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学习经验

2024-08-06

计算机专业学习经验(共11篇)

计算机专业学习经验 篇1

计算机应用专业-专业学习方法建议

2005.11.08

计算机应用专业(网络方向、专科)的专业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且生源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安排面授辅导,根据各教学点生源分布具体情况,一个月进行一至二次,或每周按排一次。教师在教学辅导过程中以导学为主。教师在学期初上第一次辅导课时应就本门课程进行总体的介绍,指出本门课程的重点、难点,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提出自学方法建议及面授辅导的总体安排。在以后的面授辅导中教师应主要以答疑解惑的方式进行而避免逐章讲解。最后一次面授辅导应安排出时间,根据考试大纲进行期末复习。

辅导教师应注重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专业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并对作业采用学习小组讨论,教师答疑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指定的作业。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程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辅导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办法,帮助学生解决上机操作中所遇到的困难,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各教学点应为学生征订或提供多媒体教材,及时收录和转播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中央电大直播课堂的教学节目,向学生开放多媒体自学中心和视听阅览室,接收VBI数据,向学生公布中央电大网站和省电大网站的地址、主持(责任、辅导)教师的电话号码和E-mail地址,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渠道和机会,让学生与学校、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快速、便捷。

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需要,通过电大在线教学平台,了解教学内容,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自主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确定学习内容,独立练习、完成作业。通过网上讨论园地和电子信箱向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也可以参加网上讨论会。通过复习和自我测试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并及时调整学习计划,从而完成学习过程。教师通过网络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利用网上讨论系统或电子信箱对学生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辅导、答疑,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建议,通过网络开展师资培训。教师还应参与课件的设计等工作。

计算机专业学习经验 篇2

当今,计算机科学技术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了与之相对应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显得相对滞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行业化、专业化计算机教育欠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计算机专业是目前各种专业中知识变化最多、更新最快的一个专业,专业教师的知识和观念可能落后于形势的发展[1]。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是高职高专学生适应信息社会、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入门课。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也仅仅讲授计算机基础理论和简单的软件操作技能,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好,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开放型、外向型、实用型的人才,应该做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1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实现“订单式”培养模式。[3]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方向、专业定位、专业设置。校企合作,共同搭建软件开发实训室。

2 选用“工学结合”教材

教材是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对教材效果评价的重要保证,也是体现教学大纲的重要保证,教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

工学结合是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与实际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工与学是密切关联的。工学结合教材的教学组织、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手段都与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的学科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工学结合教材改变了学问化、著作化编写习惯,体现与工作(或项目)过程紧密结合的学习模式[4],更适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

3 校企互动,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的教学素养直接决定着教学所达到的水平,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故而教师应注意自觉地不断地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全面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校企合作可以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和项目开发,丰富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4 结合课程属性,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带着问题上课。给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教学中以学为主,以教为导。教师讲解案例后,让学生先做讲过的案例,学生自己要深入体会案例中用到的知识点,然后再让学生做相类似的案例,将书本知识转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利用书本知识自己做出一个系统来。PPT不能完全取代板书,应该采取多媒体结合板书的形式。教学过程中应该书写板书,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重点、相关知识点等书写板书,并督促学生记录下来。让学生带着目的学习,这样才有学习的方向和目标。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可采取多媒体机房上课的教学方法。

5 增加教学投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计算机专业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授课方式,大力增加教学投入,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机房,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积极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

6 增加实践教学,改变实践授课方式

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很强的一个专业,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课时的比例应该提高。实践课除了完成作业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充分利用上机实践课。可以利用前二十分钟时间让学生做一遍课堂上的案例。然后再做实验内容。当然实验内容与课堂内容应该是类似案例。学生在做实验内容时,就会慢慢地掌握所授知识。每次实验课结束前二十分钟要求学生开始写实验报告,把本次课自己做出的实验结果,包括代码的编写、执行结果、实验分析和自己的体会,全部写到实验报告书上,下课时上交。

7 矫正学生的思想认识

学生认为毕业后从事程序设计编写工作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在思想上不重视。但是,我认为学一行,就得爱一行,专一行。各行的学习方法技巧是相通的。把这一行学好了,其他的学起来也很快。学习专业知识,就得专、精,从学习专业知识中可以总结出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技巧。把专业知识学习精深了,那以后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学习什么知识,很快就可以上手。正所谓一样通,样样通。

多看、多练、多做。遇到问题多翻书,同一案例反复做练习。类似的案例多做几个。这样才能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将书本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才能活学活用。如果只做一两次,既起不到巩固加深印象的作用,也不会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8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可采取平时考核+笔试考核+实践考核。平时考核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笔试考核主要针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实践能力考核可以分成基础考核和能力考核两种。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能力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以课程设计作为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对课题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价。

9 结束语

根据高职高专的特点,选用正确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目标,选取恰当的教材,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培养实用的技能型人才。

摘要:文中从开展校企合作、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合理选取教材、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谈了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习语言类课程的一些教学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语言类课程

参考文献

[1]穆振海.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研究[J].成功(教育),2011,01.

[2]朱大虎,王晓平.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理论观察,2011,03.

[3]刘兴东,徐人凤,孙涌等.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联合,订单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http://www.hie.edu.cn/yxyj/newsgz.asp-new=12,2007.

