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结资料

2024-05-27

小学语文小结资料(精选8篇)

小学语文小结资料 篇1

少数民族学生小学语文学习情况调查资料汇总小结

张 燕

我校位于松河彝族乡大梨树村阿都伽大桥旁,地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校就读的学生(除学前班)47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有158人,占在校生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包含彝族、白族、仡佬族、布依族等。

少数民族学生中偶尔有个别成绩优秀的,普遍是中等生或学困生,上课很少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小孩聪明伶俐,是什么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了呢?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他们呢?少数民族学生占了在校生的三分之一,如果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不上去,那么我们整体的教学水平怎么提得高?怎么谈得上面向全体学生呢?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成绩,全校老师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仔细分析下来,影响到他们学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语言的障碍是影响学习的一大因素。少数民族的同胞都非常尊重、热爱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所以,大多数学生家长一直使用本民族语言和孩子交流,导致很多少数民族学生上学时不但不会说普通话,甚至听不懂老师、同学讲的汉语,学习和交流都存在很大的障碍,给教学工作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学校也不具备搞双语教学的条件,学生不会说汉语不但语文学不好,还会影响

到其它科目的学习。

二、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数缺乏自信心。他样常以小团体的形式存在,很少与其它民族的学生交往、交流,也很少和老师交流、沟通。

三、松河彝族乡盛产煤,经济发展全部依赖煤炭工业,多数人的经济来源是在煤厂做工,似乎不需要知识和文化。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学习的意识薄弱,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不够关心。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二、和家长交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多和孩子使用汉语交流,为孩子创造语言环境。告诉他们本民族的语言要说好,但是为了方便孩子的学习,让他们多和孩子用汉语交流,多鼓励孩子说汉语。建议其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

三、教师要加强普通话指导和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纠正发音,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多搞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展现少数民族学生的风采,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加强和少数民族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鼓励少数民族学生与其它学生交流,促进他们与其他学生

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燕 2010年9月6日

小学语文小结资料 篇2

一、多元归结, 梳理强化学生的学习思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课采用总结式, 这是最常见的用法。课堂小结能够有效梳理课堂学习思维, 形成较为完整的学习认知, 对教学行为得失做出理性判断, 为今后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正如教育家叶尼洛夫·叶希波所说:“通过总结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主要事实和基本思想来结束一节课是很有好处的。”课堂教学归结方法众多, 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实践做出适当选择。自然式、幽默式、悬念式、情感式等等, 都可以起到有效整合梳理的作用。自然式比较实用, 顺理成章, 朴实无华, 易于让学生接受;幽默式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性思考, 获得审美快乐;悬念式总结, 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空间;情感式小结, 给人以感动和激励, 形成重要情感激发动力。

在学习《永生的眼睛》时, 教师这样进行课堂教学小结: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 用生动的故事、精美的语言和纯净的情感, 为我们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 主人公心地善良、热爱生活、关心他人, 令人尊敬、让人感动。从文中故事中, 我们会想到什么样的人生感悟名言呢?学生针对教师提示展开讨论学习, 很快就总结出一些哲言。教师利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进行课堂小结, 将学生学习思维展开有效梳理, 很好地帮助学生总结了学习内容, 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

二、拓展创新, 构建崭新认知体系

教师在课堂临近结束时, 通过巧妙设置, 对教学内容展开不同视角不同维度的拓展行动, 为学生认知打开崭新时空, 掀起课堂教学波澜, 有效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这对提升教学品质有重要促进作用。让学生自由讨论、开展竞赛、引入游戏、提出质疑、写出心得等, 都是比较有创新意味的结课形式, 教师要做出合理选择。新课改大背景下, 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 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在课堂教学小结环节, 教师刻意拓展课堂域度, 引导学生展开更宽广思维行动, 对全面构建学生语文认知新体系有积极帮助。

在学习《夜莺的歌声》时, 教师这样设计一组训练题作为结课:①课文紧扣题目, 请把文中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②“夜莺的歌声”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小孩叫夜莺, 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 让游击队消灭敌人, 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 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 机智勇敢的小孩, 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 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 ③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④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学生展开讨论学习, 很快就明白相关答案。教师通过设计拓展性训练题目进行结课, 促使学生构建崭新的学习认知体系。

