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学习心得

2024-07-24

《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学习心得(精选14篇)

《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学习心得 篇1

《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学习体会

班级,一个小集体,却充满了情与爱,它是师生用智慧和艺术描绘的迷人世界。这个世界曾给学生无数的感动和无穷的力量,这个世界曾教会学生许多知识,培养学生许多能力。为使这个世界能更有凝聚力,成为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让每个学生都因为这个集体而骄傲自豪,让每个学生都发挥特长为班集体增光添彩。这就需要我们每位班主任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为学生搭建一方五彩斑斓的活动舞台。

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往往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在所有集体成员为共同的目的而努力奋斗的时候,学生才能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一个没有活动的集体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集体”而只能是“一盘散沙”。因此,良好的班级活动的组织是形成这个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条件。

做好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对学生个人的成长、班级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班集体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的说有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或者说与众不同的地方。日常的教育教学就是要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其长处得到最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走到自己的最高峰,尤其对于班主任来说,更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的长处的到充分的发展.班主任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可以组织和设计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

(一)班级活动让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

作为班主任应该明白,某些班级活动给与学生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的正当需要,更是一次良好的锻炼。通过锻炼, 学生更了解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不知不觉给他们指明了方向,给予了前进的动力。

(二)班级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活动中学生发现了自己的潜能,是学生萌发了自信,激活了新的憧憬.在班级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一个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人,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有良好个性发展的巨大潜力。我们应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在集体的舞台上创造出一幕幕生动活泼的“戏剧”来展示个性和锻炼个性。

二、有利于班级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班级是学生发展成为社会人的重要环境。班级活动会为学生提供提高“做事”能力,学习“做人”之道,获得“价值”启蒙的场所和机会。推动个体社会化的日趋成熟,为以后适应真正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对于班主任来说,改善班级中人际关系的办法就是设计与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加深理解,营造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

三、有利于班集体的形成

班集体是一种教育集体。它是建立在各个学生的个性积极发挥的基础上,但又不是每个学生个性特征的简单综合。在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都是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密切相关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活动就没有集体,集体是在活动中形成、发展的。

由此可见,通过开展一系列积极有效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增强每个集体成员的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是班集体建设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健康发展的班集体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能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参照群体,可以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斜滩中心小学

胡盛辉

《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学习心得 篇2

一、新时期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势要求

1.时代与课改需要加强班级优秀文化建设。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国家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也以前所未有的态势侵蚀着校园, 从而使学校这块净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这不仅影响到教育质量, 而且也给学校的形象, 尤其是学生的素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新时期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能够通过传承优秀文化来优化育人环境, 深化教育改革。

2.崇高道德和良好人格的培养需要加强新时期班级文化建设。随着时代的前进, 发展经济早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流意识。但是,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造假售假、食品药品安全等事件令人触目惊心, 而讹人骗人事件也让做好事者退而远之……加之, 当前一些学校只抓成绩而忽视对学生道德和人格的培养, 没有了崇高道德和良好人格的塑造, 素质教育被严重搁置。因此, 合理运用班级文化这一无形的教育资源, 有效地促进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是当下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

3.新时期班级文化建设能够形成育人合力。新时期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有效的活动与有序的组织, 活动设计新颖别致, 活动组织得力高效, 就能在加强学风、师风、班风建设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通过活动创新、组织创新创建优美和谐的班级环境以及高品位的人文环境, 就会形成育人合力, 从而影响学生选择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 培养其主体精神, 塑造高尚的人格, 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各项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新时期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设计与组织策略

1.采撷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 以新颖独特的活动为载体, 寓文化熏陶与情景感染于具体的优秀文化的熏染活动之中, 形象育人, 艺术育人。可以通过游戏把一些传统玩法作为育人的文化元素融入对学生智力、定力的提升中去。游戏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我国的传统游戏或玩法更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哲理性、道 德性的启迪。如拼七巧板、下棋等活动能够训练学生的智力与定力, 猜谜、歌谣等游戏能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文化知识的洗礼。通过游戏的方式, 用传统的玩法培养学生勤劳、勇敢、坚定、吃苦的精神和品德, 应该是新时期传承中国文化, 发扬祖先智慧的一条不可遗弃的途径。再如, 借传统文化中富有人文内涵的诗文诵读活动, 激发学生兴趣, 日渐熏陶学生, 也是新时期班级文化建设的一条途径。可以进行“每天一诗”“每周一文”活动, 也可以开展班级读书会、读书笔记展示会等, 把教育内容融入具体活动之中, 以新颖的设计、丰富的形式与巧妙的组织负载优秀的文化元素,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借助传统文化中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巧用先进的教育资源, 与时代结合、与实际结合、与素质教育结合, 通过新时期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注重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作用, 用优秀的文化来陶冶学生,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 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设计活动时, 可以设想举行一两个小型的知识问答比赛, 或者像中央电视台举办汉字听写大赛, 与时代传承中华文化的氛围相结合, 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 借全国叫响的活动魅力唤起他们的活动兴趣。也可以结合学校实际,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了解民风民俗, 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如参观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博物馆和民俗风情馆等, 让学生感知家乡历史与民风民俗, 加深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领悟。

《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学习心得 篇3

(一)关注活动内容的选择。《纲要》中指出:“体育活动要尊重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不进行不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项目训练”。 教师选择活动教材时,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估计幼儿活动能力,因地制宜,合理地设计活动内容。比如像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在跑、跳及运动器械的运用等方面能力较弱,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应该多考虑慢走、爬、钻等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主要以游戏的形式来完成,以免运动量过大或超负荷等给孩子带来的运动损伤及心理负担。

