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2024-10-12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精选13篇)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篇1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为了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调动我校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本学期我校将积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 “同课异构”为主要活动形式,研究课堂,打造课堂,以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构思进行教学研讨,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有效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和教学质量。为了把活动开展好,我们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打造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为目标,立足学校实际,聚焦课堂,加强对课堂教学策略、方法、评价和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等方面的研究,在本校内进行“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督促教师勤学习、重研究、多交流。通过研究课堂,打造课堂,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预期目标:

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同教研组教师选定同一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全校观摩课——全体教师课后再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加强全体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关注程度,积极转变教学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全体专兼职教师

1、第一阶段(9月2日—9月xxx日)宣传发动阶段 由教务处牵头制定“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并积极向教师宣传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正确认识“同课异构”对提高我校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好处,引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之中。

2、第二阶段(x月x—x月上旬)课堂教学实施阶段 本学期由于受学科教师任课班级限制,“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暂时在计算机基础、会计、汽车、语文教研组实施,其他科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下学期进行。在教务处统一安排下,计算机基础、会计、汽车、语文教研组具体安排各自小组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实施。具体实施按照同教研组教师选定同一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全校观摩课——全体教师课后再议互助提高”的环节加以实施。教务处提前通知授课教师做好准备。讲课前,教师将教案报教务处,“同课异构”授课教师的课后反思在观摩课活动结束后上交教务处。

3、第三阶段(x月)“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阶段总结 一是针对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引导广大教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研活动的健康发展。

二是根据一学期来,“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总结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得失,不断总结经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找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4、在活动举行过程中,邀请学校领导观摩指导。

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及时请学校领导实地观摩教学和指导,根据反馈情况积极整改。

四、活动保障措施:

1.每一位授课教师须认真准备,研讨教材,设计各具风格的教法。课前制作精美的课件或教具。

2.每一位教师可能是授课者,又是评价者,因此要处理好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并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3.每位参与教师打印教案一式六份,于课前提供给评委们传阅。

4.授课地点均在五楼报告厅。

5.每一位教师必须按时听评课,不得迟到、早退、旷课;充分尊重每一位授课教师,准确量分;课后及时打分并以专业部为单位统一上交评分表。

6.听课要求:每位教师对上观摩课教师的课均要评议,并于本学期末上交一篇高质量的“听课心得”,于x月x日将稿件电子稿发到学校教务处邮箱中,教务处将评选出优秀的“听课心得”上传到学校网站上。执教老师写一篇教学反思连同教学设计和课件一同上传到学校网站上。

7.听课实行考勤,由教务处负责。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篇2

所谓“同课异构”, 就是同一教学内容由几个教师接连上课或是由一位教师连续上几次采取不同的方式上课。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如何理解新课程、把握新教材、实施新教法, 是所有幼儿园面临的问题, 更是园本教研急需解决的问题。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幼儿园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另外, 老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否与当今的教学理念相辅相成?中青年教师能否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 尽快使自己拥有驾驭新教学理念的能力?这些问题都是必须值得我们进行关注和研究的。

二、情景描述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 借乐清市幼儿教师优质课评比的东风, 我园开展以幼儿绘本活动教学为试点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园的“同课异构”针对同一教材内容, 由不同参赛教师去设计、构思, 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实践的教研活动形式。

我们根据绘本教学的特点, 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故事《猴子学样》, 由三位老师组织教学, 上课的老师将故事内容以绘本的形式展示给孩子。

三、案例分析

1. 寻求异中求同的教学目标

王夏:

(1) 能按大书内容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 并大胆想象故事的发展过程。

(2) 指导猴子爱模仿的特点, 喜欢模仿动作, 感知伸出、脱下、搔首等动词。

(3) 初步了解生活中自身模仿对他人的影响。

林素艳:

(1) 学会有序地观察画面, 了解猴子的习性, 理解卖帽子人与猴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 通过观察画面, 学习大胆地表达出事情发生、发展的有趣过程。

(3) 乐意与同伴一起表演《猴子学样》的故事。

石晓红:

(1) 理解故事内容, 并让幼儿了解猴子爱模仿的特点。

(2) 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 引导幼儿分辨是非, 哪些可以模仿, 哪些不能模仿。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处理, 我们比较深刻地感知了同课异构的本质———同中有异, 异中求同。三个活动都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目标, 而且根据幼儿的特点、根据自身教学风格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而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案都是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而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2. 创设不同情境,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三个活动都采用了创设情境作为引入和探究新知的载体。通过情境的创设, 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

王老师创设了音乐情景剧。让幼儿在情景剧中感知猴子的特点, 然后教师引导提问:猴子猴孙们到哪里去了?这问题情境的创设立即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将孩子的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 个个跃跃欲试。通过大家的回答和教师的引导不知不觉进入新活动的学习, 自然流畅。

林老师则根据日常活动的组织, 用“请你找我这样做”的组织形式, 将幼儿的思路不知不觉地带入新活动中去, 并理解了什么是学习的含义, 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展了活动。

石老师则创设“照镜子”这一生活情境, 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样的概念, 轻松自然地将活动引入, 让孩子感到亲切。

3. 应用相同的教学情境, 寻找不同的教学设计

不同的教学设计, 阐述着不同的教学理念, 收获着不同的教学效果。

王老师在新教故事这一环节, 利用提问———实践———再提问———再实践来学习新故事, 并让幼儿大胆想象故事的发展过程, 结合故事学习汉字———挑着、睡着、抬头、伸手、搔脑袋、又叫又跳、扔、赶快等。利用变身模仿来结束活动。

林老师则利用分段来学习新故事的情节变化, 结合大师完整讲述故事。让幼儿有先分后总的经验铺垫, 最后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达到了高潮。大家争先恐后, 迫不及待要求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 孩子们的语言、动作都有极强的创造性和现场发挥, 进一步深化了故事。

