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鼓教材

2024-09-19

腰鼓教材(共7篇)

腰鼓教材 篇1

校园校本教材之

腰鼓社团

城关小学

前言

民间艺术凝集着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腰鼓是劳动人民用朴素的艺术方式(如民歌、戏曲、舞蹈等),对自己生活环境、生活理想、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表达。

腰鼓由鼓身和鼓皮组成,鼓身木制,形如木桶,中间较粗而两端稍细,鼓身涂以朱漆或绘有花纹图案;鼓皮有两面,蒙以牛皮、马皮或羊皮。

通过对儿童进行民乐教育,不仅可以使儿童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而且可以扩大儿童视野,使儿童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此种腰鼓不同于古代“广首而纤腹”的细腰鼓类乐器,而是一种中间粗、两端稍细的筒状鼓。木制鼓身,两端蒙牛皮或骡马皮。鼓身髹红漆或黑漆。有的描绘纹饰。鼓身一侧装臵两个鼓环,环上系带,将鼓斜挂于腰际,双手各执一棰敲击。大腰鼓长40、鼓面直径20厘米;小腰鼓长34、鼓面直径15厘米。

腰鼓形制与花鼓相同而稍大,相传是由花鼓发展而来。演奏与舞蹈动作紧密结合,称为“腰鼓舞”。最初流行于陕北的安塞、横山、米脂、子洲等地,以安塞、横山最为普及。横山《腰鼓舞》往往与集体大秧歌结合,其特点是步伐多变、花样丰富,称《腰鼓秧歌》。米脂《腰鼓》多由二至四人表演,突出个人技巧。

腰鼓奏法变化繁多,如“中国”、“止点”、“单点”、“花点”、“乱点”、“长点”、“流水”、“紧三锤”等。鼓点与动作结合的技法则有“凤凰三点头”、“老虎大洗脸”、“雷神鼓”、“蝴蝶飞”、“鸡啄米”、“马步大缠腰”等。民间腰鼓队在喜庆节日里表演腰鼓舞,可多达数百人,往往分成两个队,具有竞赛性质,以增加欢腾热烈的气氛。延安鲁迅艺术学院1943年曾谱曲配词,创作《胜利腰鼓》(贺敬之词、刘炽等曲)在舞台上演出。

【安塞腰鼓】

安塞县素有“鼓之乡”的美称。历史悠久,据传在秦汉时期驻守在万里长城的士卒,视鼓为战斗中必不可少的装备,遇到敌人突袭和异常情况时,就以击鼓来报警。在作战失利时,作为求

援讯号。两军对垒时,则以击鼓助威,鼓舞士气。取胜后则以鸣鼓来庆贺。传到民间后,截为小筒状,蒙牛、羊皮于两端,成为今天的腰鼓。每逢节日击鼓助兴。今天安塞不论男女老少,都能挂鼓挥褪,表演一番。表演形式可分为文、武腰鼓。文腰鼓轻松愉快,潇洒活泼;武腰鼓表现激烈,粗矿雄壮,动作幅度大。男鼓手叫“踢鼓子”,女鼓手叫“拉花”。腰鼓分两种表演形式,一种是路鼓,在行进中表演,步伐有“走路步”、“十字步”、“左右侧蹬腿”、“劳动步”和“金鸡啄米”,“三步一停”、“四步一望”。另一种是场地鼓,可分为单打、双打、对打、多人打,人数可以多至数百人。要求挥褪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转身有股猛劲,跳跃有股虎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50年代,鼓人艾秀山,冯生有单人腰鼓应邀到北京表演。1951年,安塞腰鼓又参加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被选拔出国,代表中国青年文工团在布达佩斯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目比赛中,荣获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创作奖,表演一等奖。1989年,参加了全国比赛,获大奖,1990年,参加了亚运会开幕式表演,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第1课

认识腰鼓

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的认识腰鼓,了解腰鼓,激发对打腰鼓的兴趣。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腰鼓 教学过程:

1、对腰鼓的起源、历史进行简单的介绍。

明清时期,腰鼓曾在凤阳花鼓、花鼓灯和淮北花鼓戏中应用,广泛流传。歌舞式的腰鼓起源于安徽凤阳。清代初期顾见龙曾画有《花鼓》演唱图,画中一对农民夫妻,男敲锣,女打鼓,两人对舞。清代中叶以来,花鼓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形成不同的表演形式。在北方高跷和秧歌的舞队中,仍有扮成男打花鼓、女敲锣的角色。晋南花鼓流行于山 西万泉、新绛、闻喜等地,分高鼓、低鼓、多鼓等形式,动作灵巧多变。山东花鼓一般用鼓棰演奏,而流行于山东禹城、乐陵、德平等地的花鼓舞,舞者不仅用棰击鼓,还用棰尾系的一根长60厘米的穗子击鼓,并配合各种舞姿表演,民间有古树盘根、苏秦背剑、金鸡独立和狮子滚绣球等各种击法,其鼓艺精湛,多姿多采,并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形式。20世纪40年代初,腰鼓盛行于陕北民间,后而陕西、山西,主要用于民俗节日或盛大集会。50年代腰鼓开始在全国广为流行。

2、认识鼓棒和鼓槌。

鼓棒长25公分左右,两头一样粗细,不过,一头系有红绸的是表演者用来抓握的,红绸长约50厘米。鼓槌长度比鼓棒长些,一头较粗,在粗的一端扎有一块红绸,形似一个红绣球,不过,表演者抓握的时候要注意抓住没有红绸的一端。每个腰鼓配有两支鼓棒或两支鼓槌,当你们两臂挥舞时,红绸随之飘舞,耀眼无比。

3、了解腰鼓的服装。

腰鼓的服装分夏季服装和秋季服装。男生和女生的服装可以着不同颜色,也可着相同颜色,男女的脚上都是穿运动鞋。

4、教学鼓棒的抓法。

每人两支鼓棒,左右手各一支。其中,左手是掌心向上,抓住一根鼓棒系有红绸的一端,鼓棒的另一端指向右边;右手是掌心向下,抓住另一根鼓棒系有红绸的一端,鼓棒的另一端指向左边。

第2课

学习背腰鼓

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学习掌握如何背腰鼓。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腰鼓 教学过程:

1、教师示范如何背腰鼓

2、分步教学生如何背腰鼓

3、巩固腰鼓的背法:让学生把腰鼓背好系好,解下来,再重新背起来系起来。

4、老师一边检查一边指导,学生之间也同时相互学习。

第3课

握棍方法及站姿

教学目标:

1、能够让学生对于腰鼓有初步的了解。

2、能够通过学习掌握腰鼓的站姿和握棍方法。教学方法:欣赏、讲授、分解和分组练习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首先播放一段腰鼓表演视频让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发表一下感想。

2、对腰鼓的站姿、握棍进行介绍和示范。

身体立正站好,眼睛正视前方。右手抓住鼓棒高高举起,要超过头部,臂膀稍微向内弯曲,棒尖指向左下方。左手抓住鼓棒放在腰的左边,臂膀伸展下垂,棒尖指向右上方。

3、学生进行站姿和握棍练习,教师进行指导纠正。(注意左右手的不同与要求)

4、分组练习,让学生们相互学习,讨论。

5、集体进行一次练习,教师给予点评指导,归纳总结。

第4课

初步认识基本鼓点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初步认识基本鼓点。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认识鼓点的几种声音

(1)“咚、咚”的单点敲打,右手从上往下敲打一次再从下往上敲打一次,都是用棒尖敲打鼓皮的中心。

(2)“吧、吧”的左手碰击,左手抓住鼓棒往怀中运行,棒尖朝外碰击一次,再将左手臂往前伸展,棒尖朝着自己碰击一次,都是用棒尖碰击鼓皮的中心。

(3)学习“咚吧”的花点敲打,就是先用右手敲打一次,再用左手碰击一次。

2、教师念出“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的鼓点,反复念几次,掌握好节奏,然后,再学习右手、左手的敲打,特别注意第三拍“咚咚吧”的打法,右手敲打两次以后,才能用左手敲打。

3、学生一边念口令“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一边进行右手和左手的协调摆动。(让学生明白,这就像走路时的两只膀臂的甩动)

4、学生练习,师指导。

第5课

学习右手“咚”单点

碎点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右手“咚”单点、碎点的敲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认清“咚”的鼓点来源,它是由右手单击鼓皮的中心发出来的。

2、分清单点和碎点的区别。

(1)单点是有节奏的“咚”,可以是一个“咚”一拍,可以是一个“咚”半拍,也可以是一个“咚”两拍等。

(2)碎点是许多个“咚”的发出,没有任何节奏,这是连续的,很快的“咚”声,在敲击时,身体可以进行弯腰等动作。

(3)单点的敲打,除了按照前面所学的基本鼓点的打法之外,右手还可以根据“咚—”的鼓点的延长,将右手做出各种优美的姿势,可以画上面半圆弧,也可以画下面半圆弧。

3、强调要记住两点,一是敲打要注意运用手腕的转动,二是要注意右手的敲打是腰鼓表演的最主要动作,所以,右手的运动要灵活自如。

4、学生练习敲打,教师巡视指导。

第6课: 学习左手“吧”的敲打

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左手“吧”的敲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认清“咚”的鼓点来源,“吧”的鼓点来源,它是由左手单击鼓皮的中心发出来的,至于为什么会是“吧”的声音,要解释清楚鼓棒在碰击鼓皮中心后,不是将鼓棒立即移开,而是先将鼓棒放在腰鼓的鼓皮上,待右手的鼓棒来敲打时再移开。

2、注意“吧”的敲打手势,它是要随着右手的摆动而摆动,始终注意和右手摆动方向的一致,在一致的基础上,保持左手臂向怀内和向胸外的反复运行。

3、强调“吧”的敲打比较轻,也就是在敲打时,左手的力量没有右手的力量大。

4、学生练习敲打,教师巡视指导。

第7课

学习“咚吧”花点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咚吧”花点的敲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认清“咚吧”鼓点的敲打,是靠左手和右手两只手的交替敲打发出来的,两只手在摆动时,那鼓棒的红绸随风飘舞,就像一幅优美的图画,表演者就像一棵绽开的花朵,所以,我们称这样的“咚吧”鼓点为花点。

2、学习两只手是如何摆动的。

首先预备姿势站好,右手抓住鼓棒举过头顶,鼓棒的棒尖是朝下的,在让右手往下时,右手的鼓棒的棒尖随着调整为棒尖朝上,当右手下落到左腰处的腰鼓时,用力敲打一下鼓皮的中心,发出“咚”的鼓点,并利用敲打的回弹之力迅速将右手下摆到身体的右侧,这时,左手由开始的下垂立即弯曲,往自己的怀中运行,让鼓棒的棒尖朝外,同时碰击鼓皮的中心,发出“吧”的鼓点,这样,经过两只手的运行敲打,所发出来的就是“咚吧”的鼓点,我们把这样的鼓点也称之为花点。

3、学生练习敲打,教师巡视指导。

第8课

学习“咚咚吧”花点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咚咚吧”花点的敲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咚吧”花点的敲打。

2、认清两个“咚”是怎样打出来的,它是在猛力敲打第一个“咚”之后,手臂不要着急向右摆动,而是紧跟着再敲一个“咚吧”发出来的,当再敲一个“咚吧”的时候,两手才能随之摆动到位。

“咚咚吧”虽然只比“咚吧”多了一个“咚”,但学生在练习时,却很不容易调节过来,所以,需要进行一个从慢节奏到快节奏的适应过程,教学时需要学生自己经过多次的实践练习,才能达到正确的鼓点节奏。

3、学生练习敲打,教师巡视指导。

第9课

学习“咚吧、咚吧”

两拍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掌握 “咚吧、咚吧”两拍的敲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咚咚吧”花点的敲打。

2、学习第一个“咚吧”的敲打。

第一个“咚吧”的敲打就是我们前面所学的。

3、学习第二个“咚吧”的敲打。

第二个“咚吧”的敲打,是在第一个“咚吧”敲打完之后,因此,这时的姿势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时候的右手已经下落到身体的右侧,而左手是弯曲在胸前,左手中的鼓棒按在鼓皮之上。所以,这时的手臂摆动是将放在右侧的右手臂往左边摆动,在摆动中,右手臂自然弯曲,当右手摆动到腰旁的腰鼓时,转动右手的手腕,让右手的鼓棒敲打腰鼓鼓皮的中心一次,发出响亮的“咚”,这时,再将左手往外伸展,让左手的鼓棒棒尖朝着自己,再对准鼓皮的中心碰击一次,发出“吧”的声音。这样,右手和左手合起来就是第二个“咚吧”了。

4、强调无论是第一个“咚吧”,还是第二个“咚吧”,我们都要记住,总是先动右手,再动左手。简单的口诀就是:右左=“咚吧”,右左=“咚吧”

5、学生练习敲打,教师巡视指导。

第10课

学习“咚咚吧、咚吧”