(二)关注场地器材的选择。《指南》中指出“要为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在每一个体育活动前,老师都要根据活动内容,选择活动器材、布置活动场地。选择活动器材、布置活动场地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检查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性,如果场地不平整或过于狭窄都会给孩子的活动带来不便和危险,而在活动之前要检查器材是否有损坏、边缘轮廓是否锋利等,投掷方面的活动要合理安排好投掷方向、距离及组织好孩子的活动秩序,以免投掷物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教师在活动开展前必须对自己本次活动的场地需求有一个定位,正确地估计自己的活动需要怎样的活动场地。其次,必须在活动前清除掉活动场地的各种障碍,保证场地的安全性。另外,在活动中教师应该时刻提醒幼儿保持一定的活动距离。对大型玩具或户外体育设备要定期检查、定期维修。比如滑梯的坡度要适当,边脚要光滑。对摇椅、荡船等玩具教师一定要不怕麻烦在活动前检查一遍,吊环是否牢固、螺丝是否松动等细节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器械如果选择不当往往会为户外活动带来不安全隐患。除了在活动前认真检查体育器材外,还应注意在活动过程中,要避免幼儿因使用方法不当引起的不安全情况。教师要认真反思对器械进行改进、更新。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凡事多为幼儿安全着想,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你所投放的器械是否能满足所有孩子的需求,如果你所投放的器械需要几个孩子共享,那么一定要讲清楚活动规则。在首次投放新器械的时候,一定要讲清楚器械的使用方法,考虑到一切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

(三)关注双方着装的选择。

对于幼儿着装,是体育活动中一个很关键而教师最容忽视的问题。幼儿的年龄小,运动机能尚不完善,协调性差。户外活动时,应尽量让幼儿穿上适脚的球鞋、运动鞋。别看一些很小的问题,却会给孩子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衣服过厚会使孩子在运动中感到笨重、不灵活,活动过后因出汗太多而导致感冒;衣服太紧会放不开活动乃至拉伤肌肉等。有的幼儿爱把一些玻璃、小刀藏在口袋中。如不注意,在进行活动,特别是垫上运动时,便会酿成事故。在体育活动前,教师要不怕麻烦,认真的检查孩子的着装情况。孩子着装要便于运动,老师也要穿便于运动的服装,这样,在示范时才能正确的展示动作要领,或免去高跟鞋给孩子带来的危险。

(三)关注安全意识技能的养成。这也是幼儿运动中安全问题的主体。教师具备安全意识,就能预见和估计活动的安全性而做好活动前的安全检查工作。幼儿体育活动中,虽然没人愿意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毕竟幼儿是活动体,意外有时就发生在不经意中,教师要具备拉伤、扭伤、跌伤、碰伤等小损伤的简单处理技能及应对措施。《指南》中指出“结合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所以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幼儿在运动中的安全意识,如不要随意的推攘同伴、摔倒时手先撑地、不要乱扔投掷物、跳跃或快速奔跑时不要说笑或伸舌头,运动过热不要急着饮水等等。

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意识养成。这并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幼儿明白户外活动中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危险的不能做的。首先,将这些户外安全知识每天贯穿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比如在下楼梯的时候,时刻提醒孩子靠右行走不能推挤,在平日活动中让孩子熟悉老师一些手势,多进行正面教育。另外,在活动中,要注意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让孩子能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教师在活动前提出具体要求。

《指南》中说到“要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加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须从教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长期的教育和熏陶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则可在各项活动中针对性的授予。如:教会幼儿在不小心跌倒时用手撑地;走高跷时重心适时移动;躲闪投掷物时,用双手保护头部等。同时,在户外活动中,制订合理的常规要求,并逐步养成幼儿按要求活动的习慣,杜绝不合理,不安全的行为。有损伤要及时告诉老师。让幼儿在遵守规则中得到自护,只有通过让每位幼儿学会遵守规则,才能使活动目标得以完全贯彻落实,如果缺少了规则,则会使目标不能落实,幼儿安全得不到保障。

(四)教师在活动中要全面观察及时指导。

不同孩子不同的处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时情绪或高涨或低沉,都是教师应该注意到的,如进行投掷方面的游戏、跳类的活动幼儿情绪高涨,对个别幼儿留心观察,或是给他降温进行冷处理,让幼儿休息一会儿,或者是让他当老师指导小朋友玩,这样即不伤害幼儿又让他从激动的情绪中安静下来,再投入活动,而胆小的幼儿虽然不能主动挑起事端,但往往他们是被害者,所以教师也不能放之不理,应该鼓励他们积极的参加活动。

让孩子能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由于幼儿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意外。因此,组织幼儿体育活动内容时要考虑各种安全因素。在活动中要掌握活动量。孩子的活动量是由小到大逐渐上升,活动结束前又逐步减少这一原则。

党组织活动学习心得 篇4

2015年4月30日,理学院组织了党组织学习活动——观看电影《忠诚与背叛》,由于有事请假,我事后在网上了解了相关内容,并学习了《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以及党的领导同志关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论述。下面讲讲我学习后的心得:

《忠诚与背叛》(原名:铸剑1927),该片主要讲述是一九二七年四月,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面对困境,王荷波和杨匏安以代表的名义向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提出议案,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终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故事。该片不仅回顾历史,更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忠诚与背叛》通过真实可信的历史故事、丰富生动的电影画面,展现了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匏安等纪检战线革命先驱,为忠于党的事业、维护党的纯洁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英勇果敢的光辉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学习了《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之后,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

核心的问题是党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由于党内外、国内外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党的健康肌体也感染了不少病菌,一些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作风状况上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人民群众还有不少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很多“四风”问题被曝光,一批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问题相继被查处。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解决党内问题的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党内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

三、严治党,严明党的纪律

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关于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执行党的纪律不能有任何含糊,不能让党纪党规成为“纸老虎”、“稻草人”,造成“破窗效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干部监督上,有的党组织习惯于把防线只设置在反对腐败上,认为只要干部没有腐败问题,其他问题就都可忽略不计,没有必要加以追究,也不愿意加以追究。有的干部认为,自己没有腐败问题就行了,其他问题都不在话下,没有什么可怕的。而实际上,腐败问题与政治问题往往是相伴而生的。

