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关心

2024-10-17

学会关心(通用5篇)

学会关心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生变化。 当今社会面临的是市场竞争对个人潜力、技能的挑战, 因此, 社会要传授年轻一代终生享用的知识, 年轻一代要学会如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这就是“学会生存”。 只有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合作, 人类才能共同面对21世纪, “学会关心”成为人类必须建立起来的更新、更高层次的社会价值观。

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是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道德品质的教育过程中, 知 (道德认识) 、情 (道德情感) 、行 (道德行为) 、意 (道德意志) 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每个方面都不能缺少。 因此, 在培养幼儿学会关心的过程中, 我从知、情、行、意四方面入手, 抓住身边的教育契机, 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

一、晓之以理, 加强认识

道德认识主要是指对事物的是非、行为的善恶的评价。 掌握是非标准, 划清善恶界限, 才能使幼儿知道应该怎样行动, 为什么要这样行动, 从而自觉地做出相应的道德行为。

通过调查了解到, 我班80%的幼儿在家长过于关爱的环境下长大, 家长对他们悉心呵护关爱备至, 而能关心家长、他人的幼儿又有多少呢?不是幼儿不会关心他人, 而是我们疏于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于是我利用故事、歌曲、谈话等形式, 加强幼儿在这方面的认识。 通过故事《找朋友》、《孔融让梨》, 歌曲《爷爷年纪大》、《滑滑梯》, 看图讲述“关心奶奶”、“谁打扫的卫生”等内容, 用故事、歌曲中的人物事例及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教育感染幼儿, 让他们有正确的认识, 知道自己遇到同样的事时应该怎样行动。

二、动之以情, 培养情感

道德情感是指人依照一定的道德认识评定自己的或别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情绪体验, 是人对事物的爱憎褒贬的态度。 幼儿的道德情感是伴随他们的道德认识产生和发展的。

幼儿往往以成人为榜样, 把他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品质, 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因此, 我们在把正确的道德认识传授给孩子的同时, 应有意识地发展他们相应的道德情感, 以自己的道德情感来打动和感染幼儿, 并利用具体的事例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在一个下雨天, 某位小朋友的爷爷送他来园, 不小心摔倒, 身上满是泥水, 看到这种情况, 作为教师的我马上给予关心的询问, 并给爷爷准备了毛巾让他擦洗, 爷爷走时我一再叮嘱他路上小心。 我所做的一切, 孩子们都看在眼里。 事后, 我组织孩子们针对这一事情进行讨论, 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下雨天, 不让爷爷送幼儿园, 让爸爸妈妈送。 ”有的说:“爷爷摔倒了我把爷爷扶起来。 ”……我因势利导地教育幼儿应多关心老人, 这件事引起了幼儿的情感共鸣。 晚上离园时, 爷爷来接孩子, 很多孩子都关心地问候爷爷, 有的还紧紧拉着自己爷爷、奶奶的手, 不再乱跑, 听话地回家。 另外, 我还以表扬奖励的方法, 激发幼儿的情感, 使幼儿渴望用自己的行动关心他人。 例如我班有个小女孩喜欢画画, 一天她将自己画的画送给了同桌好朋友, 我表扬了她关心同伴、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的行为。 小女孩很开心, 其他幼儿也纷纷效仿, 慢慢地我班幼儿送自己作品给同伴的多了起来, 幼儿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

三、练之以行, 加强训练

道德行为是指人在一定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指导、推动下, 采取有目的的行动。 对幼儿不能只听他说的怎样, 更主要的是看他的行动。 要将幼儿的认识、情感转化为行动, 教师就要加以适当的指导、督促和检查, 确保这些行为的落实。

对幼儿进行学会关心的行为训练时, 我注意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为他们创设情境, 创造条件, 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加以练习, 从而激发他们“学会关心”的道德情感, 养成“给予关心”的行为习惯。

小动物是幼儿喜欢的朋友, 抓住幼儿的这个特点, 我特意在班里创设了养殖区, 与幼儿一起种植蔬菜, 饲养蚕宝宝、蜗牛等小动物。 开始的时候, 孩子们心血来潮, 偶尔看看小动物或植物, 不能有目的地关心照顾它们。 我通过组织“蚕宝宝的话”等活动, 以童话剧的方式告诉幼儿养殖的蔬菜、动物需要关心照顾, 并通过游戏的方式教幼儿养殖的方法。 这样便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他们都跃跃欲试。 经过协商, 我们决定每天固定值日生对这些养殖物给以照顾, 其他幼儿负责督促、检查。 周末的时候, 幼儿申请将蚕宝宝、蜗牛带回家养殖。 慢慢地, 看看蚕宝宝长大了没有, 为动植物浇水、喂食成了孩子们每天必做的事。 这些动植物在我们的关心下健康成长着, 孩子们则体会到了关心他人、事物所获得的愉悦。

