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2024-12-28

城市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精选9篇)

城市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篇1

摘要:嵊县旅沪同乡会成立于1947年,当时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国内时局动荡,上海首当其冲。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该同乡会还维持了3年左右,在自我管理方面既有成功经验,也有不足之处。该同乡会与大多数同乡会一样,对于今天的城市管理、同乡组织都大有帮助。

关键词:嵊县旅沪同乡会;经营管理;城市自治

民国时期上海大约有100多个同乡会,抗战爆发后,一些同乡会停止运行,待到上海光复后,一些同乡会才又陆续成立,嵊县旅沪同乡会则是上海光复后成立的同乡会之一。这些同乡会在联谊乡谊、自我管理方面有许多可取之处。当今,中国人口迁移频繁,如何更好地实现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如何实现对同乡组织的管理,或许可以从历史上的同乡会中寻找答案。

一、同乡会的成立

嵊县即今天嵊州市,嵊县位于浙江省东部,该县多山,境内河流众多,物产颇丰,然与民国时期浙江沿海地区相较,嵊县则又较落后。随着近代以来的逐渐开放,作为靠近东部城市的经济腹地,逐渐有嵊县人向大城市流动的趋势,到宁波、杭州、上海等地谋求生存发展已成为一股潮流。上海巨大的市场和发展前景,以及嵊县到沪较近等一系列有利条件,越来越多的嵊县人来到上海打拼。这些嵊县人在上海逐渐融为一体,彼此相互照应。起初,旅沪嵊县人加入到宁绍同乡会,后来绍兴七县旅沪同乡成立,则又转而加入绍兴七县旅沪同乡会。加入同乡会,便意味着得到更多的照顾,更有助于在异乡的发展。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嵊县人在上海的发展就是一帆风顺。后来很多人都只知道当时对苏北人抱有一种偏见,“苏北人成为贫困、肮脏、落后与犯罪的代名词,不光彩的事,往往怀疑苏北人所为。”但事实并非如此,当时很多到上海打拼的外乡人都有过类似的遭遇,嵊县同乡也有过为“名”所累的情况。

20世纪一、二十年代,“嵊县强盗”在十里洋场被传得沸沸扬扬,上海的报纸常把“嵊匪”作为新闻标题,使嵊县人去住旅馆都会被婉言拒之门外,一时间“谈嵊色变”。从19代、19代嵊县人士在沪的糟糕名声,到后来一批批旅沪嵊县籍人士的到来,嵊县人在沪的产业越发发展。经营传统丝织业、茶业的人士已经站稳了地位,尔后兴起的越剧也几乎清一色为嵊县人员。全面抗战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嵊县人逃难到上海,这其中便有大量越剧从业人员,他们随即在上海大力发展越剧。据1939年9月统计,当时沪上成一定规模的越剧戏班有13家左右。到1941年11月6日统计时,越剧戏班增加至36家。至此,嵊县人在上海的支柱产业几乎为丝织业、茶业、越剧业。上海是近代中国的典型移民城市,随着移民人数增加、实力提升,越来越多的同乡会陆续得到建立。随着嵊县旅沪人士实力增强,该县同乡也曾在1936年提出建立同乡会的想法,并在《申报》上刊登告示,或因抗战爆发时局影响,组会一事最终宣告夭折。抗战期间,其它旅沪同乡会也宣告停止运作,待抗战胜利上海光复后,一些同乡会才陆续得以恢复。

正是在这起同乡会成立的风潮下,嵊县旅沪同乡会宣告成立。1947年,嵊县旅居沪上者约有万余人。在这些人当中,不乏一些知名人士,如驰骋政商界的王晓籁、童莘伯等。在这些业界精英的提倡下,在郑剑波等人的具体奔走下,从1947年3月到5月,经过两月有余的准备工作,当年5月11日,第一次发起人会议召开,讨论相关议案,推选筹备会各负责人,童莘伯为筹备会主任,郑剑波为总干事。此后,筹备会又召开了连续召开了三次会议,商讨筹备事项,并决定由筹备委员先行垫付筹备款项,规定发起人10万元。也正是在此基础上,筹备会的各项工作才能得以正常运转。同乡会一方面进行内部沟通、联系,另一方面积极向上海市社会局提交申请,争取尽快获得政府批准,此外,该会还注意与浙江省其它旅沪同乡会交流合作,尤其是宁波、绍兴等地同乡会。1947年7月1日,经社会局批准,嵊县旅沪同乡会终于成立。旅沪嵊县同乡陆续加入到该会当中,形成了有组织的城市自治管理机构。据统计,该会成立后不久,便已有1000余人入会。

二、同乡会的自我管理

1.优点。作为在成立在动荡年代的同乡会,尽管环境艰苦,但是嵊县旅沪同乡会却努力维持了3年时间,不可不谓“成功”。嵊县旅沪同乡会打成立之日起,便注意学习以往同乡会的管理经验,并努力在社会局的管理下尽量做好自我管理,注重与其它同乡会的联系,不但拥有较丰富的实力,而且还累积了大量管理经验。唐力行先生认为,“同乡会与旧式会馆都是以地缘为纽带的群体组织,但同乡会现代色彩更浓,功能更强。”这也说明同乡会有更多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而这些方式则通过它的组织架构和一系列章程体现出来。在成立大会上,《嵊县旅沪同乡会章程》通过。该章程确立该会的宗旨为“集合同乡力量,推进社会建设,发挥自治精神,并谋同乡之福利”。同时,章程对会员以及各项工作等一一做了相关规定。通过对其它旅沪同乡会的章程对比,便不难发现其相似之处,其实也反映出同乡会受到社会局的严格监管,所拟定章程不能突破社会局的各种规定。该会成立,一方面着力对各行业精英的吸纳,另一方面则是注重吸收诸多同乡入会。在成立大会上,该会推选出48名理事、监事(包括候补)。这些成员几乎遍及该同乡所从事的每一行业,丝绸、纺织、越剧、交通运输、水产、摄影等等。

