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精神 教案

2024-09-20

战斗精神 教案(共8篇)

战斗精神 教案 篇1

强化战斗精神

忠诚履行使命

【授课目的】:通过教育,使同志们了解战斗精神的内容和要求,认清当前影响部队战斗精神的因素,引导教育官兵培育战斗精神,达到官兵政治信念坚定,战斗作风顽强,部队士气高昂,完成任务出色,战斗力水平整体提升的目的。

【授课内容】:

一、什么是战斗精神?

二、当前消防部队战斗精神存在的问题!

三、怎样才能培育消防部队战斗精神?

【授课方法】:集中讲授,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增强教育效果。

【授课时间】: 【 授课人 】:

第一部分:什么是战斗精神

主讲人:新的《政治工作条例》、《基层建设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围绕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大力弘扬和培育部队的战斗精神。那到底什么是战斗精神呢?总书记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里面提到“军人血性就是战斗精神,核心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谈到这里让我们先来回顾两段视频资料:《飞夺泸定桥》和《上甘岭》的视频片段,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军人血性就是战斗精神。(点击大屏幕)

【播放《飞夺泸定桥》视频片段】 【播放《上甘岭》视频片段】

在持续了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联合国军”向我志愿军防守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上投掷炸弹5000余枚,发射炮弹190多万发。在如此狭小的地段集中这样密集的火力,山头几乎被削低了2米,山上的石土被轰击成为一米的厚的粉末,走在高地上就像踩在土堆上一样,松土没膝。整个高地不要说树木光了,就连草茎夜找不到了。敌我都称它为“红山头”。战斗精神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作为军事术语,特指官兵和部队从事军事、战争实践的良好精神气质,是军人和军队的总体精神面貌与气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是在敌我对抗矛盾运动中动员起来的一切思想、情感、热情、斗志、决心、信心、作风、气节等精神因素的凝聚和升华,是忠于、军心、士气、斗志、勇气、胆量、毅力、气节等精神要素的总和。战斗精神在军人的精神因素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渗透在军人的一切活动之中,贯穿与战斗的全过程,处于军人精神世界总开关的位臵,隐含着行为方式诱导功能,起着方法指引和信念支撑作用,是构成军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从本质上讲,战斗精神是官兵和部队打胜仗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状态,包括:战争立场、战争态度、战争欲望、战争热情、战争作风、战争意志、胜利信心、纪律观念等等方面。相对于武器装备而言的,是对战争中人与物关系的再深入、再确认。所以说,战斗精神是战争中的活力源头,抓住战斗精神与武器装备的关系,也就抓住了战斗力的根本。

(一)战斗精神的本质

战斗精神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从本质上讲,战斗精神渗透在军人的一切活动之中,是军人理想信念、勇气、意志和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是战斗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一支军队战胜敌人、履行使命、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有这么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中的两个典故,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巨鹿之战,项羽下令凿沉船只、打破饭锅、烧毁营房,决心与秦军决一死战,经过九天激战,最终击败了强大的秦军;越王勾践,为图复国,不惜忍辱负重,睡干柴、尝苦胆,终以三千越甲之兵吞并了吴国。那么,是什么使得项羽和勾践在身处弱势的情况下仍能反败为胜、以弱胜强呢?我认为,是当时将士们个个满怀悲愤,抱必死之心,拼死杀敌,战斗精神得到了 3

极大地激发,从而赢得了战争。俗话说“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哀兵必胜”。

由此可见,战斗精神的培养与激发,对于一场战争能否取得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顾我军的战斗历程,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英勇的红军将士,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冲破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征服了雪山草地的艰难险阻,经受了饥寒伤病的痛苦折磨,有许多战士被掩埋在夹金山的千年积雪之中,有许多战士被吞没在荒无人烟的沼泽地里,但英勇的红军没有屈服,“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最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正是这种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使得我军掌握了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铸就了我军战争史上永久的辉煌,也正是这种强大的战斗精神,使我军从一场胜利走向另一场胜利。

(二)战斗精神的内涵

战斗精神是革命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使命职责意识、优良心理品质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精神力量,是广大官兵思想觉悟、精神动力、心理素质的集中体现。军事技术与武器装备的改进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斗精神内涵的变化。各个不同时代,战斗精神具有不同的内容取向和表现特征。我国古代兵家就曾以:“仁、礼、勇”为武德理想。孙武曾指出:为将者应有“智、严、仁、勇、信”五德。在现代化条件下,战斗精神的概括更是丰富多彩。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军80周年重要讲话中,把英勇善战同听党指挥、服务人民一起概括为我军的优良传统,深刻指出英勇善战是人民军队的鲜明特征,是我军履行职能使命的根本要求。习近平同志更是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我军的强军之要,明确指出必须按打仗的标准来建设部队。英勇善战、能打仗、打胜仗就是当前我军战斗精神的集中概括。

我军80多年的辉煌是打出来的,是拼出来的,是用鲜血浇灌和用生命铸就出来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与数十倍于我的国民党军队生死周旋;抗战爆发,5万将士东渡黄河向40万日本侵略者奋勇出击;解放战争,我军与数倍于我、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艰苦决战;抗美援朝,志愿军以落后的装备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勇敢较量;和平时期,我军将士一次次与突发特大灾害殊死搏斗,在一项项国家重大建设中勇挑重担。正是我军大力发扬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才创造了无数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树立了人类抢险救灾史上的典范,涌现出了一大批威震敌胆、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

第二部分:当前消防部队战斗精神存在的问题

上面我们对战斗精神本质和内涵进行了了解,下面我们将以当前消防部队战斗精神的现状来看看存在的问题。

战斗精神是部队能打胜仗的灵魂支柱,是战斗力生成的动力源泉。具体到消防部队实际,我认为消防战斗精神就是要有铁的信念,树立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铁的信念;要有铁的体魄,就是具有适应灾害现场残酷环境的铁的身心素质;要有铁的纪律,就是具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铁的纪律观念;要有铁的作风,就是具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铁的作风气概;要有铁的战斗力,就是具有敢与任何强敌亮剑交锋的铁的战斗力。

当前,火灾事故的多发性和抢险救援任务的艰巨性伴随着迅猛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日显突出,要想在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的战斗中能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就必须具有压倒一切困难而决不被困难所屈服的英雄气概,具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而不被困难所吓倒的顽强意志。

那么当前影响我们消防官兵战斗精神形成的因素又有哪些呢?经统计主要有以下方面: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当前影响官兵战斗精神形成的因素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新一代消防官兵继承和发扬我军战斗精神不够。当前,一个中队百分之九十五都是80后和90后的,这些人大部分是家里独子,平时在家中很少做家务,受父母宠爱有加,吃苦耐劳精神差是公认的。那么消防部队最突出特点就是高风险,高强度的体力消耗,这是个很苦的工作,但要适应灭火救援的需要,只能加强这方面素质的培养。现在进入部队的兵一部分是城市兵和家境较好的农村兵,这些人是带着较

多的个人利益来当兵的,比如得到好工作和好的政治面目等,并不是全心全意为保家卫国的。到了部队,一旦遇到了生死考验,要“冲上去”时,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开小车”的,80后和90后的官兵相对来说还是会欠缺一点战斗精神的。

二是社会消极思潮弱化战斗作风张扬。市场经济发展在给社会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我国社会思想领域形成多元化态势。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大量有经商务工经历的社会青年参军入伍,这些战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历过几年的社会思潮熏染,“三观”中功利性色彩明显偏重,容易过多地关注自身的价值和个人的得失,使一元化理想信仰构建难度增大;另一方面,公安消防部队开放型执勤模式,基层官兵在执法执勤中与社会接触较多,价值观念受社会思潮冲击较大;第三,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伴随着计算机、手机等进入警营,虚拟网络以快速便捷传播的方式裹挟着各种消极颓废的思想观点、价值理念,冲击着官兵“三观”建设,冲淡了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宣扬的竭诚为民、无私奉献等主流价值观。

三是教育模式滞后影响战斗精神培育。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安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面临新情况新挑战。一方面,社会多元化思潮影响和冲击不断加大;另一方面,部队兵源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独生子女新兵兵员所占比例较大,二是单亲或父母离异家庭新兵兵员所占比例

增多,三是入伍前有过恋爱经历的兵员所占比例逐年增大,四是新兵入伍动机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和功利化。上述现实情况,决定了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机制。但是,当前基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仍处于粗放式笼统教育模式,缺乏精细化教育的针对性,革命传统教育在不断开展的运动式专项政治教育冲击下,教育的实效性相对减弱,主流价值观构建难以在短时间完成。再者,随着部队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日益繁重,以及灾害现场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危险性增大、易给基层参战官兵心理带来压力和恐惧感,而部队心理教育力量偏弱,少数官兵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解决,上述因素叠加影响了部队战斗精神的有效培育。

四是部分官兵存在“怕苦怕累怕出事”的思想。战斗精神要靠平时的锤炼和养成。现在有些单位存在“讲营房建设的多、讲带兵打仗的少;讲尽责的多、讲尽忠的少;讲流汗的多、讲流血的少;讲不怕苦的多、讲不怕死的少”等现象,“领导怕出事、战士怕吃苦”的思想还不同程度存在,高标准、严要求抓训练、抓养成不够。有的中队为保安全防事故,降低训练标准和难度,“练为战”的思想树得不牢。

五是当前消防部队过于强调文明带兵。现在是文明社会了,人们一切以文明不文明来评价一个人的素质好坏,这是无可厚非。但是部队是个特殊的集体,按照理想中的社会是不应当存在部队的。不可否认,太文明的训练是不能训练出

来具有杀气腾腾气质的士兵的,没有了杀气的部队还能不能战胜强敌吗?我不是说文明带兵不好,我的意思是在训练场上不文明,在生活中文明。训练场上为了一次次提高士兵的体能极限和吃苦耐劳精神(也算是战斗精神),可以适当的打一下,骂一点。不然是练不到士兵应当具有的个人最好的军事素质的。消防部队在扑救各种倒塌、化工等灾害时哪一次不是对官兵生理和心理极限的考验?我们在训练时就要在平时让官兵们习惯于这样的考验。

上面我们从五个方面谈了现今战斗精神存在的问题,下面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来共同探讨一下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着眼履行使命进行培育战斗精神。