两拍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咚咚吧、咚吧”两拍的敲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摆好预备姿势,右手举起在头上,棒尖朝下,左手垂落在左侧。

2、再进行“咚咚吧”的敲打,注意两臂的自然摆动,在摆动中注意右手先动,当右手下落到腰鼓时,就用力地敲打鼓皮的中心两次,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一个有力量的鼓点。

3、左手再动,左手紧跟着自然的弯曲摆动,让棒尖朝外,并用棒尖碰击鼓皮的中心一次后,左手鼓棒不要着急移开。

4、注意两手臂姿势的还原,在还原过程中进行“咚吧”的敲打,还是先动右手,当右手摆动到腰鼓的位臵时,立即转动右手腕,用右手敲打鼓皮的中心一次,这时再动左手,左手跟着往前方伸展,让棒尖朝着自己,并用棒尖碰击鼓皮的中心一次。

5、学生练习敲打,教师巡视指导。

第11课

学习“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

四拍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四拍的敲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学习第一个“咚吧”的敲打。

预备姿势站好,让右手从左边下落,同时将这手中的鼓棒的棒尖调整为棒尖朝上,在右手下落到腰鼓的地方,立即转动右手手腕敲打腰鼓一次,然后立即将右手移开到身体的右侧,跟着左手弯曲到胸前,同时将左手的鼓棒的棒尖朝外,并用棒尖碰击腰鼓一次,碰击后,左手臂不动,这打在鼓皮上的鼓棒放在鼓皮上也不要动。这就完成了第一拍的鼓点“咚吧”。

2、学习第二个“咚吧”的敲打。

将放在右侧的右手臂往左边摆动,在摆动中,右手臂自然弯曲,当右手摆动到腰旁的腰鼓时,转动右手的手腕,让右手的鼓棒敲打腰鼓鼓皮的中心一次,发出响亮的“咚”,这时,再将左手往外伸展,让左手的鼓棒棒尖朝着自己,再对准鼓皮的中心碰击一次,发出“吧”的声音。这样,右手和左手合起来就是第二个“咚吧”了。

3、敲打出第三拍的鼓点“咚咚吧”。

注意两臂的自然摆动,在摆动中注意右手先动,当右手下落

到腰鼓时,就用力地敲打鼓皮的中心两次,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一个有力量的鼓点。紧跟着左手再动,左手紧跟着自然的弯曲摆动,让棒尖朝外,并用棒尖碰击鼓皮的中心一次后,左手鼓棒不要着急移开。

4、敲打第四拍的鼓点“咚吧”。

先动右手,当右手摆动到腰鼓的位臵时,立即转动右手腕,用右手敲打鼓皮的中心一次,这时再动左手,左手跟着往前方伸展,让棒尖朝着自己,并用棒尖碰击鼓皮的中心一次。

5、学生练习敲打,教师巡视指导。

第12课

学习“咚咚吧、咚吧、咚” 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咚咚吧、咚吧、咚”的敲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学习“咚咚吧”的敲打。

预备姿势站好,让右手从左边下落,同时将这手中的鼓棒的棒尖调整为棒尖朝上,在右手下落到腰鼓的地方,立即转动右手手腕敲打腰鼓鼓皮两次发出“咚咚”,跟着左手弯曲到胸前,同时将左手的鼓棒的棒尖朝外,并用棒尖碰击腰鼓鼓皮一次发出“吧”,此时,右手摆动也正好到位,垂落到身体的右侧。这就是第一拍鼓点“咚咚吧”的敲打,注意这里的鼓点“咚”要强劲。

2、学习“咚吧”的敲打。

右手再往左上方摆动,当右手摆动到腰旁的腰鼓时,转动右手的手腕,让右手的鼓棒敲打腰鼓鼓皮的中心一次,发出响亮的“咚”,这时,再将左手往外伸展,让左手的鼓棒棒尖朝着自己,再对准鼓皮的中心碰击一次,发出“吧”的声音,此时右手也正好摆动到头部面前。这样,右手和左手合起来就是第二拍鼓点“咚吧”了,注意这里的鼓点“咚”要稍弱。

3、学习“咚”的敲打。

将已经举在头顶部位的右手从左侧下落,当下落到腰鼓时,再用右手鼓棒用力敲打鼓皮一次后,将右手摆动到身体右侧。这

就是第三拍“咚”的敲打,注意这里的鼓点“咚”又要强劲些。

4、了解过度鼓点。

这次所学鼓点在腰鼓表演中也是多处使用,一般用在每一套动作转换的时候敲打一遍,敲打时一般应用的鼓点节奏是四四拍,就是这样的敲打“咚咚吧、咚吧、咚、0”,也就是打三拍,停一拍。因此,我们把“咚咚吧、咚吧、咚”这样的鼓点也叫做过度鼓点。

5、学生练习敲打,教师巡视指导。

第13课

学习“咚、咚、咚、咚”的两种双

点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咚、咚、咚、咚”的两种双点的敲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第一种打法:首先是两脚八字分开站立,与肩同宽,两手同时敲打右边的鼓皮,先是两手往下挥动,同时击打鼓皮一次发出“咚”,后是两手往上挥动,同时击打鼓皮发出“咚”,再双手往下打一个“咚”,接着双手往上打一个“咚”。

2、第二种打法:先两脚八字分开站立,与肩同宽,后左手敲打左边的鼓皮一次,同时右手敲打右边的鼓皮一次,一块打出一个“咚”。

3、注意在敲打时,两脚弹跳一次。下面的三个“咚”,敲打方法相同,也就是两手分两边一块打三次,两脚也是跟着弹跳三次。

4、学生反复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14课

学习“啪啪啪、啪啪、啪”的帮点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啪啪啪、啪啪、啪”的帮点的敲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理解什么是帮点,它是用鼓棒击打鼓身发出来的声音。

2、学习怎么敲打。

右手在鼓身上方敲打,鼓棒棒尖指向身体外侧,从上往下敲打,先是连续打三下,后是连续打两下,最后是打一下,要注意节奏。左手的击打是从下往上击打鼓身,棒尖指向内侧,要和右手同步击打,所以也是先往上击打三下,后是往上击打两下,左后是往上击打一下。这样,两只手同时击打发出来的鼓点就是“啪啪啪、啪啪、啪”。当然,也可以左手不敲打,就右手一只手敲打也行。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15课

学习“咚、啪、咚、啪”的单点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咚、啪、咚、啪”的单点的敲打。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解释: 单点的敲打

