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环境污染报告(通用9篇)
广东环境污染报告 篇1
关于广东白云学院周围环境情况的调
查报告
学校是我们大学四年生活的第二个家,大学的周围环境不时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为了唤醒大家文明卫生的意识,改善大学周围的环境。我们做了一次对广东白云学院周围环境的调查。学院周围环境的基本情况
我们进行的调查时间是2012年3月11日至3月17日,共为一周的时间。我们主要运用了问卷和访谈两种调查方法,随机对100位路人进行了调查。我组组员分工合作,对每个路人进行问卷调查。希望能够得到真实的广东白云学院的周围卫生的情况。
通过对上述的调查进行分析,发现广东白云学院的周围卫生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倡议这里的居民和学生老师共同维护好。
(1)广东白云学院有东西两个校区,校区之间的道路上存在不少的垃圾。尤其是在两个来往的高速公路之间的隐蔽草丛处,堆放很多的垃圾。大多数都是塑料垃圾,如塑料瓶、一次性饭盒、纸巾等生活垃圾。路面上有很多张贴的传单。百分之60的人认为这里的环境较差,其中有百分之40是广东白云学院所在的学生。有百分之40的人认为垃圾的主要来源于附近学校的学生。从这里可见学生平时应该养成卫生习惯。
(2)附近绿化环境一般,处理垃圾的基本设施不足。有百分之50的人认为广东白云学院的周围环境绿化覆盖不多。不过最近出现植树的现象,增添了绿色的元素。但是沿路上的垃圾桶是非常缺少的。有
百分之73的人认为垃圾的产生最重要的是路上缺少垃圾桶,而且不只是这条路,附近的环境都是如此,存在的路边垃圾桶都是一些商店自设的。
建议:
通过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整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良好卫生习惯,对广东白云学院的附近环境进行保护。做到不随便扔垃圾、不随地吐痰,把垃圾放到垃圾桶中处理。既要保护校园环境、也要保护周围的环境。
2.通知有关的环境部门,建议他们在广东白云学院附近增设垃圾处理点,方便附近的居民、学生对垃圾进行处理,减少随便扔垃圾的几率。同时还要多搞绿化,多栽花、多栽树,美化环境。
3.到附近的各个商店进行宣传,为了树立环保的意识,正确处理工作中的垃圾外,还要减少传单的派发。
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
广东环境污染报告 篇2
关键词:环境污染,现状,问题,治理对策
1 绪论
“现在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在粤东西北。”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分组审议中, 粤东西北环境保护问题成审议热点, 省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陈耀光直言, 再不行动, 很多地方未来将守着大江没水喝。
2 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的现状
2.1 我省目前主要面对的环境问题
2.1.1 水资源污染与短缺
广东是全国的工业发达区, 自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作为工业发达地区, 特别是轻纺, 日用化工等污染严重的产业突出;这些工业企业的工艺过程一般都以水为主, 伴随的水污染也特别严重。加上企业的环保意识不高。广东省虽属于南方多雨地区, 水资源丰富, 但河道纵横, 同时污染容易蔓延, 且不易完全治理;而广东是大省, 临海, 海岸线长, 港口多, 盐业资源、油气资源、水产养殖等潜力大, 但目前开发不够。工业企业产生的污水流入海, 使得海水富营养化, 赤潮等频发。
2.1.2 大气污染现象严重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人们错误的认为大气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没有正确的估计大气的扩散能力。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物质消费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废物被排放进入了空气中, 导致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人类生活的各方各面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1.3 水土流失
广东位于江南丘陵, 地貌起伏, 属于酸性红壤, 土壤覆盖于山坡上;森林十分丰富, 但经多次、长期的全面滥伐, 原生的植被被人类大量砍伐, 土地被开发作为工业区或商业楼房, 植被覆盖率下降, 因此土壤冲刷造成水土流失特别严重。
2.1.4 气候变化危机
近年来, 全球温度普度升高这也同时进一步加剧了地区气候变化的趋势。广东省同样也深受其害, 温度普遍升高, 全年降雨量分布不均匀等。
2.2 广东省污染治理的现状
广东省企业众多, 大多都以末端治理为主。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对环境要求, 时间的推移,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末端治理的局限性也日益显露, 所以要真正解决污染问题需要实施全过程控制减少污染的产生。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当自觉应用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从本质上看, 这种策略是针对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策略, 有助于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损害, 而且还可以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 最大限度的扩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广东省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原因
3.1 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1) 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2) 政府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 (3) 能源的回用率和利用率不高, 而单耗高, 浪费现象相当严重, 发生二次污染; (4) 生产过程控制较松, 工艺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不够先进, 缺乏相应的最优参数;
3.2 广东省污染治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环境污染的原因多种多样, 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广东省认为污染控制的关键是末端治理, 不重视源头削减以及污染预防。譬如资金投入大, 运行的费用多, 存在二次污染物或者残余, 容易发生二次污染, 此外, 末端治理有一个明显的弊端, 就是只有投入, 但没有产出, 可以说, 它是整个生产过程额外的负担。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 为了降低成本, 经常不愿意将资金花在末端治理上, 即便是有的企业投资建设了, 还有很多无法正常的运行。所以说, 末端治理模式面临的问题不容小觑, 从整体来看, 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相违背的。其次, 人们对人与自然两者的关系认识不深刻。当前,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 人们发现了自然对人类的作用, 很多时候不加节制的对自然进行掠夺, 对自然没有敬畏之心, 就做不到与之和谐相处。长期以往, 必然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4 完善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