第三部分:如何着眼履行使命培育战斗精神

黑格尔说:“和平是一个民族的腐蚀剂”,瑞士著名军事理论家约米尼指出:“军队的士气在和平时期最容易退化”。战争时期寒光闪闪的刀剑,在和平时期可能会变得锈迹斑斑。威震一时的古罗马军团,在建立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之后迅速腐化,在骄奢淫逸中丧失了战斗力。曾经征服中原、所向披靡的“八旗子弟”,在“康乾盛世”的浮华中,变成了一支“富贵军”、“烟枪队”。

历史告诉我们:一支伟大的军队创造英雄传统不易,保持英雄传统更难。长期处于和平环境,没有紧迫的敌情刺激,没有直接的生死考验,充盈于耳的多是赞美之语,摄入眼帘的都是太平景观,这样容易销蚀军人的战斗精神。

因此,越是在和平环境下,越要强化官兵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始终保持战争年代那种铁血意志和拼命精神。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宵战风雨”。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是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丰厚沃土。只有充分发挥强军兴军实践的育人功能,在完成使命任务和日常养成中摔打磨砺,才能不断造就大批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一)坚持教育为主,用优良传统熏陶战斗精神 知道为什么而战的军队是最勇敢、最顽强的。培育战斗精神最核心的是要凝魂聚气、坚定信念,真正搞清楚为什么要准备打仗、准备打什么样的仗、怎么准备打仗这个重大问题。最根本的是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军心,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思想和行动,不断提高官兵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铸牢高举旗臶、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在海湾战争中,许多伊拉克士兵面对美军的“先进武器”不战自降,有地甚至一看到美军的无人驾驶飞机、预警飞机就跪倒在地,使美军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伊军的惨败,固然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缺乏坚定地思想政治信念。

我军在历次战争中也采用过许多好的战斗精神培育方法。如在抗美援朝作战中,针对部分官兵存有恐美、崇美、羡美的思想情绪,志愿军各部队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又进行了仇视、蔑视、鄙视美帝国主义的“三视”教育,取得了很好效果。可以说,先辈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秀培育方法,需要我们结合时代特点认真研究学习,并加以创新发展。

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使官兵自觉做到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继续深入我军历史使命教育,学习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激发官兵投身军事斗争准备和部队建设的强大动力。继续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只有实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境界的提升,才能确保官兵承受住执勤、作战环境带来的沉重心理压力,保持困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拥有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勇气。(二)严明部队纪律,用铁一般的纪律铸造战斗精神

“令严方可肃兵威,命重始于整纲纪”。纪律是军队的命脉,是维系和提高战斗精神的重要因素,是形成和巩固战斗精神的重要保证。朱德在《怎样创造铁的红军》一文中指出:“自觉地遵守纪律的精神的养成和提高,就是使各个指挥员战斗员的忠实勇敢,服从纪律,汇合成全军的忠实勇敢,服从纪律。有了这样自觉地遵守纪律的红军,就是铁的红军。”战争年代,我军靠着严明的纪律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爱戴,从而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使军队不断发展壮大。长征中,红四团的官兵在24小时内强行军240里山路,途中打退敌人的阻击,按时从敌人手中夺取泸定桥;抗美援朝战争中,邱少云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战场纪律;在解放上海时,几万大军露宿上海街头,这都体现了我军铁一般纪律铸造下的战斗精神。如果没有铁一般的纪律,一名普通的地方青年就不会转变为一名合格的士兵,更不会转变为一名优秀的战士。纪律不单单体现在本子上,更展现在行动中。和平年代,军队是人民生命财产的守护神,是百姓安居乐业的保护伞,是社会安全稳定的助推器,从整齐的步伐里,雄壮的歌声中,我们都能看到纪律的身影,更能体会到战斗精神的永存。然而,在我们当前部队的管理工作中,个别官兵还依然存在有令不从、有禁不止的现象,如违规使用手机、私自饮酒、不假外出、作风希拉等等,这些现象严重削弱了部队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必须坚决加以遏制和纠正。

《孙子兵法》中讲到:“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严明纪律建立在耐心的说服教育之上。让广大官兵自觉地严格约束自己,必须把严守纪律作为官兵品质和性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断加以锻造和锤炼,才能成为高素质的新时代的军人,才能培育过硬的战斗精神。

(三)提高训练强度,用军事训练磨砺战斗精神

精神本自磨砺生,军人的战斗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孟子有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官兵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等战斗精神,是与平时的刻苦训练和掌握的杀敌本领联系在一起的。恩格斯在《军队》一文中指出:“普通人的勇敢是一种天赋的品质,而军人的勇敢是必须通过锻炼和训练培养出来的,这种勇敢必须摆脱个人勇敢所固有的不受控制和随心所欲的倾向,必须服从更高的要求:服从命令、遵守纪律、遵循规则和方法。”苦练出精兵,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必然是平时训练有素的部队。而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培养磨砺官兵战斗精神的最有效平台,战斗精神激发在战时,积累在平时,形成于军事实践活动中。军事训练要紧贴部队担负的任务实际,有针对性地确定训练内容,在训练和演练中多设臵一些意外情况,让官兵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遂行任务,从胆量、意志、耐力、能动和协同等方面锻炼其适应能力。美军的新兵训练为8周时间,每周6天半,每天训练12小时以上,很多美军士兵称之为“兽营训练”。俄罗斯的耐寒训练,还有许多国家搞得野外生存训练,无一不是在近乎残酷的环境中磨砺不怕牺牲、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同时,还要坚持在重大任务中锤炼战斗精神,消防部队经常会执行抢险救灾、安保警卫等急难险重任务,各项任务背景复杂,要求很高,最能培育部队过硬的战斗精神。(事例略)因此,大家一定要自觉把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当做培养过硬战斗精神的重要平台,踊跃参加,不要轻易放弃机会,争取参加一次活动,积累一点经验,锤炼一次意志,战斗精神就会明显增强。

(四)注重日常养成,把战斗精神培育融入日常管理和生活之中

在海军某潜艇会议室,副艇长蔡一清亲手制作的标语:丢掉任何幻想,时刻淮备打仗!这个标语一起激励着全艇官兵,时刻保持高度的战备意识。战斗精神表现在战时,基础在平时,关键在养成。如果没有平时的养成与积蓄,战时就不可能“冲得上”、“豁得出”、“打得赢”。要营造复杂逼真的实战环境、从难从严抓好军事训练,既要抓“勇”的培养、“力”的训练、“技”的娴熟,也要抓“智”的增长、“心”的历练,锻炼培养官兵适应信息化战争的意志品格、科学态度和战斗作风。广大官兵要开阔视野,多学习一些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民族宗教和现代军事知识、高科技知识,多掌握一些专业技能,打牢完成多样化任务的素质基础。要把日常管理和作风养成作为培育战斗精神的经常性、基础性环节,从战士入伍第一天起,从抓队列训练、礼节礼貌、内务卫生、一日生活制度落实等细节入手,养成令行禁止、雷厉风行、严谨细致的良好习惯和优良作风。广泛开展战斗氛围浓郁的警营文化活动,组织官兵学战史、学英雄,感悟革命传统,汲取思想营养,洗涤精神灵魂,潜移默化地激励革命英雄主义情怀。部队的荣誉室里面不仅记录着团队的发展历程,更激发着全体官兵的荣誉感。臵身于这样一种

政治环境中,官兵时时都在受到熏陶,感觉英模就在身边,战斗精神其实是很实实在在的东西。当官兵所处的环境是充满友爱和关心,洋溢着和谐、理解与真诚的氛围时,普通个体必然会形成融于集体、乐于奉献的道德素养。在这种栓心留人的环境中,个体才愿意为群体做出所有的贡献,这也是战斗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同志们,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全体官兵都要注重培育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坚定敢打必胜的充足信心,磨练沉着果断的心理素质,加紧做好战斗准备,真正从政治上、思想上、心理上形成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优势,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部队是一块“铁”,如果有了“精、气、神”,这块“铁”就会淬火成钢、点铁成金,就能打造出一把尖刀利剑,锻造出一批钢铁战士,磨炼出一支无敌铁军。今天的授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战斗精神 教案 篇2

一、关于“战斗精神”的概念

概念的界定是开展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目前就对“战斗精神”的研究来看,虽然研究者对它的内涵理解大致趋同,而对这一问题迄今未有统一而权威的界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尤其是对于“战斗精神”究竟属于哪一个层次和范畴的邻近属概念,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一)广义说

如李海燕认为“战斗精神是相对于战斗物质而言的,是军队的总的精神面貌和气质特征,是敌我对抗中动员起来的一切思想、情感、情绪、意志、热情、斗志、决心、信心、作风、气节等精神因素的集中体现。”[2]该定义将战斗精神的外延扩大到与战斗相关的整个精神意识层面。

(二)综合说

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定义,认为战斗精神是诸多精神要素“凝结”“升华”或“综合”成的一种较高层次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品质。如总政办公厅群工办在授课教案中指出,“战斗精神是军人信念、意志、信心、勇气、作风、心理等精神因素凝结升华而成的一种潜在的精神状态和品质”。

(三)狭义说

如吴小兵认为“战斗精神狭义上是指战斗员对战斗的根本态度和在战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广义上是指平时和战时对待各种困难的根本态度和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3]。

总体来看,“战斗精神”的概念界定还是较为模糊的。内涵是什么,外延有哪些,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对“战斗精神”本质特征的探讨,研究者主要有以下几类观点:一是从辩证的视角,认为“战斗精神”是几组特性的对立统一,如金国庆指出“战斗精神作为对客观存在反映的一种意识形态,它的内在结构具有以下特征:即“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外显性和内隐性的统一”及“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4]。研究者分别从本质属性、形式属性和发展属性三方面建构了“战斗精神”的特征体系。二是作为实践依据,分析了“战斗精神”的特点,朱生岭认为其主要包括“很强的政治性”、“历史的传承性”、“强烈的对抗性”、“内在的互动性”和“巨大的潜能性”[5]。徐麟也作了相似的概括,他认为战斗精神兼具主观性、客观性和发展性,提出了战斗精神受诸多主客观因素影响”[6]。三是客观地承认了战斗精神中所包含的生理本能特性,虽无明确概括,但大多数外军战斗精神培育的研究者都注意到了战场特殊情境下物质和生理的满足对激发战斗精神、克服战斗应激的作用,初晓创造性地区分了战斗精神的“情境性”和“特质性”[7],看到了其中生理防卫本能成分的存在。显然,这是我们开展战斗精神研究不可回避的方面。

