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心学生(共11篇)
如何关心学生 篇1
如何关心学生
任何社会的继承和发展都离不开对人的培养和教育,社会为满足自身这种需要,创造了培养人的专门事业——教育,如何对待所培养的对象,千百年来,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衍生出一种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这就是热爱学生。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热爱学生作为一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人道性所决定。它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所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而且包含着对学生的一种深厚人道关怀和期待,反映了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在师生关系上所具有的较高精神境界。
尊重信任学生。在社会活动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是人对人应有的基本行为准则。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也只不过是人对人应有的基本态度和行为而已。缺乏对学生的尊重信任,不仅是一个能不能做好教师工作的问题,还是有没有一个为人、为师应有的道德问题。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任何不尊重的态度和行为,都是应当予以谴责的。而尊重信任作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并不是要求教师放弃对学生批评教育的责任,如果是这样,那就变成了放任。批评教育学生,但不能污辱学生的人格,不能漠视学生应有的权利。在被漠视和污辱中成长的人难以有做人的尊严,既学不会尊重人,也不会自尊,心灵麻木,自尊丧失。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这是一种对学生带有责任感的对他们寄以良好期待的态度和行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发展得如何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种责任感使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寄以良好的期待,使他们产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情感和行为。这种要求高于 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一个教师如果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则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一个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以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防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他们的痛苦和不幸。当学生的身心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合法权益受到践踏和损害的时候,他能够挺身而出保护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他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他们成功。这样的教师不仅为学生所爱戴,也为社会所称道赞赏。举观我国当代优秀教师,他们无一不具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从他们众多的事迹中可以发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已经成为他们工作乐以忘忧源源不断的动力。他们对学生的关心,对学生的爱,蕴涵着对学生做人成材的渴望,蕴涵着对祖国兴旺发达的渴望,蕴涵着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向往。他们在教育中的一切活动,都以是自觉地、完全的建立在关心学生的基础之上,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也会被学生所尊重信任,进而容易使教师对学生产生关爱的情感、态度和行为。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新,又要对学生心灵滋长的一切不好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这种结果的真谛就是对学生的关心。也只有这种关心才能如水载舟,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你用任何努力也无法是它移动。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感受教师对自己关心爱护,会更“倾心”于老师,更加乐于接近老师,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就曾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
现代教育极其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关于主体性的理论探讨有许多内容,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解决主体作用发挥的动力问题。没有动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不可能,就不会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教师对学生的热情期待也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来源,它能有效推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进步。
教师热爱学生有利于创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状态,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认知、记忆活动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愉快的心境相伴随。能够有力的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指出;“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原因,靠学生的情感状态来达到的。”教师态度和蔼可亲,善于鼓励,言行经常体现出对于学生的尊重和关心,进而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反之,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造成内心烦躁,恐惧。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很好。洛克曾经说过:“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或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就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我相信读了我这段话的人一定会回忆到自己从前受了父母或教员的粗率模样,以至对于自己说出的和听到的话都茫然无知。”
如何关心学生 篇2
关心学生没有错, 但我们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身上, 于是就出现了我们在关心、爱护学生的时候, 有时越是关心得热情, 越会对学生造成伤害。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两个真实的案例。
班级里有位男同学, 人很聪明, 成绩也不错, 在班里总是数一数二的。但是他有一门学科的成绩不是很好, 而我也感觉到他在这门学科上并没有尽全力。所以, 我很着急, 上课时总是有意无意地关注他, 提醒他认真听课, 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没想到这样的关心, 却被他认为是老师在和他“过不去”, 故意挑他的刺, 导致他产生了抵触情绪, 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消极。终于有一天, 他爆发了, 大声地对我说:“老师, 你问什么老是针对我, 和我过不去呢?”面对这样的情况, 我惊呆了, 认真地进行了反思:“为什么我对他的关心和希望竟成了和他‘过不去’、挑他的刺呢?”在深刻的反思后, 我及时地和他进行交流, 诚恳地告诉他, 在老师眼里, 他是好学生, 因为优秀, 老师的期望值就高, 要求也就更严, 正因为欣赏他, 才希望他更好。此外,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我还给了他足够的自学和思考的空间。经过这一系列的补救措施, 他终于明白了我对他的关心, 更努力地学习了。
