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学生

2024-07-13

关心学生(精选12篇)

关心学生 篇1

从上第一节课开始,我就发现三(4)班有一名学生在做热身活动时总是掉到队伍的后面,而且还不遵守上课纪律。星期三下午第一节课,就是他们班的课,我提前去了操场,有好几名学生跑到我跟前来告状,说在课间玩的过程中,王同学把他们都打了,并且其中有一名学生还在哭。听他们说完后,我心想:他一个人怎么一下子能打这么多学生呢?这个事情肯定没有那么简单。当我抬头向远处望时,发现王同学站在离我们远一点的操场边上,但眼睛一直向我这边看,我便让另外一个学生去叫他来问个清楚,但是怎么叫他都不过来,看到这种情况,我想上前去和他交流,谁知他看见我走过来,便撒腿就跑,好像受到什么惊吓似的,我停下了脚步,心想再也不能靠近他了。

上课铃响了,学生们都进入了上课状态,在整队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慢慢地靠近我们了,每走一步都要看我一眼,他是害怕我批评他而在躲避我,慢慢地他终于回到队伍中,他的一举一动我装作没看见,这才给了他安全感。后来我利用学生们在练习的间隙慢慢地靠近了他,就像母亲关心儿子一样,用手抚摸了一下他的头,他抬起头来向我微笑。于是,我温和地和他对课前的事情进行了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尊重、关心、真诚的教育方法,和他一起分析事情的经过和“对错”,他也表现出了真诚和理智,然后忘记一切不愉快,和其他学生一块练习去了。最后全班学生愉快地上完了这节体育课。

一、问题的简要分析

这件事情说起来也很简单,课间几个学生围成一圈在玩陀螺,王同学跑过去二话没说一脚把陀螺踢翻了,看到这种情景,其他几个学生气疯了,顺口就骂了王同学几句,谁知王同学不但没有意识到他自己的错误,反而气焰更高,还动手打了那几名学生。班里的其他学生看到这种情况,都很反感王同学,有好多学生还反映王同学平日里性格孤僻、调皮捣蛋、经常破坏别人的东西。听到这种情形,我采用的方法很简单,摸摸他的头,让学生感觉到我在关心他,让他对我不要产生恐惧感,认为我是他的朋友,可以把心里的话告诉我。他的眼神慢慢平静了下来,他不仅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向其他学生道歉。之后,王同学每天都在变化着,他在班里再也没有干过坏事,也没有随意地去打其他学生。有学生告诉我,王同学现在在班里表现可好了,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作业认真完成,更可喜的是他开始交朋友了。在校园、在班里、在体育课上都能看见他和学生友好地玩耍,开心地微笑。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真诚的眼神改变了一个学生,可见教师的一举一动在学生心目中是多么的重要!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教师课前要了解学生的情绪

教师课前除了对体育课所需场地、器材,及学生的身体情况、服装穿戴进行检查,保证体育课安全顺利完成之外,还要提前了解上节课学生上的什么课,学生的情绪状态如何?在现实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因不良情绪而导致的不良课堂行为,如:上课态度消极,就连站队都显得很不情愿;学生之间发生冲突,师生之间发生冲突;我行我素、迟到早退等,这些行为都是很常见的,这些行为通常是由学生的不良情绪而引起,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必须要密切关注学生们的情绪,并通过沟通和交流等方式,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

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教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教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好多人认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其实,真正的关心爱护,应该是精神上的关心爱护。

3.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对于学生来说,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一个善于爱学生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

4.教师要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

在学生的心里,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不是跟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和学生平等交流,注重营造一种平等、融洽、友爱的氛围;要耐心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感到没有心理压力,能畅所欲言;要有专心致志的态度,在听的过程中让学生能从中体会到教师的关爱、赞许;学生诉说时,教师要静静地听,在学生紧张时还要用简短的语言鼓励学生,如“不要紧张,慢慢讲”、“好好再想想。”等表明自己在关注他的讲话。在聆听时,要蹲下身来听听学生的心声,并适时地点头、微笑,以表明自己是作为一个朋友理解和尊重他。只有通过认真聆听学生的诉说才能避免错下断言,才能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关心学生 篇2

任何社会的继承和发展都离不开对人的培养和教育,社会为满足自身这种需要,创造了培养人的专门事业——教育,如何对待所培养的对象,千百年来,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衍生出一种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这就是热爱学生。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热爱学生作为一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人道性所决定。它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所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而且包含着对学生的一种深厚人道关怀和期待,反映了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在师生关系上所具有的较高精神境界。

尊重信任学生。在社会活动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是人对人应有的基本行为准则。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也只不过是人对人应有的基本态度和行为而已。缺乏对学生的尊重信任,不仅是一个能不能做好教师工作的问题,还是有没有一个为人、为师应有的道德问题。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任何不尊重的态度和行为,都是应当予以谴责的。而尊重信任作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并不是要求教师放弃对学生批评教育的责任,如果是这样,那就变成了放任。批评教育学生,但不能污辱学生的人格,不能漠视学生应有的权利。在被漠视和污辱中成长的人难以有做人的尊严,既学不会尊重人,也不会自尊,心灵麻木,自尊丧失。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这是一种对学生带有责任感的对他们寄以良好期待的态度和行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发展得如何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种责任感使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寄以良好的期待,使他们产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情感和行为。这种要求高于 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一个教师如果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则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一个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以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防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他们的痛苦和不幸。当学生的身心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合法权益受到践踏和损害的时候,他能够挺身而出保护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他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他们成功。这样的教师不仅为学生所爱戴,也为社会所称道赞赏。举观我国当代优秀教师,他们无一不具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从他们众多的事迹中可以发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已经成为他们工作乐以忘忧源源不断的动力。他们对学生的关心,对学生的爱,蕴涵着对学生做人成材的渴望,蕴涵着对祖国兴旺发达的渴望,蕴涵着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向往。他们在教育中的一切活动,都以是自觉地、完全的建立在关心学生的基础之上,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也会被学生所尊重信任,进而容易使教师对学生产生关爱的情感、态度和行为。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新,又要对学生心灵滋长的一切不好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这种结果的真谛就是对学生的关心。也只有这种关心才能如水载舟,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你用任何努力也无法是它移动。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感受教师对自己关心爱护,会更“倾心”于老师,更加乐于接近老师,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就曾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

现代教育极其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关于主体性的理论探讨有许多内容,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解决主体作用发挥的动力问题。没有动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不可能,就不会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教师对学生的热情期待也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来源,它能有效推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进步。

关爱学生 关心健康 关注发展 篇3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一定是这个学校长期发展的历史沉淀与积累,是这个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结果与智慧结晶。它的生成延续与发展的共同指向是关爱学生,关心健康与关注发展三个方面:关爱学生是为了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关注学生目前和长远的发展;关心健康的最终目的必将落实到关爱学生与关注发展上;关注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是关爱学生与关心健康,这三个方面的和谐运作与相互促进,而使我校的校园文化就使上述三个方面落在实处,明在亮处,益在远处,为创造和谐校园打下坚实基础。

