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调查(共12篇)
高校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调查 篇1
高校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调查
1.目前您的就读阶段是:()
A.本科B.硕士研究生C.高职专科
2.您的政治面貌:()
A.共青团员B.中共党员C.其他
3.您的专业类别是?()
A.理工类B.经管类C.人文类D.其他
4、您所在高校的所在地:()
A.沈阳B.大连C.辽宁省其他城市
5、您所在高校属于:()
A.211、985重点院校B.普通本科院校C.独立本科院校D.高职专科
6、下列问题中,按照您关注程度不同,依次以1、2、3〃〃〃的顺序,标示出您最为关心的10个问题;也可以另行填写出您最为关注的其他问题:
()美国对华政策、俄罗斯大选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中东局势的发展变化;
()党的反腐倡廉工作力度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
()社会成员两极化严重、贫富差距大的问题;
()全国人大与政协“两会”的召开及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及党的建设问题;
()国家“十二五”及中长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规划的实施;
()辽宁承办全国十二运的筹备等相关问题;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
()学校办学目标的定位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问题;
()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等问题;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及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大学生就业难及其“专业不对口”等问题;
()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加强和改进问题;
()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
()高校的诚信教育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改进问题;
()大学生恋爱与择偶问题;
()高校贫困生资助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在校期间解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问题;
()大学生考研与就业之间的选择问题;
();();()。
谢谢您的合作!
高校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调查 篇2
1 社会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分析
1.1 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情况分析
大学生思想积极上进, 注重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对社会热点问题较为关注。调查显示, 34.6%的大学生每天都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47.8%的大学生经常关注, 偶尔关注的占14.9%, 几乎不关注的仅占2.7%。受访者中, 有62.5%的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30.3%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关注, 认为一般或者不必要的只有7.2%。在关注内容上, 关注政治类问题者达48.1%, 社会类54%, 经济类37%。而在谈及关注目的时, “对事件感兴趣, 有自己的看法”占28%, “了解社会动态, 拓展自身见闻”占49.2%, “丰富课余生活, 娱乐放松”占15.4%, “课程或学习要求”7.4%。由此可见, 高校学生思维活跃、思想积极进步, 虽然还未真正走向社会, 但对各类社会热点问题有了一定的重视和想法, 而且已经逐渐把步入社会, 开阔视野, 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最高目标了。
受访大学生获取社会热点问题信息的渠道依次为网络媒体 (88.5%) 、朋友同学 (38.6%) 、电视广播 (29.7%) 、报刊杂志 (12.5%) 、其他 (讲座、会议等) (17.2%) 。这表明,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网络等各种新媒体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1.2 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基本认识
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认识不深。本次调查结果发现, 对于“您会看到某一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吗?”这一问题, 回答“通常都会”的仅占6.8%, “看心情”的占42%, “偶尔会”的45%, “一般不会”的占6.2%。当问及“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与探讨合理吗?”时, 仅有16.1%的学生选择了“认识独到, 思维新颖”, 选择“认识得当, 中规中矩”的占23.7%, “认识偏激, 过于主观”的占30.7%, “认识浅薄, 缺乏深度”的有26.3%, “认识错误, 以偏概全”的有3.2%。由此可见, 虽然高校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较为重视和关注, 但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认识独到的同学只在少部分, 大部分同学都缺乏深入分析与思考, 很难形成自己的认知观点, 因而难以把握社会热点问题的本质。
1.3 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调查中, 21%的学生表示社会热点问题“很具有影响力, 能给人很多启发”, 59.2%表示“影响到部分观念”, 表示“几乎没有影响的”只有19.8%。而在“您认为社会热点问题对您哪方面影响最大?”一问中, 选择“思想观念、生活态度”的高达64.6%, 选择“政治参与热情”为18.5%, “国家体制认识”的为16.9%。另外, 问卷还考察了大学生在看到社会不公问题时的态度, 表示“义愤填膺, 指责这种行为”的有27.6%, “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有42.8%, “不参与, 但内心很反感”的占24.2%, 回答“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仅占5.4%。这表明, 当代大学生虽然是社会上具有较高智商的群体, 但由于其社会经验不足、对问题思考不深、情绪情感波动较大, 易受到热点问题的影响而左右自己的思想观点、生活态度, 同时也反映出了大多数大学生都有着正确的是非观念。
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正面也有负面。在受访学生中, 认为热点对大学生产生正面影响的占58.5%, 负面影响的占39.4%, 没什么影响的仅占2.1%。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 (1) 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了解, 大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国情、民情, 认识他人和社会, 反思自己, 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增进其社会认同感和责任感; (2) 激发大学生对事件深入挖掘思考的能力,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针对热点问题, 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深入思考, 与他人展开讨论,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有助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大学生关心关注国家、社会事务, 合理表达自己对热点问题的看法、诉求, 有助于其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等理念 (下转第252页) (上接第244页) 的形成。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 (1) 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产生冲击。当热点问题尤其是一些负面社会热点问题诉诸报端时, 道德情感冷漠、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符合传统伦理道德的观念容易对大学生主流人生观和社会观产生强烈冲击; (2) 影响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政治素养。大部分学生社会阅历少, 心智发育并未完全成熟, 思想认识水平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难以看透热点问题背后的本质, 往往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热点问题进行价值判断, 容易产生偏激、极端的观点和言论, 干扰其认知能力并影响其良好政治素养的培养; (3) 降低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社会热点问题的广泛传播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并由此产生对社会的无奈、失望、不安全感等消极情绪, 不利于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2 相应的对策
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本文提出对策如下: (1) 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提倡主流价值观。利用高校思政课或者讲座, 采取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措施增进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正确认识, (2) 明确价值导向, 及时纠正思想偏差,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加强校园网络环境的监管, 抵制不良信息。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容易使大学生产生非理性言语和行为, 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感都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3) 因此, 加强校园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的监管, 通过建设良好的校园网络交流平台 (BBS、博客、微博等) , 为学生提供一个良性的大学生交流平台, 让大学生可以自由、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 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 (3)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培育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心态。消极负面的社会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残酷现实通常会给大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冲击, 大学生无奈失望、浮躁、从众、情绪化心态较为显著, 高校要不断采取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多种方式增进人文关怀, 加强心理辅导, 提高心理素质, 努力培育大学生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兼容并包的社会心态。
摘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深入分析了社会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产生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应对社会热点问题给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影响
注释
1姚休.社会热点问题初探[J].浙江社会科学, 2005 (2) .
