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中德育工作计划(共9篇)
年初中德育工作计划 篇1
2018年初中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德育工作要求和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实际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基点,以《****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思想,以《中学德育大纲》为主要内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为开创我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目标要求;
1、常规管理目标
(1)学生行为规范、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2)学生学习、生活秩序井然;
(3)校园环境整洁怡人。
2、队伍建设目标
(1)进一步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的班主任队伍;
(2)加强学生干部建设,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德育创新目标
(1)创新德育新角度,创新常规管理新手段;
(2)打造班级文化建设新特色;
(3)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有新突破。
三、工作措施;
(一)德育工作建设
1、加强班主任例会学习制度,加强内部经验的挖掘和交流,注重先进管理理念的学习,进一步开展班主任基本功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对班级的驾控能力。
2、加强年轻班主任的培养工作,注重树立老中青优秀班主任典型,开展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推广先进经验。
3、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常规管理,要求班主任结合本班实际有效合理的落实。
4、建立完善班主任和班级综合评价考核机制,坚持月考核班主任制度,逐步形成我校的德育工作体系。
5、加强德育处建设,严格规范管理。培养年级组长、班主任的管理意识、协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德育工作效率。
6、完善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形成学校特色。开学初,组织一周时间的七年级常规管理培训。学期初强化《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学习,并纳入测试和评价中;从规范学生讲文明、懂礼貌、重礼仪、守纪律入手抓学生良好习惯检查和评比;以年级为单位评出文明班级。
行为规范教育一定要常抓不懈,要在细、严、实、到位上下功夫,同时要抓反复、反复抓,做到持之以恒。
7、开展感恩教育,打造情感教育特色
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
8、开展信心教育,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根据我校学生特点,让学生乐观自信,让学生自强不息,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才华、挖掘自身潜力,这是摆在我们全体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开展信心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力求信心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信心教育的目的性: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心,是信心教育的目的,但不是信心教育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付诸实践,战胜过去、战胜现在、战胜自我,以最终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要善于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个体辅导活动,做到既照顾整体又兼顾一般,力求整体性与个体差异性的和谐。
(3)信心教育的持久性:信心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要达到目的,取得效果,非一朝一夕之功可成。教育者应首先具备耐心和信心,认识到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不断总结和改进方法,去最终达成教育的目的。
9、德育专题教育形成序列,发挥强大德育功能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主题班会、专家讲座、经典诵读、重大节日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有积极意义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展示特长,张扬个性。
(1)增强道德教育的计划性。政教处明确本学期的几个重点:守纪自律,文明礼貌、爱国感恩,张扬个性。一个时段突出一个主题,例会、班会、主题教育专题都围绕同一个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形成强大的德育氛围。
(2)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体育、美术、卫生等知识的宣传,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养。
10、加强法制教育,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确保学年内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11、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学生家长通过选举选出家长会委员,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更好的为学生成长服务。
12、抓好环境卫生工作,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做好教室、卫生区卫生打扫工作,落实好卫生打扫和卫生检查制度,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杜绝乱抛乱扔现象。培养学生己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认识。要明确值日人员、时间、要求,校园环境要随时把看,政教处将加大督查、跟踪的力度,对常规搞得不到位的班级、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并限时整改。要让学生在整洁卫生的环境中受教育,被熏陶。
(二)思想道德教育
强化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文化素养,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
1、利用开学典礼,上好开学第一课。
2、促进学生间互助友爱、合作发展、共同成长,使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业水平和思想品德都有所提升,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以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促进学风、班风建设和学生综合能力、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重点加强以卫生、礼仪、文明素养和教室环境为核心的德育常规管理,促进文明校园建设。
4、对日常行为规范采取日、周、月、学期的管理体系,使常规落实到位,发挥实效,对教育教学切实起到促进作用。
5、在学生中树立先进典型,发挥优秀学生干部、团员、三好学生的示范作用,宣传当代中学生身边的榜样,以达到以人育人的效果。
6、丰富法制、安全教育和时事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安全常识、开展好安全和预防违法犯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三)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心理健康工作的规划,有计划地开展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和有效活动。
2、增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老师为学生(特别是九年级学生)做心理健康讲座。
3、加强学生帮教工作。确保每一位同学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地走向成功。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要加强指导和疏导;要认真落实帮教工作督查制度,对行为后进生、学业后进生、经济困难生、心理问题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引导、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做好问题生与边缘生的转化与推进工作,建立帮助、跟踪、谈心的档案。
