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绽放在校园里(共12篇)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校园里 篇1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校园里—浅谈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然而仍有一些消极思想侵蚀我们的校园,很多独生子女自认为是家中的“小皇帝”,倍受父母及长辈的宠爱,在学校表现得娇气、任性、自私、讲求享乐、集体观念淡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身感责任的重大,如何把德育工作贯策得扎实持久,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教师要采用有效方法,让德育之花开满校园。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我们,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也是学生的榜样,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更是学生的楷模。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的职业,承担起了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就要注重细节,身教胜于言教不断完善自己,不但要重视言教,而且重视身教,处处铭记为人师表的责任,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熏陶学生的行为,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情操。因此,班主任应努力做到:
一、把自己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记得《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题目为《一个母亲的抗争》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孩子,从小崇拜爸爸妈妈。一上学就开始崇拜老师,不再崇拜家长。原因一个是老师知识多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从人格上不再崇拜父母,因为父母说话总不算数,家长自己说的,却经常做不到。”这一段话说得是比较中肯的。因此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我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那么我本人在工作中首先就早来晚走,经常深入班级。有的学生自习时坐不住凳子,我就在这个时间到教室里备课、改作业,这样做既保持了自习纪律,又为那些坐不住凳子的学生作了“示范”。应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从老师的身上,学生们会无形中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约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
二、把情感教育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作为教师,有时当我们真心诚意地把你的爱心奉献给有些学生时,你并不一定使他们马上克服缺点、改正毛病。我曾经对那些平时比较散漫、不够遵守纪律的学生投入很多精力。比如他们犯错误时我不止几次地耐心给他们讲道理;有的学生生病时我从家里给他们拿药;有的学生家庭困难,我毫不吝惜地资助他们学习用品,可是,在他们身上有时仍然出现问题。我深刻反省,最后发现自己只做了一半工作,还有一半没有做到,那就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有“慈”是母亲,“严”是父亲的解释。而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则应该既要当好母亲,又要做好父亲,也就是对学生既要慈爱,又要严管。实际上,慈爱是爱,严管又何尝不是爱呢?古人云:“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我们教师都应该是君子。因此在情感教育的前提下,对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我总是让他们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配以灵活的措施。这样做的结果是,让学生们感到他们是生活在充满温暖而又有秩序的集体中。
三、把理想教育与刻苦学习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且引导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对“理想”这个诱人的字眼儿,谈起来容易,让学生们实现起来就困难了。因为在现实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充满着各种阻碍,学生们只有发扬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才能实现理想的目标。所以作为教师,既要用理想激发学生们去刻苦学习,又要帮助他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对于每位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容易波动,情绪不够稳定,遇到困难犹豫徘徊,那么教师就要经常给他们讲述学习的目的,激发他们拼搏进取,让他们清楚刻苦学习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因此,我经常利用小班会时间或者课余时间给学生们介绍学习方法,与他们共同探讨如何面对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面对现实;给他们讲童第周、郭沫若等名人勤能补拙的故事,讲顾炎武勤勉好学、终志不懈的故事,等等,使学生始终牢记理想,自强不息。
四、把传统美德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在现代文明中,传统美德仍然是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优秀文化遗产。要使它不断发扬下去,传统美德教育成为关键。正如大思想家王充说:“德不优者,不能怀远。” 因此,树立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及其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很多名人、伟人他们在立德修身、治国安邦方面有着感人的故事。像疏食淡饭不改其志的孔子,威武不屈、忠贞如一的苏武,忧乐天下的范仲淹,万古忠义的岳武穆,等等。把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讲给学生们听,足以在思想上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他们走向人间正道。
五、把严肃的纪律与活泼的班风结合起来
一个班级具有严肃的纪律是每个学生顺利学习的保证,而活泼的班风又能使每个学生以更加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严肃的纪律与活泼的班风,二者之间不仅不存在着任何对立,而且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只有严肃的纪律才能创造一个具有朝气的班集体,而在一个积极上进的班集体中,每个学生会更加遵守纪律。所以在我担任班主任时,总要与同学们制定一个切实可行,让每一名学生没有理由不执行的班规,一旦有人违背这个班规,将要受到严肃的批评。与此同时,我又千方百计地创造一个活泼的班风,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有意 4 义活动。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促进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总之,德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做好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做到“人人是德育形象,时时是德育机会,事事是德育资源,处处是德育阵地”,德育之花定能在校园内灿然开放!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校园里 篇2
学校教育, 育人为本;德智体美, 德育为先。这是党的教育方针对德育的基本定位, 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 抓好学生德育, 让“魅力德育”之花在学校绽放, 至少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基础德育
基础德育是以教会学生做人为目标, 以道德和规范为内容的教育。对一名教师而言, 三分教学, 七分德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我们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而德育水平的高低则决定我们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当今青少年对德育存在“三不”特点:不迷信宣传、不崇拜权威、不轻易服从。这对新时期德育提出了新挑战, 也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让学校德育工作充满“魅力”, 才能让学生喜闻乐见, 心悦诚服。
