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阅读问题

2024-10-03

高校大学生阅读问题(精选12篇)

高校大学生阅读问题 篇1

合理安排阅读,给自己的阅读生涯一个正确的规划,是大学时期的一个必修课题。知识改变命运,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栋梁,是知识和科技兴国的软实力,肩负着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以知识来振兴民族大业的重担。因此,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期望,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志向。阅读是学习最根本动力,高校图书馆应组织和担当重任,从大学新生入手,引导他们养成热爱学习的品质,崇尚阅读,把大学生阅读当成图书馆事业来抓。卡罗来威尔明顿大学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就是学习,把学习作为所有人的公共品质,并持续为之努力。将学习上升为一种品质,引以为鉴,高校大学生应当把阅读当成是一种学习品质,从中折射出理性、智慧、能动的光芒。阅读是温暖,是享受。一本书像一艘船,它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高校大学生要好好利用图书馆,习好阅读这堂课。

1 加强大学生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中小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充足,从小学到高中几乎是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的有限阅读,知识面比较窄,大量的有效增长知识财富的阅读面有待于大学生去拓宽。大学生要珍惜这大好时光,抓紧时间阅读,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的知识要素。

加强大学生阅读也是加强自身人文修养,提高民族知识素养,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拓宽思路,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的必要途径。著名的美国科学家莫利说得好:书的真正目的在于诱导头脑去思考。读一本好书就像跟一位伟人谈话。阅读能拓展思路,增长见识,开启智慧和灵感。通过阅读了解历史;历史是训诫,是指引;明鉴历史,思考未来,才能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阅读使人明智,通过阅读来明辨是非,惩恶扬善,畅想未来。特别是高校大学生要通过阅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阅读能拉近我们与世界的距离。促进和加强民族自豪感和世界观的良好形成。通过阅读,大学生可了解外国文化和风土人情,从而开拓视野,进行中外对比,引进别人的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指导发展先进生产力,完善自身的不足。阅读是了解世界的一扇窗,是走向世界的指路明灯,阅读能推动大学生加强国际意识,增强竞争意识,强化科技意识,树立民族意识。

阅读可完善我们的性格,改变思维习惯,促进个人进步。读书能达到精神、文化与灵魂的统一,从而丰富人生阅历,陶冶情操。读书可使人愉悦,增加文采及充实才能。阅读使人心胸开阔,使自己浑身上下散发出书卷气和知性美。

阅读推广也是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最广泛形式,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是社会赋予图书馆的神圣使命。从发扬社会正能量出发,阅读是个人、国家、民族的精神写照。

2 阅读要讲究方式方法

阅读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不同。从阅读内容上来分有专业和非专业阅读;从阅读类型来分有经典和休闲之分;从阅读媒介来分有传统文献阅读和新媒体阅读等等。而且对待不同的书籍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许多阅读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阅读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珍惜时间,用毕生精力博览群书。这是一种增强阅读量来增长知识的好方法;著名作家鲁迅有许多特色阅读法,记号阅读法,划线阅读法等等值得借鉴。

2.1 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成自然,一个良好的习惯的形成是需要时间和毅力来维系。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强大的能动力。阅读习惯于已是个人修身益智的终身大事;于家是和谐幸福相处的基石。德国有一个民间谚语: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可见他们对于阅读和书籍的重视度。一个家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给孩子树立了楷模,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于国于民族则是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大事,因为阅读丰富人们的生命体验,关乎民族精神成长和国家未来。据说有人做过调查统计,说中国国民的阅读量远低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这是一个警示:国人整体素质下降了,这对于国家前途和命运是令人堪忧的。大学生是倡导阅读的生力军和先锋,所以阅读要从大学生中突破。古人尚就有“囊萤映雪”“凿壁偷光”“韦编三绝”的勤勉读书故事,在物质生活如此丰富的今天,大学生们更应该利用便利条件勤奋好学,承袭中国作为书香和智慧国度的美名。当今社会,网络和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要辩证地对待它,不要拿当它作制约国人阅读进程的帮凶,我们要科学、正确地利用它而不是颓废,所以说国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迫在眉睫,应当把它作为一门科学来培育。它需要国家、社会、团体、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来形成合力,首先应该让阅读习惯和精神在大学校园弥漫,以致影响和带动全社会阅读参与。

2.2 阅读方法的运用要适时、适地、适用

对于粗读和精读来说,专业书和经典名著要精读,还要进行二次阅读加深印象,苏轼就有“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千古名训;而对于休闲一类的知识性不强的就可略读,泛读,采取“一目十行”的阅读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有快阅读,浅阅读,功利性阅读,快阅读就是走马观花式的,快餐式的阅读,适用于前面所说的休闲类的;浅阅读是浅层次的简单轻松式的阅读了解,但它也是应对浩瀚信息所采取的有效阅读方式;功利性阅读,指的是阅读需要人提醒和安排的,并非自己自愿的事情,带有某种目的性。希望从阅读中得到自己需要的某种东西而去阅读,尽管它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但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步,毕竟它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有效方式之一。这几种阅读方式虽有它的局限性,但图书馆界应该持一种认识:即“浅阅读”“功利性阅读”是两种最为普遍有效的阅读形式,对其应持欢迎、肯定、和包容的态度。从另一角度来说休闲阅读也是保障大学生的其本文化权利,无可厚非。图书馆应该提畅多元化的立体阅读。

2.3 阅读要心无旁骛,注意力集中

这是对待阅读的一种正确态度。读书有三到,所谓心到,眼到,口到。特别是对于专业书本和课程辅助书等更应该认真阅读,所谓孜孜不倦就是阅读的一种深层表达。

3 高校大学生要丰富阅读内容,做知识的主载者

首先,高校大学生要注重所学知识体系的阅读。“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中的基础”(茨威格)。作为大学必修课程是走向工作岗位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学科,必须认真把它学好。只有掌握了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综,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同时课本知识的展开阅读也非常重要,不要局限于课本,“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可阅读和参考同门类学科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和学科精髓,让专业课具备学科的驱动力。

其次,古今中外历代经典名著阅读。经典是一种不言而喻的默契,它像源泉,给人以无穷的力量,让生命展现大美。经典在完善个人知识体系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中国古代的《老子》《墨子》《庄子》等等语录是指引人的行为和习惯的准则,是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精神参照法则,它让世人敬重和不断仿效,使中华民族的美德源远流长,一脉相传;《史记》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让人以史鉴人、鉴政、鉴今。还有许多外国名著,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人懂得“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保尔以坚强的意志来表达对生命的珍惜,诠释了生命存在的意义——还有更多的名著能见证一个国家体制的腐朽与辉煌,折射出时代的印记,焕发出令人深省的思想光芒,非常值得当代大学生们去阅读和体味。

最后,加强大学生实用型阅读。科技的发展,信息资源的全球共享,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普遍运用等现状要求现代的大学生必须是综合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而不是死啃课本知识的书呆子。所以阅读能加强联系与合作与应用。知识要能学以致用,把它应用到工作生活当中。

大学生是天之娇子,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是必要的,所以艺术、天文旅行等等方面的阅读也是业余和休闲阅读的补充,对学习也是有帮助的。

4 高校图书馆在促进当代大学生阅读方面要担当重任

高校图书馆是文化知识和信息的集散地,是文化的建设者和知识的传播者。推广阅读要从大一新生中开始狠抓落实,让当代大学生成为阅读品质的传播者,成为新一代崇尚阅读的主力军。美国许多名牌大学曾经不屑于阅读的推广。认为阅读是一般人的行为,这种精英主义表现为: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总体更接近经典的知识与信息服务,追求文献体系的完备性与专业性,致力于文献信息的有序组织,追求以技术手段便利文献与信息的获取。但是这些理论在长期的实践中的应证,让他们观念不得不重新转变到重视阅读上来,可见,应当把阅读作为图书馆事业核心价值的重要内容。因为学习与阅读密不可分的,一切学习都是通过阅读来完成的。高校图书馆有义务把阅读全面推广下去,发挥图书馆知识传播者的使命。

第一,要做好新生入馆教育。利用图书馆资源,准备一堂别开生面的阅读宣传课,对刚刚踏进校门的大学生进行阅读教育,鼓励他们热爱书本,勤奋学习,珍惜资源,珍爱时间,珍视生命,好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从馆藏资源,馆藏布局到生活细节上给予他们人文关怀,培养大学生们喜爱阅读的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争做当代最有知识、有文化、有内涵、有品位的新一代大学生。

第二,积极开展各种生动形象的读书竞赛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提高大学生的读书热情,激发他们好读书的愿望。图书馆可提供场所,成立读书协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一,可开放影像室,通过看电影展播来写影评,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或是通过制作微电影、微课、微信平台等评出最受欢迎和最具创意奖来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激情。第二,图书馆可根据各专业特点,配合各院系开展竞赛活动,例如插花艺术,园林艺术竞赛,培养大学生的鉴欣赏水平;开展诗歌鉴赏大会,鼓励大学生读诗、写诗、品诗,进行高雅的艺术活动;还可根据专业特点鼓励学生们制茶、品茶、茶具、茶艺等茶文化,宣扬民族传统文化;医药卫生学院、土木建筑、交通物流等等专业都可利用专业特点开展各项竞赛活动,大大激发学生的读书热忱。第三,还可借鉴郑州大学的为阅读服务的先进理念,以读者为中心,开展个性化服务,以温和、主动的、高技术含量的阅读指导服务。第四,随着高校招生多元化,兼顾不同群体及特殊群体的阅读,如残疾、少数民族及外籍学生,同样为他们开放便利的阅读条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第五,创设读书与修身、大学生阅读课等课程激发大学生的读书热情,提高大学生利用信息、自觉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既然把阅读当成是一门学科和课程来完成,就要建立阅读素养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认证制度引导大学生阅读倾向,使它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图书馆可利用信息资源为大学生建立阅读档案,阅读履历卡,有条件的最好是与校园一卡通系统对接,进入系统就可查到每个人的阅读履历,知道自己达标了没有。图书馆在进行知识传播的同时,也要担当起弘扬传统礼仪和美德的重任,把阅读同精神文明的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各种交往场合礼仪的知识竞赛等来提醒大学生牢记先人留下的宝贵精神文明道德风尚,使大学生成为当代最具个性、最有文化、最具发展潜力的新一代领航人。

