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6和7的加减

2024-07-25

人教版6和7的加减(共11篇)

人教版6和7的加减 篇1

人教数学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

6、7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在个性化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教学方法”等活动。组织学生充分活动起来,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6、7张以内,6、7的数字卡片,7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

6、7的数字卡片,7根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字朋友了?那你们会不会帮老师把这些凌乱的数字按一定的顺序排排队呢? 问: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排法?(从大到小或是从小到大排)那我们再与这些数字朋友玩玩算式的游戏好不好?看看谁算的又快又准。(多媒体出示口算题)2+1 1+3 0+4 2+3 5-4 4-1 3-0 4-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先算出得数,师巡视,最先算完的学生举手)师:老师看了一下大多数同学都算的非常好,只有一小部分同学有点困难。

没关系,我们一起帮帮有困难的同学。让学生边整齐读算式边说得数,多媒体显示得数。师:同学们都已经会计算了2、3、4、5的有关加减法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师:看小朋友们表现得这么棒,老师想带两位新朋友给你们认识,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这两位新朋友看到你们刚刚会的问题这么棒,想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吗?(出示主题图左图)观察这幅图你们知道这两位新朋友在干嘛吗? 你们先猜小女生会怎样列式计算?想到的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来。指名学生说一说怎么列式计算,你是怎么算的?(她的左边是5个,右边是1个,合起来就是:5+1=6)(师板书)师:小朋友们,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方法吗?跟他算一样的同学笑一笑。小朋友真棒!那小男生又会怎样列式计算呢? 师:想到的同学说一说怎么列式计算? 为什么这么算?(他的左边是1个,右边是5个,合起来就是1+5=6)(师板书)师:小朋友们,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方法吗?如果你同意也和他算的一样,那我们就给这位同学和自己掌声表扬一下)我们来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得数也相同,只是加数的位置不同。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两位新朋友与我们算的一不一样。(多媒体出示算式)

师:咦?为什么两位新朋友算的是同一幅图,为什么会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呢?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与你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讨论讨论。

生:小女生是从她的左边数有5个,右边有1个,合起来就是6个;小男生是从他的左边数有1个,右边有5个,合起来就是6个。

所以列出的两道加法算式就不同,但是得数是一样的。师: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同学? 师小结: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但是得数一样。师:小朋友们既然这么聪明,那这两位新朋友还想再考考你们,怕不怕? 师:请看看他们是怎么分的?他们分别又会怎样列式计算呢?你们想到了吗?快动手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吧,看谁算的又快又准。(师巡视)问:你是怎么这么快就算出6-5=1的?(学生可以由6分成5和1,所以6-5=1;也可以由5+1=6,所以6-5=1)谁又来帮小女生算一算呢?(同样的方法教学6-1=5)师:咦?同样也是一幅图也能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为什么呀? 指名学生回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顺序不同,所以算式不同。

师小结:原来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既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小朋友们真是太了不起了。

师:小朋友们,你们这么厉害,那就再来解决另外难题吧!怎么列式计算呢?你们赶紧动手帮帮算吧!说说你是怎么列式计算的?(生上台列示算式5+2=7 2+5=7)你们会帮它们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那这幅图又该怎么列式计算呢?(同样的方法教学7-5=2 7-2=5)师生共同小结:同样的一幅图观察角度不同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

小朋友们表现的这么好,连花儿都笑了。快来看看花儿又会考我们什么?(出示花儿图、小木棒图、三角形图)师小结:原来,当两部分的数相同时,根据同一幅图只能列出一加、一减式。

三、结论总结

同样的一幅图观察角度不同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

当两部分的数相同时,根据同一幅图只能列出一加、一减式。

四、课堂练习

1. + 4 = 4 + 2 = 72 = 75 = 1 + 6 = 60 = 63 = 2.看图写算式

3.哪两张卡片上点子的数相加得 6 ?哪两张卡片上点子的数相加得 7 ?

五、作业布置

拿出两张数字卡片,用大的数减小的数。

六、板书设计

6和7的加减法 5+1=6 2+5=7 4

1+5=6 5+2=7 6-1=5 7-2=5 6-5=1 7-6=2

人教版6和7的加减 篇2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45“6和7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1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开始, 又是进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更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其中6, 7的加减法, 又是学习8, 9, 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最直接的基础, 具有举足轻重的铺垫作用, 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学情分析尽管6和7的加减法在小学教学中是第一次出现, 但是学生经历了一年的学前教育, 大多数同学都能正确地口算, 但他们对计算规律和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并不是十分清楚, 当然也存在个别学生计算不准确、不会思考的现象, 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根据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1.熟练口算6和7的加减法,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内在联系.

