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二总结(通用7篇)
政治必修二总结 篇1
政治必修二 政治生活 高考考点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 我国国家性质 1.国家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根本属性:阶级性
3.我国国家性质(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1.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特点:新—对绝大多数人实行民主,少数人实行专政 三 人民民主特点 1.广泛性:权利广,主体广
2.真实性: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
四 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1.为何实行A地位: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之本B作用: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要求 A扩大社会主义民主B依法治国C完善政府服务职能
D发展社会主义文化E改善民生F构建和谐社会
注:一至四为我国国体
五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是公民参加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政治权利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权利)B政治自由C监督权
2.政治义务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D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六 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七 政治生活的内容以及怎样有序参与
1.内容A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B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C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目标)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
2.如何参与 A遵守宪法和法律
B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履行政治义务 注:五至七为公民政治生活 八 我国选举方式和选举制度
1.方式: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2.制约因素A具体:不同时期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
B宏观:国家性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
3.选举制度: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 4.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
A公民选举权是衡量公民责任感的重要尺度(地位),应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B出于公心
C周全考虑,理性判断,审慎投票 九 民主决策
1.方式:直接方式—民主选举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间接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进入决策机关
2.意义:A对决策者①利于决策反映民意,体现民主性②助于决策反映民智,体现科学性
B对公民①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理解,推动决策实施②利于增强公民的责任感
十 民主管理: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和意义
1.形式:居民自治(居委会)和村民自治(村委会)
2.意义 A扩大基层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我国民主政治基础性工程B增强公民责任感
十一 民主监督
1.方式:信访举报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 舆论监督 监督听证会 民主评议会 网上评议政府 2.意义A改进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 B增强公民主人翁意识 3.如何监督A勇于监督B合法监督,不干扰公务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一 我国政府性质和职能
1.性质: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简称行政机关 2.职能 A政治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经济职能:组织经济建设,包括市场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C文化职能
D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3.要求:建设服务型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服务
二 政府作用:便民利民
1.管理人们的社会生活
2.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 三 政府宗旨和原则 1.宗旨:为人民服务
2.原则:对人民负责 A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B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C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四 投诉有道
1.途径:热线电话 电子政务 设立信访部门 建立行政裁决复议和诉讼制度 注:一到四是我国政府
五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具体要求
1.意义
总A是贯彻依法治国方针,体现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分B有利于保障人民权利 C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防止权力滥用
D有助于带动全社会法制意识
2.具体要求:合法行政 合理行政 程序正当 高效便民 诚实守信 权责统一 六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1.原因:权力是双刃剑,运用得好便造福人类:滥用便会滋生腐败
2.意义总: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分:A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失误B防止滥用权力C做出符合民意的决策
3.如何监督A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七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1.外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 中国共产党 人民政协 社会与公民 司法机关和行政系统内部
2.内部监督:上级政府 监察部门 法制部门 审计部门 八 政府的权威及表现
1.含义: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2.表现:A有权威的政府是依法行政的B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C是讲信誉的 D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有促进作用
九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1.来源 A工作人员决策科学性B行政态度能力C工作效果D工作人员道德形象
2.树立 A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接受人民监督B良好业绩
C重品行,做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十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1.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2.加强立法工作,规范执法行为
3.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提高执法能力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 我国的民主政治
一 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立法权 决定权 任免权 监督权
3.地位: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由他产生,对他负责,受他监督
二 人大代表 1.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产生:选举
3.职责A职权即权利:提案权 质询权 表决免责权 审议权
B责任即义务①代表人民依法行使国家权力②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听
取意见,为人民服务,负责,受人民监督③协助宪法和法律实施
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地位: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政体)
2.含义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3.基石:人民代表大会
4.基本内容:A国家一切权力来自人民B人民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C其他国家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D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四 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由他产生 对他负责 受他监督 五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1.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重要性: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A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现代化建设创造和谐社会环境C能调动积极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六 中国共产党 1.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论 三个代表思想 科学发展观
4.执政方式:科学执政(前提)民主执政(本质)依法执政(保障)七 我国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
2.基本内容:A基本关系: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护卫亲密友党
B前提:坚持共产党的领导C基本方针: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D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E机构:人民政协
3.优越性:A利于发展民主政治B利于发展我国经济文化
C利于构建和谐社会D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注:五到七为政党制度
八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
九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互关系 A相互联系,不可分割B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C民族平等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D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