第四,可借鉴和引用国外先进的读书形式,扬长避短。漂流书屋这种形式就很值得借鉴。这种形式讲的就是向另外一人推介自己喜爱的一本好书。它源于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图书漂流活动,读书人将自己喜爱的不再阅读的或是希望与人分享的书推荐给别人,让图书贴上特定标签投放到公共场所,无偿提供给拾取到的陌生人阅读。这种读书形式无形中提升了读者被肯定的满足感,同时也增添他们为社会增加知识传播的责任感和豪迈感,非常值得在校园当中推广和传播。结合当前国情,图书馆可开发更广大用户群,成立社区书屋、地铁书屋、移动书屋等形式,让阅读推广走进社区,走进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1]范并思.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常态”[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3(2).

高校大学生阅读问题 篇2

1.目前您的就读阶段是:()

A.本科B.硕士研究生C.高职专科

2.您的政治面貌:()

A.共青团员B.中共党员C.其他

3.您的专业类别是?()

A.理工类B.经管类C.人文类D.其他

4、您所在高校的所在地:()

A.沈阳B.大连C.辽宁省其他城市

5、您所在高校属于:()

A.211、985重点院校B.普通本科院校C.独立本科院校D.高职专科

6、下列问题中,按照您关注程度不同,依次以1、2、3〃〃〃的顺序,标示出您最为关心的10个问题;也可以另行填写出您最为关注的其他问题:

()美国对华政策、俄罗斯大选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中东局势的发展变化;

()党的反腐倡廉工作力度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

()社会成员两极化严重、贫富差距大的问题;

()全国人大与政协“两会”的召开及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及党的建设问题;

()国家“十二五”及中长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规划的实施;

()辽宁承办全国十二运的筹备等相关问题;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

()学校办学目标的定位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问题;

()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等问题;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及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大学生就业难及其“专业不对口”等问题;

()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加强和改进问题;

()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

()高校的诚信教育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改进问题;

()大学生恋爱与择偶问题;

()高校贫困生资助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在校期间解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问题;

()大学生考研与就业之间的选择问题;

();();()。

浅谈当代高校大学生的英语阅读 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 精读 泛读 阅读速度 语篇理解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c)-0225-01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要想真正掌握和快速提高,大量而广泛的阅读是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以迅速地扩大词汇量,了解相应词汇的使用语境,提高对英语词汇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能力,同时也是增加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的最佳途径。人们常说,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其他技能的发展和提高也是有限的。而英语阅读,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是英语学习中听、说、写、译等其他技能发展的基础和源头,是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必备的一项主要技能。目前,从各种标准化考试的题型分布比例来看,阅读理解的题目都占有很大分值,如大家熟悉的TOEFL考试和CET4,CET6中阅读理解的比重均占30%以上,因此,阅读成绩在整个英语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目前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来看,英语阅读主要体现在英语精读和泛读课两种教学模式。前者由于高校英语课程的改革,相对学时比较紧张,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所以通常都是以教师课堂讲授教材为主,学生极少有机会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进行语篇赏析训练。网络自己学习模式的开展,泛读课基本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本来有条件进行广泛大量的自主阅读,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高校学生的英语阅读却不尽人意。笔者总结主要原因如下:

1 学生自身的问题

对于多数高校学生来说,英语阅读中首先表现为词汇量的严重匮乏,一词多义及不同语境词汇的理解存在误差,导致很多句子因为生词太多而使阅读无法顺利进行;其次,很多学生在没有任何词汇和句式障碍的情况下,仍然读不懂文章传递的信息,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社会常识,风俗习惯等相关知识掌握不够造成的。再一点原因就是很多学生没有很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往往碰到生词就会想到查字典,忽略了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养成;同时查到的词汇本义有时候又不能正确地解释文章的信息,不能使文章前后贯通,从而极易出现理解歧义,片面理解以及阅读效率的降低,不能形成通篇的整体思路,势必造成阅读速度的减慢和理解能力的减弱。

2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的制约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材料基本是教材内容或者考试内容,学生所接触的英语阅读基本都是教师讲授,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和做笔记,从而造成学生对阅读材料不感兴趣,缺乏积极主动思考的训练过程。同时,传统的英语阅读考试,多以客观选项题为主,为了得高分,往往学生更多的接受的是答题技巧的训练,找“中心词”,找“重点句”等,缺乏对文章的整体理解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深入理解。

针对高校大学生英语阅读的现状,笔者认为,英采取如下的对策和方法。

3 阅读材料的选择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英语阅读无趣论,首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笔者认为,与时俱进的英语报刊新闻不乏为最佳的方式之一。一者贴近生活,学生可以随时接触最新鲜的时讯;二者学生对新词汇的敏感度较高,接受起来更容易快捷;并且也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4 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英语阅读观念的更新,首先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必须要提高。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包括词汇的学习,句式的应用,文章脉络的把握,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的提高,都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教师要学会给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从而短时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5 教学模式的改进

改变传统英语学习中,教师课堂灌输的授课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采用提出问题,讨论和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自身思考的基础上去完成阅读理解,从而实现最佳的阅读效果。

目前,英语仍是各高校学生普遍关注的学科。如何让英语学习有效,实用更是大家普遍关心的。大量高效的英语阅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正确地阅读,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技能,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让学生成为英语阅读的主体,是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的重点。阅读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不仅能使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知识,而且离开学校以后,能够坦然地面对信息时代广泛而有效地进行阅读,培养其终身阅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旦淑芬.英语报刊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4).

[2]刘炜.“合理利用英语报刊 有效促进英语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3).

[3]李珊珊.分析英语报刊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0).

[4]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5]魏敏,江怡.报刊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2).

[6]付晓,沈丹.英语报刊在教学中的运用分析及思路探究[J].考试周刊,2010(31).

高校大学生阅读问题 篇4

阅读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开设的一门课程,是外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该课程教材涉猎的范围较外语专业其他课程广泛,且特色鲜明。教材大多是从英文杂志、报纸、书籍、广播稿等英文原版材料中选取的,内容和语言都具备一定的时代性、信息性和专业性,并与文章和作者所在国家和民族的传统习俗、社会背景以及文化知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以更好的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1 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阅读课程外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学生在具备了一定英语基础的前提下学习的课程。它不应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那样,过多的注重词汇和语法学习,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语法知识等。阅读课堂是要以提高阅读速度,增强理解能力为首要任务,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根据阅读材料的类型、难度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对阅读过程设计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文章难度低但篇幅长,要给出较长的首次阅读时间,并要求在首次阅读后学生对所读材料要能够找出重点,了解大意;文章难度高但篇幅短,则要缩短首次阅读时间,阅读后只要求学生了解材料类型,掌握重点即可。阅读材料的类型和内容是直接影响学生阅读情绪的两个因素,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对这两个方面充分思考,合理设计阅读过程。例如:记叙文可让学生在无提示的情况下全文阅读,阅读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经历;抒情文和议论文可在主题提示后全文阅读,阅读后可让学生探讨作者的感受与自己的体会;说明文则在大意提示后全文阅读,根据材料难度也可部分阅读,阅读后只要求学生对部分词句说出自己的见解即可。整个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变化,及时了解学生阅读时遇到的困难。教师对阅读材料的提示和阅读后探讨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可采用有声音像,图片,电视节目等方式,也可提前或课后要求学生以表演、辩论形式表现出来。了解学生需求,调整教学测略,以免因单一的教学模式而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 加强语言因素的学习和训练

虽说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但在阅读过程中适当的引入语言因素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词汇是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障碍,也是阅读中最先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在阅读过程中科学的教授词汇,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引导式的教授。一是通过构词法来推测词义,如:consider(考虑)、considerate(考虑周到的)、considerately(体贴地)、consideration(考虑)、considered(考虑过的)、considering(考虑到)等。依据构词法,我们只要认识同根词中的一个,就可以训练学生通过前缀、后缀、派生等方法猜测出词义。二是通过上下文来猜测。阅读材料中通常会使用一些最新的词汇,这些词汇往往都是由于人们经常使用而新形成的。它不仅是一个词,有时还代表着一种文化或时时尚。这样的词文章都会用通俗的语言给予详细的解释,有的还会举例说明,这种情况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来了解词义,这不仅是词汇学习的机会,更使文化导入的好机会。除了词汇的学习,阅读教学中还应加强文章结构分析训练。阅读材料中的句子比较灵活,大多不是规范的书面语,定语、插入语随处摆放,一段只有一句的情况也很常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仅靠词汇和语法也很难理解句意,经常会有跳跃的感觉,不知所云。这时候,如果能够教会学生正确的分析句子结构,也就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句意,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理解语篇结构。