另外一位学生, 情况可以说和他完全相反。有时候, 我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同一届同一个班级的学生, 我对他们的关心居然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这位学生成绩也不错, 上课的表现也很好, 平时遇到疑难问题总是能积极地和同学交流, 及时地向老师请教, 应该说是一位比较“乖”的学生。正是因为他的认真和主动, 使得我对他比较放心, 平时也就没有花过多的时间和他交流, 以为这样可以让他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没想到在离高考还有一百天的关键时刻, 他的学习热情突然明显地减弱了, 成绩也下降了很多, 对这样的情况我很着急。为什么他突然失去学习的热情呢?后来调查才知道, 原来是临近高考了, 大家的压力都很大, 而且他觉得我不够关心他, 因此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通过这两个案例, 我充分地认识到:教师不但要时时、事事关心学生, 而且要学会恰当地关心学生。因为学生的心灵是极为敏感的, 教师的任何一点亲疏远近, 他们都能感觉到。而且关心学生也要注意节制, 讲究艺术, 不要让自己的关心和热情灼伤学生。真正关心学生, 就要从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出发, 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尊重学生的个性。
一、蹲下身来, 与学生“平视”
教师要蹲下身来, 完全彻底地接纳学生, 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求知若渴的学生, 他们内心深处渴望能有与老师平等交往的机会。教师怎样与学生的步伐保持一致呢?其一, 进行“转换角色地位”的尝试。教师在教育、教学进程中不妨加入学生交流的行列, 倾听他们的心声, 在交谈中加以诱导和感化。这样既有利于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 又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其二, 要努力寻求师生自由交往的渠道。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以肯定学生的优点为先、为主, 让学生在激励中显示自我、实现自我;触及缺点、错误, 要让学生多作自我剖析。
二、尊重学生的自尊和人格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 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和想法。教师关心学生, 不仅要关心他们的身心, 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 而且要学会尊重学生, 能接纳他们奇思妙想, 包括接纳错误, 协助学生了解错在哪, 以及在一种支持的气氛下, 让他们明白:“失败并不可怕, 只要做最大的努力, 今天一定比昨天好。”在工作中, 我们不应该按自己的意愿曲解学生的想法, 误以为他们还小, 对一些东西的认识不深刻。讲话要注意分寸, 殊不知, 学生的心灵很敏感, 他们有自己的自尊心, 稍有不慎, 也会出问题。这方面事例报纸也报道过, 由于老师做法不慎, 导致学生出走、自杀等, 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 维护学生的自尊, 尊重学生大抵有两层含义:消极含义是不侵犯学生的人格, 即不打骂体罚学生;积极含义是师生成为知心之友、忘年之交, 使学生在信任中奋起, 在温暖中敞开心扉。其二, 要维护学生的“面子”。学生在家长和老师面前, “面子”观念要稍淡薄一些, 但在同学面前, 哪怕有一星半点有损“面子”的事, 都会在他们心目中产生极大的震撼。所以在帮助、批评、教育学生时, 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 维护学生的“面子”, 让学生能从自己的错误中获得经验和学习机会, 要善于用“慧眼”与“机智”辨识、发掘隐藏在错误之中的“真金”。
三、用心去“读”学生
“沟通从心开始”, 用心沟通是教学工作艺术的根本, 对学生真情流露、心灵交融, 教育过程就会充满活力。相比较成年人而言, 学生头脑简单, 思想比较外露, 但他们有他们的困惑、压力, 所以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交流, 学会解开学生的“心结”。学生的心结往往是细微多样的, 老师由于工作繁忙而忽视了这些, 也是常有的事情。如学困生和表现平平的中等生, 他们往往会因为不被老师重视而苦恼, 有时也表现一下自己却苦于老师没有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因而压抑了他们的潜能, 久而久之, 就会使他们的心理朝着消极的一面发展。所以老师不仅要在认识上引导学生, 而且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真诚的心灵交流犹如春风吹拂, 犹如清泉汩汩, 架起师生间的情感桥梁, 构建一种和谐、友爱和宽松的气氛, 从而使学生无拘无束、心情振奋。
四、关注“特别”的学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 特别是学困生, 要从发展直观形象思维入手, 用引人入胜的方法影响他们的情绪和情感, 课堂中不能让他们处于被遗忘的角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因此我们每节课要为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 并及时鼓励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真正的尊重:我同样是老师的学生, 我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而是一个“才能未被开发之人”, 从而使其保持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创造条件, 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回答正确的及时予以肯定, 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回答错误的要耐心、平和地纠正。当学生有畏难情绪时, 教师要耐心引导, 有点滴成绩及时表扬、肯定。同时, 课堂上设疑要注意技巧, 要因人设疑, 让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也能享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乐趣, 使他们在情感上感受到老师并没有歧视他们, 只要努力, 自己也可以啃下难啃的“骨头”,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一点不假。有了兴趣、爱好, 学生就能拥有自信心和自尊心。
班主任如何关心爱护学生 篇3
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爱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师爱则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爱。一般认为,师爱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所表出来的一种对学生的关心、热爱、尊重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等行为,也有人称之为教育爱。比起人类最本能的一种爱——母爱,师爱则体现为一种社会的、政治的高级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教育界普遍认为,热爱学生是教师最为可贵的职业感情,在班主任工作中,师爱更体现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最直接的一种人际关系,它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影响最深刻的关系。班主任工作的整个过程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学生,这种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和忠诚只有通过对自己学生的热爱才能体现出来。著名的教育学家刘佛年认为,教师修养包含的众多方面中,对学生的态度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传统的观念中,师爱兼有亲爱和友爱的优点和长处,人们称老师为“良师益友”,甚至认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充分说明了师爱不愧是人世间最为可贵的情感之一。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更应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他的工作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二、 师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这种工作职责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必须不断去接触和面对自己的学生,长期接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反应,这种反应往往表现为一种情感反应,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处理这些反应时,能融入自己的感情,以诚相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自己的学生,从心灵上去感化自己的学生,以至达到心灵上的沟通。这样,班主任的表扬,学生会认为是鼓励;班主任的批评,学生会视为是爱护,班主任的工作因得到学生的支持而变得顺利和轻松,教育所期待的结果也会如愿以偿。相反,如果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不重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对学生的态度冷漠,缺乏热情和关心,这样,班主任的表扬,学生会认为是讽刺,班主任的批评,学生会认为是对自己的挖苦和惩罚,班主任的谆谆教诲,往往会“博得”学生的反感。教育当然得不到预期的目的,弄不好甚至会事与愿违,老师的“一片好心”,在学生身上产生的实际效果却是“好心得不到好报”,大大削弱了班主任的威信。相同的个案,班主任采取的态度是“爱”还是“厌”,往往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
