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战斗精神

2024-12-07

培育战斗精神(通用9篇)

培育战斗精神 篇1

美国作为世界上头号军事强国, 其军队也非常重视战斗精神的培养, 并形成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作法, 其中一些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注重院校与部队相结合的精神教育

美军并不是典型的不讲精神作用的“唯武器论”者, 在战斗精神方面的表现绝不逊于其它国家。美军很重视发挥军队院校和部队军事实践两方面的优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将精神教育贯穿于官兵军旅生话的整个过程, 大力培育官兵的忠诚感和爱国心, 确保了教育的连续性和长期性。

1.整合教学资源。

美军根据院校和部队的实际特点, 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势互补, 使精神教育内容更加全面。美军坚持开放式的办校方针,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 经常邀请高级将领、战斗英雄和优秀部队指挥官到军校讲课, 或定期组织学员到部队参观、实习, 亲身感受作战部队的战斗气氛。同时, 为提高部队指挥员的教育技巧, 美军定期安排部队指挥员到院校深造学习, 并组织院校的优秀干部和专家到部队任职和讲课, 增强了教育的效果。

2.规范教育内容。

为了突出教育目的和效果, 美军将教育内容进行了重新分类和规范, 集中开展思想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和军人职业道德教育等来培养军人的战争精神。比如, 美军最为基本的精神教育就是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意识教育。美军认为, 保卫国家利益是官兵参军打仗的最基本的思想基础。国家利益意识是军人的基本职业观念。美军从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出发, 长期向军人灌输美国国家利益在全球的意识, 让官兵形成美国是世界当然的“领导者”和“保卫者”的观念。这样的灌输就为美军全球扩张披上了保卫国家利益的外衣。

3.拓展教育手段。

为避免官兵对精神教育产生逆反情绪, 美军十分注重手段方式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重视潜移默化的渗透性教育。除了为数不多的集中授课外, 美军主要利用长官训话、读书看报、观看战争影视、参观纪念场馆、宣誓、升旗、表彰授勋等时机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灌输, 将精神教育巧妙地融入军队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

二、注重军队与社会相结合的环境熏陶

战斗精神是国家与民族精神力量的集中反映, 脱离了国家和社会的大环境, 军人的战斗精神就失去了根基。因此, 美军十分注重将战斗精神的培育放在国家和社会的大环境下进行, 营造全民崇武强军、居安思危的社会氛围。

1.借助社会教育。

美军重视军队与外部的关系, 实行的是开放式管理。军队任务比较单一, 就是训练、打仗, 机构也比较精简, 因此, 在开展思想教育时多借助于社会的力量。从而让军人了解社会, 增强职能意识。

2.营造拥军氛围。

美军经常利用地方大众传媒做广告, 宣传军队成就和军人的形象。比如, 美军的“新闻发布卡”制度, 当士兵有什么突出成绩或受到表彰奖励时, 军方填好“新闻发布卡”寄给有关士兵的家乡媒体, 既增强了群众对军人的了解和热爱, 又激发了军人服役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激发尚武热情。

在全民爱兵、军营尚武的大环境下, 军人很难不受感染和熏陶, 自觉地将恪尽职守、履行责任、爱惜荣誉、忠于国家当作军旅生涯的指针。比如, 在美国成为一个军官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是一件非常光荣与骄傲的事。每年入选西点成为陆军军官, 入选安纳波里斯海军军官学校成为海军军官, 对于家人来说, 在社区都是非常光荣的事情, 报纸要登他们的家庭, 父母是干什么的, 兄弟是干什么的, 这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情!一个民族把自己最优秀的青年推入到军队, 表现出民族尚武的精神。

三、注重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利益激发

美军善于将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结合使用, 以此来激发军人的战斗精神, 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1.精神奖励是重要手段。

克劳塞维茨说过:“在一切高尚的感情中, 荣誉感是人的最高尚的感情之一, 是战争中使军队获得灵魂的真正的生命力。”精神奖励就是通过表彰有功官兵来保护和激发军人的荣誉感, 是世界各国军队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美军精神奖励的主要做法是颁发各类奖章。美军现行的统一勋章有17种, 纪念章有20多种。此外, 各军种还设有区别于其他军种的奖章。除了颁发各类勋章奖章以外, 晋升军衔、为牺牲官兵举行隆重的追悼仪式、把有功官兵的名字刻在营房或武器装备上等作法也是各国军队广泛采用的手段。

2.物质激励是重要保证。

美军认为, 单凭爱国心不足以引发以军队为职业的动力;只有官兵对生活质量满意, 他们才愿意在军队服役;军人家庭决不能生活在贫困之中。美国兰德公司曾作过一项调查表明, 物质福利是保持部队稳定的“最有效措施”。军人加薪10%, 新兵入伍率一般可提高39%, 为此, 美军多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军人的高工资、高补贴和高福利。美军薪金普遍高于地方同级人员15%。利用多种津贴对军人实施激励。这些津贴数目也很可观。解决官兵的家庭困难, 免除军人后顾之忧。美军有较为完善的军人家庭援助计划。如当军营附近没有军人家属学校时, 军人子女也可去费用昂贵的私立学校上学, 由政府出资。美军的这些物质激励措施对官兵爱军习武意识的树立起了很好的思想导向作用。正如《蒙哥马利士兵法案》通过后, 美国会议员蒙哥马利所言:“它将为美国更多的男女青年加入军队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 解决了军队能够征召到更多的聪明军人的问题。”通过落实各种关怀和福利措施, 美军增加上下级的相互信赖, 激发官兵奋发上进、为国奉献的热情。

四、注重平战结合的实践磨练

战斗精神的培养不仅需要教育的灌输、环境的熏陶、纪律的催生和利益的刺激, 更需要在实践中反复锤炼, 真正地体现其“战斗性”。

1.提高战争意识。

美军认为, 对军队而言, 只有战争和非战争时期, 没有和平时期。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 美军始终将“保持常备不懈, 随时准备接受任何任务”当作军队教育训练的出发点。

2.进行日常训练。

美军认为“从纪律观念和服从意识中能够产生勇敢和信念, 这是军队战斗力的源泉, 而纪律观念和服从意识是日常训练的主要内容”, “日复一日的养成训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官兵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 并使其最终转化为战场上弥足珍贵的职业本能”。因此, 通过目标明确的养成训练来强化军人的军事素质和心理品质, 是美军战斗精神培育“贵教重养”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

3.参与各类行动。

“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 美军十分重视在训练、演习和作战中锤炼和检验官兵的作战意志。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 美军不断进行局部战争, 除服务于政治目的外, 另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使军队始终得到战争实践的锻炼, 保持应有的战斗精神和战斗状态。通过不断的磨练和摔打, 官兵的作战技能得到了提高, 并配合日益默契, 对集体和战友高度负责的意识也大大增强, 极大地提升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培育战斗精神 篇2

