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资格证明

2024-09-25

会计资格证明(精选5篇)

会计资格证明 篇1

一、精讲基础理论知识

会计基础是会计专业入门的专业基础课程, 同时也是会计上岗证必考的课程。必须注重会计基本理论的讲授。如果会计基本理论知识不讲清楚, 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或工作中就会始终存在概念不清的现象, 这不仅影响教学效果, 也会影响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兴趣。更会影响会计从业的考试。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 教学要以“大纲”为原则, 把课本中较为重点难点的知识进行分析, 并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要知识果进行讨论, 归纳、总结。本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初学者来说有些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做到重点难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 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要像我校的宗旨样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进行精确的讲授。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 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准则, 为以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同时也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打下了基础。

二、强化课本重点练习题

《会计基础》有许多概念和科目名称对初学者来讲比较陌生, 容易混淆, 这种情况就是要在讲概念的时候, 同时要求学生多做练习题。刚开始学生对练习题中绝大部分的经济业务十分陌生, 无穷下手或科目方向搞不清楚。看了学生完成的练习后经过与学生的交流, 我了解到学生对于老师在课堂上讲过会计科目、会计要素、业务类型、几乎不清楚, 能记住的会计科目少得可怜, 更别说透彻的理解和应用。作业题别说拐弯, 就是书要上的例题都不知所措。普遍一听练习就心理怕。因此, 授课时, 学生要先预习课本, 老师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参于进来、先把会计要素区分、再把每个会计科目的“借”或“贷”的方向搞清。这样一来, 同学们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弄清楚, 再加上同学们进行课堂练习与模拟实践练习, 这样经过作业习题与模拟实践的强化, 学习起来比较轻松, 并且知识也掌握的比较牢。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只考理论不考实践的, 这样学生对这课程不感兴趣, 造成考试通过就率就差。在会计教学中, 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讲账薄的时候, 可以拿一些账页先给同学们看, 让他们自己来区分账页。登记账薄要注意什么。知道这些之后, 让学生自己动手来登记总账、明细账等。将二者教学结合在一起, 学生就容易掌握、理解。学生就会说原来会计就是这样子呀!以后做起事来也会仔细。重点难点突出, 对会计基础课程体系进行改造。打破以前的教学模式。

四、正确引导, 巧学多练

会计基础是会计专业入门的基础课程, 入门课程没有学习好, 主要关键还是授课老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题型一般有单选、多选、判断和不定项选择。从这题型来看, 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及其重要, 熟记三十个科目 (账户) 的名称及会计要素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记熟三十个账户根本就不需要花多少时间, 然后再将每个账户放入会计等式, 其增减记账的方向会熟记, 我还从其他书本上找了一些口诀, 要求同学们记:

只要掌握了以上要领, 对于考会计从业资格证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综上所述< 会计基础> 的教学工作仍需要不断完善。让学生轻松学生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从而使学生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

摘要:会计基础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必考科目之一, 要从事财务方面的工作必须有财政部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那么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必须通过会计基础考试, 如何提高考试通过率。首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

关键词: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俊杰.让学生快乐学民—关于《会计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16.

[2]王晓力.提高会计课堂教学质量初探[J].职业技术研究, 2009, 11, 183.

会计资格证明 篇2

一、教学计划调整

专业会计课的设置大体上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一种是以会计方法(主要是会计反映方法)为主线进行组合;一种是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特点设置课程;还有一种方法是根据会计的对象(可抽象为资金、成本、利润)划分课程门类。在现实中,大多是以会计对象为主线,以会计手段(或会计方法)为辅线设置会计课题,界定教学内容。

从会计对象来看:资金运动是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内容。它具体表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基础会计的研究内容就是以资金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为主。从会计手段来看: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是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检查等手段有机结合的整体。会计考证的研究内容偏向核算和分析。从实际需要来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资金要素的核算与财务报表分析为主;会计考证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在要素核算、分析的基础上追求细致化、深入化,还广泛涉及财经法规的内容。从递进顺序来看,合理界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符合“以会计业务的简繁和易难为标准,本着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和先传统学科后新兴学科、先通用业务后特殊业务的逻辑顺序”,而且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从工作程序来看:会计工作中核算是基础,技能证书又是核算的继续和深入。从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看,考证难于核算基础。所以在开课顺序上,先基础后考证,先核算后考核,符合上述原则。即先开基础会计,后同时开财务管理、会计考证,在成本会计之后开管理会计。

