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知识梳理(通用11篇)
酸碱盐知识梳理 篇1
一、化学用语
1、电离: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aCO3
食盐——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学名:一水合氨)
二、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盐)。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七个常见的沉淀物:
中考范围:(由主至次的顺序)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可溶于酸的沉淀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不溶于酸的沉淀
3、四个微溶物:
中考范围: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 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1、复分解反应口诀:复分解要进行,溶液中才可行;交换成分价不变;生成水、气或沉淀;不溶物溶于酸除了氯化银和硫酸钡。
2、复分解的tips: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四、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
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pH=7溶液为中性; 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3、中考中常考:溶液为中性的盐——氯化钙和氯化钠;溶液为碱性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五、离子的检验
1、原理
H+(溶液中):1、石蕊、pH值试纸; 2、加入铁粉,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3、加入金属氧化物(氧化铜),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4、难溶性碱(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可溶性碱不行),蓝色固体溶液,溶液变为蓝色;
5、加入碳酸钠或碳酸钙,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OH-(溶液中):1、酚酞、pH值试纸;2、可溶性Cu2+、Fe3+的盐溶液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Cu2+、Fe3+(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可溶性强碱(如氢氧化钠),有蓝色或红褐色沉淀产生。
【以下两种离子的检验,中考不要求,高中必知】
Cl - (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NH4+(在溶液中): 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微热溶液,若产生一种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
(固体):铵态氮肥的检验;取样品与熟石灰充分混合,研磨,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
2、正确的操作:取样-溶解(样品为固体)-滴加-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六、物质的颜色
1、固体(多为白色)
黑色———CuO、MnO2 、Fe3O4、Fe粉、C粉 紫黑色———KMnO4 红色———Cu、Fe2O3
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
2、溶液(多为无色);
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溶液、FeSO4溶液、Fe(NO3)2;
溶液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溶液、Fe2(SO4)3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溶液、CuSO4溶液、Cu(NO3)2;
七、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可做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3、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4、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与熟石灰混合制成碱石灰干燥剂,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酸性气体。
5、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用于检验水蒸气。
6、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
7、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八、酸与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记中考常考反应方程式及实验现象】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Fe+2HCl==FeCl2+H2↑;Zn+2HCl==ZnCl2+H2↑
(3)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Fe2O3+6HCl==2FeCl3+3H2O;CuO+2HCl==Cu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Fe(OH)3+3HCl==FeCl3+3H2O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
(6)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
(7)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史上最牛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NaOH(KOH)+FeCl3(Fe(NO3)3、Fe2(SO4)3)==Fe(OH)3↓+NaCl
2NaOH(KOH)+CuCl2(Cu(NO3)2、CuSO4)==Cu(OH)2↓+2NaCl
MgCl2(Mg(NO3)2、MgSO4)+NaOH(KOH)==Mg(OH)2↓+NaCl
(8)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
(9) 有关盐的其他反应
CaCO3高温====CaO+CO2↑;2NaHCO3△==== Na2CO3+ H2O+CO2↑; NH4Cl(NH4NO3、(NH4)2SO4)+NaOH(KOH)==NH3↑+H2O+NaCl
九、有关酸碱盐的反应伴随的实验现象的总结。
1、溶液变色;(如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
2、固体(沉淀)溶解;(碳酸钙、难溶性碱、金属、金属氧化物溶于酸)
3、有气泡产生;(碳酸盐与酸的反应)
4、产生沉淀;(溶液中,钙离子遇到碳酸根离子)
5、固体析出;(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
6、溶液升温(金属镁与酸反应放热、生石灰遇水放热、中和反应放热)
酸碱盐知识梳理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1.学生分析
临沭县职业中业学生化学基础理论非常薄弱, 特别是有的学生初中化学下册一点没学, 所以很多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版》比较吃力。
2.教材分析
现在畜牧兽医专业所使用的教材是化学专业 (硅酸盐工业) 的, 所以在校学生学起来觉得理论性很强, 教材与畜牧兽医专业的衔接还有待在具体的教学中强化。