2.经历一图两式和发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感悟计算规律, 感知函数思想.

3.使学生用所学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6和7的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发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本节课依据“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促使人人成功”的基本理念, 对学生进行同质编组, 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 使各类学生的素质达到分层发展的目的.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游戏引入, 玩中发现

1. 师生共同游戏

(1) 老师把一张画着圆圈的白纸放在实物投影上, 拿6个花生撒在上面, 让学生仔细观察, 圈里有几个, 圈外有几个, 你能根据这种情境列出算式吗?

(2) 学生各抒己见, 互相补充, 共同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应用对比的方法直观感知6-1=5, 6-5=1这对算式中的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 渗透函数思想.

(4) 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加法算式与两个减法算式的不同与联系, 感知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掌握了重点.

2. 学生独立游戏

(1) 让学生先在桌子上放一张画着圆圈的白纸, 也拿出6个花生撒在上面, 根据每次撒的情况, 列出算式, 写在纸上.

(2) 学生汇报, 教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

(3) 请大家观察算式, 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发现6的加减法的算式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明确在自然数范围内6的加减法各有7道, 从而突破了难点.

(这一环节创设了开放式的游戏情境, 释放学生的天性, 使他们感到轻松、愉悦.游戏结果的不确定, 体现了算式的多样化.通过游戏, 挖掘了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了极限思想, 即在自然数范围内6的加减法一共有几道.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分层探究, 感悟规律

[导言]你们真聪明, 这么快就找出了有关6的加减法的算式, 学会了计算方法, 数字6就像找到了朋友那样开心.数字7也想找到这样的朋友, 你们能帮助它吗?

1. 分层探究.根据学生知识基础的不同采用分层教学策略, 把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进行整合, 对能熟练进行7的加减法口算的学生, 让他们在各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协商写出所有7的加减法算式.

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分在一组, 给他们准备一些花生或可供操作的学具小棒, 在直观操作中探索7的加减法.教师参与小组学习.

2. 组织讨论和交流, 分层辅导, 让每名学生体验成功.

3. 师生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反馈评价, 既注重小组的合作, 又强调组际之间的竞争和交流.

(这样设计力图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的提高, 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为每名学生服务”的理念.整个过程的展开力争做到“扶得合理、放得适度”.学生学得扎实, 学得主动, 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三、动手动脑, 分层练习

准备数字卡片0, 1, 2, 3, 4, 5, 6, 7及运算符号+, -, 关系符号=.

继续同质分组, 请他们分别用这些卡片拼成算式, 并记录下来.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基础的差异, 有的学生可能不用卡片, 直接按规律写出算式, 有的可能杂乱无章, 有的边操作边写算式, 这时老师要及时地进行分层辅导, 并适当进行分层评价, 对每一层次的学生都给予鼓励和表扬.

(这道练习题不仅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很好地进行了梳理, 而且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完整的认识, 同时既培养了数感又培养了符号感.)

四、适度提高, 开发潜能

1. 欢迎小朋友来到智慧宫, 拿对门票就能进来.

可以用1元、2元、5元的票据组合.

得数是6请从A门进, 得数是7请从B门进.

(使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 算出图形代表几, 就能得到智慧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会思考方法.)

3. 先想一想, 再填一填.

你能为小组里的同学也出一道这样的题吗?

(适当引入“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开放题, 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 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 促进数学交流.)

五、评价总结, 拓展反思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了6和7的加减法?

(使学生逐步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数感, 养成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6和7的加减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全单元教材主要由“6和7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8和9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直接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是整个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能把本单元内容学好就为小学阶段学习数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使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年级学生是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要让学生打下学习数学的坚实基础就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促进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业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四、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计算。

五、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10以内加减法计算速度以及正确率的提高,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六、教学方法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发展。

七、教学环节

复习——导入——新授——练习巩固——小结

八、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人教版6和7的加减 篇4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重点:掌握6和7的组成。

2. 难点:亲历6和7的有序组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出示:沸羊羊、慢羊羊、美羊羊、喜羊羊、暖羊羊、机械羊。

问:小朋友们,你认识它们吗?一共有几只小动物?(齐数)

你最喜欢谁呀?

