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的就业形势

2024-05-19

电子商务的就业形势(共8篇)

电子商务的就业形势 篇1

电子商务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电子商务-刘阳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 人才 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 人才 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2010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可能达到几百万人,但相关人才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10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10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10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子商务高速增长,我国电子商务也急剧发展,使得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短缺,由于互联网用户正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该行业的人才缺口相当惊人,预计我国在未来10年大约需要200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从社会调查实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已陆续步入电子商务行列,采用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结合的方式生产经营。根据这个现象,可以知道中小企业步入电子商务行列急需电子商务人才,所以电子商务就业前景是有希望的,国家政策正在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务部已经对电子商务给予极大重视。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人才总量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这些毕业生在进入人才市场时本应抢手,但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该怎样有机的把电子商务课程组织好?学校该如何做好与社会的对接?是当前电子商务教育行业应该反思的一个问题。

第二、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说到这一点,其实除了校方,学生也要负有一定的责任,学生在这一方面自己应该主动做好与社会的对接。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根据社会所需人才来确定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对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就好业的一切前提,那么就必须知道电子商务专业到底须具备哪些能力和知识,在电子商务人才类型及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来分析电子商务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如思科;懂得路由协议,TCP/IP协议等,熟悉局域网知识,网络设计、安装、维护和管理的能力。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平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比如微软的Windows操作平台上,服务器操作系统目前有server2003;数据库有SQL server;电子商务应用有commerce server、content management Server;安全保证有ISA server等等。在这一层次,微软的诸多认证如MCSE、MCAD、MCSD、MCSA、MCDBA等无疑对知识的掌握有帮助。但也不是电子商务专业学习的重点,和电子商务实施平台联系较大的岗位有网站开发等。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比如界面设计,可能就需要涉及html、css、xml、脚本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Dreamweaver,Photoshop等网页设计和图象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像网站策划、网站编辑、网站开发等岗位都和这个层次有很大关联。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熟悉网络营销常用方法,具有电子商务全程运营管理的经验;能够制定网站短中长期发展计划执行与监督;能够整体网站及频道的运营、市场推广、广告与增值产品的经营与销售;熟悉网络,网络营销和办公软件;负责公司产品在网络上的推广;对网络营销感兴趣,并能很好的掌握电子商务及网络发展的各种理念。这个层次适合的岗位有网站运营经理/主管、网站推广、电子商务、网络推销员等。

作为2010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电子商务的就业形势 篇2

一、就业形势的变化

该985高校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该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以培养高级研究型后备人才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 设有6个本科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集成电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工程, 现有在校生2200余人, 其中本科生1800余人。就2004年及其以前的就业情况来看, 该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毕业去向主要为全国各大电信运营商以及其他电子信息类企业单位和中科院、电子部、航天部等所属研究机构, 其薪酬福利、工作环境、职业发展空间等都有着明显的优势。所以, 2004年及其以前的该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被认为是热门专业, 其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相对较高。但2004年以后该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悄然变化。

注:本表是该985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2004-2009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统计。表1是该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数据 (2004-2009年) 。分析数据可以看出, 2004-2009年该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图1) :由2004年的94.33%下降到2009年67.83%, 下降了近30%。由此可见该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另外, 由表1看出, 2004-2009年该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考研升学率总体呈攀升的态势

二、影响就业形势变化的因素分析

1. 若干宏观因素。

老就业大户的人才需求规模萎缩, 该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2004年以前的就业大户主要是电信企业, 但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电信业的规模式扩张已经完成, 行业人才需求日趋饱和。尤其是受到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的影响, 电信行业近几年较大规模地减缩其人才需求, 甚至部分电信企业出现裁员现象;近年全国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人数都在增加, 再兼之某些用人单位非理性的人才高消费观念, 使得后者在人才市场上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抢占了许多以往本科生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过于苛刻, 这客观上造成了一个大学生就业不易逾越的壁垒。在人才市场上, 缺乏工作经验或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 而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能尽快胜任工作岗位, 减少培训成本, 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

2. 其他因素。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该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行情, 以及更加全面地分析影响他们就业的主要因素, 本文作者对该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了《毕业生综合素质跟踪调查》。该调查通过座谈、采访和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 共对200余学生、十几家单位进行了追踪调查。发放问卷200余张, 收回178张, 有效问卷170张, 调查的有效性符合科学要求。在本次跟踪调查的200余位学生中, 84.86%的毕业生对当前所从事的工作是满意的, 12.49%的毕业生对自己当前所从事的工作不满意;68.14%的毕业生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 仅18.24%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工作与所学专业非常对口;有10.37%的毕业生既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满意, 又认为自己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总体而言, 本次调查的这200余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高。在调查“你认为影响求职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时, 78.61%的毕业生认为是综合能力, 有67.58%的毕业生认为要具有相关社会经验。