三、激励引导, 开启学生学习悟性

在课堂教学结束时,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出客观鼓励性的评价, 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性表现进行总结, 可以形成强烈的激励效果。让学生畅谈学习收获, 促进课堂交流顺利展开, 学生在总结、反思中形成学习认知, 并通过说打算、说做法对未来学习进行规划设计。这无疑是对课堂学习的升级反思, 由此形成的巨大潜力值得期待。

在学习《尊严》时, 教师是这样进行课堂教学结课的:故事虽然很简短, 但其内涵却是非常深刻的、丰富的。它告诉我们:劳动是光荣的, 既能创造美好生活, 也能够塑造独特人格;劳动还是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我们用勤劳的双手能够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希望原来对劳动存在偏见的同学能够幡然猛醒, 热爱劳动吧, 劳动是生命的属性, 也是人生的重要价值。学生被教师的话所感染, 都给出赞许的目光。教师课堂教学小结采用鼓励式, 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使他们对文本深刻内涵有了更多的感悟。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小结 篇3

一、课堂小结,可与质疑问难结合

有时刚开始学习一篇新课文,我们在设置导入语时,可以设置一些提纲挈领的问题,整堂课就紧紧围绕着这几个问题,作课堂小结时,全方位解答这几个词语和问题,前后呼应的学习整篇课文。如:苏教版第六册的25课《争论的故事》,这篇课文有几个需重点把握的词语,如“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等。以教学“争论不休”为例,我通过与学生角色扮演的形式,把学生自然而然引入争论的情境,水到渠成地完成了争论不休整个词语意思的把握。紧接着出现“休”意项的选择,学生轻松掌握。在教学“两全其美”时,我是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对于老人的建议,兄弟俩满意吗”引出对“两全其美”的理解,不露痕迹,顺其自然。

读课题质疑,谁与谁争论、为什么争论、怎么争论的、争论的结果怎么样,既然是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读书,讨论。要下课时,结合板书,将原先的问题一一要学生回忆、作答,突出主题内涵。

二、课堂小结,可与回归整体结合

新课结束以后,教师可以通过小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新知识,加强学生的记忆,巩固新知识。小结时,也可以利用板书,让学生归纳出有哪些知识点,重点、难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概括归纳能力,并使有关的教学内容系统连贯的相对完整。因为学生对于相对完整的知识容易理解,也就容易掌握。如教学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就是根据板书小结的。

三、课堂小结,以悟促读,品味语言美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老师谈“讲”色变,认为老师讲就陷入“烦琐分析”的樊篱。其实不然,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特别是处在三年级这个语文学习的转折期的学生来说,老师应该充分认识自己不仅是学生的合作者、参与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离不开对字词的品味、推敲。 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文的设计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行自我建构、学习阅读、促进表达。引导学生扣词扣句地感悟、推敲,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体现。

在《槐乡五月》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设计了几处对语言文字的推敲。“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这两句比喻句勾勒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是美的,但城市学生对从未见过槐花,要让学生纯粹地从读文感悟,是很困难的。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这种美,图文对照学习是一个途径。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槐花像玉雕的圆球,学生认真读句子,很快就体会到了“抱在一起的槐花像玉雕的圆球”。 然后,出示像“玉雕的圆球”状的槐花,老师适时地引导:“你看,一个‘抱字用得多好呀,不光把槐花写活了,而且使槐花显得更美了!”这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和图片的直观的形象,“玉雕的圆球”般的槐花便开在学生的脑海里了。再通过图片,将学生存留在头脑中的文字符号激活,感受加深,体验丰富了。由图到文,从直观的形象思维到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填补了学生认知上的空白,符合儿童认知的一般规律。

再如读到“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时,追问学生,此时怎么不用“走”,而用“飘”,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小姑娘走路时非常轻快,由此可见,她们的内心是十分快活的。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一个“飘”字中蕴藏着槐乡孩子的“乐”,这是何等精妙,因此教师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不遗余力地感悟、品味,体会谴词造句的精妙,从而总结了全文。

四、课堂小结,可与情感提升相结合

在课堂小结时,可以再次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注意小作者的感情变化。如三年级的一篇课文《雪儿》,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讲述了“我”为受伤的雪儿疗伤并精心照料它,直到让它飞上蓝天的故事,表现了“我”爱鸟的美好心灵,也流露了“我”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心情。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感受小作者以雪儿的快乐而快乐,以雪儿的幸福而幸福的情感展开。