石老师则采用边讲故事边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方式来让幼儿理解故事的情节, 最后也回到幼儿的生活中去, 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选择什么能模仿, 什么不能模仿。整个活动设计来自于幼儿的生活, 体现了新纲要的理念。

4. 渗透相同的教学方法, 发挥不同的作用

三位老师在新知探究环节中, 都采取了启发式、推理式、互动式等多种引导方法, 不断设疑提问,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让幼儿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中增长才智、体验成功, 构建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但是, 相同的教学方法在三个活动中起到的具体作用却不尽相同。在王老师的活动中, 启发式、推理式安排在出示每一张画面之后, 让幼儿通过观察, 进一步深入感知画面之间的联系, 推理出猴子学样的深层意思。

林老师在活动中考虑到有些图不能全面反映情节发展, 用启发示提问引起幼儿的思考及表演来让孩子进行模仿去突破重点、难点。

在石老师的活动中, 启发式、推理式安排在幼儿已经初步得出学样的概念之后, 主要起到的是验证以及检验幼儿对学样概念的掌握程度的作用, 作为参与听课的教师, 也从这两堂课中品出了“同”与“异”, 使之成为一面镜子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5. 评价反思, 形成资源

执教教师个人反思, 再次调整教学设计。由参与听课的老师写出同课异构教学案例, 执教教师写出教学反思。将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绘本汇总形成教研组的教学资源。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 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探讨教学的艺术, 交流彼此的经验, 共享成功的喜悦。或者, 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 食不甘味。多维的角度, 迥异的风格, 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 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 整体提升了我园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 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反思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 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 可以长善救失, 取长补短, 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1. 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形成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对教师个体而言有着比一般教研方式更多的压力。在压力的促使下, 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产生了变化, 大家知道要尽己所能, 精心备课, “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 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 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 彰显教师教学个性, 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 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去学习、思考、探究, 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 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2. 有利于促进园本教研发展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篇3

关键词同课异构阅读课导入

一、 对阅读课导入教学的认识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入很有讲究,它如同交响曲的前奏曲,有效的导入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唤起学生学习的元认知知识,让学生明白 What I know, What I want to know, How I get to know 的强烈意识。正如常言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高质量的导入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来帮助他们降低阅读难度,培养阅读能力。

二、 课例背景与主题

本次百花奖活动选用的文章“A letter to my son”是一篇英语美文。一位父亲写给三岁儿子的信。文章较长,有一定生词和难句,但文章很美,父亲的建议探讨了很多人生哲理。本次研究采用课例研究的方法,记录了五位老师对同一内容的导入教学的授课过程,授课班级均为省重点中学高二物化班学生。

三、 课例呈现

下面笔者从五位教师设计和实施的导入教学活动入手,分析和探究有效的导入教学。

教师A的设计:影视导入。

Task 1:在课间播放《幸福来敲门》中父子打篮球的一段对话,然后问学生Do you agree with the father in the video? Will the son follow the fathers advice?

教师提出问题后,直接让学生作答。由于是上午第一课,课间学生刚吃完早餐匆匆赶往教室,有的还没看懂视频,所以对问题只是传统地配合老师说了“Yes”。

Task 2: Do you follow your parents suggestions?

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但确实有点突然,学生很难回答yes 或no,若再次追问,可能耗时太多,影响后面的教学

进度,所以

随后教师自己总结。

When we are very young, our parents guide us in our life and we believe whatever they say.

But in adolescence, we often doubt what our parents tell us, and still behave in our own way, which we believe is the most correct.

And when we grow into adulthood, we finally realize that most of our parents advice is valuable. And we also want to give good advice to our kids based on our own experiences.

Task 3:Have you ever read any books about advice from parents—Letters from Fu Lei?

教师由《傅雷家书》It is about selected letters by Fu Lei to his children. In the letters which were full of love, Fu Lei taught his children to learn how to be true persons and to build good characters.

导入文章题目“ A letter to my son”。

教师B的设计:情景导入。

Task 1: PPT上呈现一个温馨的画面:父亲微笑看着熟睡的婴儿,边抚摩边似乎在思考着。教师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picture? Can you imagine what the father is thinking about?

学生的回答各异,但有趣丰富。有的学生说这孩子要是像他妈妈一样漂亮就好了,有的说真希望孩子一直能这样无忧无虑地快乐成长。教师又展示了一个画面再问:What kind of things should a father give to his son?学生明白了不仅是物质上的,更要精神上的,说到爸爸希望孩子以后如何做人,

对人生提出了建议。

Task 2: What can I do for my daughter, as a mother and teacher?

教师提到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因工作很忙,和自己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让学生建议为女儿做些什么来弥补她,培养她。有学生说有空时带她出去玩,有学生说多买书、玩具,也有学生说给出好的建议指导,培养孩子的性格,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师C的设计: 音乐歌曲导入。

Task 1:放一首感人的歌Mothers Love然后问学生在歌词中“ What impressed you deeply in the song?”

教师在学生谈了感受随后自然地总结Mothers love is like ocean. Fathers love is like mountain. It gives us power and love.于是自然进入课题。

教师D的设计:直观导入。endprint

Task: 放了《爸爸去哪儿》 提问: Among the five fathers, which father do you like best ? Why?

教师用热播的电视节目来抓住学生眼球,学生有话可讲,风趣幽默。随后过渡到本课主题。

教师E的 设计:趣味性导入。

Task 1:教师先用A Brain Twister导入,

Who is closer to you, your mom or dad? Why?

