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精神培育

2024-10-25

战斗精神培育(精选8篇)

战斗精神培育 篇1

培育战斗精神,提升民兵队伍“双应”能力

首长和同志们:

我是达拉特旗民兵应急连连长,今天根据军分区统一安排,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探讨如何强化民兵队伍的战斗精神,提升民兵队伍的‚双应‛能力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进行军队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在第十四条第十六款,首次明确地把‚培育部队的战斗精神‛规定为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家知道,军队是要时刻准备打仗的,这种准备既包括物质准备,也包括精神准备。战士没有战斗精神,不可能勇往直前、视死如归,部队没有战斗精神,不可能所向披靡、决战决胜。这时候,可能有人在想,我们是民兵,谈行军打仗那是杞人忧天,又何谈战斗精神呢?然而,和平时期,人们对‚战争‛的预期远不如对‚突发事件‛的预期。尤其是2008年的特大冰冻雨雪灾害、‚5.12‛汶川地震,2009年的‚3.14‛拉萨打砸烧抢事件以及今年‚4.14‛玉树地震爆发之后,全社会对提高‚应急‛动员能力建设,满足军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说,加强以民兵应急分队为重点的民兵组织‚双应一体化‛建设,是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举措,是‚瞄准战场、适应市场‛,积极探索在用兵中练兵、练兵中强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无论是在未来发生的信息化战争,还是在抗击各种自然灾害的战争中,纵使武器装备如何发展,作战样式

如何变化,归根到底都还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较量。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由人的因素产生的战斗精神,永远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因此,培育战斗精神,提升我民兵队伍的应急应战能力,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既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非常紧迫的实践价值。下面,我主要围绕什么是战斗精神、为什么要培育战斗精神和怎么样培育战斗精神三个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什么是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是由军人的理想、信念、意志、品格、情感、心理、行为和能力等融合升华的一种精神力量,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的理解,至少应该由政治信仰、亮剑精神、英雄气概、科学态度、团队意识、心理素质六个基本要素构成。其中‚忠诚祖国、听党指挥的政治信仰‛是灵魂;‚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亮剑精神‛是核心;‚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英雄气概‛是本质;‚尊重规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关键;‚严守纪律、顾全大局的团队意识‛是基础,‚处变不惊、坚毅顽强的心理素质‛是保证。

(一)忠诚祖国、听党指挥的政治信仰

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国家利益牺牲一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之魂,也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高尚品质。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型人民军队,是国家利益的忠实捍卫者和维护者。因此,坚定忠心为祖国、铁心跟党走的政治信仰,是对全体官兵履行职能使命提出的特殊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做到爱国与爱党、爱军队、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切

实摆正祖国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臵于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臵,始终以听从党的指挥,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为根本职责和神圣使命。必须勇于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牺牲个人一切,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对党和祖国无限忠诚,决不变节,决不脱逃,决不投降。

(二)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亮剑精神

提起电视剧《亮剑》,我想大家都是有感待发,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机构公布的收视调查数据显示,《亮剑》曾以10.3%的平均收视率拿下了2005年电视剧的收视冠军,而其主人公李云龙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男人新偶像‛。在未来信息化作战中,我们将面临强敌的干预,而且武器装备敌优我劣的态势在较长时间内难以改变;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面临的是灾害的无情与鲜活的生命。因此,要求我们每名革命战士必须有正义在我、师出必胜的坚定信心,决不被敌人的嚣张气焰、自然灾害的冷酷无情所吓倒,无论战情、灾情多么严峻,我们都要发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要敢打敢拚,以排山倒海、气吞山河的高昂士气,始终保持旺盛的作战热情,做到攻必克、守必固,誓死血战到底,誓死捍卫祖国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英雄气概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历来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朱德同志在1944年曾经指出:‚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如许的史无前例的伟大功业,不但是由于八路军、新四军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战略战术,而且是由于我全体将士的艰苦卓绝、奋不顾身的英雄主义气概‛。我军英勇战斗的历程,就是一部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铸就了张思德、董

存瑞、邱少云、黄继光、雷锋、苏宁、高建成、谭千秋、黄福荣等一座座英雄丰碑。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奉献,是革命军人价值的最高体现,为维护国家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冲锋陷阵、流血牺牲,是革命军人的最大光荣。未来信息化战争和自然灾害情况复杂,环境特殊,随时可能面临最困难最险恶的情况,夺取作战胜利,必须大力弘扬牺牲奉献精神。每个革命军人和有志青年必须有一往无前、决不屈服的坚强毅力,无论遇到多么难以忍受的困难,都不惧艰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坚决完成任务;必须有百折不挠、战斗到底的顽强意志,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要与敌人作殊死搏斗;必须有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为了战争的胜利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

(四)尊重规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自然环境的日益破坏,改变着战争形态,加剧着自然灾害的出现频率,支配和制约着部队作战的方方面面,战斗精神的内涵也有了新的拓展。未来作战将是一场信息化程度很高的战争,高技术武器装备大量运用,战争的科技含量逐年增加。培育战斗精神必须遵循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规律和自然规律,把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与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有机统一起来,不仅要抓‚勇‛的培养、‚力‛的训练,还要抓‚智‛的增长、‚技‛的娴熟,用讲求科学、认真严谨的态度培育官兵的战斗精神,要主动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努力把官兵造就成为既有过硬的战斗技能,又有深厚的知识积累,既能应急,又能迎战的新型军事人才,不断提高我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综合素质。

(五)严守纪律、顾全大局的团队意识

在2007年的贺岁大片中,冯小刚执导的《集结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被誉为国产战争片的新纪元。其中,三营九连在连长谷子地率领下,为了掩护全团及时撤退,听不到‚集结号‛哪怕全连打光也决不后退半步,既是电影最为感人的情节,也是我军官兵严守纪律、顾全大局的真实写照。未来处臵各种突发事件特别是应对信息化战争,这将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战场空间将由原来的陆地、空中、海洋三维体系,向陆、海、空、天、电(磁)多维空间拓展,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全体参战官兵要严守纪律,自觉做到令行禁止,对上级的命令指示,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坚决执行,执行任务分秒不差,决不贻误战机。还要始终以大局为重,为了实现整体的、战略的目标,不惜牺牲局部的、战役战术的利益,以确保部队的高度集中统一和整个作战行动的步调一致。同时,全体参战官兵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要以实际行动实践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那句‚不抛弃、不放弃‛的名言,通过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相互关爱,相互鼓励,用战友加兄弟般的真挚感情培养牢不可破的团队意识,为夺取战争胜利积聚力量。

(六)处变不惊、坚毅顽强的心理素质

处臵突发事件、应对信息化战争不仅是军事实力的较量,也是参战人员心理素质的抗衡。各种突发事件的不可预见性和复杂性以及未来信息化作战中军事打击与舆论较量、心理对抗、法理争夺相互交织,都极大地考验着官兵的意志品格,要求官兵具备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要把练技术战术与练心理心智结合起来,敢于在重大军事行动中设危局、险局、难局,积极参加模拟演习与应急演练,自觉在艰苦复杂环境和近似实战的条件下锻造过硬的心理素

质和意志品格,在‚用得上、起作用‛上狠下功夫,培养官兵‚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心理盾牌。

二、为什么要培育战斗精神

(一)培育战斗精神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时代课题。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安全形势及世界军事潮流的变化,胡锦涛同志从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维护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即‚三个提供、一个发挥‛),这一精辟概括,同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赋予我军历史使命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紧扣时代脉搏、顺应发展需要的重要指针。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拓展了我军的职能使命,同时也丰富了战斗力的内涵。这不仅对官兵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官兵战斗精神的培育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特别是在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战争的突发性、残酷性、破坏性,使官兵面对的生死考验更加严峻而直接,更需要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精确性、隐蔽性、智能化有了很大提高,更需要官兵有驾驭装备、掌握技术的智慧和勇气;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突发性、破坏性和不可预见性,对官兵特别是我应急分队的应急处突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更需要过硬的战斗作风和顽强的战斗意志。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军武器装备建设有了

很大进步,但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在‚钢‛不如人的情况下,我们的‚气‛一定要十分旺盛。这就要求我们把大力培育战斗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提高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一个重要方面,贯穿于教育训练的始终,坚持不懈地引导官兵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