4.1 排污权交易许可证制度
在实际生活中, 考虑到生产者与消费者是不可能完全不排放污染物, 所以在能够接受的排污总量范围中, 政府是可以把排污许可证发给污染的制造者的。
4.2 完善环境立法, 加强环境管理
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加强环境立法的力度, 制定合理的配套环境法规, 加大处罚环境违法的力度, 环境管理部门也应当履行相应的职责, 依法监督。假如各项计划以及法规都能够得到切实的落实, 很多环境问题都能够被避免。另外, 强化人们的法律观念,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是重要的保障。
4.3 改革环境税费, 建立合理的绿色税收制度。
目前我国环境税费制度主要有两种:一是征收排污费;二是污染税费、资源税费或生态补偿税费, 有关环境部门一直在完善、改革环境税费, 建立合理的绿色税收制度。
4.4 环境宣传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尽管我省在环境宣教方面投入逐年增加, 但宣传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当前环保宣传教育力度还不够, 很多市民并不清楚环保部门的工作职责, 对环保问题的理解也不够全面, 企业环保意识淡薄, 法律观念差。
5 结语
要使广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必须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 生产过程要积极运用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测量, 积极创新污染治理技术和治理方法, 尽量的实现全过程无污染控制。加强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 加强土壤肥力退化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提高对外来物种的安全防范以及科学研究, 避免外来物种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组成。
广东省全面试行环境污染责任险 篇3
五大环境风险高行业先行试水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帮助投保企业在污染事故发生后,及时对受害人提供赔偿。
从《意见》可以看到,广东省将在5大行业率先开展试点,并鼓励其他行业企业积极投保。该5大行业基本覆盖了广东环境风险较高的行业,包括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储存、运输、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铅蓄电池和再生铅企业;广州、深圳、汕头、韶关、佛山、中山、东莞、清远、惠州、江门、肇庆、云浮等12个国家和省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区域内涉重金属企业;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矿山采选、石油化工、电镀、印染、鞣革、化学制浆造纸及味精、酒精生产企业中被列为国家和省重点监控的企业。
《意见》的出台,意味着今后企业因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应依法承担的多项经济赔偿责任,将可由保险公司负责“埋单”。
据悉,投保企业因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依法承担的以下经济赔偿责任,由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约定的范围内负责赔偿:一、由意外事故导致污染物的排放、泄漏、溢出、渗漏等造成承保区域内第三者的人身伤亡或直接财产损失,投保人依法应承担赔偿责任的费用;二、根据环境保护相关规定,对相关区域范围内被污染生态环境进行清污修复发生的必要清污费用;三、发生环境污染意外事故后,投保企业为控制事态,减少对第三者和生态环境的损害,采取必要措施所发生的合理施救费用;四、发生环境污染意外事故后,为妥善处置事故所需的诉讼、仲裁、调查取证等相关必要费用;五、保险合同中约定赔偿责任范围内的其他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中,明确了投保企业最低赔偿限额将以100万元为起点,并设置若干档,投保企业可按照生产经营规模和潜在环境风险程度选择相对应的赔偿限额。也就是说,企业在投保后,最低保障额将达100万元。
建环境污染责任险理赔专项准备金
据悉,对于此次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试点,人保产险、平安产险等保险公司方面已做好产品与服务的准备,具体的办理方法与赔付细则保险公司将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具有财产保险资格的保险公司,都可以按照《意见》开展环境污染责任险业务。
部分保险公司还表示,将会建立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投保理赔“绿色通道”,并实行预付赔款制度,即在发生事故后,保险公司先行赔付,以及时保障环境污染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意见》,保险公司还要为投保企业免费提供每年不少于一次的环境风险排查服务,定期组织防灾防损专业方面的业务培训,帮助企业做好风险防范。
《意见》中另一值得关注的亮点是,广东省还将建立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理赔专项准备金,即以每年全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费收入的10%作为理赔专项准备金,单独建账,滚存使用。
《意见》规定,当年度赔付率(当年度保险赔款支出/当年度保费收入)超过80%,或单次事故赔款金额超过上一年度保费收入总额的30%时,超过的部分可用理赔专项准备金进行赔付。为确保理赔的及时性,需由专项准备金进行赔付的部分可先由保险公司预付,再由专项准备金返还给保险公司。
为何启动试点“绿色保险”
据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介绍,经过几十年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沉淀、累积,广东省已经进入污染事故的集中高发期,仅去年就处置了河源紫金血铅超标、武江锑污染等27起突发环境事件。污染事故往往造成群众财产、健康损失,企业正常生产秩序被打乱,甚至出现“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埋单”的不合理现象。
环境污染责任险,又称“绿色保险”,是以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在许多发达国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采取强制与自愿投保相结合,并已成为通过社会化途径解决环境损害赔偿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
广东省社科院环境经济政策与研究中心主任赵细康表示,绿色保险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是环境管理与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有益尝试,也是提升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置能力的迫切要求。“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后,既可以分散企业的风险,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又可以及时援助受害者,维护受害者利益,还可以提高企业赔付能力,有效减少企业污染、政府埋单的现象,保护了广大纳税人的利益。能达到一举多赢的效果。”赵细康说。
绿色保险会否纵容企业污染
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之后,如果出现了污染损害事件,企业自身赔付的经济金额将有所减少,这不禁让人疑惑,此举会否纵容企业污染?