2张萌.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对当前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J].学理论, 2012 (15) .
高校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调查 篇3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高校;思想;应对研究
引言
我们把在一段时间内和范围内能够引起公共十分关注的某一社会现象称作为社会热点,该现象还必须要具备大众性、深刻性以及综合复杂性,这些特点在高校学生的思想上留下了痕迹。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高校学生接受新事物的途径越来越广,而且好奇心也越来越重,但是由于个人判断等能力的不同造成这些新鲜事物给他们带来不同的影响,再加上一些媒体的传播,更让这些社会热点对高校学生正确树立价值观、人生观带来影响。本文主要探讨社会热点给高校学生带来的影响,分析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社会热点带来的负面消极思想。
一、大学生关注问题的多样性
在当今社会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新闻的敏感度远远大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当代大学生不仅仅具有思维活跃的特点,而且对于各个知识层面的了解具有很大的宽泛性,对于一些新事物的接收能力具有较强能力,他们对当下的一些社会敏感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也是非常丰富的。
二、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盲目关注
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而当代的大学生对于时下最为热烈的社会问题主要是从相关的一些网络媒体等信息传播渠道来进行信息的获取和了解。而当代大学生对于一些时下热点问题主要是为了打发无聊时间以及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等,并没有进行一些具有深度思想的问题的研究,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对于时下热点问题的盲目和不了解。并没有对于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入研究,所以并没有得到具有深度意义的问题的思想启示,反而会造成一些盲目的陷入一些有心人的陷阱之中。
三、社会热点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当代社会热点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广泛的传播性以及错综复杂性,各种各样的信息极大的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认识层面以及对于当下时事的了解性,极大的扩展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层次。
(2)具有正能量的社会热点信息的传播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养成以及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例如小月月事件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一致同情和对于责任方的强烈谴责,这就是一种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的体现。这一社会事件也大大的提醒了當代大学生应该怎样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网上的一些社交平台也极大的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义的形成,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思想起着很重要的积极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我国的民间政治的积极作用,就像现代很多的贪官下台就是因为网络的检举和揭发,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思想的体现。
(4)可以使大学生增强国家荣誉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的在自己的心中牢记,从而不断的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思想,对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是去随波逐流,真正的可以有自己的价值观,这有利于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营造,让大学生能动态的了解整个社会,培养大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意识,培养大学社会公民的意识,通过与其他人一起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可以让大学生的胆量得到增强,让大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有所增强,从而摆脱自身的依赖思想,学会了怎么样去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这将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5)正如之前所说的一样,一旦大学生得到了一个社会热点话题,他们就会独立的去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他们认真的思考进去了就会产生自身独到的观点,这就能培养大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通过与其他人之间的互相沟通,取长补短,虽然会出现意见的不同,发生争辩,但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说明已经亲身去思考了,他们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盲目的去跟随别人,这是培养大学生独立个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之一,其次,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只是被封锁在了大学的校园内,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少之又少,几乎没有什么社会实践的能力,如果一旦踏入社会就会有很多的不适应,被别人称作是“好高骛远”,因此,当代的热点问题,可以很好的将大学生带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一旦大学生踏入社会就可以很好的通过自身的思考,得出见解,使得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大的增强。
(二)消极影响
(1)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将不经过国家的过滤直接的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冲击和波及。那么当下类似于官二代、富二代的问题将很大程度上的引起当代大学生的反感以及仇视心理,对于这一类的人,当代的大学生往往会产生一边倒的情况,不问缘由的直接问罪于这一类的人。还有当代一些不好的教人做人的方法和言论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甚至严重的会波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一些心理疾病的产生。
(2)当代一些不好的社会热点问题将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正确的心理价值观的养成起到引入歧途的作用。现在的网络什么都有,例如暴力网站等都将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严重的扭曲影响。如果长期的浏览于这样的网站将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甚至让当代大学生产生扭曲的人格,进而严重的危害社会的安全。
四、应对措施
(1)大力加强高校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三观的教育工作和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天时地利的便利条件,学生在学校中的时间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而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也全都集中在学校之中。那么我们的学校完全可以在平时进行一些具有意义的教育开展活动和相关的工作。这样就有利于树立起当代大学生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各高校对于思想政治课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这样才能够树立起良好的思想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冯刚.关于做好高校宣传与舆论引导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