(二)培育战斗精神是继承我军优良传统的迫切要求。2006年10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红军长征胜利充分说明了一个真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12月8日,在会见军事科学院第六次党代会代表时首次明确提出了‚始终坚持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2007年8月1日,胡锦涛在纪念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体现了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宗旨、本色,凝聚着党和人民对军队的重托和期望,是我们总结人民解放军80年建军治军经验的基本结论。‛这是胡锦涛同志表述我军‚三句话、12个字‛优良传统的基本脉络。循着这个脉络,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胡锦涛同志把我军性质、宗旨和职能、使命高度统一起来,精辟概括的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全面深刻地揭示了我军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根本规律。其中发扬我军‚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须臾离不开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我军自创建以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史上奇迹,凭借的就是这种英勇善战的战斗精神。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以及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的高

度,充分认清强化战斗精神培育对于坚持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的重要性,真正使之融入到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项工作中。

(三)培育战斗精神是提升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军队因战争而存在,军人因打赢而光荣。而战斗精神是军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军人职业特点的集中体现,是军队战斗力的‚灵魂‛。军人,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战斗精神是其一言一行都应当表现出来的职业行为。无论战场情况怎样变化,军人的战斗精神,永远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战斗精神在战斗力量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历来受到古今中外军事家的高度重视。古代兵家提出:‚胜在得威,败在失气。‛(《淮南子〃兵略训》)孙子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孙子兵法〃军争篇》)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把精神要素列在战略五大要素的首位,认为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并形象地说:‚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的锋利的刀刃。‛恩格斯指出:‚战斗有精神和肉体两个方面,我认为前者最为重要。‛在军事斗争准备中,战斗精神的准备,始终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培育战斗精神的过程,也是推进部队全面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的过程。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军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未来信息化作战对抗将异常残酷,处臵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求将异常严峻,战斗中精神力量的较量也将愈加激烈,因此,培育战斗精神对于提升部队战斗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和紧迫。

三、怎么养培育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精神只有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经过不断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同样的道理,战斗精神作为由军人理想、信念、情感、意志、智慧、作风等精神因素凝结升华而成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直接影响和支配军人行为的心理状态,蕴含着听从指挥、意志坚强、士气昂扬、作风过硬、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排除万难去夺取胜利等丰富的精神内涵,这就决定了战斗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理论灌输与实践历练完美结合的过程。因此,对于我们这样一支人员相对分散、集中训练教育时间相对较少的民兵预备役部队来说,培育战斗精神,就必须抓住关键环节、重视发挥军事训练的特殊教育功能,紧密结合应急作战训练实践,锤炼官兵敢打必胜的政治素质和高昂士气,为确保如期形成应急作战能力注入强大动力。

(一)用政治教育贯注战斗精神。通过每年民兵集中训练时间扎实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将形成战斗精神所必备的要素贯注到广大民兵头脑之中,对提高政治觉悟,统一思想认识,激励战斗意志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一切技术和战术就不能得到最好的基础去发挥它们应有的效力。‛战斗精神教育必须着眼未来实战需求,按照‚贴近思想、贴近实战、贴近生活‛的原则,注重向战时延伸,积极服务于军事行动和非军事行动斗争准备。当前应突出抓好如下三个教育:一是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持用

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作战原则统一思想,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确保部队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政治可靠。二是爱国奉献教育。爱国主义是战斗精神不竭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注重培养官兵忠诚和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激发官兵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美好前景的坚定信念。其次,要引导官兵把‚爱国‛的情感转化为‚卫国‛的自觉行动,树立‚爱军精武立新功‛的战斗意志,同一切妄图分裂祖国的图谋和行径作斗争,要同突如其来自然灾害作战到底,坚决捍卫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誓死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共生死。再次,要引导官兵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无私奉献是爱国的最高境界,既是军人的一种职业特征,更是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三是职能使命教育。坚持用部队担负的职能使命教育部队,用职能凝聚军心,以使命鼓舞斗志,不断强化官兵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思想,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遂行一切任务。

(二)用先进文化催生战斗精神。先进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积累起来的智慧结晶,是社会前进方向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是涵养战斗精神的食粮。战争既是物质力量的较量,又是精神、智慧的较量,军事活动的每一个方面都渗透着文化的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体现着军队的生存智慧,是军人精神的火炬,是军队奋进的号角,是凝聚军心、鼓舞士气、提高战斗力的精神支柱。在新军事革命不断深入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文化在当代军事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上升。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发挥先进文化在培育、提升战斗精神中的作用。

1、用科学的指导思想引领。文化可以多元,指导思想必须统一,要继续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以统一官兵思想,任何时候不动摇、不偏移。

2、用精神文化财富武装。用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洪精神、抗雨雪冰冻灾害精神、抗地震灾害精神等为代表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战斗精神,武装广大官兵头脑,造就大批具有战斗精神的群体和个人。

3、用科学文化知识提升。战斗精神不仅表现为勇敢精神,还表现为官兵掌握科技文化知识的能力和程度。现在每个民兵连都建有‚草原书屋‛,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丰富民兵队员的文化知识,增强民兵队伍的科学技能,把敢打敢拼与崇尚科学结合起来,提升培育民兵队伍战斗精神的层次。

(三)用军事训练磨砺战斗精神。

民兵预备役部队的训练,我们一定要 ‚紧贴担负任务要求、紧贴突发险情特点、紧贴时令节气变化,加强针对性训练‛。把‚三个紧贴‛作为应急作战训练中培育战斗精神的根本遵循和有力抓手,把应急拉动演练作为磨砺战斗精神的最好课堂,在处臵险情苦练精兵中摔打锤炼过硬的战斗精神。

紧贴突发险情要求,大力培育敢于冲锋在前、勇于战胜自然的战斗意志。针对未来险情、灾情更加突然,信息化战争更加激烈残酷、民兵预备役人员时刻面临生死考验的特点,以处臵险情演练为依托,在紧贴实战的训练中培育民兵队员不畏艰难、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日常训练中,注意按照实战标准严格要求应急队员,强化他们‚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意识。年初,黄河开凌、清明节前后火情严峻,达旗人武部组织的黄河防凌抢险、草原防火演练,参演人员多、险情类型多、险情情况复杂,是利用实战演练磨炼战斗精神的最佳时机。每次演练,我作为其中一员参加战斗,才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革命

战士,危难时刻,身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会出现像高建成那样的抗洪英雄和像谭千秋那样的舍身救人的抗震英雄。

紧贴突发险情特点,大力培育智勇双全、有我无敌的战斗作风。我旗黄河管段险情发生率高、险工段情况较为复杂,对我应急队员素质要求较高。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依托险工段实战演练等作战平台,把练作风练技术与培育讲究科学、严谨、求实的作风紧密结合起来,锤炼应急队员‚胆大心细‛的实战本领。一方面,在理论学习中强化。利用民兵军事训练理论集训等时机,强化民兵队员的理论水平,提高民兵队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为实战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在实际训练中提升。要求民兵应急队员不论在队伍里充当什么角色,担任什么任务,都要树立‚我负责,我保票‛的责任意识,在保证自己担负任务不出问题的前提下,促成整条任务战线胜利告捷。

紧贴时令节气变化,大力培育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英雄气概。为了培育我应急队员处变不惊的过硬心理素质和搏击险情的坚强意志,我们要紧密结合各个季度、各个时段可能出现的险情、灾情,设臵各种可能出现灾情情况,开展针对性训练,通过模拟实战的训练,全面提高队员的应急处臵本领,让指挥员、应急队员掌握各种应急处臵预案,提高应急队员在实战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实打实地锤炼他们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四)用物质利益激励战斗精神。‚民兵‛,是‚民‛与‚兵‛的结合,我们必须要重视其首先是‚民‛的因素,密切关注其切身利益,尤其对于我们鄂尔多斯地区来说,经济发展迅速,可以说,大多数青年是舍弃一定的物质利益,怀着满腔热情加入我们这支队伍的,所以建立一个与担负应急应战任务和官兵切身利益相适应的物质保障机制,既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又对官兵战斗精神的生成具有基础性作用,套用美国专利工作常用的一句话,就是:战斗精神之火也需添加‚利益之油‛。