3 培养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和策略的习惯

要想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技巧和策略是比不可少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首先应当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和策略。寻找主题句,猜测词义,擦列出简介提纲都是学生熟知的阅读技巧,这些方法在使用中也的确行之有效。但是大部分学生只把他们当成一种知识去学习,很少去运用。遇到一个生词,第一反应就是去拿字典,查到词后,只记下第一个含义,这样不仅影响阅读速度,更影响材料理解,进而加大了阅读困难。而且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很多都具有时代的或是专属名词,很难依靠字典来解决。因此在阅读开始前,教师应先向学生明确阅读时限和阅读目的,并告知阅读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如某个词可用构词法来猜测,某句话可用破折号后的句子解释等等。并在阅读过程中观察学生反映,及时纠正错误行为,给出建议解决方案。对于单个阅读技巧,教师可在某一时期或是某种类型的阅读材料中集中训练,以达到改变学生阅读习惯的目的。

4 加大英语文化的传播

英国著名的功能教学法代表威尔金斯说过:“在某种意义上说,不熟悉一种语言的文化特征就学不好该国语言。”研究证明,对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因为特定的语言是有特定的文化产生的。文化的内涵丰富,即包括这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民族性格、历史背景等客观条件,也包括人作为社会成员而产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人为因素。众所周知,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比如婚礼的举行方式,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对人性的认识等等方面的认识不同都会影响阅读教学。教师应把英语文化传播穿插于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一个时髦的词汇,一个仪式的举行,一套漂亮的服装,一首流行的歌曲都可以是我们引入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风俗人情的切入点。文化知识的传播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有趣,可在每次教学中都采用。这样既可以是阅读材料生动有趣,也可消除不了解文化背景知识而导致的理解障碍,这对提高理解能力大有裨益。

除了上述的几点建议以外,阅读中还有一些影响因素,例如不良的阅读习惯,错误的阅读方法等等都需要教师的特别关注。但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才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各种阅读技巧、方法和速度的训练,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阅读,通过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提高阅读效率,从而达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

摘要:阅读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语言因素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的习惯和加大英语文化的传播等四个方面对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使英语阅读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英语阅读,阅读能力,文化传播

参考文献

[1]鲁忠义.阅读理解的过程和影响理解的因素[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9,(4).

[2]唐力行.英语教学方法及技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3]汪礼瑞.英语阅读理解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4]兀香霞,王初明.背景知识与语言难度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2).

高校学生简历中常见问题 篇5

1有些人的基本信息用写得多了,尽量把空间留给项目经验。

2、排版问题,排版方面可以再好好想想,排版不是很好,有些很乱。尽量不要去网上下载,而是要下载完后自己去打开WORD设计相同的样式。(网上下载要把网址给P掉)

3、字体问题,正文用宋体,要突出的可以改变字体

4、项目经验、社会工作经验语言不够简练,重点不突出,尽量用数字说话,5、突出自己与岗位的能力吻合,根据岗位描述自我评价

6、工作经验和求职意向不相称。(销售市场方面的就写校园代理,品牌推广,学生工作经历等;技术的就要写项目经验等)

7、自我评价与求职岗位、公司文化相适应,且一定要清晰明了,有所重点。

8、简历最好有照片(但必须要准备好相应的相片,蓝底、红底彩照)

9、培训经验最好能突出培训内容和成果。最好有相应的经验填写,要懂得用语言渲染

10、社会经验、实践经历,项目经验要有所侧重,不要每个都写很多或者每个都写很少

11、四六级成绩不好的不要把分数写进去。

12、简历版面要简洁大方,清晰明了,把自己当做面试官来看待,就知道怎么样了

13、一些类同的的经历奖项不要重复突出,可以在后面标明几次就好。一些可以舍去的要舍去,让简历看起来干练一些

14、实习经验 要有工作内容 有收获。

高校大学生阅读问题 篇6

【关键词】大四学生 阅读现状 结果分析

1 研究方法

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然后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被试

参加被试的是保山学院外国语学院2016届大四学生,共有70 人,其中男生 5 人,女生 65 人。

(2)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测量工具是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作答的方法对保山学院外国语学院2016届学生阅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笔者设计了一份包含21个问题的大四学生的阅读现状问卷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共21题。

2 调查结果:笔者于2015年9月对本院的2016届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请他们认真如实的作答了这份调查问卷。分发问卷70 份,收回问卷 70份。然后如实地统计了调查中的所有真实数据,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工作。

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3 讨论

此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5题,题目设计针对学生的阅读理念进行调查;第二部分为第6-11题,题目设计针对学生阅读目的、内容、形式、数量进行调查;第三部分为第12-21题,题目设计针对学生阅读态度、策略、方式、环境进行调查。

对第一部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2016届学生中有超过75%的学生喜欢阅读,40%的学生非常喜欢阅读;同时,80%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个人成长影响很大,71%的学生认为阅读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这说明学生具有兴趣作为支撑阅读的基石,同时也认为阅读与自己的未来重要关系。

第4题的调查结果则显示纸质阅读(即指“读书”)和电子阅读两种理念的冲突对学生的影响,认为纸质阅读不可取代和认为电子阅读更方便的人几乎各占一半。这与第三部分中针对学生阅读态度、策略、方式、环境进行的调查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

第5题中学生针对学生阅读目的的调查结果不甚可喜,只有4%的学生阅读是为了提升个人修养,剩余学生有28%是借助阅读解决学习困难,有38%是为了消遣;娱乐而阅读,更有30%只是单纯性的为了考试而阅读;阅读的目的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目的、内容、形式、数量。

对第二部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2016届学生中只有29%的学生能够保证每天约1小时的阅读时间,其余学生花在阅读上的时间每天不足1小时,如此少的阅读时间对于需要大量拓宽阅读面以进行知识融合的大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有15%的学生几乎没有时间阅读,状况堪忧。

有60%的学生每年用于购买书籍的消费达到200元以上,有15%的学生每年用于购买书籍的消费达到300元以上,53%的学生每月会购买1-2本书籍,平均每年购买12本书;但是只有16%的学生每年阅读书籍总量达到6本以上,超过60%的学生每年阅读书籍总量在4本以下,这说明学生的购买数量和阅读数量不成正比,很多书籍可能是购买后就没有再翻看过。而与英语有关的书籍阅读量就更令人担忧,49%的学生每年阅读的与英语有关的书籍只有1-2本,仅仅只有9%的学生每年阅读与英语有关的书籍可以达到6本以上,这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提升专业水平是极为不利的。

第10题为多项选择题,旨在调查学生喜欢阅读的图书类型。从结果来看,2016届学生最喜欢阅读的两种图书类型为考试类(占43%)和纯文学作品(占51%);其次是经典名著(占30%)、生活百科(占21%)、历史社会(占20%),再次是科普读物(占11%)、其他类型(占9%),占比最小的是事实报刊(3%)。笔者对此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与英语被试对象女生比例高达92.8% %有关;结果同时显示,喜欢阅读考试类图书的学生占43%,接近一半,笔者认为与当前就业形势有关,此结果从侧面反映了2016届学生仍旧普遍认为考试是就业的最佳途径。

对第三部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2016届学生中喜欢独自阅读的学生和喜欢与同学一起阅读的学生约各占一半;然而虽然有41%的学生与同学一起阅读,但是经常与同学谈论读过的书的学生只占15%,66%的学生只是偶尔与同学讨论,还有19%的学生从不谈论;也就是说学生之间对于阅读感受的交流很少。41%的学生选择了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17%的学生以读书笔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感受,另有41%的学生完全不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从阅读地点来看,图书馆仍旧是学生首选的阅读地点(占48%),其次是寝室(占28%),再次是教室(占16%);然而从阅读方式上可以看出,学生到图书馆阅读并非完全是“读书”,其中有一部分应该是使用电子阅览室的电脑进行阅读;而自图书馆开放WIFI网络以来,或有部分学生到图书馆只是为了使用WIFI。从阅读的方式来看,纸质阅读占46%,手机阅读占39%,网上阅读占14%;手机阅读和纸质阅读相加达到53%,已经超过了一半,这说明传统阅读方式在与电子阅读交融的同时正在被电子阅读所慢慢取代。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学生整本书籍的阅读量降低,只占33%;而微信推送、网络帖子这两种碎片化阅读的比例却在增高,两者相加达到了57%,几乎是整本书阅读的两倍;期刊阅读比例占10%,但这同样是碎片化的文章阅读,不具有整本书阅读的深度。整本书阅读比例的降低和碎片化阅读比例的增高同样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的比例达到46%,远超做笔记的17%,另有37%的学生阅读时会在书上画记号,但是这种笔记形式在电子阅读时是不可能的。没有读书笔记(书写及勾画、批注),阅读时的感悟就得不到及时的记录,不利于唤起学生对于阅读对象的深层次思考和理解,也就达不到深层次阅读的目的。在对第二部分的调查结果分析中得出了学生阅读量书籍总量少的分析结果,电子阅读方式的悄然兴起,是造成书籍阅读量降低的原因之一。

nlc202309011443

第16题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3%的学生有详尽的阅读计划并能坚持下来,剩余87%的学生都没有按照阅读计划进行阅读,70%的学生做了读书计划但是并为执行,17%的学生则根本就没有读书计划。这是造成学生阅读总量少的原因之二。

第20题的调查结果显示2016届学生阅读与英语有关的书籍数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认为与英语有关的书籍内容较难,不易阅读;持此想法的学生占72%,也就是说那些阅读与英语有关的书籍的学生也是这么认为的。

第21题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48%的学生选择在图书馆阅读,但并不是这些学生对于图书馆都是满意的。在参与被试的学生中,有57%认为图书馆的图书更新不及时,笔者分析后认为图书更新不及时不仅让学生在图书馆找不到他们感兴趣的书,同时也给学生的专业学习带来阻碍;例如专业性书籍更新滞后,使得学生无法及时获得最新的研究成果,只能求助于电子阅读。另有23%的学生认为图书馆的设施有欠缺,笔者分析后认为,学生应该是认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电脑设施需要更新。

4 结论

通过对此次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2016届学生的阅读理念有待转变。阅读的最重要目的应当是提升个人修养,其次才是为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消遣娱乐,再次才是为了考试。阅读理念决定了学生的阅读内容、形式和数量,当学生以提升个人修养为阅读目的后,阅读就是快乐的事,而不是被逼无奈要做的事。

第二,电子阅读对于纸质阅读的冲击在加大,已经在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取代了纸质阅读。电子阅读的最大弊端就是阅读碎片化带来的思维碎片化,不利于学生形成针对所阅读内容的知识系统。加之电子阅读内容更新快,不易于重新阅读深入思考。电子阅读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辐射和屏幕蓝紫光对学生身体和眼睛造成的伤害。

第三,学生缺乏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教师要在大学生入学之初就引导学生与人交流阅读感受,使大学生学会与人分享思想、交换思想,激起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第四,学校图书馆图书、设施更新不及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学生到图书馆阅读。学校应该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便捷的同时,兼顾传统阅读的生存和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梅.新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研究——以广西大学图书馆为例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2),39-41.

