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双向波动

2024-10-07

汇率双向波动(精选10篇)

汇率双向波动 篇1

摘要:近年来, 随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 尤其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我国的通货膨胀现象, 使得我国的对外汇率出现较大的波动性。进出口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有重点的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 对我国机电产品的进出口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法, 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机电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

近年来, 随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 尤其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我国的通货膨胀现象, 使得我国的对外汇率出现较大的波动性。进出口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进行测度同时就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机电产业是我国外贸出口的支柱产业, 机电产品比较优势的强弱不仅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 而且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重点的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 对我国机电产品的进出口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据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统计, 2011年11月出口重点商品排行第一位机电产品, 当年累计金额为9, 3839.8亿美元, 同比增长16.8%。出口当年累计金额为6, 865.4亿美元, 同比增长15.0%。而2010年累计数据显示, 出口总金额为9334.3亿美元, 同比增长30.9%, 进口总额为6603.1亿美元, 同比增长34.4%。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统计网

由表1明显看出, 我国机电产品贸易出口远远大于进口, 且进出口都处于不断增长中。但是比较两年进出口增长比数可发现, 今年的机电产品贸易增长已大大减缓。我国机电产品长期以来处于不断发展与增长中, 但近年来已处于缓慢增长态势, 国内、国际多种因素开始逐渐制约我国机电贸易发展。

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从被动向主动转移, 由于形势变化, 不确定因素加大, 企业承受力和应变能力不断增强, 发展由盲目扩张型向理性自控型转移。贸易摩擦风险增大, 对美、欧贸易不容乐观, 挑战大于机遇。2011年来, 我国机电产业增加值、利润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普遍回落。企业融资困难, 要素供给价格上涨, 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振, 进口快速增长分流国内订单, 机电贸易所面临的发展形势逐渐严峻。

在影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放缓的众多因素中, 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是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

2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机电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人民币和美元的挂钩推动了中国的出口增长, 一方面为中国营造了良好的贸易环境, 同时也积累了巨额的贸易盈余, 这也给中国的汇率改革带来了压力。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机制进行改革后, 人民币不断升值, 相对美元汇率已经上升了20%多。虽然在2009年经济危机中, 人民币重新锁定美元,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 在重重压力下, 中国在2010年9月重新启动人民币升值进程。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造成了较大影响, 国内原材料价格提升, 劳动力成本升高, 再加上大部分民营企业的金融风险、汇率风险意识淡薄, 组织结构简单, 没能采取有效的金融保险措施进行防范, 这将会逐渐失去我国机电产品的成本优势。

目前, 机电产品进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 美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升值、企业资金紧张和原材料等成本上涨。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开发周期长、建设周期长、还款周期长, 汇率调整将对该类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尤其对已签约未收汇、已签约在执行、已签约待执行的项目影响深刻。汇率升值一方面增加出口设备的成本, 削弱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方面对金额较大的未收汇款项产生不确定影响, 使企业未来在项目签约和预算时难以操作。

而相反的, 人民币贬值对进出口贸易的有利结果是扩大了出口, 抑制了进口, 增加了贸易顺差, 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1) 本币贬值对外会引起贸易摩擦, 极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2) 贬值不会解决外部需求放缓问题, 贬值虽然会帮助出口企业因降低成本而存活下来, 但却很难以持久。特别是中国已经失去竞争力的产业, 贬值只会延迟产业退出时间。

所以, 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机电产品的进出口既是挑战, 也是机遇。

3 人民币汇率对机电产品影响的实证分析

模型构建:在经历了2007年次贷危机和2009年主权债务危机后, 西方国家不断施压, 使得人民币问题格外受到市场关注, 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持续上升。特别在2010年以后, 我国政府综合权衡国际国内的形势, 加大了汇率的波动幅度, 增强了汇率的弹性, 使得汇率对经济特别是外贸出口的影响更大。

基于上述情况, 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 本文实证分析的数据区间选择为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又由于我国的外贸进出口除了受到汇率因素的影响以外, 还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为了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 我们分别做两个时段来分析, 2010年1月—2010年12月和2011年1月—2011年12月。

以下分别是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人民币汇率数据和机电产品贸易额的数据, 见表3.1。

下面本文构造一个机电产品出口额和人民币汇率的关系简单模型, 机电产品出口额是因变量设为EXP, 人民币汇率是自变量, 设为ER, 令β为他们之间的影响系数, 计量模型如下

实证结果:采用海关统计资讯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的相关数据, 根据上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样本期为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利用SPSS软件.用强迫引入法得出的回归方程的结果如表3.2所示。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资讯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注:2011年03月数据缺失)

上述方程中, 2010年的判断系数R2=0.845, 说明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比较高, F检验值为54.352, 回归方程的F>F005, 说明方程总体的线性关系显著成立;t检验值为7.510, 大于临界值, 表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程度较高, 有力的说明了人民币汇率与机电产品出口的线性相关关系。

而2011年的判断系数R2=0.989, F检验值为834.339, 回归方程的F>F005, t检验值为7.510, 和2010年的一样并且更加显著的说明了人民币升值, 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就会下降, 他们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4 结论和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2010年 (出口) R2=0.845, 机电产品出口额EXP和人民币汇率ER之间呈线性关系, 而且他们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当人民币汇率下降时, 机电产品的出口额是递增。也就是说, 如果人民币升值, 那么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就会下降;如果人民币贬值, 那么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就会上升。由此可见, 人民币的升值不利于机电产品的出口。同时, 我们又看到2011年 (出口) R2=0.989, 机电产品出口额D1和人民币汇率X之间呈线性关系, 而且他们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当人民币汇率下降时, 机电产品的处口额是递增。如果人民币升值, 那么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就会下降, 如果人民币贬值, 那么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就会上升。由此可见, 人民币的升值不利于机电产品的出口。

针对以上结论及近年来机电产品进出口的现状及趋势, 为推动我国机电贸易的发展需要, 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 国家政策方面。应调整和完善政策, 努力保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稳定增长。稳定货币, 继续实施又好又快的经济政策。扶持国内机电贸易企业, 对于技术创新, 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给予奖励。鼓励机电产品出口, 增加机电产品出口退税项目。并减少重点机电产品进口税, 促进重点产品进口。

2) 行业要求。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联合国环保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等国际组织活动。加强与发达国际的标准化项目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改和协调工作, 力争将我国已具优势的机电产品项目标准纳入国际标准, 获得我国机电行业的出口利益和要求。

3) 企业自身的发展。大力进行科技改造和技术创新, 树立更多自主品牌, 拥有核心技术。中国要想成为机电强国, 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 投入大量资本进行技术开发, 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 及时了解和采用国际技术标准, 对其标准消化吸收, 以掌握主动权。

最后, 企业还要树立绿色的环保理念, 构建绿色供应链。由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常遭受国外技术壁垒, 企业必须加强对国外指令的研究, 及时、充分地掌握欧盟各国指令的实施情况及具体要求, 据此及时调整产品质量和技术要求。并将环境因素考虑进来, 降低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危害, 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汇率波动无需慌张 篇2

市场不必过度解读汇率波动,短期贬值、长期均衡波动是大趋势,要避免因恐慌而导致不必要的资本管制政策出台。

10月以来,人民币进入新一轮贬值,引发市场高度关注。11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第11天下跌,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当日收盘价格6.8796,创11年来最长连跌纪录。截至11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6.8985,仍维持着贬值趋势。

关于汇率波动的担忧和资本外流的焦虑此起彼伏。焦点在于,本轮波动究竟源于何处?如此贬值是否意味着支撑人民币汇率的中国经济正在丧失部分活力?“跌跌不休”的汇率可能将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而所谓资本外流,真实情况又如何?