单点的敲打,就是由一只手敲打出来的鼓点,但是,一只手不代表只能打出一种声音

2、学习“咚、啪、咚、啪”的敲打方法。

(1)两脚立正站立,右手敲打右边的鼓皮一次发出“咚”,在击打时要同时将两腿弯曲站直一次。然后还是右手从上往下击打腰鼓的鼓身一次发出“啪”,在击打时要同时将两腿弯曲站直一次。以上合起来就是两拍“咚、啪”。

(2)右手再击打鼓皮一次,两腿弯曲站直一次;右手再击打鼓皮一次,两腿弯曲站直一次。以上合起来又是两拍“咚、啪”。

(3)将上面的四拍连起来敲打,注意两手的敲打和两腿的弯曲要协调一致好。

3、教师示范敲打,学生学习模仿。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16课

学习“咚、啪、咚、啪、咚咚吧、咚吧、咚”的敲打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咚、啪、咚、啪、咚咚吧、咚吧、咚”的敲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如何敲打。

①右手敲打鼓皮中心一次,发出“咚”,同时两腿弯曲站直一次。

②右手从上往下敲打鼓身一次,发出“啪”,同时两腿弯曲站直一次。

③右手敲打鼓皮中心一次,发出“咚”,同时两腿弯曲站直一次。

④右手从上往下敲打鼓身一次,发出“啪”,同时两腿弯曲站直一次。

⑤抬左脚踏地,同时两手敲打出“咚咚吧”的鼓点。⑥抬右脚踏地,同时两手敲打出“咚吧”的鼓点。⑦抬左脚踏地,同时右手敲打出“咚”的鼓点。⑧抬右脚踏地,两手不动。

2、教师示范敲打,学生学习模仿。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17课

学习“咚咚吧、咚吧、咚、啪啪啪、啪啪、啪”的敲打

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咚咚吧、咚吧、咚、啪啪啪、啪啪、啪”的敲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里有两个停顿节拍,所以,实际的节拍是“咚咚吧、咚吧、咚、0、啪啪啪、啪啪、啪、0”

①左脚踏地,两手敲打鼓点“咚咚吧”。②右脚踏地,两手敲打鼓点“咚吧”。③左脚踏地,右手敲打鼓点“咚”。④右脚踏地,两手不动。

⑤身体左转90度,同时左脚踏地,两手击打帮点“啪啪啪”。⑥右脚踏地,两手击打帮点“啪啪”。⑦左脚踏地,两手击打帮点“啪”。⑧右脚踏地,两手不动。

2、教师示范敲打,学生学习模仿。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18课

学习“咚、—、咚、—、咚咚吧、咚吧、咚、0”的敲打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咚、—、咚、—、咚咚吧、咚吧、咚、0”的敲打。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1、教学讲解如何敲打。

①右手敲打鼓皮中心一次发出“咚”,同时左脚向左边平踢出去。

②右手先向上后向右甩动,形成一个大圆弧,左脚随着右手的圆弧落地后,身体立正不动。

③右手敲打鼓皮中心一次发出“咚”,同时左脚向左边平踢出去。

④右手先向上后向右甩动,形成一个大圆弧,左脚随着右手的圆弧下落,身体不动。

⑤左脚踏地,两手敲打鼓点“咚咚吧”。⑥右脚踏地,两手敲打鼓点“咚吧”。⑦左脚踏地,右手敲打鼓点“咚”。⑧右脚踏地,两手不动。

2、教师示范敲打,学生学习模仿。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19课

复习课

动作组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意识,提高自信心。

2、发展学生的反应,灵敏、位移速度和协调能力。

3、会做简单的动作组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动作组合(双踢腿,弹跳步的组合)教学重点:动作的节奏衍接。教学难点:协调连惯。教学步骤:

1、复习(1)过裆动作(2)弹跳步,本节学习内容是这个动作的组合。

2、鼓点节拍:×× ××× ×× : ××× ××

咚咚 咚咚吧 咚吧

咚咚吧 咚吧

××× ×× ×× ×× ××× ××

咚咚吧 咚吧 咚吧 咚吧 咚咚吧 咚吧

3、教师吹着鼓点做完整动作的示范,学生蹲看。

4、问学生谁会做?因为这都是旧动作的组合。

5、讲解做的要领:主要是会听鼓点然后套动作,把握动作和鼓点协调配合,掌握好节奏的快慢。然后让学生自己感悟练习,找出规律,进一步做到准确无误。

6、分小组围圆圈练习,教师可以到各圆中指导动作,并调动学生的积极,鼓励他们练得棒。

7、集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练习中的感受,然后教师根据学生交流问题,作以肯定和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长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8、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还可另找一些动作进行组合,也可让学生自己用学过的动作,自己组合动作。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腰鼓教材 篇2

石油天然气及地质勘探钻井工程中, 防止井斜、纠正井斜变化是一个重要环节。防斜和降斜的方法很多, 一般采用刚性配合法防斜和钟摆法降斜, 这两种方法一直是我国各石油矿场广泛采用快速钻直井的重要措施。前者较突出的特点是配备较大刚性的钻铤和施加较大钻压的情况下, 井斜变化率和方位变化率减小, 能避免“狗腿”的产生, 即分叉现象。后者的基本原理是提高切点位置, 增加切点以下钻具重量, 加大减斜力, 从而起到减斜作用。合理使用稳定器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能提高井身质量和钻井速度, 降低钻井成本, 特别是在目前国际原油市场低迷的情况下, 尽量减少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腰鼓接头具有稳定器的作用, 又具有刮削功能, 可谓一机多用。

2 腰鼓接头的防斜与纠斜

实际操作中产生井斜的原因很多, 除了地质因素和安装质量以外, 钻具的配合、钻具在井内受力情况以及钻进技术参数的合理选择等, 都对井斜的产生有较大的影响。

增斜力:Fz=PSin Q

减斜力:Fc=q L/2Sinα

图中:P-钻压

Q-钻头轴线与井眼轴线间夹角

L-切点A以下的钻具长度

α-井斜角

q-钻具单位长度的重量

W-切点下的钻具垂直重量

由图1和图2可知:钻具下部受压弯曲和钻具在井内不居中, 都会增加切点A以下的钻具重量会产生减斜力。

当Fc>Fz时, 井斜度会减低。

当Fc

当Fc=Fz时, 井斜度稳定不变。

其实钻铤弯曲时的临界钻压比较低, 如果用降低钻压减少钻具的弯曲可以保证井身的质量, 那样就影响了进尺, 也不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 因此解决的方法是在钻铤产生弯曲处加上腰鼓接头以增加下部钻柱的支点, 增加一个支点, 弯曲的临界钻压可以提高1-3倍, 这时快速钻直井较为有利。防斜是要减小和消除增斜力Fz, 钻具在井眼内不居中是产生增斜力的根本原因, 腰鼓接头安装在钻具上能增加受压部分钻具的刚度, 则能使钻具居于井眼中心, 以减小或消除增斜力Fz, 防止井斜。减少钻具与井眼的间隙, 是增加下部钻具刚度的有效措施。如果使用大直径钻铤配两个以上大小尺寸的腰鼓接头, 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使用三个腰鼓接头时, 最下面一个腰鼓接头和钻头直接相连接。由于各种原因井打斜以后, 为了能顺利钻达目的层, 必须进行纠斜, 这时也要安装大直径钻铤或在切点以上适当位置配上一个腰鼓接头。采用足够数量的腰鼓接头, 保持套管串位于井眼之间, 腰鼓接头应加在井经较小、井斜方位变化大的井段, 在井斜较大的下部井段, 适当加密腰鼓接头的数量。