而且,这些理监事的平均年龄为40岁左右,大抵年轻有为。该会拥有强有力的后援团队,均为上海乃至全国政商界名人,如王晓籁、马寅初等。在吸收新会员方面,该会也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区分永久会员、普通会员的方式,来吸纳不同阶层的同乡入会,同时还规定了同乡享有的权利,做好宣传工作,增加会员。由于当时社会动荡、物价暴涨,初诞生的同乡会必须面临自己的生存问题,故而在自我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筹措经费方面。通过考察相关材料,可以发现嵊县旅沪同乡会的经济来源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1)会员会费;(2)会员捐款;(3)组织越剧义演。由于当时物价飞涨,在这3个来源中,前两个曾经过多次调整。在这数年当中,该会对会员会费共有4次调整,除了最后一次调整跟政权更迭有关外,其余均受到当时物价暴涨的影响,“永久会员”亦不得永久。该会经费来源的第二个途径——募捐,同样在会上被提起5次,由于屡次在会员中提出募捐,而当时经济环境恶劣,在1949年5月7日召开的18次联席会议上,还专门提出:自三月份起各理监事自由认捐指数业已收过两次,现因各业营业清淡,拟自五月份起停止征收。

尽管如此,但客观的恶化经济条件也不允许将此落到实处,对会员募捐仍旧。该会经费来源的重要途径则是越剧义演,尽管该会只组织过一次义演,但这却构成了该会基金的主要部分。1948年4月21日、22日,大批越剧红星在中国大戏院举行越剧义演,为嵊县旅沪同乡会募集基金,成果颇丰,受到该同乡会的大力表扬。基金建立之后,在第10次联席会议上,该同乡会设立了大中学奖学金,以期造就同乡人才。但这个奖学金却并未能真正起到实效,名实不符。同乡董幼芳肄业惠旅产科学校,因家境清寒而申请该会奖学金,由于经费紧张,最终未能获准。同样因为资金不足,该会此次会议上提出拟设立小本贷金以救济旅沪同乡失业案亦未获准。尽管如此,该会还是竭力帮助同乡,尤其到后来局势紧张,诸多旅沪同乡急于返乡之际,同乡会还出面为同乡“集团购票”,并积极联系相关运输公司。此外,该会也注意回馈桑梓,其中便有为该县募款修建文庙、建小学等事。

2.不足。尽管从表面上看来该会较为民主,尤其是从其组织层面的行业分布来看,然而,形式上的民主并不等于真正的民主。从第一届理监事名单中可以看到,在48个成员当中,尽管几乎涵盖各行各业,但是老式的产业(纺织业、丝织业)有18人,占1/3,新式的`越剧行业却仅仅只有5人(其中演员袁雪芬1人),约占1/10,从这其中的巨大差异也不难发现其权力的不均分配。显然,这与当时越剧在上海的发展状况完全不符。事实上,越剧演员与同乡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十分融洽。1947年,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时受到上海社会局干扰,据袁雪芬回忆,当时她们前往王晓籁家请求帮助,王晓籁不但不帮助解决问题,反而冷言冷语地拒绝了她们的请求。当然,早期越剧与同乡会的关系却并非如此,包括越剧演员与同乡之间的关系,这一点的改变,或与演员在越剧发展过程中逐渐自我觉醒有很大关系。同乡会成立之后,越剧义演为该会募集到大笔经费,后来又有人提议在上海筹设越剧训练班,尽管原则上通过,可是却迟迟得不到落实,而且进行筹设工作的人员无一例外地都是男性成员,根本就没有一名女性。对比之前越剧演员为筹设越剧学校而自发组织的义演所面临的遭遇,也不难体会当时她们在同乡中的处境。尽管同乡会有很多形式的民主,但真正要落到实处却也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在嵊县旅沪同乡会的经营过程中,其表面的新式民主管理形式并不代表其民主就落到了实处,更不是意味着不分性别、不分辈分的民主,毕竟,它还有着较为传统的色彩,是传统同乡组织的一种延续。何炳棣认为,“一般而言,无论地缘观念最初如何深固,同业的经济利益迟早能克服了同业之内原来的窄狭地缘观念,所以最后总是趋向于超地缘的业缘组织的形成。”按道理言,同乡组织或者同业组织的发展趋势确为此,但是这并非短时间就能完成的过程。

三、思考与启示

自1950年5月12日第21次理监事联席会议上宣布该会结束工作、名义上存在后,该会实际上已停止运转。1953年5月23日,嵊县旅沪同乡会所有家具、账册等档案都全部移交给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市分会。这也宣告嵊县旅沪同乡会正式解散,距它停止工作已过去整整3年。从该同乡会的发展来看,成立同乡会是对现代城市移民自我管理的一种良好办法,不但有利于移民自我管理,还能加强彼此之间交流联系,保持稳定。但是,作为主管部门,则又必须加强对同乡组织的管理,尤其需要对同乡会的章程、组织形式、活动开展等方面的指导。就嵊县同乡会而言,该会内部保留了许多较为落后的传统因素,如对女性的偏见,以致于影响到该会的发展,这是现代同乡会需要规避的地方。只有做到民主平等,才可能让同乡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也能让现代城市发展更为和谐。

参考文献:

[1]郭绪印.老上海同乡团体[M].上海:文汇出版社,,786.

