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性担保公司释义(共9篇)
融资性担保公司释义 篇1
融资性担保公司释义
融资租赁公司是由商务部进行审批管理批准设立,服务于金融、贸易、产业的资产管理机构。融资租赁又称设备租赁或现代租赁,是指出租人出资购买租赁物的所有权,将使用权出租给承租人,由承租人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租期届满,租金支付完毕并且承租人根据融资租赁合同的规定履行完全部义务后,按照合同规定处置租赁物归属。融资租赁以融通资金为目的,旨在解决企业生产时资金需求,使需要购置设备或扩大生产的企业只须付少量资金就能满足生产经营需求。
融资性担保公司释义 篇2
1.1 整体实力不断壮大
1999年6月, 我国正式启动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宗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目的在于希望通过外部第三方的接入分散贷款风险, 以促进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之后陆续出台《担保法》、《担保机构管理办法》等法律和管理文件, 从而推动中国担保行业爆发性发展, 整体实力不断地增强。伴随东营市黄、蓝两大战略的实施, 全市担保机构井喷式发展, 2012年末, 全市持有金融办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 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经营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共计25家。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总额19.5亿元, 其中1亿元以上的14家, 占比56%;总资产22.3亿元, 较上年增加3亿元, 增长15.4%;净资产20.2亿元, 较上年增加2.9亿元, 增长17%。在从业人员方面, 25家机构从业人员总数为319人, 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122人, 占38.2%。
1.2 担保业务快速增长
2012年, 受世界经济不振、外需持续低迷的影响, 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增速放缓, 下行压力较大, 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市场需求萎缩, 资金瓶颈问题尤为突出。金融危机为担保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扩大了生存空间, 担保机构业务快速膨胀, 2012年, 东营市担保机构积极落实有关产业政策, 着力为中小企业和“三农”项目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25家融资性担保机构担保发生额69.7亿元, 较上年增加5.9亿元, 增长8.5%, 年末在保余额37.1亿元。
1.3 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联通桥”作用凸显
融资性担保公司作为企业与银行的桥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桥梁作用不断凸显。2012年末东营市融资性担保机构均与银行签约并发生业务, 并涵盖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全年先后为全市2514家小微企业和“三农”项目提供46.6亿元的融资担保服务, 占业务总量的67%。担保机构作为连接银行、中小企业的重要纽带, 发挥了很好的“联通桥”的作用, 有效地缓解了中小微企业及“三农”融资难题。
2 意义与作用
2.1 通过联通银行和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很大程度上源于“担保难”。从这一层面说, 成熟高效、层次分明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构建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和迫切。近年来, 东营市担保机构快速发展, 规模不断扩大, 尤其是融资性担保业务增长迅速, 为全市广大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小企业抵押难的缺陷, 在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架起了“联通桥”, 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发挥了积极作用。
2.2“信用增级”, 降低银行的放贷风险, 促进贷款投放
担保公司经营的产品实际上是以信用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经济承诺, 在培养和增强社会的诚信意识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担保公司通过约束企业和个人的诚信, 调查企业和个人的履约行为记录, 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信息资料和基础。一般而言, 潜在的信贷客户可能难以从金融机构申请到资金, 正是出于没有足够资产抵押的原因。这种情况下, 银行客户可以选择担保机构实现“信用增级”。如果没有担保公司, 那么银行就把这些潜在客户放弃了;但是有了担保公司的介入, 银行又把这些客户捡了起来。担保机构在银行与客户合作中分一杯羹的同时, 承担了分担潜在风险的作用, 进而促进银行贷款的投放。
2.3 通过督促企业还贷或代偿, 防范信贷风险, 维持良好的金融秩序
根据目前的监管要求, 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 一旦贷款质量出现问题, 整个机构后期的贷款发放也会受到影响, 甚至殃及更多的中小企业, 使他们更加困难。然而, 担保公司的出现, 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一方面, 担保机构的介入, 使得本来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双方合作, 变成银行、企业、担保机构的三方合作, 而担保机构成对除金融机构外督促企业还款的利益主体, 借款企业的还款意识得以强化;另一方面, 对于即成的贷款风险, 担保公司要先行代偿, 以满足有关部门的监管。2012年全年, 东营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累计发生代偿总额0.8亿元, 代偿率1.1%, 避免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形成的信贷风险, 发挥了防火墙的作用。
3 亟待关注的问题
3.1 经营偏离政策初衷, 主营业务出现萎缩和位移
(1) 直接从事企业融资和资金借贷等活动。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 目前担保公司普遍存在直接从事企业融资和资金借贷等活动, 主要有下面几种形式:一是向企业发放“过桥贷款”。即企业提供一般为3~10天期限融资, 以满足企业“还旧贷新”的短期周转, 担保机构从中收取高额佣金。二是变相发放贷款。直接向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三是票据贴现及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垫资业务。一些担保公司为获取更高的资金回报, 通过为企业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 赚取贴现利息, 据调查, 贴现率一般要高于同期银行贴现率的10%, 甚至更高。
(2) 经营方向向“混业”发展, 业务趋于边缘化。调查中发现, 部分中小信用担保机构, 开始向“混业经营”的方向发展, 比如有的搞股权投资, 有的兼营典当租赁、代理保险等业务, 从中获得其他收入。
3.2 担保机构存在自身缺陷
(1) 受自身利润最大化和风险分担机制等因素影响, 潜在担保能力发挥不够。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担保公司可以为企业提供净资产10倍的银行担保贷款, 2012年末, 东营市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19.5亿元的总规模, 其最大担保能力为195亿元, 而该时点在保余额为37.1亿元, 担保倍数为1.9倍, 相比最大10倍的担保倍数, 其潜在担保能力还没有充分地发挥。
(2) 行业认知度低, 担保公司在与银行合作中处于依附地位。普遍情况来看, 多数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小, 导致银行对担保机构认知度低。2006年, 银监会下发了《关于银行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开展合作风险提示的通知》, 根据通知要求, 银行只能与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上, 而且必须是实缴资金的担保机构合作。同时, 对信用评定、保证金比例、信息公开等事项要求苛刻, 一定程度上影响担保公司获得银行的业务准入和业务发展。二者合作地位也极不平等, 并偏离平等互利的原则, 成为金融机构风险转嫁的对象。
(3) 治理结构不合理, 风险补偿机制缺乏。从东营市的实际情况来看, 目前, 大部分担保公司没有形成完备、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缺乏完善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由于规模普遍偏小, 并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 加上现有多数担保公司以盈利为目的、盈利后没有按要求提取风险准备金, 使得整个行业风险管控能力偏弱, 并为其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4) 担保业务品种相对单一, 反担保存在潜在风险。从东营市目前的情况来看, 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的担保品种主要有流动资金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下岗再就业贷款以及汽车贷款担保等品种, 业务品种相对较少。实践中各担保公司普遍采用自有资产抵押、企业间联保、政府承诺、公务员工资担保等方式进行反担保。在没有其他更好的反担保措施时, 往往被迫接受这种条件, 存在极高的风险。
(5)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银行间缺乏信息披露的平台。截至目前, 担保公司所有业务信息中, 只有与接入征信系统的银行发生的业务信息, 才能通过征信系统查询到。而担保公司与其他机构发生的业务信息银行是无法通过有效渠道查询的, 这样使得担保公司提供的自身信息与银行通过征信系统过的信息严重不对称, 使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的信心大打折扣, 而影响银行通过担保机构担保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4 政策建议
4.1 完善法律体系建设, 加强监管, 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一个行业能取得长足发展的前提和保障。首先, 要制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一系列管理办法, 对其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监督、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规范。需要指出的是, 要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 明确直接监督管理部门, 这是加强行业监管的前提。其次, 同其他企业一样, 当地财政部门负有的监督担保机构财务会计制度执行的职责。同时, 要进一步加强行业组织能力, 增强行业自律,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规范业务、行业间互相协作等方面的作用, 树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和社会公信度。
4.2 出台扶持政策, 健全再担保体系, 提高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各级财政部门出台专项政策或者安排专项财政资金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扶持奖励, 特别是对服务中小企业贷款力度大、业务规范的担保机构进行奖励。鼓励设立担保机构, 并给予资金扶持。鼓励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担保业务, 对于新增的中小企业担保业务, 安排资金给予补贴。同时, 加大奖励措施, 对给予担保机构较高放大倍数的银行机构, 按照担保贷款发生额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对发展较快、信用度较高、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作用较大的信用担保机构给予一定奖励。并且通过采取政府全额出资组建、向参加再担保的机构收取再担保费的形式成立再担保公司, 不断完善担保、再担保体系。
4.3 建立健全机制, 打造高效便利的外部发展环境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风险补偿以及转移机制, 在公平平等、自愿的基础上, 通过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根据双方的风险控制能力确定合理的担保放大倍数等方式, 全面推进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二是精简行政程序, 降低担保公司自身成本的同时提高行政效率。对于担保公司而言, 除去一般性公司都面临的工商、税务部门登记以外, 因为业务特殊性, 其业务开展还要涉及车、船、房产甚至土地、股权、商标、专利等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的抵押或者处置登记, 相关登记部门都需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为担保公司提供便利高效的服务。
4.4 尽快把信用担保机构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一是有条件的放开征信系统接入权限, 比如允许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以防控风险为目的的查询企业信用情况。
二是扩大征信系统内容, 比如纳入企业承受担保以及所担保债务偿还情况、担保机构的偿债以及追索情况等信息, 一方面, 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企业信息;另一方面, 也利于银行更加准确、全面地掌握企业和担保机构的风险等级。
摘要:近年来, 融资性担保行业快速发展, 在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搭起了桥梁,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亟须引起高度重视。为此, 本文以东营市为例, 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调查, 并就如何促进其与银行合作, 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
关键词:融资性担保,错位,矫正,东营
参考文献
[1]马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内部资本市场构建[J].改革与战略, 2009 (1) .