2、师:想知道老师喜欢哪只羊吗?老师喜欢的羊是从右数起第6只,从左边数起第2只。是谁呀?(没错,就是知识渊博的慢羊羊。)

问:谁愿意像老师这样,把自己喜欢的羊的位置告诉大家,然后请大家来猜一猜你喜欢的是哪只羊?

(请猜出来的小朋友带领大家数一数。)

二、动手操作,尝试学习

1、(拿走灰太狼)师:小朋友们,如果我们要把这6只羊分成两组,可以怎么分呢?请拿出6个圆片来代替这6只羊分一分。开始吧。

(学生自由分圆片或小棒)

问: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分一分呢?(生板演并汇报,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来板书)。

追问:还可以怎么分呀?

2、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3、师:小朋友们,这就是6的分成。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全班齐读)

师:这样看起来有点乱,小朋友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们记全呢。

(A、按顺序记;B、一组一组地记)

小结:不管我们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来记,还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记,或者是一组一组地记,只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方法,就能记得全了。明白了吗?

4、拍手游戏

师生合拍6下,并相应说出6的组成,如:生1:我拍1,生二:我拍5,生1、2:1和5组成6,6可以分成1和5。

5.课中休息操

6、师:小朋友们,现在是6只羊,如果再加上一只灰太狼,一共有几只了呀?(7只)那如果把这7只小动物分成两组,每一组有几只呢?你想怎么分呢?把你要怎么分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吧!

7、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8、对口令:师生对:XXX,问问你,7能分成3和几?……

三、活动游戏,操作巩固

1、游戏---找朋友

⑴能组成6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

213

534

⑵能组成7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

412

653

2、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四、全课总结

人教版6和7的加减 篇5

数学

年级/册

四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计算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难点分析

学生在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方法

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由具体到抽象,先利用整数加法经验迁移到小数加法,探究小数加法算理,再利用小数加法经验迁移到小数减法,理清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算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相信你对小数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小数?

(买东西的时候,不但会碰到小数,而且还会遇到用小数计算的问题。)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35+48

=

683-359

=

3.计算整数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加法中,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减法中,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两位同学到书店买书,小丽买了两本书。一本是《数学家的故事》,单价是6.45元,另一本是《童话选》单价是4.29元。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1)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根据你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6.45+4.29

6.45

4.29

怎样计算小数的加减法呢?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2.迁移整数加法经验,探究小数加法算法

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1)估一估,大约要花多少钱?

通过估算,我们知道了大约要花10元,还知道实际比10元多,因为估算时,把两本书的价钱都往小估了。

(2)试用竖式计算,迁移经验,探究算法

整数加法的经验告诉我们:相同数位要对齐,只有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会对齐。

(3)归纳小数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计算要从低位起,相加满十要进1

。)

3.迁移小数加法经验,探究小数减法算法

《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1)试用竖式计算,迁移经验,探究算法

(2)

归纳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计算要从低位起,相加满十要进1,不够减,要退1。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找出下面各题错在哪里,并改正。

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做一做第1题)

3.解决问题。(做一做第2题)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学会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

2.知道了小数加减法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相同的。

3.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计算要从低位起,相加满十要进1。

6和7的加减法教案 篇6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

(P45~46)

教材分析:

1、6和7的加减法是在学好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动脑来学习6和7的加减法。课本中有一幅情境图,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并清楚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课本要求学生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课本要求老师利用“一图两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及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6、7的加减法。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方法

本节课使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责任意识和目标意识。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综合运用启发式、多媒体演示、互联网搜索等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1、第45页情境图2、6、7的加减法课件

3、口算卡片

4.、学生准备7根小棒、6个自己喜欢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生生对口令)。

2+1=

3-1=

4+l=

5-2=

l+2=

3-2=

1+4=

5-3=

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复习6和7的组成(师生对口令)。

二、新课引入:

教师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6和7的组成,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的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智慧星,准备奖励给表现特别好的小朋友,请小朋友们一起数一数左边有几颗?右边有几颗?

老师和学生一起数数,并叫学生写算式。学生从左到右的顺序看,写算式,又从右到左的顺序看,再写算式。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写的算式,教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

5+1=

1+5=

教师: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

学生:不相同。

(2)教师:大家都是根据同一个图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

学生1:因为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的,我先看到的是左边的5颗智慧星,后看到的是右边的1颗智慧星,所以写出来的算式是“5+1”。

学生2:我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看先看到的是右边的1颗智慧星,后看到的是左边的5颗智慧星,所以写出来的算式是“l+5”。

教师:由于小朋友看的方向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3)提问:一共有几颗?所以5+1等于几?1+5等于几?