(四)安全工作
安全检查不放松。班主任对本班学生每天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要给学生画考勤,非正常缺勤的除要与学生监护人联系查明原因。课任教师上课时先清点人数,缺勤的问清原因,没请假的要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对上课时间内学生安全负责。
(五)其它工作
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临时性、应急性工作,并在进程中创出优异的成绩,为学校的全面工作增光添彩。
年初中德育工作计划 篇2
一、体验:课改前后两种德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分析
“体验”,是本文反思与立论的关键词。“体验”,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按照心理学解释,体验通常表示人们在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从教育学层面理解,体验是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体验既是一种主体性活动,也指活动结果。刘惊铎先生认为:“体验包含有个体人过去的生活阅历,当下生活场景下的生命感动和人生希冀的蓝图。” [1]对于德育课程来说,究竟看重体验,还是淡化、舍弃体验?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反映了德育课程观的不同。前者坚守的是生活论德育,后者由知性德育论所主宰。
先看课改前颁发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它的各部分所陈述的“知道”“了解”“认识”“懂得”“说明”“解释”等等,均属描述认知水平和能力的语词,而浏览“大纲”文字,唯独见不到“体验”二字,表明了旧大纲是知性德育主导的产物。它所注重的是“那些测不到人体温的客体化知识”,“是那些抹去了丰富人性内涵的抽象概念和逻辑推演”,是摸不到心跳脉搏的“冷冰冰的道德训诫” [2]。德育课程如此重知识而淡化、舍弃体验,其教学过程必然脱离生活,丢掉活动,疏离实践;教师必然以教材为本,课堂上滔滔不绝,享有绝对话语霸权,其言其语无非是对教材原型的“克隆”。而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既不以身“体”之,亦不用心“验”之,只是在课堂上呆坐着,听教师一人言说,看着黑板抄写,还要生吞活剥、死记硬背那些所谓的知识要点和“条条”,以应对日后的考查和考试。如此学习德育课程,学生备感苦涩、无比痛苦,其身心受到的压抑可以想见。更可悲的是,这些所听、所记的内容,完全脱离学生生活,不能触及心灵,点燃不了他们的情感,掀起不了他们思想的波澜,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毫无效益。这是长久以来德育教学乏力,没有实效性的症结所在。
与旧的思想政治课不同,课改后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坚守的是生活德育,注重催生、孕育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特别凸显了体验和体验学习的价值。例如,在课程性质部分特别强调——“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直接点明了丰富学生生活体验,有利于“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在课程理念部分写有——“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同时强调“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上述课程理念强调了学生只有感悟人生意义,积累生活体验,才能“促成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在分类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尽管没有直接写上“体验”,但“热爱生命⋯⋯/亲近自然⋯⋯/孝敬父母⋯⋯/热爱劳动⋯⋯/遵守规则⋯⋯/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等8条目标的达成,统统都有赖于体验学习。诚如哲学家波兰尼所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缄默知识,主要依赖于体验”。 没有体验,就不会引发学生内心世界的波澜或震撼;没有体验,思想品德成长的“嫩芽”就不会萌生于少年的心灵。德育课堂只有当学生有了率真的、深切的、情感潮起的体验时,他们绚丽的心灵之花才能绽放!在教学建议部分单列了一条——“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这一条旗帜鲜明地强调了德育课程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此外,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部分,也提出了有关体验的内容和要求,限于篇幅,恕不展开说明。初中德育新课程之所以注重体验和体验学习,是与生活论德育所主张的“基于生活,依托活动,力主实践”的理念相联系的。“生活”“活动”“实践”与“体验”是相互联系、融为一体的。其一,“基于生活”是支撑德育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为学生“是在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发展的。”其二,“力主实践、依托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亲历亲为,动手操作,从中孕育体验,以实现他们优良品德的建构,促进其思想之花的绽放。从上述比对中不难看出,以“体验”为尺度,可以检核出“知性化德育”和“生活论德育”的分野,同时也可以明白体验学习,乃是新的思想品德课程必须要看重和施用的学习方式。
二、体验的特点与注重体验学习的意义
扣住“体验”关键词,反思十年初中德育课程的变革,我们一定要更加看重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表征初中德育课程变革最鲜活,最能彰显学生生命色彩和生命意义的学习方式。作为中学德育教师,一定要把握体验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体验学习,注重发挥体验学习的功能,充分彰显和放大体验学习的意义。
(一)体验的特点
体验具有亲历性、个体性、形象性、情感性、生命性、境域性、融合性和印刻性等基本特点。
——亲历性。“亲历”与亲身经历不同。后者是指主体亲历现场,与他人他物直面遭遇;而“亲历”的包容面要宽,它既含有亲身经历具体的实践活动,获取知、情、意、行等方面的体验成果,还包括从心理上所想象的与客观事物相遭遇而孕育的感受。亲历性,是体验的本质特征。
——个体性。体验通过亲身经历形成对事物独特的具有个人意义的领悟。体验直接指向个体心灵,激发其对意义的深刻感悟。由于学生生长的环境背景不同,知识经验有别,感受、体验的层面和角度不同,每个人对意义的领悟不会一样,必然表现出个体化特征。
——形象性。体验是具体情境中学生的知觉、表象由外而内的反馈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一般有直觉和形象呈现等特征。
——情感性。体验本身就伴随着情感。情感是体验的动力。学生在体验中最终生成的是一种新的更高意义的情感。
——生命性。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德国哲学家狄尔泰认为,体验是“一种跟生命活动密切关联的经历”。体验“首先是一种生命活动,其次才是内心形成物”。在体验世界中,一切客体都是生命化的,都充满着生命的意蕴和情调。人总是把他最深刻的体验看成自己生命中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
——境域性。体验的获得与特定的境域联系在一起,是对特定境域的一种直觉综合和把握。当类似境域出现时,就会有“似曾相识”的体验。
——融合性。一是指心理因素的融合,体验是一个人知、情、意、行融为一体的过程。二是指主体和对象也融为一体。个体人所获体验不仅是体验对象的产物,也是体验者自身的产物。
——印刻性。一旦孕育了体验,就会印刻在心,经久不忘。这既是体验的一个特点,也是一大优势。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素养并不是要保留在记忆中的一堆死知识,而是通过深刻感受、体验、领悟后而凝结在心灵里的东西”。
(二)注重体验学习的意义
思想品德课程的体验学习是在具体情境中发生的学习,是学习者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到与外部世界或内部世界的交往中,获得感受、体味、领悟,生成情感与意义的一种个性化学习方式。
——注重体验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感知觉、想象等心理机能的发展,有利于孕育形象思维,使学生的主体性趋于更丰富、更全面的境界。
——注重体验学习,有利于张扬学生的生命力,彰显其生命的意义。体验学习是一种切己性的学习。学生学习的对象,“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镌刻着他们生命印记的内容,他们的学习所得也才真正能附着于他们的生命体之中,化成为他们有血有肉生命体中的有机构成,也才可能通过学习使内在的生命力得以迸发,形成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3]学生借助体验学习,实施对生活的深度体验,其所感、所悟、所得、所获,无疑是他们生命中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