班主任工作的焦点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两极生”。所谓的“两极生”指的是表现好、成绩好的“尖子生”和表现差、成绩差的“后进生”。不管对待哪一种学生,班主任都应能做到一视同仁,站在较高的层次上看问题,特别是务必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以平等的态度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作为班主任老师,如果对“尖子生”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荣誉就大加赞扬、宠爱有加,而对“后进生”的错误或过失就表现得冷若冰霜、严加批评,“恨铁不成钢”,认为这是拖了班级的后腿和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前者会助长学生的虚荣心和骄傲情绪,有的学生会被老师的赞扬冲晕头脑,变得沾沾自喜,这种放纵的行为对学生百弊而无一利;而后者则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创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这样的学生往往会因得不到他人的关心和支持而變得孤独,因看不到自己的希望而变得悲观失望、不思进取,容易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从长期的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发现,同行中的优秀者,往往都能较好地处理好有关“后进生”的问题,懂得其脆弱的心灵更盼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关怀,并能适时开一些“治疗”心灵深处创伤的良方,同时,这种“雪中送炭”的行为更能给学生带去内心的感动,更能激励他重新站起来。
三、师爱表现为对学生的了解、关心和尊重
班主任要有效地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必须从了解自己的学生开始。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向去了解人。”全面了解学生,是指班主任要全面了解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不但要了解班干部,也要了解一般的学生;要了解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更要了解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不但要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等等。全面了解班级每一个学生,才能从班级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给予所需要的帮助。在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经常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要做到这一点,更需要班主任自身有健康的情感和较高道德修养。
四、严格要求是师爱的特殊表现
班主任关心爱护学生,就必须从思想上、学习上、行为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工厂没有严格的标准就会出现废品,军队没有严明的纪律就会打败仗,对学生没有严格的规章、守则就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也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责任感的体现,严中有爱,严就是爱。当然,对学生严格要求,并不是越严越好,班主任应该掌握一定的分寸,严而得当,并且还要严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一分严格掺入九分感情之蜜,这样的甘露才能滋润幼苗的健康成长。
如何立足阵地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篇4
——以基层检察院关工委阵地建设工作为视角
李兆喜 扶帅
摘要: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检察院关工委结合检察职能,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关精神,以阵地建设为基础,坚持依据法律、立足维权,按照“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结合职能抓维权、开展帮教抓育人、拓宽教育抓预防,推动青少年犯罪预防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工作的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本文以江宁检察院阵地建设工作为视角,着重分析如何立足阵地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键词:未成年人 阵地建设 关心下一代
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对下一代的教育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各级关工委都在认真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作为基层检察机关,一定要结合检察职能,立足阵地,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一、立足阵地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需要加强关工委组织建设。关工委作为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的重要组织,在教育、关心下一代工作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关工委自身的组织建设,逐渐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
(一)加强关工委领导班子及办公室建设。
按照“有进有出、进出有序”的原则,动员和吸收热爱青少年教育工作、具有奉献精神、身体条件好、刚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老同志担任关工委主任、副主任和委员,配齐配强各级关工委领导班子,使关工委始终保持活力和工作连续性。市、县区关工委办公室为关工委的日常办事机构,挂靠同级党委的老干部工作部门,要有1名专职人员负责抓好关工委办公室日常工作。根据工作需要,选配政治素质好、尊重老干部、热爱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年轻同志作为专(兼)职工作人员。各级党组织要关心关工委工作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教育培训、工作待遇、选拔任用等方面给予关注。
(二)加强“五老”队伍建设。
各级关工委要充分调动和保护老同志的积极性,动员组织更多的老同志投入关心下一代工作,壮大“五老”队伍,及时调整补充,形成正常的更替机制,逐步建成能够坚持参加日常活动的“五老”骨干队伍、能够踊跃参加单项活动的积极分子队伍和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志愿者队伍。要为“五老”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解决问题,对驻会工作的老同志给予适当补贴。要适时组织培训,使老同志在思想和工作上与时俱进。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要坚持就近就地的原则,从身边人、身边事抓起,积极开展老少共建等活动。
二、立足阵地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需要加强阵地建设
(一)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主阵地。活动阵地是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基石。基层检察院要充分利用自身司法机关的优势,一方面应该加强资金投入,建设符合开展青少年教育的活动室或者活动中心;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社区、院校的联系,与相关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在共建单位建立青少年教育的阵地,方便关工委定期到阵地开展相关法律宣传活动。江宁区检察院近年来,通过创建“零犯罪社区”和“零犯罪学校”活动与多所院校和社区签订了共建协议,建立了青少年教育的阵地,每年定期派员开展法制讲座、座谈会等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立足阵地,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