一、关爱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

关爱学生是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体现,校园文化无论从大的考虑或小的操作,显的层次与隐的内涵等都要处处具有关爱学生的内容。作为学校领导与任课教师一定要达成共识,团结一心,树立“教育是服务”的观念,树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育人思想,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为家长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服务意识,树立24小时育人、全程全员育人,实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目标,树立“质量求生存,特色促发展,管理创品牌”的办学思想,构造“合格+特长”的培养目标,树立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心,父母般的爱心即“三心”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实行人性化管理,重在得人心,强人心,使人的价值增值,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探究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让社会认可、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功”的办学目标,提高全体教师的凝聚力,向心力;树立“管过程、保质量、重结果”的观念,坚持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向管理要效益的观念,实现“目标+情感”的管理目标及“打好基础、培育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办学宗旨,逐渐形成了以“文明、勤奋、进取、创新”为校训,以“勤业爱校、乐业爱生、敬业爱岗、创业爱学”为校风,以“精心施教、全面提高、博学垂范、诲人不倦”为教风,以“尊师守纪、文明礼貌、勤思善练、精益求精”为学风,以“创一流的育人环境,建一流的教师队伍,出一流的教研成果,育一流的合格人才,办一流的名牌学校”为学校精神做依托的学校主要经营理念部分。同时,教学楼上悬挂“知识改变命运,汗水铸就成功”,“爱心激励成长,理解促进和谐”的巨幅警示语,教学楼大厅里有“我是教师,自愿接受学校和家长的监督,用娴熟的教学技能,饱满的工作热情,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附小形象,为学校增光”的教师上岗誓词,办公室挂有“迎着朝霞,今天我准备做什么?踏着夕阳,今天我做了什么?”的教师自语,校长室里有“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校长自语,教室内,走廊里、绿地上、花园旁、假山边,写有像“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因为有了你,我才喜欢当老师”的标语随处可见。同时成立学校策划部筹办《附小天地》校刊,发动全校师生群策群力、共同筹划教室文化、寝室文化、餐厅文化、办公室文化,就是垃圾箱上、厕所里都让其散发出文化气息,使整个校园都充满着、洋溢着浓浓的文化味道,如教室文化,学校在校长的倡议下,以策划部为主,发起了“关于制定班名、班训、班风、学风,丰富班级文化的提议”。因为正如王校长所讲的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通过班级文化表现出来,而特定的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具体化、个性化、它活化了校园文化的内容,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学校文化的品位,从而使学校的校园文化更加多姿多彩,奇异纷呈,拥有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班级管理的优质高效的经营,有利于学生的健康顺利成长,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像低年级的幼芽班、花瓣班、精灵苑,中年级的三色班、圆梦班、旭日班,高年级的博爱班、拼搏班、励志班等,其班名蕴意或明志、或明德、或存养、或敦品等,其方法拟人、比喻、双关、抽象、具体各取所需、各尽所能,既根据班内具体情况又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年龄特征,均由班名统率班训、班风、学风,而班训、班风、学风充分体现班名,使四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班级范围内的文化链条,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发挥了综合效应。

二、关注身心健康,为学生终身负责

关心学生的健康是指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的健康成长未必一定伴随着心理的健康同步发展,而心理上的健康则必然有益于身体的健康成长。我校在良好的物的建设基础上更注重在时空的育人与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的开展上。

走进学校校园,迈步于“勤馨苑”、“悟道园”,登上“明德楼”,驻足“三省亭”、“三心舍”、“思锄堂”、“致洁所”等,处处可以感受到弥漫于校园的文化气息,还有每学期的各种文体活动,教师的范文赛、说课比赛、公开课比赛、优质课评比、优秀教案展示和趣味比赛,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比赛,一年一度的学校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元旦、六一文艺汇演,每星期的班会、队会,周一早上的升国旗仪式等,作文比赛、写字比赛、大型广播操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拔河比赛等等,这一次次活动充满了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难怪附小原六(二)班学生耿远光与六(五)班学生耿娜的父亲耿宏礼先生用充满感触的笔倾诉着附小的文化故事,写下了散文诗般的《走进附小》,发表于附小校刊《附小天地》中。附小,它用浓郁的校园文化影响人、感染人,用严密周全的制度文化鞭策人、激励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校园德育教育环境,用这位家长的话说:“这里,连空气都有文化味。”

三、关注教师和学校发展

关注发展指关注学校的整体发展与师生个体发展,只有使整体与个体共同发展,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发展,才是

有成效的发展,割裂了这种相互关系的发展,只能是狭隘的发展观、短视的发展观。从长远来看,会造成未来意义上的先天不足。所以我校在开展校级课题“淡化测试味道,塑造成功心理”、“无为教学与管理”、“诗样教学”、“禅意数学”等课题研究基础上,积极申报了“河南大学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实验基地”,成为河南省《作文指导报》报社的小学生作文实验基地、河南省小学德育实验学、河南省小学生书法绘画实验学校、全国小学生日常英语实验学校、2007年3月申报了国家教育部“十一五”专项任务项目“中小学全效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子课题“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案与研究”,“语文自主学习方案与研究”,同时承担市级多项研究课题。

学校领导集体的思考方向随着学校的发展,更着重于描绘更远的附小、畅想附小的未来,着眼于思索学校发展的大方向,制定学校发展的大战略,设想附小发展的大步骤,朝着理论创新迈步跃进,在准确把握时代教育的脉搏,洞悉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认真总结附小发展经验,深入分析学校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了“经营附小”的伟大战略畅想,奏响了附小新时期发展的铿锵之音。由管理学校到经营学校,既是方法技术层面上的改变,更是思想观念上的历史变化,同时提出了经营学校的六种意识: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自主发展意识、服务意识、效益意识。经营学校重要的是经营理念、经营品牌、经营品位、经营人心、经营凝聚力,这是第一位的,经营具体的人、事、钱、财、物是第二位的,但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要求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人,激励人,以经营自己的信誉,以达到正职感染副职,领导感染教师,教师感染学生,学校感染社会,使附小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小的方面,微的细节要经营好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生、自己的课、自己的每一件事,使学校朝着集团化、质量型、效益型方向发展。所以,积极推动学校导入CI战略,实施附小品牌经营大策划,导入CI战略是推进附小品牌策划与营销,文化建设与积淀的重大举措,它是使学校经营理念(MI),行为活动规范(BI)即制度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VI)三位一体并发挥整体作用、全面效果,它是对以往的学校发展经验的总结、梳理和提高,对照CI战略要求,还具有查漏补缺作用,故又增加了附小标志、校徽的创意设计与校歌的创作,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现在校旗、校车的外观、办公用品外观、稿纸、信封、台历、服装、文件夹、教案本等都有附小的标志在无声的展示着附小的文化,昭显着附小文化的意味。

关爱学生,关心健康,关注发展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它一直并一如既往的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追求目标,这种目标的追求既有继承性又具创新性,它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它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和特点,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焕发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王传芹介绍

王传芹,大学本科,高级讲师,在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现任商丘中专附属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河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会员;河南省百千万工程学科技术带头人;全国小学生日常英语教学实验课题主持人;河南省小学德育实验学校课题负责人;出版发行专著2册;国家级CN刊物发表文章5篇;国家级、省级一、二等奖论文12篇;河南省优质课教师;商丘市优秀教师;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得者;商丘市文明教师;商丘市师德先进个人;商丘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商丘市优秀党员;2005年“感动中国——时代杰出创业新闻人物”;“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百佳优秀校长称号。

关心,让学生好好成长 篇4

晓林就是这样一个特别的孩子, 一年前, 转到了我班。才几天时间就和班上的同学熟悉了, 同时也渐渐露出了自己的缺点。同学碰了她, 她会拳脚相加;同学们做游戏, 她会故意恶作剧;撒了谎, 还振振有词;老师批评她, 她脖子一仰, 头一偏, 理也不理;说脏话, 骂人, 更是常事……