[2]唐力行.徽州旅沪同乡会与社会变迁(1923~1953)[J].历史研究,,3(50).

[3]袁雪芬.求索人生艺术的真谛——袁雪芬自述[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92-93.

[4]何炳棣.中国会馆史论[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6,102.

城市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篇2

城市地下空间专业实习地点多在施工现场或野外, 首先, 现场情况复杂, 材料、仪器众多, 难以在校内建设, 并且实习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其次, 为了保证安全, 工地实习一般只能对工程的某一施工环节或工程某一静态施工进行观摩, 野外实习也只是象征性的走一下过程;再加上实习场地较为分散, 没有固定施工现场或工程项目, 施工进度就更加不确定了, 这些不利因素对实习效果造成不小的影响。 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引入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1 城市地下空间毕业实习存在主要问题

毕业实习难以落实到位。城市地下空间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开学后一个月, 部分老师有课或不可调的出差, 加上实习教学环节经费不足的限制, 实习大纲的规定没有完全执行。 由于前期实习效果不好, 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基本不能给企业带来足够经济效益, 企业不倾向于让学生顶岗实习;参加实习学生人数众多, 实习基地有限, 再加上有很多学生以考研为由不实习, 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形式实习。

毕业实习考核机制不健全。毕业实习考核内容一般是实习期间在企业的表现和提交的实习材料, 包括实习报告、单位评语等材料内容, 成绩综合评定。由于实习材料多数抄袭, 且无学生实习答辩环节, 再加上很多学生不是从事本专业的实习, 故考核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主观性和模糊性, 所得成绩不一定很真实。

2 城市地下空间毕业实习改革

普通院校地下专业学生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一方面因为矿业的持续低迷, 另一方面由于实习质量的不过关, 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都打不到用人单位的需求。 因此, 用人单位宁愿高薪聘请有经验的技工, 也不想用低价应届毕业生。 毕业实习改革已迫在眉睫。

2.1 完善毕业实习管理机制, 提高毕业实习质量。

由于连年的持续扩招, 学生逐年增加, 实习教学如何顺利开展是当前面临一大难题。毕业实习, 理论上全专业学生都要参加, 考研学生和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可不参见学院组织的实习, 这样一连, 学生管理难度相当大, 有的学生甚至失联, 实习的内容无法查实。实习报告应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排版要求撰写。这就需要学院制定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 对学生形成相应的约束, 以保证实习教学顺利开展。

2.2 统一安排毕业实习

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他们实践环节知识匮乏, 毕业论文做巷道设计与施工组织的学生, 既没见过煤矿, 也没下过井, 毕业论文纯粹是按想象的, 质量实在无法保障。近几年煤炭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这就使本就竞争力不强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加严峻;或部分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到现场无法应用或已过时, 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降低。 对此, 建议利用有限经费, 把毕业实习环节统一安排。

2.3 引入校企合作, 共同建设实习基地。

2015 年11 月3 日, 新华社受权发布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以下简称《建议》) 。 《建议》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 校企合作自工业时代起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其合作模式也已成熟, 此时引入, 再合适不过。

经费不足、资源匮乏是造成实践教学困境的主要因素。 校企合作的引入无疑为困境的解决找到了一条好途径。本文中其主要过程是实践教学由校内基础知识实训与校外实习 (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相结合完成。 校内基础知识实训课程资源和校外实习导师由企业提供, 并负责向学校反馈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相关信息;学校负责提供校内基础知识实训的场地;在实习期间, 合作企业可优先挑选实习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 提前签订就业协议。

校内基础知识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校内实训重在巩固学生学过的理论专业知识,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由企业派遣工作在一线、经验丰富且了解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工程师讲解最新的技术和工程流程, 将企业的工程案例带入课堂, 利用模型进行讲解,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认识, 基本的职业素养。 校内实习作为随堂实验的有力补充, 可有效缩短其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蜕变过程。在实习过程中, 指导教师还可指导学生考取相关的专业认证, 实现“技能+证书+学历”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就业竞争力。

校外实习的方式是根据企业和学生的双向选择, 将学生分配到企业具体工作岗位, 即顶岗实习, 由经验丰富的企业员工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习。 学生利用在校内实训期间强化的知识和平时知识的积累, 到企业中实践, 可以很快进入角色, 这样不仅不会成为企业的累赘, 还会为企业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 对企业来说,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得到了廉价的劳动力还大大降低了用人风险;对学生来说, 这不仅是对平时知识的积累和校内实训成果的检验, 更重要的是使其增强了实践和创新能力、掌握最新技术并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对学校来说, 不仅完善了实习制度, 扩建了实习基地, 将实习落到了实处, 还大大提高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实现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共赢的局面。

2.4 健全毕业实习考核机制

实习考核内容由以前的只提交实习材料改为在此基础上在增加实习答辩环节, 让学生对实习内容、过程和收获做个汇报, 形式与毕业设计答辩类同, 这样才能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建立客观、公正的考核机制, 也是提高实习质量和学生实习主动性的重要前提。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完善毕业实习管理机制、 统一安排毕业实习、引入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习基地以及健全毕业实习考核机制等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实习效果, 将毕业实习落到实处, 不在只是个形式。毕业实习教学的完善, 将会使毕业设计的质量有个质的飞跃。

摘要:2015年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见校企合作在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中, 其作用不可忽视, 自此, 高校发展将进入新的篇章。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系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要想提高本科毕业实习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是个快速有效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毕业实习

参考文献

[1]王凤娥.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7) .

