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十大心理战术(通用3篇)
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十大心理战术 篇1
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十大心理战术
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如何保持积极的情绪、投入的状态、不骄不躁的心态、坚定如磐的信念,在每一个考生的考研备考中,都是万丈高楼的基础,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与大家分享那些考研成功者的心理调节经验,介绍考研10大积极心态,以及知冷知暖的心理小贴士。在考研之旅上,就帮助大家未雨绸缪地扫清“心理障碍”,打好“心理基础”,坚定地迈出“考研长征”的第一步。
1.坚定的决心
请随时随地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是想要,还是一定要?如果是想要,我们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如果是一定要,我们一定能够有方法得到。考研成功就在于你做决定的.那一刻。
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是发展坚韧的最重要的一步。强烈的驱策力会使一个人去克服许多的困难。所以,复习一开始就要确定自己要考哪所大学,分析考上的难度,给自己定个位,告诉自己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多少汗水。
破釜沉舟 背水一战>>>相关阅读・考研复习的黄金十要素・考研增强信心的十大经典忠告・考研失败的十大罪魁祸首>>>更多值得借鉴的考研经验
[1][2][3][4][5][6][7][8][9][10]
(责任编辑:马俊茂)
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十大心理战术 篇2
一、日美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区别
(一) 考试类型不同
日本高校实行的是国家统一和大学自主相结合的入学考试制度。日本现在实行两阶段入学考试制度, 第一次考试是国家大学入学中心考试 (以下简称“中心考试”) , 有统一的考试科目、时间和方法, 它是全国共同学力的第一次考试, 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高中的基础知识, 由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共有六个考试科目, 考生可以从中选择一科至六科, 第一次考试合格者才有资格参加各高校自行组织的第二次考试[1]。而美国由于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 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国家统一举行的大学入学考试。美国现行的大规模的入学考试主要有三种类型:学术性向测验 (SAT, 包括SAT-Ⅰ和SAT-Ⅱ) 、美国大学入学考试 (ACT) 、学业成绩考试 (AT) 。此外还有大学资格测验、自学水平考试、社区学院考试、中学与高校能力测验等, 种类较多, 方法较灵活, 呈现多样性[2]。
(二) 考试内容与中学课程关联程度不同
日本的“中心考试”内容限于高中所学各科必修课程, 不分文理科, 考试科目有国语、数学等六科, 每一门满分200分[3]。第二阶段主要测试学生的学术性向, 考试内容包括高中课程的基础知识、学习技能和学术方向。所以, 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内容与中学课程紧密联系, 学习和教学的重心不可避免地落到如何应付考试上, 从而导致应试教育风气严重。而美国由于中等教育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因此大学入学考试内容比较广泛, 并不局限于学生中学学到的知识, 还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和各种各样的知识。例如, SAT考试中的SAT-Ⅰ又称Reasoning Test, 不分科目, 仅考英语和数学, 主要测试学生的学术能力。SAT-Ⅱ涉及不同的科目, 包括英文、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语五门, 要求学生至少考三门, 而英语、数学必考, 另一门学生自选[4]。可见, 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内容与中学课程关系松散, 虽然可以避免应试教育的倾向, 但导致美国中等教育质量低下。
(三) 考试的组织机构不同
日本高校实行两阶段入学考试, 第一次是由文部省组织的国家大学考试中心举行的全国共同学力的考试, 第二次是国立及公立各大学举行的自主考试。而美国的考试以市场化和服务性为显著特征, 承担美国大学入学考试重任的是两个民间考试机构———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和美国高校测验中心。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是1947年12月由大学考试委员会、美国教育理事会和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联合创办的, 它主持SAT和AT考试;美国高校测验中心是1959年9月成立的, 主要提供ACT考试。
(四) 考试注重的功能不同
日本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盛行学历主义, 大学入学考试注重知识测试, 重视考试成绩, 是为各大学选拔有特色的新生, 主要体现选拔功能。同时日本大学入学考试更注重对中等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业水平的检验作用, 又对统一中等教育质量起到准绳作用, 学生可以顺利地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 使考试能有效地发挥连接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作用。而美国大学入学考试除了具有选拔功能外, 还强化评价功能和教育导向功能。SAT和ACT考试不仅测试学生应用中学所学知识的能力, 而且明确提出了要测试学生进入大学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 美国通过大学入学考试增强对中等教育的评价作用和高等教育的人才选拔作用。SAT考试中新增加写作技能测试, 其目的是要更好地帮助大学在录取学生和决定学生入学后所学专业方面作出正确选择, 主要发挥了考试的教育导向功能。
(五) 重知识与重能力有所不同