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三个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自主探究学习:雪儿是只怎样的鸽子?“我”对雪儿有着怎样的感情?引导学生抓住“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飞越千山万水”“蓝天信使”等词语体会雪儿内在的美;“展开双翅飞起来了”“又飞回来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等词语,感悟雪儿是只向往蓝天又极通人性的鸽子。在有所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同时,我还引导学生抓住“给它洗了澡”“在它伤口上敷了药”“和雪儿一起……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飘飘悠悠的白云”等词语,读懂“我”对雪儿的关切、怜爱之情,特别是通过“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我把雪儿轻轻捧起”等词语,悟出“我”对雪儿的喜爱以及为它重返蓝天而快乐的心情。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使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达到融为一体的境地。

小学语文常规检查小结 篇4

全体语文老师都能落实备课的各项要求,全册备课和课时备课井然有序,课时备课授课日期清楚,最少超前备课三课时,能根据教案记录随笔和后记。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能工整详尽地撰写教案,随笔卓有实效,后记反思深刻。35岁以上的教师虽利用现成教材,但能根据实际学情认真进行二次修改,加工成有效的学案。

二、作业部分:

基础性的作业,如生字,日记,部分练习题,都能紧跟教材,落实得较为扎实。字的书写,用笔的规范,作业本的保护等行为习惯培养得较好。教师能及时进行批改,有的老师还加强了学生的互改环节,还有的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布置有特色有实效的作业。

三、业务学习部分:

全体语文老师的业务学习都能保底,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笔记的数量。还有部分老师学习态度较为积极主动,不仅在数量上超额完成,而且善于边学边反思,将业务理论的学习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撰写出颇有厚度的教学笔记。

四、发现的问题:

1、部分教师的教案设计随意性比较大,形不成自己的观念,甚至有抄袭现象。

2、一少部分教师的随笔后记有敷衍了事迹象。

3、作业的布置有好多老师不能灵活调控,机械教条,事倍功半。主要表现为不能根据学情分层布置作业,全班作业一致,要求统一,要么是优等生得不到发展,要么是后进生紧跑都跟不上。

4、业务学习笔记摘记多,撰写少,深度不够。

五、今后的改进设想:

1、给老师们创设更充足的备课时间,加强年级、学段的教研活动,引领老师们将积极备课成为自身的一种需求,把力用在钢韧上,从而撰写出有价值的学案,为提高课堂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转型专题小结 篇5

——“聚焦学生学习,实现课堂转型”专题小结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革。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成为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呼唤生本课堂的到来,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何做到以生为本、还学于生呢?在此,我想结合自己教育教学,谈以下几点做法。首先,教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视为语文课的灵魂。

一、以趣激学,让学生产生自学意识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吃透教材,研究学生,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语文学习,小学生学会了练字、造句、看图说话、鉴赏美的事物、体验生活等等。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启发、想象等有效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小学语文课程有趣味丰富、知识性强、情感丰富的特点。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达到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目的,就必须将语文课上得活泼,思想性、知识性要深挖,要融为一体去讲授和训练,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索知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上应该多下功夫。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贵在疑,只有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才能真正主动地去寻找其中的知识。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二、创设情境,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

语言存在于特定的情景中。如果离开了情景,语言将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举足轻重,直接关系到能否迅速的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设计一个科学合理得的导入方式,创设一个宽松、有趣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学习。

(一)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和表演能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感知和表达。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经常用游戏的形式来上课,把语文知识组织成一个个的小游戏,学生就会感兴趣、爱学。

例如:我们在学习<<小山羊和小熊>>这篇课文时,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排演课本剧,同学们通过自己精彩的表演,深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生们在表演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二)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习。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也是为生活来服务的。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动脑、动手,体会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语文并不是枯燥的,而是有意思的。例如:我们在学习《会说话的灯》的时候,让学生课前收集各种灯的图片,在课上大家交流、介绍自己的图片内容,并让学生说出每种灯在生活中的用途,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不仅认识了各种灯,还了解到它们的用途。