——注重体验学习,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和谐发展。“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4]加大力度,引领学生进行体验学习,正是对他们施予的最有效帮助。在体验学习中,学生的全部身心机能都被“动员”起来,从身体的感觉到心灵的搏动,从直接的触动到理性的分辨,都得到了陶冶和培养。诚如有的学者所说:“人们借助体验实现意义的感悟,情感的升华,意志的坚韧,行为的推动。这种知、情、意、行的和谐互动,只有在体验中才能共生共荣。”学生几乎是伴随他自己独特的体验而成长的。生活因体验而丰富,思想因体验而深刻澄明,心灵因体验而善良,生命因体验的润泽而亮丽。借助体验学习,思想品德教育才会真正进入少年心灵,成为他们一生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思想道德“只有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5]
——注重体验学习,才能彰显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才能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才能保证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促成每一课时教学目标和课程整体目标的达成。
三、深入推进和强化体验学习的基本路径
扣住“体验”关键词,反思十年初中德育课程的变革,要求教师要从服务、优化学生实践体验、心理体验和情境体验着眼,精心为他们提供体验的载体,优化体验的氛围,打造体验的平台,有计划、有目的、有效度、有力度地推进体验学习的实施。
(一)实践体验
实践体验,是指个体人直接参与实践,亲身经历某件事,从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或是承担或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从中体验其角色的处境和道德境界。
实践体验有赖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土壤”,体验的“花卉”生在其中。进行实践体验的路径很多,可以参与社会调查,访谈有关人物,动手做做实验,学生通过用自己的眼看一看,用自己的耳朵听一听,用自己的手和肢体去触摸触摸,从中就会孕育真切的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体验的重要途径,还有为学生设置的为他人服务的“岗位”以及让他们参与德育实践基地的野外科目训练等等。学生通过亲身践履,经受磨砺,便可收获意想不到的体验效果。例如湖北省宜都市宋山德育实践基地(由政府有关机构主管)开发的野外训练18课,营造的是与都市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生活情境完全不同的“田野”风格,学生在实践中亲历亲为,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情思,引发其生命的感悟,提升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在“基地”催生的生命性体验,即使通过若干节思想品德课教学都难于获取;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孕育的精神种子,借助在“基地”上的磨砺和实践体验,可以绽放出耀眼的思想花朵。
实践活动和因应而生的实践体验,是学生生命中的一次经历,一次历练,一次心灵的洗礼。实践体验的效应,不局限于加法的运算,还体现在乘法的运算上。实践活动的次数愈多,学生的实践体验就愈丰富、愈精彩。正是源于学生实践体验的积累和升华,学生才能彰显睿智的、闪光的思想,课程目标才能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
(二)心理体验
心理体验主要是通过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去感受别人的需要和处境;或是将自身经历中值得珍视的东西提取出来进行回味、过滤;或是因构筑梦想,希翼未来而引发的美好的、甜蜜的感受。心理体验说到底,就是要让学生能体验到自己的责任、义务以及对过有道德的生活的追求。
“心理换位”体验,是心理体验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所谓“心理换位”,是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状态,与他人、他物进行角色置换,由此时此地此情境,换位到彼时彼地彼情境,并按照置换后的角色,感同身受地去体验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关心他人》一课,教材用图片和文字介绍了模范共青团员刘玲关心同学、老人和病人的故事。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进入文本,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所作所为,然后启导学生从三个视点细腻地体察刘玲关心别人的情感世界,并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被刘玲关心的“同学”“老人”和“病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刘玲的爱心。
从教例中不难看出,让学生借助想象、思维等心理因素,对文本中的人、事、物、境实施心理体验,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感素养,而且能提升学生的认识和价值观。“心理换位”体验实际上是一种移情性理解,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百倍看重”。
(三)情境体验
所谓情境体验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预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旨在展现形象的场景,以引发学生的体验。
创设情境的路径很多,可用绘画勾勒情境,可用音乐渲染情境,可用语言描摹情境,可用表演烘托情境,可用视频活化情境,等等。例如教学《世界文化之旅》一课,为了让学生体验中西文化的和谐交融,教师呈现了“女子十二乐坊《茉莉花》”的视频,并切入解说词:“她们有活泼靓丽的外形,具有演奏中国传统乐器的精湛技巧,也能娴熟地使用西方的打击乐器和电吉他。她们联手演奏的中西方不同风格的爵士、摇滚和古典音乐,真是太精彩了!”借助视频,学生从鲜活、动态的影像和优美动听的旋律中,真切、深刻地体验和感悟到了中西方文化在交融中发展的奇妙景观。
开展情境体验,教师要营造一种快乐、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调动学生体验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幸福感。
四、教师引领学生实施体验学习的四个要诀
扣住“体验”关键词,反思十年初中德育课程的变革,教师一定要锤炼和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掌握启动、引领学生实施体验学习的技能。
要诀1:注重激发学生进行体验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学生实施体验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源自哪里?一方面来自于学习兴趣,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这就要求体验的内容要贴近生活,考虑学生的需要,并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呈现,使学生在体验中有收获、有快乐。另一方面,学生实施体验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来源于学习责任。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把体验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样就能使学生孜孜不倦地投入到体验学习中。
要诀2:注重引领学生基于生活而体验,体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遭遇是让他们体验生活意义不可或缺的最切近、最真实的资源。教师要引领学生感受生活中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和事,可以是一个笑颜,可以是一缕白发,也可以是一句细致入微的叮咛⋯⋯教师把类似这样的资源“定格”在课堂上,让学生从平凡中体验人的需要和快乐,让他们的心变得细腻起来,敏感起来;体验的次数多了,学生的心灵就会不断得到甘泉的滋润。
要诀3:注重当好学生体验的“助产士”,引领学生不断地累积、扩展和丰富生活体验。
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是他们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源泉。这种体验不可由教师传授,也不可移植,只能由学生自己通过“亲历亲为”而引发。据此,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积极启发引导,当好“助产士”角色。要借助体验,让学生不断地去拓展他们的意义场域,使许多原来对于他们不具有生活意义的生活现象得以进入他们的意义世界之中。