3 腰鼓接头的刮削功能

腰鼓接头主要针对油田Á井下作业中套管里留下的残留物及井壁上留下的键槽而设计的, 产品采用五螺旋和六螺旋棱带构造, 棱带分为全封闭型和半封闭型两种, 选用优质钢材和先进的工艺方法生产制作, 工作外经按规律镶嵌数排硬质合金柱, 从数量、大小和排列方式上都与稳定器不同, 硬质合金柱硬度不低于HRC90, 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抗弯能力和抗压能力, 还具有耐磨性好、刚性强、稳定作用平稳, 旋转阻力小等优点, 能够在正常起钻的情况下, 既可以刮削管壁、消除井壁上的键槽, 又可以扶正钻具, 获得防斜、降斜、稳定钻具方位的效果。

4 材料的选用及工艺路径

4.1 热处理方面要求

腰鼓接头在工作时承受扭矩、钻压、高压、因此本体材料经调质后, 力学性能、硬度应符合表一规定:

4.2 工艺路经

下料→粗车→热处理→无损探伤→精车→铣螺旋带→精车锥管罗纹→磷化→镶合金柱→喷漆→包装

4.3 产品图: (见图3、4)

材料选用40CrMnMo热处理硬度HB285-321

5 强度计算和检验

5.1 按照SY 5051-91钻具稳定器的规定, 腰鼓接头主要设计参数是:

a.本体外径:Φ196.9mm (73/4") 。b.最小水眼孔径:Φ71.4mm。c.上端母接头螺纹:65/8"REG LH。d.下端公接头螺纹:65/8"REG LH

5.2 根据腰鼓接头结构和工作性能, 选定校核本体接头抗拉屈服强度:

根据设计具体尺寸进行如下强度校核:

a.本体6-5/8"REG LH螺纹抗拉屈服强度的校核:

本体材料采用:40CrMnMoб0.2=827MPa

由强度条件 б=AP≤б0.2

式中:P-抗拉屈服强度

A-危险截面的面积

б-危险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

б0.2-本体材料的屈服强度

危险截面A的确定与计算

b.按照API RP7G确定 REG螺纹在外径 (19.05mm) 处于危险截面:

其外径D危=D根-19.05/6-2hn

式中:D危-危险截面直径 REG螺纹根部径

hn-牙型高度

其面积A=π (D危2-d2) /4

由此可见б<б0.2

通过上面的计算校核, 说明本体接头抗拉屈服强度足够。

6 产品的使用效果

《安塞腰鼓》文本解读 篇3

一、 独树一帜的语言

本文的语言简洁有力,节奏明快,不仅富有韵律美和诗意美,还极富感染力和穿透力。

鼓响前,“茂腾腾”“咝溜溜”的叠词已先给文章铺垫了几分气势和韵味,而腰鼓一旦响起来,便能“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原始而又桀骜不驯的鼓声,顷刻间便爆发出它不可一世的生命力!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动态的描写,把人体的动作与腰鼓的响声,互激互容,合二为一,从艺术上组成一个表现着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泉的整体。

“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这快速跳跃的节奏,这炽热灼人的氛围 ,这排山倒海的气势,在此全部化为酣畅淋漓的快感——阅读的快感。

二、 丰富多彩的修辞

1. 贯穿始末的对比。

《安塞腰鼓》全文20个自然段,按“表演前——表演时——表演后”分为三部分,呈现出“静——动——静”的表演过程。

表演前,四周一片肃静,只见“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这是以静写动。鼓手们贴身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而展现在鼓手们身后的是“一片高粱地”,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神情沉稳而安静”地立着,他们似乎在积攒着力量,期待着爆发,等待着展示。

“看!”顷刻间,那铿锵的生命力爆发了!那样来势迅猛,势不可当!他们“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那声音“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而且“愈捶愈烈”,后来,人、声,都“成了茫茫一片”。世上还有什么声音比这更惊天动地,更气壮山河,更奇伟磅礴?

然而,“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静得“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静得甚至听得见“一声渺远的鸡啼”。这,就是激情释放后的寂静;这,就是表演前后的强烈对比!它的直接效果是:主题部分因为首尾的安静变得更加火烈、热闹、气势冲天。

文中除了整体布局的鲜明对比外,还不乏一些词句的对比:“冰冷——燥热”“困倦——亢奋”“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这些对立词语的组合,将安塞腰鼓雄浑、奔放、狂野的特点渲染得更加淋漓尽致!

2. 形式多样的排比。排比的优势是能制造韵律,渲染气氛,抒发情感,加强文章的气势和力量。文本作者不仅充分利用排比这一手法,更将其发挥得酣畅淋漓。“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这是句内的排比;“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这是句与句之间的排比。如此精妙的比喻和排比,足以把安塞腰鼓壮阔、雄浑、激越、狂放的场面演绎得气势磅礴,摄人心魄,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3. 一咏三叹的反复。

文中,安塞腰鼓并非单纯地作为人类生命力量的一个载体,一个象征,其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磁场。在这里,鼓与人,人与鼓合二为一,作者自然要倾注全部的热力和笔力去咏之,去叹之。为此,作者通过富有音乐性的复叠咏叹,来进一步加强文中情感的传递,作者在每个层次之末,单独设计“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的咏叹句式,而且,咏叹之中又有变化,每段都有新意,每段都有提升,层层递进,直接将情感步步推向高峰!如此条理清晰、层层深入的反复咏唱,不仅给人们的感官带来强烈的刺激,心灵带来强烈震撼,同时也加强了散文的诗意美,使通篇文章具有了形式的回环美和音乐的韵律美。