在本次调查的200余位毕业生中, 70.29%的毕业生从事的是技术工作, 29.71%从事管理、营销等其他工作。无论从事的是哪一行业, 98.68%的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多选修些电子信息类专业以外的课程对自己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极有帮助。在调查“你认为学校在学生能力培养上应加强哪些方面”这一问题时, 84.75%的毕业生认为是人文素质, 有72.86%的毕业生认为提高动手能力, 68.27%的毕业生认为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在调查“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学生工作对毕业后的发展有多大意义”这一问题时, 78.62%的毕业生认为很重要, 仅有6.00%的毕业生认为不重要。很多做过学生工作的毕业生都表示:应该利用在校时间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后更快的适应社会;做学生工作则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能力, 还能培养我们的思维方式。所以, 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结论与对策

综合以上分析, 我们看到, 该985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导致其日益严峻就业形势的直接原因。即, 该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所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尚不能充分适应目前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社会、政府、企业等利益关系人对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变化。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转型、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与该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相关的不同利益关系人都对该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形势下, 他们更加注重该专业大学毕业生合理的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 更加强调该专业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显然, 唯有确立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并在其指导下, 通过构建切实可行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提高该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才能真正实现该专业使“学生能够在德育、文化、业务、能力、身心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的本科生培养目标, 从而为国家、社会、企业等利益关系人培养适应其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本科毕业生。我们调查也同时发现, 该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近年来始终进行着本科教育与教学改革实践活动, 不断探索着新形势下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这为改善其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提供了极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摘要:依据某985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2004-2009年的就业数据, 并通过座谈、采访和填写调查问卷等形式, 分析了影响该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就业形势变化的各种因素, 指出该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导致其日益严峻就业形势的直接原因。由此, 本文提出, 唯有确立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构建切实可行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提高该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才是改善其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本科生就业,高等教育质量观,创新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彭拥军.多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J].江苏高教.2009 (5) :95-98.

[2]http://www.mathworks.com/products/matlab/

[3]化存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招生规模的数学模型[J].工程数学学报.2005, 22 (8) :59-62.

[4]张红艳.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型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2010, 36 (6) :944-948.

[5]江彦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利益关系人的职能与角色[J].教育发展研究.2009 (3) :49-52.

电子商务的就业形势 篇3

【关键词】电子信息 培养方向 主要课程 就业形势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425—01

一、引言

中国电子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科学教育、特别是国防军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潮流,中国电子仪器也步入了高科技发展的道路,特别是经过“九五”期间的发展,我国电子技术在若干重大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电子仪器走向世界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难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新工艺、新材料、新的制造技术催生了新的一代电子元器件,同时也促使电子技术和电子仪器产生了新概念和新发展趋势。

二、电子信息概况

电子信息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的分析,电子信息业这一朝阳产业正处于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业在近几年内将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因此其前景是相当可观的。众所周知,电子产品制造业、集成电路等产业是现在和将来重点发展的领域。从小的方面来看,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和手机短信等众多新兴通信业务正在迅速扩展,这些领域中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作为行业支持。根据近几年人事部发布的热门专业需求情况来看,电子信息业的专业人才需求排在了第三位,将来必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就业前途一片光明。

三、电子信息发展现状以及前景

自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来,电子生产行业以突飞猛进的速度迅崛起,我国的电子产品的生产、销售都在逐年快速增加,电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大量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于生产实际,大量高、新、精产品层出不穷,电子行业的发展也带动着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电子产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电子产品不断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技术,“电子产品无处不在,电子技术无所不用,我们生活在电子时代”。行业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必然形成人才短缺的局面,产业的大发展、技术的大进步必将带来人才的大需求,学校需要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输出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已成为大势所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量缺口较大,企业大量需求综合素质高、实践技能强、会产品设计开发、会检测维修、懂营销、会管理,能在各条战线生产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大力培养这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根据人才网调查,行业对人才比例分别为:博士5%,硕士17%,本科38%,专科40%。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人才的缺口很大,特别是单片机、信息采集与集散控制系统、PLC设备操作、使用和维修等与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及自动化设备相关的人才缺口更大。据中国人才网的不完全统计,2008年,上述人才仅我国每年需求量就在20万左右。可见需求量之大。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是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分析和设计各种电子线路、处理各类电子信号,进行各种电子系统的分析、开发和设计等工作的应用性和科研性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微机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可编程控制、通信原理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十分看好。由于近阶段国家大力发展电子产业以及通信公司的不断发展,决定了国家和社会以及电子公司急需电子方面的人才,尤其国内各大型电子企业(如:海尔、TCL、厦华等)急需大批的电子专业人才,根据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情况显示,电子方面的人才需求一直排在前列。《北京消息报》统计,今年北京需要电子专业人才量是十大行业中排第二位,而能提供的人才量却排在第十位。随着大西部的开发,中西部地区电子和通信产业也将发展起来,就业形势将越来越好。

