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计算机专业

2024-08-11

职教计算机专业(精选10篇)

职教计算机专业 篇1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职业学校主要培养的是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初、中级人才, 学校能否在发展的大趋势中争得生存和发展空间, 主要看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达到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使学生能满足就职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是职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基本现状

1. 计算机专业教学基础

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实施包括生源特点、师资力量、课程体系以及硬件设施等因素。

目前, 职业教育的就业还是低水平就业, 低技能就业, 低收入就业, 是不能为企业创造高附加价值产品的就业, 甚至直接面对的是劳动力市场的就业, 致使职业学校的门坎较低。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 得过且过。同时, 部分学生在以往学习经历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知道怎样更科学、更有效地学习。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因此不会学也学不好, 最后发展到不愿意学, 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职业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理论与实践并重, 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技术人才, 最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目前, 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 但大多只有专业理论知识而缺乏行业岗位的从业经验。同时, 由于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科理论结构, 教学效果不明显, 没有成就感。久而久之很多教师在思想上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

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课程的设置, 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都是以学科体系为依据进行, 与就业岗位对行业技能需求不能很好地衔接。在大纲和教材上, 要么部分教材过于陈旧, 脱离实际、学而难用;要么和流行软硬件步步紧跟, 年年更新, 使许多学校硬件环境频频告急, 从而加大了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办学成本。

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环节来说, 学生要掌握计算机这个工具必须有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的配备, 没有充足的软、硬件支持, 就无从谈起计算机教学效果。计算机及其技术发展非常迅速, 计算机的应用也往往是以建立在新的硬件和软件操作基础之上。然而许多学校因为经费的原因, 设备更新缓慢, 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学生学习计算机缺乏适宜的软、硬件环境, 导致其所能接触和学习到的知识相对落后, 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轨, 有些设备的配置达不到课程开设的要求, 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 难以理解上升到较高层次, 更不用说学以致用, 活学活用了。

2.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

目前, 职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中, 大多采用的是按照学科体系结构组织教学的传统模式, 直接导致涉及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 与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分割, 理论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分割, 教师往往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课堂管理上了, 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是处于被动的, 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这就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悖。

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组织上, 目前基本上采用两种形式, 一种是由于设备不足, 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在教室进行教学, 仅安排少量的实操课, 学生的动手能力无法得到充分训练, 更谈不上实践技能的提高。另一种是将所有的专业课程都安排在机房进行, 从表面上看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 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 与前一种方式相比较,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能却没有大幅度的提高。究其原因, 教师仍然按传统的理念和模式进行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要么无所适从, 要么对着课本进行机械操作, 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定位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明确告诉我们职校计算机教育是以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为目标。

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1.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协调好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关系

技能型人才必须按照动作技能的提高组织教学。教学计划的制订、实施, 以及教学过程的组织, 都要体现技能教育的特征。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来进行课程和教学设计。在计算机教学中只注重理论讲授是不够的, 必须加强实践教学, 紧密结合实践应用, 才能增强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应用水平。强调技能教育不是不要专业理论教育, 而是要求我们如何能够把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削弱理论教学, 学生没有理论指导工作适应能力差, 要协调好专业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关系。

计算机专业的技能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 没有专业理论的支持, 技能就失去了其支撑的基础, 只有将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结合, 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技能型人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将学科导向的课程体系转化为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其教学过程即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从情境导入、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基本知识、现场讨论、执行任务、老师点评、共性分析、任务完善、扩展训练。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为一体, 既重视理论学习, 又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将理论教育与技能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同时, 也有利于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2. 以“工作过程”为课程教学主线, 整合并重构教学内容

学生进入职校后, 接触的是全新的专业, 开始都有一定的兴趣和学好, 但由于个体差异和学习习惯不同, 如果无法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段时间后就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产生不同变化, 部分学生甚至失去了对专业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以理论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以“工作过程”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 通过任务带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学生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不仅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 而且还要使学生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探索性学习能力。

课前,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制订教学计划, 整合并重构教材内容, 以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为参照系,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序化, 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和工作环节进行能力分解, 细化成若干能力点, 由此将其转化为由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所构成的课程内容。

按工作过程的不同, 结合大纲要求明确三个目标: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本主线确定课程的学习性工作任务, 设计好教学内容。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既不能一带而过, 又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否则, 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改革考核方式,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因素, 使得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养成, 应付考试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 多数职校的计算机专业仍然采用“笔试”的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完全依附教材, 统一的试卷、标准的答案, 极易摧毁学生好不容易树立起来学习信心。既让学生厌烦和恐惧, 还束缚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所以考试的实用性就大打折扣。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对教学的考核方式进行修正, 采用一些实用的考核方式, 让方式多样化、个性化, 让考核真正适应学生就显得十分必要。

对于不同的课程, 不同的章节, 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施教对象, 要使用不同的考核方法, 要将每门课的测试与学生的课堂操作结合起来, 教师应将学生的课堂操作能力计入学生“实操档案”, 这样既可以将平时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业成绩有机的结合起来, 又可以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技能发展走势, 以便实施更有针对性地教学, 力求实施因材施教。考核的内容不能完全依附于教材, 要与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及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结合起来, 使学生了解行业需求、掌握岗位技能, 真正能学以致用。

4. 推行认证资格考试,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就业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 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是否能顺利就业, 这与学生能否拿到行业权威认证资格证书有很大关系。单靠一个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很难让用人单位认同毕业生的能力, 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本身要加大推行认证资格考试的力度, 把认证资格考试纳入到日常教学中, 实行毕业生“双证制”, 鼓励或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参加国家水平考试、信息技术认证资格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各IT厂商的专项认证考试。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举措, 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的一项战略措施。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能大大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一方面, 它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是一次很好的检验, 另一方面, 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与认可, 给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总之, 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 要求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及其人才素质标准和培养目标上, 作出相应的调整, 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能力为本位, 加强专业建设, 优化课程结构, 改革课堂教学, 为社会提供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较强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梁国胜, 林洁, 邱乐昀, 鲁昕.职业教育改革迫在眉睫[N].中国青年报, 2009, 11, 23.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05]35号) [Z].教育部网站, 2005, 10, 28印发.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1.

[4]申家龙.学校职业教育应该教什么之五:技能教育的范畴与要求[J].职教论坛, 09, 11 (上) .

[5]严雪怡.为什么必须区分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J].职教论坛, 09, 9 (上) .