为了解她, 教育她, 我和她妈妈做了一次交流。还没说话, 她妈妈便泪如雨下。原来, 家庭的离异, 带给她妈妈太多的伤心, 也带给孩子太多伤害。她慢慢养成了做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妈妈不希望她步她爸爸的后尘, 便给她换了一个学习环境。面对同学的诉状, 面对她的不思进取, 妈妈心如刀割, 深深叹气:“你是妈妈的宝贝女儿啊, 为何不争气?”见妈妈掉泪, 晓林也哭了, 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 别哭, 我改, 我一定改。”可是, 妈妈一走, 她继续放任自己……

面对孩子的表现, 我冷静思索, 决定以爱育爱。我委婉的给她讲怎样做人, 给她机会, 让她做“文明小使者”, 引导她去寻找生活中、班级中的美, 去发现同学的礼貌用语, 去记录班上助人为乐的事迹;我还请她当午休管理员, 锻炼她的能力。多少次, 我在远处静静地注视、观察她的变化……只要有一点进步、有一个闪光点, 我就鼓励她, 给她信心。我还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她, 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她, 并教育同学们都来关心、帮助她。没有笔, 同学悄悄递给她;生病了, 我送她去医院, 同学们也去看望, 争着给她补课、唱歌、讲笑话;她写的广播稿播出了, 全体同学向她表示了热烈的祝贺!渐渐地, 她的心灵向老师走近, 向同学走近了。有一件事令我感动, 那是一天早上, 我走进教室后, 同学们围着我, 争先恐后地告诉我:昨天讲桌没擦干净, 检查卫生被扣了一分!可是, 谁也没提出改进措施。下课了, 晓林轻轻走到我身边, 主动要求承包讲桌的卫生管理!望着她一脸的真诚, 我欣喜地答应了。只见晓林开心地拿起抹布, 认真擦起讲桌来, 抹布脏了, 她洗得干干净净, 拧干后又继续擦, 一点一点地仔细擦, 是那么专注!在她的专注中, 讲桌变得一尘不染了。第二天, 她从家里带来一张崭新的毛巾, 说是专门用来擦讲桌的。每到下课、放学时她总要对讲桌认真“护理”一番。晓林终于变了!脸上有了笑容, 心中有了爱意。教室的水盆坏了, 她偷偷把家中的盆放到教室;地面有纸屑, 她主动捡起;同学误会她了, 不再横眉怒目;她无意间伤了同学, 也会真诚地说声“对不起!”……她真的变了, 看着她可喜的变化, 我十分欣慰, 她妈妈也非常高兴, 同学对她也充满了敬佩之情。

作为老师, 我们不能只做某一两个学生的老师, 而是要成为所有学生的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必须付出自己的爱和责任, 公平地对待每个渴望得到关注的孩子。在学校里, 有一类学生特别需要老师的关心, 他们甚至会用一些不太明智的办法引起老师们的注意, 目的都是为了可以得到老师的关注, 这类学生便是后进生。

后进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 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 但她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 在传统观念中, 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 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 严重地伤害了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小学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 具有强烈的自尊心, 当其受到某种伤害, 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 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 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 回避教育;有的甚至故意违纪, 离校逃学。凡此种种, 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 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 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 仅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 必须对她们倾注爱心, 尊重她们的人格, 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她们, 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封的“心理防线”, 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班里有个女同学, 各科成绩都差, 平时沉默寡言, 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从和她几次谈话中了解到, 她认为自己特别笨, 智力不如人, 老师、同学会看不起她, 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 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 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同学。针对她的思想, 我提出和她交朋友, 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 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 课堂上有意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 并让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 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 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她补习基础知识, 经过因势利导, 使她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 爱我”的温暖;从而重塑自尊心, 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 从“疏远”变为“亲近”, 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人也变得开朗起来, 在班里听到了她和同学玩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充分挖掘其优点, 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 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后进生心灵的同时, 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 是一种深厚的爱、真正的爱, 从而培养他们做“四有”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责任心, 形成渴望进步的内驱力。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 后进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然, 对后进生的逐步要求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不能操之过急, “恨铁不成钢”, 而要严之有度, 严中有别, 对不同的对象应有不同的要求, 对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 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 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 分设几个台阶, 使他们“跳一跳, 摸得着”, 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 在新的起点上, 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 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班里有个男同学, 平时比较散漫, 不遵守纪律, 学习成绩差, 经过观察, 分析原因, 进行耐心教育, 对他提出争取进步的具体要求, 当他比以前遵守纪律, 留心听课, 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时, 就在班上表扬他, 并让他当红花小组长, 学期末他还获得了学习进步奖。第二学期, 根据他爱好运动和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特长, 选他当体育委员, 使他在前进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后进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 他们必须融入班集体中, 同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 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 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 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 必须形成良好的班风, 发挥集体的力量, 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氛围之中。为此, 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 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 (1) 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后进生同桌, 提醒、督促后进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 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 帮助改进学习方法。 (2)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事, 朗读、讲故事比赛, 知识竞赛, 硬笔字比赛和游戏抢答等, 使后进生融入欢乐愉快的集体生活中, 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和舞台。 (3) 组织参观访问活动。访问先进模范人物, 使她们开阔眼界, 愉快身心, 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激发学好知识建设祖国的志向。 (4) 争当“红花少年”“文明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 为班级争光”的活动, 在班中发扬正气, 抑制歪风, 形成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 使后进生感受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 克服了孤僻性格, 振作精神, 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

关心学生应从差生做起 篇5

所谓“差生”,简而言之就是考试分数低、平时表现差的学生。在学校里“差生”是不被老师喜欢与观注的对象,同样他们也是最让我们老师头痛的。他们不但行为散漫,而且污言秽语脱口而出,轻者只是影响一下课堂纪律,重者就像“刺头”一样但凡打架斗殴之类的恶劣事件,样样离不开他们。久而久之,老师对“差生”的理解便是不知悔改、无可救药。形容他们也就只剩两个字“朽木”,对他们更是痛恨棘手。因为他们就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随地都可以引爆。难道“差生”真的一无事处?真的“儒子不可教也”吗?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渐渐改变了之前的这些看法,也让我对“差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教师要对他们责任感、使命感。不可能放弃这些所谓的差生,不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的负担,而应正确地对待他们、帮助他们、对他们努力做好转化工作,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人材。

一、了解和理解学生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就必须了解“差生”。首先:要深入了解造成这些学生差的原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是相差不大的,部分学生“双差”的原因往往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教师要从各方面彻底了解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才能在以后的转化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其次,学生不同的志趣、爱好、才能、思维、倾向造成了学生不同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特点。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加以全面了解,才能制定较好的转化方案,因材施教,以长补短,转化工作效果更明显,成效更大。再次,“差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和行为习惯难以矫正的特点。教师要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真诚理解学生,真诚对待学生。教师既要有严父式的家长形象,对他们从严要求,指出他们的不足,提出明确的要求;又要有慈母般爱去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宽容所犯错误,表扬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小进步,循循善诱,让他们在曲折前进中将“差生”的帽子与心理抛在脚下,找准人生的坐标,勇往直前。而那种靠家长施加压力或由个别学生暗中监督的方法,不仅收效不大,反击会使他们变的更加自卑自私,得不丧失。开学初,我发现我们班有两名“特殊”的学生,一位名叫单士乐,一位名叫李成远,这两位学生整天自由散漫,无拘无束,时常外出游逛,在教室里坐立不安,下课后跟同学经常吵嘴打架,闹得班级不得安宁。后来我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家庭情况,才得知两位学生的真实情况,一位是家中母亲病故,一位是因父母外出打工造成了无人管教,造成了他们的学习纪律的“差”。我知道了他们的处境,就从学习生活方面入手,像父母一样板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常常找他们谈心,了解其内心世界,尊重人格,融洽师生的感情,告诉他们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开导他们,让他俩摆脱自卑心理,激励他俩冲破困难,团结同学的信心,使他们得到父母般的关爱感,做他们的第二位父母和贴心的人。这俩位学生很快就进步了,经常和其他同学一起做好事,当他们取得了一点成绩时,就及时给予表扬。因为我的真诚和理解,使他们得到了我给的爱而感到温暧,有信心去面对,有勇气去争取进步,学期结束时他们成为本班中思想和成绩进步最快的同学,同学们树起了大拇指称赞,也被学校授予“进步奖”。

