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生产管理

2024-11-23

如何做好生产管理(精选12篇)

如何做好生产管理 篇1

如何做好生产管理

首先,加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必须放在第一位。这关系到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对新员工必须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并且对安全工作,做到了一丝不苟抓落实,求真务实不走样,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做到了认真督促整改,严格进行考核,反复抓、抓反复。对安全上的关键时刻、关键部位、关键问题,做到了亲临现场、亲自部署、亲自解决。对车间的安全问题隐患,能深入调查研究,细节不放过,积极稳妥改进。

第二,强化质量管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所以必须对产品和原材料质量、工艺参数、生产过程控制、员工操作等等影响产品质量所有因素都要强化管理。

第三,自己的专业技术要过硬。总调度是安排车间生产的主要领导,如果自己专业技术不过硬,那是没有办法去安排生产的,在生产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都需要车间主任去解决。有了技术才知道哪一环节比较重要,哪一环节次之。在原有的基础上考虑如何去改进产品质量或生产工艺流程,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所以,专业技术是第一位的。

第四,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在管理员工上不能够和员工相处的很好就是管理者的失败。要知道,没有员工,管理也就失去了意义。而如何同员工相处,如何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是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内容。和员工相处好了只是一部分,还要与上级或总经理做好沟通。只有和上级或总经理沟通好了才知道哪些要先做,哪些可以缓做,才可以让上级或总经理及时掌握车间的生产情况,以便于安排下一步的生产计划。如果是独断专行,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到最后工作做的一滩糊涂或者是只有走人!有了良好的沟通,车间主任才做得好,才不会感觉到自己很孤立。在企业中没有孤立的人或事,只有体现团队的精神才能够使生产顺利进行,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企业才会壮大。

第六,要合理的安排生产计划。有了以上几个方面,那么车间主任就好做多了!我们可以制定车间的生产计划,把本月计划生产量和车间生产能力进行对比,知道车间的生产能力才能在有急单时算出最短限度,可以做到未雨绸缪,让自己的管理工作也相对轻松许多。

第七,要有合理的绩效管理。对经常生产的产品可以制定生产程序,并在工作中加以分析和改进。以便于员工操作,节省时间,并能制定程序管理,使分工更明确,责任更清楚,从而使车间的绩效管理更优化。

第八,经常培训车间员工。稳定车间人员和培训新员工也同样重要。不要让员工做单一的工作,可以互换工种。一是怕员工的工作太单一,容易产生烦躁和感觉工作乏味,缺少工作激情。二是为忙的时候或缺人时可以临时替代。车间每天都会有事情做,但是不可能每天都很忙,在比较闲暇时培训人,在生产紧张时才有人可用。否则如果做某些技能工种的人走了,而生产时间又紧张,却没有人可以做,那时吃不完兜着走的肯定是车间主任!

第九,降低成本管理。为员工争利益,为公司减成本。作为中层德才管理者如果不能为员工的利益着想,那就早点下来吧!不然到时候被赶下来是很惨的!因为上面对员工工资的定额只是宏观控制,基本操作还是靠车间主任去安排和定位。在这时候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来核定员工的工资。让员工感觉到你和他们是站在一起的。你的今后工作就好做很多。而公司要的是减少浪费。靠剥削员工工资生存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因为做老板的也知道人是企业之根本,没有人企业还谈什么发展?不过,成本核算是肯定要的。在不损害员工利益,不偷工减料的情况

下,降低成本意识,减少浪费是每个公司老板都希望看到的。所以,作为车间主任在节约开支等方面是首当其冲。象一些企业做的不必要的样品,用料时没有计划,或是核算不到位。对于车间主任来说,哪些该用哪些不该用心里是有谱的。把节约的钱加到员工工资待遇里去或是核算到产品成本中,公司和员工都是很开心,而车间主任做为主要的带头人,谁能不喜欢呢?

第十,加强设备管理。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所以必须加强对车间设备平时的维护保养,经常检查,对发现设备的跑、冒、滴、漏要及时处理,保证设备的完好状态。

第十一,加强现场6S管理。现场6S管理是现代企业车间管理必须做到的准则。现场6S管理好,能提高车间和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形象。并且使车间员工自己也感到工作环境的舒畅,对公司以后质量体系ISO9000、环境体系ISO14000和GMP的认证都有很大帮助等等。

还有车间人员管理、车间环境管理、拟定车间管理制度及落实、配合技术部门进行车间技术改进、配合财务和仓库进行月度、季度、物资盘点、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按时完成等等,我在这里就不每样都写出来了。

如何做好生产管理 篇2

1 良好的产仔管理

注意母猪分娩症状的观察, 提前做好产仔的所有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提前5d将产房冲洗干净, 然后干燥2d, 根据预产期将临产前3~4d的母猪经充分刷洗消毒后赶入产房, 赶猪的动作要求轻, 不能鞭打猪只。准备好产仔时用的保温灯, 接产时用的抹布及一些相应的助产器械。

记录每头仔猪的产出时间, 正常的产仔间隔为20min左右, 但第1与第2头产仔间隔可能长达30~40min, 如需助产应注意卫生, 以防止子宫内感染, 最好使用专用的手套, 或将手彻底清洗后涂上一定的润滑剂再进行。所产的小猪不要长时间与母猪分开, 因为小猪的吮乳可刺激母猪催产素的分泌。