[2]周薇,刘勇.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方式的变化及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57-158.

[3]金芬燕.大学生阅读:问题、现状及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2015,(1).

[4]邓彦. 网络环境中大学生阅读心理研究 [J].语文建设,2015

[5]孙宁宁. 如何让大学生阅读回归“新常态” [J].青年时代,2015,(8),115-115.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网络阅读 篇7

一、网络阅读时代读者方面因素分析

读者一方面希望从网络阅读中受益, 便捷快速的获取需求的信息知识;另一方面在享受着网络阅读便捷服务的同时又面临着由于网络上信息量过大所产生的无力感所引发的困惑。综合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网络阅读信息量大而无序。

调查显示, 截至2012年12月31日, 我国网站数量为268万个, 域名数为1341万个, 中国网页数量为1227亿个, 平均每个网页的字节数为42KB。从统计报告中可以看出, 网络阅读的信息量是何等的庞大。同时, 由于网络组织结构的原因, 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基本处于未经整理和编辑的无序状态。读者在搜索阅读网络信息时, 经常是从一个位置超链接到另外一个位置, 在超链接之间跳转, 从而导致读者信息利用率的降低, 甚至忽略掉真正需要的信息。

2. 读者信息意识弱化。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 在很多读者尤其是对网络组成不太熟悉的读者中产生了这样一种认识, 即只要有搜索引擎就可以查找到需要的任何信息。但是, 搜索引擎并不是万能的, 并不能取代图书馆对文献信息资源的评价和筛选功能, 未经整理或者辨别的信息资源是杂乱无序的, 其利用价值也是打折扣的。正是这样的错误认识, 使得越来越多的读者在信息检索方面的意识越来越薄弱, 甚至弱化到除了搜索引擎外不具备任何其他信息资源检索查询技术。

3. 不良人为引导因素。

根据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2年12月31日,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 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继续提升, 由69.3%上升至74.5%。从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 目前通过手机终端上网进行网络阅读也稳步提升, 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必然超过通过传统PC端。在部分高校中, 由于个别领导者和教师对以上情况的过度乐观, 从而宣扬一种信息检索无用论, 诱导大学生读者把更多精力放在设备层面, 弱化淡化学生的检索技能的学习。

二、图书馆在网络阅读时代读者流失分析

1. 工作人员服务意识陈旧。

一边是读者已经把阅读的重心从传统借阅阅读转到网络阅读上来, 一边是工作人员服务意识陈旧, 未准确把握读者需求脉搏, 继续守着传统借阅阅读服务不放手。久而久之, 读者的需求经常无法满足, 转而就不再到图书馆寻求信息资源帮助, 读者流失在所难免。

2. 图书馆信息资源吸引力缺失。

一方面,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滞后, 信息更新缓慢;同时, 文献信息资源的内容存在着内容单一、种类重复的现象另一方面, 对读者的吸引力不够, 让读者产生黏着性的能力不足。这两方面的综合因素从而导致了多数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方面不仅无法吸引读者, 反而让读者觉得越来越失望, 只把图书馆当作是一个很好的自习场所, 读者流失势不可挡。

3. 网络内容服务商的冲击。

随着网络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内容服务运营公司之间的商业竞争, 已经有相当多的怀着不同目的的运营商把具有学术价值的信息资源投放到网络, 免费 (部分收费) 提供给大部分读者查阅使用。和网络上这些各具特色的网络阅读内容相比, 图书馆相对陈旧和毫无新意的服务内容吸引力在逐步丧失, 图书馆信息中心的作用在逐步弱化。有统计显示, 北大图书馆的访问量减少了11.3%。从中,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网络内容服务商对图书馆的冲击有多大。

4. 图书馆严肃的环境氛围。

不可否认, 与国外图书馆轻松惬意相对舒服的阅读环境相比, 国内图书馆却是一种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长期以来形成的稍显严肃刻板的阅读环境氛围。从大学生的入馆教育开始, 就告诉读者进入图书馆要保持安静, 压抑和束缚的氛围一直伴随读者毕业。很多读者都表示, 在图书馆除了在自习室觉得比较自由外, 无论是去借阅图书还是浏览期刊都或多或少的有束缚感存在。面对当前追求自由的90后大学生读者来说, 目前的图书馆氛围确实不是他们喜欢的一种环境。

三、图书馆采取积极措施应变, 实现二者共赢

在网络阅读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积极转变服务意识, 提升服务技能, 研究读者阅读规律, 完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以内容吸引读者, 以服务留住读者, 以优质的导读提升读者对图书馆的黏着性, 实现图书馆与读者二者之间本应有的共赢共存。

1. 提升图书馆信息内涵, 完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要树立图书馆与网络内容服务商同样是内容服务提供者的角色, 深化内容建设。首先, 大力对现有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和加工。一方面, 整合现有电子图书资源, 针对读者的需求, 定期编写书目提要等二次、三次文献推送给读者;另一方面, 根据读者需求, 深度定制内容服务,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 订购时效性强并及时更新的数字化资源。其次, 建设特色数据库。在对读者需求调研的结果上, 征询各个学科专家的意见, 构建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比如, 学生读者对就业指导方面需求比较大, 就在就业专家的建议下建设就业指导类数据库, 并及时的发布出去。再次, 根据读者网络阅读的需求, 研究其阅读特点与规律,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网络导航员队伍, 开展图书馆的网络阅读导读服务, 为学生网络阅读提供专业化指导意见, 提高读者网络阅读的效率, 节省网络阅读的时间成本。

2. 开展适应瞬息万变的网络信息的情报信息检索课程。

针对读者信息意识弱化的情况, 并结合网络信息变化规律, 为读者开展针对性强, 实用性高的情报信息检索课程。通过情报信息检索课程, 提高读者的信息意识和情报检索能力, 提升其在阅读效率。

3. 加大宣传力度, 调动读者热情。

在资源建设同时, 积极宣传图书馆内容, 让读者了解图书馆服务内容, 调动读者使用图书馆的热情。具体可以有以下方式: (1) 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发布QQ群, 实时发布图书馆信息资源。比如, 作为我馆网络技术负责人, 早在2010年就建立完善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发布群, 新的信息会第一时间发布给读者,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在百度贴吧等读者认可的经常去的论坛与读者互动, 加深读者对图书馆的了解, 做到互通信息; (3) 设立专门布告栏, 与网络同步发布图书馆资源信息, 兼顾网络阅读量不大的读者。

网络阅读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阅读方式, 为读者提供越来越多的信息;图书馆要善加利用新技术并追逐新技术, 开展新的服务方式, 为读者提供更好的内容服务。

摘要:随着网络阅读成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 成为年轻读者的一种生活方式, 图书馆原本的服务已经无法满足读者新的需求, 如何调剂两者的矛盾, 让图书馆充分发挥高校信息资源中心的作用, 为读者提供网络阅读时代更好的服务, 本文试图从中找到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网络阅读,大学生阅读

参考文献

[1]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 (2013-1-15) .www.cnnic.cn.

[2]李作化.大学生网络阅读的困惑与图书馆应对策略[J].湘南学院学报, 2011, (12) :104-105.