四、电子信息面临的问题

随着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到来,电子信息产业有了一定下滑,为此两会做出了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主要涉及三大重点任务、六大重点工程及十大政策措施。核心目标是确保骨干产业的稳定增长,并突出了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和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同时,对2008年下降较快的产业给出特别指导。在目前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尽管专业前景不错,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出现了人才的相对过剩。因此,要想找到好工作,就要为自己找好发展方向,学好专业课,练好硬功夫,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自己充满自信,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时刻关注专业动态,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21世纪的电子测量仪器随着芯片技术和DSP技术的发展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性能,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仪器的进一步融合,仪器的易操作性,易升级性,测量能力,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软件无线电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仿真技术将为用户的设计和验证提供了更加强大和方便的工具。自动测试系统经历了从GPIB系统到VXI系统,从VXI系统到VXI与?GPIB混合系统的发展历程,越来越多的军工用户希望拥有一种长寿命且高性能的系统标准体系来承担日益复杂的测试压力和维护成本的压力,面对未来的挑战,LXI仪器将在继承现有测试技术的基础之上,为下一代测试技术和测试仪器,特别是ATS测试系统的革新带来新的希望。

五、结束语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将面临转型和升级,振兴规划的出台,将扶持相关行业和优势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更快和更大发展。我们认为,该振兴规划对产业发展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如果后续能出台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更加优惠的配套政策,则效果将更明显。目前多数电子信息企业已享受了一些税收优惠,对于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享受的财税优惠将可以得到延续。相对而言,软件服务业和信息设备领域较有操作性,如国家投资拉动、对国产设备支持,工业信息化融合等。

参考文献

[1]李保安,李行善的[基于组件的自动系统(ATS)软件体系结构],电子与仪器学报,2002年04期

[2]何玲松,张蓉,基于Web的网络化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中国机械工程,2002年09期

电子商务的就业形势 篇4

电科092吴相球12

一、本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1、专业概述: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目前相当热门的专业。

全国开设本专业的院校据不完全统计约有90所高等院校,其中有不少是985、211工程院所;

2、专业就业单位分析: 可进入科研院所,西门子,联想,华硕,IT界,中兴,华为,电信,通讯公司等名企。也可以先进入以一些外企,合资,民企等。薪金应届本科生平均在2500左右,应届硕士生大概在3500左右。

3、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主要到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现在发展的趋势,就业前景应该说是不错的,很有前途。

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以及全球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教育、科研、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需要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的人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的研究和应用将迈向更深入和更广泛的领域。可以预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仍然是极具生命力的领域。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能力强,适宜到科技、教育、经济和管理部门从事科研、开发、管理及教学工作,特别是与电子电路技术、信息通信、计算机应用相关的工作,可以继续攻读电子电路系统技术、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一些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4、相对适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工作职位:

通过对多家公司的招聘信息分析,从技术层面上来看,相对适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工作职位为:

<1>JAVA软件工程师

<2>VC软件工程师

<3>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

<4>Delphi开发工程师

<5>NET开发工程师

<6>数据库工程师

<7>网站程序员(asp,jsp 开发)

二、应对策略:

据以上分析,本专业就业前景良好,适用面比较宽,和计算机、通信、电子都有交叉;但是这行偏电,因此动手能力很重要;但竞争激烈,所以要取得好出路,必须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从理论、动手等各方面提高。本人主要意向是从事嵌入式开发这一行业,为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现主要的应对策略如下所列:

1、首先要进一步加强电路知识的学习,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

2、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以及结合计算机的实验。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自己设置小的通信系统。

3、扎实数学知识,动手能力和数学是基本功当然,也不要求成为数学家,只要能看懂公式就可以,比如微积分和概率统计公式,至少知道是在说些什么而线性代数要求就高一些,因为任何书在讲一个算法时,最后都会把算法化为矩阵计算(这样就能编程实现了,而现代的电子工程相当一部分工作都是编程)

4、巩固基础课程,最重要 像数电 模电 单片机 都是电子研究最基础的学科一定要学好,还有相关的PCB软件也要好好学。

5、加强汇编、C语言,Linux等嵌入式语言的学习,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6、加深对嵌入式一块的学习。学习完了51系列单片机,进一步学习ARM单片机、这是这一行业的趋势。在进一步进阶底层驱动(WDM或Linux驱动)。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分析 篇5

一、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过去的 200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不仅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逐渐强化的一年,也是雪灾、地震、奥运会、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及今后就业面临的基本形势。

1、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会影响就业的增长空间。

2、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

3、劳动力市场管制增加了劳动力成本,短期内会减少劳动力需求。

4、国内重大自然与社会事件对就业的影响是喜忧参半。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总的可概括为:

一个主要矛盾: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要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

三个基本特征:

 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同时并有  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