催产素每次的使用剂量为5~10U, 并且在使用前必须检查子宫口是否还有小猪;如果使用后30min没有效果则再注射1次。

产仔时最好在母猪后面多挂1个灯泡, 试验证明, 平均窝增重提高了2.37kg。

注意最后3头仔猪的产仔监控, 防止窒息死亡;或者在每窝猪产完6~7头小猪后必须加强监护力度。小猪出生后必须对脐带进行消毒、止血处理。如果猪场使用“密斯陀”干燥剂, 在小猪出生时可用于吸干体表的羊水, 则可以不用断脐, 让脐带干后自动脱落。

2 产后管理

如果有部分母猪的产仔数比较少, 则应将仔猪寄养给其他的母猪, 将该母猪断奶。断奶的日龄将影响母猪的年产胎次, 一般推荐3周龄断奶。

产房的温度管理。母猪对温度的要求, 在产后的5d内为20~21℃, 以后为17~18℃。仔猪对温度的要求为第1周34℃, 第2周31℃, 第3周28℃, 第4周26℃。母猪舍温度太高会影响母猪的食欲, 而小环境的温度将直接影响到仔猪的成活率。为满足小猪的温度要求, 一般采用红外灯加保温箱来实现, 为提高保温箱的效果, 可在保温箱内铺上垫草和木板。

调查表明85%仔猪的压死、踩死发生在最初的3d内, 90%的冻死和饿死发生在头4d, 因此, 应注意头4d的仔猪护理, 一般小型农场在这方面的成绩都好于大型农场。

寄养要注意以下几点:有病的仔猪不能寄养;注意母猪泌乳能力和对新生仔猪的反应;将体况好的小猪寄养出去;一般将日龄大的仔猪放入日龄小的仔猪群中, 给母猪寄养;让小猪吃完初乳后再寄养;疾病发生严重的猪场寄养日龄不应超过3d。

每窝仔猪中的弱仔通常需要特殊的照顾, 应将弱仔固定在前几个奶头, 确保弱仔吃到足够的乳或人工补充一些脱脂奶粉;有后肢开张的仔猪则要用绷带固定后腿并帮助其吃乳。

保证每头仔猪都吃上初乳, 如果部分母猪的奶特别多, 则可将产后6h内的乳用无菌的方式收集起来, 然后密封冷冻保存不超过4周, 下次再用时先预热到37℃喂给初乳不够的小猪, 20mL/头。

哺乳母猪料要求高蛋白、高能量, 并且注意蛋白的质量, 营养要求为消化能3.35MJ/kg, 粗蛋白18.0%以上, 赖氨酸1.0%以上。每天可以饲喂4次以提高母猪的采食量。目标为1头母猪整个哺乳期的采食量应达到110~120kg, 并制定一个逐天加料的程序。

在哺乳的过程中如发现一些母猪的奶水确实有问题, 则可用奶水较好的断奶母猪来替换该母猪以保证奶水的供应。

如何做好索赔管理 篇3

关键词 索赔管理意识和观念;索赔管理;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112-0179-01

作为工程管理体系中的四大支柱之一——项目合同,在项目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索赔是项目合同管理的核心,索赔的目标是建立索赔管理体系,提高索赔的成功率。多数项目从开始进点,都一再强调要以抓好合同索赔和风险管控系统建设为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但索赔工作在项目中作为主线,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却有较大差异。众多项目证明,搞好合同索赔和索赔管理工作,是降低合同风险,改善和提高经营成果的有效手段。下面结合自己所从事的项目索赔工作实际,谈谈国内外索赔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 目前索赔管理工作存在的误区

索赔对施工单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很多施工单位在索赔工作上大做文章,然而在索赔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少误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1)索赔意识淡薄,项目主要实施人员未能全面理解合同内容。2)索赔工作参与部门少,缺乏部门间的沟通。3)缺乏专门的索赔文档管理系统,对技术规范、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往来文件理解不深刻,对实际存在的索赔项目无充分理由;计量、统计工作不完善,施工日志不健全,缺乏完善的基础资料。4)索赔管理体系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可提可不提的索赔往往不提出;5)索赔人才匮乏,缺乏精通合同的专职索赔人员,处理索赔事件时,不按合同规定的程序和条款办事。6)不能按合同履约,当索赔事件发生时,过多的顾及考虑与业主、监理单位的下一步合作,而不敢提出或怕对方反索赔的可能而失去索赔机会。7)对索赔的认识不够,包括索赔的时限、索赔的证据等。8)只注重索赔意向的提出,不重视索赔过程中的证据收集和及时作最终索赔报告。9)索赔经验不足,交流不够,对典型的索赔案例了解少,潜在的索赔点没有及时研究分析,无制定相应的索赔预案。

2 处理建议

鉴于索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想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合理利用合同内容,及时提出完备的索赔报告,有策略地进行索赔谈判,成功地完成索赔工作,项目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索赔管理人员首先应注重提升自身素质,重点是培养和树立合同索赔管理工作的意识和观念,关键要树立以下基本的意识和观念。

1)索赔意识。索赔意识即索赔的自觉性。一个项目从总部领导、项目部班子成员到各级管理人员都应自觉的关心与施工索赔有关的事件,主动提出索赔要求,并把施工索赔管理工作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只有有了索赔意识,才能重视索赔,敢于索赔,善于索赔。而索赔是工程承包中合同双方的权利,任何一方都有权主动提出索赔要求,以维护自己正当合理的经济利益。

2)合同意识。合同意识即法律意识。它要求合同双方遵守合同义务和权力,确保合同的实施。主要体现在:①合同双方都应自觉的履行合同,按照合同文件的规定办事;②合同双方通过合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利用合同条件保护自己的利益,同对方的违约行为抗争;③合同双方在履约过程中协调配合,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圆满地实现合同目标。