“魅力德育”是基础德育的发展, 基础德育是“魅力德育”的保障。我们要通过抓好基础德育, 为“魅力德育”的发展立根奠基。非洲草原上的尖茅草, 用最初生长的半年它培育超过28米长的根系, 用雨季的三五天成长为2米高的“草地之王”。我们的基础德育就是要像培育尖茅草一样为学生的人生孕育成长之根, 要用演讲励志、朗诵激情、故事导行、责任定心, 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行为习惯、责任感并逐步形成一种校园文化, 让学生成为道德良好、人际和谐、勤奋踏实、责任心强、学习力强的人, 成为建设文明进步和谐社会的积极分子。
二是提倡自主德育
德育要成为美丽的德育和有魅力的德育, 就是要将德育不等同于思想训导, 使德育成为学生自己能接受、肯接受、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自主德育是以学生为根本, 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完善学生体能和智能, 培养学生自律、自立、自强、自信的高尚品格和健全人格的教育形式。柏拉图曾说:“教只能给予推动, 使学生自己去找到必须认识的东西”。因此, 自主德育实现的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优秀道德观念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合一。
在具体教育实践中, 要实现这一目标, 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 以学校的客观环境改善为基础, 做到“二构建一加强”。“二构建”, 即构建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学生自主管理系统,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构建志愿者服务教育系统, 让学生“人人都成为教育者, 人人都参与到德育上来”, 培养学生奉献、互助、友爱精神。“一加强”, 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树立优良品德。
三是发展社会德育
学校德育是主导, 社会德育是关键。社会对学校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 必须大力开发社会德育资源, 充分利用社会对学校德育有益的一面, 务求社会对学校德育的支持, 确保德育的效果。以此为基本理念, 我们应该有计划的开展一系列社会德育活动, 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 运用祖国的大好风光、悠久的民族历史、优良的革命传统和现代化的建设成就, 利用身边的感人事迹最直观、最直接地教育、感染、熏陶学生。让学生在社会的德育中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锻炼自我、体验情感、发展友谊、感悟人生、提升人格。
让德育之花在学生心灵里绽放 篇3
晨会是一种短小精悍的德育形式,宝贵的十分钟晨会课时间,对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向作用,更是学生一天学习情绪的重要基础。好的晨会课会给我们的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也能张扬班级个性,有助于良好的班风的形成。
晨会课是我们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心对心交流的最佳时间,它是班主任一天中所上的第一堂课,它就像一首乐曲的前奏,为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奠定了主旋律。根据本人的经验总结,要上好一堂晨会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合理安排晨会课,强化一个“专题”。
一堂晨会课必须明确一个教育目标,扣住一个主题内容,如热爱祖国、尊老爱幼、助人为乐、保持教室内外清洁、养成饮食卫生等等。因为学生的注意点和接受强刺激不宜过多。只有集中一点,渲染强化,才能深入“生”心,切不能海阔天空,漫无中心,漫无边际。
比如:在训练学生养成文明午餐的习惯,我把这一条细化为“午餐三步曲”即:整理、洗手、吃饭。周一提出要求,告诉孩子们该怎么做;周二至周四,就把三步曲,一步一步地训练;周五总结并表扬做到的小朋友并给予奖励。经过晨会课的讲解及平时的训练,现在我们班中午午餐的秩序井然,有的同学还从家里拿来了洗手液,孩子们养成了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就是平时不太讲卫生的孩子,在洗手液的“引诱”下也乐于洗手了。
通过这样具有一个主题的专题性学习,孩子们对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并能有效地反映在实际生活中,确实有很大进步。
二、把握好晨会课,掌握一个“尺度”。
晨会课上对班集体和学生必要的表扬或批评是应该的,但不能一味地训斥批评,特别是当众训斥学生,要掂量掂量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凡事都有一个分寸,表扬不能过滥过假,批评不能过激过失。
许多老师把晨会上成训斥会,每天把学生已犯的错误和可能会犯的错误一一罗列,然后告诫学生不要这样、不能那样,要不然就会怎样怎样……结果学生听厌了这类训话,任你东西南北风,照样我行我素。用说话取代训话,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
低年级的孩子并不能给自己定位,老师说你是好学生,他就觉得自己是好学生,老师说你不行,他就认为不行。我总是鼓励孩子们:“通过努力,你们个个能成为好孩子!”他们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为了提醒孩子们,我把每一周将要养成什么好习惯,用红粉笔清清楚楚、端端正正地写在黑板的左上方,让孩子们每天对照,每天自问,我今天做到了吗?经过大半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我们班学生的行为、学习等习惯有了一定的进步。
三、制定晨会课计划,形成一个“梯度”。
晨会课有了计划,就能克服以往的随意性,充分发挥晨会课的德育功能。不用长篇大论,只要简单地罗列几条就可以,这样可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通过这样有计划的教育,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就充分体现了一个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特性。
晨会课虽然时间短促,目标专一,但每节课应该是相互衔接,注重教育内容的相关性、连贯性、递进性,形成层次和梯度,产生连续性的教育效果。譬如在学生习惯养成方面,要从走好路、扫好地、捧好书、整好书包抓起,从握笔姿势、读书的语调抓起,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形成阶梯,逐步升华。比如:本学期我就重点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根据不同阶段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六个需要养成的好习惯。主要有: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出操、午餐三步曲、诚实不说谎话、保持教室安静、自觉遵守纪律等习惯。然后分几周逐渐养成,这个时间是机动的,可能提出一个好习惯就要训练几周。同时我也注意与时事、与学校的有关要求和活动紧密相连,根据不同的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晨会内容。如:3月8日“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4月4日“清明节”等等,我就根据不同的节日,安排相应的晨会课内容,学生学习的时候更加感兴趣了,因为这样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四、不搞教师“一言堂“,让晨会丰富多彩。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可以利用晨会课,让孩子从小关心国家大事。每周五是我们班的新闻播报时间。每到星期五,让孩子轮流播报感兴趣的新闻。对一些新闻,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使学生慢慢养成了关注时事的习惯,孩子从中受到的教育也很深刻,同时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早上的心情往往会影响一天的心情,晨会课上让孩子唱唱歌,会让学生在美妙的的歌声中开启一天快乐的心情。唱歌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自告奋勇独唱、领唱,也可以小组唱、齐唱。学生可以唱音乐课上唱的歌,也可唱课堂以外的歌。如今小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纷呈的,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也喜欢追流行风。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地将一些健康的流行歌曲带给学生,使他们在唱歌的同时享受乐趣,受到教育。我们可利用晨会课的十分钟选择其中健康向上、琅琅上口的作为晨会课的序曲,如《不怕不怕了》、《隐形的翅膀》、《北京欢迎你》等。让晨会课歌声朗朗,让孩子在歌声中开始新的一天。
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秀“范例”。
晨会课上可以用榜样示范来进行教育“定位”,讲一个德育方面的好片断、叙一个身边的好事例、读一篇好文章、评一部好电影,正面引路,让学生进行片断、事例的评价,形成心理品德定位。再进行自我评价,在教育评价的比较中,强化学生的行为品德。
记得我在开学初的一次晨会课上,给小朋友讲了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后,孩子们震撼了,他们决定也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孩子们听后,对照自己平时的学习习惯,展开思考和讨论,当我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们要向居里夫人学习,像她一样认真学习!”是呀!孩子们有信心成为一个好学生,我们为什么不能相信他们呢?我知道他们会努力的!
