞赛中取得了良好的名次。当班上学生询问他英语成功的诀窍时,他认真地回答道:“是老師及同学们对我的鼓励,让我在英语学习活动中体会到了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促使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日渐浓厚,并逐渐发展成为英语学习道路上的主要情感动力……”

实践表明,对学生进行赏识性教育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同样更将对其长远的英语学习活动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当然,初中英语教师调动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积极性的措施、方式方法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上述所陈述的几个方面。教育同仁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此,方能保证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保护,也才能保证他们在积极的情感态度下更好、更完美地融入相关英语学习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王丕华.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8).

[2]杨日勇.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2(9).

试论计算机教学兴趣的培养 篇7

一、学习计算机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使人集中注意, 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对认识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若对某种事物不感兴趣, 对它也就不能集中注意。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说过:“任何科学研究, 最重要的是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 换句话说, 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 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只要我们教者想方设法, 调动一切手段, 让每一个学生都迫切参与其中, 都跃跃欲试, 还有哪个学生不爱学习呢?

在课堂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掌握学习方法是一个值得大家永远探讨的课题。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趣, 才会专心听讲, 积极思考, 从而学到新的知识。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就会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 学习起来乐此不疲, 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

二、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一) 设定明标, 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目标是一个人奋斗的启明星, 只有目标明确才会去努力争取目标的实现。针对实际确立目标, 激励学生拼搏进取, 促使他们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地努力追求。为此我采用远景目标与近景目标相结合的方法:远景目标, 告诉学生要使本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就必须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 而计算机是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工具, 随着社会的变革, 计算机的应用将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 而是不会操作计算机, 不懂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技术的人, 让学生从认识上领悟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近景目标, 上课伊始, 展示目标, 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激发进取心。

(二) 重视计算机引言课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 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引言课中, 要从计算机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和Internet网络的有关常识的介绍, 国内外计算机技术的比较, 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管理、教育科研、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 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时代的需要, 也是个人成才的需要,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注重上机操作能力, 使学习兴趣持久不熄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 应该说上机时间占70%, 理论课只占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 但慢慢地对计算机的热情就会下降, 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设下疑难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 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 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 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 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 增添一份喜悦之情, 充满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如在讲解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时, 由于这节内容相当重要, 而且实践性非常强, 教师可以先围绕教学目标出几道练习题, 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操作预习, 然后教师再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 让学习兴趣持久不熄。

(四) 开展计算机课程兴趣小组活动, 增强学习兴趣

对少数学习成绩优秀而又爱好计算机的学生, 可以组织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 开阔眼界, 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利用学校淘汰下的计算机硬件设备组装电脑、用计算机编排打印校报墙报、设计贺卡、设计学校网站、参加比赛等。如我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成立了硬件兴趣小组和软件兴趣小组。硬件兴趣小组主要是掌握一些硬件设备的基本维修和安装、调试;软件兴趣小组分程序设计小组和综合设计小组, 程序设计小组主要学习BASIC, C, Visual BASIC语言, 综合设计小组主要学习一些较新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办公软件、多媒体处理软件等。兴趣小组的成立不仅仅带动了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而且也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关注和兴趣。

小结

总之,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科感兴趣, 才能学好, 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 创设问题情境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 充分唤起学生的兴趣, 引发学生竞争的意识, 而且学得积极主动, 从而达到提高兴趣, 扩展思维, 发展智能的目的。

摘要:兴趣对于学习计算机是非常重要的,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计算机兴趣, 更好的掌握计算机技术。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兴趣

参考文献

[1]姚万鹏.对计算机兴趣教学的认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5)

[2]陈丽霞.充分发挥计算机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1)

[3]郎峰.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科技资讯, 2007, (21)

论计算机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8

教学活动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师认真负责地教, 学生积极自觉地学,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教得生动活泼, 学生才能学得兴趣盎然。

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 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或集中于学习的对象上。

作为教师, 大家都清楚地知道, 学生对某学科是否感兴趣, 那么他的学习效果就截然不同。有兴趣, 就能主动学习, 全神贯注, 学起来得心应手;没有兴趣, 就会被动应付, 上课精神焕散, 感到不知如何学起。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较差, 多数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缺乏动力, 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 那么学生就更提不起兴趣, 教学就更难上加难,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有鉴于此, 我觉得如何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几年的计算机教学中, 我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1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社会需要, 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