静下心来,走进文本,潜心研读,细嚼品味,不需要借助任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们一样能感悟文中那排山倒海、气势磅礴、刚劲激昂的表演场面。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 篇4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将在作家刘成章的带领下,欣赏来自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投影“安塞腰鼓简介”)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表演,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着陕北高原农民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称,1986年荣获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 —— 大奖。1995年陕西省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腰鼓之乡”。

师:请大家看注解①,课文发表于1986年,正是安塞腰鼓获得大奖的那年。同学们看过安塞腰鼓表演吗?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它那独特的氛围——(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短片)师:感觉怎么样?、生1:气势磅礴。

生2:震撼人心。

生3:惊心动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安塞腰鼓艺术形象。

师:我们来朗读课文。开头和结尾留给老师,课文的主体部分第7-27节请同学们集体朗读。注意特别要读出安塞腰鼓表演时的气势:节奏要明快,声音要洪亮。一起来做一下准备活动:抬头,挺胸,运气,大声喊——“嗨!-嗨嗨!”(师生合作朗读全文)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这句话是——“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它每出现一次,又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

生1:我觉得第1次出现主要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时壮阔、火烈的场面。

生2:第2次出现是在赞美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沉重的响声。

生3:第3次出现是赞美充满力量的动作和舞姿。

生4:第4次出现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像。

师:看来同学们已初步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形象,它场面壮阔,鼓声沉重,动作有力,高潮迭起,确实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从根本上说,安塞腰鼓好在它“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股劲,让我们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因此它是“生命之劲”(板书)。

师:安塞人打腰鼓,打的就是这股劲!(投影“安塞腰鼓之劲”资料: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老师读前半句,同学们齐读每句的最后两个字,要读出“劲”来!

三、品读美句:感受文中排比句的气势、节奏与激情。

辞手法带来的?

生:排比。

师: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样的有“劲”,作家描绘它的语言带“劲”吗?这“劲”是大量运用了哪一种修 师:请找出文中的排比句,根据所在的位置看它们可以分为几个类别。每一类中挑出你最喜欢的语句仔细品味,准备读给大家听,并简要说说它好在哪里。

生1:我喜欢“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这是段与段间的排比,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的热烈场面。

师:三个“愈捶愈烈”层层推进,表明安塞腰鼓表演达到了高潮,随着鼓点的此伏彼起,人们的思想也在腾飞。这个排比,要读出此伏彼起的交错感。(指导全班分两个声部重唱式齐读:前一声部读到上句最后一字时,后一声部即起读下句)

生2:我喜欢“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是句与句之间的排比,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壮阔的场景。

师:排比中每句又都含有比喻,句式整齐工整,要读出明快的节奏。(指导全班分两个声部唱和式齐读:前一声部读前半句,后一声部读后半句)

生3:我喜欢“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是句子内部的排比,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的力量。

师:从内容上来看,三个“了”之间强度层层递增,读时语气要越来越强烈。(指导全班再读体会)生4:„„

师: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大量排比的运用,对描写场面、表达情感起了什么作用?

生:较好地渲染了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磅礴气势,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

师:这真是好文配好鼓——(板书“好一篇激扬文字!(气势、激情)”)

四、解读难句:合作探究,领悟文中写意语句的内涵。

师:这篇“好文字”中,同学们也会遇到意思不太好懂的句子。先在4人小组内提出来,合作探究解决一些;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难句,提交全班讨论。

(生分小组讨论,师参与小组讨论并答疑)

小组1:“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是什么意思?

师:旗是军旗,马是战马。这是想起了雄壮的古战场。

小组2:“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不好懂。

师:这是由黄土高原想到中华民族,想到祖国近百年来的发展历史。

小组3:“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他写的是“鼓”,为什么又写“鸡”呢?

师:对呀!他不但写了“鸡”,还写了“球”呢!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你们提问的表达方式也很有趣。这也是别的小组共有的一个疑难问题:课文的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

老师问大家三个问题。一是“鸡啼”预示着什么?(新一天的开始,也可理解成新生活的开始,因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二是安塞人的生活怎么样?(穿的是“农民衣着”,吃的是“红豆角老南瓜”,生活贫穷、艰苦)三是贫穷、艰苦地生活着的安塞人,为什么还能将自己的腰鼓打得这么响?因为他们的躯体里涌动着强劲的生命力量,更因为他们的骨子里充满着对新生活的强烈渴望!课文的结尾暗示我们,安塞人的渴望能不能实现?能!“另一个星球”,是全新的世界;“渺远的鸡啼”,是全新的生活!

朗读课文结尾的3小节,语调要平和,语速要舒缓,要读出在寂静中的沉思。哪位同学尝试读一下?

生:(朗读第28-30节)

师:我想,应该为这位同学的朗读鼓掌!她读出了对新生活的展望。现在,让我们闭上双眼,静静地聆听——你听到那“一声渺远的鸡啼”了吗?那“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在20年后的今天,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五、创意展示。

师:一起来看新浪网上的一则消息(投影)——哪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

生:(朗读消息)“安塞腰鼓”将成注册保护品牌/闻名国内外的腰鼓之乡安塞县,近日向有关部门申报注册“安塞腰鼓”。届时,“安塞腰鼓”将成为安塞县新的经济产业。/安塞县是全国有名的文化大县,安塞腰鼓更是闻名天下。全县有5万多农民会打腰鼓,有2000多农民靠出外打腰鼓表演赚了钱,年创收入百万余元。安塞县现有民间艺人6000多人,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全年在外靠传授腰鼓技术和表演赚钱。为了将这项民间产业做强,安塞县委、县政府投资将安塞腰鼓等民间艺术在国际互联网上滚动宣传,并争取参加重大国际、国内活动的表演,提高知名度。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进行表演。目前,该县已准备好有关材料,近日内将上北京,申报注册“安塞腰鼓”的知识产权。

师:腰鼓,正使安塞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理想;“安塞腰鼓”品牌,也将通过现代媒体的宣传,吸引世人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现在,你有一个发挥创造力的好机会:“安塞腰鼓”品牌准备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做宣传,请你为它拟一则广告词——(板书“一个广告创意”)好的广告词内容上要能明确品牌的特色,语言形式上还要讲点技巧。如“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品牌特色是护肤,语言技巧是句式整齐顺口,“早晚”意思还双关。(板书“明特色、讲技巧”)如果你的创意被采用,我想,安塞县文化局将会发给你请柬,特邀你亲临黄土高原,现场观看安塞腰鼓表演。想不想去?那就让小脑筋转起来吧!这些图片也许能激发你的灵感,我们边看边想——(投影安塞腰鼓表演图片)(生边观看图片并思考、创作)师:现在,以4人小组为单位交流作品并初评,选出本小组内最有实力的一则作品交全班展评。

(实物展示台展示各小组作品并简评。学生作品附后)

师:同学们的精彩表现让老师特别有劲为大家写上这个“好”字!(板书“好”及“!”)请大家修改好自己的作品,大胆地把它发出去!知道怎么找地址吗?上网搜索——输入关键词“安塞县文化局”,点击,相关内容全来啦!如果真能去安塞看腰鼓,别忘了带上同学和老师一起去!