战斗精神是作战集团或战斗单元在执行作战、训练及其它任务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面貌和气质特征,是政治觉悟、情感意志、素质能力等浓缩升华并外化而成的一种精神力量。德国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说:“胜利通常产生于各种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总优势。”而“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的锋利刀刃。”马克思主义战争观也认为,物质因素决定着战争胜负的可能性,战斗精神则是把可能变为现实的决定因素。新世纪新阶段前培育和强化战斗精神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承优良传统,强化以劣胜优的战斗精神。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认为武器装备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而人的战斗精神则直接影响着战斗的结果。古人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就是战斗精神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战斗精神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包括高昂的战斗士气、坚定的革命信念、勇敢的战斗作风和创新的进取精神等等。战前官兵的战斗精神准备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和培育战斗精神,是我军建设以一贯之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军战胜一切强敌和困难的法宝。培养战斗精神,一靠教育,二靠在艰苦的环境和严格的训练管理中磨砺。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战斗精神一直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长期革命战争我军能够以劣胜优,以弱胜强,能够以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加大炮靠的也是我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我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场上,战斗精神都显示出巨大威力。当前培育和强化战斗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我军在长期革命和实践中所形成的战斗精神,强化我军以劣胜优的战斗精神,认识到虽然与强敌相比我们的武器装备相对而言有所落后,但是要认识到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特别是要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使我军敢于以劣胜优的战斗精神能够在新时世纪新阶段得以发扬广大。

二、打牢思想根基,强化树立军魂意识的战斗精神。

弘扬和培育战斗精神,最根本的是使大家弄清“听谁指挥、为谁而战”的问题。不断强化“军魂”意识,关系国家前途命运,是激发战斗精神的关键,必须把强化“军魂”意识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定不移地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思想和行动,打牢官兵与党同心同德、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基,确保执行党中央的号令不折不扣,坚决抵制“军队国家化”、“军队非党化”等错误思想。军队是为准备打仗而存在的,一心谋打赢是军人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进行战斗精神教育,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忠实履行我军职能使命出发,充分认识到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打牢“军队永远是个战斗队”的思想根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军的使命就是要维护好这一战略机遇期,要居安思危,充分认识到我军所面临的复杂安全环境,特别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中央军委有关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一系列决策指示上来。总之,打牢军魂意识的思想根基,是强化战斗精神的内在要求。

三、牢记肩上使命,强化具备实战标准的战斗精神。

强化战斗精神,首先应当认真学习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主席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方针政策,认清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稳定的新使命,激发和强化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战斗意志。更为重要的是,应当强化具备实战标准的战斗精神,培养和强化讲究科学、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把战斗精神培育融入到学习高科技、掌握新装备的实践中,形成用信息化知识武装起来、以智能素质为支撑的新时代的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是勇敢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时代进步了,战争形态发展了,培育战斗精神也应与时俱进,既要防止和克服“武器制胜论”,更要注意避免和消除“唯意志论”,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战斗精神,注重把信息知识、技能与高昂的战斗精神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大力弘扬战斗精神。未来战争将是高技术的比拼,更是高强度对抗的心理较量。战争的激烈性、残酷性、毁伤性增大,信息战、心理战、舆论战等多种作战样式运用于战场,对参战人员的信念、意志、士兵和心理考验更加严峻。弘扬和培育战斗精神,必须牢固确立“真打实备”的思想,按照训练大纲规定的训练内容抓落实,把训练标准具体到个人,落实到末端;要到近似实战的环境条件下摔打锻炼部队,加大训练难度、强度和险度,把对手设强,把情况设“真”,在恶劣复杂的环境中培养顽强作风和坚韧意志,真正经得起未来战场的考验。检验部队工作的标准也只有一条,就是平时准备好、战时打得赢。只有时刻想打赢、谋打赢、练打赢,强化树立实战标准的战斗精神,才能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始终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也方能在战时拉得出,打得赢。

四、立足现有装备,强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是军队遂行作战任务的重要因素。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一切技术和战术就不能得着最好的基础去发挥它们应有的效力。”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传统战争已经向现代战争转型,传统的战斗精神正面临着现代信息化战争的挑战。高技术兵器的精确性和杀伤力,作战的高密度和快节奏,以及新的作战样式和作战手段,都会影响官兵的战斗意志。我军武器装备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与强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培养官兵敢打必胜信心,要激发他们掌握技术、驾驭武器、改善装备的意识,要激励他们树立立足现有武器装备战胜强敌的信心,更好地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不仅要抓“勇”的培养、“力”的训练,还要抓“智”的增长、“技”的掌握,引导官兵努力成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知识型军人。现代化条件下战争的形态、手段和装备虽然发生重大变化,但人的战斗精神仍然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高技术战争中的决定因素仍然是人。”装备、技术在现代战争中虽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仍然没有降低战争对人的精神因素的要求,相反,越是高技术战争,越要求官兵有驾驭装备、掌握技术的信心和勇气。技术装备本身就是人的力量的物化,不管使用什么样的现代武器装备,都离不开人的战斗精神作支持,要强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现有装备战胜强敌的战斗精神。

五、不怕流血牺牲,强化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精神。

培育战斗精神 篇3

【关 键 词】战斗精神;培育;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1-0179-02

强化学员战斗精神培育,加强军校文化建设,是促进院校整体实力提升、加快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动力源泉。

一、着眼任职岗位需求,把战斗精神培育摆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突出位置

(一)认识到位,把围绕战斗精神培育搞文化建设的思想树起来

近几年,我们对毕业学员调查发现,战斗精神不强是部分学员存在的明显“短板”。我们分析和反思后认为,现在的青年学员,大多属于90后,生长在和平年代,“骄、娇”二气较重,军人核心价值观树得不牢,这是他们战斗精神不够强的重要原因。军事斗争准备的现实需求与学员战斗精神现状的落差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必须站在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高度,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强化学员的战斗精神培育。

(二)谋划到位,把围绕战斗精神培育搞文化建设的工作抓起来

我们牢固树立“大文化观”,立足院校实际,一方面,充分挖掘各门课程培育学员战斗精神功能,政治课注重发挥铸魂砺剑作用,培养学员牢固的军魂意识、坚定的报国志向和执着的尚武精神;军事课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磨砺学员,强化“平时不怕苦、战时不怕死”的战斗意志;文化课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讲解,激发学员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培育学员战斗精神功能。坚持活动围绕战斗精神搞、环境围绕战斗精神建、晚会围绕战斗精神办、歌曲围绕战斗精神唱,还把开展战斗精神主题文化活动写入《学校文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与中心工作一并抓,结合起来搞,使之真正走上育人“舞台”,唱好育人“大戏”。

(三)机制到位,把强化战斗精神培育的领导职责明确起来

强化战斗精神培育,是各级党委、机关和领导干部的重要政治责任。工作抓得好不好,是衡量准备打仗的思想树得牢不牢、职责意识强不强的重要标志。只有把强化战斗精神培育列入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分析形势,查找问题,研究对策,才能抓出成效,确保落实。各级主官应主动站在战斗精神培育的第一线,对重点难点问题,亲自协调,亲自解决。机关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协调一致地做好工作。政治机关发挥带头作用,搞好总体设计,承担起主抓责任,加强具体指导和检查,督促院校抓好工作落实。严格责任制,按级负责,—级抓一级,确保强化战斗精神培育工作层层落实。

二、紧贴学员实际,在文化建设中找准强化战斗精神培育的着力点

(一)着力强化学员“作战准备”的使命意识

士官学校的学员毕业后在未来的战场上冲锋在前,是我军战斗力生成的基础。但从目前情况看,士官学员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部分人员打仗思想准备不足。为此,士官学校的文化建设要将培养学员的战斗精神突出出来,始终将学员战斗精神培育作为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永恒的主题,努力培养学员勇猛顽强、敢打必胜、争当先锋、勇打头阵的战斗精神。要打造精武建功校园文化,大力宣扬士官训练标兵、专业技术能手、学习成才标兵和先进个人,培养学员刻苦学习,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作风。