某高校大学生阅读行为的调查研究 篇8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共同阅读决定了其精神力量,而精神力量对于一个国家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起着关键作用。大学生阅读不仅可以获取知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研究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对图书馆更好地发挥服务职能、更加科学合理地引导大学生阅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大学生阅读行为的调查

2.1 调查对象和方法

以吉林医药学院在校生为调查对象,学生的性别、年级、学历、专业等都不受限制。通过发放纸质版问卷和在问卷星网站上发布电子版问卷两种方式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利用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2 调查结果和分析

2.2.1 大学生阅读现状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阅读方式上,54.41%的大学生选择用纸质书籍阅读,38.24%选择用移动设备阅读,7.35%选择在线阅读。在阅读地点上,50%的大学生选择在寝室或是家中阅读,29.41%选择在图书馆阅读。在阅读时间上,51.47%的大学生选择在睡前阅读,27.94%在休息日阅读。在阅读时长上,每天阅读2小时以下的为最多,占69.11%。在每周阅读量上,少于1本的为最多,占50%,1~3本占39.71%,3~5本占7.35%,5本以上占2.94%。在书籍的选择上,主要是文学类书籍,其中小说、散文等占61.76%,旅游、励志等占51.47%,历史、哲学占27.94%,而学术类比重不高,仅占14.71%。在阅读状态上,71%的人在阅读过程中能逐渐深入,并且在读后有所感悟,23.53%的人多为快速浏览阅读,14.71%为无目的、随意阅读。在阅读规划上,没有计划的人居多,占38.24%;有详细计划并执行良好的不多,占10.29%。关于阅读困惑,多数人不知道读了以后怎么用,不知道读什么。在影响阅读因素上,普遍是没有时间阅读。

2.2.2 大学生参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17.65%的大学生从未参加过图书馆组织的阅读推广活动;导致未参加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有阅读推广活动的存在。各项阅读推广活动的参与情况比较均衡,各类书籍阅读主题活动、4.23读书月系列活动、信息检索技能大赛和一小时培训各占41.67%,图书漂流、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各占33.33%;其中各类书籍阅读主题活动受欢迎程度最高,占25%。大学生得知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宣传海报,占41.67%;其次是浏览校图书馆的官方网站,占33.33%;还有16.67%是通过大学生之间的信息传达。大学生参加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原因是喜欢该活动,占50%;有25%是为了获得相关知识或技能;16.67%是为了奖品。对于阅读推广活动,91.67%的大学生为支持态度。

3 讨论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得出,对于阅读方式的选择上,纸质书籍阅读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阅读纸质书籍,可以在翻动书页的过程中感受文化在自己身上的传承。随着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应用移动设备进行阅读,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且轻便易携带,因此也为大学生阅读的重要方式。

在阅读地点的选择上,寝室的环境喧闹嘈杂,但仍有半数的学生选择在这样的环境里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图书馆阅读氛围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大学生更倾向于睡前阅读,睡前阅读可以使人的情绪变得平静和稳定,有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

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最受欢迎的是文学类书籍。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之前的学习生活,每天都是为了高考而努力学习文化课,绝大部分学生在高中、初中的学习生活里很少有机会广泛地阅读文学书籍。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图书馆馆藏丰富,极大地满足大学生各种阅读需求,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学术类书籍借阅不及文学类,本校大学生基本为本科生,课堂学习专业知识,课后放松阅读文学类书籍,专业书涉猎最多的是学习辅导类书籍,这与他们当前学习需求有关。

在阅读困惑上,多数学生为盲目阅读,不知道该读什么书,不知道读了书之后有什么用处。一些学生对文学类书籍以娱乐消遣的心理来进行阅读,偏爱武侠、网络、言情类书籍,归根结底是没有制订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来帮助自己进行阅读,帮助自己提高文学素养。

在阅读影响因素上,以没时间和没兴趣为主。大学生课余时间充足,没时间不能成立。归因主要还是没有制订阅读计划、没有培养起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在阅读推广上,仅有17.65%的学生参与图书馆组织的阅读推广,主要原因是不知道阅读推广活动的存在,这与图书馆宣传不到位有一定的关系。图书馆主要通过在馆内张贴海报、电子屏公告、网页发布信息的方式宣传阅读推广,学生到馆不留意或不能及时登录图书馆网站,很容易看不到信息,不知道活动的举办,失去参与的机会。

4 建议

4.1 加强移动阅读的推广

当下智能手机普遍应用,其便捷性、时尚性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很多大学生成了手机控,男学生沉迷于游戏,女学生淘宝购物。如果能将智能手机广泛应用到阅读领域,相信大学生一方面可以消除一些不良使用手机的嗜好,另一方面阅读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因此,图书馆应加强对移动阅读的推广宣传。

4.2 营造阅读氛围

大学生喜欢在寝室阅读,图书馆到馆率降低,服务职能减弱。而到馆率提升多数是在期末,大学生来馆主要是为自习、复习,有时甚至出现占座、抢座现象。图书馆应采用各种方式营造阅读氛围、改善图书馆阅读环境,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心理需求,吸引更多读者走进图书馆。

4.3 建立完整阅读推广体系

大学生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阅读的不知所措,很多大学生表示不知道读什么书、不知道该怎么读、不知道读了之后有什么用,图书馆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阅读推广体系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明确阅读目的、掌握阅读方法、制订阅读计划、培养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从而提升文学素养。阅读推广也不要局限在阅读月,要将阅读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不是短期的各类活动中。

4.4 丰富阅读推广内容

阅读推广的内容直接决定着大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一些活动本身无趣或是连续几届开展,学生产生了疲倦;一些活动缺乏读者体验,偏于形式;一些活动,特别是竞技类比赛,缺少真正的读书环节,读者在参与活动时,更在乎活动最后的名次与奖励,而与活动初衷阅读推广、引导学生阅读相背离。因此图书馆要丰富阅读推广内容,使活动真正能帮助大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增长知识,提升文学素养,能让大学生在阅读中享受乐趣。

4.5 增加宣传方式

大学生不参加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活动的举办。图书馆宣传主要在馆内张贴海报,海报数量不足、张贴位置不明显、字体偏小、设计不够很好地吸引学生,这些都是一部分学生没有注意到海报的原因,图书馆可以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现在大学生大多通过智能手机来浏览信息,其中微博、微信使用频率比较高,图书馆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信息发布来进行阅读推广。对于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户的管理,建议由专人负责,这样既便于平台的规范,又能保证信息能及时发布、更新。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获知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阅读推广活动中来。

5 结论

图书馆是连接读者和阅读的一个桥梁,做好与大学生的交流,了解大学生的阅读行为,随时掌握大学生的阅读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服务。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获取书籍的途径以及阅读习惯在发生着变化,图书馆也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掌握最新的阅读动向,引导大学生进行阅读。

参考文献

[1]王艳.基于课程教学的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路径探析[J].中国市场,2014(40).

高校大学生阅读问题 篇9

一、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特点

1. 传统阅读方式的沦陷与精神阅读的缺失。

当今社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信息产品日益增多, 印刷性文献一统天下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数字型、视听型文献载体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阅读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纸质阅读率持续走低, 国民阅读步入数字化时代。调查显示, 网络阅读率继续大幅攀升, 达到44.9%, 比2005年提高了17.1%。近两成有读书习惯的国民阅读电子书, 网络在线阅读是最普遍的阅读方式, 手机报和电子杂志的读者规模均超过200万人。 (1)

随着纸质阅读的逐渐减少, 阅读精神的缺失, 即便是在传统纸质图书的阅读中, 报纸这种速食型阅读也是国民阅读的首选, 对于需要花上不少时间理解和品味的经典书籍, 人们更倾向于听, 而不是阅读。解读经典、解读历史、解读文学的各种电视节目充斥着荧屏, 学者的演绎替代了大众的思考。

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 这种社会风气同样影响了他们, 有的学生热衷于社会活动, 大学期间从没进过图书馆;有的学生热衷于玩游戏, 无心学业;有的学生喜欢阅读流行读物, 比如武侠、言情一类的休闲读物, 在图书馆的各种书籍中, 休闲阅读类, 比如小说, 以及种类繁多的休闲刊物都是流通率比较高的, 另外应付各种考试用书和找工作等书籍的需求量也比较大, 专业学习类的图书相对来说流通率低一些。

2. 在校大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

大学生进入图书馆, 从其借阅的书籍类型可以看出他们阅读的不同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专业学习型, 就是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中心, 到图书馆借阅相关的参考书, 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高校图书馆的首要人物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自主学习, 而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二是应付考试型, 现在学生从学习到就业, 要应付很多种考试, 包括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研、考公务员及各种类型的职业资格证书, 比如教师资格证、物流工程师、报关员等, 升学就业压力的增加使得大学里的考证一族也越来越多, 他们成为高校图书馆读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休闲阅读型, 这种阅读与学习考试没有直接的关系, 大学里面生活丰富, 空暇时间较多, 学生又处在人生观社会观形成的时期, 对社会, 对人生有着较多的关注与思考, 所以小说类、游记类、传记类、心理学类是他们涉猎较多的书籍。

3. 大学生读者的借阅特点。

(1) 专业性。大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 因此专业书籍仍然是高校图书馆需求量最大的。所以高校这一类书籍一般要求新、深,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 要求有较强的专业性及出版及时, 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读者的阅读需求。

(2) 盲目性。大学生借阅的盲目性不仅仅在于休闲阅读时不知道读什么样的书好, 还在于即使借阅同一型的书籍时也不知道该选取什么样的图书,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现在图书市场品种丰富, 种类繁多, 同一类型或者差不多内容的书有很多本, 尽管图书馆在采集图书时已经作了比较和选择, 但是对于大学生读者来说, 仍然有很大的选择性;之二是在于大学生读者本身的专业素养有限的图书馆学知识使得他们选择图书相对随意。

(3) 阶段性。整体而言表现在一年级借阅范围广, 二年级、三年级专业知识需求大, 四年级的阅读需求则集中于考试就业。另外, 在每个学期的开始和结束时图书的借阅量都相当大, 学期中间则相对平缓。单种图书的借阅也有阶段性, 针对某一门课程, 学生会集中借阅相关的专业图书或者某一本教师推荐的图书, 考研等考试用书也会在某一时间段集中借阅。