[2]叶海.利用现代传媒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1
[3]王成思.浅析网舆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时代教育,2012
作者简介
王军(1994—),男,安徽怀宁人,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本科生。
基金项目
高校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调查 篇4
------------------
日期:2008-11-07 作者:龚道明 来源:咸丰县国税局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以人为本是国税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方针。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必须满足人的需求。目前,基层国税人员的需求大致可分为:政治上的关心;工资福利的提高;参加外出学习考察和专业知识的培训;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职工的交流轮岗等等。近日,笔者就所在基层国税职工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是干部职工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
一、目前国税队伍待遇现状
(一)政治待遇:一方面随着新一轮征管改革的深入,机构收缩,所需岗位和领导职数大量减少。我局1994年成立之初,按经济区域共设基层分局10个,经过几次改革后仅保留了3个分局,岗位职数直接减少了50%。这就使得部分年轻干部感到政治上进步的机会少,路子窄,个人抱负和自身价值难以实现,积极性容易受到挫伤;另一方面,长期以来,领导的待遇优厚于一般职工,评先表模优先于一般职工,参观学习更是领导的特权;工作做得再好,荣誉归功于领导,一般职工靠边站。这些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基层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工作不力,消极怠工。
(二)经济待遇: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不患贫而患不均",公平是人对社会、对组织最起码的客观诉求。往外看,与上级局比,同职不同酬,差距较大;与发达地区比,相同的职业、相同的职务、相同的级别,别人的工资是我们的几倍。我局虽处于贫困山区,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但从去年年初开始,县城猪肉价格的上涨带动了其他生活资料价格上涨。而工资水平仍维持原有水平,严重影响到干部职工的生活质量,对职工生活冲击较大,感到压力沉重;往内看,同一部门的不同岗位存在工作责任、工作难易程度和工作能力要求的差异,但却拿着相同的工资,这就难以真正体现人的工作价值和能力差别,导致不公平,而一旦有失公平,必然会招致不满。在奖惩方面,实施中也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如评选“优秀公务员”,不是凭实力,基本上是公务员“轮流坐庄”,而已经当选过的公务员就很难再有当选的机会,这就使奖励无形中已经转变成福利的性质,更多地是起到保健作用而非激励作用。
二、原因分析
(一)对干部职工的需求了解不透。不同年龄段的人员,其需求是不同的,如年轻职工比较重视追求创新的工作环境;中年职工比较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及事业发展的机会;老年职工则比较重视工作的稳定性及工资福利待遇。对待职工要根据其不同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抓住其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为此,要在具体工作中深入细致地去分析和掌握大家的需求,深入干部中交心谈心,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脉搏,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只注重集体教育和批评帮助,与基层人员缺乏交流沟通,忽视了经常性、针对性地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对职工思想动态掌握的少,不能及时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暖人心、聚人心的工作做得不够,致使部分职工凝聚力和战斗力缺乏。
(三)内部考核制度不健全。主要是考核的结果没有真正与人员的任用、奖惩、交流、培训挂钩;奖金分配没有真正拉开档次,吃“大锅饭”、“轮流坐桩”的现象依然存在,体现不出按劳分配,能者多劳多得的原则。
(四)人员任用机制不科学。在选人、用人上没有真正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激励机制,轮岗、交流、待岗等制度执行还不到位,出现一些工作能力差的人员该换岗的没换岗,一些不想干事的人员该待岗学习的没待岗学习,人员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依然存在。这样,不仅工作能力差的人员得不到锻炼提高,而且对有能力干事、想干成事的人员产生消极影响,极大地挫伤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三、提高职工待遇的对策
近年来,我局认真做好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着力解决干部职工的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国税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和谐氛围日渐形成。
(一)建立健全分配奖励机制。要保持酬劳分配的合理性,就要求我们对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分配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分配。在利益的分配上要依据干部对组织的贡献,体现出应有的差别。我局采取激励机制,对在全省、州各项业务比赛中获得能手称号以及对通过自学获得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等高级职称的人员给予奖励;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能级管理,把人员绩效考核的结果与人员的任用、奖惩,交流、培训真正挂起钩来。只有物质利益分配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才能增强大家的工作热情,才能克服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现象,才能充分体现按劳分配,能者多劳多得的原则。
(二)建立健全选拔任用机制。我局在人员选拔、任用上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用人方针,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尤其是在竞争上岗、能手考试、表模评先等涉及干部前途和切身利益的机会时,让所有有资格的干部平等地参与竞争,让干部凭能力、凭实力、凭业绩获得机遇与肯定,切实将群众公认、组织满意、真正优秀的干部选拔出来,能者上,庸者下,使干部对领导、对组织产生信赖感,工作有盼头。自2001年开始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以来,从机关科室负责人到分局长、副分局长,都经历了个人申请、群众推荐、综合业务考试、工作考核、局党组审核等程序,并辅之以任前公示、任职见习等制度。对一般工作岗位上的干部职工,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此举进一步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了干部选拔作用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激发干部职工的进取心,强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健全领导垂范机制。班子建设是整个国税干部队伍建设的“龙头”。“龙头”的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队伍建设好不好,职工的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能否激发在岗人员的工作热情,关键是要看领导。领导的表率作用对职工能起到一定的影响。领导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禁止下属做的,自己必须坚决不做。领导自身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对不正之风要不护短、不手软、不姑息迁就。我局以开展争创“五好班子”、“十佳局长”活动为主,全面加强县局领导班子建设。局领导时刻想着为职工办实事、办真事,以职工满意不满意为目标,时时换位思考,加强沟通,正确处理职工反映的难点、焦点和疑点问题
(四)建立健全民主公开机制。我局推行“两化”
制度:一是公开政务,决策民主化。在各项工作中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工作管理的透明度,给予大家积极参与的机会,并赋予其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对每一项重大工作决策,我们总是给职工把情况讲明,道理讲透,让职工明白,赢得了广大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公开财务,经费透明化,把账交给职工算。定期把经费运行情况向职工说明,对每一笔经费的来龙去脉逐一向职工讲清楚,把账交给职工自己去算,让职工知道家底。一切从节约出发,领导不搞特殊化,重大财务支出集体研究决定,从而树立了民主、勤政、清廉的班子形象,感召了职工,凝聚了人心。