浅谈职教计算机基础教学及定位 篇2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专业 教学 定位

当今时代已是计算机高度普及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环节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经济发展对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劳动者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中等职业学校正是培养这方面人才的摇篮。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经历,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有如下感悟。

一、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文字录入等简单操作,而是向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教学必须改变原有的大量依靠理论教学、实际上机操作机会少、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薄弱、思维能力及逻辑推理分析能力较差的问题,这让他们在专业课学习和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不仅要强调理论和实践同等重要,强调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还应该让学生通过所学的技能,探索如何将专业技术运用到工作中从而有效地发挥自我的价值,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计算机专业的定位应由社会就业需求决定。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找到自信及自身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在社会竞争中能凭借一技之长获得企业的青睐。相应的,学校在计算机课程设定过程中,应多考虑学生就业后能实际应用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改革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

1.完善软硬件建设

首先,应该明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的定位主要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程应该根据市场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进行设置,要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其次,应该严格选拔计算机专业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度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考核。再次,应不断完善计算机教学设施,及时更新软件及硬件设施。

2.指导学生调整心态

职校学生基础较差,理解能力不强,在学习中容易出现两个误区:一是在学习简单内容时,认为计算机非常简单,不用花太多精力就能学懂,从而重视不够;二是在遇到稍有难度的知识时就立即泄气,认为计算机非常难,形成学习障碍,信心不足。

3.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我要学”的氛围。而要使学生对学习具有强烈的兴趣,必须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发掘其不可忽视的创造力。

(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的状况,采取的以能力为本位、以理论教授为辅、以实际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在上机时应让其使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方法;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应主要采用多上机操作、多做操作练习题的方法;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在知识的广域上给予扩充,可以多提要求,在练习题上进行适当延伸。在教学中,教师应抱着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探讨。在这种氛围下,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和中等学生也会乐于加快脚步跟上优生。

(2)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地上网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演示如何在网上查找学科知识、学科资源,让学生形成这样一个认识:网络可以为学习服务。教师要教会学生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上网。每次上机操作前,教师应要求学生们明确本次上网的步骤,并加强对学生上网的监督。学生上网有了目的,有了计划,有了监督,就不会在陌生的网络面前手足无措了。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应该根据生源、市场需求以及师资教学设施情况进行设置。目前,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就业方向就是工作在企业第一线的劳动者,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应该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重点培养综合素质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计算机的应用越广泛,计算机基础教育就更应扎实、牢固,才能不断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优秀人才。

职教计算机专业 篇3

一、专业职教集团特点及职能

已组建的成都市中职专业职教集团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围绕成都市重点产业和重点发展领域组建专业职教集团, 目前已组建的计算机、现代物流、汽车、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机械制造、美容美发、旅游、现代服务业专业职教集团都以汽车、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二是以骨干学校为龙头、以重点 (特色) 专业为纽带, 实施以1所高职或示范性骨干中职学校加一个公共实训基地, 联合多个办有同类专业的中职学校和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参加。以成都市中职计算机专业职教集团为例, 该集团由首批“国家改革创新示范学校”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牵头, 以该校“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性实训基地”和省级重点“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为支撑, 形成了58家成员单位 (其中中职学校35所, 企事业单位23家) 的专业职教集团。集团成员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有400多人, 其中高级教师60余人。学校成员单位计算机专业在校学历教育学生达14 000余人。集团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性实训基地。成员单位可以互通有无, 在教育、培训、生产等方面共享优质硬件资源, 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效益最优化, 为成都市计算机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三是成立集团理事会, 制定集团章程。各专业职教集团均制定了集团章程, 设立理事会和秘书处。集团成员原有的单位性质、隶属关系、管理体制、经济核算、人事关系在集团成立初期原则不变, 视集团运行情况, 集团成员之间在上述方面可以进行深度战略合作。理事会作为集团最高权力机构, 其职责是制定和修改集团章程, 制定集团年度工作方案, 审议理事会年度工作报告, 审议通过集团理事会或理事提出的议案。理事会设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秘书长等。秘书处设在职教集团的牵头学校, 负责职教集团的统筹、协调管理等日常工作。

成都市中职专业职教集团具备三项职能:其一, 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融通、共享的有效组织职能。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之间在互惠互利前提下, 在设备、师资、技术、信息、教学、实习、生产基地、技能鉴定、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其二, 专业职教集团具备促进校企合作, 密切和强化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联系的职能, 专业职教集团不仅集聚了同类专业的中职学校, 还吸引了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参与, 形成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直接接触、交流的平台。其三, 专业职教集团具有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职能, 形成人才培养的集团优势, 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与市场的综合效益。

二、发挥专业职教集团职能, 推动成都市职教发展

“组建职教集团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下, 实现成都市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资源共享, 促进校企优势互补, 加速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是加快成都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能力的有效途径;”成都市专业职教集团建立后, 在坚持“校企携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下, 积极发挥专业职教集团职能, 有力地推动了成都市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一, 专业职教集团通过积极探索, 促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定单培养模式的开展。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需要。校企合作是体现职业教育联系行业企业、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鲜明特色, 也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 更是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 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也强调, 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 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校企合作办学, 是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专业职教集团充分利用集团资源优势, 为集团中企业成员和学校成员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

各专业职教集团校企合作主要从三方面开展:一是, 校企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开展人才培养, 同时实施工学结合。现代物流专业职教集团企业成员投入100多万元在铁运校建立现代物流实训基地, 共同培训物流人才;该集团企业成员申通快递将总部作为四川省大中专物流专业产、学、研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基地, 并组织了112名学生赴申通快递成都公司和杭州公司进行工学实习。二是校企联合开设定向班实施订单培养。计算机专业职教集团成员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与集团企业成员成都聚思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举办定向班, 实施订单培养, 双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 成都聚思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派出行业专家到班任教, 定向班加强了服务企业的针对性。三是吸引企业参与集团教研、师资培训、技能竞赛活动。以计算机专业职教集团为例, 该集团成立以后, 广泛开展教研活动和师资培训, 集团企业成员积极参与。成都首诺科技数码有限公司与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就合作开展高端动漫艺术人员培训达成了协议;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与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联合成立了锐捷网络学院成都培训点;集团与Wacom中国公司联系, 组织了集团成员100余人次免费参加了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动画系和Wacom中国公司在新都举办的“西南数字艺术教育论坛”大型研讨会, 就数字与动漫艺术的教学方法、课程建设、学生实训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探讨, 使教师们得益非浅。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和成都巅峰软件公司联合对成都市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集团成员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和广州市唯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对集团教师进行了2次100余人次的网络综合布线技能免费培训。2010暑假期间, 经过集团联系先后有20多名教师走进3家集团成员企业顶岗工作 (或实践) , 让教师了解企业、了解行业的要求, 找出自身的差距, 不断学习, 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集团企业成员广州市唯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力图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爱丁数码等企业为四川省、成都市计算机技能比赛总共赞助了价值近30万的设备、耗材等物品, 广州市唯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等企业还免费借用了价值100多万的设备, 为大赛的顺利进行奠定了物质基础。从上述可见, 各专业职教集团开展的校企合作层次丰富, 实效好, 为职业院校更深入地开展校企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 发挥集团龙头学校引领示范作用, 加强成员学校专业建设, 促进共同发展。《成都市建设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提出:在城乡教育发展规划、教育管理、建设标准、教育质量等方面推进一体化。根据《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全域成都”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实现城乡教育交流共享、互动发展。成都市职业学校分布广, 差异大, 教育质量的“一体化”和“互动发展”十分迫切。各专业职教集团虽然都有相同或相近专业, 但各校相同专业在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较大差异, 因此, 推进专业职教集团学校成员共同发展, 实现集团内教育质量的一体化成为各专业职教集团的重要任务。如成都市计算机专业职教集团的35个学校成员中一圈层学校有14所, 二圈层学校有13所, 三圈层学校有10所, 民办、私立学校4所, 公办学校31所, 这些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在硬件配置、专业师资、专业教学、学生质量上参差不齐。