1、通过物质利益激励战斗精神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我们经常听革命前辈讲他们当初投身革命的经历,有许多英雄最初只是抱着为了填饱肚子这个朴素的想法参军入伍的,这种入伍的最初动因丝毫不影响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马克思认为: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邓小平也说过:‚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可见,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利益相对于思想,正如物质相对于意识,处于更基础的地位。我们这支队伍是一支担负着特殊使命的半武装集团,广大官兵战时要吃苦受累、冲锋在前,随时准备执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有时不得不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抛下卧病在床的亲人,损失掉不少的经济利益去进行训练,执行抢险任务。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就是要充分考虑这种特殊奉献的实际,落实现有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在生活、工作上给予他们足够的照顾和关心。

2、特殊照顾伤残或牺牲官兵及其亲属的物质利益是造成尊重英雄、崇尚英雄社会氛围的需要。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而不珍惜的民族更可悲。一个民族只有善待死者,才谈得上珍重活者,只有尊重了为国牺牲者,才能激励更多的人为国去牺牲、为民去舍弃一切。电影《集结号》之所以让人久久不能忘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告诉人们一个应该铭记的真理: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正如《集结号》电影中连长谷子地的生活原型――曾经为了84份阵亡通知书而遍寻全国的山西省检察

院退休检察官王艾甫老人所说:‚记住那些该记住的,珍惜那些该珍惜的,这就是《集结号》带给我们最大的意义。‛今天我们不是缺少了埋忠骨的桑梓地,而是缺少以国家的名义祭奠烈士的圣洁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及前不久正在进行的抗洪抢险中,我们有多少解放军战士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又有多少无名英雄因此落下了终身残疾。所以我觉得加大拥军优属工作力度是势在必行,通过普及全民国防教育,使人民群众正确理解,军队存在的价值不仅仅表现在战时打赢战争、取得胜利的能力,更表现在平时遏制战争、战胜灾害、争取和平的能力,他们的牺牲与奉献不仅仅表现在战时,和平是对他们的最高奖赏。要把以国家的精神名义祭奠为国牺牲者,同以国家的物质力量照顾为国捐躯官兵的亲属有机结合起来,把崇尚英雄本人的情感同照顾英雄亲属生活的物质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精神与物质在结合中升华。瑞士军事家约米尼曾经指出:‚如果在一个国家中,为国家和民族流血牺牲的军人们所受到的尊重还不如大腹便便的商人,那这个国家离灭亡就不远了‛。随着我国国力的逐渐增强,为官兵特别是牺牲官兵及其家属提高优抚标准提供了可能。近年来,我们国家对在历次矿难中罹难的矿工家属都一次性给予20万元以上的精神抚慰金。同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执行,‚80后‛、‚90后‛逐渐成为部队兵员的主题,加上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一对夫妇‛赡养四个老人的现象也会逐年增大。因此,我觉得要通过采取提高优抚标准等办法,使官兵及家属能够享受到足够的荣誉照顾,比如可以通过建立牺牲烈士纪念日等形式,使牺牲的与活着的官兵都能产生心灵的慰藉,通过为战斗精神之火添加‚利益之油‛,使官兵及其亲属的思想产生现实和深远的影响。惟有

这样,才能更好地强化广大官兵的英雄主义气节,才能真正激发出蕴涵于官兵内心的高昂的战斗精神,才能保证广大官兵在关键时刻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义无反顾、英勇献身。

战斗精神培育 篇2

一、注重院校与部队相结合的精神教育

美军并不是典型的不讲精神作用的“唯武器论”者, 在战斗精神方面的表现绝不逊于其它国家。美军很重视发挥军队院校和部队军事实践两方面的优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将精神教育贯穿于官兵军旅生话的整个过程, 大力培育官兵的忠诚感和爱国心, 确保了教育的连续性和长期性。

1.整合教学资源。

美军根据院校和部队的实际特点, 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势互补, 使精神教育内容更加全面。美军坚持开放式的办校方针,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 经常邀请高级将领、战斗英雄和优秀部队指挥官到军校讲课, 或定期组织学员到部队参观、实习, 亲身感受作战部队的战斗气氛。同时, 为提高部队指挥员的教育技巧, 美军定期安排部队指挥员到院校深造学习, 并组织院校的优秀干部和专家到部队任职和讲课, 增强了教育的效果。

2.规范教育内容。

为了突出教育目的和效果, 美军将教育内容进行了重新分类和规范, 集中开展思想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和军人职业道德教育等来培养军人的战争精神。比如, 美军最为基本的精神教育就是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意识教育。美军认为, 保卫国家利益是官兵参军打仗的最基本的思想基础。国家利益意识是军人的基本职业观念。美军从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出发, 长期向军人灌输美国国家利益在全球的意识, 让官兵形成美国是世界当然的“领导者”和“保卫者”的观念。这样的灌输就为美军全球扩张披上了保卫国家利益的外衣。

3.拓展教育手段。

为避免官兵对精神教育产生逆反情绪, 美军十分注重手段方式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重视潜移默化的渗透性教育。除了为数不多的集中授课外, 美军主要利用长官训话、读书看报、观看战争影视、参观纪念场馆、宣誓、升旗、表彰授勋等时机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灌输, 将精神教育巧妙地融入军队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

二、注重军队与社会相结合的环境熏陶

战斗精神是国家与民族精神力量的集中反映, 脱离了国家和社会的大环境, 军人的战斗精神就失去了根基。因此, 美军十分注重将战斗精神的培育放在国家和社会的大环境下进行, 营造全民崇武强军、居安思危的社会氛围。

1.借助社会教育。

美军重视军队与外部的关系, 实行的是开放式管理。军队任务比较单一, 就是训练、打仗, 机构也比较精简, 因此, 在开展思想教育时多借助于社会的力量。从而让军人了解社会, 增强职能意识。

2.营造拥军氛围。

美军经常利用地方大众传媒做广告, 宣传军队成就和军人的形象。比如, 美军的“新闻发布卡”制度, 当士兵有什么突出成绩或受到表彰奖励时, 军方填好“新闻发布卡”寄给有关士兵的家乡媒体, 既增强了群众对军人的了解和热爱, 又激发了军人服役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激发尚武热情。

在全民爱兵、军营尚武的大环境下, 军人很难不受感染和熏陶, 自觉地将恪尽职守、履行责任、爱惜荣誉、忠于国家当作军旅生涯的指针。比如, 在美国成为一个军官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是一件非常光荣与骄傲的事。每年入选西点成为陆军军官, 入选安纳波里斯海军军官学校成为海军军官, 对于家人来说, 在社区都是非常光荣的事情, 报纸要登他们的家庭, 父母是干什么的, 兄弟是干什么的, 这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情!一个民族把自己最优秀的青年推入到军队, 表现出民族尚武的精神。

三、注重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利益激发

美军善于将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结合使用, 以此来激发军人的战斗精神, 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1.精神奖励是重要手段。

克劳塞维茨说过:“在一切高尚的感情中, 荣誉感是人的最高尚的感情之一, 是战争中使军队获得灵魂的真正的生命力。”精神奖励就是通过表彰有功官兵来保护和激发军人的荣誉感, 是世界各国军队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美军精神奖励的主要做法是颁发各类奖章。美军现行的统一勋章有17种, 纪念章有20多种。此外, 各军种还设有区别于其他军种的奖章。除了颁发各类勋章奖章以外, 晋升军衔、为牺牲官兵举行隆重的追悼仪式、把有功官兵的名字刻在营房或武器装备上等作法也是各国军队广泛采用的手段。

2.物质激励是重要保证。

美军认为, 单凭爱国心不足以引发以军队为职业的动力;只有官兵对生活质量满意, 他们才愿意在军队服役;军人家庭决不能生活在贫困之中。美国兰德公司曾作过一项调查表明, 物质福利是保持部队稳定的“最有效措施”。军人加薪10%, 新兵入伍率一般可提高39%, 为此, 美军多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军人的高工资、高补贴和高福利。美军薪金普遍高于地方同级人员15%。利用多种津贴对军人实施激励。这些津贴数目也很可观。解决官兵的家庭困难, 免除军人后顾之忧。美军有较为完善的军人家庭援助计划。如当军营附近没有军人家属学校时, 军人子女也可去费用昂贵的私立学校上学, 由政府出资。美军的这些物质激励措施对官兵爱军习武意识的树立起了很好的思想导向作用。正如《蒙哥马利士兵法案》通过后, 美国会议员蒙哥马利所言:“它将为美国更多的男女青年加入军队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 解决了军队能够征召到更多的聪明军人的问题。”通过落实各种关怀和福利措施, 美军增加上下级的相互信赖, 激发官兵奋发上进、为国奉献的热情。