对“战斗精神”的理论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其外延,即战斗精神的表现形式、包含的要素分析方面。相关探讨在许多要素上达成共识,在表述的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有:一是通过界定范围来列举。如刘振忠认为战斗精神“包括战斗欲望、战斗热情、战斗作风、战斗意志、道德情操、胜利信心、组织纪律性等方面”[8]。要试图为“战斗精神”这一概念建立一个科学严谨的分类架构并非易事。研究者在运用的概念层次上也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交叉,如“战斗作风”、“道德情操”等均属于外延较大的范畴,与其它方面在概念上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宜并列。二是进行品质描述。如金俊红认为战斗精神“包括忠诚、勇敢、机智、坚贞、团结、守纪等等”。这种方法描述了战斗精神在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品质特性,维度较为单一,也因描述性词汇含义宽泛,使得战斗精神的外延较为模糊。三是结合上述两方面内容的综合界定。如章立品认为“培育战斗精神,应注重培育军人包括敢打必胜的信心、听党指挥的信念、英勇顽强的斗志、处变不惊的心理、吃苦耐劳的品质、高科技制胜的素质、机动灵活的胆识和团结协同的观念”[9]。此种观点既强调架构又注重性质,是较为全面的总结。

二、关于“战斗精神”的培育研究

如何有效地培育军人的战斗精神是相关研究的重要落脚点。因此,培育问题被大多数研究者所关注,并强调战斗精神培育的整体规划和合力实施。但基于对“战斗精神”的宽泛界定,所以方法途径相应涉及了部队教育、训练、管理及环境建设等多个方面,多是较为宏观的概括性论述。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打牢思想基础为目的,开展内容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教育几乎涉及到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但都十分明确地以战斗精神培育为落脚点。在指导认知方面,主要集中在以忠诚于党为核心的信念教育、以爱国奉献为主体的价值取向教育、以责任使命为重点的职业意识教育三个方面;与之紧密联系,在情感培育方面,主要强调培养与激发军人敢打必胜的信心、神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革命英雄主义的勇敢无畏以及面对挑战的危机感与紧迫感等。强调突出教育效果,采取多种教育方式,既强调知识灌输,又注重熏陶感染。

(二)重视实践锤炼的重要作用,强调在军事训练、实战演习及急难险重任务遂行过程中磨砺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不是孤立存在的精神现象,总是要在军事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体现,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最近几年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大多认识到:一是长期的和平环境及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官兵的诸多特点给部队战斗精神培育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在特殊的军事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得到解决[10];二是部队近年来应对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种类不断增多,频次不断提高,在任务遂行过程中部队战斗精神受到了磨砺,经受了检验,提升效果显著;三是基于军事训练基地化、模拟化、数字化的世界军事训练发展趋势,强调只有把培育工作与接近实战的严格施训紧密结合起来,与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军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将战斗精神真正扎实有效并与时俱进地在新时期的官兵思想和行动中积淀和固化下来。

(三)基于战斗精神培育的渐进性和长期性,着重强化系统、经常的严格长效管理

战斗精神表现在战时,培育在平时,关键在养成。如黄建生、高元龙均指出在战斗精神培育中只依靠阶段性教育或制造“情况刺激”搞应急式、突击式训练难以触根本、起长效,“战斗精神的提高和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平时的战备、训练和管理中点滴养成”;张芳提出要加大对战斗精神培育过程的跟踪问效,建立目标明确、手段优化、考核严格的培育工作机制;姚桦强调“管理”是“战斗精神形成的控制机制”,“战斗精神必须厚积薄发”,对部队的“行为管理要进一步‘精细’”。

另外,在战斗精神的培育问题上受到重视和强调的还有其他方面。

如:认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提高科技素养是战斗精神培育的重要手段,甚至将高科技制胜的素质纳入到战斗精神的时代内涵中。

再如:未来作战,是一场异常残酷、激烈、复杂的战争,官兵的信念意志和心理品质必将受到严峻考验。强化战斗精神,要以增强官兵心理素质为基础,须加强部队系统性、层次性和经常性心理教育训练力度。

三、“战斗精神”研究的趋势与方向

基于近年来“战斗精神”问题的研究现状,综合有关论文的内容,笔者认为当前战斗精神研究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一)多视角研究

近年来,研究者们尝试了对战斗精神的多视角研究,主要有:一是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探讨。如聂振锋等都讨论了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和战斗精神的关系。关系探讨涉及的概念还有:军队士气、战争观、信仰、大丈夫气节、文化、战斗力、非智力因素、知识结构、军人主体意识、社会主义荣辱观、科技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等等。这些探讨对进一步厘清战斗精神的内涵和丰富战斗精神培育途径都颇为有益。二是不同理论视野下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如濮端华、汪泉从大众传媒视角探究战斗精神的整合功能、机制与范式;郑刚从动力心理学理论角度对美军的战斗精神培育进行了剖析;刘晓鹏在传统文化差异视野下对中美军队激发战斗精神方式进行了比较;初晓运用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界定并分析了军人的特质性战斗精神;张春研究了战斗精神的心理力场理论模型及其运用。三是历史视角的探讨。战斗精神具有历史性特点,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又有着不变的精神内核。四是外军实践研究。研究者们坚持洋为中用,研究了美国、前苏联、以色列等国军队的战斗精神培育规律,从中汲取了有益的经验。

(二)量化评估研究

已有的研究大多从政治学、伦理学、历史学、政治工作学等角度对战斗精神展开理论研究。近年来军事心理学研究方兴未艾,量化研究也随之成为战斗精神研究领域新兴的研究方法。已经有研究者认识到:“过去对战斗精神的描述往往是基于定性的描述,因此也就避免不了随意性的缺陷,在研究战斗精神培育的领域,运用数学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不仅是切实可行的,而且能够弥补定性分析方法的不足。”并且在此基础上拟制了基本的研究步骤,即通过“实证研究分解出影响战斗精神的种种因素,采用测试工具进行测量,并通过统计分析,获取对战斗精神的定量描述。通过了解影响战斗精神的各个因素及其作用大小,在培育战斗精神时可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但以上工作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战斗精神进一步科学量化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与加强。

(三)针对当前研究不足,加强战斗精神的基础性研究

邓志华认为“战斗精神”研究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并总结出研究中存在三个明显的问题,即:一是缺乏完备的理论体系;二是基本理论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三是理论和实践的间隙尚需磨合。应该说,以上研究中的问题目前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加大对战斗精神基础理论的研究仍是当务之急。尤其是,战斗精神缺乏准确统一的概念界定,内涵外延较为宽泛,不利于进一步量化研究,也使得培育方法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钮绪纯,马振宏.试论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理论[J].安康学院学报,2007(02):73.

[2]李海燕.军人战斗精神: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7(01):93-94.

[3]吴小兵.对我军战斗精神培育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08):380.

[4]金国庆.战斗精神的内涵探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116.

[5]朱生岭.立足于战斗精神特点培育战斗精神[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03):100-101.

[6]徐麟.现代军人战斗精神的特征和培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7.

[7]初晓.努力培养军人的特质性战斗精神[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6(01):30.

[8]刘振忠.聚焦战斗精神培育[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5(02):55.

[9]章立品.着眼军事斗争准备大力培育战斗精神[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04):89.

蚊子的战斗精神 篇3

蚊子善飞、个小,却长着长长的吸管,这个与身体比例严重不协调的武器,透露出蚊子邪恶的本质。据说蚊子吸血是为了繁衍下一代,这更增添了人们对它的厌恶,被其吸了一滴血,则会衍生出更多的刽子手,使人类更受其害。于是,同蚊子的战斗成了人类一个长久的目标,能够消灭蚊子,也是很多人的愿望。可惜直到今天,人类已经实现了高度文明,可以说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但对于蚊子这样小小的对手,却苦无良策。

以前住在一楼,深受蚊子之苦,重新买房时,毅然选择了12楼,在我想来,这么高的地方,蚊子是决计飞不上来的。搬了新居,的确睡了几天安稳觉,当时是满心同情还住在低层饱受蚊啮的同胞们,每当闻到从他们窗口飘出的蚊香味道,听到“啪啪啪”自己打自己的声音,仿佛看到他们同蚊子战斗的坚强身影。不曾想几天过去,家里又渐渐有了蚊子,尽管数量不多,却躲在看不到的角落,总在熟睡之际出来侵扰。当时很纳闷,这么高的地方,蚊子是怎么上来的,后来在电梯里看到蚊子,才知道这家伙很聪明,它也搭上了咱们高科技的交通工具。

对蚊子没辙,反过来倒钦佩其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对于这个比人类小得太多的物种,生活在阴暗角落,严冬时还要忍受寒冷煎熬,能够延续生命也着实不易。与人类斗争的过程中,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有许多蚊子因为吸食不到鲜血而完不成生命的繁衍,想来也是非常痛苦的。蚊子虽然是人类的敌人,但也是由其生存规律所决定的,假如它们能够找到替代的食品,是决计不会冒着生命危险来与人类为敌的。当然,蚊子空有顽强精神,却没有足够的智商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这对它们来说是一种悲哀。

战斗精神 篇4

(二)环境因素。我军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行了一场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以来,20余年没有参加任何战争,长期的和平环境直接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部分官兵滋生做了“和平官”当“和平兵”的思想,居安思危意识淡化,“打仗”成了比较遥远的概念;另一方面,官兵缺乏实战经历,对战争精神深刻内涵和巨大作用认识不清,体会不深。

(三)思想因素。战斗精神培育于重大事件的教育引导联系不够紧密。比如前几年,针对驻南联盟使馆被炸,中美装机事件等涉及国家尊严的和利益的焦点、敏感问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多是单一强调“讲稳定、讲大局、讲服从”从军事角度分析引导不够。还有部分官兵对上级反复强调“安全稳定压制一切”的要求不能够全面理解和把握,片面认为,只要保证了安全,就算完成了任务,不安全训练再好也没有用,一些有助于北语战斗精神的高难度训练科目,自觉不自觉的打了折扣。

(四)物质要素。现有训练水平和武器装备,使少部分官兵战胜的信心弱化,难以激发强烈的战斗精神和热情。训练水平低、装备落后与西方国家军队的巨大反差使部分官兵对打赢的信心不足,对“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心存疑虑。

三、抓好培育战斗精神应采取的对策

培育战斗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结合官兵思想实际应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教育,打牢官兵战斗思想的基础。要不间断对官兵进行先进理论和进步思想灌输,强化正面教育引导,从根本上提高官兵的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使他们懂得要不要战、为谁而战、为何而战以及如何去站。经常性对部队进行我军性质、宗旨、任务教育,我军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等,强化他们职能意识。同时,针对解决台湾问题,要讲清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动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人民,打击的是台独分子及妄想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台独”。当前,还要特别注意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官兵的政治信仰、精神支柱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官兵的高昂士气和顽强斗志;用信息化知识武装官兵头脑,增强官兵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紧迫感,提高官兵的掌握信息化知识、掌握武器装备、掌握新战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官兵的打赢意识和求胜欲望。