要诀4:注重引领学生交流和分享各自的生活体验。
体验直接指向个体心灵,引起心灵震撼,激发对意义的深刻感悟。学生一旦孕育了体验,教师应激励他们采用绘画、文字和口头表达等多种形式加以交流。借助体验而生成的意义,对每个学生来说,都不会是完全一样的。因为学生成长的环境背景不同,个人知识经验有别,体验也会具有不同特质,表现出差异。换言之,每个学生体验到的“意义”,都是属于他(她)个人的,不能相互取代;是个性的,不会雷同。既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这是一笔重要的资源财富,我们就应让学生彼此分享。
注重体验学习,是德育课堂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变革。体验学习让学生的身体与灵魂融为一体去把握生活的意义。基于此,我们要激情讴歌:注重体验学习的“德育课堂是迷人的,因为这是一个富有动感的课堂!一个洋溢情意的课堂!也是一个迸发运思的课堂!” [6]
参考文献:
[1]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2][3][6]鲁洁,行走在意义世界中[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
[4]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作者单位:湖北宜都市教研室湖北宜昌443300)
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计划 篇3
廖莹莹
《新课标》指出,教学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特殊的作用。
在英语学科的德育教育过程,我挖掘英语教材中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
一、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言传身教,进行养成教育
我在初中八年级英语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着手,注重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并能把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来引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中,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与学习习惯,以营造严谨的学习氛围与团结友爱的班风班貌。
二、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的美,进行美学教育
美的典型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诱导的力量。在英语教学中应力求创造传情的、感染的气氛陶冶学生,用作品所展示的鲜明、真实、感人的形象,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教材中的传情、高尚之“美”很多,只要认真挖掘、巧妙运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能展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艺术魅力。
三、引导学生领略英语这门全球通用语的魅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英语除了语音语调优美,还有各种场合的礼貌用语、富有情感的爱国歌曲和具时代感的范文,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指导作用。
通过事例所展示的社会人生的画卷,启迪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学习、欣赏中领悟到某种生活的哲理。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发掘其深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给学生以深深的启示。
我在教学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外语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
2014年初中体育测试 篇4
2014年体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较往年有了很大变化。
2014年的中考项目分为三类:第一类:50米跑;200米跑;助跑正面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第二类:男生引体向上或双杠双臂屈伸、女生直角引体或双杠直臂前移;山羊分腿腾越;垫上技巧组合。第三类:篮球运球投篮;排球发球过网;足球30秒颠球。考生在三类组合项目中每类自主选择一项。
2014年总分60分,计入中考总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平时体能素质与运动技能水平测试30分;毕业升学体育考试30分(共三项,每项满分为10分;广播操考核合格者不加分,不合格者根据规则按每0.5分段进行扣分,扣满2分为止)。
2014年每个项目的保底分为6分,较2013年的保底分8分减少了2分。
东洲中学秦炜老师对2014年体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作了详尽的解读,参会教师认真听讲,积极反馈互动,对2014年体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测试对象、测试内容、测试方法和规则、评分标准有了初步的了解。
黄晓伟、季泽华、严晓松、陈欢欢4位老师根据体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内容分别开了蹲踞式起跑、弯道跑、篮球运球、山羊分腿腾越4堂公开课,4位老师都认真的践行课标,仔细剖析教材,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效果好。
教育局体育教研员江晓东校长对我市初中体育工作现状做了简要分析,对2014年学校体育工作作出布置,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师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正视问题,把握工作着力点;爱业敬业,重在行动,加强教学训练中安全意识。
教育局体卫艺科科长陆瑞杰对2014年体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课堂教学辅导、测试组织的规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要求各校必须高度重视2014年体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以对学生、对家长、对学
校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抓好体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各项工作,确保零差错、零举报、零事故。
年初中德育工作计划 篇5
学业考试实施意见
各区招生办公室,城区各中学、各考点学校:
根据《关于威海市2014年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考试工作的通知》(威招考办[2014]3号)精神,结合城区实际情况,对今年城区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考试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考试对象与时间
城区2014年应届初中毕业生。
考试时间为 4月23日 至26日,各初中具体时间详见附件2。补考时间为 5月8日,考生必须于 5月8日上午8时前 到威海一中西校区操场报到。各区招生办公室须在 5月5日前 将免考考生名单报市招生考试办公室中招科。
二、考试项目及分值
考试项目为男 1000米 /女 800米(21分)、技巧(21分)、掷实心球(14分)和立定跳远(14分)等四项,满分70分。
因身体残疾不能参加测试的考生可申请免考(须有残疾证),考试成绩按满分计算。因心脏疾患、伤病等无法参加考试的考生应申请免考(具有县级以上医院证明),考试成绩按满分的60%(42分)计算。因生理、突发事件等情况暂不能参加考试的考生,可申请补考(已考成绩无效,4项须同时重新测试)。参加测试并认真完成项目,但成绩未达到及格分数的,该项成绩按单项满分的60%计算。
三、考试方法及要求
评分标准、场地器材及测验规则依据《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规定执行。评分标准详见附件。
(一)男子 1000米 女子 800米
1、场地器材:考试场地采用 400米 标准塑胶跑道。使用跑步测量仪进行测试。
2、采用不分跑道的方法进行,每次测试人数16人。
3、采用站立式起跑。测试时不准穿钉子鞋。
4、执行计时和确定成绩按田径竞赛规则的单项规定执行。
(二)掷实心球
1、动作规定:实心球重量为 2公斤。原地正面投掷实心球,双手持球于头后正上方向前投掷实心球。可双脚左右开立向前投掷实心球、双脚前后开立上一步向前投掷实心球。在场地一端划一条直线作为起掷线。投掷后,身体任何部位不得触线。
2、测试及评分方法:每人测试2次,取最好成绩为最终成绩,以实际得分记录。2次测试失败,则成绩为8分。
(三)立定跳远
1、动作规定:双脚自然分开站立,站立在起跳线后,身体任何部位不得触线,原地双脚同时起跳双脚落地,不得有垫步或连跳动作。测试时不准穿钉子鞋。