Mom, because dad is “farther”. 学生对脑筋急转弯很感兴趣,都跃跃欲试。

Task 2:介绍周国平的的书《宝贝,宝贝》。

Task 3:展示了很多女儿一岁生日的生活图片后,问学生应该把女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Whats your advice? 在学生积极发言后,教师呈现参考答案:respectful,independent,optimistic,positive,confident,forgiving,polite,honest,brave 等。

四、 对比分析

教师A的第一个任务中,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A没有给出提示和指导,而是直接给出答案。学生可能不知道往哪方面思考而无从下手,很难说出达意、合理、完整的句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欠佳。教师应及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语言支持。

教师B给出的情景生动形象,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进入话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耗时过长,影响了学生后面深化理解整篇文本。

教师C和教师D的导入简明扼要,目标性明确,节时高效。

教师E的趣味式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了青少年天生的好奇心。之后用女儿的生活照让学生感受并回忆了孩子的童真与浪漫。随后对话题的讨论自然亲切,有话可讲。其实似乎在讨论建议这一问题的同时,是对阅读的文章父亲的建议做了预测。这样带着问题阅读,研读自己预设的问题,实在微妙,效果甚好。

五、 体会与反思

同课异构的各位教师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导入方式,但都坚持了趣味性、情景化、生活化的原则,让学生有兴趣,有话可讲。但似乎下面几个原则还考虑不足。

目标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阅读教学的灵魂。课堂的所有活动都应围绕目标展开,阅读课的导入理

应也按阅读的目标进行精密安排。

质疑化:“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导入时教师要以“疑”激“趣”,以“问”导“思”,这样导入才会带来思考。

简约化:这一原则操作中较难把握。严格说导入时间不应超过五分钟,否则会显得头重脚轻,影响阅读效果。

课堂导入的方式还有很多,如:交谈式、小品式、问题讨论式等。总之,阅读课的课堂导入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坚持合理的导入原则,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只有精心设计,才能达到有效和高效。

参考文献:

[1]王雪娇.从一次同课异构活动反思阅读课的读后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3(2)

同课异构赛课活动简报 篇4

6月8日-6月17日,一二年级语文组八位老师分为四组,八位老师分别对一年级课文《一分钟》、《荷叶圆圆》,二年级课文《青蛙卖泥塘》、《大象的耳朵》四篇课文进行授课展示。八位老师目的明确,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八位老师均注重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自主识字,在掌握形声字造字规律的基础上达到能力拓展的目的,同时渗透多种识字方法,融合识字、理解、发现于一体,丰富学生体验,发展学生思维,积累学生语言,达到趣味化和实效性的和谐共振。

同时注重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记忆,并在教学中,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沿小--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篇5

根据镇教委开展联合学区同课异构的工作部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二、活动目的“同课异构”就是相同学科的老师,使用相同教材和同一节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提高课堂效率,为减负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力求能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

二、活动形式

同课异构——内容相同,教法相异;相同的舞台,别样的精彩。

四、活动时间:

第八周、第九周末。

小学:四年级语文:——“生命 生命”

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76页例3 五年级英语:—— 22课

六、参加范围:

四年级语文、数学和五年级英语所有任课教师。

七、活动内容:

1、同备一节课

参加活动的教师由学校教务处或年级组按教学进度选定一节课,并认真备课写出一份教学设计。相关教师在组长的协调下对上课老师的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使之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加深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做出不同的教学设计。

2、同上一节课

同一学科的不同教师执教同一个年级、同一个教学内容。因为教师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经验的和教学对象也各不相同。这样老师们就有了讨论的材料和研究的问题,从而彼此学习,共同提高。

3、同听一节课

所有讲课教师在学校教务处或年级组的组织下,互相听课。

4、同评一节课

同组教师(包括执教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学生的理解,对当天上课的执教教师的教学活动谈出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推动广大教师

在学习业务、探索教学、传递信息、提高能力等方面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大家的互动、沟通、分享,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推动了学校在教育、教学研究领域中的发展。最终推举出本年级本学科最佳课例。

八、工作要求

1.学校认真安排,精心组织,力求达到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课堂效率的目的。

2.在组织过程中,要留好过程资料和影像资料备案,镇中心学校将其作为评价学校组织活动的依据,无上述资料的课例,一律视为无效课例,且不在镇中心学校向上一级部门推荐的范围。

3.本年级本学科任课教师只有一人的,由学校组织评委按照“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听课、打分。

蓟州区邦均镇沿河中心小学

2018年4月15日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邦均镇沿河中心小学

语文教研组“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篇6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快乐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深入探寻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的教学规范,促进反思和实践的优化,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结合学校第二届科技文化节特决定在本组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现将活动方案拟定如下:

一、领导小组组长:汪玉杰

副组长:王晓红陈望春李永安成员:全体教研组成员

二、组织动员

本学期教研组于第八周制定“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并组织全体语文教师了解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安排及相关要求。

三、确定课题

根据语文的特殊性,特定年级、定课文作为“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课题。

四、独立钻研,写好教学预案。

课题确定后,参赛教师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平的教学方案。使用的教学预案必须自己设计,使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预案(学案、说课材料;均为电子版)。

五、实施教学,集中听课。

1、举行时间定为:第十二周星期一至星期三

2、活动要求:

①请参与教师提前自行调课,全组教师必须按时参加听课,无故不参加者按旷一次教研组活动计。

②全组听课教师带好笔和笔记本,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评课。

六、互动研讨,总结提高。

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教后反思,然后教研组内互动交流评课,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设计,最后确定出一名优秀者。

七、自我反思,撰写教学反思(可手写或电子版)

八、评委(活动领导小组人员和学校领导)评价最高者学校给予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

附:“同课异构”释义

“同课异构”即对同一个课题,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大家在比较中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岷县三中初中部语文教研组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篇7