参与起草《意见》的赵细康认为,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之后,一旦出现污染事故,对于排污企业的行政处罚涉及的罚金、污染责任,以及可能的刑事责任还是必须由企业承担。保险理赔的只是受害者的民事赔偿,一些险种也可以包括赔付给受污染区域行政主体(例如地方政府)的行政赔偿。
此外,赔偿的金额还会受到额度的限制。像赔偿100万,可能就要投入保费1万元,更大的赔偿限额,投保费也会越高。再加上企业本身在合法范围内排污还要交排污费,“可见投保在企业的日常运作中是增加了成本,增加了他们排污的经济压力,这反而有利于推动企业自觉提高污染治理的能力,降低环境风险。而一旦出现环境污染损害事故,企业的赔付能力则会提高”。
如何避免试点期间乏人问津
据了解,早在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和保监会就联合发布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初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但试行多年来,保费收入与赔付率严重偏低,例如作为环境责任保险试点的重点省份,湖南省截至2010年3月,仅有116家企业投保平安保险公司的环境污染责任险,而高环境污染风险企业在湖南就有2000多家。
广东环境污染报告 篇4
发布时间:2004-01-15 《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草案修改稿)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为促进地方立法的民主化、公开化,充分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现将《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草案修改稿)在本网站登出。敬请社会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并将修改意见寄广东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办公室(邮政编码510080),电子邮件网址fwb@rd.gd.cn,传真(020)87773151。
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草案修改稿)
第一条 为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固体废物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和放射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国家已制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的,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会同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国家未制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的,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定地方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制定本辖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应当与区域环境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鼓励、支持对固体废物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
第七条 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均有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的责任,应当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综合利用固体废物,防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第八条 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有关规定分类贮存固体废物,自行处置或者交给有固体废物经营资格的单位集中处置。
第九条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固体废物产生量和流向等有关资料的档案,按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有关情况。
第十条 机场、车站、港口、码头应当建设配套的固体废物接收、贮存设施。本条例实施前未建设配套的固体废物接收、贮存设施的,应当在本条例实施后一年内补建。
第十一条 运输单位和个人对运输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收集,并送交机场、车站、码头、港口等配套的固体废物接收设施,禁止在运输途中抛撒、泄漏、丢弃或者倾倒。
第十二条 畜禽饲养场和屠宰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收集、贮存、利用或者处置所产生的畜禽粪便和屠宰废物,防止造成土壤、大气和水体污染。
第十三条 执法中收缴的假冒伪劣物品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应当采取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方式进行处理,禁止露天焚烧。
第十四条 发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事故,污染产生者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停止排污,防止污染扩散,消除污染危害,并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 鼓励建设跨行政区域的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鼓励社会各类主体投资建设、经营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第十六条 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
新建、扩建、改建的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应当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其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本条例实施前已建成的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达不到国家和省的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责令其限期治理或者关闭。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单位自行处置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委托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处置的,可以不自建固体废物处置设施。
第十八条 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使用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应当支付处置费用,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九条 拟退役或者关闭的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经营者应当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并对有关设备、剩余废物和其他有毒有害残余物进行处理,消除污染。
第二十条 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申请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处理危险固体废物。申请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安全利用和处置的设备和设施;
(二)有符合危险废物经营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健全的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四)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不按规定处置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处置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代为处置。代为处置费用由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承担。
跨行政区域代为处置危险废物的,由所跨行政区域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代为处置。
第二十二条 转移危险废物,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向危险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 高毒性、致畸、致癌、致突变性等高危险废物,应当由取得相应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集中处置。高危险废物名录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发布。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可能产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制定应急预案。
第二十五条 经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无明确责任人或者责任人已不具备责任能力的危险废物,应当由该危险废物所在地人民政府安排资金,采取措施,按照有关环境保护规定和标准进行处置,并治理被污染的环境。
第二十六条 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但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在利用和处置过程中容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严控废物,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其种类和处理方式的名录,严格控制其利用和处置过程。
第二十七条 采用严控废物名录规定的处理方式处理严控废物的单位,应当申请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处理严控废物。申请领取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贮存、处置设备和设施;
(二)有符合严控废物经营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健全的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四)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八条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和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核发,申请和审批程序如下:
(一)申请人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交有关材料;
(二)受理申请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初审,上报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三)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二十日内决定是否许可,许可的,颁发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或者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不许可的,应当书面告知理由。
最先接受申请材料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申请材料是否正确齐备,材料正确齐备的应当受理。第二十九条 禁止下列行为:
(一)露天焚烧或者使用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设施焚烧处理沥青、油毡、橡胶、轮胎、塑料、皮革、电线电缆、电路板、敷铜板、电子电器、塑胶机过滤网、电池、灯管、废水处理污泥、生活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二)使用没有采取防渗措施的场所堆放、贮存、处置固体废物;
(三)在江、河、湖、海、水库等沿岸堆放固体废物;
(四)用填埋方式直接处置半固态或者液态废物;
(五)将危险废物及其它有毒有害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填埋处置;
(六)省外、境外的生活垃圾转移进入本省;
(七)在本省经营、处置和利用进口的废旧电子电器类固体废物。
第三十条 进口其他可用作原料的国家限制进口类的废物,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进口废物批准证书。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废物应当符合国家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的要求,不得夹带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
废物进口和加工利用过程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可利用的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应当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地区障碍,或者擅自指定固体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的经营者,干扰固体废物的正常经营活动,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第三十二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举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举报的问题,应当依法及时处理。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非法从事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等经营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查封、扣押其经营的固体废物和由固体废物分离出的产品,并作出处理。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条第二款规定,不制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依法追究有关市、县人民政府主管领导的行政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未按规定分类贮存危险废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不配套建设固体废物接收、贮存设施的,或者逾期未补建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未按照有关规定收集、贮存、利用或者处置所产生的畜禽粪便和屠宰废物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未对有关设备、剩余废物和其他有毒有害残余物进行处理,消除污染的,或者未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将高危险废物擅自处置,或者交给没有相应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或者混入其他废物中收集、运输、贮存、倾倒、处置的;
(五)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三)、(四)、(五)项的规定,使用没有采取防渗措施的场所堆放、贮存、处置固体废物,或者在江、河、湖、海、水库等沿岸堆放固体废物,或者用填埋方式直接处置半固态或者液态废物,或者将危险废物及其他有毒有害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填埋处置的。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没有取得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或者不按照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规定的项目从事处理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
不按照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规定的项目从事处理活动的,可以由发证机关吊销处理许可证。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项规定,露天焚烧或者使用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设施焚烧处理固体废物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污染,并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设置地区障碍,非法指定固体废物经营者,干扰固体废物正常经营活动的,由其上级主管机关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其他从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检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广东省农产品污染状况分析 篇5
广东省农产品污染状况分析
对广东省农产品各主要污染物(重金属、农药、硝酸盐和氟化物)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各污染物的来源、危害也进行了介绍.分析显示,韶关、茂名、广州等地的`部分水稻、蔬菜以及珠海市场上的少数海鱼、甲壳类及贝壳类水产品Pb、Cd污染相当严重;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率也逐年增加;尽管粮食作物、蔬菜的农药残留量有所下降,但有机磷等农药在蔬菜里的残留仍比较严重;此外,全省蔬菜还受到了硝酸盐和氟化物一定程度的污染.