四、持之以恒, 养成习惯

道德意志是指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克服各种困难的一种顽强的努力。 它是调节行为的精神力量, 使行为持之以恒, 贯彻到底, 养成习惯。

在这一培养过程中, 要注意争取家长的支持, 请家长配合, 在日常生活中督促幼儿进行实践练习, 逐渐养成习惯。

例如结合“三八”妇女节, 对幼儿进行一系列“爱妈妈、关心妈妈”教育。 幼儿了解了自己妈妈及家人的辛苦, 知道要关心她们、爱她们。 有的幼儿要送妈妈礼物, 有的幼儿要帮妈妈做家务, 有的幼儿表示不打搅妈妈在家学习、工作, 他们用稚嫩的言语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关心与爱。 这些只是幼儿的认识与情感, 而教育的关键是让幼儿将这些认识情感落实到行动上, 并持之以恒, 养成习惯。 于是我将孩子们的祝愿转达给他们的妈妈, 并请家长在家中督促、检查, 使这些行为得以落实, 养成习惯。

在家长的配合下, 通过家园合力的教育, 孩子们有了很大的进步。 家长们纷纷反映, 自己的孩子长大了, 会关心人了。

总之, 培养幼儿学会关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教师要做有心人, 抓住教育契机, 创设教育情境, 争取家长的一致教育, 指导、督促、检查幼儿将认识与情感转化为行为, 最终养成习惯, 从而奠定幼儿理解他人、与人合作的基础, 为幼儿顺利步入社会做准备。

学会关心 篇2

学会关心作文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对待别人的态度是关心,还是视若无睹?《论语》中“四海之内皆兄弟”可以解释这一点。“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我们对待每一个人都要有爱心。

古人云:“出必告,反必面。”这一点对长辈起码的礼节,我们每个人是否做到了呢?我们经常是出门不语,回来如入无人之境,对长辈横眉冷目,不冷不热。这样骄横跋扈的态度若不制止,等长大之后,将处处引起磨擦,引发战争事端。可见我们应尊敬长辈,关心他们,从而去关心、尊敬其他的人。

现在社会的一些青少年,追求“帅”、“酷”自认为是顶天立地的大男子汉,血气方刚,处处招惹是非,这也看不顺眼,那也看不顺眼。吃了一点点亏,就要“短兵相接”、“拳头见分晓”这是不好的。每个青少年对待自己的同龄人要关心、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趁这大好年华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而去和别人打架,无聊。这是浪费时间的作法。可见,对待同龄人要像对待兄弟一般。这样才能进而去关心、尊敬他人。

在关心小孩子的问题上,一些人做得不够好,假如一个孩子迷路了。上前去询问的大多数不是好心送他回家的,大多是心怀不鬼的,这无疑对孩子弱小的心灵造成极大的`损伤。还有一些父母他们去打、去骂他们,孩子的自尊心也就受到了伤害。这无疑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涂上了阴影,可见我们也要关心孩子。

学会关心 篇3

为了远离这个伤心地,我带着儿子悄悄地离开了这个城市。

迫于生活的压力,我不得不拾起十几年前的书本,一点点充实自己,一头栽进工作和学习里。可我一心只顾着工作,却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这次事件对儿子心灵上的撞击。失去父亲,让这个年仅12岁的孩子性格越来越内向。

后来我才知道,自从离婚后,儿子就算是遇到困惑、烦恼,也只是自己埋在心底。一来他是觉得我工作本来就很辛苦,不想再烦我;二来,也是觉得和我男女有别,不好意思开口。

时光如梭,一转眼,儿子就上高中了。这个时候正是男孩身体发育的年龄,眼看着儿子越长越高,也越来越像个大人了,我心里真是有着说不出的安慰。虽然儿子性格内向,不过成绩很不错,也很听话,自己这些年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发现问题的那天,我正和公司的同事一起出外勤为公司的产品做宣传,突然看到此时本应在学校上学的儿子竟出现在大街上。接着,他偷偷地转进了一个小巷子。出于好奇,我并没有叫住他,而是跟着他一起进了巷子。巷子里潮湿阴暗,儿子竟然轻车熟路,我突然觉得自己头上一阵阵冒着冷汗,真不敢想象儿子到底藏了一个什么样的秘密。

终于,他走进了一间小房子,房子外面,我看到了几个用白色石灰写的大字:私人诊所。

“难道儿子患上了什么隐私病?”我心里忐忑不安,再也忍不住了,紧跟着冲进了这家小诊所。

儿子对我的突然出现大惊失色,这才不得不说出了实情,原来,他到这家非法的私人诊所里,是来注射雄激素的。

其实,从上初中的时候起,儿子就觉得自己的发育好像总比同龄的小伙伴要慢些,但当时还小,他也就没有太在意。上了高中,这种生理上的变化越来越明显,他对自己的身体发育也就越来越在意了。