(三)让学生在自身体验中学习。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依据,但不是唯一的,学校、社会、家庭中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学生本身就有着丰富的内容和价值。我们在教中就可以从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让学生在开心的体验中主动的学习。例如: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我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分析、记忆字形、学习生字,学生们在一起研究、讨论,通过自己的体验得出记住这些字的好办法以后,在全班中交流自己的方法,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后,他们会感受到开心快乐。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语文教学应该走出教室,走入社会,走进生活。新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通过开放教学地点来达到较好的效果,以真实的活动来接受语文知识。例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教室、走出房间,到外面多看看,在生活中把自己看到的字、听到的话记下来,到课堂中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学生们在这个活动中既增加了识字量,又提高了语文的表达能力。

三、指导学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 阐明了“授人鱼不如授人渔”的道理。

教师的教主要不是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掌握学习语言知识的基本方法,是要把处理知识的能力教给学生,所以,教师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教师的“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离开了教师学法的指导谈自主学习,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实现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得发展,才能当好真正学习的主人,从而保证自主学习顺利、有成效地进行。学贵有法,但无定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选择、运用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和形成,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正面评价,巩固自主学习的能力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合理恰当的使用激励性语言来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激励性评价用,可指导他们制订适度的学习目标,做些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但要把握尺度,以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给学习感到有困难的学生以足够的肯定信息,要时时督促,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成绩,调动他们“我能行”的内驱力,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和愿望。教师要做到使不同层次,不同情况的学生在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中都能看到自身发展的起点与潜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实习小结 篇6

刚刚结束的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实习生活忙碌而充实,我们都还未完全从这饱满的氛围中回过神来,它就已经向我们挥手作别了。在这不满四周的时间里,我有兴奋,也有失落,有所失,亦有所得,可以说这一次实习,让我在成为教师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一次好的总结将为下一次的成长打下基础,因此我将我的反思陈述如下:

我的指导老师刘晓燕老师是湖塘桥实验小学的主任,是一位和蔼干练的女性,就是在她春日般的温暖的笑容中我勇敢迎接挑战。在摸索中,我不断将自己在平时学习到的有关班主任工作和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并且给了我较深的体会。

(一)班主任工作

由于我的指导老师并不是班主任,所以我会偶尔与六(2)班班主任一起参与班级事务,坦率来说也不知道体会是否恰当。

1.我认为班主任老师应将学生的安全作为自己关注的核心,尤其在低年级。

低年级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奔跑追逐中易受伤,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生理发育渐趋完善,男生易出现暴力现象,这都是需要老师注意的方面。

2.要建立有活力、有凝聚力班集体。

具体来说,首先需要培养有能力、有责任感的班干部,但班级班干不应该固定不变,能者善任能使班级更具活力,当然这种班干部的选拔是需要建立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民意的基础上的;其次,将班级事务合理分配给班级每个学生,并尽量给予对他们工作成果的肯定。根据斯金纳强化理论,孩子并不是生来就优秀的,而大家的肯定使他们想要变得优秀;最后,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带头参与学校的特色活动。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明确要求

良好的习惯主要表现在生活和学习两方面,生活上,首先是个人卫生习惯,其次是参与班级公共事务的习惯,例如班级图书角图书的借阅规则,检查红领巾佩戴等。学习上,主要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做好预习工作,热爱阅读等常规学习习惯。

4.赏罚分明,恩威并重

强化学生正确的行为,对于学生错误的行为进行批评的同时,应该告诉他为什么错了,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这时候可以开展非正式的课堂讨论,让孩子们自己来说一说为什么、怎么做。恩威并重并非一味的严肃,而要注意根据事件和场合的不同调整自己的状态。

(二)课堂教学

说是课堂教学,其实不然,当然也包括听课、在课前准备以及课后反思等方面。1.听课

听课,听的不仅教学策略和方法,更有许多其他方面需要我们去关注,例如课堂状态怎么掌控,周一和周五学生比其他时间更容易走神,下午学生的注意力更难集中,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将他们拉回课堂,学生提出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对于学生回答的反馈,在正误判断的基础上怎么增加艺术性;问出去的问题如何更易懂,提出的要求如何变得明确,这些都是我们要从指导老师那里学习的。