为推进集团学校成员专业的共同发展, 集团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其一, 集团建立了“硬件与网络技术”和“软件与数字娱乐”4个专业方向的工作指导小组, 负责集团专业建设的指导工作。其二, 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一起, 改进并完善了《成都市计算机专业建设指导意见》, 组织集团骨干专业教师到大邑职中、邛崃职中、西河职中、友爱职中、弘博中专、核工业学校、通江职中等进行专业建设指导。其三, 依托网络, 创建QQ群, 开通了公共邮箱, 为成员间信息交流、相互沟通搭建平台。组织成都铁路工程学校、双流县通江职业中学、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托普职业技术学校等师生1 000余人次在国家级计算机实训基地参观考察和实训。集团组织了2 000余人次的办公软件应用、平面设计师、网络设备调试等考证工作。其四, 制定了《成都市计算机职教集团课程改革项目方案》, 方案从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着手研究, 在集团内形成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质量标准、实验实习、师资培训方面的“七统一”, 全面地规范集团人才培养标准。

第三, 专业职教集团提升教改科研水平、积极开展对外服务。各专业职教集团集中优势力量通过集团学校专业 (学科) 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和行业技术骨干, 带动和引领集团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各专业职教集团制定了教改方案或课改措施, 推动职教教改。如成都市计算机专业职教集团, 集团成员学校骨干教师先后为高教出版社国家规划教材开发助教助学光盘, 为重庆大学出版社编写计算机专业教材, 集团成员学校为成都市教育局开发了“成都职成在线网站”、“双师型教师申报培训管理系统”、“成都义务教育均衡度监测系统”。集团承办了教育部职成司和香港华夏基金会组织的华夏计算机项目培训工作, 承接了穗、蓉、港、澳青年技能比赛计算机项目培训工作, 参加四川省残联举办的“四川第三届残疾人动画比赛”的裁判工作。通过一系列服务工作, 提高了集团声誉, 也进一步加强了教师的社会实践和服务能力。

三、专业职教集团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专业职教集团成立后, 在推进成都职业教育发展上发挥了较大作用, 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 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很突出。 (1) 专业职教集团不是法人单位和行政组织管理机构, 只能对成员单位起到建议、参谋作用, 缺乏监督约束机制, 影响集团功能发挥。 () 有的成员学校考虑到办学成本问题, 不是十分愿意把师生送到基地开展实训。 (3) 社会各行业的就业处于买方市场, 企业对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专业职教集团功能发挥, 也不利于成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是如何克服影响专业职教集团职能发挥的环境, 因为, 专业职教集团所发挥作用和取得成效大小与其职能能否充分发挥密切相关, 而这需要各方面努力。

第一, 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 加大对专业职教集团的支持与引导力度, 建立相应的利益驱动分配机制, 规范、引导专业职教集团内学校成员互动, 形成集团内良性循环的学习进程, 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一体化的实现。

第二, 政府应制定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 建立运作机制, 解决企业主动参与、愿意合作和合作后的安全、费用等系列问题, 确保产学研一体, 实现校企双赢。

第三, 各专业职教集团要加强自身建设。 (1)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保障集团功能发挥。集团应加强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规范建设, 统一思想, 达成共识, 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 相互携手, 形成有共同愿景的团队。 (2) 整合校企硬件资源, 推进实训基地共建、共享, 成员单位可以互通有无, 在教育、培训、生产等方面共享优质硬件资源, 力争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效益最优化。 (3) 制定“零适应”的培养目标, 深化教学改革, 集团会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共同开展研讨, 进行市场分析和职业岗位群分析, 确定培养目标, 修订课程计划, 引入培训模块, 编写出适应于成都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项目教材。积极探索并推广项目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结构, 突出综合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建立专业的质量评估管理体系, 提高教学质量。 (4) 以项目为纽带、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推进产学研发展, 各集团要建立名师工作室, 吸收成员学校具有研发能力的计算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参与, 形成一个研发团队, 以共同研发项目为纽带, 利用集团名师工作室的技术、人才优势和实训基地硬件优势, 通过承接项目、定单加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积极地为社会、为企业服务。

综上所述, 专业职教集团是实现成都市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资源共享, 促进校企优势互补, 加速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专业职教集团各方都应采取积极措施, 营造充分发挥专业职教集团职能的环境, 把成都市职业教育发展推到更高水平。

摘要:成都市组建的九大职教集团有自己的特点和突出的职能, 各职教集团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提升教改科研水平等方面积极发挥其职能, 推进了成都市职业教育的发展。但职教集团在机构性质、成本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其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在相关政策、法律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 使其在推进成都市职教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职教计算机专业 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   计算机    问题   对策    实践运用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004

在当今社会,职业学校的教育已经远远地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伴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部分职业学校没有根据自身特点作出变革,调整教学模式,从而导致了不能够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一现象,职业学校务必要以计算机教学为切入点,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从而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计算机人才。只有这样,职业学校才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获得长足发展。

一、当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如今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欠科学

由于许多职校在成本上的限制,课程设置通常不符合教学课程的安排,也不能够真正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计算机教学这一方面情况特别严重。首先是在计算机课本的选择上,通常会没有针对性,一般会选择超纲不符合学生本身水平的高一级的院校计算机教材,也会选择一些版本过旧的、不符合当前教学大纲的计算机课本,这些课本不符合当前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并且也不能够对职业学校进行准确的定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般会对计算机技术有一个比较落后的观点,这种现象最终会导致学生的技能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同时,由于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课程的类别也不断得到更新,其专业性也越来越强,不过,大多数职校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对课程进行专门的设置,从而导致了与社会的不接轨,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也不符合社会企业的要求。