 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 一个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上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1.中国高等教育跃居世界第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与趋势》综合报告指出,中国高校在校人数在过去非常短的时间里翻了一番,2001年高校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茅20日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位居世界第一。报告说,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说,这是中国首次在高等教育规模上超过美国。2007年 1 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招生规模分别达到570万人和42.4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达1738.8万人,研究生110.5万人。

2.大学生就业进入高峰

1)从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阶段。毕业生人数大增: 年 毕业人数(万)同比上年增长(万)2009 611 52(9.7%)2008 559 64(12.9%)2007 495 82(19.8%)2006 413 73(21.5%)2005 340 60(21.4%)2004 280 62(29.2%)2003 212 67(46.2%)2002 145 30(26.1%)2001 115 8(7.4%)2000 107

3、社会对大学生需求数量减少

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统计:“十五”期间(十五是指第十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57年开始的,那么到了十五就是2001-2005),我国新成长的劳动力数量升至峰值(4650万)。加上现有下岗失业人员(1750万),每年城镇需安排就业人数达2300万人。以经济增长7%计算,每年新增长的工作岗位只有800万个,供大于求1500万人。同时,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7%,实际失业率在5 —6%。专家估计:我国隐性失业人数3000万人。

与此同时人才需求下降 企业单位——减员增效 政府机关——精简机构 事业单位——下岗分流

三、大学生就业的前景

尽管大学生就业当前还面临着不少困难,有些困难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但是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大学生就业的前景总体上是非常乐观的,虽然我们不能指望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过程总是一帆风顺的。

(一)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将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广阔的空间。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潜在的经济需求是极大的。更关键的是,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这些需求已经被成功启动,首先在大中城市,然后是沿海的小城市与农村地区,随之而来的将是广阔的中西部地区。中国同时兼具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工业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最为关键的经济发展平台。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都将是吸引就业需求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对大学生的需求将会更大。全球竞争以及中国总体生活水平的提升导致中国不能永远享受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产业结构升级是必然趋势,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的需求应该有比较大的空间。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国家创新战略,这将使得我国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赖于基于长期人力资本投资而形成的高端劳动力群体。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初步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这为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增长准备了广阔的空间。

(三)政府就业政策的持续优化将会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政府消除对高校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政策抑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实施大学生自由就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对大学毕业生(含高职毕业生)的一切户口指标限制和人事指标限制以及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行政限制,打破大 3 学生就业市场的行政分割,促进大学毕业生无障碍就业和自由流动,优化我国高素质人才的配置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维护就业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四)此外,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特定的地区就业或从事特定的职业,实施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补偿机制是国际惯例。

美国的补偿措施就包括联邦政府贷款减免政策、各州贷款减免计划、军队贷款偿还计划(激励毕业生到军队服役)、美国护理教育贷款偿还计划(受益的护士在护士短缺地区合格的机构提供服务)等。我国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就业激励政策,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政策在2004年以后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国务院规定,政府支持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国家西部地区“两基”(“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攻坚等重大项目,要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加大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力度,扩大由中央财政支持的西部志愿者规模。国家就业激励政策的实施将会更有效地支持国家整体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支持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最终实现个人、用人单位和国家“三赢”结果。

(五)高等教育的持续改革将会逐步改进大学生更好地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就业能力。

第一,高等教育改革使得大学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知识化与全球化使得就业政策与教育政策正在围绕“职业路径”进行重组,整合教育与工作的联结机制,提升就业能力,实现充分就业与满意就业的目标。大学已经开始强化对外部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增强大学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竞争能力,增强大学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极大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消除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为此,我国的大学可能需要创新教学,创新课程,创新专业乃至于创新大学,创新高等教育。

第二,大学正在将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转化为教学创新行动。在教学模式创新行动方面,以强化通识教育为目的的通识型教学、以需求驱动的实践基地 建设为标志的实践型教学、以强调研究方法为内容的研究型教学、以拓宽国际视野为目标的国际型教学、以培养就业能力与学习能力为内容的能力型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参与和投入为目标的参与型教学等都在不断尝试,试图通过教学创新,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大学毕业生。

第三,在职业指导服务方面,大学充分利用学校就业中心的信息网络,充分利用校友的人脉资源,能够及时有效地将社会招聘信息传递给毕业生,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环境;借助讲座、座谈、模拟、案例、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市场要求,改进他们展示专业水平的能力;大学正在寻求建立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伙伴关系,理解社会需求,并将其转换传递给各个具体的教学和研究部门,然后这些部门再基于社会的需求创新课程,创新专业甚至于创新大学。通过全方位的职业指导与服务,增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市场能力”。

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另外,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四)大学生应了解就业政策、更新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1、大学生要成功就业,除了要清醒地了解当前严峻的形势外,还需要了解当前就业政策:

 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思路是“管而不包、加强指导、重在服务”。 基本机制是“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