四、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全党动手。严格执行责任制,分解责任要明确,检查考核要严格,责任追究要到位,让责任制落到实处。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

五、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

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中央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干部心系群众、埋头苦干,群众就会赞许你、拥护你、追随你;干部不务实事、骄奢淫逸,群众就会痛恨你、反对你、疏远你。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四风”问题积习甚深,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

六、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

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尚未有效遏制。我们的目的就是遏制。要有忧患意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高压态势,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

七、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

巡视工作就是要发现和反映问题。对巡视发现的问题,该查处的就查处,该免职的就免职。发现问题要及时跟进,有问题、有漏洞就要堵塞,要在履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抓几个典型。

八、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

九、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廉洁自律,必须筑牢思想防线,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做到持之为明镜、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学习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论述之后,我也有了几点新的认识:

(一)我们党是在严酷斗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守纪律讲规矩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

(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守纪律讲规矩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

(四)我们要准确理解、全面把握党的规矩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守纪律讲规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五)守纪律讲规矩,首要的是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六)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 ;

(七)要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大学生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必须认真学习,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政治鉴别力,有效防范和抵制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敢于直面拒腐防变的严峻挑战,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理想信念统率人的灵魂,决定着人生走向。为此我一定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定要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意识,一定要认真学习党的各种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一定要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一定要树立好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己的拒腐防变的能力。

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扎扎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从一点一滴做起,在诱惑面前,不收受别人一丁点利益,永不能降低了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在荣誉和功劳面前,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永不能淡化了党性修养和扭曲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小失大的道理谁都懂,古今中外因谋小利失大意,落马者并不乏见。所以我们该吸取教训,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严守道德底线,不要最后自己不知不觉踏上了歧途都还迷途不知返。

3、自我批评,接受监督,防微杜渐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篇5

2012年是全国圆满完成省、市、县、镇集中换届后的新一年,确定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部署,充分年体现了党中央对基层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意义十分重大。通过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我做为一名乡镇党员干部,具体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是始终围绕“三级联创”抓“创先争优” 活动。注重夯实基础,整体推进。从最基础的“三会一课”抓起,通过把“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双向带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党员和党组织“双向承诺”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大载体”进行有效整合,以三级联创为总抓手,搭建“创先争优”活动平台,结合乡镇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创先活动,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二是立足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方法、新举措。认真推行农村党员议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抓好“两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积极探索“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载体。抓组建,促进党组织覆盖面扩大;抓规范,促进党组织作用发挥;抓“争创”,促进党建工作水平提升。

三是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注重争创实效。乡镇党委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考核考评机制,每年都要集中对基层党组织开展评选活动,严格考评纪律,细化考评细则,规范考评程序,党委对评定的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小组、优秀员要予以表彰奖励,对一些先进典型还通过简报、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四是紧紧围绕“创先争优”目标要求抓争创。落实“五个好”和“五带头”的创先争优要求,应结合农村工作的实际,并充分利用工作中的有效载体开展活动。通过一些党员、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使“五个好”和“五带头”的要求具体化,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创建“五个好”先进党组织方面,应立足健全完善乡镇党委议事规则、村两委工作规则;完善镇村班子集中学习制度,提高班子整体素质和能力等措施来落实“领导班子好”。要通过“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发展党员公示制等载体建设来提高党员素质,优化党员队伍,落实“党员队伍好”。

《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学习心得 篇6

一、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发展就要抓统筹

抓统筹,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会“弹钢琴”的问题。组织工作点多面广,既有大量的具体的事务性的工作,也有许多宏观的综合协调工作,要求我们善于抓统筹,抓住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坚持在整体推进中突出重点,做到工作力量各有侧重,整体工作又齐头并进。抓统筹、统筹抓还要求我们整合系统资源,优化管理资源,发挥好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对干部工作、组织工作和人才工作既做到统筹规划,又做到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构建党建工作合力;加强与各部门、各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完善基层党建、干部监督和人才工作等方面的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好各成员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从强化监督入手,加强指导、检查和督促力度,进一步构建组织部门统筹协调、有关单位各司其职、党员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党建工作新机制,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二、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发展就要抓具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工作抓落实必须抓具体。弄清具体情况,研究具体招法,观察具体变化,解决具体问题,实属干成实事的要领、要招、要旨、要害。那种借口领导要“抓大事、管宏观、谋战略”而不屑于深入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人,最终是使工作不能真正落实。比如,我们建立农村后进支部整顿转化联系点制度、党建联系点制度、分包联系重点人才制度等,就是要求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作为牵头抓总的组织部门的领导干部,经常深入联系点(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以利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再比如,我们对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也要有一个抓具体、具体抓的问题,对其中的标准要求、原则程序等都要心中有数、严格操作、不越雷池,这样在干部工作方面才能更好地为党委当好参谋助手。

三、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发展就要抓进度

抓进度是抓落实的有效方法。抓进度的要义,就在于克服那种述而不做、决而不行、抓而不紧的习气。抓进度,要重视对工作的立项、分解和反馈,把对全局的思考和决策分解为一个又一个的工作任务,提出操作性强的措施、办法。我们每年都对各项任务进行分解立项,明确具体时限,责任到科室到人员,这种做法要继续坚持。对一些量化的工作尤其要关注时间进度。比如,未转化的后进村的因村制宜、分类施治;向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联系员;组织村干部参加换届后的大规模培训;培养培训技术工人和乡土人才,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等项工作,都要定时限、抓进度。要关注这些工作落实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重点,对在落实过程中碰到影响进度的卡壳问题,要组织攻坚,扫平障碍,保证进度,落到实处。