二、创新读者服务方式, 满足大学生读者的需求, 倡导读书育人

1. 变藏为用, 多种形式指导大学生阅读。

建立学习型社会, 高校图书馆指导大学生阅读责无旁贷。高校图书馆应该转变服务方向, 将图书馆文献变藏为用, 积极引导大学生阅读, 依托馆内资源, 使图书馆不仅成为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宝库, 而且成为大学生精神与心灵的栖息地。多层次、多途径地开发图书馆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 广泛、深入地宣传图书馆文献信息, 引导大学生的阅读方向。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讲座, 举办知识竞赛、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比如模仿《开心辞典》的形式, 引导学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可通过宣传栏、新书通报、黑板报、图书馆网页等向学生读者推荐经典作品及思想新、知识新的图书或者一些具有权威性、实用性的专业著作, 使他们有选择、有计划、有重点地阅读并开展读书交流会书评会, 整体提高大学生的阅读素质;还可与校广播站联合, 在校广播站建立自己的栏目, 播出新书推荐、热点图书、书评、美文欣赏等内容, 为学生读者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园地。

2. 按照读者的阅读需求来布置阅览室。

在现有阅览室的布置中, 书的摆放都是按照中图法的分类进行的, 这也是阅览室布置的基本原则, 但是根据大学生阅读的一些特点, 仍然可以根据借阅的实际情况作一些局部的调整, 以方便读者借阅。比如布置一个经典阅读阅览室, 将一些中外经典书籍放置在内, 引导学生静心阅读, 而针对有考试就业需求的读者, 就可以专门布置一个考试阅览室, 里面的图书主要针对考试就业, 比如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用书, 考研、公务员考试及各种就业的资质考试用书, 还有就业指导用书, 等等。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免得学生到不同的阅览室去大海捞针;同时, 针对单个阅览室来说, 每天新上架的图书可以集中放置一个星期左右, 放在阅览室的显著位置, 方便学生借阅;针对有大量需求、特定范围的检索, 图书馆可以开展预约服务, 实现读者和馆员的沟通, 馆员提前做好借阅工作, 再办手续, 这样既能节省时间, 又能避免混乱。

3. 加强自身建设, 全面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重视读者需求, 紧随读者变化而变化。

新的视听技术的发展, 阅读方式的改变, 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 所以高校图书馆馆员要密切关注读者的变化, 重视读者需求, 这要求图书馆员有更高的素质, 有敏锐的眼光、丰富的专业知识, 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素养, 如此才能在服务的过程中达到育人的目的。同时要积极主动与读者沟通, 全面了解读者需求, 跟随读者阅读需要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网上阅读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 馆员也应该相应地多了解网络资源, 不断完善网络资源服务, 做好多媒体阅览、网上资讯等服务, 做好电子阅读及视听阅读的引导工作。图书馆员只有不断地学习, 才能做好大学生的阅读指导工作, 才能让图书馆真正起到为教学、科研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的作用, 同时, 让每一个馆员实现由“重藏轻用”向“信息服务”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代晓飞.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阅读辅导服务.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8, (1) .

[2]马竹英.超市服务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 (10) .

[3]杨菁.谈大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高校图书馆的育人服务.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 2006, (6) .

[4]李春海, 宋天华.新阅读时代视野下的大学生读者群研究与服务创新图书馆学研究, 2009, (9) .

高校大学生阅读问题 篇10

一、何谓阅读疗法

“阅读疗法”又称“图书疗法”。在西方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在我国也源远流长, 目前仍受国内外医学界和图书馆界的普遍重视。它可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和早期预防。尤其是心理病和心理障碍的治疗。它主要是根据不同病人的病情、心理状况、智力水平、个人兴趣和博学程度等为病人推荐不同类型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图书, 来帮助病人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 改善病人的情绪, 排遣病人对疾病的优虑, 以最终缓解或解除其心理障碍的一种图书阅读辅助治疗方法。

图书具有营造良好心情, 松弛紧张心理的作用, 同时也可以激励培养人的意志。特别是近几年, 越来越多的人对阅读疗法持肯定态度。

二、阅读疗法的作用机制

阅读疗法之所以能够治病, 就在于图书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恰好减弱或抵消了郁藏于读者心中的不利身心健康的情感, 从而缓解、减轻了读者的病情, 调整保证了机体与其生存所在的环境保持细致的平衡, 这就是阅读疗法的作用机制。

早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 祖国医学就有七情失衡致病之说。七情, 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人的情志是在机体的正常调节下, 随着外界环境各种条件的刺激而产生的种种反应性活动, 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不会引起疾病。但如果情志活动过度, 泼动过于剧烈, 或持续过久, 每易影响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 脏腑功能紊乱、经络阻塞、气血不和, 成为疾病发生的条件。不同的情志变化, 可以影响不同脏器, 产生不同的病理和症状。如喜伤心, 则血气散, 不能上奉心神, 神不守舍, 可以出现失神、狂乱等证候。怒伤肝, 则肝气上逆, 血随气而上溢, 则面赤, 气逆, 甚至吐血, 呕血, 昏厥卒倒。忧思伤脾, 使脾气郁结, 结于胸腹, 于是胸脘痞塞;脾气受伤, 运化无力, 则饮食不思, 消化不良。悲忧伤肺, 则肺气抑郁, 甚至耗气伤阴, 而致形瘁气乏。惊恐伤肾, 则精气内夺, 肾气受伤, 气陷于下, 可见二便失禁等症。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同时, 七情致病, 不仅能伤及五脏, 而且能使人体气机紊乱, 气化功能发生异常, 使五脏之气的平蘅协调关系受到影响, 正如《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

七情致病, 虽然各有所伤, 但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 多与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如喜、惊、恐都能影响心主神明, 出现心悸、失眠, 甚至精神失常;悲、忧、思, 皆能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出现脘腹胀满, 食欲不振, 久则肌肉消瘦;郁怒不解, 能影响肝的条达和疏泄功能, 出现胁肋胀痛, 急躁易怒, 嗳气等症。

总之, 七情亦是内伤疾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这种病变因素, 是人与外界事物接触后产生的, 也就是各种精神活动的具体表现, 随着不同事物、不同环境的影响, 而有不同的变化。人在大自然中必须和周围环境密切接触, 情志时刻在活动变化, 但是虽动而有节制则无伤。因此, 人的精神面貌, 思想状态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至关重要, 影响很大。它既可使人发生疾病, 又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条件。所以, 我们要尽早采用阅读疗法,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 用阅疗去解除病人的精神负担, 端正他们对待一切事物和环境的态度, 从而战胜心理障碍, 解除心理疾病。

一些业内人士说, 如果病人在治疗期间能够通过阅读重新领悟人生, 取得一些积极的认识, 那将是对常规疗法的极大配合, 有时在疗效上甚至远远胜过药物。然而, 由于人与人之间有生活经历、文化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 对同一作品领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的领悟是积极的, 积极到可以救人, 有的人的领悟是消极的, 消极到可以杀人。有人领悟到人生就是受难, 拼搏也是白搭, 相反的领悟会把情绪向相反的方向调节, 阅读带来的疗效也就截然不同, 所以实施阅读疗法, 推荐读物的环节十分关键, 要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 其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就是当患者情绪或态度偏执的时候, 不能再推荐可能引导患者进一步向偏执方向发展的读物, 例如, 历史上中国曾有相思加肺病的女子读红楼梦而加重病情, 命丧黄泉。总之, 推荐读物首先应考虑到过于悲愤的人要给他推荐令其高兴的书, 过于兴奋的人要给他推荐促其冷静的书, 而不能以悲添悲, 以忧济忧, 在其阅读过程中要细心观察, 以防领悟走偏, 适得其反, 一旦发现患者领悟上出现偏差, 要设法终止其阅读活动。

每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 王波等人曾说, 人在社会生活中建立的大部分与他人的关系是通过各种事件形成的, 当与他人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处在不平衡状态时, 就会体验到不愉快, 这种不愉快的体验可以作为一种动机, 驱使人采取竞争等多种方式, 参与或制造一些事件, 将不平衡状态转化成平衡状态, 但是如果这种不平衡的状态长久得不到扭转, 不愉快的体验长期郁积, 人就有可能被挤逼到疾病那儿去。阅读的可贵就在于人们通过它可以进入到一个虚拟的现实世界, 在这时你或许会发现一个叫作0的人, 他跟你的经历、性格都十分的相似, 可是他却比你更贫穷、更弱小、更倒霉、更悲惨。在阅读之前, 你可能只和单位里叫作0的人相比较, 那个人根本不如你或同你差不多, 但他却借着某个事件飞黄腾达, 志得意满, 引起你的愤懑和不平, 阅读之后, 你开始尝试和0比较, 结果在后一个中, 你找到了平衡, 找到了愉快, 也找到了健康。这就是通过阅读悲剧性的读物, 以书中人物的不幸冲垮自己胸中的块垒, 来扭转或扔掉不良情绪, 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针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类型、开展阅读疗法新尝试

(一) 大学生心理障碍类型

1.大一综合症。一些学生以前都是按照家长设计好的路一步步走到今天, 在大学这个什么都要靠自己的地方, 却失去了目标, 不知道该干什么, 于是便不知所措, 产生恐慌心理。还有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前是学校的尖子生, 但进入大学之后, 由原来的尖子生在芸芸骄子中成为普通生或后进生, 这种反差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和失落感, 甚至自卑、失望, 自暴自弃, 产生无形压力, 影响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2.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大学生与人交往和相处的经验相对较少, 他们对良好的人际关系抱有极大的期望, 希望能建立和谐、真诚的人际关系, 但是, 这种期望又往往过于理想化, 对别人要求或期望过高。因此, 他们一旦在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 就会造成对人际关系状况的不满, 把交往失败的原因仅仅归结为对方对自己的误解, 导致其心理的封闭, 失去了与他人沟通的愿望, 在被动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焦虑、恐惧等心态。