(二)着力激发学员“为打赢成才”的内在动力

针对部分学员学习动力不足、对待学业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问题,我们注重浓厚通信文化氛围建设,创办《通信士官》杂志,创办《台站脊梁》报纸,建立士官教育专题网站,制作《台站脊梁》电视片,增强学员担当“通信精兵”重任的责任感、自豪感。积极开展体育竞技活动,突出“军味”组织运动会。大力活跃“徒步行军”战地文化,出发前张挂彩旗横幅、开展挑(应)战、召开誓师大会;行军途中打起队旗,唱起队歌,叫响战斗口号;拉练间隙开通战地广播、组织军民联欢,活跃战地生活。大力营造利于战斗精神培育的政治环境,营造“想打赢、谋打赢、练打赢”的浓厚战斗氛围。

三、紧扣任务需要,确保强化战斗精神培育的文化活动有效开展

(一)用特色校园环境陶冶学员建功军营的战斗意识

重视和改善军校校园文化环境,用以培育学员的战斗精神,是文化工作出战斗力的现实需要。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既能产生较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又能够提高学员对院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对广大学员产生潜在的支配作用,激励大家为校争光。文化环境的建设是多方面的,包括在营区主要道路两旁张贴英模画像、名言警句、战斗口号,在训练场、大礼堂、俱乐部、食堂等场地布置战斗精神标语等。我们学校从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德风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了校训、校歌、校风等,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有效地调动着广大学员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军事斗争准备而奋斗与奉献的热情与干劲。

(二)用铿锵的军营旋律激发学员的战斗信念

“诗言志,歌咏言”。军旅歌曲节奏铿锵有力、音调高亢激昂,既能激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又能培养学员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畏艰难、敢于挑战、勇夺胜利的坚强决心和信念,对培育学员的战斗精神有着极为独特的作用。我们把《当祖国召唤的时候》、《当那一天来临》、《练为战》、《坚决打胜仗》等,规定为集合站队、歌咏比赛、校园广播的主要歌曲,在队列行进、大型集会、在训练场,处处都能听到激昂的战斗歌声。战斗歌曲成了学员喜爱的歌曲、有益的教材。通过唱战斗歌曲,广大学员的思想受到了洗礼,灵魂受到了触动,有效地增强了学员敢打必胜的勇气和信心,在培育和锻造学员战斗信念方面产生着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三)用优秀文艺作品激励学员智勇兼备的战斗意志

军事题材文学影视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感染力,其中常常贯穿着军人的大智、大勇、大爱,激荡着奋斗不息、奉献不止的高尚军魂,对学员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革命历史题材的优秀作品《红岩》、《保卫延安》,到表现当代英雄精神的《高山下的花环》、到颂扬伟大抗洪精神的影片《惊涛骇浪》、再到颂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影片《惊天动地》的影评活动,不断提高学员的鉴赏能力,用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英雄人物形象感染、激励学员,使他们的灵魂得到净化,这样的活动和举措,对培育学员智勇兼备、敢于亮剑的战斗精神,具有很强的教育催化作用。

(四)用实战化的野营拉练锤炼学员临危不惧的战斗品格

未来战争作战空间更广泛,多种作战样式并存,战场更加复杂,环境异常残酷,就要求学员必须具有过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我们学院每年通过野营拉练和战术演习等途径,突出“练学员、学员练”,不断培养学员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集体协作、遵章守纪的意识,培养学员勇于拼搏、争先创优、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作风,培养学员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过硬的心理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志伟.西北军歌[M].兰州:甘肃出版社,2006,(2):225.

[2]赵勇,王振泉.信息化条件下战斗精神培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12):144.

浅析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性 篇4

战斗精神产生于军事斗争实践, 它是军人在受到攻击时基于防御本能所生发的一种精神力量, 是战略要素之首, 也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追溯漫长的人类战争的发展史, 不同阶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自己的战斗实践给予了战斗精神不同的诠释。我军的战斗精神由来已久, 它伴随着革命战争的烽火硝烟而产生, 在长期的抵抗外来侵略、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中, 逐步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我军的战斗精神, 主要体现为居安思危的使命意识、严守纪律的过硬作风、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二、培育战斗精神是适应新军事变革的需要

(一) 培育战斗精神是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迫切要求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应急作战, 我军将面对武器装备优于自身的强大对手, 取得战争的胜利, 是我军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虽然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我军武器装备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 仍然存在着不小差距, 武器装备的对抗, 我军仍处于弱势。然而, 战争的根本, 毕竟还是人和人的对抗, 现代战争并没有改变战斗精神作为战争制胜力量的地位和作用, 任何高精尖的武器都有耗尽之时, 一场真正残酷的战争, 胜败的关键仍然在于人。“狭路相逢勇者胜”, 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基础上, 有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 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就没有不可战胜的敌人。

(二) 培育战斗精神是提高官兵忧患意识的迫切需要

在当代和平环境中, 官兵的习武意识、战斗精神容易淡漠。有的同志习惯了按部就班、轻歌曼舞式的生活节奏, 淡漠了战斗精神;有的同志使命意识淡化, 缺乏居安思危的使命意识, 战斗激情也远输于战争年代。另外, 面对现代战争, 有些同志对战斗精神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有人认为, 打赢高技术战争主要取决于高科技装备, 对顽强战斗精神在克敌制胜中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足。要改变个别同志的认识误区, 提高其忧患意识, 就必须加强新形势下的战斗精神培育, 使其充分认清新时期锻造战斗精神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三、培育战斗精神要注意的问题

(一) 培育战斗精神要加强教育

大力培育战斗精神, 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主席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贯彻落实胡主席关于军队建设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实现战斗精神培育经常化。要发挥好教育的中心环节作用, 把强化忧患意识作为战斗精神培育的基础, 把强化军魂意识作为战斗精神培育的根本, 把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作为培育部队战斗精神的核心要素, 把强化牺牲奉献意识作为战斗精神培育的核心, 把崇尚荣誉、保家卫国作为培育部队战斗精神的坚强动力。只有这样, 才能激励官兵勇于战斗, 全身心地投入到军事斗争准备之中, 一旦国家需要, 义无反顾奉献一切。

(二) 培育战斗精神要注重实践

战斗精神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铸就的。培育广大官兵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就必须加强实战任务条件下的磨练, 让战斗精神的培育进入实战环境的训练, 进入军事训练与考核, 进入抢险救灾等突发任务, 进入陌生复杂环境的演练。在挑战艰难困苦的考验中, 提高官兵的军事素质, 培养官兵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 锻造官兵遇险不惊的心理素质和勇于牺牲奉献的英雄气概。

(三) 培育战斗精神要提高团结协作意识

“不抛弃、不放弃”是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钢七连连训, 它激励着全连官兵无所畏惧、一往无前, 也凝聚起“共进退、同患难”的军心士气。这一连训以最经典的语言诠释了团队精神的本质内涵。“不抛弃”让我们看到了战友间真挚而深厚的友情, “不放弃”则揭示了全连官兵共同的理想信念与目标。与以往战争不同, 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行动一体化程度高, 各作战力量、作战方式和打击手段不再孤立存在, 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 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 要求每名官兵具有很强的联合作战、整体制胜的意识和团结协同的精神, 以确保整个作战行动协调一致, 实现整体作战效能的最大化。