[2]王旭初.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J].企业管理, 2000 (2) .
[3]黄彬红, 戴海波.关系型借贷与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一个村集体经济的视角[J].农村经济, 2009 (3) .
融资性担保公司释义 篇3
摘 要 融资性担保公司是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出现的非银行地方性金融企业,提供专业的担保产品,如何确保担保产品的安全与利益,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探讨风险管理的内涵,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定义、特点、意义我国目前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问题、解决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 融资性担保公司 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内涵
融资性担保业务流程分为:担保调查与信用分析,担保审查与担保办理,保后管理。融资性担保业务流程管理实质就是风险管理,以保证最大限度地获取收益的过程。融资性担保风险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风险,是指融资性担保担保公司在经营融资性担保产品中,由于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或是未来的的实际情况变化与预测不相符,或使其实际的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导致担保公司蒙受经济损失或不获利,丧失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的可能性。狭义风险是指融资性担保公司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融资性担保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保费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由于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提供担保产品的金融企业,特别是担保产品的特点决定它对各种风险要严格控制与防范。
风险管理是融资性担保公司在提供担保产品时,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等方法,预测、回避、分散风险,从而减少或者避免经济损失,保证不发生垫款损失的行为。按照现在经验,可以分为非全面风险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
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定义、特点、意义COSO委员会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受到该实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个人的影响,并应用在整个机构战略设施的过程。他被设计用于识别整个实体的潜在重大风险。他能组织的具体情况提供一个风险管理框架,并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指融资性担保公司各业务层次、各类型风险所进行的通盘管理,在对风险进行科学量化的基础上,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为核心,从而在内部实现对风险通盘管理,同时借助监管部门和市场力量的约束,形成一个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者及市场的三位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的特点是:
1.整体化的风险管理,对各种风险进行统筹管理;不是以各个部门为单位,对风险管理分割的分散化管理。
2.连续性的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纳入到时日常经营之中;不只是某时点的一定时段的风险管理。
3.全面的、大范围的风险管理;不是小范围、局部的风险管理。
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意义
1.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是融资性担保业务健康持续发展的监管需要
去年,我国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对担保公司进行整治,通过省金融办检验达标的,广东省共301家获得获得地方性金融許可证,这301家则取得与银行合作的 “通行证”,融资性担保公司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大举措。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整治,如何管理融资性担保公司,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是监管的重要工作,是确保融资性担保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2.融资性担保公司确保竞争力的需要
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提供担保产品的非银行金融企业,是高风险行为,是管理风险并收取超额利润的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是竞争的要求,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融资担保公司发展的基本保证。
3.融资性担保公司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需要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管理如何入手,是管理者应当首先解决的问题,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新生事物,所以目前大都分融资性担保公司处于非全面管理阶段,在探索管理经验,而全面管理是商业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自觉掌握全面风险管理精华,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三、我国目前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问题
1.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意识刚起步,处于处自发阶段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我国2010颁布《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规范管理,作为省级新设立的金融办公室不象银行监督委员是从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的,从成立之日就有大量成熟的监管队伍,而省级以下的金融办公室的组成人员,机构新,人员新,监管能力有待提高,而融资性担保公司又是以提供担保产品为主的金融企业,对其经营规律因出现时间短而未能掌握,所以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监管刚起步,处于自发阶段。
2.公司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与体系未建立
融资性担保公司行业在我国刚起步,公司对风险管理处理探索阶段,根本不可能按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设置组织结构与体系。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规模较大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有律师或注册会计师作为首席风险官,但并没有对风险管理提出理为科学的要求,担保不仅是法律问题或是财会问题,而是金融问题,金融是法律、会计等综合运用的有自己规律的专业领域,将风险视同法律问题或是财会问题,也误导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组织结构与体系的建立。
3.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目前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人才来源主要是有三种,一种是从银行退休人员,因为从银行一线人员挖管理人才是不可能的,这一类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对风险管理的理论水平低,未能掌握科学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的知识,未能自觉的运用该知识指导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一种是从律师等法律界人士招聘作为风险管理人才,因为目前中国没有财税金融专业的律师,而多为通才,不能融合财会等经济实际状况,未能提交高效、简单、促进业务的风险管理措施;一种是注册会计师等财会界人士招聘作为风险管理人才,因为目前中国没有财税金融专业的会计师,为通才,不能融合法律而未能促进业务与风险管理并存的风险管理措施。担保业务属于金融行业,必须培养自己风险管理高级人才。
解决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现状的对策
4.加强监管力量与监管规划的建设
金融办公室的组成人员,机构新,人员新,未掌握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产品经营规律,风险监管刚起步,处于自发阶段。金融办公室监管人员要加强金融、财会、法律等综合技能的学习,多从银行等金融单位招聘精英,充实监管力量;根据目前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不同规模、发展历史、市场定位和担保产品策略等,适当引进全面风险管理观念和方法,制定系统的全面风险管理监管的规范,指导监管日常工作,使监管规划实用、高效,使担保业务健康发展。
5.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与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应当建立包括决策、实施、执行、和监督部门在内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化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构建一个严密、高效、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立直接对股东会负责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对融资担保公司的各类业务以及各个部门的风险进行集中的统一管理,不要将风险管理分散由各业务部门单独负责。在操作层面上,对风险度大的岗位,设置与业务经理平等的风险经理,风险经理由风险管理委员会领导,负责对业务部门经营中所涉及的风险进行日常监测、评估、管理、和报告。风险管理人员实行垂直管理,确保风险管理的独立性。
6.完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风险管理与内控制度是融为一体的,只有内控制度执行得好,风险管理才能落到实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主要是,一,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系统,通过对风险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测算,有效评价风险的状态与程度,为风险控制提供基本依据。二,健全内部授权审批机制,保证担保产品的安全与利益。三,完善岗位责任制,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四,将风险防范作为内部审计监察的主要目标,实行风险评级制度,将内部控制作为提高全面风险管理的首要手段来抓。
7.培养全面风险管理的高端人才
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的识别、防范、控制和管理需要精通金融财会法律理论、数理统计、以及熟悉担保业务的高层次复合人才。因此,要按照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加强专业学习,全面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素质,尽快培养和建立一支全面风险管理人才队伍。融资性担保公司要从成立之日就培养、挖掘、和储备符合条件的人才,并与绩效考核等薪酬制度相结合,保持人才稳定,不流失。加强培训,加大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风险控制能力,适用不断变化的业务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梅丽.广东融资性担保整结束,仅301家获牌.南方都市报.2011.4.11.
[2]赵志宏.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国金融出版社.