六、体验交流。

师:这节课,我们抓住“好”和课文展开了对话,那就是:好鼓,好文,好创意!同学们,学语文又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面对一篇美文,我们应该联系生活,读出自己特有的感受,产生独特的体验,这样的阅读才是一种精神享受!课后请各位同学以“从《安塞腰鼓》中,我读到了„„”为话题交流一下各自的阅读感受或体验。

腰鼓活动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我校组织了腰鼓队,我们的目的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让学生劳逸结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活动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吸收在打鼓方面有爱好和潜力的新队员,在活动中贯彻“以老带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原则。尽量发挥每个队员的特长,形成良好的氛围,为我们的腰鼓队做出一份小小的贡献。

二、活动工作安排:

1、复习上学期的鼓点,让老学员带动新学员。

2.掌握腰鼓常规的打法并进行一些花样打法训练,强化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

3、学习几种舞蹈花样,并鼓励学生自编自创新花样,在基本打法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和提高。

4、初步设想配乐练习鼓点操,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打腰鼓的兴趣和热情。

3.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个好的锻炼平台,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得到锻炼。

三、活动措施:

1.每周进行三次训练,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对腰鼓的熟练度。

2.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腰鼓是我国民间的传统鼓乐,具用气派热闹、壮观非凡等特点,激发学生学打腰鼓的兴趣和热情。3.每个动作不定时期的训练,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训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队段主要让队员掌握规范的动作与姿态,学会基本鼓点;第二阶段学习几种舞蹈花样,并鼓励学生自编自创新花样,在基本打法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和提高。

安塞腰鼓》教案 篇6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

媒体设计:1.腰鼓表演的片断。

2.课文朗读录音。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安塞,位于陕北高原,那里的腰鼓历史悠久,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人们在欢度节日、庆祝丰收的时候都要演出腰鼓助兴。腰鼓手们由青年农民组成,在表演时,穿着古代将士的便服,或黄或红包头,素色衣服,显得整齐壮观。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可由几人或几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

特别是1992年北京亚运会上一展风采,便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

今天,你们想不想领略它的风采?感受它的魅力?

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段后,学生谈感受。引入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二、检查预习。

联系课文,体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忘情:不能节制自己的感情。

狂舞:纵情的跳舞。

闪射:闪耀,放出(光芒)

火烈:像火一样热烈。

亢奋(kàng):极度兴奋。

晦暗(huì):昏暗,不明显。

羁绊(jī bàn):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碰撞:运动着的物体与别的物体突然接触。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烧灼(zhuó):烧、烫,使受伤。奔突:横冲直撞;奔弛。

辐射(fú):从中心向各个方面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翻飞: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

淋漓(lín lí):①形容湿淋淋往下滴。②形容畅快。

三、朗读、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内容。

(明确:“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就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2.师生齐读:

(1)(1——4)一女,轻缓陈述。

(2)(5——7中“狂舞中你的面前”)一男,短促有力。

(3)(第七节中“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男女轮读,急速高昂。

(4)(第7节末句——8节)男齐,深情赞颂。

(5)(9——11)女齐,抒情而变短促再变一字一顿。

(6)(12节)男齐,急促有力。

(7)(13节)男女齐,慢、顿、响,重音在“好”。

(8)(14节)女齐,常速。

(9)(15节)男齐,常速。

(10)(16节)女齐,常速。

(11)(17节)男女齐,低缓,重音在“好”。

(12)(18节)男女齐,有力赞美。

(13)(19——21)女齐,深情,中速。

(14)(22节)男女齐,渐高。

(15)(23节)女齐,抒情。

(16)(24节)男女齐,有力短促。

(17)(25——27)男女轮读,重音在“愈捶愈烈”。

(18)(28——30)一女,轻缓。

3.划分结构:(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可分成三大部分。)

一(1——4)安静的腰鼓。

二(5——12)激昂的腰鼓。

三(28——30)静寂的腰鼓。

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①(5——13)宏伟的场面。

②(14——17)雄壮的声响。

③(18——22)击鼓的后生。

④(23——27)奇丽的舞姿。

4.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①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有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

⑤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四.朗读、品味。

1、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①让学生齐读第6段。

②教师示读(将大家刚读的内容改成另一种文学式样——诗)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③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的内容。

愈捶愈烈

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

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

生活和梦幻

摆脱和追求

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

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④分小组反复替换朗读。

2、评点式朗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师: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挣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合谐。我们重点品读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力量相辅相成的。

①划出文中明确提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明确:“容不得……一股劲”。

②从句式特点和思想内涵两方面品评这句话。

句式特点: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安塞腰鼓冲破一切障碍的强大力量。

前后呼应,“挣脱”“冲破”“撞开”力量急速递增,使人联想到爆发生命力、排山倒海的社会变革。

思想内涵: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性格特征是粗犷、豪放的。

③学生任意寻找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1)从用词方面说: A、“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B、“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C、“这腰鼓励,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2)从句式上说:

A、“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中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B、“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句子用得好,好在这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C、“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中由静到动的急转。

(3)从修辞上说:

A、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的气势。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C、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4)从写法上说:

A、“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乐后最终永远明晰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内涵。

B、“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鸣”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励声止后的寂静。C、文中开头的表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3、小结:安塞腰鼓带给我们视觉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上的震撼。看来艺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如骤雨,如旋风,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五、第二课时

一、分析课文内容:

1、提问: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从背景、从性格、从人物、从神情、从腰鼓等方面去考虑。

好处: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2、提问:阅读第7段,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A、先用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B、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

C、再用排比、连续比喻: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好处: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3 ⑻嵛剩骸罢庋摹闭庖欢斡昧四切┓匆宕剩吭擞梅匆宕市从惺裁春么Γ?BR> 明确:空气(冰冷一燥热),阳光(恬静一飞溅),世界(困倦一亢奋)

好处:用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4、提问:如果说上面是实写,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虚写,用虚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好处: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5、提问:作者联想到什么?