2.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的第一步是对文本的解读,起到基石的作用,它决定了本节课教学的目标、重难点和课时内容的安排。对文本的中心内容有了深刻科学的解读之后,就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开始准备教案,所谓根据学生特点,即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指导老师普遍建议新教师准备的教案必须是详案,包括教育目标、教育重难点的描述,课堂流程设置,对每个问题的预设和反馈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都要详细地反映出来。教案写好之后首先是“背”教案,每个板块,每个环节的顺序都要烂熟于心,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对课堂的掌控上。在“背”的基础上要在脑中预演,在预演过程中不断完善教案。除了教案的准备,还要根据教案充分恰当地使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例如PPT、文本资料、视频、图片资源的准备。

3.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充分准备基础上的,同时也要注重其灵活性,生成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他们由于未受到各种思维定势的约束,对很多问题会有有创新性的理解和解答,有时候这种理解和解答恰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所以我们需要迅速对课堂生成进行准确的判断,然后灵活改变教法。当然,改变教法并非全盘打翻,而是讨论之后在经过教师的过度,再次回归接下来的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具体的教学的实践中,遇到学生走神时可以通过指名读书或评价他人的方式将他拉回课堂;遇到学生提出的意料之外的问题,可以交回给另一个学生去回答;对于学生发言的反馈,一方面要有正误的判断,另一方面需要艺术感,要正确鼓励或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每次读书、练笔、思考的要求都必须明确易懂,问出去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细细想来,点点滴滴都是学问。

4.课后反思

我的指导老师每次在自己上完课后,会对她的课进行反思: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哪些内容是没有计划到的,哪些成功的地方,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这种反思有利于以后教学的改善,也是一次次的成长。

多彩小结,让语文课堂余音绕梁 篇7

一、自主式小结,助力于突破记叙文教学瓶颈

记叙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难点。初中阶段,它主要包括小说、散文两种体裁,涉及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表现手法、语言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语文课堂中“阿喀琉斯的脚跟”。引导学生进行自立式小结不仅能加深理解,甚至还可能突破教学瓶颈。

例如,笔者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们以“我的乐园”为中心,结合“百草园”的相关内容,自主进行课堂小结。这种小结方式给了学生们极大的自主性, 充分尊重了他们的主体地位, 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展示环节,学生们没有辜负老师的信任,从“乐景”“乐闻”“乐事”三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生动、深刻的小结。

有学生归纳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生动地从颜色、形状、声音、味道,还有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角度再现了百草园有声有色、情趣盎然的景物特点;还有学生谈到了其中渗透的写景顺序,动静结合等内容;有学生谈到了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平添一种神秘,极富童真童趣;有学生谈到了冬天捕鸟时那几个动作十分形象、传神,可以想象童年趣事给鲁迅先生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等等。极尽记叙文之理趣,让笔者大为惊讶。

二、延伸式小结,有益于强化说明文知识应用

作为一种应用性极强的文体,说明文涉及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就说明文教学目的而言,其根本在于引导学生能够读懂文章对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理的说明,并尝试着能够运用准确、真实、客观的语言来说明某些对象。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在进行说明文课堂小结的时候, 常着眼于说明文的知识应用,引导学生将课文知识与具体生活联系起来,无限延伸语文课堂的知识外延,促使他们以语文课堂为基点,到生活中、网络里去探寻更为神奇、瑰丽的语文世界。

以《苏州园林》课堂教学为例,这篇说明文按照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运用了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引用等说明方法,具体、准确说明了苏州园林建筑之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艺术美感,以及它在建筑细节方面的图画美、图案美和协调美,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结时,笔者从这些说明文知识的应用入手,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运用本课的某个知识点来说明身边的某项建筑。

展示环节,有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来说明学校建筑格局的;有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说明附近公园的;还有的学生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来阐述周边庙宇的建筑理念的。尤为惊喜的是,学生们在说明语言方面也非常准确、严谨。

有人说这个延伸式小结夯实了学生对说明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我更觉得,强化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应用更有意义。培养初中生的应用能力与意识, 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责无旁贷。

三、激情式小结,着眼于升华议论文人文精神

课程标准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对初中生而言,学习议论文,引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论证结构、论证方法,了解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是非常必要的。但我们更应把目光落实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人文精神层面中来,借议论文这一媒介,升华他们的人文精神, 促使他们语文素质与思想水平的同步提升。教学过程中, 笔者经常采取激情式小结,借以呼唤学生们沉淀在心灵深处磅礴的激情, 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推动中华民族的早日复兴做出自己的努力。