2、测试及评分方法:使用跳远测量仪进行测试。每人测试2次,取最好成绩为最终成绩。2次测试失败,则成绩为8分。
(四)技巧
1.动作规定:
男:头手倒立→团身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后滚翻→鱼跃前滚翻→挺身跳。女: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后滚翻→肩肘倒立→经单肩后滚翻成跪撑平衡→跪立→跪跳起→挺身跳。
2.评分办法:每人测试1次,3位评委同时打分,去掉最高分及最低分,取中间成绩为最终成绩。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根据动作规格的完成的情况,视其所完成动作的熟练程度及身体的协调性给予评分。
四、考试组织
1、组织领导。考试工作由威海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考试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下设考务组、纪检组、后勤保卫组、医务组等,成员由领导小组统一安排。
各考点要成立考点领导小组,协助做好考试工作。
各区设总带队和学校带队。总带队为区招生办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协调本区初中学校参加考试;学校带队负责组织本校学生参加考试,每学校带队教师3-4人(根据考生数)。
2、考前部署。各区招生办公室要在考前召开初中学校负责人会议,部署考试工作的有关安排、规则、动作规范、注意事项等。各初中学校要配合搞好考试工作,特别要注意做好考生的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工作。
3、考试项目流程安排:掷实心球、技巧、立定跳远、男子 1000米 女子 800米。
4、检录注意事项。各区总带队及学校带队必须严格按照《考试日程表》组织考生参加测试。各区总带队要按报到时间到检录处报到。学校带队要组织考生按照《检录顺序表》顺序排队,在备考场地和检录区域进行准备活动,同时等待检录。由学校带队负责组织考生逐个入场。每组考生设一名组长,负责本组考生相关事宜。
5、考生考试顺序。按照市招生考试办公室统一编排的组号及序号统一分组,各组按照随机顺序进行测试,每组考生16人。
6、入场检查。考生不得携带与考试无关的物品入场。考生身上不得有任何标志性物品。考生入场前应整理清除无关物品,清理不合格者,不得入场考试。考生号码牌应粘贴在考生
外衣左胸口处。考生一律外穿本校长款全套校服(跑步、跳远项目可脱去长裤),不得穿钉鞋、皮鞋、塑料凉鞋等。
7、考点准备工作。各考点要安排考试工作人员(包括医务人员1名、后勤保卫人员4名),负责做好考点考前准备工作及考试过程中安全保卫及场地设备维护工作。考点工作人员不经主考允许不得进入考试场地。
五、考试纪律
1、封闭式管理。所有考试工作人员(考点工作人员除外)实行封闭式管理,集中封闭食宿,手机上交,统一管理。考点考场实行全封闭管理,只允许各区总带队、学校带队进入考点。只允许考试工作人员(考点工作人员除外)进入考试场地。考试工作人员要凭工作证进出考试场地。
2、严肃考试纪律。要坚决杜绝考试工作人员及考生违纪作弊的行为发生。严禁考试工作人员及考生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进入考试场地。对违犯考试纪律的考生,按照《考生违规处理规定》处理。考试工作人员若有营私舞弊、协同考生作弊的行为,一经查明,立即取消考试工作人员资格,年终的评比和职称晋升一票否决。市招生考试办公室举报电话:5810201。附件:
1、城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考试日程表
3、评分标准
4、工作人员守则及考生须知、考生违规处理规定
威海市招生考试办公室
2014年3月24日
附件
1城区2014年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考试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于胜涛(威海市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 王义 君(威海市教育局副局长、威海一中校长)
张华燕(威海市教育局副局长)丛平(威海市教育局副局长)
成员:连承平(威海市招生考试办公室主任)
于明伟(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
刘建国(威海二中校长)
孙胜松(威海市教育局体卫艺科科长)吴大明(威海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副主任)
附件
2考试日程表
附件
3威海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考试评分标准
考 生须 知
一、考生参加考试时必须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统一指挥。在初中学校的统一组织下,提前30分钟到检录处检录,凡检录不到者,以弃考处理。
二、测试过程中,考生如对测试成绩有异议,须在30分钟内向评判员提出,过期不予受理。
三、考生进入测试现场后不得擅自离开,如有特殊情况,须经主考批准同意方可离开。
四、4项测试完后,考生要按退场通道及时离开考试场地,不得在考试场地逗留,不得在场地外大声喧哗。
考生违规处理规定
为加强我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考试工作管理,规范考试工作人员处置考场违规行为,严肃考试纪律,教育广大考生遵纪守法,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规定如下:
一、考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取消其体育与健康考试成绩:
(一)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测试的;
(二)测试中与他人交换号码牌的;
(三)测试工作人员协助作弊行为,事后查实的;
(四)其他应认定为作弊的行为。
3、考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终止其继续参加体育与健康考试;考生及其他人员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故意扰乱考点、考场等考试工作场所秩序;
(二)拒绝、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管理职责;
(三)威胁、诽谤、诬陷考试工作人员或其他考生;
(四)其他扰乱考试管理秩序的行为。
4、代替他人或由他人代替参加考试,是在校生的,由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学籍;其他人员,由教育考试机构建议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直至开除或解聘。
小学各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总结 篇6
图强一小
赵敏
一、德育渗透的途径
1.课堂讲授中渗透。课堂讲授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各科教学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索深入体味;授课时应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
2.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要接触大量的作业、练习、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各科教师在编选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
3.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如有计划地开展“争做文明学生活动”“热爱家乡”等演讲比赛,自办小报展,书画展,学科知识竞赛等多样的学科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在教学的日常性活动中渗透。科任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二、德育渗透的方法
1.语言熏陶法。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声及无声语言的作用,透过教材内容的外壳,进行情的迁移,情的默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现行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广阔的德育天地,如语文、品社教材中展示的西湖的明艳、泰岱的雄浑、天山的绮丽,山峡的雄壮,数学、科学教材中蕴含的正数与负数、正电与负电等对立统一观点,以及简练、齐整、和谐、对称的科学与形式美,所有这些,如果我们运用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
2.讲授分析法。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人情人理的分析,来渗透思想品行教育。