完善的制度是开展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关键。基层关工委在加强建设符合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的阵地的基础上,要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立足阵地,使关心下一代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如内部的会议制度、培训制度、建档制度等,以制度保障关工委人员的配置,促进关工委工作的正常运行。另外,在对青少年教育活动上的帮教制度、法律讲座制度等等,以制度促进阵地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因地制宜,发挥阵地优势。
阵地作为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的载体,有着巨大的优势。我们要善于利用阵地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各项青少年教育活动,促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开展。
1、立足阵地,开展法制教育
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在法律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基层检察院的关工委要围绕阵地,定期组织人员开展法律宣传、法制讲座等活动,向中小学生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内容,宣传不良行为的危害,宣传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的内容,向广大青少年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律精神,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能够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立足阵地,开展帮扶帮教
围绕阵地,基层检察院关工委也可以积极开展帮扶帮教活动。在一些中专院校中,由于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有一部学生沾染了一些不好的习气,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关工委可以制定专人定期对这些学生进行帮教,向他们进行法制教育,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对于一些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关工委也可以对其进行帮扶,资助其完成学业。
3、立足阵地,开展调查研究
关工委立足阵地开展法制教育的同时,也可以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如调查青少年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熟知度,调查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比例,类型和原因,调查留守学生的心理状况等等,通过统计、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帮助关工委研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促进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发挥青年干警优势,为阵地建设助力。
基层检察院关工委在加强“五老” 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吸收部分法律素质高、专业水平强、热心公益事业的年轻人充实到队伍中,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开展。青年检察干警思维活跃、有想法、有创造力,在法律宣传、法制讲座等活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促进工作的开展。如江宁检察院吸收了多名青年干警作为共建院校的法制副校长,定期到院校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制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立足阵地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需要以创新促发展。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也是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关工委要坚持思想观念创新,树立新思维,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与时俱进。
一要坚持工作方法创新,立足阵地,调查研究,抓好典型。; 二要坚持工作载体创新,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手段,为关心教育青少年搭建各种平台;
关心学生应从差生做起 篇5
所谓“差生”,简而言之就是考试分数低、平时表现差的学生。在学校里“差生”是不被老师喜欢与观注的对象,同样他们也是最让我们老师头痛的。他们不但行为散漫,而且污言秽语脱口而出,轻者只是影响一下课堂纪律,重者就像“刺头”一样但凡打架斗殴之类的恶劣事件,样样离不开他们。久而久之,老师对“差生”的理解便是不知悔改、无可救药。形容他们也就只剩两个字“朽木”,对他们更是痛恨棘手。因为他们就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随地都可以引爆。难道“差生”真的一无事处?真的“儒子不可教也”吗?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渐渐改变了之前的这些看法,也让我对“差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教师要对他们责任感、使命感。不可能放弃这些所谓的差生,不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的负担,而应正确地对待他们、帮助他们、对他们努力做好转化工作,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人材。
一、了解和理解学生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就必须了解“差生”。首先:要深入了解造成这些学生差的原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是相差不大的,部分学生“双差”的原因往往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教师要从各方面彻底了解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才能在以后的转化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其次,学生不同的志趣、爱好、才能、思维、倾向造成了学生不同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特点。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加以全面了解,才能制定较好的转化方案,因材施教,以长补短,转化工作效果更明显,成效更大。再次,“差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和行为习惯难以矫正的特点。教师要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真诚理解学生,真诚对待学生。教师既要有严父式的家长形象,对他们从严要求,指出他们的不足,提出明确的要求;又要有慈母般爱去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宽容所犯错误,表扬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小进步,循循善诱,让他们在曲折前进中将“差生”的帽子与心理抛在脚下,找准人生的坐标,勇往直前。而那种靠家长施加压力或由个别学生暗中监督的方法,不仅收效不大,反击会使他们变的更加自卑自私,得不丧失。开学初,我发现我们班有两名“特殊”的学生,一位名叫单士乐,一位名叫李成远,这两位学生整天自由散漫,无拘无束,时常外出游逛,在教室里坐立不安,下课后跟同学经常吵嘴打架,闹得班级不得安宁。后来我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家庭情况,才得知两位学生的真实情况,一位是家中母亲病故,一位是因父母外出打工造成了无人管教,造成了他们的学习纪律的“差”。我知道了他们的处境,就从学习生活方面入手,像父母一样板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常常找他们谈心,了解其内心世界,尊重人格,融洽师生的感情,告诉他们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开导他们,让他俩摆脱自卑心理,激励他俩冲破困难,团结同学的信心,使他们得到父母般的关爱感,做他们的第二位父母和贴心的人。这俩位学生很快就进步了,经常和其他同学一起做好事,当他们取得了一点成绩时,就及时给予表扬。因为我的真诚和理解,使他们得到了我给的爱而感到温暧,有信心去面对,有勇气去争取进步,学期结束时他们成为本班中思想和成绩进步最快的同学,同学们树起了大拇指称赞,也被学校授予“进步奖”。
二、信任、耐心教诲