3)风险意识。工程承包是一项高风险事业,对于承包合同的双方——发包人和承包人来说都是存在风险的,由发包人和承包人分别承担。由于工程施工承包受买方市场的约束,工程承包的风险大部分落在承包商的身上。承包商面临的主要风险有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合同风险、施工风险等。

4)成本观念。对任何一个项目来说,如果缺乏明确的成本观念,便无能力做好项目索赔工作。因为索赔要求的提出和解决,都是建立在成本控制的基础上。要搞好施工索赔,就要索赔人员十分熟悉该工程的工程范围以及工程成本的各个组成部分,对工程项目的各项主要开支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做好工程经济活动分析,对超出合同项目工作范围的工作,及时发现并适时提出索赔要求。

5)时间观念。施工索赔工作有严格的时限要求。要做好索赔工作,必须具备严格的时间观念,使自己的一切业务活动适时地按照合同规定或施工计划进行。准时地进行索赔,失掉时机或超过时限,往往意味着索赔失败。因此要求索赔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掌握以下几点:①对整个工程有宏观的索赔安排;②对于每项索赔有具体的时间安排;③同期记录;④索赔情况报告;⑤最终索赔报告;⑥在工程建成时坚持自己的索赔要求。

其次,施工索赔管理是一项容技术、经济、合同法律、管理策略于一体的工作,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提高。由于工程索赔引起费用或工期增加,往往为上级主管单位复查对象,为真实、准确反映索赔情况,施工单位及时建立、健全工程索赔台帐或档案。索赔台帐要反映索赔发生的原因、索赔发生的时间、索赔意向提交时间、索赔结束时间、索赔申请工期和金额、监理工程师审核结果、业主审批结果等内容。对合同工期内发生的每笔索赔均应及时登记。工程完工时形成一册完整的台帐,作为工程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承包商在做好在建工程各个索赔管理细节的基础上,做好施工索赔需要注意以下几项:

1)充分论述索赔权。要进行施工索赔,首先要有索赔权。如果没有索赔权,无论承包商在施工中承受多么大的亏损,也无权获得任何经济补偿。

索赔权是索赔要求能够成立的法律依据,其基础是施工合同文件。同时承包商还可依据以下两个方面,来论证自己的索赔权:①工程所在国的法律或规定;②类似项目情况成功的索赔案例。

2)明确索赔项目的种类及起止日期计算方法。项目索赔的种类通常分有延期发出图纸引起的索赔、恶劣气候条件导致的索赔、工程变更导致的索赔、承包商之能力不可预见引起的索赔、工程投标时图纸不全承包商无法作正确计算引起的索赔、监理工程师指令导致的索赔等几种。

索赔的起止日期计算方法分与项目索赔的种类一一对应,采用各类适用的方法,如恶劣的气候条件导致的索赔,在恶劣气候条件开始影响的第一天为起算日,恶劣气候条件终止日为索赔结束日。

3)合理计算索赔款。论证索赔权是属于定性的,确定索赔额是定量的。这两点,是索赔工作成功与否的关健。计算索赔款的依据,是合同条件中的有关计价条款,以及可索赔的一些费用。

4)按时提出索赔要求。在工程项目的合同文件中,对承包商提出索赔要求均有一定的时限,并且要求承包商提出书面的索赔通知,抄送工程师,抄送业主。

5)编写最终索赔报告。索赔报告主要包括索赔的款额和要求的工期延长,内容要清晰准确地叙述事实,力戒潦草、混乱及自相矛盾。

3 结束语

索赔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全员共同参与;索赔是一把双刃剑,用好它将使项目的权益得到保障;索赔工作又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它是合同人员业务水平的考验,也是精神毅力的考验,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一切索赔都是在干好工程的前提下进行的,只有在始终处理好设计、监理、业主的关系时,取得宽松的资金环境进行工程施工,才能更好地进行索赔;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在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承包商更要明确索赔的权利,抓住索赔机会,掌握索赔技巧,以减少不应承担的损失,尽可能使施工风险合理分担,最终提高工程的利润率。

如何做好病房管理 篇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知识水平文化素养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提高发展。人们的自身保护的法律意识也在提高.再加之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在医院里护理安全已经成为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患者选择医院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护理管理应该从保障生命安全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强化和完善病房管理体制便显的更为重要,本人在平常工作总结经验如下

1病房的病床,床头柜,靠椅放置应固定,规范,整齐, 安全,未经护士长同意, 不得任意搬动,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静, 认真做好病房的晨晚间护理。

2,加强对探视,陪护人员的管理,陪护人员不得超过两人。

3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大,小便器及时倾倒,病房应放置生活垃圾袋并及时处理,每日用消毒液拖地二次,擦床,柜一次,厕所保持清洁无味,拖把使用有标记,分开放置,洗漱间清洁。

4护理人员上班应坚守工作制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巡视病房,不在办公室聊天.责任组护士做到向病人每日介绍,认真执行责任制护理。

5呼叫系统完备,铃声呼叫时及时接铃,一分钟到场。

6上班着装整洁,穿工作服,鞋,戴工作帽,无菌操作戴口罩。

7病房内保持安静,不准高声喧哗,避免噪音(噪音<45分贝)做到“四轻”:关门轻,走路轻,操作轻,说话轻。

8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每周更换一次,污染随时更换,病房内不能吸烟,不能用电器。

10病人出院后,及时更换被服,做好终末消毒。

11病人外出必须向值班医护人员请假,未经允许不得离开病房,危重病人外出检查,治疗,必须有医护人员陪送。

12定期召开病人工作座谈会,讲解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对病人进行卫生知识和疾病的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入院,出院病人的问卷调查,听取意见,改进病房工作.