(四) 培育战斗精神要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进步, 我军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日趋复杂, 培育战斗精神的方法、手段及要求也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实践中, 应着眼我军信息化建设实际, 把科技素质、创新能力、协同意识、意志品质等突出出来, 培养具有信息化特征的思维方式和意志品格, 加快实现传统军人向现代知识型军人的转变。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结合我军建设的实际, 讲求科学创新, 确保官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过硬的综合素质完成历史使命, 确保我军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摘要:军队的根本职能是打仗, 高昂的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在战场上, 军人面临的是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赢得战争的胜利, 最需要的是战斗精神。

关键词:战斗精神,培育,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七大报告

[2]《政工条例》

论消防铁军战斗精神的培育 篇5

消防铁军的战斗精神是消防官兵特有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是消防官兵理想信念的具体体现,是消防官兵遂行职责任务的力量源泉,是衡量消防部队战斗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它来自于官兵对其职责使命的深刻认识和警营生活特别是消防军事生活实践的磨练。从消防部队现实斗争的紧迫性和职能任务的多样性来看,打造消防铁军面临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对战斗精神的培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消防铁军战斗精神的培育必须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为基础,大力培育消防官兵攻坚克难、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提高部队遂行急难险重任务的战斗力,推动消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没有过硬战斗精神的消防部队,不可能所向披靡,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没有过硬战斗精神的消防官兵,不可能勇往直前,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因此,培育消防铁军的优良战斗精神在打造消防铁军工作实践中具有首要性。

一、消防铁军战斗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多次强调,要大力培育战斗精神,使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这说明,战斗精神是在继承我军优良传统基础上,由官兵的信念、情感、意志和能力等浓缩升华的一种力量,是精神力量中直接影响和支配官兵行为的、适应职责使命要求的一种精神状态。

消防铁军的战斗精神正是在继承和发扬一代又一代消防官兵赴汤蹈火、舍生忘死、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上形成和发展的。它既有永恒不变的传统内容,又有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深刻的社会性、鲜明的时代性和明显的实践性。它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坚定的战斗信念。忠诚可靠是消防部队不变的“警魂”,是消防铁军战斗精神的最高要求。培育消防铁军的战斗精神首要的是筑牢警魂意识,确保党对公安消防部队的绝对领导。因此,消防铁军部队必须保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忠于法律的战斗信念,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集中统一,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党指向那、队伍就打到那,成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尖刀”、“拳头”部队。

二是优良的战斗素养。“养兵千日,用兵千日”,这是对消防部队24小时肩负执勤战备任务,随时准备冲锋在扑救火灾、抢险救援、抗击自然灾害等一线的形象描述。消防铁军部队作为消防部队的“拳头”、“尖刀”,必须随警出动、遂行作战,做到第一时间随车出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展开战斗,第一时间深入一线,第一时间控制并完成应急救援工作。

三是高昂的战斗士气。“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明一支没有战斗精神激励、没有高昂战斗士气的队伍,是没有战斗力的。在一定条件下,精神的“软杀伤力”比军事的“硬杀伤力”更具成效。消防铁军部队必须在熟练掌握现代化器材装备的同时,始终保持披坚执锐的高昂战斗士气,敢于迎接新形势下多样化复杂化任务的挑战,敢于灭大火、打恶仗,敢于应对处臵各类突发的急难险重的灾害事故,敢于冲锋在一线现场、纵深在危险区域,敢于攻克难关、夺取胜利。

四是顽强的战斗意志。“狭路相逢,勇者胜!”战斗意志即是《亮剑》主人公李云龙谈到的“亮剑精神”。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我军都能英勇顽强,浴血奋战,战斗到最后一个人,靠的就是广大指战员顽强的战斗意志。消防铁军部队必须有打恶仗、打硬仗的思想,有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精神,有不怕苦、不畏难、攻必克、战必胜的战斗意志,在遂行急难险重任务中,把力量集中到最关键、最艰苦、最激烈的重要目标上,始终做到遇险不惊、临危不惧、从容应对,以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崇高精神履行神圣职责使命。

五是勇敢的战斗作风。部队作风好,战斗力就强。随着高层建筑火灾、隧道火灾、地下火灾、石油化工火灾等的增多,官兵的思想、心理、身体、意志面临着复杂的考验,是否具有吃苦耐劳、顽强拼搏、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对遂行急难险重任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消防铁军部队必须在超常规、超强度、超难度等特殊训练中,经受住实战条件和复杂环境的考验,在战备训练中培养敢于进攻、善于内攻、敢于胜利的战斗作风,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英勇顽强,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召唤和期望。

六是必胜的战斗信心。人是树,信心是根。战斗信心是激发官兵攻克难关、克“火”制胜的力量源泉。消防铁军部队必须搞好技能、战术和信心的综合训练,培育攻坚必克、敢打必胜的战斗信心,引导官兵立足现有特殊装备想打赢方法、谋打赢能力、练打赢本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科学理性的方法应对突发事故,正确处臵应对的急难险重任务,不断增强“打得赢”的战斗信心。

二、培育消防铁军战斗精神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对于公安消防部队来讲,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是实现消防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必经之路,是提升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攻坚克难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消防部队建设和发展的催化剂,是消防部队宗旨意识和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的集中体现。

(一)培育消防铁军战斗精神是培育官兵核心价值观念的内在要求。消防铁军部队履行职责使命需要过硬的战斗精神来支撑,而战斗精神源自官兵心中始终坚守的核心价值观。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正是需要官兵始终坚守并一以贯之的核心价值观念。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发生最广泛、最深刻变革而形成的意识形态,既是间接抵制国外敌对势力和反华势力企图“西化”、“分化”和“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等政治图谋的强劲舆论,也是直接打击国内分裂势力利用民族、宗教实施破坏行动的有利武器。同时,由于受社会物质形态影响和网络不良信息侵害,官兵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滑坡”。培育官兵的核心价值观念已成为消防部队各级党委必须应对的重大课题,亟待一种精神来凝聚警心士气。这充分说明,培育过硬的消防铁军精神,是培育官兵核心价值观念的必然要求。因此,消防铁军部队必须锻造一种过硬的战斗精神——消防铁军战斗精神,以此引导官兵坚定“听党指挥”的政治立场,筑牢“热爱人民”和“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强化“献身使命”的职责认同,保持“崇高荣誉”的可贵品质,展现消防铁军的新风采。