四、注重平战结合的实践磨练

战斗精神的培养不仅需要教育的灌输、环境的熏陶、纪律的催生和利益的刺激, 更需要在实践中反复锤炼, 真正地体现其“战斗性”。

1.提高战争意识。

美军认为, 对军队而言, 只有战争和非战争时期, 没有和平时期。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 美军始终将“保持常备不懈, 随时准备接受任何任务”当作军队教育训练的出发点。

2.进行日常训练。

美军认为“从纪律观念和服从意识中能够产生勇敢和信念, 这是军队战斗力的源泉, 而纪律观念和服从意识是日常训练的主要内容”, “日复一日的养成训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官兵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 并使其最终转化为战场上弥足珍贵的职业本能”。因此, 通过目标明确的养成训练来强化军人的军事素质和心理品质, 是美军战斗精神培育“贵教重养”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

3.参与各类行动。

国防生战斗精神培育研究 篇3

摘 要:国防生作为后备军官,在校培养和提升其战斗精神是提高国防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针对国防生战斗精神培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了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中强化,在严格的军事训练中磨砺和在经常性管理中养成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战斗精神;国防生;培育研究

习主席在领导强军兴军实践中,多次强调要强化部队战斗精神,探索形成战斗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国防生作为后备军官,在校培养和提升其战斗精神是提高国防生培养质量、加强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签约高校和驻校选培办要探索研究国防生战斗精神培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多措并举加大国防生战斗精神培育力度,为部队输送优质“钢”。

1 国防生战斗精神培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依托培养工作的不断开展,国防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但是距“四有”革命军人的标准还有不少差距。突出表现在牺牲奉献精神不足,主观思想认识存有模糊偏差等,国防生战斗精神培育工作仍面临不少挑战。

一是思想认识存有偏差,缺乏对部队的了解。国防生接受高校和驻校选培办的双重教育管理,除完成大学课程外,还要完成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和日常的军事训练,学习压力大,教育内容多,学训矛盾突出,造成战斗精神教育的内容偏少。加之国防生学习生活在校园,接触部队的机会较少,对部队和战争了解不够,对战斗精神的认识和理解还有不少模糊和偏差。

二是成长环境相对优越,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国防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自小受到家长的宠爱,往往缺乏牺牲奉献精神和勇敢独立个性。随着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大多数国防生在“温室”中长大,阅历少,吃苦少,加之独生子女孤独成长的低调、自闭心理,“娇骄”二气相对严重,遇到困难挫折容易打退堂鼓,面对危险威胁不敢上,缺乏军人应有的血性和艰苦奋斗精神。

三是自我要求不够严格,缺乏部队锻炼基础。虽然国防生在校期间采取准军事化管理,进行必要的军事训练和部队见习锻炼,但毕竟缺少完整的当兵经历,在战斗精神培塑上还缺乏坚实的实践锻炼基础。加之地方大学宽松开放的育人环境,部分国防生容易沉溺于纷繁复杂的网络和甜言蜜语的恋爱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防生携笔从戎、报效祖国的热情,导致他们逆反心理增强,斗志丧失,战斗精神培塑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加大。

2 国防生战斗精神培育的方法途径

国防生战斗精神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关系军队长远建设和强军目标实现,它需要培养、催生和强化。签约高校和驻校选培办必须立足强军目标,持之以恒培育、多措并举锻造、实践强化提高,真正把战斗精神根植于国防生血脉。重点在“三个”注重上下功夫:

一是注重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中强化,打牢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基。思想政治教育是战斗精神培育的中心环节,要从强化理论武装、补好“精神之钙”入手,着力解决“为谁打仗、为何而战”的根本问题,引导国防生弘扬优良传统、当好红色传人。一靠理论学习铸魂。国防生正处于思想的发育期、价值观的形成期,没有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练,易受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影响。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教育,学习国史党史军史,引导国防生认清战争的起源、本质、性质和制胜规律,锤炼国防生的智谋勇气和战斗血性。二靠战斗文化熏陶。在训练场、生活区等重要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与战斗精神相关的标语、橱窗、灯箱和宣传栏,广泛开展高唱战斗歌曲、品读战斗书籍、讲述战斗故事、观看战斗影片活动,积极创作富有战斗格调的文化产品,让国防生在浓厚的战斗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激励。三靠加强教育引领。深入开展我军根本职能教育和战斗精神教育,引导国防生牢固树立祖国利益至上、人民安危至上、使命任务至上思想,真正让爱国情怀、宗旨意识、忠诚基因、担当精神进入灵魂、融入血脉、见诸行动。

二是注重在严格的军事训练中磨砺,完善科学有效的制度机制。严格的军事训练是战斗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脱离了军事训练,军人的战斗精神便是纸上谈兵,不可能真正的培育出来。一靠加强日常训练提振。坚持把培育战斗精神纳入日常训练,渗透到日常生活,科学安排国防生军事技能训练。采取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个人立军令状、结对帮带等方式,有重点地进行强化训练,锤炼国防生顽强战斗作风、过人血性胆气和过硬心理素质。二靠参加重大任务锤炼。认真抓好国防生入学基础训练、在校教学训练、暑期基地训练、当兵锻炼、毕业综合训练等重要环节,组织国防生参与迎新生、新生军训、校运动会等重要活动,定期举办连队对抗赛和长途拉练等,强化国防生作风纪律养成,培育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和组织纪律观念。三靠强化政策制度激励。借鉴基层连队“双争”活动的经验做法,开展“争创先进模拟连,争当优秀国防生”评比活动。认真制订综合素质量化评比细则,营造创先争优氛围,激发国防生内动力。将考核评定成绩与分配定岗有效结合,不断激发国防生学习成才的内动力。

三是注重在经常性管理中养成,锤炼敢打敢冲的血性品质。战斗精神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重点在磨练,关键在养成。一要改进管理模式。全面推开驻校选培办、模拟营、连、班四级管理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组织结构。修建国防生公寓,实行集中居住、集中管理。二要完善管理机制。依据条令条例和高校有关规定,修订完善《国防生日常教育管理规定》等,对行政会议、请示报告、请销假、军容风纪、内务卫生和早操、上课、晚自习、点名等一日生活制度,作出严格细致规范,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培养国防生良好习惯和日常养成。三要注重管理实效。参照部队正规化管理做法,对国防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实行轮流当连干、班干制度,培养锻炼国防生组织指挥和带兵管理能力。广泛开展学条令用条令活动,突出抓好着装仪容、形象气质、礼节礼貌等行为规范,培养国防生的法规意识,从而塑造国防生的血性品格、担当意识和战斗精神。

参考文献:

[1]宋建勇,李翠珍.高校国防生战斗精神的培养探讨[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刘池,吴猛猛,李仲元.国防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海军院校教育,2010(2).

围绕中心任务培育部队战斗精神 篇4

来源:中国国防报 责编:飞鹰 作者:曹海鸥 时间:2005-05-28 紧紧围绕完成中心任务特点,努力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做好支援对台应急作战任务面临的新形势,以岗位践行师魂为主题,大力弘扬和培育部队过硬的战斗精神,增强了全师官兵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促进了部队全面建设。

适应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新形势,注重思想领先,强化部队过硬战斗精神

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严峻形势,注重从加强官兵思想教育、提高官兵思想认识入手,坚持用过硬战斗精神武装官兵头脑。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军事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尤其是在近年来发生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推动下,新军事变革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实现我军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现代化军队是我军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严峻挑战的必然选择。未来高技术战争所呈现出的集陆、海、空、天、电于一体,网、视、声、文、图于一身的点穴式精确打击,战场上的流血和牺牲会更多,必将对官兵的身体心理产生巨大压力,对参战人员韵意志品质的要求更高。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部队过硬战斗精神教育中,我们始终坚持从大处着眼,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采取请专家辅导、开展互动式大讨论等方式,组织开展我军光荣传统和战斗精神培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引导官兵在回顾人民军队发展壮大及部队辉煌历程中,正确看待军事斗争准备面临的新形势,自觉从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根本大局和战略高度上,认清新军事变革带来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认清任务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紧迫性,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从而牢固树立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使广大官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不畏强敌,英勇善战,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崇高气节和献身精神。

在强化战斗精神中,我们坚持运用近年来爆发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特别是伊拉科克战争这一鲜活的教材,组织官兵观看典型战例录像,引导官兵认清过硬战斗精神在实战中的重要性,认清在未来军事斗争中,在强敌介入的前提下,必将面临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牢固树立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