3.专业需求分析
专业课中《畜禽营养与饲料》涉及化学知识最多, 氨基酸与蛋白质, 糖类的营养作用, 脂肪的营养作用, 饲料中的常规分析以及测定饲料中蛋白质的测定等。《禽病防治》中消毒法中的化学消毒法。《畜禽解剖生理》中化学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消毒法的使用。
本校学生的初中的化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畜牧兽医专业又需要一定的化学基础。所以如何在以后的化学具体教学中, 不断总结, 调整和完善, 教学内容和教学对策, 满足专业课的需求, 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采取的措施
(一) 课堂理论衔接探究
1. 化学课堂理论教学。化学课堂教学《酸、碱和盐》→分析与讨论→“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1) 课堂教学探究。师生互动探究《酸、碱和盐》的化学知识。
(2) 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3) 基础检测。测试《酸、碱和盐》的知识。 (4) 归纳总结。
2.《酸、碱和盐》与专业理论知识衔接
为了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更好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学习采取以下方式:
(1) 提出问题。《酸、碱和盐》与专业理论知识衔接的内容是什么。
(2) 在畜牧兽医专业知识中《兽药与药理基础》自主寻找, 比赛看哪一个同学找的最多。
(3) 教师引导和点评。在畜牧兽医专业知识中《兽药与药理基础》是用到化学知识《酸碱盐》衔接最多。
(4) 师生共同归纳。衔接内容为联合用药与化学性配伍禁忌。
(二) 实验实训衔接探究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 特别是在中职学校教育阶段, 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 形成能力具有特别的意义;化学实验中五彩缤纷的实验现象, 对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三) 实践衔接探究
课内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结合具体实例, 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适应社会的发展。主要采用基本技能考核的形式, 结合所学习的理论知识, 比较临床中与理论上用药、选药的差异。这个探究包括以下的内容。
1. 基本技能考核项目
实验考核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和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及实验技能的有效手段。
(1) 考核内容5% (2) 课堂提问5%
(3) 操作评价40% (4) 指出错误10%
(5) 检查实验报告10% (6) 演示讲解30%
2. 调查本地养殖场或农户用药情况
结合本地养殖场或农户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及用药情况统计, 使学生对临床用药的程度达到熟悉的目的。
(三) 校外实习
1.到泰安实习, 向专家学习鸡的常见病及其治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达到学以致用, 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2.会结合所学习的理论知识, 比较临床中与理论上用药、选药的差异。
总之, 在今后的具体的化学教学中, 不断总结, 调整和完善, 教学内容和教学对策, 满足专业课的需求, 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从而达到合理用药, 正确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曹礼静, 古淑英, 主编.《兽医及药理基础》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杨剑春, 《新课程高初中学段化学衔接教学的研究》2009, (6) .
[3]程淑锋, 郑林, 林滔.中西药合用物理及化学性配伍禁忌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1, (7) .
酸碱盐知识梳理 篇3
[关键词] 松花蛋 载体 复习课 酸碱盐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83
一、问题的提出
复习课的开放度较大,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较高的要求。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新授课有具体的教材做载体,而复习课没有,完全靠教师自己去思考和挖掘。如果只是知识点的重复再现,外加题海战术,不仅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也让教师感觉疲惫不堪,而且这样复习的效果往往也不够理想。
酸碱盐的内容一直都是初中化学的重难点所在,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此分化得更为严重。如何上好这节复习课,值得化学教师认真探讨。以下是笔者就此所做的思考及实践案例。
二、教学设计
1.复习目标的制定
每节复习课复习目标的设立尤为重要。首先从教师的角度,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与环境的合理组合和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其次,从学生的角度,在教学过程的开始时,明确告诉学生课堂复习目标,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和达到目标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根据《化学课程标准》、教材,笔者制定了如下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碱的制法、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认识常见的有关酸碱盐的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3)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掌握CO2-3、Cl-、Ca2+离子的检验方法。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学习化学的价值。
(5)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复习情境的设立
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线索,激发学生的兴趣,制造知识冲突,提高参与热情,促进学生自主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是多样的,最好从物质的应用角度出发,体现“让学生学习真实、有用的化学”理念。基于这样的想法。笔者以“松花蛋中的化学”作为本课的教学情境。
三、教学过程
总体来说,设计思路是:通过三个活动组织教学,做到讲练结合,小组成员合作讨论,提出各自疑难,倾听同伴讲解或教师点拨,重组知识结构,将分享、讨论、研究的知识以及思维方法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网络。
环节一:松花蛋制作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分析。
观看“松花蛋的制作”视频后,要求学生回忆视频中提到的物质,在学案中写出它们的化学式及物质类别。然后通过PPT图片重现,公布正确答案,由学生自我批改订正。这样的形式,还考查了学生的记忆力和专注力,大部分学生很感兴趣,虽然没有以比赛的形式出现,可是学生自然而然地以一种比赛的心态来对待。