多位受访专家一再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境内外政治经济因素变化和美元走强以及“8.11”汇改以来改革与市场共同作用不断凸显的结果,不能片面误读。当前,我国第三季度经济数据总体向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且9月PPI同比增长0.1%,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因而人民币不具备长期贬值的基础。

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境内外政治经济因素变化和美元走强以及“81”汇改以来改革与市场共同作用不断凸显的结果不能片面误读。 

“市场不必过度解读汇率波动,短期贬值长期均衡波动是大趋势,要避免因恐慌而导致不必要的资本管制政策出台。”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前司长管涛表示。

更有权威专家直言,一些人诟病中国金融系统的强监管模式,但此刻应该庆幸,无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银行间的控制协调能力,还是政策执行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中国监管机构都远远强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具备防止风险传导和蔓延的有效防火墙。

短期波动实属正常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一方面是受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大幅升高、欧洲政治不确定性加深的综合影响,美元指数持续走强,因而人民币对美元走弱。

另一方面,这也是“8.11”汇改后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市场化,供求关系对汇率水平影响加深以及我国人民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降低的体现。

招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谢亚轩表示,近期的波动与市场供求关系密切相关。据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第二、三季度我国银行结售汇逆差分别为490亿美元和696亿美元,“从供求关系来看,目前仍是供大于求”。

此外,诸多业内人士认为,近期的波动还是人民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降低的结果。谢亚轩就指出,人民银行对汇率的考量之一是希望其波动能真实反映国内外市场的供求情况。知名外汇专家韩会师进一步分析称,人民银行有能力控制贬值速度,近期对市场的调控力度降低,其目的是顺应市场贬值预期,进一步释放贬值压力。

在今年9月杭州G20工商峰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曾强调,人民银行会一直坚持市场化的取向,不断完善汇率的形成机制,增强透明性和规则性,让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有一个稳定的预期。同时,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虽然有涨有跌,但长期来看仍比较稳定。

多位受访经济学家均对此坦言,市场要适应人民币汇率受市场作用影响加大后的长期波动,且通常汇率是反映一国经济实力和发展走向的晴雨表,一旦经济趋稳,汇率剧烈波动将有所好转。当然,当下改革所带来的阵痛会比在经济繁荣期更加明显,但这条路必须坚定地走下去。

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黄晓龙日前表示,2002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等政策,抓住机会对汇率进行改革,提高了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这些政策储备,使得中国在未来的调整当中将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也为将来的经济发展,包括资本项目可兑换、便利投资等领域的改革,提供稳定的宏观环境和高效率的支持和服务。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经济数据:我国9月PPI指数同比增长0.1%,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10月PPI进一步回升至1.20%;10月CPI升至2.10%,朝目标指数3%靠近。多项经济指数均表明,我国经济运行开始稳中提质。

10月2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也公开表示,我国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格局,虽然人民币汇率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有所波动,但国内市场预期总体保持基本稳定,短期波动实属正常。

资本外流压力趋缓

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银行结售汇逆差2434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2543亿美元,资本外流压力仍然存在。但诸多迹象表明,我国资本外流规模已明显收窄,且受企业债务偿还需求降低、居民部门海外资产配置需求平稳以及我国债券市场进一步开放等影响,资本外流压力正在趋缓。

首先,从规模来看,前三季度跨境资金流出压力呈递减趋势。以银行结售汇逆差为例,一季度逆差1248亿美元,二、三季度为490和696亿美元,与一季度相比明显收窄。

11月16日,外汇管理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银行结售汇逆差等值为146亿美元,较9月下降49%,其中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结售汇逆差环比下降62%,且非银行部门涉外收付款逆差环比下降了69%。

“资本外流压力进一步趋缓。”王春英近日公开表示。

其次,境外投资资本依旧在境内非常活跃。以“双创”领域为例,目前流向我国“双创”的资本规模仍处于高位。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曾介绍,当前支撑“双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仅上半年针对创业企业的可投资资本即高达4100多亿人民币。

而且,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9月公布消息称,包括贝莱德、富达国际、安本资管、瑞银海外、摩根资管在内的20多家国际知名资管集团正积极准备参与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登记工作,计划进军中国市场。

多位专家判断,投资资本仍在境内活跃,市场有理由相信之前流出的多为国际套利资本,即曾造成我国早期房地产、矿产资源价格畸高以及去年我国股市“过山车”震荡的那部分投机资本。

与此同时,部分驱动我国资本流出的力量正在减弱。

谢亚轩认为,“8.11”以来主要是国内企业的债务偿还需求和居民部门对海外资产配置需求导致了资本流出,而截至今年6月,企业债务偿还已基本告一段落,居民部门的海外资产配置需求也相对平稳。因此,未来资本外流的动力和规模将呈下降趋势。

谢亚轩还强调,资本进出的本质是趋利,与当前的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负利率现状相比,我国无论是高利率收益还是各种创新投资机遇均仍旧客观,不能只看到流出而忽视流入。招商证券研究报告就预计,2016年或为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债券市场的新起点。

具体上,2015年受美联储加息、“8.11”汇改和美元走强等因素影响,我国债券市场收益率削弱,造成一定的资本流出。

而今年以来,在亚洲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动周期规律、人民币加入SDR和中国进一步开放债券市场等利好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债券市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将增强。

实际数据也表明,过去半年内境外机构对中国债券的持有量约增加了275亿美元。

谢亚轩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债券市场有望吸引约4200亿美元的资本流入。

呼唤市场集体理性

面对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压力,坊间出现了“外汇储备不够用”的说法。

实际上,外汇储备是人民银行对突发紧急事件应变能力的体现。大规模外汇的使用,仅会针对处理市场极端的恐慌行为,而非一些舆论指向的“在正常汇率波动下,动用外汇储备与市场对赌”。

韩会师强调,与其他曾经发生货币危机的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中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是经常项目顺差大国,尤其在对外贸易领域,当下的顺差依旧可观。因此,出口企业手中仍有大量外汇未结,一旦市场的贬值预期有所改观,企业大规模结汇很可能再现,这将最终扭转结售汇逆差格局。

此外,谢亚轩也认为,本轮美元的走强是市场预期和金融市场过度反应的结果,一旦支撑美元走强的三大因素——意大利脱欧公投、耶伦听证会态度和12月美联储议息发生变化,美元指数有可能出现回落。届时,人民币对美元将具备由弱转强的可能性。

“一些人诟病强监管,但此刻我们应该庆幸,无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银行间的控制协调能力,还是政策执行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我国监管机构都远远强于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具备防止风险传导和蔓延的有效防火墙。”一位匿名专家称。

曾担任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的孙鲁军表示,短期内人民币仍将处于贬值区间内,但经过多年的实践,人民银行对外汇市场和汇率的宏观调控以及引导市场预期的水平和艺术已逐渐得到锻炼和提升,不会放任人民币汇率出现急剧、大幅贬值,贬值的幅度将是可控和有序的。

为防范资本流出的极端现象,人民银行还可通过恢复简政放权前对资本项目的审批管理、强化对商业银行窗口工作的指导、加强对虚假资本和虚假贸易的查处以及严格审核资本流出的真实性等手段实施有效管制。

即使到了最后一刻,为避免极端市场行为所带来的冲击,人民银行还可出台大幅度提高购汇成本,严厉限制商业项目的兑换外汇等强行管制政策。

输入性通胀与汇率波动 篇3

一、输入性通胀已成为现阶段引发国内通胀的主导因素

所谓输入性通胀, 是由国外出现的通胀通过国际贸易的形式传导进入国内, 因外部经济因素传导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上涨。从其通胀的源头看, 这是发达国家用衍生金融工具创造的大量货币拉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结果, 也是金融资本分割产业资本利润的一种新方式。

从国内CPI走势上看, 进入2010年以来, 物价指数接连攀升。去年第一季度CPI上涨2.2%, 第二季度CPI上涨2.9%, 第三季度上涨3.5%, 第四季度上涨4.7%。今年以来物价指数继续上扬, 今年第一季度, 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 其中3月份为5.4%。而今年中国物价走势上存在的不确定性之一就是国际输入性通胀对国内的影响。从进出口贸易情况看, 2011年第一季度, 中国出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第一次季度性逆差。由于中国对原油、农产品、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对外依存度较高, 加之近期中东、北非政局动乱等不确定风险影响, 高企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通过大量的进口传导到国内市场。而国内生产价格指数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关系密切、与消费价格指数中的非食品价格有较高的关联度, 如果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升高, 无疑是对国内抑制通胀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

二、人民币汇率弹性提高, 升值趋势明显强劲

1. 持续升值。

自去年央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 在继续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过程中, 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 弹性显著增强。从央行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变动数据看, 去年6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突破6.828后迅速升值, 至去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6227, 半年时间升值幅度约为3%;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继续保持着升值态势, 从年初最高点6.6349, 到目前已越过6.5大关。