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享受的同时,一些腐朽的生活方式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带来了强烈的冲击。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四个多样化”的实际考验,广大官兵能否履行好“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使命,能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否经受住种种诱惑,自觉过好金钱、权力、美色关,真正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关键还在于用什么样的思想文化去武装官兵头脑,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主动出击,用过硬的战斗精神去教育引导。近年来,我们在开展筑牢“思想、道德、纪

律、法律防线”教育中,注重把着力点放在永葆革命军人的政治本色,道德情操和战斗作风上,引导官兵牢固树立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践行军人道德规范,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加强战斗精神的自我塑造。

坚持以完成好重大任务为牵引,着眼实践磨练,不断锤炼部队过硬战斗精神

在锤炼部队过硬战斗精神上,我们始终坚持以完成和执行重大任务为牵引,让官兵在实践磨练中,培育和弘扬战斗精神。

执行重大演习任务,是培养官兵过硬战斗精神的有效载体。我们坚持在执行重大演习任务中,有意识地磨练和摔打部队,让官兵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经受锻炼。每次执行重大任务前,都组织官兵参观部队史馆、召开出征誓师大会,让大家在重温我部队战斗历程中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采取升国旗军旗、写挑应战书、“火线入党”、阵地宣誓、办战地快报等形式,激励官兵斗志,培养官兵果敢顽强的战斗作风。在重大演习任务面前,参演官兵自觉把演习场当作战场,把完成每一项任务的过程,当作铸造部队过硬战斗精神的过程。在过硬战斗精神的激励下,多次圆满顺利地完成了重大任务。

过硬战斗精神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关键在养成,只有注重在日常训练和综合保障中点滴培养,不断强化,才能在未来作战中得到充分体现。我们在抓部队战斗精神培育中,严格管理、严格要求,苦练精打,以此带动全体官兵战斗作风向“打赢”聚焦。

立足现有装备和部队建设实际,突出有所作为,不断在践行过硬战斗精神中提升部队战斗力

战斗力是实打实的硬功,靠喊口号、表决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注重立足现有装备,用过硬战斗精神激励官兵,在战法研练和改革创新上求实效,向现有装备要战斗力。

面对装备老旧、器材短缺、故障率逐年升高的现实,我部坚持立足现有装备,不等不靠,注重从思想入手,引导官兵牢固树立战斗队思想,正确认识人与武器的关系,努力消除“唯武器论”和“恐高”心理,深刻理解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教育官兵大力弘扬我军优良传统,以本职岗位为实践平台,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熟练掌握手中武器,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我们注重运用典型,教育引导官兵立足本职岗位,尽好职责,在操练现有武器装备中练就过硬内功。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按照“紧贴实战、突出对抗、从难从严、科技兴训”的训练指导思想,立足于强敌介入,努力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跟谁打就针对谁练”、“在什么环境中打就到什么环境中练”,不断提高实战攻防能力。

加大抓人才、强素质力度,在催生战斗力上下功夫。一方面,注重狠抓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在大力倡导官兵自学、提升学历层次的同时,加大了招收地方大学生的力度,近几年接收的地方

战斗精神培育 篇5

《从女真族两次勃兴看军队战斗精神的培育》读后感女真民族之所以往往能够蛇吞大象,并不是简单的靠的什么坚强体魄、刚毅性格和战斗时奋不顾身的勇敢精神。冷兵器时代,在战场上混战,如果双方都拼命打,1个人是无论如何都打不过5个人的。

女真民族之所以能够战胜数百倍于自己民族的强敌,是因为女真人做事认真、善用智慧和有较强的合作精神所致。

女真民族做事认真、有耐心是出了名的。这是由于女真人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下生活而造就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做事认真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比如制造弓箭,如果你自己制造的弓箭质量不好,在捕杀大型野兽时,就会因为弓箭的质量不良而使自己丧命或者因为弓箭的质量不好而使捕猎的同伴不能得到及时的营救而受野兽所伤。

在沈阳故宫中,陈列着很多古代的箭和弓,大部分是古代留下的,也有一部分是现代仿制的。仿制品一眼就能被认出,因为做工极其粗糙。

在沈阳故宫,还可以看到古代著名的锁子甲。锁子甲的打造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而且需要极大的耐心。由于长期被nikan5000年文明灌输了太多的nikan先进女真落后的思想的缘故,即使是满洲人也往往会认为这些锁子甲是尼堪的工匠做的,我这等凡人当然也不例外。

在明朝的史籍中,不只一次的提到女真人在战斗中穿戴重甲甚至马也披戴重甲,所以战斗中女真人的伤亡往往很小。这种重甲就是--锁子甲,令nikan士兵羡慕不已的冷兵器时代的T90、豹II!看到这里大家就会明白了锁子甲根本不可能是尼堪工匠造的,因为他们基本没有!后来在朝鲜人申忠一出使建州后回国写的书籍中提到了女真工匠制造铁甲一事,则证实了锁子甲出自女真工匠之手的推断。

尽管关于女真先民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活动方面做事认真的记录很少,但女真人做工认真的记录就太多了。史载,契丹人不用nikan铁而用渤海铁,因为渤海铁品质优良,nikan铁品质残次。而渤海铁恰恰出自mojie人之手,而且大多出自金代夹古部的先民之手。《明清史料汇编》中更是明确记载了女真人“制造什物,极其精工”。

女真人做事心细的程度甚至到了令人费解的地步,下面的示例可以算是记载不多的关于女真人处理日常事务时认真细致的一个实例:

一个乌德赫人看见一个俄罗斯人放置的一个捕兽夹子夹住了一个貂,他就把貂取下,用桦树皮包好挂到夹子上方的树上,然后又将夹子重新支好,以待能够继续捕兽。换成一个汉人,最多不管就是重大利好了,而一般情况下是连夹子带貂一起偷走。这个实例不仅反映了女真人的善良,更反映了女真人的`思维深度。

关于女真人善用智慧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的记载同样很少,但是在军事行动和政治方面的记载却非常多。民族的智慧不会是偶然的更不会是单一的,我们完全可以据此推断女真人不仅仅是在军事政治上,而是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善用智慧的民族。

大清王朝的建立和近300年的历史,标志着一个人口总数不足30万的民族成功地运用自己民族的智慧对数亿人口和1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行使了有效管理。

无论是阿骨打还是努尔哈赤,他们的智慧才是决定他们能够百战百胜的根本原因。

爱好历史的人可能都知道著名的出河店大捷,此役后女真始满万。此仗开打之前,阿骨打本已命士兵在鸭子河对岸安营休息,然而在他自己刚刚准备入睡的时候忽又命令士兵起来战斗。可见阿骨打在作战时机的如何把握上脑袋是一刻也没闲着,一直在思考。事后正如阿骨打所想,辽兵还在梦中时就不知不觉做了刀下鬼。

与阿骨打不同,努尔哈赤在九部联军供建州的古勒山之战时,确实倒头大睡,异服胸有成竹的姿态。当然努尔哈赤不可能是盲目自信,他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为他早就想好了如何作战。

著名的萨尔浒之战,“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术思想可绝不是想这几个字写起来这样简单。仅以阵亡200多人的代价杀死朱明将官300余人、士兵5万余的萨尔浒大捷包含了后金官兵多少智慧,岂勇敢2字所能了解!

萨尔浒之战还有一场近乎滑稽的战斗。后金牛录额真武里堪,率领20名侦察兵竟然打败了李如柏的1万大军!此战武里堪直接杀死敌军40人、夺马50匹,而后金方无一人伤亡。这一帐不仅说明了女真人的胆量,更说明了其智慧。当武里堪发现李如柏大军在回撤的时候,在山上居高临下忽左忽右的高呼,似乎是在调动大军围攻明军状。李如柏军见状争先逃跑,相互踩踏而死千余人!

在努尔哈赤的军事生涯中,仅有一次战役无功而返,这就是被后来的尼堪史学家蝈XD墒悄?洞笳胶笥XXD墒悄?洞蠼莸哪?吨?健?/strong

作为指挥员,善用智慧不仅表现在如何想办法打胜仗上,更要能够在战事处于逆境时想到如何保存自己的力量。

宁远之战,努尔哈赤攻城2天,在发现攻城伤亡太大(后金记载两天伤亡500余人,明朝官僚弹劾袁崇焕的奏章中说杀死200人,袁崇焕的战报说是毙伤数千人,连个准数都没有。)后,主动放弃攻城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也正是每次战斗中后金总是能以极少的代价获得大胜,士兵才敢于不怕死的重逢陷阵。倘若每次战斗都有大量的女真士兵被杀死,以女真的人口数量,用不了几仗女真人就没了!