(二)培育消防铁军战斗精神是忠诚履行神圣职责使命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需求的不断增加,有着“政府领导、现役序列、公安管理、地方工作”等特殊性的消防部队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日益加剧。特别是新《消防法》颁布实施后,消防部队的职责使命在外延和内容上得到拓展。承担起重大灾害事故和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职能后,由于消防部队履行政府公共安全服务管理的作用更加凸显,处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地位越发重要,人民群众对消防部队履行职责使命有了新的期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国消防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公安部孟建柱部长适应形势任务发展需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要求公安消防部队必须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走在公安机关各警种的前列,要打造一支铁的队伍,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这充分说明,培育消防铁军的战斗精神是消防部队忠诚履行神圣职责使命的现实需要。因此,消防部队必须锻造一种过硬的战斗精神——消防铁军战斗精神,以此激励官兵忠诚履行灭火救援、抢险救灾等职责使命,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三)培育消防铁军战斗精神是消防铁军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源泉。近年来,全国公安消防部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公安部“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要求,狠抓勤务实战化建设,官兵个人综合素质得到明显增强,部队勤务实战水平得到有效加强提升,为部队灭大火、打恶仗奠定了坚实的实战能力基础。但由于火灾隐患和各类致灾因素不断滋生,火灾事故仍处于易发、多发和高发期。尤其是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企业和易燃易爆单位不断增加,大跨度、大空间、大面积的公共建筑和人员密集场所日益增多,新型可燃保温材料等新材料、新能源广泛使用,煤化工、煤制油等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火灾扑救和事故处臵难度越来越大,消防部队的战斗力生成,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发展出现不相适应、不相同步的问题。因此,消防部队必须锻造一种过硬的战斗精神——消防铁军战斗精神,以此发动官兵积极投身火热的警营生活,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认真开展军事素质和业务技能训练,锤炼自身能力素质,促进部队整体战斗力的生成。

(四)培育消防铁军战斗精神是推动消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公安部党委提出了大力加强包括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三项建设”。“三项建设”是公安部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针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新要求和新挑战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既是公安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布局,也是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和统筹兼顾方法,推进消防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工程。当前,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消防部队的后勤保障体系建设、消防装备体系建设、监督执法体系建设等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推动了消防事业的蓬勃发展。但由于有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个别地方领导关心重视不够等诸多原因,致使消防部队出现后勤保障体系不完备、装备体系建设不配套、监督执法体系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消防事业的建设发展。因此,消防部队必须锻造一种过硬的战斗精神——消防铁军战斗精神,以此号召官兵始终保持高昂士气和旺盛斗志,务实工作,谋求创新,推动消防事业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三、培育消防铁军战斗精神的基本途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平时刻苦认真的磨练,关键时候才有斗志昂扬的展现。消防铁军的战斗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育出来的。它需要融入消防部队的业务职能以及广大官兵的思想实际和职责使命,渗透到执勤战备训练、重大勤务保卫、灭火救援和抢险救灾等的全过程,经过长期磨练,点滴养成,最终培育成“正果”。

(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消防铁军战斗精神的根本。战斗精神的强弱,取决于战斗集体和每个官兵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对祖国、对人民是否忠诚。因此,培育消防铁军战斗精神要从强化官兵的理想信念入手。要把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作为培育消防铁军战斗精神的根本指导原则,把战斗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贯穿思想教育的全过程。一是要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头脑,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要认真组织官兵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创新理论,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科学掌握理论体系,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二是要深入理解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军队的灵魂,是官兵的“精气神”。要认真组织官兵学习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五个方面”,深入理解丰富内涵,明确“五个方面”对官兵思想和行为规范的现实要求,筑牢警魂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深刻领会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公安消防精神是消防部队的“思想武器”。要深刻领会公安消防精神“三个要素”的实质内涵,掌握“三个要素”与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内在联系,始终保持锐意进取、英勇顽强的精神状态,确保在党和人民召唤的任何时候都能拉得出、攻得进、救得下、打得赢。

(二)要在严格军事训练中磨砺。军事训练是部队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也是激发和培育消防铁军战斗精神的主要途径。而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摔打锤炼部队是培育消防铁军战斗精神的主要方法。一是要严格实施训练。按照“练为战”的指导思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特殊任务需要什么就组织开展什么训练,什么地方薄弱就练什么,狠抓军事训练。在官兵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不断加大训练的难度和强度,锤炼官兵求真务实的训练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二是要强化实战演练。着眼实战,结合特殊任务的特点,组织经常性、常态化的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等实战演练,尽量把情况想复杂一些,把困难想多一些,把演练环境设臵逼真一些,让广大官兵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的实战演练中磨练战斗意志、锻造过硬作风。三是要加强心理工作。要把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培育消防铁军战斗精神之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心理行为拓展训练,提高官兵自我调控和减压能力,培养敢于面对艰难困苦的心理品质和沉着、机智、勇敢的心理素质,打牢临危不惧、遇险不惊、遇扰不乱、遇挫不馁的心理基础。

(三)要在火热警营生活中养成。消防铁军的战斗精神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重点在磨炼,关键在养成。只有平时多加锻炼,关键时候才能发挥巨大作用。可以说,立足警营生活实际,强化平时养成,是培育消防铁军战斗精神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在严格管理中提高。要坚持从严规章、守纪律、正军容、规言行入手,狠抓部队的管理,培育官兵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用铁的纪律统一官兵的意志和行动,保证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要求不讨价还价、不打折扣,确保党指向那队伍就打向那。二是要在战斗氛围中熏陶。要立足警营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利用队史馆、荣誉室、俱乐部、宣传标语、板报橱窗等阵地,设臵突出消防铁军战斗精神的培育内容,让官兵抬头见荣誉、低头思责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战斗精神的熏陶,从而激发其战斗精神的生成。三是要在警地文化中凝聚。要充分挖掘警地文化资源,实现警地文化相互融合,借助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等平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强化理想信念,振奋革命精神。并在经常性的文体活动中突出对抗性、竞争性和激烈性,锤炼官兵英勇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团结作战的团队意识。

(四)要在执行重大任务中锤炼。灭火救援、抢险救灾、抗击自然灾害等急难险重任务,背景复杂,任务特殊,要求很高,最能锤炼出官兵过硬的战斗精神,是培育消防铁军的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抓住遂行重大任务的有利时机培育消防铁军的战斗精神,做到“打一仗”、战斗精神提高一步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善于利用重大任务的政治性,把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水平作为锤炼消防铁军部队战斗精神的根本出发点,做好广泛、深刻的动员,强化无坚不摧、无难不克的战斗意志,树立敢打硬仗、善打恶仗的战斗作风。其次,要善于利用重大任务的突发性,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做好宣传引导,鼓励官兵克服怕苦思想和畏难情绪,保持高昂的士气和顽强的斗志,树立战胜强敌的信心和底气,勇于迎接挑战和考验。再次要善于利用重大任务的极限性,在切实搞好人与装备最佳结合的同时,有意识地把任务设难、把情况设真、把环境设险,让官兵在恶劣环境中经受生死考验,在险局、难局、残局中培养官兵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和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

培育战斗精神 篇6

【关键词】军校;人文教育;战斗精神

培养和强化军校学员的战斗精神,是部队建设极其重要的内容。战斗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加强人文教育不仅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更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军队院校来说,

人文教育在培养学员的战斗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思想层面、心理层面、情感层面等维度上,都为学员战斗精神培育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和充足的精神养料,成为激发学员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人文教育可以熏染勇敢精神,培养阳刚气魄,塑造血性人格,锤炼坚强意志,铸就强力民族魂。所以,在军校人文教育中突出战斗精神培育,构建未来具备“血性”精神的军官队伍,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只有建构合理的、可行的军校人文教育培育战斗精神模式,才能够极大提升战斗精神培育效果。