2. 波动趋于平稳。

去年10月人民币最大回调幅度曾达到400多个基点, 波动幅度较大;而今年从年初起人民币始终处于稳步升值的通道之中:除2月10—14日和3月7—9日分别回调超过130个基点和100个基点外, 其余时间回调均在60个基点左右, 但随即便被更大幅度的升值所覆盖。央行数据显示, 5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为6.4845, 今年前五个月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达到2.13% (第一季度累计升幅是1.01%) 。

三、通胀与汇率走势趋同, 市场压力增大

1. 人民币升值与通胀间的内在关系。

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世界经济相互融合、经济结构相互渗透, 是导致二者间依存的必然联系;而目前“世界工厂”的格局和现状, 则是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与通胀同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引发输入性通胀的必然结果。

2. 不可小视汇率波动与通胀趋同所带来的影响。

一是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加息。统计数据显示, 去年CPI指数全年累计上涨约为3.3%, 这期间, 央行从去年1月18日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起, 年内共计上调了六次, 并进行了两次加息;今年第一季度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 其中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4%, 创出32个月以来新高 (4月份有所回落为5.3%) , 而这期间, 央行又先后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并进行了两次加息, 以期达到对逐渐增大的通胀压力产生平抑作用。二是对国内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带来的影响很大。有学者认为, 人民币如果快速升值, 20%的中小企业可能会死, 20%的企业努力基本可以实现产业升级活下来, 60%的企业可能在成功转型的边缘上徘徊, 八成中小企业或将处境艰难。这是因为目前的中国工业化还处在初级阶段, 虽然经济一直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 但“世界工厂”的地位尚未真正确立, 尤其是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 主要靠低劳动成本来获得价格优势, 经济实力还需要较大提高, 同时也面临比较严重的就业问题。如果对人民币进行大幅度升值, 将导致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原材料出口型行业的严重损失, 即使有其他行业从中获利, 也不能弥补行业总产出水平的下降。

四、对策及抗通胀的有效途径

1. 理论依据。

从人民币汇率与宏观基本面的关系上, 陈平、李凯 (2010) 通过建立汇改后人民币汇率预测模型, 证实泰勒规则模型最适合描述汇改后人民币的动态变化, 即通胀率上升, 人民币就有明显的升值趋势;而潘锡泉、项后军 (2010) 通过采用结构突变协整检验方法, 对人民币升值是否能够有效抑制通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 人民币升值与高通胀持续并存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上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引起CPI上涨的效应超过了人民币升值产生的紧缩效应, 也即升值对抑制通胀虽有利但作用有限。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 曹伟、倪克勤 (2010) 通过设置虚拟变量、运用门限模型等计量方法, 研究人民币汇率传递非对称性的结果表明, 人民币汇率波幅与传递效应存在正相关性, 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需要一个稳定的宏观环境, 特别是价格环境;王宇雯 (2009) 通过对ARDL2ECMM模型 (回归分布滞后—误差修正模型) 的实证研究结果认为, 通过汇率升值及提高波动率以加快资本技术———劳动密集型出口结构升级的途径不可取, 此种做法将增大资本技术型出口和劳动密集型出口的负向冲击, 一定程度上阻碍它们分别与资源密集型出口的相对结构的改善;胡宗义、刘亦文 (2010) 通过采用MCHUGE模型 (CGE模型) 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制造业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人民币升值虽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 但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各异, 现实中仍要考虑各行业的调节及承受能力, 采取渐进小幅度升值符合中国经济利益。

2. 继续实施稳健的综合国策。

应继续按照“三性” (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 原则,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增强汇率弹性。要切实把握好升值这把“双刃剑”, 通过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 给市场一个相对稳定的汇率信号, 减少大量短期资本进入中国, 减缓通胀带来的压力。因为从宏观层面看, 国家为了有效抑制通胀, 货币政策曾频频出击, 但作为常规手段, 越是操作频繁, 后市空间也越小。如存款准备金率自去年以来到现在已连续十次上调, 并已达到20.5%的历史新高;央行发行票据进行对冲操作, 又面临短期内大量央票到期的局面, 后市流动性压力不小;加息工具也累计用了四次, 但加息又将加重企业融资成本, 对经济的全面复苏和企业成长带来一定的考验。因此从宏观调控角度, 汇率作为抗通胀的工具之一, 对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有一定作用。

3. 加快调整制造业内部结构, 适应市场竞争变化。

人民币升值虽有助于中国抑制通胀, 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 但这需要一个中长期的渐进过程。尽管中国制造业已在世界市场占领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还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 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主要依赖产品价格的低廉, 在竞争中并不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制造业目前的转型升级关键时期, 渐进式汇率改革明确了企业结构升级的方向, 为制造业升级和转型留出了缓冲余地。目前汇率升值的趋势难以改变, 外向型企业应及时调整出口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 加快产业转型, 这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大有好处, 而汇率调整带来产业结构的改善将会帮助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总之, 由于汇率波动与输入性通胀趋同给国内经济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 协调人民币汇率与输入性通胀指间的关系, 加快行业内部结构调整升级, 并通过实施稳健的综合国策, 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汇率变动以及输入性通胀对市场发展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易刚.汇率机制灵活性增加有利于抑制通胀[N].上海证券报, 2010-10-19.

[2]张成思.人民币汇率变动与通胀动态走势[J].国际金融研究, 2009, (5) :87-96.

[3]乔依德.动用汇率抑制通胀正当时[N].第一财经日报, 2011-02-22.

[4]潘锡泉, 项后军.人民币升值能有效抑制通胀吗?[J].国际金融研究, 2010, (12) :13-20.

[5]曹伟, 倪克勤.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不完全传递[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7) :105-118.

[6]陈平, 李凯.人民币汇率与宏观基本面:来自汇改后的证据[J].世界经济, 2010, (9) :28-45.

[7]王宇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波动对中国出口结构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6) :53-63.

[8]胡宗义, 刘亦文.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制造业影响的动态CGE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11) :19-36.

从汇率波动中找利润 篇4

实盘交易 风险小

在中国,适合中小投资者参与的外汇交易方式主要有两种:外汇实盘交易和外汇保证金交易。

实盘交易适合那些有充足的外币待卖出、追求小风险的投资者。实盘交易也被称为现货交易,交易的杠杆为1:1,每笔最低的交易金额一般为100美元或等值外币,没有最高限额。

投资者首先需要到银行柜台开设外汇账户,将手中的外汇存入该账户,也可以先购汇再存入账户。如消费者手上有10万元人民币,需要先换成外汇,按照人民币/美元0.1572的汇率,可换成15720美元。通过个人网上银行的开通,投资者就可以透过互联网、电话或柜台方式进行外汇买卖。

具体的操作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投资者参照国际外汇市场实时汇率,把一种外币买卖成另一种外币。如果投资者预期未来某种可自由兑换的外汇(币种A,例如美元),相对于现在所持有的可自由兑换的外汇(币种B,例如日元)的汇率会有所升高时,投资者可以将日元兑换成美元,这样USD/JPY汇率升值后,投资者手中持有的美元将能换成比现在更多的日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获得汇率差额的利润。

银行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通过设置相应的点差来低买高卖,一般为10-30点。以澳元/港元为例,中国工商银行8月12日给出的买价为8.1987,给出的卖价为8.2107,客户如果想用持有的港元买入澳元,需要接受8.2107的汇率,如果想用持有的澳元买入港元,需要接受8.1987的汇率。

对此刚刚接触外汇交易的投资者很容易弄混,就是分不清孰买孰卖。按照统一的概念解释,在表示某种汇率时,“/”前为基本货币目标货币在后,表示一个单位基本货币可以兑换多少目标货币。

还是以上文的例子做解释,买入作为基本货币的澳元就要接受银行给出的较高的价格,卖出作为基本货币的澳元,就要接受银行给出的较低的价格。点差的存在无形中就减少了投资者的既得收益。

外汇实盘交易采取的是T+0的清算方式,也就是说在客户的交易指令下达后,银行系统自动为客户完成资金交割。投资者可以设置止损价位,及时平仓,降低损失规模。

保证金交易 以小博大

在股票、基金、债券等各种各样的投资方式中,外汇保证金被认为是相对公平的投资方式。来自国际清算银行的最新统计显示,全球外汇市场的日均成交额增至4万亿美元。投资者如此大的成交量可带来较高的透明度,存在操控的可能性较小。