(4)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5+1和1+5的得数,引导学生4人一组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回答后,再在黑板上板书:5+1=6

1+5=6

(5)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

学生: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

(6)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了一幅图可以列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7)学生齐读算式两遍。

(8)学生看课件。

让学生根据课件写出减法算式7-1=;并写出得数。然后再从7辆小车中开走6辆,学生根据此过程又写出减法算式7-6=,并写出得数。

(9)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7-1和7-6的得数,引导学生2人一组说说自己计算的方法,学生回答后,再在黑板上板书:7-1=

7-6=1

(10)学生齐读算式两遍。

2.学习第45~46页“摆一摆”的三组例题。

(l)学习“摆一摆”第一组例题。屏幕上出示“摆一摆”情境图,并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图中左边有几朵花,右边有几朵花?

学生:图中左边有4朵花,右边有2朵花。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加法算式,边摆边计算。

教师:我们可以通过摆学具算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减法算式,边摆边计算。

(3)学习“摆一摆”第二组例题。(学生边观察边摆)。

①学生摆小棒算5+2和2+5,并在算式后面的方框里填得数。

②学生摆小棒算7-2和7-5,并在方框里填得数。

③引导学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的联系。

④引导学生根据摆和算的过程比较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教师:根据5+2=7和7-2=5,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7-2=5和5+2=7两个算式有联系,如果不摆小棒,想5+2=7可以算出7-2=5。

三、学生放松1—2分钟。

四、课堂巩固练习

完成第46页“做一做”的练习。

先学生独立计算并在书上填得数,然后交流、评价计算结果,评价时指定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如果有的学生计算有困难,让他们边摆边算。

五、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交流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教师对全课时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小结,小结时注意突出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的客观事实,并强调用多种方法计算有关6、7的加减法。

六、课外研讨,迁移创新:

课本48—49页4、5、6题

板书设计:

6和7的加减法

5+1=6

7-1=6

1+5=6

7-6=1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这节课以奖励小朋友智慧星提高学生兴趣为情境引入新课:学习6和7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展开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6.7加减法时,我首先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再复习6、7组成,目的是为后续学习6.7的加减法做铺垫,利用师生对口令方式把学生很快引入课堂学习中来。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充分感受“一图两式”。利用课件教学本节课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数智慧星,通过两位同学从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环节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再后通过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直观图,然后再自己独立列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到看直观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遵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

1、课件设计过于简单,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原因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的过程中,叙述问题语速有点快,有的学生没听清。

6、7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篇7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6的认识(小学一年级)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学生计算能力好,学习习惯较好,能积极思考问题,大多数学生数学基础好。3.教学内容分析

6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1~5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在教法上要有所创新,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节课采用迁移法、以旧引新.通过看图思考、动手操作等方式完成新课任务.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数数量是6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6,知道6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6以内数的大小,能区分6个和第6个的概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数和分的实践活动,掌握6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3、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爱集体、爱劳动的思想教育。5.教学难点分析

理解6的含义,掌握6的组成。

6.教学课时 一课时 7.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都认识了哪些数?

老师随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1下载:依次出现从0到5六个数字娃娃。

师:比一比,这几个数谁最大,谁最小?

老师演示课件:数字娃娃的对话。

师:在我们认识过的数字之外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数,你们认识它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

板书课题:6的认识

二、指导探索:

1、认识6的含义

(1)投影出示图片1:27页的主题图。

学生叙述图意。

(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认真数数的基础上说出图意,同时对学生进行爱集体、爱劳动的教育。)

师:6可以表示数量是6的物体的个数,6还有什么用途呢?请你结合生活实例说一说。

(引导学生用6的基数含义或序数含义说一句话。)

(2)投影出示图片2:小棒摆成的六边形。

教师带学生数六边形是由几根小棒摆成的,然后让学生摆出这个图形。

2、比较大小,了解数序

(1)教师演示:先拨5颗珠子,再拨1颗珠子,现在一共拨了几颗珠子?

学生完整的说出拨珠过程。

问:现在再拨去1颗珠子,还剩几颗珠子?

5添上1是几?6去掉1是几?

(2)出示27页的直尺图:有7个刻度,但不标明数字。

问:尺子左端的刻度是几?表示什么?