例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会计基础基本就是会计专业主干课“基础会计”的内容,教师上课时可以基础会计的相关内容为主线进行讲授;而财经法规包括法律基础、经济法和税法的相关内容,由于教学计划中这三门课的开设时间跨度较长,所以教学计划中应将经济法基础在考前单设,以汇总巩固相关内容;而会计电算化证的考试内容包括高职教学计划中计算机基础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的相关内容,这两门课都已经包含在教学计划中,只要求这两门课在讲授时参考会计电算化证考试用书的相关内容。

二、在调整内容中应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内容安排

基础会计和会计考证,两者研究的对象都是会计的核算方法,只是研究的会计手段不同,针对同一研究对象,两者研究的会计手段呈递进关系。基础会计作为研究核算问题的入门课程,其内容应限于会计概述、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基础与常规知识。在教学内容上,对于那些既可在基础会计课程安排,又可在会计考证中安排的内容,尽量归入会计考证,体现基础会计和会计考证课程的递进关系,同时避免了两门课程的重复。

(二)基础会计与会计考证的交叉与分工问题

两门课程的交叉点主要是会计核算方法。课程之间尽量避免交叉、减少重复,基础会计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谈核算方法,会计考证则从更理论化的角度谈会计对象。如基础会计是对会计六大要素的确认、计量做一般性原则说明,会计考证则按照科目专门论述。实际学习中,前者泛泛介绍,后者在细化中讲授。

三、理论知识融合资格考证

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取,这两者看起来有着不同的目的,但在教学设计中,只要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贯穿两条线:一条是从工作实际出发,着力培养学生记账、算账、报账的岗位技能,满足学生今后实际工作的需要;一条是满足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甚至考取“助理会计师”等证书的需要,就完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机衔接和融通,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获取双证书,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根据教学实践,这样兼顾两者需要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非常好。

以会计基础考证为例。在考证第一章总论中就有一个考点: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以及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的登记工作。这一内容在“基础会计”中也有重复涉及。在教学中,先准备一份“现金日记账”和“现金总分类账”,使得前者比后者少500元,同时设计库存实有现金(以练功券代替)与现金日记账一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进行仔细核对,发现出纳将一笔零星收入500元现金漏记现金日记账。此时问题就出现了,账簿少记500元,那现金就应该多出500元,为什么现金还能和日记账一致呢?最后问题只能在出纳身上。从这里可以看出内部牵制原则的重要性,明白出纳岗位的特殊性。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后基本能满足“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但是从加深理解和参加考证的需要来看,这还是不够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化理解三个内容:一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涉及法规),应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思想。二是通过查账、对账的过程,使得学生明白会计数据之间的钩稽关系,更深刻地理解会计基础考证中财产清查的内容。结合本例,则是明确了现金清查的方法,还可以设计现金短款长款相对应的核算题目。三是结合出纳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抛出6个问题:1.企业一般对现金管理有哪些要求?2.现金的限额一般是多少?3.现金支票有何特点?限额是多少?填写要求是什么?4.转账支票有何特点?限额是多少?填写要求是什么?5.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有何区别?6.企业怎样来保管支票?有哪些要求?这6个涉及法规的问题解决后,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和考点能够更准确理解和牢固掌握,教学才能够实现知识的升华,弥补知识教学与从业资格证考试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断裂,满足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需要,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及从业资格证考取二者的有效衔接和融通。■

法人资格证明 篇3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证明的经历,对证明很是熟悉吧,当我们要想证明某个事实是真的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具证明。写证明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法人资格证明,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事业单位法人是指从事非营利性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拥有独立财产或经费的各类法人,包括从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新闻出版等公益事业的单位。

事业单位法人,是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设立,具备法人条件,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成立的面向社会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提供服务,以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的社会组织。

编辑本段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年检过程

第一步:由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向事业登记管理局申请,经受理审查员初审通过,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接收;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在当场或者1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应当补正的全部材料。

第二步:对申请人的材料齐全、有效并符合法定形式的,依法作出是否接受事业单位设立登记的申请;需要对申请材料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在15个工作日依法作出核准或者驳回申请的决定。

第三步:在10个工作日后(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需核实的除外),申请人到事业登记管理局领榷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所需材料:

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

(一)事业单位法人设立(备案)登记申请书;

(二)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

(三)事业单位章程草案;

(四)审批机关批准设立的文件;

(五)拟任法定代表人现任该单位行政职务的任职文件;

(六)拟任法定代表人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七)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八)住所证明;

(1、使用自有房屋的,出示房屋产权证明并提交其复印件;2、使用租赁房屋的提交房屋产权证明文件,出示有效期内一年以上的租赁合同并提交其复印件;3、无偿使用他人房屋的,出示房屋产权证明、提交其复印件,并提交房屋所有者的授权使用证明;4、无偿使用他人房屋的,提交房屋产权证明文件和房屋承租人的授权使用证明,出示租赁合同并提交其复印件;5、使用国家划拨的房屋的,提交上级部门的授权用证明。)