(二)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进行实践运用

从一定程度来说,计算机课程属于一门新兴课程,所以,大部分职校没有针对具体特点而落实计算机的实践运用方面,从而导致了许多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没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到目前为止,许多职业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计算机教学中实践运用的重要性,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培养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实践能力对于实际工作的重要性。

(三)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

当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对于授课方面还处于单一的满堂灌方式,课程方式比较枯燥,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了必要的互动、课后解答等方式,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所学的课程产生一种厌烦心理,十分不利于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虽然学校方面对于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但是教师仍然采取自己的教学模式,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从而限制了学生计算机能力水平的提高。

(四)学校对于计算机教学资源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的师资水平十分有限,教师的资历以及水平不是很高,很多的计算机教师是从别的专业转过来的,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这就导致了教师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只是照着课本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十分单调,从而导致了学生的水平也不是十分高。

(五)教学设备十分缺乏和落后

计算机是需要上机操作的一门课程,学生在学完基础知识外,通常情况下要进行一定的上机操作训练,才能够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地掌握了。但由于学校计算机设备十分缺乏,从而导致了学生的上机时间受到了一个极大的限制,学生的上机实践的缺乏,最终便会导致学生计算机水平的限制。

二、针对当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情况的改革建议

(一)针对学生设置专门的课程

由于上课的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所以,假如学校采取统一授课的方式,学生必然会受到影响,长期下去学生之间的个人水平将会越拉越大。所以,学校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必须要采取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进行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教师要改变自己以往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从学生角度出发,采取先进的教学模式,本着提升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方针进行教学,为学生将来踏入工作岗位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培训

教师不能够只单纯地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为了体现职业院校的特点,必须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于学到的知识要活学活用,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运用。职业学校的基本任务便是培养高技术的人才,所以,学校要将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看作重中之重。在当今的电脑办公时代,社会企业对于高技术的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相当大,所以,学校十分有必要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行专门的培训。

(三)进行必要的教学模式的改进

为了摆脱传统存在弊端的教学模式,学校必须要引进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真正地提升计算机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去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为学生提供质量过硬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

学校要引进大量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以便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此外,学校还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学习资源,设立专门的教学网站,供学生进行学习和学术交流,积极构建师生交流平台,完善教学评估体系,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综上所述,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综合性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学校,必须要改进当前计算机教学课程的不足,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术计算机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伟.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职教计算机教学方案初探[J].信息系统工程,2012(8):156-157.

[2]向冬临.职业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2):56-57.

职教中心计算机教学探析 篇5

一、当前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各种计算机教育模式, 在教学中往往我们只注重了“外塑”, 忽略了“引发”;注重了“圈养”, 忽略了“放生”;多采取“包办”为主, 少进行“自主”教育。因此, 虽然在短时期的考试中学生成绩不错, 但是却给学生增加了很多的困惑与迷惘。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知道表象而不知内涵, 知道知识点却不知如何应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但是却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 可以说是计算机教育的失败。

二、优化计算机教学的方法

笔者担任计算机教学多年, 曾经有学生提到:“老师, 计算机的课堂教学为什么总是那么枯燥, 难道不能生动点, 不能多谢生活中的实例?”这让我们想起了多年来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固化”模式:教师课堂讲理论, 学生机房练操作;想起了为什么总是有学生要在计算机课堂上做其他科的作业或在机房中上网聊天和玩小游戏;想起了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是那么枯燥, 为什么游戏软件又是如此的“深入人心”;想起了很多人通过玩大型游戏而成为电脑软件专家。

因此, 我常常设想倘若我们能把学习变成游戏, 听课如似听故事, 学习软件如同学习电脑游戏的各项设置和修改方式, 那么学生岂不像像爱听故事一样爱听课, 热爱游戏一样热爱学习, 学习也就像游戏、像故事一样充满魅力。这样老师教学事半功倍,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笔者通过总结多年从事中学计算机的教学实践经验, 试着探究一下几种方法:

1. 利用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使学生能自发探索计算机科学, 培养计算机素质, 打好计算机理论基础, 达到能数量运用计算机技术乃至将来成为杰出计算机专家的目的。中职生由于其年纪特点, 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因此, 我们在中学计算机教育中要注重激发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计算机能力, 尤其是实践和创新能力。我们老师则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 既要有认知目标, 更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如在进行word应用课程时, 可以先演示通过word编辑制作的各种美观、精致、有趣的报刊、图像等, 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自己制作类似的作品, 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学习制作的过程中, 概括讲解word的各种强大功能, 解决学生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既完成了教学任务, 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 游戏模式教育法。

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是程序, 从77年后, 计算机语言无外乎有ALGOL60、BASIC、FORTRAN、COBOL、PASCAL、C, C++, 名称虽不同, 适用的对象有所差异, 但语言核心体未变。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在于, 语句的功能易理解, 语句的灵活运用犹如“大难临头”, 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现实生活中的电脑游戏之所以吸引人, 除了其内容和效果外, 还有一种精神, 游戏不是表演, 游戏是自己。玩游戏虽然累, 但代入感很强, 玩者能在游戏中体验不同的生活, 其乐融融。倘若将游戏设计法引入教学中, 也会让我们的语言课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老师可以尝试带领学生, 从解剖简单游戏入手, 讲解语句在游戏中的功能和作用, 小命令在游戏中的便利等等。学生入门后, 其“修行”转入学生个人, 教师加强引导, 留下思考空间。在学习的过程中, 拉开了学生间的距离, 出现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教师因势利导, 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了, 相互间有了比学赶帮, 这样更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教育中, 可以让学生进入主题角色, 主动去发现、去学习, 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就要求在课堂中,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 赋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 选择的内容是自由的, 选择的方法是自由的。创建多项交流环境, 学生可以问老师, 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让学生感到老师只是他们学习的助手和疑问解答师, 能学到多少知识, 全靠学生自己。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在师生角色互换, 让学生感受到“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含义;二是学生讲、教师听, 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给予调整修订;三是学生在承担“压力”的同时, 更加激发学习的动力, 为自己所“教”的部分博览群书, 学懂弄通;四是通过“合作”教学, 使师生共同成长进步, 教师也将从单一的教转变为多元化角色: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 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学生全面发展的灵魂工程师。这样, 每堂课下来, 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 根基自己的选择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结束语