一、加強人文课程课堂教学,拓宽战斗精神培育渠道

人文课程是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载体,人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哲学、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教员在授课过程中,除了传授人文知识外,在对古今经典战争进行分析表述时,既可以有对战争策略和胜负的剖析总结,还可以有对爱国将士同仇敌忾、前赴后继、捐躯为国难的大无畏精神的赞颂;在对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讲解概括时,可以对其价值信念、道德情操、行为模式进行分析和借鉴;在引导学员赏析边塞诗时,可以深入挖掘诗人那一往无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战斗精神的培育就是感情的陶冶,灵魂的洗礼,人文课堂就是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文化意蕴,引导学员自觉汲取中外历史上优秀战争文化的养料;通过一系列饱含情感,性格鲜活的历史英雄人物形象和他们生动感人的事例来感染和鼓舞学员,使学员更好的把握战斗精神的内涵和实质,树立献身国防建设的使命意识,强化他们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

所以对于军校领导和教员来说,要对人文课程培育战斗精神加以重视,要遵循学员战斗精神生成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把战斗精神培养纳入人文课程教学规划和学科建设之中,将战斗精神教育渗透于整个人文课程体系,要突出人文课培育战斗精神的针对性,让每一堂人文课都成为学员的战斗精神培育阵地;要优化整合人文课程教学内容,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同时,加大战斗精神培育的针对性,要深入挖掘人文课程课堂教学培育战斗精神潜力,使人文课程成为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支撑。

二、拓展战斗精神培育的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军校人文教育培育学员战斗精神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要拓展军校文化的内涵,围绕战斗精神培育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系列人文教育主题活动,将战斗精神培育引向深入。比如可以定期举办专题军事学术报告,邀请军事专家分析国际安全局势、我军军事斗争准备发展现状等,强化学员的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使能打仗、打胜仗的思想在学员头脑中固化,随时做好奔赴战场的心理准备;可以经常聘请战斗英雄做报告,使学员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和体会英雄壮举,激发坚忍不拔、无所畏惧的拼搏精神和敢打硬仗、恶仗的战斗精神;要组织学员定期召开军事题材的优秀作品研讨会,不断提高学员的鉴赏能力,通过这些作品强烈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感染力,使他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培养他们奋斗不息、奉献不止的高尚情操;组织学员观看优秀的军事影视作品,然后撰写影评或读后感,通过感受影视作品中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英雄人物形象来体会英雄人物的大智、大勇、大爱,从而培育学员足智多谋、敢于亮剑的战斗精神;要让铿锵嘹亮的军歌旋律时常回荡在校园上空,军旅歌曲节奏遒劲有力、音调高亢激昂,通过豪迈的歌声可以使学员思想受到洗礼,灵魂受到触动,有效强化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战斗精神;文艺晚会、绘画书法、板报墙报等活动的熏陶、引导、激励功能,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营造“军味”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熏陶学员的战斗精神

环境熏陶是战斗精神培育的又一条重要途径,军校的硬件环境对于培养学员的战斗精神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是军校办学的物质基础,是构建战斗精神培养的物质条件,所以军校要突出军事特征,积极打造具有浓厚“军味”的校园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环境这一无形的力量,在其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作用下,提高学员对院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首先,要将战斗精神融入到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管理哲学、价值追求等大学精神文化的内容之中,才能铸造出具有我军特色尚武精神的军校灵魂,才能有效地调动广大学员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军事斗争准备而奋斗与奉献的热情与干劲。其次要使校园环境具有浓郁的军事特色,如建造具有军事内容的雕塑园,标语牌,张贴古今中外著名军事家的画像、名人名言,悬挂献身国防,扎根基层等内容的标语口号等等,使学员时时处处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强化军人的角色意识,激发发奋读书,献身国防的强烈责任感和使用感。

再者,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心理战不断发展的要求,强化心理战的物质技术建设。军队院校应建立现代心理战研究、试验中心,从事心理战研究,研制开发心理战试验设备,培养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四、加强人文教员合作教研,提高战斗精神培育实效

在传统的人文课程教学观中,课程往往体现着以知识为主要内容,以相对独立的课程为形态的特点,教学以教员为中心,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在这种状态中,教员是作为独立个体进行教学,具有“专业个人主人”的特点,“你备你的课,我上我的课”,这种教学方式之下,教员分别注重本门课程知识的逻辑系统,长期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缺乏教员间的相互合作,尤其是教学上的相互沟通与对话。如今,学员战斗精神培育成为了人文教员肩负的历史责任,它要求改变过去人文课程教学每门课程“单打独斗”的方式,而强化多门课程战斗精神教育内容交叉整合;要求改变过去人文课程教学一味注重人文知识传授的状况,教学中战斗精神培育的成分大为增加,这种变化给教员创新的空间与余地大大增加,同时教学中人文知识与战斗精神解读之间如何衔接是对每个教员的新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员个人的知识技能是有限的,靠单枪匹马去迎接挑战,实在是势单力薄。所以,教员合作教研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大家坐下来,畅所欲言,做真正的交流,让相同的、互异的教学理念在教研中融合,达到教员思想上的转变和共识,只有思想上的转变,才能使教员在行为上发生相应的变化,思想在碰撞中成熟,成熟的思想指导教员的行为,有了行为上的转变,才能在实施中采用新的理念、新的目标来培养学员。现实中,人文教员确实面临着很多困难,诸如“人们长期形成的教学观念、习惯等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它已渗透到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因而教员的教学方式要由个人单独工作转变为与他人共同合作,教员要将自身教学的差异性变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达到共享,达到沟通。

人文课程培育学员战斗精神所具有的开放的,跨学科的特征,使得教员“单兵作战”式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多元化的教育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构建人文教员教学合作的模式,建立同行互助的人文性合作的专业发展机制就具有客观必然性。对军校来说,不但新教员在教学成长中,会关注自己是否得到同事的认可,而且老教员的课堂驾驭能力也要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的对象、工作上的同事相互切磋、仔细摸索,才会有所领悟。尤其对于人文教员来说,绝大多数毕业于地方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战斗精神培育,对所有的教员来说都需要适应,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个人文教员都是在教研活动的“摇篮”中成长起来的,教研组就是教员专业化成长的重要基地。

总之,教员之间如果加强合作教研,形成合作的人文教员团队,营造出合作的氛围,构筑成学习型组织,培育学员战斗精神就必定能取得巨大成效。

参考文献:

[1] 宋铁平  关于战斗精神培育的几个问题 [J] 军队政治工作,2005(7):35

战斗精神研究综述 篇7

一、关于“战斗精神”的概念

概念的界定是开展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目前就对“战斗精神”的研究来看,虽然研究者对它的内涵理解大致趋同,而对这一问题迄今未有统一而权威的界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尤其是对于“战斗精神”究竟属于哪一个层次和范畴的邻近属概念,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一)广义说

如李海燕认为“战斗精神是相对于战斗物质而言的,是军队的总的精神面貌和气质特征,是敌我对抗中动员起来的一切思想、情感、情绪、意志、热情、斗志、决心、信心、作风、气节等精神因素的集中体现。”[2]该定义将战斗精神的外延扩大到与战斗相关的整个精神意识层面。

(二)综合说

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定义,认为战斗精神是诸多精神要素“凝结”“升华”或“综合”成的一种较高层次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品质。如总政办公厅群工办在授课教案中指出,“战斗精神是军人信念、意志、信心、勇气、作风、心理等精神因素凝结升华而成的一种潜在的精神状态和品质”。