试析会计专业学习计算机教学 篇3

关键词:会计专业; 人才; 计算机; 教育教学; 观念; 思路; 硬件设备

一、会计专业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社会的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一些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已开设了多门计算机应用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会计电算化、常用财务软件操作等,但由于这些课程理论性过强,不易被学生消化吸收,更谈不上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无法被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达不到社会的需求的能力标准,计算机就成了一种无用的工具。而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模式的普及,会计工作的重点也将从会计记账和会计核算转向了高级财务会计、决策分析、财务管理等,从而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更多的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数据处理的技能,以及在会计核算软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显然,传统的教学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实际要求。

(二)教育理念和思路的老化

当前的会计专业计算机教学,大多仍然沿着老化的教育理念和思路,使其已经难以完成培育现代化的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任务。在众多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专业计算机课程也普适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混淆。不重视区分大学生在专业应用计算机水平方面的差异,这样的教学模式千篇一律,枯燥无味,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对计算机教学的兴趣;有的教师甚至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当做硬性教学任务去完成,片面注重向学生灌输技术性、程序性的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自我思考探索意识的培育,未对提升学生自身能力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教学教材和内容陈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变迁速度极快,而很多院校对于计算机技术变迁的敏感度较低,计算机教学的教材与内容陈旧老化,这导致计算机教学成了一种固化模式,难以通过及时调整来适应信息社会的迅疾变化。

(四)教学资源匮乏

有的条件差点的学校,硬件设备不足,限制了学生的研习;有的学校则设备老化,或损坏问题严重,在计算机设备的维护和修缮方面,又缺乏人员或资金投入,这些问题都使得会计专业计算机教学面临根本性的物质资源障碍。而对于另外一些计算机硬件设备较为充足的学校而言,又同时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课程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势必要求老师相关知识储备与社会发展水平尽量贴近。但是计算机教学在师资更新方面的投入受限制,导致师资力量跟不上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的要求。使计算机教学陷入了被动状态。

二、改善会计专业计算机教学的途径

现如今,计算机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日益紧密,唯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努力改进计算机教学的现况,树立新的教育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教学环境,才能培养更多优秀的会计专业优秀人才,对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改进教育理念和思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将能学习需要和愿望转化为具体行动的动力,是维持学习行动的支柱力量。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就会被看成是苦差使,专业学习也必定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成为老师重点工作之一。老师需要作多方面的尝试。

(二)克服困难,加大投入,改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计算机教学得以强化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与硬件技术条件相匹配,那么计算机教学效果必将大打折扣。计算机教学的发展需要学校投入资金进行专项培育,增设硬件设施,开设会计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如实用性强的“Excel应用”课程,它对于电子报表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以及与会计的紧密结合,可以使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领域。另外,学校还要加强计算机设备的养护工作,定期送老师接受培训,保证教学内容跟上时代步伐,更加科学、实用。

三、总结

会计专业的教育担负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会计人才的重任。为满足当今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应将会计专业计算机教学落到实处,不仅传授他们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利用计算机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使之真正成为能够服务于社会的会计人才。

计算机专业个人学习总结 篇4

其实在你认为计算机学习的全部就只是听听讲课、看看课件的同时,你也犯下了计算机学习之大忌 多学少练 。学习计算机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只看演示记下步骤,却疏于自己动手练习;或是只照猫画虎地重复别人的操作,都不能达到学习目的。学习计算机,必须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创意、动手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才能使自己牢固掌握住所学知识。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计算机是一门工具学科,所以在计算机的学习中 学以致用 最重要。如果不能把学会的东西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是空洞没有实效的。比如说在学习EXCEL时,有些学员只满足于把书上的例子练会、练熟。这种学习应付考试还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就不行了。要想真正学会它,使之成为自己得心应手的工具,还应该主动试着自己编制一些综合性的实例,例如用其强大的函数和公式功能解决生活中水、电、工资等重复性的表单计算,个人投资理财管理,数据计算、管理、分析等等实际问题。相信你会从中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再比如在学习诸如Photoshop、网页制作这类视觉艺术创造和运用技巧的课程之后,应该也试着模仿别人的作品,创意出有自己个性、风格和内容的网页。

学习《计算机专业指南》的心得 篇5

学习《计算机专业指南》后使我了解到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

伟大的发明之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已渗透到科学技术、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工作和方式。从航天飞行到交通通讯,从天气预报到地质勘探,从产品设计到生产过程控制,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这个强大的工具,各行各业的人都在运用计算机解决各自的问题,可以说今天的计算机已经是无处不在,威力无比,信

息技术的未来前途无量。计算机并不是由某一个人或团体的智慧得来的,是人类几千年发

展的智慧结晶。在远古人类使用手指来进行计算,但一个人只有十个手指,远远不能满足更复杂的运算要求,于是,人类开始借助小棍子、石子等身外之物作为计算工具;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学会了制造和使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计算方式也越来越高级。其中,中国人发明的算盘,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可以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15世纪以后,随着天文、航海的发展,计算工作日趋繁重,迫切需要探求新的计算方法并改进计算工具。在西欧,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1623年威尔赫姆·谢克哈特制作了一个能进行6位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钟”,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1642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发明了第一台机械计算机;1673年,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和思想家莱布尼茨建