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 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就投身社会工作。所以他们对社会的触觉特别敏锐, 尤其是社会上流行的事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 多媒体、互联网、流行软件的使用等等。学生对这些都很好奇, 很多学生都想学好计算机, 能熟练自如地进行操作, 所以他们对电脑教学相对其它文化课, 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根据这些, 我在教学内容上作了调整, 重点讲述了实用的Windows2000/XP、Word2000、Excel2000以及Powetpoint2000、网页制作、FLASH (动画制作) 、因特网等流行软件使用的知识, 使学生感到学的知识有用, 跟得上潮流步伐, 将来投身社会工作时也可以发挥所长, 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学习起来劲头足, 主动性强。

2 优化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计算机是一门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既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 同时又要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在教学中, 我根据理论与实操的不同特点,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提高了教学效果。

2.1 直观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讲得满头大汗, 学生却听得稀里糊涂, 只能凭空想象, 进行操作时, 教师还得从头讲过, 费时费力。而进行多媒体教学, 能把抽象的命令操作结果直观地显示出来, 既轻松了教师的教学,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Windows 2000/XP、Word、Excel、因特网、网页制作的教学中, 要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一边教授, 一边演示, 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就看到各种各样的屏幕信息, 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巧设悬念,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

有效地导入新课, 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 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引起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如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 我先提问学生:同学们想在你自己的机器上看我机器上的电影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我继续问:那你们知道怎样才能够做到吗?这样引入新课引起学生追求知识的强烈欲望, 能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2.3 适当加压, 确定学习目标

学生在学习中如果没有学习目标, 那么他学习起来就没什么动力。计算机的操作性很强, 怎样操作才算达到熟练的程度?怎样操作才能通过计算机操作的等级考试?这就要给学生适当加一些压力, 使压力变成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汉字录入时, 很多学生对文字录入不感兴趣, 学习提不劲, 一分钟才打几个字, 以这样的录入速度怎能参加操作等级考试?为此, 我给学生一个要求:一个月后, 每分钟的录入速度要在35个字以上, 学期尾要通过计算机操作等级考试。这样既给学生的学习指明了目标, 又给学生加了一定的学习压力, 促进学生不断去学习。

2.4 耐心指导, 抓两头, 带中间

学生层次不一, 对教师所教的内容理解、掌握程度不一样。因此, 在上机操作时, 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要作耐心指导, 一旦发现有进步, 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基础好的学生, 指导他们去探索掌握一些较深的、教学大纲上不作要求的知识, 引导他们如何去获取新知识。对中等的学生, 鼓励他们不要满足现状, 要向更好的成绩迈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兼顾到, 课堂气氛良好, 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2.5 适当的技能竞赛, 也是刺激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

每学期开展一些技能竞赛,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有好胜的心理, 为了在技能竞赛中取得名次, 必须在学习多下苦功, 那么学习起来就会兴趣大增。例如在学习WORD2000文字编辑系统及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中, 我开展了用WORD编辑小报及幻灯片制作比赛。同学们为了取得好名次, 学习起来特别起劲。当我把获奖者编辑的小报用彩色喷墨机打印出来贴在橱窗时, 获奖的同学看到成绩得到肯定和承认时, 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而没有获奖的同学会暗下苦功, 希望下次竞赛再进行一番较劲, 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重视计算机引言课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 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引言课中, 要从计算机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和Internet网络的有关常识的介绍, 国内外计算机技术的比较, 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管理、教育科研、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 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时代的需要, 也是个人成才的需要,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重上机操作能力, 使学习兴趣持久不熄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 应该说上机时间占70%, 理论课只占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 但慢慢地对计算机的热情就会下降, 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设下疑难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 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 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 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 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 增添一份喜悦之情, 充满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如在讲解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时, 由于这节内容相当重要, 而且实践性非常强, 教师可以先围绕教学目标出几道练习题, 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操作预习, 然后教师再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 让学习兴趣持久不熄。