(二)抓养成,打牢官兵战斗剑圣的作风基础。勇猛顽强的作风是战斗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关键在养成。只有注重点滴培养,在日常养成上予以强化,才能在未来的战斗中得到充分体现。在落实上批示上,要坚持高标准要求,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上级指示要求,自觉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军令畅通,培养出言行一致、雷厉风行的良好品质。坚决克服盲目自满,沾沾自喜,怕艰苦、嫌紧张、求舒服、图安逸的思想。日常生活中,要克服松散现象。独对一旦松散,则会斗志涣散、精神颓废,在未来作战中就会不攻自破,不战而败。要培养严明的组织纪律官观念,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和进取心。要提高综合素质。果敢泼辣的战斗作风绝不是盲目蛮干,匹夫之勇,二十具备科技素质的有勇有谋、当机立断和雷厉风行。

(三)抓实践,打牢官兵战斗精神的心里素质基础。只有着眼实战培养,贴近实战训练,才能形成于战斗精神相适应的心里素质。古人讲,“教兵之法,练胆为先”,因此,应努力贴近实战需要培育官兵战斗精神。一是放宽视野广泛借鉴。在培育战斗精神的手段上,一些发达国家军队所进行的实兵对抗、野外生存等训练模式对于提高战斗精神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另外,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上,也有很多可取之处,如俄军,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用炸药掩体,感受战场气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二是变単一为整体培育。切实把战斗精神培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一个提高战斗力的合成因素,以培育个体精神为基础,注重凝聚气势。在组织上要摒弃培育战斗精神只是政治部门和政治工作者的事的错误认识,建立机关基层合力、思政后装联手的有效体制,进行系统培育。三是贯彻“赏之当功、罚之当过”的激励原则。作战必有伤亡,练兵肯定有付出,要坚持把重奖重罚作为一条重要手段,在大型活动目前,在演习任务当中,为危机生命之刻,更要充分运用好赏罚分明的机制。

(四)抓激励,打牢官兵战斗精神的士气基础。激发官兵的战斗精神,积极有效的宣传鼓动工作同样重要。首先要搞好政治动员工作。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战争政治动员问题作了深刻论述,“什么是政治动员呢?首先是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必须使官兵都明白为什么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政治动员是战时的重要工作,平时就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其次是综合运用多种鼓动方式,激发官兵的战斗热情;提出简要有力战斗口号,鼓舞和调动官兵的作战士气;举行宣誓、授旗、授枪、授衔等仪式,增强军人英勇作战的神圣感、使命感。再次,无论是在军事训练、执行任务,还是在实战工作中,各级指挥员都要通过正确的指挥、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对部属的关心爱护,坚定部队胜利信念,感染部队的战斗士气。

一、武警战斗精神的内涵

同志们,今天我将和大家共同学习理解武警战斗精神。

那么请问什么是战斗精神?

A:我认为战斗精神是指部队高昂的战斗士气和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作风。

B:我认为是战斗中军人的胆识和创新。

C:我认为战斗精神主要是一种精神力量,它体现了军人的那种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敢打胜仗的信心。

好的,大家回答的都很好,战斗精神是战争中精神力量的主体。军队在其活动领域体现出的军心、士气、斗志、勇气、胆量、毅力、气节等精神现象和精神品质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战斗精神。

武警部队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军队一样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与军队相比,战斗精神表现形式虽有所区别,但作为党领导下的一支人民武装力量,其战斗精神的实质内涵是相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战斗精神就是武警部队的职业精神和本能,也是支撑武警部队保持强大战斗力,坚决完成神圣使命的力量源泉。所以,武警战斗精神是指武警官兵在日常工作、生活、训练及完成各项任务中体现出的理想信念、战斗作风、意志品格、勇敢智慧、纪律观念、主观能动性的综合表征。而这种战斗精神的意识核心和前提就是听党指挥的高度政治觉悟性,因为听谁指挥、为谁而战是一个根本问题。周围环境复杂多变,斗争形式更迭转换,担负任务与日俱增,但始终坚持不变的就是武警战斗精神的核心,这也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二、战斗精神的培育生成模式

作为双重领导体制下的武装力量,武警部队官兵常年身处执勤、“处突”第一线,任务重,情况多,兵力紧,协同困难。在信息化条件下,从近些年部队完成任务的状况分析,战斗精神的培育生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德]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提醒我们,要想在未来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战斗精神做支撑,这就要求我们下大力研究武警战斗精神的创新生成模式。

(一)用优良革命传统熏陶战斗精神

在八十多年的革命战争和和平建设实践中,我军逐步成长壮大,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同时也创立了人民军队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方针、原则和制度,这些光荣传统,历来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我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自力更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豪情。当读到《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时,我们会为泸定桥二十二勇士赤手攀爬铁链的革命意志而动容;当听到八女投江的故事时,我们会为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中华英灵而自豪;当在 历史 画面中看到“南京路上好八连”感人事迹时,我们都会为自己成为一名革命军人而热血沸腾。学习革命先烈的关键就是继承爱国主义精神,只有实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境界的提升,才能有效抵御敌对势力进行的破坏宣传和其他形形色色的心理攻势,承受住执勤作战环境带来的沉重心理压力,保持困境中的乐观主义精神,拥有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勇气。如果身处恶劣执勤训练环境,面对穷凶极恶犯罪分子,脑子里浮现的是老前辈们的英勇事迹,而不是满腹抱怨和心存胆怯,那部队官兵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更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学习先烈革命事迹的同时,我们也应注重借鉴我军在历次战争中所曾经采用过的战斗精神培育方法。1930年,红一方面军在江西召开“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毛泽东亲自为会议撰写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的巨幅对联,既向广大军民阐释了诱敌深入作战原则的好处,又鼓动了战胜强大敌人的战前士气。抗美援朝作战中,针对部分官兵对美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存有恐美、论文联盟整理崇美、羡美的思想情绪,志愿军各部队在进行“三热爱” 教育 的同时,又普遍进行了仇视、蔑视、鄙视美帝国主义的“三视”教育,并下发了教材。可以说,先辈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秀培育方法,需要我们紧密结合时代特点认真研究学习,并加以创新发展。

(二)用铁一般的纪律铸造战斗精神

“令严方可肃兵威,命重始于整纲纪”。纪律是军队的命脉,是维系和提高战斗精神的重要因素,是形成和巩固战斗精神的重要保证。朱德在《怎样创造铁的红军》一文中指出:“自觉地遵守纪律的精神的养成和提高,就是使各个指挥员战斗员的忠实勇敢,服从纪律,汇合成全军的忠实勇敢,服从纪律。有了这样自觉地遵守纪律的红军,就是铁的红军。”战争年代,我军靠着严明的纪律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爱戴,从而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使军队不断发展壮大。长征中,红四团的官兵在24小时内强行军240里山路,途中打退敌人的阻击,按时从敌人手中夺取泸定桥;抗美援朝战争中,邱少云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战场纪律;几万大军露宿上海街头,这都体现了我军铁一般纪律铸造下的战斗精神。五彩斑斓的霓虹下,有一群群巍峨的身姿挺立着;繁华嘈杂的闹市里,有一排排整齐的步伐穿梭着;贩毒缉私的战场上,一双双警惕的眼睛注视着。如果没有铁一般的纪律,一名普通的地方青年就不会转变为一名合格的青年士兵,没有铁一般的纪律,就不会成长为优秀的指挥员,没有铁一般的纪律,就不会转变为合格的忠诚卫士。纪律不单单体现在本子上,更展现在行动中。和平年代,忠诚卫士是人民生命财产的守护神,是百姓安居乐业的保护伞,是社会安全稳定的助推器,从炯炯有神的眼睛中,整齐准确的步伐里,威武雄壮的歌声中,我们都能看到纪律的身影,更能体会到战斗精神的永存。

《孙子兵法》中讲到:“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严明纪律建立在耐心的说服教育之上。让广大武警官兵自觉地严格约束自己,必须把严守纪律作为官兵品质和性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断加以锻造和锤炼,才能成为高素质的新时代的军人,才能培育过硬的战斗精神。

(三)用军事训练磨砺战斗精神

精神本自磨砺生,军人的战斗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武警官兵在执勤、“处突”中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等战斗精神,是与平时的刻苦训练和掌握一招制敌本领联系在一起的。恩格斯非常重视通过平时的严格训练来培养军人的强健体魄、耐力和品质。他在《军队》一文中指出:“训练是非常严格的,目的在于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增强士兵的体力……以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灵巧,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这样的士兵确实能够征服世界。”他还指出:“普通人的勇敢是一种天赋的品质,而军人的勇敢是必须通过锻炼和训练培养出来的,这种勇敢必须摆脱个人勇敢所固有的不受控制和随心所欲的倾向,必须服从更高的要求:服从命令、遵守纪律、遵循规则和方法。”苦练出精兵,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必然是平时训练有素的部队。而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培养磨砺官兵战斗精神的最有效平台,战斗精神激发在战时,积累在平时,形成于军事实践活动中。

同时,军事训练要紧贴部队担负的任务实际,有针对性地确定训练内容,在训练和演习中多设置一些意外情况,让官兵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遂行任务,从胆量、意志、耐力、能动和协同等方面锻炼其适应能力,并注意探索 总结 提高训练效果的新方法,加以推广应用。

(四)用良好的政治人文环境培育战斗精神

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在塑造一个人的后天气质方面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极大地影响着性格的形成与完善。军人因其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在这方面所受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战士刚来到部队,起步所处的层次相差无几,但分配到各单位,尤其是经过两年的摸爬滚打之后的区别却又是如此之大,有的成长为优秀的带兵骨干,有的考上了理想的警校,有的却只能脱下军装离开部队,我们从中不难看出环境的外在作用之大。

良好的警营政治环境能够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带来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中队荣誉室里不仅记录了英雄团队的发展历程,更激发着全体官兵的荣誉感。置身于这样一种政治环境中,官兵时时都在受到熏陶,战斗英模就在身边,战斗精神其实是很实实在在的东西。当官兵所处的环境是充满友爱、爱意和关心,洋溢着人与人之间和谐、理解与真诚的氛围时,普通个体必然会形成融于集体、乐于奉献的道德素养。在这种栓心留人的环境中,个体才愿意为群体做出所有的贡献,这也是战斗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而良好政治人文环境的创造,是警营内部和警营外部两方面共同起作用实现的,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三、对未来武警战斗精神培育生成的展望及思考