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绽放 篇4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绽放》。礼仪,传统的解释是礼节和仪式。“礼”指的是尊敬的方式,多指个人性的,像鞠躬,欠身、打招呼等,也就是礼节;“仪”,则多指集体性的,像开幕式,阅兵式等,其实,不仅如此,“仪”也指一个人的仪表、仪态,它是一个人的修养和文明程度的表现。
在现代,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是城市的脸面,是国家的脸面,更是学校的脸面,我们自己的脸面。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学校形象,更能够改善人际关系。
在《我是歌手》这个娱乐节目中,第二名的获得者香港新生代女歌手邓紫棋,相信很多同学一定不陌生,但就在前不久,却爆出了这样一则新闻:华语乐坛天皇天后甄妮直言邓紫棋没礼貌、欠教养、目中无人,将来难成大器。是什么事情让甄妮说出这样的话来质疑邓紫棋的人品呢?原来是因为有一次在香港大球场,甄妮碰见邓紫棋,而邓紫棋却视而不见,没有和甄妮打招呼,令甄妮十分不满。当香港媒体爆出此事之后,邓紫棋当天下午就在微博上发言,澄清事情真相,公开向甄妮道歉,说自己不是不去打招呼,而是不敢上前打扰甄妮和朋友的交谈,并希望她不要介意,日后多多指教!”
看,仅仅没有主动打招呼,就可能引发这样的轩然大波,让其他人对你的人品质疑。可见,文明礼仪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那么,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我们的金苹果园绽放呢?首先:要做到举止端庄,言行文明。我们小学生要着装得体,体现出蓬勃向上的风采,因为仪表、仪容、仪态虽然是外在的,但是可以让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养。你会规范的穿衣吗?你会正确地佩戴红绿领巾吗?其次,文明的学生,一定是讲礼貌的人。礼貌用语常在嘴边,远离污言秽语,懂得要想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那你会打招呼吗?见到老师和客人会主动问好吗?你会使用礼貌用语吗?在今天的班会课上,我们的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会认真地为你解读金苹果小学部的学生打招呼的礼仪以及规范穿衣的礼仪,并且大部队的自主检查督查小组也会以这两项,为主要内容进行检查。
让语言文字之花在校园绽放 篇5
——七级镇明德小学创建“市级语言文字示范校”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七级镇明德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我校检查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树立“厚德博学,自主创新”的校训,“师生和谐,荣辱与共”的校风;注重“敬业爱生,严谨求真”的教风,“扎扎实实打基础,漂漂亮亮展特长”的学风,努力使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师生奋飞的天堂。学校先后被评为“县花园式学校”、“县规范化学校”、“县家长示范校”、“市规范化学校”、“市教学示范化学校”、“山东省农村教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我校根据《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确定了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标准,即说好普通话悦耳,写好规范字怡人。全面提升师生语文素质和应用能力,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我校语言文字工作,根据《聊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评估方案》的相关要求,经全体师生不懈努力,达到市级示范校标准。现把我校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更好地推动语言文字工作顺利开展,我校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水平。
(一)目标明确。学校领导班子召开专门会议,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创建的通知精神,研究部署各项工作。我们认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是我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师生人文素养的具体体现。学校的创建工作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升学校语言文字应用和管理的整体水平,有利于带动和促进全社会实现用语用字的规范化。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按照《示范校评估标准》认真自查、自纠,坚持“实事求是,积极进取,不断完善,力争示范”的努力方向,全方位开展创建提高工作。校长亲自 1
向全校师生认真传达上级文件,表明创建的决心,使学校上下达成共识,形成“学校创示范,人人争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机构完善。学校成立了以范保龙校长为组长,以主抓教育教学工作的李学刚副校长为副组长,以张秀、王新静、刘思涛主任和语文教研备课组长高继敏及王淑芳、王永华等口语达到二甲的教师为成员的语言文字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全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对教师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进行评价,指导检查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板书用字等各项教学常规工作中使用规范字的情况,同时负责指导、检查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教学训练及测试;组织学生参加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并对学生使用普通话、规范用字进行监督;着力抓好校园环境建设,形成了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网络;学校建立了一支由学生组成的推普员队伍,作为学校的骨干力量,负责师生文明用语等方面的监督。现在,语言文字工作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开展。
(三)制度健全。我们根据教育局《语言文字工作实施办法》正式制定出台了《七级镇明德小学语言文字工作制度》,为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在创建语言文字示范校的过程中,学校共有多项制度体现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将用语、用字的管理,切实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常规管理的全过程之中。比如在《明德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制度》中对教师语言的要求是:必须使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语言流畅;对文字的要求是必须使用规范字,书写工整美观。在《明德小学“名师工程”评选方案》中,我们要求凡属当年评为“名师”的,普通话都必须达到相应等级。否则,取消“名师”评选资格。老师晋级晋职、评优评模时,普通话也必须达到相应的等级要求。否则,当年不予晋级晋职、评优评模。
二、重视宣传,营造氛围
1、宣传方式,异彩纷呈。我校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警示和宣传作用,创设环境育人氛围,潜移默化地渗透和教育,使语言文字规范化深入人心。我校因地制宜,在教学楼设有宣传标语:“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 学生每天一进入校园便会映入眼帘,各班黑板报都有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专栏,大
力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氛围。
2、校园文化,典雅厚重。首先,我们设置了文化走廊,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在每间教室的墙壁上,我们悬挂了各式条幅,内容有名言警句,诗歌熟语。借此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砥砺学生的人文品质。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我们设置了大幅宣传字画:运河文化,典雅厚重;时文隽语,放飞心灵;名言哲思,启人心智;古典诗词,陶冶情操。经过严格审查,多次校对,用字规范,与优雅的校园环境相得益彰,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其次,我们有自己的文学刊物——《七级天堂》、《芳草地》、《运河报》。旨在提升文学品位,塑造健全人格,繁荣校园文化,培养写作兴趣。
我们还有自己的网站——七级镇联校网。网站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健全完善的教师学生信息管理,也有先进前沿的教育教学动态,还有教师的教育感悟,学生的优秀作文,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另外,学校的宣传栏内,不定期地更换宣传内容:如传统文化、生活知识、政策宣传、国家大事等,帮助学生培养人文精神,了解时政热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推普宣传,注重实效。为了搞好推普周活动,学校成立以校长范保龙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在校内开展隆重的启动仪式,周一国旗下的演讲,教师基本功培训、语言文字小报比赛,各班开展故事会、演讲、读书比赛、歌曲演唱等活动。另外,抓住推普周的大好时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啄木鸟找错、纠错行动,今年推普周活动中我校结合“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主题,全校开展了“爱我母语,爱我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内容有爱国诗词朗诵、推普歌曲爱国歌曲大合唱等,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培养学生,提高素养