十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区域自治,设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自治地方: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旗)
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自治权:立法 经济 文化管理 变通执行权 其他
5.原因 A符合国情,由我国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B适合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6.优越性A利于卫华国家统一和安全B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
C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十一 我国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表现A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的管理(目的是为了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B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C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一 国际社会的构成要素: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主权国家(1)地位:最基本的成员
(2)类型A按国家性质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B按经济发展程度分为发达和发展中国家
(3)构成要素:人口 领土 证券 主权
(其中最主要的是主权,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生命和灵魂)
(4)权利:独立权平等权 自卫权 管辖权
(5)义务A不侵犯别国B不干涉他国内政C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国际组织(1)类型A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B世界性和区域性的
(2)作用A促进国家间交流合作B协调国家间关系C调节国际争端 二 联合国
1.地位与类型:最大的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原则A各会员国主权平等B履行宪章的义务
C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使用武力D集体协作E不干涉他国内政
4.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5.中国与联合国关系
A中国式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B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C中国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D中国在世界裁军 保护环境 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三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1.国际关系(1)含义:国家质检 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2)内容:政治关系 经济关系 文化关系 军事关系
(3)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
2.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
利益的对立是冲突的根源
四 我国的国家利益
1.内容:安全利益 政治利益 经济利益
2.措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 尊重他国政党的利益 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五 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1.和平问题(1)含义:维护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
(2)现状:战后 国际形势总体平稳 但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世界仍不安宁
2.发展问题(1)含义:之经济的反战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2)现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贫富差距大 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损害
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3.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4.解决途径: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六 中国关于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1.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
2.经济上相互合作 优势互补
3.文化上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4.安全上相互信任 加强合作
5.环保上相互帮助 协力推进 共同合乎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七 世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1.表现: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2.积极力量: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和强权政治 推动多极化格局的主力军
3.意义A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B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制约,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
4.发展趋势:单级与多级的矛盾 称霸与反霸的斗争 八 国际竞争
1.表现:在各个领域 经济 文化 军备 人才 科技竞争等
2.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中国应对措施A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B加快现代化进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增强综合国力 九 独立自护的和平外交
1.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
2.内容A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D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十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1.含义:不是通过侵略掠夺 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 采取和平方式增加财富
实现自身发展
2.措施A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与邻国 发展中国家 所有发达国家友好合作
C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永远不称霸
D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实现富国强国
E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提高自身综合国力
高中政治知识点必修二总结 篇2
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必不可少的要素,其中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是一个国家处理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权力的独立性,两个特征紧密相连,国家才真正拥有主权。
主权国家享有的权利:
①独立权,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②平等权,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③自卫权,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④管辖权,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管辖权对公民的管理和保护包括居住国外的侨民,对物的管理包括了驻外的使馆等。
主权国家履行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国际关系的含义
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必须超越一国界限。国际关系最主要的是国家之间的关系。
3、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动因和归宿。国家间既存在某些共同的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国家间存在利益的对立并不一定不能实现国家间和谐与共赢。各国若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对彼此的分歧和冲突,从双方的长远利益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通过协商和谈判妥善地加以解决,就有可能实现国家间和谐与共赢。
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它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4、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政治必修二总结 篇3
第五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
①根本属性:阶级性。
②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③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
①广泛性:表现在民主权利的广泛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②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制度、物质、法律的保障;也表现在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人民民主专政:
①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已被写入宪法;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
4、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①权利: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b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c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②义务:
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d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或怎样做?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更好地履行义务;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②公民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的权利;又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民主选举
⑪为什么选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①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⑫选民应怎样行使选举权?