从部队组建至今,其编制和任务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战斗精神的外在形式和依托载体也进而不断转变。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和社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武警部队的任务职能也在不断发生着转变,对敌斗争的复杂性、协同指挥的综合性、战场转变的瞬时性及作战模式的变化性决定了不同执勤、“处突”环境下战斗精神的差异性,培育机制必须配套适应,因此,对未来武警部队战斗精神培育生成的展望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坚持战斗精神的前提和核心——听党指挥的高度政治觉悟性不动摇

听党指挥,是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所在,是武警部队最重要的组织原则、最高的政治纪律。作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时刻要明白“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道理,在任何艰难困苦和威逼利诱面前,永远保持对党的无限忠诚,为党的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二)健全信息化条件下的战斗精神激励机制

武警部队在未来的战场上,信息化执勤和作战将成为主导,战斗精神培育势必会面临更多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信息化战场将会彻底改变传统的作战模式,在非接触战术战役模式下,军人已不必直面作战对象,这势必会弱化战斗精神的培育。客观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武警部队必须建构适应时代要求、符合自身实际的战斗精神激励机制,这也是依法治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借鉴学习外军外警战斗精神培育生成的有效做法

在新军事变革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外军外警战斗精神培育呈现出一系列的新特点和好做法,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结合自身特点对之加以借鉴和吸收,必将有力推动建设信息化武警的步伐、大大促进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一、武警战斗精神的内涵

战斗精神是战争中精神力量的主体。军队在其活动领域体现出的军心、士气、斗志、勇气、胆量、毅力、气节等精神现象和精神品质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战斗精神。武警部队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军队一样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与军队相比,战斗精神表现形式虽有所区别,但作为党领导下的一支人民武装力量,其战斗精神的实质内涵是相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战斗精神就是武警部队的职业精神和本能,也是支撑武警部队保持强大战斗力,坚决完成神圣使命的力量源泉。所以,武警战斗精神是指武警官兵在日常工作、生活、训练及完成各项任务中体现出的理想信念、战斗作风、意志品格、勇敢智慧、纪律观念、主观能动性的综合表征。而这种战斗精神的意识核心和前提就是听党指挥的高度 政治 觉悟性,因为听谁指挥、为谁而战是一个根本问题。周围环境复杂多变,斗争形式更迭转换,担负任务与日俱增,但始终坚持不变的就是武警战斗精神的核心,这也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从战斗精神的培育渠道来看,军人战斗精神的形成和产生来自日常学习教育;来自训练实践活动中点滴培养;来自榜样力量感召和机制激励等多种培养锤炼方法。比如说,第五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3月24日,第五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在约旦拉开帷幕,来自18个国家的33支代表队参加,设14个参赛科目,中国武警部队的14名选手参加了本次比武竞赛,我国武警部队派出“雪豹”突击队和特警学院特勤大队参加此次比武,9个科目夺冠,获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些不都是战斗精神的生动写照吗?

培育战斗精神 忠诚履行职责 篇5

教学目的:通过对培育战斗精神意义的学习,加深官兵对战斗精神的认识,发挥战斗精神在加强官兵履职尽责中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节课时 教学方法:集中授课 授课提纲:

一、课程意义

二、什么是战斗精神

三、新时期消防部队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意义

四、弘扬和培育战斗精神

五、结语

一、课程意义 *(误区)

有人认为当前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和科技强军力度不断加大,只要装备好,就能打胜仗。

有人认为战斗精神嘛,在战场上一打自然就有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大力培育和弘扬部队战斗精神,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消防装备建设和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活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部队的战斗力有了大幅提高,却忽视了战斗意识的培养。因此本节课的目的就是针对这些错误认识,我们将从什么是战斗精神、新时期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意义、如何着眼培育战斗精神履行职责使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带给同志们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什么是战斗精神 *(Q&A)

问:举例说说,什么样的精神属于战斗精神? 答:强烈的荣誉感、执著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战斗的激情、求胜的决心、征服的欲望、英勇的行为、振奋的精神等,都是战斗精神的外在表现。

新的《政治工作条例》《基层建设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围绕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大力弘扬和培育部队的战斗精神。那到底什么是战斗精神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战斗精神的本质和内涵。

(一)战斗精神的本质

战斗精神是军人基于爱国热情与民族感情,在战争中个人的意志品质、必胜信心、战斗作风、心理素质和纪律观念等凝聚升华而成的一种内在的力量和战斗气质,集中地体现在战争中各阶级或集团为维护各自信念、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和实现理想抱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品质。

战斗精神作为军人的职业精神,是军人素质和觉悟的全面体现。未来高科技战争,不仅仅是武器的对抗、智慧的碰撞,更是精神和意志的抗争。

(二)战斗精神的内涵

战斗精神是官兵认知、情感和意志的融合体。军事技术与武器装备的改进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战斗精神内涵的变化。各个不同时代,战斗精神具有不同的内容取向和表现特征。同时战斗精神不是空的、虚的,不是孤立的,而是非常实际的、非常具体的,它体现在各项工作中,并通过历次灭火救援战斗来检验。

*(典型事迹——过家门而不入 德阳消防雅安籍战士含泪战斗在一线)

在得知亲人正经历灾难的消息之后却还能踏上挽救他人的征途,明知家人近乎咫尺却因执行任务过家门而不入,在此次抗震抢险救灾中,就有这样这样一名雅安籍战士——什邡市消防大队金河路中队战士何伟。尽管心忧父母、亲人的安全,但是何伟并未向部队提出回家看看的想法,毅然与战友马不停蹄地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到达救援现场后,何伟顾不上休息、二话不说地便投入了抢险救援战斗。

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其科学内涵具体包括: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闻战则喜的高昂士气,敢打必胜的坚强信心,防消结合的战术意识,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决战决胜的英雄气概,协同作战的全局观念,果敢泼辣的战斗作风,临危不惧的心理品质。

(三)战斗精神的核心要素:忠诚

战斗精神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斗力生成的源泉。忠诚是战斗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战斗精神的源泉。

忠诚是一种品质,它是“军人道德的罗盘”,是内心心甘情愿的呼唤,是自我控制的内在要求,是所有军人追求的一种崇高品质,它是军人道德要求组成的拱形门中,最中间的那块拱石。我部队倡导的战斗精神,包括勇敢、机智、士气、意志等等,贯穿其中的就是“忠诚”二字。

*(Q&A)

问:以下诗句体现何种战斗精神 “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答:爱国情怀 忧患意识 献身精神

过硬的战斗精神是我部队的强大优势。而军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之心,是这强大优势的集中体现。军人战斗精神的忠诚主要体现:

1.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所以忠诚首先体现在热爱祖国上。无论何时何地,军人都要视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重如山,始终忠诚于他的祖国。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挫折,都始终坚持对党忠诚;不管面对多大的诱惑,都始终站稳立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险恶环境,都坚持战斗到底。

2.对职业的无限热忱。“军人生来为战争,军人生来为战胜”,这是对军人及其职业特点最鲜明的概括。军人战斗精神的真诚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视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重如山,体现在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无限热忱上,始终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备战观念,始终想打赢、谋打赢,忠于职守。

3.对战友的无限真诚。这种真诚体现在对上级领导的高度依恋,对同级朋友的绝对信任,对下级部属的完全爱护上。一支军队如果离开了战友间的这种真诚团结的精神,就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4.对纪律的绝对服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军人的天职。服从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群众纪律、保密纪律、战场纪律。

三、新时期消防部队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意义 战斗精神是军人的士气和信念支撑,也是一支军队打赢战斗、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其重要意义和作用表现在:

(一)培育战斗精神是提高消防部队战斗力的保证。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认为,物质因素决定着战争胜利的可能性,战斗精神则是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决定因素。(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非常看重人的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有人还形象地把精神比作战斗力的“催化剂”和“倍增器”。法国军事家拿破仑曾说:世界上只有“精神”和“利剑”两种力量,而最终“精神”必将战胜“利剑。这里所说的“精神”就指的是战斗精神。)

*(名言)

恩格斯:枪是不会自己动的,需要有勇敢地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

江泽民:部队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所形成的战斗力。是任何先进武器装备都取代不了的。这是永远不可改变的战斗力。

当今,随着高新技术在战争中的广泛运用,武器装备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在现今的武器也需要有战斗精神的人来掌握和使用,战斗精神在现代战争特别是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不是降低了,而是更加重要、更加突出了。武器装备无论多么先进,都不能代替人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所激发的力量。人,始终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战斗力构成的核心。因此,大力培养战斗精神,是实现人与装备有机结合的最佳途径,是提升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二)培育战斗精神是推进消防部队建设发展的需要。

1、是提高人员素质的需要。

消防部队的战斗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部队的职业精神和操守,是官兵素质和觉悟的全面体现,也是广大官兵求战热情、作战意志和牺牲精神等职业素养的凝结与升华,更是部队精神面貌和战斗品质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积极开展大练兵活动,狠抓消防装备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有力地促进了部队战斗力的提升。但是随着部队老兵的复员退伍,80后、90后的新兵正逐渐成为当前消防部队的主力军,这些兵是时代骄子但吃苦耐劳精神不够,是国家栋梁但奉献意识不足,是青年才俊但牺牲精神不强,他们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与新时期消防部队承担的繁重的抢险救灾任务极不相适应。

2、是当前消防思想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消防部队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经常性思想工作,极大地促进了部队战斗精神的培养,确保了部队建设不断加强,确保了执勤灭火、抢险救援、消防保卫等任务的圆满完成。但是随着消防保卫任务的愈加艰巨繁重,消防部队建设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部队指战员面临着新的考验,战斗精神的培养在部队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尤其在当前消防部队警力少、任务重的情况下,要真正教育好、培养好、发挥好消防官兵和消防装备的作用,就必须紧紧抓住战斗精神这个重点不放松,进一步把战斗精神教育摆上位置,加大力度。

3、是加快消防部队长远发展的需要。

加快消防部队发展步伐,解决长期制约部队发展的“瓶颈性”问题,特别是要在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抗御火灾的能力、推进消防装备建设、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和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等方面取得突破,需要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攻坚破难的创新勇气、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这些都需要一种与时俱进的战斗精神作支持。