四、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发展就要抓经常

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至于提这样口号,那样口号,这样方针,那样方针,只有有了基层工作,有了经常工作,才有希望落实。否则只发号召写指示,发下去就会像石头掉在大海里,影子都看不见。”抓落实,不能赶风头,走过场,紧一阵松一阵,而是要注重抓平时,下苦功夫,下硬功夫,下慢功夫,下细功夫。比如,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改善党员队伍结构需要抓经常;保障党员权利,规范党内生活需要抓经常;加强党员的管理教育,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更需要抓经常。我们一定要以学习实践活动和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在这方面注重抓平时、抓经常,建立健全一些长效工作机制。

五、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发展就要抓反复

抓反复,反复抓,这是抓好落实的重要方法。有些工作虽初见成效,但稍一放松就会回潮,出现反复,不进则退,有些工作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来了。因此,要反复抓,抓反复,常抓不懈。比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后进支部转化问题,年年抓,年年转,但软弱涣散的农村基层组织仍占不小的比例。先进的滑坡了,中间的落后了,后进转化的又反复了。这其中就有一个要抓反复、反复抓的问题,也就是要常抓不懈。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或半途而废,这些年,不少问题正是出在这些方面。因此,对工作要有坚韧不拔地抓下去的精神,抓反复,反复抓,也就是抓干劲,抓实效,抓成果。

六、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发展就要抓典型

《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学习心得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学习活动,组织与实施

一、探究学习特点分析

(一) 全面培养学生能力

因为中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状态, 所以其兴趣十分广泛且容易转移。为此, 学生要想对书本当中的原理与规律进行深入的理解, 仅仅依靠课本是不够的。如果合理安排课外活动, 像小制作或者是小发明, 就能够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并且深入理解原理, 进而激发其求知欲望。与此同时, 学生还能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 自主实践或者是创造出实验过程, 观察其现象并对细节予以研究, 全面培养洞察能力以及探究性学习能力。

(二) 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推动其非智力因素发展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个性与特长, 所以通过课外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推动学生主动地发展。物理知识的学习即便有实验能力与科学素养作为重要基础, 还需要较长时间积累经验, 所以在课外活动平台上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并且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活动中获取足够的经验。

二、探究学习活动组织原则

(一) 要素有用

教师需要对学生个体差异予以关注, 并且深入挖掘学生个性与兴趣特长, 找出学生本身的闪光点, 为其创造一定的条件。因此, 在开展物理课外活动的时候, 教师不能仅仅重视少数优秀学生的培养, 而要面向全体学生, 积极推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与此同时, 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与兴趣主动参与活动, 进而在活动中不断挖掘潜能, 形成个人特长。在此基础上, 要想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需要充分发挥物理教研组的作用, 并且根据教师个性与特长来安排具体的指导小组, 确保人尽其才。

(二) 因地制宜

受到地域和城乡之间差异的影响, 在物理探究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主观方面, 教师需要尽量获得学校与社会的支持, 并创造条件。而在客观方面, 应对学校师资力量以及图书与实验设备等予以充分利用。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合理地选择实验与方法, 并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

三、初中物理探究学习课外活动的实施

(一) 课外观察与小实验

课外观察与小实验是相对简单的观察实验与家庭实验。在讲解《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一课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观察自家家用电器的工作过程, 进而初步了解家用电器。与此同时, 还可以让学生拆装家中不使用的旧收音机或者是小电饭煲, 进而了解电路组成。通过仔细观察与动手实验, 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地掌握基本概念与认知规律。

(二) 设计与制作

对于物理规律与物理知识的应用, 与实验设计和制作具有紧密的联系。为了获得研究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素材, 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收集相关信息与素材, 并在分析和推理的过程中合理加工获得的信息与素材, 设计科学的工作方案, 这样才能得出所需要的研究结论。例如讲解《电路初探》这一章节, 该课程教学难点就是电路的设计。为此,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各盏灯的工作特点来引入课题, 让学生思考自己房间里台灯和壁灯的电路设计, 并在电路板上完成电路的制作, 也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实地考察医院里病房呼叫电路、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 然后根据收集的信息设计电路并制作模型。通过学生设计与制作电路来培养其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 能够实现探究学习活动的目的。

(三) 创建社会调查小组

在学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章的时候, 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社会调查小组, 通过对教材知识的利用, 结合实际对生活与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予以解决。通过对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的调查, 使学生对生态资源与环境的现状予以深入了解, 并树立生态保护的意识, 积极提出个人的整改意见与建议, 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 成立科普讲座小组

物理知识丰富多彩, 其中包含了最为前沿的科学介绍与科技成就, 所以教师可以成立班级科普讲座小组, 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并熟悉相关的物理学历史或者是物理学家的资料, 适时安排学生讲解, 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物理科普知识, 增强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 初中物理知识对于学生学习来讲, 始终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但是要想真正地掌握并理解物理知识, 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内容, 还需要定期组织并开展研究性活动, 进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增强物理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邢爱艳.初中物理探究学习支撑系统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上旬刊) , 2015 (z1) :108.

[2]丁传贵.初中物理探究学习设计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 , 2014 (29) :199.

知识管理、组织学习与团队设计 篇8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组织学习 团队设计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被视为企业创造和维持其核心竞争能力的最重要资源。面临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组织必须不断的从内部和外部的现存环境中学习新的知识,并作出适应性的调整,这种学习和调整能力决定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包含有三个层面的问题,首先,如何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次,如何促进组织处理不同信息来源中学习知识的能力;最后,组织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努力促使现有的知识管理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对知识管理的两种观点

大量的研究文献在如何提高知识管理的有效性方面做了研究,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对知识管理的认识,这些研究大致分为两类:个体知识观点和组织知识观点。

在个体知识的观点下,知识是个体的特征属性,知识很难从个体中提炼出来,通常知识是隐性的或策略性的。作为个体特征属性的知识大部分被存储于不同个体的思维能力中。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首先必须识别不同个体具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含量,然后安排这些具有不同知识结构或知识含量的个体进行适当的互动,在这种互动中促进知识的交流。因此,这类研究者建议在不同的环境下,将具有不同的能力和知识的人组合在一起,共同分享工作的构思。其目的就是试图在这种交流中,实现知识在个体之间的相互传递,进而有利于组织整体知识的提高。基于这种思想日本企业提出了质量循环(Quality Circles)的方法,通过雇员分享改良建议,实施这些建议并检验这些建议的成果来提高组织的知识能力。