一、同课异构的内涵

同课异构即指对同样的教学内容, 具有不同思维、不同教学方式的同一年级下的不同教师, 根据自己所理解和准备的课程重点、难点进行备课和授课, 这样就形成了教学风格迥异的课堂。而其他教师在听课中, 可对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思维进行比较, 找出其授课方法的优缺点, 改进自身授课的不足;也可汲取其授课过程中的优点, 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这样, 教师可在课堂上对个性迥异、知识能力不同的学生给予不一样的教育, 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同课异构的过程

首先, 上课前要确定授课内容, 在对教材进行认真阅读和思考之后, 单独备课。接着进行集体备课, 每位教师对授课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 然后总结每位教师的观点, 找出教学重难点, 对教案进行再整合, 为后续的同课异构做好充足准备。最后进行教学实践, 检验教学设计是否有效果, 能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听课教师在听课中要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授课效果进行深入剖析, 为自己下一堂课作准备, 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结束后, 授课教师对该课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兴趣几个方面进行反思;而听课教师还要将授课教师授课中的优缺点以及自己对课程的想法与大家共享, 小组教师共同讨论、分析, 以促使授课教师明确需要改进的地方, 为下次教学实践打好基础。

举一简单例子:一次教研活动, 两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 朗读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课文中第一段。甲老师问:水怎样变成云?学生回答后, 老师点名让一名同学朗读这一句。读完后, 甲老师再问全部同学:读得怎样?学生集体肯定后, 甲老师让全班齐读这一句。而参加同课异构活动的乙老师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极小的意思是什么?学生答:非常小, 不能更小。乙老师说:那你读一下, 想象一下如何把小水汽读到空中。学生读后, 乙老师说:小水汽还不能升到空中, 谁能再读一下, 把小水汽读得更小?另一位同学则主动尝试。乙老师说:大家要像这位同学一样, 读好关键词, 大家一起来。待学生读出感觉了, 然后让全班齐读。

两位教师教学方法不同, 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大有不同。乙老师善于抓住关键词, 把读和想联系在一起, 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句子的含义。通过听不同教师的课, 听课者也能对同一内容有不同理解, 通过对比发现优缺点, 达到学习别人优点, 改进自己缺点的效果, 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同课异构的优势

(一) 学生方面体现的优势

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通常忽略学生之间的思维差异及接受能力的差异, 以自己的构思进行授课, 不能照顾到全部学生。有的同学还没弄清楚一个问题, 下一个问题接踵而至, 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低下, 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就充分说明了要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

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 可使教师在授课或听课中,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活跃程度, 来确定一种授课方式的可行性及优缺点。针对学生差异, 对效果不好的教学设计进行改进, 以确定符合学生爱好和需求的教学策略, 就能做出符合不同学生需要的、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案, 真正做到使学生长期受益,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 教师方面体现的优势

不同教师解决每一个问题的思路都是不同的, 授课方法也是各有特点。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 让教师在对比其他教学方法的同时, 对同一个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 使教师得到借鉴优质教学方法的机会, 使其对课程标准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 通过教师之间的共同分析和探讨, 使课程中需要突破的问题迎刃而解, 通过对其他老师的授课方法的学习, 明确目标、总结经验、掌握方法, 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法, 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同课异构的组织形式

同课异构的组织形式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由有权威、有能力、有经验的本校资深老教师或本地区权威的教师共同组成的专家团队。教学过程中, 专家全程参与并进行指导, 提高同课异构的权威性与科学性。

另一类由学校的学科组组长组成。不同教师对教研组选定的同一内容进行说课, 每个教师按照自己对课程的理解进行授课, 并在课程结束后, 由该授课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并作出总结, 其他教师则以此做参考。小组中其余教师组织进行旁听, 细致观察上课的教学效果, 教师之间可探讨自己对该师教学方法的意见, 同之以理, 异之则议, 然后把所有教师的观点总结起来, 以供参考。

最后一类体现于日常教学中, 不受场合限制, 平时的教学中就能体现。通过同课异构的教学形式, 来观察不同教师独具一格的教法。年轻教师较适用此类同课异构的方法, 在观察中分析其教学构思, 就能够从中扬长避短, 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风格。

“同课异构”与“异课同构” 篇8

1.教学目标求异。对语文课来说,课文文本本身蕴含的教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给教师提供了见仁见智的广阔空间。特别是在重难点的确定上,不同的教师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见解。例如《天上的街市》,有的教师侧重于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有的教师侧重于想象的生发,引导学生产生各种奇思妙想;有的教师侧重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光明的追求。在不背离文本的基础上,应该允许教师进行多元的解读。

2.切入话题求异。语文课的切入话题是同课异构的重点之一,可以说没有话题的选择就没有同课异构。例如《孔乙己》的教学,可以从孔乙己的语言入手分析人物,可以从众人的“笑”入手深入剖析,也可以从旁观者“我”的角度入手来解读课文。有一位教师甚至别出心裁地从对孔乙己“手”的几次描写切入,引导学生去把握人物命运。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在切入话题的选择上体现最为突出。

3.教学流程求异。教学流程的求异是最为外显的。有的人喜欢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有的人喜欢设置悬念问题引路,有的人喜欢直入中心深入探讨,有的人喜欢逆流而上追根溯源。教学中,只要教学流程的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就是值得提倡的。

4.活动方式求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活动方式也是“求异”的重要层面。有的教师喜欢精辟的讲解,有的教师善于抽丝剥茧的追问,有的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的教师重视小组学习、伙伴学习。不同的活动方式,课堂的气氛也不一样。有的课堂热闹非凡,争先恐后;有的课堂严肃沉静,学生深入思考;有的课堂活动丰富,唇枪舌剑。凡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的活动方式,就是有益的。

求异的角度和方式当然不止上述四种。让不同的人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从不同角度去挖掘文本的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流程和活动方式,给教学研究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样本,这是“同课异构”的追求。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同课异构”的本质是比较研究,也就是通过对“异构”现象的深入研究发现教育教学的规律。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异构”所展现的多样性,其实质是对“同”——教学规律的一种追求。我们之所以开展“同课异构”,是因为我们不断地追求语文教学之“大同境界”:充满“语文味”的文本学习,生动高效的教学模型,师生互动的多边对话,沉静深入的思维活动,精彩纷呈的交流辩论……

所谓“异课同构”,就是在不同课文的教学中采取相同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营造类似的课堂情境,追求一致的教学风格。如果说“同课异构”有利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进教师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在比较中发现教育教学的规律;“异课同构”则有利于验证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深入研讨教学模型的建构,有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异课同构”活动呢?