融资性担保公司设立变更资料 篇4
(完整版)
一、设立担保机构申请材料清单
(一)设立申请报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筹建方案
(四)公司章程(包括注册资本、股东名册及其出资额、出资比例等)
(五)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
(六)《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七)发起人基本情况
1、各法人股东情况
(1)基本情况介绍(各300字左右,附法人代码证、营业执照、贷款卡复印件)
(2)最近3年有关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的综合报告(500字左右,附最近3年经审计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复印件)
(3)信用记录资料(附信用记录查询授权书)
2、各自然人股东情况
(1)基本情况介绍(各200字左右,附个人简历和身份证复印件)
(2)入股资金来源、个人财产收入证明材料复印件1
(3)无犯罪证明和信用记录资料(附信用记录查询授权书)
(八)拟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情况
1、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情况介绍(各200字左右,附相关证书)
2、任职资格申请表(表格附后)
3、股东会关于拟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决议
4、无犯罪证明和信用记录资料(附信用记录查询授权书)
(九)内部管理制度、风险控制制度等文件
(十)营业场所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安全、消防设施合格证明等文件
二、担保机构增资扩股申请材料清单
(一)增资扩股申请报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公司章程(包括拟增资金额、增资前后股东和股权结构变动等)
(四)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
(五)拟增资股东(包括新股东和原有股东)基本情况
1、各法人股东情况
(1)基本情况介绍(各300字左右,附法人代码证、营业执照、贷款卡复印件)
(2)最近3年有关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的综合报告(500字左右,附最近3年经审计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复印件)
(3)信用记录资料(附信用记录查询授权书)
2、各自然人股东情况
(1)基本情况介绍(各200字左右,附个人简历和身份证复印件)
(2)入股资金来源、个人财产收入证明材料复印件
(3)信用记录资料(附信用记录查询授权书)
(六)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1000字左右,附法人代码证、法人及分支机构营业执照、贷款卡复印件,公司最近2年经审计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复印件等)
(1)业务经营情况(包括注册资本、累计融资担保金额、期末融资担保责任余额、融资担保收入、投资等其他业务收入、经营利润等)
(2)风险管理情况(包括责任准备金和赔偿准备提取情况,重大代偿损失或投资损失情况等)
(七)现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情况
(八)营业场所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安全、消防设施合格证明等文件
三、其他变更事项申请材料清单
(一)变更担保机构名称申请材料清单
1、申请报告
2、公司基本情况综合报告(包括注册资本、累计融资担保金额、期末融资担保责任余额、融资担保收入、投资等其他业务收入、经营利润等情况,责任准备金和赔偿准备提取情况,重大代偿损失或投资损失情况等)
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变更的核准通知书
(二)变更营业场所申请材料清单
1、申请报告
2、公司基本情况综合报告(要求同“变更担保机构名称申请材料”)
3、营业场所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安全、消防设施合格证明等文件
(三)变更经营范围申请材料清单
1、申请报告
2、可行性研究报告
3、公司基本情况综合报告(要求同“变更担保机构名称申请材料”)
(四)变更高管人员申请材料清单
1、申请报告
2、公司基本情况综合报告(要求同“变更担保机构名称申请材料”)
3、拟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情况
(1)拟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情况介绍(附相关证书)
(2)任职资格申请表(表格附后)
(3)股东会关于拟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决议
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及解决措施 篇5
担保公司是担负个人或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职能的专业机构,担保公司通过有偿出借自身信用资源、防控信用风险来获取经济与社会效益。近年来,我国信用担保行业迅猛发展,但高速发展背后,高风险已经开始显现。
2012年以来民营担保巨头中担、华鼎、创富等深陷资金链断裂危机,四川资本大鳄“华通系”实际控制人疑似跑路,2013年浙江全省法院共受理了企业破产案件346件,同比上升145.07%,破产企业债务总额达1595亿元,比2012年的243亿元增长了近6倍。发生在温州的企业破产案就有198起,超九成的担保企业关门倒闭。截至2014年6月17日,广东省已有30多家担保公司退出融资性担保市场。截至2013年年底,广东省共清理严重违规担保机构36家、分支机构13家。
近期,有媒体报道,国内许多担保公司没有从事正规的担保业务,而是充当起了民间借贷中间环节的角色,通过违规发行理财产品向普通市民高息揽储,然后再以高昂的价格通过民间借贷放贷给借款方,坐收其中的利差。另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些担保企业已经不满足于现有的“业务”模式,开始尝试通过P2P网贷来实现无成本、最快速的资金拆借。担保行业多年缺乏有效监管聚集的风险和问题还比较突出,加之近年来机构增加过快、数量过多,监管基础薄弱等问题仍较为突出。特别是近期相继出现的一些融资性担保机构因违规经营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事件,暴露出部分融资性担保机构自身经营管理不规范、偏离主业、内控机制欠缺、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管等问题,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业务合作的逐渐深入,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以及担保公司行业管理的潜在风险随之出现,如何更好地发挥担保公司融资平台的作用,同时又降低担保贷款的风险,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担保公司通过提供信用担保,一方面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资信水平,增加银行对企业的信任,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另一方面可以分散和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有效提升信贷资产的安全性。但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并非零风险,在实践中,由于担保公司存在虚假出资、抽逃资本金、缺乏反担保等诸多问题,极易将担保风险转嫁商业银行,加之银行主观上盲目信赖担保公司担保的保障作用,疏于管理,致使担保公司担保贷款潜藏较大风险隐患,贷款损失时有发生。下面就从担保公司和商业银行两个方面剖析担保贷款的风险成因,并提出强化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担保公司自身及行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担保公司股东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实收资本不实。实收资本是担保公司对外提供担保最根本的物质基础。目前一些担保公司存在注册资本没有足额到位,关联企业大量占用担保公司资金,甚至存在股东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等现象。同时在出资方式上,存在货币出资占比不高或出资物变现能力较差甚至难以变现的问题,对担保公司担保能力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二是部分担保公司经营范围广、主业不突出,影响了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一些担保公司为追逐利润,未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作为主业,而是把主要资金投资房地产、股票,搞典当行和长期股权投资,甚至直接发放“高利贷”,严重影响了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降低了承担担保责任的能力。
三是部分担保公司未提取或未足额提取风险准备金,缺乏必要的风险准备。财政部颁布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担保机构应按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所得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担保公司没有严格遵循上述规定,未提取或未足额提取风险准备金。一旦出现担保赔付,由于其资金来源不足,难以履行其担保责任。
四是担保公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从事担保业务的人员缺乏对金融、法律、担保业务的相关知识和培训,风险识别能力及对企业经营情况的判断能力不足。
五是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在业务办理中随意性强。一方面缺乏一套较为完整的、结合实际并不断完善的企业评估评价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功能是对企业财务状况、非财务状况、企业领导人能力及信用记录、反担保措施等方面作出评价并得出结论;另一方面缺乏严格的内控制度。如应建立审、保、偿分离制度,即调查人员负责对申请担保企业的资信调查与评估,对资信调查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承担责任;审批人员负责担保项目的审批,对审核、审批结果负责;检查人员负责担保项目的后期监测、代偿、追偿,对监测、代偿失误、追偿不力负责等,不同岗位业务人员相互制约又责任分明。对具体业务应实行双人复核、分级审批、专业决策等,避免内部人员操作失误或发生道德风险。
六是反担保物价值较低或抵押手续不齐全,潜在操作风险大。通过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几乎都是无法给金融机构提供有效抵押物的客户。其担保物不易变现,或是担保物价值虽高,但无法办理合法有效的抵押登记手续,这使得抵押变现存在潜在风险。
七是缺乏风险分散机制。如:增加担保品种,优化担保品种组合;控制单一客户担保债务比例,控制单一行业担保债务比例;最大10家客户担保余额不能超过担保公司资本净额的一定比例,存续期一年以上的担保余额不应超过全部担保余额的一定百分比等。然而目前的担保公司并没有意识到风险分散机制的作用,一些担保公司对部分大客户提供的担保责任金额过大,远远突破了法定的正常比例,形成贷款担保的集中度风险,没能通过控制担保项目间的相关性和对总担保额进行适当分散来降低风险。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是银行对担保公司代偿“兜底”存在严重依赖心理,从而放松信贷管理。部分银行片面认为担保公司作为中小企业的第二还款来源,即使企业无法清偿贷款,也有担保公司对风险损失兜底,从而放松了对担保贷款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管理。二是对担保公司对外担保情况缺乏整体把握。担保公司的业务协作银行往往不止一家,有的甚至还跨区域在异地与多家银行开展担保合作。由于银行间的竞争与信息封锁,各银行对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规模和风险状况缺乏整体把握,对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难以准确判断,也未根据担保公司担保业务的变化对担保能力进行充分评估,适时调整担保放大倍数。三是对担保公司担保限额的计算方法不合理。现阶段,商业银行一般根据担保公司实收资本乘以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担保放大倍数来计算担保公司的担保限额。这种方法存在较大弊端:一是在担保公司股东虚假出资、抽逃资本的情况下,担保公司财务报告反映的实收资本和净资产不实,不能作为计算担保能力的基数,应进行调整;二是对不同资信等级的担保公司采用同一担保放大倍数,有可能夸大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四是缺乏对担保公司有效的贷后管理。银行与担保公司达成合作后,往往缺乏后续的管理和对担保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的后续分析,缺乏对担保公司动态担保能力的检查和跟踪制度,使得贷款业务存在潜在风险。强化担保贷款风险防控的思路与措施:
(一)充分认识担保公司担保风险,审慎选择合作机构 对担保公司的信用风险银行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在选择合作的机构时,应当从担保公司法人治理机制、经营范围、注册资本、信用等级、经营业绩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审查,严把合作机构准入关。通过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可以从源头上将缺乏资金实力、专业人才和管理混乱的担保公司予以排除。(二)多渠道收集担保公司的相关信息,建立黑名单制度,防范信息不对称风险 由于一家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往往涉及多家银行以及一家银行的多家分支机构,因此应当建立统一的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业务管理体系,责成具体部门,及时收集处理并在内部发布相关担保公司信息。
(三)密切关注担保公司关联交易情况
应当密切关注担保公司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情况,及时识别担保公司股东通过关联交易抽逃资本金的行为,避免担保公司与关联企业相互串通、恶意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情况发生。
(四)根据各担保公司实际情况科学核定担保限额
在分析担保公司担保能力时,应关注担保公司资产构成情况。如果担保公司的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都很差,应调减其担保限额。(六)加强与担保公司的信息交流与工作协调
一是与担保公司定期沟通,交流贷后监管信息,协商风险防范措施,共同做好贷款风险防范工作。二是加强对担保公司的风险监测。三是业务经营中获知影响担保公司信誉状况或代偿能力信息,应及时通报,并对担保公司的重大风险予以风险提示。四是引导和督促担保公司规范财务制度,按照国家规定的担保公司财务办法编制财务报表,并提足各项准备金,确保其贷款风险补偿能力。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分析 篇6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分析