3.自我认知障碍。近几年入学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在家都是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受到过分保护和宠爱。他们心理特别脆弱, 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差, 缺乏对自己、他人、社会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感到茫然。

4.就业心理障碍。由于现实生活竞争激烈, 就业不容易,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心理准备不足, 美好的愿望有时会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复杂的心理使他们极度焦虑, 如不及时加以疏导, 就会产生心理障碍。

5.恋爱心理困惑。恋爱是以感情为基础的, 随着恋爱的进展, 双方必然在心理上发生很大的变化, 如果情绪反映过于强烈, 就会影响到身心健康。大学生由于人生经历少, 心理尚不成熟, 在恋爱中难免出现各种问题, 很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总之, 这些因精神和情绪因素而引发的症状和亚健康状态, 我们可以通过阅疗与文献中的精神分享相互作用来进行治疗。不同程度地矫正他们病理性情绪状态、减轻环境给人的压力。

(二) 尝试阅疗概括几种有益形式

1.振奋精神。高校图书馆的书刊, 具有质量高, 内容新, 积极向上的特点。大学生因失恋, 学习成绩差, 人生目标不明确等原因而导致精神颓废, 通过读书可以振奋精神, 增强意志力, 控制情绪, 克服困难。

2.排遣烦恼。大学生因心理困扰得不到宣泄和疏导而造成的抑郁、焦虑、孤独、自卑等情绪, 往往是挥之不去的。在阅读的过程中, 读者就会不由自主地与作者的感情进行交流消除烦恼。通过阅读, 会逐渐建立起健康平和的心态, 松弛情绪, 排除烦恼, 愉悦身心, 增强自信心。

3.拓宽视野。大学生有些心理问题是由于视野不开阔, 高校图书馆在开展阅览导读服务工作的同时, 要特别注意观察了解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同学, 在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基本情况之后, 因人而异地采用一些服务方式和内容, 大胆尝试, 积极探索, 有目的的实施图书治疗服务。

4.获取知识。图书馆中许多心理方面的书刊都是心理专家们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仅就交际方面就有《交际与口才》、《做人与处世》、《涉世之初》等书刊。它们是指导大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交际的良师益友。任何一位心理医生、辅导员、父母亲人, 都不像这些书刊那样全面系统地反映出大学生交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如何解决的办法。

5.解除困惑。大学生有些心理困扰是难以启齿的, 性困惑就是典型的一例。根据一些文献资料显示有90.9%的大学生未接受过有组织的性教育,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体系对性的长期禁锢, 使得青少年在性发育成熟到来时, 得不到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 以致产生困惑。有了性困惑又羞于向别人启齿, 图书馆便成了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 书籍在解除性困惑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而且图书馆又是一个公共场所, 到图书馆进行阅疗, 不会泄露任何隐私, 没有精神压力, 不会伤害自尊心。其次, 图书馆的服务是免费的, 而且可以随时借阅, 只要处方开的得当, 确实象是服了一颗灵丹妙药, 心病不难去除。它确实在排除大学生心理困扰方面起到了心理医生、辅导员及父母亲人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我们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实行弹性和柔性的管理方式, 利用自身的知识以及对学生的满腔热情和强烈的爱心, 在精神和学习上为他们提供指导性服务, 让祖国的未来健康地步入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波, 傅新.阅读疗法原理[J].图书馆.2003 (3) 1—12.

[2]刘双四.开展阅读疗法服务、强化高校图书馆育人意识[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 (4) 82—90.

[3]北京中医学院.内经释义[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1.

高校大学生阅读问题 篇11

【关键词】英语专业 新闻英语报刊 自然阅读 自主性 阅读能力

一、引言

对于外语学习来说,阅读是培养语感比较好的方法,死记硬背产生不了语感,阅读理解打勾练习也同样无济于事,只有读得多,语言现象接触多了,才能产生语感,这是国内知名学者黄源深教授对阅读在外语学习中重要性的精辟见解。尽管泛读或自然阅读的重要性得到认可,然而,据教师和研究人员的了解,中国学生实际上在课外时间里读得很少,或者说,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量与其应该读的量之间相差甚远。国内学者张绍杰认为,英语专业学生阅读量不够,写作水平低,陷入了读写危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阅读量偏少?笔者认为,当今,网络新媒体大行其道,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为代表的新媒体阅读方式极大影响了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方式。而新媒体时代如何继续保持和加强传统阅读方式和扩大阅读量?笔者以为,新媒体阅读方式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造成阅读碎片化和快餐化的倾向,因此要采取合理的阅读方式,做到趋利避害。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使学生自主投身于泛读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传统的文本阅读方式一定要继续保持下去;另一方面,要积极的尝试新媒体阅读,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培养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促进英语学习。而本质上是丰富学生的自然阅读体验,使自然阅读成为一种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增强阅读自主性。

新闻英语报刊具有时效性和新颖性强的特点,是非常合适的阅读材料,对培养英语语感有重要作用。那么,在其它教学措施都相同的情况下,以新闻英语报刊为主要课外阅读材料,持续的课后自然阅读实践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应试能力有无提高?多大程度的提高?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好的自然阅读习惯?笔者以某校英语专业大一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两个学期的课后自然阅读实践,试图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二、理论验证

1.理论基础。国内学者对于二语自然阅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阅读附带词汇习得效果研究上,研究结果大都表明,持续的自然阅读有助于加强词汇识记效果;而目前关于自然阅读对提升学习者阅读理解测试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所指的自然阅读材料包括常见的英文杂志与报刊等,材料后没有阅读理解问题;而附有阅读理解测试题(以选择题打勾练习为主)的阅读材料,在笔者看来,不适合用于自然阅读实践,因为,许多学习者容易陷入为做题而阅读的误区。

本实验研究的理论基础在于自主学习理论和心理语言学理论。西方对英语阅读过程的研究时间较久,近三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借鉴意义。从心理语言学理论的一些观点看,英语阅读教学应强调自读多读、加强词汇教学及背景知识教学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古德曼认为,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鲁梅哈特(D.G.Rumelhar t)的交互作用理论和现代图式理论进一步发展了他的观点。交互作用理论强调阅读理解即是文本信息的处理过程,又是读者对自身已有的背景知识的运用和处理的过程。阅读不仅仅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过程,而是两者相互作用,同时加工的过程。现代图式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理解的过程是图式具体实现的过程。而自然阅读的阅读材料题材和体裁都广泛多样,有利于扩充学习者的内容图式。

2.课外阅读实践必要性。据笔者的了解,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量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根据笔者测算,以某校英语阅读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英语泛读教程》(高教社版)为例,1-4册的阅读量(词汇量)来看,泛读教材本身每一册的阅读量都在6万字以上,而第4册的阅读量达到了7万字;四册教材的阅读量总计接近30万字。如果按照课内学习时间与课外阅读时间1:2的比例来算,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每周应达到3小时,英语专业学生在基础阶段一、二年级应达到60万词左右的阅读量。以每周学习6天时间计算,平均每天用半小时左右进行课外阅读。同时,学习者除了学习教材外,还要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高效地实施课外自然阅读实践至关重要。根据笔者的调查,能达到上述阅读量的学生很少,而只有少数学生能保持消遣性阅读的习惯,许多学生陷入了为做题而阅读的误区。

3.新闻英语报刊作为阅读材料的优势。新闻英语报刊有自身的特点,突出表现为“快”和“新”。所谓“快”,指某一新事物或某一新概念的表达能很快地在当代英语报刊中出现,如:“人肉搜索”(human-powered search)、“医托”(hospital shill)等新词一经出现,它们的英语表达马上就能见诸于英语报端,这是传统教科书和一般词典望尘莫及的。所谓“新”,指表达新事物的英语新词大多是率先出现在英语报刊中,再流行于世的。另外,新闻英语的语言遵循新闻写作三原则,即力求报道内容的精确性、语言文字的简洁度和语句结构上的清晰感,表现在措词上,报刊英语经常使用简短有力的小词;表现在句型结构上,报刊英语经常采用紧凑精炼的简单句,避免冗长复杂的复合句。这些特点使其成为适合阅读的大众化文体,作为课外阅读材料非常合适。

三、实验设计与过程

1.研究思路。顾名思义,自然阅读附带的阅读任务以思考题为主而非阅读理解选择题,它强调阅读过程,关注阅读习惯的养成和保持阅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注重阅读体验而非理解,似乎对学习者阅读理解测试成绩的提升不具有针对性;而阅读理解测试则更倾向于强调阅读的效果,关注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准确率的提升。由此可见,两者在理念上有差异。以考试为目的的阅读理解测试训练带有很强的应试性,大量训练有助于对阅读技巧和应试技巧的掌握;然而,其弊端是容易把学生变成考试机器,大量的阅读理解测试训练容易使学生陷入为了应试而阅读的误区,忽略了阅读过程中对阅读材料所涵盖的人文知识的自然吸收,造成阅读倦怠。目前的阅读理解测试题目类型以选择题为主,当正确率比较低时,学习者的自信心易受打击,从而对阅读本身失去兴趣。

笔者假设,课外自然阅读实践将对以下三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1)提升阅读速度与培养阅读技能与技巧,提高英语阅读理解应试能力。(2)扩大阅读量,增强自主性,培养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自然阅读习惯。(3)扩充词汇量和拓展文化背景知识。本研究主要关注上述第一方面,即自然阅读实践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以实验前后两个班级的英语阅读理解测试成绩分别作为前测和后测,检验笔者的假设是否成立。