①要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选出切实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 ②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③要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基础上,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
*
2、民主决策
①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a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b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c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d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a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b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c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d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e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民主管理
①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②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性:
a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b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③实行基层民主管理的意义: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4、民主监督
①公民监督权的内容: 公民的监督权是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②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a通过信访举报制度;b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c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d其他方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③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a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b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c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④公民怎样行使监督权:
公民行使监督权时,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形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如何对政府的权力进行有效地监督:
①有效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相互结合缺一不可; ②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既要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还要加强权力机关、人民政协等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 ④公民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通过信访举报制度、民主评议会等活动,依法行使监督权。
5、有序的政治参与
①有序与无序的区别:a是否遵循法律、法规;b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c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
△公民应该如何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
①通过网络参与公共决策的讨论,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②利用网络方式参与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从而促进依法治国; ③遵守宪法和法律,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并自觉抵制网上的不正之风;
④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并积极地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③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保障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 ④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确保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第六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2、政府的主要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a宏观调控b市场监管c社会管理d公共服务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④加强社会建设; 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从政府职能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该如何作为:
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中高端产品的生产;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技术创新; 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时淘汰落后产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4、政府工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①具体要求:
a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b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c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5、建设服务型政府
①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②政府职能的转变:a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b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c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
1、政府决策
①科学决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 ②民主决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③依法决策:符合法律的规定和法定程序。
2、依法行政 ①意义:
a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
b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c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d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②要求: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如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3、制约监督
①措施:a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b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外部(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内部(上级政府、法制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C实行政务公开制度 ②意义: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的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树立政府威信的要求: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②其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③最后,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做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涉及到我国政府机关为人民做好事的材料回答: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与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③政府职能: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e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④政府依法行政及其意义: a有利于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增强政府权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建立服务型政府;b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等
⑤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打造有权威的政府。
△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国家性质、政府性质、人民地位决定;
②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③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
④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⑤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
⑥我国政府是有权威的政府,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②坚持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⑤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审慎行使权力;
⑥树立权威:树立政府的权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如何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政府: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重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运用专家咨询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广泛收集民意,汇集民智; ③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 ④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增强决策的透明度; ⑤正确履行职能,加强服务和管理;
⑥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保障人民享有充分的监督权和知情权,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公民:
①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②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①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
②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③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
*
2、人大代表: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①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②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①a我国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 b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体:国家的性质)c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②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③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a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人大代表民主选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决策少数服从多数; b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国家行政、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c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a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b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c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d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
1、中国共产党
①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③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指导思想: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⑤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⑥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⑦领导方式: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⑧领导核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⑨三个代表:a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⑩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意义:
a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c才能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涉及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做好事的材料回答: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执政为民、以人为本; ⑥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
△党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③完善三种执政方式(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2、中国的政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①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地位: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③基本内容:
a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b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④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a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什么国家职能);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b职能(作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凡是涉及到“政协”的材料的回答:
①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政协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首要原则,政治基础)、民族团结(重要原则,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物质保证)。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机关。(核心内容:自治权)。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特别是地处边疆的民族自治地方,对维护边防安全,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如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①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坚持民族政策; ④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⑤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⑥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义务。
2、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基本内容: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a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结合起来; b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结合起来; c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第八单元走近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①主权国家:
a基本权利: 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b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②国际组织: a作用:促进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和国家矛盾。
2、联合国
①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②与中国关系: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支持和参加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活动
*
3、国际关系
①国际关系: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②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③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的起因国家冲突的根源。
△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个人: ①我们要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 必须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国家: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c积极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成立国际新秩序,适应多极化趋势,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当今的时代主题
①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②世界的发展趋势:多极化趋势。③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④解决途径: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2、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③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④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中国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 ①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努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③切实履行主权国家的义务
④遵循《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宗旨和义务
⑤坚决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凡是涉及到“主权、国家利益、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当代国际关系”的材料的回答:
①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四个方面的基本权利,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
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在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
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⑦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政治必修二第二单元 篇4
1.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2.其基本职能包括I·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II·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III·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IV·提供社会 公共服务的职能
3.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民生问题既体现: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又体现了:提供社会 公共服务的职能
5.我国政府建设目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
6.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宗旨和原则的贯彻落实体现在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7.政府依法行政: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
威。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
主法
8.如何做到依法行政: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
明,廉洁高效果的行政管理体制。
9.如何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
①建立和健全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建立和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这个机制,一是靠民主,二是靠法律,二者缺一不可。
②建立健全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
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上级政府·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法制部门
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大)·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司法机关的监督(检察院、法院)·人民政协的监督
高考政治必修二知识 篇5
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全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的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3、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切实保障广大人民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2)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4、行政监督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内部(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等。
5、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1)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2) 防止滥用职权,保证清正廉洁;
(3) 更好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
(4)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6、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制政府的基本要求。
7、我国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了政府工作透明度。这一举措,深受群众欢迎,被称为“阳光工程”。
8、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文件:一方面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方面保证人民权益,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开放“红头”文件查阅,说明政府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正在逐步增强:有利于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高三年级政治必修二教案 篇6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提高学生整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加深对文化相关问题的理解。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新课
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
视频展示:满江《中华颂》,请学生认真欣赏歌曲,抢答里面涉及了多少中华文化?