虽然日本大学入学考试的第二阶段增加基本技能的测试, 但两阶段考试内容主要都是高中阶段各科必修课程基础知识。而美国SAT、ACT、AT考试内容都涵盖各州中学教材中最基本的、具有共性的知识, 但更侧重能力测试。SAT-Ⅰ考试注重基本能力、发展潜能和学术能力的测试, SAT-Ⅱ考查学生的学科专长和学习能力, 尤其是科学推理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ACT考试主要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T考试目的是测试学生在特定专业范围内所具有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 为考生提供的考试机会不同
日本的“中心考试”还是每年一次, 但第二阶段的考试各大学实行“考试机会的复数化”———“前期日程”和“后期日程”[5]。在“前期日程”考试结束并完成录取和入学手续之后再开展“后期日程”考试, 给那些没有在“前期日程”考试中升学的考生再提供一次机会, 即给一次失败的考生以再次挑战的机会, 分两次选拔考试录取新生。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为一年多次:SAT一年7次 (分别于每年的1月底、3月中、5月初、6月初、10月初、11月初、12月初) , ACT一年5次 (分别于每年的2月初、4月中、6月初、10月底、12月初) , 考场遍布全国,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意愿参加任何一次考试甚至每一次考试, 考试分数以取得最高分的那次为准。考试次数的增多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缓解一次考试的压力。
(七) 考试政策的价值取向不同
日本有“考试地狱”之称, 尽管近几年高等教育入学率不断升高, 达到50%以上, 但高校升学竞争并没有缓和, 名牌大学与热门专业的入学竞争越来越激烈, 而竞争激烈的背后是人们的精英主义思想作祟。因为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不仅能给人们带来很高的收入、理想的职业及社会地位的预期, 而且能给个人、家庭及家族增添荣誉, 因此精英主义成为日本高校考试招生政策的主导思想, 也导致了严重的应试教育。而美国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 如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公民享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 而这种机会均等思想在美国高校招生考试中体现为尽量为社会青年提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许多高校降低入学考试的难度, 因此在美国不存在激烈的升学竞争, 在中学也没有引起严重的应试教育风气。
二、日美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相同点
日本现行的考试制度, 除受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和德国资格证书入学影响外, 还受到美国综合评定入学、学术性向测验影响, 所以日美两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也有一定的共性。
(一) 考试成绩是录取的重要参照
日美大学都实行综合评定录取制, 但入学考试在录取中起到很大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是大学录取的关键因素。日本根据两次考试成绩及调查书、体检表情况综合决定是否录取[6], 实行综合评定录取制, 但主要取决于两次入学考试的成绩。第一阶段“中心考试”成绩决定学生参加第二阶段考试的资格, 第二阶段考试成绩是决定是否被录取的关键因素。美国绝大多数高校除要参考申请入学者的高中毕业成绩和中学推荐函等情况的综合评定决定是否录取外[7], 都要求参加SAT、AT或ACT的考试, 考试成绩是高校选拔合格学生的依据和基本标准。
(二) 高校享有一定的自主权
各大学有自治权, 其权利是受宪法保护的。日本各高校在参加国家的“中心考试”后, 第二阶段考试可以制定自己的选拔原则和方法, 单独命题、单独考试、单独评卷和单独录取, 目的是弥补第一次考试的不足, 进而测定考生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学习能力。美国联邦政府主要制定诸如体现教育公平原则之类的法规和提供学生财政资助, 州政府则只是从宏观政策上给予指导并提供有限的学生财政资助, 但对大学入学制度不加干预, 完全由各大学自己决定考生入校须参加的考试类型、考试次数和招生标准等, 这样可以充分选拔自己所需的新生。
(三) 政府介入考试
考试作为国家有效开发和合理配置社会人力资源的基本手段, 对社会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 因而政府越来越多地介入考试管理中。日本文部省组织成立大学入学考试中心, 主持全国共同学力第一次考试。在第二阶段各高校的单独入学考试中, 高校虽然有选择考试方式、考试科目、招生标准等自主权, 但各高校的招生计划仍由政府决定。为限制地区性课程差异, 建立国家统一课程标准, 美国政府要求建立全国性的评价标准, 控制地区性差异的扩大以提升国家整体的教育水平, 这是政府介入考试的典型例子。此外, 美国组建专门的考试机构, 配置专职的考试管理人员, 直接代表国家的意志来组织、实施具体的考试活动, 引导考试活动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方向, 其根本目的是使考试为巩固国家政权服务。
(四) 给考生较多的选择机会
由于日本对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 实现了考试的复数化, 第二阶段各大学的自主考试每年至少给考生两次考试机会。为达到这一目的, 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这种考试分属于两个分离系统;另一种是它们为一个系统中的两次考试, 即所谓的“分离分割方式”。另外, 考生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性向和兴趣, 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美国各大学入学考试普遍采用SAT和ACT。SAT考试每年7次, ACT每年5次,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任何一次甚至每一次考试,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入学机会, 所以学生没有“一考定终身”的压力, 美国也没有应试的压力和导向, 使创造性教育、科学教育等获得发展, 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五) 国家和大学意志的体现