作 者:夏运生 何江华 万洪富 作者单位: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0刊 名:生态环境 ISTIC PKU英文刊名:ECOLOGY AND ENVIRONMENT年,卷(期):13(1)分类号:X836关键词:农产品 主要污染物 污染
广东地税调研报告 篇6
32012年税收热点透视
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税收征管模式特征挑战及展望
税务中介在我省税收管理与服务中的作用调研报告 基于税收视角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思考与建议——以广州开发区土地利用情况为例
珠海市企业股权转让的税收征管现状问题分析
科学履行税收职能服务新型城市化发展
深化分税制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基于广东的实践 促进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调研报告
助力茂名滨海新区旅游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房地产税制改革探讨
关于在横琴新区试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探讨 广州国家级开发区地方税收分析及相关建议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我国税收制度优化调整
纳税服务促进公民纳税跨越的实证分析
广州地税税收专业化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资金流”控制为主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模式 广东物流业效率优势弱化值得关注——税收视角下粤苏物流业发展比较分析 从“被追赶”到“被逼近乃至超越”的启示——广州、深圳与天津、苏州税收增长差异分析
我国地方税体系构建与完善研究
关于构建地方税体系提高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思考
完善足球俱乐部外籍人员税收征管分析
珠海市“走出去”企业纳税申报和税源控管存在问题及建议 广东地税系统重点税种风险管理实践探索及优化分析
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评估及完善研究
后记
广东地税调研报告·201
22011年税收热点透视及其展望
增值税扩围对珠海市及横琴新区地方财税收入影响的探讨 小波神经网络在房地产行业稽查选案中的应用
广州市外籍人员税务管理税警合作实践与思考
粤苏两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比较分析报告
税收与GDP增长协调性分析——以广州为例
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阳江地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运用新媒体服务纳税人
——关于广州地税政务微博运营的调研报糕
从税收结构变化看广东产业转型升级
大企业税收管理:国内外经验与广东地税探索
发达国家个税综合征管模式的制度安排
加强境内无住所外籍人员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税收管理的思考
关于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调研报告
广东地税调研报告·2010
2009年税收热点问题透视
税收管理员岗位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
现代纳税服务方式的社会调查分析报告
粤苏浙民营经济税收比较分析报告
赴山东地税学习考察调研报告
2010年梅州市地方税源调查报告一
粤湘赣三省承接产业转移比较分析
山区小水电行业地方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一以揭西县小水电行业税收管理为例
《物权法》等实施后税务机关亟须关注和应对的几个法律问题 珠海横琴新区税收问题研究
国内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及对广东的启示
“十一五”税制改革回顾与“十二五”税制改革展望
1999--2009年房地产业地方税收政策评估研究
一一以广州市房地产为例
资本输出战略的税收政策研究
国内外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及对广东的启示
广东地税调研报告·2009
高收人群体的界定与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研究 广东省地方税收研究会课题组
近年内上海税收规模或将超过广东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广东产业转移转型及税收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粤苏两省地方税收差距比较分析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及税收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广东地税实行战略管理的探索及其完善建议 向景
广东税收、税源的背离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广东省地方税收研究会课题组 完善企业跨境并购重组的税收政策建议——以广东企业境外融资为例 黄桂祥
宏观地方税负衡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广州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广州地方税收收入总量被深圳反超之成因及对策初探 广州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国际税收情报交换问题研究 广东省国际税收研究会课題组 深圳中小企业发展调研分析报告 深圳市委党校局干班课题组
关于基层地税部门推行能级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探析 梅州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深圳创业投资现状及促进创投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 深圳市地方税务局第二稽查局课题组
金融危机下东莞劳动密集型企业欠薪欠税对策调研 吴文杰 颜明
2007-2008年珠海市与珠三角周边城市