紧接着,提问这些物质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笔者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基本类型,要求其他同学在学案上完成。然后请另一位同学上黑板批改,指出错误、讲解、订正。最后,请同学们结合今天酸碱盐的复习主题,归纳出相关知识点,建构出一个尚“不完整”的知识网络图。整个过程主要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笔者只是在最后强调只有部分金属氧化物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碱。
【教学反思】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笔者注意到的一个细节问题,对笔者个人很有启发,现与大家分享。最初我的学案设计是:
请写出原料中物质的化学式以及类别。
笔者只是简单地留下空白,没想到这样的设计让一些学生无从下手,也跟着笔者“空白”起来。第二次的设计中,笔者增加表格和举例:
请写出原料中物质的化学式以及类别。
经过这样的修改后,这题留空的情况就没有了。教师总是希望课中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实这样小小的细节就是一种无形的帮助。
环节二:酸碱盐知识及应用分析。
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和酸碱盐的知识有关?请你举例说明。若能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请写出来。
在这一活动中,笔者限时4分钟,要求小组讨论,选出一位同学负责记录,然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答案,说出和酸碱盐有关的知识点,补充活动一中尚“不完整”的知识网络图。
【设计意图】
首先希望学生通过活动一的示范,举一反三,自己找出在生产生活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学会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生产中遇见的问题,真正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学习化学的价值,完成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构建 ”。其次,笔者希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展示、竞赛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环节三:松花蛋制作中变化实质分析。
活动内容:松花蛋的一种加工工艺的主要原料配方为:鸭蛋10kg、水10kg、生石灰1.2kg、纯碱0.53kg、食盐0.35kg。加工时,将纯碱、食盐加入容器中,加沸水溶解,再慢慢加入生石灰充分反应,冷却后得到料液,再加入鸭蛋浸渍。试猜想:原料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浸出液)中一定和可能含有的离子有哪些?并设计实验检验。
猜想:一定含有的离子_______;
可能含有的离子_______。
选择其中一种离子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建立物质微粒性认识,能从微观角度认识一些现象、事实,形成对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认识。
【设计意图】
微粒观不只是记住“一切物质都是由相应的微粒构成的;物质的微粒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等这些结论,也不可能单以结论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它是内隐于知识体系中并随知识层次推进而深化的一种观念。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微粒观的教学。
观念是化学知识的深层次凝聚物,是无形的,它不可以通过浅层次的思维活动和单一的学习方式来获得,只能是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背景,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在自己的头脑中沉淀下来的一种思维成果。笔者希望这一活动的设计呼应开头松花蛋的制作,让学生换个角度微眼看世界。
在这一块的设计中,最好能增加验证的演示实验,这样可以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有更强的直观感受,帮助他们记忆和理解。
四、课后反思
怎样才能上好初三化学复习课?
让我们认真地对待每一节复习课,在预设情境中重现“知识点”;在主题探究中完善“知识链”;在交流、讨论中明晰“知识难点”;在问题解决中感悟“知识价值”,走出复习课的尴尬境地,向高效课堂更进一步。
教育和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共同活动。这一活动的实施过程,犹如一场演出,教师处在导演兼演员的角色地位。复习课教学给予教师以更加充分自由创造的天地,教师可以向艺术家一样,以独特的方式、才能,进行艺术性、创造性的劳动。每一次教学的成功,不是原有程式的简单重复,教师的劳动也许比艺术家的劳动更复杂、要求更高。只有课堂教学达到艺术的境界,教师和学生才能够真正的享受其中。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酸碱盐 篇4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阳根离子的化合物。
1. 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
2.可溶性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Ca(OH)2 + CO2 ==== CaCO3 ↓+ H2O
3. 碱 + 酸 → 盐 + 水
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HNO3+ NaOH ==== NaNO3 +H2O
4.可溶性碱 + 可溶性盐 → 新盐 + 新碱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酸碱盐复习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对酸、碱盐性质的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
2、巩固有关重要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某些化学反应的规律。学会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学会运用酸、碱、盐溶解性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教学重点教学】
1、物质的分类。
2、常见酸碱盐的通性及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学会归纳
1、物质的简单分类。
2、本章常见的化合物
二、学会比较
1、物质的颜色
2、物质名称
3、学以致用:写化学式,归类。
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铁和稀硫酸
银和稀盐酸
铁和硫酸铜溶液
铜和氯化银 镁和硝酸锌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 碳酸钙和稀盐酸 硫酸锌溶液和硝酸钠溶液
三、酸碱盐的性质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五、练一练
六、学会归纳、归纳提高
1.金属跟酸、金属跟盐是否能发生反应,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2.铁跟盐酸、稀硫酸等起置换反应,生成亚
铁盐。
3.金属跟硝酸起反应时,由于硝酸的氧化性很强,一般不生成氢气。且即使活动性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也能和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钠、钾等化学性质极为活泼的金属,跟盐溶液反应的情况比较复杂,例如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5.复分解反应能不能发生,要考虑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6.盐跟碱、盐跟盐反应时,反应物必须是可溶的。