融资性担保公司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性难题的利器,在重振经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2010年3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银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总局、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联合发布《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等监管部门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显然,融资性担保公司(以下简称担保公司)只有与银行合作才能够正常开展业务,与银行合作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担保公司的生存与发展。
1、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流程
一般的担保公司与银行的合作流程为:有贷款需求的客户与担保公司联系,提出担保申请。担保公司指派业务组对客户进行一系列调查,由客户经理立项并出初审报告报评审会,评审会委员综合评议该项目是否可做。评审会评议项目通过的话,担保公司报合作银行。银行根据自身的一套调查程序对该项目进行信用评级,如果银行同意,那么担保公司、客户、银行签订一系列合同,担保公司向银行出具担保函,银行向客户发放贷款。贷款到期客户没有还款,由担保公司代偿;如果银行不同意该项目,要么项目流产,要么担保公司选择另外的合作银行。还有一种情况是,申请贷款的客户直接联系银行,银行对客户评级以后认为达不到直接从银行贷款的要求,银行会将客户推荐给担保公司。客户通过与担保公司的合作从银行得到贷款。通过银行推荐的客户,相比较而言资信水平较高,但是不排除资信水平低的可能性,因此担保公司对银行推荐的客户还要进行考察与分析。
2、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利弊分析
2.1合作优势
担保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在推动地方经济、降低信贷风险、促进相互发展、贯彻宏观调控等方面能够做出突出贡献。第一,担保公司通过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能够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部分不符合银行担保标准的优质中小企业,通过担保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原本没有希望在银行融资的企业,顺利得到了资金。第二,银行通过与担保公司的合作,大大降低了贷款风险。担保公司在经营风险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代偿机制也使得银行贷款违约风险几乎为零,并能够极大简化银行的追偿程序。第三,与银行合作的担保公司注册资金都在1亿元以上,担保公司将资金存入合作银行,可以为银行增加业务量,担保公司也可以获得利息。担保公司有了银行的支持,能够更快地拓展业务,达到了客户、银行、担保公司共赢的效果。第四,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合作使得双方成功贯彻了政府宏观调控的意图,担保公司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可以促进政府企业的改制进程。
2.2合作中遇到的问题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分析
在担保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当中也同样存在着问题。第一,担保公司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是最主要的问题。银行和担保公司独立对企业展开调查,银行不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等渠道了解到的信息告知担保公司,担保公司也不把从同行了解到的信息透漏给银行。双方难以建立有效的信息通道,信息不能互补。第二,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道德风险。担保公司为被担保企业提供担保,银行的贷款风险非常低,银行也乐于向企业发放贷款。因此银行遇到有贷款意向的企业,首先想到是由担保公司担保,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又保证了收益。银行有可能会放松对企业的考察和筛选,这无形当中增加了担保公司的信用风险。第三,担保公司与银行的地位不对等。银行离开了担保公司,只是一部分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流失,中小企业融资本身只占银行业务非常少的一部分,对银行来说影响微乎其微;但担保公司失去了与银行的合作,带来的打击是致命的。因为正规的担保公司不能从事吸收贷款和发放贷款的业务,这就使得担保公司在合作当中处于一种弱势的地位。第四,银行对担保公司的经营状况了解十分有限。担保公司在发生巨大亏损后,同时遇上被担保企业无法偿还贷款的情况,银行就会受到贷款无法追回的损失,增大了风险。第五,银行收取的贷款利息和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加大了企业融资负担。
3、二者合作产生问题的原因
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产生的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
第一,社会总体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完成。从西方发达国家来看,担保公司的项目运作成本较低,运作时间较短,放大倍数很高。而在我国,社会上信用观念和制度严重缺失,信用体系仍然很不健全。由于缺乏失信惩罚机制,中小企业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投机心理大,银行对实力弱小的中小企业缺乏信心。这样直接影响到了合作关系的建立。
第二,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建立。我国虽然近年来非常重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也提出很多纲领性的指导意见,但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和担保的法律法规并没有配套到位。除了1995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外,其他都是各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立法层次不高,效力有限。另外,出台的法律法规当中,都一致侧重于债权人权利的保护以及对担保行业的监管与规范管理,对于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方式、权益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并没有太多的涉及。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合作无法可依,打击了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积极性。
第三,担保公司存在一定的问题。担保行业在我国从诞生到现在只有短短20年的时间,发展道路非常的曲折。由于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20年的发展始终是在探索中前进。从最初的遍地开花,到经受寒冬时的惨淡经营,再到些许曙光照耀的现在,能够存活下来的担保公司寥寥无几。担保公司缺乏专业的担保人才,这对行业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政府没有制定相应的补偿机制,担保公司的担保费收入过低,一个项目的代偿就可能对让公司几年来的辛苦经营毁于一旦。
第四,我国银行体制不完善。与国外银行积极寻求与担保公司合作的趋势不同,我国的商业银行缺乏主动与担保公司合作的积极性。银行更倾向于将贷款发放给信用良好的大型企业,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扶持,更多的时候是源于对国家政策的响应。
4、改善合作关系的对策
一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市场竞争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分析
愈加激烈,社会竞争意识普遍提高,社会对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可以降低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的风险成本,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二是健全担保行业的法律法规。国家应当尽快出台担保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担保公司的行业准入、风险管理、规范运作、财务制度等具体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对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合作模式、风险分担机制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出详细的规定。
三是担保公司应该加强风险管理与创新业务。担保公司经营的是风险,应当建立成熟的风险管理机制并不断完善。担保公司在向国外先进经验学习的同时,注重与国内的实际环境相结合,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创新经营业务,打造规模效应。
四是加快银行体制和业务创新。银行应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优化体制和贷款审批的程序。如中国民生银行的商贷通业务就是一种很成功的银行业务创新。商贷通是中国民生银行向中小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经营商户提供快速融通资金、安全管理资金、提供资金效率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产品。商贷通手续简便,审批速度非常快。
5结语
融资性担保公司释义 篇7
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 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 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指依法设立, 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一)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阶段
融资性担保是市场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 作为中小微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融通的桥梁, 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部分, 也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产生, 从根本上说是市场经济和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与国家的市场化程度和市场秩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1993年开始至今, 经过10年来的发展, 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行业, 探索出一条专业融资性担保机构设立和发展的道路。
(二) 融资性担保行业的总体概况
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数据, 截至2013年6月末, 全国融资性担保机构7485家, 比年初减少1105家, 减少12.9%;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15531亿元, 比年初增长935亿元, 增长6.1%;获得融资性担保贷款的企业23.89万户, 比年初减少9345户, 减少3.8% (详见下表) :
单位:家、亿元
从2010年以来的数据分析, 我国融资性担保行业总体概况表现为:
一是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持续增加, 但增速放缓。2011年、2012年、2013年6月末, 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的增长幅度分别为39.8%、14.5%、6.4%。二是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作用发挥稳定。2010年以来至2013年6月末, 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中, 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余额占比保持在76.9%-78%的区间, 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和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是融资性担保机构资本和拨备增多, 整体实力稳步增强。数据显示, 2012年, 全国融资性担保机构总资产增长率为12.1%、净资产增长率为13.1%、担保准备金增长率为25.2%, 担保准备金增长率超过担保贷款余额增长率10.7个百分点。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分析
在经济增长减速、资金紧张情况下, 中小微企业首先面临冲击, 违约率上升, 融资性担保贷款及其行业管理的潜在风险开始不断显现, 主要表现为:
(一) 融资性担保不良贷款快速增长, 风险不容忽视
截至2013年6月末, 全国融资性担保不良贷款余额348亿, 比年初增加160亿元, 增长84.5%, 高于融资性担保贷款增速78.4个百分点。融资性担保贷款不良率为2.24%, 比年初增加0.95个百分点, 超过各项贷款不良率0.67个百分点。
(二) 代偿金额较高
2013年上半年全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累计代偿金额115.7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45.2亿元, 增长64.3%。随着代偿压力加大, 部分融资性担保机构代偿意愿下降, 担保权悬空风险上升。
对融资性担保行业风险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总结, 大概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商业银行在对中小微企业信贷管理上过度依赖担保而忽视对第一还款来源的关注, 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严, 企业违约率增高。二是部分融资性担保机构难以实现盈利, 不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三是部分融资性担保机构违规经营, 风险隐患突出。四是部分监管部门风险防范意识和监管有效性亟待提高。
三、融资性担保公司审计思路