 基本形式是“国家宏观调控、学校和各级政府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 新的就业制度是“市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为了应对严峻的2009年就业形势,拓宽2009年大学 毕业生 就业渠道,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积极商讨推出四项2009年就业 政策。

据了解,四项就业新政策主要包括:对在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达到一定年限的高校 毕业生,由国家代为偿还其学费和助学贷款;扩大实 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大力度落实部队征兵更多面向各类院校 毕业生 的新政策;扩大招收研究生和普通高校第二学士学位的规模等。

2、大学生要更新就业观念

这里的“观念”既有社会的观念,也有大学生这个群体自身的观念问题。社会舆论应该通过较为广泛的社会传播渠道和积极的舆论引导,客观真实地记录大学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促进大学生平稳就业。近年来,某些媒体针对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和不良行为无限制地夸张和放大,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认识,助长了不利于大学生及其就业的偏见。

 了解当前主要的就业途径。

“小”是中小企业。“三”是第三产业。“多”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非”是指非政府部门就业和非正规就业。“外”是劳务外派、劳务输出。

3、提高自身素质

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

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同时,大学生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要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4、大学生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要想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首先应该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并且把目标进行分解,然后设计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图,并且付诸行动,经过不断努力和调整,直到最后实现我们的职业发展目标,获得人生的最大成功。美国的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斯曾经提出过一个成功的万能公式:成功=明确目标+详细计划+马上行动+检查修正+坚持到底。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要想成功,首先要明白我们的目标和并制定详细的计划,也就是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专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做起,大学时期是毕业起跑的助跑期。

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

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年年提,政府、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学生则年年还是被撞的“头破血流”。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些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疑于雪上加霜。“金融危机对今年大学生就业究竟有多大影响?”这个问题是时下人们普遍关注 8 的一个问题。

一、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的冲击

从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看,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在如此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面临着各种困难。国内外诸多公司缩紧开支,压低成本,而在这当中,人力成本便成为了一个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于是乎,现今的大学生找工作也变得比往年更难了。最近有很多新闻都谈及目前我国的制造业萧条,比较典型的是长三角洲与深圳的制造厂。他们因为人民币升值,失去了人口红利的优势,被迫压低人力成本。无视GDP发展与工人提高待遇需求的失误,首先形成了民工荒;其次,因为成本无法负荷大量倒闭。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众多行业迎来了裁员寒流。记得今年春节的时候,“财源滚滚”都用于“裁员滚滚”的谐音,成了新春祝福的忌语。随着大批失业人员的增加,这些人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和应届大学生“抢饭碗”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而更重要的是企业本身对人才的需要不再如同前几年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到处是机会,到处都能发财。在此前到处可见有公司企业动辙在一个学校招聘几十甚至上百个毕业生,尤其是那些理工专业的学生更是一个个整天悠闲度日,不怕无人问津。然而经济危机一来,一些曾经的聘人大户开始缩小他们的名单,更有一些干脆取消了一些校园招聘会行程。象往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到现在这个时间,起码有40%—50%的签约率,现在只有20%多。

从更广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毕业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及毕业后的出路选择都随着这次危机重新进行了“洗牌”。前几年愈演愈烈的留学热随着欧美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开始出现了降温的苗头。而国内的就业环境也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体制和模式在这次危机中显示出了些许优势。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也对人民币汇率、新型人才的需求及移民等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许多原来打算出国深造的学子也正重新理清他们的思路,重新衡量出国留学的投入回报比。当然,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原本计划毕业后找份工作谋生,随着经济形势的动荡又拿起了课本投入考研的复习中。

二、影响就业的其它因素

1、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从毕业生总量看:全国应届学校毕业生2007年为495万,2008年为559万,2009年预计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11万,总量压力持续增加。而从就业来看,2008年应届毕业生未就业的有168万,再加上今年的应届毕业生,2009年需就业高校毕业人数达780万左右,形势十分严峻。另从我市情况来看,2008年毕业生为3703人,回富毕业生2636人,已实现就业1687人,未就业949人;2009年毕业生为3796人(不包括师范类),师范类毕业生为300余人,总计4096人。虽然今年毕业生总体数量与去年变化不大,但由于前两年积累沉淀一部分未就业毕业生,再加上一部分外地生源毕业生来富找工作,毕业生就业压力还是很严峻的。

2、一些用人单位瞄准当前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的形势,招聘人才设置条件高,用人向名牌大学、重点大学毕业生倾斜,致使一些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不断增加和往届一些就业不理想的毕业生不断跳槽,挤占了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而一些低端岗位聘用农民工等,使毕业生就业重心下移受阻。

3、公务员法的实施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机关、事业单位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增加,机关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数量进一步减少。

三、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局?造成困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问题之道也绝非单一措施或方法就能够凑效。这一问题涉及全社会,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政府:发展经济,创造机会,实施专项政策。