5 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 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教学中的一些简单而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 可以事先告诉学生教学目标, 让学生自己组织上课。这样, 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 备好课, 并以自己最好的教学方式扮演“小老师”。同时, 在上机实践课中, 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 这时可以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 对其他同学在上机过程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 互帮互助, 共同学习。

6 开展计算机课程兴趣小组活动, 增强学习兴趣

对少数学习成绩优秀而又爱好计算机的学生, 可以组织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 开阔眼界, 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利用学校淘汰下的计算机硬件设备组装电脑、用计算机编排打印校报墙报、设计贺卡、设计学校网站、参加比赛等。如我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成立了硬件兴趣小组和软件兴趣小组。硬件兴趣小组主要是掌握一些硬件设备的基本维修和安装、调试;软件兴趣小组分程序设计小组和综合设计小组, 程序设计小组主要学习JAVA, C, Visual BA-SIC语言, 综合设计小组主要学习一些较新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办公软件、多媒体处理软件等。兴趣小组的成立不仅仅带动了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而且也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关注和兴趣。

总之, 计算机学科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操作为核心, 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 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学习计算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教学改革进程中, 每一位教学工作者, 都应以严谨、创新的教学态度去提高教学效果, 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摘要: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 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通过教师激发, 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 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浅谈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篇9

一、重视计算机引言课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 它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引言课中, 从计算机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和Internet网络等有关常识的介绍开始, 结合本地区、本校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管理、教育科研、通信等方面的应用,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 让他们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时代的需要, 也是个人成才的需要, 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上机操作能力, 使学习兴趣经久不衰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极强的学科, 应该说上机时间占70%, 理论课只占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有一定的兴趣, 但慢慢地, 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就会下降, 甚至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设下疑难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 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 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解答出某一问题, 必将会扎实地掌握该项操作技能, 并且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如在讲解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时, 由于这节内容相当重要, 而且实践性非常强, 教师可以先围绕教学目标出几道练习题, 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操作预习, 然后教师再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 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 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经久不衰。

三、开展计算机课程兴趣小组活动, 增强学习兴趣

对少数学习成绩优秀而又爱好计算机的学生, 可以组织他们开展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 通过课外兴趣活动, 巩固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 增强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利用学校淘汰的计算机硬件设备组装电脑、用计算机编排打印校报墙报、设计贺卡、设计学校网站、参加国家举办的比赛等。如我校就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成立了硬件兴趣小组和软件兴趣小组。硬件兴趣小组主要是掌握一些硬件设备的基本维修和安装、调试;软件兴趣小组又分程序设计小组和综合设计小组, 程序设计小组主要学习Basic、Visual Basic语言, 综合设计小组主要学习一些较新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办公软件、多媒体处理软件等。兴趣小组的成立不仅仅带动了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而且也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关注和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

间接学习兴趣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所引发的。它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主要方法有:

1. 即学即用。

计算机由于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如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 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 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 可以充分发展学生自身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即学即用, 需要在教学内容的后面加入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小任务。当然, 要确保这些任务与前面所学知识的紧密相连。此外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 还可以在学习告一段落时, 加入一个综合性的大任务, 集中体现前面所学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应善于从生活实际中挖掘计算机应用的实例, 善于把所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 从而设计一些环节来显示学生的才能, 让学生经常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

2. 因材施教。

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因材施教。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也为我们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在计算机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的手段之一, 就是为学生设计开放型的任务, 画一幅图画, 打印一份报告, 编制一份文档, 设计一个课件等等, 这类开放型的任务, 能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做, 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 每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尽管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浅淡对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的培养 篇10

1 学习计算机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使人集中注意, 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对认识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若对某种事物不感兴趣, 对它也就不能集中注意。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说过:“任何科学研究, 最重要的是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 换句话说, 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 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只要我们教者想方设法, 调动一切手段, 让每一个学生都迫切参与其中, 都跃跃欲试, 还有哪个学生不爱学习呢?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的教育, 目的是要让所有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增长技能, 发展能力。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肩负着培养合格人才, 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重任。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掌握学习方法是一个值得大家永远探讨的课题。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的我更加深切体会到,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会专心听讲, 积极思考, 从而学到新的知识。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就会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 学习起来乐此不疲, 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