在融资性担保行业风险凸显的同时, 商业银行如何实现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作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审计应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在对融资性担保行业的政策导向、行业状况、风险集中度等方面进行审计评价和认定的基础上, 为商业银行的区域性准入策略和合作额度提供决策依据。
(一) 掌握国家和各地政府对融资性担保行业的政策导向。
一是掌握国家政策导向。融资性担保公司成立的直接原因就是政府为了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解决中小微企业信用等级较低, 自身抵 (质) 押物不足或价值不被商业银行认可, 难以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的难题。所以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是最根本的政策导向。
二是熟练把握国家和各地政府出台的相关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制度规定, 是开展融资性担保公司审计的前提和基础。
三是厘清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经济类型, 辨识风险主体。近年来, 民营及外资融资性担保公司逐渐成为主导, 银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 截止2012年末, 全国859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中, 民营及外资融资性担保公司占比为77.8%, 部分地区民营机构的主导优势更为明显, 如:某国有商业银行深圳分行2014年9月末数据显示, 民营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余额占比达到了97.18%。
(二) 评价区域性融资性担保行业的整体风险状况, 为商业银行的区域性准入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一是充分利用外部非现场平台, 如:根据银监会官方网站信息, 了解某省或某城市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数量、在保余额、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不良余额、代偿金额、风险事件等数据及其增减变动趋势, 评价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区域性整体风险。
二是利用商业银行内部信贷管理系统, 汇总分析已经准入合作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相关数据, 结合区域性行业状况和商业银行对行业的风险接受程度, 评价商业银行的准入策略。
(三) 充分利用各种审计监测平台和审计技术, 揭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个体风险
一是在日常的监测工作中, 通过远程监测审计系统, 运行有关审计方法, 对监测行的数据进行全量分析, 筛选出风险特征加权数值较高的担保公司 (如下表) 。
二是查询“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 掌握担保公司涉诉被执行情况。
三是查证重点样本, 揭示个体风险。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1) 资格准入情况。 (2) 注册资本审计。 (3) 保证能力、合作额度审计。 (4) 保证金的缴付和管理情况审计。 (5) 账户资金交易情况审计。 (6) 经营行对担保公司的风险管控措施审计。四是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 体现审计价值。对审计发现风险事项进行归纳、总结, 梳理风险类别;深入挖掘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重点关注制度、机制、体制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对商业银行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经营情况和总体风险水平进行客观评价, 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 体现审计价值。
摘要:近期, 融资性担保行业风险凸显, 商业银行需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内部审计如何发挥专业优势, 笔者结合审计实践做了一些探讨。
融资性担保公司释义 篇8
关键词:融资性担保机构;问题;对策
根据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社会、经济、自身实力等多方面存在的影响因素,是当前融资性担保机构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存在的问题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能制定科学、可行的对策,从而为融资性担保机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基础。
一、融资性担保机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准入门槛不高,监管机制不完善。当前,担保机构的行业性质还没有比较完善的法律规定,因此,准入门槛不高,通常只需要在工商局注册和在中小企业局备案,则可以正常运营,并不需要超过三万以上的注册资金、行政许可证等。与此同时,担保机构的监管机制不完善,只在一些规范性文件中简单的提及过,因此,融资性担保机构还处于无序、自发的发展阶段,大大提高有关部门的监管难度。
(二)风险防范机制没有得到有效健全。在我国相关通知文件中提到:担保机构、协议银行都需要承担贷款时的一定责任,但是,担保公司与协议银行之间的风险并没有分开,因而在发生贷款损失的情况下,出现担保机构与协议银行出现责任不对等的问题。所以,风险防范机制没有得到有效健全,给担保机构与银行的合作造成极大影响,甚至影响担保机构的长远发展。目前,我国大型担保机构承担的责任风险在80%左右,其他类型的担保机构则需要承担所有责任风险。与此同时,风险补偿机制的不规范,导致担保过程中出现经济损失无法及时提供补偿,进而影响融资新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础管理不到位,反担保有着较大法律风险。在融资性担保机构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各种规章制度的不严格执行,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致使融资性担保机构出现基础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四)运行规范化程度不高,市场化程度不强。由于银行和担保机构的合作是有条件的,如一定数额的入围保证金,因此,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运行规范化程度不高,在贷款企业出现严重亏损情况的时候,其必须承担更高额的担保费率。与此同时,专业人员较少、管理制度不健全,给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业务造成极阻碍,从而导致融资性担保机构出现市场化程度不强的问题,最终降低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诚信度、公信力等。
二、融资性担保机构中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监管力度。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融资性担保机构想要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监管力度,制定各种监管标准,如法人治理、财务核算、市场准入等方面,才能真正保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从而杜绝抽逃资本金、破产等现象发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从业人员、财务内控制度、注册资金等进行严格审核,明确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法律地位,并促进我国担保政策与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发展,才能在完善自律组织、增强自我约束能力等基础上,推动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市场化、多元化和现代化发展。
(二)扩大担保机构规模,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循序渐进的扩大担保机构的发展规模,需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充分吸纳民间和社会的各种资本,才能真正提升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整体实力,从而在严格按照政府相关制度和政策执行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融资性担保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与此同时,税收政策和贷款利率优惠政策的合理运用,不但有利于整合各种关联性担保机构,还能降低担保机构的运营成本,最终在提高融资性担保机构吸引力的情况下,促进各地区经济更快发展。
(三)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在实践过程中,担保机构需要积极准备风险担保基金和呆账准备金,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才能真正为被担保人、企业等提供可靠服务。与此同时,在政府不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情况下,注重区域性再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的构建,是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更加完善的基础,对于增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有着极大作用。另外,注重专业担保人才的培养和吸收,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与银行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是融资性担保机构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促进我国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结束语:总的来说,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在金融市场快速变化的情况下,融资性担保机构必须加强员工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才能在完善相关法律机制、管理制度和考核条例等基础上,促进我国担保行业更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晓冀.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经营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新金融,2014,09:40-43.
融资性担保公司释义 篇9
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有关负责人 就发布《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答记者问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发布实施。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银监会融资担保业务部)有关负责人就《办法》发布施行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什么是融资性担保?为什么要制定《办法》? 答: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
《办法》是根据当前融资性担保业规范发展和防范风险的需要,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研究制定的。《办法》的制定实施,将对融资性担保业的规范和发展产生现实和长远的积极影响。制定《办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健康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担保行业缺乏相对统一的准入要求和经营规范,也没有建立持续的日常监管制度,我国融资性担保机构仅作为普通的工商企业进行注册管理,导致行业市场定位不清、机构发展无序、经营管理失范,融资性担保的专业优势和增信功能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进而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办法》正是要通过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设立条件、业务规范、监管规则和法律责任,明确其性质、市场定位和基本的运作规则,促使其按照审慎经营原则,确立可持续经营的业务模式,增强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融资性担保业规范经营、加强监管的需要。十几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扶持下,我国融资性担保业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缓解中小企业特别是广大小企业、微小企业融资难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融资性担保业不断暴露出业务运作规范性差、内部管理松弛、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不足,以及违法违规抽逃资本金和非法经营金融业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担保行业的整体形象,也扰乱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造成了不利的社会影响。十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不进行行业规范,不实施持续的监督管理,融资性担保业是难以持续健康发展的,甚至会危及国家经济金融的稳定。制定《办法》,可以为规范融资性担保公司自身运作,加强持续有效的监管提供制度依据。
(三)是防范和化解融资性担保业风险的需要。融资性担保业经营的是信用、管理的是风险、承担的是责任。融资性担保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体现的是一种增信和财务杠杆的作用,具有金融和中介两重属性,是一个高杠杆率、高风险的行业,其核心竞争力直接取决于担保机构自身的资本实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办法》,加强对担保公司资本金、杠杆率、拨备、公司
治理、内部控制、风险集中度、关联交易、信息披露、高管及从业人员资格管理等方面的审慎监管,促其提高风险意识,及时处置风险,尽快步入健康稳步发展的轨道。
问:《办法》的起草遵循了哪些原则?