3.解疑答难法。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他们愿意思考,脑子里有不少问号。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摸准他们的“疑点、难点、热点”,用数字,用事实,给他们答疑解难,就能帮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4.兴趣教学法。根据学生爱好,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如《草原》一课,运用热情,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大草原雄浑,绮丽的自然景色。教学时,如果运用语言自先介绍一下大草原的旖旎景色,或运用幻灯、录像、图画,直观地展示大草原的绮丽风光,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渗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榜样启迪法。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科学家、时代伟人的事迹以及现实生活中好人好事为榜样,分析他们高尚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向英雄模范学习。
6.推荐读物法。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依据教材内容推荐一定的优秀政治思想读物和国情教育读本,让学生阅读,从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开展活动法。配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一些必要的活动,如全校性的各种活动和各种周会、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在热烈的活动气氛中受到教育。
8.审美教育法。现行小学教材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论是音乐、美术、语文展示的自然美,还有数学、科学展示的理性美,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9.参观教育法。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工矿企业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参观,通过回忆革命历程、缅怀革命烈士的事迹,使学生从思想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培养他们珍惜,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学科德育渗透时注意事项
1.紧扣教材,注意渗透的自然性。
2.把握学科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3.寻求最佳结合点,增强针对性。4.有计划性,逐渐形成序列。
5.要注意效果,不断修订完善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让学生接受。
总之,教学中传授知识、发展智能,是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而学科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又为完成学科知识、智能教育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和思想合格证。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同他们学识、智能、意志、情感、品质的培养,必须得到同步发展,我们应再下一番苦功夫,探索出学科渗透德育的新路,开创出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小学英语学科中德育渗透总结 篇7
古人把传道列于授业、解惑之首,可见传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课堂是教师传道的主要场所,教学中应随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英语教学也是如此。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根据以德育人的规律和英语这一学科的特点,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综观小学英语教材,我们会发现大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是英语课堂教学应掌握的主要原则之一。例如,通过PEP教材BVII U2 的学习,教育学生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高尚行为应发扬光大。结合PEP教材BIV U4 What can you do?的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品德。通过PEP教材BVII U4 I have a pen pal 的学习,鼓励学生发展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里的环保内容渗透绿化、美化与环保教育。我们还利用教材里许多文明礼貌用语教育和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注意礼节,尊重别人,与人为善。一课一课的教学,点点滴滴的渗透,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了解学生学英语的思想情况,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初学英语,大部分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学好英语的强烈愿望和信心。但由于缺少学英语的语言环境与氛围,随着课本难度的加深,部分学生英语成绩越来越差,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和信心。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给他们讲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从身边的所见所闻如WTO,CCTV,VCD等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明白,英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无形中“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英语”的观念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同时,向学生介绍学习英语的方法,在课堂上多关注、鼓励、表扬这部分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三、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有效的教学要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古人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有了良好而亲切的印象,对教育的内容就容易接受,其情绪也会处于积极开放状态。教师要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观念,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了解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对课堂上羞于开口说英语的学生,要鼓起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学习上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细心观察、尊重他们的人格,及时解决他们思想、心理上的困难和问题,做到与学生双向交流,建立和谐的、信任的、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
四、开展德育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1.举行英语德育格言背诵以及抄写活动。2. 举行“生活中的英语”手抄报评比活动。
XX年初中体育国培研修总结参考 篇8
XX年初中体育国培研修总结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X年初中体育国培研修总结一
这次远程研修给我的感觉是全新的:足不出户,就能聆听专家的讲授,与同行交流讨论。这段研修的历程,有压力,更有收获。
我在网上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专题报告,在教育专家的引领下,辅导老师的指导下,让我重新的读懂教育和课堂,国培,不是空头理论的繁琐分析,是理论和实践对接的内化。本次培训给我的感受很深,就像一位共事多年的挚友,帮你化解教学过程中困惑、烦恼。从而使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意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
一、教学观念的调整
通过这次远程学习,结合我班实际,使我深刻的意识到作为跨时代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已远远不能应对改革开放的今天,就连学生的需求也难以满足。如果教学理念不改革,教学方法不创新,个人素养不提高,是难以胜任的。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提高,做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引导型教师。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总是用陈旧的知识和老化的观念去教育现在的学生,那其结果必然是被社会无情的淘汰。