(五)建立健全情感交流机制。在日常工作中,我局广泛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及时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确保干部队伍的思想稳定。同时,尽量为职工多办好事、办实事,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为保证干部职工的身体健康,我局每年定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体检,在“三八”期间,集中组织女同志体检。逢职工过生日,单位为他们送去一份生日卡片和100元现金,以此表示慰问。为解决职工因工作误餐,单位为每位在职干部职工每月补助100元生活费,为离退休干部职工补助50元。遇到红白喜事,我们会及时的组织人员看望、慰问。每年的九九重阳节,还邀请离退休老干部欢聚一堂,嘘寒问暖,畅谈生活感受,征求他们对国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据以改进我们的工作,并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出外参观和游玩,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新春佳节期间,我们还挨家挨户走访慰问老干部,为他们送去组织的关怀。我们尽可能地想办法帮助解决困难和化解矛盾,让职工时刻感到组织、领导的关怀和温暖,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大学生热点问题问卷调查分析 篇5
专业班级:工商管理(1)班姓名:任辉学号:201113005203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具备特别力量的群体,是知识和科技的载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为了调查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情况,以及其精神文明状况,本小组开展一次以“关于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知”为主题的调查问卷活动,面向本校学生发放50张问卷,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进行数据统计。
一、参加调查的女生积极性较高。
二、大三的同学参加人数较多。
三、学文科的同学更关注热点问题。
四、娱乐、军事、政治受关注度较高,娱乐占到40%。
五、60%的同学认为关注热点问题对其的生活、学习方面有实际作用。
六、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每天都会浏览一次热点问题。
七、浏览热点问题使用的工具电脑占53.33%,手机占46.67.八、73%的同学会搜索一些自己不感兴趣却对就业有帮助的热点问题。
九、60%的同学会在闲暇之余与别人谈论时事热点。
十、60%的同学认为学习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很有必要。
此次调查,目的是给大学生一个良好的思维导向,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全面发展。同时,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见识也广了许多。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的学习激情。相信自己能把今后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理论知识扎实、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丰收”人才。
高校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调查 篇6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入学前来自于()A大中城市B城镇C农村 D部队
3、您所在年级()A 大一B大二 C大三D大四
4、您关注社会热点的频率是()
A 每天及时关注B隔天关注C 一周以上
5、您认为您关注的热点有现实意义吗?()A 有B 没有 C不清楚
6、您觉得大学生有关注社会热点的必要性吗?()
A 非常有必要,应该做的事情B 有必要,可以增长见识C 一般,有时关注一下D 无所谓
7、您能否从您所关注的社会热点中有所启发,并有所行动?()
A能,并尽全力去做B对自己有好处的会去做 C客观条件不允许,心有余而力不足D不理会
8、您会去特别关注您不感兴趣而又对您专业及未来就业有关系的问题
吗?()A会B不会C不清楚
9、您的课余生活最关注那些热点问题?(多选题)()
A时事政治 B经济问题 C军事热点 D时尚娱乐E教育F就业G名人轶事H体育赛事I网络社会
10、您了解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吗?(多选题)()
A时政类:西方国家发出对叙利亚政权干预信号B经济类:三全和
湾仔码头深陷“细菌门”C 科技类:神八与天宫“接吻” D社会类:
佛山“小悦悦事件”E 粤北首富朱思宜被审判案件
11、您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到社会热点问题?(多选)()
A 主动上网查找B老师同学介绍C新闻媒体报道D朋友等的聊天
E校园或社会信息 F 其他
12、您关注社会热点的目的是什么?(多选题)()
A娱乐身心,丰富课余生活B了解社会动态,拓展自身见闻C思考
评论,增强社会责任感D为以后的职业选择做准备 E无聊时消磨时间
13、您对当代的大学生自身怎么看待?(多选题)()
A、学生缺乏理想和激情B不认为在学校能学到知识C逃课,考试作弊D学生比较上进E不了解
14、您对甘肃“幼儿园校车事故”事件如何看待?(多选题)()
A 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B政府监管缺失 C 幼儿园教育的制度不完善D 不了解
15、您如何看待比尔盖茨的“慈善”和陈光标的“行善”问题?(多选)()A 做慈善,帮助他人B作秀炫富,提高知名度C慈善没有错,错在如何行善D 不了解
16、国家统计局今年10月18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1元,同比名义增长13.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875元,同比名义增长20.7%。城乡绝对差距10426元,城乡收入比为
2.77:1,是自2002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比首次回落到“3”以内。您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如何看待?(多选题)()
高校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调查 篇7
1 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 同时结合少量的个案研究。随机问卷调查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调查对象为某校在校学生, 发放调查问卷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472份, 有效回收率为94.4%。第二次调查对象为某校部分党员, 发放调查问卷1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第一次针对一般大学生对宗教基本态度的调查数据显示:坚定的无神论者有149人, 占总调查人数的31%;虔诚的宗教信徒有32人, 占总调查人数的7%;遇到困难转向宗教的临时抱佛脚的有106人, 占总调查人数的22%;对宗教感兴趣的有185人, 占总调查人数的40%。
此次调查反映:某校虔诚宗教徒所占比例不高, 低于张淑雯、王雪在京内外三所高校所调查的信教数据 (14%) (2) , 也低于寇爱林、王刚等在广州高校所调查的信仰数据 (19%) (3) , 与孙永艳、熊中宏对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京工业大学调查的信仰数据 (7.8%) (4) 基本持平。可见, 宗教信徒在高校大学生所占比例虽然不大, 但仍有其一席之地。尤其是在调查中发现, 有40%的学生对宗教有兴趣, 甚至有22%的学生在遇到困难后, 不积极面对困难, 解决困难, 转向宗教以为庇护, 不免让人觉得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信仰缺失问题相当严重。
为了解学生党员对宗教信仰问题的态度, 特针对党员群体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作为第二次调查。随机选择了100名党员做问卷 (见表1) 。
调查显示, 绝大多数学生党员依然坚持无神论, 但仍存在着少数党员对党员能否信仰宗教持怀疑态度。事实上, 党员不能信仰宗教是原则问题, 是由党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 而宗教的世界观无一例外属于唯心主义范畴。事实上, 党员应该坚持无神论, 绝不能信仰宗教。
2 大学生信仰宗教特征
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涌入, 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高校也不全然是块净土, 在包容并蓄, 尊重宗教信仰的同时, 也要密切注意学生思想动态, 以防被敌对势力利用。目前大学生信仰宗教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2.1 大学生信教人数不多, 但呈多元趋势
