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工程专业(共12篇)
计算机工程专业 篇1
0引言
现今机械岗位重要的职业能力就是计算机绘图能力,计算机绘图知识与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和今后的发展。对本校学生的专业实习及就业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在机械岗位上的毕业生会遇到大量的识图与绘图工作。本校机械专业的计算机绘图教学采用了通用Auto CAD基础软件,教学力求涉及一些基本工程中的问题,以进一步贴合岗位实际。
1明确工程目标
职业学校培养中高级岗位操作人员,机械专业计算机绘图的教学任务———掌握计算机绘图基本方法, 正确识读机械图纸,应用相关软件进行一定的机械专业图形绘制与标注。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融合机械制图、机械标准及专业工程诸方面的实践性知识与技能,为专业综合课程。为突出职业化与工程性,本校对课程进行多方面整合,作为一项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突破口。课程教学不仅达到自身课程学习目标,还通过学习过程复习、串接、递进机械专业知识,带动提升整体专业学习。
1.1课程与职业整合
为使课程能贴合专业岗位,通过课程促进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学校进行了课程与职业整合———汇集图形信息涉及的机械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软件本身知识与技能、学生学情与企业岗位需求、课程职业标准及国家职业资格中高级绘图考证相关内容的课程职业化重组设计,这主要包括对教材有机取材,考虑企业岗位要求与考证要求,补充一定的专业相关知识与技能。将课程任务、知识、技能、工程知识及考核各方面有机串接,提升课程职业化程度,达到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培养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岗位目标、职业能力目标以及通过职业资格考证。
1.2教学实践方式
为达成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在职业化目标下已有的课程教材、应用、实例等资料经过整合处理后,教学上又以工程实践形式进行理实一体实践学习,这样在内容与教学上双重贴切职业岗位,实现课程培养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双合一。
整合与实践两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课程基础,具有全局观念,正确运用手头材料进行课程整合, 同时还要有企业沟通能力以及工程实践掌控能力。其中工程实践内容选用、渗透与掌控十分重要。
2梳理工程的特定思路
2.1工程思想
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以技术应用为主线定位的Auto CAD课程教学,容纳CAD常用知识;软件系列命令、使用与操作,涵盖机械图学传递的工程信息———机械标准、工程图表达及机械专业零件图的绘识技能,以职业资格的考核及岗位工程图的专业绘制检验。教学工程设计思想力现3个目标:学生专业问题解决、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认证、专业技能可持续发展。
2.2工程引领
机械专业Auto CAD绘图职业工程实践如何引入?鉴于课程特点,教师从典型工程项目入手,通过认识工程工作内容,明确具体任务目标,建立一定工程工作理念。引导学生对学习资源主动应用,交汇教师讲述与自主探索,学习与协作互动完成。工程引领的根本是将专业理论、操作实践、生产工作与技术服务融于一体,以学生为中心,任务为驱动,让师生以“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在特定实践场景或场所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以尺寸公差标注的学习为例,尺寸公差是工程中重要的标注形式,列为职业课程一项重要的项目任务。在尺寸标注模块前期教学中已经进行了相关创建尺寸标注样式以及进行尺寸标注的教学,尺寸公差标注的教学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首先,将尺寸公差标注内容赋予在适合的工程图中,选择了《传动轴工程图尺寸公差标注》和《端盖工程图尺寸公差标注》进行教学和练习,应用中高级考证试题库中相关试题进行检测;其次,相关复导,复习尺寸样式的设置,观察尺寸样式中公差样式情况,熟练尺寸标注的方法;最后, 在传动轴和端盖工程图中设置并标注尺寸公差。项目职业工程设计包含5个子任务教学工作:(1) 尺寸公差的工程意义认识、表示方法与零件工作图上的标注方式,这里注重课程的工程性学习;(2)尺寸样式命令学习,这里关注了课程的知识性;(3)尺寸公差标注练习,这里则练习了技能;(4)尺寸公差的零件图标注, 是教学的重点,与工程应用直接挂钩;(5)尺寸公差标注的各种形式与方法拓展,与资格考证和岗位能力直接关联。设计涵盖诸多职业工程实践要素,融入了学生在标注中的过程体验、工程思考及认识感悟,多方面、多角度地理解与熟悉尺寸公差标注,不仅学会标注,还对标注所赋予的工程元素、专业知识元素进行了感性认知。在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化的工程实践操作,使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专业知识理念。
2.3工程环节
《传动轴工程图尺寸公差标注》教学由任务导入、 任务实施、反馈总结、拓展提升、作业延伸5个主链环节组成,知识链接、练习巩固与过程评价等副链环节融入主链环节中。教学方法采取观察、研讨、演示、思考、练习等多元综合。工作呈现体验式,知识传承多元化,由任务驱动,媒体交汇引领演示过程,讲解中穿插研讨,学习策略注重研究探讨、技能操作,突破专业知识学习瓶颈。分段教学分段训练,示范引导工作主体协调,即教即学产生较好效果。
工程实践呈现还采纳了专业引导文件,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在行动导向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引导文件含5个子文件:【任务单】传递任务信息,突出工程图的内容与要求,提示注意点,含名师指教栏目;【知识库】介绍工程实践CAD知识点与命令框,是关键学习环节,为绘图工作打下基础;【工作页】含旧知复导,显示工作具体过程,引导实践,并提供一定记载空间。 【工程网】则是重要传递专业信息的场所,体现相关机械专业知识与技能,提供学习参考,营造工程气氛,课程职业工程性凸显;质量栏】追踪学生工作效果反馈, 构建有效评价体系。
3归集职业工程拓展形式
3.1合理分类分配职业信息
课程职业工程拓展以岗位需求能力为己任,任务多来源于企业职业岗位实践,融合职业资格考证内容,工程、技能与专业信息是3条关键线。教师将课程重新划分了模块,每一模块分配一定量的工程、技能与专业信息,使课程教学沿着职业轨道行进(见表1)。
3.2注意专业元素植入手段
专业元素适时植入是工程拓展的前提。适时捕捉贴近专业岗位的系列工程应用案例十分必要,例如以立板、支架、连杆、端盖、传动轴、轴套、轮架、压盖、带轮、手柄、螺栓、轴承座、泵盖、齿轮、压轴盖等典型零件图形中蕴含的专业元素串接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实现机械多种绘图技能的做中学。如《传动轴尺寸公差标注》蕴藏的尺寸公差意义、特点与工程图标注等工程元素的挖掘与应用为设计根本,课题链接了CAD尺寸标注有关命令学习,设计了制图国标规定、制图尺寸公差表达知识以及机械专业加工与公差意义等知识内容,使机械CAD丰厚机械土壤,根据零件绘图特点与使用的命令,结合制图识图技能、国标规定和专业知识组合任务工作。
3.3工程引领的采纳形式
机械Auto CAD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操作软件绘制岗位工程图的能力,导教元素交汇引领是有效渗透的基石。最基本的技能培育离不开导教平台,教师课前应准备所需相关零构件、机构、工量具、引导文件等讲学案、网络课程文件。教师肩负工程实施系列过程指导工作,承项目制订、任务倡导、实施引领及成果评价为一体,凸显导师行为。
教学在计算机机房进行,一人一机,安装软件及多媒体交汇系统,根据计算机室具体排位分若干工作小组,创设一定工作情境,发放【任务单】,明确任务要求与任务实施步骤,工作依【工作页】学习操练,完成 【工作页】内容填写。学习可通过视频跟踪、巡视、个体辅导等方式发现闪亮点,适时推荐,循环反复直至工作任务完成,工程实践一体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实现学习能力与工作能力培养双合一。
3.4注重知识技能关联依附
职业化背景下的Auto CAD教学,在工程选材上将CAD知识、CAD技能、工程应用紧密相连来凸显工程主题,通过工作任务开展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学习,要注意关联的知识与技能的度。例如,尺寸标注是重要的工程工作,而尺寸公差标注又是标注中的重要内容,《传动轴尺寸公差标注》主题来自机械岗位的工程内容,旨在通过具体传动轴尺寸公差标注方法的学习与标注练习,既了解命令,掌握Auto CAD软件尺寸公差标注方法,又明确了尺寸公差标注的基本应用要求,建立公差标注工程思路,领会CAD/CAM工作方法岗位接触的主要工程内容。具体如表2所示。