七、初中化学制盐的八种方法
(1)金属+酸→盐+氢气
(2)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4)酸+碱→盐十水
(5)酸+盐→新盐+新酸
(6)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7)碱+盐→新碱+新盐
(8)盐+盐→两种新盐
八、练习提高
《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篇6
一日三餐,我们离不开食盐;改良土壤酸性,少不了熟石灰;化学实验,常用到酸,碱,盐。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酸碱盐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一:【学习方式:先自主思考,再全班交流】
实验室桌面上放有:①铁钉、②铜丝、③稀盐酸、④氧化铜、⑤氢氧化钠溶液、⑥稀硫酸、⑦碳酸钠溶液、⑧石灰石、⑨酚酞溶液、⑩氧化铁、⑾石蕊溶液、⑿石灰水。实验老师让小华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指示剂进行分类整理。(溶液按溶质进行归类;混合物按主要成分进行归类)
请你也来试着进行一次整理。(填序号)
单质:;氧化物:;酸:;
碱:;盐:;指示剂:。
问题情境二:【学习方式:先组内讨论,再组间交流,后概括性质】
小华同学发现桌上有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回想起应该是稀硫酸和石灰水,她想给这两瓶溶液贴上标签,请你帮助她,取用什么试剂采取什么方法可以把两瓶溶液区分开呢?【学生讨论解决方法】
方法一:;
酸碱盐知识梳理 篇7
一、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中, 让学生熟悉酸碱盐的组成
我在教学为了突出教学重难点, 设计了我自己喜欢用的教学模式, 那就是首先在轻松愉快当中, 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什么事情, 由兴趣引起, 如果没有兴趣, 那干什么事都心不在焉, 没有结果。所以, 我在新授课前, 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你们能猜出这样一个谜语“重新解方程”吗?学生马上兴趣高涨, 交头接耳, 就是猜不出是什么物质来, 于是我让他们把书马上翻到第258页, 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过了一阵, 陆续有学生举手发言, 报告答案是复分解。在大多数学生都进入情绪高昂的时候, 我趁热打铁趁机问:复分解和那些物质有关呢!有的学生马上翻开书找答案, 细心的学生就能马上回答“酸碱盐”。至此, 将学生完全引入学习的氛围当中, 也引入到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这时需要老师把握教学的火候, 快了学生反应不过来, 慢了教学的内容就分散了, 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我接着问学生什么是酸碱盐?你如何根据化学式来判断的。这时学生的回答就水到渠成了, 书本上重难点内容就进入学生的视野, 有的学生答“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不甘寂寞的学生马上接龙回答“碱是由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组成的”;反应慢点的学生也能知道“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这些书本知识如果照本宣科, 学生不一定能在书本上找见, 找见了不一定去理解。酸碱盐的组成既然大家都熟悉了, 那酸碱盐的组成的物质能不能写出几个呢?让学生把课本继续翻到258页, 在表中找到酸、碱、盐, 然后写出几个代表物质。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可内容的理解, 熟悉酸碱盐物质的组成, 我让学生从H、O、N、A、C几个元素中, 选择其中任何一个元素, 然后分别写出酸碱盐的化学式中的任意一个, 如果时间足的话, 可以让学生多写几个。课上到这个地方, 本课的难点基本上突破了, 学生掌握的效果也很好, 并且知道什么是酸碱盐, 能够把三者区分开来, 就是最好的教学效果了。
二、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中, 让学生彻底了解酸碱盐
本章节的难点是通过学习相关的内容, 了解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性质, 从中得出酸和碱的通性。这是本课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 我想了好多的方法, 最后选择用不同的方法来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 然后总结归纳他们的性质。当然, 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要和书本上的内容结合起来, 这个时候最好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有关酸的通性总结了五点:酸可以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酸可以和盐反应生成盐和酸。酸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可以和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学生在说的时候, 不一定按书本的内容说出来, 可以想到一点说一点。然后老师归纳, 书本上的内容相对照。酸的通性学生能说出来, 那么碱的通性一样能总结好, 先对照酸的通性, 和指示剂有没有反应呢?回答是碱溶液可以和酸碱指示剂反应;酸和金属氧化物能生成盐和水, 那么碱能不能呢?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碱溶液可以和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这就是说酸碱的某些通性是相同的。当然了, 碱和酸能生成盐和水, 那么碱和酸发生中和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一样的结论, 碱溶液和盐溶液反一样应生成盐和碱。这样总结下来, 不同的地方就是酸可以和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碱就没有这个能力了。看似十分复杂的酸碱通性, 一比较就简单容易多了,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碱、盐之间的反应大多数都属于复分解反应。学生如果不了解这个反应, 我们可以慢慢探讨什么是复分解反应, 用课本上的话就是两种物质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物质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这时我有意识的问学生:任何两种物质交换成分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这一问, 学生很可能说能, 也有可能说不能。这时老师要给肯定的答复, 不一定都能反应。那么像这样的反应一定会有条件的, 那条件是什么呢?通过看书研讨,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一般情况下, 一看反应物, 若反应物中无酸, 要求反应物都要溶于水;二看, 生成物, 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或水或气体中的至少一种。哪些我们可以凭肉眼能判断, 学生回答是气体和水。可是沉淀物该如何判断呢?学生回答, 看酸碱盐的溶解性。到底说的对不对呢!我让学生把书翻到第258页, 在书中找出物质溶解性的规律。学习好的学生不一会就回答“含有钾离子、钠离子、铵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的物质全溶于水”。老师紧跟着问, 看看哪几种物质不溶?学生马上找到“含有氯离子的物质只有氯化银不溶”和“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物质只有硫酸钡不溶”。表中的内容很是不好分辨, 有的溶有的不溶, 学生很难一下子分辨清楚。这时候老师一定要放慢上课的节奏, 引导学生一个一个的分辨。像“含有碳酸根的物资只有钾、钠、铵溶, 碱只有钾钠钡钙铵溶”。因为前面讲的大多是能溶于水的, 现在又将不溶了, 学生的思维可能跟不上, 所以, 老师一定要思维清楚。除此两种情况还有微溶于水的物质, 那就是氢氧化钙、硫酸银、硫酸钙、碳酸镁, 微溶是什么程度, 学生不一定能理解。这些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要想在这章突破重难点, 老师必须要耐着性子去教。如果急于求成那是不行的。