[2]王凤娥.高校网络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与实践[J].福建电脑, 2015 (6) .

[3]谷钰, 李辉, 牛汝良, 等.推动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J].实验室科学, 2010 (1) :170-172.

[4]史金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27 (8) :190-192.

[5]杨琳.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15, 24 (2) :121-124.

城市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篇3

关键词:农村毕业生城市毕业生缩短差距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明显影响。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城乡差异最大,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77%,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为695%;同时也指出,在毕业两个月之后,接受调查的应届毕业生失业率176%,其中农村家庭出身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失业率竟然高达305%,远远高于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这几个数据的分析,不难看出,农村毕业生与城市毕业生就业的差异毋庸置疑。因此,分析导致就业差距的原因,进而提出缩短这种差距的合理化建议,对于促进学生就业,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农村毕业生与城市毕业生就业差异的原因

1.社会因素:就业不公平,在就业中存在“父辈就业”现象

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明显的影响。如今就业不公平,再就业中存在“父辈就业”现象,导致农村生无法和城市学生“拼爹”的一方面原因。城市毕业生的人际关系可能确实比农村毕业生丰富的多。不少学校就业部门负责人表示,“关系”在毕业生找工作初期确实能起到敲门砖作用。确实,农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压力,而且经常会面临就业机会少,求职成本高,就业歧视等问题。但事实上,有资格拼爹的大学毕业生毕竟少数,大多数毕业生都是依靠个人能力奋斗,争取就业机会的。

2 高考制度因素

不合理的高考制度导致农村生更多进入二本、三本等普通院校。近年来,二本三本院校盲目扩招,也是导致农村生就业难的因素。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学生上大学比例逐年提高,2000年农村学生占招生总数的48%,2012年达到591%,其中本科生由441%提高到525%。但是,农村生进重点大学的比例却很低。根据调查数据,更多农村生进入二本、三本院校。二本三本的教育质量显然无法与211院校相比,同时,这些二本三本院校,尤其是三本院校,获得政府资源少,自然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投入,办学成本低,硬件设施不足,选择办学成本较低,甚至不需要专业实验室,对师资要求也不严格,种种原因导致二本、三本学生实践能力弱;再加上“父辈就业”的影响,就业的城乡差异加大。

3 就业心理因素

农村大学生对就业岗位心理预期较高。农村大学生处在心理成熟的过度阶段,家庭对他们给予了较大的希望,父母辛苦供其读书,以期靠书本翻身,找到理想的好工作,导致这部分同学自我定位出现偏差,不能清除地认识自己,眼高手低,个人预期较高,盲目择业。结果,部分农村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频频跳槽;也导致部分农村同学价值观模糊,急功近利,渴望高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在就业时希望自己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也有些农村学生因自身家庭经济情况,与同学就业状况对比,产生自卑心理。农村大学毕业生中,就业的焦虑心理较为普遍,就业压力大。焦虑的产生多数情况是因为担心竞争,对于竞争缺乏信息,担心工作不理想,面试结果不通过等等。

4 农村毕业生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农村社会本身局限性,人们的思想观念与城市有较大差距,农村相对城市来说,有点封闭落后,农村大学生定位单纯,认为进入大学后,只要努力学习,定能找到好工作,脱离农村的贫苦生活,结果,农村学生重视文化课程,忽视实践能力和自身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他们极少参加社团活动,也鲜有利用寒暑假加强社会实践工作。“死读书,读死书”的老思想导致他们缺乏与领导、同事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他们在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上的差异较大。因此,他们在就业中处于劣势。此外,职业规划是大学生涯中重要环节,学校通过职业生涯节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等信息进行职业规划,明确就业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制定各类考证计划,加强专业培训,以更早、更好地踏上岗位。然而,农村毕业生认为进入高校就等于进入保温箱,只要顺利毕业,就能在城市找到工作,扎根下来。

二、如何缩短农村毕业生和城市毕业生就业差距

农村毕业生和城市毕业生巨大的就业差距已成为热点话题,为促进毕业生公平就业, 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人才毫无疏漏地输送到社会,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导致巨大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缩短差距的合理化建议。

1 改革高考制度,完善高考制度

如今,高考分数是高校录取工作,人才选拔的唯一标准。同试卷,同内容,同考试时间,看似公平的竞争,却对教育起点极不公平。农村教育设施不够完善,师资队伍不够强大,学生接触面较浅,知识面窄,众多因素导致农村孩子落后于城市孩子。改变这种不公平状况,从长远看必须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师资建设队伍,在对学生加强课程教育的同时,把城市新学习方法和教学经验带到农村。再者,农村学生教育起点不公平,过程不公平,我们必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在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现实中,改革高考制度,更具现实意义,如果能建立全国重点大学基于全国统一测试的自主招生,并在自主招生中加入地区教育因素评价,就可很大程度校正城乡差异。

2 打破各类院校间的身份等级

打破学校间的身份等级,推进一本、二本、三本院校平等发展,甚至取消一本、二本、三本院校的制度设计。我们认为将高校进行等级分配,985、211、一本、二本、三本,制造了学校间的不平等,压制了二本和三本院校的发展空间,导致不少二本、三本院校办学无特色、办学质量不高,学生缺乏竞争力。

3 强化制度,推行就业公平

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制度能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如今社会就业不公平,在就业中存在“父辈就业”现象,导致农村毕业生无法与城市毕业生“拼爹”。要消灭这种“拼爹”状态,必须用制度予以约束。用人单位录用时,应统一考试制度,统一命卷,统一阅卷;严格监管试卷保密程度,避免试题泄露。