在组织知识的观点下,个体的知识可以经过转换、强化和修正脱离个体,变为组织知识。知识是显性的,个体可以通过组织显性的获取知识。组织知识管理的重点是鼓励和创造有效的组织途径,通过这些途径促使个体知识强化为组织共享的知识,进而创造组织的知识财富。同时知识可以通过文件、图片、操作手册、实践程序等在个体之间进行传播和扩散。因此,不同层级之间和个体之间的信息沟通系统十分重要。新的组织知识来源于明确定义的、可以管理的学习过程。通过优化组织设计,及时弥补组织设计中的缺陷,可以强化组织的知识管理。因此,组织知识管理的重点是如何产生、归纳和系统化组织的知识资产。基于这种思想,GE公司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节的系统设计方法来改进其生产系统。

二、知识管理两种观点的比较和融合

个体知识的观点提供了一种相对简单的知识管理方法。管理者识别组织内部不同个体的能力和知识结构,将合适的个体安排到一定的工作职位上或者将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个体聚合起来组成团队,一起工作。如Philips提出了一种列出了内部个体能力结构的“黄页”,据此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组合出不同的团队或工作安排结构。但是,正如Stein和 Ridderstr le指出:个体被组织认同的能力,但个体在实际中可能并不具有这些能力或知识 iii。在工作过程中频繁变动员工会带来经济上的无效率。不同个体之间的学习过程可能缺乏自觉性。同时,将知识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储对企业来说,充满风险。

在组织知识的观点下,知识是显性的。所有组织成员均可以共同分享这些知识,个体的特异知识通过强调和转化也可以变为组织知识。组织知识是可见的、可检验的和不断改进的。

通过将个体知识强化为组织知识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但是,组织中的个体可能不愿意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被强化为组织知识;组织必须设计出可以系统性强化和显性化个体知识的途径,必须解决个体知识与组织知识的各种冲突;在具体评价哪些知识需要被强化为组织知识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同时,知识只有通过运用于实践才能显示其价值,不同的群体可能在实践中产生不同的工作思路和技术,在界定这些知识或技能的重要性方面可能需要多种技术技能。

前述个体和组织的知识管理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分析了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问题。在不同的组织内部,可能某种观点更有代表意义或现实性。每种观点也都有自己的优势。个体知识强调面对面的知识传递和组织学习,强调创造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工作气氛来提高知识,而组织知识方法通过对最优实践和共同过程的规则化,创造共同的“学习平台”,在对新知识系统性分享中提高知识存量。在实践中,应该将个体知识观点和组织知识观点结合起来,创造一种能沟通个体与组织的双向的学习过程,进而加快知识在组织内部的流动,提高组织学习的效率,改进组织学习的过程。这一点可以在组织的团队设计中体现。

三、混合观点下的团队设计

通过合理的团队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组织的学习效率,使组织能及时调整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时变化。在混合观点下,个体知识的学习和组织知识的学习可以同步进行,它们可以在团队内部、团队之间、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建立良性的互动。这里我们提出一个组织学习的团队设计框架。

高效团队一般要求团队成员有良好的合作沟通品质,在团队设计中应该将不同知识背景的成员合理的安排进团队承担不同的工作任务,促进知识的相互传递。在有效的讨论、沟通和相互协作中,提高团队的运作效率。注意到不同的个体在团队中通常会承担不同的角色,必须将这些个体在团队中以有机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而提高团队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组织学习的能力。

首先,合理的组织设计为个体在充分授权、民主沟通、适当的信息流通渠道下,构建了良好的自我学习环境;其次基于共同愿景、充分交流、及时响应的个体学习在个体的相互流动中实现知识的个体积累;这一过程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协调,使个体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在个体学习和良性的团队设计的基础上,组织对自身的结构进行合理的改变,作出适应性的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当的组织学习机制,将组织所需要的个体知识经过强化、转换和归纳形成可供所有个体可以共享的组织知识。在组织结构调整和个体知识向组织知识转换的过程中,还需要及时对团队设计过程做出调整,建立起及时的反馈关系。

图 组织学习中的团队设计

这种混合了两种知识观点的团队设计,一方面将个体知识的相互学习纳入在组织之内,使个体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在工作中得到提升,增加了个体对组织的满意程度,有利于组织对个体的管理;另一方面,在个体知识水平积累的同时,通过组织结构调整和内外适应能力的增强,来提高组织自身的学习能力,实现组织知识的自身积累,并将这些组织知识及时在组织内部或团队内部进行有益于组织的传播。这样就可以实现组织知识与个体知识的良性循环,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和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进而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

四、结语

组织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个体知识和组织知识的积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技术、文化、环境等等,本文仅仅将团队设计一个变量纳入到组织学习的分析中。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对于组织的生存和长远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应该将更多的影响因素纳入分析的框架内。

参考文献:

[1]蔡雨阳黄丽华黄岩王其藩:组织学习:影响因子和信息技术的冲击[J],中国软科学,2000(10)

[2]胡汉辉潘安成:组织知识转移与学习能力的系统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6(3)

集体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篇9

借助教案《最佳守卫》,分析集体活动设计思路撰写的要素以及设计组织集体学习活动的关键。关键问题:

1、设计思路的撰写:选材的依据与思考(联系主题、联系幼儿生活经验);活动价值的挖掘与判断(依据幼儿已有、现有及将有的经验解读制定本次集体活动目标的原因及意图,分析重点与难点);活动过程的设置(环节设计的简单介绍,凸显过程中展现的亮点,如情境的设置等);教学方法的选择(包括提问的方式、师幼互动的方式、采用的教学手段„„)等。