多优秀的教师, 如果不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那也是机械式的教学。好老师一定是在经验的积累中走出来的。由于篇幅的限制, 我就不多谈了, 总的一句话要少而精, 切记搞题海战术, 一定要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方面下工夫。
摘要:酸碱盐的教学, 是初中化学课的难点所在, 知识点繁多, 学生容易混淆相关的内容, 所以在涉及本章的教学中, 一定要分清物质种类和名称, 熟记各类物质的化学式、反应方程式, 只有熟练掌握了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才能明晰各种方程式的类型, 才能理清反应方程式各个元素之间的头绪。在本章的教学中,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 方能克服学习过程中带来的困难。本文就酸碱盐内容的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酸碱盐知识梳理 篇8
1.酸碱指示剂在遇到酸性或是碱性溶液时会变色,怎样选择指示剂已经成为中考的热点。此外该类题目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自制的指示剂对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检测,主要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考中主要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2.考查溶液pH和酸碱性之间的关系。溶液的pH的测定以及日常生活中对pH的应用,通常是中考的热点,常常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环保活动产生联系。主要题型有:选择、填空和实验探究题。
3.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等酸碱物质的性质和主要作用,在中考命题中出现的几率十分高,考察物质的基本性质、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常以推断、探究等命题出现,在选择和填空等基础知识的命题中也会存在。
4.关于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实质一直是中考中比较重要的命题,主要对如何判断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的过程变化进行分析,尤其是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对学生利用知识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将会成为未来的命题方向。常见于选择、填空和实验探究等类型题中。
5.常见盐的性质以及用途,尤其是氯化钠和碳酸钙与酸碱的性质实现统一检查,此类知识是中考命题中比较重要的部分,题型的设置一般较为广泛,不但有对物质的推理和判断,还有制备、实验设计等题型,此外还十分注重实验探究和开放性评价题设置。
6.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应用,其中最常见的是物质和离子在溶液中的共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常出现在选择和填空题中。
7.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之间的关系是中考中的重点类型,主要的出现形式为选择、填空以及推断。
二、例题分析
例1(2014年永州)很多植物的花瓣浸出液在遇到酸或碱性溶液时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在化学实验中,可以被视为酸碱指示剂,现在将提取出的花瓣浸出液滴入三种溶液中,实验现象见表1。
通过以上表格中的反应现象,对以下问题进行回答:
(1)上述花瓣的浸出液中,无法成为酸碱指示剂的是 。
(2)如果将牵牛花浸出液滴入食用醋中,溶液则会变为 色,如果将玫瑰花浸出液中加入某无色溶液中,随后溶液变为绿色,则该溶液的pH 7(可填“>”、“<”或是“=”)。
解析本题目主要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和作用进行了考查,实际上也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进行了考查。在酸或碱性溶液中可以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可以被当成是酸碱指示剂,结合表格中的信息可知:万寿菊的浸出液在酸或碱性溶液以及中性溶液中的颜色无任何变化,可以被判定他无法作为酸碱指示剂;牵牛花的浸出液在酸性溶液中出现红色变化,因此在食醋中也会出现相同的颜色变化——红色;玫瑰花的浸出液在碱性溶液中表现为绿色,碱性溶液的pH是大于7的。
答案:(1)万寿菊。(2)红, >。
例2(2014年南京)图1中的U形管中装着滴有酚酞的蒸馏水,向左右两边的管中同时逐渐滴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
图1(1)开始阶段 管的溶液出现红色。
(2)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的溶液变为无色,除了酚酞外,此时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成分为 ,可能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将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 。
解析氢氧化钠是碱性物质;可以将酚酞变为红色,稀盐酸是酸性物质,遇酚酞后颜色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在最开始滴入了氢氧化钠溶液的左边出现红色,当氢氧化钠和盐酸完全反应后U形管中变为无色,此时溶液中除了水、酚酞以外,还有氯化钠,溶液呈现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完全反应了,但是稀盐酸可能会有一定的剩余。
答案:(1)左。
(2)氯化钠,HCl,
NaOH+HClNaCl+H2O
第八章酸碱盐教学反思 篇9
棋盘井中学 武丽 二〇一七年三月十八日
《酸碱盐复习课》教学反思
棋盘井中学 武丽
初中化学《第八章 酸碱盐》是中考化学的重中之重,其涉及的物质种类和名称较多,物质的化学式、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较多,导致头绪多,难掌握,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匆匆学完一遍后,总有点雾里看花的感觉。所以我在复习本章的时候,选择将酸碱盐相关知识进行对比归纳整理,让学生通过对比归纳的方式加深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理解。