从政府层面,出台政策,创造机会,最重要的是发展经济。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我国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等。根据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与此同时,国家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和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相应地,中央银行调整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将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这些刺激经济的政策将从根本上为就业需求的扩大提供了保障。比如说,我市在政府的支持下,及时促成了浙丰小额贷款公司的挂牌,极大缓解了我市部分小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

促进大学生就业还需专项政策的实施:第一,实施大学生全国范围内的自由就业政策,保障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的“公民与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环境。第二,国家需要考虑在短期内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能够直接产生效果的措施就是政府机关、军队、武警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生的雇用量。还可以进一步增加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第三,国家可考虑在短期内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总量,减少大学毕业生的供给,帮助大学生渡过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以我市为例,目前我市在政府层面也积极采取了一些措施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1)进一步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根据《富阳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市财政每年增加100万元“人才开发专项经费”用于资助符合条件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在我市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今年,我市提出了实施毕业生“212”就业工程,即资助毕业生自主创新项目20个以上,实训毕业生1000人次左右,解决毕业生就业2000名。创造条件推进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创业的服务平台;(2)进一步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民营企业就业。一是实施农村和社区招聘计划。我市从2007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实现村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目前已招收223余名大学生进村(社区)工作。今年确保推出岗位88个,基本实现全市每个村都有一名高校毕业生目标。二是实施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计划。政府有关部门及所属服务机构要为其提供就业落户、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人事代理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形成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社会环境。三是实施事业单位招聘计划。今年力争实现招聘高校毕业生300名左右的目标,特别是教育卫生文化等系统,以加快推动基层卫生文化服务机构和农村中小学校的建设为契机,更多地吸纳高校毕业生;(3)进一步强化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一是突出重点做好未就业和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二是做好失业登记和就业帮扶工作。三是做好就业困难和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重点帮扶工作。四是积极搭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交流平台。

2、高等学校:面向市场,提高质量。

从学校角度,首先有必要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可以看到,一般而言,工科就业好于理科,理科就业又好于文科。在整体就业不景气情况下,名牌学校、名牌专业毕业生仍供不应求。与此同时,一些高职院校、技工学校、民办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国有本科就业率,原因值得深思。以去年我市春、夏两季人才交流大会为例,提供5300多个就业岗位中,技能型人才需求岗位占三分之一多,而我市1600多名大专高职类毕业生中这类人才仅占7%,大量集中在计算机、财务会计、国际贸易等专业方面。其次,收集和发布就业需求信息要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就业信息发布的充分、及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作出合理的选择。要做到这一点,只要多花功夫,并非不可能。每所学校可以整理出近年来来校招聘(或者毕业生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数据库,然后组织学生志愿者联系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询问今年的招聘意向,便可获知比较接近真实的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结合这些信息,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包括为学生设计应聘方案,同时设法拓宽就业渠道。

3、大学生:准确定位,提高能力。

从大学生与研究生本人角度来看,自我定位和好的心态至关重要。高等教育的普及让普通劳 动者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成为现实。反过来,越来越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成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接受的一个现实是: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普通劳动者,或者说大学生成了素质比较高的普通劳动者。不能再抱着过去“天之骄子”的态度不放,非国有单位不去,非铁饭碗不算工作,工资待遇非优厚不干。这些思想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毕业后大量涌向城市、涌向体制内,在某些地区、某些行业形成过度竞争,造成了人才积压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客观上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现在大学校园里最流行的话题之一是“你考公务员了吗?”当前参加公务员考试是即将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主要择业手段。浙江省公务员报考比例从2005年到2008年分别为19.46:1,47.46:1,58.24:1,60.98:1,四年高了近三倍。我市2008年招考公务员34人,报名2942人,今年将招考录用公务员39名,应考人员2827人,火爆程度可见一斑。事实表明,凡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基本上还是可以找到自己工作岗位的,当然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己兴趣爱好一致且收入高待遇好的工作没有错,但现在早已不是一次分配定终生的时代了,因此也没有必要要求一步到位,我赞成“先就业,再择业”。其次,要及早准备、早动手。减少依赖、等待的心理,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出击。因为确实有少数毕业生消极等待,怨天尤人,这样的心理不能促进就业。尽管金融危机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但我国政府出台的大力度拉动内需政策必将带来不少新增就业机会和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同时,农村基层岗位和中西部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依然给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只要毕业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并不困难。再次,要练好内功,学好本领,有真本事。过去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不这样讲了,但无论怎样,扎实的知识积累是基础,是关键。毋庸讳言,大学生中有人四年“混文凭”,几年前一个高文凭的确可以帮你找到好工作,现在不行了。必须认识到我国已由“学历型”社会转向了“能力型”社会,而且这将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关于法学就业形势的实践报告 篇6