根据“差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做转化工作时,不能持有偏见,应对他们充分信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于肯定,并及时给于鼓励,使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教师要适时地、不断地鼓励他们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去照亮那些偏“暗”的方面,把在某一方面的激情投入到自己所欠缺的方面,全面发展。在做转化工作时,教师不能成为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应成为他们可依赖可信任的朋友。在工作中应多与他们接触,多参与他们的讨论,在讨论、接触中将思想教育的着眼点由结论灌输转向正确思想方法的形成,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准则和行为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独立的思考,反省,逐步形成适合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的重要地位,从而加强他们的自律意识,促使他们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样,他们能树立起“我能行”“我也行”的观念,实现身心如一的转化。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单长龙,原是一个学习品行都较差的同学,通过接近,深入了解他是个自制力差,但自尊心强,并在班中有一定号召力的学生,经我耐心教导后,大胆安排他做本班的值日生,负责班内值勤日,早、午习的纪律情况汇报。借此机会表扬他,激励他进步,逐渐地引导他自觉地转化过来,后来被本班评为“优秀值日生”,得了奖的他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及学习中,期末考试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得了“进步奖”,他及家里人都非常高兴。
三、密切配合,落实措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实现“差生”的转化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内因外,还需要外因的作用。首先是发挥师生的帮教力量。教师除了自己直接教育外,还要培养学生骨干,使“差生”成为优秀学生的帮助对象,并经常了解情况,安排内容,指导方法,及时总结表彰。其次要充分挖掘家教的潜力。“差生”家长怕进校门,怕见教师。因此教师必须主动与家长联系,共同研究制订转化方案,互相联系,互相督促。教师要及时向家长通报其子女取得的每一点成绩,使“后进生”转化得到家长的进一步支持和配合,达到转化的目的。再次必须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应努力争取社会的支持,经常与村委、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取得联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密切配合的教育体系。让学生生活在健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健康发展。
耐心的关心每一个学生 篇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班主任实施和谐教育就要用“爱心育人”。一个爱的微笑,一句爱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能量,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班主任首先要重视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要和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让学生乐于接近你,亲近你。只有师生平等、生生平等,才会形成和谐的班集体。
班级工作中,多让学生“说话”。只有民主,学生才能树立主人翁的意识,才会积极参与。记得在一次主题班会前,我不知道应该选定哪些主题,于是提前问了一下学生,问他们想怎么开、咱们主要讨论哪些内容,学生的建议非常多、非常好,把本来让我很棘手的事情一下子就搞定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踊跃参与,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主人,把自己当成这个集体的主人。陶行知曾说:“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班集体更加充满亲和力。
关心,让学生好好成长 篇7
晓林就是这样一个特别的孩子, 一年前, 转到了我班。才几天时间就和班上的同学熟悉了, 同时也渐渐露出了自己的缺点。同学碰了她, 她会拳脚相加;同学们做游戏, 她会故意恶作剧;撒了谎, 还振振有词;老师批评她, 她脖子一仰, 头一偏, 理也不理;说脏话, 骂人, 更是常事……
为了解她, 教育她, 我和她妈妈做了一次交流。还没说话, 她妈妈便泪如雨下。原来, 家庭的离异, 带给她妈妈太多的伤心, 也带给孩子太多伤害。她慢慢养成了做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妈妈不希望她步她爸爸的后尘, 便给她换了一个学习环境。面对同学的诉状, 面对她的不思进取, 妈妈心如刀割, 深深叹气:“你是妈妈的宝贝女儿啊, 为何不争气?”见妈妈掉泪, 晓林也哭了, 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 别哭, 我改, 我一定改。”可是, 妈妈一走, 她继续放任自己……
面对孩子的表现, 我冷静思索, 决定以爱育爱。我委婉的给她讲怎样做人, 给她机会, 让她做“文明小使者”, 引导她去寻找生活中、班级中的美, 去发现同学的礼貌用语, 去记录班上助人为乐的事迹;我还请她当午休管理员, 锻炼她的能力。多少次, 我在远处静静地注视、观察她的变化……只要有一点进步、有一个闪光点, 我就鼓励她, 给她信心。我还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她, 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她, 并教育同学们都来关心、帮助她。没有笔, 同学悄悄递给她;生病了, 我送她去医院, 同学们也去看望, 争着给她补课、唱歌、讲笑话;她写的广播稿播出了, 全体同学向她表示了热烈的祝贺!渐渐地, 她的心灵向老师走近, 向同学走近了。有一件事令我感动, 那是一天早上, 我走进教室后, 同学们围着我, 争先恐后地告诉我:昨天讲桌没擦干净, 检查卫生被扣了一分!可是, 谁也没提出改进措施。下课了, 晓林轻轻走到我身边, 主动要求承包讲桌的卫生管理!望着她一脸的真诚, 我欣喜地答应了。只见晓林开心地拿起抹布, 认真擦起讲桌来, 抹布脏了, 她洗得干干净净, 拧干后又继续擦, 一点一点地仔细擦, 是那么专注!在她的专注中, 讲桌变得一尘不染了。第二天, 她从家里带来一张崭新的毛巾, 说是专门用来擦讲桌的。每到下课、放学时她总要对讲桌认真“护理”一番。晓林终于变了!脸上有了笑容, 心中有了爱意。教室的水盆坏了, 她偷偷把家中的盆放到教室;地面有纸屑, 她主动捡起;同学误会她了, 不再横眉怒目;她无意间伤了同学, 也会真诚地说声“对不起!”……她真的变了, 看着她可喜的变化, 我十分欣慰, 她妈妈也非常高兴, 同学对她也充满了敬佩之情。
作为老师, 我们不能只做某一两个学生的老师, 而是要成为所有学生的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必须付出自己的爱和责任, 公平地对待每个渴望得到关注的孩子。在学校里, 有一类学生特别需要老师的关心, 他们甚至会用一些不太明智的办法引起老师们的注意, 目的都是为了可以得到老师的关注, 这类学生便是后进生。
后进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 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 但她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 在传统观念中, 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 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 严重地伤害了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小学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 具有强烈的自尊心, 当其受到某种伤害, 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 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 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 回避教育;有的甚至故意违纪, 离校逃学。凡此种种, 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 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 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 仅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 必须对她们倾注爱心, 尊重她们的人格, 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她们, 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封的“心理防线”, 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班里有个女同学, 各科成绩都差, 平时沉默寡言, 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从和她几次谈话中了解到, 她认为自己特别笨, 智力不如人, 老师、同学会看不起她, 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 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 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同学。