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稳定的政策协调

2024-10-07

汇率稳定的政策协调(共4篇)

汇率稳定的政策协调 篇1

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融入世界经济,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更加市场化与更加国际化的二维转型时期。基于此背景, 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价格体系的不断完善, 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的传统货币政策框架可能难以适应新的转型阶段的货币政策传导环境, 以货币的价格———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作为更有弹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将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充当主要调控工具以实现中国经济的内外均衡。

一、利率与汇率关系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凯恩斯1923年在《论货币的改革》中提出的利率平价假说。后由艾因齐格等人完善了该理论, 由此产生了抵补的利率平价和无抵补的利率平价理论。弗兰克尔与卡甘提出弹性货币分析法, 指出本国与外国的国民收入水平, 利率水平会通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而决定汇率水平。多恩布什于1976年提出的超调模型, 指出商品市场价格的粘性, 即货币供给增加引起本币利率下降和汇率瞬间贬值程度大于其长期均衡水平。克鲁格曼在《汇率决定》中介绍了汇率的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中, 一国的利率和汇率与本国的支出、吸收和贸易密切相关, 并影响着两者的互动, 从而间接地说明了汇率与利率机制的产品市场传导。

在实证分析方面, 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抛补利率平价, 其中弗兰克尔和利沃科 (1975) 的实证检验最为著名。哈克和汤恩德 (1981) 、库姆拜和奥伯斯菲尔德 (1981) 、戴维森 (1985) 、卢派斯科 (1984) 、泰勒 (1987) 等学者们分别对非抛补利率平价进行了实证检验, 然而实证结果均拒绝了非抛补利率平价。Berk, Knot (1999) 对上个世纪80年代前美国等国的长期债券利率差异与本国以购买力为基础的汇率关系来进行验证, 并得出了非抵补的利率平价的结论。Flood和Rose (2002) 利用上个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时期23个国家的日数据进行验证, 从而得到了非抵补利率平价关系在金融危机时期比金融稳定时期更加显著的结论。Chinn和Meredith (2004) 实证验证非抵补利率平价理论在西方七国表现出了长期内成立, 然而在短期内非抵补利率平价理论却不成立。

二、汇率政策是否纳入货币政策框架的研究

支持汇率纳入货币政策观点的代表性人物有Svensson (1999, 2000) 认为由于汇率途径增加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方式。因此, 在通货膨胀目标制, 把汇率政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是有益的。Obstfeld和Rogff (1996) 构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具有追随国和领导国的斯坦尔伯格寡头竞争模型。同时, 指出追随国如果使利率盯住领导国是很难以维持自身相对固定的汇率水平。与之相对应地, Benigno和Ghironi (2007) 建立了理性预期的宏观经济模型, 通过构建一个具有反馈机制的利率规则, 使其能够保证追随国固定汇率水平的稳定性, 且不依赖于传统的货币供给路径。以Laxton和Pesenti (2003) 为代表的学者则反对把汇率纳入货币政策中, 原因在于, 通过利用全球经济模型 (GEM) 对开放经济国家进行分析表明汇率在全球经济模型中发挥的作用很弱。Zanetti (2006) 构建了具有价格粘性的新凯恩斯货币模型, 通过该模型发现了带有摩擦的劳动力市场对经济均衡的影响, 得出了经济波动主要原因在于理性人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预期的改变。

国内学者王胜、邹恒甫 (2006) 认为外国经济对我国货币当局货币政策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开放经济中的泰勒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实施中的运用。艾洪德、郭凯、李涛 (2008) 认为利率规则必须以利率的内生性为客观研究依据, 同时指出我国运用利率规则的优势及劣势。邓创、石柱鲜 (2011) 构建了在开放条件下包含汇率因素的“混合型”泰勒规则, 并利用该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进行估价。

三、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搭配研究

Basurta和Ghosh (2000) 指出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 紧缩的货币政策伴随着本币升值, 但没有证据表明实际汇率的提高会加大风险, 他们认为名义利率并不是货币稳定性的标准。Obstfeld (2004) 指出无论是价格弹性还是粘性, 面临冲击要求最优政策是给经济以相对更大的刺激, 相应名义利差和本币汇率更大的变化, 可以保证资产市场的均衡。Mckinnon (2005) 建议中国的货币当局要稳定汇率, 放缓实施金融市场完全自由化。Giovanni和Shambaugh (2006) 指出经济发达的国家利率水平会影响到实行盯住汇率制度的国家, 而且实行盯住汇率制度国家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将受到削弱。Dong (2008) 探讨了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英国等国的汇率变动对货币政策行为的影响。Hsing (2009)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菲律宾和泰国的货币当局对当期汇率有负向响应, 而对其滞后的汇率存在正向响应,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货币当局汇率无响应。