造了一台能进行四则运算的机械式计算机;1820年,真正商品化的机械式计算机正式出现。19世纪初,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比奇取得了突破性发展,计算机不但能快速地完成加、减、乘、除运算,还能自动完成复杂的运算,从手动机械跃入自动机械的新时代,巴比奇并于1822完成了第一台差分机,它可以处理3个不同的5位数,计算精度达到6位小数,和巴比奇一起工作的还有世界第一位程序员爱达。到了19世纪后期,随着电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看到了另一条实现自动计算过程的途径,计算装置开始从机械向电气控制方向发展。这期间人们对计算技术和计算理论的研究,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第一个采用电器元件制造计算机的是德国工程师楚泽。早在1934年,楚泽就致力于计算机的研制。当时,年仅24岁的他设计的第一台计算机Z—1于1938年完成,1941年,他的Z—3计算机开始运转。Z—3计算机不仅全部采用继电器,同时采用了浮点记数法、二进制运算、带数字存储地址的指令形式等。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通用程序控制的计算机。差不多同一时间,美国哈佛大学的应用数学教授霍华德·艾肯在1936年读过巴比奇和爱达的笔记后,产生了用机电的方法,而不是纯机械的方法实现分析机的想法,这就是Mark—I机电计算机的设想。在IBM总裁老沃森支持下,很快IBM公司投资100万美元,并派出了4名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帮助他完成了这一有意义的设想。1944年Mark—I计算机在哈佛大学投入运行。由于艾肯在计算机发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人们一直认为Mark—I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程序计算机。在努力制造机电计算机的同时,人们

也在努力制造电子计算机,尤其20世纪30年代后期,一些目光敏锐的学者已经看到了使用电子管来大大提高计算机速度的可能性。其中,美国衣阿华州立学院的数学物理学教授阿塔纳索夫提出的方案是计算机设计中采用电子技术的最早方案,因此,他本人得到了电子计算机发明人的荣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电工系同阿伯丁弹道研究实验室共同负责为陆军每天提供6张火力表,这项任务非常困难和紧迫。但在200多名的计算员和大型的微分分析仪的一起计算,一张火力表也往往要算两三个月,问题相当严重。当时,负责阿伯丁实验室同莫尔电工系小组联系的军方代表是年轻的赫尔曼·戈尔斯廷中尉他原来是个数学家。他的朋友莫奇利这时正好在莫尔学院电工系任职。莫奇利多次对戈尔廷介绍自己关于电子计算机的设想,思想敏捷的戈尔斯廷立即意识到这一设想对解决计算火力表的困难的巨大价值。他马上向上级做了回报,立即得到支持。军械部要求莫尔学院草拟一份为阿伯丁弹道实验室制造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展计划。1943年4月2日莫尔学院提出了一份这样的报告。1943年4月9日,这一天是决定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命运的一天,弹道实验室方面在听取了戈尔斯廷的简短说明后,决定支持这项计划,制造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工作开始了。这台机器被命名为“电子数字积分和计算机”(简称ENICA)。承担研制ENICA的莫尔小组是一个由志同道合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组成的朝气蓬勃的团体。24岁的埃克特是总工程师,负责解决制造中一系列困难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莫奇利是位30多岁的物理学家,他提出了电子计算机的总体设

想。此外,还有3个美国人和当时在莫利学院读研究室的中国人朱传榘参加了研究小组。年轻的戈尔斯廷不仅能在数学上提供有益的建议,而且是精干的科研组织人才。这样,有了合适的时机和成熟的条件,又有科学技术人员的科学胆略与创造才能,在有关部门的远见卓识与全力支持下,1945年底,ENIAC这台标志人类计算工具历史性变革的巨型机器――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并且于1946年2月14日正式运行。从ENIAC的诞生到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也由ENIAC最初专门用于弹道计算,发展到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计算机。伴随着电子器件的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应用于计算机当中,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技术都获得了惊人的发展。计算机系统向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的系统软件的功能日趋完善,规模越来越大、应用软件的开发日趋简便。为人类方便地处理信息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计算机专业指南 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当我进入电大的校门时,我的心情激动不已。在这些年的日子里我无数次梦想走进大学校门,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无法实现。今天电大给我了机会,我非常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开学后我遇到了一位好班主任。她经常鼓励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实力,对自己要充满信心。学习本身就是艰苦的,我们已经选择这条路,就不要轻易放弃,我们师生要共同努力,团结一致完成三年的学习任务,胜利是我们的,这才使我一直坚持到现在。在这里我结识了许多热情友好的同学和老师。

我的学习习近平时不太紧张,平时学习时间较宽裕。凭以往作为一名学生的经验,在开课之初,我先根据每门课程的内容和上课的时间制定了一个简单的学习计划,作为一个约束自己学习的准绳。在熟悉了一下所学课程的基础后,我对自己的学习步骤有了一定的规划。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首先,课前预习。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预习可以使我们对整个章节有个融会贯通,对难点和重点的分布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去听面授课。在听课中,将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做比较,着重加强难点和疑点的学习。深入领会老师的讲解意图,做好分析,加深巩固,有的放矢去理解和消化,花同样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

其次,复习书本。书是根本所在,复习书本可以做到“温故而知新”,对知识的理解再上一个新层次。在此过程中还可以拓展思路,总结经验,加强记忆。

最后,勤于练习。考试是以试题的形式来检验我们的学习成绩。因此,我在平时就多做练习,熟悉试题类型,掌握答题技巧,才能从容应对最后的冲刺。平时多做一道题,考场上就多一分把握。