针对她的思想, 我提出和她交朋友, 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 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 课堂上有意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 并让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 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 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她补习基础知识, 经过因势利导, 使她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 爱我”的温暖;从而重塑自尊心, 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 从“疏远”变为“亲近”, 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人也变得开朗起来, 在班里听到了她和同学玩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充分挖掘其优点, 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 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后进生心灵的同时, 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 是一种深厚的爱、真正的爱, 从而培养他们做“四有”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责任心, 形成渴望进步的内驱力。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 后进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然, 对后进生的逐步要求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不能操之过急, “恨铁不成钢”, 而要严之有度, 严中有别, 对不同的对象应有不同的要求, 对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 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 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 分设几个台阶, 使他们“跳一跳, 摸得着”, 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 在新的起点上, 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 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班里有个男同学, 平时比较散漫, 不遵守纪律, 学习成绩差, 经过观察, 分析原因, 进行耐心教育, 对他提出争取进步的具体要求, 当他比以前遵守纪律, 留心听课, 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时, 就在班上表扬他, 并让他当红花小组长, 学期末他还获得了学习进步奖。第二学期, 根据他爱好运动和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特长, 选他当体育委员, 使他在前进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后进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 他们必须融入班集体中, 同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 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 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 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 必须形成良好的班风, 发挥集体的力量, 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氛围之中。为此, 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 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 (1) 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后进生同桌, 提醒、督促后进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 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 帮助改进学习方法。 (2)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事, 朗读、讲故事比赛, 知识竞赛, 硬笔字比赛和游戏抢答等, 使后进生融入欢乐愉快的集体生活中, 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和舞台。 (3) 组织参观访问活动。访问先进模范人物, 使她们开阔眼界, 愉快身心, 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激发学好知识建设祖国的志向。 (4) 争当“红花少年”“文明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 为班级争光”的活动, 在班中发扬正气, 抑制歪风, 形成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 使后进生感受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 克服了孤僻性格, 振作精神, 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
如何对他人的苦难漠不关心 篇8
多年前,我在家门口的电影院里看到了《悲惨世界》,连续看了四遍,電影开头有一行字幕,说,只要世上还有苦难,这个故事就还会流传。
一般来说,描写苦难的文学作品会得到较高的评价。但在我读小说的过程中,那些描述苦难的现实主义小说越来越显得无趣。为什么会这样?我从来没认真想过。直到有一天,读到文学评论家特里林的一篇文章《惰性的道德》。
特里林说,对人类痛苦进行的文学再现受到某种礼仪的制约,这种礼仪规定,再現不能是没有缘由的,不能为再现而再现,赤裸裸地对人类痛苦进行再现是一种自我放任,而且是一种残酷行为。这种残酷行为并不是悲剧,悲剧总会引导我们看到更深刻的东西。我们观看悲剧时会产生愉悦感,会有负罪感,也会产生某种理性。单纯地描绘人间惨剧,是对阴郁生活的真实写照,但这样的作品也表现出道德上的惰性。
特里林这篇文章醍醐灌顶,然而,我也不想以此为借口,说自己对苦难的漠视全是因为那些描绘苦难的作品太幼稚。我知道,世间许多苦难,其间的主人公除了赴死一途,并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既然无从选择,也就没什么能让我们这些看客进行道德沉思的东西。小说《米德尔马契》中有一段话非常有名——如果我们有敏锐的目光和感受去体察他人的生活,那种感觉就会像聆听青草生长和松鼠心跳的声音,寂静另一侧的巨响或许会要了我们的命。正因如此,我们当中最敏锐的人在四处走动时,用愚蠢封闭了自己的感官。
还是引用《米德尔马契》中的一段话吧——“世上善的增长,一部分也依赖于那些微不足道的行为,而你我遭遇之所以不止如此悲惨,一半也得力于那些不求闻达、忠诚度过自己的一生,然后安息在无人凭吊的坟墓中的人们。”如何用微小的行为促进善的增长,比在苦难面前表现出敏感更重要。
善于理解学生 用关心营造阳光 篇9
理解 关心 宽容
皋兰一中赵贵兴
担任班主任十几年,在教育学生方面我认为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正确使用了六个字:“理解、关心、宽容。”
一、“不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