(三)狭义说

如吴小兵认为“战斗精神狭义上是指战斗员对战斗的根本态度和在战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广义上是指平时和战时对待各种困难的根本态度和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3]。

总体来看,“战斗精神”的概念界定还是较为模糊的。内涵是什么,外延有哪些,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对“战斗精神”本质特征的探讨,研究者主要有以下几类观点:一是从辩证的视角,认为“战斗精神”是几组特性的对立统一,如金国庆指出“战斗精神作为对客观存在反映的一种意识形态,它的内在结构具有以下特征:即“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外显性和内隐性的统一”及“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4]。研究者分别从本质属性、形式属性和发展属性三方面建构了“战斗精神”的特征体系。二是作为实践依据,分析了“战斗精神”的特点,朱生岭认为其主要包括“很强的政治性”、“历史的传承性”、“强烈的对抗性”、“内在的互动性”和“巨大的潜能性”[5]。徐麟也作了相似的概括,他认为战斗精神兼具主观性、客观性和发展性,提出了战斗精神受诸多主客观因素影响”[6]。三是客观地承认了战斗精神中所包含的生理本能特性,虽无明确概括,但大多数外军战斗精神培育的研究者都注意到了战场特殊情境下物质和生理的满足对激发战斗精神、克服战斗应激的作用,初晓创造性地区分了战斗精神的“情境性”和“特质性”[7],看到了其中生理防卫本能成分的存在。显然,这是我们开展战斗精神研究不可回避的方面。

对“战斗精神”的理论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其外延,即战斗精神的表现形式、包含的要素分析方面。相关探讨在许多要素上达成共识,在表述的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有:一是通过界定范围来列举。如刘振忠认为战斗精神“包括战斗欲望、战斗热情、战斗作风、战斗意志、道德情操、胜利信心、组织纪律性等方面”[8]。要试图为“战斗精神”这一概念建立一个科学严谨的分类架构并非易事。研究者在运用的概念层次上也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交叉,如“战斗作风”、“道德情操”等均属于外延较大的范畴,与其它方面在概念上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宜并列。二是进行品质描述。如金俊红认为战斗精神“包括忠诚、勇敢、机智、坚贞、团结、守纪等等”。这种方法描述了战斗精神在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品质特性,维度较为单一,也因描述性词汇含义宽泛,使得战斗精神的外延较为模糊。三是结合上述两方面内容的综合界定。如章立品认为“培育战斗精神,应注重培育军人包括敢打必胜的信心、听党指挥的信念、英勇顽强的斗志、处变不惊的心理、吃苦耐劳的品质、高科技制胜的素质、机动灵活的胆识和团结协同的观念”[9]。此种观点既强调架构又注重性质,是较为全面的总结。

二、关于“战斗精神”的培育研究

如何有效地培育军人的战斗精神是相关研究的重要落脚点。因此,培育问题被大多数研究者所关注,并强调战斗精神培育的整体规划和合力实施。但基于对“战斗精神”的宽泛界定,所以方法途径相应涉及了部队教育、训练、管理及环境建设等多个方面,多是较为宏观的概括性论述。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打牢思想基础为目的,开展内容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教育几乎涉及到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但都十分明确地以战斗精神培育为落脚点。在指导认知方面,主要集中在以忠诚于党为核心的信念教育、以爱国奉献为主体的价值取向教育、以责任使命为重点的职业意识教育三个方面;与之紧密联系,在情感培育方面,主要强调培养与激发军人敢打必胜的信心、神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革命英雄主义的勇敢无畏以及面对挑战的危机感与紧迫感等。强调突出教育效果,采取多种教育方式,既强调知识灌输,又注重熏陶感染。

(二)重视实践锤炼的重要作用,强调在军事训练、实战演习及急难险重任务遂行过程中磨砺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不是孤立存在的精神现象,总是要在军事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体现,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最近几年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大多认识到:一是长期的和平环境及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官兵的诸多特点给部队战斗精神培育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在特殊的军事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得到解决[10];二是部队近年来应对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种类不断增多,频次不断提高,在任务遂行过程中部队战斗精神受到了磨砺,经受了检验,提升效果显著;三是基于军事训练基地化、模拟化、数字化的世界军事训练发展趋势,强调只有把培育工作与接近实战的严格施训紧密结合起来,与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军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将战斗精神真正扎实有效并与时俱进地在新时期的官兵思想和行动中积淀和固化下来。

(三)基于战斗精神培育的渐进性和长期性,着重强化系统、经常的严格长效管理

战斗精神表现在战时,培育在平时,关键在养成。如黄建生、高元龙均指出在战斗精神培育中只依靠阶段性教育或制造“情况刺激”搞应急式、突击式训练难以触根本、起长效,“战斗精神的提高和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平时的战备、训练和管理中点滴养成”;张芳提出要加大对战斗精神培育过程的跟踪问效,建立目标明确、手段优化、考核严格的培育工作机制;姚桦强调“管理”是“战斗精神形成的控制机制”,“战斗精神必须厚积薄发”,对部队的“行为管理要进一步‘精细’”。

另外,在战斗精神的培育问题上受到重视和强调的还有其他方面。

如:认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提高科技素养是战斗精神培育的重要手段,甚至将高科技制胜的素质纳入到战斗精神的时代内涵中。

再如:未来作战,是一场异常残酷、激烈、复杂的战争,官兵的信念意志和心理品质必将受到严峻考验。强化战斗精神,要以增强官兵心理素质为基础,须加强部队系统性、层次性和经常性心理教育训练力度。

三、“战斗精神”研究的趋势与方向

基于近年来“战斗精神”问题的研究现状,综合有关论文的内容,笔者认为当前战斗精神研究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一)多视角研究

近年来,研究者们尝试了对战斗精神的多视角研究,主要有:一是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探讨。如聂振锋等都讨论了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和战斗精神的关系。关系探讨涉及的概念还有:军队士气、战争观、信仰、大丈夫气节、文化、战斗力、非智力因素、知识结构、军人主体意识、社会主义荣辱观、科技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等等。这些探讨对进一步厘清战斗精神的内涵和丰富战斗精神培育途径都颇为有益。二是不同理论视野下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如濮端华、汪泉从大众传媒视角探究战斗精神的整合功能、机制与范式;郑刚从动力心理学理论角度对美军的战斗精神培育进行了剖析;刘晓鹏在传统文化差异视野下对中美军队激发战斗精神方式进行了比较;初晓运用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界定并分析了军人的特质性战斗精神;张春研究了战斗精神的心理力场理论模型及其运用。三是历史视角的探讨。战斗精神具有历史性特点,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又有着不变的精神内核。四是外军实践研究。研究者们坚持洋为中用,研究了美国、前苏联、以色列等国军队的战斗精神培育规律,从中汲取了有益的经验。

(二)量化评估研究

已有的研究大多从政治学、伦理学、历史学、政治工作学等角度对战斗精神展开理论研究。近年来军事心理学研究方兴未艾,量化研究也随之成为战斗精神研究领域新兴的研究方法。已经有研究者认识到:“过去对战斗精神的描述往往是基于定性的描述,因此也就避免不了随意性的缺陷,在研究战斗精神培育的领域,运用数学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不仅是切实可行的,而且能够弥补定性分析方法的不足。”并且在此基础上拟制了基本的研究步骤,即通过“实证研究分解出影响战斗精神的种种因素,采用测试工具进行测量,并通过统计分析,获取对战斗精神的定量描述。通过了解影响战斗精神的各个因素及其作用大小,在培育战斗精神时可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但以上工作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战斗精神进一步科学量化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与加强。

(三)针对当前研究不足,加强战斗精神的基础性研究

邓志华认为“战斗精神”研究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并总结出研究中存在三个明显的问题,即:一是缺乏完备的理论体系;二是基本理论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三是理论和实践的间隙尚需磨合。应该说,以上研究中的问题目前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加大对战斗精神基础理论的研究仍是当务之急。尤其是,战斗精神缺乏准确统一的概念界定,内涵外延较为宽泛,不利于进一步量化研究,也使得培育方法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钮绪纯,马振宏.试论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理论[J].安康学院学报,2007(02):73.