课堂教学是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提高的主渠道,语文教学是主阵地,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途径。我们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素养,使语言文字规范化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
(一)搞好课堂教学
1.提高朗读水平。我校严格规定每一位语文、英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能力,如:课本剧表演,同桌、小组课文朗读比赛等,以此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都为自己制定了读书计划,运用“集锦本”、“读书笔记”等形式,在记录自己的读书感受、养成良好文学素养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2.提高表达能力。针对学生表达不畅和部分学生羞于表达的现状,各教研组针对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展开教研活动。我们先从学生的交际态度上进行指导,然后再着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口语训练中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用普通话进行互动表达,使不同程度的学生由不敢说到敢说再到会说。
3.狠抓书写质量。为切实能提高书写质量,学校从五个环节上抓好工作:一是语文课上识写结合。二是写字课上重难点指导。三是抓语文作业书写。四是抓其它作业书写。五是开展多种写字活动。各班成立兴趣小组,每学期举行两次写字比赛,评选“星级”写字能手,举办一到两次学生书画展、作业展览等。
(二)开展特色活动
1.坚持国旗下演讲。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我们采取每班轮流的模式,各班自己准备演讲稿,让演讲同学展示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另外,校园广播站每天还播放一些校园歌曲,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让他们有美的熏陶,美的感受。
2.利用每天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形式内容多姿多彩:有的是讲故事、读新闻,有的是美文诵读、还有的是诗歌鉴赏等等,短短的5分钟活动,学生轮流进行,常抓不懈,不仅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四、培训教师,提高素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示范作用,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也充分体现着教师的素质。我校多措并举,使教师在不断历练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提升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一)加强培训。学校每年制定语言文字规范化培训计划,提高教师对语言
文字规范化的认识,针对培训内容组织教师进行语言文字法规及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等内容的测试,每次测试都进行成绩统计,结果纳入教师考核评比中。
(二)鼓励升级。我校二甲人数比较低,为鼓励有希望升为二甲水平的教师进行复测,学校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极大激发了老师们苦练普通话,提高等级水平的热情和信心。
(三)提高素养。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特别是语文教师,应是书写和语言运用的典范。首先,我校经常举行教师美文诵读比赛,激励老师们的语言表达,从而影响和引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其次,老师写下水文,不只是为了懂点写作的甘苦,或作为学生写作的样板,而是一种体验,一种激情表达。我校的李学刚老师酷爱尝试写作,经常在《阳谷教育》、《山东教育》等刊物上发表文章,享受着写作的其乐无穷。
五、规范档案管理。
在创建活动中,我校语言文字档案工作,严格按照《聊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评估标准》项目立卷,由张秀主任具体负责,条理清楚,便于检查。
六、存在问题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个别教师受方言影响语音不够标准,学生在校内、家庭中、社会上规范用语用字的自觉性不够。
在教育教学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七级镇明德小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全体师生将紧扣时代脉搏,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新时期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说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好一手漂亮的中国字,满载着希望去远航!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校园里 篇6
老师,我想为你写首诗
但我找不到诗的名字
所有美丽的字眼我都翻遍了
只翻出一行蜡烛的泪滴
老师,我想为你写首诗
可我不知道要写在哪里
太阳上写着伟大,月亮上写着圣贤
那就写在天上那颗小星星上吧
那是你为我点亮的一盏灯
老师,我想为你写首诗
但我把不准诗的韵律
你用你的目光织成一张网
我是那网上的一只蜘蛛
我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你的心房
颤抖的喜悦是担忧还是疼痛
老师,我想为你写首诗
可我无法度量诗的深度
你的爱弥漫在我生命的宇宙里
我找不到那把尺子
老师,我想为你写首诗
可我掂不动诗的分量
你将你全部消融在我走过的时间里
我找不到那个支点
老师,我想为你写首诗
可我没写成诗已经流了一纸的泪
哦,老师,我懂了
老师的诗怎么能用笔写出来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数学课堂上 篇7
一、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 在数学教材中, 有很多章节的后面都附有与本章节内容有关的数学史, 在这些数学史中有一部分内容反映了中国人的发现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例如, 七年级 (上) 数学教材第44页阅读内容《漫长的历程》中记载:我国早在战国初期, 李悝这个人就在《法经》一书中用“不足”来表示亏空, 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 是至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详细论述“正负术”的数学著作, 书中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 与我们现在所学的完全一致, 而外国最早使用负数是在公元7世纪, 比我国迟了一千多年。我们在关于负数的教学时,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 让学生在感受到古人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同时, 产生爱国热情。
(2) 在数学教材中, 有很多题目的背景具有德育意义, 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 七年级 (上) 数学教材第94页, 习题4.1第5题:七年级某班为希望工程共捐款159元, 比平均每人3元多24元, 这个班的学生有多少?这个题目是以为希望工程捐款为背景的, 教师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希望工程的知识。让学生在解题的同时, 感受到一方有难, 八方援助的集体精神。
再如, 七年级 (上) 课本第114页22题:某自来水公司按如下规定收取水费:每月用水不超过10t, 按每吨1.5元收费, 每月用水超过10t, 超过部分按每吨2元收费, 小明家9月份的水费是22.8元, 小明家9月份用水多少?在讲解这个题时, 教师在解释超过部分为什么要提高收费标准的同时, 应对学生进行节水的教育, 让学生了解到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
二、自编题目, 让学生在解题的同时受到教育
例如, 在进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时, 我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成就统计数据和我国近几年来的大事 (2008年奥远会) 编制了几个题目。
(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 我国的经济稳步增长, 我结合2006年我国与美国GDP增长率情况编了一道应用题:2006年我国的GDP增长率为8%, 比美国的GDP增长率还多2%, 求美国2006年的GDP增长率。通过这道题的解答, 学生感受到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远快于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课后, 我又让学生回家去向家人调查20年前家里的收入情况与生活水平, 以及现在家里的收入情况与生活水平, 并根据调查到的数据编应用题, 结果学生很感兴趣, 全部完成了任务。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 加深了学生对中国近20年的变化的了解, 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2) 近两年, 2008年奥运会成为人们的主要话题, 全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北京人的变化最大, 为了迎接奥运, 有很多人都在学习英语。我以此为背景编了一道应用题:小明的爷爷奶奶为了迎接奥运, 主动向小明学习英语, 小明每天都教给爷爷奶奶一些英语单词, 并检查他们的学习成果, 有一天爷爷记住了一半, 奶奶记住了2/5, 并且爷爷比奶奶多记住3个单词, 求小明这一天一共教给他们几个单词。
(3) 有一次, 我发现班级中有不少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集体荣誉感不强, 在完成了教学任务后, 就要求学生根据本班级男女生人数编一道应用题, 结果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班级有多少男生, 多少女生, 就只好将这个作为课后作业。在下课后, 有几个学生自发组织起来要求大家都坐在位置上不动, 清点班级男女生人数。通过这个作业, 学生发现自己太不关心集体了, 对班级的了解太少了。通过他们的反省, 学生的集体观念慢慢增强了。