(九)事业单位印章的印迹、基本帐户号的备案文件;

(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提交举办单位的法人资格证明文件;

(十一)业务范围中有涉及资质认可事项或者执业许可事项的事业单位,需出示相应的资质认可证明或者执业许可证明,并提交复印件;

(十二)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文件。

事业单位法人变更登记:

(一)事业单位法人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变更前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

(三)变更名称的,提交审批机关批准文件和变更后的单位印章的印迹;

(四)变更住所的,提交新住所证明文件;

(五)变更宗旨和业务范围且内容涉及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的,提交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以及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的证明文件;

(六)变更法定代表人的,提交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原任、现任法定代表人行政职务任免文件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现任法定代表人签字及印章印迹的备案文件;

(七)变更经费来源的,提交经费来源改变的证明文件;

(八)变更开办资金的,提交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十)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文件。

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

(一)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申请书;

(二)撤销或者解散的证明文件;

(三)有关机关确认的清算报告;

(四)发布该单位拟申请注销登记公告的凭证;

(五)《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及单位印章;

(六)登记管理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文件。

事业单位法人年检:

(一)《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二)《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

(三)上一年度末资产负债表;

(四)有关资质认可或者执行许可证明文件(业务范围不涉及资质认可事项或者执行许可事项的除外);

(五)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原提交的法人代表人任职文件未设定任职期限或者未超过任职限且未出现依法应当申请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情况的除外);

(六)住所证明(原提交的住所证明未设定有效期限或者未超过有效期限且未出现依法应当申请住所变更登记情况的除外);

会计资格证明 篇4

一、答题书写的规定地方与顺序号问题

各科的主观题试题试卷上, 都采取的是预留空白地方给考生答题。因此, 建议考生应注意要在相应的题目下答题, 如果确实出现写错位置的情况, 可采取先在答案前面明确标明“第几大题、第几小题”的顺序号, 再在正确答题的位置标明答案在第几页, 但切记不要写无关的客气、道歉话,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外, 考生不要在卷面上书写与试题无关的任何文字、图案, 在阅卷复核时这会作为违纪标记处理。在各科主观试题中, 都是在大题下包括了很多的小题, 考生答题时往往出现不书写顺序号, 或者自编顺序号, 并且很多都没有文字说明, 个别情况下考生为抓紧时间都是选择会做的先做, 打乱了题目列示的顺序, 这样使评卷人员不易判断考生回答是针对哪一问。这些现象在《财务管理》科目的计算题、《会计实务》的会计分录、《经济法》的简答题中比较普遍。建议考生答题时, 应按照题目要求书写顺序号, 所做的答案应尽量写在相应的题目顺序号下。

二、一题多答与“多多益善”的问题

以往在试卷中发现, 某些考题是要求考生在给定的条件下, 作出判断或业务处理, 不同条件下其结果不同, 而考题只要求考生对一种给定条件进行处理, 但往往由于考生对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 或者对题目要求理解不透, 而将每一种条件下的处理都列示出来, 这种做法会被视同无效答案。建议考生应尽量理解题意、看清楚所问的问题, 把握好答题的方式。很多的考生以及辅导班的辅导教师都有种观点, 答题时多多益善, 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这种做法对于知识掌握比较好的考生是“锦上添花”, 但对于本来心里就没有底考生则是“画蛇添足”, 起到了适得其反作用。在会计实务中, 往往多做的分录抵销或冲销了正确分录;在经济法中, 对理由的叙述, 往往前后矛盾, 得到相反的结论。建议考生答题时, 切记不要随意发挥, 职称考试的评判标准是非常严格, 不存在某些考试中写的多, 就可酌情考虑加分的情况。

三、各科目各类题型的具体要求

在各科目主观题各类题型前面, 都列示了本类题型的一些具体要求。阅卷中, 老师可以发现考生在答题过程中, 过于关注具体题目中的要求, 而很少对大题前面的要求关注, 这样容易造成未按照基本要求答题。要求列计算过程的, 没有计算过程;要求保留小数点以后两位的, 没有按要求保留;会计分录没有按照要求写一级、明细科目。因此, 建议考生在具体答题时, 一定要注意每类题型有哪些基本要求, 不要急于做题。