针对同学们对当今法学专业就业前景的忧心,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法学的积极性,也为了对事实的反驳,本人于7月20——8月10日间做了一份关于法学就业前景的实践报告,通过在街上随机的问卷调查,网上的数据比较,对本行业工作人员的采访等方法完成的,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大多数人都对法学就业前景很看好,大多人都很喜欢法学专业,坦言会自己学习或建议自己子女选择法学专业,另外,法学的工作人员也对本行业的很看好,不论从就业前景、工作性质、工作待遇、工作时间都较满意。所以说传说法学就业前景不佳并不是那么确确的,只是在对比的时候侧重点不同。

法学的就业形势很乐观。法学是专业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对学生的专业要求较高,每年的毕业生他们大都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等等。经过实践调查,法学的就业形势好像并不是像传说的那样不容乐观。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11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这缺口中就要我们的法学专业,所以,以后就有我们来填补这个缺口。法学的前途是很光明的,举个很小的例子:就个人律师的拥有量而言,根据2002年的统计资料,全国现有律师12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律师的数量仅0.8个,这个比例不但低于发达国家(美国30人,英国15人),而且还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和阿根廷就分别达到了20人和 12人。就企业方面讲,我国现有企业5000万家,仅有4万家聘请了律师当法律顾问。目前法学面临的种种挫折,只是暂时的。作为法律人或者有志于从事法律工作的高三学弟学妹们,不应坐享其成或者坐以待毙,应当善于开拓,挖掘自己的潜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法”,法学类专业就业前景光明的,《今日说法》栏目的主持人撒贝宁在电视机前侃侃而谈,征服了全国观众。有谁会想到,他并不是广播、表演、主持等专业科班出身,而是法律专业的一个高材生呢?法学类的学生,是不是一定就要去当律师,当法律顾问呢?

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制建设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时期,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各经济组织、律师事务所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

法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做生意签订合同要懂合同法,与工作单位发生纠纷要懂劳动法。另外,像研究犯罪问题的刑法、研究如何打官司的诉讼法、研究国家之间关系的国际法等,也都在法学的研究范围之内。学习法学,还能够了解为何要制定法律,并学习如何依法处理事件

和问题。传说法学就业形势不好是相对而言的,只是市场对法学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对法学人才要求甚高,而普遍都处于一种不高不下的阶段,所以只要再往上爬一点,这种高端和低端之间的普遍人都可以成为高端人而被社会所接受,那么,对于这很好的前景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

首先,对国家来说。

第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制有待改革,就业政策有待完善

第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亟待畅通

第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有待加强

第四,大学专业结构和教育体制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

法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那么对应用型人才有哪些素质要求呢?

应用型法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与要求

“应用型法律人才是指具有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较强的综合素质,以处理 各种涉法案件或事件为主要的专业人才”。其应具备以下素质与要求: 过硬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型法律人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包括各种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而且也包括法 律咨询、法律服务等。在此过程中,他们需要运用法律专业知识为当事人提供帮助。只有 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才能谈得上熟练运用法律,才能解决法律问题。同时,还应具有 运用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问题的专业技能,如对各种社会现象、事实作出是否合法的法律思维 和判断能力,制作法律文书的能力等。因此,在获得丰富的法律知识的同时,如何把这些 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技能与能力,是应用型法律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另外,法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校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采取一些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法庭旁听、模拟法庭、专题讲座、理论与案例结合等等。

电子商务的就业形势 篇7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煤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以及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这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已经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新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确立了保护环境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并对环境污染和生态治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规定。

2. 企业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对环境专业的需求分析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严格, 对环保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通过对表1中的40家位于辽宁省的监测公司、咨询公司、工程公司以及科研单位的调查, 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对各企业的调查, 除了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及外资企业设有专职的环保员外, 其他的企业都是兼职环保员。随着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严格, 需要企业设置专职的环保员, 管理企业的环境保护档案及污染物排放申报等工作。对于环保咨询公司, 尤其是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私营环保咨询公司, 这些公司发展壮大需要更多的环保专业人才, 比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清洁生产、突发环境应急预案以及ISO14000体系认证等专业人才。

3. 环境专业设置方向及每个方向应掌握的核心知识分析

通过以上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对环境保护专业人才的需求可以把对环境专业的人才需求归为两类:

3.1 环境工程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环保工程公司、环境设计研究院、环保设备公司等。环境工程专业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为:3.1.1环境工程设计基础 (包括CAD制图) ;3.1.2 环保设备基础及环境工程学;3. 1.3大气、水污染控制工程及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3. 1.4物理性污染控制。

3.2 环境科学专业。

环境科学的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政府机关环境保护部门、环境保护咨询公司、科研院所、环境监测机构等, 从事的主要工作为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环境监测、清洁生产、突发环境应急预案、ISO14000等。环境科学专业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为:3.2.1环境学概论及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等;3.2.2环境影响评价;3.2.3环境监测;3.2.4环境咨询实用技术-环境监理、清洁生产、突发环境应急预案、ISO14000等;3.2.5大气、水污染控制工程及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3.2.6物理性污染控制。