明确:联想到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和人的大彻大悟。

6、提问: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舞的响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发出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上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处: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响声,气势不同反响。

7、提问:“黄土高原啊”这一段写了什么?

明确:写只有黄土高原这么深厚的土层,才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才能有这么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

8、提问: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明确:这里用比喻说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调,打不得这样气势澎湃的腰鼓。

9、提问: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10、提问:为什么说“当它更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明确: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11、提问;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明确: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12、提问: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l)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二、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三、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罂群激越,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四、作业 1.本文以什么作为线索?

2.安塞腰鼓的特点是什么?

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一股劲!”这句话运用了什么类型的排比?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安塞腰鼓教案 篇7

一、导入:课前播放背景音乐《黄土高坡》)进入上课时间。

师激情导入: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这里有奔腾的黄河,有酱色的黄土,有火红的高粱,还有朴实、剽悍的西北汉子。

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厚重的土地,简朴的窑洞,咆哮的黄河,养育了朴实豪放的陕北人。而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更是粗犷、雄浑、动力十足,被称为“中华第一鼓”。瞧,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打着富有节奏的鼓点,迈着富有特色的舞步向我们走来了。(请欣赏)

2、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过渡语:同学们,这惊心动魄的场面,这酣畅淋漓、富有动感的艺术,要形象地描绘出来,确实不易。那么,如何用无声无色的文字把它写的有声有色有气势呢?今天,就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从2000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请同学们齐读题目和作者)

二、出示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安塞腰鼓的气势。

2、品味本文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的语言。

3、感悟安塞腰鼓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三、我首先要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扫除障碍,畅通无阻)A、注字音

瞳仁

亢奋

晦暗

明晰

闭塞

蓦然

冗杂

颤栗

B、写汉字

zao热

ji绊

pang bo

jia然而止

miao远

C、根据语境解释词语

1、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极度兴奋。

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

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3、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彻底领悟。

4、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形容感染力极强,动人心弦。5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6、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声音突然中止。师:(同学们预习的非常好,接下来就让我们踏进黄土高原,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

四、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来朗读课文,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要注意把握语言的节奏以及语速的变化。听完之后,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句式说说你的感受。我看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___的安塞腰鼓”

(生:热烈奔放。震撼人心。惊心动魄。充满着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

师:你们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自由、放怀地朗读?(想)

好,机会是属于大家的,让我们打开你们的胸怀,自由、放声的朗读课文。(生自由朗读)

五、整体感知安塞腰鼓艺术形象

师:同学们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这句话是——“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它每出现一次,又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

生l:赞美安塞腰鼓表演时火烈的场面。

生2:赞美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沉重的响声。

生3:赞美充满力量的动作和舞姿。

生4:赞美安塞腰鼓表演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像。

下面就这4句反复出现的赞美语句,让我们来试着朗读一遍。全班朗读。(朗读的效果:语速缓慢,语调缓和。)师:同学们的朗读以“声情并茂”的标准来评价,“声”是不错,那么“情”呢? 全班学生一起摇头。

师:让我们面带微笑,一起再来朗读一次。这次,我们采用叠加的方式,即第1组读第一句。第1+2组读第二句,第1+2+3……依次类推,大家明白了吗全班朗读。

师: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你们的声音中有着一股劲。从根本上说,安塞腰鼓好在它“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股劲,让我们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因此它是“生命之劲”(板书)。

六、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同学们,整篇文章给我们的感觉气势磅礴,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源于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排比和反复的含义及作用,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精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值得欣赏的排比语句或语段,按照“我喜欢……,因为它写出了………”.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闪亮登场发言。示例:我喜欢“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是句与句之间的排比,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壮阔的场景。(我认为应该读出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注意词语间的适当停顿。)老师示范朗读 师生合作朗读:(课件出示)

(师)骤雨一样,(生)是急促的鼓点;(师)旋风一样,(生)是飞扬的流苏;(师)乱蛙一样,(生)是蹦跳的脚步;(师)火花一样,(生)是闪射的瞳仁;(师)斗虎一样,(生)是强健的风姿。

预设1:我们喜欢“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这是段与段间的排比,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的热烈场面。

师:三个“愈捶愈烈”层层推进,表明安塞腰鼓表演达到了高潮,随着鼓点的此伏彼起,人们的思想也在腾飞。这个排比,要读出此伏彼起的交错感。(指导全班分男女两个声部朗读)(男)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女)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男)愈捶愈烈!(女)痛苦和欢乐,(男)生活和梦幻,(女)摆脱和追求,(男)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女)交织!(男)旋转!(女)凝聚!(男)奔突!(女)辐射!(合)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预设2:我喜欢“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是句子内部的排比,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的力量,我恨不得一口气读完。

师:也就是说语言的节奏很疾,很猛,难道就不能改用节奏缓一点的语言吗? 生:不行,安赛腰鼓那么火烈,改了就没这种气势了。

师:说得很好,一篇好文章语言和内容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从内容上来看,三个“了”之间强度层层递增,读时语气要越来越强烈。你能再读一遍吗?

(生富有激情的朗读,全班鼓掌。)预设3:我们喜欢“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这一句,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

师:在山崖回荡的鼓声渐渐走入了人们的心灵,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思考。全班一起朗读。(声音响亮,缺乏激情。)师:听老师朗读,生模仿

(学生读得热血沸腾,心绪激昂。)……………

七、探究主题

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那老师还有个疑惑,希望同学们能帮帮我!作者写这篇文章,只是为了赞美安塞腰鼓,赞美黄土高原吗?既然不是,那文章想要表达什么? 生: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歌颂阳刚之美。

八、教师感悟:

一场安塞腰鼓,实际上就是人生的完整历程,在起始的安静中积蓄、孕育到人生辉煌时的挥洒与张扬,再到老去时的沉思与宁寂。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慢慢沉寂下来的是鼓声,而久久震撼我们心田的是那近乎疯狂的搏击着的生命。“我们崇尚专注一生的事业,我们更赞赏自由奔放的灵魂”,那千年黄土孕育的奔流黄河滋润的安塞腰鼓啊,你敲击着生命之门,跳动着生命之舞,燃烧着生命之火。

是啊,同学们,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的生活,人活得就要有这么一股劲!这劲,是生命力,是上进心,是坚忍不拔的意志,是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习上,要有一股猛劲;工作上,要有一股能劲;事业上,要有一股牛劲!有劲的生活,才是最有希望的生活!(让我们带着这股劲,再有感情的读一遍文章)

九、布置作业

十、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上一篇:有关制作合同模板下一篇:对外汉语教学法引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