我国在人民币汇率和利率两变量之间的联动关系方面, 谢平、张晓朴 (2002) 利用1994-2000年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三次冲突验证在弗莱明--蒙代尔模型的和三元悖论, 同时提出了若干协调建议。刘锦虹 (2004) 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资本市场体现了不可调和的“三元悖论”, 因此放开资本项目, 增加汇率浮动灵活性是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刘淄 (2005) 基于我国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的实际情况, 构建了资本不完全流动下的利率和汇率模型, 实证结论表明利率传导途径在我国是有效的, 而汇率传导途径存在阻滞。徐薛宏立 (2006) 通过引进制度摩擦系数进一步修正了模型使其更加符合本国国情, 探讨了金融市场动态开放中的利率-汇率联动问题。何慧刚 (2007) 认为应该增强我国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机制, 从而实现我国内外经济均衡。孙丽娟 (2008) 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利率与实际有效汇率存在着较弱的负向长期均衡关系, 实际利率与实际有效汇率的互动关系需要经过较长的时滞才能反映出来。鲁方生、陈恩情 (2009) 利用IS-LM-BP模型分析在内外均衡的目标下, 如何利用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有机结合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曹强、虞文美 (2010) 基于“三元悖论”的理论分析我国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现存矛盾, 阐述了汇率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和运用带来的影响。袁一堂等 (2011) 从货币错配的视角出发, 研究了我国在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选择上的矛盾状况, 并就化解矛盾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金娟、李富有 (2012) 人民币利率波动、汇率波动对通货膨胀有一定影响, 并在汇率改革之后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可知, 前述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部分成果实现了学术突破。但在后经济危机时代以及中国经济二维转型的背景下, 对于价格型货币政策即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综合研究还远远不够丰富和深入, 针对这一领域还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研究:1) 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交互作用下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 这种影响是否与货币当局的预期相吻合。2) 包含汇率政策在内的扩展的泰勒规则在中国经济的适应性。3) 研究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协调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1]谢平, 刘斌.货币政策规则研究的新进展[J].金融研究, 2004 (2)

[2]盛松成, 吴培新.中国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两中介目标、两调控对象”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 2008 (10)

[3]金中夏, 陈浩.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实现形式[J].金融研究, 2012 (7)

汇率稳定的政策协调 篇2

自2005年7月21日起, 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 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2005年7月21日19时, 同时,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揽子货币汇率变动, 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 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概述

汇率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 即汇率进行管理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规范以及行政法规的总称, 由汇率政策目标及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工具、手段所组成, 主要包括汇率制度的选择、外汇管理、汇率水平控制等一系列安排措施与规定。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及利率等变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一个完整的货币政策体系包括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货币政策工具体系、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具体执行所达到的政策效果。

三、我国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互影响

(一) 汇率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2005年7月21日, 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 并向上调整了人民币汇率, 即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中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并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本次改革保持主体汇率制度不变, 但在这基础上进行了局部性的、关键性的改革, 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起到了积极作用。1.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2.增强货币政策的效力;

3. 减轻货币政策实施的难度与汇率风险;4.促进我国货币政策宏观目标的实现;5.扩大货币政策调控空间。

(二) 货币政策对汇率政策的影响

在了解货币政策对汇率政策的影响之前, 我们先分析商品市场达到均衡时, 商品量和汇率之间的关系。

当本国汇率 (P) 和外国的价格水平 (PH) 不变时, 本国货币的价格水平贬值 (E上升) , 使本国商品相对外国商品更加便宜, 出口的增加, 导致国内需求 (D) 增加, 产出 (Y) 也随之增加。如果汇率贬值, 从e0提高到e1, 则需求增加, 要使商品市场保持均衡, 产出 (Y) 也必须增加, GNP也从Y0增加到Y1.汇率升值, 则产生相反的结果。再来看国外价格水平 (PH) 的变化。如果PH提高, 国内商品相对便宜, 刺激了出口, 有助于提高国内的GNP水平。反之, 如果国内价格水平 (P) 上升, 国内商品价格相对较贵, 对出口不利, 需求便会下降, 经济可能衰退。由此可知, 在国外价格水平 (PH) 上升、国内价格水平 (P) 下跌和本国货币贬值时, 即使汇率不变, 也会刺激GNP的增加。现在, 我们来分析资产市场的均衡。资产市场的均衡由两个条件所组成: (1) 外汇市场的均衡:R=RH- (Ee AE) /E, 即利率平价条件; (2) 货币市场的均衡:Ms/P=L (R, Y) , 即货币的供给等于货币的需求。