四、《会计实务》科目 (初、中级) 应注意的问题

无论初级、中级会计实务, 主要有两类题型, 即“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考生应特别注意:一是计算题应有计算过程。一般实务中涉及计算题, 都要求列出计算过程, 由于会计上计算非常简单, 多为加、减, 因此很多考生忽略了计算过程, 直接得出结果。如果只有结果而没有计算过程, 并且计算错误, 没有任何分数, 但如果有过程并方法正确, 只是数字错误, 考生可以得到过程的相应分数。建议考生对于题中要求列出计算过程的计算题, 一定要列示计算过程。二是编制会计分录应注意方面。会计分录“三要素”, 即方向、科目名称、金额必须全部具备、正确。原则上缺少一项, 或一项不正确, 即该会计分录就不正确。允许“错位”表示方向, 允许用“Dr”、“Cr”表示借贷方向;题目中要求写明细科目、专栏的, 必须精确到明细科目或专栏;复合会计分录和简单会计分录的编制, 很多同类业务可以采用编制一个复合会计分录即可, 也可以采用编制多个简单会计分录完成, 在答题时两种处理方式都可以。但由于编制复合会计分录是几个简单会计分录的合并, 一个复合会计分录的分数是几个简单会计分录分数的总和, 如果错了, 则一分没有, 而如果编制简单会计分录, 对几个就给几分, 得分率就提高了。建议考生答题时能够用简单会计分录表示, 不要编制复合会计分录。

五、《经济法》科目 (初、中级) 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简答题”中对判断的表述。《经济法》科目中“简答题”, 是考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主要有:“笼统”判断。考生判断几个问题结果为均对或均错情况下, 往往笼统回答为“全对”或“全错”。“含糊”判断。考生出于对答案把握不是很确定情况下, 采取了含糊的表述方式, 如“不全对”或“不全错”;也有的是因为题目中有两问, 正好一“对”, 一“错”, 考生判断时也采取了上述表述方式。以上无论哪种表述方式都是不规范的。建议考生答题时应遵循逐问判断, 逐问说明理由, 明确给出每一问的判断结果, 并说明理由。切记不可出现模棱两可的判断, 标准答案中只有“正确”和“错误”的两种结果。二是判断和理由的表述应界限明确。在简答题、综合题中, 题目中基本上都要求考生先判明事项, 然后说明理由, 而有相当部分考生表述的内容, 让人难以分清是属于“判断”部分, 还是在“理由”部分, 而在评分中往往判断的分值和理由的分值是不同的。建议考生原则应先作出明确判断, 再进一步阐述理由。

六、《财务管理》科目应注意的问题

会计资格证明 篇5

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整顿,我国乡镇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某些方面,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一些单位,为了自身的小团体利益,在会计数据上挖空心思,假账真算,真账假算,造成账目与实际不符,以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自身业绩和政绩的非法目的,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原始凭证失真,无中生有地开具假发票;业务招待费严重超支;将乡镇企业的制造费随意转入管理费,掩盖实际成本,以期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随意填写改动经济活动的原始记录,使会计原始数据成为某些领导迎合上级部门粉饰自身业绩的工具。

(二)会计核算失真,会计原始资料失真,采用不正当手段抽逃资本金,造成资产流失;成本费用核算失真,一些乡镇企业把成本费用作为调节自身利润的手段,造成潜在的亏损,虚增自身利润。

(三)会计报表失真,一些单位为了达到某些目的,随心所欲地控制会计报表,造成花账满天飞。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会计法规不完善,考核制度不规范的问题;也有乡镇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监督检查不力的问题。但是,最根本的是乡镇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不善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好乡镇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加强乡镇会计从业资格管理。

二、理顺好乡镇会计管理体系,认真贯彻会计法规

(一)要明确乡镇会计管理的主管部门,加强财会法律建设。应按照《会计法》的严格规定,除了把乡镇会计工作纳入财政部门管理外,农业管理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财政部门加强乡镇会计资格管理,确保在乡镇会计人员队伍中顺利实施乡镇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树立学法、懂法、执法的良好氛围,维护《会计法》的权威性,保障乡镇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二)要在乡镇会计管理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建立健全乡镇会计管理机构。县级财政部门应担负起乡镇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工作,可单独设立乡镇会计管理机构,给符合申请条件的乡镇会计人员颁发从业资格证书,组织好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定期考核乡镇会计工作,搞好监督检查,维护乡镇会计的合法权益。乡镇会计管理机构要通过培训,着重在思想认识上,使乡镇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会计信息质量观念,使这一会计理论的重要课题深入每一位乡镇会计人员的心中。