譬如, 笔者在讲授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一文时,就进行了下面的激情式小结, 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

作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学者,梁启超先生从“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方面,谆谆教导我们“敬业乐群”。如此,我们怎会再抱怨课业负担重,怎会再抱怨挫折接连不断? 我们唯有以百倍的努力奋斗来回报父母的关爱,老师的辛苦,回报这个蒸蒸日上的社会与民族……

因为这段激昂慷慨的小结,很多学生表示从中汲取了无穷的力量, 改变了自己一些懒散的习惯与思想。

小学语文小结资料 篇8

关键词:资料袋;语文学习;阅读期待;阅读体验;阅读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从第五册开始,在部分文章后面安排了“资料袋”,看似小小的一段话,几幅图片,却与课文息息相关。其安排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但课堂教学中,真正去重视并合理运用“资料袋”的教师却不多,而往往只是让学生自行读一读,了解一下,草草收场,资料袋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那么,教学中该如何用好、用活“资料袋”这一资源的特点来提高学习效率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环节去尝试:

一、引课环节:用“袋”铺路,让阅读期待更强烈

要产生兴趣,期待是原动力。阅读期待可使学生表现出一种迫切求知的状态。学生对阅读充满期待,自然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师可以从文后的“资料袋”入手,营造一个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文后所附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李四光的成就,一个“了不起”的地质学家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快速定格。在学生还沉浸在对李四光的敬佩之情中,教师适时引导:“你知道李四光为什么会那么了不起吗?”“你想知道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吗?”学生阅读文本的期待瞬间被激起,投入文本阅读的热情也会大幅提升。

在教学《牧场之国》时,“资料袋”同样可以成为学生学习文本的引路人,学生读着“置身于绿茵茵的草场,只见蓝天白云之下,茫茫绿野之间,一架架风车在慢慢地转,一群群牛羊在悠闲地吃草……”这样的美景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那么学生将怀着无比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读着课文,并很快地陶醉在独特的异域风光中……

二、课中环节:巧妙穿插,让阅读体验更深刻

“资料袋”中的内容,往往会对诠释课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上,当师生的感情趋向热烈的时候,抓住时机充分利用“资料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文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入文后的“资料袋”,让他们欣赏其中的图片,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整理出三处大峡谷的长度和深度,通过具体数字的比较,学生对“不容置疑”的理解也就会水到渠成。又如《观潮》一课,当学到“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配以直观的录像播放,气势磅礴的钱塘大潮会让学生震撼不已。可我感觉得出,学生心中此时是有疑问的:好好的平静江面,怎么突然会涌来这么汹涌的浪潮?这个时候,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就能帮得上忙了,因为“资料袋”中非常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钱塘大潮的成因,并且还附有示意图,细细读一读,好好看看图,学生心中的疑问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三、结课环节:适度延伸,让阅读积累更丰富

语文是重积累的学科,学好语文,如果单纯依靠教材中的那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后续阅读,而不少课后“资料袋”正好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从阅读一篇课文起步,延伸到阅读与其相关的一本书、一批书,再去尝试对书中的人物、情节品头论足,甚至可以通过名著品读课、名著手抄报、人物辩论赛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汇报自己的阅读收获,整个过程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是教师费尽口舌的讲授所无法比拟的。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这样的例子顺手拈来即是,如从《草船借箭》的学习到《三国演义》的阅读;从《景阳冈》的学习到《水浒传》的阅读;从《巨人的花园》的学习到《格林童话》的阅读等等,“资料袋”好比是向学生打开了一扇门,门外,便是一片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新天地。

“资料袋”虽居于文后,篇幅小之又小,但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巧用、活用“资料袋”,语文学习将会因此而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1]周一贯.扩展阅读:“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J].江西教育,2002(21).

[2]陶丽春.课外资料和文本阅读的有效链接[J].福建教育,2006(1).

[3]罗尚稳.扩展性阅读漫谈[J].湖南教育,2002(18).

[4]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2002(2).

[5]郑玉群.真实的阅读: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J].湖南教育,2005(11).

上一篇:我的外婆作文850字下一篇:老爸我爱您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