4 端正农村学生就业心态,帮助其克服就业心理障碍

众所周知,顺利就业,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成绩、良好的沟通能力,端正的就业心态也是不容忽视的。

(1)对应聘单位要求高。如今农村大学生上大学成本高,父母省吃俭用供子女读书。子女背负着报答父母,养老的心态期待找到好的工作,回报父母。因此,在择业时,农村大学生通常在心理为自己定一个薪资标准,以此标准来找工作。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日,自然为他们就业设置不少障碍。

(2)就业不自信。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在物质方面比城市大学生差,这导致他们心理不健康因素的存在。在面试时,个别同学表现自卑,不乏攥拳头、时常擦汗、频繁小动作、脸红、小动作等,自然给用人单位印象较差。

(3)就业自负心理。个别农村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文化成绩名列前茅,成绩优秀。他们缺乏对自身客观分析和评价,产生自负心理。以为理论成绩就能代表一切。在择业时过分挑剔,高不成低不就,错过很多就业机会。

针对农村大学生上述心态问题,我们可采取相应措施。在大学入校时,除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外,也应该加强就业指导,从就业仪态、仪容,到就业形势分析;也可聘请学长对他们进行经验交流,帮助他们端正就业心态,为顺利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5加强农村毕业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由于农村社会本身的局限性,人们的思想观念与城市有较大差距,农村的封闭落后,导致大学生就业观念淡出,他们认为学习是摆脱贫困、找到好工作、飞黄腾达的最佳途径。所以,大多数学生注重文化课程的成绩,忽视了社交能力的培养。在就业时,和领导、同事沟通能力不足。这就要求大学在理论教育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大学和初高中的区别,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提高沟通、交际能力;和学生强调团队合作在就业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支持农村学生参加各类学校、省厅举办的活动,帮助农村学生提高领导能力、组织能力,以更好地为就业做准备。

正确认识到农村毕业生与城市毕业生的就业差距,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农村大学生和城市大学生在成长环境、学习背景、就业资源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容置疑,准确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给出合理化的建议,并着手努力实施,尽力缩短农村和城市毕业生的就业差距,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志刚 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2012

[2] 周静 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心理差异性研究——基于上海高校的实证调查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 2013

[3]白延泉 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国校外教育2012

[4]张锰农村大学生就业诉求管理观察2008

城市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篇4

1 保护古树名木的措施

1.1 保护生态环境 古树一般在某一环境生活了千百年,适应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不要随便搬迁,也不应在古树周围修建房屋、挖土、倾倒垃圾、污水等。

1.2 抵御自然灾害 古树一般树身高大,雷雨时极易遭雷击,因此,在较高大的古树上要安装避雷针,以免雷电击伤树木。对树木空朽、树冠生长不均衡、有偏重现象的树木,应在树干一定部位撑三角架进行保护。此外,应定期检查树木的生长情况,及时截去枯枝,保持树冠的完整性。

1.3 广泛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性 由于古树名木分布广泛、树种多,光靠业务部门的保护和管理是不够的,应大力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性,大力宣传古树名木的生态、科研、旅游、观赏和文化价值,提高公众爱护、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对古树名木进行监管和保护。提高广大群众对古树名木的知情权、监督权和保护权,使保护古树、珍爱绿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1.4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古树名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务院《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及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因地制宜制定本地的有关古树名木的规章制度。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活动,使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1.5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支持 保护古树名木是一项社会性公益事业,各级公共财政应当把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管理等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或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基金,吸纳民间和社会公众资金,作为保护古树名木的有关费用。同时,鼓励单位和个人认养古树名木和资助古树名木的养护以及开展冠名保护等活动。

1.6 普查建档 管理部门要查清当地的古树名木,实行编号挂牌,时时对号巡查古树名木的有关情况。

1.7 设立栅栏 为了防止人为撞伤和刻伤树皮,保持土壤的疏松透气性,在古树周围应设立栅栏隔离游人,避免践踏,同时在古树周围一定范围内不得铺水泥路面。

2 古树名木的复壮措施

2.1 去枯弱枝、促发新壮枝 对萌芽力和成枝力强的树种,当树冠外围枝条衰弱枯梢时,用回缩修剪截去枯弱枝更新,修剪后应加强肥水管理,以促发新壮枝,形成茂盛的树冠。对于萌蘖能力强的树种,当树木地上部分死亡后,根颈处仍能萌发健壮的根蘖枝时,可对死亡或濒临死亡而无法抢救的古树干截除,由根蘖枝进行更新。

2.2 桥接 对树势衰弱的古树,可采用桥接法使之恢复生机。具体做法:在需桥接的古树周围均匀种植2~3株同种幼树,幼树生长旺盛后,将幼树枝条桥接在古树树干上,即将树干一定高度处皮部切开,将幼树枝削成楔形插入古树皮部,用绳子扎紧,愈合后,由于幼树根系的吸收作用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古树体内的水分和养分状况,对恢复古树的长势有较好的效果。

2.3 松土、培土 在生长季节进行多次中耕松土,冬季进行深翻,施有机肥料,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及透气性。即对树冠投影范围内进行40 cm以上的中耕松土,不能深耕的,通过松土结合客土(可用沙土、腐叶土、大粪、锯末等和少量化肥均匀混合)覆盖保护根系。对树木根基水土流失地域用种植土填埋,厚度40 cm以上,以树根全部埋入土中为准,填土范围一般不少于树冠投影面积,并在四周建挡土墙。同时用活力素或生根粉配水浇根部,加快新根系萌发和生长。

城市规划毕业生英文简历 篇5

Name: XXX by penetration: Hunan Loudi

Sex: Female Age: 22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political landscape: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embers to prepare

Graduate institutions: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ofession: the Town Planning

E-mail: wwwlXXXX@163.org Tel: 13911078XXXX

Hangzhou Tel: 0571-6969XXXX

Majors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landscape engineering, urban design, landscape trees in school, school garden flowers, garden fountain pen painting, landscape drawi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landscape and green land planning,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s, such as computer-aided design

Description: We are the national key universities, the professions in the country ranked first among fellow professionals.