0刻度后面呢?„„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尺子上的刻度:0 1 2 3 4 5

问:5的后面是几?为什么5的后面是6?

让学生从0数到6,再从6数到0。

问:刚才是怎么数的?和5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3)分别出示27页的点子图。

问:比较5和6的大小,用什么符号连接?为什么用“<”?

板书:5<6

问:由5<6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6>5 3、教学6的组成

(1)学具操作:将6个圆片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学生独立操作。

(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3)各组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出6的组成。

游戏:师生拍手组成6,对口令。4、区分基数和序数

投影出示图片3:28页的蝌蚪图。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数数、回答、填空。

从左数第6瓶有几只蝌蚪?

有6只蝌蚪的是第几瓶? 5、指导写6

出示课件2。学生观察后练习写6,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8.课堂练习30页的第2题。

老师讲明题目要求后,学生独立完成。9.作业安排 30页的第1题。

学生直接填空,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先摆学具,然后再填空。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课件 11. 自我问答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具体性特征,他们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依赖于真实的实物。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增强学习效果,而且改变了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

教学“6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引导学生思考说:6可以分成1和5,2 和4,3和3。让学生在兴趣昂然的动手操作过程中,伴随着动口,动脑,不仅轻松地认识了6,而且学会了6的分解和组成,进而使学生体会到学知识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

一、设计思想

整理和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高层次上的再学习,它更多的是一个加深理解数学知识,扩大数学知识联系,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掌握水平,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过程。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既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形式;同时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做好这一内容的教学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对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简单地把总复习里的题目做完就算,而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更新整理过程。数学知识的复习整理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要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去。首先,启发、引导学生在头脑里全面激活所要整理的知识内容。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和理解方式对已激活的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并在头脑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最后,引导学生将重新组织的知识内容,广泛应用于新的情境,并在这种情境中进一步发展数学能力,感受应用数学的乐趣。(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在加法表的复习中,在游戏中复习10以内的加法,然后让学生观察乱七八糟的加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再把加法表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整理。在复习减法表时,因为学生已有加法表的经验,所以先出示不完整的减法表,然后让学生思考,补充完整。引导学生在小组间展开讨论,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通过学生有效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达到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巩固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整理和复习内容是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次系统整理和复习的数学知识,包括本单元所学习的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还包括在第三单元学习的1—5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在知识的理事中将所要整理的知识内容设计成了一些题目,以这些题目作为学生整理知识的线索,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这些线索再现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所有知识,另一方面将分散学习到的数和加减法知识综合起来,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三、学情分析

这部分知识学生前面已经学过。这节课对它重新学习,并不是对前面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对原先学习的内容进行更高层次上的学习,它更多的是一个加深理解,形成知识体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所学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2、数学思考:通过分类整理、观察比较等活动,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合理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解决问题:探索发现加法表的排列规律,能运用规律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4、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整理所学数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教学难点:主动探究,发现加法表减法表算式排列的规律。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运用多种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得主动、有效。

七、课前准备:小兔头饰、实物投影、信件

八、教学过程

(一)谈论引入,提示课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复习课,大家高兴吗?(高兴)老师也很高兴,我们共同努力上好这节课,好吗?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而且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只是引导者,学生的学习伙伴,从而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的权利,老师的作用只是提示、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活动。】

(二)联系实际,巧设情境

1、复习序数:

(投影出示第78页上的主题图“坐电梯”)

放学了,三位好朋友一起回家,看,他们在电梯口说些什么呢? 小绿说:“我家住在七层,到我家去做作业吧!” 小蓝说:“我家在他家下面一层,到我家去做吧!” 小红说:“我家在他家上面一层,到我家去做吧!”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绿、小蓝、小红分别住几楼吗?(小蓝住6层,小红住8层)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用数学,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2、复习数的组成

我们已经学过了1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呢?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告诉对方,好不好?(学生活动,并请两三个同桌上台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以内各数的组成)

(三)主动探究,寻找规律

1、加法表

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来做个“小小邮递员”的游戏。

谁来当邮递员呢?(请一生戴头饰,背邮包当邮递员)今天,小兔送的信可真多呀!这些信的信封上写着10以内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而且感兴趣的游戏形式让同学们帮助小兔送信,激发了全体同学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通过送信,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

(学生拿到信件,认真计算后纷纷到黑板上送信)

小朋友们看,黑板上的信都是10以内的加法算式,这些算式排列在一起,你们有什么感觉?(感觉没有顺序,有些乱。)