四、弘扬和培育战斗精神

消防部队是一支时刻准备同火灾作斗争的军事化队伍,随着消防部队担负的职能不断拓展,更加需要培育官兵的战斗精神,激发官兵献身消防的荣誉感,为消防事业奉献终身的坚定信念。

(一)繁荣文化事业以催生战斗精神

军营文化是培育战斗精神的天然沃土。我们应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特点,我们及时调整创先争优活动内容,通过开展“岗位大练兵、专业大比武、工作大竞赛、技能大展示”系列活动,将战斗精神培育融入重大任务、抢险救灾、战备演习等实践活动中,使“创争”围着中心转、跟着任务走;还应充分运用“信息视窗”、育人信息台、单兵信息机等现代化传媒手段,广泛开展网页设计、DV动漫创作、军事游戏开发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战斗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战斗意识。

随着时代发展进步,官兵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求知、求变、求新的新气象,军营文化应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打造出具有时代特征和单位特色的文化品牌,才能使军营文化成为部队战斗力迅速提升的“催化剂”。如在基层通过兵说兵、兵唱兵、兵演兵等形式,调动和发挥官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官兵成为基层文化工作的踊跃参与者、积极推动者和直接受益者,让军营文化全面融入官兵身心,成为他们体内一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二)加强思想道德以激发战斗精神

1、加强道德修养

“窗户打开了,不免会引来苍蝇。”而我们部队面向社会也一样,我们的值勤点处在一些灯红酒绿旁。这就要求我们时刻提高警惕,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保持人民子弟兵艰苦奋斗的本色,遵纪守法,文明值勤,带头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切实作到拒腐蚀,不变质,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影响,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2、加强政治修养

要坚定理想和信念,这是固本强基的核心工程。要始终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作为终身不变的信仰和追求,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保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我们要把科学的政治理论和公安消防精神作为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环节,切实在真学、真信、真用上下工夫,做到掌握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精髓、运用自觉。

(三)注重实践锤炼以磨砺战斗精神 *(名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普通人的勇敢是一种天赋的品质,而军人的勇敢是必须通过锻炼和训练培养出来的,这种勇敢必须摆脱个人勇敢所固有的不受控制和随心所欲的倾向,必须服从更高的要求,服从命令、遵守纪律、遵循规则和方法。——恩格斯

精神本自磨砺生,军人的战斗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

1、加强日常军事训练

军人的战斗精神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重点在磨练,关键在养成。如果没有平时的养成与积蓄,战时就不可能“冲得上”、“豁得出”、“打得赢”。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火场,我们要加强日常军事训练,在灭火战斗和演练中摔打和锤炼部队,培养部队的战斗精神。

要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培育和展现战斗精神的良好习惯,使警营充满火热的战斗气息,官兵充满火热的战斗热情,真正使部队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威武之师。

2、加强实战磨练

火灾和抢险救援现场是磨砺提高官兵战斗精神的大课堂、大熔炉。培养铸造战斗精神,要敢于在风口浪尖上练就高素质、高技能和过硬的体魄,提高抗疲劳、抗晕眩、抗饥饿等耐力和意志,培养过硬的心理承受能力。

重大任务是培育战斗精神的有利时机和重要途径。应适应新时期消防部队职能需要,结合战备演练、训练演习、抢险救灾、重大抢险救援等时机,练思想、练战术、练指挥、练作风、练毅力、练纪律,真正做到在重大任务中,培养打硬仗、打恶仗、打大仗的顽强战斗意志和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心,培养雷厉风行、连续作战的顽强战斗作风。

(四)加强执勤管理以强化战斗管理 *(名言)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毛泽东

依法治军、从严治警,是部队的优良传统,也是部队战无不胜的法宝。没有平时的严格管理教育,没有持之以恒的点滴养成,仅靠一时的强调,一事的教育,不可能培育出良好的战斗精神。

要把日常管理和作风养成作为培育战斗精神的经常性、基础性环节,从入伍第一天起,就应重视队列训练、注重礼貌礼节、内务卫生等生活制度,养成令行禁止、雷厉风行、严谨细致的良好习惯和优良作风。

通过开展月学、周评、日查落实条令条例制度活动,反复灌输“从严治军是战斗力源泉”、“条令就是准则、纪律生于生命”等基本道理;结合“整军纪、严制度、抓规范”活动,认真清理土政策、土规定,一招一式抓养成;对违纪的人和事要上升到保持政令、军令畅通的高度来认识,增强维护纪律的严肃性、自觉性,从而把战斗精神培养渗透到训练管理和生活中,不断强化令行禁止意识。

(五)争当忠诚卫士以升华战斗精神

胡锦涛:要努力建设一支 “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防队伍。习近平: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

*(典型人物——用忠诚书写人生)

2009年6月7日晚,安阳市区突降暴雨,开发区许吴村一居民楼发生水灾,大量群众被困,情况危急!消防战士们迅速赶到现场,毫不犹豫地跳进1米多深的水里开展营救工作。他们利用消防车和数台机动泵抽水,冒着雨、蹚着水冲进居民楼疏散营救被困群众。雨水淋湿了衣服,积水灌进了靴子,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

朱江的脚被玻璃划破了,鲜血直流,他不但没有吭声,反而一直奋战在抢险的第一线。当听说楼上还有一个行动不便的老大爷时,朱江二话不说就冲了上去,把老大爷背了下来。

2010年9月,安阳一住户因违规生产炸药引发爆炸,一家三口下落不明。朱江和战友们火速赶到现场,看到一片废墟,一名男子当场被炸死。大家焦急地在废墟上搜寻着,当听到摇摇欲坠的房子里传出婴儿的哭声时,朱江不顾一切地冲了进去,扒开破损的木床,小心翼翼地抱出孩子。就在朱江冲出来的瞬间,房子轰然倒塌了。看到安然无恙的孩子,现场的人们都流下了泪水。在水灾火灾面前,消防兵用行动践行着“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誓言;在雪灾地震面前,消防兵用鲜血铸就着钢铁长城的巍然风骨;在生生死死的考验中,消防兵用大无畏的精神写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中国消防风采!

在弘扬战斗精神同时,我们要争当忠诚卫士,忠诚即对某一事物忠贞不逾,但最根本的是对党、人民、祖国、社会主义应有的政治品德,那么卫士就是具有深刻内涵的光荣称谓,是消防官兵理想人格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勇做人民保护伞,打击犯罪临危不惧,英勇顽强,要有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密切协作的战斗作风,在紧急关头沉着应战,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安宁,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注重学习,自强不息,奋斗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党的事业,党的需要为己任,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爱岗敬业的精神;要学习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再次兴起深入学习,全面贯彻的新高潮,使之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使之落实到部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圆满完成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任务。

五、结语

消防部队的性质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培养部队的战斗意识既离不开浓厚训练氛围,也离不开火灾战斗的实践,更离不开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的培养。只有在建设强大战斗力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凝聚和升华,部队才能牢固树立坚强的战斗意识。

同志们,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全体官兵都要注重培育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坚定敢打必胜的充足信心,磨练沉着果断的心理素质,随时做好战斗准备,真正从政治上、思想上、心理上形成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优势,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课堂讨论

1、什么是战斗精神?

强化战斗精神_忠诚履行使命 篇6

题 目:强化战斗精神 忠诚履行使命 编写人: 审批人:

战斗精神教育

强化战斗精神 忠诚履行使命

时 间:2014年10月14日 授课人:开赛尔江

目 的: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志提高战斗精神,巩固战斗精神,忠实履行使命。

要 求: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扎实开展讨论。内 容:

一支强大的军队,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大力培育和弘扬部队战斗精神,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但当前有部分同志存在模糊认识如:有人认为当前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和科技强军力度不断加大,再强调培育战斗精神有点小题大做了,还有的认为战斗精神一打就有等。之所以存在这些模糊认识归根结底是对战斗精神缺乏深入的思考,因此本节课的目的就是针对这些错误认识,我们将从什么是战斗精神、新时代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意义、如何着眼履行使命培育战斗精神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带给同志们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什么是战斗精神

新的《政治工作条例》、《基层建设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围绕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大力弘扬和培育部队的战斗精神。那到底什么是战斗精神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战斗精神的本质和内涵。

(一)战斗精神的本质

战斗精神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从本质上讲,战斗精神渗透在军人的一切活动之中,是军人理想信念、勇气、意志和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是战斗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一支军队战胜敌人、履行使命、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中的两个典故,想必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巨鹿之战,项羽下令凿沉船只、打破饭锅、烧毁营房,决心与秦军决一死战,经过九天激战,最终击败了秦军;越王勾践,为图复国,不惜忍辱负重,睡干柴、尝苦胆,终以三千越甲之兵吞并了吴国。

是什么使得项羽和勾践在身处弱势的情况下仍能反败为胜、以弱胜强呢?俗话说‚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哀兵必胜‛,正是因为将士们都满怀悲愤,抱必死之心,拼死杀敌,战斗精神得到了极大地激发,故而赢得了战争。

由此可见,战斗精神的培养与激发,对于一场战争能否取得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顾我军的战斗历程,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英勇的红军将士,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冲破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征服了雪山草地的艰难险阻,经受了饥寒伤病的痛苦折磨,有许多战士被掩埋在夹金山的千年积雪之中,有许多战士被吞没在荒无人烟的沼泽地里,但英勇的红军没有屈服,‚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最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正是这种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使得我军掌握了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铸就了我军战争史上永久的辉煌,也正是这种强大的战斗精神,使我军从一场胜利走向另一场胜利。

(二)战斗精神的内涵

战斗精神是官兵认知、情感和意志的融合体。军事技术与武器装备的改进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战斗精神内涵的变化。各个不同时代,战斗精神具有不同的内容取向和表现特征。如:我国古代的兵家就曾以:‚仁、礼、勇‛为武德理想。孙武曾指出:为将者应有‚智、严、仁、勇、信‛五德。在现代化条件下,战斗精神的概括更是丰富多彩。

胡主席在庆祝建军80周年重要讲话中,把英勇善战同听党指挥、服务人民一起概括为我军的优良传统,深刻指出英勇善战是人民军队的鲜明特征,是我军履行职能使命的根本要求。英勇善战就是对我军战斗精神的集中概括。我军80多年的辉煌是打出来的,是拼出来的,是用鲜血浇灌和用生命铸就出来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与数十倍于我的国民党军队生死周旋;抗战爆发,5万将士东渡黄河向40万日本侵略者奋勇出击;解放战争,我军与数倍于我、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艰苦决战;抗美援朝,志愿军以落后的装备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勇敢较量;和平时期,我军将士一次次与突发特大灾害殊死搏斗,在一项项国家重大建设中勇挑重担。正是我军大力发扬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即敢于胜利又善于胜利,激发了强大的战斗力量,才创造了无数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树立了人类抢险救灾史上的典范,涌现出了一大批威震敌胆、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