当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 资产市场就达到了均衡。有了这种均衡, 我们就可分析货币政策对汇率地影响了。

货币政策的主要形式是改变经济体系中的货币供给量。当货币供给发生变化时, 利率也随之变化。

四、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方案策略

(一) 短期协调方案

目前我国正处于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机构健全性改革以及汇率、利率和资本市场等市场化改革齐头并进的特殊历史时期。金融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是好的。但有一些不良因素和倾向也值得警惕包括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 流动性过剩, 贷款增长偏快以及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 股票市场持续暴涨等, 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面临着巨大挑战和严峻考验。

1. 稳住汇率;2.全面紧缩国内市场资金的流动性;3.进一步加大央行窗口指导的作用。

(二) 中长期协调方案

1. 完善货币市场与利率传导渠道。 (1) 发展货币市场 (2) 发展利率市场。

2.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我们要做到的是让我们国家的汇率制度真正成为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实行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可以让汇率动起来, 这样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任务就落到汇率政策上。汇率稳定政策不能以扭曲市场机制为代价, 要通过更为市场化的干预和管理来实现汇率稳定, 同时应在人民币实现管理浮动的情况下慢慢增强对人民币的信心, 为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其他配套措施。 (1) 完善国内金融市场, 规避汇率风险; (2) 调整外汇储备, 促进外汇市场发展; (3) 加强政策国际协调。

参考文献

[1]孟建华.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与发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2]吴慧强.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缺陷及改革建议[J].经济前沿, 2004.9

[3]谢平, 张晓朴.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三次冲突[J].国际经济评论, 2002.5-6

汇率稳定的政策协调 篇3

一、金融稳定的意义和内涵分析

(一) 金融稳定的定义

金融稳定是央行重要的公共政策目标, 但是从当前的国内外对于金融稳定研究现状来看, 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于金融稳定都未能作出较为严格和准确的定义。造成该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过多考虑了稳定性和波动性之间的相互联系, 从本质上来看, 波动并不一定会对金融市场造成不良影响。所以, 西方众多学者通过金融不稳定性以及脆弱性等方式, 对金融稳定进行了界定。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在整体金融体系的基础上, 将单个金融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其次是采用成本则以及实体经济的形式对最终经济收益进行度量;第三是通过金融稳定反方向概念的提出———金融不稳定, 使我们更容易的对金融稳定进行区别和划分。

(二) 金融稳定的内涵

首先从金融不稳定方面来看, 国内外学者通过对于金融不稳定的研究, 其认为不存在金融不稳定的状态, 可以称之为金融稳定。其中的金融不稳定主要可以概括为金融脆弱性和金融危机, 脆弱性是金融不稳定的重要表现形式, 而在金融脆弱性的影响下, 很容易造成金融危机的发生。在金融不稳定的状态下, 由于受到了资产价格波动或者是金融结构不稳定性的影响, 可能会对宏观经济造成较大的损害。并且金融不稳定会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影响到整体金融体系的运行, 特别是会对企业和政府的金融状况造成较大影响, 最中造成资金的流动受到限制。

其次从抵御风险的角度分析来看, 金融稳定主要可以视为某国的金融体系能够有效的抵御外部不利因素的冲击, 从而通过将商业银行存款配置给具有强大生产性投资机会的企业, 最终避免外部冲击所造成的金融灾难性影响, 在此过程中该国的金融支付和使用并不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从另一方面来看, 金融稳定主要涉及到了金融体系核心要素的平滑运行, 能够有效的进行资源的分配和外部冲击的吸收, 从而有效减少实体经济受到的其他金融体系的冲击。

当前国内对于金融稳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央行的金融稳定职能以及金融体系抵御外部影响冲击和金融风险化解等方面。