3.5过程方法的融合相承
任务实施过程相承工程图纸绘制标注过程体验与基本方法学习。还是以尺寸公差标注为例,教学过程主要设计如下:
复导引入———Auto CAD尺寸公差怎样标注?完成轴零件图中尺寸公差的标注。
工作要求:零件尺寸公差的意义与注写要求;尺寸公差Auto CAD的标注方法;根据尺寸公差的标注形式正确选择标注方法;掌握尺寸公差标注样式的设置方法;按图纸要求对零件尺寸公差进行Auto CAD正确标注;注意标注工作的标准性与规范性。
体验过程———
任务一: 识读尺寸公差。
任务二:尺寸公差标注分析。
任务三:尺寸公差标注方法。
任务四:尺寸公差的标注。
任务五: 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的拓展补充:堆叠尺寸公差标注法。
方法巩固———
完成端盖工程图中尺寸公差标注。
完成中级考证题中有关公差标注的考核内容,注意新旧国标的情况。
4结语
以教学实践现场以及学生提供的作业成果来看, 学生对课程工程实践十分有兴趣,各层次学生都较好接受并获得收益;而从参加市校竞赛和中级技能考证结果来看,表明教学并没有因为引入工程绘图而忽略学生的最根本的知识技能。走进职业岗位,反馈显示学生具备了一定职业能力,更快地融入工作。这些都提升了课程对专业能力的培养效益,增添了教师的教学信心。
计算机绘图课程工程实践涉及知识与技能一体、 思想意识、工程操作与多方能力贯通诸多问题,对教师有极大挑战,具体实施会遇到一定困难。我们还会不断总结、丰富完善,使工程实践更加彰显培养职业能力的效果。
计算机工程专业 篇2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汇编语言、数据库系统、网络编程、网络分析与设计、网络设备互连、信息安全基础、Visual C++、TCP/IP协议、linux基础、LabVIEW7.1编程、软件工程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一般 粤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军校地方生,个性开朗乐观,勤奋好学,脚踏实地,积极向上,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适应力强,勇于迎接新挑战。
2、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学习、实际动手、人际沟通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做事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格律己的原则。
详细个人自传
月薪要求:2000元
希望工作地区:广州市及周边地区
希望行业:计算机网络工程及其系统工程的安装、分析、维护及检修。通信/网络设备,互联网/电子商务,通信/电信运营、增值服务,网络游戏开发,计算机软件。销售。
计算机工程专业 篇3
1 原有课程内容安排
课程名称为“计算机仿真”,适用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总学时数 30学时,其中上机时数12 学时,课程安排在第5学期。
1.1 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本科专业任选课。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仿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掌握仿真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常用仿真工具(MATLAB语言)的基本原理与使用,为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打下基础。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系统讲授计算机仿真的基本原理、方法,讲授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具体解决仿真技术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2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仿真的目的与意义,掌握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掌握面向微分方程与系统结构图的仿真方法,学会用MATLAB软件进行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1.3 上机练习安排
上机时数安排:面向系统结构图的仿真程序调试,2学时;初试MATLAB,2学时;基于MATLAB的系统时域分析,2学时;系统的根轨迹与频域分析,2学时;SIMULINK设计,2学时;基于MATLAB的系统分析与设计,2学时。
1.4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自动控制原理、线性代数、常用计算机语言等课程,后续运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课程。
2 电气工程专业“计算机仿真”课程内容探讨
笔者认为上述内容安排存在的问题有:第一,课程安排时间有问题。第二,课程内容基本以自动控制原理为主。对于电气工程专业“计算机仿真”课程,笔者认为,首先,仿真课程应在第7学期,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上完后;其次,内容安排上,大部分应在自控原理课程中讲授,应根据不同专业有所侧重。利用MATLAB强大的数值仿真和数据处理能力,可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基础”“运动控制”“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课程内容进行仿真研究,在讲述仿真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和常用仿真工具(MATLAB语言)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后,选择上述课程的一些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笔者在教学中也进行过初步尝试,收到一定效果,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很有兴趣。或者根据不同方向选择仿真对象,进行专题仿真(在12个上机学时中用6—8学时),学生可根据毕业设计题目进行一些相关仿真研究,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和自己的毕业设计内容相关,也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
3 小结
计算机工程专业 篇4
面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迅猛发展, 我国高等院校纷纷开设物联网专业或方向, 到去年为止, 教育部已经批准了20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 已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高职院校达到305所。在这样的背景和形势之下,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服务于珠三角的高等技术职业学院, 从2013年就开始进行开办物联网专业的探讨和尝试。从人才培养定位、招生就业、专业成熟度、教学组织等各方面综合分析后, 学院决定先在现有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下开设物联网工程方向, 在条件成熟后再申报开设独立的物联网专业。为此, 开展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下开设物联网工程方向的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研究重点是在分析物联网技术体系和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的前提下, 提出在适应高职教育特点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已有知识体系的背景下, 如何更合理有效地开设物联网工程方向的专业课程,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物联网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物联网技术结构体系与核心知识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 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是指运用各种传感器、射频识别 (RFID) 、激光扫描、全球定位系统、智能嵌入式等技术, 使信息传感设备实时感知任何需要的信息, 按照约定的协议, 通过可能的网络 (如基于Wi Fi的无线局域网、3G/4G等) 接入方式, 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 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物联网被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 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重大变革。