职教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体会 篇6

一、如何备好课

教师必须在课前作出详尽、周密的备课。作为计算机教师不但要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探索、归纳、总结, 更重要的是还得在计算机上对这些知识点通过一个案例来进行演示, 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完善性。因此, 我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知识点, 就必须准备一些小实例, 并在课上让学生进行演练,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来验证这些知识点, 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巩固知识。另外, 在对知识点进行实例构造时, 我还特别强调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全面考虑。在备课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考虑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可能出现的各种理解, 以加强教学环节的严密性。总体来说计算机学科教学的备课要从学生、教科书、计算机三方面来考虑, 他们是使书本知识向操作知识转化的基石。我带的《网页制作》课程操作性较强, 所以在备课的时候需要准备大量的案例, 由浅入深, 供学生欣赏和练习。

二、如何上好课

在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 我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 对于刚进校的职业学校学生, 他们还不能很清晰地了解计算机的真正概念及应用。他们只是无意识地感觉到现实生活中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多了, 认为计算机是一种既实在又新奇的事物, 还不能真正明白计算机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很多学生开始对计算机课都怀着神密兴奋的心情, 非常想着学计算机, 认为学电脑可打游戏、好玩, 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 有的内容需要大量去记忆或重复地训练, 内容枯燥乏味, 难度也日益增大, 而学习的内容与社会上的计算机应用又有一定距离, 这样一来, 学生的学习兴趣慢慢降下来, 因此, 我提前给学生打预防针, 让他们了解计算机学习的目的性, 提早做好心理准备, 有利于他们有始有终地学习。我在上第一节《网页制作》课程的时候, 让学生欣赏一些国内外知名的网页, 并让他们谈谈自己欣赏后得一些感受。因为《网页制作》这门课程需要一些色彩搭配以及设计的能力, 所以我从第一节课开始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三、如何备学生

中专生比较活泼, 好动, 缺乏自控能力, 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 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 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 作业的形式可以适当变化, 如课上, 课后两种作业形式。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 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 从赞美着手, 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所以, 和差生交谈时, 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 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还有就是要和学生保持交流, 及时做好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的情况更改教学方法。我带的这两个班级, 我在每节课中都会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掌握的情况, 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并在课后布置课外作业, 下次课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并记录分数做为平时表现成绩。

四、如何来教学

由于计算机课程的特点, 有些知识通过理论讲解也不一定能让学生掌握, 所以教师在授课中应注重“精讲多练”。例如, 在网页制作中的教学过程中, 理论课讲一些难懂的如超链接、行为、表单的制作。而那些文本的编辑及互动式的设计由于学生有WORD的基础, 且书上写得很详细、易懂, 像这样的知识点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学并上机实践操作。在授课中不需要满堂灌, 留出时间答疑学生。实训课布置完实训任务后, 就让学生自己独立练习, 最多在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 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索和创造, 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在教师的监督和安排下学习要好很多。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为其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二次学习”打下基础, 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心得》。

[2]中国期刊网《浅谈计算机教学体会》。

美国职教教师专业化述评 篇7

美国职教教师专业标准

为适应新技术革命对劳动力素质提高的需求, 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反思教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原因。1986年, 卡内基基金会领导的研究小组发表了报告《ANation Prepared:Teachers for the 21st Century》 (《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 , 指出应通过“加强教师的专业教育, 提高教师的工资, 实行全国性资格证书制度”等措施, 促使教师成为一门真正的专业。

美国的职教教师专业标准是基于各州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 各州虽有自己的标准和要求, 但同时都遵循国家标准。全国性的标准有:美国加工制造类师资培养者全国协会 (NAITTE) 下属的研究会于1995年制定的《贸易以及实业教育教师资格认证的质量标准》 (Standards of Quality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ertification of Trade and Industrial Education Teachers) ;1997年全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 (NBPTS) 制定的《国家职业教育认定标准》 (Voc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s for National Board Certification) ;美国教师教育的认定机构全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 (NCATE) 于1987年制定的《技术教师培养标准》 (Program for Initial Preparation of Teachers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等。联邦和各州的职教师资有关标准为美国职教师资培养及教师资格认定提供了依据和参照。美国地方性的法规如马萨诸塞州2003年提出的《职业教育条例修订建议》 (Proposed Amendments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Regulations) , 其中对职教师资的类型、培养、资格认定和要求等都做了非常具体的规定。

具体来说, 美国NBPTS提出职教教师专业标准主要包括:要有提高教学效果的培训, 要在文、理科方面有宽泛的基础;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有课程安排、资料组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等能力;有人力开发能力;对来自不同种族、文化、社会背景的学生能实施有效的教学;能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美国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实践

师资水平的高低是教育质量保证的关键。要提高教育质量, 必须提高师资质量。在美国, 全国性的和地方性的职业教育师资标准已经确立, 对于如何实施以保证职业教育师资的质量, 美国有其独到的模式。

(一) 职前培养

美国职教教师大致有三种来源, 即师范教育机构培养的有正式学位的毕业生;现任教师经训练后改行从事职业教育者;从当地企业、公司、商店或社区中聘请的有一技之长的专家。

教师证模式在职前培养阶段, 美国职教教师有两种不同的教师证模式。一种是传统的四年制学士学位模式, 商业、技术、农业、家庭与消费和营销类教师培养大部分属于此类模式。这类模式在美国也是对职业教师资格的一般性要求, 具体要求一般如下:教师一般应在他们所教领域取得学士学位, 并对所教技术课程有l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在合适的技术领域有5年以上经验的可以代替学士学位要求;负责安排和监督执行教育计划的人, 必须有硕士学位或接受了其他高等教育训练, 并有相应领域的工作经验;教师要有工业、商业、销售方面的最新经验, 或者有所讲授技术的有关专业的实践经验。另一种是替代模式, 也称为非传统模式或可选择性教师证模式。此种模式着重强调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岗位技能, 而不是所获得的学业成绩和学位。如加工制造业和卫生类教师主要属于这种模式。替代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美国职业教师短缺的情况提出的。据预测, 到2010年, 美国将需要100万新教师, 但因多方面原因, 会出现大量短缺的现象, 其中, 职教教师数量也将严重不足。因此, 很多人支持采用替代认定模式, 把虽未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但有一技之长者吸收到职教师资队伍里来。

课程培训模式大部分职教教师培训课程是基于夏洛特·丹尼尔森 (Charlotte Danielson) 1996年研制的教学框架, 主要包括以下四大教学模块: (1) 规划与培训; (2) 课堂环境; (3) 教学; (4) 专业职责。夏洛特·丹尼尔森的这一教学框架的目标是增强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化, 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新教师协助计划, 并帮他们在第一年的教学年末顺利通过PraxisⅢ (1) 考试。