[2]李海燕.军人战斗精神: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7(01):93-94.

[3]吴小兵.对我军战斗精神培育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08):380.

[4]金国庆.战斗精神的内涵探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116.

[5]朱生岭.立足于战斗精神特点培育战斗精神[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03):100-101.

[6]徐麟.现代军人战斗精神的特征和培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7.

[7]初晓.努力培养军人的特质性战斗精神[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6(01):30.

[8]刘振忠.聚焦战斗精神培育[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5(02):55.

[9]章立品.着眼军事斗争准备大力培育战斗精神[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04):89.

融注战斗精神锻造先锋英才 篇8

理想信念是革命军人的精神之“钙”, 没有理想信念, 和平时期会得“软骨病”, 上战场就是“怕死鬼”。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情况下, 青年学员理想信念存在许多现实问题。有的学员感觉部队环境艰苦, 纪律约束严格, 军营生活乏味, 不如地方幸福指数高;有的学员对国家安全形势盲目乐观, 不同程度存在和平是主流“不会打”、发展是关键“不能打”的观念;有的学员对战时生死考验缺乏心理准备, 很少思考过在服役期间走向战场, 更不曾考虑过为国牺牲的问题;有的学员进取精神不强, 存在学习态度不正、动力不足、标准不高等思想问题。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 无论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 都是我们坚忍不拔、执着奋斗的力量源泉。我军光辉历程证明, 一支军队有了高于天的理想信念, 就会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甘洒热血, 就会勇往直前、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对此, 我们要注重将理想信念融注学员血脉, 使之成为革命军人的精神之“钙”。一要注重理论灌注。充分发挥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不断创新政治理论教学内容体系, 完善政治工作实践教学基地, 加强政治教员队伍建设, 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入”工作。二要注重品质培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认真抓好理想信念、我军根本职能等教育, 引导教育引导学员端正人生价值取向, 牢固树立祖国至上、使命至上的思想, 增强献身国防的光荣感使命感, 打造忠诚于祖国、忠诚于党的优秀品质。三要注重岗位实践。加强学员队模拟连建设, 切实抓好各岗选职任职, 结合毕业综合演练等大项活动, 把理想信念落实到一岗一职, 体现在一言一行, 切实增强学员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

二、青年学员对我军革命历程感悟不深, 必须用战斗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敢打必胜、攻无不克, 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光荣传统, 成为融入血脉、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但当前不少学员对我军辉煌历史了解不多、优良传统感知不深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学员对重大战役、经典战例、英雄战绩仅大概了解, 停留在一般概念上;有的学员受西方军事强国影响, 津津乐道于他们宣扬的高科技战争“零伤亡”, 存在优良传统“过时论”的思想;还有的学员追求时尚化, 英雄模范不再是崇拜对象, 革命歌曲不再是唱歌首选, 训练之余忙于学习电脑、摄影、公文写作等实用技能。任职培训学员在校时间短, 多则10个月, 少则半个月, 我军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 必须用浓郁的战斗文化时时处处浸润、感染学员。一要用文化氛围熏陶。注重建设充满战斗气息的文化环境, 在营区道路、重要活动场所, 悬挂战斗标语, 设置反映战斗英雄的灯箱橱窗, 精选战斗格言贴在每名学员的床头, 打造学员队精武励志的走廊文化。二是用英模事迹感召。组织学员开展讲英雄故事、唱英雄歌曲、读英雄书籍、吟英雄诗篇, 用我军历史上的英雄事迹、英雄精神、英雄情怀感染和熏陶赏, 同时及时发现、培养和宣扬新的典型, 让官兵在回顾历史风云中洗礼心灵, 在学习身边典型中砥砺斗志。三要用活动载体牵引。结合建党、建军等重大节日, 广泛开展战斗歌曲大家唱、战斗诗词大家颂、战斗故事大家讲等活动, 常态组织“看红色电影、演红色剧目、唱红色歌曲、读红色图书、讲红色故事、观红色景区”等红色活动, 努力打造战斗味浓、火药味足、硝烟味强的强军文化。通过大力营造浓厚的军营战斗文化氛围, 让官兵处处置身于浓厚的战斗氛围, 时时受到熏陶和鼓舞, 不断激发学员练武、尚武、精武的热情动力。更好地感染熏陶官兵、振奋军心士气。

三、青年学员对艰苦环境经历太少, 必须用实践锻炼砥砺虎气血性

蚊子的战斗精神 篇9

蚊子善飞、个小,却长着长长的吸管,这个与身体比例严重不协调的武器,透露出蚊子邪恶的本质。据说蚊子吸血是为了繁衍下一代,这更增添了人们对它的厌恶,被其吸了一滴血,则会衍生出更多的刽子手,使人类更受其害。于是,同蚊子的战斗成了人类一个长久的目标,能够消灭蚊子,也是很多人的愿望。可惜直到今天,人类已经实现了高度文明,可以说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但对于蚊子这样小小的对手,却苦无良策。

以前住在一楼,深受蚊子之苦,重新买房时,毅然选择了12楼,在我想来,这么高的地方,蚊子是决计飞不上来的。搬了新居,的确睡了几天安稳觉,当时是满心同情还住在低层饱受蚊啮的同胞们,每当闻到从他们窗口飘出的蚊香味道,听到“啪啪啪”自己打自己的声音,仿佛看到他们同蚊子战斗的坚强身影。不曾想几天过去,家里又渐渐有了蚊子,尽管数量不多,却躲在看不到的角落,总在熟睡之际出来侵扰。当时很纳闷,这么高的地方,蚊子是怎么上来的,后来在电梯里看到蚊子,才知道这家伙很聪明,它也搭上了咱们高科技的交通工具。

对蚊子没辙,反过来倒钦佩其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对于这个比人类小得太多的物种,生活在阴暗角落,严冬时还要忍受寒冷煎熬,能够延续生命也着实不易。与人类斗争的过程中,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有许多蚊子因为吸食不到鲜血而完不成生命的繁衍,想来也是非常痛苦的。蚊子虽然是人类的敌人,但也是由其生存规律所决定的,假如它们能够找到替代的食品,是决计不会冒着生命危险来与人类为敌的。当然,蚊子空有顽强精神,却没有足够的智商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这对它们来说是一种悲哀。

上一篇:地层沉降下一篇:人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