(三)要在乡镇会计管理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建立健全财会财务管理制度,统一实行乡镇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要做到乡镇的经济活到深入到哪里,财会财务管理制度就要订到哪里,规范会计核算标准,落实会计监督职能。与此同时,要根据会计法规的要求,坚决做到持证上岗制度,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者不得上岗。应加强乡镇会计人员流通,支持持有乡镇会计证书人员在乡镇经济组织间有效流动。

(四)建立条块结合的管理网络,明确财政部门与其他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应建立以财政部门为主体,相关管理部门为纽带,条块结合的乡镇会计管理网络,解决好乡镇会计持证上岗、学历教育和继续培训教育等问题,理顺好乡镇会计的管理体系。

三、营造良好的乡镇会计工作环境,建立健全乡镇会计监督管理机制

(一)规范乡镇会计的选拔任用制度。要在健全完善乡镇会计人员的选拔和任用程序上狠下功夫,切实规范好乡镇会计人员的管理工作,使乡镇会计队伍稳定发展。不得随意调换乡镇会计人员,对于确实需要调换的,必须从获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中公开选聘,并经审核、民主考评及主管部门核准,报县级财政部门设置的农村会计管理机构备案后方可任用。

(二)搞好权益的保障机制。在乡镇日常会计工作中,由于一些素质较差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常常以权力压制法律,使乡镇会计的权益经常受到威胁或侵害,造成会计成果被主要领导的不当意图所替代,使会计秩序混乱。因此,应推行财务主管委派制,切实解决好财务主管的人事聘用权和工资福利分配权掌握在单位主要负责人手中的弊端。乡镇财务主管人员应由上级主管部门实行委派制,委派人员的待遇由上级主管部门发放,使乡镇财务主管人员无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地秉公执法;并要对乡镇财务主管人员坚持定期轮换制。实践证明,这是解决乡镇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此同时,要明确乡镇会计人员的经济待遇,改善他们的办公条件,保障他们依法行使职权。在乡镇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保护下,使乡镇会计人员能够依法行使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的职权。对于那些打击报复依法实施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绝不姑息迁就,必须严查严办。

(三)加强乡镇会计的考核评价工作。应当以《会计法》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为准绳,建立健全适合乡镇会计队伍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严格实行奖惩制度。应当坚持乡镇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并举,采取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乡镇财会人员的责任感,不断提高乡镇财务工作水平。上级主管部门要认真检查乡镇的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要把检查经济指标的真实性放在首位。乡镇的法人代表不仅要对经济指标负责,还要对经济指标的真实性负责,坚持做好多方位、多层次、定量、定性的内外审计工作,做到财务管理状况和经济指标合法、真实、完整,胸中有数。

(四)乡镇主要领导要带头搞好财务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在内部监督方面,乡镇主要领导要勇于对本乡镇的会计报表和其它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起法律责任。并经得起上级财政部门和其它相关领导部门对本乡镇会计报表和其它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监督检查。在外部监督方面,乡镇主要领导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对于本乡镇的年终报表必须坚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才能报送。对于本乡镇发生的兼并、破产、资产重组和租赁等产权变动情况,乡镇主要领导要及时聘请资产评估机构进行产权界定,使乡镇外部的财务监督得以强化,形成一种会计监督有法可依,严格执法,违法必究的社会风尚,确保本乡镇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完整。

四、进一步提升乡镇财会人员的学历教育,全面提高乡镇会计人员素质

(一)不断强化法律意识,加强乡镇财会的法制建设。乡镇一把手要切实重视国家的财会法规,应带头在乡镇加大普及财会法规的宣传力度,树立学习财会法规,懂得财会法规,执行财会法规的良好氛围,确保乡镇的各项经济活到都能自觉地执行国家的财会法规。乡镇的经营者和财会人员,要自觉遵纪守法,维护财会法规的权威性。乡镇主要领导和经营单位的负责人,要严于律己,保障乡镇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力争做一个确保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完整的带头人。

(二)切实提高乡镇会计人员素质。乡镇会计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大批的高素质会计人员。乡镇会计人员是乡镇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乡镇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乡镇会计人员素质,主要是提高会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尤其要注重提高乡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使他们切实爱岗敬业,坚持原则,依法办事,保证提供合法、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应从乡镇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乡镇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和从业的基本要求,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引导乡镇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乡镇会计队伍建设,搞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推动乡镇会计人员更新知识和观念,做好后续教育,使乡镇会计人员掌握先进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适应不断发展的乡镇会计工作需要。应从乡镇财会人员的实际出发,结合农业和经济管理部门的需要,制定符合本乡镇的会计人员学历教育分期规划目标,确定培养对象,加强组织实施工作。

上一篇:三国演义读后感高三800字下一篇:可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