三、组织切合教学内容的活动, 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 在学习正负数时, 学生知道了可以用“正数”表收入, 用“负数”表支出, 我要求学生课后回家去向家长了解家中每个月的收入情况与支出情况, 并用正负数记录下来, 然后进行汇总计算家中这半年来的收入, 学生兴致很高, 回家后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到家长挣钱养家的辛苦与不易, 学会了节俭并体谅家长。
再如, 在进行数据统计的教学时, 正好学校有一位学生身患重病, 且家境贫寒, 学校号召各班级为该学生捐款, 倡议每位同学捐出一个星期的零用钱。我让学生统计本班级的捐款情况, 并对捐款数额进行分析, 然后去估计其他班级学生的捐款数额, 大部分的学生兴致很高, 很快完成了捐款数据统计的任务, 结算的结果与学校公布的结果基本相符, 学生很高兴, 认为学习的知识很有用。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德育渗透的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协调, 不能为了德育而德育;二是数学课堂上的德育渗透是一个长期的活动, 要持之以恒。
让德育之花在高中体育课堂绽放 篇8
[关键词]德育 高中体育 目标 坚强意志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050
新课改在如何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各门课程渗透德育。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向学生渗透德育,让德育能够如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师明确道德教育的目标,教学有的放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仅要提高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意识,还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教师目标明确,在教学中就会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而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身体锻炼。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就会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健康、积极的认识,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用高尚的品质和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坚强意志品质的教育,提高学生认识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学问,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己的德育认识和理解。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百米速跑”时,很多学生都不愿意主动进行练习,尤其是女生。她们觉得跑步很累,而且形式也很枯燥,不愿意去练习。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讲刘翔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刘翔是著名的田径运动员、奥运会冠军,他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以12.91秒的成绩追平了保持11年的世界纪录,并打破奥运会纪录,是全球男子110米栏最优秀的运动员。学生听到他的故事一定会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爱国热情油然而生。学生在这个时候思想上受到了洗礼,自然会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国争光。
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进行练习,心中会产生一种爱国热情和努力奋斗的意识。而且学生会用辛苦的练习来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克服运动的劳累和辛苦。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渗透德育,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品德得到修养。
三、通过沟通和学生平等相处,启迪学生形成道德标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进行道德教育要认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不仅要认真,而且要细心、耐心、关心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真心地从学生的发展和德育水平提高的角度出发与其进行沟通。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一切,这样才能够有利于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制定一些符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奋斗目标,让学生了解真善美,分清假恶丑,促进学生成为未来祖国的栋梁之才。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中也会在思想上掀起波澜,在内心产生感触,从而努力奋斗,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状态,把这种精神投入学习、生活、运动中。
四、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活动,加强学生德育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对学生进行德育。丰富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修身养性,尤其是一些集体活动,会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部分,要为集体的荣誉而努力。例如学校的团体操比赛,学生会有一种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都会为自己的集体荣誉而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在运动会上,学生也会形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正确态度。用丰富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教师言传身教,做好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榜样。教师是有理性道德的人,对道德规则的内容、原因和内在价值具有充分的理性认识,对道德基本原则怀有理性热情,并能够将它们自觉地运用于行为中。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全力以赴、呕心沥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言行来指导学生。有了好榜样的指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会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努力做修养品德的表率。
总之,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认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提高自身和学生的精神境界及责任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教师的有效指点和引导,学生就会在一个愉快和轻松的氛围中健康、积极、乐观、快乐地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让小学语文教学绽放德育教育之花 篇9
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而语文课堂教学是这主渠道里主干线之一。语文科由于其天然具有深厚蕴藉的鲜明人文特征与深厚感召力,具备了独厚的塑造人的精神这一独特功能。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精辟地阐述了传道和授业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起到两全其美的效果。“文道统一”,学文与悟道应同步进行,教育不仅是为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也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在组织教学管理中,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的组织管理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有助于实现语文学科教学的德育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组织学生学习,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提出学习和纪律要求,并进行督促、检查。这个组织过程,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教学中的组织管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常规,良好的教学常规会促使学生养成守纪律、有规矩、讲文明、懂礼貌等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小学生上进心强,但自控力差,意志薄弱,学习上很难达到我们的要求。因此,我们应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与错误,切忌急功近利,对学生严厉呵叱。这样会伤害学生自尊,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唯唯诺诺的平庸和虚伪型人格,影响他们自由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人,是一个个有丰富精神生活,蕴涵生命潜力的人。我们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学习。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鼓舞、唤醒。”我们在教学组织管理中要多挖掘学生的积极面,消除消极面;多表扬,少批评。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近;把学生和教材拉近距离,使之感到亲和;把学生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拉近距离,使之产生共鸣。尊重学生人格自尊心,催学生奋发,引学生奋进。