怎么排列比较好?(按一定的顺序。)(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重新排列。)这是小朋友们自己整理出的10以内数的加法表,仔细观察,说一说,竖看、横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找规律放手让学生找,充分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它? 【设计意图:扩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

2、减法表

(实物投影课本第79页减法表,把部分减法盖起来)(1)补充表格

表中写出一些减法算式,还有一些减法算式没有写出来。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表,看它是怎样排列的,然后按表中确定的排列顺序把其余的减法算式写出来。学生分组边讨论边完成填表的任务。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有了加法表的经验,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操作,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广泛参与,为各层次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表述自己见解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2)寻找规律 请大家根据刚才填写算式的过程,看看表里的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发现了哪些排列规律。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方法并提高口算准确率和速度。】(3)熟练减法

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学生分组活动:一个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加法算式的得数,另外的学生很快说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和得数。

(四)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1、口算。

小朋友真了不起!接下来老师想考考大家。教师出示10以内的加法减法算式卡片,学生抢答。

2、投影出示课本第79页的情境图(熊猫图),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1)图里画的是什么?

(2)左边有几只?右边还有几只?(3)说说图意。

(4)求“一共有多少只”,怎样算?

先把算式和得数写在书上,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算的。

3、投影出求课本第79页的情境图(买书包),并让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意图:教师以“放”入手,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区别两幅情境图中问号的不同作用,扫清思维定式的障碍。】

(五)拓展思维,课堂小结。

1、填空:□=4 ○=5 △=3

□+△=()()+()=8()+()=9

2、课堂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会解决这么多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不仅能学好数学,还能用好数学,解决好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九、板书设计: 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8 7 10 9 9 6 / / / / / / 3 □ □ 5 2 □ □ 6 4 □ □ □

十、作业设计:作业本第37页 附录:教师用书,课件

自我问答或教学反思: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几乎是零起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会遇上这样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会倾听,他们是自己说自己的,只有争抢着说,似乎谁说的声音大,谁就做得好,没有听的更谈不上分享。

(2)在小组操作学具的过程中,学生争着当组长,抢学具,抢到以后也是只顾着自己操作,根本不再听老师的操作要求。

6和7加减法的教学反思[范文] 篇8

亿合公小学

张悦芬

6和7的加减法,这是一节计算课,但是仔细读过教参后,会发现在计算的同时,要让孩子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初步感受,在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互换位置,其结果不变,另外还要学生从会列一图两式到一图四式。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一、学生的闪光点

这次课,我觉得刘欣荣同学,让我眼前一亮,平时上课他就积极举手发言,这次课上,他依旧如此,而且积极思考,到最后自己总结出了什么时候能列“一图四式”,什么时候只能列一加一减两个算式,这是让我感到比较惊喜的地方。

二、需改进之处 1.教学内容方面

教完这节课,我整体的感觉就是每个环节都急急忙忙的,因为我又要讲算理、算法,又要渗透我上面提到的教参中希望孩子掌握的其他知识,所以导致时间不够用,但是由于我没有总结,所以导致孩子没能很好的体会。对于算法我也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导致孩子在说算法的时候,无法说清,应该进行总结,算法有三:①直接数 ②运用分与合 ③加减法的含义,如果提前对算法进行总结,那么会节省很多时间,让孩子理解除算理算法以外的其他知识点。还有教学中有一点疏忽,就是图与所列算式之间的关系,我们由图想到如何列式,这里没有重点强调,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只是简单的模仿老师进行列式,而不是真正的理解算式的含义,应该多多加强图与式之间的联系,让孩子自己说说为何这么列式。2.习惯培养方面

①在教学中,需面向全体。而我只关注了回答问题的同学,所以导致在大约15分钟后,有的学生坐不住了,而我却没有及时发现并提醒。

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大全 篇9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2.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1-5的加减法计算,每人一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6和7的加法。请同学们面对面坐好。

“同学们,现在要我们做一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6根小棒,把这6根小棒摆成两堆,左边摆1根,右边摆5根,大家摆好了吗?”

“看一看你摆的的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加法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5=6 “你为什么列1+5=6呢?”

“再看一看你对面同学摆的小棒,你能说出一个什么加法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1=6 “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列5+1=6吗?”

“看一看你和你对面同学摆的小棒,再看看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相互说一说!”