如何做好压力管理 篇5

做好压力管理首要原则是要对压力有所觉察。机体对压力往往有一种天生的吸收-缓冲机制,一般的生活压力会被身体转化成活力与激情。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流动的、不停变化的压力丛中,他的机体不仅可以是健康的,也是有饱满能量的。

压力过小的生活让人消沉、昏昏欲睡、机体懈怠、思维变慢。但有两种压力可能使机体调节失常,一是突如其来的过大压力,二是持续不变低量的压力。

觉察压力有三个层次:稍微过多的压力引发纷乱的情绪。较大的压力带来躯体各种不适反应。过大的压力出现意识缩窄,对环境反应迟钝,心身处在崩溃的边缘。

压力管理的第二个原则是平衡。躯体与精神两种压力有点像翘翘板,躯体压力大,精神压力也会慢慢增大,反之亦然。通过放松来释放躯体压力,精神的压力也在释放。

当我们集中心智工作太久,或者长期处在竞争的状态里,可通过机体的放松来释放内在的压力。而当我们懈怠太久,无所事事的时候,通过机体的运动来保持精神的活力。

压力管理的第三个原则是处理压力的技术。管理好各类压力有很多可操作的好方法,如写压力日记、生物反馈、肌肉放松训练、冥想与想象、倒数放松、自我催眠、一分钟放松技巧等,并按照各种生活场景给予恰当的提示与指导,可以作为人们压力管理的手册。

压力管理的第四个原则是保持积极心态。良好的心态可增加人们应对压力的能力,不良的心态本身就像一团乱麻,干扰人的内心。

当然,更主要的是要对压力有正确的观念。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压力有不恰当的观念与反应。越怕压力就越会生活在压力的恐惧中,喜欢压力的人在任何压力面前都会游刃有余。

企业如何做好管理? 篇6

加强班组建设,是企业适应“现代化管理,全面提高素质”极为重要的环节。班组是企业的基层组织,企业的各项任务都要通过班组去落实、去完成,班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班组建设工作是企业的一项“健身工作”。因此要把加强班组建设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开展强化班组建设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组建设活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与考核方案,并适时组织各层面人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学习班组管理方面的先进理论知识和经验,不断推动班组管理水平上台阶,从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如何做好劳务用工管理 篇7

一、劳务用工的法律依据

劳务派遣是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出现的新型用工方式,是指派遣机构(派遣公司)与派遣人员(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而后将劳动者派遣到要派机构(实际用工单位),在实际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从事劳动的一种用工形式。《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

1. 劳务派遣主体。

劳务派遣单位设立的条件和应具备的资质,规定了用工单位不能自设劳务机构自派劳务用工。

2. 劳务派遣的实施范围。

企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和替代性岗位上实施,防止了企业对劳务派遣使用的长期性和扩大化。

3. 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三方的权利和义务,使不同就业形态下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有效保护。

4. 规定了劳务工的合法权利。

劳务用工享有同工同酬和参加工会等方面的权利。

二、劳务派遣用工的主要优势

1. 劳务派遣可以让用工企业以市场价格支付使用的劳动者成本,可以使企业在获得合格劳动者和控制用人成本方面找到平衡,企业的用工成本大为减少。

2. 由于用工企业与劳务用工之间不是劳动关系,企业避免了与劳务用工之间直接产生纠纷,降低了用工的法律风险。

3. 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确定用工量,对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务用工可退回劳务派遣机构,并能从派遣机构得到及时补充,优化了企业的用工机制。

三、企业在劳务用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劳务派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劳动力的雇用和使用相分离,降低了企业人工管理成本和用工风险。但这种用工形式给企业用工管理也带来问题和矛盾。

1. 企业劳动用工关系多元化。

企业使用劳务用工,使企业与职工的关系由原来单一的劳动关系,形成了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三者关系,打破了单一的用工形式,使得企业劳动关系多元化,增加了企业用工管理的难度,也容易引起劳动争议。

2. 企业在用工管理上存在政策层面的难题。

(1)由于企业使用劳务用工,一些岗位出现了多种用工形式并存的“混岗”现象。(2)多数企业为节约用工成本,对不同用工形式的人员,实行不同的待遇标准,导致了劳务人员同工同酬的权利难以得到落实。这不仅严重挫伤了劳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劳动热情,也使企业在用工管理上存在政策层面的问题。

3. 企业对劳务用工的管理难以到位。

目前部分劳务用工由于认识问题,认为不是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不是用工单位的人,因而对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甚至不服从用工单位管理。而劳务公司将劳务人员派遣到用人单位后,对劳务人员的管理认为是用人单位的事。因此对劳务用工的管理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4. 劳务用工队伍稳定性差。

由于多数企业的劳务用工在待遇上与正式职工有较大差别,导致了劳务用工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工作积极性差。同时劳务用工流动频繁,离职率高,队伍稳定性差。这不仅给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带来了困难,也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四、企业劳务用工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1. 规范劳务派遣运作。

企业要与劳务派遣单位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劳务派遣协议,对实行劳务派遣岗位的用工,按照“必须、精干、高效”的原则,按岗位需要,严格控制,严格管理,严格履行审批程序,规范使用,杜绝非法用工行为。依法给劳务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维护企业与劳务工的合法权益。(1)对企业使用劳务用工的岗位进行梳理,对存在的“混岗作业”岗位,实行对外整体承包,由承包单位进行工序管理,包括人员的招收、岗位安排、工作过程的指挥和管理等,规避“混岗作业”的用工风险。(2)对后勤、生活服务等项目,实行社会化管理,企业对设施管理和服务质量进行考核,按考核结果向承包单位支付费用。(3)企业要制定规范的劳务承包合同管理办法,明确界定劳务项目承包单位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企业。