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归纳的方式整理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相关的方程式,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帮学生重新理清各离子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轻松完成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首先设计用知识树展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随时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熟悉目标之后,首先利用“手掌记忆法”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记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大框架”,之后趁热打铁,开启小组合作模式,将学生分为“酸组”、“碱组”和 “盐组”三个小组进行“小组PK赛”,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出本组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每写对一个方程式加一分,展示环节,每发现其他组写错一个方程式,加2分,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踊跃参与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在活动后适时进行评价,评出“PK之王”。在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方程式之后,在已写的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我引入了复分解反应,总结出常见的沉淀,最后和学生合作交流,归纳出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对”,让学生能更快的判断复分解反应的进行与否,最后,配套练习,巩固练习。
三、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是比较流畅的,但仍有不足之处:
1.“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在时间安排上还是有些不紧凑,拖沓,导致最后一道题只完成了推导过程,留下了“小尾巴”。
2、后进生在本节课照顾的不到位,尤其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应该进步不大。应该单独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让后进生单独书写,单独PK。这样在这一节课上,他们也会有一定的进步。
酸碱盐的一般化学性质 篇10
2、盐 + 酸 → 盐 + 酸
3、盐 + 碱 → 盐 + 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4、盐 + 盐 → 盐 + 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碱的一般化学性质(反应规律):
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碱 + 盐 --------碱 + 盐
碱 +酸 -------- 盐 + 水
六、物质的鉴别
1、碳酸盐的鉴别(即碳酸根离子的鉴别):用盐酸等酸和澄清石灰水
向某物质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物质是碳酸盐。
2、硫酸盐的鉴别(即硫酸根离子的鉴别):用硝酸钡和稀硝酸
向某物质中加硝酸钡,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该物质是硫酸盐。
3、盐酸盐的鉴别(即氯离子的鉴别):用硝酸银和稀硝酸
向某物质中加硝酸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该物质是盐酸盐。
4、铵盐的鉴别(即铵根离子的鉴别):用可溶性碱和红色石蕊试纸
向试管中的某物质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在试管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证明该物质含有铵根离子。
(氯化物/盐酸盐)
氯化钾 氯化钠(食盐) 氯化镁 氯化钙 氯化铜 氯化锌 氯化钡 氯化铝 KCl NaCl MgCl2 CaCl2 CuCl2 ZnCl2 BaCl2 AlCl3 氯化亚铁 氯化铁 氯化银 FeCl2 FeCl3 AgCl
(常见的酸)
硫酸 盐酸 硝酸 磷酸 硫化氢 溴化氢 碳酸
H2SO4 HCl HNO3 H3PO4 H2S HBr H2CO3
(常见的盐)
硫酸铜 硫酸钡 硫酸钙 硫酸钾 硫酸镁 硫酸亚铁 硫酸铁
CuSO4 BaSO4 CaSO4 K2SO4 MgSO4 FeSO4 Fe2 (SO4)3 硫酸铝 硫酸氢钠 硫酸氢钾 亚硫酸钠 硝酸钠 硝酸钾 硝酸银
Al2(SO4)3 NaHSO4 KHSO4 NaSO3 NaNO3 KNO3 AgNO3
硝酸镁 硝酸铜 硝酸钙 亚硝酸钠 碳酸钠 碳酸钙 碳酸镁
MgNO3 Cu(NO3)2 Ca(NO3)2 NaNO3 Na2CO3 CaCO3 MgCO3 碳酸钾 K2CO3
(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钡 氢氧化镁 氢氧化铜 氢氧化钾 氢氧化铝 NaOH Ca(OH)2 Ba(OH)2 Mg(OH)2 Cu(OH)2 KOH Al(OH)3 氢氧化铁 氢氧化亚 Fe(OH)3 Fe(OH)2
化合价顺口溜
一价元素钾钠银氢,二价元素钙镁钡锌,铜一二,铁二三,三价元素铝和金,OH根离子-1价,(硫酸根离子SO4、亚硫酸根离子SO3、碳酸根离子)-2价,Cl根离子、硝酸根离子-1价。把这些记牢了,化学价就OK啦~
沉淀: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浅绿色沉淀------------Fe(OH)2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白色沉淀--------------CaCO3,BaCO3,AgCl,BaSO4,(其中BaSO4、AgCl是不溶于 HNO3的白色沉淀,CaCO3 BaCO3是溶于HNO3 的白色沉淀),
一、酸、碱、盐
1、酸的化学性质
(1)酸 + 金属 -------- 盐 + 氢气
(2)酸 +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56.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57.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58.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 H2O
59.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3)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
60.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6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62.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63.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4)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6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5.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6.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67.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2、碱的化学性质
(1)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68.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69.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71.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72.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3)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73.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 二价钙镁钡与锌, 三价金属元素铝; 一五七变价氯, 二四五氮,硫四六, 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铜,二三铁, 二四六七锰特别。 在初三的化学学习之中,酸、碱、盐部分的学习可谓是重中之重,在中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此部分知识涉及到的内容既繁琐又有一定的深度,所以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此,我把有关这部分内容有关物质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