在调查者中, 只有32人信仰宗教, 所占比例不大。但信仰范围相当广泛, 有24人信奉基督教, 4人信奉佛教, 2人信奉伊斯兰教, 2人信奉天主教。这反映了大学生宗教信仰以基督教为主, 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2.2 大学生对宗教兴趣浓厚, 但对宗教的认知还处于混沌状态
“90后”的大学生身处一个开放化、多元化的环境, 随着互联网的技术支持, 他们很容易接触到宗教, 被宗教悠久的文化吸引。毕竟, 宗教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对人类发展也起到过重要的促进作用。部分大学生通过网络、书籍来了解宗教, 很大程度上只是出于好奇或是对宗教文化感兴趣, 而远远不是真正的信仰。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学生对宗教常识了解肤浅, 真正阅读过宗教典籍的学生很少。甚至他们在“宗教与迷信”、“宗教与科学”等问题上仍是是而非, 存在着严重的误区。
2.3 大学生对宗教宽容度较高, 支持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据调查, 大多数非信教学生对信教学生持理解态度, 支持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为此, 在随机的某校100名非信教学生中展开调查, 具体情况统计如表2、表3、表4所示:
从个别访谈中还发现非信教学生认为信教学生普遍更有归属感, 更愿意行“善”。大多数宗教都宣传是“布善”的事业, 劝善行善, 利己利人, 信教的大学生从宗教中学习到人际关系间难得的宽容、慈悲, 更能与人为善, 这也是宗教带来的积极意义。
2.4 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来自农村、边远、少数民族的学生比例更大
从信仰宗教学生的自身情况来看, 农村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学生比例。从民族信仰来看, 少数民族因本民族信仰而崇信宗教, 如回族学生信奉伊斯兰教。在随机的32名信仰宗教的大学生中调查数据如下所示:
3 大学生宗教信仰成因分析
根据对32名某校信仰宗教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 有59%的学生因为父母信宗教而信教;有19%的学生受同学、朋友感染, 由对宗教感兴趣逐渐转为笃信宗教;有13%的学生因个人机遇、兴趣等自身原因而信仰宗教;有9%的学生是因为社会其他原因信仰宗教。具体调查数据如下图所示:
3.1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的熏陶对个人的成长、观念的形成、信仰的建立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19名学生父母信仰宗教, 7名学生甚至从祖辈开始就信仰宗教。除了民族信仰外, 宗教在我国农村传播较为广泛, 在充满宗教氛围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比不信教家庭学生更早更深入地了解宗教, 甚至很小就经常参与宗教相关的家庭活动。民族及家庭因素对一些信教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根深蒂固的, 并且难以通过社会及高校的后天教育加以改变 (5) 。
3.2 校园因素
大学生进入校园后, 同吃同住的集体生活使得他们的三观很容易受同学影响。有4名学生因为受朋友、舍友的影响而对宗教产生“好奇”, 随即多次参加宗教活动, 最终信仰宗教。有2名学生是因为觉得共产主义信念教育说教意味重, 太过于虚无缥缈, 对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失去信心, 转而追求宗教, 认为宗教信仰更为简单、纯粹、真实。
3.3 个人因素
有4名学生因为个人机遇、兴趣等转而信仰宗教。经详细访谈, 发现有3人在大学期间遭遇过心理上的挫折打击或人际交往困难:1名学生父母遭遇交通事故亡故;1名学生长期与舍友关系紧张;1名学生暗恋同学遭到嘲笑。他们通过宗教的方式排解心中的苦闷, 试图走出心理上的困境。基督教的忏悔、佛家的瑜伽等宗教修行方式在某种方面可以达到冲淡烦恼、排解块垒、涤荡灵魂的效果。还有1名学生是在偶尔参加宗教活动后, 被宗教场所特有的庄严肃穆的气氛所感染, 激发了他对宗教的好奇与求知欲, 促使他主动去了解宗教、参加信徒的聚会活动, 在“共同信仰”的坏境中找到了归属感。从这也反映出传统思想教育形式呆板、僵硬, 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惑和思想迷茫时找不到出路。
3.4 社会因素
现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正好处于中国社会转型期, 西方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碰撞使得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信仰危机。社会发展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微博、微信等现代媒介以极快的速度大范围传播, 其中不免存在主观臆断、片面放大, 乃至造谣生事等问题。有2名学生思想比较偏激, 只看到社会阴暗面, 从而转向信仰宗教。还有1名学生素来对社会有责任感, 相信宗教都是劝导人向善的事业, 逐渐被宗教吸引。
4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对策研究
4.1 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宗教政策, 普及宗教文化知识
高校是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承认多样性和多元主体利益的前提下, 向大学生宣传我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宗教政策, 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真正落实到位。针对大学生对宗教的“好奇”心理, 为学生解读宗教文化知识, 揭开宗教神秘的面纱, 从而满足学生对宗教的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 使得大学生对宗教的认知更为清晰。在面临信仰选择时, 能更加理性地去判断。疏导胜于封堵, 在做好科学无神论教育的同时, 尊重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协调好信教学生、党员、一般学生的关系, 求同存异、体谅包容, 充分汇聚方方面面的力量, 为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及社会的和谐进步多作贡献。
4.2 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大学生对社会充满激情, 却存在看问题片面、容易激进的弱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做好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因势利导, 缓解由于不满现实引起的过度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的反应。帮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应对, 而不是盲目寻求宗教庇护。思想教育工作需要摆脱简单说教层面, 密切联系学生实际, 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发挥思政课程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 帮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 探求科学规律, 弘扬和培育科学精神。
4.3 注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防范和抵御非法宗教渗透
高校可以以社团、协会为纽带, 帮助大学生搭建人际交流的平台,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在社交方面的需求, 让他们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树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 把大学生吸纳进各种社团, 为其提供一个发挥能力、展现自我的平台。
高校依据国家的宗教法规和政策, 建立健全宗教管理制度, 既要尊重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 也要防范和抵御非法宗教对高校的渗透, 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 积极规范和引导大学生信仰选择。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价值观念多元化和容易引发道德危机、信仰危机的世纪。在这一背景下, 高校大学生因信仰缺失, 导致了严重的信仰危机。本课题针对大学生信仰危机的问题, 通过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的研究和分析, 努力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体系。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 找到既有利于统战工作, 也适应社会主义需求的信仰引导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统战
参考文献
[1]沈桂萍.从大学生宗教信仰看高校宗教工作[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5) .