二、信任、耐心教诲

根据“差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做转化工作时,不能持有偏见,应对他们充分信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于肯定,并及时给于鼓励,使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教师要适时地、不断地鼓励他们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去照亮那些偏“暗”的方面,把在某一方面的激情投入到自己所欠缺的方面,全面发展。在做转化工作时,教师不能成为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应成为他们可依赖可信任的朋友。在工作中应多与他们接触,多参与他们的讨论,在讨论、接触中将思想教育的着眼点由结论灌输转向正确思想方法的形成,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准则和行为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独立的思考,反省,逐步形成适合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的重要地位,从而加强他们的自律意识,促使他们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样,他们能树立起“我能行”“我也行”的观念,实现身心如一的转化。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单长龙,原是一个学习品行都较差的同学,通过接近,深入了解他是个自制力差,但自尊心强,并在班中有一定号召力的学生,经我耐心教导后,大胆安排他做本班的值日生,负责班内值勤日,早、午习的纪律情况汇报。借此机会表扬他,激励他进步,逐渐地引导他自觉地转化过来,后来被本班评为“优秀值日生”,得了奖的他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及学习中,期末考试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得了“进步奖”,他及家里人都非常高兴。

三、密切配合,落实措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实现“差生”的转化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内因外,还需要外因的作用。首先是发挥师生的帮教力量。教师除了自己直接教育外,还要培养学生骨干,使“差生”成为优秀学生的帮助对象,并经常了解情况,安排内容,指导方法,及时总结表彰。其次要充分挖掘家教的潜力。“差生”家长怕进校门,怕见教师。因此教师必须主动与家长联系,共同研究制订转化方案,互相联系,互相督促。教师要及时向家长通报其子女取得的每一点成绩,使“后进生”转化得到家长的进一步支持和配合,达到转化的目的。再次必须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应努力争取社会的支持,经常与村委、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取得联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密切配合的教育体系。让学生生活在健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健康发展。

用爱去关心每一个学生 篇6

用心去关爱,用爱去关心

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工作,我来到了一个偏远的村小学任三、四、五年级的英语课,通过几天的教学,我对大部分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总的感受是:农村的孩子特别懂礼貌,求知的欲望特别强。但是经过几天的教学后,在四年级的班里有一个小男孩,上课很遵守纪律,但从来没有主动举手回答过问题,有一天上课我就点到了他的名字,让他来回答问题,当我叫到他时,他特别的惊讶,满脸通红,不知所措,还没等他开口,同学们就说:“老师,你不用提问他,他什么都不会,他有点……”学生们七嘴八舌,我也听到了有的学生说出了那个“傻”字,再看这个男孩头低得更低了,这时我马上调整了课堂的局面,对他说:“来,老师和你一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总算把问题回答完了,看着他回答问题这么吃力,我能明白学生们对他的评价。但这个学生的嗓音很好听,我马上抓住他这个闪光点,对学生们说:“他的嗓音很好听,特别适合讲英语,这是个先天的优越条件,不是谁都有,今后,他要积极主动点学习,我相信他一定会学好的。”听了老师的话,我看不出他是否明白了,我心想这个学生今后还得特别关照一下,接下来的一堂课,他还是一声不响,当他发现了我看他的目光时,又把头低了下去,下课后,我来到他的座位前,对他说:“你的衣服真漂亮,是你妈妈给买的吧?”他马上回答我说:“不是,是我哥哥从北京给我买的,我哥哥在北京上大学呢?他和我关系特好!”说这些话时他很自豪,抓住时机,我马上问:“你想到北京上大学吗?”“想,当然想,妈妈都开始给我准备上大学的学费啦。”“你妈妈真好,你怎么办呀?”“我要好好学习。”听了他的话我笑着摸了摸他的头。通过这次交谈之后,每天上课他的表现有了些变化,有时能主动举手,虽然回答问题不一定都对,但他能主动学习了。这个孩子,在老师的关心帮助下,在学业上,会有所收获的。

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我教的五年级有一个学困生,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为此老师家长都很着急,学生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有一天当他正在认真听我讲课时,我适时地提了一个问题,叫他来回答,他思索了一会儿后,满脸通红地一词一句,圆满回答了我的问题,我马上抓住机会当众表扬了他,可以看出他当时真的激动万分,因为此时此刻老师同学都对他投以赞许的目光,这可是他很少能体会到的感觉。从此以后,我发现他上课总是认真听讲,当他会回答某个问题时,你能发现他那渴望提问的眼神,回答对了以后的那种兴奋清晰可见,渐渐地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提高。

从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到,当老师对学生怀有赤诚之心,学生以其特有的敏感,经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就会产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就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

通过实际的教学工作,我更加明白了“师爱”二字的深刻含义,领悟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及人文主义的本位作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对话,爱的沟通。

关心学生 篇7

【 前言】

本学期正式接手11 会审 ( 1) 班班主任工作。 开学之初我认真阅读了前两任班主任留下的资料, 让我吃惊的是厚厚的一沓处分材料, 我一下子愣在那里, 不知所措。一统计, 因旷课、抽烟、喝酒、考试作弊、与舍管吵架等原因, 班里有11 人次受到大至留校察看, 小到全系通报批评的处分。 本学期初潘同学又“ 争取”了一个试读的处分。 全班44 人, 得处分概率达到27.3%, 其中的潘、谢、刘三位同学, 在经贸系甚至全校师生中“ 闻名”。 开学第一天, 改选了班委、舍长, 召开了班干部扩大会议, 了解班级情况尤其是受处分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表现等情况;分别找了受处分学生谈话, 了解家庭、交友、受处分情况。 下面是我对其中的谢同学的了解。

【 案例】

谢同学纪律松散, 因平时吃喝方面不注意, 常喝碳酸饮料, 年纪轻轻就患有痛风, 不是请病假就是旷课, 上课迟到、萎靡不振, 总是趴在课桌上睡觉, 课后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住校期间宿舍的卫生工作不能及时完成, 因而宿舍扣分, 被前任班主任赶回家住。我找他多次谈话, 理由是晚上睡不着或者着凉了头痛, 白天要睡觉, 并表示改正, 但好了3 天后又是老样子。