(二)第二环节:活动探究(三个活动,探究三目内容)推进新课
设置现场招聘会:招收国际高级旅游顾问若干名
条件——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凭,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责任心上进心强。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无上限。
过三关斩六将:第一关:眼力———鉴宝
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
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
第一关:眼力———鉴宝
活动要求:应聘小组合作探究对应号码的“珍宝”,然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对此宝物名称、特点和价值的了解情况。要求简明扼要,发言时间不超过一分钟。(总分40分)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明朝万历年间的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京剧又称京戏,在台湾又称平剧、国剧,与豫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京剧起源于徽剧、汉剧、昆曲、秦腔(梆子)四个地方的剧种,并于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互相影响,逐渐融合发展而成;早期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京剧脸谱有讲究,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恶;金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京剧内容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被公认为是我国的国粹。
中国早在11世纪北宋庆历间(1041-1048)由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它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为世界科学技术史写上了光辉的一页。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著作的,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是我国医药宝库,以论药材为主,《本草纲目》也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之处.本书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实用性极强。该书还注重整体性,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于历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不愧是中国古代中医科学方面的集大成者。
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已掌握了较多这方面的实例,所以可放手交给他们,教师只需注意引导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为重点,畅谈中华文化的独特一面及其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从而总结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后多媒体显示国外学者的一些评价,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
在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学习中,学生分别搜集吴越文化、滇黔文化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因为学生的活动空间和视野不是很广,如果缺乏前期准备,会导致该部分的教学出现空洞、抽象的问题。课堂上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观看两组文化,展示视频。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每问5分,共10分)
1、各小组分别推举成员比较两组文化的特点
2、分析导致文化呈现区域性特点的原因
得出结论: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渐趋融合;同时,受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
假设现在有一批外国贵宾想重点了解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中关于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以及特色民族节日习俗这四个方面的信息,请你为他们现场介绍。
要求:请各应聘小组合作探究相应主题,小组代表现场介绍,介绍时间不超过两分钟。
多媒体继续展示石窟艺术、民族文学等,学生在感受少数民族文化成就的过程中不难得出结论: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由此进入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是该目的落脚点。
接下来,集体智慧,学生思考:区域文化之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差别,却能和谐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说明了什么?当然,该问题在此处未必可以得到完美解释,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可。这样,继上一框题讲述“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后,为最终彻底解决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再次做了铺垫。
经过前面的铺垫,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理解难度已有所降低,学生可以尝试展开深入探究,但为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仍需教师适当加以点拨。过程如下:
1、学生调动已有历史知识储备和课前搜集的材料分组交流:历在思想文化方面,对诸家学说所采取的兼收并蓄的学术主张;中国文化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哪些优秀文明;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是否敞开博大胸怀扬弃吸收。
2、从现代找出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开放心态和中华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这样可增添几分时代气息,更好地服务于当下实践。
3、在双向互动中,引导学生在知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将以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明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以及包容性对中华文化形成、发展乃至续写辉煌的作用与意义。
课后小结
政治高中必修二知识点 篇7
政治高中必修二知识1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含义:
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7、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8、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2)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3)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
(1)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
(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了;
(3)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4)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政治权利与自由
1、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2、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二、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它权利的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依法统一原则。
(1)我国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二者不可分离。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2)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3)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4)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框题: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一、政治生活中的信念:崇尚民主和法制。
二、政治生活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重要内容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机构成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最根本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的内容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问题。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政治高中必修二知识2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政府依法执政
1、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表现。
2、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4、依法行政的意义:
(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
(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5、为什么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
① 由国家性质以及政府性质决定,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②(第4点中4个有利于)
③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基本途径
④ 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6、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还要做到: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审慎行使力 科学民主决策
1、政府行使权力的环节:决策、执行、监督等。
2、提高决策水平的措施:
(1)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二、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全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的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3、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切实保障广大人民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2)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4、行政监督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内部(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等。
5、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1)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2)防止滥用职权,保证清正廉洁;
(3)更好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
(4)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6、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制政府的基本要求。
7、我国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了政府工作透明度。这一举措,深受群众欢迎,被称为“阳光工程”
8、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文件:一方面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方面保证人民权益,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开放“红头”文件查阅,说明政府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正在逐步增强:有利于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三、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1、含义: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2、决定因素:从根本上来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3、根本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
4、体现: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廉洁、高效、团结协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声望;讲信誉,得到人民认可和拥护,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5、树立政府权威的要求:
(1)首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2)其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3)最后,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做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政治高中必修二知识3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3、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统一;有利于我国各民族平等和团结;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5、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6、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各项职能,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义务: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政体: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国体:国家的性质)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2、我国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4、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5、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① 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人大代表民主选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决策少数服从多数。
② 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国家行政、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 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6、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7、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8决定因素: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9、基本内容:
②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 人民在普选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④ 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职能;
⑤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
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10、人民代表大会的优势:
(1)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
(2)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权力统一;
(3)有力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与团结。
10、如何认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作用及关系?
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其领导方式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但党委并不能取代人大、政府和政协的职能。人大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进行监督,从而避免政府决策失误;政府通过行使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条件;政协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促进政府政策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政治高中必修二知识4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一、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主权国家:
1、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主要参加者。
2、三种类型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
3、人口(基本)、领土(发展不可少的条件)、政权、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4、国家主权两个特性:对内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对外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5、主权国家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国际组织
6、国际组织: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处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由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7、国际组织也使国际社会主要成员,主要机构、职权、活动程序以及成员单位的权利与义务,都已正式条约或协议为依据。
8、国际组织的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联合国
9、联合国: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的产物。191个成员国过,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10、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①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②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
③ 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民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
④ 作为协调各国的活动中心。
11、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12、作用:
① 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② 有局限性。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联合国面临诸多挑战,其改革任重道远。
13、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
1、国际关系:国家之间(最主要)、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2、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3、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是最基本的形式。
国家利益
4、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属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决定。
5、含义:国家在独立与生存、稳定与发展及国际参与等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6、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
7、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过渐渐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国家力量
8、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9、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坚定维护我国利益
10、国家利益主要内容:安全、政治、经济利益
政治高中必修二知识5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和平问题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它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4、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认识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5、世界人民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
发展问题
6、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7、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8、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9、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10、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11、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贫困和落后是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建立国际新秩序
1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而且这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14、内容:
1)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15、各国应做到以下几点:
1)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推进世界和平稳定;
5)环境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辨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越快,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
(1)、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
(2)、一个国家能否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对外政策,而一个国家对外政策是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并不是由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决定的。
(3)、经济繁荣,且致力于维护世界与发展,不称霸的国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才更大。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阻碍。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越快,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越大。
如何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应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有赖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同时,还有赖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和壮大。
二、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一个突出特点。
2、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3、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4、意义: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5、称霸和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
国际竞争的实质
6、国际竞争便现在各个领域,经济、文化、军备、人才、科技竞争等。
7、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这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中的地位。
8、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9、我国的应对:发展才是硬道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才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我国外交政策
2、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纪的和平与发展。
4、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5、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6、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平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8、我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随着在国际舞台上肩负的责任日益重要,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政治必修二总结】推荐阅读:
必修二政治生活总复习08-31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09-08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4课09-20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四单元教案07-25
政治必修二易错知识点10-24
必修三政治第九课知识点总结05-28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07-31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08-17
政治必修三练习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