答:制定《办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当前融资性担保业发展和监管实际,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防范化解融资性担保风险,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务健康发展,为发挥担保机构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作用创造必要的制度条件。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办法》的起草确立了以下原则:
一是紧密联系实际。立足当前担保业实际状况,着重总结担保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规范管理和促进发展并重的理念。比如,在资本金准入门槛的设置上,充分考虑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的现状,授权地方监管部门在人民币500万元以上,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又如业务范围、担保放大倍数以及有关审慎指标等,都充分考虑了担保机构现状和扶持发展的要求。
二是尊重市场规律。市场能管好的,办法不作过多、过细的限制。比如,银行对担保公司的评估和选择,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市场对担保公司的监管,可以通过银行业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的约束和指引,引导担保机构加强风险控制,审慎经营。在具体监管指标设置上管住主要方面和突出风险点,重点对准入、经营规则、监管要求以及资本金管理、准备金管理、集中度控制、为关联方担保、信息披露等主要风险控制措施做出规定,对于其他问题则主要由地方监管部门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通过制定实施细则或另行制定具体办法等进行规范。
三是着力规范管理。对担保机构违背基本经营规则的严重不规范不审慎行为,比如一些脱离主业、专干副业,打着担保名义,实际从事放贷、骗贷等行为的担保机构必须进行规范整顿,净化融资性担保市场。
问:《办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办法》的规范对象主要是公司制融资性担保机构,即依法设立,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制以外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实施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问:请介绍一下《办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答:《办法》共七章,五十四条。其中,第一章总则,主要规定了制定《办法》的目的与依据、经营原则、监管体制及相关释义;第二章设立、变更和终止,重点确立了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审批制度与设立的条件;第三章业务范围,规定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业务范围和禁止行为;第四章经营规则和风险控制,对内部控制制度、风险集中度管理、风险指标管理、准备金计提、为关联方担保的管理以及信息管理与信息披露等进行了重点规范,对公司治理、专业人
员配备、财务制度、收费原则以及风险分担等内容作出了原则性规定;第五章监督管理,对非现场监管、资本金监管、现场检查和重大事项报告、突发事件响应、审计监督、行业自律以及征信管理等内容作出了相应的规定;第六章法律责任,在现行法律法规的限度内规定了监管部门、融资性担保公司以及擅自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其他市场主体的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规定了《办法》的适用范围、制定相关办法的授权、规范整顿等内容。
问: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二)有具备持续出资能力的股东;
(三)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注册资本;
(四)有符合任职资格的董事、监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与合格的从业人员;
(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六)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
(七)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问: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是多少?
答:根据《办法》的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就是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发展融资性担保业的实际需要,由当地监管部门来决定,但任何地区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都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
问: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开展哪些业务?
答:经监管部门批准,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经营以下部分或全部融资性担保业务:
(一)贷款担保;
(二)票据承兑担保;
(三)贸易融资担保;
(四)项目融资担保;
(五)信用证担保;
(六)其他融资性担保业务。
同时,经监管部门批准,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兼营以下部分或全部业务:
(一)诉讼保全担保;
(二)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尾付款如约偿付担保等其他履约担保业务;
(三)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
(四)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五)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业务。
此外,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为其他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提供再担保和办理债券发行担保业务,但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近两年无违法、违规不良记录;
(二)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其中,从事再担保业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除需满足上述规定的条件外,注册资本应当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并连续营业两年以上。
问: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规定了哪些禁止行为?
答: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吸收存款;
(二)发放贷款;
(三)受托发放贷款;
(四)受托投资;
(五)监管部门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融资性担保公司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问:《办法》规定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实施审慎监管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实行审慎监管,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实行审慎监管是由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性质、定位决定的。一方面融资性担保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其涉及的领域具有广泛性、业务品种呈现多样性,和投资、融资一样,体现的是一种信用放大和财务杠杆的作用,因而具有金融性和中介性两重属性。另一方面,融资性担保公司通过外部担保和增信,在促进金融资源向中小企业以及新兴朝阳型、科技创新型政策扶持产业有效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因此,从性质和定位上讲,融资性担保公司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二是实行审慎监管是由融资性担保业务的风险特征决定的。融资性担保业是经营信用、管理风险的行业,其高风险性为全世界公认。一方面,融资性担保业务的风险发生机制具有较强不确定性。由于担保项目的金额、期限各异,反担保措施的落实程度千差万别,担保项目的离散性很大,大数法则无法或难以适用,很难精确地计算出合适的担保费率以维持业务需求与保本盈利之间的平衡。因此,对每笔担保业务的风险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由于融资性担保业务面临来自被保人、担保公司自身、金融机构以及法律、政策等几个方面风险的集合,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发生问题,担保机构都将直接承担责任风险,这就对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是实行审慎监管是融资性担保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融资性担保业务的高风险性、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内在的亲周期性,决定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自身稳健的基础上。一方面必须实施审慎的会计原则,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资产与负债价值,确保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与经营业务的规模和风险偏好相匹配;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加强审慎监管,进行风险提示和预警,促使其加强风险分析、研判和管控,实施科学决策和审慎经营管理。
问: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监管原则是什么?
答:融资性担保业务审慎监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以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为经营原则,并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审慎经营模式。
二是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市场准入、业务范围实行前置行政许可,推行许可证管理制度。
三是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资本、放大倍数、拨备、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集中度、关联交易、信息披露、高管及从业人员资格管理等方面实施审慎监管。
问:融资性担保业务实行何种监管体制?
答:根据国办发〔2009〕7号文件精神,国务院建立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人
民银行、工商总局、法制办、银监会组成,银监会牵头。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银监会,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联席会议负责研究制订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拟订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督管理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地方人民政府对融资性担保业务进行监管和风险处置,办理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融资性担保公司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属地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准入、退出、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并向部际联席会议报告工作。
问:近期在规范和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措施?