一、颜色的`记忆
在这一章中出现了许多带有颜色的物质或溶液。按照规律,可归纳如下: Cu CuO Cu2(OH)2CO3 CuSO4 Cu(OH)2 CuSO4溶液
红色 黑色 绿色 蓝色 蓝色 蓝色
Fe Fe2O3 Fe3O4 Fe2+溶液 Fe3+溶液 Fe(OH)3
银白色 红色 黑色 浅绿色 黄色 红褐色
二、有关沉淀的记忆
在初三阶段,接触最多的沉淀可以总结为“六白”“一蓝”“一红褐”
“六白”CaCO3 Ag2 CO3 BaCO3 BaSO4 AgCl Mg(OH)2
可溶于稀硝酸,且产生气体 不溶于稀硝酸 可溶于稀硝酸,不产生气体 “一蓝” Cu(OH)2 “一红褐” Fe(OH)3
三、有关一些特征离子的记忆
这些特征离子在做除杂题或鉴别题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例:若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选择加入的试剂。
思路:在些题当中就涉及到特征离子CO32-,如想除去CO32-,应首先想到H+ CO32- 可以与H+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选用稀盐酸。
方程式表示为:Na2CO3+2HCl=2 NaCl+H2O+CO2
另外,CO32-还可以与Ca2+反应生成CaCO3的沉淀,所以也可以选用CaCl2溶液
除去CO32-,方程式表示为:Na2CO3+ CaCl2= CaCO3 +2 NaCl
所以,在这里,把用到最多的特征离子总结如下:
CO32- H+ Cl- Ag+ OH- Cu2+
Ba2+ 、Ca2+ SO42- Ba2+ Fe3+ Mg2+
这些离子之间的互相应用,可以使很多题都得到简化。
四、有关物质反应规律的记忆
在酸、碱、盐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八条规律:
1. 金属+酸――盐+氢气
2.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置换反应
3.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4. 酸+碱――盐+水
5. 酸+盐――新酸+新盐 复分解反应
6. 碱+盐――新碱+新盐
7. 盐+盐――新盐+新盐’
8. 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以上规律,对于我们有关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知道了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我们才能对于解题有一个清楚完整的思路。
四、几个常见离子的检验
Cl-、、的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化学方程式
Cl-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 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样品含有Cl-
AgNO3+KCl=AgCl↓+KNO3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样品含有
Ba(NO3)2+H2SO4=BaSO4↓+2HNO3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HCl,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样品含有
K2CO3+2HCl=2KCl+ CO2↑+H2O
CO2+Ca(OH)2= CaCO3↓+ H2O
◎干燥剂的选择:
1、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
初中化学 酸碱盐知识归纳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 + 碱 = 盐 + 水。
(3)酸 + 某些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4)酸 + 活泼金属 = 盐 + 氢气。
(5)酸 + 盐 = 新盐 + 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 Zn + 2HCl = Zn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 Zn + H2SO4 = ZnSO4 + H2 ↑
3、铁跟稀盐酸反应: Fe + 2HCl = Fe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 Fe + H2SO4 =FeSO4 + H2 ↑ 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8、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 + 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3)碱 + 酸 = 盐 + 水
(4)碱+某些盐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 H2O
酸碱盐知识梳理 篇11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常见酸、碱、盐类物质的鉴别方法;
(2) 能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出鉴别物质的实验方案。
2.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常见酸、碱、盐类物质的鉴别方法。
难点:能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出鉴别物质的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
【教学流程】
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通过设置游戏课引课。(学生比赛:在多种未贴标签的试剂中找到FeCl3溶液。)
师:请问你是怎么找到FeCl3溶液的?
生:溶液颜色为黄色。
师:很好!抓住物质的特征是我们对物质进行鉴别的关键,本节课我们就根据物质的特征重点学习有关酸、碱、盐类物质的鉴别。
设计说明:用游戏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进入学习状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板书:酸、碱、盐类物质的鉴别。)
温故知新,理清思路
师:通常我们依据物质的哪些性质完成对物质的鉴别?
生: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师:上面的环节,应用到了FeCl3溶液的物理性质——溶液的颜色为黄色。在我们学习过的酸、碱、盐类物质的水溶液中,还有哪些溶液是有颜色的,溶液有颜色的原因?
生: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溶液显色的原因是其中包含的金属离子导致的。
(课件展示:知识储备1:溶液的颜色。蓝色:含Cu2+的溶液 黄色:含Fe3+的溶液 浅绿色:含Fe2+的溶液。)
师:根据溶液的颜色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鉴别物质,这是根据物理性质鉴别的优点——简单、快捷。
(课件展示:鉴别下列各种物质,并说明理由。)
1.CuSO4溶液和水;2.水和酒精;3.锌和汞;4.Na2CO3粉末和CaCO3粉末;5.浓盐酸和浓硫酸。
学生从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挥发性等性质进行说明。
师:在鉴别物质时,优先考虑的是物理性质。但如果物理性质相似,不易鉴别时,怎么办?