地方税收对比分析报告 珠海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广州市餐饮业营业税征管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建议 广州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促进广东扩大内需及其税收政策支持调研报告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非上市企业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广州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新加坡、香港经验对信息管税工作的借鉴 林伟明
加强网络购物税收征管的思考 成延胜
构建评估型大企业税源管理模式初探 广州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广东区域经济和税收差距及其偏差校正的政策意义 满向昱 李殿相 阳江承接产业转移的税收思考 阳江市龙方税务局课题组
促进珠三角规划纲要有效实施的税收政策问题调研报告 谢红鹰 刘明虎 张楚标 唐铁建
融媒体环境下广东电视媒体的转型 篇7
当今正处于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从媒体的传播方式上看, 传统媒体有报纸、广播、电视, 新兴媒体有互联网媒体、户外媒体、移动多媒体等等, 各种媒体形态的多样化、多变性、彼此的包容性已成为主要特点, 而这种包容性体现在具体的形式上就是“融媒体”。
一、融媒体的实践及挑战
近日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0年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 同期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称, 2010年中国网络视频的用户人数达到2.84亿, 与此同时, 据广电总局统计, 目前全国有线电视用户共计8700多万户。以上数据意味着, 在发展速度上和发展规模上互联网媒体已大大超过了传媒电视媒体, 此消彼长, 它带来了三大后果:
(一) 传统电视观众的流失。
传统电视线性的节目编排方式和网络视频点播方式不同, 新媒体给受众带来更多的亲和力和自由度, 更少限制和更多自由, 令以往固守“客厅文化”的传统电视观众大量流失, 电视已不再是受众获取视频和信息的唯一来源。
(二) 电视投入大大增长。
电视剧是传统电视频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兴媒体的加入令本来就竞争激烈的电视剧购销市场情况更加复杂和加剧。
(三) 电视收入增长放缓。观众、
节目和广告是传统电视生存的“三大法宝”, 现在这三个方面均面临新媒体的严峻挑战。要解决这一问题, 唯一的办法就是主动迎接, 主动变革, 主动加入, 主动融合, 通过掌握融合媒体过程的主动权来迎接未来的发展和挑战。
2010年, 国家正式启动三网融合计划, 通过三网融合, 第一要务是让广电介入互联网和电信网。在此基础上, 广电参与未来融媒体竞争要用好的第二大要素就是“三网融合”的“集成+内容+牌照”的模式, 通过电视播控、内容集成平台的建设和互联网电视牌照的限制发放, 让电视媒体成为三网融合事业中实际意义上的内容提供商, 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在未来融媒体事业发展中占据主动。2010年, 国际两大新媒体巨头谷歌和苹果分别推出基于Android平台的google TV以及基于苹果ITUNS内容整合平台的apple TV, 此两大平台的目标用户均直接指向家庭电视机。时不我待, 2010年, 国家广电总局正式颁发了六张互联网电视牌照, 分别授权于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 (简称南方传媒集团) 、上海文广集团、中国网络电视台、杭州华数集团、湖南电广等, 目前, 南方传媒、央视网络、杭州华数和上海文广集团的电视播控和内容集成服务平台已通过官方验收, 正式面向全国开展互联网电视服务。
二、广东电视融媒体发展现状
2011年3月16日, 南方传媒集团正式宣布, 集团斥资建设的互联网电视“互联八方”集成服务平台、“云视听”节目内容服务平台已通过国家广电总局验收, 并和优朋普乐共同组建广东南广影视互动技术有线公司, 全面进军互联网电视业务, 与创维集团合作的互联网电视一体机也于近期正式上市, 现阶段主要提供高清、正版影视点播业务, 未来将重点将其打造成“家庭综合影视娱乐平台”。2011年南方新媒体计划完成经营收入两亿元。
尽管广东电视新媒体业务和融媒体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广东电视新媒体产业和融媒体事业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有所分析、有所作为、有所应对。
三、应对策略:广东传统电视媒体的转型
三网融合给予广东电视人一个新的机遇, 互联网电视重新挪前了广东电视媒体在全国融媒体事业的“政治地位”, 面对新的起点, 新的挑战, 一句话:融媒体环境下广东传统电视媒体需要转型。
(一) 电视人观念的转变。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首先, 强化危机感。面对现状, 广东电视人必须做出回应, 主动做出改变, 否则, 将会“被”改变。其次, 加强学习。在埋头做节目的同时, 加强自我培训, 加强融媒体知识学习, 加强市场营销和现代管理知识积累等, 这是全体电视人应有职责和素养。再次, 树立集中资源、资产整合、集约发展的观念。大新媒体和大融媒体的观念须反复强调, 只有整合才有前景, 只有尽快壮大自己才有生存空间, 只有抱团才能取暖。
(二) 电视管理体制的革新。
2010年9月正式组建的广东南方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简称南方新媒体) 自组建以来, 领导非常重视, 公司全体上下积极拼搏, 实际产生效果也不错, 但与此同时, 整合的原有各单位新媒体业务的发展却未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包括:资源整合进展缓慢;资产划拨不能及时到位;旧有的新媒体产业较难升级提高;原各单位重复投入的新媒体项目清理剥离困难;追加的资金投入乏力等等, 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到产业升级和融媒体事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
1. 南方传媒集团下属的广东电台、广东电视台和南方电视台均为独立法人单位, 台的利益和集团的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 自然在整合过程中, 集团在出钱出力的同时, 还需取得各下属单位的完全理解和全力支持。
2. 集团和下属单位思想和认识统一了, 但由于身处不同主体, 客观上在资产审计、资产清理、资产划拨和人力资源分配方面均存在较长时间的处理过程和不断出现的困难, 从而大大增加了时间成本。
3. 处理完资产整合问题, 还存在资源契合和配合的问题。对南方传媒集团下属各电视频道来说, 既然新媒体已整合到集团, 其主动配合的动力和积极性在客观上较原有模式多少有所松懈, 从而会实际影响融媒体的效果。