一次,学校组织游泳比赛,游泳馆里,儿子觉得自己的下身远没有别的同学那么“丰满”,看着别人的泳裤里都挤得满满的,他既觉得困惑,更觉得害怕,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发育不良,身体出了问题。

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他苦于无人可说,又不好意思到医院去检查。后来,他无意中在一家私人诊所的小字报上看到,可以注射雄激素的宣传语,于是就马上跑到诊所寻求帮助。诊所的老板为了赚钱,一口咬定他确实是发育不良,并要求他每周到诊所注射一次雄激素。

儿子的话让我如同雷击,我怎么也没想到,在儿子的心里竟然藏着一个这么可怕的秘密。因为不知道他在这家私人诊所注射所谓雄激素的真实情况,我赶快把他带到了一家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医生检查后,告诉我,孩子的发育情况非常正常,根本就不像那个非法诊所的医生说的,发育不良,至于生殖器的大小,根本就是因人而异。其实,差异可达一倍之多,一些没有这方面生理知识的青少年,往往对生殖器大小的判断存在主观性和盲目性,因而盲目地想要通过注射雄激素的方法来进行增大。

最后,医生严肃地对我说:“你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发育情况和心理问题。这次幸亏你发现得早,如果继续这样盲目地注射雄激素,后果不堪设想。”

专家发言:

其实,注入正常剂量的雄激素,并不会增大生殖器的体积,而是仅仅会增加血液中的浓度,影响男性的第二性征发育。但是,如果盲目地在体内注入过大剂量的雄激素,不仅会抑制精子的数量,引发不育,还有可能让药物在体内积聚,引起前列腺肿大,甚至引发前列腺癌。

学会关心 篇4

一、道德与文化两元素间的关系

德育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对文化有着独特的影响力, 其中的两个主要方面涉及文化传承与文化变迁。与注重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技能传授的智育不同, 通过德育进行的文化传承“除了传递知识形态的文化如道德知识、政治知识、哲学知识等以外, 还传递了规范形态的文化, 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各种价值观;除了传递浅层规范文化如道德规范、纪律规范、法律规范等以外, 还传递深层规范文化, 亦即价值观——人们对于社会价值关系的规律性认识;除了传递理性形态的文化以外, 还传递各种非理性形态的文化, 如情感、态度、信仰等;除了传递意识层面的文化以外, 还传递潜意识层面的文化, 如各种文化心态、社会风尚等。”另一方面, 在文化变迁过程中, 有着关键促进作用的精神文化的变迁 (相较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更给予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极大启发。换言之, 思想的主体在于人, 通过对人的精神的陶冶、品格的引导, 使之养成自觉、理性的文化性格, 如此, 才可正确对待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时代文化的创新。

二、“学会关心”对于高校开展德育工作与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 、让“关心”成为高校开展德育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内核

“学会关心”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德育知识传授, 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点滴行动中自主学习和自觉体悟, 教师不再凌驾于学生之上, 而是在与学生及其社团的互动中, 与他们共同学习, 共同修缮和提高“关心”的品质, 正如我国学者班华所说, “‘学会关心’的教育价值就在引导学生从原始的、自发的‘关心’感情, 提升到理性的、自觉的‘关心’的感情, 形成出自责任的‘关心’品质, 同时为整个德性的发展奠基。”具体而言, “学会关心”模式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表现如下:

1、关心自己, 关爱生命。“学会关心”的中心点在于“关心人”, 而学会关心他人的基本前提在于学会自我关心。近年, 在新生物学范式的启示下, 出现了生命道德及生命道德教育理念, 所谓生命道德教育指“回到生命之中, 通过生命本身, 开发生命自身的道德教育资源, 培养个体生命的生命道德, 追求成为优质自己的生命意义。”其落脚点回归到了对个体生命本身意义的探寻的关注。在“学会自我关心”理念的引导下, 个体要学会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自我保护;学会尊重自身的遗传特征, 适应自身特有的生活环境、交往经历和成长空间;要学会关照自己的生理等基本需要及较高级的求知、审美及自我发展的需要;要学会掌握对待死亡的正确态度。据各类媒体的报道, 由于受到就业压力、家长期望、人际关系等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 全国大学生自杀的现象日益严重, 而有自杀倾向的学生群体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因此, 在将德育深入学生个体的过程中, 正如“学会关心”理念的倡导者诺丁斯所说, “讨论死亡对增强自我理解很必要, 不过我们与孩子们讨论死亡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保全他们的生命, 而不是为了无休止地提醒他们每个人都难免一死。应该探索如何珍惜有生之年, 利用宝贵时间去探索, 去奋斗, 去享受生活, 去热爱人和这个世界。”