【 措施】

我首先找谢同学谈心, 了解他的病情, 知道他的痛风比较严重, 每天从市区赶来上学不容易;为减少他路上的奔波, 经与家长商量, 我决定让他住校, 条件是必须保证早上按时起床、打扫卫生、到班上课, 第一个星期他做得蛮好, 后来由于天气忽冷忽热, 他不能及时加减衣服, 结果感冒、头痛, 三天两头旷课请假, 宿舍也不及时打扫, 因而扣分。 我虽担任的课多, 在他生病时, 总是利用上午第二节课下课20 分钟的时间去宿舍看望他, 有时督促他吃药, 有时陪他看医生;自己甚至来不及喝口水, 接着又去上课。 通过与谢同学的接触交流, 发现他的本质还好, 就是酷爱打游戏, 每天晚上打到很晚, 甚至通宵, 休息时间少, 因此上课就睡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懒, 不能完成作业。

我及时和他家长取得联系, 了解家庭情况。 原来谢同学上面有3 个姐姐, 父母再婚后生了他这个宝贝儿子, 所以家里所有人都溺爱他, 让他养成了好吃懒做, 不注意锻炼身体, 得了痛风的毛病;平时在家玩电脑很晚, 白天睡觉, 日夜颠倒, 到上课时就头痛、睡觉, 玩手机。

我跟他定好协议: ( 1) 每天必须按时起床打扫卫生, 整理好自己的床铺; ( 2) 按时到班上课, 有事请假; ( 3)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哪怕抄也必须完成; ( 4) 电脑不许带到学校, 晚上早点休息; ( 5) 一有进步及时肯定和表扬, 德育考核加分。

【 效果】

1.基本做好宿舍卫生工作。

2.不迟到了。

3.主动担任体育委员一职, 平时打打篮球, 锻炼身体。 痛风的发作时间延长了。

4.晚自习能看书做作业了, 期末考试及格率提高了。

【启示】

尊重和信任学生, 可以启发学生的心灵、思维。

在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要用足够的时间去关心、了解学生。只有对症下药, 才能解决问题。通过帮助学生反复改正缺点、弥补不足, 尽力使学生尝试成功, 树立自信,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关心学生 篇8

关心学生没有错, 但我们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身上, 于是就出现了我们在关心、爱护学生的时候, 有时越是关心得热情, 越会对学生造成伤害。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两个真实的案例。

班级里有位男同学, 人很聪明, 成绩也不错, 在班里总是数一数二的。但是他有一门学科的成绩不是很好, 而我也感觉到他在这门学科上并没有尽全力。所以, 我很着急, 上课时总是有意无意地关注他, 提醒他认真听课, 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没想到这样的关心, 却被他认为是老师在和他“过不去”, 故意挑他的刺, 导致他产生了抵触情绪, 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消极。终于有一天, 他爆发了, 大声地对我说:“老师, 你问什么老是针对我, 和我过不去呢?”面对这样的情况, 我惊呆了, 认真地进行了反思:“为什么我对他的关心和希望竟成了和他‘过不去’、挑他的刺呢?”在深刻的反思后, 我及时地和他进行交流, 诚恳地告诉他, 在老师眼里, 他是好学生, 因为优秀, 老师的期望值就高, 要求也就更严, 正因为欣赏他, 才希望他更好。此外,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我还给了他足够的自学和思考的空间。经过这一系列的补救措施, 他终于明白了我对他的关心, 更努力地学习了。

另外一位学生, 情况可以说和他完全相反。有时候, 我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同一届同一个班级的学生, 我对他们的关心居然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这位学生成绩也不错, 上课的表现也很好, 平时遇到疑难问题总是能积极地和同学交流, 及时地向老师请教, 应该说是一位比较“乖”的学生。正是因为他的认真和主动, 使得我对他比较放心, 平时也就没有花过多的时间和他交流, 以为这样可以让他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没想到在离高考还有一百天的关键时刻, 他的学习热情突然明显地减弱了, 成绩也下降了很多, 对这样的情况我很着急。为什么他突然失去学习的热情呢?后来调查才知道, 原来是临近高考了, 大家的压力都很大, 而且他觉得我不够关心他, 因此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通过这两个案例, 我充分地认识到:教师不但要时时、事事关心学生, 而且要学会恰当地关心学生。因为学生的心灵是极为敏感的, 教师的任何一点亲疏远近, 他们都能感觉到。而且关心学生也要注意节制, 讲究艺术, 不要让自己的关心和热情灼伤学生。真正关心学生, 就要从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出发, 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尊重学生的个性。

一、蹲下身来, 与学生“平视”

教师要蹲下身来, 完全彻底地接纳学生, 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求知若渴的学生, 他们内心深处渴望能有与老师平等交往的机会。教师怎样与学生的步伐保持一致呢?其一, 进行“转换角色地位”的尝试。教师在教育、教学进程中不妨加入学生交流的行列, 倾听他们的心声, 在交谈中加以诱导和感化。这样既有利于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 又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其二, 要努力寻求师生自由交往的渠道。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以肯定学生的优点为先、为主, 让学生在激励中显示自我、实现自我;触及缺点、错误, 要让学生多作自我剖析。

二、尊重学生的自尊和人格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 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和想法。教师关心学生, 不仅要关心他们的身心, 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 而且要学会尊重学生, 能接纳他们奇思妙想, 包括接纳错误, 协助学生了解错在哪, 以及在一种支持的气氛下, 让他们明白:“失败并不可怕, 只要做最大的努力, 今天一定比昨天好。”在工作中, 我们不应该按自己的意愿曲解学生的想法, 误以为他们还小, 对一些东西的认识不深刻。讲话要注意分寸, 殊不知, 学生的心灵很敏感, 他们有自己的自尊心, 稍有不慎, 也会出问题。这方面事例报纸也报道过, 由于老师做法不慎, 导致学生出走、自杀等, 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 维护学生的自尊, 尊重学生大抵有两层含义:消极含义是不侵犯学生的人格, 即不打骂体罚学生;积极含义是师生成为知心之友、忘年之交, 使学生在信任中奋起, 在温暖中敞开心扉。其二, 要维护学生的“面子”。学生在家长和老师面前, “面子”观念要稍淡薄一些, 但在同学面前, 哪怕有一星半点有损“面子”的事, 都会在他们心目中产生极大的震撼。所以在帮助、批评、教育学生时, 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 维护学生的“面子”, 让学生能从自己的错误中获得经验和学习机会, 要善于用“慧眼”与“机智”辨识、发掘隐藏在错误之中的“真金”。

三、用心去“读”学生

“沟通从心开始”, 用心沟通是教学工作艺术的根本, 对学生真情流露、心灵交融, 教育过程就会充满活力。相比较成年人而言, 学生头脑简单, 思想比较外露, 但他们有他们的困惑、压力, 所以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交流, 学会解开学生的“心结”。学生的心结往往是细微多样的, 老师由于工作繁忙而忽视了这些, 也是常有的事情。如学困生和表现平平的中等生, 他们往往会因为不被老师重视而苦恼, 有时也表现一下自己却苦于老师没有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因而压抑了他们的潜能, 久而久之, 就会使他们的心理朝着消极的一面发展。所以老师不仅要在认识上引导学生, 而且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真诚的心灵交流犹如春风吹拂, 犹如清泉汩汩, 架起师生间的情感桥梁, 构建一种和谐、友爱和宽松的气氛, 从而使学生无拘无束、心情振奋。

四、关注“特别”的学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 特别是学困生, 要从发展直观形象思维入手, 用引人入胜的方法影响他们的情绪和情感, 课堂中不能让他们处于被遗忘的角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因此我们每节课要为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 并及时鼓励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真正的尊重:我同样是老师的学生, 我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而是一个“才能未被开发之人”, 从而使其保持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创造条件, 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回答正确的及时予以肯定, 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回答错误的要耐心、平和地纠正。当学生有畏难情绪时, 教师要耐心引导, 有点滴成绩及时表扬、肯定。同时, 课堂上设疑要注意技巧, 要因人设疑, 让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也能享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乐趣, 使他们在情感上感受到老师并没有歧视他们, 只要努力, 自己也可以啃下难啃的“骨头”,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一点不假。有了兴趣、爱好, 学生就能拥有自信心和自尊心。