4. 南方传媒集团与各下属单位独立核算、多层级管理的方式也加大了管理成本和协调成本。
5. 广东各电视台由于独立法人核算的机制, 无法形成真正统一的利益体, 重复投入, 互相竞争。南方传媒集团目前新媒体产业的资金投入无法凭借各下属电视台, 仅能依靠日益萎缩的境外电视广告插播来维持, 上述情况如不加以改变, 很可能会令广东电视多年来融媒体事业发展的先机逐渐丧失, 更为重要的是, 它将会严重影响到包括互联网电视在内的新兴融媒体事业在广东的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 可能的方式是从管理体制上进行根本革新。当前国内所有电视媒体强省之前的体制改革案例均是由多层级管理转变为扁平化管理, 由原来的协商指导办事方式转变为真正的垂直管理。一方面通过集团的统一调控, 集中运营, 改变传统电视广告的市场无序竞争状况, 实现电视广告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机制改善, 让集团拥有真正的资源和资金调配能力, 集中力量办大事, 办重点发展的事, 实现传统电视和融媒体事业的高效运转;第三方面通过管理模式的改变, 降低管理成本, 实现新媒体运作部门与传统电视频道的无缝链接。
(三) 节目内容制作理念的变革。
最近, 美国时代华纳CEO杰夫西姆蒙撰文称:整个电视业的概念正在消融。它正在从传统的电视柜上开始蒸发, 演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当前电视界甚至有这么一个观点——收视率不是万恶的根源, 网络视频点击量才是。相对于传统电视的主要对手网络视频而言, 互联网电视的推出和充分发挥内容服务商的优势是传统电视制胜之道。
近几个月来, 南方传媒集团推出“云视听”, 上海文广发布“视频云”, 湖南电广试用“云电视”, 江苏南京“全媒体电视”也正式落地, 这些均是广电行业主导的互联网电视, 传统电视媒体正式吹响与新媒体渠道融合的号角。
1.从自主做电视向为观众做电视转变。观众选择点播具体节目而非被动守候频道等待播出, 传统意义上的19:00至21:00不再是电视黄金时间, 点播量高的节目将永远处于黄金时间。
2.传统电视的节目内容制作必须考虑不同传播渠道, 一个电视节目多向提供, 充分利用。2010年,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大获成功, 单单优酷网《非诚勿扰》全年点播量就超过1.1亿次, 传统电视节目与新媒体渠道的结合互动将成为常态。
3.传统电视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和地位必须加强, 否则将面临网络视频的强力挑战。如果说视频网站仅仅对传统电视节目有所挑战的话, 互联网运营商媒体化这才是真正触及到传统电视内容提供商身份的底线, 传统电视媒体如不自醒, 不主动融合, 不主动发展, 可能的结果就是真正意义的传统电视消融。
(四) 节目销售模式的创新。
近日, 作为“三网融合”首批试点城市之一, 南京有线正式推出集视频、通讯和互联网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媒体电视”。融媒体条件下, 节目制作和销售必须考虑多渠道、全媒体方式。从具体的节目销售方式上看, 首先, 可以利用融媒体方式和新媒体支付方式, 大力发展自身的内容线下产品。其次, 可以利用互联网电视的特点和技术支撑, 实现节目的再销售。再次, 充分利用传统电视内容制作的优势, 对各新媒体渠道进行渗透销售。最后, 还可以直接参与终端产品销售。充分利用传统电视的视听牌照优势, 加大与新媒体终端厂商的合作。将大量节目以内置方式预装在各新媒体产品中, 从而分享融媒体产品销售的成果。
(五) 电视技术手段的升级改造。
传统电视围绕互联网电视进行电视技术的升级改造是技术发展方向, 这种升级改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传统电视频道作为内容提供商为融媒体进行的技术升级;二是电视机构作为牌照拥有方开展互联网电视集成服务平台的技术建设;三是参与包括互联网电视在内的新媒体终端嵌入技术开发。
数字化和高清化是当前各电视媒体技术改造的重点, 高清技术始终贯穿于电视前期采集——编辑制作——播出——互联网电视终端机顶盒——电视机, 这是未来电视发展方向, 也是将观众重新拉回到客厅的有效办法。
互联网电视平台建设是传媒电视媒体参与融媒体事业发展的基础。南方传媒集团今年1月已完成互联网电视播控平台的官方验收, 目前正进一步建设互联网电视节目集成运营和影视VOD点播业务应用及传播平台, 这些技术平台将会是传统电视实现与互联网链接的基础纽带。借助这一互联网电视平台, 便可实现电视频道轮播、高清点播、电视商城、互动娱乐、阅读、互联网、可视电话等, 将受众“看电视”变成“用电视”, 最关键的是观众在“用电视”时, 还可通过2010年5月与中国银联合作建成的电视新媒体商务支付平台, 实现电视购物即时支付。
发展电视融媒体事业仅靠提供好的内容, 建设完善的平台是不够的, 尽可能地参与新媒体终端设备建设有助于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有利于更好地把控住用户。互联网电视牌照给电视媒体这样一个机会, 利用内容提供、牌照限制绑定电视机生产厂商, 直接参与终端产品技术开发, 共同推进互联网电视机的产业发展, 从而共同分享普通用户带来的收益。
(六) 融媒体电视产业发展和资本运作。
只有全面介入融媒体电视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才能确保利益的最大化, 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南方传媒集团总裁张惠建曾提到, 电视产业是一个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条, 它连接着电视、娱乐、教育、商贸、服务等诸多行业。在这个链条上, 电视媒体的收入模式也将由单一化朝多元化转变。当前, 南方传媒集团的融媒体电视产业布局已现雏形, 传统电视频道、电视购物频道、南方新媒体、互联网电视及集成服务平台、地铁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电视增值服务等均在进一步建设和发展中, 接下来, 如何进一步整合资源, 弥补产业短板, 融合不同媒体共性点, 密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 打通电视内容生产、分发、销售、用户整个产业链将成为工作重点, 广东电视人必须全力做好内容上游产品, 牢牢抓住包括融媒体渠道建设这一中游环节, 寻找一切机会介入下游有前景的新媒体终端产品生产, 以用户为核心, 以市场为导向, 以产业发展为目的, 从而构建广东电视未来发展的优势和竞争力。
广电行业特别是执有牌照的融媒体项目由于得天独厚的垄断优势和发展潜力一直是投融资重点关注的对象, 但作为投融资主体, 其判断投融资项目价值的依据还有项目执行方的自身资金技术实力、资源控制力、机制、团队和执行力等。2009年笔者时任南方电视新媒体有限公司总经理, 负责南方电视台所有新媒体项目的管理运作, 全程参与了南方台多个融媒体项目的策划、开发、运营、融资谈判。当时, 仅仅几百万的资金投入或一千多万的融资就能令整个团队欢欣雀跃, 资金紧缺成为广东电视融媒体事业的发展瓶颈。目前, 南方电视台的新媒体项目已整合到南方传媒集团下属的南方新媒体公司, 依据集团整体规划和投资上市计划, 预计南方新媒体将有一个更广阔的前景, 尽管这一时间的到来可能稍晚了一点。