[2]吉玉娇, 施丽娜.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对西安市13所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 6.
高校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调查 篇8
本次调查涉及18个关键词,包括社会保障、司法公正、个人收入、反腐倡廉、医疗改革、房价调控、物价调控、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教育改革、就业问题、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拆迁、个税改革、户籍改革、交通治理、国际地位、网络诚信等。
截至2月11日8时,在2011年你最关注的十大问题调查中,“社会保障”以24284票暂居榜首。“司法公正”和“个人收入”分别位居第二、三。
目前,共有20623人次参与有关“社会保障”的调查,其中22%的被调查者拥有社会保险;在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中,25%的网民最关心养老保险;94%的网民认为,企业职工和公务员养老制度实行双轨制非常不合理;在社保制度还存在问题中,16%的人认为异地报销存在障碍,13%的网民认为还有一些保险报销门槛过高、报销数额小、保障人群范围小等问题。
回顾近年的两会调查,2010年的两会调查中,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以104304票排在首位;2009年的两会调查,社会保险位居第八;2008年社保养老也进入两会调查前十。从历年调查来看,有关民生的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网民的关注。
网友期待:
退休待遇双轨制造成分配不公 导致社会矛盾
有网友指出,企业退休人员比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同等资职退休人员的待遇低2~3倍。 退休双轨制不公正、导致养老金差距悬殊。退休待遇双轨制是最大的分配不公,消除退休金双轨制,是消除贫富差距的重要措施之一。
退休待遇双轨制是最大的分配不公。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职务、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们,退休后不能得到同等待遇。企业退休人员比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同等资职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低2~3倍。
每年各级政府工作报告都要公布机关、事业、企业退休人员的平均收入,每年这三部分退休人员是怎么调的?依什么标准而调?不能只说企业增加了养老金。
请关注大龄下岗职工提前退休问题。和谐社会就是让全体人民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但是下岗职工的生活太苦了!
现在社会主要矛盾之一是退休政策不公正,中央要高度重视,注意解决。
退休双轨制造成的不公和无理罄竹难书:两个高工不如一个机关勤杂工,三个高工不如一个小学教师。恳请设身处地地为企业退休的高工和老人们想想,办点好事、实事。废除退休双规制,让企业退休高工与机关、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
网友建言:
取消退休双轨制 让广大群众享受公正公平的阳光
“政高企低的退休双轨制,存在歧视企业直接创造财富的劳动者。”“下岗老工人的生活太难了,体弱多病的更难,生活保障不了,更谈不上有病就医。”网友建议,改善民生应该首先从落实社保政策上下工夫。
网友“前进”说,取消退休双轨制,是人民的强烈呼声。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应把这个问题纳入议题,并重新研究制定公平、合理的法规,让广大人民享受公正公平的阳光。
此次民意调查,关注“社会保障”的票数高居榜首,希望今年两会正视社会保障问题,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
希望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国家长远发展着想,取消退休双轨制。建立制定全国统一的公平公正合法的退休养老制度。
养老金双轨制必须尽快纠正,代表、委员们不能怕矛盾,要充分考虑企业退休人员的诉求!
无论养老制度多少轨,都不应偏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太远,不能太离谱,必须从制度上消除这种不公平。
国家政策:
健全覆盖城乡社保体系 未参保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养老保险
历年来,网友关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呼声渐高,引起国家高层的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年年提高,去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月1370元,5年内增长近一倍。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跨省可接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积极稳妥推进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实现精确管理。
国务院会议决定,未参保集体企业2010年12月31日已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城镇户籍人员,个人可一次性补缴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未参保集体企业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城镇户籍人员,按规定正常参保缴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缴费至满15年,按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什么是退休双轨制
1.目前的基本含义是,企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由国家统筹发给退休养老金,而非企业单位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所谓体制内人员则按照在退休前在岗工资高低发给退休金。这些年,由于社会保险所发退休金仅有几百元、千多元,而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中的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一般为两三千、三四千元甚至更多,有的单位在规定的退休金之外又自行补充一部分,这样退休金就更多。由于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金是企业工作人员退休金的两三倍、三四倍甚至更多,引起占退休人员绝大多数的企业退休人员的不满。
治理群众关心的热点第四页 篇9
(三)创新载体、夯实基础,着力深化依法治理工作
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六五”普法规划的总体部署,坚持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以“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深化基层依法治理。
1、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以全面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
行政实施纲要》为主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为抓手,及时调整和充实执法责任的内容,细化考核标准,加强对各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2、深化“法治筠连”创建活动,按照筠连县委、筠连县人民政府筠委发(2010)16号《关
当代大学生关心的问题 篇10
1、就业问题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市场经济的确立,所以很多大学生怀着他们的“金钱梦”踏入大学校门。他们一个很主要的目的就是将来找工作能更有水准。伴随着大学生日渐增多,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题。对此他们显得更加紧张关心该问题,而且就业更关系一个社会的长足稳定与发展。为此,党和国家要密切关注大学生毕业后的问题,为其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而且大学生自身也要认清我国现阶段就业的严峻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学习问题
伴随着踏入大学校门,他们就十分关心学习问题。作为大学生学习问题决定其毕业问题,大学是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更多的是他们自主的时间。故而他们更希望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方面的事,使大学的光阴愉快地度过。也希望学习成绩好、考试不要挂、不要补。但由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学习问题与更多的欢娱问题萦绕在他们心中。在此,建议他们认真学习。在首先把学习任务搞好的情况下,再去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这样既能学得好、也能玩得开心。何乐而不为呢?