女真人在战争中,富于合作精神要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合作精神本身既是一种集体主义的观念,更是合作能力的表现。而战斗中的合作能力不仅表现在服从命令上,更要表现在心领神会上,也就是说不需要指挥员说的太多就要明白他的意图。战场上时机瞬息万变,可能指挥员根本没有讲话的时间。虽然指挥员事先一定会向士兵做个交代,但战场上的变化却往往不是事先设想的那样。

而心领神会、随机应变方面,尼堪人的表现一向非常差。

女真人则不同。长期的集体狩猎生活要求每个女真人都必须善于领会对方的意图。捕杀大型野兽时,时机和环境都不允许头领长篇大论的给你讲应该怎样怎样,野兽更不会按照人的想法去做。

而以自耕农经济为代表的尼堪人,其生产方式既不需要揣摩别人怎么种田也不需要善于随机应变。那种几千年不变的原始生产方式(nikan人可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那是5000年的文明)只能造就一批又一批的四肢不发达头脑却简单的残次品。他们的生产方式不需要过分认真,一不小心踩了秧苗最多是少收2两粮食,而女真人狩猎时的一不小心却往往会要了自己或同伴的命。庄家早种一天晚种一天基本不会影响收成,但捕猎晚1秒钟都不行。

战斗精神 篇6

战斗精神的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古已有之,说它崭新是因为在新世纪新阶段这一问题又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新时期条件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使高技术战争极大地改变了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但并没有改变人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定律。正如恩格斯在《德国战争短评》中指出:“··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美军在总结近几场高技术战争时反复强调:“士兵和指挥人员的本领、勇气、性格、坚持力、创造性及意志力等精神因素总是起决定性作用(唐开敏,2005)。”世界各国也都为赢得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的胜利而在纷纷抓紧做好战斗精神的准备工作。当前,我国的安全环境不容乐观,东海、南海岛屿争端、中印领土争端以及国家内政问题不时受西方一些国家的无理干涉。中国军人应当时刻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和高昂的战斗精神,牢记自身使命职责。军事斗争准备是当前我军最大、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军事斗争准备,既有物资准备,又有精神准备,从一定意义上讲,精神准备更重要、更迫切、更根本。新时期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本职仍然是精神力量支撑下的物质力量的较量,要想在未来战场上克敌制胜,一方面,需要重视武器装备建设,另一方面,更需要重视现阶段部队官兵在战斗精神方面的教育,以此来弥补我军物质技术上的差距。

要从我军实际出发,着眼军事斗争准备和未来军事斗争需要,进一步增强培育战斗精神的紧迫感,就需要不断探索战斗精神的实质内涵,积极掌握强化战斗精神的有效途径。什么是战斗精神?未来作战需要什么样的战斗精神?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本研究试图通过科学测量来探寻部队战斗精神的内容,通过全面了解我国陆军野战部队士兵战斗精神现状,比较分析其特点,进而有的放矢的提出发展培育对策,旨在探索新时期条件下强化我军战斗精神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并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1.1 文献综述

1.1.1 战斗精神的概念

(1)定义

对战斗精神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综合说;认为战斗精神是由军人的信念、情感、意志、行为等融合并升华的一种内在力量,是战争领域中的各种精神现象和军队在战争中的各种精神品质等要素的综合(彭怀东,2004)。二是传统说;认为战斗精神就是我军在几十年血与火的考验中所体现的不怕艰难困苦、不破流血牺牲、敢打必胜、前赴后继的精神(玉奎,2004)。三是层次说;认为从战略层次来说,战斗精神是对作战准备规律的揭示,为作战准备中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从战术层次来说;它又是部队官兵的实践问题,即作战个体的实践活动(顾伯冲,2004)。四是狭义说;这种观点是相对于综合说和层次说而言的,认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就是战斗精神最核心的内涵(高一勋,2003)。

目前,无论是理论研究或是部队实践,对战斗精神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但总的看,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存在共识的;一是总体归属上认识一致。普遍认为,战斗精神是战斗领域的精神现象,属于意识领域的范畴,是战争中精神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构成要素上大体统一。普遍认为,战斗精神是军人的信念、情感、意志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军队总的精神面貌和气质特征的集中体现。基本要素包括理想信念。军心士气、战斗作风、心理情感、意志毅力和价值倾向等内容。三是在本职特征上看法趋同。普遍认为,爱国主义是战斗精神不竭的力量源泉;革命英雄主义是战斗精神的更本标志;科学创新是战斗精神的最新体现;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是战斗精神的本质核心。

我国研究者刘振忠(2005)将战斗精神的定义归纳为:军人在军事斗争和执行各项任务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他包括战斗欲望、战斗热情、战斗作风、战斗意志、道德情操、胜利信心、组织纪律性等方面,是一支部队,一名军人政治信仰、思想觉悟、道德素养、生理和心理素质的综合反映。

(2)战斗精神与士气、凝聚力的区别

提到战斗精神必然会与士气、凝聚力等相联系。但战斗精神与二者虽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不可一概而论。

士气对于组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个术语涉及面很广,可见于军事、工业、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而战斗精神则特指在军事层面上的精神现象。在同处于军事领域中的士气与战斗精神内涵又存有微妙的差别。战斗精神是战争中精神力量的主体,相对于军事战斗中它的概念要比士气更为丰富细腻,它是一支部队、一名军人政治信仰、思想觉悟、道德素养,生理和心理素质的综合反映(唐开敏,2005).而士气定义主要层面有:它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需求满足或倾向于满足的状态、一种组织认同感和团体效能感(李春苗,2006)。我国台湾学者颜志龙认为士气是一种基于团队关系的潜在精神力量。(Psychological Forces);另一些研究者将士气定义为个体的感觉、决心、工作热情和动机,如美国陆军(Army)(1983)在其《领导者野战手册》中这样定义士气;士气是个体的心理的、情感的和精神上的状态,它指的是一个人对快乐、希望、自信、感激、无价值、悲哀、不被认可或抑郁的感觉;Baynes(1967)认为士气是一个群体的成员从事组织规定活动的积极性和持久性;Thomas W.Britt(2004)等人认为士气是动机和能量的反应,而不是一种情绪或情感。战斗精神则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这三个最基本的心理因素。军人对战争有关问题的认识,包括对战争性质的认识、对本次战役和战斗重要性认识、对自身战斗作用的认识,以及共同的理想信念等,是战斗精神形成的基础。同时,军人情感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构成战斗精神的军人情感,最直接和最显著的就是军人的爱和恨,即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对敌人的仇恨,这就是战斗精神形成的内在动力。

战斗精神和凝聚力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李春苗,2006)。Carron(2000)将团队凝聚力定义为“为了团队目标的有效达成,并保证成员情绪需要满足的一种动态过程,这种过程反映为团队成员愿意留在团队中并保持团结的趋势。”战斗精神是官兵在军队团体内的精神支柱,是把部队战斗力诸要素凝聚起来、转化为现实战斗力的“粘合剂”与“倍增器”,是一支部队英勇克敌的力量源泉,它对部队凝聚力能够起到促进、增强作用。同时,一支部队凝聚力的增强也会无形中强化其战斗精神,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1.1.2 战斗精神的演变