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基于一个教育者的学习。我们最终的追求是育好人,为“育人”而学习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应当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继续学习,使之达到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应当不断学习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更好地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
二、积极实践,提高教育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把学到的观念和方法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发展的机会,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另外,教师应该把握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基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确立培养目标,打造新时代的人才。
培训视频中的一些专家、学者或有经验的教师,从自己切身的实践经验出发,畅谈了他们在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在这些专家的引领下,我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撼:平常我在保亭思源小学上课,考虑的是如何上好一堂课,争取考出理想的成绩,对于学生长期全面的发展考虑得并不周全。本次远程培训学习,专家们的讲座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三、改变工作方式,谋求共同发展
新课程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又是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重要方式。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个人较好的完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
四、展望未来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将继续虚心地利用网络学习,利用网络成长;兢兢业业的奉献,踏踏实实的工作;理论结合实际,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
XX年初中体育国培研修总结二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看到了学校体育改革的圣火已经燃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学校体育改革浪潮,全体同仁共同努力和付出,把这次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作为改变我们体育教师形象的时机。让体育教师成为具有不可代替的,具有高超专业素养的、备受关注的人群。让学校体育也像其他学科那受到社会和领导的关注。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所以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崇高的情操和良好的死刑道德风范去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二、树立“健康第一”的新课程理念。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服从于“培养人”这一教育的大目标。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以使他们将来能够精力旺盛地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加强专业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通过学习,让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这次培训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身为老师,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在教学中学,在教研中,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之我见 篇9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育工作 德育渗透 人文素质 林崇德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十余年来,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担任着教书育人这两大重要的责任,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没有德育渗透的教学是干涩的,光传授知识不注重德育的教学是失败的。只有在把两者密切的结合起来了,教育才显得鲜活灵动。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江苏省信息技术新课程也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尤其重视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力争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充分体现“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是如何渗透德育的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构建了机房,是我们信息技术课开展教学的主要阵地。我校有6个班级开设信息技术课,加上兴趣小组活动课程。机房的利用率非常之高,可谓是川流不息。机房内设施贵重,如果不好好爱护,很容易被损坏,使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在每一届新生进入机房前,我们都要先对他们进行机房使用制度的教育,譬如不可以随便拆卸机房设备,不准将饮料、零食等带入机房,课后有值日生打扫机房,保持机房的清洁无尘。课堂上,我给每位学生指定专门的座位,没有特殊情况不可以随便调换,做到责任到人,这样他们就会更加珍惜爱护自己使用的计算机。另外要培养学生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意识。譬如,不可以将外来的可移动存储设备带入机房,避免将外来的病毒、游戏等带入机房,这是机房使用的一个安全因素,也体现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如何引导学生遵守机房规则,正确使用计算机,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正常开展非常的重要,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渗透相关的德育教育
1、培养保护知识产权、信息安全与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网络环境为信息共享、信息交流、信息服务创造了理想空间,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巨大推动力。然而,正是由于互联网的上述特性,产生了许多安全问题,譬如 信息泄漏、信息污染、信息不易受控等安全问题。加上近年来计算机病毒严重地侵入计算机系统,不安全性就显得更为突出。1994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全国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我们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计算机的安全、信息安全、信息知识产权。在信息技术必修第一章,《信息的获取》中,我们经常要让学生在网络上查找资料,下载一些软件等,这些操作都涉及到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的问题。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上网,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合法获取网络信息资源,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在网络安全方面,引导学生要保护好自己的计算机,当然更不能攻击别人的计算机。总之,我们要培养学生保护知识产权、信息安全与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这是作为信息技术老师的一项重要的德育责任。