Professional skills

Received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in basic courses designed by a good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capacity-building, hand-painted solid foundation, AutoCAD proficiency in the use, there are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design capabilities; the master of landscape plants and use of better

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

National English 4

Internship experience

03.11 Tow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Culture and Sport

Hebei Chengde Mountain Resort 04.7 teaching practice

04.10 Suhang plants, the design of teaching practice

Interests and expertise

Love of the sport, good at volleyball, badminton, has been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school volleyball team and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loving photography, photography college elective classe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ultural activities, the school had participated in various public activities

Personal honor

Third prize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to learn English the individual awards, song contest third field grade English

Self-evaluation

Broad-loving, cheerful and lively personality and easy to get along with, good character; able to bear hardships, the courage to take responsibility; are motivated and positive; for professional with strong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adaptable, on手快

Job intentions

城市园林专业毕业生求职信 篇6

您好!

我是即将毕业于某大学园林专业的xxx,首先请允许我向您致以真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衷心地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自荐材料。

从小爱好文学艺术的我选择了园林,因为园林是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我相信艺术运用到实际中的时候会更有活力。在大学期间,我学习的两个主要方向是景观的规划设计和城市植物生理生态。

基于对自己长期以来的严格要求,我认真地学习本专业课程,以期在将来的工作中表现得更为称职。除此以外,在课余我广泛地学习多方面的知识:经济、管理、法律、心理学、公关、社会学、中外文学艺术、历史及其它,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发展。

越自己一直是我的奋斗目标,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每次参加学校和社会的活动后,我都能感觉到实实在在的进步。在学院学生会、校书画协会及班干部的经历增强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而志愿者活动和下乡的宣传实践等经历使我放开眼界,进一步树立了服务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如果说大学生*大的劣势是缺少工作经验的话,那么可塑性和投入工作的.热诚是大学生*大的优势。

随信附上个人简历,如能有机会与您面谈,我将十分感谢,热切期待您的回音,谢谢!

祝贵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屡创佳绩!

此致

敬礼!

求职者:xxx

城市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篇7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不仅是学生整个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融会与应用,更直接影响该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高低。教育部办公厅曾于2004年发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就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带教导师职责和论文选题等相关内容做出了明确说明,各地高校也相继出台了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办法,同时还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问题、过程质量控制、导师评分体系、管理模式等开展了各类教学教改研究。为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大改革项目的开展,教育部在2010年推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于同年度在在国内遴选60余所国家重点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率先实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专业试点。作为国内第一家以专门培养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行业特色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在其产学合作单位———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相继在2010年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本科专业方向,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本科专业方向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和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自2010年以来,城市轨道交通学院3个卓越计划专业的在校学生数为480人,约占学院本科学生的85%。2013年年底,首批国家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就将如期展开,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培养方案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该环节实施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保证国家卓越计划首批试点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于2013年年底的顺利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一直积极从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实践与探索,主要包括:

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立题必须贴近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与轨道交通企业就业前的见习实习相结合,紧密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保障现场实际开展实战性的项目工作。

2. 积极开展“双导师制”毕业设计(论文)带教计划,每年都聘请相当一部分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及其他轨道交通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企业带教导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立题、过程指导、论文评阅和答辩等工作。近年来,“双导师制”指导本科毕业生的人数已占总人数的15%以上,仅学院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2011—2013毕业设计(论文)企业带教导师就涉及上海地铁、无锡地铁、宁波地铁、杭州地铁、郑州地铁等共计13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34篇。

二、基于“卓越计划”的城市轨道交通类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率先采用校企合作实施“双导师制”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的大量探索及实际操作过程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发现该方案的实施主要存在如下三个问题:

1. 学生参与实践程度不高、与带教导师沟通不频繁。

采用“双导师制”的城市轨道交通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立题工作主要由企业导师确定,因此选题类型丰富,贴近运营实际。单以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近年来采取“双导师制”指导的本科毕业题目就涉及到行车组织、客运管理、安全管理、班组管理、新线接管、运营网络化、设备管理等多个方向。企业导师极其希望学生通过为期半年时间的毕业设计(论文)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但部分毕业生受就业单位实习、培训、考研或出国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真正系统地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现场实际调研和相关实践的机会较少。同时,由于企业导师均为相关企业高级管理或专业技术人才,部分学生因胆怯心理而不敢主动联系企业导师,企业导师也时常会因为工作繁忙而疏于对学生的监督,最终导致双方因沟通不及时而造成论文进度滞后、论文关键问题处理不清等相关情况的发生。这些均会对论文的撰写工作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2. 企业导师与校方导师权责不清晰。

毕业设计(论文)由企业导师和校方导师共同带教,能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丰富实践经验和校方导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一般而言,企业导师根据现场实际问题确立论文题目,并针对论文撰写思路、采用计算方法和具体内容进行指导和建议,是整篇论文的主要带教导师。校方导师主要负责对论文撰写过程中涉及到的专业理论进行解释说明,并负责整篇论文在最后定稿时的格式校对,辅助企业导师共同完成学生毕业论文的带教工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导师时常因工作忙碌而忽略与学生的沟通,认为有校方导师监督,学生会抓紧完成论文,但校方导师则会因为企业导师负责学生专业内容而对学生不加以过多干涉,从而导致学生时常处于“两不管”地带,对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和按时完成有非常大的影响。