1.同类文体的教学思路“同构”。同一文体往往在写作风格、整体思路、语言特点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文体特点: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小说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波澜,议论文强调摆事实讲道理,小品随笔常常下笔从容、心境淡定……同一文体的教学往往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开展校本教研时可以通过“同构”的方法对同类文章的教学思路进行研究、探讨、验证。例如,古典诗歌教学都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都重视借景抒情或者托物言志。曹操和毛泽东虽然时间上跨越千年,但是他们所写的诗同样大气磅礴,在构思的角度、形象的塑造、诗情的表达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可以通过“感知形象—领悟诗情—知文论人”的思路进行教学。

2.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同构”。在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已经成为“热点”。对这些问题进行解构、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是语文教学不可回避的责任。在教学中,可以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异课同构”活动对假设进行验证,深入探讨问题解决的策略。例如,针对学生不会品味作品语言,不能主动去感悟体验作品的精妙之处,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策略:①朗读课文,在抑扬顿挫中体验;②寻读佳句,在圈点勾画中体验;③评点妙处,在互说互评中体验;④生发想象,在情景意境中体验。通过“异课同构”,不仅可以检验这种策略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考察该策略在不同特点的文章教学中效果的差别,有利于教学策略的不断完善。

3.致力建模的教学方法“同构”。建构有效改进师生互动模式、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众多语文教师努力的重要目标之一。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于永正的“三本五重教学法”、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法”等无不是这些著名语文教师教学智慧的结晶。在模式建构的过程中,必然经历理论探讨、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和推广运用等各环节,在此过程中,开展基于课堂模式的“异课同构”活动不仅是对模式的检验,也是模式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通过开展实验教师群体的“异课同构”和教师个体的“异课同构”,不断地探求模式运用的方法、技巧,寻找模式存在的瑕疵,使课堂教学模式日臻完善。

4.追求诗意的课堂意境“同构”。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就是要追求一种语文的诗意,创造诗意的语文课堂,使学生的性灵能够得到滋养,能够体味到语文的独特魅力。在教学中,可以从“诵读品味”“举像入境”“移情体验”“独特感悟”“传承文化”“激活想象”等角度入手开展“异课同构”,创造出一种自由对话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每有会意”处体验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从而达到学生、教师、文本、作者在精神层面的沉浸和交融,感受到语文的诗意和生命的愉悦。

5.立足个性的教学风格“同构”。一个语文教师,努力在不同的课文教学中融入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打上自己的鲜明的烙印,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异课同构”。蔡澄清的点拨教学、李吉林的情境教学、于漪的循循善诱、魏书生的奇招迭出、李镇西的不拘一格……都是教学个性不断强化,教学风格不断凸显结出的硕果。可以说,一名语文教师要想形成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学风格,就必须扬长避短,不断强化自己教学的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教师个人的“异课同构”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同课异构”致力于目标设置、切入角度、教学流程、教学策略的多样化,通过比较研究探求教育教学的规律;而“异课同构”则有利于教学思路的明晰、教学策略的验证、教学模式的建构和教学风格的形成。我们要认识到在“异构”中,“同”也存在于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遵循的规律、采用的方法之中;在“异课同构”中,由于教师教学个性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差异,过程和结果的“异”客观存在,而且这种“异”正是我们要加以研究的关键节点。既要努力在“异构”中求“同”,也要努力在“同构”中求“异”, 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篇9

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解决以往“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遇到的“同课头教师过少”的问题,我们特意和宝工子校联合举办本次“同课异构、联校教研”活动,长寿小学“同课异构、联校教研”活动实施方案。本次活动旨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同时积极探索、实践“同课异构、联校教研”的新模式。

一、活动目标:

1、展现两校教师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做到“相互学习、相互研讨、相互促进”。

2、通过本次活动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的钻研,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同课异构的对比研究开展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促进反思和实践的优化,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4、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积极探索“小规模学校如何有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和“新形势下校本联校教研模式如何构建”两个问题。

二、组织领导

为确实加强本次活动的组织管理,提高活动质量,特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本次活动实施工作。

组长:薛友明(宝工子校校长)方颖(长寿小学校长、书记)

副组长:张昕(宝工子校书记)方韬(长寿小学副校长)

组员:

于红波(长寿小学教导主任)

张志遐(宝工子校小学部教导主任)

杜莲凤(长寿小学教导副主任)

刘宏彬(宝工子校)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安排、准备阶段(10月14日—24日):

1、两校相互沟通,确定活动形式、年级、课题等,安排讲课教师开始着手备课;

2、讲课教师前期备课;

3、各教研组集体研课,对备课进行研究、提出修改意见;

4、讲课教师修改教学设计,完善备课,规划方案《长寿小学“同课异构、联校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第一次同课异构联校研讨活动(10月25日—27日):

1、长寿小学1-3年级教师讲课(10月25日)

2、宝工子校1-3年级教师讲课(10月26日)

3、联校研讨(讲课教师说课、反思;听课教师评课;相互交流)(10月27日)

4、本阶段活动小结。

第三阶段——第二次同课异构联校研讨活动(时间待定)