2、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可以进行德育的渗透。我让学生利用搜索查阅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通过搜索,他们了解了奥运历史,我国举办申办奥运的过程,2008奥运,我国做了哪些准备等等,明白了奥运会是象征国际团结的一项重要活动,我国的申奥成功说明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学生会产生一种热爱和平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再譬如《文本信息加工》一节中,提到了文字的起源与中国书法,中国特色的书法引起了西方人的极大兴趣。1 在这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我国文字的创造饱含了民族的智慧,并感觉到了我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再譬如《表格信息加工》一节中,我用我国与美国近几年来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让学生做成EXCEL表格,再让学生绘制出折线图,对照比较,让他们感觉到我国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和国际大国的经济还存在着差距,让他们明白经济强盛是立国之本,激发学生立志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还有在《搜索技巧》一节中,我围绕“搜索技巧——关注我国水资源”展开教学,让他们在学习搜索技巧的同时搜索我国的淡水资源情况,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了解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淡水资源缺乏的现状,从而培养学生节约水资源的良好习惯,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我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爱心”,大主题下再分四个小主题:“关心贫困地区的孩子”、“关注野生动物”、“关爱艾滋病人”、“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学生自由选择主题建立网站。在素材的搜集、加工、网站的建立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只要你用心去挖掘,每堂课都可以进行德育渗透。
三、密切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协作精神,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会影响到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要建立一种真正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要真诚对话,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尊重学生个性和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情感和人格,对学生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立之以信、见之以范。如在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讨论一些相关的主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后再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尊重,多给一些赞扬和鼓励。譬如:“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的回答真的很棒”、“我尊重你们的说法,希望进一步发扬下去”等等,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被尊重、被认可、被鼓励的感觉。对于回答时出现的偏颇,教师应因势利导,鼓励思考。这样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有利于还学生以自尊,给学生以自信。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教育最重要的是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教师必须有爱心、信心、恒心、责任心,用新的观念来研究学生,用新课程倡导的科学方法来评价学生,对学生和风细雨般的教育,培养他们的人文意识,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学会做人。
2、培养学生与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不同的一点是,学生的基础差异很突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有很多,譬如小学、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开展不平衡,家庭因素,学生个体差异等等。所以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因此,整个小组就会成为具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荣辱与共的信念的“利益共同体”,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所要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从而较好地改善了课堂教学的支持性风气。
3、课后与个别学生的交流中渗透德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每个班总会有个别学生有点逆反心理,存在厌学情绪,上课不能遵守课堂纪律,不能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譬如有一次上课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学生在听MP3,我向他走过去,他以为我要收掉他的MP3,便立刻把它藏在了衣服袋子里,还用手捂住口袋。我想强拿是肯定不行的,说不定会引起冲突。怎么办?突然我灵机一动,说:“我不收掉你的MP3,你先把它寄放在我这儿,下了课你来拿,现在你好好听课”。下了课,他来到我办公室,紧张的站在旁边。我对他笑了笑,说:“你不要紧张,我和你谈谈心好吗?”,他看见我笑了,立刻放松了下来。我说:“你为什么要在课上听MP3,是不是因为老师的课讲的不好?或者这些知识你都懂了?”他不好意思的说:“老师,不是您的课讲的不好,也 2 不是我都懂了,是我太想听那首新歌了”。我把MP3还给了他,对他说:“你很诚实,老师相信你以后会好好听课,不会再把它带进教室了”。他接过MP3,感动地走了。以后他表现一直很好,从来没有再犯过。其实,学生已经明白是非道理了,只要你真心去感动他、信任他,他也会信任你、尊重你。
当然,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是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具备很高的人文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高度的责任感,更要具有敢于弘扬人文精神、敢于提倡学生自主发展、敢于创新的勇气。只有打破陈规向应试教育挑战,与学生建立亲密和谐的关系,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教学相长,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人文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人性得到发扬,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 “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上面我谈的一些只是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粗浅体会,在信息技术过程中如何渗透德育,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课题,有待于我们不断的实践、探索、交流、研究。
[参考文献]:
马和民、吴瑞君主编《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年初中德育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宜安镇中德育工作总结07-13
谈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案例的撰写06-13
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09-12
思想品德学科中德育12-10
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11-02
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06-27
小学英语学科中德育渗透总结11-08
消防年初计划08-17
年初工作计划汇总06-08
销售年初工作计划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