3. 论文实际应用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采用“双导师制”的城市轨道交通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主要来源于轨道交通企业,旨在解决轨道交通企业在现阶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但学生在经过18周的毕业论文撰写后,如何对学生设计成果的实用性进行评价仍有待完善,比如:研究结论能否使问题得到解决?设计方案能否应用于现场?研究方法能否推广实施?……同时,企业方对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成果的认可度、重视度也缺乏全面的评估体系,因而可能使参与“双导师制”的城市轨道交通类毕业设计(论文)与普通论文相似,不能充分体现企业导师指导带教的优势。

三、基于“卓越计划”的城市轨道交通类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中突出问题的解决尝试

1. 将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与就业单位实习紧密结合。

针对学生因受就业单位实习等情况影响,而未能系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现场调研的情况,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提出将论文撰写与就业单位实习相结合的探索实践,即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时就充分考虑学生就业情况,如该生已与某地轨道交通企业签订三方就业协议,则优先安排该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双导师制”带教计划,由未来任职企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企业导师,针对未来任职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该方案不仅能有效保证学生投入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和工作量,企业导师还能安排带教学生前往涉及论文相关问题的岗位进行跟班实习,真实了解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使毕业设计(论文)充分结合现场实际,研究成果也将更具有工程实际意义。不仅如此,该方案还能帮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未来的任职企业,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过程中增加对任职企业的归属感,而企业导师也能在带教过程中充分认识带教学生的优缺点,并在日后给予相关工作建议。经过学院近几年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探索表明,该方案实践效果较好,深受企业导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可。

2. 加强企业导师和校方导师间的沟通,明确双方权责。

企业导师与校方导师权责不清晰的情况主要由于企业导师、校方导师和学生三方面沟通缺陷所致,为此,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在充分考虑三方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操作可行性后,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对此进行改进尝试:(1)提高选聘要求以加强校企双方导师的沟通。对于企业导师而言,除了需要在相关轨道交通企业任职,拥有较为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外,还需要拥有高级(含)以上职称,能对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与帮助。(2)敦促时间节点以加强导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参与“双导师制”带教计划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其主要撰写方向和撰写内容由企业导师负责,一旦学生和导师疏于沟通,论文进度在前中期阶段就会普遍滞后。针对该情况,学院将进度指标明确为校方导师职责,要求校方导师在联系自己带教学生的同时,敦促双导师制毕业设计学生的论文进度,并及时将进度情况与企业导师沟通,以提高学生对论文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保证论文按时间节点完成。

3. 将企业方评价纳入论文考核评价体系。

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由带教导师自评、评阅老师互评和答辩成绩共同组成。其中,自评教师主要从学生论文运用的理论依据、数据处理方法与结果、工作量饱满程度、积极主动性等方面进行考核,互评老师主要从论文格式规范、阐述内容正确性、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等角度进行评定,最终的论文答辩则主要从思路清晰、论点明确、回答问题准确性等方面进行打分。为了更好地了解“双导师制”论文的实际应用情况,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还将企业方评价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从现场可操作性、方案可推广性、实际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帮助了解学生毕业设计的真实情况,同时为下一届论文选题工作进行有效指导。近年来,经过论文考核评价体系发现,通过“双导师制”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不仅能有效帮助现场实际问题的解决,还能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进行提升。如2013年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在13号线试点站长责任制,企业导师制定了“城轨车站站长责任制管理模式利弊分析研究”题目,对于站长责任制问题进行调查及需求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周捷工程师指导的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轨道交通车站设施设备布局对大客流疏导作用的影响”,结合车站实际情况对于不同车站内部布局下的大客流疏导问题进行重点分析,该毕业论文的研究对于车站客流组织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性,得到了运营公司的一致认可。

基于“卓越计划”的城市轨道交通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实践环节,应将所学理论与现场实际进行有效结合的“双导师制”毕业设计(论文)带教方式作为主要应用方式。同时,加强学生与带教导师的沟通、落实学生的现场实践、明确企业导师和校方导师的权责划分、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体系等也是有效落实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加强落实、总结完善、有效监督,才能使城市轨道交通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真正做到现场对接度高、设计效果理想、轨道交通企业满意。

摘要: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近年来在“双导师制”毕业设计(论文)带教方式上的改革实践,提出加强学生与带教导师沟通、落实学生现场实践、明确企业导师和校方导师职责权限、完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体系等方法,为基于“卓越计划”的城市轨道交通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有效实施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城市轨道交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5-20.

[2]王强,张治明.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和实践[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19(2):47-49.

[3]饶家辉,王宏娟,周虚.推进本科毕业论文模式改革探析[J].实验研究与探索,2012,(3):160-162.

城市规划应届毕业生自荐书 篇8

您们好!感谢您们在百忙之中看我的自荐信!