二、结合课文内容,直接进行德育渗透。
“文以载道”,新课程实施后的教材中,许多课文内容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材料,可以直接进行德育渗透。我们教学《最后一分钟》时,可以让学生边看书边听录音,把学生带入课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自己祖国无比热爱的气氛中,再联系到我国人民遭受侵略,任人宰割的历史,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从而更加坚定了不忘过去,珍惜今天,为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学习了《囚歌》中的名句“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得到陶冶,不由自主地产生思想品德的飞跃。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大有帮助。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德育功能,自然贴切地进行渗透,让学生在欣赏享受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潜移默化。
语文教学肩负着语文能力的培养、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良好品质的形成等多重使命。我们应该注意利用教材,有针对性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机地对其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的教育。教材中有些思想教育是隐性的,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必须深刻挖掘教材,找出其蕴含思想来启迪学生心扉,升华学生思想感情。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等文章包含着一种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教育学生应有主人公的责任感,为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学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占有主要地位。”教材中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令人目不暇接,通过对典型人物形象分析,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一夜的工作》中的周总理,他那生活简朴、忘我工作的精神,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看了这些句子,李白、杜甫、辛弃疾等诗人形象如在目前,古诗中散发的浓郁的正义感、报国情、英雄志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
其次,以情感人,使学生有一个积极态度。缺乏情感交流的语文教学会令学生生厌。任何事物,只有当它能激起人们满意、愉悦和振奋的感情时,它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它的价值才容易被人们接受。所以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感情尤为重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别林斯基说:“感性是先于知识的,谁没有道德的感情,谁就不懂得道德。”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来说,只有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教学时,我们应该置身于学生当中,身临其境,自己入情,才能激发学生之情。学生因情悟理,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这样,不仅传了道,授了业,还激发了学生兴趣。
三、通过写作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写作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写作教学,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行德育渗透。写作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文如其人”。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我们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其次,在作文教学时,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命题要切合学生实际,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例如,学完《雅鲁藏布大峡谷》,可以让学生写《美丽的校园》,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让学生写作《幸福的童年》……这样学生就不会无话可写了。而且通过写作,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为小女孩的悲剧而痛恨,思想上受到启迪。从而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写出一篇篇优美的作文,在锻炼了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
当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而我们教师在作文讲评时,不能光找优秀作文,还须找一些后进生的作文,发掘其优点,通过表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可以说,德育伴随着写作的整个过程,学生在写作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
四、通过语文活动课,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它可以优化学生心理,也是实施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依照国家教委新课程计划的规定,设置了小学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新闻发布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通过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实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促使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发展智力,促进少年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对培养健康心理有裨益。语文活动课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施展提供了大舞台,它既可以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优化了学生的健康心理。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校园里 篇10
教研之花在冬日的暖阳里绽放
——记全县高一政治新课程“课例跟进”教学研讨会
桐庐县教育局教研室 孟红娟
天气预报说今天天气晴,气温与前几日比会有明显下降,山区还有霜冻。呵,这么冷的天,我还要组织教研活动呢,与往年比,12月份基本不安排公开的教研活动了,可由于今年九年级和高一都是第一年进入新课程,所以本学期的活动就特别多,年底了竟然还有四次公开活动。
今天高一年级的活动是本学期高一全县性的第三次活动了,也是2006年最后一次。这次活动是11月初我们在桐中第一次高一活动的延续。那次活动是教研室与桐中政治教研组和高一备课组围绕“校本教研”的主题,经过精心策划组织的,记得当时大家围绕课题如何开展“四课系列化教研”和“课例跟进式教研”进行了十分认真的研讨,参与研讨老师的积极性比以往都要高,特别是有的年轻教师主动要求承担类似的研讨课。作为教研员看到老师有这份教学热情,自然非常欣慰,于是我们当时就决定,12月继续开展一次“主题教研”活动,由富春高一年级备课组承担。
活动前,教研室与富高政治教研组和高一备课组进行了研究和策划,我们确定本次活动围绕两个主题开展,一个是“校本教研方式”中“课例跟进式教研”,另一个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方式研讨”。目的是通过主题教研,一方面促使广大政治教师专业成长,另一方面,以主题的形式研究新课程。经过商量,我们最终决定开展“同课异构”和“一人多轮”式校本教研;新课程教学方式上确定“探究式”的主题。
坐在公交车上看山野,一片银霜,光秃秃的树枝忍着严寒静立在路两侧,看到田园里的白霜,人也感觉冷了起来。到学校还早,站在校门口,只见旭日东升,光芒万丈,一个晴好的早晨开始了。参与活动的老师也陆陆续续到齐了。学校安排我们听第二、三两节课,第四、五节课交流研讨。
现在学校的课堂铃声比我们上学时人文多了,富春高中的上课铃声是“排钟”,跟依江楼上的钟声一样,很悠扬。在悠扬的排钟声里,我们走进教室。今天上课的课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杨艳红先上,虞欣后上。两节课都在《春天的故事》MTV歌曲中导入。
听完课,大家兴致勃勃地来到会议室。按照程序,由备课组长尹文老师介绍这次“校本教研”的整个策划过程,然后两位“主角”说课堂教学设计,尤其是“异构”方面的设想,接下来是听课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联系两堂课进行交流,最后教研员进行总结。
“我们这次教研主题是课例跟进,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设想了。上星期,为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我们教研组进入了细节性的集体研讨阶段;本周三,两位教师已经进行了备 课、说课和上课,教研组长又一起听课,提出了很多改进意见。今天的课是课例跟进中的第二轮,两位教师已经进行了三度设计。关于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浅显,学生在初三时都接触过,由于内容的理论高度不深,所以要上出一定的体系还是有相当难度。鉴此,我们决定以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本课教学,让学生去自主发现问题,构建知识,归纳观点。于是我们决定从桐庐的地方经济说开去,由学生进行主题探究。”备课组长尹文首先介绍道。