外汇保证金交易相对于实盘交易来说,被称为虚盘交易。因为国内目前没有自己的交易商,所以保证金交易只能通过在国外一些交易商在国内的代理商处开户后入金交易。

投资者用自有资金作为保证金,从银行、经纪商或做市商处获得融资,将已有资金放大倍数进行外汇交易。一般的融资比例都在20倍以上,国际上的融资倍数为20-500倍之间。融资的比例越大,投资者需要付出的本金相对越少。

外汇市场的标准合约为每手10万元的基础货币,如果经纪商提供的杠杆比例为100倍,则买卖一手需要1000元保证金。如果买卖的货币与基础货币币种不同,则需要另外换算。

保证金交易相比于实盘交易的费用较低,投资者不需要支付佣金,银行或经纪商收取的点差一般为3-5点。

投资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放大倍数来控制风险。据相关统计,外汇市场的日平均波幅在1%左右,经纪商提供的杠杆比例通常为100倍,日平均风险收益在1%-100%之间。对于新手来说,可从低风险收益做起,待进入稳定盈利状态后再逐步提高风险收益比例。

除了资金的杠杆作用外,虚盘的另一项特色是双向交易,可以在货币币值上升时买入做多,也可以在货币币值下跌时卖出做空。和实盘交易一样,保证金的交易模式也是T+0,周一到周五,每天24小时连续交易,在一日内,可反复做短线。

输赢怎么算?

那么具体怎么判断输赢呢?不论是实盘还是保证金,都有一个通用的规律。如果美元作为基础货币,汇率下降时投资者可以挣到钱,例如:美元/加元的汇率在0.9924时卖出美元买入加元,等这一汇率跌到0.9824时再换回美元,投资者就挣了200点,当然这200点中还包括要付给银行的点差。如果美元作为目标货币,汇率上升时投资者可以赚到钱。例如:欧元/美元的汇率在1.2288时,投资者认为未来美元跌欧元涨,卖出美元买入欧元,等欧元涨到1.2390时换回美元,包括点差就可以挣110点。

在计算利润的过程中还需要清楚一个点差所代表的价值。当美元为直接货币时,每1个点的价值会随着汇率的波动而变化。每1点的价值=(最小波动单位/汇率)×合约数量×手数。例如日元报价是118.66时,每1点的价值=(0.01/118.66)×100000美元×1手=8.43美元,如果出现100个点的价差,那么就大概得到800多美元。当美元为目标货币时,如EURUSD。它的特点就是不管汇率怎样波动,每1点的价值都是10美元。当没有美元USD时,如GBPCHF等。每1个点的价值要依据当前报价和其对美元的基础报价。每1个点的价值=最小波动单位×(基础汇率/汇率)×合约数量×手数。例如GBPCHF的报价是2.3636,GBPUSD基础汇率(即对美元)报价是1.8686,则每1个点的价值=0.0001×(1.8686/2.3636)×62500英镑×1手=4.94,如果出现100个点的价差,那么就大概得到500美元。

那么以10万元人民币为例,换成15720美元,在美元/加元0.9924时买入加元纯挣100点得到的利润为0.01/0.9924×15270 =153.87美元。

除了币值外,投资者在计算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同货币计算点位的差别。除美元/日元1点为0.01外,其他品种1点为0.0001,就是说为万分之一。这是因为“点”是报价货币的最小价值单位的1%。由于日元的最小计价单位是元,因此在兑日元的报价中最小单位是0.01日元。

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来源研究 篇5

人民币实际汇率不仅是人民币对外价值和购买力变化的重要表征, 而且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日趋深化和广化。因此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降, 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并引发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问题展开大量研究。

Balassa等 (1964) 发展起来的均衡汇率模型认为实际因素 (生产率、财政支出结构等) 对解释实际汇率变动起关键作用。此后, 众多学者从这个角度研究了生产率对实际汇率的影响, 对巴-萨效应进行了检验。Ito IStard和Symansky (1997) 将机器制造业作为代表性的贸易品部门, 运用APEC国家的数据检验经济增长和实际汇率之间的相关性关系。检验结果表明, 中国的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不显著, 并呈相反态势, 实际汇率在经济增长时没有升值, 相反出现了贬值趋势。而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区和新加坡的实证表明, 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显著。对泰国、马来西亚的实证研究结果则表明, 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不能解释经济增长与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Ehsan, Choudhri and Khan (2005) 对16个发展中国家1976~1995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 以美国为基准, 运用面板回归数据解释16个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的相对相对劳动生产率与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发现贸易与非贸易两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对相对价格作用显著, 长期来看, 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在这16个国家影响显著。

国内学者张晓朴 (2002) 用GDP作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代理变量, 并经过季节调整, 用对数形式, 采用约翰森协整技术, 结果发现:GDP对实际有效汇率的长期弹性系数为1.256。王维 (2003) 对1984~2001年中美两国两部门劳动生产率数据与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得出结论, 巴萨效应在短期和长期内都存在, 并且在短期内影响的程度更大。卢锋、韩晓亚 (2006) 把全球2004年130个国家的实际汇率数据作为因变量, 把人均收入代替生产率作为自变量, 发现两者关系显著,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显著。

此外, 有部分国外学者从实际汇率冲击来源的视角对实际汇率波动问题进行了研究, Clarida和Gali (1994) 采用结构VAR, 以识别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 并评估了供给、需求以及名义冲击对解释实际汇率波动的相对重要性。Gauthier (2002) 采用结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发现, 长期中正向的供给冲击导致加元升值, 而中短期内商品价格冲击是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Wang (2004) 运用类似的方法, 研究发现供给冲击和名义冲击都是解释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重要因素。

而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中, 陈灏 (2008) 利用SV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 经验研究的结果发现实际需求冲击和名义冲击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的主要来源, 供给冲击的影响不大。揭示了Balassa-Samuelson效应在中国并不明显, 而中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于稳定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非常重要的。周杰琦 (2009) 同样采用结构VAR, 但是加入了石油冲击, 发现, 石油价格、供给、需求以及货币这四类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大小和方向基本符合理论预期;对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预测方差, 需求冲击贡献度达到70%, 供给冲击和货币冲击的贡献度各在11%左右, 石油价格的解释程度最小。而方福前 (2009) 用VAR比较分析了货币冲击、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在不同时期对人民币、日元和韩元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货币冲击对这三种货币的实际汇率波动都有重要影响, 供给冲击对人民币和韩元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大于对日元汇率波动的影响, 需求冲击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最大。

实际冲击是不是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最重要因素?本文从实际汇率冲击来源的视角入手, 研究了三类不同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人民币汇率体制也几经变迁。2005年7月, 我国汇率制度改革,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那么汇率制度的变化是否会使得三类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悄然发生了变化?本文以2005年汇改为分界点, 比较在这前后三种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

二、实证检验

(一) 数据处理

实际汇率是以同一种货币表示的本国与外国之间的相对价格, 产出、利息率、货币、汇率是识别冲击的变量。本文使用GDP度量产出, 使用贷款利率度量利息率并记为R, 货币供应量采用M2。数据为1996年1季度到2012年1季度, 来源是IFS。所有数据除利息率外均经过季节调整, 并取对数。

我们为了观察2005年7月汇改前后三类冲击对实际汇率影响的变化, 将数据分为2组 (1996年1季度到2005年2季度为一组, 2005年3季度到2012年1季度为一组) 分别进行计量分析以作比较。

(二) 平稳性检验

首先对相关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 检验方法为ADF单位根检验, 结果见表1。第一组数据中GDP、M2、实际汇率经过一阶差分后都平稳, 可以应用VAR。第二组数据中GDP经过二阶差分后平稳, 其他变量经过一阶差分后平稳, 可以应用VAR。

注:检验形式C, T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包括常数项、时间趋势, L为滞后阶数, C或T取0表示不包括C或T;上标***表示1%置信水平上的统计显著性。