关心学生 篇9

一、制订具体有效的复习计划

一般初三毕业班总复习应采取三大轮复习方案。

1. 第一轮复习

(1) 记忆知识点。必须记牢所有的公式、定理等, 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 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2) 灵活应用基本方法。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3) 掌握常见基本技能。如给你一个题, 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 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 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 练习专题化, 专题规律化。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 并将相关章节合在一起使之形成结构, 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 本轮主要以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主, 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2. 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求重点突出, 主要复习中考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重点内容, 最重要的是重点;要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 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进行阅读理解题、图表信息问题、开放探索性应用题、不等式应用题、动点问题、分类讨论问题、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方案设计等几个方面的专题复习, 这些都是中考中必然涉及到的题型。

3. 第三轮复习

这一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 查漏补缺。师生可以认真研究历年的中考题, 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二、有效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数学概念是数学逻辑思维的最基本的思维形式, 是对一类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上课时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 使得复习课的效率“事半功倍”。如结构框图经过学生自主归纳、课堂交流、教师指导得出, 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改善了平铺式的教师展示模式, 让知识结构的归纳更加有意义。同时, 学生本身应该通过做题把基本的概念、公式、解题套路和规律性的解题模式熟练掌握。其中, 例题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中考的个别题目甚至会出自课本原题, 因此考生一定要弄懂、吃透, 不要在基础例题上丢分。在学习概念等基础知识时, 学生不能单纯记忆, 要学会主动思考。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一边举例子一边让学生理解记忆, 要他们学会逆向思维, 从而更透彻地理解概念。如在学习圆周角概念中, 顶点在圆周上, 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这时, 学生应举例想一下什么样的角不是圆周角, 注意与概念分开来学。

三、不重复旧课, 不平均使用力量, 注重突出基础知识, 突出知识的重点和学生的弱点

四、合理设置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例题和练习题 (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有层次)

1.复习不是让学生简单重复、再现已学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 所以精心设置一些题组, 以带动概念的复习, 使学生在具体的题目情境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再认识, 同时加深对知识应用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

例1一次函数的复习课

(1)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 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2) 一次函数y=2x-4的图像经过____象限, y随x增大而____;图像与x轴交点坐标____, 与y轴交点坐标____。求图像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当x在什么取值范围时y<0。

(3) 函数y=2x-4与y=-x+2的图像的交点M坐标是____。

(4) 与一次函数y=2x-4平行且过 (0, 5) 点, 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____。

用类似的小题复习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总结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一次函数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 理解两直线平行K相等、理解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等基础知识, 避免学生感到大量文字概念、性质的乏味。

2. 技能技巧训练题的复习, 应利用专题总结把相关的知识点集中起来,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在梯形的学习中, 常用辅助线的做法通常是平移对角线、平移一腰、过上底的顶点作下底的垂线和延长两腰。再如“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 用“作差或作商”的思路等。

3. 对于知识应用综合性题目的复习, 应选择那些集中了平时分散的知识和系统加以梳理的例题

如已知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像交于点p (-1, 3) 和Q (3, m) , 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图像, 并根据图像回答当x为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小于一次函数的值。此题既巩固了函数的基本知识, 又训练了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能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五、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认真做好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训练

数学思想的进一步形成和继续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它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如方程思想、特殊和一般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等, 我们要加深对这些思想的深刻理解, 多做一些相关内容的题目。初中数学教材中常出现的数学方法有:换元法、配方法、图像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分析综合法、反证法、作图法等。对这些方法应按要求灵活运用, 并在复习中针对要求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六、注意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

数学试卷的讲评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实际, 讲评在学生认知的不平衡点上, 以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本人认为, 试卷并不是说做得越多越好, 关键在于做题的质量和收益如何。讲评试卷内容主要应注意讲解错例和错因、思路和规律、技巧和题型、知识的发散和变化。在讲评技巧上还要注意突出重点, 归纳解题方法, 反思总结试题。

认真组织好学生上好数学复习课, 对学生系统学好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时, 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 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初三数学复习课应该把复习过程组织成学生再认识的过程, 从更高的角度掌握和理解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 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为即将到来的中考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关心学生 篇10

一、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关心主题的缺失

(一) 市场化的功利性取向导致关心取向的缺憾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 我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一方面, 在社会上, 人们忙于追求财富, 关心事物胜过关心人, 关心自己胜过关心他人, 关心物质胜过关心精神, 关心当下胜过关心将来, 导致关心的功利化、片面化和去人性化, 出现关心深层动力源不足问题。另一方面, 将关心看作是一种美德, 而不是一种关心关系, 造成关心的动机、目的不纯, 从而难以建立和维护关心关系。关心的动力不足、动机不纯、目的不当等因素映射到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 具体表现为:教师过分关心学生的知识、技能层面的成长、过分关心学生的当下需要等, 教育教学中缺乏真正的、深层次的关心, 关心的内容被物化、异化、去本质化, 导致了关心取向的偏颇与缺憾。

(二) 教育模式的理性化取向导致关心目标的缺陷

目前高校教育面临一种诱惑, 那就是尽量在知识、技能层面上确认和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 尽量在技术层面上确认和满足学生对关心的需要。试图以解决数学方程式的思路来解决关心问题。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主要注重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工具性作用, 忽略了对学生人格完善、身心发展的作用, 这种“社会本位”的德育目标严重遮蔽了“学生本位”的德育目标。加之高等教育评估中的知性取向, 客观上导致了高校对“知性目标”的追随, 忽视了“德性目标”的培养。教育模式出现工具化、理性化倾向, 忽视个性化、非理性化发展目标。

(三)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问题导致关心者缺位

自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一方面学生数量迅猛增长给高校教师带来时空矢量上的巨大压力。在一些院校, 不少教师疲于应付超负荷的课时、疲于奔走于主校区与分校区之间, 基本无暇深入学生宿舍、深入学生心灵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疏于关心学生, 与学生形成纯粹意义上的教与学的关系, 疏离了师生关系。另一方面, 数量上剧增的学生异质性增强, 他们的独立性与个性化倾向明显, 但依赖性与从众心理仍然很强烈, 特别希望得到师长的关心、指引与帮助, 对来自教师的关心, 体认的敏感性较强。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 现实中, 有极少数教师把与学生的关心关系功利化, 只关心那些家庭有权、有钱或能给自身带来益处的学生, 虽然这只是极少数的人和现象, 但是, 对体认教师关心敏感性较强的被关心者 (大学生) 来说, 影响却是恶劣的。在师生的关心关系中, 大学生 (被关心者) 的积极反应力是对教师关心行为的一种必需的、最好的回报。否则, 教师便会因为无法获得一种效能感而身心疲惫, 减少或放弃对学生的关心行为, 最终导致师生关系中关心者的缺位。