二、新时代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意义

铸造过硬的战斗精神,是战斗力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我军的战斗精神总是与时代的变化、军事实践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赋予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与过去相比,新的使命拓展了军事斗争的空间和视野,使军事行动综合性、复杂性、多样性都有所增强,更赋予了战斗精神以新的意义。

(一)战斗精神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认为,物质因素决定着战争胜利的可能性,战斗精神则是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决定因素。

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非常看重人的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有人还形象地把战斗精神比作战斗力的‚催化剂‛和‚倍增器‛。战国时代尉缭子说‚凡用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虚则走‛;法国军事家拿破仑曾说‚世界上只有‘精神’和‘利剑’两种力量,而最终‘精神’必将战胜‘利剑’。‛这里所说的‚气‛和‚精神‛就指的是战斗精神。

当今,随着高新技术在战争中的广泛运用,武器装备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再先进的武器也需要有战斗精神的人来掌握和使用,战斗精神在现代战争特别是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不是降低了,而是更加重要、更加突出了。恩格斯有句名言,‚枪是不会自己动的,需要有勇敢地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这句话都很好地证明了,武器装备无论多么先进,都不能代替人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所激发的力量。人,始终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战斗力构成的核心。正如江主席出指的一样:‚部队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所形成的战斗力,是任何先进武器装备都取代不了的。这时永远不可改变的战斗力。‛

因此,大力培育战斗精神,任何时候都是提升战斗力、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二)战斗精神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我军组建以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我们在武器装备上都不如敌人,但不管是国民党军队,还是美国、日本,都被我们打败了。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人民军队有听党指挥、勇猛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毛主席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指出: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子气,美国不行,钢多气少。毛主席讲的这个‚钢‛就是武器装备,而这个‚气‛就是指的战斗精神。

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河南汝河与前来堵击的国民党军队展开殊死搏斗,在前有阻敌后有追兵,形势万分险恶的情况下,刘伯承司令员高喊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斗口号,官兵们冒着敌机的轰炸和敌人的疯狂扫射,强渡汝河,为我军杀开了一条血路。‚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对我军战斗精神的生动写照。

实践充分证明,强大的战斗精神是人民军队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传家法宝。只有坚持不懈地培育战斗精神,才能更好地发扬我军优良传统,才能有效地完成党和人民交与我们的各项任务,永葆我军英勇善战的本色

三、如何着眼履行使命培育战斗精神

黑格尔说:‚和平是一个民族的腐蚀剂‛,瑞士著名军事理论家约米尼指出:‚军队的士气在和平时期最容易退化‛。战争时期寒光闪闪的刀剑,在和平时期可能会变得锈迹斑斑。威震一时的古罗马军团,在建立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之后迅速腐化,在骄奢淫逸中丧失了战斗力。曾经征服中原、所向披靡的‚八旗子弟‛,在‚康乾盛世‛的浮华中,变成了一支‚富贵兵‛、‚烟枪队‛。历史经验证明:一支伟大的军队创造英雄传统不易,保持英雄传统更难。长期处于和平环境,没有紧迫的敌情刺激,没有直接的生死考验,充盈于耳的多是赞美之语、盛誉之辞,摄入眼帘的都是太平景观,这样容易销蚀军人的战斗精神。因此越是在和平环境下,越要树牢我军‚战斗队‛思想,强化官兵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始终保持战争年代那种铁血意志和拼命精神。

(一)坚持教育为主,用优良革命传统熏陶战斗精神

知道为什么而战的军队是最勇敢、最顽强的。培育战斗精神最核心的是要凝魂聚气、坚定信念,真正搞清楚为什么要准备打仗、准备打什么样的仗、怎么准备打仗这个重大问题。最根本的是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军心,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思想和行动,不断提高官兵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铸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要深入开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使官兵自觉做到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始终保持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认真开展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教育和我军历史使命教育,学习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激发官兵投身军事斗争准备和部队建设的强大动力。还要加强对多样化军事行动的学习教育,使官兵树立战胜多种威胁,应对多种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在多年的革命战争和和平建设实践中,我军逐步成长壮大,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同时也创立了人民军队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和制度,这些光荣传统,历来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我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这些优良传统。

学习革命先烈的关键就是继承爱国主义精神,只有实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境界的提升,才能有效抵御敌对势力进行的破坏宣传和其他形形色色的心理攻势,承受住执勤、作战环境带来的沉重心理压力,保持困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拥有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勇气。

学习先烈革命事迹的同时,我们也应注重借鉴我军在历次战争中所曾经采用过的战斗精神培育方法。1930年,红一方面军在江西召开‚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毛泽东亲自为会议撰写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的巨幅对联,既向广大军民阐释了诱敌深入作战原则的好处,又鼓动了战胜强大敌人的战前士气。抗美援朝作战中,针对部分官兵对美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存有恐美、崇美、羡美的思想情绪,志愿军各部队在进行‚三热爱‛教育的同时,又普遍进行了仇视、蔑视、鄙视美帝国主义的‚三视‛教育,并下发了教材。可以说,先辈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秀培育方法,需要我们紧密结合时代特点认真研究学习,并加以创新发展。(二)用铁一般的纪律铸造战斗精神

‚令严方可肃兵威,命重始于整纲纪‛。纪律是军队的命脉,是维系和提高战斗精神的重要因素,是形成和巩固战斗精神的重要保证。朱德在《怎样创造铁的红军》一文中指出:‚自觉地遵守纪律的精神的养成和提高,就是使各个指挥员战斗员的忠实勇敢,服从纪律,汇合成全军的忠实勇敢,服从纪律。有了这样自觉地遵守纪律的红军,就是铁的红军。‛战争年代,我军靠着严明的纪律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爱戴,从而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使军队不断发展壮大。长征中,红四团的官兵在24小时内强行军240里山路,途中打退敌人的阻击,按时从敌人手中夺取泸定桥;抗美援朝战争中,邱少云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战场纪律;几万大军露宿上海街头,这都体现了我军铁一般纪律铸造下的战斗精神。如果没有铁一般的纪律,一名普通的地方青年就不会转变为一名合格的士兵,更不会转变为优秀的战士。纪律不单单体现在本子上,更展现在行动中。和平年代,军队是人民生命财产的守护神,是百姓安居乐业的保护伞,是社会安全稳定的助推器,从整齐准确的步伐里,威武雄壮的歌声中,我们都能看到纪律的身影,更能体会到战斗精神的永存。

《孙子兵法》中讲到:‚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严明纪律建立在耐心的说服教育之上。让广大武军官兵自觉地严格约束自己,必须把严守纪律作为官兵品质和性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断加以锻造和锤炼,才能成为高素质的新时代的军人,才能培育过硬的战斗精神。

(三)用军事训练磨砺战斗精神,在执行任务中强化战斗精神

精神本自磨砺生,军人的战斗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官兵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等战斗精神,是与平时的刻苦训练和掌握的杀敌本领联系在一起的。恩格斯在《军队》一文中指出:‚普通人的勇敢是一种天赋的品质,而军人的勇敢是必须通过锻炼和训练培养出来的,这种勇敢必须摆脱个人勇敢所固有的不受控制和随心所欲的倾向,必须服从更高的要求:服从命令、遵守纪律、遵循规则和方法。‛苦练出精兵,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必然是平时训练有素的部队。而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培养磨砺官兵战斗精神的最有效平台,战斗精神激发在战时,积累在平时,形成于军事实践活动中。

同时,军事训练要紧贴部队担负的任务实际,有针对性地确定训练内容,在训练和演习中多设置一些意外情况,让官兵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遂行任务,从胆量、意志、耐力、能动和协同等方面锻炼其适应能力,并注意探索总结提高训练效果的新方法,加以推广应用。

(四)注重日常养成,把战斗精神培育融入训练、管理和生活之中

在海军某潜艇会议室,副艇长蔡一清亲手制作的标语:丢掉任何幻想,时刻淮备打仗!这个标语同为使命而献身的艇长,一起激励着全艇官兵,时刻保持高度的战备意识。战斗精神表现在战时,基础在平时,关键在养成。如果没有平时的养成与积蓄,战时就不可能‚冲得上‛、‚豁得出‛、‚打得赢‛。要营造复杂逼真的信息化实战环境、从难从严抓好军事训练,既抓‚勇‛的培养、‚力‛的训练、‚技‛的娴熟,又抓‚智‛的增长、‚心‛的历练,锻炼培养官兵适应信息化战争的意志品格、科学态度和战斗作风。广大官兵要开阔视野,多学习一些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民族宗教和现代军事知识、高科技知识,多掌握一些专业技能,打牢完成多样化任务的素质基础。要把日常管理和作风养成作为培育战斗精神的经常性、基础性环节,从战士入伍第一天起,从抓队列训练、礼节礼貌、内务卫生、一日生活制度落实等细节入手,养成令行禁止、雷厉风行、严谨细致的良好习惯和优良作风。广泛开展战斗氛围浓郁的军营文化活动,组织官兵学战史、学英雄,感悟革命传统,汲取思想营养,洗涤精神灵魂,潜移默化地激励革命英雄主义情怀。部队的荣誉室里面不仅记录着团队的发展历程,更激发着全体官兵的荣誉感。置身于这样一种政治环境中,官兵时时都在受到熏陶,感觉英模就在身边,战斗精神其实是很实实在在的东西。当官兵所处的环境是充满友爱和关心,洋溢着和谐、理解与真诚的氛围时,普通个体必然会形成融于集体、乐于奉献的道德素养。在这种栓心留人的环境中,个体才愿意为群体做出所有的贡献,这也是战斗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同志们,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全体官兵都要注重培育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坚定敢打必胜的充足信心,磨练沉着果断的心理素质,加紧做好战斗准备,真正从政治上、思想上、心理上形成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优势,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战斗精神 教案 篇7

开滦始建于1878年, 素有“中国煤炭工业源头”之称。在跨越三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中, 开滦人不仅为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奉献了巨大物质财富, 同时也塑造了让整个工人阶级引以自豪的“特别能战斗”精神。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演变、沉淀升华, “特别能战斗”精神汇聚成了敢开先河、开拓创新、百折不挠、精细规范的时代特征。