(三) 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结果

本文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三类不同冲击 (实际冲击、需求冲击、货币冲击) 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进行经验检验。脉冲响应图见图1, 第一排三个图表示第一组数据脉冲响应结果, 第二排三个图表示第二组数据脉冲响应结果。图1显示如下特征:汇改前, 一个单位的货币冲击在第3期的影响达到最大为-0.005左右;汇改后, 在第三期达到最大超过-0.01左右。同样可见, 一个单位的需求冲击在汇改前的影响在-0.005到0.005之间, 而汇改后则在-0.01到0.01之间;一个单位的供给冲击也是如此, 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变大了。

脉冲响应函数主要用于定性分析各种冲击对经济变量的作用反应方向和作用幅度。而方差分解则提供了定量分解特定变量的变化中各种冲击相对重要性的手段。

这里采用方差分解的形式量化了各类冲击因素对实际汇率的影响, 其结论如表2所示。除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其自身的预测误差的解释外, 在汇改前, 货币冲击具有最强的解释力, 需求冲击和实际冲击次之。汇改后, 依然是货币冲击具有最强的解释力, 实际冲击和需求冲击次之。这说明无论在汇改前后实际冲击并非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巴萨效应在解释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方面的乏力。

三、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实证结果, 我们可以得出实际冲击并非影响实际汇率最重要的因素, 而在以往被认为不太重要的货币冲击对实际汇率波动却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事实上, 实际汇率的关键在于如何区分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带来的两重效应。Engel (1993) 从实际汇率的对数定义式出发, 首次将这两重效应进行区分, 对实际汇率的对数定义式进行分解。据此, 实际汇率可以分解为两部分:第一部分, 反映可贸易品在本国和外国的价格差异, 即所谓的可贸易品对一价定律 (Lawof One Pr ice, LOOP) 偏离的因素。分解的第一部分, 在形式上等同于可贸易品实际汇率。第二部分, 反映的是两国不可贸易品与可贸易品相对价格的差异, 通常称为“相对相对”价格变动。相应的, 分解的第二部分实质上反映的是两国的内部实际汇率之间的差异。

而货币冲击正是通过对可贸易品实际汇率, 进而对实际汇率发生持久影响。可能正是由于货币冲击导致的名义汇率波动, 使得可贸易品实际汇率同购买力平价水平长期偏离。以上现象同黏性价格及国际定价行为密不可分。一方面, 价格黏性的存在, 尤其是劳动工资所存在的刚性特征, 使得国内价格的调整远远滞后与名义汇率, 甚至难以有效对名义汇率变动做出反应 (Obstfeld, 2009) 。另一方面, 在国际贸易中, 盯市定价 (Pricingto Market) , 按货币定价 (Pricing to Curreney) 行为广泛存在, 也使得进出口价格存在极强黏性。这些因素的存在, 都是导致货币冲击对可贸易品实际汇率具有持久影响的重要原因。

实证检验中, 我们还发现实际汇率面对三类经济冲击的反应在第二阶段都有所变大, 这会使得实际汇率波动更多。Betts (1996) 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认为PTM (依市定价) 对此有重要影响。其采用一般均衡模型对PTM程度与汇率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得出PTM放大了汇率面对货币冲击的反应, 并且相对于一价定律成立的时候, PTM的存在使得汇率波动更多, 也即随着PTM的提高, 汇率波动也增加。对此的后续研究还有Devereux (2002) 等。

四、结论

以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为代表的传统实际汇率决定理论认为, 生产率等实体经济因素是实际汇率的最终决定力量, 货币供应等名义因素仅仅对其仅具有短期影响, 它更多的是作用于名义汇率之上, 从而在购买力平价存在的前提下, 因套利机制的存在而被国内价格的反向变动所抵消。实证过程的发现表明货币冲击对于实际汇率同样重要, 并且随着中国对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渐放松、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 货币政策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因此, 在探讨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演变路径时, 应当将货币因素考虑在内。实证检验中通过将汇改前后的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来源做对比, 本文发现在汇改后实际汇率面对三类冲击的反应有所放大, 而此现象的背后原因本文未能详细解释, 这也是我们今后研究中将要考虑的问题。

摘要:本文运用1996年1季度到2012年1季度的数据, 比较分析了货币冲击、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 并比较了汇改前后人民币实际汇率面对三种冲击的不同反应。计量结果表明, 货币冲击无论在汇改前后都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具有较强解释力, 并且在汇改后三种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较汇改前有所放大。

关键词:实际汇率,波动,冲击

参考文献

[1]Betts, C.M.and Devereux, MB.“Exchange Rate Dynamics in a Model of Pricing-to-Marke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0, Vol.50, No.1, pp.215-244.

[2]Clarida, R.andGali, “J.SourcesofReal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H ow Important are Nominal Shocks?”NBER working paper No.4658, 1994.

[3]Ito, T., Isard, P.and Symansky, S.“Economic Growth and Real Exchange Rate:An Overview of the Balassa-Samuelson Hypothesis in Asia.”Changes in Exchange Rates in Rapidly Developing Countries:Theory, Practice, and Policy Issues, 1999, pp.109-128.

[4]Wang, T.“China:Sources of Real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Washinton: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04.

[5]王维.2003:《相对劳动生产力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 《国际金融研究》第8期.

[6]卢锋, 刘鎏.2007《:我国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及国际比较 (1978~2005)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关系的重新考察》, 《经济学 (季刊) 》第2期.

[7]陈灏.2008《: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原因分析》, 《上海经济研究》第10期.

[8]方福前, 吴江.2009《:三类冲击与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与日元、韩元比较》, 《财贸经济》第12期.

[9]周杰琦.2009《: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源泉——基于长期约束结构VAR的实证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第6期.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实证研究 篇6

2005年7月, 人民币汇率进行了改革, 使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变得更有弹性, 汇率的波动对我国很多经济变量有着较大的影响。我国是世界贸易大国, 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贸易, 所以汇率的波动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 对汇率波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汇率波动的时间序列跟其他金融时间序列类似, 具有下面三个特征: (1) 尖峰厚尾; (2) 波动集群性; (3) 杠杆效应。所以只有抓住这些特征, 才能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进行预测。

1 GARCH模型介绍

模型方差形式如下:

可以看出, 当p=0时, GARCH过程就变为ARCH过程。为了确保条件方差大于0, 参数需满足:

2 实证分析

我国汇率用的是间接标价法,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 采用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数据有较强的代表性和说服能力, 所以本文选用2013年1月4日至2016年3月11日771个人民币汇率日值数据, 这些数据均从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选取过来。

以下采用Eviews8.0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1) 下面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为了使数据的波动幅度减小一些, 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 取对数, 令a为人民币汇率波动值, 则检验数据Ln A。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时间序列图如图一所示。

2015年8月11日, 数据骤然上升, 是因为当时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改革措施, 提高了人民币汇率弹性空间, 但还是可以看出数据具有明显的随机游走趋势。

通过对这771个原始汇率数据进行处理, 得到人民币汇率日收益率序列 (USDPR序列) , 对这个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得出这个序列是平稳的, 符合使用GARCH模型的条件。

通过Eviews8.0统计软件, 得到图二。

由图二可知, 人民币汇率日收益率时间序列偏度Skewness为7.506455, 说明该时间序列的概率分布是不对称的, 7.506455>0, 表明均值右边的离散度比左边的强, 即与负收益冲击相比, 正收益冲击所产生的条件方差更大。人民币汇率日收益率时间序列峰度Kurtosis为103.9501, 很明显比3大很多, 说明该时间序列波动得比较剧烈, 并且与正态分布假设下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相比, 这个序列发生极端事件的概率更大。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 该时间序列呈现明显的尖峰厚尾的分布特征, 得出该序列具有非正态分布的特征。

(2) 对收益率进行ADF平稳性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一所示。

由表一可知, 人民币汇率日收益率时间序列是平稳序列。

(3) 收益率自相关和偏自相关系数如表二所示。

对表二中的相关系数进行分析, 可以建立一个滞后1阶、2阶的模型:

(4) 最小二乘法方法得到的拟合结果

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 结果是:

但是拟合优度R2=0.186510, AIC=-10.72693, SC=-10.71483, 表明方程的拟合优度差。

(5) 残差检验。对残差进行ARCH-LM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三所示。

对收益率回归方程残差序列进行ARCH-LM检验, 得到滞后阶数q=2时的ARCH-LM检验结果, F统计量为2.105967, R2=3.879638, P>0.05, 所以接受原假设, 说明收益率回归方程残差序列不存在高阶ARCH效应。

(6) 建立GARCH (1, 1) 模型

收益率的GARCH (1, 1) 模型:

拟合优度R2=0.996442, 说明建立这个GARCH能够很好的拟合数据, 汇率的波动是有集聚性的。

3 结束语

只有充分了解并精确的预测人民币汇率的趋势, 才能更及时的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做出相应的措施, 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 对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把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孟晨.人民币汇率波动长记忆性的实证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 2015.