2.研究对象。笔者确定某校英语专业一年级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第二、三学期(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实施了为期两个学期的自然阅读实践,检测自然阅读对学习者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实验对象是大一新生,学习动力足,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适应了大学学习方式,学习动力足,但是自主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阅读习惯可塑性强;另外,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都实行在固定教室早晚自修制度,利用晚自修统一开展自然阅读实践,便于学习者间相互交流与激励,有利于合作学习和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笔者选定一个自然班为对照班,实施常规教学。同时,选定另外一个自然班为实验班,除了常规教学外,利用晚自修实施课外自然阅读实践。实验开始前,笔者对上学期实验班和参照班英语阅读课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卷面平均分分别为60.8,60.1;标准差分别为8.67,8.12(表2),经统计软件SPSS独立样本t检验,两个班级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t=0.391,p=0.697>0.05)(表3)。另外,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课外阅读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两个班中能够每天坚持半小时课外阅读的学生都不多,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阅读量普遍偏少,说明课外阅读都需要加强。

3.确定阅读材料。笔者提供的阅读材料主要包括两份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和21世纪报。这两份新闻报纸时效性、新颖性强,其涵盖内容与题材全面广泛,有利于学生了解最新的时事,并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材料后没有附打勾练习(选择题),体现非应试性特点,以满足消遣性阅读的需要,目的是培养自然阅读习惯,减少打勾练习的负面影响(见表2)。

4.研究过程。在实验开始后的两个学期中,笔者都担任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阅读课任课教师,同时笔者担任实验班的班主任。同时,任课教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每个学期末进行一次阅读理解能力测试。两个学期的英语阅读课课堂教学中,实验班和对照班都使用同样的教材、授课计划和教学大纲。不同之处在于,对于实验班,任课教师提供英文报纸21st Century(纸质与PDF)和China Daily(PDF)给实验班,作为主要阅读材料,同时辅助以其它英文学习杂志,组织学生利用晚自修时间相互传阅,进行课外自主阅读,每个学期持续16周,两学期共计32周;而对于对照班,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同样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同样推荐阅读数目,但区别在于,对于对照班,任课教师不提供报纸给学生,学生自主购买或借阅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实验过程中,教师不具体指定阅读内容,而是要求学生相互传阅这两份报纸,并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与目的自主选择阅读内容,教师要求学生用消遣性阅读的阅读方法阅读英文报纸,并记读书笔记。教师定期查阅学生的读书笔记本,并组织学生相互传阅读书笔记本,交流阅读心得。而对于对照班,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同样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不直接提供新闻英语报刊给学生,也未明确要求学生购买相应报纸利用晚自修时间阅读,未做具体要求。

同时,教师对实验班的自然阅读提出以下要求:(1)利用读书笔记本,设计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课外阅读计划。(2)读后撰写内容概要和读后感,并评价自己的阅读效果,评价报刊内容难易度与对阅读材料兴趣度;学生之间相互阅览彼此的读书笔记本,对阅读情况进行互评。上述措施的目的是通过自评与互评,提升学生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意识,从而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性。实验班学生实行集体晚自修制度,学生在统一教室学习便于自然阅读的实施。实验统一在晚自修进行,每周有三个晚自修学生阅读新闻英语报刊。实验时间持续两个学期,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根据个人兴趣度自由选择教师提供的各类阅读材料,并通过自评和互评监控自己的阅读。

从表2和表3得知,自然阅读实践实施前,实验班阅读理解平均成绩为60.8,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为60.1,经统计软件SPSS独立样本t检验,两个班级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t=0.391,p=0.697>0.05)。自然阅读实践实施一个学期后,实验班的成绩(后测一68.26)高于对照班的成绩(后测一65.74),但是t检验的结果表明,两个班的成绩差异不明显(t=1.180,p=0.242>0.05)。这说明,自然阅读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验班学生的阅读成绩的提升,尽管两个班的成绩差异性并不显著。而在自然阅读实践实施两个学期后,实验班的成绩(后测二66.24)明显超过对照班(后测二59.78),t检验的结果表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t=4.056,p=0.000<0.001)。以上数据说明自然阅读实践能促进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

本研究表明,相比学习者自己寻找阅读材料,教师采取主动性,提供新闻英语报刊给学习者,这对培养阅读兴趣起了关键作用。另外,本研究也表明,课外自然阅读实践不能完全抛弃附带产出任务,而记读书笔记作是行之有效的一种附带产出任务需加以重视。本研究也表明,学习者课外阅读投入时间与自主性总体水平与英语阅读理解测试成绩呈正相关。经过自然阅读训练的实验班成绩逐渐超过对照班,同时,自然阅读实践对学习者阅读能力的积极影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短期效果不一定明显,需要坚持不懈长期实施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四、启示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新闻英语报刊自然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的消遣性自然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从长远来看,持续的自然阅读保证了阅读量的积累,学习者的语感增强,在有成就感的阅读体验中,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提高。本研究对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即课外阅读实践应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协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消遣性自然阅读,扩大阅读量,提高成绩。本研究时间跨度长,关注自然阅读的过程监控,但是时间跨度长也使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影响阅读能力的因素有很多,非语言因素以及学习者在寒暑假假期期间的个体学习经历差异因素对阅读水平的影响并未考虑进去,后续研究可持续关注学习者个体学习效果差异。

参考文献:

[1]张绍杰.读写危机,当今英语专业面临的最大挑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5).

[2]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高佑梅.T.R.I.阅读模式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M].外语界,1996,(3).

[4]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张健.英语报刊阅读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2014年绍兴市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浙江省外文学会2013年专题研究项目:英文报刊嵌入低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以21世纪英文报为例(ZWYB2013027);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13年度校级课题:21世纪英文报嵌入英语阅读教学研究(N201316)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13年校级教改项目: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整合的英语阅读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高校大学生阅读问题 篇12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课外阅读现存问题

新媒体是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其形式多种多样,目前主要有网络新媒体、手机新媒体、数字电视以及数字化出版物等。在学校里,常常可见学生们要么低头浏览手机,要么戴着耳机听“有声读物”,再不然就是盯着电脑或捧着“电子书”阅读。201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期间,上海师范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项阅读习惯调查。调查发现,高校学生课外阅读以电子读物、短篇读物为主,图书馆借阅量大幅下降,约六成学生倾向于以寝室作为阅读场所,多数学生的阅读时间有限,其阅读方式也多以上网、刷微博、微信为主。

概括而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以新媒体为主要阅读对象,使得大学生耽于浅阅读,阅读快餐化、低俗化倾向较为严重,容易受到多元文化中负面信息的影响。

2.碎片化的阅读导致大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3.新媒体超文本、多媒体的特点,容易使大学生在跳跃性的阅读链接中难以专注,虚耗时间,阅读质量低下。

4.新媒体娱乐性的特点,导致大学生疏于理性思考,看问题往往只看到表象,缺乏系统、有深度的思索。

二、优化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对策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新媒体只是阅读工具,并不是导致以上问题的元凶,真正的原因在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新媒体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然而由于体制等原因,高校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明显滞后。学生在中学阶段造成的缺陷,往往在大学也得不到修补。

要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首先,高校管理者应意识到引导、优化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大学是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阶段,高校应像注重教学一样重视课外阅读,善用新媒体,充分发挥高校教师、辅导员、图书馆、校内网、校园活动等方面的整合作用,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其媒介素养和整体素质。

其次,高校有责任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空间和阅读条件,让他们自由享用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当前阅读电子化、网络化已是主流,但很多高校为了便于管理,对学生的上网流量都有一定限制。事实上,阅读质量的高低不在于读的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而在于读者是否能够静心阅读,用心思考。高校不应视新媒体为污染源,而应该在信任学生、给予自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享受深度阅读。

优化大学生课外阅读,另一个更为关键的对策是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兴趣点,调动其阅读积极性。

很多大学生面对浩瀚书海,茫然不知从何读起。一方面,中学应试式教育限制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自由度和丰富性;另一方面,功利化的阅读扼杀了阅读的乐趣。多数大学生只为应付作业和各种考试,进行选择性、速成式、目的性极强的阅读,一切关乎成绩或将来谋职所需,却没有动力或时间为个人修养而读书,课余只好满足于娱乐性、碎片化的浅层阅读。

高校教师是与学生最接近的精神导师,除了课程相关书目之外,还应常常给学生推荐课外值得关注的书籍或网站,并利用微博、微信、论坛、网站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结合社会热点设置课堂讨论,吸引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延伸阅读。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科学规划时间,留出时间进行阅读,与自己内心对话。图书馆如能常常开展读书会、文学沙龙、专题推介等活动,对于学生课外阅读将是很好的指路明灯。高校如今普遍重视校园网的建设,极有必要大力打造读书频道,辅以微博、微信公众号聚集人气、带动风气。再加上举办校园文化节、创作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关注世界、分享阅读成果。各方协同作用,必能创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得到熏陶,在有所领悟的同时,获得阅读快感,进而形成受益一生的阅读习惯。

最后,高校还可以通过科学调整教学方案,采用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其他灵活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阅读。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就在2014年把“经典历史著作课外阅读”纳入通识教育模块必修课,计2学分,收到较好的效果。

新媒体不仅仅是娱乐工具,也可以成为很好的阅读利器,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而高校若能从以上方面整合作用,优化大学生课外阅读将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使大众阅读方式发生变革,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也产生一定影响。优化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高校应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管理层、图书馆、校园网等方面的整合作用,善用新媒体,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空间和阅读条件,帮助学生找到兴趣点,调动其阅读积极性。

上一篇:和谐型课堂论文下一篇:高层住宅电气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