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融资性担保业经营和监管工作要以落实《办法》为重点,逐步树立审慎经营、审慎监管的理念,一手抓风险防范、一手抓科学发展,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和规范发展,不断提高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全力促进融资性担保业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讲,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加快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体系。2010年,联席会议将紧紧围绕宏观经济和融资性担保业运行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加大调查研究力度,按照“全面统筹,突出重点,先易后难,急用先行”的原则,抓紧研究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体系,做到监督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融资性担保业规范经营、规范发展。积极指导地方监管部门,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原则和要求,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办法》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健康发展。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研究制定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有关融资性担保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抵押质押登记和征信管理体系,协调工商、税务、房管、司法等部门,提高抵押登记、债务追偿的效率。
三是全面调查摸底,稳妥推进规范整顿工作。自《办法》施行之日起到2011年3月31日,各地监管部门将在全面调查研究,摸清经营管理状况和风险底数的基础上,对照《办法》的有关规定,开展全行业的规范整顿工作,推进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改革创新和重组改造,督促其按照审慎经营理念逐步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经营规则、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走上依法规范经营和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目前,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融资性担保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联席会议将指导各地监管部门实施担保人才战略,制定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计划,在出台各种监管制度的同时,加大对融资性担保机构高管人员培训力度,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建立学习型组织,对从业人员进行持续业务培训,尽快提升行业人员的业务经验、专业技能和风险意识。同时,指导融资性担保机构建立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 的良好机制,把融资性担保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来持续推进。
五是加快推进有利于融资性担保业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联合打造的信息征集与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信息查询制度,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推动建立社会信用惩戒机制,严惩失信行为,通过强化社会信用意识,从根本上降低担保风险,为融资性担保体系的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广东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解读及规范整顿工作培训
会议记录
时间:2010年10月21日
地点:广州华泰宾馆迎宾楼一楼一号会议厅
到会领导:广东省金融办地方金融处金圣宏处长; 广东省银监局法规处王智(女)副处长; 广东省信用担保协会许霞(女)会长; 广东省信用担保协会任玉桐秘书长。会议主持:广东省信用担保协会许霞会长 广东银监局法规处王智副处长作开班讲话
一、介绍银监会融资性担保部及与金融办工作分工
融资担保业长期以来一直是游离于监管之外,致使担保行业准入门槛低,恶性竞争不断,利润被摊薄,信用风险增大。
为加强监管、规范业务、促进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同时解决全国各地多头审批、多头监管、情况迥异的格局。2009年2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批复同意由银监会牵头,建立有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银监会七部委及国务院法制办参与的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银监会,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由地方政府负责监管当地融资性担保机构。
为了进一步加强监管、指导和协调工作,今年9月,银监会融资担保部(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正式成立(牛成立任主任,朱永扬、文海兴任副主任,樊卫东处长、刘斌副处长、许晓征副处长),这对融资担保业的规范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目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刘明康主席已经签署2010年第6号令,即针对《暂行办法》制定下发八个配套性文件,已经下发到各省金融办,近日将转发到各地市。在地方,各地银监局不参与融资性担保业的监管,还是由地方政府金融办(局)承担审批、日常监管和风险防控职责。
二、对我省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整顿工作的看法
目前,我省正在对全省融资性担保公司调查摸底,开始着手规范整顿工作。对比全国来说,广东的规范整顿工作不是最快的,也不是最慢的,但是最有序的。广东担保行业发展起点比较高,省金融办认识很到位,工作很有成效。
相信,规范整顿顺利完成后,我省的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将步入暂新的阶段,这对推动银担合作,优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意义重大。
广东银监局及各地市分局也会大力支持规范整顿工作,需要银行配合的,我们银行机构将大力支持。
希望担保公司以此为契机,加强行业自律,积极配合参与规范整顿工作,进一步做大资本实力,做强融资担保业务,做精风险管理,从此走上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道路。
广东省金融办地方金融处金圣宏处长作政策解读
省金融办将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管工作放在我们处,我一直比较关注我省担保行业的情况,这次实施细则的出台,我也参与了起草工作,对政策的设计背景等也比较了解,下面,我将和大家一起解读和学习实施细则,同时也探讨一下接下来要进行的规范整顿工作。
我这个报告讲座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介绍实施细则起草的背景,二是对其中的重点条款进行解读,三是探讨如何贯彻落实细则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四是探讨如何做好规范整顿工作。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起草背景
(一)我省担保在全国的位置及全国担保的总体形势
根据银监会的统计,2009年底全国工商登记在册的担保机构约有1.4万家(其中有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有6000多家),注册资本约3500亿元,融资性担保机构累计担保金额1.7万亿元。
我省信用担保行业在政府各级部门和协会的大力协助推进下,近年来取得了较快发展,我省工商登记的担保机构为1219家,约占全国的8.7%;其中融资担保机构249家,占全国4.2%;注册资本总额近300亿,占全国8.3%,资本规模全国各省第三名;融资性担保机构累计担保金额3200亿元,占全国18.8%,近全国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业务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背景
2009年1月29日,国务院第548号令公布《国务院关於修改<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的决定》,明确将融资性担保的设立审批纳入特许经营行业。
2009年2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国办发[2009]7号),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管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奠定了融资担保行业特许经营的基础。
2010年3月8日以七部委“令”的形式联合下发《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奠定了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经营的基础,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这是担保行业第一部全国规章性的管理办法,虽然以前有《担保法》,但不是专门针对担保公司的。《暂行办法》比《担保法》更具体、更全面。它的出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融资担保行业地位的提升,从此进入了政府系列,成为了特许经营行业,进入了审慎经营(对担保公司)、审慎监管(对监管部门)的新时期。
(三)《〈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出台背景
《暂行办法》出台后,广东省政府向各部门转发了学习意见,要求省金融办牵头起草实施细则。省金融办牵头成立了由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信用担保协会专家委员会、广东省再担保公司、省金融办共同组成的起草小组,进行了大量的调研。
起草的调研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省担保协会和各地市担保协
会、担保公司的大力支持。前后召开了24场座谈会,由200多家银行和担保公司参加,前后共收到了意见建议149份。
今年3月底,省金融办草拟了细则草稿,开始征求各方意见,前后共采纳了75条大的修改意见,小的修改意见和重复意见不计其数,先后八易其稿后送省政府审批。在今年9月9日的省长办公会上过会,以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49号)的形式于2010年9月27日颁布。
广东省人民政府令关于担保的有2条,这是我省担保行业发展史上的两个里程碑。第142号令提到担保业的审批工作如何落实,确定了省内终审权;再一个就是这第149号,是全国第一个以省政府令形式颁布的担保实施细则,其他各省有的是多部门联合发文,有的是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说明了省政府重视担保行业发展与监管,得到了银监会的肯定和赞赏。
希望各担保公司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和执行《实施细则》。
二、《实施细则》重点条款解读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起草依据——《暂行办法》。
第七条:监管分工——设立审批、日常监管、风险处置。
各地级市人民政府是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处置的第一责任人(守土有责)。第二章
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八条:设立由省金融办审批。
但并不是省金融办一家说了算,由省金融办、银监局、经信委、工商局、财政厅、发改委、担保协会专家等组成审核委员会,实行无记名票决,保证公平、公正。
第九条:设立条件。
1、章程:往往有很多问题,不规范,授权不符合法规要求等。
2、股东的持续出资能力:将来银监会融资担保部要对条款要出释义,至少包括投资额度不能超过净资产、最近两年保持盈利、自身经营稳定、企业的诚信无污点等普适性要求。
第十条:注册资本——实行地区分类管理。第十一条:设立所需材料。
1、高管任职资格: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从业人员资格特别是高管的任职资格的审核相当严格。因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高管对担保公司队伍建设特别是经营班子建设,以及公司治理都影响重大。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0年第6号令下发的八个配套性文件,其中一个就是董监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其中对“高管”的解释为:董事(正副董事长、独立董事及董事会成员)、监事(正副监事长及监事会成员)、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总经理、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首席合规官、财务总监)的总称。