企业要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企业氛围,提升劳务用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将劳务用工的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1)在企业中营造尊重劳务用工的氛围,使他们切身感到与所有员工一样,是企业大家庭的成员,政治上、人格上一律平等,没有贵贱之分,他们与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必须“同呼吸、共命运”。(2)根据劳务用工的个人特点、能力、兴趣和专业,加强对其个人发展的指导与规划,鼓励他们自我加压、自我管理与自我提高,合理选择职业发展通道,将个人的职业生涯与企业的发展完美结合,以自身成长促进企业发展。

3. 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机制。

企业要结合行业特点,通过建立与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劳务用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1)企业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好不同岗位的薪酬体系和相应的绩效考核兑现办法,可根据不同岗位采取不同的绩效考核方式。还可以根据企业效益情况发放月(季)度或年度奖金,建立创新、敬业、团队合作、成本节约等多种奖励制度,也可设定一些阶段性工作目标或特定的奖励办法等等。(2)对工作表现出色、工作业绩突出、工作成果显著的员工,可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做到贡献和收入对等。在完善分配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更多层次的奖励措施,通过增加工资、奖金、福利和赠送生日、节日礼品等方式,让员工看得见、摸得着、拿得到。通过物质激励调动劳务用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3)树立劳务用工的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建立富有企业特色的精神奖励制度,做到以能力留人、感情留人,既留人、更留心,增强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企业的成就感,不断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4)企业要根据岗位特点对劳务用工设置一定的试用期,试用合格者才能继续劳务派遣,不合格者则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对长期表现优秀的实干型人才和有特别才干者,应能够获得额外奖励和破格提拔、晋职、晋级等激励措施,建立劳务用工的动态管理机制。

如何做好出版成本管理 篇8

一、要树立全员成本意识,强化全面成本控制

全员成本控制是指各部门、各个环节,全体职工对成本所进行的共同控制。首先单位领导必须重视成本控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让人人都懂得只有用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利润,企业才能增效,个人才能增收。此外,还要建立一套能对各成本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有效约束的制度体系。依据出版社成本项目,划分为生产成本、营销成本、辅助成本、管理成本等,科学分配成本预算,并对构成出版社运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制定合理有效的成本预算。分析各经济活动之间的成本关系,同时还要对未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的成本行为进行分析,强化全面成本管理。

二、成本控制要贯穿于编印发全过程

每种出版物从选题策划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都要经过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生产环节,只有从每个环节入手,才能真正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1.制定合理的目標成本。制造目标成本一般情况下以正常出版的图书种数、印量等为基础,加减预计可能发生的成本,推算出新书的成本;或以市场为依托,依据发行人员提供的市场信息,书市行情以及各类图书的市场比价、需求趋势,并根据本出版社所拥有的资源优势(书号,作者群,读者群、经销商等),测算出具有竞争力的图书的最低价格,再测算出本期目标收入及目标利润,从而拟定目标成本。目的是与实际成本相比较,从而控制成本。开发研制、营销发行的目标成本,可比照制定。

2.加强生产过程成本的控制。图书的生产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成。直接成本有稿酬、纸张、装帧材料、制版费、印刷、装订和出版费等。间接成本主要有编录经费组成,包括编辑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图书资料,办公费用等等,它们以分期摊销的形式,最后都计入直接成本。图书出版的首要环节是选题策划,在这一阶段就要实施成本控制。要求我们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做出预测,筛选选题,分析不同出版物的获利能力及市场竞争力,做到优中选优。印制图书工序繁多,图书成本中又以材料占比重较大,主要是纸张和装帧材料。要求及时了解纸张的市场行情,力争做到货比三家。同时,熟悉出版工价(拼版、上版、印工等),由出版科对印刷部门定期进行调研,不断选择质量上乘,价格合理的印刷厂家,从而降低成本。然而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只着眼于成本本身,单纯以成本的高低为标准容易形成误区,还要利用成本、质量、价格、销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支持企业为维系质量、调整价格、扩大市场份额等对成本的需要。此外,会计部门要做好成本核算工作,与目标成本对比,对有异常的成本变动情况,及时向上报告。

3.加强发行过程成本的控制。出版物只有销售出去,收回货款,才完成一个的循环过程,才能实现其增值。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图书营销的力度在不断加大,营销所付出的成本也日益增大,有些甚至大于它的生产费用。因此,对于图书成本的核算来说,销售环节的费用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我们应以过去发生的实际支出数据为参考,对过去变动销售费用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结合企业当前不同类别图书的销售与回款情况,调节不同品种产品的销售费用金额,对畅销及回款好的,应适当增加其变动销售费用的支出比例;对于固定销售费用应按项目控制开支绝对数额,在确保销售目标和利润实现的前提下,把各项合理的销售费用支出完全列入销售费用预算范围内,从而实行有效地成本控制。做好营销成本的控制,不仅依赖企业完善、规范、有序的制度来维系,同时人的潜力不可估量,销售人员会千方百计想出节俭销售成本的“良策”;同时在与商家进行沟通、协商的过程中,加强情感交流,利用各种资源,“花小钱办大事”。