第四阶段——活动总结阶段:

四、几点要求:

1、讲课教师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将本次活动当作一次展示自己教学水平、提高自己专业成长的大好机会。在上完课后要及时写出教学反思,在研讨时要进行说课,说课主要说对教材的分析、教学思路的设计和教学的成败得失。

2、听课教师要认真听课,做好听课的记录;听完课后要写出听课的评价。评价要深刻、要中肯,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问题。

聚焦常态课 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篇10

——四年级《田园诗情》教学设计

寿安里学校 四语组 马亚萍

教材分析:

《田园诗情》这篇课文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课文告诉我们真正的荷兰充满了一派田园诗情:密布交错的运河、碧绿丝绒般的草原、悠然自得的奶牛、骏马和绵羊……一切都那么静谧、安闲。课文通过几个画面描写了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不觉为之动容。设计理念:

本文适合朗读与背诵,我们不仅要追求口中读出感觉,还要做到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另外要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疑问,悟出新的见解。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具准备:资料、图片

预习准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2)搜集关于荷兰的资料。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走出国门,走进世界上有名的低地国——荷兰,去游览荷兰乡村的迷人的景色。

(强调:要边读边看,让这些风光时刻浮现在自己的脑中.)好让我们先到牧场去看看那些动物们吧!

二、民主导学:(一)奶牛图

1、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了荷兰的草原上了,我们极目远眺,看到了--(让生说)“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你知道为什么作者称这里的草原为“丝绒般的草原”吗?

让学生充分想象:如果躺在这上面仰望着蓝天白云,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很舒服,很有诗意)2,在这如丝绒般的绿草地上还有--“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这些奶牛是什么样子 在做些什么 你们现在走近这些奶牛,去细细地观赏一下.(示意学生再读第2节)3,指名读,指导读

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奶牛,它们正在做什么(让生读)4,你们感觉哪种奶牛最有意思,再去看一下,然后告诉大家.(生再读,针对具体情况再交流.)◎“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和比喻)把它们当作人来写,把牛犊比作——孩子,而且是——顽皮的孩子,而老牛呢,俨然是——牛群的家长,那它们的家就是——这草原,这大自然。(评:这是一幅生动而温情的画面。这是多么富有生活情趣呀!)在这大家庭中其他成员在做什么呢?(引读前两句,谈感受)

◎可以试着挖一下:“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你说它会思考着什么呢(学生说说即可)

5,在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我们还能看到--“郁金香”(你们知道荷兰的国花是什么,作为国花,那它一定是很美,很香,很有意义的花,假如我们身边到处都是郁金香,那简直会是仙境.)(把这句反复地多读几遍).6、完整朗读这节,再整体地感受,其他同学可以看图听.7,总结:我们刚刚一起欣赏了站在“丝绒毯”的那一头头黑白相间的奶牛,我们知道这些奶牛也好像是些诗人,也在用一种无声的诗正在赞美着美丽的大草原.(二)羊猪鸡图

同学们,在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我们还能看到了那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谁能用一组句子给我们展示一下绵羊悠然自得的活动场景。

填空: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你瞧,它们有的(三三两两地在散步);有的(正美美地品尝鲜嫩的青草);有的(在调皮地嬉戏打闹);还有的(正欣赏着草原美景呢……)

过渡:说得非常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们感受到了绵羊的悠然自得了吗?还有小猪呢?多么畅快。你听懂了它的呼噜吗?

瞧,我们的猪正悠闲地演奏它特有的音乐呢,是食饱后的满足?是欣赏美景后的惬意?

我还看到了小鸡、长毛山羊。多吗?那成千上万的小鸡与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他们自己的王国”请大家注意,天堂般的草原还是一个绚丽的世界?看出来了吗?请大家说说看到的绚丽世界。

小结:是的,因为有了这些色彩各异的动物,绿色的大草原添了几份绚丽,更增添了无限的生机。现在你们应该知道为什么说“绿色草原是属于动物自己的王国”这句话的意思了吧?(生说一说)(三)骏马图

1,我们再到低地去看看,这些碧绿色的低地是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中.你们能明白“镶嵌”的意思吗(再次形象地理解这个词,指着班级前面的匾框,让学生再次通过形象地读,深入感知这情景.)荷兰的低地和运河相互交错,也说明了荷兰运河多,面积广。这时,站在这里,我们还能看到——“成群的骏马” 2,这些骏马是什么样子 又在做些什么呢 你们再走近骏马,仔细地看一下.(生读第三节)3,指名读

这些骏马如何,指生读.可以重点去读“成群的骏马骠悍……” “骠悍强壮”“腿粗如桩”这两个词让你看到了怎样的骏马?(解读:这里有清新的空气与肥嫩的绿草,还有清清的运河之水,呼吸着……这马儿怎能不骠悍呢 通过不同的提示,让学生反复读骏马的样子.)

“随风飞扬”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骏马飞奔时的情景,强壮的原始生命力,自由的向往和热爱)

◎“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它们是谁?(骏马)为什么说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马儿是这无边草原尊贵的主人,骏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无拘无束的自在和任意驰骋的英姿,骏马和草原是那样的和谐。

4,总结:这里的马几乎都可以一日千里,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他们完全可以征服,也就归他们所有了.(四)夜景图

1,时间过得真快,现在天已经是傍晚了,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小声地读第5节.总结:是的,在这里在这个时候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他们也在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详和,收获与喜悦.2,过渡:在这一天中,动物们尽情地享受,也从嫩草中汲取了无限的营养,这里他们也该休息了,而在运河之中,在马路之上又是一番繁忙与收获.默默读第六节,看看这时的田园风光又是如何.指名配乐轻声朗读这节,看看入夜的荷兰田园风光.作者用并列的句式营造了一幅宁静的田园夜色图。体会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的内涵,(一方面反衬出夜色的宁静美好,一方面也为宁静的夜色增添了生气。)