“今天的课是集体备课的成果,我们发挥了资源共享的作用,课堂上的很多资料、‘桐庐一瞥’录像等是虞欣老师拍摄的。我们的设计理念是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切实去体验和感悟社会生活中的成就和问题。于是我们商量从桐庐入手,让学生感受小康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青年教师杨艳红说道。
“这节课开始是我们两人一起设计的,其中的很多材料和教学环节基本一样,后来我又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了个性化的设计,比如,为增强课程的逻辑性,经过修改,我将课堂流程设计成‘成就——问题——目标——措施’四个板块。还删除了思考题:‘如果我们想要超过萧山、富阳等县市,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更加努力?’将之改为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实现桐庐全面小康的措施,从而概括出全面小康经济的含义。”虞欣如是说。
听完富高政治备课组长和上课老师的说课,我们进入了评议阶段。
“今天两节课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首先,他们充分利用了我们身边的乡土资源,教师的准备工作很充分。其次,同样的内容上出了不同的风采。另外,有两个探讨的问题。一是探究活动1中虞老师引领学生领略桐庐的美丽风光,是否可设计成桐庐新旧城区对比更有说服力;二是教师将图片展示后,是否应将问题设计在材料上更明确?”桐中高一政治备课组长钱兴成老师首先抛砖引玉。
“今天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生活化’的理念,准备充分,材料丰富翔实;总体设计思路顺畅,两位年轻教师的基本功比较扎实。但我觉得杨老师的课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够些,教师讲得偏多些。全面小康的含义未将全面,仅仅是经济上的小康。虞老师的课思路很清晰,但问题设计应更精确、明了、有层次。”分水中学高一政治备课组长袁朝荣接着说。
“如果是主题探究活动,我认为有些图片的拍摄任务可让学生利用周末来完成,这样可使他们更直观地去感受桐庐的变化。”分水中学吴军老师发言了。
“我接吴军老师的话。”桐中朱建云老师道:“学生将资料收集后,可分组交流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我们应将学生的课程资源开发出来。而且,现在正值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大街小巷有很多跟我们课堂有关的标语可利用”。
“我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所以比较关注教师上课时的目标设计和教态、语言表达等内容。我觉得杨老师的目标设计有一处欠合理;另外,虞老师上课时好象口头禅多了些。”今年刚参加工作的张国平老师以新教师的眼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杨老师的课引导很好,她很关注知识点间的前后联系,这使我非常欣赏。”蒋洁芳如是斯言。
“我认为今天这两堂课的教学立意还可作适当调节,因为这是探讨全面小康的目标,我 2 觉得可以让学生畅想2020年的桐庐会是怎样,在情感上要让学生有种幸福和甜蜜的感觉。”庞晓秋从情感目标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
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每位教师根据两节课的具体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从未有过的研讨氛围,大家敞开了心扉,说出了感想,每个人的发言都让人听了有种眼睛一亮的感觉,也许这就是“头脑风暴”吧!
借此机会,我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今天的活动很有成效。首先,“态度决定高度”,富高政治教研组对这次活动充分准备,上课教师认真备课,这种态度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其次,从教研方式看,富春高中备课组充分发挥了同伴互助的作用,根据自己的风格进行了“异构”,在课例上,体现了“一课例二实践三反思”的教研思路,与第一次全县教研活动比,有了发展和更深的理解,“异构”的特点更突出。第三,从课堂教学看,两位教师都能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归纳和演绎并用,尤其能关注归纳思维的运用;材料选择生活化,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生活逻辑”的基本理念。当然,也有几个细节性的问题值得注意,比如,问题的设计,教师的教态和语言;还有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上,我觉得教师还可开放些,如可设计成课前探究,课中探究和课后探究。另外在“异构”上两位教师设计教学还可大胆些,还应更多地体现教师的个性化特色。
两节课的时间在大家热烈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溜走了,这次我县高一的“主题教研”活动与前一次比,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校本教研”之花就这样在冬日的暖阳里静静地绽放。真得感谢富春高一政治备课组,是他们的辛勤劳动,为我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当下,我们又作出决定,下次的“同课异构”活动在分水中学相逢。
走在回来的路上,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我的心也是暖暖的,也许是因为冬天的阳光,也许是因为主题教研的魅力。
让德育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篇11
一、课前深挖德育因素
教材中很多是思想性很强的优秀文学作品,但也有些作品中德育内容是隐性的。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在研究教材知识时,应细心领会,挖掘出其中的德育因素。
1.从插图中挖掘。教材中有的插图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思想性,但是深入去钻研、挖掘,把它和有关事物联系起来,就能发现它的可取之处。如教学“s”这个声母时插图画的是一条蚕正在桑叶上吐丝,旁边还有一束蚕丝。教学中,把“蚕丝”和“丝绸”联系起来,就能挖掘它内在的思想性。在学生识记了“s”的音和形后,启发学生说说蚕丝有什么用,由此,引出“丝绸”。然后问学生,是谁用蚕丝织绸呢?可以告诉学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用蚕丝织成丝绸的国家,直到现在,我国美丽的丝织品仍能驰名世界,远销国外。这样,既可利用插图帮助学生学习了“s”这个声母,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史”的教育。
2.从写作背景中挖掘。文章的背景与课文的主题思想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教师要从背景中挖掘德育因素。例如《示儿》一诗是南宋宁宗嘉定二年除夕前夜,作者临终前留下来的最后一首诗。从他两岁时北宋灭亡,到他85岁即将去世,北方大好山河始终没有收复。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后,万事皆空,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唯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是国家统一。80多年来,驱除敌虏,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在他心里始终没有动摇过。所以他在临终前,写下这首诗。通过这一背景介绍,有利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由于语文德育内容具有分散性、丰富性等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即渗透性。教师要随机地把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1.在新课导语中渗透。一个好的导语,可将学生迅速引入课堂内容之中,还可在无形中感染学生。例如:在教学《向命运挑战》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大家可能听说过张海迪这个名字,她从小学时起患了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长年坐在轮椅上,但是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疾病和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掌握了好几种外语,翻译、创作了不少感人的作品,成为我国当代青年敬仰的楷模。古今中外有许多这样身残志坚,敢于向命运挑战,创造奇迹的人。今天,我们学习《向命运挑战》一课,文中所介绍的霍金,其事迹其精神将会使你更加惊叹,甚至不敢相信世界上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通过这样的导入,不仅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动机,还使学生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得到教育。
2.在品词析句中渗透。德育渗透不应该是空洞的,而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咬文嚼字,深刻领会课文的思想底蕴,从而受到教育。如教学《穷人》一课,为了在学生的心灵上燃起情感的火花,则可以通过“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是不假思索的,并不为什么,完全是发自桑娜善良的本质。又通过“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等句,引导学生去理解渔夫的心也同样善良淳朴。这样通过重点词句品析,语文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水乳交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3.在学习小结时渗透。一段精彩的课堂结语不仅能对所传授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而且能对文章蕴含的思想内容进行归纳和点化,使学生在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也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品格的升华。如教学《朱鹮飞回来了》一课时,我是这样结语的:“同学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让我们向小光他们学习,从现在开始,保护身边的动物,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地球永远生机勃勃,永远多姿多彩!”这样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三、课后拓展德育渠道