每天晚上临睡前,我都会将当天所学内容在脑海中“回放”一遍,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尚有欠缺。学完一章,作一次小结,归纳知识要点。将平日练习中作错的题重新做一遍,加深印象。针对每科的难易程度, 先易后难,采取不同的方法学习。书中的内容会对课程学习起到很大的帮助。每节课结束后,我不会急于做作业,而是看一看例题,其中的疑难点相当具

有代表性,这对我理解和巩固知识非常重要。完成以上过程后,我才开始做作业,这样准确率会提高很多。通过一段时间的自学,我发现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仍很有限,甚至会产生不知所措的情况。因此,参加每次面授就显得尤为必要。学校安排的面授次数也许不多,却是梳理思路的好机会。所以,我们的班主任杨老师在每次有面授课时,都提前通知每一位同学。但是,由于时间缘故,面授课时老师不可能对全书进行详细讲解,所以压缩在几个小时内讲的都是需要掌握的精华。通过老师的讲解,可以深刻的了解和领悟课程内容。还可以把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老师的理解做一个参照,这样有助于拓宽思维空间,利于课程的掌握。

和许多同学一样,刚进入网络时,我对于这种新生的学习方式感到迷惑,手里拿着学校发的教学光盘和学习材料,觉得凭每天到电脑前坐上几个小时,就可以去参加考试,似乎是件很不可思议的事。而且对自己也没什么自信,每天工作那么忙,还能有学习的心思吗?但是几个月后,这种顾虑就消失了,我很清楚的意识到,这种学习方式很适合我,如果安排好业余时间,几乎可以得到同样的学习效果。

我觉得参加网络学习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可以自主的分配时间。在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压力面前,我们很难保证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参加辅导课程,而网上教学可以让我们根据自己的业余时间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保证听课时间和质量。从人才培养上讲,网络教育因为在教学、管理、学习方式等教学环节上与一般在校学习不同,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较强的网络技能以及较强的信息构建能力,也就是说现代网络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一种非常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互动教学产生最佳效果。从过去以课堂教学内容、教材、教师经验等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一种包括各种类型资源的网上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能够达到应有的质量和效益。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可以得到老师的全面解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当我第一次参与网络学习,所以感觉满新鲜刺激的。起初并不知道怎么去弄,而且还觉得不会有人感兴趣的,后来看到上面有那么多人发言跟贴,于是自己也就跟着学,便发现原来网络学习并不是那么枯燥无味,而且还很有趣很长见识。每天上网查看个人信箱、在线生活的诸多事情;每周伊始,上网查看所有科目的导学科目和相关的习题,并打印下来,留待备用。在网上公布的参考资料,我会找来,放在手边,有时间就看看。通过这次学习并于大家讨论我看到了网络学习的重要性与长远性。未来社会是高科技时代,我们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与技能,才能在将来的社会中站稳。而且网络学习能使自己认识很多的新朋友,大家可以互相学习讨论并共同进步,这也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合作精神。网络学习让我们摆脱了以往的做作业方式,让我感到了做作业的乐趣,希望以后能多搞些类似的网络学习活动。

现在,我还喜欢常去网上其他的交流渠道“溜达”“mail”答疑"提供了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机 会,而且我还通过BBS与老师交流,也可以看到老师定期在网上留的思考题以及答案;“在线答疑”提供了学生和老师实时交流的机会,可以看到其他同学所关心的问题和老师的解答。

总的说来,网络教育的学习主要还是以自学为主,课程比较多,考试也不像想象中那么轻松。其实,通过网络来学习只是轻松在学习的环境上,不是轻松在考试上,要想取得好的成绩,除了要注意适宜的学习方法外还需要刻苦的学习。我想,这就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吧!在此,也感谢网络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感谢老师的辛勤指导。祝愿网校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更广阔的前景,培育出更优秀的人才。

08春计算机班

张书豪

计算机专业学习经验 篇7

项目绑定学习已经是美国高等教育的常规模式, 所以他们的本科生就可以接触科研, 可以根据选择的项目来选择本科或研究生的课程。但在我们国家的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这样的学习模式, 本科生接触科研的机会还是很少, 个别现象。由于学习脱离研究及社会需求, 形成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种供需矛盾怪象。比如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 在美国是抢手货, 在国内, 很多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却面临找工作、尤其是对口工作困难。所以就应运而生了很多培训机构, 以弥补高校教育的不足。

笔者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竞赛的过程发现一旦有项目作支撑, 学生的学习动力就很足, 边学边做, 效果十分明显, 做得好的学生没等毕业就找到对口工作, 后续的发展也很好。所以笔者认为项目绑定学习应该成为一种教学机制。

2 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计算机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1], 到目前已经有60有余年的历史, 并且从早期的系统设计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衍生出大批量的应用开发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是基于后种模式, 尤其是民办独立学院。

应用型人才即适应人才, 适应市场及发展的需求。计算机应用是技术应用, 首先要学会技术, 其次要学会使用技术, 最后还要适应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