(二) 职后发展

职教教师的职后发展与职前培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是促进职教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新教师培训在美国, 职教新教师第一年在许多方面都需要得到帮助, 比如, 本专业老教师的协助和指导;参考其他教师的教案;了解学校整体工作、政策及做法等等。在宾夕法尼亚州, 新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 需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课程学习, 之后再由师范学院的教师提供为期两年的在职正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对时间的有效管理;组织能力;正确的自我认识;自信心;对教学持有的积极态度;工作与生活的协调等方面。在教育、教学方面, 还包括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设计;学习资料的组织, 实验;教学资源与资料的使用;班级管理;因材施教, 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能进行多门课程的教学;能寻求管理人员的支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能保证安全的学习环境;能管理学生团体并提供咨询等。此外, 他们还要与学会及学生家长建立联系, 获取家长、外部组织和机构的支持。

在职教师的培训美国十分重视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工作。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技术的关系十分密切, 需要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 职教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以满足职教发展的新要求。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美国职教师资在培养理念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能力培养越来越成为师资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目标。

1. 企业实习, 提高实践能力。

有的学校通过合作制度让教师利用暑假到企业实践6周, 以帮助教师了解企业变化, 与企业建立联系。有的学校安排教师对行业企业开展一定时间的考察和调研, 并要求教师提交考察报告并共同讨论, 通过这些形式, 使教师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工作要求, 并收集有关教学资料。

2. 与其他教师进行合作和联系, 提高沟通合作能力。

美国非常重视教师的团队合作, 鼓励教师与同事一起探讨教学尝试和问题, 共同分享教学策略。另外, 还与其他教师建立联系网、参加教师联盟或教师专业团体等, 以便了解本专业领域里所发生的变化。职教教师可以去专业发展学校或教学中心接受培训, 学习教学设计、技术应用、参与式的管理等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技能。

3. 参加学习班或研讨会, 提高业务能力。

通过参加学习班或研讨会, 教师相互学习, 分享资料和信息。教师通过提交论文、展示成果、交流经验, 达到共同进步, 特别是展示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 对其他教师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4. 其他一些在职教师培训计划。

1997年, 美国教育部的职业与成人教育所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成立了一个项目组, 与鲍林格林 (Bowling Green) 州立大学联合设计了一套教师培训方案, 培养教师通过使用情境式教学来提高学生在校内外的业绩。自此之后, 另外7大教师培训模式也相继建立。如在鲍林格林州立大学创立了交互式的、基于网络的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这是为教师能更有效地使用情境教学所设计的模式。约翰斯霍普金斯 (Johns Hopkins) 大学也创建了一套高中在职教师发展模式并提供了相关资料协助职教教师进行情境式教学。位于麦迪逊的威斯康星 (Wisconsin) 大学创建了Tech Net模式, 旨在为教师提供工厂或共同学习的机会及帮助他们将其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从而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俄亥俄 (Ohio) 州立大学创立了一种交叉式项目, 针对分析五所大学的职前教师培训项目来展示职教教师培训项目的特性。乔治亚 (Georgia) 州立大学也创建了基于情境教学理论框架的职前教师培训模式。华盛顿 (Washington) 州立大学也成立了情境教学协会, 以鼓励K-12 (2) 年级的教育, 使艺术及科学教师能在课堂进行创新性的情境式教学。城市教师学会创建了一套使教师能顺利地实现由学校到职业过渡的模式, 以为国家的城市学校提供高素质、多样化的教师。

浅析美国职教教师专业标准的实施

NBPTS制定了一系列职教教师专业标准, 在政策层面上对职教教师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进行了规范, 同时, 在具体的实施上, 无论是职前的培养还是职后的培训, 都体现了美国鲜明的实用主义特色, 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美国的职教教师, 一般都要求具有所教领域学士学位以及对所教课程1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但对于缺少学历的人而言, 具有5年以上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是可以代替学士学位要求的。反观我国, 不仅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职教教师学历基本要求, 学校“各自为政”, 导致职教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而且在灵活吸纳教师队伍上也差距明显。因此, 突出学历教育, 建立起多渠道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是我国职教教师发展需努力的方向。另外, 还应当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聘任科研、企事业单位优秀的科技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行家、技术能手等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 完善职教教师的构成体系。

在美国, 针对在职的职教教师, 无论刚入职的新教师, 还是工作多年的老教师, 都有与之匹配的培训措施。这些措施旨在提高职教教师的任教水平, 建立新教师的自信心, 提高教师对于新技术、新技能的了解应用能力, 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团队合作, 给所有教师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对于我国而言, 为确保职业教育的质量, 除了系统地培养“双师型”教师以外, 还应促使在职教师进行不定期的进修提高, 建立继续教育制度, 使教师进修制度化、规范化。应通过校企合作, 由学校根据专业和学科特点, 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一些企业或科研单位挂职学习,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提高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使教师也能与时俱进。

美国除了有全国性的职教教师培养计划以外, 针对所辖地区经济特点以及人才需求的不同情况, 在不违反全国性教师培养计划的前提下, 各州依托大学或者研究机构, 又开发了自己的一些教师培训模式, 以满足自身对人才的需要。不同地区在培养职教教师时, 要充分考虑到自身条件的限制,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的职教教师队伍。所谓“师高弟子强”, 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素质的高低, 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通过了解美国职教教师专业标准的实践情况, 我们认识到了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不足, 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首先, 我国缺乏国家公认的职教教师专业标准, 导致教师培养的随意性强, 专业化程度不高, 进而导致社会对职教教师专业性的认可程度低下。其次, 缺乏规范的职教教师的准入制度。我国教师资格的任职条件是针对全国中小学校和普通高校制定的, 对职教教师的任职条件没有提出特殊要求。再次, 缺乏促进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机制以及灵活的教师入职机制。美国的职教教师“在合适的技术领域有5年以上经验的可以代替学士学位要求”, 正是有了这样灵活的教师入职制度, 使得美国大量优秀的人才不会因为学历的要求而被拒之门外, 从而使整个职教师资队伍的结构更趋合理, 这一点也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摘要:简要介绍了美国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与具体措施, 剖析了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 希望借鉴美国先进、科学的做法, 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措施。

关键词:美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

参考文献

[1]李庆明.美国职业教育教师标准浅析[J].中等职业教育, 2010, (2) .

[2]陈祝林, 徐朔, 王建初.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

[3]汪秉权, 屠群锋.美、德、法、日等国职业教育的教师资格[J].机械职业教育, 2001:21-22.