3、文凭问题
在社会中由于文凭是一张很好的自荐信,很多企业公司甚至把它作为一张通行证,使大学生十分关心文凭。少数没有多少才能的人通过某些途径拿到文凭,而一些有实力的人无文凭受社会冷落。所以,当他们走入校门时就十分看重文凭。但是,大学生要看到实力是在社会中的晋级的内在源泉。所以,我们建议他们更要加强自身实力建设。作为大学生,在实力提升的情况下。文凭也自然拿到手了,这样做是“一箭双雕!
4、消费问题
由于大学生还是个消费群体,自己不能创造财富,因此绝大部分开支是家庭支付的。而大部分家庭不是很富有,因此他们的开支一般相对有限。故而他们很多欲望不能满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他们很关心开支(消费)问题。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后产生的问题。这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决策是英明的、正确的。中国政府还要一如既往的继续贯彻和落实改革开放这一强国政策,大力发展经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使人民达到共同富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大学生也应该从家庭实际出发,理性消费。
5、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里的学子,外人看来,是天之骄子,应注意的是,他们自己也是这样看的。特别是新生。相互不交流的挺多。所以,要容忍别人的傲气。为了适应新环境,一年级新生很关心人际问题。应该说的是等到了大二以后,这群人中的一些人就会低下他高昂的头。因此把握一个原则:宽容但不顺从。要做到不卑不亢,从容一些。最好把朋友的范围扩大一点。多参加公益活动,这会让你在教室外找到朋友,也学会怎样与人沟通交流。如果你有足够的实力和突出的个性,不妨成为校园明星,来解决这一问题。
6、贪腐问题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党政机关出现了贪腐现象。贪腐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公正、民主、法制。也引起了人们心里的不平、对改革开放的质疑。贪腐问题切实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备受关注。因此党和国家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社会正义、杜绝不良之风。
7、爱情问题
处于青春阶段的大学生。正值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状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他们开始探索爱情、关注爱情、开始寻找伴侣。因此,有一部分人关注爱情问题。虽然爱情能带来欢乐愉快,但是爱情与学习、爱情与家庭、爱情与物质基础、爱情与友谊等是爱情的矛盾,会在恋爱的过程中向两人提出挑战。大学是学生走进社会的前的最后一站,是全面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的最后阶段,也是最后的机会,要处理好爱情方面的问题。
8、家庭相关问题
由于大学生尚未完全自立,吃穿住用行几乎完全来自家庭。加之很大一部分家庭不是很富裕,还有大学生出于对父母、亲人的爱使他们很关心家庭方面问题。
9、台湾问题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某些原因台湾尚未真正未回归祖国、中国尚未完全统一。而大学生是中国最先进的成分之一,出于爱国心,对台湾这块尚未回归祖国大陆的土地梦魂萦绕,体现了当代大学生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更体现了海峡两岸一家亲,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向心力与认同感。
10、自卑不自信
11、大学教育与前途
12、其他
高校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调查 篇11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179-02
社会热点问题主要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受到人们关注且引起广泛影响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以国内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领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突发性个体或者群体事件等通过不同途径广泛传播之后在社会上造成重大影响的基本现象[1]。从公众参与度来看,在任何领域内发生的或者说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事件等问题都可以被归纳为社会热点问题。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其中有部分问题和社会矛盾等均可以被归纳为社会热点问题,很容易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一些事件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等不容忽视。高校学生即使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较为浓厚,接触面积更为广泛,综合素质普遍比较高,但是仍然是一个政治敏感性参差不齐的群体。大学生对于社会问题有着自己的想法,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但是往往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因此在认识中会出现偏差,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2]。
1.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1.1利用灌输方式进行主流思想的传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涉及到的辅导员思政教育和思政课等内容较多,此类教育活动普遍存在行政命令特点[3]。也就是说,强制性地将主流思想传输给学生,高校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即使主流思想对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作风的塑造等起到重要作用,如果仅是单纯地利用强制性灌输方式,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必会下降,不仅仅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与此同时还会让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无法获得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4]。
1.2利用具有负面影响的掩盖式教育教学方法
掩盖式教育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在现阶段的学校管理工作中,学校普遍利用阻隔的方式和态度进行消息封锁,不利于顺利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5]。现阶段大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一旦对高校学生进行隐瞒真相行为,学生只会越来越想知道事情的真相,长此以往,高校学生对于学校的态度会大打折扣。在高校学生来看,学校中一旦发生负面事件,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知情权,一旦学校使用掩盖手段,反而会丧失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时机。基于此,学生对于逐渐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为消极[6]。
2.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长远健康发展,因此对于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7]。由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综合素质不一样,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再加上各大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所以使得全国范围内大学生的思政工作难以取得全面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地比较久,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各个高校的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也更为严重。现阶段来看,全国各大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思政教育课程,但是仍然停留在以理论为主的阶段中,传统的说教对于学生的思政心理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比较有工作很难关注到每一位高校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成为当前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最大困难。
3.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一般情况下,社会热点问题主要体现在既定的历史时期,与此同时反映出了更为明确的社会深层次矛盾。在社会热点问题的具体表现中,个体事件有很大几率受到部分群众的传播,也有可能被有心者进行加工处理传播,事件发生本身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出现真假难辨的情况,对社会的稳定与不和谐发展存在很大威胁[8]。部分鼓励人们积极进取和弘扬社会正义的时间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高校学生作为一群高素质人才应该对社会热点作出自己的正确判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结合好社会热点事件,具体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社会热点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社会热点问题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与此同时此类社会问题所产生的影响会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9]。社会热点问题会反映出更大的影响力,举例来说,体现出当今社会的基本思想浪潮反映出人们群众的归属感,彰显人们群众的共同利益和共同需求等。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等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对社会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了解,达到更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3.2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工作内容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较为单一,内容过于陈旧,大多数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的传输。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很多高校的思想教材内容较为滞后,大多数内容对于政治理论进行简要阐述,学生缺乏相应的学习动力;(2)高校不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教师忽略了思政教育工作属性,教师与学生均普遍认为思政课对日常学习不够重要,最终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基于此,将社会问题引入到思政课程中,一方面能够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另外一方面有助于优化课堂教育教学内容,广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
3.3社会热点问题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
要想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教育效果,首先需要把握好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继而做好针对性的预防工作,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10]。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需要保证好较高的责任心和政治素质,引导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式能够充分了解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使用沟通艺术,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此同时注意不同学生的不同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利用好校园网论坛和贴吧等获取学生对于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清楚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继而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观念等。
3.4彻底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高校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来开展主题教育,也需要积极探索和改善宣传教育活动形式,避免出现形式主义和本本主义等形式。举例来说,让学校的领导干部或者邀请一些经验较深的教授深入到学生中间,真正清楚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把握社会热点问题的方向,还能够让教授真正了解到学生的思想状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社会热点问题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际中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的,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来掌握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工作,继而进行合理的引导。现阶段互联网的发展使得高校学生逐渐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传播的主要群体,基于此,利用社会特点问题改进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是新形势下需要大力研究的重要课题,另外一方面也是高校无法回避的客观问题。
参考文献:
[1]颜亮,马金珠.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7):93-94.