日本实行两阶段入学考试。第一阶段的“中心考试”是文部省组织的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统一举行的, 考试内容是国家规定统一使用教材中高中基础知识和技能, 主要体现国家的意志;第二阶段是各大学根据自己的意志来安排考试内容、录取标准等。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从SAT、ACT考试性质、内容、目的和功能看, 首先体现各高校的意志, 因为考试是测量人的生理、心理属性的工具, 作为一种测量工具, 它必然体现使用者的意图, 是使用者意志的体现, 而它的使用者正是各高校。其次体现国家的意志, 因为从考试内容看, 对国家统一规定的中学课程共性要求的测试占了一定比例, 从这个意义上说, 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三、日美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对我们的启示
通过对日美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异同对比研究, 得出一些对我国高校入学考试改革有益的启示。
(一) 建立统一考试加特色考试的模式
建立中介组织, 举办国家统一考试+高校单独考试的两阶段考试制度, 并逐步给高校更多的自主权。建立专门的考试机构组织国家统一考试, 然后高校各据所需和特点单独进行第二阶段考试, 但第一阶段考试者达到一定分数标准后才有资格自由报考、参加由各高校组织的第二阶段考试。第二阶段考试次数要适当增加, 高校录取成绩以最高的一次为准, 这样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考试机会, 增大了成功几率, 从而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二) 建立以考试成绩为主与多元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定入学制
考试成绩可以较科学公平地测试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但无法体现高校的个性要求, 无法全面测量学生的整体素质, 无法选拔有特殊才能的人才, 所以应建立与之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除入学考试成绩外, 中学时各科学习成绩、课外活动的表现和才能、体检表、综合素质等也要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标准, 综合评定选拔人才, 这样有利于对学生德、智、体等素质进行全面的衡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应试教育的弊端。
(三) 摆脱应试教育的误区, 增加对学生能力测试的内容, 实现和谐教育目的
我国现行的高考重知识轻能力现象明显, 考试内容以书本知识为主, 重点考查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缺乏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和创造能力等方面的考查, 这是造成应试教育问题、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虽然现行的“3+X”模式的宗旨是综合能力的测试, 但从历年考试卷的分析来看, 存在着“拼盘”之嫌, 总体感觉“综而不合”, 而且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并没有解决。所以, 在提倡创新教育的同时, 高考应将能力考查作为重点和核心, 突出对学生知识运用、问题分析、思维创新能力的考查, 而且试题应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注意学科间的渗透和综合, 体现和谐教育目的。
(四) 以人为本, 正确处理考试和教育的关系
考试的性质决定了考试对教育具有导向功能。但由于中国的高考过分拘泥于中学课程, 造成了中国目前应试教育的严重局面和精英主义的指导思想, 把分数凌驾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上, 忽视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也没有关注到不同类型人才的特点, 不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 而且对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价值观、人才观和发展观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社会的转型, 个人意识不断增强, 更关注个体发展的潜能, 学生更重视自由与平等价值的体现。所以, 高考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考试内容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水平, 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研究考试和教育的关系, 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 总结客观规律, 强化考试对教育的正面导向功能、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纽带作用、对基础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学生学历水平的检验作用及为高校选拔人才的作用, 弱化考试的负面影响及指挥棒的作用, 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 改变高考的主导思想, 转变考试政策的价值取向。
摘要:大学入学考试对个人、高校、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我国的高考却存在许多弊端, 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文章从日美两个发达国家大学入学考试的考试类型、考试内容与中学课程的关联、考试的组织机构、考试功能、考试的侧重点、考试机会及价值取向六个不同点和考试的权重、高校的自主权、政府介入考试、学生选择机会的增多及考试是国家和大学意志的体现五个相同点进行比较研究, 总结研究的启示, 希望对我国的高考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日本大学,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622—623.