对职教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点看法 篇8

计算机专业在90年代初, 已开始在职业教育中发展起来, 一路走来, 为社会很多岗位培养了实用人才, 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 对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文字录入、系统编程等简单的操作, 而是向着更加细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所以, 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学也需要改变原有的大量依靠理论教学, 实际上机操作少;目标、任务、层次、形势单一, 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传统的旧模式, 通过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 (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需要学会使用哪些软件等) , 通过对教学对象的深入调研确定层次级别, 通过图像、声效、实物、操作等全方位地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 使枯燥的计算机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1 生源特点与计算机基础水平息息相关

通过几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 我发现, 不同的生源计算机基础水平有很大差异。我校生源按入学基础学历分为初中、高中和再进修人员三大类, 按地区可分城市和农村两类。不同层次的生源, 不同层次的生源计算机基础水平也不一样。高中生的计算机水平明显好于初中生, 初中生又好于再进修的工人。来自城市的学生, 大多对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 如基本的文字录入、排版、电子表格简单使用等, 但对计算机的认识和操作不够系统、深入、全面;来自农村的学生相对弱些, 有的接触过计算机, 有的没有接触过, 有的甚至“只闻其声, 未见其物” (只是见过计算机, 并未真正操作过对其功能和使用一无所知) 。所以, 本人认为, 作为职业学校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不同于普通初高中那样对象整齐单一, 而是面对不同基础多层次的教学对象, 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 摸清教学对象的底数采用分层次教学, 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懂、学会并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

2 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2.1 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主要针对的

是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的状况。教师应采取以能力为本位, 以学生为中心, 以理论教授为辅, 以上机实际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在上机时应辅以笔头记重点的“笨方法”巩固计算机知识, 中等学生应以多上机操作多做教师编制的操作练习题为主, 适当给予时间上的约束;对于基础好的学生, 则应外延深度, 在广域上给予扩充, 别人能用一种方法操作的知识点, 对他们可以多要求几点, 在练习题上给予适当延伸, 使他们不会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感到“就那么回事”, 并且教师也应抱着一种互相学习, 互相促进的态度, 与学生进行探讨。在这种氛围下, 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和中等学生也会乐于加快脚步, 成为班里的“电脑通”。另外, 本人认为教师还可以鼓励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当“小老师”, 在机房 (关闭终端的校内网吧) 内允许他们讨论练习题允许他们互相讲授, 这样能让一些对老师发怵的学生消除障碍, 也能让知识变得“活”起来, 鼓励学生们创新, 灵感的火花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被激发。

2.2 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避免抽象乏味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操作

技能强的课程, 它的理论性东西比较抽象, 不容易描述, 不应强要求学生在理论课上都理解完整, 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势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课堂内容。

比如在讲授课件制作这堂课时,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把一些实物图片插入到课程中, 先让学生们领略一番美丽的景色, 优美的音乐, 可笑的动画等等, 然后告诉他们这些制作他们也能做到, 只要学会了这款软件, 一切不在话下。我想在这种情境之下, 很多学生的兴趣会被调动起来, 跃跃欲试。其次我更推崇“走出去, 迎进来”的教学方法, 现在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非常快, 与之相配套的软硬件资源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所以在计算机职业教学方面应以市场为导向, 让学生们多去“数码城”、“电脑城”, 多看、多问、跟近时代要求, 回来再结合书本上的知识学习, 这样的学习不仅接受起来快, 而且印象深刻, 最主要的是这可大大地“刺激”学生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2.3 以任务驱动, 结合过程考核方法提高学习效果上计算机课,

学生们很容易被“网络游戏”所吸引, 不能自拨, 甚至成人也很容易被左右, 所以这种现象不能堵只能引导。所以我认为采取任务驱动, 进行不间断的考核来牵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教师在上课前动手编写上机操作题目,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多编写几套题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 操作题要适当加深难度) , 上机前发给学生, 把问题交代清楚, 让学生们带着任务上机操作, 避免学生上机操作无目的而产生松懈进而想玩游戏。另一方面, 让学生边完成任务, 教师要边进行记录, 做为过程考核成绩, 事先, 可以与学生沟通好, 让他们知道本课程的成绩不是“一考定结果”, 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这种教学目的就是要学生们注重每一堂课, 让学生明白知识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 如果某一节课松懈了, 就有可能落下知识点, 从而影响到成绩。在记录的同时, 应告之学生们, 做的不好就会减分, 所有的操作不是你做了就给加分, 还要有质量要求, 这样学生们才会有一定的学习压力。

职业教育的兴衰与社会经济发展快否密切联系, 只有努力把职业教育提高上去, 才能为祖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合格人才。计算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 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泛, 那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就更应扎实、牢固, 才能为那些更专业的计算机行业推出优秀人才!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知识的全球化, 每一个人需要的知识和信息量越来越多, 并且知识和信息的更新也越来越快, 周期越来越短。因此, 作为21世纪的主人, 掌握电脑操作这一信息处理的工具更显得尤为重要了。职业教学中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更应该以兴趣培养、能力培养为目标, 以社会职业需求为导向, 对固有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合理分析, 用科学的发展观, 因材施教更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社会需求,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课程与教学哲学》张楚廷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2]《教育哲学》郝文武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职教计算机专业 篇9

【关 键 词】县级职教中心;专业课程结构;问题;对策

县级职教中心采取什么样的专业课程结构模式,不同地区县(市)级的职教中心是不同的。2005年10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实施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专项建设计划,国家重点扶持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使其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阵地。文件精神及建立县级职教中心的基本功能,都是服务“三农”、为当地经济服务的基本要求,各地的县(市)结合地方的实际,已基本建立了县级职教中心专业课程结构。那么,经过几年的运行,县级职教中心的专业课程结构模式到底怎么样,是否发挥了它的作用呢?

一、县级职教中心专业课程结构的现状

吉林省是农业比重相对较大、经济欠发达的大省。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吉林省紧紧围绕农村教育面向农村、服务农业、致富农民,同时兼顾升学的办学方向。一方面,依据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要求,着力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另一方面,适应农民及其子女的要求,搞好职业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和发展奠定文化的基础,经过全省各地教育部门和职业学校多年探索、实验,初步形成了具有吉林省特点的县级职教中心课专业程结构模式。由于县(市)级职教中心的资源、环境的不同,县级职教中心的课程结构模式也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农村型”、“城镇型”、“综合型”、“单一型”四种基本模式。农村型——专业课程结构主要是以第一产业为主,如双辽市职教中心;城镇型——专业课程结构主要是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如德惠市职教中心;综合型——专业课程结构主要是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如集安市职教中心;单一型——专业课程结构主要是围绕当地占主要地位的经济而设置的单一专业,如通化县职教中心。成功的办学模式带来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1. 面向“三农”准确定位,实现了三个转变。多年来,吉林省各地牢牢把握城市面向农村、服务农业、致富农民,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有用人才,初步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转变了单纯抓升学教育,完成升学任务的观念,树立了努力抓好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完成双重任务的教育观。二是转变了只有考上大学才是人才的观念,树立了学有一技之长回乡就业的合格毕业生也是人才的人才观。三是转变了升学率高才是质量高的质量观。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当地政府、学校、农民的目光放远了,对办学模式的认识更深刻了。