在大多数的时间里,我们对学生的所作所为,常用我们的所感所想去做评价,不做深层的理解,不去触摸学生的内心,因而常常对他们的善意和进取做出曲解,使他们受到委屈,使他们心底里的那份美好愿望渐渐泯灭,最终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事实上,学生是渴望被理解的。现在的中学生,虽有日益强烈的独立意向,但由于各方面不成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内心深处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往往有一种不确定感,特别需要从成人那里获得对自己的认可、同情、支持、赞赏,从中增强对自己行为的确信感。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对象对理解的渴望,在教育活动中以自己的一片深情,化为更多的理解去赢得学生的心。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天,课堂上老师讲得起劲时,猛然发现一女生往嘴里填东西吃,真不像话!老师立即变了脸,警告她:“上课不许吃零食!”全班同学的目光迅速转移到她身上,该生脸色一下子变红了,渐渐萌生对老师的几分反感。下课后有学生告诉老师,她这两天咽喉发炎,含的是保喉片,老师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上述例子却告诉我们,对人对事都要深入调查,全面了解,不能仅凭表面现象主观臆断。否则,就会犯主观、片面的错误。我们常说,学生是一本“活书”,每个学生一本。要读好这本书,我们应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着手,以辩证、全面的观点去了解研究他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不能“一俊遮百丑”,尤其要发现一些不引人注目的现象。如班级里那个最安静最不爱吱声的女学生可能是内心最丰富最热烈的;那个最自负的男学生往往是最自卑的——当你对他的自傲猛击一掌之时,万不可忽视他可能开始了自卑。
另外,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如果我们用那种静止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来理解学生,就看不到学生的可变性、可发展性。
二、用关心营造阳光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调皮、不守纪律、不爱学习、让班主任头痛的学生,被安排坐在一个特
殊的角落——教室前门靠墙的地方。后来来了位新老师教数学,他与其他老师不一样,仿佛特别喜爱这个坐在角落里的孩子的头,出去进来都会伸手摸摸孩子的头,并关心地问:“小脑袋,真聪明。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吗?”孩子开始喜欢数学老师,每天都渴望他来上课,成绩自然一天天好起来。许多年过去了,这位孩子已是一位有成就的数学家,他就是我国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当他说起当年的老师依然泪光闪闪,饱含深情:“他是我的太阳,他让我的前方一片光明。”这才是老师,懂得营造阳光,能将融融春日散布到学生的心里。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但愿我们都成为善于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好老师。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首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老师心中的阳光就是对学生的关心、爱护。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他的学生分成三组,对第一组表示关心并予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实验表明,被经常关心、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评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希望得到师爱。一个学生要是长期得不到师爱,得不到教师的关怀和注意就等于抹煞了他的优点,否定了他的存在,其个性会受到压抑,甚至造成心理上的病态。因此,我们应该纯正、无邪、平等地关心每一个学生——机智的、愚钝的;乖巧的、顽皮的;富有的、贫穷的;积极的、消极的。关心他们道德品质的发展,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关心他们的学习,教会他们有效地学习方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习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身体,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
关心对于学生太需要了。那么教师的关心里究竟应该包含着什么呢?我认为,关心里应有母爱式的温柔、父爱式的严格、朋友式的热情。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这样说:母爱是无条件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父亲爱你,但你必须按他要求的那样做,更使你的行为达到他所要求的目标和规范。一个人的成长如果只有母爱般的呵护,而没有父爱般的引导,他也不能成为完全的人。就像藤野先生对于鲁迅的关心,是慈爱而严格的。这种严格不是一味惩罚,甚至打骂,更不是对人格的侮辱、讽刺、挖苦,而是坚持对学生的正确要求,当一时达不到要求时,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放低标准,而是通过训练、磨练,鼓励学生去克服困难,其中蕴含着殷切期望。正因为如此,鲁迅当时的感觉是“产生了一种不安和感激”。关心里应有朋友式的热情,与学生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运。一个真正懂得关心学生的教师既是严父,又是慈母;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他能“让每一个学
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苏霍姆林斯基语)
三、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这是发生在三年前的事了。我记得是学校组织期中考试,一天上午,我带的班考语文。考试铃声一响,监考老师刚跨进教室,教室后面的角落里就传出了一个声音:“啊,是XXX监考了!”顿时,这位老师非常气愤,大声吼道:“我的名字是你们叫的吗?叫名字也罢,还带绰号。有胆的站起来!”教师里寂静无声,紧张的气氛简直令人窒息。监考老师火了,叫周围的同学“揭发”,否则,就不让大家考试。班级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我闻讯赶到教室,了解情况后,就心平气和地对大家说:“同学们,人的名字有两种功能,一是符号功能,人名作为一种符号,是供人叫的。但是,叫人的名字也要分场合、看对象。学生直呼教师的名字,不仅有失分寸,更是不文明的表现。人名除了具有符号功能以外,更重要的还具有人格功能。他告诉人们,你是一个诚实、正直、勇敢、堂堂正正的人。这位同学可能是因为考试紧张,一时说漏了嘴。但我相信,你不是故意的,更相信你的人格是诚实的、美好的,你一定会敢于战胜自我,勇于承认错误。考试结束后,老师愿意随时在办公室恭候你,相信你一定会来。”我的一番话,立刻缓解了僵持许久的局面,同学们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第二天一大早,我刚上班,就发现一份“检讨”已静静地放在了办公桌上。事实证明,“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宽容不是放纵。宽容与严格是矛盾统一体,宽容是另一种意义的严格。宽容应该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也事而别。我们教师应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批判学生看主流,心存善意看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若能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心胸更加宽阔,情操更加高尚,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洞察力更加敏锐。今天,教师对学生广泛的宽容,并不是对学生行为放任自流,更不是对学生的过错姑息纵容,只是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做到宽而又方,宽而有度,宽而有爱,宽而有望,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老师送给学生的暑假关心短信 篇10
暑假天气变化大,游山玩水注意它。雷公电母常作客,关掉电器不用怕。尤其手机莫要打,远离金属高台下。处处大家细留心,快乐安全度暑假。
快乐暑假到眼前,暑期安全不等闲:安全第一做好防范,外出注意交通安全,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愿你这个暑假过得快快乐乐、平平安安!
暑假到,学习仍必要:学美术,愿你勾画美好梦想;学主持,愿你传播幸福力量;学钢琴,愿你弹出美好乐章;学围棋,愿你战胜混沌迷茫。快乐假期,愿你神采飞扬。
时间过得真是不慢,转眼暑假已经过半。提示两点,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各项作业按时做完,适量选择电视收看,学习之余注意锻炼,祝你暑假开心每天。
学生时代幸福多,暑假假期玩得欢;踏入工作忙碌后,假期悠闲变奢求;假期总是很短暂,平时忙碌更是多;愿你珍惜暑假里,痛痛快快玩一番。祝你愉快!
暑假放假须知:禁止独自享乐对我不闻不问,禁止游戏娱乐彻底把我忘记,禁止大鱼大肉饮食毫无规律,禁止闲来无事却不把我联系。暑假来临,以上牢记!
盛夏到来,炎热紧随。空调电扇,能开满天。常遇雷电,警惕万千。各种电器,拔掉电源。尤其手机,切记要关。开心暑假,平平安安。
日日夜夜期待,暑假早日来临;甩开繁重的学业,释放快乐的心情;点燃激情的火花,让轻松塞满身心;偶尔来个小聚,享受轻松如意。愿你玩得开心!
烈日的暴晒是我对你强烈的,徐徐的凉风是我对你无尽的关怀,片片的绿荫是我对你默默地,愿你在炎热的.夏季里顶着强烈的思念走进我无尽的关怀和默默的祝福!暑假快乐!
两个月长暑假,合理安排计划,少出门多在家,背背书练画画,写作业练书法,抽时间学其他,长知识学文化,多见识显才华。愿你:快乐充实度暑假!
七月迎来快乐暑假,旅游贴士送你家:避免过分劳累,要量力而行,不要登山过高,走路太远,注意休息调节,避开高温时段出行,预防中暑。祝你旅途愉快!