物联网不是单一的学科, 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技术、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及其他边缘科学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应用型技术。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目前被大家广泛接受的看法是分成三个层次, 按从下至上的顺序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无线传感网、射频识别 (RFID) 器件、激光扫描器 (条码、二维码) 、嵌入式设备等, 共同组成前端信息采集和控制终端。网络层:由无线交换系统 (包括无线交换机、Wi Fi设备服务器和以太网交换机) 和其他网络设备共同组成基于TCP/IP协议的可接入互联网的网络平台。应用层:由后台数据中心、远程客户端 (如电脑、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等) 和装载在其中的各种应用程序共同组成, 实现对前端信息和控制终端的管理。
相应地,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知识可归纳为以下几类:第一, 感知识别与测量控制技术, 包括传感器与无线传感网、射频识别 (RFID) 、条码、嵌入式系统等方面的知识;第二, 网络与通信技术, 包括网络通信标准与协议、网络组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第三, 数据处理与应用开发技术, 包括数据库、中间件、数据挖掘、云计算、智能决策、终端应用程序开发等方面的知识。
二、物联网产业对高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 物联网将会是工业乃至更多行业信息化过程中的重点。随着物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应用的普及, 物联网相关产业在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系统集成以及后期服务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未来五年, 物联网行业人才缺乏预测:智能交通, 车联网市场人才需求约有20万;智能物流, 物流与智能仓储方市场人才需求约20万;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与新能源产业人才需求将达百万;智能医疗, 智能医疗设备支持与技术服务、智能医护管理等人才需求将超百万;智能工业, 过程管理与自动化控制的岗位专业人才需求约50万。
根据现代管理学观点, 社会对人才需求是呈正三角形结构分布, 即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之比为1:8:64。而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 是从事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正是面向执行层的上部到管理层之间, 具有庞大的需求数量。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下的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定位
物联网技术涉及计算机、软件设计、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测控技术等多专业基础知识的交叉应用, 要在高职三年的学习中全面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技能是不现实的。通过长期的市场调研分析, 认为高职业类的毕业生应该定位在从事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与施工管理;物联网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物联网项目的售后服务、维护保养;物联网智能终端产品及软件的辅助设计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相较于电子、计算机网络等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下的物联网工程方向的人才培养, 应更偏重于软件设计开发能力的培养。在物联网产业的生态链中, 应用软件开发 (特别是近年来热门的移动终端应用开发) 具有巨大的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物联网工程方向专业课程设置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下开设物联网工程方向, 不同于开办独立的物联网专业, 它需要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框架背景下进行设计, 在设置有关专业课程时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 专业主干课程要尽量涵盖物联网关键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第二, 要兼顾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科基础和与其他方向可共享的专业课程;第三, 突出体现物联网应用开发的特色;第四, 强调高职操作技能训练的特点;第五, 保证满足对总学时学分的限制要求。
围绕专业技能培养, 专业课程分为:专业技术平台课、专业核心课和综合实训课。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为:程序设计基础 (C语言) 、计算机电路基础、数字逻辑电路、数据库设计与实现、物联网技术导论、JAVA程序设计项目开发、网页设计与网站项目实现。专业核心课程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单片机应用项目开发、射频识别 (RFID) 技术应用开发、嵌入式系统与应用。综合实践课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物联网技术综合应用、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开发。
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上, 着重于实际操作和应用性强的内容, 突出操作技能的训练, 对于理论性过强过深的部分点到即止, 理论知识以能用、够用为原则, 并尽量采用项目化教学, 把有关知识融入到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五、结语
物联网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对人才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 发展前景不容置疑。但作为配合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需要而开设的新专业, 虽然已经有很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开设了物联网专业,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公认的标准模式可以参考借鉴。各院校要紧密跟踪着产业发展情况, 根据自身条件, 合理定位, 进行课程设置与内涵建设, 培养出社会紧需的人才。物联网专业 (方向) 课程体系建设, 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还有很多问题必须在实践中逐步解决, 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市场的检验。
参考文献
[1]赛迪网.物联网及传感器产业发展白皮书[EB/OL]. (2015-05-11) [2015-09-23].http://miit.ccidnet.com/art/32559/20150511/5835643_1.html.
[2]张梅, 孟霞.浅析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及发展的思考[J].高教学刊, 2015 (16) .
[3]石明远.人才培养应适合人才需求的正三角形结构[J].神州, 2013 (8) .