2、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目标是活动的出发点与预设的归宿,是教育目标和任务在活动中的具体化。明确的、适宜的活动目标是教师返回主导作用的依据,也是对活动进行评价的依据。确定了活动目标就等于把握了活动的方向,也直接关系到活动价值的实现。

(1)目标关注能力,淡化知识技能;(2)关注过程,淡化结果;(3)重点突出,指向性明确;(4))表述清晰,语言精炼,维度统一。

3、活动准备: 罗列活动前与活动实施中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及环境创设准备等。

4、活动过程:

(1)环节架构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首先,根据目标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并在环节设计中凸现,找准活动中的重点环节设计方法详细考虑,如在活动时间安排比例等方面均可思考并体现;其次在确定重点环节的基础上,关注活动过程每个环节的详略程度,应根据目标学会取舍,将活动中所涉及的一些次要环节辅助于整个活动过程中,思考实施整体环节架构时“如何实现目标”。(2)环节架构层次分明、思路清晰;(3)环节衔接自然流畅、过渡无痕;(4)教学方法有趣生动、适宜有效;(5)细节设计行前关注、体现“教育”。5、教师思考:

从这份案例中你得到了那些启示?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基本类型。(以资料形式放群中共享)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类型包括:

1、歌唱。

歌曲是用音乐的方式演唱出来的文学。在幼儿园中,幼儿不仅可以演唱成人专门为幼儿创作的歌曲,还可以演唱传统的童谣以及由幼儿自己创作或即兴创作的歌谣。节奏朗诵是一种艺术语言与音乐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也是既深受幼儿喜爱又易于为幼儿所接受的歌唱活动材料。

歌唱的表演形式。歌唱表演形式是歌唱活动中参加者的人数,全体参加者的合作方式以及歌唱时所伴随的表演方式(如动作表演、乐器演奏等)的总和。在幼儿园中,儿童可以掌握的歌唱表演形式主要有独唱、齐唱、接唱、对唱、领唱齐唱、轮唱、合唱、歌表演等。活动举例:大班歌唱《山》接唱,小班《小鸭小鸡》对唱,《红苹果》齐唱,大班《小星星》轮唱等。

2、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一般是指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按一定规则和音乐要求进行各种动作的游戏。活动举例:《许多小花猫》《小鱼游来了》等。

3、律动:

幼儿律动一般是指在音乐或节奏乐器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做有规律的动律性动作。幼儿律动一般可做形象模仿动作,还可以模仿成人的劳动以及基本舞步练习。幼儿律动可以是单一动作的重复,也可以是相关的几个动作连接组合成律动组合。活动举例:《公鸡喔喔叫》《采茶》《摘苹果》等。

4、舞蹈:

舞蹈是经过人们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并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活动举例:中班音乐活动《花环舞》:活动目标:

1、能较合拍地小碎步行进以及与同伴拍手。

2、模仿花朵轻盈的舞姿,根据手势变换队形。

5、打击乐:

节奏乐又称打击乐。用各种打击乐器敲打出乐曲的节奏或节奏变化。幼儿节奏乐的乐曲一般节奏性较强,由老师用琴来弹旋律,幼儿用打击乐器敲击节奏。打击乐器一般没有固定的音高,音响效果不同,节奏性强,幼儿非常喜爱而且比较容易掌握。

※需要掌握不同节奏型,如:x x|xx||;x xx |x x|//;3/4拍,2/4拍;还需要对2分音符、4分音符、8分音符、16分音符时值的掌握。对乐器本身音响效果有一定了解。如:沙锤、铃铛、咣、锣等。活动举例:大班打击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等。

6、音乐欣赏:

欣赏,是从审美的角度去听音乐,而不是随随便便地听。要求有所不同。音乐欣赏,说得清楚些,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去感觉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它是音乐作品与表演的最后的归宿。

※对不同音乐特色的了解,幼儿在多次活动中需要积累不同的音乐感受表达的词汇,如慢慢的,快快的,轻柔的,激动的,高兴的,伤心的等等。对不同乐器音效的感受,如西洋乐器:钢琴,小提琴,长笛,单双簧管等,中国古典乐器:二胡,古筝,扬琴,笛子,箫等。对歌曲音乐结构的了解。活动举例:中班《迷路小花鸭》,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啤酒桶波尔卡》,《挪威舞曲》《卡农》《喜洋洋》《金蛇狂舞》《过新年》等。

7、歌表演:在幼儿歌曲的演唱过程中,以简单、形象的基本动作、姿态和在对歌曲理解基础上的自然表情对歌曲内容和音乐形象为表达。幼儿歌表演应以唱为主、动作表演为辅。

《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学习心得 篇10

(二)根据从化市鳌头镇党务办†转发•关于组织收看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系列讲座直播活动‣的通知‡(粤远办通„2012‟8号)要求,5月29日下午2点半,鳌头镇南楼村委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群众收看了省远程教育平台组织的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系列讲座的第二场。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梁桂全研究员主讲的关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专题,主要分析讲解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精神。汪洋书记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型升级是广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的重要路径,是事关广东前途命运的一场硬仗。”针对当前转型升级主要局限在经济环节上的现状,梁桂全指出,真正的转型升级,是以经济转型为突破口的全面的转型升级,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出一个更高的系统的目标,才能得到环境、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互动协调下的强大动力。,在目前形势下,政府一方面要优化财政体系,发挥财政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政府还会从为企业提供贴身服务、营造更高的营商环境等方面,促进企业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根本。”

通过收看学习,全体党员干部深入了解了省党代会会议精神,纷纷表示将把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把会议精神贯彻到学习、工作中,以高度的政

《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学习心得 篇11

关键词:组织;情智教育;学习活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2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147