(四) 网络化条件下人际交往情境的虚拟性导致关心值域的泛化, 使得关心的具象缺损

诺丁斯认为, 关心伦理是一种情境性伦理。在关心中需要考虑的是具体情境中的人、特定的需要和特定的反应及体念, 而不是依据普遍性法则做出推理和判断。网络拓宽了人类交往的空间, 网络形成的“虚拟社会”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大学生网民以虚拟人的身份进入虚拟时空, 摆脱了现实生活中诸多关系的束缚, 使得师生之间面对面交往的机会减少, 久而久之, 产生非社会化的倾向, 容易导致交往能力下降, 人际情感逐渐萎缩淡化, 导致孤独、冷漠等不良心理。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即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是人作为人的本质体现。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电子空间中, 师与生之间, 生与生之间可以实现平等地、开放地对话, 但是却难以建立富有人性的交往关系。在异化了的虚拟空间里, 师生关心关系得以建立的具体的、真实的情境被抽象化, 出现关心氛围缺失, 关心具象缺损的局面。

二、“关心道德教育”视域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

(一) 情理交融, 彰显非理性精神, 侧重“关心道德教育”主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取向

以科尔伯格为代表的道德认知发展学派继承柏拉图和苏格拉底所开创的传统, 重视道德推理过程, 认为道德知识是道德行为的充分条件, 情感要服从理性。而以诺丁斯为代表的关心道德教育学派则强调动机, 认为行为的欲望是第一位的, 而道德推理过程是第二位的。道德原则不足以产生动机, 理性要服务于情感。事实上,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同等重要。在教师的向度上, 教育中仅仅有“情”是不够的, 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具有很强的教育目的性即教育理性。教师要从整体的、长远的利益出发考虑对学生进行关心道德教育。失去理性的关心是不合适的, 同样, 因缺乏情感而麻木不仁、漠不关心更应该摒弃。教师对学生的关心道德教育应该是情感与理性的统一体。在学生的向度上, 掌握思想政治领域相关知识, 特别是思想道德问题的社会根源, 美德的社会构建过程等知识, 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原则进行推理, 做出判断, 进行道德选择, 付诸实践肯定是必要的。但现实生活是具体的、人的需要与对关心的反应也是千差万别的, 同样是一个关心行为, 用在甲的身上很有效, 但用在乙的身上却会适得其反就是这个道理。因此, 关心道德教育应该回到广阔的社会情境中去, 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在进行道德情感教育时, 我们既要注重德育的社会工具目的, 又要重视德育的主体本位目的。要注重感知觉、概念、判断、推理及逻辑认识和实践能力等理性因素, 更要关注情感、意志、直觉、灵感、需要、信念等非理性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价值”教育, 是充满温情的、富有人性魅力的一种理性教育活动。因此, 做到情理交融, 并适时地把“关心”主题这个情感性德育目标彰显出来, 给学生提供一个经得起道德检验的教育, 教育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 必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取向。

(二) “我—你”互信, 淡化教师职业意识, 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

关心伦理不依赖道德判断, 不诉之于谴责和惩罚。关心伦理更重视提高人际关系的道德水平。建立、巩固和完善人际关系是关心伦理的要务。学生们会为自己喜欢和信任的人做事, 这是事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师生关系决定学生们对课程的学习热情。一种关心的关系可以使学生们对外部影响和课程知识产生接受性。反思我们当下的道德教育实际, 所缺少的正是尊重、宽容、平等与对话。“没有人关心我们”是不少大学生常有的抱怨。然而同时, 大多数教师都勤勤恳恳工作, 并且声称他们心里装着学生。问题在哪?从教师的视角来看, 一定是关心的态度、知识、技巧出了问题, 不自觉地把对学生的关心变成了那种包办式、控制式的关心, 因而常常受到学生的质疑, 甚至是拒绝。从学生的视角来看, 是学生对教师的关心行为无法正确体悟和积极反馈, 缺少感受他人关心的相关能力, 从而造成教师对学生关心的低效或无效。因此, 必须把学生看作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改变传统的不平等“我—他”型师生关系, 建立一种“我—你”型的平等对话关系, 把学生看作是有主见、有思想、有感情的完整的人, 而不是客体和容器;给学生以充分的爱、理解、尊重和关心, 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情感, 从而“亲其师”且“信其道”。

建立“我—你”互信型关心关系, 淡化教师职业意识很重要。关心道德教育中, 师生之间是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关系, 关心关系中的双方是平等而互惠的关系, 是以需要和反应为基础的。它不是帮助者与被帮助者的关系, 帮助者与被帮助者的关系是强者与弱者之间不平等的关系, 帮助者出于同情、怜悯而给被帮助者施舍和恩赐, 关心关系一方的关心者是出于爱、尊重、信任、平等而与被关心者沟通、交流, 施以关心。教师一定要抛弃职业意识, 而以共同的人类之爱参与到关心的关系中。如果教师把关心学生看作是一种纯粹的教学义务, 是为了谋生而做的一种职业, 那么教师就会把自己工作范围局限于课堂的狭小的时空中, 就容易把师生关系看作是买卖双方的契约关系, 就很难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互信、互惠的关系, 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淡化职业意识, 把对学生的关心行为看作是一种生命状态、一种生活方式, 有助于教师回到广阔的生活领域, 敏锐地体察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 借助自己的教育理性和道德想象力做出关心行为, 成为学生生活上的关怀者和道德成长过程中的伙伴, 而不是道德教育的职业“帮助者”。另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师只是社会多种教育力量中的一股, 淡化教师职业意识将更利于与其他力量相互协调, 从人类共同的本性出发建立关心与被关心的联系。

(三) 虚实结合, 显隐相渗, 营造关心型校园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在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人际交往等方面, 变化无处不在。高校对这些社会变化不能说无动于衷, 至少是反应迟缓, 而且局限在技术层面。改革、添加各种各样的课程或者强调某些狭隘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最常见的例子。对广泛深刻的社会变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不过是针对一些具体问题的改进, 显得零散而孤立。布鲁纳 (Bruner) 认为:课程本身改革不能回应现在学校面临的社会问题。同样,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也不能通过课程本身改革而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这样讲不等于说课程改革对解决这些问题毫无作用。但是, 用所谓的标准课程来修修补补确实无济于事, 更何况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 真正的变化必须来自环境。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 良好的学校环境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反之就不可能让学生体会到真正的关心与爱, 也就难以培养出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倡导并营造充满关心的课堂氛围与学校心理环境, 有助于将学校显性与隐性的道德教育资源结合起来, 将德育渗透到其他各育的活动中去, 加强德育与各育的融合。学生在这些可能无时无处不在的隐性道德学习的资源中获益, 内化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真正的德育应该是生活德育, 而不是德育课的德育。必须把道德教育具体化、生活化, 避免空谈理论, 营造最有利于道德生活的学校的氛围, 把学校变成“既有可能向善, 也能吸引人们向善的地方”。这有助于解决显性德育时空有限的困境, 有助于改变目前德育中人为化、表浅化、孤立化而导致实效差的问题, 使德育更加人性化, 生活化, 从而促进学生真正的德性成长。如果我们在学校里度过幸福的时光, 那么我们自然难以忘怀。高校德育要切实取得成效, 就要从日常现实生活世界、网络虚拟生活世界两个领域着手, 虚实结合, 营造关心型的校园文化氛围, 形成合力教育。将关心型文化渗透到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教育环境和制度等诸多方面之中。使学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学会如何接受关心以及如何付出关心。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心文化会内化为学生们一种首要的精神追求, 在学生们的精神世界里生根、开花、结果, 高校德育也就取得了实效性的成果。

“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同样, 我们也需要关心他人。”在当前的高校, 教育的经济功能左右了人们的视野, 学校变成为个人职业成功和国家经济繁荣服务的工具, “关心”没有被充分地体现出来甚至被忽略了。学生对关心的需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深刻而迫切。关心是生命最真实的存在, 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有理由相信:“关心道德教育”视域下, 应该、有可能而且也必须“让关心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真实的存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关心道德教育理论而重新焕发生机。

摘要:从市场化的功利性取向、教育模式的理性化取向、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问题、人际交往情境的虚拟性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关心主题缺失的原因。借鉴诺丁斯的关心道德教育理论, 指出在教育主题的向度上, 应情理交融, 彰显非理性精神;在教育观念的向度上, 应淡化教师职业意识, 建立“我—你”关心型师生关系;在教育环境的向度上, 应虚实结合, 显隐相渗, 营造关心型校园文化, 从而切实地让关心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真实的存在。

关键词: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参考文献

[1][美]内.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10.