三、推行成本责任制度,加强部门的考评、奖惩工作

运作良好的企业离不开目标成本管理,要加强全面的成本控制,必须实行成本责任制度。将单位的整体成本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目标,分配给各部门(即各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应对其可控成本负责,这样不仅能协调各责任中心的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的一致性,而且能发挥各责任中心的成本潜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企业总体目标成本。成本管理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要通过考核来检验。以目标成本为依据,根据会计提供的成本核算资料对各成本中心目标成本的实现情况进行考核、分析,对完成情况好的予以奖励,对超支严重的进行罚款。在考核的基础上,对差异产生原因进行及时分析,总结降低成本的经验,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 篇9

主要功能:

1、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登记,借用,归还,采购,维修,报废,标签打印,员工借用查询,员工离职归还

2、办公用品:办公用品登记,领用,采购,维修,报废,标签打印,员工领用查询

3、人事管理:制度管理,招聘入职、面试人员管理、员工档案,培训提升,调职,离职

4、文件档案:公司证件,行政发文,会议文件,合同文件,外来文件

5、车辆管理:车辆管理,出车记录,车辆费用,维修记录,油耗记录

6、仓库管理:商品登记,入库,出库,最低库存警报

7、行政办公类:限时执行、监督催办、请假记录,加班记录,考勤管理,钥匙管理,印章管理,员工嘉奖记录,会议室预定,票务管理,电话费用,报销费用,快递记录,外部通讯录,内部通讯录,工作计划

8、系统工具:用户权限,修改密码,套帐初始化,数据备份,扫描图片,摄像头拍照,金额大写转换,身份证号码验证,万年历,计算器

9、查询报表:资产统计,资产借用查询,资产采购查询,资产报废查询,资产维修查询,资产标签打印,员工查询,员工试用期查询,车辆费用统计,到期提醒查询

如何做好档案管理 篇10

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原始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表、声像及其它各种方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而机关档案是各部门在建设和发展中直接形成并反映本单位真实历史面貌的记录,是一个单位的自己的“文脉”,更是一个地区自身的宝贵财富。每个机关职能部门在长期工作中都形成了丰富的档案资料。如何搞好机关档案管理,使机关档案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是档案管理部门的课题,也是其他职能机关的重要任务。本文仅结合机关工作实际对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初步探索。

一、机关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董必武同志在《题赠档案工作》的诗中写到:“典谟训诰,宝之无佚;只字片言,亦所珍惜。规圆矩方,依时顺序,创业扩基,前轨可迹......,察往知来,视兹帮帙。”意思是说,宝贵的档案财富,对当前和今后的建设事业都有好处。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机关档案工作条例》也指出:“机关档案工作是机关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是维护机关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机关部门担负着一个地区、一个领域的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档案资料对地区的建设发展,对深化社会管理、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都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1、档案是搞好机关自身工作必须查考的材料。我们党和各级政府历来强调开展各项工作都要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占有材料。档案是

1机关过去工作活动的记录,机关工作人员要熟悉情况,总结经验、制定计划、处理问题,常需要从档案中查考过去的记载。如果有档案可查,许多问题就可以很方便地解决。否则就会给工作造成困难和损失,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2、档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全部档案都是由各级政府机关记录形成的。档案记载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等活动的有关情况、成果、经验和教训。是过去开展工作的记录,又是社会继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当前进行和谐建设,各项工作都要利用档案,查阅参考过去的记载。因为有了完整准确的档案材料,才使我们的建设少走弯路;因为有了完整准确的档案材料,才使我们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有了完整准确的档案材料,才使我们的各方面建设保持平衡稳健发展。

3、档案是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利用档案提供的材料写教育文章、著书、讲课、办展览、创作文艺作品、为群众解决困难,都能凝聚广大群众的思想,保持社会稳定,引导群众践行三个代表,不忘八荣八耻,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当前机关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基层机关档案工作情况总体是好的,但由于各单位档案管理参差不齐,有的单位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档案规范化管理,如:

1、材料管理不集中。机关工作事务烦杂,工作人员大都分管几块工作,已形成的档案材料往往分散存放在项目负责者手中,有时工作一忙,时有材料丢失。

2、材料处理不规范。有些工作人员在平时形成档案材料时不符合存档要求,如有的纸张大小不一,有的用圆珠笔、铅笔,有的字迹潦草,有的材料无落款单位和时间,还有的单位没有建立工作《大事记》。

3、材料收集不完整。每个机关都有长期都要做的工作,也有临时增加的阶段性重要工作;有纸张性文字材料,也有录音、软盘、光盘、照片等非文字材料;有工作计划总结,也有奖牌、荣誉证书;有固定资产资料,也有产品说明书、保修卡等必存本册。以前在收集材料时往往重视了“主件”,而忽视了“附件”。有的部门《大事记》、人员变动、单位基础数据变化等登记不及时,造成材料不完整。4、材料保管不严格。少数工作人员材料放置较乱,有的随便散放在办公桌上,有的把材料装在纸袋里丢在柜子一角,还有的散放在工作人员抽屉里。归档时很容易遗漏。

5、档案全宗分类不科学。有的单位虽然重视了档案材料收集整理,但分类不清,材料交叉,界限不明,卷内目录登记不规范,资料查找起来非常困难。

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工作人员缺乏档案管理知识,档案的形成和保管意识淡漠。因此,亟待加强机关档案工作。

三、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改进机关档案管理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的档案工作要充分发挥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记录历史、服务社会、传承文明、造福群众的特殊作用,紧密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加强档案