结语
人类第一台电视机于1924年出现, 当时人们说:它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当互联网出现时, 更大的潘多拉盒子被打开了, 面对人们已经和正在转移开的视线, 电视人要怎么做?当电视人能低下多年传媒老大高傲的头去迎合新媒体的驾临时, 我们可以说, 未来电视还将以新的形式去占据客厅的中心。
当前广东文化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广东电视人应抓住机遇, 加快体制改革, 引入创新机制, 利用经营性媒体事业单位转制成企业的机会, 全面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不断提升自我积累, 提高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地位, 更好地契合投融资主体的需求, 更好地推动新媒体产业和融媒体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惠建.南方传媒集团新媒体业务的实践与探索, 南方电视学刊, 2006年第四期;
[2].崔保国主编.2010年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中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党组 篇8
活动受到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和广大环保从业人员积极响应,广大环保人士紧紧围绕“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踊跃参与,积极建言献策。截止2016年1月底,共收到各类意见建议89项,经分类、初步筛选,最终经过专家组认真评审,有8个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18个作品荣获优秀作品奖。
“我为十三五广东环保工作献一策”获奖表彰名单
一、优秀组织奖(8个)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珠海市环保局、梅州市环保局、饶平县环保局、厅机关环评处、省环境监测中心、省环境信息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优秀作品奖(18个)
一等奖(3个)
1、实施查管分离 改革执法体制(深圳市环境监察支队—许化、汪斌、曾庆郁、赖正均)
2、推进环保大数据应用提升环境管理智能化水平(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环评处—周国英)
3、大力推进固体废物领域供给侧改革化解固体废物污染风险(广东省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环境管理中心—许冠英)
二等奖(6个)
1、如何加强“十三五”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梅州市环境保护局污染防治科—杨中)
2、进一步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的几点看法(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蒋超)
3、建立以空气质量达标管理为核心的战略思路(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大气处—张瑞凤)
4、改善环境质量当以化繁为简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监察局—李亚男)
5、省“十三五”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建议(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应急办—叶脉、李乾双)
6、全面加强环保人才队伍建设助推我省环保事业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广东环境保护工程学院党委办公室—周石泉)
三等奖(9个)
1、如何预防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腐败问题(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杨立君、梁鸿、唐力)
2、关于建立机动车环保信息“一卡通”智能管理平台的建议(珠海市环境保护局—杨玥)
3、浅谈环境保护基层执法问题及完善对策(江门市环境保护局—周芷欣)
4、关于协调推进我省“十三五”重大线性基础设施绿色发展的建议(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环评处—李新科)
5、改革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制度推动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的建议(广东省环境保护厅规划财务处—谢昕)
6、关于进一步完善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的思考(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李文遐)
7、建议加强建设移动分析实验室(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中心实验室—张琤)
8、利用互联+环保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广东省环境信息中心—曾京福)
9、发布“广东省环境科研蓝皮书”工作建议(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梁龙妮)
广东啤酒市场调查报告 篇9
2007—2008学年第 一 学期
实践教学环节:市场调研课外作业名称:广东啤酒市场调查报告
班级: ****姓名:***学号:***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广东啤酒市场调查报告》作业
班级:***姓名: ***学号: ***成绩:
广东啤酒市场调查报告
概况
1、广东啤酒市场容量大,发展潜力大,已成为啤酒兵家必争之地。
作为国内啤酒最富活力和潜力的市场,广东省以及珠三角地区的啤酒销量占到全国总量的近8%。其啤酒容量,从1992年的65万千升也增加到了2003年的175万千升。2004年,广东省啤酒行业产量254万吨,利润近6个亿,占全国啤酒行业利润总额30亿元的19%,按照广东酒类专卖局的估计,3年后广东啤酒产量将突破500万吨。广东啤酒市场,以其巨大的容量和诱人的利润吸引了全国厂商。
综观广东啤酒,尽管有了近20年的快速发展,啤酒渗透率仍然只有48.41%,就啤酒的人均消费量而言,目前只有16升,与全国啤酒的人均消费量不相上下,与其他沿海省(市)的30多升比较相距较远,从市场的角度看,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预见,广东啤酒仍然有着诱人的发展前景。