[2]翟爱梅, 刘柏.人民币汇率的长记忆性及制度完善[J].学习与探索, 2014, (01) :114-117.

[3]薛永刚.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实证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1.

[4]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5]余波, 罗辉.关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研究——基于GARCH模型的分析[J].当代经济, 2009, (13) :140-141.

[6]昊长凤.ARCH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 2000.

[7]池启水, 刘晓雪.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07, (23) :54-56.

跨国公司如何应对外汇汇率波动 篇7

关键词:外汇,汇率波动,交易风险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 依存度也日渐提高。据海关总署2014年1月10日公布的2013年外贸数据显示, 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 使得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的货物贸易大国, 由此伴随进出口的货币结算方式也越趋显得多样性和复杂性。据统计, 公司在从事国际间的商品交易活动时, 90%以上的付款都是货到30日、或60日的延期付款方式。这种异地延期的付款方式给跨国公司带来很大的风险。简单地说, 由于目前进出口贸易结汇多采用外币如美元结算, 汇率波动给交易带来的风险表现为, 跨国公司作为出口方收货款时有可能少于销售合同规定的金额, 或者作为进口方在按期付款时有可能比合同规定金额多付。当然, 汇率波动也可能朝有利于公司付款的方向发展, 给公司带来一定的收益。在付款过程中, 如果公司不能充分利用汇率波动带来的收益, 或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 从管理学角度讲, 这也意味着机遇的丧失和机会成本的增加。因此, 充分了解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 对于降低跨国公司汇率风险, 提高企业竞争力, 对公司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近5年美元汇率波动现状

上图显示, 近5年美元汇率波动大至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08年9月前

因受07年次贷危机的影响, 美国经济出现滑波甚至衰退, 美元急剧下跌, 4月10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7”, 以6.9920改写了汇改以来的新高记录, 人民币汇率进入了“6时代”。

第二阶段:08年9月—10年7月

该期间,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未出现大的波动, 稳定在6.82水平。

第三阶段:10年7月起

2010年起近三年, 受世界经济复苏不平衡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 美元走势剧烈震荡, 并持续下行, 人民币大幅度升值。

二、汇率波动产生的外汇交易风险

根据财政部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规定, 公司发生外币交易时, 应当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时, 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 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折算汇率不同, 而产生的汇兑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

(一) 汇率上涨

当汇率上涨时, 对于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外币借款”等负债类项目, 因月末汇率高于上月汇率, 即公司将来应支付的货款会高于业务发生时产生的货款, 或到期应偿还的借款增加, 该增加额将给公司带来损失, 会计账务处理上计入“汇兑损失”。对于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等资产类项目, 公司未来收到的货款增加, 增加了公司收益, 会计账务处理上计入“汇兑收益”。

当汇率上涨时, 公司用人民币购买外汇的成本增加, 即购买相同的外汇, 需要支付更多的人民币, 直接给公司带来“汇兑损失”。

(二) 汇率下跌

当汇率下跌时, 与汇率上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刚好相反。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外币借款”、及购汇成本随着汇率下行, 给企业带来汇兑收益。而“应收账款”等资产类项目随着汇率下行, 产生汇兑损失。

例如:企业出口一批商品, 应收1000万美元, 当日汇率6.1089元/美元, 折人民币6, 108.9万元;当实际收到款项时, 汇率变为6.05元/美元, 折合人民币6, 050万元, 则企业因汇率变动少收了人民币58.9万元。

三、规避外汇交易风险方法

(一) 跨境增值通产品

海外代付概念:指银行根据进口商资信状况, 在其出具信托收据并承担融资费用的前提下, 由境内银行指示其海外代理行代进口商在信用证、进口代收、T/T付款等结算方式下支付进口货款所提供的短期融资方式。

“跨境增值通产品”获得原理是: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或其他非贸易方式取得的美元, 或直接通过购汇获得美元, 先不直接用于支付到期的境外原材料款, 而是先把美元存放在银行, 获得定期存款收益;同时由海外代理行先代为支付给供应商。当然海外代付会产生一定的成本, 当代付成本低于外币存款收益时, 公司就能获得一定汇率收益。

“一般付款模式”与“跨境增值通产品”付款模式如下:

通过“海外代付”, 企业获得的收益=USD300万×180BPS÷4≈RMB8100元。

(二) 远期结售汇

1.概念:远期结售汇业务是确定汇价在前而实际外汇收支发生在后的结售汇业务 (即期结售汇中两者是同时发生的) 。客户与银行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 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人民币兑外汇币种、金额、汇率以及交割期限。在交割日当天, 客户可按照远期结售汇合同所确定的币种、金额、汇率向银行办理结汇或售汇。

2.由于远期结售汇业务可以事先约定将来某一日向银行办理结汇或售汇业务的汇率, 所以对于有未来一段时间收、付外汇业务的客户来说可以起到防范汇率风险, 进行货币保值的作用。

如:某客户预计在6个月后将支付1000万美元。此时美元即期售汇价为6.1089, 客户为了防范人民币汇率一旦走弱造成的汇兑损失, 便可通过银行的远期结售汇业务来固定其6个月后的换汇成本。若银行根据一定的规则计算确认的6个月远期美元对人民币的报价为6.120, 则客户在同银行签订了远期合同后, 便可于6个月后按1美元兑6.120元人民币的价格向银行买入美元1, 000万, 同时卖出人民币6, 120万元。一旦此笔交易成交, 则6个月后无论即期结售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如何, 客户都将按该合同价格进行交割。这样, 客户现在便可按6.120的汇价固定进口付汇支出, 从而起到货币保值的作用。远期结售汇价格是根据外币和人民币两者利率差计算而来的, 高息货币远期贴水, 低息货币远期升水, 本例中美元利率高于人民币利率, 所以美元兑人民币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 从而可知, 如果预计人民币汇率没有大幅升值的可能, 客户可以低于现价的远期价格购买美元, 节约了换汇成本。同样, 如果客户有远期出口收汇, 若担心到时美元贬值, 则可通过远期结售汇业务卖出远期美元锁定成本。假设, 6个月后人民币贬值, 1美元兑6.25元人民币, 企业可减少汇兑损失130万人民币。

(三) 外币借款

为规避外币交易风险, 企业也可以采取借外币对冲应收账款因人民币走低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如:企业向国外销售商品应收1000万美元货款, 销售业务完成的同时, 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一笔相同款应收1000万美元。假设企业收款账期为1个月, 业务发生时的即期美元汇率6.1089, 1个月后实际收到货款时, 汇率变为6.05, 则:实际收到6050万元人民币, 损失58.9万元;同时, 对银行的借款只需偿还6050万元人民币, 产生了收益58.9万元。通过外币借款, 避免汇率交易风险, 同时还获得一定汇率收益。但是外币借款不是无息借款, 一定会产生利息, 在借款时还需充分考虑借款成本。

(四) 跨国公司内部套期保值

现在发展很快的一个做法是跨国公司在其母公司、子公司和附属公司构成的网络里寻求一种内部套期保值, 即通过跨国公司内部之间发生的关联交易达到规避汇率交易风险目的。如跨国公司从其境外母公司或其他关联公司进口一批原材料应付账款100万美元, 同时向境外关联公司出口一批商品应收100万美元, 并且支付时间与出口合同中规定的收取该进口商100万美元的时间大致相同。那么, 跨国公司内部的付款就能被公司内另一个单位的收入冲销。这样, 在没有外部成本的情况下, 公司达到了套期保值的目的, 而且也避免了借助银行、期权或国际货币市场所产生的费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作为一名跨国公司财务人员, 很难对汇率未来的变动方向作出有效判断, 所以很难完全规避汇率风险。但作为一名财务人员, 可以去积极了解银行新金融产品, 及其他更多规避汇率交易风险方式方法, 除以上介绍的方法, 企业还可以利用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货币期货套期保值、货币期权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达到降低风险目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审中心.《高级会计实务》, 2013.

