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的稳定性学案
结构的稳定性学案 篇1
研究性学习学案 ——《月光曲》
泰来农场学校 白玲
课件显示:(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列资料,并把你认为重要的信息画出来,细心揣摩,对后面的学习有帮助哦!)
1、走进主人公: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是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界”。他在自己短短57年生涯里,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瑰宝,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
2、了解《月光曲》:
月光曲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于1801你说呢创作的乐曲,是《c小调钢琴鸣奏曲》第一乐章。该曲子所以被成为“月光”,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把该曲比作瑞士琉森湖上的月光。后来,又一个关于这首曲子诞生的传说流传于世。课文继续的就是这个动人的传说:一个偶然的机会,贝多芬被一对穷苦兄妹的境遇感动而触发了灵感,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因为这个传说体现了贝多芬同情贫苦人民的善良品格,所以流传甚广,人们都愿意相信。3、课前解题:
《月光曲》即《小调钢琴鸣奏曲》或《月光》。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钢琴曲。这篇课文以“月光”为题,描述了贝多芬谱写这首曲子的传说以及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认识并积累文中重点字词。
2、真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初步感知《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以及内容。
3、学会课文中的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学习过程: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结合工具书解决。(1)给加粗字注音
莱茵河()茅屋()入场券()霎时间().....恬静()乐谱()琴键()...(2)佳词解释 纯熟„„ 清幽„„ 霎时间„„ 恬静„„
(3)字词过关:(任意抽查生词,你敢迎接挑战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线索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有条件的同学找来《月光曲》,听一听。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和内容,并从故事中,体会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关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重点)
3、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在读写结合训练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难点)
4、背诵课文第8、9自然段。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课堂研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
(一)自主学习:(方法:独立完成以下各题,对自己感到困难或疑惑的题,再序号上做标记。)
1、为什么贝多芬散步时,在小茅屋外停了下来?又不请而进兄妹俩的家呢?(结合当时的情景,以及兄妹的对话来理解。)
2、盲姑娘对贝多芬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从文中找出来,并体会盲姑娘的心情。)
3、为什么贝多芬不回答盲姑娘的话,却要为她再弹一曲呢?(试着从盲姑娘的话中揣摩。)
4、熟读课文。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月光曲》是怎样诞生的?你对贝多芬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说明《月光曲》诞生的过程。)
在莱茵河边的小镇上,一天夜晚,贝多芬听到在幽静的小路边的一所茅屋里传出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而且弹得正是他的曲子,他感到很惊喜。当贝多芬听到茅屋里兄妹俩的谈话以后,他为这样的贫苦的人竟在困苦的生活中仍然喜爱音乐、追求艺术所感动,所以贝多芬决定弹琴给盲姑娘听。当弹完一首后,盲姑娘热爱音乐,善解人意的心底和感情,更让贝多芬激动。面对盲姑娘,贝多芬思绪万千。心情激荡,决定在给她弹一首曲子。这首曲子就是《月光曲》。
《月光曲》的诞生过程,让我了解到贝多芬不但是位伟大的钢琴家,而且具有忠于艺术、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高尚品格。
5、贝多芬在弹第二首曲子时,皮鞋匠和盲姑娘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反复朗读课文第九段,找出答案。)皮鞋匠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天水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的雪亮的浪花,一个连着一个朝着岸边涌来„„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二)合作研讨:(方法: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的疑难问题。组长开始发言,依次补充,纠错。)
(三)展示汇报:(划分题目,各组选出代表汇报,其他人员补充、质疑。)
三、巩固提升(比一比,赛一赛,看说做得好又快!)必做题:(相信你一定可以过关)
(一)判断。
1、《月光曲》这篇课文是贝多芬写的。()
2、贝多芬走进茅屋,听见了皮鞋匠兄妹俩的谈话。()
3、“入场券”这个词语中的“券”字应读“quàn”。()
(二)选择题。
1、《月光曲》是著名的()。
A 钢琴曲 B 小提琴曲 C 琵琶曲
2、贝多芬在茅屋里一共弹了两首曲子,第一首是(),第二首是()。A 《命运》 B 《英雄》 C 《月光》 D 盲姑娘刚才弹的曲子
3、贝多芬要弹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是因为()。A 盲姑娘家里穷,贝多芬可怜她。
B 盲姑娘虽然穷苦,但她热爱音乐,盼望能听到贝多芬的演奏,感动了贝多芬。
C 盲姑娘弹的曲子断断续续,贝多芬听了不舒服。
4、下面说法,最能表现课文中心思想的是()。
A 赞扬了皮鞋匠兄妹俩虽然穷,但对音乐有执着的爱,他们爱音乐,懂音乐。
B 赞扬了皮鞋匠兄妹俩的手足情深。
C 赞扬了贝多芬杰出的音乐才华及同情穷人的善良品质。
(三)选词填空:
恬静 宁静 幽静
1、夜晚,游人逐渐散去,湖上十分()。
2、月光正着照在她那()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3、穿过这条()的巷子,就能看到他家的大门了。
清秀 清幽 清雅
1、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2、我喜欢他的画,线条流畅,风格()。
3、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可是眼睛失明了。
(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月光曲》和课文八九段的描述,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试一试自己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用几句话描述出来。
选做题:(你是最棒的!加油哦!)
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一生还创作了许多优美的钢琴曲。课后,同学们可以再找一首贝多芬的曲子听一听,边听边想刚才那样展开自己的想象,然后把你想到的景象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课外知识窗: 贝多芬的故事: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喜怒无常、嗜酒如命;母亲是一个厨司,心地善良、性情温柔。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成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26时,一件可怕的事情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结构的稳定性学案】推荐阅读:
结构的稳定性01-03
钢结构的稳定性设计10-06
水泥稳定结构08-17
结构稳定分析论文11-10
钢结构稳定性问题分析07-28
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研究08-10
需要的稳定资金07-13
脉冲扰动下不稳定型差分方程的稳定性12-07
边坡稳定的分析计算05-15
水泥稳定砂砾的施工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