虽然教育部教高[2001]4号和教高[2005]1号文件反复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并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但这只是促使各个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学分, 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问题。学生在学习基础和专业课程的时候没有学习的直接目标与驱动力, 学习效果与积极性大打折扣, 即使许多毕业后从事计算机类行业的新老毕业生, 被问到在学校学习的哪些课程对他们最有用, 基本上回答不出来, 因为早忘了, 无论成绩好的还是坏的, 学的时候都是稀里糊涂。根本谈不上学以致用。

目前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教学前三年都和项目脱节, 到第四年实习、毕业设计才开始接触项目, 此时学生无法将先前所学的内容融合于项目中, 也就是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教给他们的知识与方法转变为技术及应用的能力。现在的计算机技术是日新月异, 可供开发项目的工具是应有尽有, 但是很多应用型本计算机本科毕业设计项目却呈现千篇一律, 粗制滥造情形。因为学生不是自己设计项目并实践之, 而是模仿已有的项目拼凑而成, 当然做完了也没有搞清楚设计的原理与技术, 写不出设计论文, 就到处复制粘贴。整篇论文毫无自己的设计理念与实现技术, 根本看不出是如何做出来的。

当然也不乏优秀上进的学生在此阶段开始结合设计项目钻研理论, 并一边研究理论一边结合项目实践, 最终能完成一个像样的设计或很好的设计作品, 这样的学生认为之前的课程白学了, 通过项目实践才弄懂这些原理。实践是理论转换为技术的途径, 最好的实践活动就是项目设计与实现。

3 项目绑定学习的教学机制

3.1 项目绑定学习融会贯通整个教学过程

项目绑定学习是一种教学机制, 不可以通过一次综合设计课程, 实训课程得到解决。项目绑定学习要在大一就开始实施, 通过导论课程介绍专业内容, 性质, 应用领域与实例作品。即不但告诉学生需要学什么, 更要告诉学生能干什么。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侧重地学习, 学习方式要课程学习与自学并重, 鼓励超前学习, 跨学科学习。这样比按部就班、泛泛学习效果要好多了。

以民办独立学院的计算机类学生来讲, 他们对理论课根本不感兴趣, 因为他们看不到这些理论知识的用途。教师在课堂上慷慨激昂地费力讲解, 换来的只是学生越来越掩饰不住的排斥。到了实验的时候, 教师还是要重新讲解, 否则就像没学过一样, 这样的理论课程如同形式, 没有起到指导实验的作用。所以实验课效果也不好, 学生没有理论, 也没有学会实验方法, 更懒得去钻研一下, 最终就是不了了之。但是在做项目时遇到了讲过的理论知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很高, 主动找老师请教, 看书查资料。有一种书到用时方知少的如梦初醒之感觉。

如果将项目和课程绑定起来, 教师就要在课程中介绍相关理论与技术的时候, 直接将其用到的案例列出来讲解, 告诉学生学到的知识用在什么场景上, 在实验课中可以让学生去做这与课程知识相关的项目部分。专业课程设置都是前后关联的, 但如果不与项目关联, 这种课程关联就是形而上学, 实际上还是各自为战。只有与项目绑定了, 每学习一门课程就可以将项目做大做强一点, 像滚雪球一样, 通过系列课程教学, 最后一个完整的项目就滚出来了。

3.2 项目绑定学习专业实践

以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例, 这是个跨学科的专业, 深浅宽窄都非常不好把握, 学生学起来很恐惧, 不知道怎样学才能学好, 也不知道将来能做什么, 有种前途未卜的疑惑感觉。不但学生有这种感觉, 我们作为物联网专业的教师, 也对这个专业怎样办好,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很迷茫。

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 认为对民办独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就是要与项目绑定学习, 抓住主线索, 像生产线一样一个环节一个项目。

物联网包含的知识单元较多, 较杂, 只能选择其中最核心的部分作为教学的内容, 可将课程设置为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四个层次[3]。从每个层次选出一、二门课程与项目关联, 并结合基础课程, 形成一个课程系列, 正好对应一个完整的物联网应用项目。这些课程包括物联网工程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与RFID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组网与网络控制、、数据处理系统等。整个系列课程自底向上覆盖了物联网应用项目的理论技术, 与项目绑定起来学习, 既能掌握理论技术, 又能学会使用技术, 做起项目来得心应手。

3.3 项目绑定学习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将项目搬进课堂, 搬进学生的学习方方面面, 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特别是课程与项目的结合, 将冲击以往的考核方式目, 不能再以简单的作业、实验作为平时的考核依据, 也不能再选用原有的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分析题等闭卷期末考核内容。作业将是项目设计与分析, 实验将是项目实现测试, 期末考核也应围绕项目设计与分析的优劣与质量来考核。

有人会以为这对学生压力太大, 但我相信从长远来看学生是认同的, 有学生毕业后感慨“国内大学在课程安排和作业体系上, 都比外国大学轻松太多, 导致很多自律不足的学生荒废学业, 实在可惜。国外学生的独立思考, 创新能力, 是国内大学生完全不具备的。”这说明我们的学生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有点压力有助于这种潜力的发挥。

这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触动, 因为实践教学要求教师有更多的实践经验, 有的还要求教师亲自参加过实际项目的研发, 这对从校园再到校园并立即承担教学任务的年轻教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2]。况且还需要多人携手合作、协调等问题。但无论如何笔者相信只要能形成一种教学机制, 问题会得以解决。

4 结语

创新源于实践, 熟能生巧。只有能做出项目, 才能创新新项目。提出项目绑定学习不只是为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也是为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奋斗精神;培养学生动手习惯;自己创作自己实现;自己实现自己创业。这既符合我们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培养目标, 也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双创”国策。

摘要:针对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 具体结合民办独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 提出项目绑定学习的教学机制。首先指出教学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 导致学生厌学、毕业设计做不出项目, 找工作存在困难等一些列问题, 然后提出将项目绑定学习融会贯通整个教学过程, 借此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给出实践的具体措施、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项目绑定学习,民办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项目

参考文献

[1]蒋宗礼, 赵一夫.试论我国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现状及发展[J].计算机教育2005 (08) :22-26.