[2]三井住友银行 (中国) 有限公司.《人民币外汇市场走势介绍》, 2014-01.

[3]中信银行.《远期结售汇、期权、跨境人民币灵活管理汇率风险》, 2013-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海关总署2013年外贸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 2014-01.

[5]唐颖.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的运用及启示[J].现代商业, 2011 (11) .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8

诸多原因会造成一国汇率发生变动, 错综复杂的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其中有经济因素, 也有政府因素, 种种因素之间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制约。

一、政府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

国民经济受汇率波动的影响是非常剧烈的, 现在各国统治阶级通常会干预外汇市场, 其目的是为了使汇率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降为最低, 不仅如此, 也是为了使外汇市场实现稳定, 使本国经济能够稳健发展。政府通常通过四种途径进行干预:对国内的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进行调整;联合其他国家, 政府采取直接干预的手段, 或是通过政策协调采取间接干预的手段;通过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的手段进行干预;通过一定媒介在国际社会表态并发表言论, 目的是对市场心理产生影响。政府通过这些手段通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向外汇市场注入巨额资金, 这些手法看似声势浩大, 但是只有政府的力量往往还是不能持续产生作用, 因为对于整个庞大而复杂的外汇市场而言, 政府的作用还是有限的。但是不管怎样政府的言行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特别是在政策制定方面, 整个市场的心理预期也会因政府制定新的政策而产生影响, 整个汇率的走势继而也会受到影响。因此, 政府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汇率变化的长期趋势, 但是政府通过一定的干预也是能影响汇率短期波动的。

政府往往也会采用一些其他的辅助措施去干预汇率的变化, 我们通常把政府的干预分为两种, 即冲销式干预和非冲销式干预。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所谓非冲销式干预就是中央银行在对外汇市场进行调整时未使用其他金融政策, 即政府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未使货币供应量发生改变;而冲销式干预正与之相反, 即政府采用其他金融政策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货币供应量也随之发生改变。这两种干预方式对汇率的波动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其不同点在于:冲销式干预对汇率产生了较为持久的影响, 因为一旦货币供应量发生了改变, 利率和其他经济变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反之非冲销式干预只会对汇率产生很小的影响, 因为这种干预下货币供应量基本不发生改变, 但是它对于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不会因为对汇率进行干预而受到影响。

二、经济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

事实证明, 诸多经济因素会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产生影响。总体而言, 一国汇率长期发展的走向与该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该国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在外汇市场中总会关注各个国家的一些经济数据, 例如利率变化、消费者物价指数、国民经济总产值等。对这些数据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判断汇率的走向以及寻找汇率变动的规律, 以便更好地防范外汇风险和选择投资时机。

(一) 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贸易往来中各项收支的总和, 国际收支也是决定该国汇率发展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往往也可由国际收支状况来体现, 一个国家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样也受国际收支状况的制约。国际收支状况对汇率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对汇率的影响。因为在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中外汇不能在本国市场上自由流通, 所以必须把外币兑换成本币才能实现其价值。一般而言,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 汇率的变动受市场供求的影响, 若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则通常说明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不应求, 其结果是外币升值, 本币贬值, 外汇汇率呈上升趋势。相反, 若国际收支顺差则通常说明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大于求, 外币贬值, 本币升值, 外汇汇率呈下降趋势。

(二) 国民收入的影响。通常情况下, 消费水平会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提高, 随之而来的是对本币的需求量增多。若不改变本币的供给量, 则随着需求量的增大本币价值会随之升高, 其结果是本币升值, 外币贬值。但是不同原因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 会引起汇率变化的不同结果。若是商品供给增加的原因致使国民收入增加, 则本国货币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购买力增加, 外币随之贬值。若是总需求扩大或政府开支扩大的原因致使国民收入增加, 如供给不发生改变, 必将通过增加进口的方式来满足扩大的需求, 其结果是随着外汇需求的增加, 外汇升值。

(三) 通货膨胀的影响。若一个国家货币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求量, 通货膨胀的现象就会产生。通货膨胀会造成物价上涨, 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货币对内贬值, 通常货币的对外贬值现象也会随之产生。这是因为所谓汇率就是两国货币币值的比率, 若一个国家过度发行货币, 则每单位货币的价值量会发生减少, 所以该国在进口时就要付出更多的本币来兑换外币, 其结果是本币对外贬值, 外币汇率提高。

(四) 利率水平的影响。利率的升降在既定条件下往往会对汇率产生短期的、较大的影响。一旦不同国家的利率有差异则往往引起资金在两国之间发生流动。当一个国家的主导利率相对另一个国家的利率上调或下跌时, 人们往往会卖出利率低的货币, 购入利率高的货币, 目的是获得更高的利率收入。随着人们对高利率货币的需求不断增加, 高利率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会出现升值。

(五) 举例说明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假若有两个都不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甲和乙, 在两国之间可以进行自由的资金流动。短期游资在市场中存在并活跃着, 且数额颇为庞大, 它们在世界市场中流动并在各个国家找寻最优厚的利率收益。甲国在其货币政策的引导下将本国利率上调1%, 而乙国利率保持不变, 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 将会有巨额的短期游资流出乙国又流入甲国, 以追求更高的利率。由于流出的乙国货币必须兑换甲国货币, 甲国货币的需求量会随之上升, 这就致使甲国货币相比乙国货币升值。这是对于两国之间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情况, 事实上, 这种影响情况在全球范围内也同样存在。

(六) 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都不相同, 汇率的走向受经济增长水平的影响也较为巨大。若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相对另一国家而言增长较快,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该国的国民收入也相对较多, 该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就迫切要求有更加充足的资源和劳务, 若此方面无法得到满足, 该国就会增加进口来满足不断扩大的需求, 从而大大增加了对外汇的需求量, 若该国对外汇的需求大大超过了实际的外汇供给量, 就会引起本币贬值, 外币升值。

参考文献

[1]李世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兼议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贸易顺差大幅上升之谜[J].华北金融, 2007

[2]李艳婕, 周亚红.从贸易方式角度思考人民币升值对贸易顺差的影响[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汇率波动对县域出口的影响分析 篇9

关键词:县域经济;出口;汇率波动

一、山东省县域的出口概述

研究选取了山东的五个县域为寿光县、博兴县、苍山县、曹县和昌乐县。寿光县为著名的蔬菜之乡。山东省根据不同地理、气候、交通、消费对象,发展了许多特色明、规模大、市场稳的区域性出口蔬菜生产基地,其中寿光主要保鲜蔬菜(胡萝卜)基地。博兴县的草柳编龙头企业有100多家,涌现出了天龙工艺、新源工艺、万达工艺等一批知名企业,其中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30家,年出口创汇突破4306万美元。而且一大批网店应运而生,锦秋街道湾头村虽然有1617户、4700人,拥有商家店户30余家、网店500多家,产品远销全国18个省市及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台湾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达到5000多万元,网上销售额占到了一半以上。苍山县是主要出口大蒜的县域。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是苍山最主要的出口地区,近几年对印尼的出口量约占全国对印尼大蒜出口量的30%以上,出口对象其次为日本、韩国以及沙特等中东地区。山东曹县打破了乡镇行政区域限制,规划出桐木板加工、工艺品加工、芦笋加工等三大产业出口,占山东曹全县出口总量的80%以上。同时拉动了机械、编织、食品等相关产业发展。山东省昌乐县是著名的中国塑料包装材料出口生产基地。山东省昌乐县的塑料产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三十多年来,产业规模迅速膨胀,产品体系不断完善,產品也由原来的塑料管、塑料袋,发展为"袋、管、膜、板"四大系列、300多个品种,出口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昌乐的特色优势支柱产业。山东五个县域的近8年出口数据见表1。

二、汇率波动对县域出口的影响

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趋势。一般来说本国货币升值会导致对本国的出口不利。有很多的学者研究过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但很几乎没有学者关注汇率波动对县域出口的影响。本研究利用spss软件采用pearson方法对汇率波动与县域出口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如下:

如表3 所示,表示人民币升值,汇率值变小,出口额与汇率值是成负相关的。即汇率值变小(人民币升值),出口额增大。这没有遵循一般的汇率波动的影响方向。深究原因发现,为了应对汇率波动的不利影响,山东很多县域政府和企业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县域出口应对汇率波动的启示