美国计算机工程理科硕士专业描述 篇5
计算机工程在生活中的痕迹到处可见:智能手机、智能家用电器、智能汽车;可以说,计算机技术是当代科技发展的核动力;计算机工程主要研究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和硬件;我们的教授都是掌握最先进技术、具有良好专业知识技能的专家;本课程是针对那些对计算机感兴趣并想在计算机领域内深造的学生而设置的,整个课程是一年全日制学习,学生要想顺利取得计算机工程理科硕士学位必须修满32个学分;主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有:软件、计算机架构、硬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传播、编程等;
美国波士顿大学计算机工程理科硕士入学要求:
学术要求: 具有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语言要求:雅思6.0分以上;或托福84分以上,其中写作22分以上,口语23分以上,阅读21分以上,听力18分以上;无双录取。
其他要求: 要求提供GRE或者GMAT成绩。
美国波士顿大学计算机工程理科硕士申请材料:
美国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图形学方向
美国计算机专业研究方向都有哪些呢?下面主要为大家介绍的是美国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图形学方向的内容,希望大家在选择美国计算机专业时可以参考一下。
美国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
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多媒体Multimedia。这个专业与上面的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全都有交叉。研究图像的表达、处理等。计算机成像,三维动画,甚至网络影像传播都属于这个方向的范畴。学习这个专业的同学可以去游戏设计公司,电影视频制作公司找工作。没准能够参与设计暗黑3。总之,现在的生活离不开图形图像的数字表达处理,也就离不开学计算机图形学和多媒体的同学。
以上即为美国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图形学方向的全部内容,预祝大学申请成功。
计算机工程专业 篇6
关键词:职业院校 计算机专业 综合布线 实训教学
近年来,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我国建筑物的标准配置。随着综合布线技术的发展,综合布线系统容纳的通信系统也从最初的网络和电话发展到了计算机网络、电话、视频监控、公共广播、有线电视等多个通信系统,这也为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开拓了市场。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课程具有内容新、实践性强、教学难度大等特点。不少学生的理论成绩尚可,但在实训过程中却“判若两人”,还有一些毕业生根本无法胜任相关的实际工作。如何改进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课程的实训教学,努力实现教、学、研、练、做一体化,已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职业院校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课程内容的确定
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选择既能贴近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又适合学生知识掌握现状的课程内容。因此,我们在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课程内容确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实用、够用、好用的原则,一方面以国家建设部颁布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为依据,从智能建筑和综合布线的基本概念出发,紧紧围绕工程应用,系统、准确、深入地向学生讲述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技术、施工技术、工程管理技术、网络测试技术和工程验收内容,同时讲授电子配线架等综合布线新技术。
二、职业院校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课程能力达标的确定
过去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偏重于理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高分低能”。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但是这种能力是不是真正贴近企业岗位群的需求呢?笔者在多年的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发现,我们的能力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闭门造车,对学生将来就业必需的关键能力的培养仍然十分薄弱。因此,我们在确定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课程能力目标时,与相关系统集成公司的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合作,对网络建设工作领域的综合布线各工作任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要求学生在校掌握网络系统结构和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熟悉综合布线产品,熟悉综合布线的相关标准,掌握设计方式和规范,掌握安装规范和技术,熟悉综合布线从设计到施工、从安装到测试及验收的工作流程,具备项目管理能力,能承担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现场安装施工、现场项目管理、测试验收等工作任务,从而为学生将来走上网络建设工作领域中的网络工程技术员、工程监理员、项目经理等职位,打下坚实的职业能力基础。
三、职业院校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实训教学的开展
1.循序渐进地推进
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素质逐年下降,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许多学生越来越跟不上教学的进度,进而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因此,在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实训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始终以本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为教学依据,按照综合布线的工作流程“系统设计→安装施工→测试验收”来布置实训内容,这样就使实训教学与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境实现了无缝对接,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不断体会项目成功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强化学生的实训主体地位
为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我们在课程建设中强化了学生的实训主体地位,在对产品和安装操作步骤进行详细讲解的基础上,每个理论知识点都安排相应的实训项目。例如,在布线器材与布线工具这一知识点上,我们布置了认识常用布线材料,常用管槽、设备安装工具的使用,认识常用线缆安装工具三个实训项目。这样就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尽可能将理论知识通过工作任务串起来,理论知识内容既符合工作任务职业行为,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真正做到了教、学、研、练、做一体化,从而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标。
3.实训考核实战化
我们将以往的在实训场地内的考核方式改变为校园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方案考核,充分利用学院的新校区建设,让学生模拟新建校园网,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教工宿舍、学生宿舍等信息点,设计各自的方案。这样既实实在在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确保了考核成绩更加客观、公正。
总之,职业院校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的实训教学必须充分体现综合布线的技术性与工程性的特点,在讲授规范标准等必备知识的基础上突出操作技能的教学。
计算机工程专业 篇7
一、突出专业设置的行业特色,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 各高校纷纷设置了计算机相关专业, 想要在各高校中获得竞争优势, 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 就需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 依托本校的优势学科资源, 突出专业建设的行业特色, 使专业方向的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相结合。物联网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 是信息时代发展的最终趋势, 各高校的计算机学院纷纷希望通过开设物联网专业, 提前抢占竞争优势, 但在实验室配套设施、教材建设和师资力量方面大都存在不完善的问题[2], 同时盲目开设也造成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因此专业的设置必须突出行业特色, 建设成品牌专业, 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以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 学院充分利用作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唯一整建制高等学校的区位优势和该区汇集了物联网产业示范区等特色产业基地以及一批物联网研发中心和企业的行业资源优势, 结合本校食品以及生物学科实力雄厚的特点, 将学院物联网专业发展的重点定位于在食品安全以及食品溯源等方面物联网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专业定位突出了行业特色一方面使工程人才的培养更具有特色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顺应了食品行业对于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需求, 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注重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提高培养人才实践能力
提高培养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早已成为理工科院校的共识和关注热点, 各高校也设置了多种实践环节, 但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 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企业及社会需求仍有一定差距, 具体表现在:工程实践能力比较弱, 缺少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岗位适应慢[3]。想要进一步改善现有状况, 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加注重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提高培养人才的工程能力和水平。
随着计算机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广泛应用, 尤其是物联网等新兴专业与不同行业结合的程度越来越紧密, 计算机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计算机领域的相关知识和专业技术, 还应具备跨学科的多学科知识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需求。以天津科技大学为例,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增加学生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 学校引进了尔雅网络课程, 主讲教师为各领域一流的专家和学者, 使学生在校内也能享受到国内其他名牌大学的专业课程。此外, 计算机学院还依托本校食品、生物等优势学科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重点实验室的资源优势, 联合食品等学院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相关专业选修课程, 以适应社会经济对于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此外,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将项目实训引入实践环节, 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 计算机学院先后与IBM和甲骨文等企业建立机制化校企合作, 运用企业的管理流程来模拟真实的项目开发环境, 使学生在校内便可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三、挖掘教师潜能, 促进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发展
为了扩大高校的影响力和提高竞争力, 各高校将提升师资队伍的质量作为建设的重点和培养人才的关键, “引进高层次人才, 培养现有师资队伍”也成为许多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外引内培”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激励政策, 充分挖掘教师在工程实践方面的潜能, 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为了激励教师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 天津科技大学将工程实训作为职称晋升的一项制度规定, 规定晋升副高级及以上的职称必须有三个月的工程实践, 并且对此作出详细规定, 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制度保障。此外, 积极鼓励教师申请专利和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目前共申请国家专利九项, 公开四项发明专利, 更有多名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天津市级和国家级计算机大赛获得奖项。对教师的评定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和科研内容, 充分挖掘教师潜能, 提升了教师进行工程实践的积极性和能力水平。
四、多方参与多管齐下, 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
我国目前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重视对知识掌握的监控, 缺少对实践环节的监控;重视对课堂和校内学习的监控, 缺少对校外实习的监控;缺少企业、行业等社会方面的参与[4]。针对存在的问题, 要加强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应从以下方面改善:
首先, 在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结果监控的同时, 更加注重对实践环节的动态的过程监控。将实验、课程设计、校内项目实训和校外实习作为考查学生专业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系统, 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程能力的反馈情况, 及时调整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使实践内容更加符合工程人才能力培养的需求。
工程人才是面向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有开放性的特征, 这就要求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局限于高校内部, 还需要引入政府、企业等社会力量的参与, 把企业高级工程人员纳入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项目实训的指导以及校外毕业实习的监管, 多管齐下更利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岗位的对接。
结语
综上所述, 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定位好专业发展方向、突出行业特色是提升培养人才特色和质量的前提, 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是工程人才能力培养的基础, 建设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摘要:提升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分析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现状的基础上, 探索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师资建设以及监控体系等方面提升计算机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工程
参考文献
[1]周德辉, 余志强.地方综合性大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8) :143-144.