生:利用化学性质鉴别。
师:酸、碱、盐类物质因涉及内容较多,相互间反应错综复杂,在根据化学性质鉴别时,关键要抓住明显的实验现象,通常酸、碱、盐类物质的反应中有哪些明显的现象?
生: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颜色改变。
(课件展示:知识储备2:酸碱盐中常见产生气体的反应。)
1.活泼金属和酸反应产生氢气;
2.碳酸盐(碳酸氢盐)和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3.铵盐和碱反应产生氨气。
师:明确酸、碱、盐类物质反应生成物中一些典型的沉淀是我们鉴别物质的重要依据,常见的沉淀有以下几种。
(课件展示:知识储备3:酸、碱、盐反应中常见沉淀。)
白色沉淀:AgCl、BaSO4、CaCO3、BaCO3、Mg(OH)2、Al(OH)3 ;
蓝色沉淀:Cu(OH)2 红褐色沉淀:Fe(OH)3。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疏理,巩固基础知识,为下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设计实验,活动探究
师:桌面上有两瓶没贴标签的无色液体,它们分别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鉴别。
(课件展示:活动探究一: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可供选择试剂——无色酚酞、 Na2CO3、铜丝、 FeCl3溶液、锌粒、KOH溶液、 BaCl2溶液、CuO、CuSO4溶液、镁带。
师:请同学们就亲自动手完成鉴别,每小组汇报时请说明所选择试剂并描述实验现象。
生:第一小组:锌粒,产生气泡;第二小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第三小组:铜丝、失败;第四小组:CuSO4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第五小组: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第六小组:KOH溶液、失败;第七小组:镁带、产生气泡;第八小组:FeCl3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第九小组:Na2CO3、产生气泡:第十小组:CuO、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蓝。
师:请第三小组和第六小组分析失败的原因。
生:所用药品为铜丝,为何无现象解释不清。
生:所用试剂为KOH溶液,估计KOH溶液加多了,所以无现象。
师:请其他小组帮助这两个小组分析原因,总结一下鉴别物质时的注意事项。
生:铜丝与稀硫酸不反应,KOH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无现象。
师:鉴别物质要根据物质的性质,根据性质选择物质时还要看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请各小组将鉴别过程以实验报告的形式记录下来,依据记录总结鉴别的一般步骤。
生:取样→操作→现象→结论。
设计说明: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物质鉴别的一般过程,体验成功,反思失败。通过设计与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
师:如果待鉴别物质增加为3种,你们能完成鉴别吗?
(课件展示:实验设计一:选用一种试剂鉴别:BaCl2 、Na2CO3 、HCl三种无色溶液。)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设计方案——可选用紫色石蕊试液、稀硫酸加以鉴别。
师:是否还有其他方法?
生:还可以选择可溶性的碳酸盐。
师:借助课件进行分析讲解。
设计说明: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把教学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分析思考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师:通过以上练习,我们掌握了选用合适的试剂鉴别物质的方法,如果不选用任何试剂,能否完成鉴别呢?
(课件展示:实验设计二:不用其他任何试剂能否鉴别BaCl2、Na2CO3 、HCl三种无色溶液。)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论。
师:根据学生描述总结解题方法,取样编号、两两混合、记录现象、根据现象得出结论。借助课件进行分析讲解。
巩固练习
(课件展示:实验设计三:不用其他试剂鉴别稀盐酸、Na2CO3、KCl和Ca(NO3)2四种无色溶液。)
学生小组讨论后,分析讲解。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合作与交流,分析、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学会鉴别物质的一般方法。让学生体会学习中的成就感,使其在快乐中学习。
课堂小结
师:抓住易于观察的现象及一些典型离子间的反应,我们能确定物质鉴别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坚持不懈,成功就会属于你。
【教学反思】
本节专题复习课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渗透化学方法的复习课,它不再局限于对旧知识的简单回忆和概括, 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设计本节课时我着重考虑了以下几点,并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
在选用试剂完成物质鉴别的过程中,设置实验探究和设计实验方案等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实验和设计实验方案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分析、归纳、总结出酸、碱、盐类物质鉴别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体会到了探究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汇报展示和书写鉴别过程的实验报告,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提高学生使用化学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学生汇报结论中的两个失败小组,我并没有及时加以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不仅激励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且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在学生掌握选择试剂完成酸、碱、盐类物质的鉴别后,拓展思维——不用任何试剂来完成鉴别,不仅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尽管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上作了一些努力和尝试。但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课时紧,探究、讨论的环节较多,课堂节奏的调控还需要灵活地处理和把握;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关注教学任务的执行与完成,对学生探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做得还不够。通过对这节课的反思,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相信,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会使学生受益无穷。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使“教者爱教,学生爱学”。
E-mail:hit790205@163.com
编辑/张烨
【酸碱盐知识梳理】推荐阅读:
初三化学酸碱和盐会考知识点总结09-03
酸碱盐实验07-31
初中化学酸碱盐09-22
酸碱盐教学反思10-16
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06-01
《酸碱盐的鉴别》说课06-03
酸碱盐综合复习题07-02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教案09-06
酸碱盐的教学设计06-28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