(一)在不利环境中,企业应该苦练内功,通过低成本扩张,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企业技术变革和管理机制步伐,促使县经济向更高层次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蝶变’。

(二)县委、县政府要着力营造“暖冬”小气候,加大本地出口企业的金融支持和政策支持。为了应对汇率波动的不利因素,可以设立“企业还贷周转金”,扩大担保保公司本金,确保企业新增贷款增加;组织多次银企座谈会,引导银企联手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

(三)县域经济要发展自己的特色出口产品,避免雷同。在抓好特色产品的生产的同时,还要做到规模化、品牌化。

汇率双向波动 篇10

受近几年中国进口量下降的影响,并且在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进口交易总客仍然持续并且较大幅度地上涨,同时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供给仍然保持着长期的稳定。由此可见,近几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十分明显。农产品是中国最重要的民生物资,在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性地位,中国每年都会从国际市场进行大量的棉花、食用油、大豆等农产品,随着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加,在未来的几年中国对于国际大宗农产品的进口额还会大幅上涨。由于当前国际大宗农产品越来越体现出金融属性的物质,无法通过基本的市场供求理论来对大宗农产品的价格进行分析,这就需要进一步考虑在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下,利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大宗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所以,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大宗农产品交易价格策略的调整,这种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不是冤家不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以白糖、小麦和大豆以为例,分别对这些农产品的期货价格与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与分析。这些分析工作的进行,无论是对于中国的经济安全、提高资金利用率还是我国进行大宗农产品的进行方针对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1研究现状

由于国际市场的大宗农产品近的市场需求几年大幅上涨,大宗农产品体现出越来越强的金融属性,国内外相关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始重点研究大宗农产品的价格浮动规律以及造成浮动的主要原因,本文结合利率、汇率等影响因素,对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进行研究,并且以以往的价格数据为基础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对小麦和玉米的价格进行分析,发现小麦和玉米的价格主要受到库存和汇率的影响。国内有关研究人员对国内大宗农产品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进行分析,又发现人民币升值对对于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上涨有着十分明显的缓解作用并用大幅提高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效应。除此之外,相关研究人员对于国际和国内期货价格受大宗商品的影响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并发现这两方面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比如小麦期货价格与温尼伯商品交易所之间的协整洁关系;CBOT大豆期货价格与大连商品交易所之间的协整关系;CBOT小麦期货价格与郑州小麦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

本文以现有的文献资料为依据,并综合之前所得出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目前关于汇率波动对我国大宗农产品交易价格影响的相关文献以及研究成果还比较稀少,范志勇和李敬辉对我国利率调整和粮价和研究已经充分证实我国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受到利率调整的超调效应十分明显,但是在汇率的情况方面并未做出深入的研究与分析。通过在理想情况下的理论角度对初级商品市场与国际实际汇率体系之间的联运性进行分析之后,初步发现初级商品的价格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国际汇率体系。考虑粮食储备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以相关文献为依据,对我国每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和大宗农产品期货价格的数据利用脉冲呼应函数、误差修正模型、多元协整模型等工具对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

2理论模型以及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2.1理论模型

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主要使用美元进行结算,大宗农产品价格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建立模型如下:

pc:国际市场中大宗农产品价格(单位:美元)

e: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

P:国内市场中大宗农产品价格(单位:人民币)

国际与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的名义汇率都用对数表示,在不考虑关税成本的前提下,并且默认以美元为单位来表示大宗农产品的价格,国内大宗农产品的价格由模型(1)来表示。

在短期情况下,当美元发生贬值,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会下降,进口国在进口大宗农产品时所要使用的本地货币就会减少,大宗农产品在国内市场中就会降价,降价之后的大宗农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就会相应地升高,需求量的升高会使得大宗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另外,在美元贬值的条件下,生产国会降低大宗农产品的供给。在长期情况下,仍然要采用供需均衡的理念来确定国际市场上大宗农产品最后的价格以及价格走向。当美元发生贬值时,相对于美元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货币就会相应地升值,随着美元的持续贬值,这些国家大宗产品的需求量就会提升。由于短期是大宗农产品的供给量是十分稳定的,其用美元来称量的价格就会上升,这就会使美元贬值所带来的生产国收益被抵消掉。以我国目前的情况下看,自2005年汇率改革到现在,相对于美元,人民币一起呈现单边升值的态势,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大宗农产品时所需要的人民币减少,这也是近几年,我国大宗农产品需求量和进口量激增的原因之一。作为进口大国,中国大宗农产品随着需求量的提升又进一步促进了共价格的不断上涨。

2.2数据选取

以下论述根据国泰数据库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2.2.1代表性大宗农产品的选取

本文从近几年国内大宗农产品交易中选择几项比较活跃的品类进行分析,其中大豆交易的开放程度相对于白糖、小麦来说比较高,白糖、小麦则受到较强的政府管制,由于以上三种大宗农产品其开放程度有所不同并且单次交易量大、次数频繁,分别对其进行研究尤其是研究交易价格与汇率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目前相对成熟的研究结果来看,国内一部分大宗农产品可以根据期货市场价格来进行初步的判断。所以,本文分别采用白糖、小麦、大豆这三种大宗农产品的期货价格来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国内市场中白糖,小麦、大豆的期货品种交易的活跃程度,分别采用郑州期货交易所的白糖合约、郑州期货交易所的强麦合约、大连期货交易所黄豆1号合约。以上三个品种从2006年3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共36个合约来进行分析。

2.2.2汇率的选取

本文主要研究的目标是汇率波动对大宗商品交易价格影响分析,一定要与价格数据相一致,采用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即期汇率进行分析。

2.3数据处理

2.3.1农产品价格数据处理

白糖、小麦、大豆这三种产品期货合约月分为1,3,5,7,9,11月,选择近期月份期货合约连接而成的连续期货合约,利用连续期货合约每个交易日的期货收盘价格作为研究所用数据。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进行数据分析的优点在于,其最后的交易日比较接近连续期货数据,比较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成交价格,也解决了由于合约交割月数据不稳定、交易量小的缺点。

2.3.2汇率波动与大宗农产品交易价格之间的关系

从误差修正模型第一个脉冲响应可以看出,一个随机误差项的标准差对大豆的扰动期为4期,先下降后上升,在第4期之后,大豆的反应趋于平稳。大豆的变化对汇率的变化影响期也为4期,4期连续下降后汇率的价格渐近平衡。同样,在第二个脉冲响应图中,随机误差项对汇率的扰动期为2期,2期之后趋于平稳。而汇率的变化对大豆的影响为4期,在4期之后渐渐归于平稳。

根据测算与分析,大宗农产品交易价格与汇率波动呈现正相关关系,大宗农产品受到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大宗农产品的价格会相应地提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与国内白糖与大豆期货价格之间长期状态下存在着协整关系,而汇率与小麦价格之间没有长期均衡关系。其中,白糖价格和大豆价格都是格兰杰成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豆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国内白糖和小麦交易都受到了严格的管制。由于目前世界市场上大宗农产品的越来越体现出金融属性,国内大宗农产品消费量大幅升高,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不断增加,相关地进口量也大幅增长,大宗农产品交易价格受汇率的影响也逐渐增强。以汇率为依据来对我国大宗农产品的进口量进行指导,可以有效规避国内农产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所受到的风险。

3结束语

政府和有关部门还可以通过完善期货市场、提高资本市场与期货市场联动、政府管制与浮动汇率制度相结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建设国际化金融中心的手段来促进我国对大宗农产品的国际定价权,提升竞争力并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摘要: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主要使用美元进行结算,并结合交易成本在内的一价定律,本文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大宗商品交易价格的影响出发,以大宗农产品中的白糖、小麦和大豆以例,根据大宗农产品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汇率和国内期货价格日频数据,运用脉冲响应函数、误差修正模型、多元协整模型等方法,对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分析。通过一系列的实证与分析,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存在正相关关系,美元的贬值可能会造成大宗农产品价格的提高。

关键词:汇率,大宗农产品,期货价格

参考文献

[1]王倩.期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差异性研究——以大豆、铜和原油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2015,12(01):29-30.

[2]张晓庆.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波动对我国商品出口价格传递效应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2013,03(01):17-18.

上一篇:历史小说的后现代主义下一篇:排球选项课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