[2]蒋宗礼, 姜守旭, 赵一夫.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J].计算机教育2007 (05) :26-28.

[3]梁爱南, 黄贤明等.物联网概论课程教学研究[J].福建电脑, 2015 (05) :69-70.

[4]叶安新.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福建电脑, 2015 (02) :126-127.

计算机专业学习经验 篇8

【关键词】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

一、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就称之为学习兴趣,学习兴趣能驱动学生去学好一门课程。通过相关的数据调查,基本上所有学生的文化层次都不相同,因此他们也具有不同水平的计算机知识,这样在计算机教学工作上就是一个大问题。

为了能够在教学工作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计算机教师必须对每一位学生都要有所了解,特别是他们的计算机水平,这样才能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计算机课堂上,师生之间要通过交流互动来营造一个轻松融洽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传授贴近生活的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就会变得容易,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为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符合现实需求和时代的发展,还可以把时尚的元素融入到课程中,这些精心设计课堂内容中必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更热爱计算机的学习。

二、引人入胜的悬念式问题

计算机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有悬念性质的计算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课堂导入,通过巧妙新颖地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尝试在导入过程中提出几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将学生的精力集中起来,然后使他们跟着教师的脚步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互助式带学,共学共进

作为计算机教师,不仅是把知识传给学生,更要把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培和做人做事的道理融入到课堂中,使学生在提高知识的同时也要提高品德修养。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再从每个小组中挑选出几个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的学生来作为组长,那么作为组长的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感了。在每一次的计算机课程中,组长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引导各小组的学生完成上机任务。这样在学习的同时也能使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助互利的情感,使他们的品德修养得到提升。

计算机教师还可以在该基础上制定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每一位学生在互助互利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别人,同时还巩固了自己的学习水平,使学生有了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为了能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平衡,每个小组的组长可以轮流做,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计算机教师在这里面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尽量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缩短,使教学调整与安排更加方便。

四、用任务驱动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学习来使知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学生才会有兴趣地去学习计算机知识。也只有学以致用,知识才能学得深刻通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会太难,难的是如何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也开始迅速起来,其变化日新月异。为了能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通过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学生不仅建构出本学科的知识结构,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合作、创新等重要的科研品质和精神。带着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要比盲目、无计划的学习有效得多。这个任务一定要有完善的过程,从设计到完成要安排缜密,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形成系统、深刻的理解,使学生获得一种再创造的喜悦。

经过自己努力苦思冥想到茅塞顿开,复杂的情感历练和探索使所学的知识在他们的头脑中保持鲜活,这一整个过程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学生在几次这样的任务驱动教学的感知和掌握下,就会把对这个学科的暂时性兴趣转变为永久性兴趣。通过多次实践,教师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基本讲到—引导学习—启发思考—归纳总结—讲解要点—设计练习”。而学生的学习模式就应该是“理解笔记—自己探索—大胆质疑—展开讨论—总结评论—自主创新”。

五、引导学生理性上网

社会发展到今时今日,网络的使用率迅速上升,如此丰富的网上资源,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宝库。作为计算机教师,通过让学生在网上查阅信息来增长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但在这其中还是会出现问题。由于学生没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很容易沉迷于网络这一资源宝库当中,为此老师必须设计好课堂内容,提供一些优秀的网站给学生浏览。同时计算机教师要多于学生交流和沟通,对学生的上网情况有所掌握,这样就能创造一个和谐的上网环境,使学生理性上网。

参考文献:

[1]叶碧苹.计算机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12).

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心得体会 篇9

首先是为什么要学计算机英语。几乎所有的程序员都知道学习计算机英语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学习的主动性。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要让我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掌握学习的主动性。一旦你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任何学习上的困难都不会认你屈服,而你的每一点进步都将给你带来无比自豪的感觉。

学什么,是死背单词?还是猛抠语法?其实都不是。计算机英语的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从词汇、语法、阅读、写作多方面去融汇贯通。用程序员的术语讲,“学什么”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确定系统边界”的问题。应为学习计算机英语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若不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定义,恐怕难以有一个可以管理学习目标。无目标的或边界不清的项目往往是失败的项目,在学计算机英语的问题上也是一样。因此,我们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工作需要界定计算机英语学习的系统边界。关于实际英语水平,我们可以简单地以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育作为参考,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作为基线,即如果你通过了CET4,则表明你的英语水平为中高级,词汇量接近5千,不存在基本的语法问题,有一定的读写能力;如果你没有通过CET4,则表明你的英语水平为初中级,词汇量不足4千,可能存在一些语法问题,读写能力较弱。关于工作需要,我们可以将计算机英语学习对象划分成计算机研发人员、泛IT人员。其中计算机研发人员是指从事计算机研究和开发的专业人员,他们又划分为软件研发和硬件研发,显然程序员是属于前者。计算机研发人员要掌握的计算机英语最专业,要求最高,但软件硬件各有侧重。泛IT人员是指在IT行业从业的或与IT行业有密切联系的那些非研发人员,包括操作使用人员、技术管理人员、支持服务人员等等。不难看出,泛IT人员对计算机英语的要求不是太高,也不太专业,一般能够使用英文界面的软件,能够阅读原版的操作手册和说明书即可。针对以上的划分,我在下表中大致给出了计算机英语的学习目标:

表1 计算机英语的学习目标

初中级 中高级泛IT行业人员 掌握计算机英语的基本术语;了解计算机英语中常用的语法和惯用法;能借助字典阅读英文界面和在线帮助以及简单的操作手册,阅读熟读在70-90词/分钟。 掌握计算机英语的常用术语和缩略语; 掌握计算机英语中语法和惯用法的表达方式和功能;能借助字典阅读英文文档和技术资料,阅读熟读在100词/分钟以上;能使用英文编写简单的文档。

计算机研发人员 掌握计算机英语的常用术语和缩略语;熟悉计算机英语中的语法和惯用法;能阅读英文界面和在线帮助以及简单的操作手册,阅读熟读在80-100词/分钟。 掌握大量的计算机英语术语和缩略语;熟练掌握计算机英语中语法和惯用法的表达方式和功能;能阅读英文文档和技术资料,阅读熟读在100词/分钟以上;能借助字典翻译专业技术图书。

能使用英文编写简单的技术文档和程序注释。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了解了学习计算机英语的一般要求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对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或简单地定一个学习方向。作为程序员学习计算机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在英语环境中掌握计算机技术的能力,所以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围绕本专业的领域展开。对于没有上过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程序员来说,学习的重点应该是掌握专业词汇和术语,了解计算机英语的一些规范译法和习惯用法。对于有一定计算机英语基础的程序员则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上,并逐渐习惯使用英语注释程序撰写文档。

在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之后,还必须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怎样学”就是一个学习方法问题。这其中还包含了何时学、何处学、跟谁学等一系列问题。

在这里我建议把短期的系统学习和长期的日常学习结合起来,这样做的效果最好,也最科学。所谓短期的系统学习是指集中一段时间系统地学习计算机英语,这对于没有参加过大学计算机英语课程学习程序员尤为重要。而日常的学习则是指在日常工作用有意识地多接触和多使用计算机英语,边用边学,持续不断地积累提高。下面我就从这两个方面来具体谈一谈。

要系统地学习计算机英语,最好是参加专门的计算机英语课程培训班。培训班的选择非常重要,好的老师、成功的办学经验和系统的课程设置都是选择的重要依据。然而大多数程序员工作繁忙,可能采取的方式多是自学了。如果不能选择一位好老师,那就只能选择一本好教材了。一本好的计算机英语教材对系统地学习计算机英语帮助极大。目前市面上的计算机英语教材多达30种,在选择教材时不少程序员往往无从下手,大家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教材的难易程度--对于不同学历层次有不同的教材,选择教材是一定要看清该教材的培训对象是中专、大专、本科还是研究生。选择难易程度适合自己的教材,太简单则不利于提高、太难则容易使学习受挫。

教材的专业侧重--有的计算机英语教材偏重于硬件,有的偏重于软件,还有的教材是信息电子类的计算机英语,侧重于通信电子方面,比如:汇编语言、单片机等。另外有的教材侧重于理论,如: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而有的则侧重于应用,如:软件工程、数据库开发。所以程序员在选择计算机英语教材时,应仔细察看书中的内容,以免偏离软件开发的实际工作需要。

教材的体系结构--目前计算机英语教材主要分为按语法体系组织和按计算机体系组织的两种结构。如果你是初中级的英语水平建议使用前者,如果你是中高级的英语水平建议使用后者。

教材的易用性--教材的易用性是指教材的编排是否符合人们的学习习惯。虽然计算机英语是专业课程教材,但如果编排活泼、图文并茂、注解查阅方便肯定能调动学习的兴趣,降低阅读的难度。这方面国内的教材应该多向国外的教材学习。

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学习自我鉴定 篇10

学习并不是一件苦恼的事,四年中我充分享受着收获知识的喜悦。四年的苦读和努力,不论是从学习,生活还是社会实践上,对于我都是一个新的突破。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目标明确的生活方式,脚踏实地的工作理念,牢固结实的理论功底;这些都是我的大学给我的礼物。

大学生活和社会实践使我在思想道德、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使我掌握了深厚的营销与维修专业知识,我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还积极在课外的实践和实习中,提高自己的操作动手能力和技术。并通过了英语四六级,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熟悉计算机的理论和应用技术,如office等办公软件的操作。

思想上,努力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思考、体会伟大的思想和先进的理论,并试着在学习中检验和实践,学习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和“八荣八耻”重要思想,学会用正确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到校外参加勤工助学工作,暑假期间参加暑假工,通过社会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工作水平,还常参加各种社会志愿活动等。

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方法经验谈 篇11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 项目 分组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技术人才,已成为当前中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上作了一些尝试,从2008年开始进行“课程体系模块化、课堂教学理实一体化、综合实训项目化”的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深受教师和同学们的喜爱。经过近3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对计算机专业实行模块化教学有了一些认识和经验,现进行总结,并和大家一起探讨。