平安就是幸,健康就是福,无所求,自然成。平淡乃真实,内守于静,寡欲清心,正心养心。一粒沙可以折射一个世界,一朵花可以美丽一个季节,一个恬淡的心可以幸福一生。暑假又至,祝你开心!
天气热了,雨水飘了,暑假就要到了,因此,载一辆装满东西的车赶到了。载着幸福与快乐,为你开了一条平安大道了!预祝:假期里,吃好,玩好,一切都好。
用爱来关心学生 篇11
关键词:爱 尊重 信任 宽容
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对全体学生中每个人(不分相貌、性别、个性、好生、差生)的热爱和尊重、理解和期待。师爱是教师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魅力的源泉,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没有爱犹如池塘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起于心而止于口,要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一个亲切的称呼、一下轻柔的抚摸、一句温和的话语都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跟他们平等地交朋友,关注他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他们的心灵,和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理解、帮助学生,成为他们最可信赖的朋友和引路人。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一句同情理解的话,就能给学生很大安慰,增添勇气,而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如一把利剑,会刺伤学生脆弱的心灵。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机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爱。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师爱呢?
一、爱学生就要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提供优质服务的对象,不尊重、不信任学生,教师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把学生当作是平等、自主的人,才会产生爱的情感。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我们都知道,在任何班级中学生总有好、中、差之分,有些教师对好学生尊重、偏爱,对差生嫌弃、厌恶。这种做法恰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轻者使这些差生越发失去自信,产生自卑,不求上进;重者,则会使这些学生对教师产生怨恨和抵触,造成师生间的矛盾,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我在任班主任期间力求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人无完人,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也都有各自的不足,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去发现、去挖掘,只要用心就一定可以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用放大镜去寻找和发现学生的优点,只要找到就让它放大,并以此为契机教育、鼓励、改变学生。
我喜欢我们班的学生,我认为他们都是好学生,因为好坏的界限和标准是人定的,在我心目中好坏的标准是多方面的,我尽可能地制定让每个学生都符合标准的几个方面,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表扬的同时给他们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的目标和希望。当发现学生的进步,那怕只是一点点我也会大力表扬,给他们希望和信心。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在初中学校被放弃或不被重视的那部分学生,在初中学校得不到尊重,所以现在就要让他们感受到爱和温暖,得到理解和尊重,感受到教师的包容,当他们进步时要及时表扬,让他们有信心可以做得更好,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与重视。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盛气凌人地训斥、辱骂学生,而要善于激励学生、鼓舞学生,最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这是切断后进生源的重要手段。
二、爱学生就要深入了解和关心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从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首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要了解学生,教师首先就要与学生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减少教育阻力。当学生出现问题、犯错误时,作为教师首先要冷静,要理解学生,允许学生犯错,因为他们还是孩子,自制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还很差,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有了错误就怒气攻心、丧失判断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出现问题以后,教师首先要冷静,平静自己的情绪,不要冲动,要劝解自己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因为他们还是孩子,当自己可以平静下来时再解决问题。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先不要急于解决问题,而是要耐心地去了解事件的经过,走进学生的心里发现问题的根源,全面掌握事情的经过。在处理时不能让学生有敌对情绪,让学生自己说明事情的经过,教师要作为倾听者,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就可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教师再由倾听者转变为引导者,首先在错误中找到学生做得对的地方加以肯定和表扬,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抵触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是为了批评他,而是在帮助他找到问题的所在,以便很好地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说出自己做错了什么,适时进行教育,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当然,教师绝对不能当众批评学生,有任何问题都要私下解决,减少他们的对抗心理,如果当场解决,学生即使已经认识到错误,但有时为了面子也可能不承认,这样对问题的解决没有好处,还有可能会更糟,不利于教师威信的树立,双方要私下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谈话,将问题圆满解决,这样教师也可以得到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喜爱。
三、对待学生要宽容
爱学生就要用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宽严并进,做到“严而不厉,严而有度”。教师对待学生要宽容,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应该理解,但是宽容和理解并不代表纵容、没有原则没有制度。学生本身有一定的惰性,要达到预想效果,教师必须要严,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能形成好的班风与纪律。
作为一名教师,我把我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当他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会耐心纠正;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会和他们一起面对,去克服、去解决;当他们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会为他们高兴,为他们喝彩;当他们参加比赛时我比他们更紧张;当他们生病时,我会关心、照顾他们的生活。我爱他们,但在爱他们的同时,我会更加严格地要求他们,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教育学生。例如,每周一的升旗,学校要求教师穿校服,每次我都穿着校服,学生看着我,无形之中,学生就会感觉到,制度和要求是用来执行的,老师都如此,我们也必须要遵守。所以,我每次都做得很好,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也都能照着学校的要求去做。其实这也是爱与责任的表现,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爱,那我也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偶尔也可以不穿,那后果可能就是学生觉得不用穿。对学生严,教师就要首先起到表率作用。
我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待人,因材施教,注意全面了解学生动态,经常与他们聊天,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对他们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用真诚感化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可以放心地和我聊心事,我做工作也容易了很多。
只有教师给学生以尊重、理解和信任,才会激发他们的潜能。俗话说:“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师生交往的细微之处往往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而深厚的爱。爱学生,就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每个学生的可塑性都很强,这就要我们去发现和培养,教师要主动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天职,用爱心来浇灌祖国的花朵,去托起明天的太阳!
【如何关心学生】推荐阅读:
关心学生07-13
用爱来关心学生12-12
关心爱护学生的演讲稿12-11
用爱关心每一位学生08-28
让关心走进每一个学生心教育故事11-06
高校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调查01-11
爱关心我的妈妈小学生作文05-29
最关心我的人小学生作文10-04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出炉:最关心工资问题01-10
关心短信:关心男朋友短信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