三、检测导结:(一)总结 看着板书说一说: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一天的所见所闻吧,我们知道,说荷兰是水之国,是因为--(碧绿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说荷兰是花之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荷兰是牧场之国是因为那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看来,我们可以说真正的荷兰应是—(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

(二):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荷兰这么美,你还想了解到他更多的情况吗?下课后继续找找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阅读课上大家再做交流。

4、作业。

1)积累本文优美词句。

2)收集关于荷兰更多的资料加以了解。

板书:

10、田园诗情

奶牛图 仪态端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骏马图 自由驰骋羊猪鸡图 悠闲自得 夜景图 宁静美好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篇11

一、深入研究教材,有效整合和建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决定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同的教材由不同的施教者处理,最终体现在一节课中的内容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一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中,既要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对基本理论的传授,同时又不要局限于课本,敢于安排一定量的实践内容,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教学设计从“教什么”入手,在分析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从“怎么教”入手,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选用恰当的媒体,具体直观地表达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对教学绩效做出评价,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教学设计各个环节,以确保教学取得成功。

如本次同课异构的课题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由李老师(具体单位和姓名略去。下同)与谭教师共同执教。这两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对这节课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建构。李老师根据课标的要求和自己的研究心得将本课整合为“一、印象·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二、考证·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三、拷问·明清——敢问路在何方?”三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给学生以强有力的思想冲击,既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也符合高二文科班历史教学的需要。谭老师敢于打破教材格局,重组教材内容,重新选取“军机处、奏折、礼仪、科举制”四个视角,“多角度看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他们俩都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但这两节课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足。李老师在“拷问·明清——敢问路在何方?”一目的教学中完全可以进一步优化,不至于拖堂。谭老师则只选取“军机处”一目进行教学,似乎有点背离课标的要求。

二、落实课程理念,有效引导学生“活学”历史

教学的有效性是作用在学生身上,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却习惯于只论及教学的技法。一堂历史课上得好不好,首先是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比如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环节、教态、教具使用等,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的关注不过是他们的发言次数、活动气氛而已,也就是看其对教师教学配合的程度。当然,这样的教学有效性是很难被学生认可的。再有一个传统的有效性指标,就是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即我们常说的“在这节课上基本知识落实了没有”。因为我们把知识等同于教科书知识,所以这类评语意在强调对课本知识的落实,结果使死记硬背、照本宣科成了历史教学特别是其中的知识教学的通病。

但新课程改革打破了这个规矩,教学的有效性是针对学生的需求而言的,即使我们依然重视教师的教学设计,但设计不是为教而做的技术性程序,而是为学而做的生成性过程。英国学者汤普森指出:“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而是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 如《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从教科书的角度看,主要安排了三个目,即“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出现、军机处的设立”。课标对本课的要求为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两位教师在讲清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都不约而同地引导学生“活学”历史。如谭老师用多媒体打出下列材料:

[视角1]唯以一人治天下——军机处

材料一 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视角2]君臣间的秘密——奏折

材料 原为密知地方情形, 四季民生, 雨旸如何, 米价贵贱, 盗案多少等事!

后内外臣工无论是本职、本地或临近、偏远省份的一切地方之弊, 吏治之勤惰, 上司之职操, 属员才品的优劣, 营伍是否整饬, 百姓生计如何等等, 都属奏事范围。

并凡有作弊,或关系民生者,皆可风闻入奏!

[视角3]尊君卑臣的礼仪

材料 臣子对君主的称呼: 臣参见陛下! 奴才叩见皇上!

然后谭老师根据这些材料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生成新的认识。上述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视角来看待历史,我们从中可以体味到“活化”的历史知识,不只是生动的、益智的,更重要的是其中蕴藏的生命力,而且这种生命力不是让历史教学或历史知识变得有趣那么简单。每位学生一定能够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知道的东西,并了解到“知道它们”的好处。

三、精心选取史料,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史料是历史学科的基石,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抽掉史料,历史学科这座大厦就会坍塌,历史思维能力也就要面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困境。在本课教学中,李老师为了说明明清时期我国社会已经明显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而统治者依然抱有“天朝上国”的观念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这一史实,以更好培养学生“适乎世界之潮流”的历史发展观和勇于改革、锐意进取的精神。他用多媒体打出如下史料:

材料一 它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 。

——马嘎尔尼

材料二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五百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发展程度。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大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材料四 中国社会已落后于西方,但历史经常被迷雾笼罩着。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戴逸

李老师打出材料并不急于提出问题,而是让学生阅读材料后自己提出问题,互相讨论问题并得出问题的答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巴尔扎克曾说,问题“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质疑能力是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培养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关键,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授之以渔,有效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地“教”,避免无效地“教”。“有效地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最终达到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在本课的教学中这两位教师都注重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例如李老师在分析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分析时,就用多媒体呈现了以下内容。

原因跨度:原因=历史+现实

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客观

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通过教学学生不但掌握了朱元璋废相的原因,而且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也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这充分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新课程理念。

总之,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此不再一一枚举。但是所有方法与途径皆有赖于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和开发,无论我们是将课程视为“预成的学科”“预期的计划”“行动的目标”,还是理解为“应获得的经验”“法定的文化”以及“师生间的对话”,若缺少了有自觉的、有理想的教师,所谓的课堂教学有效性都将毫无意义。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参考文献

[1] 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惠军.笃学行思录——一个历史教师团队的教学随笔[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3] 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得失[M].上海:三联书店,2005.