——敢开先河的创新精神。开滦开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一系列先河, 展示了开滦人勇立潮头、勇开先河的优秀品格, 百年开滦始终走在煤炭工业发展的前列。进入新时期, 开滦人秉持“挑战自我、求新达变”的创新理念, 努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发展战略上, 面对资源企业转型这个世界难题, 坚持用思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强力打造“主业突出、结构合理、多元经营、科学发展”的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在管理体制上, 开滦超前谋划、锐意改革,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先后经历了矿务局改制、股份公司上市、债转股新公司组建等重大跨越, 推动企业快速成为多元投资的现代化大集团。在自主创新上, 开滦先后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 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自主创新体系。近年来, 先后获得172项市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 专利发明有偿转让53项, 有12项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开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造就了北方工人运动的摇篮。开滦工人阶级英勇无畏、顽强拼搏的革命斗争精神, 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他们特别能战斗”。在民主革命时期, 开滦党组织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五矿同盟大罢工, 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新中国成立初期, 百折不挠的开滦人不等不靠, 成为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主力军。“文化大革命”期间, 开滦人排除干扰、勇挑重担, 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 开滦深化改革、扭亏为盈的典型经验, 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进入新世纪, 开滦人勇于探索、创新管理, 先后推行实施了准军事化管理、RMDC、市场化精细管理等, 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开滦集团自2012年连续三年入围世界500强企业。

——精细规范、执行到位的团队精神。“特别能战斗”精神代代传承, 造就了开滦优秀的职工队伍。他们具有爱党、爱国、爱企的坚定信念, 经得起任何政治风浪的考验;他们具有献身煤炭事业的主人翁精神, 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他们具有开拓进取、勇于改革的创新意识, 不断推进企业改革和技术进步;他们具有严明的组织纪律和严细的工作作风, 遵章守规、严于律己;他们具有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道德情操, 勇挑重担、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在推进企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实践中, 开滦秉持“沟通、精细、透明”的管理理念, 着力塑造“整洁、有序、诚信、奋进”的企业形象, 强化员工岗位行为规范养成, 提升企业管理素质, 提高团队执行力, 着力打造操作精细规范和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员工团队。

开滦精神不仅是开滦过去战胜各种困难、创造伟大业绩的精神支柱, 更是当前勇搏经济浪潮、再铸发展辉煌的动力之源。在新的历史时期, 弘扬开滦精神、实现转型发展, 笔者认为应当把握以下着力点:

——破解难题求发展。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下行、煤炭市场急剧变化的严峻形势, 积极应对市场挑战, 把握“改革、创新、深化、提升”四大着力点, 抓住扭亏增盈中心任务, 保总量、调结构、增效益、防风险、惠民生,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加快思维方式转变和工作重心转移, 进一步加大提质降本增效和增收节支工作力度, 加大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 加大改革开放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工作力度, 落实超常措施, 确保集团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倾情民生办实事。按照中央提出的“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 统筹做好民生工作, 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保证重点工程的资金投入, 加快棚户区改造工程进度, 继续落实好特困职工子女就业、金秋助学、困难职工救助、职工健康查体、补充医疗保险、职工健康保障体系等内部民生政策, 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贯彻工效挂钩原则, 控制工资总量, 优化分配结构, 兼顾不同群体, 保证职工收入基本稳定。

——勤政履职重实干。要做到精于谋划, 深入调研分析, 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划好扭亏增盈的工作举措;要抓住重点、破解难点, 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要以“钉钉子”和“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实, 跟踪问效, 提高工作执行力;要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增强群众观点, 深入基层, 深入一线, 深入群众, 加强调查研究, 问计于民, 问需于民, 帮助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战斗精神 教案 篇8

摘要:日本军队是一支专注战斗精神的军队,以二战时期为例,本文从三个层面分析日军战斗精神的具体表现及呈现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日军战斗精神中所蕴含的各种片面性、唯心性、腐朽性等是导致其最终战败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战斗精神;天皇;精神至上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90-01

日本军队是一支专注战斗精神的军队,这种精神与其独特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他们的精神体系是特别的,深入研究,不是纯然的佛教,不是纯粹的儒教,而是真正日本式的。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日本军队的战斗精神的突出的表现以及呈现的弊端。

一、天皇即为军队战斗精神的内核

在日本漫长的封建主义历史中,日本天皇虽然一直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元首,但毋庸置疑却是整个日本民族的精神领袖,更是日本军队战斗精神内核。

不仅在思想意识方面,日本军队将天皇至高无上的地位深入军心,日本军部的将领也将天皇的恩泽如春雨般潜移默化地浸渍入人心。将领会将“天皇恩赐”的香烟作为奖品赏赐给有功的部下;比如天长节,各级将领会统率着部下向遥远的东方举行叩拜仪式;甚至是在日本军队处于战争劣势时,高级将领们会带领部下早晚诵读天皇向军队颁布的“圣旨”,犹如基督教信徒早晚诵读圣经一般,以宗教信仰般的力量战胜内心的恐惧与怯懦,以此来提升日本军队的作战力。

天皇即是日本军人在战场上强大韧性与耐性的重大支柱。信仰的力量很强大,但对天皇盲目的崇拜和不分是非黑白的盲从也存在巨大的弊端。其一,我们可以借用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在《菊与刀》一书中论断:“对天皇无条件的无限忠诚,对天皇以外的一切人和集体则加以批判,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非黑白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长此以往,令人难以信服,更会造成价值体系的混乱甚至崩塌。其二,由于长期日本国民和军人对于天皇狂热的崇拜,认为天皇之神圣不可侵犯,故在思想意识深处,对于天皇会产生一种尊崇至恐惧的心理,日本国民与军人不敢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他们担心自己说出一些不妥的言论会遭受责怪,他们只能表明应付,即使心存疑惑,却不敢有半点质疑。故在战场上,面对错误的命令,不敢提出质疑,唯唯诺诺地执行,应有的战斗力也无法得以发挥。

二、精神至上

二战期间,日军与美军的作战一直颇受关注。面对着物质条件与军备力量远远超越日军的美军,日本向来的态度是早已知道,并根本不放在眼里。日本的政治家反复强调:“这次战争并不是军备的较量,而是日本人信赖精神与美国人信赖物质的战争。”这也是日本在军队战斗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物质条件匮乏的日军内部,高扬“精神至上”的思想宣传可谓是做到极致。在军国主义分子荒木大将的《告日本国民书》当中就赫然道出:“日本的‘真正使命在于弘扬皇道于四海,力量悬殊不足忧,吾等何惧于物质!”

“精神至上”犹如一剂强心针注入日本人心中。日军有一句口号“以吾等之训练对抗敌军数量上之优势,以吾等之血肉对抗敌军之钢铁。”当然,这一口号不仅印于军队手册,更是体现在日军的作战行动当中。

有家广播电台曾经播送过一个英雄飞行员用精神战胜死亡的神话。故事大意是:在一次空战结束后,日本飞机分编队飞回机场,一个大尉是最先返回的一批。他从飞机上下来后,用双筒望远镜注视天空,静待余后的部下返回,他镇定地清点返回数量直至最后一架飞机返回,他还完成了报告,最后走向司令部,向司令官做完汇报。刚汇报完,他便倒地身亡。经过检查,发现大尉躯体早已冰凉,胸口上有弹伤,是致命的。但一个刚断气的人身体不可能冰冷。大尉身体如冰块一般,人们断定他早已死亡,日军坚信他是靠精神意志支撑下完成这次汇报。

在正常人看来,这肯定一次精心策划的宣传故事。但日本民众以及前线士兵听到这个广播却深信不疑。在长时期“精神至上”的思想宣传当中,人们相信大尉的英雄事迹是“一个奇迹般的事实”。

我们发现“精神至上”作为战斗精神的重要方面,对于统一日军思想,蛊惑人心起到极大作用,极大地凝聚人心,提高作战士气。但我们更看到这一思想动员的荒谬性与主观性,存在巨大的弊端。在片面的唯心主义的支撑下,盲目地相信精神的力量,无限地拔高灵魂的力量,以精神至上超越生死,超越物质基础,超越客观现实,达到迷信、自大的程度,是极端有害的。日军败战铁一般的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在战败之后,自大的日军也不得不承认“光有精神是不够的”。

三、宁死不当战俘

二战期间,首相近卫文组织起“大政翼赞运动”,而陆相东条英机则大肆鼓吹武士道精神。1941年初,东条英机签发了《战阵训》,鼓吹全军和全体“皇国臣民”应向天皇效忠,每个人都要有“献身奉公”的精神,以实现“大东亚新秩序”。《战阵训》上有一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即是“生不受俘囚之辱,死不留罪祸之污名”。

在日本武士道精神当中对于失败的战争只有两种抉择:要么战死,要么自杀。所以,未能战死的士兵就成了军队的耻辱,战时侥幸生存下来的士兵在战后余生将永远生存在羞愧与耻辱当中。

二战时期,日本军队一直在“坚决寻死,绝不投降”的武士道精神指引下,日本军人体现出亡命徒态度,在他们思想意识中“荣誉就是战斗到死”。甚至在战败的极端状况下,日本士兵会选择将最后一颗手榴弹留给自己,或者赤手空拳冲入敌人阵营进行集体自杀式进攻,但他们绝不会投降。他们认为:当了战俘仿佛背上奇耻大辱。如果万一在受伤或丧失知觉的情况下,当了俘虏,他会感到“回国后再也抬不起头做人”。

我们发现武士道精神在日本军队灵魂建设当中的突出地位与重要意义,提升了日军的战斗力,视死如归的战斗意识会让每一个士兵在武士道精神引领下作战到最后一刻。

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巨大弊端,日军这种一意孤行的作战意识,单纯追求民族颜面的耻感意识,宁死不当战俘的愚忠无疑是提升了战争的残酷程度,无谓地增加了战死者的数目,日本军队让每一个被迫被卷入战争漩涡的东方国家都深受拖累。日本士兵拒绝投降,并非什么英雄行为,就像他们偷袭珍珠港和他们虐待战俘一样,仅仅是兽行与愚忠的集中体现。

通过战斗精神内核、精神至上以及宁死不当战俘这三个层面的分析,我们透过表象更深层地挖掘到为何二战日本会以失败告终,这与他们极端错误的意识形态,片面的、唯心的、腐朽的战斗精神宣扬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

作者简介:周津,女,四川隆昌人,硕士研究生,武警警官学院人文社科训练系大学语文教研室讲师。

上一篇: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下一篇:毕业晚会主持词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