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内容具有广阔的天地,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思想教育渗透的途径也应是多种的,除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外,还应开辟多种渠道。
1.阅读渗透。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诸多方面的积累,更有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让学生去读,并加强阅读指导。不但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阅读感受,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2.活动渗透。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还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掌握朗读演讲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让和谐之花在校园绽放 篇12
如今, 安阳市七中的和谐教育之花已经含苞待放, 全体教职工辛勤的耕耘初见硕果:省文明单位再创成功, 校园文化建设日新月异;中考成绩连创新高, 特色教育硕果累累;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英语比赛取得优异成绩;教师兢兢业业, 学生彬彬有礼;校园环境优雅, 教室设施齐全;学校精神面貌蒸蒸日上, 可持续发展势头强劲。
一、注重规范化管理,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实现人与制度的和谐
良好的教学行为是依法办学和规范教学秩序的基础。因此, 学校在教学管理中, 首先要明确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 让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为教育教学服务。坚持依法治校, 注重精细管理, 促进内涵发展, 是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前提和根本保证。为了实现这个根本, 学校相继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使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加强常规教学规范管理的基础上, 我校开展了师德教育活动, 着力解决师德师风建设知行脱节的问题, 通过活动把“和谐教育”内化为一种理念来实施, 让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注重自己教学行为的规范性, 使教育教学工作达到一个崭新的状态。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人, “以人为本”应充分体现人与人的和谐。我校坚持民主管理机制, 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团结友爱、善于合作的教师队伍。教师工作压力大, 如果心理上出问题, 会在无形中影响到教书育人质量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领导想方设法减少教师负能量的产生与输出, 把教师的生活放在心上, 探望慰问生病住院的教师, 资助困难教师, 为教师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让教师在这个家里都能舒心工作、快乐生活, 他们就会把这种幸福自然地传递给学生。
二、明确校本教研方向,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实现人与课堂的和谐
安阳市七中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模式, 进行了许多探索。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前提, 为此, 学校把“依托教研、聚焦课堂、发展教师、发展学生”作为研究主题, 立足实际, 合理定位, 开展有效教科研,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学校还积极组织安排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名师在学科教研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制定名师、青年教师和班主任培养方案, 有目的、有计划的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同时学校还尽可能鼓励教师多承担科研课题, 在课题组内通过专家引领、自我探究、同伴互助, 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作为全国和谐教育重点实验学校, 安阳市七中每年举办和谐教育“高效课堂观摩研讨会”活动, 聘请全国和谐教育创始人王敏勤教授担任学校的教育顾问, 王教授多次到学校开讲座、作报告。学校在教科研方面努力探索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追求“轻负担高质量”的和谐发展机制。
随着素质教育的强力推进, 语数英等主要学科的课时受到削减, 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也得到了严格的控制, 但家长对孩子成绩的关注度却没有降低, 要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就必须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 课堂和谐统一, 才能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学校提出“减轻学生负担、打造高效课堂”的教科研方向, 并探索出“五环节”的教学模式, 规范课堂教学过程与环节, 让无效与低效减少, 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和谐高效。
追求高效课堂的出发点不能只是盯着分数, 而是要指向学生的终身发展。如果让学生学习起来就感到痛苦, 那就永远不可能抵达高效的境界。拼时间、搞题海战术, 这种急功近利不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纯追求知识、技能的高效率也不是课堂追求的主要目标。高效课堂应该具有和谐的内涵, 注入快乐的元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中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师生的配合适当协调, 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使师生得到和谐发展。
三、构建书香校园文化氛围, 营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 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
安阳市七中致力于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使学生在书香校园文化氛围的浸润下成长。“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取决于他的阅读量”, 因此良好的书香氛围、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既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也是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需要。
如何让中学生从网络的包围中突围, 让他们对读书感兴趣, 使其乐读书、会读书, 养成读书习惯, 是个难题。学校不遗余力地加大书香校园建设的投入, 注重营造雅致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图书角、橱窗版面, 乃至楼梯过道, 都是构建育人环境的重要元素。还有教室里悬挂的国旗传递给学生爱国热情;精美的大师画像、精选的格言警句激励着学生发奋读书、立志成材;校道两旁的宣传牌、主题鲜明的滚动电子屏标语, 告诉学生求学、做人的道理;富有个性的校园广播, 激活了学生的艺术细胞, 让校园的学习更富活力。
紫藤花下, 一树繁阴;实验楼前, 清风拂面。白杨伟岸挺拔, 雪松粗壮参天, 相互辉映, 各种花草四季斗艳, 清香远溢。充满生机的校园是师生调节心境情、洗去紧张和疲惫的好去处;师生书画作品、优秀学生照片, 都在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指引着学生努力的方向, 于细微之处对学生熏陶和感染, 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是书香能致远”, 阅读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的同时, 也濡养着学生的文明意识:校门口一个敬礼, 楼道里一抹微笑, 操场上整齐的队伍, 课堂中互动的节奏……一切是那么的自然与和谐。
琴瑟和鸣、黄钟大吕, 是艺术的和谐;和风细雨、桃红柳绿, 是自然的和谐;团结奋进、上下求索, 是七中人的和谐。正是因为对“和谐教育”矢志不渝的追求, 学校厚积薄发, 办学规模由小到大, 办学实力由弱到强, 历届七中人秉承“上下而求索”的校训, 奉献青春;万千学子铭记“尚德、博学”的校风, 各展其才。学校是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全国和谐教学重点实验校, 国家基础教育英语特色实验学校;河南省文明单位、省文明学校。一所教风正、学风浓、高质量、有特色的现代化初级中学, 已经屹立于豫北大地!
参考文献
[1]燕国材.《教育十论——我对教育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6.
[2]王敏勤.《让教学成为一个愉快和谐的过程——和谐教学的研究与实验》.《新华文摘》, 1999 (1) .
[3]王敏勤《和谐教学的原理与模式》,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9年。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校园里】推荐阅读:
让小学语文教学绽放德育教育之花07-28
让安全之花,绽放在和谐校园07-10
让廉洁之花在校园绽放07-22
德育之花绽放话题教学12-26
让兴趣之花在课堂绽放05-28
让思辨之花在课堂中绽放12-19
生成让德育绽放美丽10-01
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我们心中绽放08-27
让品德之花绽放07-06
让自信之花绽放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