幼儿园情智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是我园承担的省级课题。在研究设想中,我们将情智教育活动界定为以促进幼儿的情智融合发展为目标,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文情感氛围,采取丰富多样、针对实效的教育情境策略,运用以情为先,情智互动的教育方法,以典型的主题系列活动为载体,有机融合到五大领域和家庭生活中,以情育情、以情萌智、智中生情,促进幼儿情智融合发展的教育活动。这里的情智教育学习活动指的是以集中方式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情智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初步探索了情智教育活动的基本流程和组织策略,但是在开展实践活动中我们却发现一些问题和现象。

一、存在的问题及其现象表现

(一)对“情智”发展的认识有偏颇

课题研究开启阶段,教师对于“情智”内涵的理解认识还不足,只能仅凭已有经验和固定思维设计和组织活动。大多数教师在这个阶段将发展幼儿认知、理解能力看得过重,而忽视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忽略了情感对智慧潜能的萌发及其共生作用。

(二)“情智”分离,融合较差

研究进入实践阶段时,教师表现出了“情智”分离的“蹩脚”问题,即有的活动重情感体验,有的活动又在观察、比较、思维能力等方面占有较大比重,情智共生、融合发展的课题理念没有实现。

(三)活动过程不能体现目标的落实

在实践过程中,有的教师出现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脱节的情况,主要表现在活动目标和过程的分离上。如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提出的目标是:体验时间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拨钟游戏的乐趣。但实际活动中,教师仅用观察、认识、粘贴钟面几个环节,让幼儿按照要求拨指针完成了整个活动。幼儿没有通过这次活动真正体验到时间和生活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而拨钟的过程仅仅是教师说、幼儿做,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自主性大大降低。

(四)教师忽略了幼儿“情智”发展的状况和表现

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只满足于埋头将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而很少关注幼儿在此过程中的“情智”发展状态,不重视“情”的萌发和“智”的生成之间的联系。

如大班社会活动《我的生日我做主》中,当幼儿在说自己的生日日期时,教师只是简单重复幼儿的话,活动现场生硬而没有生气。当有的幼儿小声议论:“你的生日是12月呀,很冷哟”“我过生日正好全家要在一起吃月饼”时,教师没有在意幼儿表现出的对生日日期与社会情感相联系的生发价值。如果当时教师抓住了幼儿的情智发展表现,用“你出生的日子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所以你会像春天一样美丽”等优美的语言进行回应,顺着幼儿情智发展的过程进行引导,那么幼儿一定会获得“自己的生日是美好、幸福的”情感体验。因此,要想让情智活动真正的有意义、有内涵,教师就一定要注意在过程中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是否被激发,智慧潜能是否被调动,那种只管“种”不管“收”的教学方式必须要加以改变。

二、对策措施

针对在实践活动中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反复的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过程。结合课题研究的不断推进,我们总结了以下策略。

(一)组织调查培训

针对教师普遍重视活动中知识能力的落实,而忽视了情感体验的现象,我们首先要从思想上加强教师对“情智”理念的认识。通过开展教师教学活动的观察和记录,让教师看到实际现象和问题。其次在观察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帮助教师摒弃传统的只重知识学习的思想,将情感态度体验放到同样重要的高度,通过一次次的理论学习和教学研讨,让教师转变观念。

(二)对照研究线索,反复论证实践

在专家带领的研究中,我们不断按照研究目标思考情智教育学习活动的活动线索,以及在主线索下教师组织活动引发的幼儿情智联动的实践做法。线索即是成为“参照物”,其研究实践的过程是:设计活动 —— 实践操作 —— 反思论证 —— 再次实践,从而使以“情”促“智”,“智”中生“情”,“情智”并行融合共生的目标得以实现。

(三)采取对应方式,回看目标落实

要建立目标与过程环节的对应关系,明确目标怎样在过程中实现和达成,使教师真正具备目标意识,并在组织过程中回看目标。同时还要反思过程中的组织策略是否能有效实现目标要求。

如在大班《鸟窝里的树》里,我们看到了目标与实践相结合的成功案例。教师紧紧扣住目标,提出一系列问题,并及时根据幼儿的反应进行追问。在一层层的提问与追问下,幼儿由最初的粗略阅读逐渐走向了细致化的观察阅读。同时在连续的追问下,他们也不断推翻自己或者同伴的判断,在脑子里形成了多个“为什么”,以此反思自己之前的判断。其实,这样将“情智”理念落实到实践中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教师认真扎实的研究逐渐取得了好的效果。

(四)借助观察记录,关注情智表现

通过设计观察记录表,可将需要观察的要素列于表内,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教师从表情、眼神、状态、参加活动的持续度等角度去抓取和分析,在活动中随时注意观察、发现幼儿的情感表现。因此,每一位教师在活动之前,都会认真考虑本次活动的情感点在哪里,智能发展是什么,当幼儿投入活动之后,因为积极的情感反应,所以在以情促智,使智在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在比较判断、观察理解、表现表达等方面也有更大更深层次的提高。

在社会活动《我们都是最棒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请幼儿讨论自己和同伴的优点,因为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幼儿表现出了关注的神态,讨论时的专注力持续不断。教师抓住这一表现机会,以“每一个人都有优点,把这些优点合起来,就会有无限大的力量”启发幼儿,让幼儿分成小组,用个体才艺展示的形式为团队争光。这样的游戏形式,让幼儿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因为每个幼儿都期望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因而每个人都能利用自己的优点为集体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园情智教育课题在切实、有效地开展着,其间经历过风雨,如今终于硕果累累。回头看走过的路,风景无限美好。我园将搭乘着情智课题的大船,一路前行。

参考文献:

[1] 皮亚杰.智力与轻钢性——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它们的相互关系.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8) .