从广义上说,人类原始的征服、掠夺、复仇等精神欲望,就是战斗精神的雏形。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也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与自身和外界不息斗争的一部战斗精神史。从狭义上说,战斗精神是军事活动实践的产物,是自有军队以来军人的一种精神实践活动。战斗精神作为军队总的精神面貌和气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是在敌我对抗中动员起来的一切思想、情感、意志、斗志、决心、信心、作风、气节等精神因素的凝结与升华。昂扬的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我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兵法大国闻名于世,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兵学典籍中,有许多关于战斗精神的重要论述,其中不少思想直至今日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国古代非常重视“气”的培养,古代所说的“气”实际上就是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尉缭子·战威》说“夫将之所以战者,民也;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夺则走”;《孙子兵法·军争》中就提出“治气”问题,指出:“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随着军事实践活动的发展,对精神力量的重视也进一步深入。明代何良臣撰写的《阵纪》是一部比较集中体现激发战斗精神的兵书。何良臣非常重视精神胆气的发现和培养。到了近代,孙中山在《军人精神教育》中提出“革命精神”,即“其生也为革命而生,其死也为革命而死(林超平,2005),”并在《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中定义为军人之精神。无产阶级军队的战斗精神既有对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军队战斗精神的继承,更有其产生的独特条件和背景。它来源于无产阶级军事斗争实践的长期积累及思想的长期熏陶,是在长期斗争革命实践中锻造和磨练出来的。高技术战争出现以后,“唯武器论”的观点一度回潮,崇“高”媚“高”的气氛甚嚣尘上,人的因素、勇敢精神受到贬低,但这观点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站不住脚的。美国军队对此的看法值得品味,就海湾战争美国国防部给国会的报告中指出:“尽管技术是美国军事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湾战争中,有什么气的因素显示了重要意义?首屈一指的是人。”是“青年男、女士兵在战场上表现的勇敢牺牲精神(刘振忠,2005)。”

我军当前的战斗精神教育相比国外有着悠久的优秀历史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提出有关战斗精神的内容较早,但对此尚缺乏系统而清晰的概念、理论研究,新时代的要求和当前严峻形势的考验,部队加大加深了对战斗精神的研究和教育问题。外军与之相近的概念如“军心士气”、“军种核心价值观”等,虽发展历史不长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术研究延伸至军事心理的各个层面,有关该问题的研究已进行的比较广泛深入。当前我国的“战斗精神”研究从总体上看,主要侧重与战斗精神地位作用的阐述、定义内涵的解释。方法途径的探究和面临问题的分析上,研究基本还处于初始阶段。

1.1.3 国外有关战斗精神的研究

高技术条件下的心理战的理论研究,是当前中外军事理论研究共同关注的问题。新时期条件下,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个军事强国正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本国军队的心理攻防能力。由于在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上存在差异,考察外军战斗精神研究的时候,很难找到一个与我军“战斗精神(Fighting Spirit)”完全相同的表述形式。通过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对比分析,外军所谓的“军心士气(Military Morale)”、“战斗准备(Combat Readiness)”、“职业道德(Professional Ethics)”、“团队凝聚力(Group Cohesion)”、“军种核心价值观(Service Core Values)”等都与我军提倡的“战斗精神”存在关联,可惜助这些内容来了解国外对“战斗精神”的研究。如:美国强调“军种核心价值观”(Service Core Values),认为它们是军人的信仰、准则和理想的高度概括,是其职业能力的具体反映,是每个军人必须遵守的职业操守。以色列和美国是最早对军队士气进行研究的,美军在一战和二战时就成立的士气的组织和研究机构,70年代开始对士气进行系统的测量,80年代中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如何在平时培育部队士气,其中最为人知的工作是对“单位人员配备系统(Unit Manning System)的研究(Frederick,1991)。以色列也是最早对士气进行测量的国家,其军事学家编制了著名的战斗准备士气问卷(CRMQ)(梁宇红 金志成,2007)。俄国虽有“战斗精神”一词,且与我军“战斗精神”的概念基本吻合,但条令文件、文章讲话中并不固定使用该表述,而是常用“军心士气”、“精神道德建设”、“永恒的高尚品质”等表示近似内容。日本军队尊崇“大和魂”、“武士道精神”和“自卫宫精神”。印度军队主张树立“克制、自尊、守纪的集体精神”和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要求军队必须“能为印度的自由、幸福和繁荣死而无怨”等(杨宇杰等,2005)。除在军事上对士气的定义与测量外,外军更注重对士气影响因素的研究。个体和群体因素都会影响军事单位的士气,个体因素如个体健康状况、食物、睡眠及个体心理需求的满足等;群体因素的研究较多,一些研究者认为群体成员间相似的宗教信仰、种族、阶层、出生地域、甚至相似的人格等都有助于发展群体士气(Grinker,1945)。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者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人种、婚否、居住区域等变量与士气相关不显著,对士气有决定性影响的是领导和群体内部的动力(林超平,2005)。传统观点认为,群体成员的熟悉对士气有正向的贡献作用,士兵相处的时间越长,共同经验越多,集体认同感和群体士气就越高(Frederick J,1991)。然而Uzi ben-Shaiom等人对2005年阿以冲突中以军战斗单位的士气研究的结果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还有研究者试图用社会动力学的一些理论解释这种直接群体“迅速信任”的重要机能(吴友明,2004)。对于凝聚力与士气的研究中,Paul T.Bartone(2002)等人通过对挪威海军军官学校的学生强化训练前后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外部压力、成员的熟悉性、个人毅力等都对凝聚力和士气都有正向影响作用,其中外部威胁对提升群体士气的作用最大(张予鲁,2006)。Fred A.Mael等人(1993)还考察了60个轻型步兵排的领导团队的凝聚力与它们的凝聚力、认同、工作投入、工作动机有显著地相关关系。另外,很多研究也证明了领导与战士之间的良好关系对士气有正向作用(罗建明 徐安鑫,2005)James Grifith(2002)用多层分析法考察了美军驻扎在美国和欧洲的104个连队的凝聚力、士气与战士的健康、压力、认同,战斗准备的关系,发现不论从个体层次上还是群体层次上分析,领导的工作支持和情感支持能够建立战士对组织的认同,减少离开组织的可能。外军的战斗精神培育,即精神教育,主要是从履行军队的根本职能出发,以期达成把军队建设成“事业型”军队的目的(唐开敏,2005)。我国学者方亮(2006)通过对外军战斗精神培养的研究,总结出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段:①院校与部队相结合,注重用教育来灌注战士精神;②军队与社会相结合,注重用环境来熏陶战斗精神;③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注重用利益来激发战斗精神;④平时与战时相结合,注重用实践来锻造战斗精神。学者翟振华(2005)还详细撰文指出了外军培育战斗精神分别采取了渗透方式进行精神灌输、借助宗教力量掌控官兵情绪、运用法规制度规范官兵行为、采取福利待遇激发官兵热情、借助社会辅助功能稳定官兵情绪、通过训练强化心理品质培养、强调长官模范行动带兵等。

1.1.4 国内战斗精神的研究

我军所提出的战斗精神是由国家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军队的宗旨等决定并受制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等客观因素,具有本国、本民族的鲜明特色(路加模,2005)。在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中,国内军事单位对战斗精神的研究最为广泛,但多从战斗精神的重要性、本质及培育方面进行,宣传教育理论性的文献较多,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战争模式转变对战斗精神培育的研究;普遍认为,新时期战争形态的转变,令战斗精神的形成、保持和作用发挥难度更大,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也更多。我国研究者张予鲁(2005)对一体化联合作战军人战斗精神培育进行了理论构建,分析了军人战斗精神培育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就如何适应战争形态转变和新的作战样式特点培育战斗精神的对策与途径进行了研究。朱生岭(2005)认为信息化条件下的未来战争,必须注重官兵个体战斗精神的培育,大力培育科学精神,用科学的态度分析作战的特点和规律,善于充分发挥人脑的作用,讲科学与智谋相结合,提高自身的作战能力,超常发挥智能潜能。

⑵有关战斗精神内涵的研究;以往的研究中总结发现顽强的对抗意志、能动的创新精神、协作的团队精神、求实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扩展了战斗精神的内涵。如周正舒(2005)认为在战斗精神的动力范畴中,军人主题意识处于核心地位。龚伟(2005)分析了战斗精神的心理机制,提出了战斗精神是一种高级心理现象,再起确立和实现过程中,认知、情感、意志及自我意识等个体心理和民族精神等社会心理发挥的指向、推动和制约等重要作用,张春(2005)开创性的运用心理力场理论来探讨战斗精神的模型及其应用,他认为心理力场是人行为的推动力,是战斗精神的源泉。培育战斗精神应从强化官兵的心理力场,寻求内外力场的最大合力着手,加强激励、教育引导、实践磨练、完善制度等,以满足官兵的需要结构,矫正其心理认知结构与个性心理特征,营造良好的军队组织环境。