2 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不应是强制性, 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它是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思维, 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而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特别是计算机课中, 如果对计算机一点也不感兴趣的话, 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单调, 要使课堂气氛活跃, 使学生乐意参与学习, 课堂上必须有一个吸引力, 这个吸引力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我们教师的力量来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活动过程。教师只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为学生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他们才能主动探索, 进而获取知识。

2.1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求知欲

例如, 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知识时先把计算机的一些零部件都拿到机房, 什么是CPU, 什么是内存, 什么是光驱, 全都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 让学生在真实地看得见、摸得着的状态中学习硬件知识, 身临其境, 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结合课程, 充分准备素材, 激起学习的好奇心

在计算机基础课上, 讲解WORD文字处理部分时, 事先充分准备, 精心制作了一份彩色版面的学校《沧海之声》报纸, 无论是鲜艳的花边, 还是明丽的图片, 甚至艺术字、分栏、文字底纹, 小巧的表格, 都引起学生的一片赞叹。原来不起眼的WORD不仅仅只能打字, 还能排版出如此好看的报纸版面, 这就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这些都是怎么做到的呢?毫无疑问, 接下来知识的讲解就会变得非常顺利, 教学过程在学生求之不得的渴望眼神中如期完成。

2.3 提出问题, 让学生来亲自解决问题, 利用兴趣找到成功的感觉

课堂上讲解完基础的理论知识后, 马上向学生抛出问题。因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先“设疑”, 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 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 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设置一些令学生迷惑不解、好奇关切的悬念, 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心中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兴奋状态, 从而主动参与学习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在计算机上独立操作完成任务后, 那种成功的感觉会让学生记忆深刻,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4 理论联系实际, 让兴趣转化为技能

从生产和生活中选取一些与教学相关、生活形象的实例, 能使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 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 并很快地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在教学内容上, 起到触类旁通, 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讲解网络部分知识时, 问问学生平时在家上不上网, 上网时浏览哪些网页, 用什么下载工具进行下载, 此时此刻, 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上网用过的软件, 遇到的问题说出来, 使学生感觉到上课学习的知识就是自己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并不感到陌生, 从而对网络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我们甚至可以利用教学知识把游戏引入课堂, 寓教学于游戏中, 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自学活动中掌握教学知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 有很多虽然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近, 但由于他的年龄小, 也很难理解。在教学时, 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形象, 更直观, 化难为易, 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只有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 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才能使学生从主观上体验到了学习是一种乐趣, 使他们能主动去学习, 愉快地去思考, 愉快去活动, 愉快地成长。这样既有利于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 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又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 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 有兴趣才会乐意学

教师要不断的提高教学艺术, 在教学时, 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 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 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 提出新颖、有吸引力的问题, 创造诱人的学习情境,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乐意去学习它, 使我们的教学效果得到事半功倍的最佳状态。

总之,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科感兴趣, 才能学好, 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 创设问题情境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 充分唤起学生的兴趣, 引发学生竞争的意识, 而且学的积极主动, 从而达到提高兴趣, 扩展思维, 发展智能的目的。

摘要:计算机作为现代信息技术, 其发展之迅速是人所共知的。作为计算机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接受新事物、提高自身素质, 根据职高学生的特点、抓住学生心理、激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的;只有这样, 才能够明白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才能够真正地把学生引导向适应社会需求的成才之路上去。

关键词:兴趣,激发,计算机教学,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研究, 1999, 7.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学出版社, 1984.