1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计算机教材陈旧、知识结构滞后,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因为他们所掌握的技术根本不适合社会需要,没有企业愿意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培训他们,企业需要的是一上岗就能用的毕业生。其次,讲课与上机练习异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脱节。

如《网页设计》课程,两节理论课在教师教室,两节上机训练课在机房进行。上机时,学生早已把几天前讲授的内容忘了,教师还得从头复习一遍。这样,本来就很宝贵的上机时间就减少了,严重影响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此外,教师忙于授课,参加社会实践机会太少,知识更新慢,教学重点把握不准。

面对这些问题,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职业学校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勇于创新和改革,勇于打破旧的格局,开创自己的路,办出自己的特色。

2 计算机专业的模块化教学方法

我校实施的模块化教学法是以专业工种为模块,以项目为驱动,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一体化教学。它在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通过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同时与市场需求更贴近,最终在形成项目的同时,不但巩固了知识之间的链接,而且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

3 模块设置的基本原则

为满足培养实用型和操作型技术人才的需要,造就大批的复合型计算机人才,设置模块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实用性和系统性原则,以计算机专业为例,一个工种作为一个模块,如电脑组装维修工种、网页设计与网络维护工种、办公自动化工种、影视后期处理工种等,凡是与该工种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像这样有的放矢地设置模块,既可以实现培养目标,又可节省宝贵的教学时间。

复合型原则,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根据人才市场及经济发展的需要,从现有的就业环境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在设置模块时遵循复合型原则,在开设专业知识模块的同时加入了《应用文写作模块》、《营销技能模块》、《职场礼仪强化模块》等,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促进学生朝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

发展性原则,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注重知识的更新,淘汰一些陈旧的知识和模块,创建新的模块。例如,在考虑影视后期处理模块时,由于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用到的软件是avid,我们就舍弃了原来的premiere,争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赛平台,使得学生在专业中发现自我。同时在每个模块中,我们要求授课教师除了教会学生本模块要求的知识外,还要教会学生本模块的学习方法、思路等,促使学生以后的发展。

4 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我校的计算机专业实行模块化是放在二年级的下期,类似于岗前培训。由于学生在这一学期末就要参加国家规定的顶岗实习,为了提高学生竞争力,我们结合市场需求,考虑到郑州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学生的就业岗位。在充分理解技能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把所学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为计算机专业制作了六大模块,办公自动化模块,计算机维修与销售模块,网页设计与网络维护模块,平面设计模块,影视后期处理模块,以及基础模块。每一个模块根据需要,由授课教师提出课时需求,最终必须形成一个或多个项目。比如我们的网页设计与网络维护模块,分为了两个教学项目,分别是网页设计和路由交换的配置。对于网页设计又分为静态网页与动态网页两个项目。我们要求学生自我结合,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给每一组分配3台机器,2台2层交换,1台3层交换。最终每个小组结合项目要求,组建网络,配置服务器,上传自己的网站,可供其他组访问。而我们的动画模块则分成了基础动画、鼠绘动画和脚本动画,最终完成情景动画。从而使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形成一个“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果,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进行一体化教学方法,四周左右结束一个模块,经考核合格后,再转入下一个模块的学习,这样教师就有了相对集中的课堂教学时间。由于计算机学科的知识比较复杂,如果按照传统教法,教师讲,学生听,时间长了,优等生越听越没兴趣,后进生越听越没信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模块教学中,讲授课一般占1/3课时,2/3课时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师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于优等生,要求具备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对于中等生,指导他们全面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加以归纳总结,并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能够协作完成项目要求;对于差等生,指导他们先阅读教材,对重点知识做到心中有数,牢固掌握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操作,这样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掌握了知识。

组织考核,检验模块化教学效果的具体考核方法如下:①学生或组长提交每一个项目的作品。授课老师可以采用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的方法给与每一幅作品评价或建议,最终所有的专业课老师再评。②直接将学生的作品放在校园网上,让全校师生点击浏览。

结束存档,模块化教学结束后,授课教师和学生都要写出实施本次教学的感想,授课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向所在部提交模块化教学的总结,上交学校教务部门存档。

5 模块化教学与校企合作

有人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要解决好学生的就业,就必须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实践动手能力。比如我们的计算机维修与销售模块项目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到河南华威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两周的实习。该公司是一家规模比较大的计算机维修公司,在郑州市區有四十多家维修店。我们要求学生参与企业的管理与运营,促使学生把自己当作企业的员工,提前让学生熟悉将来的工作环境,彻底做到产教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6 模块化教学的优点

作为模块化教学的任课教师来说,我自己和我的学生都认为很有必要性。

6.1 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模块与专业技能的高度结合,迫使老师必须全面掌握实用的专业技能,这就迫使老师在上课之前通过各种方法将自己的知识系统化。

6.2 教学上达到精讲多练

教师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起到贯通、点拨作用,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去摸索创造,发挥自己的想象。

6.3 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从实行模块教学以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特别是应用能力普遍提高。

当然,每一件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对于模块化教学来说,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教师的水平更需提高,方法更需灵活,更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等等,相信经过我们全体老师的努力,会做的更好!

上一篇:如何简单、有效地投资医药行业?下一篇:食品添加剂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