[2]熊聪聪, 畅卫功, 刘尧猛, 张强.物联网技术下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 2012 (4) :9-11.
[3]曾永卫, 刘国荣.“卓越计划”背景下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2 (1) :107-110.
计算机工程专业 篇8
关键词:计算机接口技术,物联网工程,教学
百色学院 ( 以下简称“我校”) 结合自身发展从2014年由学术型大学开始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对于2013年才设置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来说,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的改革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虽然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但是物联网技术 的基础是 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1,2],所以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地位在物联网工程专业至关重要。如何将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学校的转型定位、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结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现状
( 1) 授课内容偏重理论。计算机接口技术主要讲述计算机硬件系统如何与软件系统衔接成完整的系统完成特定功能的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与外界的联系或者实现在控制的应用的实践能力。该课程实践性较强。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学时分配,理论学时偏多,造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花费大量的精力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照本宣科现象突出。学生动手实践学时偏少,使得学生感觉该课程抽象、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学习效果差。这同时与我校的转型发展定位相冲突。
( 2) 课程体系安排不合理。我校于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物联网工程专业,至今不到两年。从专业建设到课程建设,从专业培养方案制订到课程培养目标的制订都还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不够成熟,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学生必须先修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电路、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再开设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由于课程体系建设某些环节出现了问题,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没有修完某门或某几门先修课,以至于在学习该课程的时候显得有些吃力。
二、教学手段改革
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可采用实例讲解与师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意义上教师通过多媒体一味讲授原理知识的教学手段,可以将原理知识通过实例来体现。通过实例讲解与演示,使得原本枯燥的原理知识变得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结合师生互动环节,教师抛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或者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疑问。通过师生的互动,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有效去解决它。
三、教学内容改革
( 1) 理论环节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是理论内容的改革。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根据学校发展定位和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参照教学大纲,对计算机接口技术教材进行内容调整。把课程内容划分成若干个模块,通过将课程内容模块化,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讲授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还要介绍相关领域前沿技术,这样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选好未来的事业方向。
( 2) 实践环节改革。计算机接口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进一步完善基础性实验,结合理论课程中拓展的知识点,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工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完善实验内容,将单纯的基础性实验转变为理论知识、测试手段、方法并重的交叉性综合实验项目。在实验中,使学生不仅掌握课程教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学生特点和生产实际,增设和拓展实验项目,增强学生综合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只给出实验题目、实验重点及难点,由学生查阅资料,拟定实验方法,然后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以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可适当增加创新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为了验证理论教学中的某个公式或结论,更是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以后,便可给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以锻炼、提高其实验能力。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我校为学生提供科技制作场所,利用教学资源,广开兴趣小组,对一些在动脑、动手及创新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因材施教。在学生中开展“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之类的课外科技活动,并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教改课题,拓展创新实践途径,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及各方面的能力,为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提供好的选题和实践项目奠定基础。
四、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完善
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是学生课下与老师进行交流的很好的网络平台。平台的建设需要利用成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与完备通用的技术规范,基于统一的信息标准整合、集成各种信息资源,构建安全、可靠、可扩展、易维护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为广大师生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
基于教学信息化平台可以建立计算机接口技术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系统涉及该课程的平台首页、课程教学资源、教学组织、课堂教学、课外交流、课外作业、课外训练、在线考试、成绩管理、试卷管理与平台管理。学生通过该平台与老师交流、进行作业答疑,甚至是考试。也可以建立计算机接口技术精品课程管理系统,集中信息资源管理、应用服务管理与内容整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课程学习平台。
五、结论
计算机工程专业 篇9
引言
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带动了社会对工程造价行业人才的市场需求, 这是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契机同时也是挑战。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深入应用, 工程造价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够用的计算机知识, 围绕专业需要开设计算机课程就变得尤为迫切,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1 工程造价专业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分析
1.1 工程造价专业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关系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工程造价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会利用计算机来终身学习;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专业需要的计算机能力, 用于解决本专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为专业技能的提升奠定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基础。
1.2 工程造价专业与《建筑CAD》的关系
《建筑CAD》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 重点培养学生能熟练的利用计算机绘制建筑工程图样, 具有解决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 培养对三维形体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建筑、安装、市政等施工阶段工程预算、结算、决算等工作, 看不懂图纸就无法履行好施工图的预算、结算、决算等职责。
1.3 工程造价专业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关系
工程造价行业是一项与大量数字密切打交道的工作, 在工程造价信息网中, 要用到许多数据库, 比如:材料价格数据库、已完工工程资料库、造价文件库、设备价格库等。如何管理、处理造价工作中遇到的数据信息, 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为造价管理工作服务的效能是造价管理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之一是充分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管理和处理的功能, 提高对数据处理手段的技术含量, 从而达到高效、准确的目的。
2 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研究
2.1 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设置
设置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时, 一方面要考虑社会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要结合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 考虑学生认知能力和职业发展的需要。通过深入企业进行社会调查, 对工程造价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进行如下设置:
2.1.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
本阶段主要讲授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础操作、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办公自动化硬件应用基础。在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上机训练, 实施时应结合专业需要, 比如:通过让学生编辑建筑工程项目预算的相关文件来讲授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通过让学生进行工程项目的数据处理以及相关的图表制作来讲授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通过让学生制作宣传公司的幻灯片来讲授演示文稿软件的功能;通过制作公司网站来讲授网页制作软件的功能。
2.1.2《建筑CAD》的教学
本阶段主要讲授Auto CAD的基础知识、建筑图案填充、图层、尺寸标注与编辑、建筑绘图与基本编辑方法、查询命令、文本标注与表格绘制、建筑工程图的输出、图块与属性等内容, 学完后能够使用Auto CAD绘制建筑与结构图。在实施教学时要结合专业认证考试, 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领域需要的计算机技能, 又能使自已的能力得到一个权威机构的认可, 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在求职工作中的竞争能力, 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教师掌握最新技术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水平。
2.1.3 数据库知识的学习
本阶段主要讲授数据库的建立、显示、查询、修改等技术, 教学时可以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VFP或Access, 在掌握基本操作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据查询语言SQL。SQL是数据库中使用的标准数据查询语言, 是高级的非过程化编程语言, 它可以完成一些复杂的功能, 包含数据查询语言、数据操纵语言、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控制语言。在实施教学时可以结合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 课程教学结束后, 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二级的考级认证。