融注战斗精神锻造先锋英才 篇7

理想信念是革命军人的精神之“钙”, 没有理想信念, 和平时期会得“软骨病”, 上战场就是“怕死鬼”。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情况下, 青年学员理想信念存在许多现实问题。有的学员感觉部队环境艰苦, 纪律约束严格, 军营生活乏味, 不如地方幸福指数高;有的学员对国家安全形势盲目乐观, 不同程度存在和平是主流“不会打”、发展是关键“不能打”的观念;有的学员对战时生死考验缺乏心理准备, 很少思考过在服役期间走向战场, 更不曾考虑过为国牺牲的问题;有的学员进取精神不强, 存在学习态度不正、动力不足、标准不高等思想问题。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 无论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 都是我们坚忍不拔、执着奋斗的力量源泉。我军光辉历程证明, 一支军队有了高于天的理想信念, 就会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甘洒热血, 就会勇往直前、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对此, 我们要注重将理想信念融注学员血脉, 使之成为革命军人的精神之“钙”。一要注重理论灌注。充分发挥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不断创新政治理论教学内容体系, 完善政治工作实践教学基地, 加强政治教员队伍建设, 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入”工作。二要注重品质培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认真抓好理想信念、我军根本职能等教育, 引导教育引导学员端正人生价值取向, 牢固树立祖国至上、使命至上的思想, 增强献身国防的光荣感使命感, 打造忠诚于祖国、忠诚于党的优秀品质。三要注重岗位实践。加强学员队模拟连建设, 切实抓好各岗选职任职, 结合毕业综合演练等大项活动, 把理想信念落实到一岗一职, 体现在一言一行, 切实增强学员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

二、青年学员对我军革命历程感悟不深, 必须用战斗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敢打必胜、攻无不克, 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光荣传统, 成为融入血脉、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但当前不少学员对我军辉煌历史了解不多、优良传统感知不深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学员对重大战役、经典战例、英雄战绩仅大概了解, 停留在一般概念上;有的学员受西方军事强国影响, 津津乐道于他们宣扬的高科技战争“零伤亡”, 存在优良传统“过时论”的思想;还有的学员追求时尚化, 英雄模范不再是崇拜对象, 革命歌曲不再是唱歌首选, 训练之余忙于学习电脑、摄影、公文写作等实用技能。任职培训学员在校时间短, 多则10个月, 少则半个月, 我军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 必须用浓郁的战斗文化时时处处浸润、感染学员。一要用文化氛围熏陶。注重建设充满战斗气息的文化环境, 在营区道路、重要活动场所, 悬挂战斗标语, 设置反映战斗英雄的灯箱橱窗, 精选战斗格言贴在每名学员的床头, 打造学员队精武励志的走廊文化。二是用英模事迹感召。组织学员开展讲英雄故事、唱英雄歌曲、读英雄书籍、吟英雄诗篇, 用我军历史上的英雄事迹、英雄精神、英雄情怀感染和熏陶赏, 同时及时发现、培养和宣扬新的典型, 让官兵在回顾历史风云中洗礼心灵, 在学习身边典型中砥砺斗志。三要用活动载体牵引。结合建党、建军等重大节日, 广泛开展战斗歌曲大家唱、战斗诗词大家颂、战斗故事大家讲等活动, 常态组织“看红色电影、演红色剧目、唱红色歌曲、读红色图书、讲红色故事、观红色景区”等红色活动, 努力打造战斗味浓、火药味足、硝烟味强的强军文化。通过大力营造浓厚的军营战斗文化氛围, 让官兵处处置身于浓厚的战斗氛围, 时时受到熏陶和鼓舞, 不断激发学员练武、尚武、精武的热情动力。更好地感染熏陶官兵、振奋军心士气。

三、青年学员对艰苦环境经历太少, 必须用实践锻炼砥砺虎气血性

从系统论视角看战斗精神培育 篇8

【摘 要】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战斗精神培育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它以军队战斗力提升为目标,通过各种途径完善培育机制,实现系统内各要素基本功能整合,从而使我军形成“能打仗、打胜仗”的功能状态。

【关键词】战斗精神培育;系统论

战斗精神培育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长时效、高收益的系统工程,体现在国家的文化传统和现行政策、军队文化氛围等诸多方面,渗透整个国家和军队的精神中枢,又深入每个军事单元的神经末梢,与军人的职业生涯、军队的发展建设和国家的安全稳定休戚相关。从当前部队战斗力建设来看,激励士气、培育战斗精神已经成为我军政治工作的重心目标。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搞好战斗精神培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是战斗精神培育作为完整的系统,需要在多个层面交互作用来整合要素功能

根据系统论开创者贝塔朗菲的定义,系统是“相互作用的多元素的复合体”。每个系统都是由诸多要素按照特定的关系构成的统一体。正是由于构成要素的多元性和相关性,才形成了系统的整体性。战斗精神培育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又可看成是完整的系统,它必须围绕军队组织的整体目标同外部环境交互反应,实现系统内各要素基本功能整合,从而形成整个军队系统的功能状态。因此,领导机关在顶层设计上,应自觉把战斗精神培育同其他战略要素一同纳入视野,通盘考虑、总体运筹,把推进战斗精神培育的思路理出来,冲击战斗精神培育的活动减下来、促进战斗精神培育的工作抓起来。在组织实施中,紧紧扭住战斗力建设这一根本目标,努力在“打赢”上聚焦,在合力上见成效,使战斗精神培育诸要素起到相互支撑的作用。同时,在新形势下还应开展政治工作的有效机制同战时动员的要求联系起来,把重视鼓舞自己的军心士气与主动打击敌方的战斗意志结合起来,使各级指挥员都能按照统一的作战意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锻造部队精密协作、整体配合的战斗精神和战斗技能。从真打实备的层面起到影响和打击对方战斗精神的目的。从当前部队实际来看,战斗精神培育工作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单抓某一方面很难奏效,迫切需要依靠政策、依靠制度来加以解决。

2.是战斗精神培育作为动态系统,需要洞察形势变化铸牢官兵灵魂天空

系统论指出, 系统是动态发展的,随着外界条件的发展变化,系统也随之不断演变,以适应新的环境,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如果系统无视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最终会因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而丧失生存空间。为了实现戰斗力建设目标,战斗精神培育的实践活动既要适应官兵个体具有选择性的特点,又要与我军根本职能相吻合,设法造就相应的组织情境和组织文化,使官兵们始终保持高尚的理想信念和行为样式。要树立正确的岗位需求观。培育战斗精神并不排斥官兵的合理需求。一方面,强化战斗精神是为了激励广大官兵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军事斗争中勇于献身、英勇杀敌,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个人利益服从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利益;另一方面,把官兵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解除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后顾之忧,才能充分调动官兵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使他们能精神饱满地全力投入到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各项工作之中,才能把强化战斗精神的工作落到实处。要强化忠诚使命的献身精神。忠诚是力量之源,献身精神是成事之基,是我军官兵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培育战斗精神中,要强化忠诚之心,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关乎国家安危的事业中,以只争朝夕又脚踏实地的精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各项工作,以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3.是战斗精神培育作为开放的系统,需要汲取有效资源探求新的培育机制

系统论认为,系统具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系统向环境开放是系统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也是系统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战斗精神作为一种直接影响和支配军人行为和战斗意志的心理状态,蕴含着听从指挥、英勇善战、技智双全、勇于牺牲等丰富的精神内涵,是军人政治、军事、文化、心理、作风等多种素质的集中反映。而在世界军事变革大潮的冲击下,传统的作战观念和作战样式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战斗精神培育形式和手段也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要进行自主式培育。当前我们应充分利用迅速发展的信息网络,努力打造网络自助课堂,进行自助式的信息化知识和素质教育。以信息网络为载体和依托,结合我军的使命教育、荣辱观等政治思想教育,牢固确立军魂意识、使命意识和战斗队意识,着力培育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团队精神,牢固树立“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的意识,进一步增强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的观念,强化“为维护祖国统一、捍卫民族尊严而战”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战斗精神培育融入到信息化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学习中去,不断地提高战斗精神和信息技术相复合的水平。要进行实战化培育。组织官兵在作战实验室里练战法、练斗志、练作风,不断增强官兵在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适应能力和作战能力;构建信息化军事人才培训基地,实现信息化教育学习、科研试验和训练演习的一体化,创造出应对敌高技术的方法,从而形成具有我军特色的与未来作战相配套的生理、技能和精神培训机制。 [科]

【参考文献】

[1]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2]杨宇杰等.浅谈外军战斗精神培育中国军网,2005,6,1.

上一篇:羊年公司年会创意策划方案下一篇:转让股份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