[2]朱慧芸.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139-139.
[3]杨洁.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才智,2014,15(21):143-143.
[4]崔巍.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研究[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4,14(11):52-52.
[5]雷艳平.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中外交流,2016,15(16):87-87.
[6]陈红英,俞艳华.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3(35):168.
[7]宋宝志.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6(9):16-16.
[8]斯琴高娃.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15(6):40-41.
[9]宁凯峰.社会热点问题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与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5,16(11):163-163.
[10]张昱.试论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1):44-45,46.
作者简介:
高校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调查 篇12
所谓社会热点问题指的是在一定的时期内, 在社会上发生的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与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哪一个领域内发生的引起公众舆论高度关注的事件, 都可能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 鲜明的时代性, 任何时代都具有相应的时代特点, 社会热点问题正是基于这些时代特点而生, 并相对地反映了当时的国情; (2) 大众性, 社会热点问题就是那些能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事件与问题, 也因此而为人们所熟知并广泛地参与其中; (3) 动态性,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更替, 不同时代或者同一个时代的不同时期, 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人们的需求不同, 人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不同, 社会热点问题也就不同; (4) 典型性, 社会热点问题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就在于其能够典型地反映出社会的亟需解决的矛盾, 反映人们最迫切的需要; (5) 复杂性, 社会热点问题所涉及的领域较多, 产生的原因较多, 往往由很多矛盾交织而成, 因而解决方法往往也具有复合性。
2 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相融合的意义
2.1 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互联网时代, 网络信息化飞速发展, 人们也或多或少地通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来跟上时代的步伐, 提升自我认识。然而, 大学生们缺少一定的辨别能力, 在如此庞大的信息量面前, 很容易被某些不客观地言论所左右, 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获取有用的信息。对此, 高校应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即时为学生们作出正确的引导, 帮助大学生们正确地看待社会热点问题,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精髓,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社会热点问题涉及的领域广, 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 人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 当然可以上升到对社会意识形态、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或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上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来进行高校思政教育, 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十分有利。
3 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途径
3.1 改革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模式
改革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是将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重要途径。首先, 高校应当考虑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采取引导式教学。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一直受到大众的诟病, 高校通过结合社会实时热点, 不仅可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使其积极加入课堂讨论, 活跃课堂气氛, 还可以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客观解析, 引导同学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热点背后的基础理论和思想。此外, 高校还可以利用学生们的课外时间, 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相应的讨论会, 或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这样, 思政教育被延伸到课堂, 同学们通过讨论可以有进一步的思考, 毕竟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 专家学者独到的讲解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各种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其背后的理论思想。
3.2 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思政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所有大学生必须参加的, 也有很多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然而还是有不少学校的学生, 只是走一下形式, 当作是完成任务, 而没有真正落实社会实践的任务, 实现社会实践的目的。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们对社会实践不感兴趣, 甚至认为社会实践本身就是没有太大作用的, 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思政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这一途径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现象, 同学们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可以引起其对社会实践的兴趣。此外, 高校在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思政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时, 应该注重社会的实践的实际效果, 提倡大学生们积极参加的同时, 还应强调同学们实际动手实践。同时, 还应该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 让同学们能够真正在亲身实践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
3.3 构建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的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对大学生而言, 网络甚为重要。大学生们主要靠网络与同学、好友进行交流沟通, 也主要通过网络获取各种信息, 网络是他们与世界对话的窗口。因此, 透过网络平台将社会热点问题融入思政教育是一种相当有效的途径, 会得到相当多大学生的青睐。一方面, 网络十分便利, 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平台查找相应的社会热点的资料, 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 为上课作准备。另一方面, 同学们可以在网络教育平台上相互讨论, 也可以与老师互动交流,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进行思政教育。
4 小结
大学生群体普遍对社会热点问题十分关注, 社会各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大讨论势必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 既可能有积极的, 也可能有消极的。面对社会热点问题可能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高校应该及时作出反应, 建立一定的健全机制, 妥善应对。同时, 社会热点也可以为大学生们提供独立思考与观察、认识社会的机会, 让大学生们学会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 深刻理解各种社会热点背后的理论知识, 学以致用。因而, 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本文正是基于此, 提出三种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途径, 然而, 要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 除了这三种途径外, 还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机制, 留待日后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张萌.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对当前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J].学理论, 2012 (15) .
[2]柴延艳.结合社会热点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及机制[J].剑兰文学, 2013 (8) .
【高校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调查】推荐阅读: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出炉:最关心工资问题01-10
高校学生对食堂满意程度的调查方案01-17
高校大学生阅读问题10-03
高校学生欠费问题08-28
高校学生欠费问题10-19
高校学生思想动态调查问卷08-17
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12-23
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调查报告反馈12-27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