业务建设,筑牢档案管理基础,强化档案服务功能,增强档案活力,当好建设和谐社会的“后勤”。根据基层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当前上级档案管理部门和机关领导要切实抓好机关档案管理的组织、培训、指导等系统性工作,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开展机关档案工作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下属单位档案管理情况,找出存在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机关档案管理办法》。对档案材料的形成、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期限、检索、利用、保密、移交等做出规范,以便各机关部门落实执行。2、加强培训。采取上级档案管理部门集中辅导,组织机关工作人员走出去参观学习,请专业人员来本单位具体指导,组织观看档案知识光盘,进行岗上档案知识考核等方法,重点提高基层档案工作人员档案管理水平和部门领导的档案管理意识,带动其他工作人员掌握档案业务一般知识。对用纸、用笔、字迹及行文格式、资料保管等相关要求都要熟悉,同时加强工作人员对搞好档案工作重要性的教育,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

3、指导机关各部门注意保存有价值的资料。档案管理部门要在掌握各机关主要职能的基础上,明确各部门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收集范围相对要宽些,以利于鉴定整理。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在平时注意保存和收集一切与地区建设相关,有档案价值的资料,如业务资料、文件资料、经验资料、政策资料、专题资料、剪报资料、照片资料、光(软)盘资料、综合资料、会议记录等等,力求归档材料的全面、准确、有价值、可利用。

4、结合机关职能实际进行全宗档案科学分类,以方便管理检索使用。根据档案管理理论和机关工作实际,机关全宗档案应按和按问题相结合的方法来制定分类方案,如下图:

机关档案分类大纲

这种分类方法的好处,一是克服了按组织机构分类时,由于内部机构时而增减、时而合并带来的分类难题;二是克服了按组织机构分类常出现的有部门档案材料过多,有部门档案材料过少问题;三是克服了按组织机构分类时的几个部门联合办公务、联合发文件带来的归档材料的重复和混乱;四是机关部门每年工作增减有变化,按问题分类可随实际工作增减而增减类别。这样分类就保证了档案管理的隐定性、统一性、内容排斥性和类别伸缩性,既有连续性、便于检索,又能适应事物客观发展变化的需要。

5、鉴于机关工作事务烦杂,为防止平时档案材料的遗失,保证归档的全面,应该采取部门对档案材料日常积累与定期收集相结合方法,在日常注意保存基础上,应每季或半年集中收集一次,按照档案分类大纲分类存放,集中保存,年底全面鉴别、整理、立卷、归档。

6、上级档案管理机关要加强对基层档案工作的检查,深化和完善档案管理评级标准,并将档案管理水平作为对部门领导和部门的整体工作考核之中。

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篇11

关键词:档案管理 规范化 边缘化

根据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研究和分析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和策略。档案管理结合与时俱进的思想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不断满足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把档案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认识上人们对于档案的管理工作存在许多误区或误解,在人们的思维意识里认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不大。存在这种思想的人普遍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档案管理工作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结合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通过吸收和借鉴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满足当代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完善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树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使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

1 档案管理的意义

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如何看待档案管理工作?这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任何企业来讲,企业管理是企业日常运作的一部分,而档案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所以说,做好档案管理是确保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和根本。从根本上,档案管理工作还是一项复原历史原貌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对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衡量着企业的业绩水平和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的优秀成果通过企业档案进行记载,为进一步研究企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甚至能够提供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的参考依据。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便于领导层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二是企业的经营成果方便社会各界的监督和确认,为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奠定基础。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明确档案管理理念,尝试新方法对档案进行管理,进而真实地再现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经营成果。将档案管理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整合,对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模式起着决定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甚至影响企业的经营战略。综上所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2 档案管理工作的边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社会出现淡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趋势。当前,人们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具体,对档案的管理工作还停留在可有可无的阶段。尤其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程度在档案管理人员心目中处于弱势的地位,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档案的过程中缺乏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不积极,特别是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档案管理方面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所以,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根本不可能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失位和缺乏责任心的现象,追根溯源是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从部门到整个企业都在流传档案管理无用论。在企业内部难以营造关心、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环境,在整个企业中,档案管理的意识逐渐变得弱化。在新旧管理模式交接时,对档案进行管理出现障碍或麻烦,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处于边缘位置。

3 坚持“依法治档”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

3.1 立足法制,做好建章立制工作

法制化是进行档案管理的基础,所以,为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坚持依法治档原则,逐步推进档案管理的制度化程度,不断采用现代化的设备对档案进行管理。随着档案种类和载体的不断变化,档案的管理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只有不断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使档案管理进入新时代。因此,形势的变化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在业务知识、管理操作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依法治档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对档案进行制度化管理,确保档案的安全性,使档案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在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档案的管理、收集和整理等工作,进而对档案进行有效地保护和利用,使档案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在此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应运而生。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档案的管理出现更高的要求,进而要求地方政府充分挖掘立法权限的现有资源,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规体系,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使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各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加强档案管理,借助制度发挥档案的效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将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2 档案管理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

在新的时代背景条件下,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新形势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档案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认为:只有正确地看待档案管理工作面对的挑战,把档案管理与现代技术结合在一起,档案管理才能实现快速的发展。由于档案管理要求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以,档案管理人员要提高服务的意识,培养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能力。档案记载的信息是具有较高价值的资源,这些资源汇集着大量的指示精神。但是,整理档案的工作非常繁琐,而且涉及到的重复性劳动多,劳动强度大。将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引入档案整理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科技时代下,借助计算机充分发挥管理优势,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操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对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根据文件形成的先后顺序进行打印,避免了文件归档时人为因素的影响。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主要侧重档案信息的组织化和系统化,在确定查找范围之前,首先要在输入检索词的编辑栏中输入相应的信息,通过检索出现的文件就是与输入的内容密切相关的,无论在准确性方面还是在时间成本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只有这样,档案具有的丰富信息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然而,任何事物利弊都是成对出现的,同样现代科技也不例外。随着时间不断向前推移,现代科技的优势逐渐丧失,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受到挑战。为了确保档案文件的安全,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电子文件的监管,确保电子文件的安全,对电子文件流转跟踪登录进行完善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操作权限管理系统,根据信息安全、人员职责、设备管理等因素对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明确其操作权限,并对操作权限进行合理划分,对电子文件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功能进行研究、分析和设计。充分吸收电子签章、口令管理、活体指纹识别等,并将其引入到电子文件系统中,提高身份确定的精度,并对口令方式进行严格管理。