2、市场化程度高,市场规范,竞争最为激烈。
广东的啤酒市场化程度为全国最高,在广东市场上比较少出现价格战和地方保护主义。国内的产品、国外的品牌进入广东市场没有障碍,广东成了国内外啤酒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
一。经过多年的磨练,广东省内的啤酒业均具有一定的实力和竞争力特别是营销能力极强,其中珠江、金威、蓝带、生力、嘉士伯等在全国甚至是海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近年来,随着洋啤和外省品牌的进入,省内一些啤酒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问题,珠啤市场由70%以上降到60%左右,蓝带品牌明显老化,市场下滑得更为厉害。
3、消费市场复杂,市场差异性大,呈现出大家族消费类型。
广东是个移民省份,珠江三角洲每年都有众多的外来人群涌入,来自五湖四海,高中低阶层都有。消费人群的多样化决定了广东啤酒市场的差异性极大,市场复杂,从而也为新品进入提供可能。
4、消费周期长,无明显季节性差异
广东除粤北地区外,无明显的秋冬季节,一年四季温差不大,处于热带地区,比较炎热,消费周期长,无明显的消费淡旺季之分。因此几乎一年到头来各个啤酒商家神经都绷得紧紧的,生怕一不小心就丢了市场。
5、高消费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高档酒价位市场零售价在10元以上甚至更高。与其他地域相比,广东市场上的啤酒价格高利润丰厚。据广东省啤酒行业协会的有关统计:啤酒销量只占全国市场总量8%的广东,利润却占整个行业的近1/3。高消费特性意味着高端产品进入的可能性。
消费需求特征
一、消费者总体特征
1、消费者以男性居多(71.32%)。
2、年龄层次主要分布为中青年,特别是25-34岁,占据37.65%。
3、个人月收入主要分布为中等收入,在1000-3000元之间。
4、啤酒属于大众化消费,消费者的文化程度差异性不大,主要为中等偏上教育水平(中专到大学本科)。
5、在生活消费形态上,总的说来消费者比较善于交际,追赶潮流,喜欢和朋友在一起聊天、喝酒。同时这些消费者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对广告比较认可,受广告的影响比较大。(资料来源:2006年广东群体调研)
二、消费人群的划分
1、本地消费者和外地消费者的划分。
相对来说,本地消费者与外来消费者是两个不同的啤酒消费群体,在饮酒习惯上有所不同。其中本地消费者对本地品牌的口味和品牌认同程度比较高,而外来人群对品牌的认同程度并不高。
2、不同场合消费群体的划分。
啤酒产品是与消费场合紧密相连的产品,在不同场合的购买群体也有所差异。比如夜场(酒吧)就非常明确的指向年轻消费群体。
3、品牌选择习惯。
广东消费者对啤酒品牌选择的态度是不限于某一品牌,但是比较固定于饮用几个品牌。而相比较而言,女性消费者对品牌选择的范围更大一些。广东群体对啤酒品牌的选择并不特别固定,这给新进品牌带来机会。
4、消费者购买考虑的因素。
啤酒属于非理性消费、冲动型购买,同一档次的啤酒在价格上不具竞争优势,口味同质化更使得消费者对啤酒的选择以感性判断为主,更多的是集中在对品牌的选择上。品牌竞争将成为啤酒业的主要竞争方式,名牌更受消费者青睐。
5、饮用场合。
消费者饮用啤酒的场合主要是宴席、聚会、平时吃饭等,这说明他们喝酒较多的是为了沟通人际关系和休闲娱乐。同时,啤酒消费的场合亦有转向家庭消费的趋势。
6、习惯口味。
南方人群较偏爱低酒精度、清淡型的啤酒。据有关调查表明,广东大部分消费者最常饮用的口味是清淡型。由于人群的多样性,醇厚型口味也有一定市场。
市场竞争格局
1、广东啤酒市场竞争格局的三个特征
第一、领导品牌不主导。
珠江啤酒(珠啤、珠江纯生啤酒)在广东市场占据领导地位,除广州拥有主要份额外,在各地级市场都有一定地位。但是珠啤在广东也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在各地都有其他的品牌占据一定市场,同时洋啤在广东市场发展也不错。
第二、各路诸侯割据一方
众多的区域性品牌在各自市场占据主要位置。如深圳金威、肇庆蓝带、广州生力、惠州嘉士佰、珠海海珠、顺德龙啤、揭阳加丹、韶关活力等地产品牌。青岛进入广东市场后,在深圳、顺德、珠海等地已经成功稳住阵脚,而洋啤则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
第三、品牌拉动终端促动双管齐下。
啤酒品牌纷纷采用了品牌拉动和终端促动相结合的推广手法。国产强势品牌采取品牌带动策略;区域啤酒在品牌塑造上与本地文化紧密相连;洋啤则是产品与品牌并重。
2、广东啤酒市场的品牌格局
华南市场将出现青岛、华润、燕京与珠江四大啤酒巨头对决混战的局势,同时夹杂着深圳金威、广东生力、蓝带集团、嘉士伯、广西桂林漓泉和南宁万力、福建惠泉、雪津等众多强势品牌的市场对决。珠江啤酒(珠啤、珠江纯生啤酒)在广东市场仍然处于领导地位,除占据广州主要份额外,在各地级市场都有一定地位。但是已经受到了来自金威、青岛以及洋品牌的威胁。而其他品牌相对来说则是在某一市场占据主要位置。如深圳金威、肇庆蓝带、广州生力、惠州嘉士佰、珠海海珠、顺德龙啤、揭阳加丹、韶关活力等地产品牌。
啤酒是大众化消费品,消费者需求层次决定了啤酒市场的相对金字塔型格局。广东市场的开放性和高消费能力使得各种档次产品并存,各个品牌同在的市场分布。洋啤主要占据高端,区域品牌占据低端,而国产名牌则是高中低端三个市场都不放过。
广东市场思考
1、市场机会点分析。
利:市场容量大;市场开放性程度高,没有地方保护障碍;消费差异性大,容易细分进入;消费包容性强,没有太多的地域观念;
威胁:全面开放必然导致全面竞争;高手林立,洋啤、国内强势品牌、区域品牌全都虎视眈眈;消费差异性大,意味着市场的复杂性也大;消费观念成熟、理性,对进入者的产品品质、营销能力要求也高;
2、市场运作的方向。目前主要是资本运营。通过购并广东本地二三线品牌,达到进入市场的目的。但是应该看到购并重组并非一蹴而就,地方品牌或已被购并,或者自力更生,或不入法眼,一时也无法找到合适人选;是高端之路。高端高利润,低端微利甚至无利,不利于持续性发展;当地强势品牌主要定位低端市场,以价格促销为主。避开锋芒,避免直接竞争。
3、高端市场主要为洋啤占据,但并非占据绝对主导,还有空隙。
4、高端切入利于建立全国性品牌,有持续发展的可能。
【广东环境污染报告】推荐阅读:
6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07-02
广东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办法07-31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开展环境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09-09
视传广东深圳考察报告07-03
广东种子市场调查报告07-15
广东餐饮市场调查报告10-03
广东省金融发展报告08-23
广东生猪市场情况调查报告09-02
广东文化市场调研报告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