[2] 孙双金.情智交融,和谐共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

《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学习心得 篇12

中职生一般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基础又差,在学习中遇到点问题容易放弃并失去信心,对于德育课更是缺少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想学、会学,学到更多得知识技能。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活动才能生效,这里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求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最终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学习活动才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改变学生过分依赖教材、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获得发展,从而激发出学习动机、发展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益,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德育课堂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活动的具体做法

(一)唤起学习动机的做法

1.依据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

考虑到中职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明显不足,在德育教学的条件下,必须让学生潜在的需求变成驱动学习的现实性因素,鼓励学生的尝试探索,顺应并保护学生的内在需求,产生学习与探索的欲望,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心,使他们对学习有兴趣和需要时,充分激发学生认知兴趣的心理效应。在课堂中创设问题等情境,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和认识的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在讨论中学习到知识。

2.引发学生学习的目标导向

学习的目标是学生对学习重要性及意义的认识,也是产生学习驱动力的诱因。在德育课前要充分研究学习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有目的性的,以此用学习的目标来引导学生学习的行为,使学生觉得在学习时有方向感,清楚地知道每节课要学到什么知识、掌握什么能力、形成什么观念和价值取向,这样就把学习目标转化为可实际操作的行为,把目标的功能现实化,目标的作用就融入行为中。

(二)掌握学习内容的做法

1.激活学生学习的已有经验

中职学生学习的基础薄弱,必须从他们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因为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是其知识的根本源泉,也是理解课程的基础。只有把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与他自身的经验、真实的体验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才能让学生感到这产生了有意义的学习。学生个体的实践经验是其建构知识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因此,德育课堂中创造性使用教材,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最不可缺的要素。

2.深化学生学习的新知内容

德育课知识的学习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导学生深化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本质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联系,灵活地学习到职业、政治、经济、哲学等常识,不是让学生被动地了解课本中现成的结论,而是让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运用自身独特思维,引导学生能够深入到知识发现的过程中去,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新知内容,并把课本上的知识学以致用,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智慧。

(三)提升学习能力的做法

1.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德育课上除了教授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也要指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特点制定符合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互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和发展自学能力,挖掘自身潜力,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在进行指导时采用直接制定规范,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或者间接引导点拨,结合德育课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教材、上课时抓重点难点、课后复习作业等,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模式和方法。

2.帮助学生生成智慧能力

认知包括知识和智慧,给予学生一定的知识内容未必就能增长其智慧,所以德育课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帮助他们提高能力、生成智慧,促进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成智慧,注重学生不是简单得到知识,更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身的素质,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吸收知识信息过程中能变得更聪明起来,也完成了知识观的转变,形成能力、生成智慧,为将来更好地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引领学生完善个性发展

学生的发展不仅指认知的发展,也包含个性的发展。德育课教学目标的设置正是从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角度进行的,在课堂上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的过程。德育课本质任务是塑造学生个性,帮助他们拥有终身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的品质和能力,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社会和自然并能处理好这几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拥有智慧,成为情感丰富、意志坚定、自我健全、独立自信自强的人,这是德育课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杜爱玲.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参考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班级团组织活动宣传稿 篇13

活动期间,文学院各班精心策划,认真筹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13汉本二班开展了以“奔跑吧,少年”为主题的班会。主持人在班会中向同学们介绍了运动的好处,还借助视频给同学们普及了关于运动的小常识,使更多同学懂得了正确、高效的运动方法,以此增强同学们的运动意识。

14汉本三班开展了以“艺术汉字,文化传承”为主题的班会。主持人通过播放ppt以及有关“汉字中国”的视频,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和文化。在活动中,班上某些同学分享了课余生活中练字心得、技巧,以此鼓励同学们相互学习,勤于练字,规范书写。全班同学还一起观看了关于汉字危机的新闻报道,从而使更多的同学意识到“提笔忘字”的危害和“少敲键盘多提笔”的必要性。班会最后还通过开展有关汉字字体、书法家和现代汉语知识的抢答活动,使同学们对汉字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文学院通过开展此次主题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从中获益匪浅,让更多同学对中国汉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春节虽然悄然远去,但是新春浓郁的氛围依然洋溢在我们周围。2月19号初等教育学院xx本科班举办了“贺新春,赏春联”活动,为新学期的开端增添了喜庆昂扬的一笔。

从上个学期开始,xx本科班开设了书法课,同学们跟随书法老师勤学苦练毛笔字,书写水平有了明显进步。适逢寒假迎来春节,同学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不仅为自家、为邻居书写春联,而且将浓郁的年味倾泻进对联,带回了学校。开学第一周,全班同学书写的对联就红红火火地展示在了教室里。借助这些对联,同学回顾了往昔生活的美好,赞美了春天的美丽风光,树立了新追求、新志向,字里行间,蕴藏着对未来学习生活的火热情怀。

在展示春联的同时,xx级本科班还就展出的春联作了评比。遮住春联书写者的姓名,由全班同学边欣赏边投票,将其认为写得优秀的10副作品写在信笺纸上,最终投票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4名。

学习魏书生班级管理心得 篇14

一、培训课程内容针对性强

大家分享了魏书生班级管理的经验并同大家探讨了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问题,这些内容得到了老师的普遍欢迎,针对性和启发性都很大。

二、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到位

1.领导重视,人员到位。领导专门发出了举办培训的通知,进行了具体部署。在培训过程中,领导多次协调有关事宜,保证了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

2.准备充分,管理到位。从组织管理上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高效运行。

3.统筹兼顾,协调到位。

三、培训成效显著

1.培训形式与教学质量获得普遍认可。学习没有人缺席。面对学生团体,我们首先要学会倾听,其次要学会“说话”,学会与学生交往,做心理疏导等等,这些足以说明此次培训的形式和教学质量已得到学员的普遍认可。

2.工作理念和方法得以更新。

3.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信心更加坚定。大多数学员纷纷表示做班主任是很有意思的,这次学了几招,相信自己今后会做得更好。

此次培训活动,除了反映出上述的情况以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我校班主任老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素养和感悟力,因此可以说,此次培训活动是成功的,不足之处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加以改进。

上一篇:四大名著知识积累下一篇: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