2、关心他人, 关爱群体。“学会关心”的内涵并非止于“关爱自我”, 更推及到“关爱他人”。个体在与他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得以成长, 在青年时期, 个体不仅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更期盼着获得真诚的友谊, 即同侪群体的尊重和关爱。研究表明, 高校内不仅存在着制度严整、成员明确的正式群体, 也有着基于共同兴趣爱好或习性品质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的文化或归同于学校主导文化从而有利于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形成;或与主导文化相抗衡而引发群体内部的“党派之争”乃至集体精神的分裂。后者显然不适合“学会关心”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而基于前述德性的文化变迁功能, 若“学会关心”的理念被班级成员吸纳并体现于行动之中, 则关心他人, 扶助弱者, 友善团结自会成为高校班级风气的“内核特征”, 而使得每个人得以在此种健康的氛围下发展。此时, 每个人都会争做“将他人的快乐视为自己行动目的的人”。“一旦这些目的得以实现, 他也可以享受到由此而来的快乐。因为不仅是由于他人愉快的观念, 而且是对他人愉快表情的实际感受, 都使他感到高兴。”

3、关心父母, 关爱社会。青年在集体中养成的“关心”品质不应局限于校园场景之中, 而应成为指导其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针对独生子女从小养成的骄宠、霸道等习气, “关心”他人更应突出对于生身父母的关心, 即古语所言之“孝道”。另一方面, 这也加深并拓展了学生对“关爱”含义的更广泛理解。不仅家庭成员间彼此存在关爱, 对于那些与学生无直接利益关系的“陌生人”, 在其身处困境时也应伸手支援。在募捐、献血等志愿活动中, 教师均可借此机会, 使同学们在亲历亲为中感受关爱的道德精髓。

(二) 、让践行关爱成为高校开展德育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准则

道德结构是知情行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完整统一体, “关心”的品质不仅反映在关心的意识、关心的情感上、更应体现在关心的行动中之中。正如贺麟先生指出的, 道德信仰的养成, “主要是基于具体的生活、行为、经验和阅历, 而很少出于抽象的理智的推论”。当代社会, 每个人都置身于一个复杂的关系网之中, “不论个体生活于何种时空条件下, 他绝非是孤立的、自我封闭的, 而必定是与他人相互联系的, 更突出表现出人是一种共生性的存在。”在这种生存范式下, 人只有积极的开放自身, 给予他人以尊重、关怀、支持, 生活才可进行下去, 生命的意义才可得以体现。这种相辅相成、相互交融的情感体验和品行提升存在于高校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 亦体现在家庭、学校、社会的人与人关系之间, 正是这种复杂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关爱行动, 才使得“关爱的学习者”真正成为一名“关爱的实践者”。“关爱行动、关爱活动是情和知的载体。行动或活动过程是道德主体与外界相互作用过程, 是知情行整合为有机的统一体过程, 也是关爱品质建构的过程。”

三、结语

高一作文学会关心 篇5

当你在公车上,遇见老弱妇孺,你是否会起身,问候一下,让座给他们?又或者自己没有座位时,用言语、眼神,示意一下请旁边坐着、当作没看到的人,起身让座?如果不,试问当你坐得舒适,面对人们投射的犀利眼光,你是否还能坐得安稳?是否还能若无其事?如果是,别怀疑!你的做法,值得每个人向你学习!

又或者当你察觉你身边的师长、朋友,心情不愉快、感到失落时,你是否能给予关心?一句问候的话语?或视而不见,自己开心就好?两种做法,两种结果!当你能主动去关心、问候周围的人,陪他们一起伤心、难过,代表你能为别人的痛流泪,确实是“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道理;但当你忽略、藐视别人的痛苦,相对的,别人也会”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如果你只把自己的事,当作事;自己的痛,当作痛,那就真的是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了!

当然,两种态度,造就两种人生,当你的心中有别人,能看到别人的感受,观察力敏锐,能察觉别人的心酸、不顺遂,并能适当的给予一句问候,或者递一杯热水!对他人来说,都是很大的鼓励,而别人开心,自己也开心,日子就充实许多;但当你永远只替自己着想,别人的痛,看不到;别人的辛酸,听不见!相同的,你的事,别人也觉得没那么重要了,长期下来,生活的色彩,也从原本的彩色,变成灰白色。

不过若你能醒悟,改变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脚步,前进不只为了自己,也为了自己在乎的人,为了朋友、师长,这个动作,正将你灰白的人生,一块一块的重新漆上颜色,而当你有一天漆好,绝对不会比别人逊色!照样完美无缺,只要你明白,改变,永不嫌晚!

上一篇:音乐现象下一篇:煤矿大倾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