2.1.4 工程造价专业软件培训教学
工程造价专业软件是本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 在学习前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工程造价工作中, 由于招投标时间的紧迫性, 手工算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使用软件可以把造价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 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该阶段可以选择工程造价领域知名行业软件, 如:《广联达算量和计价软件》、《清华斯维尔》、《鲁班软件》、神机妙算工程造价软件、PKPM工程造价软件。
2.2 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体会
2.2.1 加强课程实践教学
计算机学习实践性很强, 不通过足够的实践操作训练, 是不能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实践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能更深入、灵活地运用知识,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要注意经常进行实践练习, 否则将会遗忘所学的理论知识, 造成理论脱离实践。
教师要密切关注计算机在专业应用上的新发展和新方向, 不断更新计算机知识, 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实践教学实施前, 教师应结合专业需要编写具体的实施方案, 每个实践教学都要求具有完整、规范的任务书、指导书、实践进程安排计划及学生成绩评定标准, 以此来保证教学质量。
2.2.2 加强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对学生非常重要, 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检验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的水平, 了解社会对计算机能力的新要求, 从而加强学生对计算机能力需求的认识, 指导计算机知识的学习, 以便更好地适应将来行业发展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工程造价专业软件大赛, 比如: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软件算量大赛、全国高等院校斯维尔杯BIM软件建模大赛。通过大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 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的适应工作岗位。
2.2.3 重视网络教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使用校园网络平台来实现网上答疑、在线测试等学习活动, 利用网络对信息进行检索、分析、鉴别和处理。参加工作后需要经常使用工程造价信息方面的网络来快速、准确地得到所需要的信息, 以便在进行投标报价时快速询价, 适应企业快速报价和准确报价的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来获取新知识, 培养学生获取计算机及本行业新知识的能力, 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求知识, 并且能够通过网络交流与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潜能。
3 结束语
计算机课程作为工程造价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及岗位核心课程, 在实施教学前应当清楚本课程与专业的联系, 在专业上的作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应当结合专业需要, 实施教学时要足够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随着计算机在专业领域上的深入应用, 学校必须根据专业需要加大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工程造价人员。
摘要: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一个基本能力要求, 高职学院教师在制定培养计划时首先要确定能力培养与相关计算机课程的关系, 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专业需要选择教学内容, 实施课程教学。由于计算机学习的特殊性, 教学安排应充分重视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教学。
关键词: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黄大勇.高职《建筑CAD》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4) :46-48.
[2]张燕.工程造管理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J].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 2000 (6) :22-25.
计算机工程专业 篇10
1 COQE模式的培养规格指标框架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首先在理论上应该准确和完整。以“学科知识”为主线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明显特点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强调知识结构的内容详细具体,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内容就不够完整和准确,比较泛且不易把握。COQE模式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是根据培养目标完整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3个方面的要求,而不是注重某一方面。其实现办法是:根据知识能力素质的内涵和专业特点进行补充和调整,并借鉴国外可雇佣指标体系的方法,建立培养规格指标及其细化要求,使其尽量完整并便于操作实施。具体内容是: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3大结构基础上,细分12项指标和80多项要求(国外的可雇佣指标内容多达百余项)。比如:在培养规格的知识结构中补充了思维科学知识指标和要求,因为思维科学知识包括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等诸方面内容,这些是科学思维方法的基础。在能力结构的创新能力的表述中突出其内涵要求: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能力。身心素质的正确培养是目前大学生的突出问题之一,所以在培养规格中的要求中细化为:自信、自尊、自爱、自律、自我调节等,充分明确其要求,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表1是计算机工程专业COQE模式的培养规格指标框架,根据框架中的指标和要求,可以组织比较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2 COQE模式的课程体系目标结构
以“学科知识”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方式,主要按“专业知识体系”构建,一般采用“楼层式”(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或者“平台式”(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大类基础平台—专业课程平台)结构模式。为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又增添了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课程和素质教育系列课程等,构成通识教育平台,形成了基础平台、专业平台、实践平台和通识教育平台的课程体系结构。这样的课程体系结构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明确的建立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规格中的各项培养要求之间的联系。虽然课程体系设计时已经考虑,并且希望在教学过程中再体现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显然,如果在课程体系结构中就明确表明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将更有利于指导教学过程中的落实。COQE模式要求将知识能力素质教育全面的贯穿到课程体系中,采取的办法是将培养规格中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依据课程的特点细化为课程目标并加入到课程体系结构中,形成“楼层式”和“平台式”相结合的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目标结构(见表2)。其目的是明确的强调: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体现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实践教学环节也不仅仅培养动手能力,也要体现传授知识和提高素质;专业教育课堂和素质教育课堂同样都要“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有了这样明确的要求和联系,就有利于引导教学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去努力实现规定的目标。
3 COQE模式的层次教学目标体系
如何根据人才培养规格的指标要求和课程目标建立教学目标,也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研究的重要问题。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知识目标比较容易明确,而能力和素质目标比较含混。COQE模式要求将培养目标切实的落实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上,其方法是针对课程目标建立层次化的教学目标体系。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3大领域、共18个层次。霍恩斯坦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进行了改进,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行为领域4大领域,每个领域分别包含5个层次。借鉴上述两位学者的方法,结合我国社会特点和课程目标,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域、能力领域和道德价值观领域3大领域、8个层次及100余个规范行为动词,形成层次目标体系。以此作为教学指导的依据,要求在每个教学过程中必须落实层次目标,并在教案里、课堂上、实验中、作业里、试卷上和考核中都规范使用指定的行为动词。这样的层次目标体系既包含了目标也体现了方法,使得所有的教学活动参与者能清楚的了解该项教学活动的目的及其实现途径。
3.1 知识领域2个层次水平
(1)理解水平:认识并把握知识的逻辑联系和本质。规范行为动词示例:识别、描述、解释、辨认、懂得、指明、区分、枚举、想象、比喻、比较、选择、标注、验算、总结、阐述、熟悉等。
(2)运用水平:运用概念、原理和规则进行分析、推理和扩展。规范行为动词示例:分析、评价、预测、推断、联想、抽象、推理、解答、证明、论证等。
3.2 能力技能领域3个层次水平
(1)获取水平:按照规范和规程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或行为。规范行为动词示例:模仿、尝试、重复、维持、验证、使用、运行、校对、估算、制定、编码、编制、调查、修理、组装、整理等。
(2)应用水平:运用理论原理独立完成设计和实现系统功能,并能进行调整与维护。规范行为动词示例:完成、运用、执行、提出、撰写、计算、指导、设计、实现、维护、调整、构建、改装、修正等。
(3)创新水平: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和方法,或改进已有技能和方法以适应不同情境。规范行为动词示例:提高、优化、发现、研究、发明、转换、更新、改进、扩展、升级、创造等。
3.3 道德价值观3个层次水平
(1)感受水平:建立感性认识。规范行为动词示例:经历、感受、参与、尝试、交流、合作、体验、感知、明白、对话等。
(2)理性水平:能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规范行为动词示例:遵守、拒绝、认同、尊重、接受、同意、反对、讨论、关心、关注等。
(3)觉悟水平: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个性化的价值观和持续的行为。规范行为动词示例:形成、树立、坚持、保持、坚信、确立、确信、信奉、追求等。
4 结束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其目的是促进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就“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COQE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从教学管理层面改革,完善和细化了专业培养规格要求,建立了3大结构、12个指标及80多项内容要求的培养规格指标框架,并将这些指标内容与课程目标相联系形成课程体系目标结构,最后进一步落实到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上,建立3大领域、8个层次及100余个规范行为动词的层次教学目标体系。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关于培养方案中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指标要求会因学校和专业各有不同,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体系等也有不同,这些都有待探讨和充实完善。但是,促进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一致。
参考文献
[1]全国教育工作会议[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7/14/c_111954115_4.htm,2010-07-18.