3.3 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

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合理利用档案资源能够准确把握经济活动的规律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是强化档案管理的根本,进而为小康社会提供服务。档案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就是档案被充分地使用,对档案进行开发与利用,进而充分挖掘档案管理的价值,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全社会获取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途径。因此,在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要不断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完成资源的共享,提高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等工作,完成档案的编目、检索、编研等工作,研制适用的检索工具,进而满足档案使用者的不同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档案的安全工作,随时为档案使用者提供信息服务。通过微缩或复制的方式对重要、珍贵的档案进行备份,进而起到保护档案原件的作用。为了避免档案受到外界条件的损坏,加强库房建设对档案进行保护。在确保档案安全的原则基础上,档案管理要与社会的变化相吻合,不断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管理档案与与时俱进相结合,不断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开创新的档案管理局面。通过回顾过去,以及展望未来,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时,只有把握机遇,对消极因素带来的影响能够有效預防。不断发挥我们的优势,使档案管理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

参考文献:

[1]陈晓旭.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宁夏机械,2006(02).

[2]李丽敏.浅析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价值工程,2010(33).

如何做好药房管理工作 篇12

1.1 药房设计要合理

药房最传统、最重要的职能就是供应药品,包括向患者及临床医生提供所需药品。开放式的大窗El是现代药房比较提倡的,它方便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及治疗的依从性。整洁、统一、充足的药柜及合理的布局既方便药剂人员的调剂,又对树立药房良好的形象起到一定的作用。摆放药品要分类定位,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分类标识要清晰醒目。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将药柜分配到每人,实施专人负责,以明确每个人对药品管理的责任。

1.2 合理利用计算机

计算机的应用给药房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药品管理中应用的优点主要有:(l)计价准确。药品价格及价格变化统一由计算机输入、修改,实行网络共享,保证计价的准确性。(2)堵塞了漏洞。基本上杜绝他人随意拿药、换药、借药的现象,增强了药剂人员的工作责任心。(3)增加了用药透明度。使用网络技术后,患者在药房取药的同时可得到该患者所取药品的清单,使得患者对自己的用药情况比较清楚,增加了透明度。(4)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率。(5)合理利用药品资源。通过网络技术,采用数据查询可及时了解各药品的应用情况,避免了超大库存及药房应急用药供应不足的问题。为药品购销等各方面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

1.3 其他设备

药房还应配备保证药品质量的冷藏设备,如冰箱及温湿度计1支,配备保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安全的设施保险柜。

2 软件管理与实施

硬件设施的齐备保证了药房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软件部分的完善与实施则确保了药房技术服务型功能的更好发挥。

2.1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保证有效实施

无规矩不成方圆。药房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保证其正常有效实施,主要包括《药房调剂制度》、《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等。同时应根据法规及科室具体情况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工作制度和各种操作规程,使每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成立以业务院长为组长的工作检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药房对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以便在科务会议上通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2.2 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与积累

为了更好的发挥药房技术服务型功能,药学工作者就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学习与积累。一名合格的药师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具有丰富的药剂学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2)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进取心。(3)有合作精神,能够与患者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如医生和护士建立良好合作关系。(4)具有一定管理能力,能够集中并管理必需的各种资源。药房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习药品知识,鼓励药师们多看书、多学习,在书报购买方面医院要多给予经济支持。每年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本专业现代的、前沿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2.3 以身作法、加强管理,严守调配操作规程

制度是僵硬的、呆板的,而管理与服务要做到是人性化的。和谐的工作氛围容易产生团结的集体,而团结的集体又会形成和谐的工作氛围。同事之间要经常沟通,互相理解。药房负责人首先要以身作责,勇于承担责任。工作中要给同事们做出表率,做到思想上服务意识强,工作上认真负责,知识掌握全面、深入。

药房工作人员应牢固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守调配操作规程。具体操作要求:(1)发药时应做好窗VI交代、解释工作,做到有问必答、解说耐心;(2)做好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的保管使用工作,严格照章办事;(3)做好在房药品的养护工作,按月养护,做好记录;(4)加强有效期药品的管理使用,坚持先进先出,效期先者先发出的原则,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5)做好处方逐日统计登记工作,封面内容应完整,每日装订成册,保存备查。药房不仅要做好本科室的管理工作还要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沟通能促进信息的交流,沟通能加强彼此间的合作。

2.4 账物相符,避免浪费

说药房的工作繁琐零乱是因为它涉及很多领域,做好药房的管理工作还要有财务方面的知识。收支情况要明晰、清楚,做到账实相符。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此它也具有商品流通中的一些特性,既要保证临床药品的充足供应,又不能使药品积压过多造成过期浪费。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多观察、多实践、多积累经验,要有药品销售的前瞻性和药品使用的可预见性。

2.5 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临床药学工作是医院药剂科科技含量较高,能体现药学专业水平的重要内容,可提高药房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更是药学服务发展的方向。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使药师走出药房、参与临床,与医师共同制定给药方案,促进临床用药个体化。使药品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尽量降低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上一篇:年初中德育工作计划下一篇:著名品牌命名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