结语

通过对环境专业本科就业形势与就业方向的研究, 建议环境专业的本科设置两个方向-环境工程方向和环境科学方向, 然后对选择这两个方向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课程设置, 以培养适应不同用人单位对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

摘要:本文就近年来环境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就业方向进行了调查研究, 以及企业对环保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对环境专业具体的设置方向提出了建议, 主要设置方向分为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两个方向。既为环境专业的学生更好地选择具体的专业方向提供指导, 又能够给用人单位培养出更适应其需求的环保人才。

关键词:环境专业,就业形势,就业方向,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参考文献

[1]陆豪, 吴祖良, 江博琼, 李济吾.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浙江工商大学教学改革论文集, 2011, 00:206-209.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趋势论[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0, 03:1-14.

[3]吴奇, 金文, 雒新峰, 俞赞琪, 刘小冲, 高宇.环境专业教学体系结构改革探索——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

[4]徐建平, 蔡昌凤.环境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J].皖西学院学报, 2011, 01:59-62.

电子商务的就业形势 篇8

关键词:就业压力;就业心理问题;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基于正确的自我认知,基于对自身情况的客观分析,基于正确的就业选择。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第二次心理断乳期”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科学的方法处理就业和择业问题,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就业压力和困难,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应对从学校走入社会的角色转换。拥有健康的就业心理是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证。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促进这一发展趋势的重要着力点就是如何满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解决有限的岗位需求与不断增长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之间的矛盾。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才可能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从1999年开始高等教育院校开始扩大招生,至今已经历时十七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从当时的220万,增加到了今年的770万,但是国内的人力市场却无法在短时期内为这些高校毕业生提供能够满足其就业期望的岗位,人才市场上鲜明的供过于求状态,必然隐藏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危机和就业压力,重压之下,大学生自己无法及时调适,随之而来的便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凸显出的种种就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焦虑心理

面对人才市场的饱和,面对家长的殷切期盼,面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迫切需求,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焦虑心理,严重的可能导致抑郁。

(二)依赖心理

在严峻就业形势的重压下,许多大学生不敢直面就业过程中的重重困难,既想争取好的工作机会,又不想承受求职的压力和风险,不积极主动地寻求就业机会,而是依赖于家长利用各种关系替自己联系工作,诸如“学得好不如爸爸好”等不良观念的不断滋生。

(三)自卑心理

就业求职中的屡屡失败,使得一些大学生开始盲目否定自己的能力、专业、成绩,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卑心理使得大学生无法正确对待就业困难,从而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没有勇气和信心面对一次次的应聘,不敢在用人单位面前展示自己和推荐自己。

(四)困惑心理

近年来,名牌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上街卖肉,高校毕业生竞聘掏粪工、环卫工、服务员等新闻比比皆是,这些现象不免让大学生认为自己寒窗苦读得来的文凭在就业时并没有体现出预期的价值,于是许多大学生开始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困惑,对自己的就业出路困惑。在困惑心理的笼罩下,很多人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塑造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就业心理素质是指以先天生理条件为基础,在个人与社会环境、教育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对个体就业活动具有重要影响的所有心理品质的总和,是个体合理择业、成功就业、顺利适应职业的心理基础。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能够帮助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是大学生就业素质中的关键要素。

(一)将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一方面,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化解就业心理压力,掌握心理自我调适方法,让大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是成功就业的必备素质之一,不断帮助大学生提高在就业过程中克服困难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要加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进行合理的个人职业定位,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伟大复兴相结合,自愿面向基层和中西部就业。

(二)将全体性教育与个别化咨询相结合。

一方面,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注重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比重,通过课堂教学,分析就业心理现象,帮助全体大学生了解就业过程中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和表现,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就业心理问题;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自我调适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焦虑、依赖、自卑、困惑等不良心理状态。另一方面,要重点关注就业困难学生的心理动向,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早开展个别化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对于就业心理问题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及早干预。

(三)将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一方面,注重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课专业教师等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骨干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将做好大学生就业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其日常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就业过程中运用学到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不断调适心理状态,提高自我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使大学生形成能够应对当前严峻就业形势和复杂社会需要的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四)将解决就业心理问题与解决就业实际问题相结合

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理论教育,解析心理问题,传授调适方法,优化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使其能够正确对待并处理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注重解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搜集大学生就业信息,宣传解读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加大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关注和帮扶力度。

参考文献:

[1]郝影.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

[2]宋熹.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课题来源:陕西省教育厅2015年普通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和研究课题(2015FKT30)阶段性成果之一。

. 作者简介:张冬青,1971年出生,女,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分党委书记,讲师。

上一篇:与阅读有关的作文题目下一篇:企财险理赔操作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