[2]曾冬梅,席鸿建,黄国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98~101
[3]李友俊,邵强,刘洪颖.行业院校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的表现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4:71~72
[4]浙江大学学报(网络版).求是精神:传承百年的浙大魂[EB/OL].http://www.zdxb.zju.edu.cn/article/show_article_one.phparticle_id=3478,2010-07-27
[5]The employment of UK graduates:comparisons with Europe and Japan.The Open University Centre for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2001
[6]黄涛.新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对外语教学与测试改革的启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01~106
计算机工程专业 篇11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专业 培养研究
一、意义
近年来,社会上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招生在大形势下呈逐年萎缩的势态,从社会反馈的就业信息来看,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选,造成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增强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保证。
二、目前存在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有待进一步探讨
计算机软件更新较快,相关知识发展迅速,学生在课本上所学知识与工作实际环境中所需要的知识要求有一定差距,校园教学不能与行业发展不发相一致。
(二)学生在校期间虽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动手能力差,进入社会后不能很快胜任工作。
(三)师资力量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计算机方面的教师大多是本科或硕士毕业后直接到校任教,没经受过企业锻炼,因此所授知识往往趋于理论,而实践应用性不强。
1.课程体系设置
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学校就必须要和用人单位进行密切的联系,时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应在对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对计算机人才应具备的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来构建。学校要注重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可调整理论课学时并增加实践性课程学时。
2.教学方法
计算机专业课程几乎都在多媒体机房中授课,多媒体机房中具有电脑和电脑外接设备,用这些工具构建成教、学、练为一体的教学环境。这样的教学环境利于将知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此外,在教学手段上要积极探索,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运用,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在很多计算机专业课程上,均可采用项目教学法。如网页制作、图形图像处理、编程类课程,按照企业开发项目的流程和要求开展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吸取项目所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都能得到提高,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协作意识,而这种意识正是现在企业所需要的,因此项目教学法能为适应就业铺平道路。
(2)案例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精选典型案例,结合学生需掌握的知识点及要点技能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在通过案例制作中完成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
(3)任务驱动法
在每章节开始时布置一个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学生之间可分组完成任务,小组之间可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意识。
三、课外开展技能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按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开展技能兴趣小组,如办公自动化小组、网站制作小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小组、摄影与摄像小组、影视制作与编辑小组、图形图像处理小组。为每个学习小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对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进行指导、督促、组织和管理。兴趣小组以开发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为主开展活动。当学校内部有活动需要时,这些小组可在校内承接一些活动,比如为学校某职能部门某个部门制作网站,或为某个活动制作宣传好报,或为学校活动会议等进行摄影摄像,也可承担全校计算机的维修工作,通过实训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加强学生专业实习效果
为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第三学年将全部到企业事业单位或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学校可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多个实习基地提供给学生,在实习中,学生真正的走进企业,走进工作岗位,使知识得到升华,使能力在实践中锻炼提高。通过实习活动,学校根据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的信息反馈来调整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 实习活动即是从学生过渡到企业员工的孵化器,又是学校跟企业沟通的桥梁,因此学校一定要重视并利用好专业实习活动,并多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有计划的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到校外的实习基地进行实战培训,或到企业锻炼,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水平,积累宝贵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可通过聘请其他院校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教授作为客座教授,请他们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或直接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特别是技术性、操作性较强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这样可使学生获得大量最新的信息。
六、改变计算机专业考核方式
考核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传统考试采用纸质闭卷考试,但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多数具有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可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如注重过程考核,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平时作业、实训、平时上机表现都均可纳入总成绩中。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总之,由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学校和老师要通过多途径、全方位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注重学习和实践结合,注重知识和技能结合,让学生学之有用,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浅论高职计算机专业如何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http://www.studa.net
[2]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研究http://www.studa.net
计算机工程专业 篇12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企合作,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
1 引言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的大趋势。高校与企业双方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 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 共同参与高校人才的培养过程, 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有机结合,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 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 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办学形式。
“卓越计划”, 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重大改革项目, 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我院自开展校企合作以来,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合作深度还不够, “卓越计划”是我院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契机, 通过建立培养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 迈出的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试探性的第一步, 。
2 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培养要求
按照“卓越计划”的要求, 培养计算机专业卓越师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 在从事系统开发、系统维护和项目管理等相关工作时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与项目管理等软件工程能力。必须兼顾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与项目实践,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 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校企优势互补最终达到培养卓越工程师与三方共赢的效果。
3 卓越软件工程师课程教学体系
根据应用型工科人才多层次、多元化的能力结构特点, 以多层次与多元化、基本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为准则, 以培养学生工程综合能力为主线, 明确学生核心工程能力、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与目标, 通过整合、拓展实践、实验、实训内容, 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和以工程对象为轴心的教学体系[1] (如图1所示) , 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项目实现能力及创新能力。
4 教学内容设置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的主要思路是:公共基础课:够用就行;专业基础课:充分保证, 抓好教指委规定的8门核心课;实现4年编程不断线;累计一年, 实现企业学习四年不断线, 体现不断增长特点;校企合作模式多样化;专业方向:瞄准市场需要。
4.1 专业基础教学
专业基础教学通过《计算机导论》和《企业认识实习》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通过《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设计能力。
4.2 校内基础实践教学
基础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各模块, 通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任课教师上的综合考虑, 力求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学科发展及新技术的发展相协调, 使学生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有用武之地。
4.3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4.3.1 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自开展校企合计划以来, 积极主动寻找市场、寻找企业、寻求支持、寻求合作, 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创新校企合作的机制与模式,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已与达内IT培训集团、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中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12个企业长期合作, 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按照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实习相结合, 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 学生的自主性和指导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思路, 培养适应珠三角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4.3.2 校企合作教学内容
在综合实训、企业实习、认证考试、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上, 我们与企业结合, 共同培养学生, 各环节的设置内容如表2所示[2]。
(1) 综合实训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校内、外实训的前提下, 将学生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学生留在学校参加校内实训, 另一部分到校外参加校外实训, 全部采用集中授课方式, 实训时间为2周, 由校内和校外教师共同负责, 让学生以实训生的角色进入到企业接受业务能力与综合能力的训练, 从而尽早融入到企业工作环境, 并得到自身能力的提高。综合实训课程以团队的形式完成, 成绩的评定标准为多项内容综合评定。
(2) 企业实习
在第四学年, 我们为学生提供到合作企业集中实习,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自由选择实习单位, 实习时间为两周以上。
(3) 学科竞赛与认证考试.