我叫xxx,是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城市规划20XX年应届毕业生。能成为一名园林设计师,是我梦寐追求的目标,在此择业之际,我真诚的向贵公司推荐自己。

生活因努力而多彩,青春因搏击而闪光。虽大学生活转瞬即逝,但我却因此拥有了更广阔的一片成长和展现的天地,我有足够的信心与实力去迎接新的挑战,而贵公司正是我一直向往和奋斗的好去处。

在四年的学习中,我的专业成绩一直居于本专业上等水平,曾连续两年获得学校“自立自强先进个人”和“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称号。在夯实了本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我还尽自己所能的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在专业技能方面,我先后掌握了autocad,photoshop,sketchup等专业软件的使用,使自己更有能力去做好今后的工作;在实践方面,通过在河北邯郸大环园林设计公司的实习,使自己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和展现,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和肯定,被评为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在能力锻炼上,我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四年期间,积极参加每一学年的社会实践小分队,曾经在冷冻厂里面打过工,在酒店当过服务生,作为志愿者在小学进行义务教育,在园林设计公司进行实习,可谓社会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从而大大提升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交际能力和处事应变等能力,为我今后能更好地为贵公司工作奠定了能力基础。

在思想方面,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向党总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同时已经在党校结业,获得结业证书。

作为一名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我深知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正的内涵。我相信以我的热忱与努力定会胜任贵公司的职务,并十分乐于将来能同贵公司同事共事合作相处,为贵公司献上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但“扬帆启航,还赖您东风助力”,我愿随时接受您的面试,真诚切盼您的回音!

再次感谢您能关注我的自荐材料,最后衷心祝愿贵单位事业发达、蒸蒸日上!

此致

城市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篇9

01昨天回到家里,在晚饭的餐桌上,我爸突然很严肃地冒出一句话:“接下来的一年里,是打算待在外面,还是准备回家发展呢?”对于这突如其来的问候,我显得有点不知所措。正准备夹菜的手,瞬间停留在半空中,眼神转向我爸的脸,尴尬地笑了笑,告诉他这个问题,暂时还没想好。我爸听了我的回答后,也没说太多话语,只是简短回了句:“我们还是希望你回到县城发展的。”接着,只见他又埋头吃起了饭。不知道是不是对于我的回答,感到不那么开心。“做父母的,没有哪一个不希望子女留在身边。”

02饭后回到房间,一个人躺在床上,回想起我爸刚才问的那个问题。我突然间才意识到,对于这个问题,我似乎从来没有放在心上认真思考过。我脑海里每次想的就是:我要干嘛,我想怎样。而从来没有出现过,我爸妈他们,希望我如何?好像在我的潜意识里,辛辛苦苦读了四年大学,毕业后不去大城市拼搏一番,而是直接回到小县城过起慢悠悠的生活,是一种没有年轻人朝气的表现,更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不负责任。“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尽情出去闯,去找寻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其实不仅仅是我,身边的许多朋友,当被人问及,毕业后,是否愿意回到故乡发展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回答不愿意,说想到大城市去看一看。然而,当我再次问他们,你爸妈希望你们毕业后去哪里的时候。答案只有两种,要么是父母不强求,在哪里都可以,只要记得经常回家就行;要么是父母希望子女留在身边,别跑得太远了。当然,后者的比重更大。那一刻,我才发现,年轻的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不单单要考虑到自己,更多的时候,也要想想家中的父母。爸妈是最希望你留下来的那一个,同时,也是最不愿开口劝你留下的那一个。

03记得大学某次寒假回家,当全家人在准备晚饭的时候,我姐自己炒了一盘爆炒青椒,特别辣的那种。菜刚出锅的那一刻,我正夹着筷子,将热气腾腾的青椒往嘴里送的时候,我爸突然走进厨房,看到我在吃青椒,显得特别惊讶地说了一句:“你从前不是最讨厌吃青椒的嘛?怎么今天一出锅就吃了起来呀?你姐要买青椒的时候,我还一直说你不喜欢吃,别买。”听完我爸的话后,我才突然回想起,原来出门在外上大学的这四年里,我连喜欢吃的菜品都变了。从前讨厌吃辣,到如今顿顿饭菜都得有点辣椒,才能开饭。而这一切,我爸他们却一无所知。我爸说,你读了四年的大学,每年就回来那一两个月,要是碰上暑假实习干嘛的`,回家的时间就更少了。如今毕业后,还选择一个人到城市去生活,我们对你的了解,越来越少了。“我们还是希望,你回到县城发展。”这句话,是我这段时间回家,听到家里人对我说过的,最多的话语。

04我不知道从什么起,身边越来越多人,毕业后选择了留在大城市发展。他们说大城市有丰富的资源,有优秀的公司,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虽然房价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每天上班还要挤一两个小时的地铁,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止我们想远离故乡的心。我们到底是想远离故乡,还是想远离父母的束缚呢?有时候,连自己都说不清。记得表哥表姐当年毕业后,一个选择留在上海,一个则待在杭州。当时我很羡慕他们,能到大城市生活,完全摆脱故乡,逃脱父母的约束。然而,直到前两年,他们两人纷纷拖着行李,回到故乡的小县城,找了份看起来不那么好的工作,跟家里人过起了安稳的日子。记得某次我很疑惑,问表哥说:“哥,你一开始在上海,不是工作得很好吗?怎么最后还是选择回到小县城呀?”我哥听完我的话后,沉思了许久,缓缓地说:“当时也是想留在大城市的,但是看到父母都老了,想留在身边多陪陪他们,于是就选择了回来。”听完我哥的话后,我显得非常无法理解,只是带点儿反感地回了句:“我以后肯定要留在大城市,才不回来呢。我家里人都还年轻,不需要我照顾。”然而,直到如今,我才懂得我哥当时那番话的意义。很多事,只有自己经历了,才懂。年轻的时候,无论做什么选择,都请先考虑一下,那个多年以来,一直站在你身前,帮你遮风挡雨的人;如今他们走不动了,站在你身后,别只顾着前方的理想,而把他们弄丢了。

上一篇:学术不端检讨书下一篇:考研英语必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