注:本文系作者参与的2011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优化的研究》子课题“内容的整合”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JG11234。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篇12

一、确定课题

在教学理念中,课例是其重要载体, 是教师教学行为的集中体现,为此,选取课题非常关键,为提高课例研究的针对性,在明确研究内容前,我们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分组座谈、集体调研以及个别访谈等方式来深入了解教师的想法,并及时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来确定每学期同课异构的课题。

二、教学预设

教学预设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特点以及教材内容进行充分分析后,在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和设计,因教师之间生活阅历、思维模式、 工作经验等均有所不同,其在教学预设中通常会采取不同切入点和构思。为此,该环节我县教研团队要求教师在教研组长的领导下,首先各自进行独立备课,完成课堂预设,要求教师能够结合个人所长来进行课堂预设;再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说课交流,由教研团队成员共同设想教学效果和分析教学方式,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最终形成“同课异构”课例。

三、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简单来说就是指说课、听课、评课,教研团队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担负“观众”的角色,同时还需要担负“演员” 的角色,在教研团队内各教师并无执教者和听课者的区别,而是通过这个平台来相互交流,通过思想的相互碰撞,不断成长, 从而真正意义上发挥听课和评课的作用, 而不是仅仅对讲课者的教学能力、教学表现的判断,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借助同行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讲课者的教学能力,并以此良性循环,最终构建起互利、合作的关系。对讲课者与听课者来说,课堂就是一个反思、诊断、改进的 “靶子”或者素材。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 教研团队成员首先应当在本校进行该课的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结果对教学中遭遇的困难进行反思,在参与教研活动时能够带着问题参加,并从同行中学习借鉴, 有效借鉴遭遇的困难。

四、共享智慧

“同课异构”音乐教研就是一个“为教师所参与”“为教师所有”的动态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此,我县音乐教研团队专门在音乐教研网上开始了两个模块以便教师能够相互交流。

五、应用分析

开学初,由吴校长牵头召开教研团队工作会议,布置本学期的教研任务,各校教研组组长,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组长全部参与会议。然后由各备课组长整体负责,通过与同组教师的交流探讨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同课异构”安排。主题一确定,大家明白活动意图后,教研团队内的教师先要凭借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相关内容,设计出最能突出自我特点的教学方案。

异构篇目———《大树桩你有几岁》就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次大家教学个性的呈现。下列导语便是出自一次同课异构活动———《大树桩你有几岁》导语设计。

1.肖老师导语设计:创设情境,音乐图片导入法。

多媒体显示图片,配乐钢琴曲《大树桩你有几岁》。欣赏美图,走近森林,领略树木魅力。

沙汀《航线》:“系在枯树桩上的破船, 远远的镜子样晃着的湖泊和河道,都明明白白地望得见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体会树桩的美。

2.蒋老师导语设计:活跃教学氛围, 谈话导入法。

老师来猜一猜你的年龄:

有节奏地问:

X X X|X X X|X.X X X|X--|

同学呀!同学呀!你呀几岁啦!

出示大树桩的图片,猜一猜大树桩的年龄,引出课题。(播放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

3.温老师导语设计:营造诗情画意的唯美。

大千世界,山川草木本无情。唯有树木恒久不变,树桩以其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它的年龄,让我们一起通过《大树桩你有几岁》来学习如何辨识树桩的年龄。

……

以上所述案例是我参与音乐新教材同课异构时和各位老师的不同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不是为了证明孰优孰劣,在“同中有异,异中求同”的前提下,只是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其意在切磋,共同研究、分析、解决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疑难问题,让成熟教师的先进经验能够带动、辅射到每一个年轻教师。

总之,“同课异构”教研方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台, 教师能够在教研组中发挥个人所长,并不断学习他人经验,完善和提升个人教学能力,更好地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严金梅.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构建优质音乐课堂[J].儿童音乐.2013(.5):42-44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篇13

为了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教研改革,推进“尝试教育”的`引进推广,加快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促进校与校之间的互动交流,梁树中学、实验中学、第二中学、第四中学、田家炳中学和第九中学“六校”承办“联片教研,同课异构”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以构建完善“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为核心,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为宗旨,交流分享,协同发展,打造学校科研新模式。

二、活动内容及安排

“六校”联片教研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将于5月27——29日分别在梁树、实验和九中进行,第二阶段将于11月25——27日分别在二中、四中和田家炳进行。活动内容为“同课异构”。

第一阶段联片教研活动安排

时间 地点 学科、课题 具体内容 节次 出课教师 学校 出课班级

5月27日 梁树 数学 18章第二节 《全等的判定》 第3个定理ASA 一7:30~8:10 z 梁树 初二6班

10:40~11:10

研讨交流

10:40~11:10

活动总结表彰

三、奖励办法

本次活动将评出“六校”联片教研优质课一等奖6名,二等奖18名。奖项按学科评选,每学科奖项等级从高至低设置比例为1:3,颁证机关为鸡西市教育学院。

四、组织领导

为了强化组织活动领导,确保本次活动有序进行,特成立“六校”联片教研组委会:

组长:z市教育学院副院长

副组长:z实验中学校长

冯宝贵梁树中学校长

z市第二中学校长

z市第四中学校长

z田家炳中学校长

z市第九中学校长

组员:

z实验中学副校长 z

五、相关要求

1.教研活动承办学校组员为当日活动的具体负责人,负责提前一周与出课学校组员确定出课教师,设定出课课题、出课班级及活动主会场布置。

2.活动当天参加人为6所学校同学科所有教师,组员带队。

3.同课异构课,要重点体现本校课改模式和理念,避免“表演课”。

4.听课后的集体研讨交流内容:一般先由出课教师说课,重点介绍本校课堂教学模式特色。然后再由未出课学校介绍本校学科课改情况。要求所有交流教师均要有ppt注释。

5.各校组员要负责引导本校教师要本着“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态度积极参与联片教研活动。

上一篇:选矿厂岗位操作规程下一篇:年度员工培训管理工作总结