计算机与学习兴趣论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兴趣培养;自主学习;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当今社会,英语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交流工具,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重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兴趣,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是提高其英语学习效果的有力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关键

学习兴趣是学生内部动机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兴奋剂和调节器。学生只有对英语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促进他们对英语中词,句,语法,篇章的记忆和理解,使学生在听课,阅读和交流中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并取得学习的成功。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主要是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激发和培养。

(一)培养感情,建立和谐融洽的師生关系

在交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的反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课内外能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课间和课后主动和学生交流和沟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感等,处处为学生着想。让学生明白.老师并没有因为他们暂时的成绩差而放弃和歧视他们,而是一如既往的希望并相信他们在学业上会学有所成,老师的关爱,信任和鼓励对学们是极大的推动力.使他们从心底愿意接受老师学习上的指导。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又可以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教和学。所以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形成。

(二)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英语的趣味性

积极的课堂气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主动地学习并大胆参与学习活动,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为了营造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做到仪表洒脱,精神饱满,表情自然轻松,态度和蔼可亲,语言纯正流利,板书规范合理。另外给学生多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改进教学策略,保持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异的刺激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激发人们的探究热情和认识兴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是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在课堂上,注意多提示,少讲解,给学生留出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积极进行思考、讨论、实践、反思、再实践,通过任务活动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足够量的听、说、读、写的项目练习,去感知知识、发展思维、领悟技能、学会学习。

二、正确引导,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经验,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互联网等途径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记忆词汇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克服词汇障碍,提高学习效果,稳定学习效果,稳定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我每周都用一节课来复习单词,通过听音接龙比赛,如book-good-look等单词接力赛,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让他们主动地去学单词,记单词。例如,教数字时,请学生收集自己身边的数字,学生发言热烈,列举了家里的电话号码、火警号码、父母的身高、自己鞋子的尺码等,一节枯燥的数字课就能上得热闹非凡,笑声不断。

在学到“Computer”这一模块时,可以让学生“write their homework on the computer”,再以e-mail的形式发给老师。讲课时让学生自己说出电脑各部分的中英文名称(如主机computer、键盘keyboard、显示器monitor、鼠标mouse、打印机printer等),再让学生陈述完成作业的全部过程,以熟悉电脑使用的词汇,如open a new document(打开新文件),use the mouse(用鼠标),write a name for the document(给文件命名),click“save”(点击保存)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英语课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增强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

计算机与学习兴趣论 篇12

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课程内容的设置、授课方式的选择都要从学生的客观需求出发, 尊重学生的求知愿望。在课程内容选择上, 既要考虑学生所学专业对计算机课程的掌握标准要求, 又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理解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近。

在教学方式选择上, 要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这样比较直观易懂, 可以PPT形式的版书可以生动的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计算机课程需要动手操作, 上机课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方式。教师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上机练习的机会, 通过动手践加深学生对所学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这需要教师在上机课上设定好每堂课的上机内容, 并且对上机操作进行定期考核,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上机操作,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又利于学生通过自己动力发现问题, 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计算机课程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 有些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也是正常的。但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 如何让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笔者发现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时, 在教学中可以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让他们切实体会到运用计算机软件能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 可以让他们试着用WORD文档给家长写封信, 并在里面用不同的字体效果写上最想说的话, 再在里面插入图片加入注释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生中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每一种计算软件都有与现实生活贴近的方面, 这就要求教师要大这方面多下功夫, 在课堂上多设置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 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3 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很多成功的教学实践都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动因之一。也就是说学生对一门课的好恶与任课老师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对于中职学生而言, 很多同学入学前的基础薄弱, 求知欲和接受能力都不是很强。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沟通和引导, 让学生产生对这门的成就感, 树立能学好计算机的信心。一方面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合理, 教学方式上要因材施教, 注重发现和开发学习的潜能, 给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另一方面, 教师要留心学生的情绪变化, 对学生上课不认真的学生要查明其原因, 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的妄加指责, 否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 教师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 关注学生所关心的问题, 尽管取得学生的信赖, 成为他们的朋友。

4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计算机具有很强的人机对话能力。从某个角度来说计算机是学生自学的一种工具, 也是学生学习的老师。在教学中, 教师应开辟宽松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引导学生“下河”, 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1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求知的向导。教师在教学中, 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尤其是面对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提出的比较幼稚的问题时, 要耐心地引导。

4.2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猜想实际上是一种由已知而进行的理论推导。教师每提出一个新问题时, 可先让学生各抒己见, 哪怕遇到一些不合理的方法, 也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和探索的时间。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4.3 开展计算机学科竞赛

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由普及到提高, 不仅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 结束语

上一篇:奖牌设计下一篇:社会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