[2][4]刘海峰.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94—99.
[3][6]刘海峰.高校招生考试政策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67—68.
[5]刘洁.浅谈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对中国高考的启示[J].教育研究, 2008, (3) .
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十大心理战术 篇3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普查 主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243-01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明,我国当代大学新生中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比例颇高,心理疾患率呈上升势头,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因病退学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危害极大。一些资深心理咨询专家也指出:每年大学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和大学毕业前两个月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这一阶段最容易发生大学生自杀等意外事故。我校在近几年的大一新生的心理普查中也发现有超过15.7%的新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问题,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得到各教育阶段学校的认可,各高校也纷纷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入学教育范畴。但目前对于如何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方法,我校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 新生入学教育
大一新生入学后,在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人际环境都发生显著变化的时候,不免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进而对未来生活产生困惑和不安。新生入学教育就是高校以大学新生的身心特点及发展需要为依据,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新生开展的具有积极影响作用的教育工作。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是为培养新生具备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而进行的准备性教育、适应性教育和承前启后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而有效的新生入学教育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新生入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在新生入学阶段开展心理教育,有利于最大程度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用。了解新生的需要及关注的问题,探究学生喜欢并能积极参与的教育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氛围,能够有效帮助新生在心理转型与重塑的过程中成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成功度过艰难的心理适应期,迈好独立人生的第一步,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为自己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新生入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3.1 致新生的一封信
虽然近几年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更多的人对心理健康问题还是认识不足或刻意回避,进而导致轻度的心理困扰演变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为了帮助大学生在入学后就能对心理健康问题有所了解,我校在新生报到现场,由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为每位学生发一封信,这封信祝贺同学之余会告诉大家进入大学后也可能会有一些困扰,以及学校都有哪些渠道可以帮助其解决困扰。这种方式,对于帮助新生对心理健康形成最初的正确认识,对心理咨询中心的概况有所了解,树立求助意识和掌握求助通道具有重要意义。
3.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多年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只有人人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才可以自救,而最好的普及知识的途径就是课程教学,因此,我校在新生入校这一关键时期为全校新生开设6学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人际交往及恋爱等。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了大学生活,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
3.3 新生主题团体活动
为了帮助全体新生尽快的适应大學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信心,我校决定新生入学后,全校新生班级都要开展两次“主题教育活动”,分别是团队建设和自信心培养。心理咨询中心精心设计详细的方案,然后针对方案对辅导员、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培训,培训分体验和讲授两部分完成,培训后为辅导员、班主任在各新生班级中开展此项活动。此活动已在我校连续开展两年,深受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效果非常好。
3.4 新生心理普查
每年新生入学,我校都选择scl-90、UPI等心理测验量表,为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并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同时,不定期开展专题心理调研,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针对测试及调研结果,我们会把一部分分值较低的让辅导员先谈,如果谈完确定有问题再由转介到咨询中心。普查中分值较高的同学,咨询中心会在短时间内一一安排约谈回访。在新生中开展心理测评工作,全面掌握学生在学习成长、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现状,为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3.5 校园心理剧展演
校园心理椐通过心理的创造及演绎,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提供一个表达内心情感的全新的表现形式,为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创作的心理剧,表演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从中体验心理的细微变化,打破了传统说教式的心理辅导,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新生入学后的军训期间,我校会选取往届心理健康月中心理剧大赛的优秀剧目集中巡演,这些贴近大学生活的剧目能充分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新同学对大学生活的深入思考,对未来大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予警示和启迪。
几年来,通过课堂知识传授、团体辅导活动、心理剧汇演、心理普查、致新生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大一新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尽快度过大学适应期,以平和的心态,良好的状态,高昂的斗志投入到崭新的大学生活,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使他们在整个大学生活中更加重视心理健康,不断加强心理素质的修养,逐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大学生的健康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文竹,李力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3):84-86.
[2]余爱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4-16.
【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十大心理战术】推荐阅读: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06-07
全日制研究生入学考试09-11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二详细解析05-17
浙江大学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08-25
长安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09-11
民大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