“大家说的都很好,这说明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很仔细。”

出示幻灯片:动态小棒和7的加法计算。

2.教学6和7的减法。

“现在我们做第二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7根计算棒,然后用你的左手拿1根,右手拿6根,举起手来。大家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吗?”

“然后放低左手,你还有多少根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减法算式?” 指名说,教师板书:7-1=6

“你为什么说7-1=6呢?”

“好,我们再来,把右手放低,还有多少根?谁想到算式了?” 指名说,教师板书“7-6=1”

出示幻灯片:动态小棒

“再看看图和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这一个图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我发现都是用7减去的;我发现7减去一个大数得一个小数,减去一个小数得一个大数。)

出示幻灯片: 7的减法计算。

三、小结并引入一下练习: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完成了我们要做的两件事情,学到了我们以前不知道的一些知识,就是通过不同的观察方法,一幅图可以得到两个算式,但结果都是正确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内容:

6、7的加减法”。

出示笑脸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出你想的加法算式。” 生:“3+3=6” 师问:“还有吗?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只能写一个加法算式?” 生:“两边一样多,两部分一样多。” 师:“好,现在谁来说一说减法算式?” 指名说,板书:6-3=3 师问:“还有吗?谁来说一说,什么时候只能写一个减法算式呢?” 生:“也是分的两部分同样多的时候。” 小结:通过这幅图,我们知道并不是每幅图都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这种情况就属于特殊的。

师:“同学们,你们的表现真让人佩服,最后老师还想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考验吗?”

四、巩固练习:

1.计算:请小朋友们为我们的小青蛙找到正确的家。

2.看图列算式。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很好,请一位同学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人教版6和7的加减 篇10

在学习2-6的加减的过程中,幼儿已对数的加、减的含义有了基本的感知,对加减中互换互补的规律有了更多的经验。本活动就是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创设“快乐的鸟儿”的情境,引导幼儿自主观察、发现、探索,进一步理解7的组成,感受其分合的过程,理解数的组成的意义,学习7的加减运算。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7的组成进行推理并列算式,学习7的加减运算。

2.探索发现互换、互补规律,灵活进行加减运算。

3.能主动参与,养成求异创新的思维品质。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7的组成、加减算式,图片或课件(内容:7只鸟:1只先来,6只后来;2只黑色,5只黄色;3只在树上,4只在天上)。

2.7的组成、加减式中所需的数字和符号幼儿人手一套。

活动建议

1.组织幼儿玩拍手和填数游戏,复习7的组成。

(1)拍手游戏。幼儿边拍手边说出7的分合式,如: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就是7。

(2)填数游戏。请幼儿又快又对地给缺失的7的组成式填上合适的数。如图: 76 5 2 4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从中发现数的关系,学习7的加减法。

(1)从鸟儿先后飞来的顺序,引导幼儿描述并列算式,先列加法,再列减法。

如:树上飞来了1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6只小鸟,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列出算式1+6=7,并说出各数字、符号代表的意义。

教师提问:如果先飞来了6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小鸟,怎么列算式?幼儿可列出:6+1=7。引导幼儿发现:将加号两边的数互换位置以后,总数不变。

引导幼儿运用7的组成进行推理,列出7的第一组减法算式。如:因为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是7,所以7-1=6、7-6=1。

(2)启发幼儿根据图片上小鸟的黑、黄(不同颜色)或在树上、在天上(不同位置)等情境用 7 7 的分合式,列出其他7的加减法算式。2 5 3 4

如根据 7 可以列出2+5=7、5+2=7、7-2=5、7-5=2;根据 7 可以5 3 4

列出3+4=7、4+3=7、7-3=4、7-4=3。

请幼儿说出算式中的数字和符号各代表什么意思。

3.根据7的加减算式,鼓励幼儿以自己的兴趣和经验编出新的应用题。

如:根据7-2=5,可编出:我们班有7个小球,借给小班2个球,我们班还剩下多少个小球?