2. 增加县级职教中心活力,有效地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通过大胆尝试办学模式改革,锐意改革课程结构,构筑升学教育的“二元结构”,实施一校两制,即“抓好基础教育求升学,开办职业教育谋就业”,为将来学生“就业有门路,挣钱有技术”奠定基础,做到让家长满意、让学生喜欢,变被动为“主动回流”。

3. 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多年以来,县级职教中心一大批学有所长的初中毕业生走向了农村,在建设家乡和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成为农民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和农村经济活动经纪人。

4. 促进农业,为农村青年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门路。县级职教中心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城乡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形成了三级衔接、三级办学、资源共享、城乡互动、互利互惠、多方受益的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新机制,调动了农村中学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和农村学生参加学习的积极性,为农村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开辟了新途径,也为农村中学毕业生提供了更宽的就业出路。

二、县级职教中心课程结构模式存在的问题

县级职教中心专业课程结构模式对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 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县级职教中心课程结构模式存在很大缺失。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只能在县域层面统筹城乡教育发展,重心偏低,县与县之间、县与市之间无法统筹。特别是县级政府可调控的资源有限,很多问题县域内无法解决。而县与县之间差距很大,只能是富县办富职业教育,穷县办穷职业教育,甚至有些经济特别欠发达县即使加上中央、省及市级财政的转移支付,仍难保证本县职业教育工作的正常发展。县政府办学积极性不高,对县级职教中心专业建设缺乏科学论证,随意性、盲目性较强。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应用人才的需求脱节,没有对当地资源优势、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规划、劳动力素质和人才需求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专业与区域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和发展需要,以及当地劳动力市场对相应层次、规格人才的实际需求相关度不高。同时,部分县级职教中心所开设的部分专业也因缺少硬件、师资、企业或行业支撑,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专业含金量少。有些县市职教中心设置的专业不是为当地经济服务的,尤其是骨干专业和热门专业。从结构上看,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度不高,不能有效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失去了国家建立县级职教中心的宗旨。如果不根据当地实际设置专业,就不能为当地经济服务,就有可能造成人才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2. 在教育投入制度上,各地普遍重视基教、轻视职教。在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各级政府分担、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级为主”的财政体制,这种体制虽然明确了中央和省各自的经费保障责任,但是对省以下各级政府的经费保障责任仍不够明确。有些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甚至推卸教育经费投入责任的现象。另外,由于县域、地区差别,地方财政状况差异很大,致使各地对职教中心教育经费投入不大。由于制度原因,县级职教中心教育投入存在巨大差距,好的县(市)对职教中心投入的多一些,大多数县级职教中心经费严重短缺、教学条件简陋,导致专业课程设置难以适应培养目标,实训课程成为空想。

3. 在教育管理制度上,由于“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造成教师在质量水平和条件待遇上的巨大差距。在教师资源配置上,长期以来倾向基教。首先,满足基教需要,特别是优质教师资源更是如此,导致职教中心教师资源十分短缺,优质教师资源更是凤毛麟角。在人事制度上,存在着职教中心教师编制少、职称名额少、晋升难、工资待遇低、工资发放难以保障、教师培训缺少制度性和有效性等问题,致使职教中心教师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正常教学需求,出现年龄老化、代课教师等问题;造成教师结构性短缺。如,既能教文化课又能教实际操作的教师严重缺少,不得已用其他专业教师顶替;大多数职教中心的教师未参加过上岗培训,绝大多数农村教师未参加过骨干教师培训及计算机培训,即使参加过培训的教师也大多认为培训内容不切合农村教学实际;职教中心教师岗位缺少吸引力,如无附加政策很难吸引大学毕业生到职教中心担任教师,相反,却存在着农村优秀教师向城市流动的问题,给专业课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干扰。

三、加强职教中心专业课程结构建设的对策

1. 在教学管理制度上,规范专业设置,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功能。县级政府应履行职责,管理好当地职业教育。“政府应成为教育体系的规划者、教育条件的保障者、教育服务的提供者、教育公平的维护者、教育标准的制定者和教育质量的监督者。”在县级职教中心专业设置、课程资源开发、深化课程改革以及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持续转移、农场加速民主化进程与文化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等承担责任,在对当地资源优势、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素质和人才需求状况等要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县级职教中心科学发展的目标和有关政策措施,积极引导职教中心以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和发展需要,以及当地劳动力市场对相应层次、规格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同时,加强对专业设置和管理的宏观调控,严格执行专业设置审批制度,统一专业设置标准、专业建设标准、专业审批标准,避免任何形式的各自为政,逐步建立专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从而推动职教中心的整体发展。

2. 在教育投入上,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投入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县级职教中心教育条件的好坏。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使教育经费投入差距悬殊。为使县级职教中心在办学条件上具有制度上的保障,应建立统一的办学标准,对教师、设备、经费、校舍、图书、实习实训场地等配备作出明确规定,使每一所职教中心都能按照法定的办学条件标准,实现职教中心教育规范办学。为了保证办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县级职教中心要以全国统一的办学模式和质量标准为基础或作为其基本框架。同时,也要特别注意考虑不同区域所采用的科学技术的先进程度不同,所需要的人才结构比例的不同,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计划、教材设计也应因地有别。为此,职教中心要依据自己的优势,紧贴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确定自己的特色专业,使县级职教中心在市场上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才能立足当地、服务当地。

绍兴市职教中心美术绘画专业 篇10

在教育教学上, 美术绘画专业严格按照美术类专业高考的要求, 突出学校的美术绘画教学优势。以报考普通高校艺术造型、设计艺术、公共艺术、传媒艺术、建筑艺术、美术教育等众多本科艺术专业为主要目标。积极实施改革, 努力探索美术绘画类高考发展之路。实施美术零起点和分流、分层教学, 努力给每一个学生创建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平台。坚持每学期外出专业写生, 以开阔学生视野, 提升学生发现美、塑造美、创造美的能力。开展每学期专业技能和作品展示活动,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升专业素养。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锻炼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专业开办20年来, 课程设置经多次调整, 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其核心课程为:普高语数英、文科综合 (政史地) 、素描、色彩、人像速写、石膏头像与真人头像写生、风景写生等。

上一篇:胃十二指肠穿孔下一篇:旅游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