[2]于海勇, 梁丹.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考[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 2004, (05) :386-388.

[3]苏静.论教师的关怀素养[J].教师教育研究, 2006, (06) :42-47.

[4]倪伟, 方红.学会关心——诺丁斯的关心理论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05) :136-139.

理解和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 篇11

关键词:独生子女;理解与尊重;自我实践

最近几年,我校陆续从全国各地招收了一批高中生源。这些孩子到校后,校领导专门指派德育处一名副主任全权负责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

由于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子女在家庭中的受到不同程度的溺爱。家长包办一切,使孩子形成懒惰、依赖、懦弱的个性,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为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对各时间段的安排及要求进一步强化;对学生宿舍内务要求进一步整齐划一,每月将对各宿舍内务进行评比。对宿舍管理的各项要求进一步细化,把学生宿舍办成“平安公寓”,努力做到让家长放心、让学生舒心。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尊严、情感和懂得生活的人。尤其是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学生,他们的自我意识刚刚形成,有极强的自尊心和自我保护意识。作为整天和孩子们打交道的管理学生公寓老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善于从他们的需求出发去进行工作。这既体现了教育的价值追求,也使学生宿舍的严格管理自然而又顺畅。我们关注的终极目标就是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只有在自我经历与体验中才能真正实现。我们尊重每位学生,关爱每位学生,那就应当让每一个学生在人生挑战中进行判断与选择,在实践中磨炼与成长。我想只要我们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实践的平台,学生就会给我们一个真实的精彩!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信任、理解和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体察他们的心情、倾听他们的心声、欣赏他们的兴趣爱好,是我们的责任。

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是否能够走进孩子的心里,并为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创设适宜的环境。每当同学过生日学生公寓都会举办生日会,公寓主任亲自为每位学生送去祝福,把生日蛋糕送到学生手中,使每位学生体会到家的温馨。今年三月份,一位家长来津看望孩子,恰逢学生公寓为学生举办生日会,看到每个孩子喜悦的笑脸,看着他们手捧着香甜的生日蛋糕,听着主任充满爱意的祝福话语,很多孩子和家长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会后家长感激地说:“我们把孩子送到这里太放心了,老师们想得很周到,老师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每逢周日,学校的健身房为孩子们开放,在一起打羽毛球、打篮球。锻炼,让他们放松心情,强身健体。公寓每周还播放电影,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为了增强学生的爱心,学校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到老人院参加服务活动,并及时发现和总结活动中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把此活动与弘扬雷锋精神相结合,让雷锋精神的正能量发扬光大。经与劝业场街兆丰路社区联系决定建立两个服务基地。一个是庆泰里老年长寿公寓,另一个是劲松楼老人院。本学期寄宿部与辖区内敬老院建立活动基地,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社区老年公寓开展“敬老爱老”系列奉献活动。每逢节假日为老年人做些服务性的工作,与老人促膝谈心,使老人们感受到了儿孙绕膝的感觉,老少互动,突出两辈人的沟通交流。在活动中学生们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条件下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老人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奉献、关爱老人的道德品质。

有些学生来到异地他乡求学,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现象,在学习上遇到一些困难。我们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去参加社团活动、体育活动、艺术比赛,让他们尽快适应和熟悉新的学习环境,为此我们经常组织他们参与一些群体活动,如接力赛、歌舞比赛、手工劳动比赛、篮球赛、羽毛球比赛、室外摄影等,让他们在参与中融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与温暖,同时,也让学生重新认识他们存在的价值。

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一些学生因此而产生厌倦情绪,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只有打开学生的心扉,才能解开学生内心的症结,那种讲道理的方式是很难被学生接受的。而在课余活动中,学习上的压力被暂时放在一边,学生的身心都得到了极大地放松。这个时候,教师再与学生谈论学习态度或方法问题,他们就会在一种比较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参与学生的活动,深入到他们中间,为活动献计献策。每次参加活动都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进行心与心交流的好机会。学生爱玩好动,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就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就会很容易地走进他们心里。

学生的成长是全方位的,几年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学生公寓的教育与管理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我们可以为孩子的个性发展创造机会。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们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眼光始终盯着每个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使孩子们在汇文中学收获成功的体验与激情,使他们在充满信心与兴趣中得到锻炼与发展。

具体做法如下:

1.由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分别成立两个志愿者服务小分队,每小队约6~8人。

2.活动时间:本学期根据各年级作息规定及教学时间安排,在不影响上课的前提下,每个小分队分别组织两次活动。

3.活动内容及设想:

(1)为老年人做些服务性的工作,由社区负责人及老年公寓负责人做好安排。

(2)节假日慰问联谊,活跃老人院的文化气氛,丰富老人精神享乐。

(3)老少互动交流,突出两辈人的沟通交流。

(4)参观老年公寓设施,感受社会主义条件下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老人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奉献、关爱老人的道德品质。

关心和认可是学生成功的催化剂 篇12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都是在蜜罐中长大的, 所有的事情都是在父母的包办下完成, 表面上孩子们高兴地享受着, 但是他们并没有享受到过程的快乐, 同时他们的能力和想法也并未得到我们的肯定。所以他们在努力地寻找机会得到认可。

我教的一个高一学生, 在初中时因为在朋友问题上和家里闹翻了, 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 家长出于对我的认可中考后把孩子放到了我班, 在刚入学的几天里, 早晚自习经常请假, 上课就和几个要好的朋友聊天, 在几次主动接触中, 他都以防备的心态和你交流, 但是一次偶然的班会使我和这位学生的关系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记得那次是我们年级准备组织一次班会比赛, 需要留有音像资料, 当我把这件事布置给学生的时候, 几乎所有的人都感觉无从下手。这时他找到了我对我说, 老师让我试试可以吗?我说那当然好了, 那你先写一份计划书吧。接到任务后, 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收集资料, 安排程序, 筹划设备。没用半天就给我拿来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并为班会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为了配合班会, 我还联系了我班的任课教师参加班会。在这次活动中, 他只扮演了一个“导演”的角色, 把大部分的镜头都留给了别人。班会后, 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对于他的表现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 他在学生中的地位也有了一个明显的上升。当他感觉到这些后, 以前的逆反行为变少了, 上课也能认真地听课了, 与父母的交往变多了, 最可喜的是我们也成了最好的朋友。每次他遇到困难或困惑的时候都会找到我, 征求我的意见, 我也从不同的角度帮他分析, 让其自己选择, 给他以充分的权利和自由。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和交流, 他的各科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甚至有些学科的成绩都名列前茅。现在他已步入高三, 在高三的学习中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 而且自己的目标也由原来的专科变到了本科。可见, 我们对孩子的认可是多么的重要。

上一篇:物质关系下一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