二、造成汇率波动的主要来源

当前我国国内学者对于汇率波动来源的研究大多是在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来源因素分析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贸易顺差和通货膨胀、国内外利率差、美元汇率波动、商品相对价格变化等。以上结论对于我国的外汇运行机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但是其并不能有效的解释1994年以后中国实际固定汇率的事实。在2005年, 国内学者提出了人民币汇率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并在人民币汇率基础上对购买力平价以及利率平价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了研究分析, 最终得出了物价差异变动是造成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但是单独的物价因素或者是利率因素都很难对人民币汇率波动进行较为全面的解释, 只有在对物价和利率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 才能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缘由进行更为有效的解释。国内学者将其归结于我国利率管制、外汇管制以及市场缺陷上, 而由于以上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最终造成了独立的平价关系不能最终成立。随后在2008年, 国内学者采用Chinn以及Johnston模型对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影响来源进行分析, 其研究结果表明, 生产力差异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石油价格对实际汇率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作用。

三、汇率波动与金融稳定

当前对于汇率波动与金融稳定之间的研究和讨论主要分为方面, 即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哪一个更有助于金融稳定。

对于支持固定汇率的研究学者来说, 政府所维持的固定汇率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降低金融机构发生危机可能性, 在该种施加约束作用下, 央行会持续实行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 将银行业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另外国际学者指出, 在当前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制中, 其较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存在着大量的美元债务, 因此采取固定汇率能够有效的的确保大金融的稳定性, 特别是在该种情况下, 汇率的波动会相应的造成大量公司及企业破产, 最终反作用于银行危机。另一方面, 其认为在当前债务美元化的经济体较为容易遭受贬值影响, 因此固定汇率制度更有助于金融稳定。

另一部分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浮动汇率制度更有利于金融稳定, 主要是因为实行浮动汇率的国家拥有更为独立的货币政策, 所以在该种情况下货币危机在该国家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虽然, 实行浮动的汇率制度虽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控制, 但是一旦出现影响较大外部冲击, 就会相应的增加该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主要是由于国外资本的大量流入, 可能会造成外债的不断增加, 在该种情况下本国金融体系的外部冲击抵御能力就会得到削弱。

四、汇率波动与货币政策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央行主要是通过货币政策的而定, 进而实现利率调整对汇率的间接性影响。比如德国联邦中央银行就是通过短期利率的提升, 从而对实际汇率的贬值做出反应处理;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也通过短期利率调整来对汇率波动作出相对应的反应。

在2005年, 国外学者Ragan对汇率波动进行了简单的分类, 并对汇率波动以及总需求造成的直接冲击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区分, 并同时有效解释了货币政对于给定的汇率波动来源的重要性, 最终得出了下列结论:

资本流动的改变会相应的造成货币升值, 而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适当降低利率;如果是由于汇率波动冲击所在造成的净出口问题, 该种情况下应采用对出口增加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选用从紧的货币政策。从以上分析来看, 货币政策是对通货膨胀和产出以及汇率波动的直接反应。

参考文献

[1]黄炎龙.率的稳定性与最优货币政策[J].金融研究, 2011 (11) :01-17.

[2]贾俊雪.政政策、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稳定[J].世界经济, 2014 (12) :03-26.

[3]黄佳.于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修正研究[J].财经研究, 2007 (4) :96-106.

[4]梁婷.本流动与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对策[J].西部金融, 2014 (5) :84-92.

汇率稳定的政策协调 篇4

针对“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政策中新亮点、新内容、新导向, 我刊受商务部财务司委托策划出版本期《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政策专刊》。专刊特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财政部财科所、中央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专家解读新政策;围绕财企[2014]36号、财企[2014]58号文件内容, 帮助资金使用者详细了解资金支持范围、分配方式、申报流程和监管评价;根据专项资金市场化改革的要求, 共同探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的改革方向;开辟专栏, 供省市商务主管部门交流资金使用成果和资金管理经验;并整理归纳海外财政支持外经贸发展的成功经验, 供我国借鉴。

专刊的出版旨在配合商务部做好新老资金政策的衔接, 通过政策宣讲, 帮助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及时、准确领会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改革精神和内容, 尽快熟悉和正确做好各项资金管理和申报工作, 从而令资金的使用更加规范、科学、高效、合理, 更好地发挥该专项资金的政策效果。

【汇率稳定的政策协调】推荐阅读:

政策稳定09-30

金融稳定政策10-04

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影响09-10

汇率05-14

汇率理论07-02

汇率走势08-07

远期汇率08-11

汇率问题09-06

汇率观05-31

汇率策略论文05-14

上一篇:农地价值下一篇:煤巷支护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