对高管任职资格的普适条款包括: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品行,诚信,熟悉经济金融法规,有合规意识和审慎经营意识,具备拟任职务所需的经验、能力和知识等。
明确有下列情况的不准担任高管: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犯罪记录的;因违反职业操守和失职造成重大损失的;最近5年担任高管的企业被撤并破产且个人负有重大责任的;曾在履职时有对抗依法监管、对抗案件查处、发布虚假信息的违法行为的;被取消金融业高官任职资格未满年限的;提交虚假申请材料,明知不符合条件欺骗、贿赂取得资格的;个人或配偶有数额较大的未偿还债务的。
对本办法颁布前已经现任的高管,应重新申请确认,条件不符合任职资格但具备实际能力的,经考核后可重新认定。
省金融办与省工商局联合发了个通知:为了高效做好规范整顿工作,2000万以下的增资审批工作下放;高管任命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任命要报省金融办审核任命,其他由市金融局负责。在规范整顿期间按这个文件办理,规范整顿后就要严格按照实施细则来办理。
2、内控制度:银监会担保部很快会下发两个指引文件,明确组织机构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有些共性的是所有融资性担保公司都必须有的。
3、营业场所:租赁的要有长期的租赁合同,自有物业要有产权证,消防验收证明;由于担保公司现金不多,暂时不需要公安验收证明。
4、注册资本金:最低限额实行地区分类管理,实缴货币资本。
第十二条:分支机构设立。
连续2年连续赢利;注册资本1-2亿(地区分类),代偿损失不能高于净资产的5%。2年无违法违规记录。
第十五条:持证经营:
融资担保公司要持有经营许可证,非融资担保机构想从事融资担保业务要按新机构设立的标准和程序重新审批,领取经营许可证。
第十六条:设立和变更。所需材料清单、程序会在省金融办网上公布,各担保公司要经常常去省市金融办网站看看,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
第三章:业务范围
第二十六、二十七条:经营范围。
贷款担保、票据承兑担保、贸易融资担保、项目融资担保、信用证担保。经省金融办批准可以兼营诉讼保全担保、履约担保、融资咨询、自有资金投资。这9项将来是我们营业执照的规范表述。
要从事之外的业务,要单个专项审批。第二十八条:从事再担保业务的条件。2年以上,2-3亿(按地区分类),代偿和损失不高于净资产5%,2年无违法违规。
第二十九条:不得从事的业务。
吸存,放贷,受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非法集资。这个条款争议很大。但非法集资是肯定不允许的。非法集资联席办原来在银监部门,但银监作为垂直部门难于协调地方各部门,后来放到了政府。目前省政府成立了“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机构设在金融办。宋海做组长,金融办领导担任主任,公安、工商、银监领导担任副主任,十几个部门为成员单位。
担保公司在增资中一定要注意避免非法集资。资金来源的真实性、合法性,必须是自有资金。不能多人资金以一人名义入股。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股东出资人要写入花名册,二是股东要同股同酬,三是不能承诺高回报或固定回报。
担保机构的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挪用客户保证金,二是资本金来源是非法集资。一旦经营有问题就会引发社会稳定问题。因此,这是两条高压线,在座各位一定要紧记。
第四章:经营规则与风险控制 第三十二条:担保费。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规定费率,或给出一个浮动空间。以前有些地方也作过规定,例如规定担保费为同期利率的50%,或同期利率50%的基础再允许上下浮动50%。但这不适合广东的实际情况。广东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不能硬性规定费率,要按照市场法则来。
第三十三条:客户保证金管理。
从今年11月开始,新担业务存入保证金要开专户,要三方签订托管协议,委托银行监管,只作信用保证,不能拿去投资或挪作他用。
政策意图:保证金管理规范,高额收取的欲望就会降低,就能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现在不能挪用,只能放在专户上。必须兑现,审核时会看这一点。第三十四条:放大倍数、关联担保、担保责任余额
放大倍数不能超过净资产的10倍,去年底我省平均是放大倍数2.3倍,大部分在5倍以下,能达到8倍左右,接近10倍的已经很优秀了。
注意关联担保。现在有些担保公司为同一公司(集团)及其关联企业、个人的担保有超过15%的。关联担保高了风险很大,没必要。
担保责任余额计算上,我省比别的省要宽松。扣除合作方承担的风险部分,只计算担保公司自身实际承担的风险担保责任余额。
第三十五条:其他投资。大家十分关注“不存在利益冲突且总额不高于净资产20%的其他投资”所指的范畴。目前省里也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这是《暂行办法》里的提法,还要等银监部门的释义。
目前我们省的理解是:除担保主业以外的,包括融资链上中小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典当)、其他产业的股权投资、股票等。担保公司投资子公司算不算还有争议,要等银监会担保部解释,我们理解是也算,要避免担保公司不断投资设立担保子公司、孙公司套取银行授信,资金无限放大。
为了资本金保值增值,闲置资金可以购买高流动性、高变现能力固定收益回报类的“金边债券”、理财产品(不受此20%限制),此外其他投资产品归到其他投资上。
第三十七条: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提取。国家规定担保责任余额的50%,我省实行差额提取,可以转回和扣减当年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极大减少了担保公司运营成本,提高了盈利空间。两金的提取办法担保部还会出台文件,我们也将出台更细的操作办法,主导思想是大力支持担保公司发展。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二条:监管队伍建设。
对担保有三道风险管理防线:一是市场机制;二是行业自律,制定规则;三是政府行政监管。
政府将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协会在引导行业自律,自觉合规经营上的作用。但担保机构以前是备案管理,现在是特许经营,因此要打造稳定、懂专业、高素质的监管队伍。
第六章 法律责任
只有令(国务院令、国家部委令,省政府令)才可以规定法律责任,规范性文件不能规定法律责任,规定了也是无效的超范围发文。因此省政府以令的形式发布细则是对的,充分说明了省政府法律专家的水平。别的省的做法存在法律上 的瑕疵,我们这里就不讨论了。
第五十七条:责任追究。
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代偿超过5%就要报告到省市监管部门。银监会即将颁布的8个规章中,包括统计办法、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项的报告制度(已经联席会议通过),很快会转发给大家。
第五十八条:无证经营。
无取得经营许可证擅自经营融资担保业务要取缔和处罚。
三、如何贯彻落实细则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
(一)从思想上要牢固树立审慎经营、审慎监管的观念。
要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监管部门要练内功、练手段;担保公司要养成良好的合规经营的习惯。
(二)落实监管职责,职责要分明,不能扯皮。省市两级监管部门分级授权、联合监管,加强非现场监管。重点地区(广州、佛山、东莞、惠州等)由市授权县级部门监管。
(三)尽快完善相关的配套监管制度。
以前是按照惯例来做,3月8日后开始有规可循。最近出台的《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即将下发的配套制度(《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管理指引》、《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暂行办法》、《融资性担保公司信息披露指引》、《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和应急管理制度》、《融资性担保公司公司治理指引》、《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担保赔偿准备金提取暂行办法》)以及下发《融资性担保抵(质)押登记管理及相关权利实现问题》、《关于增强融资性担保行业统计工作的通知》、《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等制度规范,并指导各地制定相关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对融资担保的监管进入了有规可循的新时期。
因此,希望担保公司的高管树立守法意识、学习意识,不能闷头做业务,要看大环境,学新法规和有关配套制度。
(四)担保体系自身要加快发展。
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经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融资担保业。
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共发展。目前我省担保机构资本金结构为民营资本占85%,外资占11%,国有资本占4%。一方面,我们要限制小打小闹,注重机构质量,培养民营资本担保主力军;另一方面,要适当增加外资(尤其是台资和港资)和国有(体现政府调控手段和产业扶持的政策意图,可以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比例。
市场要有差异化,发展直保、联保、互保、再保多层次市场格局。
(五)完善外部环境,为担保发展创造条件。
完善法制配套、财政补贴(进一步完善财政扶持和补贴机制)、税费优惠、银担合作(完善银行合作风险分担机制,对持证的担保机构银行在准入上要开辟绿色通道)、风险分担市场机制(大力发展再担保,一类地区要帮助二类地区分担风险,互相支持,承担社会责任)。
加强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抵质押手续办理、政法协助债务追偿),加强分类管理(完善评级制度)和信息服务(人民银行征信查询)等。
四、如何做好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规范整顿工作? 规范整顿的目的不是要将整个行业推倒重来。
重点是针对五个方面:注册资本不实,重大违规经营、挪用保证金、风险拨备不足、内控治理混乱。
此次规范整顿要处理好两个关系:规范整顿与健康发展,从宽与从严(3月8日前的从宽,给机会给时间自我调整整改,把问题说清楚;3月8日后特别是11月1日后顶风作案的要从严打击处理)。
对于基本守法经营,对中小企业发展有贡献,存在瑕疵和小问题的,要从宽处理,加强引导和指导,帮助这些担保机构走上规范化经营道路,发挥更大作用。对于打着担保旗号,不做担保主业,热衷“异化业务”的,要从严处罚,直至取缔,坚决清理出队伍。
只要在2008年3月8日以来到2010年9月30日的2年半时间内,有开展融资担保业务,有合作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也算)的,都可以申请登记。
进入规范整顿名单队伍的担保机构,省市金融办会将名单通报给工商和银监两个部门,在规范整顿业务办理上给予关照。
申报登记后重点整改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本金管理,虚假注资的要补足,借出去放贷的要尽快归位。二是经营业务上,要严格按照经营范围9方面,剥离别的业务,该更改的要改正,该停止的要停止。三是高管任职资格。要严格按照银监会第6号令关于高管任职资格要求审核。四是保证金管理,主要审核11月1日后新保业务有无签定三方协议按照规定存入专户。五是审慎性指标,参加规范整顿的担保公司在提出验收申请前要由第三方做专项审计,鉴定指标是否合适。审计机构由各地金融局推荐可选择的范围(验收申请提出前一周左右要完成专项审计)。六是风险拨备情况。七是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合规性。八是准入和变更是否符合规定履行审批手续。例如公司名称需要调整的,可以提前先去工商部门办理名称预核准登记,申请验收时就报上了将新名称写进经营许可证,再持经营许可证到工商部门办理正式注册登记手续。
规范整顿结束后担保市场将分化为两大阵营:一个是持证经营的融资担保阵营,另一个是非融资担保阵营。不符合要的,可以采取变更、重组、撤消、解散等方式,从事非融资业务可以用担保但不能用“融资”两字。非融资担保公司想从事融资担保业务要等规范整顿结束后,按照新设立融资担保公司的程序来申请。
五、交流互动、提问答疑环节。
1、规范整顿期间能否办理相关的变更手续?
答:规范整顿所需时间长,而且工作量很大。在此期间有充足的时间,在所在市里可以批的变更手续建议先变更完毕,以减轻最后规范整顿审核的压力。
2、对典当、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融资担保子公司的投资算不算在20%内?
答:目前未有定论。可在申请验收的时候写清楚,解释清楚,我们将提请审核委员会讨论。
3、“两金”能否有监管条件下使用?
答:不可以使用,是用来防范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的。但达到一定数额和比例后是否可以转增为资本金,将来可以讨论。
【融资性担保公司释义】推荐阅读:
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06-21
非融资性担保公司承诺书10-28
天津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筹建申请材料编报说明08-31
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暂行办法09-09
担保信息-滁州融资担保有限公司08-28
非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管理指导意见06-09
加强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工作的通知11-17
融资担保公司审计报告10-05
什么是融资担保公司10-19
吉林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办法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