学生根据自己切身情况参加企业的认证考试, 各种认证证书直接体现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为学生就业提供了竞争依据, 学校负责证书含金量的调查、与企业沟通降低培训费用等。
(4) 毕业设计
第四学年一开始就进入毕业设计阶段, 毕业设计选题可以由校内教师出题, 也可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出题, 学生自由选择确定选题名单, 根据选题结果, 学生可在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毕业设计工作。毕业设计的题目贴近市场需求, 毕业设计组织方式采用项目式, 毕业设计结果评价方式用项目绩效评价等。
5 评价方式
为客观、公正、合理地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和应用创新能力进行多方位的评价, 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笔试、口试、报告、答辩、论文和项目成果相结合, 第一课堂考核与第二课堂考核相结合, 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导师评价相结合等评价方式。具体考核方法是:
(1) 理论教学成绩:由实验报告、阶段性测验、小论文、作业、期末考试等几部分成绩组成。
(2) 实践环节成绩:工程设计和项目实训:对学生进行现场答辩并验收项目成果及实训 (设计) 报告, 教师根据其实训 (设计) 过程表现、答辩表现和实训 (设计) 报告综合评定实训 (设计) 成绩。
6 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6.1 组织管理
为加强对“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班”的领导与管理, 成立“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班”领导小组, 培养计划工作组, 培养计划项目组等三个小组统一领导, 加强协调, 分工负责, 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领导组由学院领导、教授和业界专家组成, 负责培养计划重大事项的决策, 校企之间的高层沟通和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培养计划工作组由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组成, 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培养计划项目组由系主任、专业教师、企业专家组成。负责组织实施培养全过程, 包括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生管理和校内外教学与实践, 融入企业技术力量作为师资, 利用企业的环境和先进技术资料作为培养条件, 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6.2 条件保障
在企业实践、毕业设计环节实施“双导师制”, 学校导师为学生选课、研究性学习提供指导, 企业导师为学生实践和设计创新提供指导或现场咨询。统筹校内外资源, 加强学科之间资源的共享。学校设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项资金, 用于支持开展试点专业的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和学生实践教学工作。
6.3 质量保障
为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出卓越的软件工程师, 从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分别提出以下几项质量保障措施。
6.3.1 校内学习阶段质量保障
(1)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 从学校自身的优势及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 制定了合理的培养方案, 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和精品课程建设。
(2) 建设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师资力量。除现有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外, 还将邀请相关行业有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 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3) 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 定期开展教学自查评估, 不断总结经验。
6.3.2 企业学习阶段质量保障
(1) 校企签订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基地”协议, 为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提供了基地保障。
(2) 严格制定企业学习阶段的教学大纲。根据培养目标, 由相关专业制定企业学习阶段的相关教学大纲, 大纲要求明确围绕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措施及量化指标, 须经专业建设委员会审议通过。
(3) 专业建设委员会必须制定企业学习的质量评判体系, 并对企业学习质量定期检查, 给出质量评判结果。
(4) 企业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 安排有实际经验的工程师讲解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设计方法及步骤, 保证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和实训的时间和效果。
(5) 毕业设计实行双导师制, 共同协商毕业设计题目, 共同配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 共同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工作。
6.4 监控体系
(1) 校内学习阶段监控措施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主要考察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执行计划、教学日历、课程表、学期教学的总结等, 严把教学质量。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包括必要的工作制度、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材选用审议制度[3]。
(2) 企业学习阶段监控措施
制定校外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 严格按照大纲进行教学, 以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制定学习质量的评判体系。专家委员会必须制定企业学习的质量评判体系;制订企业实习考核评价方案和细则, 依据岗位性质确定评价指标, 并进行量化, 统一标准, 以求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对于聘请的校外授课专家, 实行资格审查制度, 并提出授课要求。授课要求和授课大纲一并作为该课程的教学文件存档。
7 学生校外活动管理体系
(1) 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要遵守实习企业的规章制度, 实习指导教师定期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2) 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由校企双方配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3) 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 结合实习基地的情况开展党团活动, 认真履行党员义务。
(4) 学校与实习企业协商实习期间相关的安全保障事宜, 包括医保、意外伤害保险事宜等。
8 结束语
本文结合我院计算机专业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计划, 在校内外建立校企合作基地, 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修订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 不断完善培养模式, 最终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11年05期
[2]苑俊英, 陈海山, 杨智.校企合作培养卓越软件工程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武汉大学学报 (理学版) 》2012年12期
【计算机工程专业】推荐阅读:
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10-10
计算机调试与网络工程专业求职简历08-10
计算机专业专业06-15
专业认知的计算机专业07-12
计算机专业基础05-28
计算机专业教材06-09
计算机相关专业06-11
计算机专业教改06-28
计算机专业定位07-28
计算机管理专业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