引导幼儿创编主题新颖的应用题,发展幼儿求异创新的思维品质。

4.利用快问快答的形式,帮助幼儿反复练习7的加减运算,提高幼儿快速准确的反应能力。

如:教师说出3+4,幼儿快速答出3+4=7。也可变成幼儿出题,教师或全体幼儿回答等形式。

教学反思:

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人教版6和7的加减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减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思想。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由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另一道相应的加法算式的得数,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教学准备:投影片、画图,多媒体。

一、情境导入: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摘苹果: 1+2 2+3 2+2 3-1 5-1 4-0 5-4 3+0 3-2 4-2 4+1 0+5 2、复习6.7的合成

夺星大战: ☆ ☆ ☆ ☆ ☆ 1 4 3 1 6 4 2 2 5 3、情境导入:创建“绿色校园”的活动正在我们学校积极开展。植物既能绿化我们的家园,又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你们看,又有一群小朋友来植树了!(出示例题情境图)

二、思索探究:

1、教学例题:

1)、观察情境图:谁来说说这副图的意思? 谁能根据图的意思提一个问题?指名答。

课件出示: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怎样列式呢?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5+1=6 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6是怎么算出来的? 还可以怎样列式呢?指名说。师板书: 1+5=6 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6又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一幅图列出了两道算式。2)、思索探究:看这两道算式,观察加号前面的数、加号后面的数和得数,你们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想法告诉你的小伙伴?(同桌交流)

组织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把推车来的1人和排队来的5人合起来,也可以把排队来的5人和推车来的1人合起来。列出的算式可以是1+5=6,也可以是5+1=6。4)齐读两道算式。

2、教学“试一试”。

1)、师:小朋友种完树,来到菜园,看见了„„,出示课件,你看明白了吗?请小朋友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回答。

2)、谁能提出一个问题考考大家?指名说。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辣椒可以怎样列式呢?

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48页的试一试,自己填一填。3)、指名学生汇报。

这样列式是什么意思呢?得数都是几?为什么得数都是7呢? 4)、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3、小结:刚才我们看了一幅图,列了两道算式,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4、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内容。(出示课题,师板书)

三、组织练习。

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老师摆了两组圆片,下面请小朋友把书翻到48页,看“想想做做”第1题。看着书上的图填一填。分组汇报。

(1)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两题都等于6。(2)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两题都等于7?

2、师:刚才小朋友看图列出了两道算式,现在老师要考考你,看着上一道算式,你能一眼看出下面的算式得数吗?

课件出示: 1+5=6 3+4=7 5+2=7 2+4=6 5+1=? 4+3=? 2+5=? 4+2=? 指名答。交流:你为什么能这么快说出得数?

四、检测完善:

1、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可是小青蛙们遇到问题。一群青蛙在练习跳伞,它们从很高的天空跳下来,如果跳到合适的池子里就安全无事,并能愉快的在池子里玩。如果跳错了池或者落在地上,就会受伤,青蛙非常担心,害怕跳错,所以停在天空中不敢跳,它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帮它们吗?你打算怎样帮他?(“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请你用线在书上连一连。汇报交流,检查情况。

2、师:真是一群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小蜜蜂提着一罐罐香甜的蜂蜜奖励我们来了。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你能把小蜜蜂分成两部分,并且写出不同的算式吗?同桌可以讨论一下,怎样分,就能一个不落,而且写出来的算式最多? 指名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操作课件,让学生明白是怎样有序的分,然后说算式的。

师:刚才是6只小蜜蜂,现在来了7只小熊,你能用刚才我们分的方法,分一分、说一说把这7只小熊分成两部分,可以怎样分、怎样说算式?

同桌交流,集体汇报。

3、师:小动物看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爱学习,有2只小客人想留下来和我们交朋友,一起学知识呢!(课件出示:小狗和小松鼠,一只得数是6,一只得数是7)老师手上有一些算式卡片,哪个小朋友爱动脑,守纪律,我就把卡片发给他上前面来找朋友。

算式是:1+6 6+1 1+5 5+1 2+4 4+2 3+3 2+5 5+2 3+4 4+3 0+6 6+0 7+0 0+7 4+1 3+2 2+3 交流:看看这些小朋友找得对吗?请手上拿着得数分别是6、7的算式卡片的小朋友在互相找找哪个小朋友和你更亲密? 师:还有哪些小朋友没有找到蜜蜂朋友,哈哈,老师也正在找呢,(出示数字卡片5)你们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

4、师:刚才小朋友很快的算出了得数是5、6、7的算式,老师整理了一下,抽取了里面的部分算式把他们分成了三组,请你仔细观察每组里加号前面的数、加号后面的数以及得数,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第4题。

组织汇报,你有什么发现?

师: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如果我记住了4+1=5,那么我能很快的算出4+2的得数吗?课件出示:隐去4+2的得数:那如果我知道了3+2=5 3+3=6那我能很快算出3+4的得数吗?课件出示:隐去3+4的得数

五、总结全课

上一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十大心理战术下一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